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训练范文
时间:2023-03-21 10:0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sition consciousness, the selection of tools and sketch, as well as visual training from line to surface, the visual training in quick sketch was discussed to require every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ho are engaged in art design to form a habit of bserving everything around them with the "professional eyes".
Key words: quick sketch;vision;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25-01
0引言
视觉是由一个完整的“分析系统”构成的,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他们被“视路系统”连接着,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在光的刺激下,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把电信号转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速写就是要求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客观对象准确、清楚、优美地表述出来。
1视觉训练中的构图意识培养。
在速写中美的意识首先体现在构图当中,缺少构图意识就缺少美得感觉。一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构图,构图意味着只要“印迹”落在了纸上(不管它多小、多旧)都要使这张纸具有整体的美感。所以要建立普遍的构图意识,让自己勾勒出来的所有“印迹”都十分恰当地安排在纸上,使纸与作品融为一体。在人的视觉里是有思维的,在速写构图中它是以一个提问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如何让自己的画面看上去舒服?这个问题使人的视觉具有了艺术的严肃感。构图意识并不意味着下笔之前需要反复盘算,而是在我们长期练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潜意识”,它会使我们“放大”或“省略”对某个物体的描述,从而产生“精与简”的对比变化,使得作品看上去生动异常。我们在进行速写练习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意在笔先”,一是“意随笔出”,无论哪种做法都要依靠视觉进行选择而不是视觉的盲目游走。另外,视觉训练中的透视感最容易让构图变得与众不同,透视使物象变形,但这变了形的物象仍然让你觉得很正常,这个现象说明人的视觉与人的思维判断是连在一起的,描画具有透视性的人物,最能锻炼视觉分析能力。透视性强的速写,使构图的位置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人的视线被透视性吸引到画面的深处,也就是说,看者的视觉在深层空间里获得了自由。因此构图的真正意义在于如何使人们的视觉获得舒服的感觉。
构图意识缺位的重要表现就是“视觉涣散”或“视觉漠视”。那么如何来解决我们在构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呢?如果作品中物体之间缺少巧妙的大小变化或者物体之间缺少层次感,可以试着在构图里添加一些更为细致的设计细节,作品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充满性的构图需要把物象尽可能丰满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构图的关键要转移到线条之间的对比变化上来;简约性的构图看起来很有趣,因为几乎没有什么机会遮遮挡挡,一切都暴露在外,所以难度也最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视觉平衡问题。
2视觉训练中工具的选用及写生
艺术设计是一个应用性的专业,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时时刻刻去体验的专业,体验就需要动手去操作,这时工具便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工具的真正意义在于它的“开发自己的视觉样式”的作用,一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视觉样式,它反映在固定的使用铅笔或炭笔这类的习惯上,固化的视觉习惯有它的害处,它可能限制想象力。每一种工具自有它特殊的效果,我们鼓励学生对主要几种工具一一摸索,掌握它们的特性,比如铅笔里就各有硬度,从精致到粗约的效果它都可以表现。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中,我们也鼓励使用各种工具,去开发各种不同视觉效果。工具主要包括笔和纸,不同的笔与不同的纸组合起来使用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对于具有自觉性(主动性)的视觉而言,不同工具的使用是一种开拓“视觉样式”的有效方式,这儿有两条途径:一是先试验一下,看那些工具能出效果,为今后的习作练习做准备;二是在开发自己的“视觉感受”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工具。
写生是艺术设计里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功。以速写为基础的视觉训练,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最起码的技能即能将看到的物象迅速、准确、优美地展现出来。写生的意义在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研究,在现实的世界里,存在着数不清的材质、肌理、形式和结构,它们中百分之九十是不会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即使口才再好的教师也不会将他们叙述殆尽,只能使用自己的视觉去接触、去感知、去寻找、去发现它。
3从线到面过程中的视觉训练
速写最本质的魅力是线,它是最生动的一种形态,由手指勾勒出来的线条,往往直接反映出心灵律动,这说明线的生动感是由生命的生动感促成的,同时线的生动感最为细腻,它能在每一个微米里产生变化。线的本质意义还在于它是各种形态的一个起点,线的排列构成了面积,面积的组合构成了体积,体积的组合构成了丰富的实体世界,所以丰富的实体世界是有线构成的。
篇2
【关键词】 低视力; 视觉康复训练; 儿童; 视力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vision of low vision children.Method:A total of 72 low vision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from January 2015 to September 2016,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with routine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developed individualized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 and implemented the relevant training strategy.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as observed.Result:Af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visual acu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0.05-0.09(11.11%) and 0.10-0.29(30.56%)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3.33% and 47.22%(P
【Key words】 Low vision;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hildren; Vi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3.036
低力(low vision,LV)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该病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屈光不正、高度复性近视散光、视神经萎缩中度远视等,此外先天性青光眼术后、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在一段时间内也属于低视力范畴[1-2]。低视力患儿存在明显视觉损失,这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而需尽可能的改善患儿视力。视觉康复训练是低视力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改善患儿视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72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视觉康复训练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总结一套高效的视觉康复训练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72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纳入标准:患儿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性视觉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均编制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并实施相关训练策略如下:
1.2.1 设计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前收集患儿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家属患儿视觉活动、日常生活特点和障碍问题,并与患儿交流沟通,了解患儿性格特征,与相关医师共同协商,编制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计划制定后,向患儿家属讲解,及时调整计划,满足家属的相关需求。
1.2.2 心理干A和健康教育 为提高家属和患儿治疗依从性,应对患儿和家属进行相关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模式,向家属介绍患儿的病情、视觉康复训练安排、家庭护理知识与技能等信息,告知家属和患儿坚持视觉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儿视力,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获得家属和患儿的积极配合;训练前应观察患儿心理状态变化,出现负性情绪反应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选择成功案例鼓舞患儿,帮助患儿重塑治疗信心。
1.2.3 合理使用助视器 严格依据患儿视力,选择合适的光学或非光学助视器,视觉康复训练中要求患儿佩戴助视器;同时,设计配套阅读材料,要求字体从大至小,配合不同训练阶段使用,便于监测患儿视力和阅读能力改善情况[3-4]。
1.2.4 视觉定位能力训练 选择儿童感兴趣的阅读图册或文字材料,从中选择某个图案、字母或文字,让患儿在材料中找出,训练患儿快速阅读能力和阅读的精准度;指导患儿进行笔画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图案,让患儿沿着线条轨迹描红临摹,锻炼患儿头部运动追踪能力,提高眼部与手部配合的能力。
1.2.5 视觉记忆能力训练 让患儿先观察房间内陈设,再取走房间内的某个物体,让患儿回到房间,观察移走了哪个物体,并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和位置,锻炼患儿的视觉记忆能力[5]。
1.2.6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带领儿童在音乐中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如刷牙、穿衣服、洗澡、洗手、整理衣物等,积极鼓励患儿自己完成个人卫生清洁等,提高患儿独立意识和日常生活能力。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行视觉康复训练6个月以上,训练6个月后检查患儿视力情况,记录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并比较。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hinese-version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CLVQOL)评估低视力患儿生活质量情况,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6]。患儿训练前后分别进行CLVQOL评估,统计远视力、调节能力、阅读和精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视力0.05~0.09和0.10~0.29的比例分别是11.11%和30.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和4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训练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康复训练前,观察组远视力、阅读和精细工作、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远视力、阅读和精细工作、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对于儿童眼部卫生问题关注度逐渐提升,而儿童低视力人群也成为眼部疾病研究的重点。低视力直接影响患儿对社会及环境的正常认知,干扰儿童的各项肢体活动,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负性影响较大,随着病程延长危害性逐渐增加,甚至导致儿童终生视力损失。故应尽早开始低视力的治疗尤其应做好视力康复训练,并长期坚持改善患儿预后[7]。
与成人低视力相比,儿童视觉经验较少,缺乏建立起完善视觉记忆,多数患儿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视觉缺陷,仅使用残余视力,且部分患儿合并其他生理缺陷,视觉康复训练难度较大,要求更多且时间更长[5]。根据儿童低视力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视觉康复训练方式,在训练中遵照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积极改善患儿视觉功能,并注意纠正患儿心理和智力发育障碍[8-9]。本院针对儿童视觉康复训练的特点,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生长发育的异同,编制了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针对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为日后康复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对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实践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视力0.05~0.09(11.11%)和0.10~0.29(30.56%)者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和4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儿童视觉康复训练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尤其是患病年数长、视觉损失大、性格内向的患儿低视力治疗和康复训练难度更大[10]。在实际视觉康复训练中,应把握儿童低视力的病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视障儿童视功能和心理状况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不宜刻板的使用标准的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和方法[11-13]。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是视觉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眼科医师及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家属配合视觉康复训练,并定期评估患儿视觉功能改善效果,告知患儿和家属已经取得的成果,督促和鼓励患儿及家属更好的坚持康复训练,全面改善视觉功能[14]。本次研究认为个性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较为适用于现代低视力儿童及家庭,家属较容易接受和配合治疗,在训练中应先设计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积极争取家属的意见,同时训练前和训练中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保证患儿和家属保持良好的视觉康复训练热情。此外应严格依据患儿视力,选择合适的光学或非光学助视器,在视觉康复训练中合理使用助视器及配套阅读材料,使视觉康复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视觉功能训练方面,视觉定位能力训练和视觉记忆能力训练为主要训练项目,灵活选择儿童喜欢的形式进行训练,提高患儿参与积极性[15-17]。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忽视技能训练,提高患儿独立性,提高其生活能力,促进患儿正常行为发育,并减轻家属照顾负担[18]。
综上所述,低视力儿童视力采取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胡运涛.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觉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8(7):119-120.
[2]胡甸萍,O建初,王剑鉴,等.康复训练对高度远视儿童屈光结构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5(2):149-151.
[3]肖婷,张黎.儿童低视力康复概况[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5,7(2):45-46.
[4]杨俊芳,陶利娟,漆争艳,等.低视力儿童应用助视器提高视觉质量的效果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8(10):63-64.
[5]李桂芹.康复训练仪在低视力儿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5(24):2897-2898.
[6]胡爱莲,孙葆忱,张旭,等.北京市医疗机构低视力康复服务状况调查[J].眼科,2015,10(5):348-351.
[7]邵锦华.康复训练对儿童低视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6,8(10):113-114.
[8]覃建.不同类型助视器在视力残疾学龄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9]曾素华.家庭护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10]曾玉.技能训练干预对成人低视力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1]曹紫玄,王萌,陆悦美,等.对我国儿童低视力康复的一些思考[J].中国康复,2015,10(2):149-150.
[12]陈章玲,雷方,陈彬川,等.郑州市惠济区3~6岁儿童盲和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眼科新进展,2014,12(5):441-444.
[13]杨媛,黄耀忠,张超,等.台州市椒江区幼托机构儿童低视力原因及康复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10(2):304-305.
[14]蒋春秀,马丽华.柳州市学龄前儿童盲和低视力原因分析[J].华夏医学,2011,5(2):167-169.
[15]朱文珲,周建华,林先轩,等.低视力儿童的屈光状态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5(10):967-969.
[16]邓岳敏.“残―医―教”一体化低视力儿童康复模式的构建[J].绥化学院学报,2016,5(1):119-123.
[17]林穗智,古衍萍,胡运涛.低视力儿童三位一体综合康复干预治疗临床数据分析[J].广州医药,2015,5(1):88-89.
篇3
[关键词] 视觉训练;共同性;外斜视立体视建立
[中图分类号] R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6(b)-0097-03
[Abstract] Objective Postoperative stereoscopic binocular vision training of concomitant exotropia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from June 2013 ―June 2015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ncomitant exotropia surgery 6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30 people.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and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binocular vision training.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3 months and 6 months of a three-dimensional visual. Results Postoperative training for 3 month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ereoscopic sharpness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increas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6 month train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enter stereoscopic number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Binocular visual training help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ereoscopic postoperatively in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exotropia,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is worth studying.
[Key words] Visual training;Commonality;Exotropia stereopsis
共同性斜视为眼的某一对拮抗肌力量不平衡所引起的眼球位置反常状态,其肌肉本身及其支配的神经无器质性病变[1]。多发于幼儿时期,表现为眼位内斜或外斜,伴有屈光不正,视力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注视时,一眼注视目标,另眼则表现为偏斜状态,初期由于用意志可以克服,多呈间歇性斜视。日久斜眼在视网膜黄斑区以外就形成一个新注视点,并且固定下来,称为旁中心注视,一经形成则很难消退。对于斜视已经稳定,或经非手术治疗仍有偏斜,以及交替性注视的患者,皆应及早进行手术,该文以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接受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接受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孩18例,女孩12例,平均年龄5.2岁,矫正视力为0.6~1.2,平均为1.0±0.1,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和复健;实验组男孩16例,女孩14例,平均年龄5.3岁,矫正视力为0.6~1.2,平均为0.9±0.7,术后在常规护理和复健的基础上行双眼视觉训练。两组患者均无其他眼科疾病和全身疾病,眼底正常,无眼球运动异常。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病史等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篇4
视唱练耳 我们称之为基本乐科。教学包括四项内容:视唱、听写、乐理、听觉分析。这四项内容互为配合。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专业基础课,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是走进音乐世界的必由之路。它将对学习者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通过学习,能掌握音乐语言诸要素,提高对音乐的表现与理解能力。由于乐音的存在方式及其认识与音乐声学及一般声学理论直接相关,因此,我们可以由视唱练耳基础入手,将探讨教学中听觉训练存在问题及解决。
1.视唱练耳教学的目标
听力、视唱与音乐基础知识这项教学内容属于“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通常是首先进行乐理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从学谱出发的知识技能,因此常常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学生可能在乐理考试中拿取高分,但缺乏基本节奏、音准的表现能力,乐理成了单纯的知识和机械的计算。在乐理的学习内容上,也往往是要求还没有什么实践体验和积累的学生学记许多枯燥的概念,既不能引发学习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听觉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感受、理解音乐基本要素和创造性地运用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
2.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听觉训练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对视唱练耳课认知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视唱练耳”是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 程及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因此,视唱练耳的学习不仅在考试中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具有积累时间长、成绩效果慢的特点,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学习态度上的不重视,归根结底是对视唱练耳这门课没有全面地了解而造成的。
解决方案:加强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一味地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改变,而且他们对这门课的真正意义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情况;音乐听记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负着音乐听觉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因此,音乐听记与其他音乐理论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们没有了解视唱练耳课的特殊性和关联性,单纯地认为视唱就是唱谱,听记就是记谱,没有什么难的,临时抱佛脚就行,孰不知视唱练耳就像英语听力一样,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想在短时间内出成绩是不现实的。
2.2 听觉惰性的产生
所谓听觉惰性,是指在音乐听觉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下意识或无意识的听觉状态,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通俗地说,学生在上视唱练耳课时,没有积极地去感受音乐材料,也不注意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对音乐材料仅仅是“一听了之”,不进行积极的音乐思维或者思维速度迟缓,听觉上的惰性也就随之产生。
2.3 对音乐情感的忽视
学生们在实际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视唱练耳课虽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它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重复,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活动。但这一艺术目的在学生中并没有引起重视。
篇5
【关键词】视知觉训练;弱视;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55-02
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单调、枯燥,患者依从性差,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我院2009年9月引进静峰有限公司研制的YK-SGN1型综合视知觉训练系统后,大龄弱视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
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眼肌科门诊经过散瞳验光确诊为弱视的患者共294例(455只眼),其中双眼患者194人,单眼患者67人,按年龄随机分为两组3-10岁为A组,共245眼,大于10岁者为B组共210眼。
2.治疗方法:
按视功能缺损的类型应用视知觉学习系统对294例455只眼进行针对性综合训练,每日一次,每次40分钟。每月底对所有弱视患者进行视力测试及多项视功能检查并详细记录。
(1)根据验光结果配戴合适矫正眼镜。
(2)对于单眼弱视患者采用严格遮盖健眼,7天打开1天,对双眼弱视或视力相差2行以内不遮盖;视力相差2行以上者要遮盖优势眼,3-5岁采用3:1方法,6-9岁采用6:1,每两个月复查1次,9岁以上者全天遮盖优势眼每月复查1次,防止遮盖性弱视的发生。
(3)视知觉训练模式
视知觉训练模式是通过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依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点设计的别具一格的动态场景,所有弱视训练项目均以游戏的形式体现出来,生动有趣,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主动性、自觉性。每位患者根据不同的弱视类型采用组合方式或个性化训练,并根据治疗的效果进展随时调整下阶段的治疗方案。
3.疗效判定标准[1]
依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
(3-1)年龄与疗效的比较,
A组 (3-10岁) 眼数245 有效97%(238/245),无效2.9%(7/245), B组 ( >10岁) 有效86%(182/245), 无效13.7%(28/245)
(3-2) 弱视程度与疗效的比较,
轻度:A组 眼数 93有效(91/93)98%,无效(2/93)2.2%,B组眼数 82有效(77/82)94%,无效(5/82)6.1%,
中度:A组 眼数 91有效(89/91)98%,无效(2/91)2.2%,B组眼数 83有效(78/83)94%,无效(5/83)6.0%,
重度:A组 眼数 64有效(57/64)89%,无效(7/64)11%,B组眼数 42有效(28/42)67%,无效(14/42)33%,
(3-3)不同类型的弱视患者疗效比较
屈光不正性弱视:A组 眼数 49有效(47/49)96%,无效(2/49)4%,B组眼数42有效(39/42)93%,无效(3/42)7.1%,
屈光参差性弱视:A组 眼数112有效(92/112)82%,无效(20/112)18%,B组眼数77有效(51/77)66%,无效(26/77)34%,
斜视性弱视:A组 眼数82有效(48/82)57%,无效(34/82)41%,B组眼数93有效(49/93)53%,无效(44/93)47%,
4.讨论:
大龄弱视患者由于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机,治疗效果及难度受到了一定影响,但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视知觉训练与以往相比,效果还是令人鼓舞的。从3-1可以看出在治疗效果上10岁以下的患者与10岁以上的患者区别不是太大。分析原因可能与大龄患者更能调动脑、眼、手躯体的协调动作,能更积极主动的完成训练,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
在大龄弱视患者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效果最好。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次之,斜视性弱视最差。这可能在于早期的视通路及视皮层长期废用未得到相关视觉信号刺激久而久之导致了其功能及结构的改变影响了视觉信息的形成,而视知觉训练能很好地刺激视网膜细胞对光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加速视觉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促进大脑神经的发育,所以效果较以往有明显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可能由于双眼明显的不等视,视觉中枢很难将双眼视网膜物象融合,不能形成双眼单视而严重影响了疗效。[3]
从3-3中可以看出,重度弱视不论年龄大小治疗效果都较差,这可能由于患者视觉中枢的抑制时间过长过重原因。轻度、中度弱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年龄上差别不大,但大龄弱视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比小于10岁者明显要长,一般在2-3年,这说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患者的视功能得到了改善,说明大龄弱视患者的视皮层仍有很强的可塑性。
弱视的治疗不单是提高视力,立体视的恢复也很重要,在视知觉训练过程中,大部分大龄弱视患者的立体视和融合功能也得到了改善,所以通过分析我们更增强了对视知觉训练大龄弱视儿童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篇6
关键词:视唱练耳;听觉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28-01
视唱练耳顾名思义就是指视唱与练耳两大部分,主要包括看谱即唱能力与听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是有很大联系的:听觉能力的训练内容主要体现在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调式调性等方面,而视唱能力的训练则是把这些内容用声音表达出来。是否能够正确的表达一首视唱曲的音准感、乐感等,都要通过我们的听觉能力去衡量。可见,听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视唱练耳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视唱练耳中的听觉训练大致可以分为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这五个部分的听觉训练。
一、单音的听觉训练。首先把所有的单音先分成几个音组(主要以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g之间的单音训练为重点),从标准音开始,分别与它向上和向下的基本音级构唱,比如:向下■向上■。通过以上的反复训练,可以听辨出从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g之间的任意一个基本音级,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加入变化音级的听辨,如升F、降B等变化音;以同样的方法再进行其他音组的训练。最后把所有的单音融汇到一起,五个、十个或几个音为一组的练习。以上听觉训练不仅对单音的练习有一定效果,同时还为旋律音程的训练做了好的准备。
二、音程的听觉训练。主要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训练。旋律音程的练习在单音听觉训练中已提到,重点是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同时发声的两个音便是和声音程。我们一般对于较高的那个音或者是与标准音距离较近的音比较敏感,因此先听辨出该音,然后根据此音向上或者向下的度数听出另一个音,再通过音程的色彩明暗程度来判断该音程的性质。此练习的前提条件是要先分辨出大、小、纯、增、减音程的协和程度以及它们的色彩特点。
三、和弦的听觉训练。以三和弦原位及转位的训练为例。原位三和弦的三个音是三度叠置起来的,由于根音与五音形成了五度的关系,因此只要听出有五度的音程,再根据其中任何一个音,便可写出另外两个音。而转位三和弦主要是以“三度+四度”、“四度+三度”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四度音程在转位三和弦中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听出有四度关系的两个音,再向上或向下构出另外一个三度音,即听辨出转位三和弦。与音程的听辨方法类似,要求先分辨出大、小、增、减三和弦的色彩明暗特点。
四、节奏的听觉训练。在训练之前要先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关系:节奏是指在音乐不断发生的时间内,来体现音乐中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而节拍则是把这些长短和强弱关系组织起来,并按照一定次序循环重复;节奏强调音的长短,节拍则侧重于音的强弱。再对节奏进行最基本的分类,按照节奏型的形态大致可以分成:平均型节奏■(两个八分音符)、附点型节奏■(小附点)、切分型节奏■(小切分)、连音型节奏■(三连音)等;按照节拍还可以分为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等。并且还要掌握最基本的节奏型(如2/4、3/4、4/4、3/8、6/8等)以及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如2/4强弱、3/4强弱弱、4/4强弱次强弱等)。在这些工作都做好的前提下再采用填空、改错等方法来训练这些基本节奏型,并用正确的记谱法记录。例如填空:教师可以把一段节奏板书下来,留出若干空,然后由教师完整的把节奏打出来,让学生填充空缺的节奏型,最后再把完整的节奏读(打)熟练。以上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把这些最基本的节奏型熟记在心,强化对节奏的记忆,才能进行更深化的训练,同时也增加学生练习节奏的兴趣。
五、旋律的听觉训练。首先要确定该旋律的拍号与调式调性,再写出它的音与节奏。可以先从练习乐句开始,到乐段再逐渐加长旋律的听写训练。这一部分的训练比较难,它不仅要以单音、音程、和弦、节奏的听觉训练为基础,还要求我们能够听辨出曲子的调式调性,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感受出中国与西方作品的差异,可以说是非常具有综合性的一项训练。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要以“听”为前提。对一首作品的音准及乐感的把握,都要通过我们的听觉能力去判断与衡量。因此,要把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作为前提,才能提高我们的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对音准、音色的变化、速度的快慢与和声的张弛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训练过程中更要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入繁的原则,一步步的加强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
篇7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世间本没有那么难的事,尤其是习作更算不上什么难事,它是纸糊的老虎,就看你敢不敢走上前把它捅破。其实,我们从很多习作好的同学身上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在习作上多花点心思,然后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多角度训练,很多你所认为的写作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写好日记――依然靓丽的风景线
众所周知,写日记好处多多,它是我们日常练笔的较好方式,又是大家积累写作素材的很好途径。从精神层面上讲,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情感和情绪的释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们内心的压力和烦闷,我们还可以通过写日记反思自我、鞭策灵魂,还可以随时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和快乐。同时,日记还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成为我们生命的备忘录。所以,我们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搜集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学会观察事物和多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等。可以这样说,写日记依然是我们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能为我们做必要的素材储备,使我们不至于在习作时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片段训练――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片段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我们可以仿写、连词成段、据材料写对话、看情景写感受、读诗句绘画面、就事情谈看法,也可以采用续写、写读后感等多种片段训练方式,不一而足。当然,片段训练要从局部着眼,从小处着手,不必面面俱到,不必强调成篇。同时,我们阅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闪光等都可以形成文字。一句话,我们可以随时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句、段开始逐步提高到篇,过渡到构思成文。
赏文摘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快车道
篇8
关键词:听觉评价训练;主观听觉;录音艺术
作为一名合格的录音师,掌握专业上的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录音的教学当中,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四年的本科教学中一直循序渐进的理解和掌握。录音的实践经验也在高年级的课程当中不断积累。然而,有很多的学生即便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使用各种软硬件设备,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却仍然不能录出满意的录音作品。这是由于对于音频的听觉主观感知能力不够,无法分辨出声音的特性,很好的利用声音特性配合录音作品风格进行录制。总的来说,无法听辨出什么是好的声音,录制的音频当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而造成的。主观听觉对于录音师和好的录音作品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在教学中能有细致的讲解,唯独录音的主观听觉评价是比较难以化作直白的语言进行教授的。同时,录音的听觉训练是一个录音师从学习到日后工作一直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巩固的持续性训练。而听觉训练在目前的教学当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体系。故在此抛砖引玉,提出少许方式方法,望在日后的教学当中,能逐渐形成体系,为培养一个合格的录音师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听觉训练的方式方法
对于录音专业的学生来说,听觉主观评价的应用渗透在各个方面。调制各种参数、设备,录制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上都需要很强的审听能力。学生在对于一个录音事件或一个音频的处理手段和方法的选用都是基于对音频的客观分析和主观理解上。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专业录音师,正确认识声音属性、判断录音中出现对问题根源、能在录音进行中迅速做出适当的处理,必须为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听觉评价系统。
在本次听觉训练的实验当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听觉评价系统。以下介绍训练的各种方式方法。
1.使用交互式软件模块进行常用声频处理器效果的识别实践练习
采用交互式的听音训练软件练习模块,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和控制,有助于学生的耳朵听音能力的训练,并对自己的录音作品进行真正的听觉评价。不论是录音、混音还是扩声的工作,有着良好的听觉都是很重要的,利用交互式模块进行分项训练是对听觉评价能力提升的一个基础积累。针对不同的常用效果采用对应的模块进行听觉训练,能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听觉能力的各个部分。例如采用《听音训练手册》中的交互式模块对均衡、空间属性与混响、动态范围、失真等等进行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交互式模块听觉训练之后,学生盲听测试结果明显提高。但是此模块更适合训练单一音频素材,对于歌曲、交响乐等较为复杂的音频则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2.针对同一作曲家不同录制公司的唱片进行大量对比实验
在第一学期对学生采用了交互式模块的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第二学期对歌曲、交响乐等整体素材进行听觉训练。在每周的听觉评价课程上,给学生听辨同一曲目、不同唱片公司的录音作品,让学生在之前训练的基础上,对于声音有更加全面的把控。例如,针对不同公司出品的瑶族舞曲,进行反复的试听对比。除了感受整体动态、混响的区别之外,细化到每一个乐器的音色,每一个表情的处理。让学生对于乐曲的整体把控有良好的分析及主观评价能力。
3.针对同一样本的音频使用不同的听音环境进行大批量对比实验
作为录音师来说,要适应不用的听音环境来进行录音以及混音。所以在不同的听音环境进行大量的音频对比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当中,我们将同一样本的CD音频放到各种听音环境中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同一音频在不同音箱上回放、同一音频在不用监控室回放、同一音频在不同耳机上回放,让学生们建立听觉标准,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迅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进入到工作状态中。
4.录音实践中,针对同一录音对象,进行不同制式录音方式;同一录音制式,不同角度及距离;同一录音制式、角度、距离,不同型号传声器的录音音频对比
在录音的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对同一作品进行多种录制方式,并进行分析。例如,在钢琴的录制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录音,每组的录制方式都不同,或是录制方式相同,但是选择的传声器不同。在录制结束后同一回放听辨。这样能训练学生对于不同制式、不同传声器、不同角度距离等都有主观的听觉感受。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迅速的选择合适的录音制式、传声器以及角度和距离。
二、训练结果与经验总结
在使用以上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年听觉评价课程的训练后,对学生的听觉评价训练成果进行具体数据分析。由于听觉评价能力的提高与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需要细致到每个月进行一次盲听测试,采集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最终汇总所有盲听测试结果总结经验。
在上面四种方式中,第一种适合初期训练,能在两个月之内从盲听数据上看到明显提高。但是后三种方式都需要一定的音乐基础,尤其是第四种方式需要大量的录音基础知识。从盲听结果来看,并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明显提高。然而,作为录音师后三种的听辨能力是在工作当中更为需要的。所以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及训练。
三、对于录音专业及其他学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事实上,并非只有录音专业学生需要有听觉评价能力,作曲系及演唱演奏方向的学生也需要知道什么样的音响效果是好的声音,而不是一味的只追求音量的大小,例如,作曲系的学生在写完交响作品后,需要知道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听觉效果,而演唱演奏的同学也需要知道自己在音乐厅等场地演唱或演奏的声音效果怎样是最利于表现曲目的情感的。所以针对以上所述,录音专业将尽可能的联合作曲及演唱演奏专业的学生,在对其作品进行录音的同时,给其他专业的学生对比不同传声器及不同录音方式的音响差别。
听觉训练着重提高学生的自身听觉修养,用半年的时间对一个录音班的学生使用交互式软件模块进行常用声频处理器效果的识别实践练习;半年时间进行针对同一作曲家不同录制公司的唱片进行大量对比实验;同时进行针对同一样本的音频使用不同的听音环境进行大批量对比实验与录音实践,结合其他作曲及演唱演奏专业学生,针对同一录音对象,进行不同制式录音方式;同一录音制式,不同角度及距离;同一录音制式、角度、距离,不同型号传声器的录音音频对比。
经过一学年的时间,学生能在最后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听觉评价体系及音响审美观。能在录音及混音当中,迅速的找出自己想要的声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做出好的录音成品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设备、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地探索更加合适的教学方式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注释:
采用的模块来自于人民邮电出版社《听音训练手册》自带的软件模块。
篇9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 视唱教学 调性感觉训练方法
一、视唱教学的内涵
何为视唱,通俗的说法就是看着谱子演唱。视唱是指用唱名来唱出音符,也就是视谱即唱。那么什么是视唱教学呢?视唱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主要通过班级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视唱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它不是单纯的音乐教学,而是融入了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巧的综合教学课程。在视唱中,会存在音与音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连接或者叠置的关系即我们所说的音程关系感觉。视唱中的“调性感觉”,就是指调式各音级之间的相对于主音间的倾向关系,这两种关系的掌握是视唱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视唱教学的目的
视唱是音乐综合的技能训练,是音乐语言与音乐感觉融为一体的最直接、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学生在实际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视唱练耳虽然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目的却是训练学生对乐感的表现与体验。因此,在训练时要做到有表情地视唱,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记号的表现、注意力度、乐句划分、节拍律动等。视唱教材大多是优秀的音乐作品或是民歌,有表情的演唱可使学生获得一些音乐语言,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表现力。
在音乐教学中,视唱应该是其基础,也就是说要注重视唱教学。很多人会单纯地以为视唱教学的目的是掌握视唱的技能。其实不然,视唱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加强学生的音乐记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这一视唱教学目的,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三、视唱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视唱教学中,我们可以熟能生巧,在教学的最开始让学生选择熟悉的歌曲去唱,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通过对音程、节奏和读谱知识的训练,为唱好新的乐曲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视唱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视唱水平,先易后难,逐步地增加视唱难度,以此提高学生的视唱水平。
视唱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实践活动,需要学生掌握视唱技能,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联系不断积累听觉经验,通过感知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符号的理解。
视唱教学是一个综合教学的过程,学生的识谱、音准、强弱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掌握。不仅要尝试新歌还要增添器乐曲目,从而既扩大学生的视唱面,又使得学生的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情况,学生在进行视唱的时候,如果单独地利用音程进行衡量,无法明确地指出哪里有不正确的音,就是会发现这首曲子很难听,主要是因为曲子的调性不够好,事实上就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好,也就是调性倾向关系不稳定,一些音唱得不够准确。
在音乐视唱中存在一种“律”,不过这种律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可能综合着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及纯率等全部或者其中的几种。例如,琴跟唱就使用了十二平均律。事实上,为了使曲子更加动听、和谐,一般会在三度音程唱得相对小一些,这样视唱就更符合纯律的要求。还有在音程度数为大六度跳进时,这时候音程关系相对会大一些,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突出调性的倾向感;而“导音”进入“主音”的小儿音程,为了更加贴近五度相生律,音程会唱得相对小一些,很多的音程关系都存在类似的现象,这样会使得调性关系更加协调。对于音程结构相同,当时在唱法上略作变化的现象,是受到音准的作用。音准是什么,在视唱中,音准的定义是既符合音程的感觉又符合调性倾向的感觉,也就是制定音程和调性倾向关系之间的调节机制,是两者实现统一和谐的关键。
四、调性感觉训练方法
视唱中的调性感觉指的是对调式(这里主要指大、小调式)各音级之间相对的稳定与不稳定及共同倾向于主音的感觉。如果学生对调性的感觉较差,那么视唱就不能顺利地进行。所以中学音乐教师要重视学生调性感觉的训练。下面介绍在视唱教学中调性感觉的训练方法。
首先,加强对调性倾向关系的感觉的训练,这些关系包括主音、属音和导音等。当在训练中遇到调式变化较多的曲子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指导学生。视唱基础的稳固需要对调性关系感觉良好。
人们对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定义的得非常清楚,将节奏比喻成旋律的骨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节奏将高低和长短不同的音组织起来,再通过赋予其生命力,从而形成音乐旋律。音乐主要是依靠节奏的有序和无序的变化来实现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节奏就是音乐的灵魂。音乐视唱教学中也通常将节奏的掌握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传统乐理中,判断调性关系远近的重要依据是两个调性所使用的共同音级数目的多少。共同音越多,调性关系越近,共同音数目越少,调性关系越远,这就对音乐节奏和节拍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对掌握浮点节奏、切分节奏、三连音及椅音和休止符等节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视唱谱例中,每一首曲子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要根据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来结合曲谱进行相关的讲解。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结合重点进行讲解,并且要求学生多进行练习,尽量精讲多练,这样才能保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曲子中的难点和重点,要进行强化性练习,掌握这些重点节奏,做到举一反三。当然对于音乐节拍的培养也是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学生要分析乐曲节拍的强弱规律,并在划拍和视唱中表现出来。节拍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音乐韵律进行掌控,视唱基础的稳固需要对调性关系感觉良好。
其次,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恰当地使用跟琴视唱的练习形式,以此加强独立视唱能力的培养。在视唱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并不习惯于从调性倾向方面进行思考,他们通常只考虑音准和节奏,对调性倾向关系心中并没有概念。但是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调性倾向关系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只考虑音律和节奏,就不能准确地把握独立视唱的过程。因此,老师要恰当地使用跟琴视唱的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视唱能力。当老师教一首新的练习曲时,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用琴来带学生唱,而应该让学生先自己感受一下,对该曲的调性倾向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缓慢地、独立地进行视唱,不断加强他们对调性倾向关系的体会,即使出现调性不稳的情况也不要立即用琴对照,而是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和纠正。
在视唱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所掌握的视唱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一旦出现一些较为生疏的乐谱,就无法流畅和准确地视唱;二是学生能够在乐器伴奏的情况下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学习,甚至只要两三遍就能够流畅地唱出来,但是在初始时没有相应的乐器进行扮演带唱,一首曲子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唱出来,并且可能会出现错误。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独立视唱能力有待提高。究其根本就是学生不能够较好地掌握音程和调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利用乐器为学生进行新曲带唱,这种视唱教学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是存在较大的问题。这种视唱只是在模唱,学生无法在视唱的重要方面进行训练,造成独立视唱能力较差,当一首新的曲子出现时,学生无法实现独立视唱。
如何进行乐器模唱和学生独立视唱能力的培养之间的矛盾调解呢?笔者认为,对于初次接触音乐的中学生而言,采取与乐器模唱的方式是必要的,这时的学生无法正确地掌握音准,音乐素养比较低,因此要利用这种模唱的方法让初学者熟悉视唱。当学生进行一些基础视唱训练的内容,就应开始进行独立视唱练习了。这时候,一首新曲子一开始不能够利用乐器进行带唱,可以现从曲调的主和弦引和音程进行相关的联系,同时在理论上对音程关系和调性倾向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进行一些独立性视唱练习,在练习中不必过于着急,而要保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调性倾向关系和音程关系,并且对其进行掌握。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情况,例如音程关系掌握不好和调性不稳等情况,这时候不要立即进行乐器模唱,可以将这些问题单独提出进行分析、比较和纠正和再练习。
最后,在中学音乐视唱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泛唱的训练,尤其是当学生对音准和节奏有了比较稳定的基础上,要加强泛唱的练习,训练学生视谱即唱的能力。当然在泛唱练习中学生必须对调性关系进行积极的思考,正确的体会才能顺利地演唱出来。这种泛唱的练习过程,往往是练习曲在学生头脑中处于一种半生不熟的状态,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因而对加强音程和调性感觉的训练有很大的好处,能够发挥精唱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当学生把一首歌唱得很熟的时候,眼睛还未看到音符就已经唱出来了,这时学生就会失去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积极动脑筋去思索,对曲子的调性倾向的感觉也会失去,这样的练习就是毫无意义的。而在泛唱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锻炼自己的音程和调性感觉把握能力。所以在视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泛唱的训练。
五、结语
视唱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音乐视唱教学中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对视唱中调性感觉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孙虹,许敬行.视唱练耳1-4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
[2]尤家铮,蒋为民.和声听觉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3]孙从音,范建明.基本乐科教程(练耳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卢睿琦.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认识[J].浙江师范大学报,2005(2):117-120.
[5]鞠芳.法国视唱练耳教学给我们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3):78-79.
[6]周新华.声乐基础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篇10
关 键 词:旋律听觉 复调听觉 和声听觉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不仅有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有音质音色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表达内心对艺术形象的音响想象。随着这种内心的感受,就形成了对音响图像的追求。这种内心听觉越敏锐,就越有助于音乐的表现。衡量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造诣的深浅,只能凭借耳朵这一听觉器官;判断演奏者乐感优劣、投入的程度,音响效果是唯一的依据,而绝非一些故弄玄虚的外部表情与动作。
一、音乐听觉的重要性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过听觉来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凡是优秀的音乐家都具有敏锐的听觉,他们在有意或无意聆听的状态下,其听觉器官总是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而这种敏感的听觉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因此,学习钢琴,就必须培养学生有敏锐的听觉能力,使之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演奏时必须用听觉去判断演奏是否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音乐的变化、力度的层次、节奏的脉搏、踏板的清晰、乐句的均匀、旋律的流畅、风格的准确等等。演奏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听觉,才能检验弹奏的效果。因此,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对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涅高兹曾说过:“听觉越是迟钝,所演奏的声音和表现的内容就越呆板。”
二、音乐听觉训练的特点
练琴的过程也就是练习发音的过程。不能满足于只是“发出”声音,而是要根据乐曲性质的要求发出应有的声音。许多学生在演奏时思路混乱,多数是因为听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清晰的思维下,按照音乐进行的规律,将无意识的听觉、混乱的听觉调整为清晰的、有目的的听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特定意义出发进行学习,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觉器官,培养、发挥自己的听觉能力。
钢琴学习中的听觉训练,不是单纯的音的高低听辨,也不是仅仅用耳朵去听。“听”是心理在生理上的运用。一般意义上的听只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钢琴学习中的听觉训练,就包含了这种心理功能的训练,要使学生集中于大脑的听觉训练。教师的任务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学生注意听,并告诉他们所要听的内容和如何去听,而学生则必须时刻保持听觉的警惕性。
在音乐作品中,主要的旋律声部不一定都是在最高声部。如弹奏巴赫的赋格曲时,不仅要让人听到高声部的主题,还要听到中声部的主题、低声部的主题以及对题。即使一首简短的主调乐曲,也要分清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旋律声部中可能还有副旋律,伴奏声部中可能有低音线条及和声层等等。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声部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各声部层次在不同段落中的主次、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在随之变化。因此,钢琴学习中的音乐听觉训练,就必须对所弹奏的音乐进行分析,对音乐中的各种因素了如指掌,在清晰的思维控制下,有目的地进行。
三、音乐听觉训练的要求
1.建立旋律听觉
音乐作品中,旋律是核心。学生在学习演奏时,如何弹奏旋律至关重要。一定要时刻听到自己弹奏的声音,对自己所弹奏旋律的声音、情感,要做到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在听觉的控制下进行。
注意听完整的旋律线条。必须准确地划分旋律的句读。弹奏时要细心地听旋律的每一个音,注意乐句上的换气(呼吸),形成有逻辑的音乐句读,切勿让不必要的重音切断旋律线。钢琴作品中的旋律常常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不清楚这些特点,也常常会使旋律支离破碎。
A.旋律插入填充织体。钢琴作品中(尤其是多声部音乐),在旋律的长音或节奏的空隙作织体的填充是十分常见的,演奏时一定要注意听长音和被隔离开的旋律音之间的联系,不能让这些填充织体间断旋律线条。
B.旋律隐藏在织体中(隐伏旋律)。这种旋律容易被忽视或被织体覆盖,演奏时一定要听到旋律的每一个音,控制好旋律与织体之间的层次关系。
C.旋律由左右手分开演奏。在钢琴作品中,常见的旋律由左右手分担。演奏时,左右手一定要协调,力量衔接要自然均匀,细心地听完整的旋律线条。要使旋律演奏完整、流畅,犹如单手演奏一样。
D.和声性旋律。和声性旋律容易被和声覆盖,尤其是当旋律在中间或低音声部时,要小心地听到并弹出每一个旋律音,保持旋律的突出和完整。
E.由几个短小动机或模进音组成的旋律。演奏时要听动机及模进音组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一些慢速、多长音、多休止的段落中,弹奏时要特别注意旋律长音的延续,使旋律休止音断意不断,使旋律始终不懈地保持其内在的紧张度。
注意听流畅的旋律线条。在听到完整旋律线条的基础上,演奏时还要注意倾听旋律的流畅性。特别是演奏以某种特定技巧出现的旋律时,不能因技巧的难度而影响旋律进行的流畅性。如手较小的人在弹八度旋律及和声性旋律时,一定要克服困难,保持旋律线条的突出和流畅。另外,任何乐句的旋律在进行时都有其自身的走向和方向点,都有起始音、高低音和收束音,要求学生演奏时一定要自然、合理、准确、有倾向性地走向这个点,完成每一句流畅的旋律线条。
注意听旋律的表情。演奏时,首先要从乐曲的内容出发,仔细研究旋律的性格、情绪、语气及韵味。分清乐句的始与收、起与伏及乐句之间的起、承、转、合等客观存在的内在规律。例如每个乐句都有其自然而普遍的倾向,就像卡萨尔斯说的呈“橄榄形”,如钢琴家傅聪所说的“往中间走”。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句尾的收束。在演奏这些旋律时,必须要求学生用听觉仔细地去检验所弹奏出来的声音是否符合为作品所安排设计的音响。
2.复调听觉的培养
钢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有丰富的和声、复调、织体。无论弹奏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都需要有很清晰的声部听觉。复调作品中,其声部关系更为复杂,各声部在其音响空间的距离内在相互吸引和互相排斥中起作用。在音乐进行过程中,要注意各声部的旋律要求,在音响平衡的基础上保持各自的明确和自然的流畅,是十分重(转第69页)(接第70页)要的。如过分强调某一声部,就会丧失其他声部,因此,要做到准确地控制好复调作品中各声部之间音响的平衡、流畅、细腻,必须要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要求能够时刻听清每个声部,在听觉的监督下控制每个声部的弹奏。另外,当弹奏几个声部在同一音区之间交替进行的旋律时,则必须靠听觉控制好各声部之间的音色、力度上的变化,使各声部间有所区别。演奏复调音乐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各声部独立的旋律线条。复调作品中,各声部都是独立的旋律线条。学习时首先要分析作品,了解各声部旋律的走向。演奏中必须仔细认真地倾听每个声部的旋律进行和旋律表情。应该先分手、分声部练习,各声部都明确和熟练后,再将各声部叠加一起练习。必须处理好旋律声部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声部都保持好各自的独立性。
(2)注意听各声部完整的旋律线条。演奏复调作品中的长音和休止符时,一定要注意倾听它与前后音之间的关系。必须保证其声部进行的连贯流畅和完整,不要让长音旋律中的对位声部切断该旋律的线条,致使几个声部混成一个声部。
(3)注意听清各旋律声部的对话。复调作品的特点还在于各声部之间常常是互相呼应的,如赋格曲中主体在各个声部中的前后对应关系,以及主题与对题之间的呼应关系等等。演奏时一定要将各声部之间对话的语气、情绪等意图表现出来。总之,仔细地聆听,细腻地演奏,处理好各声部的句法关系和声部层次关系,对演奏复调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3.和声听觉的训练
和声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陈述中,和声的序进、和声的色彩、和声的紧张与松弛、和声的游移与肯定,都对音乐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中和声色彩的变化,常常决定了音乐段落中的某种表情的变化。和声进行从不协和、不稳定到协和、稳定,使音乐从紧张游移到松弛肯定的过程。
因此,学习钢琴弹奏还必须训练敏锐的和声听觉。学生在练习时,绝不能对和声变化无动于衷,应该时刻明确音乐中和声的变化,用心领会和声变化与旋律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听觉的控制下,将音乐中的和声变化及和声色彩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
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对和声的运用是不同的。当弹奏柱式和弦进行的音乐段落时,不仅要清晰地听到每个和声及它的横向序进关系,更要特别倾听和声进行中旋律的线条。在弹奏那些由分解和弦构成的作品中,仍需注意隐伏在旋律之中的和声色彩变化。弹奏印象派作品,更需细致倾听其作品的和声色彩,用不同的手段弹奏出和声色彩的变化。
4.培养音色的听觉
弹奏钢琴首先要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即声音是有共鸣的、圆润的、透亮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对音色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触键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在练习中学会用各种不同的触键方法,如触键的速度、力度及手指部位的不同等,弹奏出或清脆明亮、或雄伟、或深沉、或柔和或甜美的不同音色,并能够根据作品内涵的需要,用听觉去筛选,采用适合的音色去表达乐曲的感情。
此外,还有对节奏听觉的培养、踏板听觉的培养等等。总之,音乐是通过耳朵进入人的心灵。只有提高听觉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和欣赏力,才能拥有较高的演奏水平,准确地演奏丰富多彩的钢琴作品。
参考文献
[1]韩剑明《怎样提高演奏水平》
[2]熊道儿《钢琴教学与演奏技术》
[3]吴元《钢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