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

篇1

去年,我县与长沙维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曲幽谷创4A改造提升方案》、《主入口(大门洞)游客集散中心修建性详规及施工设计》、《漂流修建性详规及施工设计》、《黄桑生态旅游区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方案》。2013年2月4日,我县在长沙举行《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曲幽谷创4A改造提升方案》两个专项规划的专家评审会,并通过专家组评审。3月,副县长唐艳带领各相关部门及规划公司就该规划的建设设计进行现场踩点,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对规划再次进行最后论证修改。4月,启动了曲幽谷国家4A景区申报,就4A景区的创建与省市旅游局进行了衔接,在对照国家4A景区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严格进行了自查自纠,并根据曲幽谷国家4A景区申报的现状,提出整改措施仔细认真的查找差距,完善资料收集存档,积极向省市进行曲幽谷4A景区申报。至9月,我们初步已经完成了资料的编集和档案整理。10月,我们又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金水湾5A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准备了相关的申报资料。11月,我局会同环保局一起到、长沙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进行申报,并得到省局的大力支持。

2、筹备节庆活动,有效扩大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积极做好合2013年苗族“四·八”姑娘节活动的举办工作,打破过去当日办节的形式,围绕“狂欢苗家‘四·八’,体验神奇黄桑”这一主题,全力打造一场活动时间跨度最长、活动内容最丰富、群众参与最广泛的集生态旅游、文化交流、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与旅行社对接合作推介路线。以2013年苗族“四·八”姑娘节为契机,加大旅游促销的力度,5月9日—11日,由副县长唐艳带队,在举办了2013年中国苗族“四·八”姑娘节旅游专场推介会,并邀请旅行社代表来绥踩点,推介旅游线路。参加了在贵州贵阳举办的国内旅游交易会。现场分发旅游宣传光碟、旅行社线路指南及自驾游指南等宣传资料。在“四·八”姑娘节期间,我们又接待了《今日女报》等重要的媒体,深入黄桑、寨市、大园等景区进行新闻采访,积极快速宣传报道我县“四·八”姑娘节的举办盛况。精心组织摄影家采风活动。中国摄影家协会知名摄影家等共40人慕名来绥采风,通过微博、杂志等方式推介旅游资源,扩大知名度。此外,还参加了在城步举办的“大桂林风情旅游节”和由市旅游局牵头参加在云南昆明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开展县民族风情文艺展、特色旅游商品展以及宣传资料的发放等活动。

3、策划旅游招商,加快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处国家3A以上的景区景点,只有一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国家2A级景区,一个省级旅游名村,一个省级旅游名镇,景区建设一直是我们的短腿。由于县财政比较困难,今年以来,我们一直想努力想通过景区景区招商引资来实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突破,先后跟华泽集团、长沙的中惠旅体验式产业培训有限公司、兆佳集团、长沙维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及香港、广东的一些旅游地产、旅游景点、旅游酒店的连锁公司进行了洽谈,大部分公司对我县的生态环境、景区的资源给予了很高的评估,但在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受到限制,致使招商引资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我们计划编制《黄桑景区旅游整体招商项目书》,并做好曲幽谷(含六鹅洞)、上堡侗寨、黄桑漂流、铁杉林、坪溪楠木林、九溪冲、寨市古镇、大门洞休闲度假区、黄桑旅游假日小镇及南北大门等十一个具体的旅游子项目,出台专门的旅游招商政策措施,积极引进资金雄厚、管理模式先进、专业运营团体的大型旅游企业战略合作者,突破我县旅游招商和景区建设的瓶颈。

篇2

【关键词】救护系统;安全管理;审批制度

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资产,也是城市对外发展的名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旅游产业也随之日益繁荣。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劳动力就业、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安全问题不可忽视,俗话说“行船跑马三分险”,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大型的旅游事故,引发了人们对旅游安全问题的思考。旅游不仅可能碰到风雨等“天灾”,还可能遇到被盗、交通事故等“人祸”。旅游意外不可能完全避免,除了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范措施,政府机构对旅游景点的规划和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

我的家乡宜兴是一个拥有很多旅游资源的美丽城市,被称为“洞的世界”、“竹的海洋”。但2011年8月13日,竹海公园风景区因受道短时强风暴雨突袭致滑道受损引发安全事故,乘坐滑道的游客相继追尾被甩出滑道。事故导致4人死亡,几十人受伤。于是针对竹海景区的滑道设施是否规范运营,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人们经常忽略的旅游安全问题也被放到聚光灯下。宜兴竹海素有“中国第一竹海”美誉,竹海一直是宜兴旅游产业的代表而模拟旱地滑车的竹海滑道项目,是特色娱乐重头戏。此次事故,给宜兴旅游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宜兴市安监局长欧方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事故原因初步认定为强风暴雨天气导致部分设施损坏。滑道是一项“看天运行”的旅游项目,检索以往的报道,无论是2008年河南栾川景区,还是2011年5月广州白云山的滑道事故,事发原因都与天气状况不佳有关。虽然竹海事故发生时的确是狂风暴雨天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关部门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同样不能放过对于“人祸”因素的追问。毕竟,如果每次都将类似的安全事故归咎于“天灾”,而不反思自己在安全隐患排查、设备日常检修、应急信息沟通、突况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难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宜兴旅游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规范,科学管理。

安全是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让安全先行,狠抓管理,实现旅游发展规范化,把旅游安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作为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在筹建到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排除安全隐患。

首先对于有的景点安全防护措施不得力的现象,如旅游标识少而又单调,警示牌不醒目,应该定点放置标识,警示牌安置需大而明显;山道护栏简单粗陋,应进行安全排查,对于松动的护栏及时进行修理或重置等。以宜兴竹海景区滑道为例,其实可以在在四周贴一些安全警示,比如雨雪天不适合进行滑道项目的游玩,滑道项目游玩注意事项等,这都是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的手段,只是人们总是太过大意,等到出了事故再整改,那就晚了。

其次应该进行旅游安全救护系统规划,建立专门避灾防险救护机构和必要的人员设置。成立救援中心,在景区内服务中心设救护点。制定旅游安全救护应急预案,成立快速救援队伍,遇有意外,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宜兴竹海事故事发后,有部分遇难者家属称,他们的亲人是在事发两小时后才被送到当地医院,错过了抢救时间。所以说宜兴竹海风景区没有一个好的安全救护系统,发生事故时就不能及时应对。

总得来说,要构建风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旅游安全管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要求有一套合理的系统来进行规范。风景区旅游安全管理不仅具有一般旅游安全管理的内容,还需要考虑风景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当地气候、周边环境等因素,这就需要风景区与当地地质部门、气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合作与沟通,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可靠,保证救助工作的及时有效等。宜兴的旅游景区,除了竹海公园,还有善卷洞,张公洞等,基本上都是属于生态环境旅游,很多都是亲近自然的项目,所以都是需要实地考察的。风景区的资源是环境演化和人类文明积淀的成果,许多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较好地保持着其原生状态,但这种原生状态的生态系统往往敏感而脆弱,随着旅游人次和旅游设施的剧增,给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风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控制游客量、保护生态措施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风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作为政府机构,在加强旅游景点的规划和管理上,也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对于旅游服务中的违法现象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和惩处,消除安全隐患,净化旅游环境。

一方面,要实行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制度,从源头抓起。在景区开发一些新设项目的时候,应该进行可行性研究,要遵循旅游规划技术标准。景点建设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不同,其建设要综合考虑历史、建筑等级等诸方面因素,其规划建设方案要求较高。因此,把好规划建筑设计质量关就非常重要。建议对各景点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案,实行专家论证制度和审批制度,凡需对景点进行新建、改建、复建、加固等建设项目的,均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报旅游景点规划建设委员会审查,审查合格后由市政府或有关部门批准。宜兴工商局档案部资料显示,竹海滑道承建单位——江苏中恒建设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从建筑、水利、市政、土石方、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增加到消防设施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等项目。但是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并未包含“滑道”项目,建筑公司本身就没有资质去建设滑道项目,所以对于滑道的安全问题,他们就很难做出保障。

另一方面,要从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角度来规范和控制从业人员的行业行为,强化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控意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识,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宜兴竹海事故事发生前,天气不好,但游客已经买票,一些游客本想退票,但工作人员不允许退票,导致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最终导致惨剧,所以说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疏忽也促成了此次事故。

对于公民自身来说,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也非常重要。游客的旅游安全很大程度上还要游客自身多加防范,加强自我教育与锻炼,约束旅游行为。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又一大支柱,我们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规范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合理有效的进行管理,这不仅仅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个公民该注意的地方。让旅行成为一种享受,让安全伴随你我他。

参考文献

[1]朱红新.旅游安全及其管理体制研[D].南京农业大学,2007(11).

[2]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6).

篇3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一、明确融合内容

学习人文知识,培养国际化视野。例如在学校旁边的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飞鸟世界隶属全国首批国家级5A旅游景区,集动、植物的保护、研究、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的国家级野生动物园”,是全世界动物种群最多、最大的野生动物主题公园。长隆游乐园则集世界多种顶尖的机动游戏项目。这些著名旅游景点每年都汇聚大量国内外的游客。这是孩子们接触外界,培养人文精神、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窗口与平台。

了解古建筑知识,激发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番禺既有水乡风貌,又保存了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筑,其古建筑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教材库。目前,保存完好的宅第园林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它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另外“宝墨园”集古建筑与高水平仿古建筑一体,而大石、南村、沙湾等镇街的古村落也有不少独特色的古建筑。通过将这些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科学的情感。

树立环保意识,感受大自然风光。番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其中莲花山、滴水岩、大夫山等自然保护区仍保存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每逢节假日成千上万的居民就会到达这些地方休闲、聚会。从政府实施宜居城市的理念到人人都用心去爱护身处的环境,这些都是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同样也是综合实践学科课程内涵。

二、开发特色课程

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既以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为主,又要有效利用了学校校园资源。学校可结合当地景点资源,通过组织“读、说、写、画、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组织歌颂比赛、书法比赛等文化活动,通过营造乡土氛围,达到丰富学生文化涵养的目的。具体框架如下:

课程目标:通过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首先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了解本土特色旅游文化,分享研究成果,w验文化内涵;其次是形成对本土特色旅游文化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传承的责任感;三是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理解课程资源开发理念,掌握课程开发技术和方法;四是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程内容:分类整理本土特色旅游文化。基于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建设的研究。基于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课程实施的研究。基于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课程评价研究。

课程实施: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

课程评价: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与综合实践课程的融合除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外,还力争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将研究资料整理归类,撰写成立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节的报告,并提交给上级有效部门。

三、融合的意义

挖掘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民族情感。学生通过参观家乡特色景观,领略乡土文化的芬芳,深刻领悟乡土文化底蕴,继而激发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脉源的神秘向往,并在社区民情体验中,与长辈们发掘景观新内涵等,既能继承和发展乡土文化,又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运用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也能使学生发现旅游资源面临的不良环境影响,通过重视和宣传做好本土特色旅游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工作。

篇4

关键词:智慧旅游 信息系统 南京

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开始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与功能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如图1所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其核心是游客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服务。

智慧旅游系统作为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旅游者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让他们在旅游前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和进行结算;旅游过程中能够动态了解旅游信息并获得帮助;旅游结束后通过该系统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

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客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引领旅游进入“触摸时代”、“定制时代”和“互动时代”,从而逐步改变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提高旅游业的现代服务水平。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5 年,美国科罗拉多州 Steamboat 滑雪场推出为游客配置的 RFID定位装置反馈系统 Mountain Watch,能够实时监测游客的位置、推荐滑雪路线、反馈游客消费情况,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科技化服务,该装置的推出成为智慧旅游的发端。英国伦敦基于3G通信系统,推出了伦敦智能导游系统,使自助游客能够轻松地游玩娱乐。韩国针对自助游客推出了“I Tour Seoul”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低价手机租赁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固定网络或手机网站来进行旅游咨询服务,查询观光信息、网上预约和网上淘宝服务,还可以通过“trip planner”订制私人旅游线路,合理安排个人旅游日程。

在我国,为顺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不少省份和城市也在积极研发和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设立全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南京市于2011年4月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将重点突出为来宁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三大核心目标,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三、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

(一)全面物联

智能传感设备将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以云计算、物联网、高速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使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超前于服务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与工业信息化水平同步发展。

(二)充分整合

智慧旅游战略不仅包括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还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餐饮等。智慧旅游的目标在于实现城市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提供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高阶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旅游互动体验质量。智慧旅游用网络、信息通讯等技术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有利于有效地整合区内资源,加强城市间旅游合作。

(三)协同运作

基于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协作,达到城市旅游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实现行业监管的动态化、适时化;通过与公安、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依托信息技术,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

(四)引领发展

鼓励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在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 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战略目标,这必将使我国在世界旅游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成为引领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南京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规划起点高,行业涵盖面宽

南京智慧旅游建设在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依据《智慧旅游总体设计方案》的要求,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将交通、安全等城市配备保障体系有机整合,行业涵盖面宽,建设应用面广,为搭建整体、完善的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整合资源模式,调动各方积极参与

南京市预计每年将从旅游发展经费中安排不低于4%的专项经费用于智慧旅游建设,同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建设智慧旅游体系。2011年4月,南京市成立了由相关机关、团体、企业等组成的南京智慧旅游联盟,首批南京智慧旅游联盟包含信息化规划设计单位、三大通讯运营商、市民卡公司、旅游专业网站、旅游企业等近30家成员单位,为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5

一、项目范围

进入绿色通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范围:

(一)国家、省、市重点项目;

(二)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高新技术项目;

(四)重大旅游项目;

(五)各区科技经济园区内项目;

(六)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重大项目。

二、审批方式

(一)对进入绿色通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绿色通道审批程序,享有优先办理权,实行特事特办。

(二)将现行的串联审批尽可能地调整为并联审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

(三)对进入绿色通道审批的项目,各审批环节的审批时间按现行审批时限再压缩50%。

(四)建立绿色通道项目审批协调会议制度。对进入绿色通道的特别重大项目,由市政府牵头召开审批协调会议进行协调。

(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项目发放绿色通道项目通行证。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进入绿色通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体掌握标准见附件1),经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集中办理中心市计委窗口收文后,即进入绿色通道。绿色通道项目通行证由驻中心的市计委窗口办理,根据上述第一条(项目范围)审核并发放。

三、审批程序

凡进入绿色通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起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均实行特事特办,跟踪服务。

(一)项目立项

1、对项目单位上报的立项报告,如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审批同意后即完成立项。立项审批时限为5个工作日。

2、对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大中型项目;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大中型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及其他需做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先批项目建议书,以签署意见的方式办理,审批时限为2个工作日。再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时限为7个工作日。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划出规划可行性红线后,并联建设用地预审,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审批)。

(二)市规划局核发勘察红线、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同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为8个工作日。

(三)初步设计审批(或设计方案审批),办理时限为7个工作日。审批程序和操作要求遵照杭政(*)10号文件执行。

同时并联办理征地拆迁。凡进入绿色通道的项目,均应进入市优先用地项目序列,确保用地指标。旧城改造项目由市土管部门办理国有土地划拨手续或土地出让手续,市房管部门核发拆迁许可证。涉及农用地转用和集体土地征用的项目,应办理农用地转用和集体土地征用申报审批手续,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限为6个工作日。

(四)消防施工图设计审核,消防支队审核时间为5个工作日(如有必要进行交警、卫生并联审核,交警支队、卫生局各为4个工作日)。

(五)并联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灰线检验,办理时限为5个工作日;核发投资许可证,即办即发。

(六)施工招投标。凡符合国务院批准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第二条至第七条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施工招投标。其他项目是否进行施工招投标由项目单位自行决定。

(七)集中交纳规费,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限为1个工作日。

(八)施工建设。凡绿色通道项目,在施工建设中涉及到的水、电、市政、环保、市容等方面的审批事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提供快速、便捷、高效、优质的审批和服务。

(九)竣工验收。绿色通道项目建成后,质量监督部门要抓紧作出质量评定;市规划、环保、房管、消防、卫生监督及按国家、省规定组织交工验收和综合验收的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加快进行专项验收和综合验收,以保证绿色通道项目早日投入使用。

具体审批程序见附件1。

四、保证措施

(一)凡进入绿色通道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律在市投资项目集中办理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各职能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审批程序,严格履行审批职能,做到特事特办。对擅自增加审批程序的单位,一经发现,要依法处理。由市项目集中办理中心负责监督、检查。

(二)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审批过程中涉及到各审批部门间的事宜,由市投资项目集中办理中心按协调制度有关规定协调解决。

(三)切实提高会审质量。由审批单位组织有关部门定时、定点、定人、定责会审。各职能部门参加会审时依据有关法律和规范要求,提出审查意见。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审查事项,必要时可请专家参加会审,切实把好会审质量关。

(四)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实施监管,以保证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五)各审批部门应建立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审批相适应的内部审批制度,进一步优化内部审批环节,明确责任,加强督办,确保绿色通道畅通高效地运行。

附件1:

进入绿色通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范围的说明

进入绿色通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

(一)经国家计委、省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和省计委、市重点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列入国家、省、市重点建设工程的项目:

(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符合杭政〔*〕1号文件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建项目和列入国家计委计划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四)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和能反映江南地域及吴越文化特色、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代表*旅游整体形象、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度假村等项目);

篇6

关键词:公路规划;设计;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公路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如何做好环境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都要拥有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要有效的发挥到实际中去,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公路规划设计上,将环境保护的成果展现在世人的眼里。

一、公路规划设计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地质构造脆弱地带容易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石灰岩地区易发生岩溶塌陷,在高寒山区会引起雪崩等灾害。开挖路基有时会影响河流的稳定性,比如大量弃土倒入河谷河道会使河床变窄,从而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公路建设需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高速公路,不但工程量大、施工期长,施工场地、运输便道、生活设施等用地面积更大,而且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明显。在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路面对植被的长期破坏,路基两侧对植被造成的影响,都会加剧荒漠化或水土流失。对森林、草地的破坏,将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此外,公路建设有时还会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产生不利影响,对城镇、乡村、农田及各种建筑设施产生一定影响。有时还会对历史文物产生不利影响,对沿线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植物污染及噪声污染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相比之下,山区公路建设难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而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对人工生态系统影响较为明显。选线不当或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态失调,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公路建成营运后,沿线经济带开发引起人类活动的增加,也将成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失调的诱发因素。

1、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由施工扬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引起的。在施工进行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路基开挖,开挖的体积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由此造成的粉尘污染非常严重。另外,白灰、水泥、粉煤灰等建筑用料进行加工搅拌时,同样会产生扬尘和粉尘。场地平整、土地回填等施工过程也是造成粉尘污染的原因。拉运建筑材料的机动车所产生的尾气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2、对水质环境的污染。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主要分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施工车辆冲洗和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中含有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当含油废水流进地表和地下时会对水造成污染。混凝土的养护废水经检验主要是pH值高,呈碱性,流进水里同样会造成污染。但使用时,混凝土的养护一般用水量较少,而且蒸发吸收快,不会形成较大的地面径流流进地表水体,对环境影响较小。在施工现场、施工营地中,施工中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会产生生活污水,这是必然现象,其水质和城市中的生活废水是一样的,但如果排放和防治措施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3、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是形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这其中包括施工场内植物残体、杂草等清场废物,挖运残土、废弃建筑材料随意堆放,在临建生活区产生的饭盒、垃圾袋、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

4、噪声对居民环境的影响。噪声,已成为一种公害,它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使人们受到声音上的伤害。在公路建设期间,各种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而且公路施工工期一般较长,从开工到通车通常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这对附近的公共场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公路施工机械在室外作业,它们会在某段时间小范围内活动,因此,施工噪声源与一般的固定噪声源相比扩大了噪声污染范围,但与流动噪声源相比还是具有局限性的。 有数据显示,有些设备机械的运行噪声可高达110分贝左右,可见施工机械噪声危害之大。施工噪声还具有不规律性与不定向性。公路施工进程中,施工机械噪音会对公路周边的学校、饭店、医院还有临近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噪声污染。同时,公路交通也会受到影响,当交通拥阻不畅时,也会产生交通噪声。对以上这些污染行为,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努力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对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的影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有清理现场、便道建设、取土、运土等环节,周边沿线的自然文物景观会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是公路穿过旅游区域或旅游景点时,会对交通安全、对司机、乘客的旅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平原地带筑路,也会出现占用农田、取土挖毁耕地等问题,对农民生活造成影响。

二、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的措施

1、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调和。公路的兴建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通过适当规划公路绿化,可解决破坏当地自然生态平衡及与自然环境不调和的感觉,使公路融于自然环境之中,达到相得益彰之效,并且能减少灾害发生。人类大肆的开发利用绿地,已使生活环境的绿色资源逐渐减少。公路绿化可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也具有减弱车辆噪音、吸收车辆废气、净化生活环境的作用。的边坡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蚀现象,增加了养护的难度,而边坡植被可达到水土保持、稳定边坡的目的。合理规划苗木栽植位置,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以便集中注意力。公路沿途连续的植物绿带,可以显示公路线形变化,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避免弯道突兀出现。公路沿线由植物营造的绿意盎然的环境,能有效消除驾乘人员长途旅行的疲劳。通过园林规划的服务区,为暂停休息的旅客提供了优美的休憩场所。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遮掩路旁不雅观的景物,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通过规划公路绿化,可降低公路所造成的不协调性,将公路融入当地景观中,加强景致特色。

2、中央分隔带自然化。中央分隔带具有防眩和保证行车安全的功能,对改善公路景观环境亦具有显著作用。中央分隔带规划整齐的花木绿带可以有效遮蔽对向车辆灯光,起到防眩作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在有条件的地区,如山坡荒地、戈壁沙漠及草地等非农用土地的路段,增加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并将原地面植被、小土丘、坚固的石头等原有地物保留在其中,使中央分隔带自然化。这样有利于公路与周围环境有较好的协调性,也增加了公路景观。

3、遵守保护生物多样性。公路规划设计必须遵守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规。要注意保护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还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需要在规划设计时合理选线。公路选线,应避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重要自然遗迹分布区、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地区。采取保护措施,如果公路必须通过上述特殊区域时,应建立有效的保护设施,如保护网栏、兽类通道及桥涵等。严格管理措施,限制车辆运行速度、限制噪声、减少尾气污染等等。必要时,可对某些受直接影响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4、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众所周知,预防水土流失不单是保护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维护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生态防护,保证路基压实度以及合理的排水设计方案,对于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5、重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景观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景观,其中相当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有重要价值的景观资源应采取避让或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加以保护。即使价值一般的景观资源也应受到保护,因为资源本身的价值将随着年代的变迁而变化。

三、结束语

现如今,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主题,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公路规划设计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是极其深远的。要想让公路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保护环境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张昕.张兴慧.邓菲.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民营科技.2011(01)

[2]殷大闯.于歌.浅谈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

[3]陈昌.胡文凯.浅析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 科技资讯. 2010(28)

[4]江丽莉.浅析市政道路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及保护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

[5]李秀凤.浅谈公路勘察设计和施工中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11)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小型病险水库;水库除险加固;设计;防洪能力;工程措施

Abstract: aiming at the dilapidated small reservoirs reinforcement design problems are analyzed, through to the reservoir project status, the existing reservoir engineering hidden trouble and reservoir project reinforce the importance, necessity problem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e problems of the appropriate reinforcement design scheme, to be completely dilapidated reservoir management, play their flood control, irrigation,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benefits.

Keywords: dilapidated small reservoirs;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problems; Design; Flood control ability; Engineer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1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重视地勘

我国小型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忽视了前期的检测工作,没有做到重视工程地质勘察、规划设计以及没有严密的施工安排,致使工程上存在很多安全问题。重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的地勘工作,这对水库的加固设计也是大有裨益的。在工程建设前期,主管部门应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进行一次全面的探查,为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加固方案的有的放矢。地勘工作只是查明建筑体及其地基的基本情况,有时也许能够找到病因所在,但不能过高地要求地质勘察能在查明工程地质基本条件的同时,一定要准确地找到病症所在,一旦在有限的勘探工作量之内没有完全查明隐患所在,就否定地质勘察工作的必要性,甚至认为没有地勘工作也同样能搞设计,这对除险加固处理方案的选择和出台是极为不利的。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侦察员,对于小型工程以利用人工钻现场查明土坝体及土基的基本情况,以及料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小型水库,机械钻难以进场,采取人工钻和坑探取样,也能达到勘察目的。

二、小型病险水库的问题

2.1 土坝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土坝未达标,坝顶偏低,后坝坡坡比过陡;施工时填筑土料不均,风化料碎块多、硬,块石超径和逊径较为严重,粒径大小不一,加之碾压质量较差,坝体土结构较为松散,往往导致坝体沉降、变形、渗漏,严重时影响大坝整体稳定;护坡块石受风化、波浪淘刷及冰冻影响,加之管理养护不善,护坡块石破坏严重;坝体后坝坡坡脚处既无排水设施,亦无减压设备,坝体长期“浸泡”在水中,部分坝体土已经泥化,影响坝体稳定;大坝无渗流及位移观测设施,无法观测坝体浸润线和坝移情况,致使管理人员无法全面掌握水库运行情况,对水库的安全调度带来很大困难。

2.2 溢洪道

溢洪道多数没有衬砌、无消能设施,渠底高程又较低,水库无法正常蓄水,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溢洪道无能力承担宣泄较大洪水任务。

2.3 输水隧(涵)洞

输水隧(涵)洞消力池翼墙受水流冲刷、风化侵蚀和墙后土压力作用及土体冻融等影响,使工程老化,洞身出现纵、横向裂缝,底板受水流冲刷,冻融破坏等,表层已被剥蚀。闸门一般在进口设手动杠杆斜拉闸,多数陈旧锈蚀、漏水严重、启闭失灵,拦污栅破损。洞身长度不满足土坝加高培厚要求。

2.4 工程管理

水库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权限及职责不明确,无必要的管理设备。

三、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性

3.1 工程隐患较多

当前小型病险水库存在比较多的隐患,比如土坝高程偏低,后坝坡坡比过陡,上游干砌石护坡己经基本失去防护作用,坝后无防渗措施;溢洪道一般为开敞明渠,不仅无任何工程措施,而且底坎高程较低;输水洞消力池破损,闸门陈旧、漏水、启闭设备失灵等。这些险情都直接威胁着水库的安全运行,小型水库多为险库,水库一旦失事,不仅会淹没下游大片农田,而且还将直接威胁下游村镇居民的生命安全。

3.2 除险加固要充分利用水资源

大多的小型病险水库由于溢洪道底坎高程较低,加上水库隐患较多,导致水库蓄水量少,有限的水资源没能充分得到利用。通过对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后每年都可提高农田灌溉用水量,由此可见,除险加固水库是充分利用本区域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3.3 水库除险加固为水利多种经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多数的小型病险水库建于村镇附近,水库除险加固后,可以发展水面养殖,为当地改善和提供合理的膳食结构;宽阔的水面为当地村镇开辟新的旅游景点提供了机遇,为城市居民度假休闲提供了优雅的场所。

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工程措施

对于有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其治理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结合本人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几个治理思路。

4.1 除险加固方案选择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应充分利用既有工程,以此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水库工程除险加固方案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依据最新的资料,复核水库规模、进行大坝安全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和建议;增设大坝浸润线、位移、沉降和渗流量等观测设施;完善达标建设但仍缺少的工程设施;维修加固已遭破坏的工程设施;提出运行管理措施。

1.1 大坝加高培厚: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除险加固措施应该利用既有工程,沿既有坝体进行加高培厚,以此来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针对大坝质量较好、坝身不长、淹没不大的水库,这样做优越性较大,宜对大坝采取加高培厚措施,但对坝身较长的大坝,一般来讲就显得不够经济合理。小型水库坝体一般以低液限粘土为主,根据检查,选用当地材料筑坝比较适宜。设计中采用风化料对既有坝体进行加高培厚,除险加固后的坝体为“上堵下排”的土石混合坝,一般上游是以低液限粘土为主的防渗体,下游为风化料透水体。

1.2 溢洪道拓宽:依据当前最新的资料,复核水库规模,拓宽溢洪道,拓宽进、出口段。一般水库溢洪道地处右岸或左岸山体坡脚处,闸室段为全风化的岩石,岩石完整性差,中等透水,应对溢洪道进行加固设计。

1.3 增建非常溢洪道:利用有利地形增建非常溢洪道,提高水库防洪标准。

1.4 输水隧(涵)洞:输水隧(涵)洞除险加固一般主要包括:洞身接长,消力池翻修,更换闸门和启闭设备。要对输水洞过流能力进行复核计算。

1.5 综合方案;根据水库的当时情况,考虑是否加高大坝同拓宽溢洪道相结合及加高大坝同增建非常溢洪道相结合等方案,工程规模可通过调洪演算确定。

4.2 设计标准与工程质量

小型病险水库设计应根据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确定水库属于小(一)型水库或小(二)型水库,然后确定工程等别,确定其主要建筑物大坝、输水隧洞和溢洪道为几级工程,临时性建筑物为几级。一般采用的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P=3.3%)设计,300年一遇(P=0.3%)校核,根据《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的意见》(水规[1989]12号),并查《关于我省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农水[2002]2号),水库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P=0.5%)校核,临时性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为10年,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J249-88)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的规定评定,对每个工程依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进行逐个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检查验收。

4.3 资料的完整、准确和可靠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中重要依据就是新的水文资料复核水库规模。这就要求水文气象资料、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工程测量资料等基础资料完整、准确和可靠。这些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特别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要先验证后使用。不完整的地质及测量资料应及时补充完善。

4.4 新的技术、材料、工艺、设备

在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特别是在有关水库规模、渗流、稳定等复核设计中,不宜采用传统手工计算,应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复核计算。对坝基防渗处理、坝体防渗及反滤处理等应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取代传统建筑材料;对闸门、启闭设施、观测设施、水库调度管理等设施应采用科技含量较高的新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类小型病险水库设计由以功能性为主,逐渐改变为在保证既有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由单一的防洪除涝转变为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使人类活动、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必须用现代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理念对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设计,切实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治水思路。

4.5 水库除险加固评价

从经济评价角度看,治理之后的小型水库经济效益良好,经济内部收益率一般可达15%以上,敏感性分析表明,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4.6 病险小型水库存在因标准偏低,或者是工程本身质量差等先天不足,工程管理工作跟不上,也是重要的问题。在实施小型水库进行全面、系统地除险加固后,设计人员应对工程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建议,使工程逐步走向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益。

篇8

关键词:市政;市政道路;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道路在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求

1、市政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所谓的道路经济型实际上就是指道路工程的综合费用的经济性,对此,要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实际上道路的状况、公用设施等方面的一些布置,另外再设计的时候还要参照交通的性质、车流量的特点、道路的实际地形等多方面来进行科学的布线,要尽一切的可能性促使车速要求高、流量比较大的干线平稳。另外,像对于一些主要承担交通运输的主线干道,要是在有一些条件的限制下,不是非要必须按照高校准的建设水平的,主要是以地形、充分利用支线道路,合理地疏导交通,以达到工程费用的节省。

2、以交通运输流畅、安全和迅速为主

在整个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时候,交通的组织能力和道路的技术水平是靠车辆的通行速度来体现的,对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必须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好道路的性质、确定好放大交叉口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必须要稳妥的组织好平交叉道口的交通、最终达到人形和车辆都能够各行其道,促进道路畅通的要求。

3、必须要重视环境的保护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中的物质水平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车辆涌现在城市的交通道路中,那么必然会导致道路上有大量的机动车在快速的形式中,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生成大量的大气污染和噪音产生。对此,我们在及西宁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中要记住,必须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一定要注意与道路的性质、自然的环境、自然地形等方面之间相结合来加强对于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设计好城市居民的居住建筑和城市交通干道之间的距离,以免产生噪音,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

二、市政市政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城市道路规划比较随意

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必须做好道路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道路规划位置比较重要。城市建设包括广场、街道以及旅游景点建设需要和道路建设规划相联系。现阶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道路规划缺乏完整性,比较随意。原因主要是表现在以下两个变化:(1)城市在不断发展,道路规划比不上变化的速度;(2)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存在谋取利益的情况,为获得利益,存在出让土地的情况,以上的因素对土地规划建设产生影响。

2、市政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

市政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反映在下述几个方面: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很少将社会群众的想法纳入考量;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通常由最高层决策者独自决定,造成道路设计并未做到民意化、公开化;在市政道路设计方面并未施加足够的限制,造成社会群众对于市政道路设计的信心严重下降;市政道路设计方案中涉及到大量的文物古迹迁移,造成文物古迹受到十分恶劣的破坏;市政道路设计方案的实施造成大范围生态植被的砍伐,使得生态环境受到十分恶劣的影响;市政道路设计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施工速度方面,对于道路设计质量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使得人、财、物、料等资源存在显著地浪费现象。

3、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对于道路周边地形复杂、横断面型式多样的特殊路段,只标示出一个标准横断面是远远不能反映出市政道路断面的真实情况的,另外就是非机动车道宽度确定的问题。首先,设计规范中规定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宽度为1米,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自行车用于运载,行驶速度较慢,普遍存在自行车超车现象。在传统的断面上,自行车时有借道机动车道超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5、道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

市政道路的交叉口是市政道路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通行车辆转换道路、各个道路车量汇聚的地方,并且市政道路的交叉口还会安装多个车道的指示灯,这就大大降低了此区域车辆的通行率,或多或少会有车辆和行人违反交通规则,这也使得市政道路的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市政道路的交叉口往往呈现出等待行驶的车辆要使用的车道不够;特别是在下雨天,交叉口雨水往往会积存,不能迅速排放,增加了市政道路交叉口的道路压力,交叉口的积水过多,严重影响了行人的通行速度。有的城市通过修建立交桥排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由于立交的规模过大,资金的成本投入宜很大,若立交的设计不合理、不完善,立交建成之后,不能达道预期排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的作用,同时也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资源浪费。

三、市政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市政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

为了使市政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市政道路布局进行良好的匹配,应对市政道路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情况加以关注,由系统论的观点得出:系统的整体通常大于系统内部各分项系统功能的单纯累加。因而,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应将系统论的观点在道路设计工作中加以充分应用。应研究目标设计道路在城市全局性建设中发挥何种功能,坚决抵制原有设计方案当中―有空地就做绿地、将关注的重点单纯的禁锢于本工程项目当中的方式。应将目标市政道路设计同所在地区的整体性布局加以关联,采取系统性设计方法。

2、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

开展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将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充分融合。充分考虑目标设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地区在整体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为其进行清晰的地位界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意图。市政道路设计应秉承“稳定性、权威性”的理念,严禁多次修改的现象发生,否则将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漏洞。市政道路设计应紧密围绕实际情况开展,以基础工作为起点,依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性研究,确保市政道路设计做到科学性、可行性。此外,应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将发现的问题加以规整。并以此为基础,对市政道路设计规范加以健全和完善,做到设计范的规可操作性。

3、对市政道路横断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横断面设计比较重要。进行横断面设计,主要是依据市政道路性质、等级等资料,组成部分宽度必须明确,做到布局合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注意事项如下:

3.1对车道数进行设计

在车道较多的情况下,车辆停车、超车等问题,会影响到车道通行能力,导致交通集中,交叉口负荷比较严重,容易出现交通混乱,交通组织管理会增加难度。如果同向车道没有设置中央分隔带,由左至右,车道通行能力分别是0.9、0.8至0.9间、0.7至0.8间。从这里可以看出,依靠车道数量的增加,达到市政道路通行能力提升的方法不具有合理性。根据我国交通违章情况,在城市主干道中,双向机动车道的数量最好不能大于8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交通量增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需要将市政道路网进行改善,进行平行市政道路的修建,对交通组织进行适度的调整,城市的布局进行改善,以此解决交通量较大的问题。

3.2对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进行设计

在未来时间内,非机动车辆出行还是主要的出行方式。在市政道路中,需要降低非机动车、行人影响到机动车辆交通的情况,非机动车的交通情况和行人的交通情况能够实现互补,在对非机动车道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原则是宁宽勿窄,不能将非机动车道进行盲目的压缩,在条件允许时,需要进行非机动车专用车道的修建,交通组织由局部发展到网络;在布置横断面的过程中,可以在相同的平面空间,布置非机动车道,并布置人行道。在实现进口道机动车道数量的增加时,需要拓宽交叉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原有断面非机动车道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提高交通车道的质量。

3.3对综合管线进行布置

在设计综合管线时,需要注意的原则是:实行统筹规划;进行同步建设;局部以及整体进行协调;技术以及经济进行结合;近期以及远期进行结合;临时以及永久进行结合。在布置管道时,应当先进行人行道布置,再进行车行道布置,如果管道检修次数比较多,需要在人行道进行优先布置。在设计主干道方面,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于共同沟内,布置地下以及地上管线系统,对市政道路沿线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管线系统管理比较方便,有助于解决反复开挖的问题。

4、公共交通设计进行完善

对公共交通进行发展,有助于对交通道路压力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如果设计不合理,公共交通会影响到机动车的交通问题。实践经验表明,在行道树外侧设计非机动车道,于公共停靠站位置,借助原来的非机动车道空间,进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公共交通在通行空间以及停靠空间方面具有独立性,能够缓解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产生的干扰。

5、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应对目标设计所在地区及周边的相关环境加以深入了解,做到设计关联元素的彼此协调。充分尊重自然,坚持减少或者杜绝损害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市政道路及辅助设施的布局形式应充分考虑关联环境的实际,尽最大可能维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景观设计使现有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范围,形成地区之间的绿色关联网线。

6、加大特殊路段的设计需求

特殊路段的设计要合理,比如:盲道的设计中就可以通过采用盲道北向砖提醒盲人指示方向,在盲道的两侧,可以设置盲文指路标志,方便盲人判断周边的环境。

7、市政道路设计,应把握全局,加大城市的整理布局规划

城市道路设计,需要把握全局,主要以道路的交通能力为基准,并对其相应的道路设施进行合理的比例分配和规划,充分考虑到人、车、路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协调,结合道路设计路段的交通流对现有的交通车道进行必要性的调整,尽最大努力降低交通拥堵现象。

结束语

在城市道路中,市政市政道路是重要的部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筑中,市政道路的设计问题是关键。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分析我国市政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在地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调查道路周边的文化以及自然景观,使得道路建设和周围的环境实现和谐,相关的部门强化监督工作,严格执行土地使用审批工作,提高市政道路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维刚.市政市政道路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3(12).

篇9

关键词: 菏泽;园林绿化;途径

ABSTRACT:City landscape has been the" soft" connection become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and so on ,artificial landscape and city landscape.It is the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of the city,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eze landscape,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existed, put forward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Heze ;landscape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S731.1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绿色环保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愈益受到更多的关注,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园林绿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对于菏泽来说,要建设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促进城市发展要素的有机重组和整合, 提升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建设能否有所突破更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相应的调研后,本文拟对菏泽园林绿化发展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1.菏泽园林绿化现状

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位于北纬30°39″—35°53″,东经114°48″—116°24″,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5毫米,年平均气温13.5—14℃,气候宜人,处于我国南北方气候的交汇地带,植物种类呈现出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的特征,经调查,在菏泽适宜成长并能形成景观的乔木90种,灌木68种,藤本及竹类20种,共计178种。因此多种树木、花卉都可以在这里成活,并能形成特有的植物景观。菏泽北部为黄河,南部为黄河故道,全市处于古今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内,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同时拥有北方城市中罕见的地表水和良好的植被系统, 因此绿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菏泽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绿化投入日益加大,城市绿化建设以点、线、面有机结合为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几年来相继建设了环城公园、赵王河公园和环大堤绿带,主要为沿河流、城墙、大堤分布的开放性带状综合公园。尤其在东部新城区,各类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指标均比国家标准提高5%,已初步建成一片公园绿树成荫,道路苍翠成廊,办公区鸟语花香,庭院绿树绕宅的投资热土。特别是2003年沿城市外环路、菏兰-日东高速公路以及万福河两侧建设了环城林带,总长度约108公里,宽约500米,形成菏泽城市周边的绿色屏障。2008年,相继编制了赵王河公园中段、赵王河公园北段、长江路绿化设计、纪念馆周边地区景观设计、曹州牡丹园等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详细,并组织开展了冬季绿化集中活动,市区栽植树木30万棵,大大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截止2010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平方米,已基本形成以城市公园为主体,河流道路绿地为纽带,居住区绿地为点缀,环城林带为背景的总体绿化格局。

图1-1赵王河公园绿化景观图

图1-2长江路街头绿化图

2.菏泽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1园林树种丰富,但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菏泽市现有乔木树种90种,占调查总树种的51.4%。乔木类中,常绿乔木17种,占调查总数的9.7%,落叶乔木73种,占调查总数的41.7%,落叶乔木远远大于常绿乔木,且常绿乔木中常用的仅有5种,常绿阔叶树种应用较少,造成冬季植物景观一片萧条。据调查,生长势中等以上的树种153种,而菏泽常用各类树种49种,仅占优势树种的32%,即70%以上的树种未被利用,因此基调树种不突出,不能很好的显示南北交界处的城市特色。据分析,乔木树种有90种,占调查总数的51.4%,灌木树种54种,占调查总数的30.8%。乔木树种的比例大于灌木树种20.6%。乔木与灌木种树种之比为1:0.58,乔灌木株数之比以新建的赵王河公园为例调查样地仅为1:0.3——表明灌木过少。本次调查藤本植物14种,占调查总数的8%,其中常绿藤本为0。藤本植物随占比例较小。随着城市建筑密度加大,高楼林立,人口密集,可利用绿化空间小,利用藤本植物发展立体绿化,能大大扩宽狭小的绿化空间。目前菏泽应用的藤本植物只有3种,发展面积有限。苗木培育比例失调。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搞好树种规划,它是制定苗木培育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物质保证。由于菏泽长期以来没有制定科学的树种规划,因而在育苗工作上存在着盲目性,形成需供脱节,比例失调。园林绿化生产基地面积虽大,但种类及品种单调,不能做到乔木与灌木,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观赏树与经济树,普通树与名贵树兼顾搭配。而且几乎没有草本花卉生产基地,调查过程中仅见青菏泉啤酒广场旁有三亩左右生产草花的苗圃,种类也仅限于鸡冠花、万寿菊、一串红等几种。随着园林绿地面积大幅度扩大,以及原有绿地的更新改造,现有的苗木,花卉和草坪苗的生产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2.2未构成园林绿地系统,景观效果不佳

一是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小,地面多,绿化覆盖率低。目前菏泽市规划的绿地面积大,但很多仍处于规划及初级建设阶段。城市整体园林绿地面积远远少于实际需要,分布不均匀,布局不合理,尚未构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园林的各种功能。二是冬季绿化景观一片萧条。菏泽地处北方,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城市园林中以落叶树种构成的植物景观在冬季往往一片萧索,虽然有耐寒的常绿针叶树种可供使用,但相对于常绿阔叶树种而言,大多数针叶树种的色彩较为灰暗,而且树形、叶形及质感较为单一,造成了漫长的冬季园林景观单调,缺乏绿意盎然的生机。而常绿阔叶树种的色彩一般比较明快,大多表现为亮绿色,因而比针叶树种更能体现生机和活力。但目前园林中应用较少,尤其在新建园林和新修道路的绿化中几乎未见应用。三是园林施工质量差,后期管理跟不上。 近年来,新建园林多处。但由于施工质量和后期管理存在问题,这些园林的绿地效益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以赵王河公园、长江路绿化为例,乔木几乎全为不带冠移植,乔木层覆盖率低,缺少中层灌木,几乎只有地被层覆盖地面。新区道路绿化也存在类似问题,绿化带中杂草较多,管理不到位。天香公园、百花园等老公园,大树多,群落层次丰富,但存在明显的疏于管理的现象。病虫害防治和后期的养护管理是园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菏泽市目缺少专业的养护管理队伍,园林和道路绿化带中,病虫害严重,杂草横生,严重影响了景观效果和绿地效应的有效发挥。

2.3设计手法单一,精品、佳品较少

一是绿化设计手法单一,缺少因地制宜、群落景观概念。许多城市绿地因园林植物培育上的缺失,所能运用的材料品种欠丰富多样,因而许多城市绿地上植物配置单调,生态效益低下。由于设计思想上的偏颇,一些城市中大面积的草坪缺少植物群落的组合,景观单调。二是缺少考虑园林小品对绿化的作用,缺乏标志性绿地。在主要的公路、水路等交通要道视线聚集点,缺少突出绿化的重心,缺少让人印象深刻的景观效果,如日东高速、菏兰高速等进城入口处等重点地段缺乏既有特色又有园林艺术感染力的园林绿化作品。在城市的公共、街头绿地缺少园林小品,使人感觉绿地就是覆绿,缺少人在绿地中活动的参与,绿地少了灵气。三是林相比较单一,绿化的生态性还欠考虑。近年来,绿地面积虽不断增长,但与毗邻的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在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改善了城市形象,但城市绿化作为一项基础性建设,绿地质量和生态效益才是根本。对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生克关系、植物与人类、昆虫及其他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还欠考虑。 在具体绿化实施中强调了色块、草坪、大树个体、规则的行道树,缺少重视植物间的相互搭配、互相依偎的群体美。

2.4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与建筑行业相比,菏泽园林绿化是个年轻的行业,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缺乏对绿化作品的设计和施工评选。在招投标阶段,现有绿化工程套用建筑工程模式,而相对于绿化工程的特殊性,往往起不到绿化初衷的效果,达不到设计意图。

2.5市民爱绿、护绿意识亟待提高

在城区,乱占、乱踩绿地现象比较严重,也常发生采摘公共花卉事件,影响了我市的对外形象,也直接降低了绿化成活率。同时,农村随意砍伐、破坏绿化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市民爱绿、护绿意识亟待提高。

3.对菏泽园林绿化发展问题的探讨

3.1要规划建绿,严肃管制,营造具有“花城林海”特色的城市绿化个性

我市已完成《菏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要严格按规划建绿,根据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化风貌,着重体现菏泽“花城林海”的城市特色。同时,在绿化植物选择上,要全面分析菏泽的气候、植被、物种、土壤PH值等条件和特点,优先发展乔木,多种树,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能体现本地特色的树木和花草种类。要推广使用黄山栾、马褂木、悬铃木等绿化骨干树种。

一是加快拓展城市绿色背景,打造城市绿色大通道。对从城市通往的过境交通干道必须要有规划设计,统筹布局郊外的防护绿地、生态绿地、水源绿地、环保绿地和风景区。在城市和郊区间通过生态绿地进行有机衔接和过渡,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组织绿化提升,建设渗透于主城区和各个片区的生态绿楔,从而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绿化个性。

二是加大滨河绿带景观建设。在滨河绿带的建设中要体现城市的自然生态风貌,竖向设计要强调因地制宜,利用地形造景,空间布局要强调借景。需要指出的是,水体本身也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既能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同时又能吸收污气净化空气,具有重要的生态特征,必须保留,特别对自然水系,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开发、利用。

三是着力提高城市中心区绿化水平,努力扩展城市中心区的绿化用地,从严控制城市中心区的项目建设,坚决杜绝各种挤占绿地行为。做好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以新城开发为中心,逐步向中心区、老城区辐射,使每个居住区都有一个5000m2以上的开放式公共绿地。要适时建设公园绿地,公园绿地要体现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艺术性和历史性。同时老城区商业中心区的沿街地段,在改造或扩建过程中,要忍痛割爱留足一定的绿地面积,要对原绿地特别是城市节点处进行修整和增补,美化环境,做到闹静有机结合。作为中等城市,用地面积有限,应尽量利用每一寸土地,强调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力求在城市广场、交通绿带、屋顶之上、树林中、水岸边,都以地被的全面覆盖作为绿化的最下部层次,做到黄土不出露。大力发展立体绿地,充分利用墙体、屋顶和桥体扩绿增绿,全面推进绿化的广度和深度。

3.2要继续加大投入,拓宽投资渠道,确保绿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在全市建设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在确保政府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拓展绿化多元化投资渠道。 在城市建设计划中,继续加大绿化建设资金投入,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城市各类建设项目都应将绿化费用纳入投资预算,并按规定建设绿地。对新建工程项目,严格执行绿化审批、验收制度;对不能按要求建设绿地或建设绿地面积未达到标准的单位,要依照城市绿化法规有关规定,责令其补建并达到规定面积,确保绿化建设;加强对义务植树的宣传力度,通过推出对城市公共绿地、树苗的认养等方法形式,增强全民绿化的意识;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加快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园林化建设,要在全市广泛开展“绿化达标单位”、“花园式单位”的评选活动,开展全民创建活动。

3.3要实行科学种绿,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城市园林是综合艺术,它涉及园艺、建筑、规划以及文化、历史、艺术等众多方面,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无论是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还是选种育苗、栽培管护,都必须重视和依靠科学技术。

一是要积极探索绿化建设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方法,科学配置植物,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建设一批高水平、具特色的城市绿化工程。绿地建设要上档次,以生态效应和观赏性相结合,不但要有一般绿地的生态功能,还应具有一定观赏性和居民休闲、游玩等综合。以景观学、生态学、植物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条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构建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乔灌草藤复层结构为模式的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彩化体系,同时合理配置廊、桥、亭等园林建筑,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稳定的生态系统和旅游景点。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取决于园林绿化施工后形成的包括地形、水体、园林建筑小品等景观在内的生物生息环境的优劣,而不是单纯的的植物种类与品种展现。所以绿地建设要保持植物的多样性,又要根据各种植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和环境的适应性科学地进行配置,充分利用乡土树种,结合不同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植物的色相差异产生“春花、夏绿、秋彩、冬暖”的效果, 防止片面求大、求洋,盲目引进外来植物。

二是推广种植乡土树种,开展新品种的研究和培育工作,积极引进能够适应本地区生长的园林植物。从菏泽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优先培育和种植在我市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树、花、草种类。菏泽市原生的植物有 多种,可以荟萃一部分生态性、观赏性均好的品种进行繁殖推广。推广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地被植物为底的高、中、低的多重垂直绿化,突出特色,注重实效。适地适时选择本地区内的耐盐碱植物品种,保证绿化的树种成活率;在推广生长较好的乡土树种基础上,适当引进对盐碱土壤条件要求不严的树种进行引种驯化;要适当引种国外的绿化品种,学习国内各个城市优秀的绿化经验,结合菏泽地理环境特点以及植物优势,努力形成具有菏泽特色的绿化风格。

三是加强园林绿化人才建设,引进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城市园林建设离不开园林专业人才建设,不仅要注意引进城市绿化高层次专业人才,调整现有队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要求,还要着眼于搞好现有干部职工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在重点实施、投入资金大的绿化项目中,可尝试在全市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对选中者实行经济奖励,促使好的方案脱颖而出。二是开展优秀园林绿化项目的评选工作,有选择性地进行年度评选,激励出精品工程。要将评选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使之成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升级实力依据和获得荣誉条件。要鼓励园林设计、施工单位投入一部分精力从事园林科研工作。探索既公平公正又能出精品的园林绿化招标制度。

四是种养并重,科学管理,减少人工雕琢,节省养护费用。“三分种七分养”。一个优秀的园林绿化作品,除了有一个高水平的施工队伍,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养护队伍,更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在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把技术关,加强人员管理与技术管理,从而保证绿化质量水平,同时做好绿化养护工作。按有关国家技术规范,努力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加大对养护工作的重视及投入,提高养护科学技术含量,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生长状况。

五是严格按规划实施绿化,种植地形应按竖向设计平整场地,整理地形。要对树木质量进行控制,主干道、广场、公园、单位附属绿地主干道(含中心绿地)等绿地要求主干挺直,枝叶茂密,层次分明,冠形均匀,土球符合要求,根系完整。非适宜季节载植应根据树种和气候等具体情况,技术措施要严格控制。要重视载植后第一年养护保护措施,对于菏泽的特殊气候条件,要在冬天来临前进行防寒保护,冬季过后,适当及时补苗,修剪树冠和清理残枝等。在绿化实施过程中,尝试减少人工修剪的大面积草坪和各类人工造型。在保持自然风貌的同时,减少由于大量修剪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3.4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绿,创造全民爱绿、护绿的大环境

根据《城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城市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绿化工程竣工后,应当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该工程的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加强绿化施工管理,应从施工资格到工程验收严守国家规定,加大执行力度,切实落到实处。

一是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尤其是各房地产开发商的管理。对开发商只注重覆绿,忽视绿化品质,出现覆盖率低和投入不足等问题,要加强验收和处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园林管理制度,合理规范房地产绿地标准,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并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特别是针对近几年来菏泽“房产热”的现象,尝试从房地产开发的居住区着手,重点要求开发商投入适量乔木,以增加绿荫率。通过这些制约措施,严格管理,从而打造生态、精品的生活居住区,提高绿化品位。

二是要加强对绿化施工企业的管理。要通过日常检查来控制工程安全与质量,提高施工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在引导施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严格资质审批,加强企业管理。

三是要加大对城市公共绿地和环境绿化管理的执法力度。应制订相应规定办法,做到依法管理,对于随意破坏、占用公共绿地,破坏环境绿化的单位和个人给以重罚,提高全民护绿的意识。

3.5要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生态优先,加快苗木基地建设

我市在实施绿化工程中,大部分苗木都要从外地调入,这不但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成本,还影响到苗木的生长和成活。菏泽丰富的乡土树种都可作为园林工程用苗,因此,加快生产绿地和优质苗木基地建设,不但可以为我市创建花园城市提供优质的苗木,又可成为农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新城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苗木基地作为一个生态绿带,也不失为一个新的绿化途径。而且建设单位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用大规格、自然全冠的苗木。而这类苗木大多来源于本地野生树种,大量使用后破坏了原始的生态环境。故在以后的园林绿化建设中,要以整体效果为主体,尽量使用人工繁育的苗木。同时在一个新的项目开始时,要对现有环境作深入的调研,尽可能保持原有适地环境,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进一步实施高水准园林工程的建设,多建设少破坏,大力发展苗圃基地。

参考文献:

[1] 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城市规划.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