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数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数学教育

篇1

关键词:衔接;心理;方法;教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课程的增多、学习要求的提高等多方面的不同,在学习心理、接受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均不适应,常使他们无所适从,造成很多进人初中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为了改变这一严重的脱节现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科学地处理好这一时段的衔接与过渡,在中小学数学教学间架起衔接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上顺利的过渡。

一、加强学生心理的辅导

1.作好新生开学前的心理准备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曾对所任班级中刚进入初中时的学生做过一份调查,发现75%左右的学生没有做好进初中的心理准备。因此作好学生升入初中前的心理准备很有必要。

2.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节

初中新生刚跨进初中学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阶段,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学生的教育策略,不要直接或间接地给初中新生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给他们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

二、教师教法的衔接

1.加强小学教法的改变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应加强学生学法上的指导,不能搞“题海战术”。现在有较多学校的数学教学都是以考代复习,考完一套题又一套,将小学数学知识学“死”了,小学毕业成绩就是利用时间累积起来的,就是所谓的什么“百炼成钢”。在进入初中以后,由于课程的增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让学生重复练习,而学生仍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上,有很强的学习依赖性,他们对所需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大量时间来练习和巩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对学生多进行一些学法上的指导,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教给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方法,让他们能较好地渡过小六、初一数学学习的衔接期。

2.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据我了解,很多初中生到了初二时仍没有改变小学的学习习惯,认为学习就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有自觉看书思考的习惯。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反思与总结,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三、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师间的集体教研活动

在目前,“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科研理念,已深入各学校每个领导和教师的心中,“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也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普遍共识。校本教研在各个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教研活动仅局限于各校内部,由于当前中小学还相对独立,中小学数学教师间教研活动的开展还是一片空白,这很不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育。

1.集体备课

作为中心学校教科室的一员,我发现现在中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都是中小学分散进行,各自为政,教师间交流的机会极少,小学教师不了解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初中数学教师的教法,初中教师也大部分不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法,从而导致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脱节。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与标准,研究小学数学中哪些知识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有进一步的应用,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通过集体备课也可让初中教师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从小学生的原有思维方式出发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逐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师的教法,促使学生顺利渡过中小学的衔接关。

2.相互听课

教师间相互听课,这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但这种活动在学校开展时,中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是各自为政,造成了中小学数学教师教法上的脱节。因此,学校也应组织中小学数学教师经常性的互相听课,这样既可以共同研究教法,让中学的数学教师了解小学的教学方法,小学的数学教师了解中学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同时通过相互听课,还可以在课堂上互相了解中小学学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与方法,一举多得,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学情,思考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的平稳过渡创造条件。

篇2

 

当今时代,只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为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完善研究方法,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素养,拓宽研究视野,2015年7月7日至9日,“中国首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会”在西南大学成功召开。培训会中,4位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顶级专家,即国际数学教育杂志(ZDM)执行主编、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数学建模研究专题委员会(ICTMA)主席、ICME-13主席、德国汉堡大学的Gabriele Kaiser教授,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现为PISA专家顾问团成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张立民教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弗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梁贯成教授,共做了6场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来自国内外49家单位的205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培训会议。基于对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分析,本文着重梳理录像研究法、人类学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简略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其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当中,旨在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一 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即是对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有熟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丰富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发现并研究问题,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研究方案等,与专业的研究工作者相比,数学教师有着极大的优势。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更应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模式,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同时,数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升华、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提高科研能力,成为一名教学和研究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二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者提出教育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在培训会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介绍了研究数学教育教学的多种方法,如: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混合研究、行为研究、历史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当然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内容,下面简单介绍三种国际流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1.录像研究法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费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做了题为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video studies”的专题讲座,给与会者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录像研究的精彩讲座。梁教授从1995年和1999年分别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的录像研究的背景和结论出发,介绍了国际数学课堂录像研究的意义、优势、原则、框架和方法。

 

研究者们可以从多角度的镜头中捕捉到利于研究的不同画面,不同的研究者也可以针对同一视频录像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相比现场观察,录像研究有可以重复观看,中途可以做停止、倒退、快进等操作的优势。因此,录像研究法深受研究者们的喜爱。录像研究主要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学生讲话字数的比例、教师提问的个数和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之间的联系、复习旧课与学习新内容的时间比例等。研究者可以从录像中研究了解这些问题,反复地观看课堂教学的过程,确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人类学研究法

 

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做了题为“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讲座,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数学教育,所举例子形象生动,资料丰富,令与会代表耳目一新。数学教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也可以多学科化、多视角化。其中,人类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富于人文性,也是人文科学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们可以以人类学为基础,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法来阐释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人类学中最引以为自豪的研究方法就是田野调查,而田野调查的具体方法就是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数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学校课堂能亲身参与学生活动的优势,以人类学独特的视角,融入教学过程。培训会中,Clements教授介绍了他在2011年从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5—R模型”,并以反函数、代数方程与因式分解以及有关几何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运用“5—R模型”,最后得出了许多有趣的结论。

 

3.统计分析法

 

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张立民教授做了题为“Sampling considerations for large-scale assessment”和“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data”的讲座,介绍了大型测验中样本选取的方法,并亲自用Excel、SPSS等软件演示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使得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张教授在讲座中还特别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即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简称IRT)。IRT是在一定假设之下,用一个数学函数去反映考生在试题上的可观察的作答表现与其不可观察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心理与教育领域存在的随机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国际教育测评项目(PISA)也在应用IRT编制测验、建立题库和进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等。

 

IRT具有经典测量理论所不具有的许多优点,如: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具有不变性;项目难度和考生的能力水平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IRT定义了CTT中没有的项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等。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IRT来编制试题,检测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目前,已有几种计算机程序如BISCA、LOGIST、BILOG和MULTOLOG等都较成功地实现了项目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为教师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扫清了障碍。培训会中,张教授介绍了自己所编的IRT程序包(TAM Tutorials),并结合具体实例,用R软件演示了如何分析数据,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张教授提供的技术资源合理地开展研究。

 

三 思考与启示

 

根据上述三种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可以加以深入学习及合理借鉴。(1)可以通过观看一节课,或者观看几节课的录像视频,从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某一角度对录像内容进行编码统计和分析,如:分析教师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来组织不同内容的教学,如何加深学生对某一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等,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2)可以以某章节的数学知识为例,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定期的、有规律地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通过测试数据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观察数据对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练习册、问卷及访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3)可以基于IRT做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水平的研究,可以做中学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适应性评价,也可以做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测验研究,还可以做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研究等。当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方法还有很多,研究者们也可以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

 

本次培训会开拓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视野,研究者们应认真体会和消化培训中的研究方法,加强研究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研能力,为实现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

篇3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莫旗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中小学老师暑期继教培训,所有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无论是年长者还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并且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研讨中,使得本次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暑期中小学数学继教培训心得体会我也从中受益匪浅。说到这里,您一定对我们的培训内容特别感兴趣吧,那就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

本次培训分三期进行,每一期培训老师都设计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师对“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进行讲座。然后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时间各个研修团队进行备课、交流,第三天由培训老师进行检查验收。可以说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研员崔老师非常的辛苦,她不仅要关注整体,还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指导得特别到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让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大有所获。

“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训练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与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编制教学预案。可以说通过本次培训,我在这六大环节中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就教材处理深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倡导“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整合”,从而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我们不具备大城市那些优越的教学条件,也没有优越的校外课程资源。例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但我们老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说到这里,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学四年级《植树问题》的点滴经验,本节课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间隔”,如果用术语来解释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没有具体介绍“间隔”一词的含义,而它还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这可怎么办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我注意到很多小学生都玩拍手的游戏,两个手指间的缝隙不就是间隔吗?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只小手,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字?”生答:“5”。我说:“你们说的很对,我们一只手的确有五个手指。可老师除了发现你们说的5以外,还发现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一时全用诧异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学发现了:“老师,我知道了,是手指间的缝隙。”我称赞地夸奖那个同学:“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于是我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间隔”这一词语,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就像新课程倡导的我们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仅是个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就应该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特殊教育;关爱

众所周知,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所教授的对象基本都是自身有缺陷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见、还有的一出生便智力相对低下等等。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迫远离普通学校,远离把他们看作异类的同伴,只能选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学习。而特殊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块“心病”,国家一直致力于让残障儿童也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学习,所以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将注意力逐渐地转移到特殊教育中来,教师也更加注重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下面,笔者针对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作出了详细深刻的分析。

一、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首先,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普通小学数学教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两者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大部分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却仍采用普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也过于表面,不够深入,教师并没有领会到特殊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在授课时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侧重点。其次,特殊学校中小学生的特殊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部分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着重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看重的只是授课而已,孰不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关系到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不关心学生自身状况的情况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二、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的方面

(一)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有一个普遍的特性,那就是身体上或者智力上存在缺陷,不管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些缺陷对孩子来说都像是一把利剑扎在他们的心头,时不时地被人剜一刀,嘲讽一番,旁人异样的眼光令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在短时期内很难走出。这也就导致这些学生在上课时沦陷在自己自卑的世界里,不愿打开,也不愿接受新知R的滋养,因此,教师迫切地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尽全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朋友的基础上再成为教师。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他们自身的缺陷导致他们对其他人产生了不自觉的畏惧感,他们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被人抛弃。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个人情况,与他们进行心c心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身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位学生都是上天赐给教师的礼物,教师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人,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另外,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拥有更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在授课时要尽力做到维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人人平等。如询问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教师不应只提问反应快的同学,也要照顾反应较慢的同学,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为大部分特殊学生存在智力问题,容易焦虑、暴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学生,尽管一个2乘3等于6的问题都可能会重复十几遍,但仍要有不厌其烦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变得坚强勇敢,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陈旧落伍的教学方法对特殊学生来说没有用武之地的,特殊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差,很难在短暂的授课期间掌握知识、学会举一反三,他们所能做的只是照葫芦画瓢,模仿而已,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专业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预习能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特殊学生一般来说对动态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在讲授加减法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猪去商店买文具的动画,动画中小猪买了一枝3块钱的铅笔,一块2块钱的橡皮,让学生计算小猪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通过有趣的动画,便能很快地计算出来,并且通过动画,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关心上课状况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课下,教师一般强调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然而,这一点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特殊学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极大,一会开心,一会难过,并且又处于心理稚嫩的小学阶段,很难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共同合作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应学会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心理暗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由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因为自身的缺陷而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教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暗示鼓励学生,带给学生足够的爱。当在课堂中发现有学生面对难题满脸愁容的时候,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身边,耐心指导,并且赞扬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潜力,从而充满学习数学的动力。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类的重点问题要加重语气让学生抓住重点,并且教师需要准确恰当地进行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发展

一、爱护和关注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大人们心中的宝贝,在学生离开家庭走进学校的时候,教师变成了学生最为尊敬和亲近的人。此时,小学生的迫切要求与心理动机是让自己变成教师心中所认为的好学生、好孩子,因此教师的爱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时教师的爱也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与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倘若能够体会到教师的那种爱,他们的心底就会产生一种温暖。教师爱学生就应当关注与爱护学生,而且要为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只有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才能够使学生完全地相信教师,甚至是崇拜教师,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将数学知识跟实际生活相统一,以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了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传统意义上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大的距离,有些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这样,学生在单调和乏味的学习当中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学生会对实际生活当中的事物充满兴趣,倘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实际生活当中的事物跟数学问题相统一,那么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学生家庭当中的水费和电费问题,这不但牵涉到家庭的开支,而且也牵涉到了环保和节能方面的事项,这跟学生的距离是非常近的,学生在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并且也能够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购买彩票是不少人都想参与的事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中大奖的可能性进行估算,以使学生明确中大奖的概率有多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够获得幸福。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更加深入地实施情感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就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以间接经验作为主导,对数学知识缺少切身的体会。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这也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情感教育的实施。课外活动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像建立数学课外活动小组,以使学生去搜集和探究数学信息以及组织智力竞赛、讲数学故事和做数学游戏等,这能够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愉悦感;激励学生写数学日记,以使学生表达自身的数学学习体会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可以创建数学乐园,指导学生办数学手抄报,激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数学书籍,要求学生将自身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发现编进手抄报或者是数学乐园,而这个过程需要绘图和设计等,这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创造美的乐趣。以上的一系列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能够使得学生的数学探究和学习活动延伸到教学课堂之外,渗透到学生实际生活的多个方面,不但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丰富,而且有效地对学生实施了情感教育。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并非单一性的,良好的情感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最终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欣.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04).

篇6

一、数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分析

人们通常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才能进行,数学教学逻辑性、抽象性强,不能“文以载道”。经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学习,我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体现。这就涉及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去实施的关键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讲到思想教育,我们就会想到圆周率,想到用古代数学家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对此,有的专家提出,美国没有祖冲之,他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怎么进行德育教育呢?著名学者赫尔巴特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学的教育性是内在地隐含着的,无须从外部渗透。多少年来所谓的‘在某某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是无稽之谈,挖掘学科本身的内在的伦理道德价值,是学科教师的本分的工作。”这些话对我们在数学学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启发。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用理论式的说教去告诉孩子们要如何做,什么是正确的、错误的。学生若是被动地去理解,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传统的德育外在的要求很多,强调思想规范道德准则、行为表现等,很少研究学生自身需要,如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个性特征等。如果学生理解不了,不感兴趣,脱离了学生承受范围的东西就不能被学生内化。随着学生进入小学,他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头脑里想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精神需求。但是,小学生普遍缺乏辨别能力,在学科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和心理困惑。我认为,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思想教育因素,讲解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二、进行数学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数学不同与其他的文科,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不同的符号、图形、公式、定律,很多学生都感觉数学知识很抽象、难理解。作为教师,如何让这些沉闷的学习对象鲜活起来,充满思想政治教育的音符呢?我认为,教师不妨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揭示数学美的内涵,提升数学美育的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让学生在几何图形中受到美的启发教育。学习了圆形,学生会联想到太阳,教师可以趁机告诉学生:太阳是按照东升西落的规律运行的,一天的时间很宝贵,一天之计在于晨,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早睡早起,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出影响圆形大小的因素。学生们认识到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圆的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也就越小。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把半径比作你努力的程度,而圆代表你的学习成绩。你们该怎么看待两者的关系呢?”学生们纷纷答道:“学习越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学习成绩就越好。”这样,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说出代表圆形的体育用品,如乒乓球、排球、足球等,并给学生们介绍一些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以及他们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取得优异成绩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他们勇于拼搏、刻苦锻炼的意志中认识到要努力学习。

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态度

数学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维提供了基础。对学生加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辨证、唯物因素很多,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比如,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加和减、乘和除、整数和分数、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知识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做一题多解的应用题,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学习中要辩证地考虑问题,不能局限于问题本身。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学会了用联系的方法来分析、解决数学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在数学计算题中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受到道德启发

例如,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五年级植树150棵,四年级多植30棵。四年级植树多少棵?教学这道题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进行积极参加当地“绿化校园、绿化家乡”的活动,让学生接受热爱劳动的教育。这样,有意教育与无意教育相结合,时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劳动的人才打下基础。又如,前进农场一个机械化耕作队有生产人员24人,一共种260.4公顷地。去年平均每公顷收粮食6.3吨,问:去年平均每人生产粮食多少吨?在讲解这道题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此让学生懂得劳动分各行各业,爱国主义可以表现在各个领域,从而为学生长大后热爱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时期,是思想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铺垫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使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把思想教育内容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张志.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1(6).

篇7

一、制订有效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环保理念

科学合理的目标是引导我们迈向成功的灯塔。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总目标中指出:小学1~6年级的环境教育目标是:欣赏自然的美,尊重生物生存的权利;认同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批评;搜集身边有关环境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简单的环境问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技术产品及其环境影响……由此可知,小学阶段的环境教育应注重感知、体验,从学生熟知的环保素材着手,挖掘其蕴含的环保教育价值,培养学生朴素的、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

二、挖掘教材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他们认知活动大多依赖于具体直观的表象。所以2011新课标版的小学数学课本图文并茂,图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提炼课本插图中的环境教育因素,能很好地达成环保教育目标。如苏教版三(下)练习一第4题:张叔叔去年养了38箱蜜蜂,平均每箱蜜蜂产蜂蜜45千克。张叔叔去年一共收获多少千克蜜蜂?一望无垠的黄色的油菜花海中一排木头蜂箱,美丽而和谐。在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小虫小鸟,不滥用化肥农药。人类爱护植物、昆虫,也能得到丰富、甜美的回报。虽然《课标》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要求,但它们已内在显示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抓住这样的题目,渗透环境保护意识,集腋成裘,能让环保理念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三、提供鲜活信息,备足环保教育素材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数量和传递的速度也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教科书在编写的时候由于编写的周期和容量的限制,对小学生有积极影响的信息不可能全面地编写在里面,也不能做到信息及时的更新,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时代性及时地、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环保内容的适量补充,要做到搜集的信息保持新颖性、信息之间联系的密切性。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书刊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等,时刻留意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得心应手地提供相关环境教育的数据,如:假如要去8公里以外的某个地方,乘坐火车可比乘坐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洗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根据欧盟统计局2014年2月上旬公布的资料,瑞典绿色能源占比52.6%,最高;最后一位卢森堡绿色能源占比4.5%,一半成员国达到或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世界上接近─半的药物直接从植物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另一半的药物是模仿天然植物合成,如此等等。教师根据学生当堂课的学习内容,用这些数据设计相关习题,将学科知识教育与环境教育合二为一,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开展实践活动,让理念变成行动

环保教育绝不能走入“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一误区,真正的环保行为一定是在实践中养成的。所以,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环保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千克和克”后,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让学生每天称一称家中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克、垃圾的种类有哪些;设计减少垃圾的行动方案,再称一称实施减少垃圾排放方案后,家中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克。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整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在下一堂数学课中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信息,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 作用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 )》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的亲身经历将实际遇到的抽象数学问题演变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理解同时,在思维、情感及价值关方面获得同步性的发展[1]。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的特点,探讨了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小学数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的游戏设计原则。

1.小学数学的特点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性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性特点,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① 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 学习需要由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数学学科所独特的严密逻辑性及高度的抽象性及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小学数学的学习将比其它学科更需要感性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支持[2],因而,充分的使用感性材料的直观形象去良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的明显性特点;② 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数学学科的严谨逻辑性客观上决定了学生在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需要循序渐进,一方面受到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孩子学习能力及教学大纲的制约,另外也是人类认识发展顺序与小学数学结合的价值体现;③ 需要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学习中需将多种途径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良好转化为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教学活动是小学数学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2.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作用

柏拉图认为游戏可更好的引导个孩子的学习天性,因而主张采用游戏的方式更好的促进小孩学习,而教育游戏一方面有游戏的特征又具有教育性特征[3],而教育性特征往往使其在教学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具体为①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马斯洛认为综合性的行为理论包含行为的内在性、固定性、决定性因素,又包含外在的、环境性的决定因素。因而,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需要重视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而教育游戏所具备的趣味性、挑战性及互动性,故可有效的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而教育所具有的竞争性及激励机制,学生可有效的参与自己比赛,也可有效的与其它游戏者进行互动,通过良好的比赛兴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② 可适应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可以让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学中要目标,教育游戏将教学任务由低至高设置不同等级,尤其适合从低到高的不同学习水平,以良好满足每名学生的需要,例如通过游戏:探索星空,要求学生计算观测到几何图形的面积,游戏分成两个等级,第一等级游戏提供了所需要计算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该等级不难,多数孩子容易进入游戏状态,而在学生熟悉公式后便可进入第二等级,此时游戏不再提供计算公式,因而游戏的难度有所增加,游戏的第一等级较为适合初学者,该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与让孩子们记住集合图形的面积公式,而第二等级太难将使他们无法下手,游戏第二等级较为适合记住公式的孩子们,但对于该年龄段孩子好强的个性来说则较为适合;③ 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学生在运用教育游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可获得知识,还可在认知、态度、价值及情感方面获得提升,进而实现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单纯的认知学习,其中较大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无个人意义,其主要涉及心智,而对感情及个人意义则不涉及,因而与古代“完人”学习目的还有一定距离,要倡导有意义的学习,不单单是增长了知识,更应当是情感的投入,这样的学习才能持久及有效。

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及人才素质培养的特殊性作用,决定了数学在教育中的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课时多,投入精力大、负担重,长期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扭曲,其主导方向为考试的高分,而忽略了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使得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被解题技巧所取代,使得数学学些变成了套公式、重复枯燥练习的学科,认为性的制造出数学困难题目。有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在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听讲(21.9%),作业练习(18.5%),实验(17.0%),然而学生较为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的为实验(25.9%)、用电脑、用电脑 (21.2%)、读课外书 (12.3%),因而可以看出目前小学生学习多是应付考试、完成作业的方式,而不能上升到通过运用自己喜欢的手段进行学习的目的。

4 小学数学游戏的设计原则

①数学游戏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后动中体验学习的美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② 数学游戏应帮助学生进行有趣的探索活动 ,树立良好的数学经验,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数值较小的大家都会应用九九乘法表运算,而在两位数乘法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如:8*9=72,9*9=81,而当学生在运算11*12=132,14*15=210,往往需要在草纸上反复计算,且数学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还往往容易出错,其实教师可通过设置游戏方式让孩子轻松掌握两位数、十位数相同的运算方式。首先列出11*12=12*10+12*1=13*10+2*1=120+12=132的交换结合律,后运用(11+2)*10+2*1=12*10+12*1+2*1=13*10+2*1=132的计算方法轻松计算,同理24*25=(24+5)*20+4*5=490+20=510轻松算的,后总结公式如下 ab*ac=(ab+c)*a0+b*c,a、b、c分别为0-9的数字。但需要强调对于十分位不同的两位数乘法运算则不使用上述方法。③ 数学游戏内容具有趣味性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保证游戏的题材足够的有趣,使得学生容易理解,且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得到具体化、形象化。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一、改变教学方式,添加游戏元素

小学生天玩,较为活泼,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对身边未知的事物具有较大的好奇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数学教学内容枯燥性的影响,小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不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强游戏元素,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小学生能够在配合教师的游戏规则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一些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原理。

比如,在讲解“分一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次分类游戏。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中来,并在课前将学生的玩具收在一起。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到讲台前对玩具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用时最短且分类合理的小组,为游戏中的优胜小组。这样的游戏,会让分类知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走进小学生的脑袋,减小小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二、注重现代设备,提升教学趣味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小学数学教师带来更多寓教于乐的可能。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改革,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有声视频、音乐、图片以及文字等进行综合,这些对小学生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同时也可能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加长。利用多媒体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影像技术的优势,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小学生空间思维的完善。

比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三维图形,让学生对图形的旋转进行认知。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在此环节玩猜一猜的游戏,通过观察掌握图形平移或者旋转的规律,对图形下一步的位置以及变换的形状进行猜测,每猜对一次记一分,得分最高者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游戏,会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

三、主张学生为主,给予思考空间

在改革的今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小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小学生的游戏感受与学习感觉。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小学生追求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是促进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人翁的重要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给小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游戏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挥。小学生正处于游戏的最佳年级,可逆性较强,在游戏中经常会提出一些奇妙的想法,教师要给予其尊重。

比如,在针对加法学习玩抱团游戏时,一些小学生提出自己想当喊数字的人,教师要尊重小学生想要成为控制者的权利,跟小学生互换位置继续游戏。尊重小学生的想法,让出位置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自己的个性得以表现,会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也能让小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分子。

四、采用游戏软件,做到学玩结合

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手机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游戏出现,更多的游戏软件成为小学生的生活伴侣。在手机游戏中,有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正确使用这些益智类游戏软件,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教师可以了解一些手机游戏程序,当代小学生从小接触手机,对于手机的使用方法十分了解,可以完全灵活地使用手机玩游戏。

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连连看游戏应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这不仅会让小学数学活动的氛围更生动,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算数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小学生心理紧张,但思维运动很快,很乐意参与到紧张的竞争中。对数学益智手机游戏软件进行情境设置,让其成为小学生竞赛的内容,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推行寓教于乐的绝妙手段,会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现代性。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课程整合;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13-01

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通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能更生动的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架构的形成过程之中,让学生有更多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凭借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优化了课程的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相整合的主要载体,在现代教育中已经占据了一定地位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挖掘学生潜能,尤其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学术知识之外,更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手段中,如: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要能够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既要想教学过程,又要担心信息技术设备操作错误,以致上课紧张,久而久之得了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恐惧症。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要我们去寻找合适的资源,还用进行处理才能够使用。具有继续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能力。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胜任将来的教学。具有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能力。

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呢?

(1)在教学中化解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化抽象为具体,生动直观地予以呈现或虚拟现实、放大细节地展现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才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对于难度较大的,可以先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示范;对于难度不大的,先让学生自行学习,再通过课件进行验证,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证实思维的结果。如《圆的认识》一课,对于圆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教师想光靠讲就让学生明白这不容易做到,而通过多媒体课件配合投影却能把这个问题演示的非常清楚,先在投影上展示了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通过让小球甩动,屏幕上的小球左右摆了两下,再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圈后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屏幕上小球开始走,每走过一点,屏幕上就留下他的痕迹,当小球走过一圈后,屏幕上形成无数个点,最后形成一个圆,这时再放一次慢镜头,再让学生观察一次。这样学生对圆是如何形成的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观看完课件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手头上的文具或其它工具自行演示一次圆的产生过程,加深其对圆的生成的了解。可见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生活情境和经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指导学生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数学规律。凭借信息技术把生活场景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整合,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并恰到好处的促进学生理解、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建立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的探讨,发现学会学习的方法,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有独到的功夫。这种整合,将引导学生产生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将之付诸日常生活实践,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合理调控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最终实现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宋乃文.小学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2]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3.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印发 2001.6.8.

[4] 冯玉萍,朱湘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教育科研论坛 2006.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