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
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
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
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
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
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
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
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
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
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1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
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
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1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
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不能省力。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结论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不能省力。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实验内容
6滑轮组
实验目的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
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
实验现象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实验结论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实验内容
7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
认识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
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
2、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把重物拉上去。
实验现象
1、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实验结论
1、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8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实验内容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目的
研究自行车上的机械原理
实验器材
自行车
实验步骤
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现象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实验结论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0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
实验内容
1抵抗弯曲
实验目的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垫圈、竹片、尺子
实验步骤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平放还是立放。
实验现象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实验结论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
实验内容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实验目的
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
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步骤
学生预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论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实验内容
拱形的力量
实验目的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实验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厚书几本、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实验步骤
拱形承受压测试。
2、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实验现象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结论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实验内容
找拱形
实验目的
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器材
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等
实验步骤
⒈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⒊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
实验现象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结论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2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3)
实验内容
做框架
实验目的
了解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实验器材
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或棉线、剪子、小刀、胶水等
实验步骤
1、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2、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实验现象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实验结论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2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4)
实验内容
建高塔
实验目的
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实验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等
实验步骤
1、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2、铁塔形状和结构的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
实验现象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实验结论
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3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实验内容
桥的形状和结构
实验目的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实验器材
吸管或竹片、粗线、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等
实验步骤
1、用木棍做一个拱
2、:模拟做一个拉索桥
实验现象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实验结论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实验内容
用纸造一座桥
实验目的
了解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实验器材
旧报纸、胶带、剪子、尺子等
实验步骤
1、各种桥模型在讲台前参展。
2、评委评价。
3、介绍自己的桥。
实验现象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实验结论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7)
实验内容
电和磁
实验目的
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其中一根较长)、指南针
实验步骤
1、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2、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实验现象
电可以产生磁。
实验结论
电可以产生磁。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1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8)
实验内容
电磁铁
实验目的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器材
大头针、透明胶、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
实验步骤
1、制作铁钉电磁铁
2、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现象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结论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1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9)
实验内容
电磁铁的磁力(一)
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实验器材
一号电池、大头针、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实验步骤
1、假设:.
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2、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实验现象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2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实验内容
电磁铁的磁力(二)
实验目的
了解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
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粗细不同的铁螺栓各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
实验步骤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现象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23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实验内容
神奇的小电动机
实验目的
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实验器材
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2、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实验现象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实验结论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28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2)
实验内容
电能和能量
实验目的
了解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实验器材
铁丝、电扇、电灯
实验步骤
1、电能和其他能量
2、电能的转化
实验现象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实验结论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30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3)
实验内容
电能从哪里来
实验目的
了解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器材
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胶带、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实验步骤
1、各种各样的电池
2、我们来发电
实验现象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结论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5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4)
实验内容
校园生物大搜索
实验目的
了解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器材
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
实验步骤
1、设计调查方案
2、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
实验现象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结论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5)
实验内容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实验器材
A4纸
实验步骤
交流: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
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3、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实验现象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实验结论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6)
实验内容
4、种类繁多的动物
实验目的
了解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实验器材
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实验步骤
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2、比较动物的骨骼
3、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实验现象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实验结论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2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7)
实验内容
相貌各异的我们
实验目的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实验器材
白纸、记号笔。
实验步骤
1、观察我们的不同
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实验现象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实验结论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2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8)
实验内容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实验目的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实验器材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实验步骤
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实验现象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实验结论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9)
实验内容
7、谁选择了它们
实验目的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器材
图片,幻灯片
实验步骤
1、青蛙的去与留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3、选择改变着生物
实验现象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结论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7年1月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0)
实验内容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实验目的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其它生物生存的意义。
实验器材
不同主题内容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的打印资料、几张A4纸。
实验步骤
1、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关系
2、生物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的关系
实验现象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有意义。
实验结论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有意义。
备注
实验人
篇2
[关键词] 科学实验教学 优化教学 实践能力
初中生之所以要进行科学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思维。而在科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实验则是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结论,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科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对于操作性、开放性以及创造力和团体协作力等方面的培养为目标,设置不同的环节,以求达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优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初中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了对他们的科学知识储备进行提高之外,对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非常地重要。因此,在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进行优化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减少演示,增加操作
很多初中的科学实验课堂,教师往往会考虑实验教学课堂的时间非常紧凑和宝贵,他们认为,如果让学生自行实验会耽误很多知识讲解的时间,于是大部分的初中科学实验课堂都是教师演示为主,殊不知,过多的演示不仅仅会降低学生积极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减少协助
除了减少演示的频率,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动手之外,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还应该要减少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协助。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仍然还是处于一个孩子的阶段,在很多实验过程中,他们需要老师的从旁指导。尤其是在化学课上,有时候,会有一些例如腐蚀类或者是反应类的化学实验,由于不放心,教师往往会给予过多的协助,过多的协助和指导实际上同演示一样,都会降低学生们的自行实践,独立实验的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在课堂上有义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在团队中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在学习初中物理中有关大气压的内容时,有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分组,然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拉住不同半球,并且有人记录实验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会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优化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过程
除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之外,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针对着初中生心理发展开始加速的特点,对他们的创兴能力和创造性的开发也犹为重要。
1.实验过程的开放性
什么是实验过程的开放性呢?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设置开放的实验,让学生将实验过程延续到课外。比如说,生物实验课堂上要做的蚯蚓实验,就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外进行实验的前期和后期活动,通过这样的开放性实验,学生们能够在没有课堂时间压力的状态下,发挥其自身的实验创造力。添加很多新想法。
2.实验步骤的多样化
很多科学实验是不仅仅有一个实验设计方法的,如果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实验过程的标准化,不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实验步骤的设计,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性培养。
3.实验原理的综合性(多学科)
我们知道,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主要也就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但是,学生们日常的生活是综合性的,仅仅是用某一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都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最好能够将实验原理有一个综合性的开发,联系各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们对实验有一个综合的联想。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思维发散。
三、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
前面所说的,都是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设置,实验活动过程安排以及教学理念的一些优化。但是,我们知道,实验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对象又是初中生群体,那么适当的教学过程方法应用,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让科学实验教学原理能够有效实施。
1.现代化的教具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辅助教具开始出现在初中教学课堂中。那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要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具。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进行实验的讲解辅助。这些教具的使用不仅仅能够为教师的讲解带来方便,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
2.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仅仅是靠着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的时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培养出一种生活处处皆科学的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也能够进行大量的科学思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实验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情景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验的设置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实验的取材,操作上也尽量采用生活化的物品,这样学生就能够养成随时随地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3.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尤其是对于他们的科学学科的学习评价,更要关注他们的能力提高以及学习过程,还有他们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多元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他们对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视。
四、结论
针对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初中时期的思维发育的特殊性,新课程标准提出为科学实验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除了传统科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指导方式以外,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进行优化改革。
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增加学生的操作环节,减少教师的演示和协助,并且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进行小组的团队合作;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实验过程能够尽量具有开放性,而实验步骤具有多样性,不拘泥于标准的答案,而实验原理也要尽可能地联系各个学科,有综合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法优化方面,除了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具使用之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况增加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一个多元化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秦国成.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J].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2007,(17).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论文摘 要:科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科学规律、形成科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途径,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手段.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新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重点强调了实验教学在实现初中科学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科学实验这个基础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科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做好初级中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1 首先要高度重视科学实验教学
大多数学校一般是把学生分组实验往往集中在中招实验考试前一个月才搞突击,甚至还是选择一些来做。根据调查,有的实验室形同虚设,甚至有的还没有符合标准规范的实验教室。常规仪器以及实验药品短缺比较普遍。也有少数教师怕麻烦,就懒的及时去做了。原因固然挺多,最重要的是部分教师也包括少数学校管理者对科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科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素质”的真正内涵,学校为了省钱、教师省力,忽视了科学实验这一重要环节和手段,这样必然影响学生各中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对此,我们无论是科学教学人员还是学校管理层都必须对科学实验教学予以高度重视。
2 优化科学实验设计方案,提高学生学校积极性
实践是创造思维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问题的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以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思维。例如,液体的压强是由于重力而产生的,但是液体压强的大小又跟液体的总重没有关系,对此学生很难接受,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我们设计制作了简单的仪器。这个仪器的制作过程是:将溢水容器倒过来,在容器口上扎上橡胶薄膜(可以用气球,方便易得,且牢固耐用),然后在溢水口处塞上橡胶塞(连上长玻璃管)。用量筒量取适量水,由溢水口装入溢水容器中,塞好橡胶塞,可以看到下面的橡胶薄膜略有凸出。这时,取下橡胶塞,换上长玻璃管,把玻璃管逐渐举高,可见底部的橡胶薄膜越来越凸出。水的总重虽然没有增大,但由于深度增大,压强也增大;升到一定高度时,橡胶膜竟然被压破,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实施探究实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运用了以下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 得出实验结论—— 合作交流。我们从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在于把教师的讲授转化成了精心引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成了主动探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成了发现认识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动手实验和动眼观察。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十分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及时的、积极的、主动的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对教师提出的课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现实条件制定不同的实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筛选、验证,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现象的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实验能力。
4 充分利用多媒体补充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实践证明:从教学实际出发,同样的知识增加多媒体的演示补充实验教学,比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和演示的效果更佳,尤其是对于步骤相对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实验科目,多媒体补充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多媒体放映,能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全面的实验内容,教师也能在多媒体放映的过程中根据实验步骤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对于难理解的步骤可多次放映,并且着重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教师因为演示实验所耗费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中,其中“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个知识,用弹簧和矿泉水瓶做演示简单方便,效果明显。但用手作用在课桌上,形变却看不见,有的学生就有疑问了,“这个没有发生形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借助多媒体,利用flash展示了实验过程。当手作用在桌面时,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很明显的看到了形变。通过多媒体,将有关实验的全过程放映出来,并且对重点步骤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也使学生对实验有了一个十分清晰和直观的印象,学生也更加容易地掌握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语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教学的支柱和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初中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种种特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科学教师一定要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科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袁运开等.科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徐来定.浅谈基于能力培养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4:51~52.
[3] 聂玉莲.谈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101~1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和技术创新
由于其自然科学特点,科学学科十分注重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只有通过实验观察,才能从现象中分析得出科学原理和规律。所以,科学老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更应该提供学生更多亲身实验观察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本人多年初中科学教学经验,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和技术创新谈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学意识,科学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
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学会观察。教师应让学生先要明确一点:观察指的是直接通过人的感官体验,包括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抑或依靠一些工具,在一定目标指导下反复持续感知科学现象的过程。换句话说,在明确目标前提下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特点变化,关注思考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观察是需要坚持努力的,只有做到迎难而上,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深入分析问题,获得有效科学知识。
(1)教师在实验示范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水平。科学教学活动中往往有很多实验,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很有兴致,但很多时候都是“看热闹”,掌握不了主要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验示范过程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配合分析讲解,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验观察水平。一般来说,科学实验示范过程中教师应在每个环节给学生设置观察思考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例如,在磁铁吸引绑着细线的回形针实验中,教师把纸、玻璃、铜、铝这些不同材料的隔片穿过细线,观察到磁铁上的回形针并没有掉落,然后用钢片、铁片穿过细线,观察到回形针脱离磁铁掉了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课外学习活动,调动学生观察积极性。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布置学生课外亲身实验作业等,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像在平面镜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平面镜成像”的课外调查研究报告,让他们自觉探究平面镜的科学现象,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察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提高基本科学素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二、创新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科学实验很多时候必须要亲身实践体验后,才能观察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从而促进科学实验教学顺利有效进行。比如在摩擦起电这一课中,本人要求学生自己操作了以下这个实验:在教学中,我让同学们首先将一张纸撕成极小的碎片摆在课桌上,然后,让他们将把塑料尺在自己的衣服上不断摩擦,当到一定程度后让他们将塑料尺靠近已经准备好的碎纸片。这个时候学生们会很惊奇的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桌上的碎纸片纷纷黏上塑料尺,学生们既好奇,又觉得不可思议。从而调动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在学习“液化现象”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我让同学们对着玻璃哈气,然后用手去触摸玻璃,然后观察玻璃会出现什么现象,并与没有哈气的玻璃进行仔细的对比,学生们惊奇的发现哈过气的玻璃产生了细小的水珠,然后给他们讲解就是他们呼吸出的气息遇冷液化而形成的。上述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课堂小实验,但是能达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三、创新教学技术,巧用生活物品做实验
如果教师将一些关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在科学实验中加以运用,相对于正规的实验而言,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求知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充分利用篮球来讲解力的作用这一课程,探究压力效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学生都有的铅笔与橡皮等等,甚至某些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身体来完成。如用手感受哈气与吹气的不同,从而来探究相关的哈气:液化放热,吹气:蒸发吸热的相关科学知识;用学生自己的手掌在自己的课桌上来回摩擦,并不断的改变力量,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摩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等等,开展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物力知识。而且,在正规的教学器材与课本上是没有这样方便的“器材”的,从而对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是一种有力的培养。利用这些方式,对科学课程创新实验来说也有着极大的意义。
四、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传统实验课程之外也要有探究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如学习“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声音的响度”有关知识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我没有向学生讲解应该怎样开展这次实验,也没有向他们演示实验步骤,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设计有关步骤与过程,并在这次实验课程结束以后就得出的相应结果进行探讨和思索等等。这样科学的学习方式,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其综合素质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结论
我国正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在此基础上,也在不断的创新科学教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应有的效果。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刻的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淑燕.浅谈实验创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年4期.
篇5
关键词:学生实验课;问题;对策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探索手段的学科,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实验技能的必不可缺的途径,是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综合训练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十几年的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初中科学学生实验课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形成,还必然影响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
一、存在的问题
1.实验仪器配备不足,实验课开出率低
据调查,我县中学自然科学实验室面积比较小,实验仪器和药品配备不齐全。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也分别存在着损坏严重和过期变质的情况,导致实验成功率低,实验现象不清楚、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不安排学生实验课就不安排,大部分学生实验被教师的讲或多媒体的模拟实验代替。
2.教师演示实验多,学生动手实验少
学生实验操作考核取消,中考实验考试也采用笔试的形式。所以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不会动手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能考实验就行。于是,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教师讲实验原理,讲操作基本步骤;学生记实验原理,背步骤,看现象。
3.实验中存在恐惧心理,怕危险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在进实验室中怕危险。例如,上电学实验课怕触电,上制取气体实验课怕爆炸,进实验室后不敢动手,甚至远远地躲到一边,双手插在口袋里看同组同学做。
4.实验过程盲目,动手不动脑
学生实验比较费时,有些教师舍不得在实验指导上花时间,让学生照实验活动册步骤按部就班地机械操作。这样的做法,导致在实验课上学生只是盲目机械地操作,根本不去思考实验的目的、原理等,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用好现有仪器,自行“发明创造”
面对科学教材实验多,实验室配备器材少的现状,作为科学教师,要努力开展好学校已有器材的实验,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如遇缺少某些实验器材不能完整地完成实验,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寻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例如,在做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的实验中缺少溢水杯,我的学生就发明创造了一种溢水杯:用一次性杯子,在杯底插入一根吸管,吸管口低于杯,这样,一个简易的溢水杯便制成了。这样不仅弥补了学校仪器的不足,变废为宝,而且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道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
(1)学生分组实验改成边学边实验
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教师应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科学知识。如:“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我就采用了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
(2)演示实验改成边学边实验
课堂中的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可见度较差,效果很不好。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后,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学生动手机会大大增加。例如,“分子之间有空隙”是“物质的构成”一节的知识点,我采取了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先导入分子,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研究“分子之间是否有空隙?”接着分组做酒精和水两种液体的混合实验,学生兴趣很高,效果明显。
(3)课本中活动改成边学边实验
例如,“解剖花的实验”配合“花的结构”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边学边实验使得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
3.加强指导鼓励,克服畏难恐惧心理
(1)实验预习,化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实验预习,让学生对实验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实验前便做到对实验内容胸有成竹,实验操作中自然就不会产生紧张畏惧的心理。
(2)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
实验课中要求教师在学生实验前亲自动手,并规范自己的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实验时,不仅讲清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还要讲清该步的注意事项。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巡视实验室,在巡视中适时地给予学生指点和帮助,鼓励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交流。每次实验成功后,教师及时地给予鼓励,让学生懂得只要多练习,亲身体验,就会把实验做好。
4.设计探索性实验,“逼”其动手更动脑
学生实验中虽是动手操作,但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更动脑。我在近几年科学实验教学中,将许多验证性的学生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将学生实验安排在新课开始作为新课设疑引学
例如:滑动变阻器应用的实验,我只介绍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图,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不同接线柱,移动滑片,观察的灯泡亮暗变化。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动手,更要求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实验完成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2)将课堂教学中验证性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学生实验
例如:为了得出物体沉浮条件,我没有采用教材中的“鸡蛋在不同盐水中”的演示实验,而是让学生准备一块小石子和一支眼药水空瓶,将小石子用细绳系在眼药水瓶上,把它放入一杯水中,要求使眼药水瓶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在动手与思索中,学生明白了眼药水瓶漂浮或下沉与吸入眼药水瓶内的水量有关系的道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控制物体沉浮动手的能力,也让学生理解了物体的沉浮条件。
(3)将学生实验拓展成探索性实验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生实验中,学生完成实验册所安排的实验后,我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观察探索以下问题:①能设计出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吗?有几种?②如果用手指分别遮住凸透镜的上、中、下三部分,凸透镜还能成像吗?所成的实像有何变化?在设计出众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多方案的选择。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各方案的利弊,实验成功因素的影响,结果准确程度的比较等等,选择出一种最合理、效果最好的实验方案。这种引导学生先发散后收敛的探索性实验,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6
一、重视实验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对新奇事物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兴趣又是促使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重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并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究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础,才能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的兴趣高效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保证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说,教师在讲《溶解的快与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高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事先准备好本次试验需要用到的筷子、玻璃杯、热水、冷水、糖块以及食盐等材料,在做实验的时候让学生先猜糖块和食盐谁溶解得快、谁溶解得慢?在冷水和热水中哪个溶解得快?先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后,再进行相关实验,并让一至两个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的相关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保证教学质量。
二、对探究性的科学实验给予重点关注
探究性的科学实验对开发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外,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处理问题以及动手能力,使之在实验教学中构建起初步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思维,从而达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比较强,因而教师想要不断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关注探究性的科学实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讲《滑动和滚动》实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探究性的科学实验来进行教学,教师先准备好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以及玻璃弹子等相关实验用品,在实验室时先提出“滑动和滚动哪个更省力、为什么说滚动比滑动更省力”等问题,然后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实验,并教学生实验测量的方法。此外,介绍滚珠轴承的相关工作原理,并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探究性的完成滚珠轴承的制作,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滚珠轴承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滚珠轴承工作原理的认识,从而到保证实验教学的高效完成,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三、对实验教学实用性给予重点关注
新课标要求教师将教材和现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工作,以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能力。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其实用性给予重点关注,并充分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学有所用。因为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了解生活,所以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效使用生活中实用的材料进行教学,并将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将学到的知识较好地用于生活,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的目标。
比如说,教师讲《吃的学问》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实用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完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探讨厨房中应用到的科学知识来深化所学知识,如在不闻味道的前提下,要怎样正确区分酱油和醋;如何更好地除去洗碗池中的污垢;用什么样的方法洗碗洗得更干净;不尝味道的前提下,要如何正确区分味精、食盐和糖等。联系实际生活情境进行相关实验教学,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适用性及其实效性,使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
篇7
一、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兴趣
教师在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掌握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所要用的各种仪器,还要对所做的实验提前熟练牢记于心。做好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同时准备,如果在科学实验室上课,那么教师就应在课前布置好,当学生进入实验室时,就给其一个新奇的感觉,激发学生上好实验课的兴趣以及探究知识的欲望。除了仪器室的仪器要用好以外,发动学生课前自己准备一些实验器材,也是激发学生上好实验课的有效办法。如在教学《摩擦起电》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自备塑料梳子、铅笔杆、水笔杆、直尺(塑料的、铁的)等物品,学生对自己带来的东西十分感兴趣,都想试试它到底能否做什么样的实验,能派上什么样的用场,对其充满神秘和期盼。还有在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带电池、花线、小电珠,由于学生在课前玩的时候已经能组装起电路,所以上课做实验时兴趣更浓了,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去探索更好的组装电路的方法,学习科学的兴趣非常浓厚。
二、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进入探索知识的境界之中
有趣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课前我总是尽量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究知识的境界之中。如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我拿起一满杯水用玻璃片盖住,接着问学生:“如果老师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学生议论纷纷,意见不尽统一,但很多同学还是认为会洒的,当我真的把杯子倒过来时,水一点都没洒,学生愣然。接着我让每个学生拿起杯子照着我的演示做一遍实验,结果都很成功,学生笑意飞扬,兴趣盎然,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精力充沛,教学效果很好。
三、按类分组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学困生最怕的是老师把他们当“木头”,视为教学中的包袱,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特别关心和帮助,如果你有意将学困生单独安排组成实验小组,并且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让他们进行实验活动,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不自觉的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对科学课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按类分组、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改变学困生那种消极、自卑、冷淡的学习态度,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激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教育目标开始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社会提高了对当代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专业能力,还要求其具有探索精神。初中科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利用初中科学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大千世界,发现知识的美好,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会让科学课堂大有不同,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不同
无论是实验的内容,还是形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实验教学的要求变得丰富起来,教学方向也从验证性教学向探究性教学转变。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不同:(1)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科学实验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开发实验所用的材料与其他资源,引导初中生从生活入手去了解科学知识。(2)要关注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学习,接触与理解科学知识,并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这才是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3)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发生转变,科学实验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设计和实施实验。(4)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去获得全新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有效的探究学习体验。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的实验教学思想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思想死板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在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教育责任,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就足够了。教师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不足,无法促进创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限制了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科学实验教学方法是否丰富,影响着初中生的实验学习参与度。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许多教师过分相信教学经验,一直沿用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并将其视为教育界的“圣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本上的实验要求,在课前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所用的材料与设备。教师要通过亲自示范,让学生了解甚至记忆实验的流程。如果时间充足,才可以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这样单一的实验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实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三)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习惯不足
学生是科学实验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没有主动实验的意识或者习惯,所以科学实验教学效率很难提升。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大部分初中生将自己的学习精力放在了数学、语文与英语这所谓的三大主科上,并不重视科学实验学习。学生认为科学实验不能给自己的中考带来一点益处,更不会加分,就不愿意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实验学习观以及实验学习习惯,极大地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对于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有直接影响。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学引导者身份,将更多的学习机会交给学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角色要进行重新定位,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并通过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进步,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需要时间,而将创新教学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更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规划与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创新教学思想的落实更加自然,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师要学会将心比心,每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就要先进行自我反思,看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自己达到这一目标付出了多少努力。教师要给学生合理的要求,让学生在完成科学实验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建立科学实验学习的自信。
比如,在讲解“水是常用的溶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生活中常见的溶剂,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针对自己要制作的溶剂准备好材料,并于课前进行练习,在课堂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这一教学行为的落实,说明教师在弱化自己的课堂控制者思想,说明教师在进步。积极更新教学思想,才能让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科学实验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制订好实验教学方法,使课堂实验活动能够满足初中生的科学实验学习需求,以符合学生的理解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互动与学生一起去制订实验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实验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更好地讨论与合作,更好地交流与探究。重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思维,需要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
比如,在讲解“密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块不明材料的物体与一张物质密度表,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此物体的密度与真实名称。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规划实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在所学的密度知识支撑下,选择正确的实验器材,设置正确的实验步骤。教师则通过课堂巡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一些小组总是一两个人发言,教师则通过融入讨论引导其他学生发言。制订好实验的方法与步骤,教师要给小组设置实验的时间,让小组以比赛的方式去做实验,从而激发初中生的科学实验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三)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对初中生的科学实验习惯进行培养,是促进学生成为科学实验学习主人的重要方法。许多初中学校的实验教室数量有限,管理人员不足,一些实验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这对于学生实验习惯的形成极为不利,重视实验环境的建设与打造,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才能让学生具有实验的积极性。学生对实验的热爱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观,促进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惯性的存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火车游戏,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感受到原理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将实验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开发第二课堂,才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主设计与实施实验。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思想的转变,重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实验学习过程中了解各个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视为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成为科学实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让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楼建国.试析初中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8).
篇9
一、忽视操作事项
每个学生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和一定的操作顺序以及特别的注意事项。因此准备充分是学生实验成功的前提。初中科学实验活动册中的分组实验,我们大多进行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都已学过,操作过程和方法也都由老师演示过,所以部分学生自认为已有把握,而产生轻视心理。如果不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很容易导致实验目标不明确,操作步骤不了解,甚至连测什么量什么都不清楚。实验开始后,学生要么在一边袖手旁观,要么一味模仿同学,要么看着实验报告“照方抓药”,边看边做。这样做不但实验难以达到目的,而且还经常损坏仪器,甚至出现事故。
比如学生在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时,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往往使他们神情振奋,然而让他们说出实验现象,则不知所云。为此,教师仍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标,分析实验原理,理清实验程序,获取实验信息,明确各步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清楚观察什么现象,应获得怎么样的实验结论,牢记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同时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般说来,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很乐于观察的,但他们的观察往往带有盲目性,在很多场合下实际是看“热闹”,所以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二、好玩而不专心实验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实验都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好玩”心理,对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停留在好看好玩上。他们对仪器的外形产生了兴趣,对怎么玩发挥了想象。另外,实验中如燃烧、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放出热量以及电学实验中灯泡亮、电机转等都使他们兴奋不已。大多数学生仅仅好玩,不加思考,往往就充当了一个看热闹的角色。
在进入实验室前得将电路图设计好。具体做法可以提前培训好各实验小组长,组长设计好的电路图交老师检查,并给予指导,而后各组员交小组长检查和指导。让小组长帮助组员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有利于透彻地理解知识,同时也是“培尖”的有效措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而且老师也轻松多了。
三、不认真思考,抄袭实验结果敷衍了事
实验时不尊重事实,任意涂改实验数据,敷衍了事,这在实验中是最不可取、最应该受到严肃批评的态度。对于极少数顽固不化的学生一定要严肃批评,指明利弊,并在课后命其重新认真补做实验。学生只有科学对待实验,实事求是,才能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操作随意,不按实验步骤
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促进实验成功的重要环节。科学实验要求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实验规则进行。从学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填写实验报告,到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仪器是否完好,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实验步骤是否正确,取用药品是否适量,观察实验现象是否正确,处理废料是否符合规定,到实验完毕仪器整理、清洗是否符合要求,这都是从细微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细致耐心的科学作风的重要内容。否则,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不仅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实验事故。
实验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实验时必须将一切杂物像火柴梗、废纸等都要放在废缸中,发现随地乱扔者一定要严肃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将这种不良习惯带到后续的学习,甚至今后的工作中去。
五、缺乏动手能力
有始有终地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坚强意志品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基本的保证。
有些同学在实验前兴趣高涨,大多能积极动手,然而在即将结束时却常常表现出意志力薄弱、丢三落四、逃之夭夭。具体表现主要有:实验材料乱丢乱放,废品不入缸,仪器不整理,实验数据不及时填写,实验报告不完成,缺乏良好的实验习惯。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在分组实验中分别责任到人,每组设定管理员,由管理员协助整理和检查实验仪器,填写报损清单,同时设定实验报告填写监督员,即采用“人盯人”战术,迫使其“循规蹈矩”。
篇10
关键词:课外实验;学生的多种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35-2
一、把握实验内容,遵循选择原则
1.方便性原则
器材在一般家庭中都能找到或经过努力能找到的。为此,我们在假期没有开始前,就精心选出了新学期的课外实验器材菜单,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提前收集实验器材,并配备一个储物柜来充当“课外科学实验箱”。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使用专业科学器材的愿望,我们学校建立了“开放小学科学实验室”制度,学生可方便地从实验室借走所需要的器材进行课外实验。
2.同步性原则
课外小实验安排的内容最好能与平时的教学同步。如在进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时,安排学生制作一个“土电话”;在学习完“电路”一节后,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等。这样的安排,能起到很好的巩固和应用课本知识的作用。
3.安全性原则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危险,特别是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实验一般不做安排。对于可预知的危险因素,须提前告知学生。如在学习“液化”这一节时,我们安排学生用菜刀放在水壶口体验液化现象,特别提醒学生进行该实验时,当心手被水蒸气烫伤,为防止出现意外,实验还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
4.灵活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课内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捕捉学生在实验中的闪光点,发现学生遇到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往往就是课外探究很好的素材。例如,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了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有学生提出了弦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课后探究。
二、拓宽实验口径,重视实验外延
小学科学实验除了课堂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外,还要重视开展课外实验。这是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本人认为,要达到学生思想创新意识的逐步形成,促进学生素质养成的教学目的,就必须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的外延,以课内学习为基础,努力创造条件向课外渗透延伸,投向社会实践。周而复始,达到对教材内容巩固、深化、提高、创新的目的。
拓宽实验口径,可以通过成立科学实验科普兴趣小组,有组织地开展课外科普实验活动。可以通过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独自或联合进行实验。第二课堂以及课外的实验往往由学生独自完成,更加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创造能力。
此外,可能通过分工安排学生自制教具来拓宽实验口径。学生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查阅资料、画图、找材料、动手制作、反复实验,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创新能力。
三、体验课外实验,发展多种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实验,可使学生了解科学世界、丰富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本人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观察科学现象的条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和习惯。比如在学习“不同的声音”一节时,让学生在自制“水琴”的过程中观察相同的瓶子里,水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水面有高有低,对声音有何影响?当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注重培养观察自制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平时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的习惯。比如在乘公共汽车时只要稍加留意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科学问题:汽车突然起动,乘客为什么会向后倾?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科学问题。可见,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观察能力。
2.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
理解、分析并且熟悉实验内容是课外实验成败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完成对课外实验内容的知识迁移。对此,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指导实验时注重知识转化,突出基础知识与课外实验结合的知识点,着重备课外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准备,熟悉课外实验内容,在课外实验前对实验过程进行设想,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步骤,设计初步实验方案。这样一来,师生就能同时实现对教材实验内容的知识迁移,获得较好的理论知识效果,为进行课外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课堂上利用一小张扑克牌的纸张进行承重实验,指导学生改变纸的形状,让它承重更多的钉子。课后,师生一起分析研究怎样改变桥的形状结构,它的承重能力才能提高?简单的科学知识可以向拱桥、索拉桥设计原理迁移应用,丰富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外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对科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课外实验能力的培养。如在“倒满水的杯口水面是平的吗”实验中,让学生课后倒满水后,观察到水面是向上凸之后,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实验课题:“在里面能轻放多少只回形针而水不溢出呢?”学生经过大胆猜想,心怀好奇,一种跃跃欲试自己动手操作的激情已然形成,并凭借轻拿轻入动手经验,懂得不破坏水的凸面为实验成功的关键。这样不但让学生个体独立地练习了实验的使用方法,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与人共事能力,是从事现代实验科学的研究者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合作素质的培养,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思维碰撞是关键,在课外实验中可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实验方案设计的合作;二是学生分组实验的合作;三是学生参与实验的合作。
首先是实验方案的合作,要强调每个学生在分组实验前都要自己设计方案,到实验课时,要求他们把方案拿出来,共同研究探讨,从中进行方案择优,再补充优化方案。
其次是抓分组实验时学生动手实验时的合作,这是关键点。要学生讲究团队精神,重视彼此间的经验交流和探讨,要手、脑、眼同时工作,合作者之间要目标一致,步调协调,分工操作,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还可以就实验过程进行研讨,交流经验信息,深化合作效能。
- 上一篇:仓储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 下一篇:量子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