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知识点

篇1

教育学原理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基础,占分比重达到1/3,要想在考研中夺得高分,必须要对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那么这个理解来自哪里呢?对教育学原理的整体把握是理解教育学的基础。同时,教育学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都有相应的联系,涉及到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教育学的前提,因此,对教育学原理的把握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把教育学原理整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学以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说、教育的起源说、教育的发展历程等。第二部分,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包括教育与生产力、政治、文化、科学、人口等的相互关系;教育变革的相关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个体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论、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的概念、我国的学制、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四部分,课程和教学。这一部分是教育学原理的重头戏。主要包括课程的相关定义和类型学说;课程计划、目标以及实施、评价等;还包括教学的相关定义和各种理论流派;教学过程、模式、原则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第五部分是德育和师生关系。这一部分包括德育的概念、过程、原则、方法和德育途径和各种德育模式;教师的概念以及劳动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

二、中外教育史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针对中外教育史,重在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同时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针对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指导为:

1.从宏观到微观: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

2.理清知识的层次: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注重比较和联系:由于是教育史,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心理学概述 2、心理发展与教育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4、学习动机 5、知识的建构、技能、品德的学习 6学习策略理论。其中,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结派、认知派、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策略理论、智力理论与创造性的培养和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是重点章节。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二要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三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其来说明和解释有关的教育现象,解决有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算是教育学大综合中较为抽象和难懂的一个部分,在复习时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一些教学案例来体会和理解各种原理。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大家可以采用,即“树形图法”。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本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较的是北师大出版的由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通读全书后,理出主要线索。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作一步的充实完善。

四、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方法具有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彼此独立的特点;2、注重程序性和操作性;3、应用性,强调与实践问题的联系;4、教材的多样性和观点的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学习教育科研方法,需要基本概念有精确把握的基础上,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案例的来学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教育研究的例子,亲自分析评价,将概念放到一个具体情景中体会。

1.理解基本概念:对教育科研方法而言,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一些概念本身就较难理解,死记硬背就更不容易实现了。较好的方法是联系实际,将概念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

篇2

一、培养学生“自主”观念,重视学生自我发展

要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从中尝试学习的快乐体验,引导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爱学,首先得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要求学生学会确立自我发展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近期小小目标。同时计划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然后再培养学生自我监督的习惯,教师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能时时想着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视学生为“学习型的老板”,为学生创设更多自我锻炼,自我表现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与激发其潜能,最终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

二、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进行教学的宝贵时间。这短短的有限时间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同时,提出“达纲目标”,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想去练去问,必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最后教师针对大部分学生的疑难知识点进行全面重点讲解,这就避免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成机器”的弊端,在-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导演”,而学生是真正的“演员”。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将得到了培养。月月日日如此训练,周而复始,学生的素质将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

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一技之长

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各种各样的人才,学校教育应重视人才的培养,教育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发现人才且重视塑造人才。课堂四十五分钟固然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主要时间,然而.课余时间也是学生们进行素质锻炼的广阔天空。有的学生爱好吹、拉、弹、唱,就让他们到音乐室进行锻炼与提高,有的学生对运动感兴趣,就组织他们去踢球、投球……总之,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兴趣与爱好,就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有目的地进行锻炼与提高。也许有些人担心这样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其实未然。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教育应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专业人,使其在相应领域内大显身手。

在教育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素质,不仅要为他们提供条件,还要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竞赛项目,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的作用,培养其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如:在建立班委会时,就可根据其人的特点,给予相应的职责。这样既可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约束力,又可以使其在实事中培养处理,解决事情的能力。就科任教师而言,仍可以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设立“学科标兵”,分层管理,实行岗位负责与淘汰制。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言知识点 教学 现状 策略

一、引言

英语和汉语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是语言性质的学科,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难度要远大于汉语的学习,两者之间在语法习惯、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相比,初中阶段的学习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初级阶段,相比于小学的口语练习,初中更强调的是语法的学习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初中阶段的学习相对来说知识点也比较多且比较复杂。由此可见,探讨初中英语语言知识点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

二、初中英语语言知识点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于教学知识的传授,忽略对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以及提升,在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教学方面,更是缺乏系统性的归纳与讲解。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比较多,且知识点也比较复杂,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的“灌溉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会感觉知识点又多又乱,进而感觉英语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难度,逐渐失去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2.学生对于知识点不善于总结。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对于英语的学习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更缺乏归纳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针对于学习到的知识点也不会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系统化的归纳,进而使得学生自己总是感觉有学不完的知识点,而且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将知识点混淆。

三、初中英语语言知识点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存在问题,进而导致针对于初中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教学以及学习存在很大障碍。为了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提升初中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归纳教学法。若想提升初中英语知识点教学,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采用归纳法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及归纳,并且要将易混淆点分开讲解,进而保证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点的正确掌握。且可以采用口诀法、故事法、歌唱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又可以借用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2.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是按照教学顺序进行讲解,难易不定,进而导致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找不到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以及安排,将重点与难点内容分开进行讲解。先给学生讲解重点的内容,然后将难点的内容一点一点进行讲解,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重点以及难点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在考试进行复习时,主要应该复习什么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成绩。

3.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PPT课件教学法进行教学,将这些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在PPT课件中,且针对于不同难度的知识点,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字体作为标记,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且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这些PPT课件分享在共享盘中,这样学生一旦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随时拿来进行学习,而不必像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只能去办公室问老师。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教学法也是加强英语语言知识点教学的一个很好地方法以及策略。

4.结合考点进行教学。我们知道,这些语言知识点学起来本身就十分枯燥,因此,且光是讲解这些知识点,会让学生感觉很难理解。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针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讲解都是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记忆,这样虽然可以实现教学的目的,但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的知识点时间一长就忘记了。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结合考点进行教学,所谓的结合考点,其实就是结合实例进行教学,既可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可谓一举多得。在讲解that的基本用法时,我们便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The face that she saw was that of an old man。她看到的是一张老年人的脸。此处that主要是用作代词,另外,that还可以与it/one/ones等进行搭配使用,并且对应的教师也要举出一定的例子,进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传统教学环境下,针对于初中英语语言知识点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相信在与之对应的教学措施以及教学策略的帮助下,这些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进而为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郝春玲.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做好例句的选择[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篇4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师良好的素质能极大的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兴趣在学生学习英语中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为有效的源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良好素质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良好素质为基础。"那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老师的素质有什么要求呢?

1.对教师工作态度的要求

教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必然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英语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身教甚于言说。老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在关注,并进行评价甚至模仿。以身作则的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个学校的老师工作态度也不一样,我发现,学生居然也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知道工作努力的老师是为他们好,这样的老师说的话,他们听。即使说的不对或他们不认同,也不会顶撞。

而这样的老师教的英语学科,他们怎不会认真学呢?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工作态度好的老师所教学生的成绩比较好的原因吧!

2.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2.1 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英语教师传授的是语言知识,所以自身要有较强的汉英两个语种的转换和表达能力。在使用的时候要保证适当准确,逻辑性强,尽量加强语言表达的幽默感和哲理性。

2.2 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要有足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合理规划教学时间,适当调节课堂的内容,提升知识讲解深度。初中英语教师还要能够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刺激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要具备处理教材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要分析教学大纲,掌握英语课程的重难点,依照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2.4 提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英语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例如收音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英语实训的交流情景,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2.5 教师应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关键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2.6 要有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比如,可以组织英语合唱比赛,情景剧表演,英语能力竞赛等多种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3.教师要具备教育学与心理学修养

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厢情愿地安排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努力最终还必须通过学生来实现,只有学生"爱学"又"会学",教师的"教"才有效。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等于掌握了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工具。比如要让学生"爱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多个侧面人手,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内驱力。再如,要解决让学生"会学"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注意、利用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形象思维的运用、多感官的刺激等。这些都依赖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的知识。比如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记忆、注意、兴趣、爱好、动机水平、意志品质、创新能力、伙伴关系、个性特征与家长的关系等。这些又是指导中学英语教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根据。比如中学语音教学中教不教音标,什么时候以怎么样的方式教,什么时候开始要求写,语法讲不讲,讲到什么程度等具体问题,都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依据。

4.教师要组织教学能力

英语教师的组织能力表现在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处理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指导课外活动等方面。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注意的特点和规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课堂互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英语教师要能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把课堂组织得紧凑严密,生动活泼。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英语教师还要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具有根据教学中的突变情况而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例如: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开火车"的形式(从教室的前排座依次轮到后排座的同学)进行朗读练习活动,可当个别同学因轮不到而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时,英语教师将怎样改变练习方式,以扫除"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更好地组织语言活动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暂且不讨论,在此仅说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英语课要集表演、讲解、对话、绘画、唱歌、做游戏为一体。英语教师要导演、组织好每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教师要具备教育反思能力

篇5

一、强化学生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意识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是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拿着书本进教室,下课了认真完成书面作业,依然追求的是较高的学习成绩,而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欲望并不是很强烈,特别是大一的新生。因此必须从入学就要强化他们注重培养自己实践能力的意识!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重视和配合实践教学。因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纯粹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逐渐厌烦,产生厌学心理。缺少动手能力,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捡了西瓜丢芝麻,学一点忘一点。即使学生记住,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缺少动手缺少激情,缺少岗位知识等。学生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去真正的操作完成,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去解决问题,这样避免了在真正工作岗位上出现问题,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真正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互促进

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在学生进行实践之前,教师要把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的知识点等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必要时让学生先记住整个实践的流程,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探索的精神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在实践中深化升华理论知识,让学生不只是简单的知道理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理论的运用,在运用中找到规律,在摸索中寻找技巧,这一切都是用理论来指导完成,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笔者承担的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掌握得也不好,如果把学生今后工作岗位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简单讲述清楚后再配以实训项目,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反而更愿意学习。这样学生在亲自动手完成了一个实训项目后,他真正得到了锻炼,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能获得一种成就感,进而更愿意投入学习,然后逐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实践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场所,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接触社会生产实践的窗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是做好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应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学生生产和见习的作用,即提高学生的实际生产工作技能和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二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实现就业的作用,即学生实际参加社会生产活动,根据实习基地的实际需要实现就业,使实践教学和就业相统一。目前是两者的脱节。一种现象是只注重其提高学生的实际生产工作能力和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参加社会生产活动,实现就业的作用。另一种情况是片面强调顶岗和就业,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的实际生产工作技能和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作用。只有克服这两种错误倾向,才能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四、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提供平台

篇6

关键词:机电控制;工学结合;实训

当前,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同时也成为社会的共识。而以上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仅仅依靠在学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才能获得,即要通过工学结合来实现。

在工学结合条件下,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感受是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现代企业理念、良好行为习惯、应变能力、新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或形成。在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什么样的职业岗位人才,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岗位教育环境;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只能在工学结合中实现。

目前国内高校在PLC课程教学中普遍面临问题是教学设备落后,跟不上PLC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问题、教学试验资源有限,实验项目设计不合理、偏重编程练习,对实际项目缺乏整体认识、综合实训项目单一,与实际工作现场出入太大等问题。各高校采用比较多的PLC实训装置为液压传动与PLC实训装置、气动与PLC实训装置、机电气液一体化综合实训装置、PLC实训箱等。

1.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

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由型材实训台、物料提升机构、物料加工模块、气动机械手、物料输送及分拣机构、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电源模块、各种传感器和I/O接口板等组成,共构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基本功能如下:

1.1.供料单元的基本功能:供料单元是教学系统的起始单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向系统中的其他单元提供原料的作用。具体的功能是:按照需要将放置在料仓中待加工工件(原料)自动地推出到物料台上,以便输送单元的机械手将其抓取,输送到其他单元上。

1.2.加工单元的基本功能:把该单元物料台上的工件(工件由输送单元的抓取机械手装置送来)送到冲压机构下面,完成一次冲压加工动作,然后再送回到物料台上,待输送单元的抓取机械手装置取出。

1.3.装配单元的基本功能:完成将该单元料仓内的金属、黑色或白色小圆柱零件嵌入到已加工的工件中的装配过程。

1.4.分拣单元的基本功能:完成将上一单元送来的已加工、装配的工件进行分拣,实现不同属性(颜色、材料等)的工件从不同的料槽分流的功能。

1.5.输送单元的基本功能:该单元通过直线运动传动机构驱动抓取机械手装置到指定单元的物料台上精确定位,并在该物料台上抓取工件,把抓取到的工件输送到指定地点然后放下,实现传送工件的功能。

其中各模块分别由单独的PLC分站点去控制,各站点可独立运行,也可通过站点间的通讯进行一体化控制。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设计,让学生可以自由组装和调试送料检测机构、物料搬运机构、物料分拣机构和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可进行综合训练的工程环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实践平台。

2.系统可实现的实训项目

2.1.传感器实训。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有电感式接近开关、漫射式光电式接近开关、磁性接近开关等。学生可通过在实训中调整各类传感器的角度、位置、测试各类传感器的动作信号等实训,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特性、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等知识。

2.2.气动技术实训。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气动元件,包括气源、多种电磁阀组、各种气缸、节流阀、速度阀等。学生可通过在实训中连接气动控制回路、调节各气动元件的动作情况等实训,熟悉各种气动元件的作用,了解各种气动元件之间以及气动元件与其它元件之间是如何配合起来进行协调工作的。

2.3.PLC控制实训。系统的各个工作站都是独立的,各自有一台PLC控制本站的运行,如果各个工作站分开来实训,每组3人的话,可同时满足十五个学生进行实训,并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在各个工作站中,学生可以通过编程学习梯形图编程的基本概念、梯形图的编程规则、PLC程序设计方法、PLC梯形图编程的特点与优势等。

2.4.电气控制系统实训。系统各个工作站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均要求按照工业标准和习惯进行设计与连接,学生可以通过各个工作站的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各种接口电路的标准化制作等实训,学习电路原理图的分析、I/O接线图的连接等知识点。

2.5.机械系统安装调试实训。系统中的各个工作站可让各组学生将机械部分全部的或部分的拆去,再按要求将其重新组装,并且调试至系统可正常、可靠地工作。

2.6.系统故障排查实训。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各个工作站中设置一定的机械、电气和程序控制上的故障,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排查练习,学习设备维修的方法和技能。

3.结语

本实训系统具有较好的柔性,即每站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统独立控制。将五个模块分开培训可以容纳较多的学员同时学习。在基本单元模块培训完成以后,又可以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五站连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在此平台上可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客观考核。既可以作为课程的专业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训项目的教学,同时可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气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技能训练,还可以做为技能鉴定的考核设备,使学生对过去学过的诸多单科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在这里能得到全面的认识、综合的训练和实际运用。利用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可以模拟一个与实际生产情况十分接近的控制过程,使学习者得到一个非常接近于实际的教学设备环境,从而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吴蔚.工学结合勤工俭学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J].教育与职业,2005,(25).

篇7

关键词:机电专业;柔性教学;教学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一、柔性教学的背景柔性教学是在柔性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所谓柔性教育,是指以满足社会科技与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对未来适应能力为宗旨,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可组性、可选择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教育,强调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 强调对学校自身和培养对象潜能的开发和提高以应对外部世界变化的能力。柔性化教学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使高校教育在教学制度、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柔性,强调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强调学生应对客观环境变化的能力,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意识、适应岗位变化能力的培养。

二、柔性教学在中职高专机电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在中职院校开设的专业里,机电专业应用领域广,专业课程种类多,社需求大,所以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反映的当前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中职机电专业柔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探索出适合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能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针对机电专业课程内容枯燥、知识点多且抽象、概念性强的特点,确定“学生能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理清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各种关系,来解决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性,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定柔性化的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柔性课程体系,教师贯彻柔性教学思想,加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互补性,完善管理体系,来解决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根据学校实际推行教学改革,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整合、优化,实行柔性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中职教学跟上市场和外界环境变化的步伐,培养出的人才胜任现实岗位。具体的一些措施有:

1、制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遵循“应用为主,理论够用,研究提高”为原则,围绕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来设置教学内容,突出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制定了柔性的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注意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 在理论教学中,坚持“学以致用”,做好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着重大学生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加强教学方法的多样互补性;开展综合性训练,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2、设置柔性课程体系

我们建立了完备的课程建设梯队,形成柔性化课程教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依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灵活地组织教育教学,设置和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柔性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根据各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把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化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课程)和讲座课程等三个组成部分。

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根基,也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只有学校拥有一个宽厚的公共基础课平台, 才能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 模块化专业课程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课程体系过于强调“刚性”的不足,通过增删单元和模块,便可实现教学内容的新陈代谢,通过调整模块化的组合方式,便可实现专业方向的调整,使课程设计体现灵活柔化的原则。 讲座课程主要安排学校制度、专业培养计划、 相近专业与本专业的异同、 行业动态和发展前景、学生心理与生理、岗位与能力结构、就业与二次就业、新兴行业和其它与学生培养相关的内容, 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讲座课程具有极强的柔性,能使教育很好地满足新时期的要求。

3、实施柔性课程教学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去旧增新,宽、深结合,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 编制主要课程课件,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了适应我国国情的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 同时,我们坚持产学研结合,促进精品课程建设,这样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锻炼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而且还可以让教师将其充实进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体系,也能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如严谨、求实、创新、存疑的精神带入课程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选用或自己编写与之配套的主干课程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从而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

(1)课程内容刚柔并济。刚性内容为已形成理论的知识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柔性内容为该课程当前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和行业或其它课程的关系等。课堂授课形式多样化,多采用多媒体、讨论、边讲边练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柔性的课堂管理,制定和使用相对应的激励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少学习中的阻力,增强驱动力,从而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

(2)加宽加厚基础课。对一些重要的基础课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等基础课,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协调其和后续学科之间的关系,删除反复落后的内容,不断更新和调整,建立合理的基础课内容体系。基础课课程的内容和学时柔性化,根据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及时更新基础课的内容,适时调整基础课的课程和学时。

(3)适时更新专业选修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每一门学科都是由学科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跟踪专业教学最新的发展动态,围绕企业的需求,适时更新专业选修课,在专业课中应开设综合性课程的选修课,以克服细分专业方向的局限性。

4、完善管理体系是实施柔性教育的保障

柔性教育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规章制度的建设,只有一个有效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柔性教育的各项措施的实施,达到柔性教育的良好目标,使柔性教育有序地运行。构建柔性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柔性的多元化的评定方法,重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充分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引导机制,给学生提供适当及时的指导或引导,使其沿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柔性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结语

本着“必需、够用、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针对目前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实施“学生能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围绕企业的需求,改革创新,实施柔性教育,改进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对中职教学的新要求,建立中职机电类专业柔性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员的要求, 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鲁平.实施柔性教育强化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5(3).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特点;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性;方向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87-03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英语基础课教学处于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结合转型、丰富积累阶段,搞好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成材、就业和继续学习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交际的能力,“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由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多在中等或偏下水平,作为一种工作生活技能而非单纯的语言学科知识,对他们采用传统的以讲读和习题为主的输入式教法较难达到实际教学效果,应从转变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入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实现形式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寻找创新和突破,增强高职英语教学的适应性、方向性。

一、结合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创建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高职学生群体具有其自身的敏感、好强、特长突出等错综复杂的特征,高职英语教材也过于泛读化,所以高职英语课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淡化自己作为话语权威的形象,用行动告诉学生高职英语课堂不是单纯灌输字词语法的宣讲处,而是大家整理积累语言知识并综合应用到未来工作当中的训练场,师生共同的任务就是滚动起一个知识的雪球,让它增大并可以随时为未来的职业所用;每人中学阶段的英语基础不同,相当于手中原有的雪球或许大小不等,但现在有机会在同等起点重新开始,人人都有把自己的雪球做大做实的均等机会――创造这样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抹去学生可能有的畏惧或抵触英语学习的阴影,给他们一个重建自信、另起炉灶的平台。同时,教师要坚持进行简单英语问候式会话,从中了解学生的英语程度和学习习惯,整理课本新授教学内容与中学原有知识点的衔接,精心设计轻松快乐的导入方式,组织起生活化、个性化的,最容易激活学生兴趣和表达欲望的话语课堂;面对学生们认知理解和参与程度上的差异,教师要统筹兼顾,通过自愿结对活动、小组互助合作、任务法等方式启发带动每一个同学投入学习过程,使之都有作为和所获。以高教社《高职英语》第一册第一课“招呼与问候”第一节课的教学为例,与初次见面者打招呼,这种简单话题学生早就学过,不存在陌生、难懂等学习障碍,大学里再学只是一种过渡、丰富和深化,可是教师组织应用问答练习时难免仍会有新生说错或出现个别同学沉默不语的现象,究其原因,有的可能理解得不通不透,有的就说“不会”,这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通过回顾中学英语教材或谈论、播放英文影片中同类话题唤起激发学生的记忆和良性语言体验,并举例说明语言学是“错而后通”,阐明大家不会用英语打招呼是不可能的,不太习惯开口倒可能是事实,那么就需要从今天开始,培养说英语的习惯。然后教师可以带头重点和不愿开口的同学结成互动对子(pair work),做最简单的听读和招呼练习,或帮助他们搭配寻找会话组合。招呼语言是呼应式的,学生再害羞再为难,也不能对老师同学的热情问候置之不理,练习当中即使他们说出只有一个音节的“嗨!”(Hi!),也是迈出了使用外语交际的关键一步,踏上了一个台阶;教师和同学要通过表情动作或语言等方式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并随时坚持与他们沟通练习,带动这部分同学建立起英语会话的习惯和自信,逐步融入集体交际环境。

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还表现为教师指导和评价激励下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满堂灌输的英语课可能会吓跑闷倒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温故知新的讨论学习法就有可能留住他们的脚步和声音。现在各版本高职英语教材在深度难度上都没有超过高三的水平,只是语言形式和题材更加社会化和专业化,课文的字词都能在中学课本或现实场景中找到一些关联,每一单元的中心内容也都可以编制出与学生目前或将来生活工作有关的任务话题供学生讨论;学生的词汇量、学习兴趣、知识水平虽然不同,但只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并加强指导,那么对于课文来讲每个人应该都能有话可说,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上设法启发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语言体验角度复述、变通或评论一下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把课本语言带进他们感兴趣的、与自身经历相关的话题、语境和场景之中,以自由组合、小组报告等形式把书面语句扩展呈现。

当前在高职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英语,有许多时尚词汇、流行歌曲包括网络语言都包含着英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能够掌握学生当中的热门词汇和话题,把它们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散练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领会、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重点培养英语层次较高的一些学生作为助手,在一定的教学环节进行随机的设问、答疑和讨论,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由被动地倾听教师讲授变为主动思考问题,并能参与语言内容的呈现和分析,在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中击撞出思维的火花,慢慢地接受、理解、熟悉和习惯于使用英语,逐渐达到用英语听说读写交流。

二、明确专业方向整合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在因材施教、稳定课堂之后,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可能地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在于他传递给学生多少语言知识,而在于他如何传授知识以及他是否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英语教师必须能够很好地驾驭和处理教材,借助各种手段把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充实进教材,实现教材的优化和活化。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强调运用、突出实用,能把语言教学内容与学生工作需求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指导结合起来,在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有所创新。根据语言学理论、高职英语偏重交际教学法,每个单元内容有2/3为对话,突出强调了“说”的功能,内容覆盖面较广,配套的磁带光盘也提供了内容多样的语言练习;但这毕竟不是一套完整的生态专用英语教材,图像资料也极其有限,作为生态专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我们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教学内容基础上,必须适当地扩展补充行业专用英语词汇和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应用储备。我们开展了指导各专业系学生标注专业课教材、扩大专业词汇量的“一日三词”实验,大力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原有课文基础上积极开发课件、加大语言信息输入量,在词汇索引、句型扩展、语法分析逐渐加深中提高各学习层次学生的参与反馈和学习应用能力。例如讲授第一册第一课接待员在机场接留学生的对话,我们同步设计一个本校在会展中心参展的人机对话场景练习,通过图像投影配现场录音展现会展现场实况和中英文展位名称和参展商品,然后由学生分别担任参展人员和来访者,以文字输入方式同微机展开情景对话,非标准答案的键入会使电脑响起错误提示音,正确答案屏幕上会给出夸奖的手势,这种标准化练习会使学生养成操作语言非常严谨的习惯。

随着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我们把传统教学手段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在英语课堂教学实现形式方面探索实现人机双向信息交流和立体化、网络化发展。我们整理出全套的充分体现生态教学专业特色的《高职英语》电子教案、录制了一些现场应用英语的教学光盘、编制出各单元的同步扩充练习题和模拟题库,在网络教室和学校教学网站随时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比如第二册第十三和十四课“问路”的教学,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的对话描述绘制成路线图、平面图,或者制作人物行走的立体动画,再增加一些国内大站的站场平面图、出站到公交站点的交通路径指示图或实景素材等,做成英文的迷宫游戏,学生会特别乐于边“走”边说地反复试探练习,在探索行走路线同时掌握了语言表述方位常识。我们教师特别注意的是:教学课件的含义不是简简单单的图文配音或动画演示,要尽量把多媒体素材作为学习和扩充知识的有机部分,在课件中延伸出一些很富趣味性、激励学生去思考的话语或者活动,增加学生谈论评价、观察描写的对象,提供深化认识课文含义、拓宽眼界的线索。

另外,我们也并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专业化英语信息来补充教材内容,拓展教学时空。同时还利用一些知识性强的网络学习软件和网站,如UC在线教育、滚动英文字幕的电影网页、环球英语学校等进行专业英语资料下载和开放式学习,有效地配合课堂教学,多方位接触语言环境和知识更新,提高师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时效性。

三、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学习与评价围绕发展应用

确立了适应学生、面向就业的教学模式,开展活化教材、辅助教学,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用好英语,引导学生形成英语交际的习惯与能力。我们的语言训练和英语考试强调“活”与“用”,特别是考试取消了终结性评价的“一卷笔试”方法,而是采取笔答和口语结合,加平时作业与提问成绩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因此日常教学中在教会学生听懂、复述课文内容,回答课文问题,读写词语并能根据课文适当发挥的基础上,为使学生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做出合适的反应与表达,发展能力,教师还要特别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关交际情景,组织应用练习和教学效果的检查。如扮演课文角色、发展故事情节或改变交际条件假设结局等。模拟交际既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真实感中学习而没有真实世界的压力;只有把平面的语言知识付诸交流使用,才能在广泛的应用空间里放大、发现和改正语音、语调、语法和书写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反应错误、检验教学实效,真正掌握语言技能,并且创造性地在更为真实广阔的范畴中发展地应用。

在模拟交际式的教学训练和检测过程当中我们仍然定位于知识的温故知新和实践拓展,就是要在教学中巧妙唤起和复现学生旧有的英语积累,不断加以比较整合而发展为新阶段的深化学习所用;我们还要做到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并重,避免强调应用而不顾基础,也要避免固守基础理论而不分场合地僵化套用,鼓励推陈出新,使英语不只是一个分数成绩,而要切实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使用的工具。仍以高职《英语》第一册第一课的教学为例,与初次见面者打招呼,教师可以在打着招呼说早安(Good morning)走上讲台后就直接导入课题,因为“打招呼”与现实情境相符,并说明这是师生相见互致问候的方式之一,启发学生回顾学过的初次见面使用不同英语表述“你好”交际的情况,引出我们课文中两段表达同样句意的对话却分别使用了How do you do、Hello 和“I’m glad to meet you”。这三种问候用语不太一致,要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语言环境不同,接飞机和在餐厅偶遇与在学校和现在课堂上场合不一样,二是人物关系不同,课文中服务员与留学生、公司员工与总工程师都是未经介绍自己试探性地展开对话的,不是学校里例行的师生问答,所以可以先用较为随意简洁的语句招呼,明确彼此身份后再进行正式问候。这种分析、比较就是语言的辨别、体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据此再创设接站、宴请、会议等多样情境与人物供学生分别选择语句模拟套用,学生自然会注重其中的联系与差别,灵活选用。

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模拟应用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机械的名词或行为的替换上,要逐步提高到举一反三扩展创造。把课文对话里的张先生换成王小姐、吃西餐改为喝咖啡只是语言层面的扩展,知识的雪球仍在原地滚动,没有前进和爬上新的高度,我们必须把雪球逐渐滚大,直至可以用它做成雪人和城堡。比如学会说I miss you(我想念你)还要会换说成I want to see you. (我希望见到你)甚至能举出一个“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例子加以说明什么是miss(想念);学习了“自我介绍”一课的基本会话,我们就应该发展为在校园竞聘学生干部和将来进入社会求职应聘的自我推销英语表达目标;学会“商场购物”我们就应该掌握和扩展到有关了解与介绍商品、讨价还价、成交付款手续等方面内容的语句,或者候车室、餐车服务,在任何涉及描述物品样式质地价格或者谈论商品交易的场合我们的表达都能够用上这些基本句型,根据需要还可以变换形式和语气。只有这样才算初步做到灵活的、发展的、创造性的语言应用。

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应用英语的驱动力是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要率先垂范,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坚持用英语问候和自我介绍,逐渐过渡为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并增加课上互动交际活动量;课间休息也可以播放一些英语歌曲和自然风光短片,培养英语语感;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尽量组织策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交际任务情景和学生们愿意去思考、愿意去讨论的话题,并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区分,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和兴趣去参与,通过呈现模仿、调查讨论、总结汇报等多种活动方式,丰富他们的交际方式及应用体验。教师还要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积极营造让学生跃跃欲试和自我展示的宽松气氛,鼓励激发他们自行地去发散扩充话题,不要怕错,勇敢地结合已知知识合理想象和创造表达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加工语言的能力。鲜活的、实用的东西正是语言交际本身最需要的东西,高职学生在现在和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涉外情况,比如国际合作办学,还有的学生会留学深造或向跨国公司求职,要用英语听懂和回复咨询、读懂资料、填写表格、书写简历或求职信、论文等,这些可能的英语交际任务就是我们现在教学中模拟交际创造应用的重点。只要师生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地应用,就会不断获得语言交流的成就感和愉悦,引起兴趣和共鸣,形成英语交际习惯,最终实现经验积累向语言应用能力的转化。

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职英语教学研究实践,既要关注在教学形式上的内容分解、联系实际,也要注重在任务体系上的完成过程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也是在接触一种文化和思想,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同步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和用好这门语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和思想,学习英语的学生应该多多了解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风俗礼仪等,提高内涵与情商,广纳博收优秀文明与各行业常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思想文化上的异同参照渗透到语言教学中来,一方面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水到渠成地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文化信息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高职教材里面有很多单元比如聚会、旅游和购物等课文涉及大量具有鲜明东西方人文特色的内容,如各国的社交礼仪、节日、名胜,物产等,要引导学生客观对待、借鉴和使用英语交流传播这些信息,在生活化的语言交流中提高文明礼貌修养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教材中还有关于学习深造及打工求职、涉及教育生活费用等方面的对话,教师就可以借题发挥借助词语分析和例句融入一些自立、自强精神教育及终身学习的观念,激发学生向那些勇于挑战自我、奋进不息的人物学习。就像语言知识的纠错必须及时准确一样,英语教师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个别观念上的偏颇、仪态上的疏忽一定要明确地引导和指正,这是为师的职责。为了培养和考察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我们从2011年开始在为资源环境系增设的专业英语课程结业考试时采用了“组合会话”随机话题考察法,考试时让学生以2-4人为单位志愿组合,抽取一个话题合作展开命题英语会话,每个学生要加入交谈并至少说5句话,话题还要集中、连续、符合逻辑和情理,教师和同学从合作精神、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三个侧面为受试者打分,这种测试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大环境下,我们学校的高职英语教育正向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学手段辅助,增强适应性、方向性方面转变,逐步建立起以学生、英语学习内容和模拟环境为核心,兼顾学生发展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立体化教学体系。这种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面向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来控制教与学的内容与深度,学会在各种职业化场景和语言环境中灵活应用英语,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广泛反馈和及时检验提高,体现出高职英语知识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率。相信只要我们师生持之以恒、踏实努力,我们就能够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的协调统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取得更大成绩。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互联网 微课 课堂教学 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微”的概念,从博客到微博,从短信到微信,从网店到微店,从电影到微电影,从视频到微视频,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到今天的微课堂,一夜之间,人类忽然进入了“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微课程和电影、电视相似,只不过电影承载的是故事,而微课程承载的是教育。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目前,微课除了视频、PPT以外,还有微信、口袋书、策略卡、笔记课程等方式。微信是指在160字以内、可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小策略、小故事等;策略卡与口袋书将小策略或故事制作成小卡片或小的口袋书,三五分钟便可读完;可汗学院(笔迹课程)属于网络视频微课程,用一种电子黑板记录讲课者的声音与笔迹,学习者可以听到声音,并能完整地看到学习的笔迹记录,进而开始学习。

1 微课程创造“5分钟学习”模式

传统课程一般为45分钟,微课则为3-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不超过100MB,核心特征只讲一个知识点。教者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微视频课程。

微课把系统知识化整为零,每集虽然只一个小点,但结构完整。在这种背景下,微学习应运而生。微学习即碎片化学习,一次只学一点,其优势在于借助移动设备,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

2 对知识点的教学辅助

设计“微课”时,要将每节课的众多知识点逐一录制成10分钟以内的教学视频。研究表明,学生对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才能保持注意力。面向全班几十名兴趣、性格、学习基础等均不同的学生,分层教学是很必要的。

利用微课,实施分层教学。例如电子专业课教师在讲解电阻、电容等元器件时,将细小的元器件制作成微视频播放,让学生全方位的看到元器件的外观、构造;又如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技巧也可以作成微视频播放,学生自己可以控制观看进度,基础技能较好的学生能较快掌握焊接技巧,就课先动手练习;而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重复、缓慢的学习每个操作,让其快速、更好的巩固基本技能,方便了教师因材施教。

微课还能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构建。学生除了课堂上学习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中还未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直接而形象的观察,就更容易掌握电子专业基本技能。

最后,录制“微课”视频还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共享。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微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移动设备上都能观看学习,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就能实现“教师”在身边指导,真正做到“哪里不会点哪里”。“微课”教学带来的移动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掌握知识点,有效补充正式课堂教学。

3 微课与传统视频、网络课程的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注重教师教和学生的学。它具有时间短、制作简单,容量小、易搜索、易传播的特点,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传统视频课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以教师教为主,时间长、容量大、不易传播、制作难度高、精彩教学环节不易搜索,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和观摩交流学习。网络课程则以录像为主,其形式是“画面+声音”同时呈现,时间也较长。而微课以“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同时微课以简洁的文字代替教师的解说,需要学习者阅读,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研究表明,人的左脑善于逻辑计算和抽象思维,右脑擅长形象思维和直觉,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而电脑已能部分代替人的左脑,在此背景下,微课的直观形象类似于“右脑学习”――一种富有创新力的艺术学习。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产物,具有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不仅可在学校课堂内使用,而且适合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微课网站,如可汗学院、全国首届微课大赛官网等,这些平台能够更智能、更高效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学,推动教师培训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微课这种手段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快乐,更加高效。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教学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意力集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以明显地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篇10

关键词:电机及拖动;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一)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生产岗位对电气控制技术人才的要求,确定了,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熟悉各种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具有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具有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和管理的能力。

(二)基本思路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试评价方法等教学体系进行的综合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在理论教学改革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行整体优化和整合,强调,新、精、少,,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和对技术发展前沿动态的反映,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注重每个实践教学模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坚持实践教学连续性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是学好任何课程当然包括电力拖动的第一步。因为高职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较差,只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常规教学顺序,采用先实践后理论

由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认识都比较贫乏,直接讲解电机的结构,绕组等各部分组成及工作原理时,学生们因不了解,没有见过而感到枯燥难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上这门课前让学生先到实验室参观,对其实物有一个感性认识,再结合实物讲解它的结构及各部分组成。这样克服学生盲目被动地接受理论的状态。例如:在讲解电机前先让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拆卸电机,然后让学生对电机的各个部件认真观察、思考,这样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时就会和实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

(二)通过提问、习题讨论、正确引导等方式

活跃课堂气氛,所谓大学教育根本应以人为主体,而非以书为主体。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听课情绪,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提问,例如结合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如洗衣机、空调、冰箱等设备中电机的运转提问题,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对电机的求知欲。并且使课堂讲授与习题讨论相结合,注重互动,营造平等、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运用考核方式激励学生

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不仅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且最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时刻处在一种探求知识的状态中,因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且自信心弱等特点,需要加重平时表现的分值即过程考核,以激励表扬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对电机课程的兴趣。例如:学期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其中理论课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等方面),期末成绩占40%。目的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内容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如果只讲授传统的知识,不与现代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感觉内容枯燥,激发不起学习热情,而且也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打破章节模式,以实际中的应用实例或者较好的例题为引导,将所需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并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新知识以及相关信息。如在讲变频调速时,先介绍其在电厂的风机及水泵上的应用,并介绍节能已成为电力系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并将采用变频调速可以节能的原理补充进去。在学生了解这种目前工业上使用很热门的调速方法后,他们自然就会问是否还有其他的调速方法,这时再将其他的调速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给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可将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工学鲜明特色的要求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另外,还要把握好精讲和泛讲的内容,对每种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工作特性、每种电机之间联系及区别,以及贯穿电机学始终的基本电磁定律必须给与细致、深刻的讲解,因为只有具备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激发出无限的创新能力,概念越基本,对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泛。对于泛讲的内容应根据学时数及学生的程度把握好深浅度,但有关结论性的知识点一定要强调掌握。其次,此课程将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变压器、控制电机、电力拖动等内容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来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适当扩充控制电机的内容,而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后续课程还可以选修控制电机课程,因此应扩充一些拖动方面的应用实例。

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完成了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改进、完善,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岗位职业能力特点的高职人才,将“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建设得更具有高职特色。

参考文献:

[1]顾绳谷.电机及拖动基础[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杨道弛,等.对”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