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7 04:3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设计

篇1

关键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美学;艺术表现;和谐之美

一现代设计美学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

设计贯穿人类文明整个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是天赋创造力通过精神活动获得激发的最高形式。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在无数矛盾当中不断取舍的思维活动集合。本质上来讲,设计作品的优劣和设计师的能力高低在设计美学中的概念得以彰显。然而,这其中的“美”充满了主观判断和个人喜好,不仅受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个体主观的生物性特点、成长经历和内心情结都影响着其对作品设计美与否的判断。尽管设计的标准貌似无法捉摸的形而上学概念,但仍然有踪可循。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讲,设计最重要的是形式、功能、花费、价值,可持续性等因素在一件作品当中的包容性共存;从审美主义出发,设计则是作品艺术表现中的概念、内容、工艺、惊奇、悬念和沟通功效等和谐交融。综上所述,现代设计美学就是将以上两点兼顾,满足现实功能的基础上给人以感官与心灵的冲击,展现宇宙与生命的张力。本文旨在对当代广受尊重的优秀设计师的高质量设计作品进行解读,试图从中提炼出现代设计对现代设计美学定义和理解,即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这些设计者和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多个产业,但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

二马可的服装设计体现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促进功能

美国美学家阿瑞提(s.Arieti)曾经指出:“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的作用:它增添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广阔,同时又由于使人的内在心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一幅绘画新作、一首诗歌、一项科学成就或哲学认识都能在未知的大海中增添一些看得见的岛屿,这些新岛屿最终能构成稠密的群岛亦即是人类各种文化。所以任何创造产品都必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它自身就是一个整体;另一个方面又是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的组成部分或者是人类一般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服装设计方面,毕业于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系的著名设计师马可因设计主席夫人女士出国访问服装而再次成为时尚界注目的焦点。马可设计作品表现了人的特质和她内心不同的东西,是人思维的延伸体,能够让“同类”一眼辨出你。她说:“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人和人的交往时间常是短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有深入的了解。你穿怎样的衣服,便像你的一张标签,让同类辨别出你,产出与你进一步交往的欲望。我常常发现着穿品味相同的,谈话也会比较投机。”马可的理念反映出其作品中所包含的角色定位和社交促进功能。这体现了她作品中所满足的实用价值。此外,她强调设计师所要遵循的生态责任、道德责任、文化传承责任,展现出一名出色设计师对环境、伦理、文化深刻的危机感与反思。同时,也引领了新的服装思潮,这是中国创造。在广阔的文化符号系统中势必变成了形象化的美感表达。尽管艺术在设计活动中始终属于精神审美的内核部分,但随着人类文化进程的发展也集中反映在商业化的表现中。此次女士出访服装从布料到缝制、染色均贯彻环保理念,并且为纯手工制作就是最好的体现。由于外交场合的特殊性,马可的设计展现出第一夫人的干练和典雅,不要美轮美奂,不要冗繁庞杂,大气而简约,更便于穿者穿梭于不同的外交场合,展现各种肢体语言。从审美角度来讲,马可作品充分将时尚元素与中国传统服饰花色工艺相结合,华贵而现代。并根据彭女士身份及个人特质,将服装、饰品、手提袋、鞋子统筹考虑,浑然一体,充满和谐之美。

三BMW标志的设计体现了实用主义和审美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果说设计形式主要侧重于表象的,那么设计的理念侧重于深层的,设计的情感侧重于表现的,那么,设计的造型则侧重于创作方法的范畴。换言之,作为设计物的存在,设计师通过设计行为给予作品以美学意义,而这种美学意义最终集中在作品实际形式和知觉形式的关系中而被揭示。“在与物体轮廓线的关系中,当我们的动觉观念产生并发展时,我们就把一个形式归于这个物体,而这个形式不受物体变化着的外观所支配。形式使我们只依赖于物体而定的知觉中的因素,它既是通过运动直接获得的,又是从外观推测到的。实际形式是设计作品最终定局的视觉结果。它具有概括、稳定的特性,但又是欣赏者对这个实际形式获得的审美判断。产品设计方面,BMW标志的设计无疑体现了实用主义和审美主义的完美结合,实用性的基础地位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标志作为一个产品或公司文化、理念、特质的集中体现,在极大程度上具有广告宣传、争夺眼球与抢占大脑空间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标志设计的核心问题就是给客户印象深刻与否。BMW的标志在推动宝马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功不可没。该标志并没有过于繁杂的图案,同时又避免了过于简单的漂浮感,B.M.W三个字母赫然位于顶端,诉说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事实-品牌名称,可谓开门见山。内圆被分割成四个扇形并依次以蓝白交替相间,色彩的对比度强烈,给人造成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标志似汽车方向盘或滚动的车轮,自然地展示出产品的自然属性。BMW标志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设计上进行了多次微调。由华贵堂皇的金边变为白边,使标志更加年轻化;蓝色扇形颜色加深,更富有科技感;从平面到立体,体现了现代化。以上变化,充分诠释BMW标志设计坚持与时俱进,确保其展现其不同历史时期产品理念的实用价值。同时,BMW标志也是工业设计中的美学精品。以BMW当前标志为例,黑白对比,厚重而轻盈;蓝白对比,清新而典雅;立体层次对比,新锐而经典,历史感与未来感融为一体。整个标志,两条闭合曲线与两条直线交叉组合,布局匀称,柔和与刚毅、速度与稳定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图1)

四博物馆的功能性和苏州园林的艺术性体现了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平衡

建筑设计方面,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者贝聿铭出色的糅合了博物馆的功能性和苏州园林的艺术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平衡。博物馆的本质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载体展示场所,其最基本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博览”二字。历史遗物的陈列需要大面积展厅,不同展览内容与主题的划分要求多个展厅,走廊过道及基础设施要满足人流最高峰时的压力。贝聿铭的设计布局合理,使游客在穿梭于各展厅之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走和转弯,展厅、布景、走廊的设计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提高空间利用率。确保了展品合理的陈列密度以及游客良好的参观体验。从美学角度出发,苏州博物馆体现了苏州园林艺术的精髓,亭台楼阁轩榭相互映衬,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无论是鸟瞰、近观、入园、入室,参观者在任何角度都会感受到强烈的淡雅、和谐、灵动和变幻之美。(图2)

五MichaelYoung的家具设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和谐创造

工业设计方面,当代西方设计在结合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英国设计师MichaelYoung设计了一系列名为Deusexmachina的家具,这一系列家具包括一个标准组合架、一款灯具和一张书桌。Deusexmachina系列家具体现了工业应用和美感展示的统一。Michael在设计时确立了他的著名的铝制链环,同时将审美的脆弱感和材料的强度结合起来。在提供一个灵活而实用的功能的同时,还通过这款置物架的基座和分支展示了精密的工程设计和自然大方的造型。还有一系列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灯具,有着亚洲风格的轮廓外形,实际上它却是由实心的铝制固体制成的,每一款都通过挤压成型,并用数控切割方式软化,使光线能够透过那些鳍状结构。桌子用简单的形式表现了其功能,也是一个大型的压制品。这个设计试图将当代办公桌的所有功能都巧妙地通过一个铝制造型体现出来。(图3)

六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贯穿于设计之中、融会贯通

事实上任何一件设计作品的结构变奏要转化成美得感染力首先是由外部形式传达的。通过对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西方家具设计作品的初步分析,我们在此归纳出设计美学的最基本标准是将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贯穿于设计之中,融会贯通。还可以在设计家的引导下向更强烈的风格化方向转变。通过创新与感悟加入设计师独具匠心的理解,在浑然天成中呈现生命与人性的本质。挖掘个人感受不仅与整个时代的审美风向紧密相关,而且面对眼前的艺术氛围有一种超越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来自于设计家对当代视觉意识的强化以及对未来视觉意识的探索。纵然时尚潮流变化万千,可真正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必然要做到这一点。因此,从现代设计看现代设计美学,让新的感受变为新的思想再融入新的设计风格必将成为当代艺术设计家们向未来求索的重要方向,在此过程中能给予人类一条到达精神目标的最好捷径。尤其在今天这个设计繁华的时代,设计的个性化、多元化、持续性、艺术性、技术美等设计观念推动着整个当代生活的时空变化,使得各种设计现象顺应着快节奏的当代生活穿梭般地运动和相互碰撞,这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景象,也是更高层次的设计美学在新的观念作用下的具体表现,最终从设计作品直觉的关照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李超德.设计美学[学[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2]李超德.让东方美学影响国际潮流[J];时尚北京,2015年7月

[3]陈振东.关于现代设计的一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年32期

[4]吴卫刚.服装美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招贴设计;色彩;情感传递

1色彩在现代招贴中的作用

图形、色彩和文字作为招贴设计的三大要素,他们之间的组合直接影响着招贴设计的传达效果。同时研究发现,在这三个的组成要素中:“人们在最初20秒钟里的色彩感觉占80%,形体感觉占20%。”由此可见,在招贴设计中,色彩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就远程效果而言,色彩可以直接传递出非文字或图形所具有的信息功能,是最重要的视觉构成要素之一。美国广告家托马斯•比•斯坦尼提出在商品广告中运用色彩的七条理由:一是能使消费者注意广告;二是能够完全忠实地反映人景;三是能突出产品或广告内容的特殊部分;四是能表明销售魅力中的抽象质量;五是能使消费者第一眼看到广告就能留下良好的印象;六是能为产品、服务项目或广告主树立良好的声誉;七是能在消费者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托马斯•比•斯坦尼的这七条运用色彩的理由中我们可以看出,招贴中的色彩表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设计要素。

2色彩与人的情感传递

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存在于人们视野中,给人以不同感受,这与人类所处的历史阶段,种族、宗教、文化传统、个人性格、心情等因素相关。有些色彩让人看了感觉快乐活泼,有些色彩让人感觉严肃沉稳。通常红、橙、黄等暖色以及明度高、纯度高或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相反,蓝、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纯度低或对比柔弱的色彩给人以沉静的感觉。黑色因为具有紧张感显得庄重、厚实,白色则纯洁无瑕,银色典雅朴实,蓝色浪漫轻快,红色热烈奔放,灰色沉静舒适。

2.1色彩的温度感

色彩的温度感实际上是由于人的视觉经验和条件反射作用造成的。由于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质具备了其特有温度能量的色彩表现,愈靠近橙色,色感愈热;愈靠近青色,色感愈冷。不同色相的色彩有热色、冷色和温色之别,色彩的冷暖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

2.2色彩的距离感

色彩可以使人产生进退、凹凸、远近、膨胀与收缩的不同感觉。如同一面积、同一背景的物体,由于色彩的不同,给人造成的视觉效果就各不相同。如浅色有膨胀感,深色与之相反有收缩感。

2.3色彩的重量感

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则显得轻,明度低的色彩则给人以重的感觉。色彩的轻重和软硬感觉是由自然界中物体固有的颜色与人类视觉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具备了其特有的明暗差别的色彩表现,因此,受视觉经验的心理作用,人们对于不同明度的色彩就产生了轻重和软硬的感觉。例如,当我们看到白色的时候,就会使我们联想起蓝天上飘过的白云,看到黑色的时候,就会使我们联想到沉重乌黑的煤石。通常,明度高或纯的颜色感觉轻而软,反之感觉重而硬。另外,在色相方面通常是红、橙、黄等暖色系给人以轻而软的感觉。蓝、绿、紫等冷色系则给人以重而硬的感觉。

2.4色彩的尺度感

色相与明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人们对于物体大小的知觉。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使物体显得大些,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物体就显得小些。例如,一杯牛奶和一杯可乐放在两个杯子里,看第一眼的时候,我们总会感觉装牛奶的杯子体积膨胀一些,装的相对多一些。

3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由于色彩表现对于人类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正确地运用色彩带给人们的这些感情因素来确定招贴中的颜色,促使人产生深刻的视觉印象,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招贴设计中的色彩一般是由多色组成,但是,为了获得统一的色彩效果,应根据招贴广告主题和视觉传达的要求,选择一种居于支配地位的色彩,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并以此构成画面的整体色彩效果,从而表现招贴设计的最终目的。

3.1视觉感染力

招贴设计中主色彩的确定,首先应考虑对所要表现商品主题的烘托。由于招贴广告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推销产品为最终目的,因此,招贴广告中主色调的定位,必须有助于烘托招贴的主题,加强广告画面情调的渲染和意境的创造,从而增强招贴的魅力,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促使消费者接受并记忆广告内容。如空调招贴广告的主色调一般以蓝色、白色、红色等强烈的冷、暖色调为主,这是根据人们心理及产品特点决定的色彩形象,将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凉宜人或者温暖舒适的氛围,以此达到发挥其目的的作用。而音乐会的招贴则多数用金色等深色为主,使人联想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从而体现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氛围和视觉享受。

3.2主体与背景

招贴中主色调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对画面重点的突出。画面重点是指画面中的主体形象,或是重点表现的招贴广告的卖点。主色调的定位,必须先考虑到与主体形象的色彩关系,使主体形象在统一调和的色彩中强调变化,从而让画面色彩产生,求得画面重点的突出,发挥色彩的冲击作用,产生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另外,主色调对于重点的突出,还应注意主体形象与背景在色彩上明度、纯度的对比,如果只注意了背景与主体形象在色相上的不同,但其明度和纯度差别很小,就会造成背景与主体形象难以区分的后果。一般的汽车招贴设计都会以高山、江河、公路或市区等复杂景观作为背景,而车体形象却在任何时刻都不失风采,画面对比强烈,整体色调统一,显示出大气、尊贵、强劲的产品特征与企业理念。

3.3色彩的平衡

色彩的轻重、强弱、浓淡等感觉决定着色彩面积的大小、位置的高低。招贴设计中调整色彩的面积,可以获得平衡。一般暖色、明度高的颜色同冷色或明度低的颜色形成对比时,面积越小越容易得到平衡,互为补色的强烈对比可以缩小其中一种颜色的面积,改变纯度或明度使画面趋于平衡。我们所熟悉的著名品牌可口可乐,经典的波浪形飘带、红色系的搭配恰到好处,洋溢着青春、健康、欢乐的气息,给人以视觉的愉悦,从而刺激人们的消费。

3.4色彩的重点

所谓色彩的重点是强调某一部分,将主要色彩集中于画面中心。在平淡无奇的色彩中强调变化,使画面色彩产生,突出画面重点,发挥色彩的冲击作用,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重点色彩必须比其他色彩强烈,而且要用于较小面积,就像古人所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另外,清晰可见的招贴,其背景和图形的颜色明度差别很大,而不容易看清的招贴,其背景和图形色彩的明度差别很小。所以,虽然注意了背景与图形形象、色相的不同,但其明度差别小,那么视觉效果也只能是模糊不清。相反,虽是同一色相只要明度有差别,也能清楚地辨认。比如泛美航空公司的蓝色天空就成功表达了快速、安全、愉快的飞行印象。

总之,色彩是打开和吸引视觉的钥匙,色彩表现是招贴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招贴视觉传达功能的有效手段,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应注重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和情感反映,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知识以及不断地总结色彩设计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表现,从而帮助我们更成功地在招贴设计中运用色彩,创造出更加精彩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篇3

一、 立体主义的形式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这个运动起源于法国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他在1900年前后,开始探索绘画的“真理”。他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绘画,采用小方格的笔触来描绘山脉、森林,他认为用这种方法,才可真正捕捉到山林的本质,而不至于仅仅浮在事物的表面。追求找到描绘对象的实质表达对象的精神,达到神似,而不是简单的表面写实主义再现的形似,这成为塞尚创作的核心。他的作品,也深深影响了青年一代的艺术家特别是来自西班牙的青年巴布罗·毕加索和法国青年艺术家乔治·布拉克。他们在1907到1908年之间开始以小方格的笔触描绘人物和风景,他们不断交流,互相影响,而他们的创作,遭到当时法国主流艺术界的抵制,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不懈,创作丰富。而在具体的创作上,他们的风格日益抽象,并且开始把印刷文字、废报纸剪贴等加入画面,把以前依稀可辨的对象发展成为基本抽象的几何图形构成,色彩上也越来越单纯,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的基础上具备了平面设计的意味,把当时的平面设计从具体的文字、绘画表现手段中逐渐解放了出来。因为这个运动的中心形式是由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因此,它的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理性化特点。对于当时正处在探索20世纪新形式的平面设计来说,立体主义提供了借鉴的基础。立体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为影响各个欧美国家的国际运动。它包含了对于具体对象的分析、重新构造和综合处理的特征,这个特征在某些国家得到更加理性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造成对平面设计结构的分析和组合,并且把这种组合规律化、体系化,强调纵横的结合规律和理性规律在表现“真实”中的关键作用。这种探索,特别是在德国的世界最早和现代的设计教育中心——包豪斯设计学院中得到发扬光大,并体现在平面设计中。因此,笔者可以说,立体主义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形式基础。

二、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未来主义的版面编排

未来主义运动是意大利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的一场影响深刻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对于平面设计来说,笔者认为未来主义体现在它的众多的未来主义诗歌和宣传品的设计上。费里波·马里利蒂为了进行未来主义宣传和树立未来主义精神,在运动一开始就撰写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的创作和文学作品根本无法通读。在这种前提下,版面的无政府主义式、反常规的编排就成为提倡这个运动精神的方式。他们认为目前的语言,包括文法、句法等等,都是陈旧的象征,没有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新时代的语言应该是不受这些规律限制的自由组合。在版面编排上,未来主义主张推翻所有的传统编排方法,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取代:编排自由,纵横交错,杂乱无章,字体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在版面上形成一个完全混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因此从这里开始,意大利未来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平面设计风格,称为“自由文字”——版面和版面的内容应该是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这种主张,在未来主义艺术家设计的海报、书籍和杂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文字不再是表达内容的工具,文字在未来主义艺术家手中,成为视觉的因素,成为类似绘画图形一样的结构材料,可以自由安排、自由布局,不受任何固有的原则限制。

笔者在这里想表达的是未来主义在平面设计上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编排借鉴,当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形成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西方确立,成为了国际平面设计风格,这种趋向反理性和规律性的风格就基本被主流设计界接受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未来主义风格在西方的平面设计界中取得了重视,电脑在设计上的广泛应用,使类似未来主义风格的设计变得非常容易,因此成为时髦和风尚。对现代平面设计的版面编排形成了独到、经典的应用效果。

三、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超现实主义思想观念

超现实主义是欧洲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在文学、戏剧和艺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顾名

思义,“超现实”是指凌驾于“现实主义”之上的一种反美学的流派。

超现实主义在艺术上取得非常丰硕的成功。这个运动应该说是从1917年阿波里奈尔提出“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就开始了的。契里科的作品最具有典型意义,他的绘画反映了他对意大利都灵的印象,反映的不是真实的都灵,而是梦中的这个文艺复兴加上工业化的都市——冷漠、严峻、人的失落、荒凉和非人情的隔膜,是知识分子在这个时候的惶恐心理状态的描绘。他的作品揭示了一个人类存在的,但是从来秘而不宣的精神世界,震动了艺术界和文化界。这些神秘而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正是超现实主义对于现代平面设计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方面的影响。它揭示了人类的潜在意识方面,并且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这种思想,对于日后现代平面设计在观念上、创造性等方面的启迪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使现代平面设计走向意识形态化的创作,使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更具备意念性和理性化。

当现代艺术走上人类艺术舞台时,受其影响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流派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它们有的是世界性的,也有的只限于某些特定的地区,而这些在现在,我们很难评估它们在设计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也难推断其将来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笔者仍试图从几个方面概述受现代艺术影响的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发展趋向。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概述肯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能逐步地正确认识现在正在发生的这部分“历史”。当然,在最后,艺术也罢,设计也罢,它们虽然在分离中各有所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便是通过视觉的魅力与精神显现,共同满足了人类的多样需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期望。

参考文献

[1]世界平面设计史 王受之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2]现代招贴艺术史 朱国勤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篇4

关键词: 坡地;现代住宅;生态景观;建筑设计

1、坡地建筑的特性    (1)坡地建筑是原生态建筑    原生态,是指自然界在没有受到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而保持的原有的生态环境。由于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坡地建筑对周围环境破坏较低,周围环境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状,真正实现“建筑尊重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的理念。                     (2)坡地建筑是景观建筑    坡地建筑以山地为依托,将代表山地特色的“山、水、风、光”四大元素渗入建筑与环境设计的细节中,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令视觉更显层次,视域更加宽阔。建筑为环境增色,环境为建筑添彩。    (3)坡地建筑是人文建筑    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崇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崇尚自然,强调对自然的理解。古代赞美山水诗词众多或隐士居室、寺庙建于山涧丛林之中等,都是山水情结的具体表现,这也就是人们对山水景观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与情感高度,为坡地建筑增添了哲学理念和人文情怀。

2、工程概况

本楼盘是一个中高档大型楼盘,为半山半丘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小区用地边线不规整,地势高差明显,总体规划设计保留了东南部分最高山头作为小区特色,因地制宜,小区道路尽量沿等高线布置,把用地划分为几个不同高度的小区组团。其中,3#、23# 建筑位于保留山体南面,是两栋相连的高层商住楼,地上 12 层,地下 1层,建筑面积超过 8000m2,属于二类高层建筑,以下就该山地建筑设计进行探讨。一期规划总平面设计如图 1 所示。

3、对复杂地形的分析和合理利用

该建筑南端为市政道路,具有一点坡度,左侧为小区道路,坡度较大,北面为保留山体,右侧为已建训练场。建筑在满足道路红线退缩要求后,建筑的北向部分没入坡体之中, 建筑基底用地前后高差达数米。

该建筑在功能安排上并不复杂,主要为商铺、住宅、配套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商铺必然是布置在商业价值较高的沿街面,划分好的商铺之间按道路的小高差做梯级处理,商铺顶面统一高度,既可打破沿街商铺的平稳感,又可营造不同高度的商铺空间,满足多种商业用途的经营者。建筑与山体咬合部分挖空局部山体,用挡土墙扩大为停车场,车辆从建筑的左侧进入。相对于北面的地面人流入口高度,商铺和地下室相当于负 1 层, 在控制电梯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地增加 1 层使用面积。 其空间关系如图 2 所示。

对自然环境的关心是生态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它首先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这种关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它包括建筑物的朝向、定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对植被的考虑等;此外,还包括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尽可能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坡地建筑的设计因以其天然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充分保护了原有生态环境,使住户更加亲近自然.

该建筑沿街商铺总长约 62m,根据柱网划分为4~6m分隔,商铺径深为轴,2# 楼所在的商铺绝对标高为 249.8m,3# 楼所在商铺的绝对标高因外面道路的升高而提高0.3m,为 250.1m。 从小区主入口到该建筑的轴,绝对标高为250.5m,车辆从建筑与山体之间的道路进入北侧山体用挡土墙隔起的停车空间及南侧建筑架空层停车场。而人流从入口广场继续往北到达山体左侧的节点广场,也即绿化山体入口,也是23#楼的住宅人流入口。

根据生态园林原理,在满足建筑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我们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并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的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建筑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设计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4、住宅户型平面及外观造型

3.1 住宅户型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有一定的创新,增加住宅的卖点。建筑外形如图 3 所示。

顶层并非全部做成复式,而是结合市场和环境,只将面向景观山体的 2 个户型做成复式,真正的全景观设计,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使所有住宅厅和主房均有最佳的空间和视觉。入口设置玄关,厨房在最近的空间,然后到饭厅,再过渡到超大客厅,客厅长边面对室外山体绿化,有大面积的开窗和阳台,让住户更贴近和享受大自然。客厅与饭厅相连,更增添了空间的开阔感,饭厅侧部空间为室内楼梯,采用不锈钢和木材,让楼梯更轻盈和美观,也成为客厅一侧的景观。楼梯顶部设置了天窗,让阳光的气息散布开来。客厅的平面空间尺度大,自然原本的 3m 高度不足,但如果客厅一直通高到坡屋顶则过高,空间感觉不舒适,因此仅将客厅不同的楼板面高度提高到 4.2m。这样,复式上层的楼板面就有 1m 以上的高差,可把复式上层的几个空间间隔开来, 且打破了房间之间的平板。露台作为亲近自然不可缺少的室外活动空间, 坡屋顶在露台部分做构架处理,保留了坡屋顶的完整性,而露台有了这些构架,配合业主自己布置绿化,做到了室外有景,室内有花园的理想居住环境。

山地城镇景观设计结合气候环境,城镇空间规划平行于南向山坡等高线,东西向山地建筑宜垂直等高线南北向布局,形成结合山地地形和局域气候的特定城市景观形态。南坡建筑沿山势呈阶梯状,建筑阶梯平行山体等高线,北高南低,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减少辐射热,冬季获得更多的日照,冬暖夏凉;东西两侧建筑亦呈台阶状形态南北向布置,建筑阶梯垂直山体等高线。随宜山丘的北高南低的整体格局易于满足日照需要,夏季形成良好的通风,冬季可阻挡寒冷北风,不但提高了建筑容积率,而且可使建筑获得更好的景观视野,并与山地形态协调一致,延续山地天际线,由此展现山地的独特自然与建筑交融景观。

5、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文化气息;全球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80-01

在中国的文明史上,人民创造了五彩斑斓的文化元素。有些文化,放在世界范围内是彼此共通的。但有些文化却仅仅是中国独有的,历经时光的不断洗礼筛选,这些珍贵的文化元素顽强地存留下来,成为中国的标志象征,成为在中国人的血脉中重要的一部分。文化中国强调的是中国国文化元素中独具气息的一面,当然也就是那些我们有而别人没有的文化元素,或者是那些发源于中国领土,最终成为中国人胸前的一张名片的文化元素符号,比如书法、京剧、茶道、陶瓷、太极拳……

随着世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各国文化互相交汇、碰撞、融合,使现代设计呈现出异彩纷呈、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在这一巨大熔炉中,具有民族文化气息元素的设计备受欢迎。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历史,如何在现代设计中不断绽放光彩,如何创造出既蕴涵传统文化元素,又符合现代人口味特征的设计,是中国设计师乃至全球设计师都在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以和为贵”的思想,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以及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早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出现了我国有关设计理论的繁荣昌盛的局面,例如伟大的儒家孔子主张“文质兼备”,反映了功能与形式并重的设计思想方式;墨子主张“先质而后文”,当然这是功能第一的观点;老子关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之说,其“有”与“无”概念,丰富了我们的空间设计思维方式。

再比如,汉代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有趣,宫女一手拿着灯,另一手袖好像在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此灯及功能性与外观美结合于一身,并且巧妙地的进行了无烟设计,烟灰可以从跪坐的宫女身后取出,灯的照明方向可以自由调节,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思想和健康意识。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方式,采取分别加工铸造,然后合而为一的方式,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更加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

直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自然地平衡却已经打破,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等。今天看来相比较西方文化而言,中华文化更加符合当代设计的设计理念,因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华文化元素给世人留下了强烈震撼的印象。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意灵感来自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火炬造型的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源于汉代的文化元素,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思想,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震撼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各样形式的媒体传播。所有这些设计构想都是来自于中华名族古老历史传统文化的魅力底蕴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诚然设计的本质是人对物的认识从而改变物得性质,通过造物的方法,形成物品为人所用,在造物中成为人作用后的结果,获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设计的目的在于适应生活的具体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积极方向,构成历史性的文化积累,从而证明人类的高度文明文化的具体所在。具体到工业设计的目的方法,是通过物的创造性来满足人类自身对物得各种需要,这与历史文化的目的殊途同归,“文化就是人类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所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思想历史的沉淀,有非常深厚的历史韵味,但是现代的设计来源于西方,我们生活在现代生活中,不是在古代,因而两者需要互相结合一下,中国传统文化想要融入现代设计的现代文化元素,现代设计需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韵味及哲学思想历史。中国的设计想要达到世界级先进得水平,仅靠简单或细致的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借鉴别人在先进科学技术方式的基础上,融合本民族的文化气息,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文化气息元素要想融入现代设计就必须使其适应不同的人群,不仅要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同时还要适应于不同地域、不同宗教的人。以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为基础,结合国际上先进的设计理念,将中华文化融入到现代产品设计之中,则必将把中国的设计事业和中国的产品市场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篇6

关键词:现代中式住宅; 中国传统民居;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民居是一种文脉,是民族文化渊源延续的一个方面,中国民居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世界建筑百花园中一朵奇葩,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国外建筑设计思潮的涌入以及中国民居建筑设计近年来缺乏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式民居设计的路子越走越窄,甚至出现了断层,市场和建筑设计界热切期待真正适合现代中国人使用的中式民居出现。然而近几年似乎在房地产界吹起了一阵“中国风 ”。例如: 南京中国人家、西安群贤庄、苏州寒舍、北京观唐、杭州颐景山庄、深圳第五园等。某项目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现代中式住宅,提出了“打造现代中式住宅”构思主线。意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继承与创新,通过对本土文化的关心与关注,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点,创造适合中国人居住的建筑形式。项目结合现代中式的特征做了如下尝试:

1.拥有独立的围合式庭院空间。

庭院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核心,最能体现中式住宅的文化底蕴,进了庭院再回家的感觉把中国人的庭院情结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庭院是中国人情感寄托的一个场所,承载了中国人对充满温馨庭院生活的渴望及居于其中的天伦之乐,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在家里亲近自然、感受泥土芬芳的场所,所以就有了“宁可食无肉,不能居无竹”的千古佳话。

在项目设计中,我们给每户住宅设置了一个或大或小的庭院,院门采用中国红的木制门,院墙上开有小的窗洞,让院内与外部小区空间上分离视线上交融,颇富情趣。(图1)

图 1 院门及院墙 (图片来源:自拍)

2.内敛、内涵,平面布局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所谓内敛即含蓄、不张扬。西方建筑是以起居室为中心向外发散展开布置,院外即是花园,是开放式的,强调个体面对自然。而中式住宅则是向内收敛的,各种空间都围绕着独立院落展开布置,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中式住宅中通常蕴含着中国人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概念。

在户型设计中,我们紧紧依托庭院展开各房间布局,使住宅内部空间与庭院空间形成很好的交流,同时解决了大进深住宅的通风采光问题。(图2)

图 2 户型平面 (图片来源:自绘)

3. 坡屋顶。

坡屋顶有很多自身优点,如取材方便、造型优美、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好、有利保温节能等,因此在中国民居中被普遍使用。坡屋顶的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甚至一度成了中式建筑的代名词,现在尽管各地出现了部分无坡屋顶“中式住宅”的尝试,但都没有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

所以,项目的屋顶形式采用坡屋顶,屋面挂灰色小曲瓦,屋面的起翘坡度参考聊城民居明清时代的尺度设计,取得很好的效果。

4. 青砖、黛瓦、粉墙、镂空花墙、朱红大门、精美雕饰。

这些具有强烈观感特征的元素深深地触动着人们心灵深处的中国情结,成了中国传统住宅的典型符号和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的设计中,无论建筑本体,还是围墙、环境小品以及广场上的主题雕塑无不运用了这些元素,让整个小区的环境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

5. 满足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体现现代生活的舒适性、私密性和休闲性。

建筑离不开时代背景,必须和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协调平衡,随着时代的变革,中国人的居住理念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中式住宅应该是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是继承中创新的结果,应具有中国神韵和精神内涵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考虑到小区定位为中高端社区,车辆的户拥有率会比较高,车辆的交通组织以及车流与人流的不干扰成为了规划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小区车辆通过小区大门直接进入半地下车库,行人则直接通过大台阶进入步行道路体系,从而达到人车分流。

图3 车库入口(图片来源:自拍) 图 4儿童活动场地 (图片来源:自拍)

儿童游戏场所也是结合小区景观和组团空间,为儿童提供一个阳光、安全的游戏场所。

6、发展与创新,排斥“新陈代谢”

人们在创造一种文明同时,对上一个文明的全盘否定肯定是不对的,但默守陈规,拒绝发展与创新,排斥“新陈代谢”,无视时代变迁及社会发展,在中式住宅的设计实践中,企图简单地以传统来对抗现代化的进程,那肯定是一条死胡同。这里所说的“新陈代谢”即发展与创新,在项目的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视传统的发展:传统是发展的,而不是一尘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审美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项目正是在吸收中国民居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传统中式住宅中不适合时代要求的地方进行了改良,按照现代人的生活习惯重新进行了功能布局,强调了起居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独栋别墅中,起居室做成两层通高,提高了居住品质,创造了较为丰富的室内空间;在双拼和联排别墅中,起居室地面下降0.45米,使其和其它生活场所之间有了一个空间上的划分,同时使起居空间变得高大、宽敞。此外,项目还增加了影视厅、家庭厅、健身厅等顺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空间。利用每户院子内外的高差,布置半地下汽车库,汽车从街道入库后人员可通过防火门直接进入室内,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心理需求。

现代中式住宅设计

(二)、规划理念的创新:考虑到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对土地资源大面积的占用已难以适应现代建筑对节地方面的要求,项目在设计中采用了紧凑的前后排共用一条道路的街坊式布局,并用自然的曲线道路加以组织,满足了车辆通而不畅、曲径通幽的要求。每个支路都做成尽端式,减少了交通的交叉干扰,创造了安逸静谧的居住空间。小区中间横贯南北设置中心绿化及步行景观带,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活动场所。主入口大门的南侧设置了小区会所,为整个小区的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三)、材料创新:建筑形态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随着现代施工工艺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不断涌现的新材料在中式住宅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项目中,内外墙体均采用煤矸石多孔砖墙;在建筑中大量运用的玻璃栏板及铝合金装饰构件和灰砖白墙形成了强烈的质感对比,做到了材料创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赋予了中式建筑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项目的院墙采用玻璃及金属格栅和实体砖墙的有机搭配,创造出了虚中有实、朴实雅致、内外通透的独特空间。

现代中式住宅设计

(四)、优山美地之东韵本着节能环保的原则,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无尽能源——太阳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向用户提供生活用热水。为了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集热器和贮水箱分离技术。集热器设于每户的南屋顶平台上,贮水箱设于顶层卫生问吊顶内,从而保证建筑形象的完整性。

项目中,中水系统的采用,使用户产生的污水经过除渣、沉淀、消毒等工艺流程的处理后,作为景观河道、水景水源及绿化水源的补充,实现了废、污水资源化;煤矸石多孔砖墙的采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50厚挤塑聚苯乙烯外墙保温板及铝合金断热型材中空玻璃外门窗的采用有利于保温节能。此外,本项目纯联排别墅部分达到了0.8的较高容积率,这对于低层高密度中高档住宅项目的推广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7、结语

篇7

随着全球化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行业间隔阂的减弱,媒体的激增以及互联网络的发达,使得艺术设计中诸种资讯的梳理与传递,色彩设计与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大量复杂、良莠不齐的色彩资讯同现代化传递方式之间的矛盾B显突出,笔者认为在艺术设计领域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色彩语言的优化组合和系统管理,从自然、人文、意念等色彩的组合中来启发创意灵感,并从中提取有效的色彩元素,用数字色彩模拟实效,构成可遵循的配色惯例,从而使色彩设计达到科学、准确、快捷、有效的目的。

一、色彩意象与灵感来源

色彩,作为视觉文化的重要元素,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任何色彩现象经过大脑一次以上的体验,它的意义就可能有一次以上的不同变化,心理学上称:“记忆所残留的痕迹,因机能作用之顺序,能逐渐作用于下次的经验。”可见色彩的直接体验的印象对人的清楚程度,其积累后的作用更是别具影响,色彩过了这个阶段,一般情形是开始倾向主观。个人差别大小不易固定。所以真正色彩的心象,因为有各种复杂的因素,众说纷纭,变化无穷,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因此,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一些知识和感受,而色彩视觉正是视觉中感知客观的重要因素。色彩能产生“视沉”是人的一种本能,而“”与“愉悦”又是当代图像文化或视觉文化的重要特征,并以通过淡雅、自然、古典、温馨、强烈、动感、宁静等意象语言和形态、材质、色相、肌理等元素来表达人们丰富而多彩的内心感受。

在色彩设计实践中,如何观察、感受、理解和应用色彩,并赋予色彩新的语意是设计者必须苦心思考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呢?首先我冷冻要弄清色彩的灵感来源及设计动机。

色彩灵感来源主要是从自然色彩、人文色彩、意念色彩中获取。设计动机即是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现。

1.自然色彩

是人们在客观世界中能感觉到的色彩现象,是纯粹的天然色彩,它不仅使色彩学家们建立了指民艺术实践的科学体系,而且给现代设计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色彩启迪。自然色彩从宏观世界的自然景象,蔚蓝的天空,美丽的彩虹,奏的嫩绿,夏日的浓荫,秋天的金黄,冬日蝗灰白等到微观世界各种物质微观粒子等丰富的色彩结构,已成为我们色彩设计的主要源泉。

2.人文色彩

是指人对自然一切物旬的感受,以客观的物象或品貌为基础进行创造或改造的原本色彩,它体现着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进程中所呈现的各种艺术风貌,诸如衣、食、住、行、用以及文化、艺术、生活、人情风俗等方面。这些经过人为的造物色彩连同纯粹的自然色彩构成了一个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成为我们以绘画、设计、生产等形式去表现和借鉴的永恒对象,是色彩灵感来源和表现生活意象的重要部分。

3.意念色彩

是指主体意念的色彩,即主观意念的色彩,亦称意象色彩。它是设计者通过自然色彩,人文色彩的联想及生活体验后所存储的色彩心象,恰巧与表现的内容(即作品的内在本质与外部形态)形成交融、同构,从而创造出一种“有意味的色彩形式。”“意念色彩”,它不拘泥于客观色彩模式,而专注于主观的色彩表现,是色彩设计的最高形式,而且最能体现原创意味。因此,它非同寻常并充满个性。

二、数字色彩与表现模式

数字色彩,即是用计算机通过光学色彩原理,将色度学、计算机图形学、艺术色彩学等综合于一体产生的色彩表达模式。数字色彩涵盖了传统经典色彩(美术、艺术设计沿用的基于色科介质的色彩)的主要内容和所能表达的全部色彩范围,是对传统经典色彩的继承和发展。

1.RGB颜色模式

RGB颜色模式是计算机荧光屏及其他常见数字设备显示颜色的色彩方式,它们所有的颜色都是由R(红)、G(绿)、B(蓝)三种发光介质通过加光混合产生的。由于R、G、B三种颜色各能产生2的8次幂,即0~255级不等亮度的颜色,它们叠加在一起就可形成2的24次幂,即16777216种颜色。R、G、B颜色数值越大,颜色越明亮数值越小,颜色就越暗。如:R、G、B值都为0则该颜色为黑色,若R、G、B值分别为255则为白色。RGB颜色涵盖了CMYK硬拷贝色域和所有颜料、涂料的色域。RGB的颜色由于是光色显像,它的艳度比较高,颜色效果大大优于印刷界面的色彩效果。

2.CMYK印刷颜色模式和CMYK打印颜色模式

C(蓝)、M(红)、Y(黄)、K(黑)是印刷四原色,它采用高艳度的油墨以不同色度的网屏叠印形成复杂的色彩图片。由于制作层面上的变化,使四色)由墨的网点相互错开,各种颜色之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艳度,形成中性空间混合,不会出现困手工调色或其他色彩调和时导致的颜色之间降低艳度所形成的减色混合。

CMYK印刷模式的颜色是油墨所能表现的色域模式,它与计算机上的CMYK色彩模式所表达的色彩不同。当色彩设计采用计算机中的CMYK色彩模式超出了CMYK印刷颜色的色域时,计算机就会自动指令一个接近它的颜色去替代。因此,印刷颜色的色域小于计算机屏幕上的色域。印刷采用CMYK颜色数值分别为0-100%,颜色数值越大,色彩艳度就越高。在色彩配色惯例实践中,将收集的素材通过计算机屏幕上的CMYK色彩模式或RGB色彩模式提取色彩,必须通过打印校正,才能获取准确的色相。

3.RGB、CMYK打印颜色模式

RGB打印颜色模式优于CMYK打印颜色模式。因为RGB颜色为三色混合,少于CMYK四色混合,所以它色域宽,并且能够减少色料的减色混合,因此打印出的颜色鲜艳。相反,用CMYK打印模式颜色混合多,色彩艳度必然就差。由于两种打印模式均采用彩色喷墨打印形式,加上打印机彩墨的色彩艳度低于印刷油墨色彩艳度,它必然会出现色料减色混合现象。因此,它们的色域小于CMYK印刷颜色的色域,打印出来的效果都逊色于印刷效果。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与打印机打出的颜色和印刷的颜色还没有达到致的效果,这是设计上存在的缺憾。因此,数字色彩效果(除RGB屏幕效果外)只能通过模拟实效(校对打印机色彩)找到相对准确的颜色系统来替代印刷颜色。

三、配色惯例与实施方法

1 主观抽象意念色彩构成惯例

以自身的感悟(直接感受或间接感受),通过命题的形式,假设一种抽象意念,用联想、想像等思维方式,进行配色惯例构成。

如季节方面:春、夏、秋、冬不同时节、不同物象所带来的色彩感受,

音乐方面: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民音、声乐等具有时空意念的抽象感受:表情方面:喜、怒、哀、乐,百味人生的色彩表情:气质方面:潇洒、

优雅、温馨、忧郁等:地域印象方面:南国、北国、美洲、非洲、印第安、大洋洲等,来自异国情调的感受:时尚流行方面:城市元素、田园风光、自然回归、简约、休闲、变幻等具有时尚另类的色彩感受:太空方面:亘古宇宙、星球链条、神秘、奥妙等来自天体的感受等等,不同的意象可以带来不同的变化和感受。

2 客观色彩设计主题构成惯例

这种方法是结合实际的各类专业设计的特点,根据设计意象主题、图形语意,如标志、招贴、图表、图形、图案、版式、网页等通过自然色彩、人文色彩、意念色彩找出具有针对生的配色惯例进行设色。这种色彩设计实际上是在限制、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色彩实践活动。因此,要求提取色彩元素准确、精练。

如用红色系表现食品业、交通业、药品业、金融业、百货业等 用橙色系表现食品业、百货业、建筑业等:用黄色系表现电气业、食品业、照明业等,用绿色系表现林业、蔬果业、邮政业、百货业等:用蓝色系表现交通业、体育用品业、药品业、化工业、电子业等,用紫色系表现化妆品业、服装业、美容业及各类饰品等。

3 色彩提取方法与配色惯例

自然色彩、人文色彩,它们蕴藏着最佳的配色关系,是激发和寻找色彩配色方案的创造性灵感的源泉,也是具有实用意义色彩设计方案产生的基础。

提取色彩元素,对物象色彩分析,一是用二维的色谱化方式,分析对象的固有色彩的色度、色数和色谱的配色关系,二是用三维的色谱化方式(主要是借写生或间接媒体如彩色摄影、影视录像等手段)分析研究对象色彩间互为依存的对比关系。

这种三维的形态主要是由色光投影和反射之间形成的色彩关系。色谱,作为颜色系统,具有高度纯化的特点。它是将客观物质世界的色彩还原,概括成单独的、平面化的、具有三属性特点的颜色整合成一定的序列,具有色性稳定而清晰等特点,色谱化是研究色彩现象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通过色谱化的方法构成色彩配色惯例,去组织图案的色调关系,从而确定配色意象。

色彩提取方法与配色惯例:

首先,确定设计目标,找出与此相应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如古典绘画、现代绘画作品、艺术影像作品等,通过“读图法”在计算机屏幕上对其色彩进行解读分析,从整体到局部或宏观到微观进行观察、梳理,对画面构成的色彩现象的主要色相、色度等关系找出有效的色谱成份。

其次,将其色谱进行分类排列(按照色环的顺序排列序号),分析出该组色标的色调性质以及在色调构成中所起作用的基础因素。

最后,对该物象提取的色标及其组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如色彩组合形式,对同类色、对比色、主色、陪衬色的构成关系等进行梳理排列或用打散重构的形式组合配色惯例,从而了解这种特定色谱构成的多变性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如设计一幅运动题材的图形或标志,可以从体育竞技场上、汽车拉力赛上找到与此寓意相关的主题色彩元素,通过电脑按照色相、明度、艳度等关系,并以色环的形式排列或者按照几套颜色组合,用CMYK或RGB颜色模式标上数值,排上序号,构建一组配色惯例系统。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色彩构成,如图案的主色、陪衬色(辅助色)、点缀色及组织关系如何,并根据此效果再做适当的调整,对个别不理想的地方,可重新选择色彩进行组台。惯例配色,会因主色、陪衬色与点缀色面积颠倒或打散重构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这也正是惯例配色的魅力所在。因此,在电脑屏幕上实施惯例配色设计必须经过反复调整,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配色效果。

篇8

关键词:现代住宅;绿色环保;建筑概念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与变化,人们对于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在相应的不断提高,现代的人们对目前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现代住宅中的很多方面比如住宅环境、外观、内部格局、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理念等表现出了一些更加新的要求。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在现代住宅的设计理念中加入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因素。在设计现代住宅的同时人们想要把更加理想的绿色景观融入到现代住宅中,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本文主要是通过以下九个方面简单的论述现代住宅设计的新趋势。

1空间在现代住宅应用中的新趋势

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人们希望拥有的不仅仅是一套好房子,更重要的是希望有一个能够让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这样才能使居民有身处社区的感觉。因此,在现代住宅设计中,我们发现共享的空间越来越多,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开始出现空中庭园。在开敞的空间内,布置植物和花卉,以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间,使居住在高层的住户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天然景观。

2现代住宅辅助设计逐渐走向专业化

单纯靠结构、建筑和水暖电这些主要专业解决更细化的设计问题,来满足人们对舒适度提高的迫切要求,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住宅辅助设计日渐兴起并走向专业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这些专业化的设计主要包括:智能化系统、室内装饰设以及室外环境设计。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并最先应用在办公商业建筑中,在以后才逐步延伸到居住建筑中。而中国住宅业广泛采用智能化技术确切的说应该是起始于1996年。但就是在这短短几年里,智能化几乎成为开发商和设计人员甚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特别是在安全防范系统方面,我国已有很多方面超过了众多发达国家的配置水平。在最近公布的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可将住宅智能化划分三种类型:一是普及型;二是提高型;三是超前型。分类型设计智能化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居住对象,不同建设标准的住宅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但随着广大民众对环境设计的重视,导致没有了环境就缺少了卖点。由于建筑学专业缺乏种植绿化知识,致使建筑学专业要完成建筑设计又要完成环境设计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单纯的园林设计公司又缺乏空间概念,不能完全表达建筑师的环境构想,这就必然要使建筑学、规划、园林和艺术专业等学科联合起来,组建成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队伍。

3 现代住宅的绿化率已开始具体化

前几年无论是小区还是楼盘的设计考虑的是绿化率,但它也只是个数字概念,听起来觉得面积越大越好,其结果往往是导致无数大草坪的出现。但是实际上,这只能称之为绿地率。但是现在一些小区已经开始注重园区的树木花卉的栽培,并结合整体园林景观设计,使绿化区域具体化,环境质量得到显著的好转。标准的、清静的、私密的一梯一户是每一个居住者所希望的。而现如今的设计已开始尽可能的向此目标进行努力。

4 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逐渐开始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商品化住宅的快速发展,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同时也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现代住宅设计也不在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变得更加注重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主导,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使设计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住宅设计市场也已走向开放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住宅设计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约束,不搞竞争创新,导致了我国住宅设计水平的停滞甚至是下降。现在闭关自守的大门已被住房商品化的浪潮冲开,尤其是国外建筑师和外国建筑设计理论和思维方式进入中国现代住宅设计市场后,使我国住宅设计市场变得异常活跃,竞争日趋激烈,但这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住宅设计水平的进步。

6 现代住宅设计开始走向精品化

我国住宅设计已开始从粗放型逐渐转向精细型,最近,有人提出陈旧的设计观念和手法应该被逐一去除,新的设计观念和手法应建立在精细化的基础上。创造精品应该成为设计者的最高追求。精品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产物,只有不断的创造精品才能在设计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住宅设计精品所带来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精品效应已成为设计单位的生存之本。精品不但提高了住宅本身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设计自身的价值。住宅房型也要创造出精品,这些精品在适应居住人生活行为的同时,也要指引居住者的生活行为,甚至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上海万里小区的六种主要平面户型中,有一个南侧为客厅,北侧为餐厅的三室二厅平面,在短期内就销售一空,这就正好说明了消费者研究户型的水平也在日益的提高。

7现代住宅户型设计日渐多元化

多元化的户型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同时还可以以灵活的户型结构满足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要进行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近些年来的住宅设计更加的重视科学、合理的住宅户型,力求每一个户型都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并尽可能的减少各户型间的干扰。

8现代住宅更加重视建筑节能的设计

在夏热冬暖地区,我们通常采用改善建筑围护结构来达到保温和隔热的效果,门窗注意遮阳,室内空间应利用好穿堂风以便降温,室外空间通过合理布置水面和绿化来达到改善环境微气候的目的,同时利用能效比高电气设备等来降低住宅总能耗。

9 系统化的住宅生态环保设计

在目前我国的现代住宅设计过程中更加的提倡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在空间组织、装饰装修中都要求尽量使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现代的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主要包括:绿化种植、绿色环保材料、节能和污染防治系统等。因此,有人将21 世纪称为“绿色世纪”,节能环保的现代住宅将成为未来住宅研究和设计的趋势。

作为高科技产品的现代住宅,在设计、施工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推广节能、环保建筑,在满足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的同时,使现代住宅更加的科学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论文集编委会. 21 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内地・香港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研讨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2-29.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意识;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艺术是人们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相关工具以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术,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的情况下,进行的创造性的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艺术也是生活的反映。而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源和核心,如果艺术设计中没有创新意识,也就失去了艺术设计的灵魂。

一、现代艺术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一种有意识、有动机、积极主观地解决功能,创造市场,影响社会,改变行为的创造行为。现代艺术设计面向大众,更有别于传统设计概念的特征就是受到全球化的影响,设计包容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现代设计更体现出高科技的运用。

现代艺术设计领域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社会交流、旅游娱乐等。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已远不及人与物之间的普遍大量,现代设计正是解决人与人通过物进行交流的手段.人类的设计由来已久,从最原始的劳动工具发展到现代的高档艺术消费品,从解决基本的使用功能到如今的纯精神满足,设计活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设计满足精神功能的特征更显强大。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方法

1、从创新角度看待现代艺术设计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经济文明也在不断地发展,相对的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要求变得大不一样,这种审美价值观和精神文明观的改变也带给设计师新的难题。很多老旧时代的艺术设计因为其存在的时代意义,拥有较深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这样的设计作品要面对新的发展和挑战对于设计师来说过于艰难。因为新旧交替,其中包含的文化、背景、历史意义都有所不同,为这样的艺术品注入全新的设计思维模式等于破坏了其原有的韵味,一不小心就可能毁掉艺术作品。但是,正是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新的设计模式改变了以前过时的设计形式,将艺术设计推向了另一个发展的,将艺术化变得朝理性化发展。这是一种对于人类来说更加舒适和安逸的发展模式,因为人类对于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设计师为了赶上这样的思维模式,就必须想法创新,创造出更加帖服人类理想的作品。

任何设计都是先满足其基本需求之后才能想到其他要求,人类造物本身是为了方便,一开始出现设计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生活某种需求或者扫清某种障碍,当这种设计满足这些需求之后才会慢慢朝着艺术的方向发展。例如,火柴的存在是为了点火,而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火柴变得越来越落后、过时,于是设计师设计了打火机取代了火柴,成了新的取火工具。这是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设计,也是一种改革和创新,但是这样的设计仍然没有脱离需求的层次。当打火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人们设计了更多带有装饰性价值的打火机,这个时候的艺术设计才算真正得到创新和发展,这时候的设计原则才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打火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形容为四个字,那就是“优胜劣汰”,当设计的产品不被人类所接收或者渐渐被时代的步伐所淘汰,那么艺术设计就走到了没落的边缘或者说是创新的起点。通过不断的追求,设计更加贴近于人的全新的作品,让人和物在这个时代的思想变得统一,从而达到一种引领时代潮流走向和人类审美水平的目标。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

(1)精心选择与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具有时代意义的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精华,也有糟粕,二者并存其中,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我们要对这些浩如烟海的文化元素进行必要的选择与提炼,有针对性地选择继承。一方面,一些明显已经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诸如过于反映封建等级思想或重男轻女思想的元素则不应该继续出现在现代环境艺术之中,,还有一些明显不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品不可胜数,有古典诗词、书法、京剧、国画;有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苏州园林;有绫罗绸缎、唐装、旗袍、中山装等。面对这么多遗产,既是我们的幸运,也给我们的选择与提炼增加了难度。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也要有所取舍,要选取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国风格的元素。

(2)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品元素的时代化

在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精心筛选和提炼后,设计者也不能对这些元素进行照搬照抄,而是应该视具体的设计意图,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的新科技和新工艺揉合在一块,体现时代与传统的结合,不能是简单地仿古。如中国传统装饰要素多为不能适应于现代化都市的密集环境的木材、天然石材、陶瓦、土砖等。因此,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我们应该运用现代的建筑材料进行装饰造型,但形式与立意还是应该参照传统装饰要素的合理设计理念,从而既能体现新代的进步,又能保证传统文化的意境和品质。

3、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才是艺术发展的方向

前面所提到的创新是在艺术作品被时代所抛弃的前提之下,或者说是因为某些因素变得不再被人们所需要因此需要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并非是一种摒弃,这件艺术作品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在创新的同时还要考虑传统才是真正艺术的发展方向。在艺术设计中融入民族性的东西,这些带着文化内涵的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它们不过时、不陈旧,永远跟得上人类前进的步伐。但是一味地守旧或者只专注于一样东西也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加入新的思维模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设计理念才是艺术设计的一种更新颖更具体的发展方式。

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会带着浓厚的本民族色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传扬民族文化而且这样的设计作品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但是一味地追求本民族的东西,作品会变得越来越单一失去吸引力,甚至有的设计师十分排斥外国文化,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十分不利于艺术设计的发展。在面对异国社会的产物,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避免盲目排斥和接受,应该有选择的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来扩充自身的内涵,丰富作品的灵魂,加深作品的涵养。

将艺术设计不断的深入到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之中,摒弃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粗浅、狭隘、偏颇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形式上的简单嫁接和盲目照搬,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我们提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保留中国本土设计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设计出真正具有民族气息的高水平作品。应该以开阔的眼界和创造的精神,积极地汲取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设计师只有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与独特的目光,从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创造灵感,创作出的作品才是属于民族的,才会成为惊世作品,也才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结束语:

如何正确地看待艺术作品的传统与创新,如何看待非本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这些都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还需要无数的艺术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来确定艺术创造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地挖掘和探索才能找到艺术设计真正的发展趋势,找到艺术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 机械美学 装饰主义 设计理论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68―02

引言

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这二十年中,整个世界经历了从自信到幻灭,从充满希望到忧心忡忡的历程。在经历了短暂的表面繁荣之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战争刚刚结束的那段日子是充满艰辛的,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着从战争恢复到和平的巨大困难。军队中复员的大批军人们,都无法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无法再次获得社会地位,从而使整个社会产生了大量的不安情绪。战争期间为了制造战争用品而繁盛的农庄和工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衰败了,他们生产的大量产品无法找到合适的销路,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在战争刚结束的时期直至1922年,欧洲各国都面临着急转直下的经济大萧条。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社会都希望尽快的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为经济的复苏而努力。

民主政体的发展与公民的自由平等

威尔逊总统曾经说:“打第―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使世界得以安然实现民主。”在20世纪20年代,民主政体一度在各地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到了30年代,集权主义才开始在各地萌芽。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年,正是人类第―次进入大工业生产社会的阶段,其重要特征是大众的口味和去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引导作用。此外,战争也在深层次上催生了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在广泛的范围里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以及人与外部事物关系的看法,人们也开始广泛的接受机械美学。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20世纪20-30年代,设计界主要发生的设计风潮即是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这是在现代主义设计开始形成的时候,部分设计师、建筑师企图把没有装饰、强调功能和低成本的现代设计和具有比较简单装饰的动机结合起来的一次很成功的尝试。虽然,装饰主义艺术风格从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构成主义等流派中借鉴吸收了不少元素,但其最主要的根基却扎根在“机械时代”(Machine Age)这一特殊文明形态的土壤中,装饰主义风格在本质上是一种“机械美学观”,这种机械美学观的现实化不仅表现在建筑艺术上,同时也表现在各个领域之中。这种机械美学观,不仅仅对装饰主义运动兴起的法国的设计理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另外两个设计艺术大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法国:装饰主义运动与机械美学

对于装饰主义运动来说,192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并且它还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含义的事件。装饰艺术风格的思维与实践在二十世纪的兴衰,恰与战争与科技的发生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装饰主义运动在一战之后的风行其实是世界特别是法国的战后反思:“人们对由战争破坏所带来的物质生活境况之破败的一种修饰和挽捉”;其在二战后的没落也可以被理解为战争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巨大摧毁,而导致艺术的必然衰败。

1925年的巴黎博览会在举办前已经筹备良久,甚至最初的提议可以追溯至战前大约1900年,其初衷是为了重申法国对于时尚和艺术的领导地位。巴黎博览会的装饰艺术展览上,法国所向人们展示的是新艺术运动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在思想与形式上是对新艺术运动的矫饰的反对,它反对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及单纯手工艺形态,而主张机械之美,希望可以通过对于机械美学的高度赞誉以及在装饰风格中的应用,使法国在商品设计的风潮中重获权威地位。然而,装饰艺术运动并非单纯的一种风格式样运动,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传统的设计运动。即以新的装饰替代旧的装饰,其主要贡献是在造型与色彩上表现现代内容,其本质仍然是以为贵族制造为主的设计风格。当然,“在生活奢侈品的设计、制造和生产方面,法国依然扮演着世界领头羊的角色,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举出一个他们自己的设计师来与法国的设计师媲美。”而当时的法国设计界有―种对“现代性”的反感情绪蔓延,―方面是由于去国艺术家对古典和近代艺术传统的留恋,另―方面,法国的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察觉到,现代性的到来可能会对法国和整个欧洲的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不是推动而是破坏。

因为这个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因此,装饰艺术运动受到现代主义运动很大的影响,无论从材料的使用上,还是从设计的形式上,都可以明显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装饰艺术,特别是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虽然在造型上,在色彩上,在装饰构思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的上层,这与强调设计民主化、强调设计的社会效应的现代主义立场是大相径庭的,因此,虽然这两场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互相也有影响,特别是现代主义对于装饰艺术运动的形式上和材料上的影响,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有各自的发展规律。

德国:包豪斯与机械美学

自从19世纪晚期德意志实现统一以来,德国的艺术设计与商品生产领域就在现代性的影响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德意志制造同盟的建立和以凡,德,维尔德、贝伦斯等人为代表的众多设计师的艺术实践活动,最终造就了德国艺术设计与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在本质上是一种在艺术与商业间采取的折衷主义。艺术设计在德国具有鲜明的“民主化”倾向,这种倾向成为德意志范围内获取社会与文化统一性的一种手段。

而自德国于1925年法国国际博览会的缺席开始,法国与德国的艺术风格走向已有分道扬镳的迹象。德国以包豪斯为首的设计界,接受了更多民主性以及现代性的理念。通过设计师与手工作坊或半工业化制造机构的合作,历练出一种比新艺术风格更加简洁、鲜明的艺术风格,以与当时正处于上升状态的机械化生产标准相适应。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民主主义色彩,强调机械美、功能美、主张理性化的设计,主张简洁、实用,否定装饰的作用,把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对立起来,从而发展出与以前不同的设计风格。

包豪斯是现代设计运动的摇篮,也预示现代主义设计的到来。包豪斯于1919年由格罗佩斯创办于德国魏玛,在短暂的14年(1919―1933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整套的设计教学体系。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它标志着原来的装饰形态中的设计被现代主义理性设计取代。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在1914年战争爆发之前,在亲眼目睹了科技在武器制造领域发挥的巨大破坏力,对之产生的恐惧感,学校在这一时期忽视了生产力、手工艺人的个性与经济复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遭到了人们的批评,人们希望学校朝着实用性和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在重新修订了学校的教学理念,具有了更为客观、科学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对机械化大生产加强了使命感,强调设计中要充分运用新材料和新科技,同时也降低了专业手工技艺和传统工作室训练的重要性。包豪斯的这一转变与当时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运动,包括俄国和欧洲国家的构成主义,法国的新精神运动以及荷兰的风格运动结合在一起,促成7--种朴素的机械美学观的形成。艺术家们开始信奉机械化大生产,信奉机械的选择,并且试图在无产阶级社会中将统一标准设定为设计的基准。而这些观点就意味着,个人主义价值要被取代,人们将个人主义已经视为在一战中煽动起斗争和破坏的战争之源。“包豪斯的重要性并不取决于他在工业产品的原型设计上取得的有限成就,而更多的在于他对设计师的培养和教育,以及他倡导的在艺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形成合作关系的理念。”包豪斯所创造的这一种环境,有天分教员和学生追求的目标是与科技相辅相成的工业设计。

美国: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与机械美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机械美学和工业文明新型精神的年代,在这一时期,最值得关注的文明形态变化和情势,发展在北美大陆上的美国。以美国为主的新大陆,在战火以外获得了有别于欧洲的发展良机。从世界范围来说,美国是一个不具有历史包袱的国家。因此,美国是一个对于变革承认且无所畏惧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艺术设计风格,而由于参与一战的远征,使美国的眼光从北美大陆延伸到了世界各国,不但进行了资本输出,同时也由于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较亚欧大陆更为先进,导致美国人民当时所面对的现代性涵义比任何国家都更加丰富。

美国设计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两个机构:“美国设计师美术馆”(American Designer Gallery)以及美国装饰艺术工艺联合会(AmericanUnion of Decorative Artists and Craftsmen后称AUDAC)。这两个组织的成员以极其具有进取型的艺术观念和多样化的艺术实践不仅唤醒美国本土设计师和普遍民众关于艺术设计现代性问题的自觉意识方面起了开拓性的作用,而且还不自觉的拓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涵义范围。他们突破了欧陆地区固有的艺术界限,在美国发展出了一种现代艺术新元素与新涵义,这为美国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发展历程中最后后来居上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装饰主义风格在本质上是一种“机械美学观”,在美国,这种艺术审美样式不仅发生在新型建筑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而且还体现在装饰纹样的造型与主题上,如汽车、飞船、轮船、收音机等,都被处理为建筑物的装饰性元素。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Frank LloydWright,1869-1959)和苏利文(Louis Sullivan,1856-1924),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装饰主义运动和折衷主义盛行的年代,这样的年代提供了足够多的艺术实践的可能性。他们两人的设计风格,一个“轻灵挺拔”,一个“厚重安稳”,都充分使用了新型的工业技术以及建筑材料,使得他们所设计的建筑充满了现代性的风格。20世纪初的欧洲的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探索和试验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在世界工业设计史上的美国设计异军突起,开始了以商业需要为服务导向的装饰设计运动。这个时代的美国设计以市场为导向,在美国这个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西方国家进行7--场伟大的装饰设计革命,从中涌现了大批的世界级设计大师,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1893-1986)。他主持参与的上千个项目,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代表了美国一代工业设计师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凭借敏锐的商业意识,促成设计与商业的结合,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其设计重视视觉敏感性,既具有工业化特征,也富含人情味,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在火车头、汽车以及轮船等交通工具中引入流线型特征,而获得国际声誉,是美国设计“设计追随市场”的代表。

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系列机械艺术相关的展览,更是表明了,美国设计界对于机械美学观念的深表赞赏,而这种美学观念是同几何形式、新材料、实用价值、以及取代手工业的工业生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在这一时期,美国已经摒弃了装饰,他们认为在失业率不断增长和经济大萧条的艰难环境中,使用这种没必要的装饰不仅是奢侈的表现,甚至是―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中,对于装饰与实用性的矛盾愈演愈烈,美国在二战前夕,由大型企业赞助的现代工业设计通过其在新产品设计、科技、进步和效率、健康、自由、舒适等价值观之间建立起的广泛联系,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也证明了美国设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