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69-02
机械通气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关键的环节,现对近年有关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综述如下:
1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后要洗手、戴口罩,资料表明洗手率提高10%,感染率下降35%[1],严格6步法洗手,每日进行手染菌监测,看洗手是否彻底。所有物品严格消毒,专人专用,定期更换消毒管道,避免交叉感染。进行气道吸引时,要保证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湿化液24小时更换一次,吸痰时先吸气道内后吸咽部、口腔,以免气道内污染。
2 口腔护理机械通气的患儿一般病情危重,口腔分泌物相对增加,唾液流速下降,对口腔的缓冲能力很清洁作用也随之下降,口腔内微生物得以迅速繁殖,容易发生口腔细菌感染,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 [2]。临床常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但短时间内细菌又生长,难以保持口咽部的清洁;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等来维持口腔的防御体系。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重要途径[3]。口泰的有效成分是洗必泰和灭滴灵,洗必泰广泛应用于清洗口咽部可减少需氧菌和口腔内条件致病菌,预防性使用可减少口腔操作的医源性感染。0.02%呋喃西林也是常用口腔漱口液,有广谱的抗菌作用[4]。徐颖鹤[5]等报道使用口泰和呋喃西林清洗口咽部,对早期VAP的发生率有预防作用。可以提倡将其作为机械通气中患儿口腔护理的常规清洁液,方法:每次行气道内吸痰后用棉签蘸口泰或呋喃西林清洁口咽部,清洗部位包括齿龈、部粘膜、舌,时间不少于一分钟。
3 留置胃管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患儿常规放置胃管,不仅有利于排出胃内气体,避免腹胀影响膈肌运动,而且便于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利于从胃管内注入牛奶以保证营养供给。但接受胃鼻饲的患儿有70%发生肺吸入和反流[2],误吸是引起VAP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减少胃食道反流和肺吸入的机会,可将患儿直起45°(半卧位)。半卧位虽不能完全避免胃食道反流,但能有效的避免肺吸入[6]。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应取半卧位。
4 加强呼吸机环路及人工气道的管理呼吸机管道的污染是引起VAP的原因之一,主要是跟换管路时污染了管路系统,传播来源于其他患儿或医务人员的病原体[7]。呼吸机外管路每24小时更换一次,重视管路的消毒及管理[8],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严防误吸,并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积水,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患儿时注意使呼吸机管道内的水平面保持一定的倾斜度,防止倒流,降低呼吸机管道外源性感染的风险,提高救治率。人工气道的管理是抢救危重患儿的关键,有资料证明,肺部感染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9]。因此,良好的气道湿化和温化是防止和减少肺部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和早产儿因呼吸频率快(46-60次/分),气管口径细、气道短,气体在气道内流速快,停留时间短,上呼吸道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所以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更高,一般要求经人工气道吸入的气体温度要达到37°(指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管道接口处的温度值),相对湿度95%-100%[10]。如温度和湿度低于以上水平,就会引起痰液干燥、结痂,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通气障碍、二氧化碳潴留甚至肺不张;而高于此水平,即可能发生液体过度负荷和患者感觉不适[11]。
5 气管内吸痰
5.1 气管内吸痰的时机虽然人工气道的建立为保证呼吸道通畅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气管内插管刺激了分泌物的产生,同时人工气道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失去了正常呼吸道粘膜的加温,湿化和过滤作用,气道粘膜干燥,痰液结痂不易排出。因此正确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也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但吸痰也带来了许多的副作用,如人工气道带去氧气将造成病人缺氧和低氧血症;吸痰过于频繁导致不必要的气道粘膜损伤,而气道损伤是VAP的危险因素。俞琬如等[12]提出:肺部感染的危险性随吸痰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不应频繁吸痰,只有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确需吸痰时才吸,尤其应掌握好吸痰的时机:(1)患儿突然发绀、呼吸急促、躁动不安时;(2)插管口溢痰或痰鸣时;(3)患儿变化前后;(4)有人机对抗,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13]。一般情况下,每隔2小时吸痰一次,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就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14]。
5.2 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是气管内吸痰时的一项常规护理操作,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15]吸痰滴注生理盐水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增加了感染机会。King等[16]的研究表明生理盐水根本不能和分泌物混合,即使在实验室充分摇动,盐水和粘液也不能混合,当过量的生理盐水进入气道时会引起患者咳嗽,导致大量盐水进入气道和肺,使痰液进一步向纵深处转移而进入肺部,所以滴注生理盐水并没有提高清除分泌物的效果。耿文丽[17]发现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且会导致细支气管堵塞和感染。有学者提出[18]用0.45%盐水代替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份蒸发快,盐分淤积在肺泡和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而0.45%盐水吸入后在气管内浓缩而接近生理盐水,对气管无刺激作用。
综上所述,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概念,但在操作中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仍是今后护理研究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爱民,江楠,赖国祥,等.无创机械通气抢救危重患者的护理研究[J].护理杂志,2005,22(5):56.
[2]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5-346.
[3]字富雁,席延荣,耿琳.ARPS病人俯卧位常见问题及解答[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3):121-122.
[4]HeylandDK,CookDJ ,DodekPM.Preventionofpneumonia:current practiceincanadianintenivecareunits[J].critcare,2002,17(3):161-167.
[5]徐颖鹤,吴晓梁,方强. 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清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5):322-324.
[6]蔡升华.呼吸机相关性的预防新策略[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6):-242.
[7]章渭芳,陈爱君,方雪玲,等 .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对呼吸机感染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2):521.
[8]祝益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学杂志,2000,15(1):51.
[9]李有莲,郭桂英.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护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41.
[10]周小光,肖昕,农绍汗. 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499.
[11]俞森洋.现代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2-864.
[12]俞琬如,许海琴 .ICU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9):1329.
[13]Lce DL, Ckiang HJ, Lin SL, Prone-position Ventilation induces sustained improvement in oxygenstion in patients Withs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ckome who have a large shuntcare Med,2002,30:1446-1452.
[14]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7.
[15]陈淑琴,王茂娟 .对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常规护理操作的商榷[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11-212.
[16]King M,Zahm JH, pierrot. The rote of mucus get viscosiry spinnbility ,and adhesive properties in clearance by sirnrlated cough[J].Biorheology ,1998 ,26∶ 737-745.
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上虽然较为常见,但是由于病因复杂多变,治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1]。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常用措施,在护理中对患儿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患儿的治疗质量[2]。因此,本研究抽取29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随机挑选其中的15例患儿作为研究组,接受日常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其余14例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即对照组,探讨这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现将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9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这29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4例),对组别之间的患儿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和病程)进行差异统计学分析,最终组别之间的患儿具有可比性,(P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实行相同的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按照常规方法接受护理的同时,还要接受优质护理干预:保持住院病房里的环境干净整洁,进行检查与治疗前,及时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以做好准备,尽量减少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恐惧感。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肤色和尿量等,以评估其病情。当初步判断患儿病情严重,应密切观察其神志和瞳孔变化,以评估其程度。保持护理工作的流畅性,减少感染几率,操作中要科学,细腻还要兼顾患儿情绪,不能潦草行事。在护理中,预防患儿易出现的并发症状,做好护理的每一步,帮助患儿家属树立治疗信心,在护理中保持微笑,给予患儿家属战胜病魔的信念。做好患儿诊治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治疗中,积极配合好医师工作,协助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洗脸、喂食等活动,确保呼吸道畅通,在护理中适当使用抗生素。可以建立健康教育体系,让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以便提升患儿家属的疾病常识。视频方式更有利于学习,患儿家属能深刻地通过视频了解到优质护理。
1.3观察项目
两组患儿痊愈出院后治愈状况,显效=患儿痊愈、各项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痊愈、各项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儿出院时还存在明显症状。可以采取非记名方式,让患儿家属尽量完整的填写表格,降低废表的数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量(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愈情况
研究组治愈情况好于对照组(P
2.2 将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分析后得出:研究组家属 “好”和“一般”的例数为48例,满意率为100.0%,且“好”的人数显然要比“一般”的人数多,相较于对照组的58.3%,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优质护理干预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护理中,依据患儿的情况,尽最大限度的营造良好护理氛围,做好护理工作。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在治疗时产生恐惧与焦虑的心理问题,能有效地平稳病情,达到长期的控制目的,它是在常规护理中,融入一些先进护理学知识,加强患儿的心理干预以及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对于平稳患儿的心情,提升治疗依从性有所帮助[5,6]。
在护理中,更多的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策略,融入多种优质护理理念,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水平,将护理工作做实做好。优质护理干预本着以人为本宗旨,设计临床护理措施。优质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策略,它摒弃传统护理的模式化、流程化,采取人本主义精神,更多的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兼顾治疗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护理。
在本研究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本院采取了相应的优质护理干预,15例研究组病例经过护理后,家属满意度为100%。证明本研究中优质护理方法是可行的。本研究中的优质护理措施,以患儿为主角,积极的为患儿的病情考虑,让患儿能够在舒适的医治条件下,进行通气治疗,提高患儿的治疗质量,并能够减少患儿及家属的焦虑。在护理中,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肯定和治愈率的提升,证明本院实施的优质护理是值得在临床推荐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19—01
当呼吸机广泛应用于临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日益增多。该病症属于一种获得性肺炎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的生命安全,对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症的预防,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心所在[1]。同时,也给新生儿的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因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是 NICU 护理人员共同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0.1 ~ 2013.1,在市医院NICU 住院治疗的机械通气新生儿的120例,男79例,女41例。患儿日龄 1 ~ 28 d,平均体重( 3.93± 1.41)kg。均为足月产胎儿。患儿家长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干预方法
实验组新生儿的给予 NICU 常规护理,对照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 干预措施如下:
1.2.1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做好 NICU 的打扫工作,保持空气洁净和适宜温湿度。每日进行定期打扫灭菌,尽量减少新生儿的家长的和病人交流,禁止患呼吸道疾病人员的和病人交流。
1.2.2做好预防工作
抬高新生儿的头部 30度~45度,取半卧位来减少胃液反流、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加强新生儿的口腔和鼻腔的打扫,坚持监测口腔的酸碱度,根据酸碱度选用口腔护理液,以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酸碱度中性时用生理盐水;酸碱度>7时选用 2% ~3%硼酸液体;酸碱度
1.2.3 选取合适标本
正确的样本采集时间和方法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血培养和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血培养和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下一步护理工作的落实。
1.3 观察指标
住院天数、反复进行机械通气的平均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基护合格率。由护理人员按照基护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新生儿的家长护理满意的程度。由患者家属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来评价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 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不同组新生儿的住院天数、反复进行机械通气的平均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新生儿的的住院天数、反复进行机械通气的平均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基护合格率和新生儿的家长的护理满意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认识,规范了护理操作行为。( 2)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新生儿的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家长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常见风险提高了认识,减少了与机械通气新生儿的接触,减少病原菌的交叉传播。可见,优质护理服务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新生儿的的住院天数、反复进行机械通气的平均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的基护合格率,改善新生儿的家长护理满意的程度[4]。
医院怎样才可以保证使用优质护理手段可以防止因机械通气造成的新生儿的肺部感染? 本人以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者,医院必须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必须采用薪酬的激励制度,鼓励护理人员创新工作、积极工作,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推动医院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为优质护理起到促进作用;再者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我的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护理流程和规章制度,不断规范自我的临床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避免细菌入侵,加强临床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的监护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保证护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但是仅仅是这样的临床护理措施,在临床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 薛唤爱,何广荣. 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防范[J].天津护理,2012,20( 1) :20-21.
[2] 冯萍萍.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 NICU 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35-36.
篇4
【关键词】变更;机械通气;新生儿;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9-2940-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时的常规为仰卧位,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各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俯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的压力、吸入氧气浓度、PaO2、PaCO2与仰卧位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为寻求在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得到更佳及护理,减少护理问题,我们采用了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的方法。2004年5月~2006年5月对30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变更护理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4年5月~2006年5月重度窒息致呼吸衰竭的新生儿30例,其中早产儿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性别、平均日龄、体重指数、疾病危重度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30例患儿全部为经口腔气管插管,气管导管外露过长部分剪去,以减少无效腔气量。采用德国Agilent M3046A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用美国i-STAT血气分析仪做动脉血气分析。德国产Drager Babylog 8000 plue牌呼吸机,呼吸机参数初调为:模式为SIPPV+PEEP,吸气峰压( PIP)20~25 cmH2O,呼吸频率40~60 次/分钟,吸气时间0.4~0.6秒,吸呼比1.0∶1.5~2.0,呼气末正压(PEEP)3~6 cmH2O,FiO2 40%~60%。实验组采用变更,顺序为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间隔时间为3小时, 俯卧位时新生儿头偏向一侧,躯干及下肢为俯卧状。对照组新生儿行常规持续仰卧位通气。两组分别在通气后1小时,4小时(仰卧位后1小时),8小时(俯卧位后1小时),12小时(仰卧位后1小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吸气峰压,血氧饱和度。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各时段血气分析:见表1。
2.2 呼吸压力曲线及心电监护显示, 变更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P>0.05),心率及血压仅轻微波动,吸气峰压下降(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影响肺血流的分布[2]。正常肺组织由于重力因素的作用,使仰卧位时背部肺组织的血流较多。又因从前胸向后背存在胸腔压力梯度,负值逐渐变小,经肺压力相应减少,背部肺组织容易闭陷,产生通气不足,而血流接近正常,使V/Q血流比例失调。而在仰卧位转为俯卧位后,则使垂直线上这种压力梯度减少,经肺压力趋向一致,各部分肺的通气比较均匀, 故能有效改变氧合,减少肺部并发症。早产儿俯卧位时呼吸道阻力明显低于仰卧位, 而动态肺顺应性明显高于仰卧位[3],能有效改变氧合,提高通气效果,减少肺部并发症,减少护理问题。
3.2 两组比较:通气5小时与9小时后PaO2均值高于对照组,但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新生儿由仰卧位转为俯卧位时, 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而PaO2和PaO2/FiO2却显著改变,这与相关的报导结果一致。由此说明,PaO2和PaO2/FiO2的变化与的改变关系密切。
3.3 变更护理时,2人同时进行变更护理实施,一人负责头部、气道及各种管道,另一人负责新生儿的翻身。机械通气患儿的管道较多,改变时,易致管道扭曲、压迫、移位和变形,需专人负责翻身时的管道,翻身后要检查气管导管的松紧度,如有松脱时须重新固定,避免导管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及影响通气效果。新生儿头部偏向一侧,以一直径为5 cm、厚约1.5 cm的棉气圈垫于头部,增加舒适感,双手向上垫于软枕上,当新生儿俯卧位,为避免胸腹及关节部受压, 需用空心软垫垫于前胸、骨盆、髋部、膝和踝等关节处。在进行变更时注意有无禁忌症,变更后首先要观察血氧变化、呼吸机参数及胸廓运动,各种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3.3 仰俯卧位可有效减少护理问题。吸痰前充分拍背,促使痰液充分排出,加上的变换,重力作用,痰液易流入大气道,吸引前预先提高吸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6%以上,气管吸引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管内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注意吸痰管触及气管壁时负压不宜过大,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出血。对照组由于长期仰卧位,痰液引流不畅易滞结, 吸痰次数增加,有3例新生儿因痰痂形成,其中1例因出现吸痰频次多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均影响有效通气,经局部用药后才得以纠正。而实验组无1例出现因变化而引起的意外和并发症,且由于吸痰的次数减少,胃管脱出率降低。
参考文献:
[1] 王欣怡,张文彬,刘宏伟.对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9):847.
[2] 刘彐英,廖清华,一祝芳.护理在小儿呼衰机械通中的应用[J].2005,21(2):5.
篇5
[关键词] 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新生儿
极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 500 g的新生儿[1]。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儿差。特别是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将本院新生儿科86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极低体重儿两种不同的气道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体重儿8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6例,女40例;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1 000 g的35例,体重1 000~1500 g的51例;患儿原发病:胎粪吸入综合征20例、重症肺炎36例、肺透明膜病20例、感染性休克10例。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08年1月~2009年6月为对照组,2009年7月~2010年12月为观察组,两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分布、出生体重、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儿按新生儿科护理常规专人护理,做好病情观察,疾病全过程用心电、呼吸、血压及经皮氧饱和度(TcSO2)持续监护,并给予保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机械通气给予呼吸支持。机械通气时两组患儿均选用“Drag”婴儿呼吸机,采用直径为2.5~3.0 mm的RüscH气管导管经口插管,0~24 h内行机械通气,通气方式为“SIMV加PEEP”,呼吸参数的调节相同疾病一致;气道管理中吸痰的间隔时间与方法、气道湿化的方法两组患儿一致。
1.2.2 对照组:①患儿取仰卧位;②常规的手叩法叩背;③呼吸机管道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观察组:①患儿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仰卧时在背下放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接心电监护仪,每隔0.5~1.0 h自动充气再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②吸痰前15~20 min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击患儿背部,叩打速度100~120次/min,每肺叶叩击、振动1 min,持续时间不超过5 min,力量均匀适合;③呼吸机管道消毒采用全自动清洁机清洗消毒后装在无菌薄膜袋中备用。
1.3观察指标
1.3.1 每天桡动脉穿刺采血做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3.2 观察两组患儿心率(HR)、经皮氧饱和度(TcSO2)、24 h发绀的平均次数、24 h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机械通气的时间、呼吸道感染率及两组患儿治愈和死亡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组间对照方法,计数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其他指标的观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3。
3 讨论
极低体重儿在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但机械通气中导管的刺激、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新生儿呼吸中枢、呼吸肌和软骨发育不完善,气道内径相对狭窄,纤毛运动功能差,致分泌物排出困难,故易出现呼吸道阻塞。改进机械通气中的气道管理方法,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
3.1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极低体重儿机械呼吸的传统是仰卧位,但有学者发现健康早产儿及肺炎早产儿俯卧位时,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均较仰卧位改善,可能与俯卧位时更为均匀的通气分布直接导致背侧肺区通气量增加有关,这是氧合改善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儿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而且在仰卧时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于背下,充气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背部,亦可使气道受到震动,黏性分泌物被击碎、松弛、脱落,进而排出,保持气道通畅。
3.2 叩背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吸痰是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如果患儿痰液黏稠时,叩背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叩背的目的是通过叩击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引流,使分泌物从肺叶到达细支气管,再到达主支气管,通过患者咳嗽或人为吸引排出体外。经典的叩背方法为手叩法,即操作者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轻轻拍打患者背部[5-6],此法操作者手掌较新生儿而言较大,定位不精确,手部的力量轻重不容易掌握,叩击力量过轻则起不到良好的排痰效果,过重则患儿不易耐受,甚至导致患儿胸内损伤,故效果欠佳;采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背,其呈圆形,似手掌的中空状,软硬度适宜,力度均匀的持续叩击,既可振动呼吸道、肺部,使附着在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又不会导致胸内损伤或感到不适。
3.3 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机械通气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管道系统灭菌不彻底或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均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致使抵抗力低的患儿并发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增多,气道不畅加重。本院传统的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为手工清洗、84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由于呼吸机管道结构的特殊性,管壁呈螺纹状,管腔长,内径小,硅胶有一定的弹性等,导致清洗难度大,一般在管道的两端口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好,深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差且待干时间长。现使用由消毒供应中心用自动清洗机处理的呼吸机管道系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具有最严格程序消毒,此程序主洗时加入了1∶50的有效含氯量1 000 mg/L消毒清洗剂,集化学浸泡法和热力消毒于一身,洗净灭菌依次完成,消毒效果较为可靠。本研究中的患儿呼吸道感染率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更换患儿、改进叩背方法和呼吸机管道系统的消毒方法,可促进气道通畅,增强机械通气效果。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的TcSO2、PaO2、治愈率升高,PaCO2、HR、呼吸道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发绀和呼吸暂停的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说明改进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方法,可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巍,童笑梅,华.早产儿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
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4-395.
薛辛东,王晓惠,张家骧.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7,37(8):494-496.
宋亚君.早产儿的临床意义[J].新生儿科杂志,2006,16(3):139-141.
肖荷妹,李兰静,崔朝勃.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41-1042.
篇6
摘 要:目的:观察浅层吸痰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60例,按不同吸痰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对两组患儿心率(HR)、血压(M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气道阻力(R)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后对两组相关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前在HR、MBP、SpO2及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吸痰前后HR、MBP、SpO2及R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浅层吸痰;新生儿;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作为新生儿危重症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吸痰作为机械通气护理中最基本的一项技术,其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78-79.
篇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us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to prevent NICU neonatal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Method:From June 2013 to September 2015,120 case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each group had 6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two groups of hospital stay,mechanical ventilation frequency,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cidence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16 cases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5 case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Role;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First-author’s address:Central Hospital of Zhumadian City,Zhumadian 46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2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机械通气在新生儿疾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随之而来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给临床医疗带来了新的难题,成为NICU导致患儿住院时间延长和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给新生儿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症状患者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后出现的肺部感染,或是患者已存在肺部感染而经呼吸机治疗后48 h内发生的新的肺部感染。如何避免和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已成为NICU医护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之一,本研究特选取2013年
6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12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男34例,女26例;日龄1~27 d,平均(9.8±3.6)d;体重2.4~4.5 kg,平均(3.26±1.27)kg。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日龄1~26 d,平均(10.1±3.7)d;体重2.3~4.6 kg,平均(3.25±1.31)kg。两组性别、日龄及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NICU常规护理,包括病房卫生清洁、基础体征监测及用药指导。试验组行优质护理服务:(1)定期组织NICU护士进行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本院NICU的整体护理水平。结合科室情况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制,为机械通气患儿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1]。(2)全面落实NICU卫生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根据患儿体温变化幅度,为其调整室内温和湿度。告知患儿家属应尽可能的减少探视的次数,若患儿家属患有呼吸道类疾病,还需严禁其探视患儿[2]。(3)执行每一道护理程序时,都应遵守“严格无菌操作”这一原则,如接触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后亦或者是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前,需严格洗手并消毒,预防交叉感染。护理全过程中,尽可能的运用一次性卫生用品,按要求定期对部分医疗物品进行更换,包括无菌注射器、无菌吸痰管及吸痰用物盘[3]。取含氯消毒液,1000 mg/L,1 次/d,对地面及相关物品进行全面擦拭[4-5]。若有必要,可利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6]。(4)实践表明,仰卧位极易使患儿出现反流误吸的情况,导致胃肠道感染。故护理人员需让患儿取半卧位,即适当抬高患儿头部,使其与水平面成30°~45°,如此便可降低胃液反流误吸的概率[7]。增强对患儿的口鼻腔进行清洁的力度,并监测其口腔的pH值。此后,再结合pH测定的结果为患儿选取最适的口腔护理液,预防口腔细菌定值。其中口腔护理液的选择标准为:①pH值大于7,选择硼酸溶液;②pH值等于7,选择生理盐水;③pH值小于7,选择碳酸氢钠溶液[8-9]。(5)积极帮助患儿进行有效的翻身,并对其辅以扣背操作,以促进痰液的排出。湿化人工气道(最好选取无菌蒸馏水),预防损伤患儿的气道黏膜[10]。观察患儿病情,同时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给予患儿一定剂量的化痰药物,如沐舒坦和沙丁胺醇[11]。(6)协助临床医师对患儿的口腔分泌物和血液样本进行正确的采集,以提高细菌血培养结果的准确性[1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治疗指征比较 试验组住院(9.62±5.41)d,机械通气(7.69±2.35)次,对照组住院(15.74±5.73)d,机械通气(9.52±2.86)次,试验组在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次数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6例,占26.67%;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占58.33%,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综上所述,NICU新生儿具有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预后差这三大特点[13]。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呼吸机的应用得到了大范围的拓展,尤其是呼吸科重症新生儿,其对呼吸机的应用更加广泛。虽然呼吸机在临床上的实际运用可起到有效控制患儿病情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14]。资料显示,患儿在接受呼吸机治疗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严重损害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导致患儿更容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症[15]。临床观察发现,患儿在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会出现脱机困难、病情加重,甚者还有生命危险[16]。故需加强对NICU新生儿进行护理的力度,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高护理质量。实践表明,于NICU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全程中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促进患儿家属与护士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还能预防交叉感染,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7-18]。
篇8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已经被广泛用于危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气管内吸痰是新生儿机械通气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出,防止痰液瘀积堵塞,以维持机械通气气道通畅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对预防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采用的开放式吸痰往往要断开呼吸机,使氧气供应中断,可引起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温的变化,而且人工气道与外界相通,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另外操作烦琐。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科开始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操作无需分离呼吸机即可持续通气,保持了呼气末正压(PEEP),减少肺泡萎陷的发生,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改善了吸痰时患者的氧合,对气道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过程简单方便,设备简化,工作人员容易操作,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及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2例均为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均符合《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1]。男15例,女7例;年龄lh~18d,平均(3.5士1.5)d;胎龄29~41周;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肺炎5例,肺透明膜病3例,胎粪吸人综合征2例,其他2例;机械通气3~14d,平均(6.3士2.1)。
1.2 方法
1.2.1 吸痰方法
密闭式吸痰装置由透明三通、注液口、吸痰管、负压控制阀、薄膜防护套和连接管等部件组成,分别与患儿的气管插管连接口,呼吸机螺旋管道、吸痰器、负压吸引控制阀连接,调节好负压(8~13.3kPa),一手握着可旋转接头,另一手拇指及食指将管子旋转移动插入气管插管前端0.5~1 cm,当吸痰管到达所需的深度时,按下负压控制钮,同时将吸痰管向外旋转提拉,吸出痰液;痰液多时可放慢提拉速度,避免反复上下提插,引起气道粘膜损伤。痰液粘稠需湿化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连接至吸痰管上的注射口,注入湿化液,重复上述步骤。吸痰完毕将拇指松开负压即消失,停止吸痰时将吸痰管退至黑色指示线以外的薄膜内,同时从注射口输入液体冲洗吸痰管,待充分将吸痰管内冲洗液吸净后,关闭吸引器,处理用物,做好记录。密闭式吸痰管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消毒隔离,对密闭式吸痰管、湿化液、吸引器管道要标明使用日期、时间,湿化液、吸引器管道每天更换,密闭式吸痰管每周更换、如有损坏及时更换,使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1.2.2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吸痰前和吸痰后lmin记录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2)以听诊器听诊吸痰前后患儿肺部音和呼吸音的变化。显效:听诊肺部无音,呼吸音正常;有效:听诊肺部无明显音,呼吸音基本正常;无效:听诊肺部呼吸音弱且有湿音。(3)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其诊断标准为:插管48h后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可见细菌;白细胞增高或较原先增加2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加;X线胸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的浸润病灶;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3ml[2]。
2 结果
22例患儿机械通气期间使用密闭式吸痰时心率增快5次/分~10次/分,SpO2
下降3%~5%,MAP基本不变,于吸痰后30~60s逐渐恢复。患儿吸痰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保持稳定,稍烦躁,易耐受吸痰,无气管插管堵管,除2例气道黏膜损伤外,未见VAP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儿最关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对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痛苦,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吸痰次数,防止气道粘膜损伤,预防低氧血症以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极易引起内源性感染,而气管内吸痰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如果方法不当,则会导致肺部感染加重,引起外源性感染,所以医务人员吸痰时应特别注意吸痰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吸痰技术不仅可以彻底吸净痰液,而且也减少了频繁吸痰给患儿增加的痛苦。气管插管的内吸痰技术包括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两种,其中开放式气管的内吸痰比较常用,其在操作时需要分离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引起程度不一的低氧血症,并且操作时程序较为复杂;而密闭式气管的内吸痰在操作时无需将呼吸机与气管插管,其操作程序更加便捷。
使用密闭式吸痰可以确保新生儿循环参数保持稳定,减少了机械通气新生儿因吸痰引起的并发症。采用开放式吸痰,可能造成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平均动脉压骤然升高,吸痰开始后1min时,使用密闭式吸痰新生儿的心率显著慢于开放式吸痰的新生儿。吸痰后,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恢复速度较采用开放吸痰管新生儿快。
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密闭式吸痰可以使新生儿的气道和外界相对隔离,从而避免环境、新生儿与医务人员被污染,此结论已得到肯定。因为密闭式吸痰无需将呼吸机断开,吸痰时可以减少由于人为操作引起的细菌向呼吸道内迁移的情况发生从而在对感染发生时间的延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有研究表明,对于机械通气,病人感觉最重的不适是由吸痰引起的[3],使用开发式吸痰只能将吸痰管盲目地插入气道深部后再边吸边退,对患儿刺激性大,易烦躁甚至对抗吸痰。而采用密闭式吸痰,吸痰管上有醒目的数字标识,使插入的深度一目了然,吸痰部位准确,对痰多的位置加强吸引,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了患儿的相对安静、舒适,更耐受吸痰。
总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抢救危重症患儿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密闭式吸的应用能减少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保持了呼气末正压,减少肺泡萎陷的发生,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改善了吸痰时患者的氧合,预防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且不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操作过程方便简单,容易掌握,且能有效减少每次吸痰的时间,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2.
篇9
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经过机械通气且通气时间大于等于48 h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的45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感染肺炎的5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48 h的新生儿中肺炎发生率为45%,发病患儿和未发病患儿在住院时间、插管天数、、出生体重、胎龄、营养不良、肺部原发疾病、留置胃管、反复吸痰、反复气管插管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患有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应用H2拮抗剂、体重低、平卧位、肺部原发病、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73 h等,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其他病菌,为了降低新生儿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概率,需要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的侵入。
[
关键词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病原学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172-02
[作者简介] 苌俊明(1982-),住院医师,本科,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主要从事于:危重新生儿转运及抢救,早产儿相关疾病治疗,新生儿窒息,肺炎等。
呼吸机肺炎简称VAP,是指通过气管插管进行超过48 h的机械通气,造成肺部感染从而引起肺炎,或者肺部原有感染,经过48 h以上的机械通气后又产生新的肺部感染[1]。呼吸机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相关治疗中,呼吸机相关肺炎也已成为处于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需要引起医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选取100例接受48 h以上机械通气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该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为有效防止该病在新生儿中的持续蔓延提供一定参考[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经过机械通气且通气时间大于等于48 h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的45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感染肺炎的5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入院时间为1 h~20 d,平均时间为(4.5±2.4)d;胎龄分别为10例30周以下,20例30~38周,15例39~45周;出生时体重分别为8例1500 g以下,18例1500~2500 g,15例2500~4000g,4例4000g以上,平均体重为(2205.37±473) g。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入院时间为0.5h~22d,平均时间为(5.1±1.2)d;胎龄分别为10例30周一下,28例30~38周,17例39~45周;出生时体重分别为5例1500 g一下,21例1500~2500 g,14例2500~4000 g,5例4000 g以上,平均体重为(2362.25±512) g。观察者机械通气前肺部原发病包括反复呼吸暂停3例、肺透明膜病8例、肺出血3例、重度窒息并发症2例、重症肺炎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机械通气方法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在无菌环境中30 s内完成操作,呼吸机运作2~4 h后进行吸痰、翻身、气道湿化、拍背,每天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气管插管[3]。呼吸机参数根据患儿患病状况进行适当调节,动脉的血氧饱和度必须超过0.85,通气时由间接指令过渡到持续呼吸道正压,必要时直接撤机[4]。
1.2.2危险因素分析方法主要分析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肺部原生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吸痰湿化、通气时患儿、鼻饲、胃内容物吸入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患儿在确诊前10 d内是否在气管内注入抗生素或者静脉注射抗生素达2 d以上,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是否达到5 d,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是否保证平躺仰卧且头部呈30°以上,吸痰湿化液中是否加入庆大霉素,是否使用抗酸剂,是否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等可能造成婴儿患病的因素[5]。
1.2.3病原学检查当患儿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超过48 h后,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6],采用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离和鉴定细菌,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确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7]。
1.2.4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确定患儿患有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症状有:血液中白细胞增多;胸部X线片显示进行性的或新的肺浸润影;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有发热症状。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婴儿性别、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原发疾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部位置、胃内容物吸入、鼻饲、组织胺受体拮抗剂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的具体情况分析,探讨其对婴儿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确定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检验,检测出含量较高的几种病原菌,确定病原学方面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和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48 h的新生儿中感染肺炎者45例,发生率为45%,发病患儿和未发病患儿在性别、、出生体重、胎龄、营养不良、肺部原发疾病、留置胃管、反复吸痰、反复气管插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胃内容物吸入、鼻饲、组织胺受体拮抗剂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病原学检测结果如下,主要病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3.53%、铜绿假单胞菌5.29%、溶血葡萄球菌6.37%、大肠埃希菌10.62%、鲍曼不动杆菌14.23%、肺炎克雷伯菌57.34%,其他病原菌占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报道[8],目前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28.3%~50%,就本组研究显示而言,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45%。呼吸机相关肺炎是造成新生儿机械通气后病死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知道,VAP与新生儿住院时间、插管天数、、出生体重、胎龄、营养不良、肺部原发疾病、留置胃管、反复吸痰、反复气管插管等方面有一定关系。住院时间越长、插管天数、插管次数越多,就增加了病菌侵入和潜伏的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感染,气管插管同时也会对婴儿的呼吸道造成一定的损伤,降低其自身防御能力和和清除细菌的能力,破坏有保护作用的黏膜;出生体重越轻、胎龄越小,VAP的发病率也会越高,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免疫功能较弱,肺部相关机能尚未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对病原菌抵抗力较弱,易发生感染;患有肺部原生病的新生儿由于自身肺功能有缺陷,再次受到伤害后就会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肺部疾病;随着胎儿一天天增长,其所需的营养也越来越多,然而机械通气患儿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导致营养不良,对病原体易感性变强。为了避免因这些危险因素增加婴儿患病率,我们需要做好相应工作,定时对器械进行消毒和更换,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早产和低体重婴儿的出生率,加强气道和营养护理,积极治疗肺部原发病。从研究结果还可以知道,造成VAP的病原学因素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呼吸机相关部件、婴儿口腔和胃肠道中,且以上的病原菌均属于革兰阴性菌,与其他报道结果一致,根据病原学研究,初期应注射覆盖相应病毒的抗生素抵御病原菌的入侵,提高首次注射抗生素的成功率,减少重复工作。总之,医护人员应对呼吸机相关肺炎进行综合性治疗,减少高危因素对病情的影响,积极采取药敏试验,选择适合每个新生儿的抗菌药物,抵制病原菌的侵害,提高用药的一次性成功率,为提高治疗成功率,医护人员还需不断努力,发掘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更加全面安全的治疗方案。
[
参考文献]
[1]Elward AM, Warren DK, Fraser VJ.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ediatric care unit patients;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J].Pediatrics,2002,109(5):758-764.
[2]严纯雪,陈园妹,贾玉霜,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研究[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16(2):81-83.
[3]Torres A, Aznar R, Gatell J M, et al. Incidence, risk, and prognosis.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Am, Rer Respir Dis J,1990(142):532-534.
[4]于文成,吕秀文,翟振国,等.1200例次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分析[J].中国为重病急救医学,1998,10(12):744-746.
[5]Elatrous S, Bonjdaria R, Merghi li S, 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 one year prospective study[J].Clin Intensive Care Med,1996(7):276-281.
[6]胡丹元,余海英,应立英.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分析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3(3):24-26.
[7]Kishor U, Madan T, Sarma PU, et al. Protective roles of pulmonary sufactantproteins, SP-A and SP-D, against lung allergy and infection caused by aspergillus furnigatus[J].Immunobiology,2002,205(4-5):610-618.
篇10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病因
0引言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应用适当可挽救患儿的生命。但它又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如果应用不当,则可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正确应用机械通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患儿,积极防治并发症,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为NICU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该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是严重危害新生儿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文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2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至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2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特点、X线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加强保暖,保持适中温度,同时加强呼吸管理和机械通气,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血气在适当范围。根据病情及病原体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或α干扰素(interferon α),轻症20万U/d,重症100万U/d,肌内注射,疗程5~7d。巨细胞病毒可采用更昔洛韦、阿糖胞苷(Ara-A)、丙氧鸟苷及采用免疫增强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及严重肺炎可采用静脉用人体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3~5d。
2 结果
2.1 患儿病因分析
2.2 治疗结果分析
3 讨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给予呼吸机治疗后患儿发生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加重的原因主要有接触传播、血行传播和医源性传播等[1]。接触婴儿者患呼吸道感染时易传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发生肺炎。脐炎、皮肤感染和败血症时,病原体经血行途径传播至肺部而致肺炎。由于医用器械消毒不严格引起肺炎。如吸引器、雾化吸入器、气管插管、供氧用的面罩等消毒不严,暖箱湿度过高,则水生菌易于繁殖,使新生儿发生肺炎。医护人员洗手不勤,将患婴的致病菌带给其他新生儿。输血员血液巨细胞病毒检测不严,受血者常可致病。)医源性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患儿出生体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临床可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嗜睡、腹胀、外周循环灌注不良、呼吸活动改变、心动过缓、酸中毒、低血糖、白细胞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等[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气管分泌物呈绿色、皮肤溃疡为本病特点,厌氧菌脓液有臭味及气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中毒症状较重,而表皮葡萄球菌中毒症状较轻,且合并症少。
当患儿进行呼吸机治疗后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痰液涂片革兰染色可见细菌,白细胞计数增多>10.0×109/L,或较原先增加25%;X线胸片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浸润灶;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L,临床可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导致患儿呼吸衰竭不能好转,也是难以撤离呼吸机的主要原因,严重感染甚至造成患儿死亡。因此,预防和治疗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作[3]。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机械通气患儿的预防工作,对患儿进行免疫学预防,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体液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可增强机体防御功能和抗病能力,剂量为400mg/kg。及时清除口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胃肠道管理,减少胃内细菌定植,减少胃内容物反流。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最大限度的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及健康。
参考文献
[1]朱蕴.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14: 122-123.
- 上一篇:医院改造施工组织方案
- 下一篇:初中数学的代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