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采购管理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采购管理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采购管理的概念

篇1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战略伙伴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24-02

企业的竞争力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时至今日,竞争力的要求表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上,企业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快速生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作为采购供应部门在这种瞬息万变的需求环境中担任着保障供应的艰巨任务,使企业从资源约束中得以解脱。因而必须对采购管理投入力度,保这种供应的持续稳定性。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可能脱离其他企业而独立存在,因而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要建立起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资源来参与竞争。供应链管理成为实现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一链条上的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信息和资源共享,为达客户需求发挥各自的能力。这代表着竞争已从企业之间升级到了供应链之间,供应链的出现是集成管理思想的体现。由此可将供应链定义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在采购、制造、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对物流、信息、资金的控制来形成整体功能网络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不仅仅是所销产品的管理,还包括链条中的合作伙伴间关系管理,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和竞争力来进行环节分配和资源整合,实现双赢。对参与企业的意义在于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周转时间,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利润增长。

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地位变化

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使得采购管理的理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上升到供应链管理的层次上。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模式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已经受到了企业的重视,由采购在供应中的决定性地位而使供应链的优化政策从采购开始。采购这项工作是贯穿于生产始终的,所占的成本比重较大,控制好成本就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另外采购产品的耐用程度和消耗量都会影响生产质量,耐用的产品产出量大,自然可以保证利润。如果忽略对采购的管理,不提升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那么就使采购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助益白白流失了。

由此可以看出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同时采购管理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支持。加快供应链的管理改革势必从整体上提高采购的运作效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研究,可以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来对采购现状进行解读,增加采购的策略,使采购在供应链上的战略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策略

3.1 全面采购策略

全面采购策略是从25项次策略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可用3种提炼而出的策略予以说明,分别是:支持供应策略、确保供应策略以及环境变动策略。其中支持供应策略是指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供需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电话、网络等及时沟通,在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邀请供应商参加企业举行的讲座、培训等,使供应商供应的材料能够始终符合企业的水准要求;确保供应策略是指采购工作能够跟上企业对生产物料的需求,并保证这种供应是经济有效的,影响供应策略的因素包括议价方法的改变和供需状态的改变,要求采购者必须具备及时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环境变动策略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法律及企业利益等,采购工作要应对这些变化就必须具有预见能力,感知到环境因素会对工作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规避。

3.2 分层采购策略

分层采购战略的提出者是知名学者史培曼,这种战略的观点是企业内不同阶层会对采购有不同的任务。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出发,他们追求的是市场竞争力,这就对采购者的议价能力提出要求。提高了议价水平,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事业部阶层关注的则是特定事业的竞争力,他们的工作着力于进行供应商及产品价值分析,对各部门进行协调,采用系统策略来予以监管。再深入到部门阶层,就是绩效策略在发挥作用,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把握采购资源,控制采购费用,使采购满足单位的需求。

3.3 竞争导向策略

供应商与采购者之间的对抗会催生三种结果:采购者居主导、供应商居主导、两者势均力敌。由此发展出的三种竞争策略分别是:压榨策略、多角化策略和平衡策略。压榨策略是当供过于求时,供应商受到压力而不得不接受降价的现实,从而使得采购企业获取较大利润,但采购者不能凭借这种优势对供应商过度压榨,以免破坏长期供应关系;多角化策略是供应商实施的一种防御性的策略,凭借优势抬高供应价格,采购者就要做好信息收集,进行市场研究,找到价格更加合理的供应商或是替代材料;平衡策略是当两者力量持衡时,供需双方采用中庸的方式进行过度,协商价格和存货量,保证材料的持续供给。

4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实施方法

4.1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企业的物料需求较大,很多供应商都希望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对于企业来说,确定好关键材料后就要进行最适宜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可以将所有部门都调动起来,成立一个小组,涉及采购、研发、生产、质检等多个方面。此联合小组要将供应商的成本控制、生产运作、技术开发等信息都集中起来,依靠这些信息对供应商做出评价,看供应商是否符合企业制定的合作标准。假如供应商的各方面条件可以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就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的长期合作意向进一步确定,从而确定好合作关系,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高质量。

4.2 加强对采购物料的分类管理

长期合作关系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物料供应,因为企业在生产中用到的材料以千万计,如果每一种都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会消耗很多精力与时间。因而企业可以对物料进行分类,根据类别来确定是否需要建立合作关系。分类时要考虑材料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供应市场是否存在风险,材料是否容易获得,材料来源是否可靠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力量对比等,以这些因素为依据进行材料分类,从而确定与哪些材料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

4.3 培养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要将目光放长远,与优秀的材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当然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高层的支持,并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供需双方要在良好沟通之下对自身进行结构改进和文化塑造,以适应对方的要求,减少合作的障碍。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时候,必须分析对方的期望和需求,给出好的合作态度,并采取信息共享,利润共存的合作方式,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的把握,只有每个部分都健康持续地运行才能带来企业总体利润的增长。采购管理凭借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且加强采购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作为企业要扩展视野,广开言路,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李静宇,李冰漪.流程、人和技术优化的艺术——业内人士谈供应链[J].中国储运,2011(8).

[2]胡斌,柴旻.“夯实施工企业‘十二五’发展之基”系列之八——怎样赢在供应链[J].施工企业管理,2011(19).

[3]张东梅.供应链环境下零售企业采购模式的优化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S6).

[4]李志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点与运行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4).

篇2

由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采购管理之间有很大不同,因而旧有的采购成本控制理念与方法已不符合实际要求,如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高采购成本控制水平是现代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供应链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成本

1.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当前,学界并未在供应链的内涵上达成一致,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有不同的认识。在哈里森看来,供应链是一个功能网链,它负责执行原材料釆购、中间产品与成品制成、向客户销售成品等功能。供应链是一个协调、组织、推动企业各项功能的过程。伴随物流管理的发展,人们对供应链的看法不断深化,更广意义上的链状结构逐渐受到重视,即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管理以及客户管理在内的链状结构。因此,当前受到普遍认可的看法是: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性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借助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实现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的控制。

与供应链的概念相对应,供应链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即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借助对各个管理职能的统筹协调,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包括缩减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益,信息共享,增强反应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强调规划、组织和调控对与之相关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甚至与业务伙伴之间的关系也包栝在内,因而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具有突出的集成性。将企业原本的生产业务外包出去,使外部资源发挥其最大功能,实现与这些企业的平等合作,这是该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可简要概括为“横向一体化”。

1.2 采购与采购成本

采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的是一个企业获得服务或货物的过程,包括资金流与物流的相互结合转换、企业间的信息交换等基本要素;狭义上单指企业购买货物和脤务的行为本身。一般来说,在采购过程里发生的各项费用就是采购成本,也可称为总购置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验收成本、安装费用、维护费用等是其主要构成方面。可见,采购成本并不等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费用,它们只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要实现降低采购成本目标,就应当从不同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采购成本的多层面控制。

1.3 采购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由于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供应链管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应用,在此背景下,采购在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意义日益突出。采购不仅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开始,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且是企业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购问題已经关乎企业竞争,应上升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层面。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的特点

与传统采购相比而言,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昇有以下突出特征。

首先,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为订单采购,而传统采购下为库存采购。传统的主动性不足,容易使生产滞后,制约销售利润的增长。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更具有主动性,借助于对生产部门制造订单状况的掌握决定采购订单。

其次,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重视外部资源管理,而传统采购仅是采购管理。传统采购忽视了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合作,仅片面地以企业内部管理为目标。供应链管理要求集成化管理,而外部资源管理是其重要环节,其实施有利于促进生产的零库存化和精细化。

最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属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传统采购属于一般买卖关系。在传统采购中,买卖关系是企业与供应商的唯一关系,二者间没有包括信息沟通在内的其他联系。

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加强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措施

2.1 树立科学的采购成本控制观念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科学的成本控制意识是实现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条件。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对采购成本控制予以高度重视,意识到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空间与可能性,在关注产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强对成本与核算的关注。另一方面,要使采购人员树立科学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各相关部门与人员对成本控制计划有足够重视。总之,只有具备了足够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才能使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贾彻和落实。

2.2 提高供应商管理水平

加强供应商管理对于材料采购和设备采购中的意义尤其不容小觑。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过程中,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是采购人员的必备素质,具体而言其采购工作应当符合几项要求。第一,为保证供应商的各个方面符合企业合作要求,采购人员要通过互联网详细了解和审査供应商的各类资质与资格,且关注供应商在行业内的信誉及知名度,对其发展前景有所掌握。第二,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加强考核机制的建设,保证其公平性与合理性,考核和评价各项要求,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和比较,分出优劣从而选取合作前最佳的供应商。第三,要致力于维持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管理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供应商,降低所采购设备材料的质量风险。第四,要加强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实际合作中适时终止与不符合要求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要保持对供应商的尊重,构建一个和谐的、有潜力的合作空间,以减少摩擦、实现共贏。

2.3 科学衡量采购价格

由于财物风险大都体现于材料设备的价格上,因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在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价格进行衡量的过程中,要尤其提高对财物风险关注。与此同时,在集中采购过程中,企业采购人员要对采购活动进行综合把握,详细了解材料设备的具体供应状况,包括其历史采购价格、价格波动状况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整体预算和各季度项目资金分项预算对材料设备采购进行中的价格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在供应商价格的公开招投标过程中,要做好物资的原材料价格和项目资金的预算工作。

2.4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成本控制与采购效率的提高离不开采购物资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企业要不断加强对标准化采购的尝试,以各个采购成本控制要素为基点,制定科学的标准体系,努力实现企业采购活动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

2.5 打造采购管理服务平台

企业应以自身采购工作的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脤务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为目标,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建立物资采购管理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物资釆购管理的网络化。

3.结束语

篇3

摘要:今天,困扰着大部分自动化企业的问题是国内外竞争的日益加剧。自动化企业的采购部门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同时采购部门也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中的枢纽环节。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从客观上要求企业一定要做好企业内部的采购管理工作,才可能让企业在成本控制、内部流程等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更具有竞争力。本文在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动化元件采购的工作实际,着重分析采购的库存精确化管理、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等自动化采购工作的核心问题,并且着重说明了了如何做好采购管理工作,从而高效的利用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使企业在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上综合起来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优化采购供应链管理体系,从而能高效的利用供应链系统以便可以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符合客户要求的主要目的,同时也达到了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自动化元件采购;精确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

1.自动化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前情况

1.1研究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自动化元件的采购工作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当今世界早已进入了全球化的年代,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进行全球化扩张,从而全球采购就成为大部分企业能够在行业内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自动化加工企业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从而大大增加了原材料的采购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1.2国内外自动化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自动化企业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基本是以高能耗、低附加值、低人力成本、低劳动生产率的经营模式,与国际相比,竞争力较弱。

2.与自动化相关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2.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这就突出了采购在供应链系统中德关键作用。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2.2供应链的特征

整个供应链是由大量的节点组成,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合作、协调一致的系统,它有多个合作者,像链条似的环环连接在一起,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目标,协调动作,紧密配合。

2.3供应链管理

2.3.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用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进行设计、决策、控制与优化,建立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企业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降低资源的浪费,从而做到组织效率的最大化,尽可能满足组织需求的一个科学的管理的过程。供应量在本质上包含供需两个方面,并不是通常可以见到的传统的链状线性结构,是一种供需网络结构,它时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为基础,从而能够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竟争力的动态过程。

2.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点

2.4.1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从下游供应商开始,途经一级制造企业、加工企业、分销企业、零售商、终端客户的全过程、一体化经营的集成管理模式。以供应链的整体链条为基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并通过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层面上的扩大交流、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的激励体系,来实现企业整体的最优化,是一种全要素的战略管理科学。

2.4.2供应链管理是以终端客户为中心

供应链是以客户为驱动力的,以客户满意度是否提高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主要标准。

2.4.3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提出的新的要求

供应链对于链条内部的企业来说是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总体库存大幅度下降,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重要的是库存成本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3.自动化采购流程的分析

在组织内外部环境瞬息变幻的时代中,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时不同客户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且同一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偏向复杂化,从而使采购工作面临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销售部门为了抓住客户使产品的交期越来越短,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型号由于社会文化需求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多,这样的外部环境大大增加了自动化采购工作难度。我们首先就要从内部做好自动化相关的采购流程的优化工作,从而在内部改革创新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4.供应链与采购工作有机的结合

企业成立供应链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利用组织内外部资源并对可以运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同采购管理发展的要素不谋而合,同时也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全球化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国内自动化企业应抓住机遇,做到供应链同采购工作的有机结合,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自动化采购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从而大大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熊伟刘南著,供应链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航天工业出版社,2005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著,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孙明贵,采购物流实物,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采购;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相关含义界定

(1)采购管理的概念。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项基本活动,它是指物料从供应商移动到企业组织内部的管理过程。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成熟,采购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仅仅关注于价格,只进行单纯的物品买卖,如今采购已经逐渐转变为适应市场竞争和寻求合作的战略采购活动,成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整体供应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转变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企业不仅对内部运作进行合理安排。(2)供应链概述。关于供应链的定义有很多,但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权威的版本。综合来说,关于供应链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供应链是关于规划、调控以及控制物料、组件及成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手里的一系列活动。供应链是企业获取生产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并通过销售渠道将产品传递至消费者的网络。供应链包括产品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它是一个双向的流程,将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成员联系为一个虚拟的企业集合体,并且还可以将采购、制造、产品分配与服务的活动连结起来。

二、有关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人才的现状

目前,企业中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阻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虽然采购部门给企业带来的利润通常很大,但企业仍然十分缺乏对采购部门的重视和对采购人员的培养,造成了采购专业人才十分紧缺的局面。采购岗位对采购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经验要求也较高,采购岗位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采购流程、计划、成本、法规、行业特点等,还要对质量、工艺、制造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拥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感,所以,采购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系统和很强的综合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集群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职业采购人员作为供应链管理上的关键岗位,其地位和作用愈发显得重要。因此,我国企业当前亟需建立完善的采购体系人才发展规划,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工作热情和专业素质的采购人才。

三、采购人才的培养

(1)人才的选拔。选拔专业的采购人才,企业应依据其自身的采购战略,明确岗位设置及及相关岗位要求。企业首先要住内部进行初步筛选,参考采购体系内部人员的个人性格、兴趣及其发展规划,与企业岗位职责要求优先选配。(2)人才的使用。人才的使用具体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适合本岗位的人才。采购职能最好能够给予一个人全权负责和机动处理,并且采取上级监督下级、逐级检查督导的模式。也可以实行轮岗制度,将不同岗位进行交替轮换。轮岗制的实施要考虑到员工自身的个人规划,帮助其提高个人的采购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也与其他岗位相结合,进行晋升使用或者岗位置换。(3)人才激励。对采购人员的激励,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职务晋升和物质激励。对于具备领导能力且专业技能成熟的人员,可考虑其自身的发展规划化对其进行行政职务晋升和技术职务晋升。另外,可参照采购人员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一定物质上的奖励,如加薪、股权激励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供应链竞争态势的形成与加剧,企业更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国际化采购人才。为此,我国企业应该塑造专业采购人才、培养专业团队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统筹规划,全力打造,培养企业供应链竞争优势,为我国企业更好的参与国际化竞争,为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和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迈克・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7:33~53

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物流信息;信息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的载体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它又分为两部分:其一,企业内部网,也称局域网(Intranet)。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营销、库存等所有的业务环节进行管理。其二,建立企业外部网,一般使用Internet,以便与上下游企业快速沟通,快速解决问题。包括定单体系、管理体系、库存查询等,通过公共游览器可以游览所有的公共信息,满足信息的逆向流动。

2.物流配送中心。制定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配送原则和管理原则。配送中心不仅完成物流活动,还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和信息的流动。因此,物流配送活动也是信息的载体。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采购管理及销售管理中的应用

采购与销售是物流的头和尾,这两个环节包含了供求信息搜集、客户管理、订单处理、货物移交等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订货系统(EOS)、条形码技术、订单管理系统、Pos销售时点系统。

在运输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技术(GPS)、现代通信技术包括程控电话、传真通信、移动电话和计算机数据通信等,能实现语音、文字、图像的同步传输、智能运输系统一般包括道路管理信息系统、高级导航系统、车辆运营系统、紧急车辆运行增援系统。

在仓储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1RFID库存跟踪系统、2EPC系统(产品电子代码系统)、仓库管理系统(WMS)、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数据库系统。

在物流管理中,除了以上信息技术外,还有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MIS管理信息系统、DDS决策支持系统、TPS事务处理系统。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业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EPR为例,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从MRP(物料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强调对企业的内部甚至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换言之,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以上内容主要从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四个方面论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应当指出的是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等是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几者前后关联、密切联系。

四、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造就世界500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现代IT技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多,围绕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的引用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极大的缩短了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激烈的竞争使市场由卖方为主导转向买方为主导,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单单依靠制造一端的高效已经不足以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了,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很多行业中,制造成本的降低几乎走到了极限,销售额的增加也难有大的突破,企业新的利润源已经转向对供应链的优化和细化上了。更重要的是,对供应链的优化和细化,并不仅仅是一个与效率和成本相关的话题,对那些希望加快自己的市场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公司来说,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可能就等于选择一款生死攸关的防身或攻击性利器。供应链已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想继续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最大挑战。

供应链信息化造就世界500强。在最新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沃尔玛高居第一。一家零售企业,在销售收入上超过世界能源核心的石油化工企业,超过“制造业之王”的汽车工业,超过全世界所有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它的制胜秘诀是什么呢?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是沃尔玛达到最大销售量和低成本的存货周转的核心。沃尔玛首创交叉配送的独特作业方式,没有入库储存与分拣作业,进货时直接装车出货。在竞争对手每五天配送一次商品的情况下,沃尔玛每天至少送货一次,意味着可以减少商店或者零售店里的库存,使得零售场地和人力管理成本都大大降低。而支撑着这套供应链顺利运行的,就是,沃尔玛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丰田汽车称霸全球汽车行业的神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装厂与零部件厂家之间的平均距离为95.3km,日产汽车公司总装厂与零部件厂的平均距离为183.3km,克莱斯勒公司为875.3km,福特公司为818.8km,通用公司为687.2km。从各大汽车公司总装厂到各零部件厂的平均距离可以看出,合理的布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丰田汽车公司这种平均距离近的优势,充分地转化为管理上的优势。该公司的零部件厂家平均每天向总装厂发运零部件8次以上,每周平均42次。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零部件厂的发运频率仅为每天1.5 次,每周平均为7.5次。显然,日本汽车公司的平均存货成本要低于美国汽车公司。由于丰田公司的零部件协作企业离公司总装厂相距较近,这给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带来便利。丰田公司这种频繁的人员交流为总装厂和零部件厂的充分沟通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便于双方解决在新车型开发、技术改造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经营成本。当运货卡车还未到达工厂大门之前,安装在车上的基于卫星全球定位技术的移动数据终端,很快将卡车即将到来的消息传递到工厂的计算机系统,同时下载指令指引司机到正确的卸货区。当卡车驶入工厂大门时,计算机系统自动记录下所装货物的品种和数量,并使得零部件恰巧在需要时的前几分钟就到达装配线上……丰田汽车还通过信息的实时沟通,实现了零库存的目标。

戴尔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众所周知的。通过虚拟整合,戴尔实现了“实质性一体化”运作,让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利用信息技术,戴尔实现了流程优化,减少了供应链中的环节,用面向客户的研发,帮助企业减少了投入。戴尔充分认识到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利用市场上的存量企业资源,尤其是技术资源,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达到了共同抵御风险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由四个部分组成:商品生产创造使用价值、商品交换创造所有权价值、商品物流创造时间和空间的价值,而商品融资是实现上述三个价值的剂。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下,生产过程实现了标准化,这使得生产的过程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综合分析认为,在某个商品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非生产的成本已经超过了80%。其中,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到40%以上,时间成本占到整个供应链的90%以上。今天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供应链信息化整合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效的整合企业内、外部供应链资源,实现供应链协同,才能更有效的提升企业。

参考文献

[1]孟祥茹.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邓爱民.国内外物流经典案例[M].http://省略/logistic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吴青.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体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6(6):683~687

[5]赵同庆.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J].江苏商论.2003(5):19-20

[6]陈超.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5(187):169~170.

篇6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采购;采购管理;成本动因

引言

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供应链管理方法,这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供应链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尺度。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供应链活动,供应链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供应链的一种新思路。

一、供应链管理和作业成本法

(一)供应链管理

所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1]。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其宗旨是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最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使供应链各个企业共赢。它以市场组织程度高、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像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和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

(二)供应链管理环节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它否定了过去那种从设计、制造直到销售都自己负责的经营模式,提倡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最佳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

其管理的主要部分是对上游外部供应链成员的管理。为了管好供应链中所有上游组织的物料流动,企业启用了许多管理者以确保所需物料按时、按地得到供应。还要指出企业的外部下游供应链包括产品流向最终客户所经的所有下游的分销渠道、流程与职能部门。所有组织均隶属一个或多个供应链[2]。

(三)作业成本法

1.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它是一种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础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3]。其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与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这一桥梁来分离、归纳、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它提供了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的新思路,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作业是指企业为完成其营运目标,在组织内特定部门中所进行的重复性活动。基于作业而实施的成本计算,即称之为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制度是根据产品产生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产生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4]。确认成本动因,它会帮助我们清晰看出哪些产品利润较高,哪些产品处在微利和保本状态,有助于企业有效降低成本。

因此,在作业分析中,成本动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其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提出成本的分配应着眼于成本的来源,把成本的分配与促使成本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成本控制、汇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

2.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Cost Driver),又译作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亦即成本的诱致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是对作业的量化表现,也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5]。一般而言,成本动因支配着成本行动,决定着成本的产生,并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作业和成本动因的区别在于作业是为达到组织的目的和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目标所需的种种行为;而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升降的因素[5]。

(1)成本动因的分类

成本动因可有多种分类标准:

根据其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和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

根据成本性态可分为数量基础成本动因、作业基础成本动因和固定成本动因。数量基础成本动因与变动成本的发生相关,是变动成本的分配基础导致短期变动成本的发生,是短期变动成本的分配依据。作业基础成本动因是长期变动成本的分配依据。固定成本动因导致了银行固定成本的发生,如营业用房和设备购置、组织机构设置与变革等,也称战略成本动因[7]。

(2)影响成本动因选择的因素

从定量角度而言,成本动因的确认可通过在各种动因和相互成本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而展开;就较为主观的手段来说,成本动因的确认又可通过涉及成本的部门和主管讨论决定。因此,影响成本动因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四个:首先是计算成本动因的成本;其次是选定成本动因与实际作业消耗间的相关性;再次,成本动因的采用所导致的行为;最后,采用成本动因的数量。

二、供应链采购

供应链管理模式实质含“供”与“需”两方面,物流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向需方移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供应链。实际上,供应链作为一条纽带将企业和供应商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双赢系统。而显然采购是发生在上下游企业间的必有活动,加强采购管理,降低供应链在上节点企业的成本,对于降低整个供应链管理总成本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供应链管理首先就是与采购关联在一起的,借助于采购来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供应链体系的价值。

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所谓采购分析,既是分析该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花多少钱、什么时候得到以及怎样得到的问题。通过考察各行业公司的情况,就可以看出高效率的采购是如何产生竞争优势的。比如:一个运输设备制造商也许会产生1亿美元的年收入。对于一个普通的运输设备制造公司来说,材料的费用可能是6000万美元。大的采购组织比普通公司一般会少花费5%的采购费用,因此他们的采购费用为5700万美元。小公司则要多花费5%的采购费用是6300万美元。

三、成本动因分析

(一)供应链采购环节中的成本动因

我们知道,成本动因是引起成本发生变动的原因,在供应链采购环节中存在很多,主要有:

1.采购模式

选用不同的采购模式对成本的计算是不同,这直接影响着采购的数量、时间,不同的采购策略安排也最终影响着价格、运输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

2.采购批量

采购批量在采购决策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经常受到鼓动而进行大批量物品的购买。确定经济采购量对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起到至观重要的作用。

3.人员选择

现阶段的采购,大部分企业都是派出专门的采购人员去采购。因此采购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采购沟通能力、自身素质的高低都在影响着采购成本的高低。

4.采购价格

很显然,成本的变动,必然造成价格的变化。采购价格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发生变动。采购价格也成为不可忽略的成本动因之一。

5.采购费用

在采购环节中,各项费用的发生是再所难免的。出差人员的差旅费、材料的运输费、装运费等都在影响着采购成本。如果能在相关费用上做到节省,或做相应的控制,那么对于采购成本的控制是十分有利的。

6.供应商的选择

我们讨论的采购,是在供应链这个大环境下讨论的。而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离不开与上下游企业、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因此,正确选择供应商也成为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尤其在供应链采购中更为重要。

(二)采购环节成本动因分析

1.混合采购方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

供应商不断提供的价格折扣影响到采购量。购买方可能希望在一个较为优惠的价格水平上突击采购,“囤积物料”;也可能希望通过谈判得到优惠的价格,而只有在需求出现时才实际进货,以此避免存货的积聚[8]。对此,购买方多采用混合采购方式(即,既有先期购买,也有按期采购)。如果可以预测到某种商品价格的季节性变化,那么采用混合采购方式比单纯使用按需购买得到的平均价格更低。

2.采购批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每次采购的数量越大,在价格上得到的优惠越多,同时因采购次数减少,采购费用相对能节省一些,但依次采购数量大,容易造成积压,从而占压资金,多支付银行利息和仓储管理费用[9]。

如何控制进货的批量和进货时间间隔,使企业生产不受影响同时费用最省,是采购决策中是应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是大有利弊的。

首先要确定经济采购量。经济采购量就是项目一定期间材料存货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的一批采购数量;与存货相关的成本,是指为形成和维持材料采购管理而引起的各项费用支出,其总额随材料数量、价格等属性的变化而增减,主要由订货成本、购买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部分构成。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有关的上述四项成本总和达到最低。

其次要编制材料需用计划[10]。材料的需用计划一般由项目的技术人员编制,其主要依据是图示量和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具体要求,它是物资部门确定经济采购量和编制材料采购计划的主要依据。

再次编制采购计划。根据材料的需用计划和采购经济采购量的分析结果以及将要选择的合同类型编制采购计划,说明如何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

3.人员选择对采购成本的影响

在管理方面的标准选择是十分不容易的,不过我们常以所期待达成的状态为衡量标准。

人员素质选择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采购成本的大小。尤其在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上的企业采购管理都决定着成本,影响着下一环节的采购活动。

4.选择供应商对采购成本的影响

我们所研究的采购,是在供应链这个范围内讨论的,因此,它离不开与上下游企业、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采购环节中,若供应商选择不适当,价格制订不合理,采购效率低,这些都会影响着采购成本的大小,最终也对企业发展不利。

5.采购方法对采购成本的影响

在采购环节中有很多种采购方法,在此只对金额平均法做出分析。该方法假定价格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还假定价格会有不确定的上下波动。企业定期采购,但是采购数量取决于购买时的价格水平。企业根据未来合理时期内的平均价格设定一个购买预算,这一合理时期至少为一个完整的季节性周期。预算金额除以价格就得到采购数量[11]。因此,如果价格普遍上涨,这种方法就会使得企业在低价位时的购买量大于在高价位时的购买量。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使用其的风险在于价格很高时,采购的数量可能会低于实际需求量,因而有必要持有一定量的库存来规避风险。影响采购环节中成本动因的因素很多,成本动因可以是引起产品产量、生产工时、订货批量、提供的样本量以及企业的生命周期等各种变量因素。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作业。在此,只对采购环节中的以上几点做出简略分析。

四、结论

加强成本控制,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控制成本动因,只有了解了主要价值链活动的成本动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二是通过改造和优化企业的主要作业链活动,如商品设计与研制开发、生产、营销等,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这样有利于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现代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逐渐趋于激烈化和国际化。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环的分析,指出供应链采购环节中存在的成本动因,并对其中几个成本动因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本文的阐述指出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对企业实践应用的重要性,以达到合理控制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0-121.

[2]李琦业.货物采购与检验[M].大连: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36-142.

[3]王佳.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J].中外物流杂志,2005,(04):12-16.

[4]森尼尔.乔普瑞(Sunil Chopra)彼得.梅因德尔(Peter Meindl).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17.

[5]沈文,云俊,邓爱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95-104.

[6]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70-90,224-245.

[7]徐章一.敏捷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价值实现[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335-345.

[8]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80-144.

[9]徐章一,马士华.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改造传统工业企业[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05):59-61.

篇7

【关键词】 大司库; 集中采购; 价值增长; 跨国企业集团

中图分类号:F232;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4-0113-02

司库(Treasury)源于中国古代负责财务的文官官职名,当前已经成为企业集团公司热衷采用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大司库的理念主要体现在跨国企业集团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依托集团内部独立的财务公司,建立大“资金池”概念,对集团公司资金、资源、风险进行全面集中管控,以期实现财务成本最小化,盈余回报最大化。其核心是集中管控资源、集中管控风险、提升公司整体价值。目前,国内一些大型集团公司,如中石油、中海油等已经开展了司库的研究和探索,中石油于2013年率先实施了大司库上线。

采购业务是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集中采购模式是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获取竞争优势、提高供应链效率的有效手段。而大司库理念下的集中采购聚焦于采购渠道中资金、资本的有效运作,提升采购资金的集中控制水平,为集团公司获取更多的价值增长机会,是一种资金流管理与采购物流管理的完美结合。

一、大司库环境集中采购引领采购管理创新

当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进行集中采购时,仍停留在对物流过程的管控,没有更多地开发该过程中资金运作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何优化、整合采购过程,提高资金运作能力,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各个跨国公司的主要博弈项目之一。

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集团,在其跨越国家、地区和企业的价值链上,要建立起国际供应商和客户基础。这就驱使企业要实施一定水平的战略采购决策,采取低成本采购策略,在供应链上进行集中控制。同时要平衡供给弹性需求和管理持续供给风险,满足运输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这对企业集团集中采购提出了现实挑战,促使集团公司司库人员积极优化集中采购流程,优化集中控制下采购业务的财务管理和资金、资本运作。例如,更有效的税收结构,集中的外汇对冲、支付,第三方融资安排,现金池和反向保理等,这些无疑会促进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创新和业务的深度拓展,多层面寻求价值增长机会。

二、集中采购管理的核心和模式选择

(一)采购管理的核心

传统采购部门的核心是为企业集团谋求更大的利益,这就需要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实现最低的购买价格,以获得高于市场的回报率。但这个过程往往花费很多时间,显然无法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而供应商也要求一个更优的销售价格,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更希望供应给低于市场回报率的企业。如果不能达成一个公平(公允)合理的价格,供应商将会停止与客户的交易,并且有可能退出这个行业。因此,采购管理人员必须从战略角度深入考虑,寻求一条改善与供应商关系的途径,实现共赢,谋求可持续利益的发展。

集中采购业务的核心主要有需求管理、供应商管理、总购买成本管理、支付管理四个方面。需求管理主要解决“买什么”的问题。通过优化和协调供应链和客户,决定产品的购买、减少购买量。此外还可以创新采购策略,通过与客户提前签订的购买协议进行采购。供应商管理主要解决“向谁买”的问题。选择最优的供应商或供应商组合,和他们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关系,还可以与之进行联合开发新产品或协同计划、预测和补给。总购买成本管理主要解决“购买成本”的问题。要优化获取产品的总成本,不仅包括前期的购买价格,而且包括在拥有产品期间所产生的全部相关成本。支付管理则是在以上三个核心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解决“付款”问题。

实现大司库集中采购管理四个核心的关键是集团公司的规模和实力,这将实现全球有采购能力和消费能力群体的完美结合。

(二)集中采购模式选择

公司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集中采购模式时,要考虑如何在消费类别、地理区域和业务单元之上进行战略思考和部署,为企业集团寻求更优化、更广阔的供应链及发展前景。

企业首先要考虑集中化水平问题,有些公司甚至通过搬迁形成围绕特定消费群体的产业布局。集中采购一般有三种模式选择:第一种是采购主导消费模式,是指消费群体处于被动,由采购来决定消费的种类与层次;第二种是采购配合消费模式,是以消费群体的需求为导向进行采购;第三种是采购支持过程模式,这种模式相对来说采购种类繁杂,需要大量采购来支持。

此外,集中采购不一定必须依靠企业集团内部来完成,它可以借助第三方的采购能力。例如,团购群体、外包、供应商关系等,在优先考虑采购效率的前提下,公司有可能选择外包给购买支付共享服务中心,也许是一个跨国购买,也可能是本地购买合作伙伴。

三、大司库环境集中采购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增长机会

在大司库环境下,采购和财务联系得更加紧密。在一个集中采购模式中,跨境交易量日益增加,采购策略更加复杂,对整个司库管理都有一定的直接影响力,包括现金管理、外汇管理和商品风险管理等。由此可以看到,大司库环境集中采购管理为集团公司创造了更多价值增长的机会。

(一)税收套利机会

采购的集中化在直接和间接税收方面对企业都有重要意义,这是一种具有不同税率的不同纳税收入之间的税收套利形式。跨国企业集团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采购公司,其运营模式从组织的管理、流程、技术、税收和法律层面上进行全面统一。利用采购组织在不同区域税收待遇上的差异,获得税收套利机会。例如,如果采购公司位于一个低税收管辖区,这就可能提供一个相当大的税收套利机会。

(二)套期保值及货币敞口机会

当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波动性日益增加时,许多企业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方法来管理这个风险,有选择性地建立专门商品风险管理部门,利用套期保值工具,在交易活动中争取时间以应对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对企业集团来说,投入价格的稳定性和未来价格变化的可知性是衡量采购成功的关键。因为稳定的投入成本使企业集团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商业活动中的剩余资金对供应链、市场和销售资源进行计划和配置。像石油等能源类商品,其投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底层商品和服务,商品市场上的一个小波动都会对这类商品的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

商品风险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管理和处理货币敞口数据。随着采购业务的全球化,采购交易的复杂性会增加。传统上,在本地采购商品通常是以流通货币而不是以功能性货币进行交易。这个过程会增加运营的复杂度,包括从子公司收集敞口数据,维持大量的内部套期保值合同,多种货币对换等。然而,在大司库集中采购环境中,通过收集和分析底层敞口和预测数据的强大平台,外汇风险在采购实体中被有效地集中化。这意味着司库只需要处理各个实际交易的货币敞口和套期保值,简化了交易过程并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运营风险,同时也对外汇风险管理运作具有潜在的积极意义。

(三)反向保理机会

许多跨国公司的资本成本低于他们的供应商,因此为反向保理方式提供了一个机会。利用这个财务优势,公司及其供应商都有利可图。反向保理也被称为供应商融资或供应链财务,通常要依托银行,集团公司、供应商、银行三方整合,在购买支付流程上高度统一,目的是以较少的财务支持来降低供应链融资总成本,同时大幅降低供应链风险。

综上所述,集团公司通过司库和集中采购的紧密合作,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可以追求财务利益的最大化。集团公司在大司库环境下进行集中采购的过程中,高级管理层要在充分理解其战略意义、充分考虑其潜在风险的同时对集团公司的改变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并以新的方式投入工作,还要考虑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人才,考虑主要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及系统依赖性,考虑集中采购、司库和本地ERP系统的整合等众多问题。特别是对跨国企业集团,不断反思商业模式、区域化及全球化集中程度非常重要。大司库环境集中化采购是跨国企业集团采购业务发展的趋势,为企业价值增加创建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因此,可以说大司库环境的集中采购是一个财务运作效率的推动者,也是一个利用司库平台来驱动企业创新的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瑞君,徐婷芳.企业集团司库管理的职能构成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0(6):23.

篇8

有人说,一个企业采取什么样的供应链整合战略,就已经决定了它为客户带来什么样的服务水平和价值。的确是这样,试想如果这个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和配置不良,即便是每个环节都达到了较高的效率,企业也是无法达到最优的竞争力水平。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讲,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充分分析现有资源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最高效和最优化的配置、整合企业资源。不仅需要具体一定的战略眼光,更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供应链管理专家来参与,既立足于企业现有资源,又能充分预期将来的发展趋势,采取先进的供应链模式来整合系统资源。在现实中,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企业所忽视的,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仍然在依靠企业发展初期继承下来的惯性思维在运营企业,很多管理者仍然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仅仅把关注点放在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上面,殊不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供应链模式和效率往往是企业优势和竞争力唯一差异所在。在企业确定了供应链战略和资源配置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EPR系统,将企业供应链战略中的各个流程具体地通过ERP系统来实现。一个好的与之发展战略相匹配的ERP系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在一个企业确定了全球资源配置战略之后,首先,它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客户服务战略。在整个供应链条之中,客户服务可谓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它对供应链前端的各个环节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客户服务管理,首先要对不同的客户确定不同的服务水平,设定不同的库存备货水平和不同的供货周期,例如,按照80/20原则或者基于企业自身的需求,将客户分成ABC等级,对A类客户设定较短的供货周期,并根据此周期设定合理的库存水平。对C类客户一般设定相对长一点的供货周期,相应所备库存水平较低或者没有库存。在非特殊情况下,要求销售部门严格按照此原则来进行客户订单的处理。对于库存水平的管理,涉及到再订购点和最小安全库存的概念,需要运用合理的工具和技术来计算ROP和MinSS的数值,对它们进行合理的设定,以实现最小库存量和最优客户服务之间的平衡。对于ROP和MinSS的设置是一个难点,因为每个企业都希望以最小的库存数量来实现最好的客户服务,然而在现实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愿望是很难绝对实现的。其次,销售部门给生产部门的预测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大多数企业都是基于预测安排生产,因此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生产的准备、人员的配备、生产进度的调整等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供应链前端的采购管理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每个企业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来做好预测工作。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预测并单单是市场部或者销售部一个人的问题,预测工作的展开除了市场和销售人员参与之外,生产部门也必须有专人参与制定的过程。销售人员更了解市场情况,但是不了解内部生产状况,而生产人员恰恰相反,只有将两者合理结合起来,才能制定出较为有效和精确的预测。很多企业一般都成立专门的部门,设立需求专员来进行预测工作的展开。确定了预测以后,在企业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企业也要开发出一种销售与生产部门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得来自市场来自客户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地,以一种合理和有效的方式及时反馈到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使他们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以确保客户订单的及时满足。特别是一些以项目为导向的生产企业,每个项目都有着不同的客户需求,并且通常项目要求的周期较短,留给企业的反应时间较短,这就需求销售部门必须能够与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进行有效并及时地沟通和信息共享,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地按时完工。

采购管理战略在整个供应链中也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某些企业或者某些行业来说,它往往是整个供应链各环节最重要的也最难实施的部分,它往往对整条供应链的效率,特别是客户服务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每个企业都应充分重视并做好自身的采购管理。首先,企业高层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采购管理战略,即确定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短期内的欺诈、牟利行为。要对供应商的地里分布做出整体的规划,对供应商的选取有明确的指导原则,建立对供应商资质、内部体系评估、考核的一套具体方法。我们大家知道,供应商管理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原材料库存、交货周期、供应商准时/及时交货率和供应商质量这几大方面。在对这几方面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对于客户而言,我们不能置身事外,一定要参与到供应商的管理活动当中去,要参与并帮助供应商建立合理的控制体系、改善其内部业务流程、协助其整合内部资源,也就是说将自身和供应商置于同一条船上,共同发展和进步。要想实现一个好的供应商管理,除了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外,使它与企业自身建立同等的价值观,亲自参与供应商管理活动并帮助供应商一起成长和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原材料的库存战略和库存管理是供应商管理中的核心,因为它涉及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方式,影响着供应商的供货周期,更影响着供应商具体的供货表现。首先,企业要考虑与供应商之间的库存合作方式。通常的合作方式包括直接购买库存、寄售库存和WMI库存等。WMI合作模式是将企业与供应商的系统进行整合,开发一个公共的平台,在这个公共平台上共享双方的信息。供应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看到自己放置在企业仓库的WMI库存水平,可以看到每种型号实际的消耗数量,看到未来一段时间内(较短时间内)相对准确的预计消耗等,这样能够让供应商第一时间掌握客户企业的实际需求状况,有利于其内部的排产和计划安排。在此平台上,客户企业也可以看到供应商一方的产能状况、所备的成品半成品库存状况以及短期内的计划安排等,这样能够让客户企业更加清晰和明确地看到供应商的反应和投产状况。这种模式是目前被证明比较有效的一种运营模式。我们知道,在供应商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一个有效、及时合理的信息沟通是非常关键的,及时畅通的信息沟通既是双方合作效率也是合作效力的保障,它使得供应商能够将有限的产能用在客户急需的产品上,最大化实现客户的需求。

作者:韩代红 单位:医乐世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

篇9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应用

一、采用EVA的方法优化企业采购管理

采购物资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采购管理工作作为管理工作当中的关键环节,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成本高、资金投入比较大、管理事务繁杂。采购环节与企业利润是息息相关的,采购环节每降低一点企业利润就能增加一点。在实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优化采购方法。更好的管理企业的采购工作。

1.运用EVA理念首先确定物资自产还是外购

选择自产就必须了解自产的投资时间比较长、资金成本高、风险较大。就EVA所要求的必要回报率而言,自产应比外购具有更高的投资必要回报率。管理人员不仅仅要了解资金与成本的概念,而且必须关注产品本身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在销售额固定的情况下,应分别比较自产和外购所花费的成本(经营成本与资金成本之和)的大小,根据所确定EVA值的大小来决定企业的采购战略。

2.运用EVA方法优化采购体系

(1)集中和批量采购

集中采购就是把需要采购的东西集中在一起进行采购,大批量采购跟小批量采购比较,价格上会比小批量采购优惠,且库存量也可以相对较低。因此,应对重要物资进行规模集中采购,采用招标、询比价和区域协同采购等先进采购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形式为,采购小组整合区域内相关企业的需求,统一对外签订区域协同采购框架协议,通过集中和批量采购,最终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2)建立健全寄售机制和供应商配送减少不增值的活动

在管理库存物资时,库存的存放与配送当中运输的费用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某公司对部分物资实施了寄售制,取得了较好效果,供应商先将产品放在仓库中,企业按照存放的时间与供应商收取费用。寄售的物资可以随时配送到需要的单位,当需求单位需要某项物资时,需求单位先向物资采购单位提报领用申请,物资单位根据配送流程送货,配送流程如下:

直接将物资送达使用部门,这样就可以减少搬运费,降低企业成本。

(3)以较少的资金占用、较高的资金周转速度来实现较低的资金成本和较高的EVA值

在实际的管理中,库存管理应该实行零库存管理,零库存的意义并不是真正的没有存货,仓库为零,否则就会断货。零库存概念的真正意义是实行良好的库存管理,使仓库不屯货不积货。例如:某车间每天需要20吨原料,我们给生产商下达的采购计划为100的吨原料,若至少需要5天,仓库中的供应量就是100吨,正好够生产车间使用5天,然后发下一个订单。如此重复,每个生产周期接洽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不断货,又有适当的库存。库存积压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还要增加一定数额的保管费,如果利用EVA考核指标还要计算资本的利息。因此在内部资源整合战略中实施EVA管理。也就意味着在整个企业中实现数量化管理。

总而言之,优化采购方法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优化了采购方法就降低了企业本身的成本投入,利润也会提高,按照EVA方法评价业绩考虑资金占用的成本,权衡经营成本和资金成本,从而作出有利于EVA不断增加的决策。通过物资采购供应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初步形成了“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物流格局,采购的数量越多,节省的资金就越多,所以在规模比较大的时候优化采购方法的优势才更加能显示出来。

二、合理运用EVA优化整个供应链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日渐突出。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利用EVA经济增加值可以优化资金的转换,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按照原有的会计标准,6天或60天的存货时间对利润的影响是没有差别的,而事实上,缩减存货时间就降低了采购的成本。所以可以运用EVA优化整个供应链使得企业得到最大的利益。

1.如何运用ERP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利用经济增加值进行采购管理,可以缩减存货时间,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资金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占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选择一个好的供应商是采购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供应商的优劣直接决定企业的采购工作是否有效、采购成本能否得到控制。ERP是一个针对企业物资、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管理集成一体化的管理软件。它的作用在于用户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裁剪,每一个部分都有强大的信息支持。ERP物资流管理的特征是强调系统的供应链整合、注重优化流程控制。从物资计划的提报到供应商的选择再到物流的配送都嵌入严格的流程控制点,每一笔业务都按照控制点执行,流程与流程之间强调配合机制。

2.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体系跟激励与淘汰员工机制

在管理采购时,应该建立健全供应商的评价体系,供应商在选择时有据可依。使得企业有一个完整的机制。在管理时可以根据表现提拔员工,员工在工作时也能提高积极性。具体操作为总部组织专家团队对供应商进行资格预审并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录入整体实力评价结果;每半年组织使用单位,采用用户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供应商产品质量及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录入系统,并供应商业绩排名;每年对一年以上没有交易的企业进行审核跟风险评估,清理多次无交易的供应商,选出每年好的供应商进行存根,在对比之下把产品的采购偏向于浩的供应商,同时在评估以后也可以发现更多更好的供应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可以扶优汰劣,选择供货质量好、价格低、服务优的供应商作为核心供应商,与之建立起稳定、互惠的供需关系,培育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群体,还可以不断推进供需关系向相对稳定合作转变,持续增强供应市场上的资源获取能力、议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3.根据管理状况,适当调整付款方法

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对市场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减少资金占用。对于处在买方市场的物资,我们尽可能的采用晚付款的方式或用承兑汇票的方式,节约资金成本,而当市场放生变化时及时进行调整。某公司现在每月采购资金8亿多,去掉大宗采购和互供至少也要2亿。对于已经预付的款项要及时做好预付款回笼责任书,指派专人负责催收,减少占用时间。某公司2013年加大了对预付账款的管理,一是尽可能的不使用预付款,对使用预付款从采购金额和建设周期等方面进行严加控制,例如:一定总价500万以上,建设周期半年以上的才支付预付款;二是加快预付款的回笼速度,指派专人对预付款回笼责任书每月进行核对检查,监督工程进度。使得上半年预付款降低从而节约了采购成本跟财务费用。下面是一个例子(利息按3个月计算)

总而言之,经济增加值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管理者在运营时,必须“为资本付费”。利用EVA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建立全过程成本的概念,挖掘无处不在的降低成本的机会,使企业从过去单一的业绩管理模式(既损益表管理)过渡到业绩管理与资产管理相并重的资本效率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资本运行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伟.EVA在企业激励机制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7(4)

篇10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绿色物流

在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的快速发展的21世纪,供应链管理变为世界物流的主流趋势,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及根本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但是,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块缺乏绿色发展倾向,为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供应链各环节都应添加绿色标签[1]。

一、物流、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求而产生的生产增值服务环节,是实体的流动过程。物流管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而产生的经济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是为了使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而形成的新型管理模式。物流是物流管理的对象之一,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属于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对象之一,除此,还包含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库存与生产控制、采购管理、风险管理等[2]。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

供应链管理是与其他业务模块相同步,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客户需求、采购生产、物流服务、订单完成相集成,完成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交易成本的目标的过程。供应链管理具有整合、合作、协调与分享的核心理念,管理模式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是集成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供应链管理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在生产企业中倾向延迟制造、资源外用的策略,使缩短物流周期与缩短制造周期变得同等重要。

三、供应链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都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没有顺应绿色经济潮流。

(一)物流网点建设缺乏规划

物流行业逐渐兴起,国家非常重视此行业的发展,所以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物流网点在我国全方位笼罩,但是物流网点只注重了量的增加,而忽略了质的发展,目前网点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为管理增加难度。

(二)物流组织结构不完善

目前,物流在多数企业的概念仍处于概念职能部门阶段,没有重视企业物流的发展,认为物流是一个消费的环节,所以只把物流任务简单交给一个采购部门或者仓储部门代行,没有完整的组织结构,所以不能系统的调整物流各项环节,违背了绿色物流的理念。

(三)信息系统落后

除大型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之外,其余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无法与供应商建立稳固的交流平台和数据处理平台,信息系统的落后,会使物流交接工作产生麻烦,或者使其效率低下,具有较大的风险,导致成本增加,供应商和客户的流失,处于两难境地。

四、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绿色路径

(一)提倡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考虑了企业的资源重置问题,物流是生产环节的增值服务,从供应链上游向下游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会产生资源的残余,需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资源重置,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技术是所有业务的关键,技术包括硬核技术和软核技术,而信息技术属于硬核技术,适应当今物流发展形势的信息技术是物流界的绿色技术,而此技术是形成绿色物流的关键,物流信息技术是确保信息的双向流通,避免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运营成本[3]。

(三)制定绿色物流法规

物流企业不能安全在本行业大展身手,为物流界做出节省成本的巨大贡献,原因之一在于关于物流的法规没有健全,尤其是绿色物流的法规,无规矩不成方圆,正是由于绿色物流法规不健全,所以各个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独行的行规,不能得到统一,这样不仅不能做到管理的统一,形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使漏洞百出,不仅形不成绿色物流,更可能形成黑色物流,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物流是不但不能赚钱,还会烧钱,是公司最大消费处之一,但是换位思考,若把最花钱的地方之一解决了,规定好制度和法规,形成管理统一,企业的最终效益也会提高。所以,当务之急,制定好绿色物流法规,会事半功倍。

(四)加强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绿色物流是物流行业的新概念,目前,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良好,所以物流人才也是各企业急需的人才,结合各大高校或者高职学院,制定好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更多的现代物流人才,不仅提高学校毕业就业率,还可满足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另外,完整的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和理论素养,还可使其在物流行业崭露头角,形成并完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4]。

五、结语

当下的供应链物流需要顺应绿色物流发展的潮流,不断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制定绿色物流法规和加强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倡逆向物流,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莉.物流供应链管理低成本策略的路径[J].中国商论,2018(23):12-13.

[2]孙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及其战略研究[J].化工管理,2019(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