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的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园林;人文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48-0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作为城市商业化与繁荣化的标志物,作为城市建筑的最典型表现,各种高楼大厦屡见不鲜,面对城市,也就是面对高楼。鳞次栉比的大厦,各具特色的展示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与审美风格。在欣赏这些或高贵或华美或前卫或科幻的现代化建筑群的时候,人们难免会觉得有几丝疲劳与冷漠。因此,如今美好的园林景观环境带给城市中人们贴近自然的享受便更为重要,园林景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硬件设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人们不会总是呆在水泥房子里,动物的本性永远是向往自由空间。那么这种贴近自然的人造自由空间是如何以科学方法精心设计呢?这需要我们根据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着手。
在园林中,园路铺装和山、水、植物、建筑等共同构造园林景观的统一体。园路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园林各个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能引导人流和疏导交通,而且将园林绿地规划成不同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在城市现代化的今天园路及其铺装更有寓意更规整更有装饰性。因此,园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规划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畅通,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地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那么我们应该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意境创造: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是构成绿化园林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2、空间处理:为园林建筑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狭长空间的感觉很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园种植物疏密相间,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3、线形变化:由于广场建筑或者道路的平行直线条较多,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感,增加园林的丰富性动态园林的均衡性。
4、植物配置:设计中可以选择按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植物,早春开花的桃花、迎春花、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龙柏、桧柏等,这四季的植物配合,总的配置效果遵循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设计原则。同时也选用了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使游人来到公园树木葱葱、花木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释放身心压力,感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植物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象征着新生与活力,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绿色的草坪与园中其他的绿色点缀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公园在有限的空间里,制造出无限的意境。绿色草坪设计是集科学性与人性化为一体的设计,因为这种绿色的视觉大餐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使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引起干涩而疼痛的双眼得到了极好的放松。
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体现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延续,要以科学的方法解读和设计好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有保护意识而不是开发利用意识,中国的园林建筑景观就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发展的典型代表,建筑依附着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地貌而建,依照地势,地形,水流设计出亭台楼阁,水榭花亭,使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与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内涵上从文化历史中挖掘元素,以求达到人们心灵的暗示和传统空间的营造。其中园林小品体现生活性、趣味性、观赏性、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自然。其尺度适宜,做工精细,富有寓意和文化内涵。
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气候,充分考虑光照和林荫,加之水景的应用使整体自然和谐。理想的栖居场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作为衡量居住的好坏以及居者适应性,健康程度的标准。同时景观设计应始终秉承用一颗尊重自然的心,尊重地域文化的心,尊重足下文化的心,尊重野花野草的心来描写人与土地与自然的诗意。
篇2
关键词: 城市景观生态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生态学原则是设计类学科常常提及的设计准则之一,主要表达的是希望规划或设计能够尊重自然的基本规律,尊重环境,并用科学的方法去优化生态环境以及各种生物体的友好共存。虽然我们的愿景是好的,这一原则却沦为一种形式、一种口号,或者一味追求景观设计的快速成景效果,从而忽视了生态学原则的基本内涵。最终,伴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城市广场;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生态学原则。
第一,宏观上,立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
城市生态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作为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指导纲要,城市规划要具备生态观,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公认。这就要求我们:1)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将生态效果作为重要目的提出并贯彻,不能因为经济建设和发展而忽略生态效果,或者将生态效果流于形式或口号。2)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最终都是要形成宜居的环境。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与增长速度快,因此,要想保证生态效果,就必须有前瞻性。四川遂宁的人工湿地建设,将生态环境体系的建设置于城市建设伊始,并充分考虑到人口扩张后生态湿地应有的容量,这种做法应该是得到推广的。
第二,多行业的协同维护,将生态原则落实到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每一个规划设计,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还是有害于它,不仅取决于设计方案如何去做,更在于如何去落实。例如,讲到植物栽植,很多专家都提倡“适地适树”,确实是对生态学原则的尊重和落实。但是实际上就是,为了快速成景或者建造独特植物景观,大树还是在源源不断地进城。偏好用古树名木作为中心景观点的现象也很多。南京某楼盘的入口处有4株百年以上的木瓜海棠,移栽后有一棵未能成活,有关单位耗资百万只为买到相同规格的树,这不仅是一种经济浪费,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不尊重。然而,规划不是立法,也没有人专门去检查是不是每一个景观节点都符合规划的指导方针,因此,生态原则的落实确实依赖于从业人员的整体觉悟,也需要城市人口在使用景观的时候有自觉的爱护。
第三,尊重城市的文化渊源,文化和生态要相互融合。
改革开放后,在文化认同上,曾经出现过一种盲目的崇洋设计思潮。中国的城市景观经历了十余年来对引进外来文化的“跟风”和粗燥经营,一边追求特色景观效果,一边又总是出现反复拆建的现象,不仅是对人财物力的一种浪费,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反观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造园造景自古就自成一派,城市建设也一直恪守《周礼》中的规范稳步发展。中国的设计理念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尊重人性等原理,却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论述,其本意都是一样的。笔者主张生态环境的构建应该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日本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日本设计接受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尊重本民族生活环境特点和优秀文化传统。表现在:1)城市空间设计方面,与美国侧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不同,日本的设计师更多地关注于人群在外部空间中的流动、疏散和避免灾害等行为模式。在日本,设计师更关注人的各种合理行为要求,从人的需求出发去奠定景观空间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合适性。因此,日本的城市景观并不醉心于形式和花样的翻新,而是务实地为人们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所。2)日本的城市空间,不管是大规模的城市公园、滨水地带、邻里公园、街边绿地,寺观庭园,它们的设施都很齐全,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这里有一个令人深省的例子:文化旅游一直是日本人旅游的主要目的,中日两国的文化渊源也是极其深厚的,中国大陆更是有数不胜数的文化旅游圣地,可是,日本人宁可去台湾、韩国都不会首选中国大陆作为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原因竟是中国的厕所不够卫生。近些年,国内也开始关注公共设施建设了,不断有星级厕所出现,可时这些星级厕所也仅仅关注了卫生,远远谈不上生态环境的构造和营建。在日本,类似直明内山创建的袖珍公园比比皆是。这种公园是办公楼建筑的一部分,水的处理流程如下:处理后的卫生间污水园内的植物;大楼污水大罐养殖罐中水藻鱼类的食物鱼类的粪便花木的肥料。还利用园中植被,净化大楼、展厅内的污浊空气。借助于这种形式,即使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也可营造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3)注重将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日本著名景观设计师枡野俊明的设计作品,便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运用传统日本庭园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渗透进了禅宗的精神,将人们的心灵世界同对自然的高度抽象化融会合一。但是,并非所有的城市景观设计都要有这种精神传递。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减压的呼声很高,因此,日本的很多景观并不追求深刻的人生寓意,就是单纯地注意景观视觉冲击。民族的文化特征往往通过本土的石材和资源去体现,包括卵石、块石、条石或砂砾等等。各种景观设施也尽量利用本地自然材料,石质或木质的,既经济又生态化。
第四,要研究城市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
除了要遵循地方性原则、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尊重自然和文化,笔者觉得,更应该重视生态安全。
对生态安全的考量,包括分析景观设计如何降低城市污染等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何作到维护生态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如何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修复能力。应该说,这种以生态保护、生境重建和生态安全为目标的景观设计实践,其影响力已经超出单纯景观设计的范畴。因此,所有与城市景观设计有关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该有这种自觉,否则,疏于考量生态安全的城市景观势必会造成对城市本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在牺牲未来的生态资源来成就当代的发展,这也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
第五,结语
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因此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Lyle,1994),其所创造的景观应该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Thayer,1993)。可我们目前的城市景观建设的生态观还是比较浅显地停留在美好环境的构建上,真正做到生态的循环利用以及“可持续”还是比较少的。就这一点而言,我们的城市景观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从规划开始,一直贯彻落实到景观的后期维护和利用,真正关注本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融合构建,尊重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福伟.浅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7(4):35-36
[2]韩波.略论日本城市景观转型和北欧景观设计思想[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2):75-78
[3]刘扬、沈丹.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安全考量[J].城市建筑2008(5):27-28
篇3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 景观设计; 问题; 设计原则
引言
城市住宅小区是经市政规划部门规划,被城市道路或自然边界线所分隔,不为城市道路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住宅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居住条件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同时,城市扩大和人口剧增使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和生活环境质量下降。渐渐地,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在购房时,除了关注住宅小区的建筑地段、房价、区位、交通等因素外,更关注的是楼盘的绿化和景观等自然环境的营造。因而对住宅小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 我国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简要历史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后,由于各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环境景观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实验小区,在考虑并开始注重环境的营造,提出了人要居住在优美的环境中。进入90年代,扩大试点后,环境景观概念进一步深化。后来,随着个人住购房时代的来临,开发商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景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卖点,并把它作为品牌来炒作。这就带来了生态小区和绿色小区概念的流行,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开发商也利用购房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追求社区景观形态西洋化,带来了许多弊病。近来,住宅创新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达到"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融合。
2. 目前我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小区景观设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存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2.1 功能性差
目前许多小区的园林景观,从设计到营造都未充分考虑"功能第一"的原则,而是侧重于外表的美观表现(多从促销的目的出发),使"景观"成为"仅观",参观的作用代替了园林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2.2 经济性差
一些小区的园林景观为追求表面的美观和气势以达到促销的目的,不惜重金追新求异,结果是加大了投资成本,增大了购房者的房款支出,同时也增大了后期的物业管理费用。
2.3 协调性差
目前"景观"在业内很受欢迎,园林景观风格迥异,多姿多彩,成了营造楼盘特色的重要手段。但有的楼盘因景观设计欠妥,定位不准,处理不当,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难成一体,这种"分离"使得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较差。
2.4 缺乏个性
走进一些新开发的地产项目,总会感觉有似曾相识之感,原因之一便是小区园林景观缺乏个性,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克隆"和"模仿"的痕迹,你建个花架,我盖个亭子;你有个小桥流水,我有个跌水喷泉。而且部分景观设计公司为达到签单目的迁就客户需求,也使得景观设计得雷同化倾向日益突出。
3. 住宅小区绿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住宅小区各方面的要求,克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秀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3.1 遵循天人合一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绿地景观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住宅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这样才能保证住宅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因此,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适当整理,没有必要大量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这也符合我国造园一向强调的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优良传统。
3.5.2 适地适树
小区房屋建设,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往往就地掩埋,已经造成了原有城市土壤的贫瘠化。再者,居住区环境的日常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像公园绿地那样高。因此应从较粗放的管理投入考虑,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以地方树种为主,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6 适度美化原则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是把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受时空及自然条件变化的制约。因此,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必然明确立意(创意),因地制宜地形成特色,要符合一切完美艺术的构图基本规
律。
4. 结束语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环境日益重视。环境已成为住户购房首要考虑的与户型、区位同等重要的因素。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心绿地加上宅前绿化,单纯满足绿地率就可以了。景观设计要配合小区规划、建筑风格与地产企业文化等来进行。
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人们对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集中观赏、休闲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小区景观,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四大基本问题.景观设计[J]. 2004, 11.
[2] 白德樊,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3] 陈易, 自然之韵-生态居住社区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4] 俞孔坚, 景观: 文化、生态与感知[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5] 刘滨谊等, 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导则, 建设部住宅办, 2004.
3.2 注重人性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做到人性化,就是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比如,现在的社区内经常有水池,如何使水景在干旱季节或冬季无水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一种有功能的优美景观?济南的某些住宅小区就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如在浅水池底铺设卵石,形成自然驳岸。在无水期间,呈旱溪风貌,面积稍大的硬底水池在冬季作为旱冰场或舞池,起到体育娱乐功能。
3.3 体现生态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还要追求生态化。所谓生态住宅区就是指:在保证社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护社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的居住社区。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学者们一致认为:生态居住区应该达到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太阳能运用,无害化、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既是时展的产物,更是时展的需要。
3.4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多为现代建筑风格,各地区在建筑装饰上也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绿化设计首先应该从这一大的前提出发,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特色是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设计。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其次,为了方便居民的户外活动,在空间组织上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应通过绿化带等形式划分出若干大小不同的活动空间;在道路,小广场的安排上,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
3.5 经济实用原则
所谓"经济实用"就是说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考虑以最适当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
篇4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理论概要・
1.1城市建筑景观特征、构成与作用
城市建筑景观主要由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通过对于大
自然原有的物质(水体、地形、地貌、堤岸、植被、生物等)进行塑造,把握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自然事物进行景观改造。人工景观包括居民、商业建筑,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等,在满足人们的活动需要的同时兼顾视觉上和功能上的美感,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人文景观包括各种历史文化景观、古迹、地域文化等,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历史的延续,和文脉的借鉴与创新。
现代城市建筑景观有一定的隐喻和历史符号的作用,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的载体。随着文化日益多元化发展,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创造出了大量新的文化意境,需要更多更好的建筑景观去承载。
1.2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功能与研究范围、意义
城市建筑景观功能是指在人与环境的相互接触中实现的, 对人们的意识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和启发的作用。建筑景观设计强调的是个休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须符合人类的精神需求。同时建筑景观设计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和实际需要而独立存在。而建筑功能的实现是依靠各种空间组合和构建,结合设计师对空问背景的认知来完成的。
在规划设计和利用、改造建筑景观时,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景观,体现了以下研究价值:一是经济开发价值,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二是美化城市风貌,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三是提升居民生活与环境质量;四是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
当代城市建筑景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2.1城市建筑景观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片面地考虑城市建筑主体设计、景观手法与生态规划,而对环境治理与公共安全缺少同步考虑。二是在用地紧张污染颇重及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使得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与开发过于盲目,生态化建设的不足,使生态调节能力弱化,造成掠夺性生态破坏。三是建筑景观设计的人本意识不强,过度挖掘商业价值,而往往会忽略人的真正需要。四是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建筑开发方式单一,缺乏人文内涵、生命力与观赏价值。五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区域管理力度不够,经验不足,多由临时施工管理组织,且缺少房地产、交通、园林、公用设施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建设全程。
2.3 我国城市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所设计的建筑景观方案除了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与人文效益之外,还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以顺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并为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我国城市景观建筑设计应在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促进自然的良性循环为前提,以适度开发为原则,以城市长期的可持续展为准绳,政府控制与市民监督相结合,把我们生活的中心区域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2.4 城市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要点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生态友好型的社会。在城市建筑开发过程中重视环境因素,坚持生态设计的理念,尽量减少原生态破坏,尽量利用原有生态条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态环境的自给率;规划时确保共享性,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与组合改造;设计时坚持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维护原则,增加景观的生态复杂度,实现城市建筑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及案例研究
3.1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理念要求我们在设计城市建筑景观时,要尽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运用,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
城市建筑景观包括自然与人工两大景观要素,它们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并结合风水人文环境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六大基本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在设计中,把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分析和研究。二是先行性原则:城市景观设计应处于城市建设的先导地位,以精取胜,结合植物的配置和艺术的运用,以取得好的社会环境效益[2]。三是“以人为本”原则,人性化的环境,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统一,方可真正实现建筑、人、城市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与地球和谐相处的城市景观。四是生态原则,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景观作用是通过各种景观设施来调节空气质量并丰富视觉感受,再结合生态与景观创造出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五是经济原则,既要考虑工程建造成本,更要顾及长期养护成本,这也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六是地域性原则,保留地域的文化特性与人文特征。
3.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法
在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时,应立足于建筑范畴的大环境, 这里可分为宏观(城市)、 中观(群体或单幢建筑)、 微观(建筑内部环境)三个层次。
在宏观方面要通过对整个城市的基本状况的相关文献与统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并采取现场勘查、观察记录等手段掌握有效信息,在充分了解本区域的历史文脉情况、自然特征与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策略,分析区域功能特征及整个城市功能间关系。在中观层面,要明确规划对象,立足现实情况进行方案的构思和起步,整合与选择;初步设计阶段要注意城市功能布局结构规划,空间与景观结构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绿化规划,强调主次分明、整体协调性、经济性充分考虑到景点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的相互关系。微观层面也即深入设计阶段,主要包括总平面布局与定位、竖向设计、绿化设计,地面铺装设计、管网综合设计与环境景观设计。
3.4以青岛新城区建筑景观设计为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
青岛新城区是青岛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以东部新市中心为代表的现代城市景观,是青岛市新世纪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起山东路,东到燕儿岛路,北至闽江路,南抵浮山路,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3]。市政府以景观建设为手段,来公众生活,提高城市品位,拉动经济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最后是建筑景观带“可持续原则”解读,一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通过产业的经济效益优化了景观效果,集中整治环境,改善形象及文化娱乐、旅游购物、商业办公及居住功能,使景观加速了产业繁荣,达到商业支撑景观,景观带动商业发展,实现该区域自身经济的循环。二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在设计中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用整体的眼光去询问土地需求,在单体的设计中找到与整体环境的最佳契合点,去遵循、改善与优化,在与原生态的互动中,建立起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4]。三是建设开发的可持续,采用分系统开发原则,利用自身功能价值营造出整个景观带呈良性循环的态势,真正实现建设开发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四是观赏价值可持续,建筑景观化,景观场所化的理想模式,使景观和建筑消融在视觉的场境中,扩张视觉享受的维度,实现观赏价值的可持续。
结语:城市建筑景观是构成城市轮廓、空问构图、标志的主体物,建筑设计应与城市景观、“软”、“硬”环境相协调,形成完整统一的“时空坐标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小玲.建筑景观设计新思路分析[J].中华民居,2012(6):26-26.
[2]张耐红.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J].安徽建筑,2009(5):22-23.
篇5
关键词:法式园林景观 设计原则 设计风格
法式园林景观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意大利园林风格的影响。意大利园林景观的风格主要是由于意大利特有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台地园林风格。所以造成法式园林的风格主要是借助自然资源自由发挥的风格。一般情况下都是依仗着山山水水,做层次上的区分。法式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就显得特点明显,原则清晰。
一、法式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
(一)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自然风光的优势。法式园林景观设计一般采用自然资源为主依托的方式,比如有山的地方就要利用山的气势,营造恢宏、气势磅礴的园林景观氛围;有水的地方就要利用水的清澈自如,营造清新自然、温文尔雅的园林景观氛围。
(二)层次分明,体现清晰明朗的园林风格。法式园林景观设计通常注重层次分开。比如对庄园别墅的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经常是主体建筑常分布在中上层,而下层则用花草树木、假山溪水作衬托。
(三)园林色彩以绿色为主调,宁静舒适的风格。法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植物品种选择多以常绿树为主。如黄杨、石楠、珊瑚树等,基本上不采用五彩斑斓的花卉。为了使视觉效果最佳,不仅考虑了平视角度,同时也考虑了俯视效果,所以采用了整形式树坛、黄杨绿篱等设计方案。
二、法式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根据法国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合理设计园林景观。
1.法国的气候条件温和,雨量适中,温度适宜,生长在这里的植物多为落叶阔叶植物,所以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植物也都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园林景观设计也应该本着就地取材、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2.法国的地理条件良好,大部分地区都是辽阔的平原。树木可以以密集的方式生长,所以在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应该以落叶密林为丛林背景,采用黄杨、紫杉作为图案树坛。平原相对山地和丘陵更容易进行园林景观人为设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更加合理的规划设计。
(二)对于常用的图案花坛,应坚持色彩变化原则。法式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善于用图案花坛,那么对于常用的图案花坛就要避免重复使用和雷同设计,花卉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花卉进行有变化的处理和设计。同时,也可以利用其它植物景观来更好的衬托花坛的华丽非凡,比如用平坦开阔的草坪或者翠绿欲滴的密林等。效果都会明显,避免单调重复。
(三)在水景方面的设计应坚持整形河道、水池的原则。法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多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通常采用河道、水池的设计。为了保证景观设计的整体视觉的舒适,应该坚持整形河道、水池。这样,避免了不规则河道或水池对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不良影响。
(四)坚持设计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供消费者使用。所以设计的原则必须本着让消费者满意的原则。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合理的服务意识,同时又要不失美感。一个完美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让消费者看到它的美,还要让消费者切身体验到它的合理的服务功能。比如庭院的园林景观设计,就要考虑到庭院居住者的休息与休闲,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加入休息桌椅或休闲自在的秋千等。这样才能保证得到消费者发自内心的满意与欣赏。
(五)坚持设计的独特性。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特性的。每一个设计师的创作风格也应该各具特色,设计的作品也应该与众不同。如果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都是相似或雷同的,那么他的作品也必定是模仿他人的风格,缺少独特性,缺少独特美感,是失败的创作。园林景观设计对独特性的要求尤为高,因为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园林景观,就是因为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区域的园林景观都是不一样的,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都具有独特性。如果这种独特性消失了,那么园林景观的欣赏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六)坚持将园林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自然的园林景观设计偶尔会显得单一,没有内涵。应该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起来。利用特有的风土人情或者经典故事,创造有代表性的人物建筑,或者体现风土人情的特殊建筑物。让丰满的人文情怀去弥补自然园林景观遗漏的另一番风味。无论是山还是水,或是树木花草,这些景观毕竟都是没有内涵的摆设,如果能加上人文情怀的特殊诠释,那就会让园林景设计更具丰满的效果。
三、法式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不得不说园林景观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立体艺术。艺术表现得好少不了技术的支持。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对建筑物有长宽高的技术要求;对山水树木有深浅层次、色彩上的要求;对整体布局有位置、形状的要求。适当的安排组合,才会达到一种三度空间的美感。
(二)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在法式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利用自然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一点。既表达了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又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在很多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都曾体现巧妙利用自然资源这一点。如詹克斯时的“波动的花园”、克里斯多的“流动的围篱”等等。他们利用自然的大地、石头、冰雪、木头等为原材料;利用自然的大沙漠、荒废的废墟或是大片的森林和农场为衬托背景或是关注点。在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同时,不忘了加入人文的东西,做到人与自然的巧妙结合,做到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
(三)在景观设计中重视原有的人文环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会碰到存在设计基地中的原有因素,如原有建筑物、实地交通状况、习惯了的社会风俗等种种因素。如果原有的建筑物风格与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正好吻合,那就提升了设计效果;如果原有的建筑物的风格与预期的园林景观风格有所偏差,那么就要考虑如何将原有建筑物与整体园林建设风格结合起来了。对于交通情况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在原有交通状况的条件下,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保证交通顺畅。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当地的民俗习惯,间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当地对颜色、建筑、材料、形象的偏好和禁忌。只有充分考虑和准备到位,才能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合理选择园林景观的应用材料。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然需要选择应用材料,如植物、建筑原料、金属、栏杆、石材等等。在选择这些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材料的品种、形状、质地、颜色,确保这些材料与要表达的主题是相吻合的。风格细腻的园林景观就不适合选择粗糙、豪放的应用材料。注意好这些细节就会减少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失误,使整体设计完美无瑕。
总结:
艺术是人的精神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带来灵魂的感悟。在创造艺术的同时,艺术也在影响着人类。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创造艺术的过程,当艺术形成时,它可能带来比想象中更强大的力量。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使人们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能受益。那么,设计者就肩负着光荣而沉重的负担。既要有自己的创作灵感和风格,还要遵循一定的创作原则,利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将艺术与现实完美结合起来。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可能有多种设计方法和原则,但一个好的园林景观只有一个评价标准,那就是所有人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杨璐 弓弼. 浅析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3)
篇6
关键字:道路景观;设计;原则;道路绿化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对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道路景观也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功能和视觉美感的层面上,也逐渐转变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因此,当代的道路景观设计就应该立足功能需求、生态原则、文化特征三位一体的整合[]。具体来说,物质景观是载体,生态保持是法则,文化内涵是目标,互相结合以此共同实现道路景观的现代化。
一、目前我国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规划忽视地下管网、架空线路
在道路景观绿化时,经常发现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态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有的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景观规划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
有些地方过分重视道路景观设计,却忽视了道路的交通功能。比如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树木,影响人们步行或骑车,甚至也会阻挡行车视线。
(三)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很多规划者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
二、道路景观规划所要遵循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实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在道路景观环境设计中,我们首先必须要坚持生态优先,保证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道路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道路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
(二)协调性原则
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景观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良性地整体发展。
(三)服务性原则
道路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居民,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满足各种不同情感的需求,尽量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应体现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环境观,追求天、地、人的和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主题。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观美为基础,体现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绿地成片、树木成林、花香四溢、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城市景区。 三、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以上原则充分表明,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受到更大时空范围内的城市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因此观念意识上要转变“就景观论景观”的传统思维,形成景观的区域观和时空观,以下是对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几点分析:(一)生态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和景观环境建设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环节。道路绿地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道路红线内的绿化带,另一部分是道路红线之外沿道路的绿化带,该绿化带的宽度即为绿线宽度。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红线宽度大于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三十;红线宽度在四十到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五;红线宽度小于四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
对于生态树种的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南方地区还好,北方地区应该适当增加常绿树种以弥补冬景的单调和萧条,同时注重常绿树叶的相互衬托。在种植方式上,我们要打破单调的行列式布局,以组团式、条块式为主要配置特点,乔、灌、地被结合进行复合混合式立体绿化,形成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景观生态走廊。使道路景观努力形成行人视觉与行为心理的绿色景观。(二)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道路的景观设计在考虑一定连续性的基础上,也要增加变化,结合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创造多样性的有文化意蕴的景观,同时也为各种材料、技术的多样性表达提供空间。
(三)分车带的景观设计
在设计分车带景观时,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位于快、慢车道之间的分车带,宽度为两米以下或有地下管网的,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宽度在两米到四米之间,且无地下管网的,可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做灵活多样的大色块规划设计;宽度为四米以上且无地下管网的,除灌草结合外,还可配以小型乔木。
(四)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在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也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一方面,即使在人流不是很大的道路上,也应该设置便利设施,比如地图、公用电话、公共厕所等,避免在人们活动时,感觉缺乏人性化的关爱。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景观设置,不能设置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所以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的车辆运行空间,树冠和树干不得进入该空间,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四、参考文献
[1]韩丽雅.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2003,(1).
[2]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3]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王晓谋.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刘滨谊.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交通部[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作者简介:梁稀(1983.11~),男,瑶族,广西平果人,大学本科学历,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交通设计工作和研究。
篇7
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周围的汽车和行人比较集中,交通密集,为了安全、通畅地处理站前广场与周围区域的交通,有必要对车站周围较大的环境空间进行总体研究。另外,站前广场不仅要满通上的要求,还要满足环境美观、有效利用土地以及车站综合开发等使用上的要求。因此,应以交通的安全性、通畅性和景观环境的高质量、独特性等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广场;景观;设计原则
1遵循功能
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一方面是城市的交通空间,即人流车流的集散场所和旅客换乘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场所;另一方面是城市的休闲娱乐公共空间,即作为人们交流、休息的公共场所,在设计这类广场的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上述功能。
1.1满通功能 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主要功能是合理组织集散人流、物流,为城市交通转换和人流车流的安全迅速集散服务(图1)。从错综复杂的交通流中,我们可以找到三个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城市人流与广场人流的整合、城市车流与广场车流的整合和广场人流与城市车流的整合。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各行其道"的关键是通过对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实现广场与城市道路的整合。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体系的组织原则是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以广场上的人流、车流运行安全顺畅,人流、车流能迅速集散,各种人群各有所归为目的。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交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规模越大,流线的组成就越复杂。它是由广场上人流、车流、物流等各种要素以及广场与周边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组成。
1.2满足商业功能 站前广场应为来往旅客和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商业服务设施(图2)。同时,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作为城市活动的一个据点,可能会考虑设计支持周围各种城市功能的连接平台、地下空间,把广场与周围商业、商务建筑以最短的距离连接起来。另外还要考虑老人、残疾人行动的便利性,适当配置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商业设施布局应紧密结合广场周边的环境,注重旅客与市民的共用关系。
1.3满足休闲功能 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应为市民及旅客提供休闲、观光、娱乐和交流的场所(图3)。休闲则是指市民(附近居民和城市过境人员)在广场上进行小憩或娱乐活动等。短暂休息与市民休闲在空间上相互渗透,在时间上先后相错,在物质上充分共用。两者的兼容性充分反映了现代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综合特征。
1.4满足服务功能 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作为城市活动的一个据点,可能会考虑设计支持周围各种城市功能的连接平台、地下空间,把广场与周围商业、商务建筑以最短的距离连接起来。另外还要考虑老人、残疾人行动的便利性,适当配置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商业设施布局应紧密结合广场周边的环境,注重旅客与市民的共用关系。
1.5满足防灾功能 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是城市内重要的开放空间,也可作为城市防灾空间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果广场在城市防灾规划中具有一定位置的话,那么就应该考虑紧急情况下的使用,应确保地面平坦、空间宽敞,而且在设计上要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2形式美观
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作为城市的“窗口”,应满足形式美,进行绿化、美化,以增强城市吸引力。绿化时应考虑美观、景致、空间分离、缓冲带等的作用,根据城市历史、特点设计树木、雕像、小品等。(图4)此外,还应注意与交通的配合,尽量不要影响交通通道。
3符合城市形象定位
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这个城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展示城市特色、树立城市形象先天上的地理优势,它能直观地向外地旅客传达城市的相关信息。另外,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市民和旅客都希望广场能有良好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体会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城市特色。因此,设计出的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不但要有美学价值,还要传承城市文化和体现地域特色。
4与城市规划相统筹
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景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是整个城市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统筹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
4.1景观与周围建筑高低、体量的关系 在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中,要协调好广场与周围建筑高低、体量的关系,尽量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篇8
关键字:园林景观;照明设计;问题;建议;原则
Abstract: our landscape lighting work just star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in the practical level still save the gap. For the landscape lighting the system and complex work, in addition to borrow beyond ore, more or want to rely on landscape lighting workers own efforts to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constantly sum up, the only way to create a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with ou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lighting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lighting desig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 landscape; Lighting design; Problem; Suggestions; principle
前言
“园林景观照明”有运用灯光对园林景观进行艺术再创作的意味, 侧重于社会、文化、心理的精神因素和审美情趣, 设计意义是为了让游人更舒心地欣赏园林景观。优秀的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来源于对园林景观的明确理解和对照明技术的熟练应用, 来源于对视觉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对光环境掌控经验的深厚积淀, 来源于双向思维的互动, 是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综合设计。现在,随着我国城市园林化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及电力产业的高速发展, 园林景观照明事业有了较大的改观。本文就景观照明设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以求使得景观照明系统设计更趋于合理,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系统功效。
1 园林景观照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系统的园林照明技术规范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园林照明技术规范一般都是参照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这个文件虽然对园林景观照明做了粗线条的技术规定,但是具体到实际的工程中,其可操作性就显得不强。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园林照明对象需要不同的技术要求,如建筑物等主体照明、广场照明、植物照明、水体照明、道路照明等;电气设计需要明确的技术规范,如供电系统、电力负荷、电缆敷设、接地与安全、自动控制、防雷控制、弱电控制等;园灯的选择需要符合低碳、环保、耐用等要求,如目前一般使用的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荧光灯和白炽灯。至于时下最为流行的LED光源的使用,在技术层面仍然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此外,园灯的灯光处理技术也需要加以规范。总之,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是一项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园林植物及景点需要在灯光的形状、纹理、色调、质感等细节中加以精确地表达,从而塑造丰富、和谐、人性化的夜景意象和夜景文化。
1.2 缺乏复合型园林景观照明设计人才
目前,我国的园林照明设计行业尽管发展态势迅猛,但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这不仅表现在园林照明设计行业仍然处于无序、混乱的竞争状态,更重要的是缺少复合型的专业设计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既需要有过硬的园林设计技术,又需需具备正确的审美标准和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通景观照明设计技术。北京林业大学朱建宁教授曾经批评园林界存在一种建筑化倾向:园林设计师在照明设计中不顾照明效果,却热衷于有“档次”的豪华灯具;另一方面,一些公共绿地使用的灯具简单粗糙,夜晚照明基本符合要求,但白天景观效果却较差。
1.3 缺乏协调统一的照明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从理论上讲,照明设计与园林景观二者协调统一,方能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但一些园林景观灯光夜景既没有主题,也不考虑当地的生态和周边环境,使得灯光对园林景观的表现力难以发挥,夜间景观变得平淡无奇;还有一些园林景观只注重照明功能性,但艺术性差,灯光环境缺少基本的韵律感、层次感。总之,照明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没有有机统一,园林元素、灯光元素之间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导致光色混乱,相互干涉,光照过度,造成视觉污染、资源(能源)浪费。
2 园林景观照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 以人为本原则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在城市园林景观照明设计中突出人文思想就是要求每个设计细节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园林景观照明设计要考虑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突出人性化和个性化。比如,根据园林植物不同特性,选择适宜的光源、光色、照度,满足城市园林的夜间观赏性。此外,灯光管线的安全性、光污染等问题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低碳节能原则
在低碳经济时代,园林设计师一方面是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自觉践行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把低碳节能的理念贯穿于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各个方面。比如,合理布局灯光和适度的用光量,选择高效、节能、低能耗的照明器具(如LED)以发挥光源的最大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又比如,结合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最大限度减少照明工程对植物生态的破坏和损害,减少由于景观照明造成的机械性或生理性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可将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LED植物生长灯(2009)加以适当的改造,应用在园林景观照明中,既可以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抗病抗虫、抗寒抗旱等加以选择性的调适,又能在园林夜间造景中启用低碳、节能、环保新光源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节能。
2.3 文化特色原则
千城一面似乎成了国内园林景观照明的一大弊病。优秀的园林景观照明设计,将对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评价一座城市,并不是光看重高楼大厦和经济的发达程度,还看重其文化品位、文化内涵和文化享受。因此,园林景观照明设计必须坚持与历史为经、与传承特色文化为纬,贯彻园林绿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颇具匠心的设计,展现城市文化内涵,弘扬本土文化,改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突出体现夜间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
3 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建议
3.1 制定行业标准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抓管理,一流企业定标准”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标准之争其实是市场之争,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意味着先行拿到市场的入场券,甚至成为行业的定义者和主导者。众所周知,行业标准的制定最能体现一个行业的技术含量,而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就会尽量把企业的技术体现进去,一旦企业牵头制定的技术标准通过国家组织的专家评审,那就等于是国家为这个企业推广产品,效益不言而喻。国内大型的园林企业应该主动承担这个不可错失的先机。就国内制定行业标准的成功经验而言,在国家职能部门或者是行业协会的组织引导下,由1 ~ 2家大型企业牵头,多家企业共同参与来制定标准是比较客观而现实的好方法。这样的标准能满足实际需要,也能反应市场的声音,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和恶性竞争。
3.2 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园林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依靠人才来维持和培育竞争力。纵观国内大中专院校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等问题并不罕见。复合型设计人才就是要摒弃过时的、僵化的、保守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适应性、创造性”等本质属性,通过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美学知识、过硬的园林设计技能以及诸如景观照明设计等专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 武.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09( 8).
[2]孙福君.园林照明设计原则及对植物伤害的预防[J].设计时空,2009( 6).
篇9
随着国民生态意识的萌生,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裕,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以使身心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得到舒缓和松弛。在城镇建设方面,也同样更加重视构建多种优美的自然景观,营造悠闲舒适的环境,反映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人们尤其热切期待着景观生态园林这样的绿色开放空间。
景观生态园林也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营造生态园林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参与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1 景观生态园的概念
生态园是以生态学的原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四美生态园林工程。
2 景观生态园的内涵
2.1 生态园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2.2 生态园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
2.3 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3 生态园的分类
从自然资源角度化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3.1 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类
3.2 森林生态公园(区)类
3.3 地质生态公园(区)类
3.4 农业生态园(区)类
3.5 城市生态保育(区)类。
从产业经济与技术角度化分,可分为
3.5.1 观光农业生态园
3.5.2 都市科技型生态园
3.5.3 休闲度假型生态园
4 景观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总体思路
4.1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的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4.2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4.3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5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5.1 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A、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B、观光旅游区域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C、科普教育功能区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5.2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A、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的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
B、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C、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
5.3 生态园的建筑设计
生态园建筑是生态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根据生态园的环境、定位、投资等因素量身设计。好的生态园建筑创意也能吸引游客。生态园的建筑,应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要突出生态的主题。同时,作为供游人休闲、度假、体验的场所,还要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与游客之间的融洽关系。
篇10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一、现阶段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常见类型
(一)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行道树式景观
从某种程度上讲,行道树式的道路景观设计类型主要是指在城市道路的两
侧按照规范化程序,种植灌木类植物以及部分乔木类树木,从而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景观设计形式。这种行道树式的景观设计类型属于最基本以及最简单的景观设计类型。
(二)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自然式景观
现阶段,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自然式景观主要应用于城市道路空间较大的景观设计。在这种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可以在城市道路中种植多种多样的灌木类植物、乔木类植物、地被类植物以及各种颜色的花草等,利用多种植物相互之间在色彩以及形态上的不同,建构具有艺术感的道路绿化景观。为了进一步确保景观设计的美观度以及生动活泼气氛的营造,在实际道路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照植物的品种、植物与花草之间植株的高低、疏密程度、树木的实际形状以及多种类型的种植数目比例与色彩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三)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规划式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规划式的景观设计类型与自然式的景观设计类型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是相对的。这种景观设计需要严格按照城市道路的具体线条走向以及城市道路两侧具体的绿化空间规模,确保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多种植物以及花草的整齐度以及对称性[1]。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道路绿化效果的和谐,选择乔木类以及灌木类植物时,需要确保两者在胸径以及高度上的统一,使其能够充分体现出整齐化的美感以及较强的韵律性。而且当行人行走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会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线感,有利于他们的高速行驶。
(四)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立体式景观
立体式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城市道路的两边的绿地边缘位置布置多层植物,通过植物之间层次的分明,从而呈现出立体化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布置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层布置成高度大于五毫米以及胸径大约在十到十五米的乔木类植物,第二层布置成高度在三米左右以及胸径大约为五米的乔木类植物。第三层布置为修剪相对整齐的灌木类植物,而第四层布置为地被类植物,从而实现立体式景观设计的目的。
二、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措施与原则
(一)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城市到绿化工作的景观设计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设计准备工作,对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先综合分析,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第一,清楚了解城市道路规划的现状以及景观设计的基础性定位,从全局出发对城市道路进行科学的景观设计,全面掌握景观设计的相关资料数据信息,为之后景观设计的正式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针对景观设计的城市进行全面且详细的了解,主要包括详细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的人文环境以及城市的实际建设条件等。一个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展现城市的形象,因此在进行正式设计的工作中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而且要将与城市相关的信息数据积极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展现城市道路设计的特色[2]。第三,从城市道路的实际用地性质以及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绿化景观设计工作。只有从实际出发,将景观设计与城市道路附近的具体环境相融合,才能确保绿化景观的设计效果。第四,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相关设计人员要对城市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相关地段管道以及线路等进行全面了解,避免不良因素对景观设计造成严重影响。
(二)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正式设计期间,需要严格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景观设计的生态性设计原则、文化性设计原则、协调性设计原则以及景观设计的服务性原则等。第一,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原则。不管是城市道路绿化还是城市园林绿化,首先要坚持生态性的景观设计原则。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的实际地理风貌以及相关的城市环境因素等进行设计,种植多层次以及多种类的城市道路植物群落,通过多种种类植物之间的差异性营造整体美感,从而最大限度的塑造艺术性以及生态性的绿化景观,也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第二,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正式设计期间要综合考虑到当地城市的相关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独有的特色性元素。如果不进行个性化景观设计,那么所有的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的景观设计就都相同,也就无法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以及特有的精神风貌,失去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最终意义。第三,景观设计的协调性原则,景观设计工作不仅仅要达到美化城市的实际效果,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功能性价值[3]。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要确保景观设计与城市建设的交通组织与功能之间相互协调。若景观设计仅仅是为了展现城市的独特性以及城市的美观,而严重忽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功能性价值,那么将会对城市道路上的行人以及行驶的车辆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妨碍城市道路的畅通。第四,景观设计的服务性原则。景观设计需要严格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的景观设计最根本性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因此,景观设计过程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设计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标准,使道路景观设计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从而给人们带来便利以及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除此之外,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的景观设计要充分满足城市的交通功能以及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不仅要强调城市道路两侧绿化风格的统一性以及和谐性,而且要按照城市道路车辆的动态化行驶特点。对道路景观的实际表现形式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确保符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静态视觉要求以及车辆行驶的动态化视觉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的景观设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设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城市化发展进程。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具体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用地性质等问题。坚持景观设计的生态性设计原则、文化性设计原则、协调性设计原则以及景观设计的服务性原则等,从而推动景观设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作福.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初探――以北海市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1,10:101-103+140.
-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 下一篇:简述饮食文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