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诺丁斯 关怀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80
As Concern As The Core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Behind the Hit of "Where is the Father"
LIANG Jinhua, ZHAN Gul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Abstract Hot Broadcast behind the show of "Where is the father", people put forward such family education confusion: In the Modern Family Education," Where is the father? ""Where were the parents?"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family is the child's first school, parents are the child's first teachers, famil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in the future growth and success plays a vital role. Nel Noddings believes that caring is the beginning of relational virtue from the family. The famil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possess these phenomenon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family care and family care giving is invalid. Especially the lack of care for children from father,"Where is the father" is questioning but more calling. Therefore, caring type of family education is a realistic need.
Key words Nel Noddings; caring; family education
《爸爸去哪儿》是由湖南卫视于2013年10月推出的一档亲情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热播背后给人们提出了这样的家庭教育的困惑: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爸爸去哪儿?”无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诺丁斯认为,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一种关系性美德。
1 诺丁斯的关怀理论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提倡关怀教育和幸福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992年,诺丁斯在其著作《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提出了关怀理论。
1.1 关怀的内涵
关怀是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核心概念。诺丁斯对于关怀的理解,引用了一般字典中的解释,将其解释为“对某事或是某人的牵挂和担心”,即别人的事情常常放在心上,显示出对人对物的重视与爱护,并产生帮助他人的意愿。由此,诺丁斯认为“关怀”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关怀与责任感相似,如果一个人操心某事或感到自己应该为之做点什么,她就是在关怀这件事;”二是,“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有期望或关注,她就是在关怀这个人。”诺丁斯认为的“关怀”指的是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负有责任感。关怀者愿意且负责任地把自己真实的意愿和想法告知被关怀者,帮助被关怀者在知情的条件下做出正确的抉择,维护和促进被关怀者的发展。
1.2 关怀是一种关系性美德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把关怀看成是一种美德,一方无私的付出,不用考虑接受帮助的对象的需要和感受。然而,诺丁斯提出,关怀是一种关系。她认为过分强调把关怀当成是一种个人美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会将关怀者在关怀的关系之中显得更为突出,而不是去关注关怀者能否创造出一种使得被关怀者感知到的关怀关系。把关怀理解成一种关系,其最基本表现形式指的是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关怀始于关怀者,终止于被关怀者,在此过程中,关怀是双方的,互动的,要形成一种真正的关怀,则是需要双方做出一定的努力,其中一方出了问题,关怀关系就会断裂。
1.3 诺丁斯关怀教育的方法
诺丁斯认为教育应是一个具体化的实践过程,不是坐在屋子里夸夸其谈空洞的理论,而应该是把教育置于在当今现实的社会背景之下,对被关怀者情真意切地关怀,了解其真实的想法和需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关怀贯穿于教育目的、教育行为、教育过程与方法,并且都具有道德性。教育中关怀者的目的是要维持和促进与被关怀者之间的关怀性关系。由此,提出了以下四种关怀教育的方法:首先是榜样。诺丁斯认为,教师作为关怀者,要通过榜样的力量来维持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学生之间关怀关系,而不是通过命令式或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去关怀他人。教师应以身作则,让学生处于被关怀中,体验关怀,从而培养出学生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是对话。诺丁斯所认为的“对话”不仅是关怀者与被关怀者双方坐在一起随意地聊天,更不是一方高谈阔论,另一方洗耳恭听。在一次真实的对话中,真正的对话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和和睦相处。参与者在对话的开始并不知道对话的结果。对话是无固定答案的,是开放性的。再次是实践。诺丁斯认为关怀实践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比如说师生之间关怀关系,关怀者(学生)的最基本道德实践就是要对关怀者(老师)的关怀行为保持着感知性和反应能力。最后是认可。诺丁斯的教育方法中的“认可”指的是对被关怀者行为的优点进行确认和鼓励。当确认被关怀者具有某种优秀品质时,鼓励被关怀者将其发扬光大。对被关怀者的认可过程,也是对被关怀者的了解过程,促使其潜能的发挥过程。
2 家庭教育中关怀的缺乏
诺丁斯所理解的“关怀”的本质在于关怀的关系性,超越了关怀作为一种美德的局限性,重点关注被关怀者的需要、感受和回应,并且注重关怀关系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关怀作为一种关系性美德,始于家庭。但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家庭对孩子的关怀却是日益萎缩。
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家长们的时间都忙于挣钱、忙于人际应酬,疏忽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导致孩子在心理、精神发展方面出现了偏差。现象二:农民工子女关怀的缺乏。由于经济困难的原因,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孩子的身边;从感情上讲,想把小孩接出来,但在这里上不起学。现象三: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根深蒂固,承担抚养和教育孩子责任几乎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父亲成为养育子女的局外人,这也造成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这些现象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关怀的缺乏。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收视、赢得共鸣的真正原因就是聚焦其中最严重的父子女教育缺位问题。“爸爸去哪儿”引起了社会的共鸣。
除此之外,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诸多的苦恼和困惑。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反映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孩子好,对自己的也是百般关爱呵护,但孩子就是不领父母的情,反而指责父母干预自己的自由。由于家长们很少陪伴孩子,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孩子们自身从小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体验到家庭教育中亲情的关怀,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稀少,和父母的关系变得陌生。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的缺位,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以分数论“英雄”,把考试分数当成孩子的唯一评判标准,使得孩子感到父母的关怀是那么令人烦,关心不在点子上。家庭教育中关怀的缺乏与无效,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家庭教育缺位。
3 关怀式家庭教育及其实现
3.1 关怀式家庭教育
关怀式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关系性是家长关怀最明显的特征。家庭关怀关系意味着父母或是长者在关系中的起引导作用和子女处于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诺丁斯认为,关怀意味着一种关系。关怀是需要双方努力,其中一方出了问题,关怀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其次,关怀式家庭教育中的关怀以满足子女的需要为前提的,而不是以家长自身的意志或希望为出发点来盲目地给予孩子所谓的关怀。孩子的需求是随着成长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家长应及时加以关注。在此关怀关系中,家长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流动。第三,关怀双方是互动、情感沟通和交流的,同样需要孩子对家长关怀予以及时的回应,当然家庭关怀关系也是注重双方关怀方式的选择。
3.2 关怀式家庭教育的实现
首先,学会尊重和认可孩子。当前家庭的亲子关系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乏尊重和对孩子的不认可的问题。有些家长的头脑中还存在着僵化的传统思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可以主宰孩子的一切,对不听话的孩子进行打骂,实行家庭教育上的专制。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对子女更重关爱,更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生活与学习上的诉求,然而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过度或关心得不在点子上。因此,父母要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的需求、想法和选择,同时对孩子的进行认可,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天空。
其次,学会与孩子沟通和对话。真正的对话,如诺丁斯认为,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和和睦相处。对话是父母和孩子共同了解、沟通和欣赏的过程。作为父母,在情感沟通过程当中,与孩子对话之前,不能先做预判和决定,而应该是轻松的、真正充满想象力的、没有预设答案的探寻。
再次,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关怀式家庭教育的榜样树立,体现在孩子与人相处、交流、合作的各个方面。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我们看到,明星爸爸们虽在面对孩子的哭闹和孩子遭遇挫折、情绪失落时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但爸爸们以身作则,和孩子们共同去体验,在具体的情境中,渐渐地让孩子懂得在困难时中鼓足勇气,在遭遇挫折时不退缩,在面对失败时不垂头丧气,想办法去解决困难,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
最后,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快乐成长。家长应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把孩子(特别是儿童)所应有的多彩烂漫的生活交还给他们,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有机会发展必须的个性态度。在家庭里,家长需努力创造条件与机会,给孩子以表现的机会。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送茶、拿苹果等,大一点的孩子,让他们体验洗菜和指导他们如何去炒菜,让他们在劳动中知道感恩。在关怀式家庭中既应洋溢着平等、民主的氛围,又不缺少权威给孩子的榜样与影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具体方向。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怎样,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怎样引导未成年人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应该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家庭教育知识匮乏直接导致家庭教育缺位
据统计,中国每3个家庭中就会有1个家庭在教育子女上感到困惑或苦恼,有很多家长教育方式仍是“情感+经验”式,家庭教育方式更多是从父母那里传承而来,家长们缺乏从更多专业角度获取解决问题的意识。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要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同样需要学习,有很多人认为做了家长自然就会教育子女了,而更有甚者是稀里糊涂地做了家长,既无知识储备,又无思想准备。
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在学校辛辛苦苦受了五天的教育,但周六周日回到家后,加之社会文化环境的缺陷导致孩子很容易受到一些外来消极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在校五天的教育成果丧失殆尽。只有当这些影响与学校的影响趋向一致时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发挥5+2>7的功效。
2.“四重四轻”和家庭教育“被学业化”凸显家庭教育新课题
目前家庭教育中凸显出“四重四轻”现象,即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趋向急功近利,忽视个性发展;注重知识学习,忽视品德培养;注重物质营养,轻视体育锻炼。这也是导致当今部分青少年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仍有差距的重要原因。
许多家长注重家庭教育,但更多的是注重学业,部分家长把自己变成了老师、助教或者孩子学习的“拐杖”,忽视了孩子做人做事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家长角色存在“错位”现象,过渡关注学业是家庭教育资源的浪费,往往事倍功半,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过多的掺入学业内容是扬短避长。
3.独生子女家长压力过大,“隔代抚养”引发家庭教育新矛盾
今天的独生子女父母压力过大,挑战很多,在子女教育方面常感无奈,甚至是孤立无援。有专家指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只有“医生”,没有“护士”。这里的“医生”相当于家长,而“护士”则相当于同伴。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往往是生而不养,而祖父母又是关爱过度。“经验派”习惯事无巨细,而“本本派”又大而化之。祖辈关怀孙辈,往往是生活关怀备至,而心理健康重视不够。
此外,目前部分青少年因为迷恋网络,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暂时偏离正常轨道,也是阻碍广大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对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我们首先应该从家庭教育层面着手,培训家长,转变家庭教育方式,抓住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基础的一环不失为上上之策。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新时期的家庭建设指明了重点和方向。同志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注重家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视家庭建设的前提,而发挥好家庭的功能,正是家庭建设的保障。
1.注重家庭,为家庭建设助力
构建和谐社会,从促进家庭和睦开始。家庭既要传承好“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也要传承好“家和万事兴”的“和”文化,做到夫妻忠贞相爱、成员和睦相处、尊重孝顺长辈、关爱培养后代。家庭是相对独立的亲缘组织,却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及其矛盾不可避免的会反映到家庭中来,而善于运用家庭的特殊优势又恰是解决家庭矛盾的良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血浓于水的亲情、长幼有序的伦理、少有隐私的直率等等,都在化解家庭矛盾中起着重要而有效的作用,而每一次矛盾的解决,都会更加浓化家庭的亲情,提升家庭建设的品味,千万个“家和”是筑就社会和谐的根基。帮助广大家长建设学习型家庭,积极培育家庭美德,引导广大家长学会勤俭持家,更是积极促进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保障。
2.注重家教,为家庭建设奠基
家教是家庭建设的奠基工程,对于传承优秀文化、构建文明家风、充实家庭内涵、推动家庭进步有重要意义。
家教独具天然亲情性、教养合一性、早期启蒙性、潜移默化性的优势。它充分体现着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观念。在家教中可广开生活生存、道德伦理、行为习惯、文化传统、家训家规等家教“课程”;可进行触景生情的开导教育、针对犯事的训导教育、循循善诱的说理教育、家务劳动的实践教育、以身作则的示范教育等家教活动。家教是最能完美体现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相融合、言传和身教相融合的教育形式,家教往往是家长人文素养的自然流露,是子女对人文知识的自然养成的最佳途径。
3.注重家风,为家庭建设提质
家风是世代传承并得以巩固的家庭文化基因,是规范家庭成员的心理准则,是维系家庭稳定的精神聚力。家风是家庭建设的灵魂和核心。
学校要通过家长培训的方式引导广大家长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家风。同志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民,流淌于心,这是我们涵养家风的精神瑰宝。
好的家风是生长正能量的摇篮,要引导广大家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来引领、端正家风,让文明新风登堂入室,将精神垃圾扫地出门。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一是要提高认识,不仅学校和老师要提高认识,更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让家长提高认识,搞好家庭教育,为青少年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家庭保障和家教支撑。二是要有物质保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经济支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学年之初安排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家庭教育和培训,要加大对老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一线教师本身学会科学的育人方法,形成良好的家风,同时学会正确引导家长的方法,l挥影响带动作用。三是选好主体路径,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综合性、兼容性、高度关联性的主体实践系统,如青少年户外拓展培训基地的进一步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延伸等,用生动的体验式和实践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觉到爱国不是抽象而空洞的,而是具体而现实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诚信;培养
引言: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广义上讲,“诚”是指诚实无妄;“信”是指责任与信任;对孩子诚信的教育和培养,一直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如何能培养好孩子的诚信品质,是每个家庭都要重视的问题。
家庭教育汇总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教育,首先是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高品格,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教会孩子做人也是培养孩子诚信意识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潜在性的问题,尤其是诚信教育。主要表现有: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自身不能做好诚信的榜样,这样就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家长喜欢用一些谎话去哄骗孩子,所以此种行为不符合诚信教育的基础。例如,当孩子把东西弄坏,主动去告诉父母时,有时候换来的不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而是粗暴的打骂。这样下去,孩子自然就会去学着撒谎来逃避责任,所以家庭教育父母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诚信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社会、家庭、学校是影响孩子成才教育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的影响是对孩子影响不仅时间最长,而且影响也是最大的。家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也是每个家庭应尽的重要义务。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诚信品质培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生活化的。整个教育的过程大多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对孩子进行品质培养。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从婴儿的出生开始,同时也是孩子的诚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父母的一切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仅仅的认为对孩子的谈话和教导才是教育孩子,更应该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譬如:怎样说话、怎样和别人交流、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责任、怎样对待朋友的承诺等等,这一切都是对孩子有益的教育。家庭对孩子诚信品质的教育,是在生活中通过多种的途径,同时也是在有意无意间进行的,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还是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在实际的行动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途径和策略
(一)提高对孩子的尊重
在家庭教育中,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源于对孩子的尊重。从某种层面上讲,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挑战,得不到孩子所期望的尊重,往往就会导致很多不诚信的言行。在现实中,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粗暴式的家庭教育是不会取得好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采用命令、威胁等暴力手段,会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一系列不诚信的行为。对孩子的尊重是家庭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只有对孩子尊重和理解,为孩子提供心灵上的安全港湾。
提高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个体在人类社会中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责任感可以说是诚信的一个重要体现。责任感不只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小就有责任感的意识,懂得责任的重要性,对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在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从小做起,而且还要从家长做起,只有通过家长的行为来感染孩子,从而以榜样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加强榜样教育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布朗杰曾经说过:“要想让一个孩子做到有教养,其父母必须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来说,人生观、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尤其是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来说,并不是每天给孩子灌输多少大道理就能取得效果。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受更为重要。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但是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也是最真实的,很多关于诚信品质的点点滴滴,都会从父母的日常活动中所看到。
加强孩子的践行意识
家庭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更加要强调孩子的践行意识。在家庭中,家长树立好榜样,培养孩子对诚信问题的自我判断。鼓励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譬如守时、不撒谎等小事做起,反复实践,使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加强孩子的践行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同时也能够严格的要求家长在当前的行为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将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体现出家庭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总结: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者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优秀传统。诚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优秀品质,那么如何从家庭做起,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多年来一直就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课题。本文对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富有可行性的意见和想法。笔者相信,只要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在如何有效利用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蕖;冯文全.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73-74.
[2]曹国华.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教育中幼儿诚信品质的培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2:61-65.
[3]杜江华.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A].中国校外教育,2012:5.
[4]徐晋华.人无信不立――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诚信负责[J].中华家教,2012,02:61-65.
篇4
一直以来,家长都一味地把学校教育看成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关键和唯一途径。有些家长甚至忽视了自己对孩子应尽的责任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引领家长自然融入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为之搭建平台、提供支持、给予指导,是非常必要并且是可行的。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探索了一条学校引领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家长学校活动的形式
以前的家长学校活动是领导和教师讲、家长听的形式,现在有专家讲座、播放学生学校生活剪影、学生汇报会、学生特长展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千名教师访万家等形式。学生家长是一个很大的复杂的社会群体,要做好指导工作,没有明确的指导途径是非常困难的。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下列指导途径:
1.牵手两代亲子课程。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关键在于家长素质的提高,兴办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的良好途径。家长学校的任务重点在于对家庭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针对性的家教指导讲座对家长的育子方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发挥家长学校在提高家长素质方面的作用,学校课题组将家庭教育指导与管理列入学校工作和德育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动机,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教学,以讲座、座谈会、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讲授一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家教中的困惑,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激发了家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家长参与研究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2.开展家长座谈交流活动。家长座谈交流活动是学校对家长进行集中性指导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渠道,具有面向全体家长的特点。可以有全校性的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的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教师除简要介绍本班学生学习和表现外,还对家长提出教育建议,要“信任孩子、赏识孩子、做孩子的表率。”家长们可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家教的成功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二、借助有利资源整合家庭教育
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有利资源整合我们的教育。
利用身边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例如,发现孩子的问题,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当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在交往中被打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正常现象,孩子哪有不挨打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挨打时教师应该及时制止;还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讲道理等等。对此,家长纷纷发表看法,可都没找到造成孩子间打闹的真正原因。为此,教师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间打闹的原因,科学指出孩子间打闹极有可能受到影视作品中成人对生活、事物不满意时用打闹来宣泄情感方式的影响。教师与家长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种看法,自觉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促使家长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
三、密切家校交流,加强沟通
1.学校对家长开放,请家长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这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和社会效应。
篇5
关键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转变观念了解孩子信任孩子避免惩罚
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奠基。面对21世纪新的挑战,未成年人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已趋于弱化,也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这是极需我们值得担心和关注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优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将成为家长面临的重任。那么将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 ,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 ,严而有度。
二、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了解孩子。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一般儿童好活动、好模仿、好奇、好问,还具有喜欢成功、喜欢称赞、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的心理等。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 、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到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篇6
201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依法治教年”。针对今年的教育工作,朱清孟强调了六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第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落实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责任,尤其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的责任,各类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都要增加德育教学内容。完善教材,改进教法,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主题。第二,全面提升体育美育水平。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实国家开展校园足球有关精神,把校园足球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体质监测。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继续深入开展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第三,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指导,坚持游戏为主,扭转小教化倾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考试招生、推进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第一,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上半年,完成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制订工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全面正确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第二,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开门办教育、开放办教育、多元化办教育。第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我省目前正在组织专家起草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积极向国家争取进入第二批试点。如果得到批准,新方案将于今年上半年公布,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第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今年,我省将启动“一市四县两校”改革实验区建设。“一市”即济源市,主要承担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四县”即兰考、新县、新郑、新安,主要承担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两校”即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主要承担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第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支持我省高校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启动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继续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海外培养力度。重点发展武术、中医等特色孔子学院(课堂),加快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深化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与交流工作。
三是着力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第一,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1)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布局调整方案,科学合理调整中职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2)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3)科学规划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裁撤需求量少、招生不足的专业。(4)改革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制定以技能型人才培养贡献率和办学效益作为主要指标的效能评价体系。(5)开展国家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第三,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积极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2)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
四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第一,教育资源向贫困、农村地区倾斜。今年我省将落实中央资金、省财政配套资金,加上市、县投入,共计约100亿元用于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支持53个贫困县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继续做好我省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工作。加大教育扶贫和移民学校搬迁建设工作。第二,继续推进入学机会公平。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通过学区制、集团化办学形式,完善小升初的招生办法。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高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第三,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发展。以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抓手,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各地要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计划如期完成。第四,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第五,落实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五是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第一,大力推进依法行政。(1)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2)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把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建立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3)加强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第二,今年年底前全省所有普通高校都要完成章程建设,各地也要积极开展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加强招生考试管理,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规范高考加分政策。第三,切实加强法治教育。要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学生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第四,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包括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各级各类学校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和招生考试舞弊行为专项治理。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家风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及其价值观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主要借由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为培养方式,实现培养目标[1]。且这种教育是在有目的、有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的。家庭教育既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又是贯穿我们整个人生的终身教育。孩子性格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紧密相关,因而,尽早开始家庭教育极为必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家庭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人生规划及人生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自党的十对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出指示以来,各地各部门都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活动。在此背景下,社会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家庭。这些家庭中,有些敬老爱老、传承孝道;有些热心公益、积极助人;有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2]这些文明家庭的特点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脉,融合于中华家庭的基本理念,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强势引领和深化当代家庭教育,成为涵养心灵、丰盈思想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育人的环境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父母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地位
弘扬优良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新时期构建和谐家庭的新思想。家长作为社会的一个主要群体,要为建设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力量。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坚持立德树人。二者在立德树人的培育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坚持其导向引领作用,既能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施行,同时,又能在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观念意义,更是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家庭教育应该准确把握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层面上的共性取向和核心诉求,以爱与责任为切入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进行落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同时,还要以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学习、模仿、行动和反思上下功夫,帮助他们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理解,掌握一定的育人理念与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注重家庭教育的总结反思与激励性评价,才能在日常生活点滴中,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想法,抓住机遇循循善诱,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需要塑造优良、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注重打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增强子女的安全感。家长要严于律己,注重自身修养,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同时,要积极倡导每一个家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家庭文化,通过家庭成员具体践行和传承,培育优良家风,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生活,让家庭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自然而然地深入孩子的思想与心灵。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是造就杰出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家庭教育实施中,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情、行的统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慎始、慎独、慎微,优化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家庭教育效果,最终,借助家庭教育的先入性、奠基性、连续性等优势,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篇8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医学生;政府参与;家庭教育;职业规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念从提出至今仍是一个热度不减的话题,其深刻内涵时时刻刻影响着现今适应飞速发展时代的人群。尤其是当代医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如此紧张的社会现状,为更好地适应未来严峻的医疗环境,应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正确和深刻的理解,这对未来从容面对就业压力、能够拥有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崇尚的职业素养都有重要意义。针对“逐梦于心—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创办的一系列活动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深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演讲比赛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他们对这一观念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现状概况
作为未来国家新势力之一的医学生,正处于一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日新月异且质量良莠不齐。大多数医学生在这背景下,或多或少地存在针对自身要求不高、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医德意识缺失等问题。因此,为了了解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念的了解程度,本课题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对长沙市各大医学院的医学生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缺乏足够的了解。大多数人对这一观念一知半解,思考与行为也缺乏该理念的指导,例如调查问卷中所提到的医生职业选择的问题。学生在选择自己专业时通常认为医生是一个享有崇高社会地位、具有稳定高收入的职业,他们起初选择这一职业的缘由多数并非自愿,通常是受到了周边人群的引导,自我主观意识并不强。事实也证明他们并不了解医学这个专业,从以下数据可以反映:90%的医学生认为医生是一个高收入且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70%的大一学生认为该行业是一个高薪行业;30%的大二学生认为是一个高危险行业;80%的大三学生认为是一个高压力的行业。
2.辅助医学生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探讨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以及政府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一般来说,政府参与是构建大背景环境的主体推动力,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辅助策略而在校教育促进自身提高则是一项行之有效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重要手段。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熏陶,如果缺乏来自社会以及家庭的正向推动力的积极影响,缺乏社会大背景的主体引导,缺乏来自学校教育的辩证思考,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1]。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四方面出发论述如何辅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积极发挥各级政府职能,推动构建社会教育的大时代背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具有无所不在且影响深远的作用,医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过程。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职能也积极有效地推动各级政府的职能能够有效地得到落实和细化。同时因为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给予了政府一个信息收集的作用,正是这样的反馈使得各级政府也更加努力地想要为医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
2.2推动学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手”的教育渠道作用,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给予引导。
医学生是具有明确社会目标的一类社会群体,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园或者医院里学习,而为这样一个极具有专业特色的受教育群体提供一个道德价值作则,为其树立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是学校作为教育角色所必须承担起的义务。医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到了校园氛围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给予专业教育的同时,或多或少地都承担起了价值观引导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医学生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2]。
2.3重视学生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发挥在价值观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说学校教育承担的是一只“大手”的作用,那么毫无疑问家庭教育就是一只“细手”、“小手”的作用。一个人从出生到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将个人社会化的具体职能体现地淋漓尽致。但是我们在积极肯定家庭教育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家庭成员受限于社会交际层面以及受教育程度等的限制,多数人的短板缺陷相当明显,而这导致的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家庭教育所带来的价值观教育效果与相预期的大相径庭。我们必须认识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家庭成员首先是一个社会公民然后才是家庭教育的组成者,多数家庭教育基本上是社会教育的一个缩小投影,那么家庭教育实际上也开始显露出社会教育的本质来。我们在积极提倡家庭教育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努力想办法赋予其具有正确意义的教育内涵以充分保证教育质量。而如何能够保证教育质量这也将是未来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2.4医学生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内在素质,培养自身价值观学习与选择能力。
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新生力量,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习加强自我服务意识的形成。我们要深刻理解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这样才能对自我的思想行为有足够的指导和评价能力,才能够明确自己所作所为是否合乎价值观的准则。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医学生素质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的学习和践履是手段性的,这种学习和践履必须转化为人自身的素质发展,才能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只有自身内在素质的提升才能够在价值多元并存的情势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行为选择[3]。
3.在价值观指导下引导医学生塑造崇高的职业道德
近年来,随着医改工作的深入,医疗卫生领域形式出现了许多新的挑战,医患矛盾不断激化,甚至连续出现病人伤医事件,形势日益严峻,而医德教育也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后反映出了一种现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医术,崇高的人文情怀,充分成熟的交流技巧还需要高尚的医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病人、服务社会。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为了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医德教育精品课程的学习;深化专业课程学习;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立起医学生职业素养评估体系等等[4]。
4.引导医学生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
在现今社会,制定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对引导医学生明确社会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医学生对自我专业的认识不够充分,自我期望值过高,职业规划教育指导队伍人才的匮乏以及教育缺失等问题导致医学生实际就业要求与就业诉求相背离,产生一系列难以顺利就业、情感缺失等严重后果[5]。由于以上现象的出现,医学生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对于今后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解决方法如下:
4.1加强专业咨询队伍建设,也积极推动各级教育者宣传角色的兼任担当。
学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就业方向,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深刻了解自身专业,明确起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通过咨询队伍的建设及时有效地消融学生存在的思想顾虑和误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2努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渴望。
多数学生对就业目标较为盲目,一味地想要去往大医院大城市就业,这不仅加大了社会就业压力也不利于医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应积极加大医学生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知道无论是大医院大城市还是社区乡镇同样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同时医学生要调整心态,明确目标,更好的安排和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镭.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
[2]叶福林,张晓晶.高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12).
[3]俞传芳,叶子辉.试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2).
[4]刘竞,隗铁夫,孙传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4).
篇9
1.家庭教育的观念太过于功利化。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教育,多指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就目前的家庭教育观念来说太过于功利化,使得家庭教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偏离了正确的教育轨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过得更加幸福快乐,但目前许多家长不管孩子的意愿,不论还是是否需要和喜欢就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许多兴趣班、特长班、补习班让孩子比平时上课的课程安排的还要紧凑,除了完成老师安排的家庭作业还要应付这些课外各种类型的补习班,让孩子没有基本的休息时间、玩耍时间。家长只考虑孩子优不优秀,并不考虑孩子快不快乐,但如果将优秀、成功看的比孩子的快乐更加重要,那样就本末倒置了。2.家庭教育的内容太过于单一化。现在多数家庭的家庭教育的内容过于单一,多数家长过于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好坏而忽视孩子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过于重视孩子智商方面的提升而忽略孩子情商部分的培养;过于重视孩子身体是否健康茁壮而容易忽略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过于重视孩子自身个体的发展而容易忽略培养孩子与他人之间的合作能力。孩子的发展不能朝着单一的方向发展,家长过于注重孩子单方面发展能力培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3.家庭教育的方式太过于约束化。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较多,所以家里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将孩子看的十分重要,但有时候对孩子过于保护和溺爱。日常生活中孩子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就像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但长期这样下去会使孩子失去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样不利于青少年的独立成长。
二、应试教育下家庭教育的出路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应该转变之前以分数教育孩子的陈旧观念,应该树立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观念。家庭教育的关注点应该到孩子的变化之上,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孩子每天都在走向独立和成熟,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家庭教育应该建立起五个观念,第一,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不应该溺爱孩子,从而丧失独立;第二,培养孩子具备乐观阳光的性格,让他能够有主见,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并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第三,做孩子喜欢的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愿做的事,不求孩子出类拔萃,但求他问心无愧;第四,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给予孩子锻炼实习的机会;第五,培养孩子仁爱之心,从爱父母开始,这样才能完善孩子的人格。2.实现家庭教育内容多元化。传统的家庭教育重点是培育高尚的人,古代的父母是先教给孩子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学习的问题。目前的应试教育下,家长重点培养是孩子的智力,让孩子能够得高分、升名校,只让孩子学习,其他方面不管不顾,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的道德缺失,所以家庭教育应当以德育内容为核心,以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内容重点培养内容,形成“一核心,四重点”家庭教育内容,让孩子先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再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内容多元化的局面。3.家庭教育方式平等、民主。家庭中的民主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孩子也不例外。一些家长比较强势,一家之说说了算,这不是民主;孩子是家里的小霸王,这也不是民主,所以家庭应该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这样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肯定会被氛围所影响,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全面自主的能力。家长应该与孩子经常的沟通,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当家长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家长要聆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发现自己犯错时,及时改正;发现孩子的想法错误时,适时的引导孩子认知错误。在这样民主、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之中,能够显著提升家庭教育效果,从而让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变得和以前不一样,思想变得高尚,行动变得规范。
三、总结
总而言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为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奉献自身的聪明才智。
作者:李艺 单位:济南市电化教育馆
参考文献:
[1]马永俊.应试教育下家庭教育的误区与出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10
父母向子女直接提出行为要求,就某一个问题对子女说明道理,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子女的行为加以肯定或否定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不同形式。亲自教育提倡亲子共同活动,父母与子女在共同活动中达到了解、沟通、引导、教育的作用,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但过去并不为父母重视的家庭教育形式。
在家庭中,父母和祖辈都是父母,担负着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其中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但不少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将教育子女的直接责任推给祖辈。亲子教育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子女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家庭教育地重要目标。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亲子教育有别于一般家庭教育的另一特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