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的原则与技巧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沟通的原则与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心理沟通 意义 策略 方法 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75-01
1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意义
班主任与学生理想的沟通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指导自己行为,促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
沟通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对于师生之间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沟通,尤其是心理上的沟通。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只有解开心结,其他事情才能展开。
第三,心理健康是学习与生活的前提保障。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
2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策略
2.1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因素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接触。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是在双方日常的接触中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越多,越有利于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教学的理解,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的了解。另外,也可为班主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提供思路与方法。
班主任是否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应是一个负责任、值得信任、能给学生予帮助的人。
其他更多因素。班主任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换位思考,体会学生内心的感受。此外,影响师生情感沟通的因素还有爱心、恒心以及班主任的办事风格等等。
以上这些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因素,问题之关键在于一个班主任有没有真正的爱心,同时施以恒心与耐心,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2.2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策略
2.2.1家校合力策略
从家、班主任至一个学校,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家校制度,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家校沟通桥梁,也是家校共建平台。它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所以在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中,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是重中之重,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2.2.2其他接受策略
(1)黄金分割效应。黄金分割效应对教师的启示在于,第一,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谈话,那么师生说话的比例用黄金分割比例最合适,即6:4(或5:3)左右。不能教师一言堂,学生说话必须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师生能进行很好的互动。第二,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在一次谈话中,批评和表扬的比例为四六开最合适。如果你要进行一次以批评教育为目的的谈话,批评的内容也不能超过60%左右为宜,另外40%是肯定、鼓励、希望。把六成的批评用四成的鼓励串联起来,学生就不易产生逆反情绪。教师谈话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接受那六成的内容,但是,必须佐以四成的肯定,这样的谈话效果最佳。反之亦然,如果是以表扬为主,也应该夹有一定的问题指出,在鼓励的同时指出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或提出希望,比例依然是黄金分割比列。
(2)班主任要学会运用进门槛技术说服学生接受教师对其提出的要求。要求要合理、看上去完全可以做到,学生就容易接受。然后,循序渐进,当学生达到了较低的要求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学生会被教师引领着,在不知不觉中持续地进步。在此过程中,还要经常使用正面强化,即当学生取得了点滴进步时,需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老师看得见,他就会不断地进步以期让自己的形象保持前后一致。
3.1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害怕吃苦,害怕困难。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沟通的重要原则。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3.2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
师生良好的沟通,平等不可少。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们应该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
3.3沟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也要注意时间和地点。另外,部分学生有害羞、胆怯心理,与班主任面对面沟通时心里会发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沟通,作业本的交流平台作用就派上用场了。
3.4沟通需要持之以恒
沟通不能只在学生犯错后,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事。学生犯错,要和学生沟通;平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等。
3.5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要学会沉默
由于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在某种特定的沟通环境中,班主任的适时沉默会体现出一种自信心和力量感,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过程反思过程。也就是说,班主任有意识的沉默是一种很有效的批评和暗示方法,此种方法往往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所在。中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沟通的重要性,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班主任; 家长; 沟通;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103-0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有效的沟通、合作,对儿童教育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克服班主任与家长双方沟通的障碍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从克服主观障碍因素入手,使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双方建立起沟通的意愿
培育正确的沟通理念是从“意识形态”领域解决沟通障碍的关键,总原则是:双方应充分认识沟通的必要性,真正重视沟通。但班主任应当在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发挥更多的主动性。
首先,班主任自身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的方法。
其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固然重要,沟通不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技巧和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化形式。
二、充分准备——实现良好沟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先约定,我们称之为正式沟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沟通。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对所谈话题充分考虑,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如果是后者,班主任就要善于“临阵磨枪”,将孩子在校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向家长反映,并提出希望沟通的目的与计划。
三、构筑信任平台——班主任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
构筑信任,首先要求教师导入负责任的态度。构筑信任,就要充分发挥“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爱”主要体现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学习心理障碍、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上。
构筑信任,归根结底是建立起知识经验、专业指导基础上的信任与权威,为了确保信任,不仅需要指出原因,还需要有务实的建设性意见。要通过对学生的真心实意的关怀,体现诚恳的态度。教师与家长谈话时,千万要避免只“告状”,除将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也要实事求是地谈。
构筑信任,谈话的态度、语气务必热心真诚。
四、坚持差异主义原则——多元化的方法策略选择
——考虑家长的身份、文化程度方面的多样化。
——考虑家长的个性多元化。对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而对于性格随和,通情达理的家长,要在友好交谈中用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不能因他们“好说话”而冷淡了他们。对于那些快人快语、胸无城府的家长,他们的性格外露,不喜隐瞒,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且心口一致。班主任与他们谈话时也要干脆利落,让家长看到你的直率,感到你可以信赖。对胆小怕事,说话绕弯的家长,则要集中精力听出他们表达的中心,对未听清的,则要通过提问让他们表达清楚;意思含混的,还要细心琢磨,领会其主旨。
——考虑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的差异性。
1.“棒打成才”观。在部分家长心目中,孩子不懂事,要他懂事就得打,不打不成才。有些孩子在家中经常挨打挨骂,结果养成胆小怕事、爱说谎话、欺小凌弱的坏毛病,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不利。
2.“自然发展”观。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该学的自然就学了,学不会就是天生脑瓜笨,“不是那块料”。然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毕竟有限,任其自然发展,往往使他们滑进哥儿们的“小群体”中,形成抽烟、喝酒、打架等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习惯,纠正起来很困难。
3.“满足需要”观。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富裕,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特别关心,以至关心过火。他们认为,为了孩子的学习,应不惜代价,孩子需要什么给什么。这种“要星星不给月亮”式的家教,时间长了就会陷入溺爱的泥潭,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中跟爸、妈撒娇,在学校跟同学比吃穿。这种学生往往比较自私、怕吃苦、耐挫能力差。
另外还应考虑沟通形式的多样化。
五、变学生家长消极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让家长在沟通中扮演主动积极的角色
首先,在学期开学初热情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亲自考察、了解学校。
其次,建立“家长自愿观摩日”制度。一学期中有计划地组织数次邀请家长观摩的“半日开放活动”,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与学习。
第三,建立以家长为主角的新模式家长会,由家长座谈会现身说法,充分交流经验,让家长参与研讨和相互启发。
六、个别沟通——家访型沟通的策略
1.对于有良好教养型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家庭,交谈时可以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型的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家访结束时,应进一步拟订教育学生的措施。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交换过意见之后,可以共同制定出教育学生的方法措施,要明确家长和教师的分工,以便密切合作、互相配合。
做好家访记录。家访记录的内容包括家访的目的、内容和家访做出的决定等,用以检查家校合作的教育效果。
总之,从克服主观障碍因素入手,构筑信任平台,坚持差异原则,选择多元化的方法,变学生家长消极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在平等、尊重、真诚中与家长有效沟通,将对高效解决教育中的问题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 王小锦.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Vol.22(2002)3.
[3] 王战平,柯青,李斌.沟通中的信息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6).
[4] 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 谢康.微观信息经济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6] 贺远亮.班主任与家长谈话的原则和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2(3).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分类沟通;管理
高校作为我国培育高等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国家输送未来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作为一线教师更肩负着当好这些未来建设者“引路人”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自我意识更强。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这些个性鲜明、独立,自我意识强的“90后”新生代大学生,他们面对事务往往具有各自完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优点是创造力丰富,可塑性强,而不足之处则主要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强,集体观念较淡薄,团队协作能力相对缺乏等。因而,如何教育和管理好这些新生代学生,做到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同时又能弥补他们的不足,担当优秀的“引路人”为他们指明正确的人生方向,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沟通交流基本原则
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中,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交流原则,它能够帮助教师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融合与学生间不同的意见与见解,建立共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应以身作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对学生的感召力,得到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敬仰。
(二)热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热爱学生,视生若子”,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师生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最基本原则。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包括后进生,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情况。
处处替学生着想还表现在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积极给予帮助。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学生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三)要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情绪。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这种有益的兴趣和情绪表现为对自己工作的忠诚和热爱,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对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和帮助指导。有少数老师在工作中总会怨天尤人,甚至会在学生面前发泄,这是绝对不应该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说到底,如何看待岗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并非环境所造成的。
二、分类沟通管理技巧
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沟通首先要做到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是赢得尊重的前提,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自尊心更强,他们总希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念,因此,在与学生谈话时,最好先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告诉他们,他的想法哪里有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做到理解和支持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其次,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方式可以有很多,电邮、QQ、飞信、微信等多种方式都可以给予答复。这种一对一交互的方式会让学生更有安全感,能够打消学生的顾虑,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大学生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交流的技巧,才能顺利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高校教师在工作中要多总结,多体会,多互相交流,才能将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做得更好。
(一)对于无所谓型学生要采取“感化式”沟通管理方式。在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就要占95%,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是,师爱又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对于左右摇晃型学生,要采取“引导式”沟通管理方式。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相信这类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告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点,只是有的尚未被发现。如果能被发现,他们的表现不比谁差。从而树立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激发起不断追求进步的愿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分类和有效地沟通,分类沟通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就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将正确的沟通管理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既改善了学生对学校时常出现的抵触情绪,同时又对塑造新社会有用人才起到强有力的助推效果。教师通过对分类沟通管理有效的运用,甚至可以使自己和学生之间产生巨大的融合力,而这种力量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康青.管理沟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
[2] 迟毓凯,管延华.大学生人际管理与辅导[M].北京师大出版社,2010(9).
[3] 马子孔.大学生沟通技巧与艺术[M].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2(7).
篇4
1.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效
当前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的形式仅仅是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也较固定,以介绍学生成绩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合作形式如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学校等,这些合作表面上看丰富多彩,实际上却缺乏实效性。开放日时学校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排演节目,组织活动,只为完成任务,至于深层次的交流根本无暇顾及;亲子活动能够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提供亲子共同体验的机会,本该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但许多学校的亲子活动并没有经过精心策划,而是照搬他人,一层不变,不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仅仅作为一种文娱活动开展,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抵制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家访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这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家长委员会需要相对优秀并积极的家长主动地参与,而一些文化程度较低或者较被动的家长就会被排斥在委员会的大门之外;家长学校尽管能够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教育方法,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学校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内针对不同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2.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
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与家长资源的开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家长会成为成绩通知大会,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代表报告会,网络平台成为发送作业平乙入〔习。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家校合作观,不理解家校合作的真正内涵,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家校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此外,在沟通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缺少尊重,互相挑剔,这是由于家校合作双方对沟通目的理解不同,教师认为沟通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自己的教育与管理,家长是配角,家长过多的参与只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家长认为沟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监督学校教育,而不是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3.家校合作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
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学者陈家麟指出,家校合作应遵循“把单纯从学校出发,要求家长配合转变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原则,而现在许多学校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却偏离了这一原则,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减少家校纠纷的途径,或看作是学校评优的项目。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对家校合作效果感受最深的人是学生,学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合作愿望与能力,因此家校合作不仅是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也应该是学校与学生的合作,家长与子女的合作,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合作。此外,教师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时会肆意滥用自己的权利,向学生家长告状或分配任务,以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要知道,学生是家庭的一员,教师给学生的压力会无形地传递给家长,家长就会责备学校,学校转而又将压力施加给教师,产生恶性循环。
二、关于家校合作问题的对策
1.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
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敌人,而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学校应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认真聆听家长的建议,尊重家长的态度,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与命令。其次,教师应消除自己的权威思想,因为家长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有些高学历家长甚至超过普通教师的文化水平。此外,家长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理性地对待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认真地与教师交流,分析原因,当发现教师的批评存在误会时,要及时地与教师沟通。
2.优化家校合作形式
第一,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召开分层家长会。这样家长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通过交流学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计划。第二,可以举办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亲子活动。如,清明来踏青,六一同欢乐。教师需要精心策划活动,并在活动之前让学生搜集节日相关资料,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此外,学校可以利用自己所在社区资源安排学生在假日期间进行亲子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博物馆,亲近大自然,家庭读书日等。第三,学校要积极鼓励并配合教师进行家访工作。以补发工资或补放假期的形式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家访工作从质量和数量上进行定期考核,督促教师的家访工作。第四,制定规范的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委会有章可依。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只有当家长充分意识到家委会对孩子教育有用时,才会真正信赖并积极参加家委会活动。第五,延伸家长培训。学校将家庭培训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父母延伸到爷爷奶奶,这样的培训不仅具有针对性,也具有灵活性,有利于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减少隔代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3.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需要采用一定的技巧,我们可以借鉴罗杰斯提出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三原则:第一,沟通要真诚。指教9币和家长坦诚相待,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教师要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在沟通时候可以向家长询问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信息,如兴趣、爱好、特长等,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第二,沟通要相互尊重。指教9币和家长应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接受彼此的思维方式,宽容对方的缺点不足,意识到双方在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第三,沟通要相互理解。指教9币和家长设身处地,站在对方所处的立场思考问题,教师在下班后也是一位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是一名教师,这样教师家长就有了共识点。此外,沟通还需要平等,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教师家长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合作的关系,家长有话语权,建议权,教师与家长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形成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篇5
【活动目标】
1.增进与父母沟通的意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能够经常有意识地与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与父母相处的能力。
【活动对象】六年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沟通
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纸按照屏幕的要求来完成作品。(完成的学生把作品举起来展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同学的图形不一样。
师:说得对,让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做一次,但在进行中你可以提出疑义。
生:短边对折?还是长边对折?
师:你提的问题非常好,是短边对折。
生:以哪个角为右上角?
师:你提的问题更好,说明你用心思考了。把开口处最多的那个角撕掉。
生:撕成什么形的?
师:这次更具体,也很关键。撕成半圆形。完成后再把你的图形展示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大多数同学的图形基本一样了。
师:为什么两次结果不同呢?
生:因为我们与老师进行了交流。
师:说得好!我们统一了做法,老师与你们进行了沟通。(引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体验沟通
师:沟通是双方面的事情,是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在与人沟通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双方的意见、想法和观点相统一,再达成一致,这就是成功的沟通。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离不开与人沟通,在外要与老师、同学沟通,在家要与父母沟通。你觉得与谁沟通有困难呢?
生:老师、同学、爸妈、奶奶……
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觉得你们和父母沟通真的有些问题。最近,老师也做了一次小调查,对我校五、六年级学生与谁沟通最困难进行了问卷测试。让我们来看一下调查结果。
靖宇小学5~6年级学生与人沟通困难调查表
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在我们学校五、六年级中,大多数同学与父母沟通有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三、教师疏导,解决问题
师: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了解一下你与父母的亲密程度。
小测试:
(1)当你遇到高兴的事时,你会首先告诉父母吗?
(2)当你感到委屈时,你会首先向父母倾诉吗?
(3)当你对父母有意见时,你会坦诚地提出来吗?
(4)你是否常和父母谈班级同学间的一些事?
学生以举手的方式回答。
师:根据同学们的举手数量来看,同学和父母的亲密程度不是很好。究竟是什么原因?首先让我们欣赏由同学表演的心理短剧《妈妈,我想对你说》,在欣赏的同时你们要用心去感受一下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情境一:妈妈,我想对你说
地点:明明的家
旁白:明明自从上了六年级,除了学校的学习外,妈妈还让他补习其他课程,这一段时间他感到特别的烦恼。你看,妈妈又在唠叨他了。
妈妈:明明,快点吃饭,今天星期天还要参加补习,别去晚了。
明明:今天星期天,补习老师说今天的课下周上。妈妈,我想出去和同学玩会儿。
妈妈:不行!还想着玩,你看你上次考试,又退了5名。好了,妈妈要上班了,你哪也不许去,在家写作业!
旁白:明明的心情糟透了,哪有心思学习,他左思右想怎么也学不进去,于是,他打开了电视机。妈妈下班回家一看,更生气了,明明又遭到妈妈的训斥。
妈妈:你这个孩子真不懂事,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抓紧学习。你说你怎么不理解妈妈的苦心呢?
明明:妈妈,你就知道让我学习,你怎么不替我想想,除了学习,你什么也不允许我做,你能不能让我像其他同学一样玩一天呀!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老师想采访一下表演的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感受?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略)
师:说得很好!你们已经进入角色了,有亲身体验了。大家想想看,如果妈妈和明明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改变,继续下去,谁都不理解对方,会不会影响到他们母子感情呢?
师:你觉得妈妈和明明谁错了呢?
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谁能真诚地把你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矛盾跟大家说说?
师:你们长大了,自我意识增强了,自己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了,有时不愿意受父母的约束,想独立,但是你们还不成熟,还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引导,你们是父母的希望,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你们身上,现在“学习”是父母最关心的事情,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关键就在于你怎样与父母沟通,既让父母高兴又不违背你们的意愿。
下面让我们针对“怎样与父母沟通”进行小组讨论,把你的好方法说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非常好!看来你们现在已经开始学着理解父母了,有了理解才能沟通,有了沟通才能拉近你们与父母间的距离,与父母成为朋友。好!我把同学们的好方法归纳一下: 理解是最重要的;信任是必不可缺少的;反思就是反省自己;控制情绪是相当重要的。
(板书出示:理解、信任、反思、控制情绪)
师:接下来让我们续演心理短剧《妈妈和明明是怎样和好的?》
情境二:
场景:明明的家
旁白:自从明明和妈妈发生矛盾以后,好像彼此之间都对自己有所反思,你看他们母子是怎么和好的。
明明:妈妈,我回来了。
妈妈:明明回来了。
明明:嗯!妈妈,今天英语测试了,我得了满分。老师还表扬我了。
妈妈:那好呀!妈妈今晚给你做好吃的。
明明:妈妈,上次我和你发火,你没生气吧?
妈妈:傻孩子,生什么气呀。妈妈就希望你能有出息,妈妈苦点累点也高兴。
明明:妈妈,爸爸外出打工,你很辛苦的,每天为了我忙前忙后,儿子还惹您生气,我错了。
妈妈:自从那天你说出了心里话,妈妈这两天也在反思自己,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没有顾及你的感受,也没想到,过分要求你学习会给你带来这么多的烦恼,今后,妈妈允许你抽时间玩玩,累了可以放松放松,看看电视,做做你喜欢的事情。
明明:妈妈你真好!
师:从这个续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与父母沟通并不难。关键是要学会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沟通的方法有很多,在选择方法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个人修养和处事原则,每个同学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喜好。我们都要先理解父母,然后再解决问题。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今后再与父母沟通会做得很好。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也能处理得很好。
四、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沟通是桥梁,是纽带,是人际交往最有效的方法。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多一些交流,少一些隔阂;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误会;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让爱住我家》结束。
【点评】
单桂芳设计的这节心理课《怎样与父母沟通》,是学生在小学高年级即将进入青春期、叛逆期所遇到的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本课结合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如折纸游戏、问卷调查、互动讨论、尤其是学生情景剧的连续演出,层层递进,不断提升和明晰了本课的主题:应如何更好地解决学生和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尤为精彩并具有实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深切地感悟到与父母沟通的必要性,同时又通过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和引导,教会学生采取理解、信任、反省和控制情绪等积极的心理学方法和技巧来处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各种矛盾。这节课不仅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心理活动课的特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活动充分,收获颇丰。
当然,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与父母沟通特别困难时的一些情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内容拓展和讨论,会使本课更加丰富和完美。
篇6
在小学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为助力、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共同体或合作联盟,相互支持,共同分享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前提是二者必须观念统一,行动一致,在各方面紧密配合,施以教育行动和决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提供帮助。使学校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必要引导,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家校合作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家长要做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有义务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为其提供方法指导。信息时代交流沟通渠道多元化,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形式与家长有效沟通。
1.家长会一般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每学期会安排两次家长会。学校和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反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表现等。家长也可与老师个别交流沟通,找准适合的教育方法。
2.家长学校针对家长的教育需要,可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是提高家教水平和素质的良好途径。
3.家访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的深入沟通,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4.网络或电话交流在信息时代随着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老师和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和QQ等交流平台沟通交流,省时省力,经济高效。
5.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传统方式,教师可以详细反馈学生近期的表现和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家长配合的建议等。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联系卡便于保存,是家校真诚交流的较好方式,能提高互动的成效。
二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
家庭教育内涵丰富,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教育动机良好,因为缺少教育经验和教育技巧而效果平平,甚至是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与家长联系时,注重对其教育方法的指导,与家长探讨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方法,研究具体的教育问题,提出合适的教育建议,以帮助家长在施教过程中对症下药。要利用好家长会的时间,针对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孩子等。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抓住学生成长关键期,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引导与教育。也可以邀请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方法得当、教育效果较好的家长做经验介绍,起到启发及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家教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使学校教育实现和谐发展。
三家校合作时要采取尊重原则
家长来自社会各个行业,文化素质多元化,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和具体经历也不一样。学校和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持有尊重、真诚的态度,一切为孩子健康成长着眼。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使家长乐于接受意见,有效配合。
四学校主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篇7
论文摘要: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和领导者,在学校的管理创新中承担着引领者的角色,因此校长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升自身素质、转变管理理念、优化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技能技巧,以此推动学校发展。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愿景。学校管理中必须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角色的有效实现是学校高效管理的有效保障。校长自身素质、管理理念、决策水平、工作技能技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工程的质量和各个环节的是否顺畅 ,校长的办学理念、工作作风等深刻的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校长能否在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体现在制度、决策上,也体现在思想、观念上。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合理需要,又要注重情感的激励作用,还要构建和谐的人家关系,实现有效地沟通,这就要求校长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权与情的关系等。
1、校长要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制度规范化与人性化的关系
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没有规范的制度是万万不行的。制度的规范化细化,更应做到人性化。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建立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的基本保证。每个学校都有细致全面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硬性的制度如果缺乏相应的人性化的文化氛围,就会影响到制度本身作用的发挥,不仅很难调动起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的甚至会起到一种消极的负面作用。
为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校长应积极推动学校的制度建设,制定科学的学校教职工的考核和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善于倾听不同声音,综合考虑各方要求,力求制定的规章制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学校管理中,制度规范化为人性化管理实施创造前提条件,而人性化的管理会为制度规范化提供坚实的保障。制度规范化可以确定明确的标准,做到有章可循,人性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和主体性,可见规范化与人性化并不是一对矛盾,两者都是管理中都应具备的,缺一不可。但在实际管理中如何把握好"度",如何让二者更好的结合,则需要校长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不是以人情为本。要做到制度的规范化和人性化,需要注意的是人情并不是人性化。人性化是一种管理理念,制度人性化是为了让制度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同,使人们自觉地去遵守,而人情也许会破坏制度的规范化。
2、处理好管理与激励的关系,成为有效地赏识激励者
校长不仅仅是管理者,更应当是赏识激励者。学校管理中, 教师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所在。教师是一个有着高层学历的知识分子群体,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自尊自信,荣誉感强,事业心大,都希望他人对其工作成绩认可或称道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应该做到欣赏人、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开发人、发展人,知人善任,赏识自己的教职工。校长要研究教职工的需求特性,做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学校是一个知识密集、员工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社会系统。教职工的需要从总体上看具有精神需要的优先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自尊需要和荣誉需要的关切性及特质需要的迫切性等特点 。校长要学会从生活上关心关怀教师,是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使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尊重和认可;校长应从领导的角色中摆脱出来,与教师平等相待,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组织相应活动,建立沟通机制等,保证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隔阂。校长要优化学校氛围, 以优化人际关系为切入点, 以宏伟的学校发展蓝图激励人,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说服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社会所认可的需要,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尤其是作为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性使得他们更加在乎别人对其工作的肯定。作为校长,在评价教师的工作时,首先要肯定其付出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价值,使教师感到他们的劳动是有价值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从而使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样的激励方式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管理。
3、校长要处理好"权"与"情"的关系,轻"权"重"情",用关爱启动师生的热情和内驱力
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强调的就是人心的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群体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把情感因素当做学校管理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尊重、信任胜过细化的调理规章,以情感人,以信管人胜过制定纷繁复杂的规章制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人情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校之长也需要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 。校长管理学校,必须运用手中的权力;但要用得恰当,不能用得过重,否则,会事与愿违。校长的权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最大限度地减轻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分量。
在轻"权"的同时应重"情"。以人为本就是在学校管理中应充分尊重教师人格、教师的辛勤劳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学校校长在行使职能时,必须用心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我们的一切决策、一切工作都必须能最大限度地为教职工着想。把尊重人才,用好人才作为强化人本观念的重点,学校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就必须尊重人才,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因人而用,善用其长。
校长要处理好"权"与"情"的关系,轻"权"重"情",并不是要只讲情而忽视管理,更不是要放弃原则。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必要的制度规则之上的,是以一定的原则为准绳的,片面重情而不讲原则,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校长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要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的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所好学校。总之,在学校管理中要全面实现以人为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校长切实承担起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学顺.如何在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中国教育学刊,2009增.
[2]孙晓涤.学校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内蒙古电大学刊,2000.(2).
[3]邵建萍.学校管理别论.教育革新,2008.07.
[4]陈明琪.谈学校管理中的三个基本方面.教育革新,2010.4.
篇8
关键词:辅导员;言语艺术;原则;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27-02
教育管理讲究言语艺术,修辞能力是言语修养的一个重要指标。言不可无文,辞不可不修。在言语修养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言语风格,是修辞能力的高度体现,真诚自然的风格有助于维系“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交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在此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言语技巧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语言是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处理学生事务的首要工具,谈话则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良好的言语修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滋润着他们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辅导员言语艺术的深入探索与有效实践对于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的言语艺术结构
新时期,辅导员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语言艺术特色在言语艺术结构上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严谨知识的表达艺术。辅导员角色的政治性要求辅导员言语具有严谨性,而且这一素质要求一直贯穿于辅导员工作的始终。当然,严谨的艺术首先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理论方面的基本素养并善于运用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社会思潮与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而一旦将严谨的知识与艺术的言语结合起来,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加强言语修养有利于准确传承文化范式,加强思想政治素养有助于实现语言的社会价值,思想政治觉悟是言语修养的主体内容,语言是思想意识的表现形式。
2.权威的展示艺术。辅导员的基层权力性要求辅导员言语必须具有权威性。但是,在当代教育理念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需要转变为“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新时期师生关系又可细分为组织管理关系(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等。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实体。社会语言学在抽象层面上将人际关系分为亲疏关系、权势关系和平等关系三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教育、服务、管理”办学理念,主张服务、尊重、关爱学生主体。对辅导员来说,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的崇高性和严肃性,凸显权势关系,要求辅导员言语基调须是正式的严谨的;在服务和管理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平等关系,要求辅导员言语基调须是自然友好的。辅导员除了应对本人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还要调节其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同学关系,以及学生与家长、社会的关系等种种校园外关系。
3.与大学生沟通的艺术性。辅导员的工作可以用全方位服务来概括。要搞好服务,就必须将艺术的言语修养赋予“传道、授业、解惑”新内涵。实事求是,是言语道德的基本要求。比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集体智慧结晶的教育,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当传之道;为学生提供选项以及培养其判断力,是当授之业;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代表的人文精神,是当解之惑。为了使传道授业解惑的服务达到理想效果,辅导员需要结合国内外时事,客观地陈述事实,需要有效利用便捷的网络信息,也要求形势政策宣传具有客观性,并使用更新的网络语言,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可以想见,这种与时俱进的工作性质在客观上对辅导员提出了新要求,缺乏言语艺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二、辅导员言语艺术的可能障碍
大学生的个性差异非常大,学生思想波动或者行为异常的原因也很多,因此,与学生进行言语交流的切入口也应当有所区别。即使是不同的学生发生相同的问题,辅导员也需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艺术性地采用不同的言语技巧。但在日常工作中,很多辅导员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能够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技巧,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提高辅导员的言语修养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辅导员的言语艺术可能面对的障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无制度约束。辅导员言语问题中无制度约束的典型表现是不规范。言语交际行为,尤其是修辞行为,必须遵守言语主体的话语角色规范,使其话语符合交际双方的话语角色关系。在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同样需要遵守一定的话语角色规范。
2.缺乏主动性。德国心理学家约翰内斯・恩格尔坎普曾说过:说话者要成功地实施一种言语,只有考虑到听话者才有可能。[4]在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只有在充分理解大学生这一客体的前提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辅导员在和学生的言语交际中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不愿说、不敢说。
3.口不择语。新时期各地兴起的大学园区里,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是辅导员,辅导员成了校园的守望者。为防突发事件,要求辅导员24小时开手机,辅导员工作学习生活上压力非常大,特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在言语上就是口不择语。
三、高校辅导员言语艺术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言语交流对于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意见交换、信息交流、矛盾解决、信任培养等均有重要作用,但并非所有美妙的语言都可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工作实践表明,辅导员的言语只有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1.辅导员的言语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差异原则、真诚信任原则、“备课”原则。
2.辅导员的言语方法。首先,要善于选择最佳交流时机。辅导员善于选择交流的时间、地点,善于捕捉交流时机,交流效果将事半功倍。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事过境迁,于事无补。主要包括:第一时间交流和先冷却再交流。其次,要注重不同言语方法的运用。主要包括表扬激励法、善于倾听、适当发问法、各个击破、迂回法。最后,注重体态语的运用。辅导员的“体态语”是言语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服务”教育理念一致,对日常教育管理尤显重要。
四、提高辅导员言语艺术性的途径
言语交际中,说话者要根据语境选择适当的语言手段,组织话语,传递话语信息,受话人要善于捕捉话语的信息核心,交际双方共同建构话语。在和学生的交谈中,辅导员处在权势一方,对话语有相当的控制权,但这并不意味着辅导员可以不顾交际对象(学生)的心理反应。辅导员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力,对自我角色的认定、对交际对象角色的认同是话语交际顺利的保证,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言语修养,提高谈话水平。
1.构建辅导员言语艺术性评价体系。高校辅导员的言语需要接受社会道德价值评价和规范,它一方面体现为公众对辅导员言语好坏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认知,另一方面也体现为辅导员对自身言语的构建理念和调整依据。因此,辅导员的言语应该有一个标准或准则,否则评价行为将有失偏颇。高校学生处应对辅导员的言语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言语修养教育和考核,培养辅导员提高自身言语修养的自觉意识,从而逐步形成辅导员言语修养的评价体系,以规范和约束辅导员的言语。制定辅导员言语修养标准,让辅导员具体遵循,并用来衡量和改进话语质量,提高言语效果。试列举标准如下:政治性:辅导员言论要正确贯彻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正确性:使用语言时遵守现代汉语标准语即普通话的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规范,讲普通话;健康性:言辞要维护道德规范,传播精神文明;客观性:表达要符合客观实际,无歧义费解之语,止谣言、正视听;适合性:言语交际要与言语环境相协调,书面语、口语转换自然,无文艺腔调;有效性:言谈生动形象,说理深入浅出,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能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思想、情绪和行为。
2.建立辅导员言语培训机制。当前辅导员的专题培训、日常培训集中在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学生党建等领域,言语修养方面的培训还未启动。而且,辅导员出身不同学科专业,言语水平高低不一,所以,在给辅导员充电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形势政策等专门知识的同时,语言学特别是有关言语交际的语用学和修辞学知识不能忽视,应当建立辅导员的言语培训机制。
3.提升辅导员的言语道德修养。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心健康和语言修养等,业务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教育服务、应急协调、信息处理和言语表达等。辅导员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需要努力提高言语修养,特别是言语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言语道德是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言语修养的本质。辅导员作为德育工作者,思想政治觉悟是其仁心,语言文字表达是其仁术。仁心用仁术表达出来即为言语道德,俗称“口德”,有口德的言语容易为人接受,产生效果,达到说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6).
[2]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3,(7).
[3]田建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5).
篇9
关键词:管理沟通 组织
一、管理沟通及其的重要性
沟通是通过表达自己思想以获得对方反馈的信息交流过程。沟通包括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信息、环境、媒介、反馈这七项要素。沟通具有控制功能、激励功能、情绪表达功能和信息功能。管理沟通是有目的的伴随着组织资源的流动和分配的沟通过程。一般而言,管理者是组织沟通的连接体因而对其在管理沟通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就沟通的七项要素而言,在发出信息者目的不明、表达模糊、选择失误、形式不当和信息接收者过度加工、知觉偏差、心理障碍、思想差异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沟通障碍。
亨利·明茨伯格将经理们的工作分为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分为3类,即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和决策方面的角色。这三种角色都是通过沟通得以实现的。彼得·F·德鲁克也指出,管理包括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联系,管理者共同的管理职责包括加强组织内的信息沟通和联系。
企业的管理者实际上70%的时间都用在沟通上。开会、谈话、做报告是最常见的沟通形式,撰写报告实际上是一种书面的沟通方式,各种拜访、约见也都是沟通的表现形式。但是,工作中70%的问题是由沟通障碍引起的。 比如常见的效率低下,实际上常常是有了问题、出了事情后,大家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或不懂得如何去沟通而造成的。另外,企业里面执行能力差、领导力不高的问题,归根结底,都与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
二、管理沟通的影响因素
影响管理沟通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环境。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组织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有效的通信和协调。日本管理学家在实践中证实:信息每经过一个层次,其失真率约为10%一15%;上级向他的直接下属所传递的信息平均只有20%一25%被正确理解,而下属向他的直接上级所反映的信息被正确理解的则不超过10%。可见,组织结构越复杂,层级越多,给管理沟通造成的障碍越大。
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中形成的一种人们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取得的物质的、精神的全部成就,包括组织的物质文化、制序文化和精神文化。组织的精神文化直接决定着员工的行为特征、沟通方式、沟通风格,而组织的物质文化则决定着组织的沟通技术状况、沟通媒介和沟通渠道。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企业的组织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沟通更让人关注。
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管理的具体工作环境。影响管理活动的组织内部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等。组织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定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企业组织而言的,包括的因素有: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环境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动态性。具体的表现为沟通信任、沟通情感、沟通合作。
三、促进管理沟通的建议
1.减少组织层级,设立专门的沟通管理部门
组织管理沟通障碍的主要来源是信息不对称和地位差别。繁多的层级导致信息获得的不对称,地位的差别导致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管理层必须明确沟通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管理沟通部门,健全沟通渠道,加快信息公开及信息再企业内部的流通,有助于管理者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在决策之间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和判断,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另外信息沟通有助于员工了解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并尽心落实决策,促进企业发展。
2.构建尊重沟通、和谐的管理文化
人与人的沟通需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尊重意味着可以提出与对方不同的见解,懂得积极聆听,尊重他人意见,并能领会谈话者真实意思。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注重理解员工的情感需求,能作出合乎人情的反应,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明确角色与换位思考,针对不同沟通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沟通方法和使用不同的语言,选择适当的沟通气氛和时机,注意恰当地使用非言语沟通、注意保持理性。
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有助于促进有效沟通,完善相应的沟通制度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在跨文化组织的管理沟通中要克服文化偏见,借鉴双方文化中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建设融合各方文化优点的企业文化,使不同的文化和谐相处。
3.有效利用环境因素,促进企业人际交往
在外部环境中,与价值链企业沟通要遵循双赢原则,与顾客沟通要注重创造与满足,与股东沟通原则为收益期待,与社区沟通原则为道德,与媒体沟通原则为尊重。其中,内部环境的心理环境可以理解为员工心理契约,包括员工与组织的和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的达成,除了正式沟通渠道外,还可以用非正式交通的渠道,主要是情感沟通。情感沟通能够加深沟通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表现情感尊重,有利于消除冲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工作满意度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组织的日常工作离不开管理沟通,除了具备必要的人际沟通技巧外,对影响管理沟通的主要三个因素也不容忽视。管理沟通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发展,组织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沥之 江澄.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3,(8):140-141
篇10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56-01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了《沟通与交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其主要目的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要求各校可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1]但《沟通与交往》作为一门新课程,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可供借鉴的教学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课程有效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从《沟通与交往》课程资源的开发着手,研发出具有河西本地特色,符合我校学生生活实际的校本教材和课程教学案例。
一、构建《沟通与交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课程的精华所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充分关注课程内容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特殊作用,准确定位课程在学生回归主流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不断地收集有关《沟通与交往》课程资源和培养聋生交往能力的资料,以能力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突破,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沟通交往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沟通与交往》校本教材。
该体系根据各年龄段学生交往沟通能力发展水平及交往对象、范围的差异,教学内容也分为三个阶段编排。
低段:交往对象是家长、老师、同学,听力较好的聋生与其他听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多。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聋生言语发展特点,结合生活设计主题,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词语、句子、句式、文段组成。集中了聋生在构建沟通与交往基本技能框架时最常用的词语、句式、场景,帮学生进行沟通与交往的硬件储备;同时还通过有选择的自然场景以及对话,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掌握沟通与交往基本礼仪,帮学生进行沟通与交往软件水平的提升。比如一年级设置的“学校生活”主题,既设计了认识学校场所的名词,还设计了学校生活的常用动词,更是要求教师在上课时结合学校生活场景,进行情景对话训练,以便学生能很快掌握学校生活常用的沟通交往技能。
中段:交往对象是同学、老师、家长、亲人、邻居等与自己学习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提高。继续结合生活设计主题,在关注自己生活的同时,以点带面,扩大范围,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乡。由于交流范围扩大,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短信、网上交流、文字交流等形式,使用书面语交流成为重要的方式。比如在五年级设置的“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主题,第一部分由一个常见场景导入“小红要过生日,她想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家里庆祝生日,但她不知道怎样邀请,请你们帮她想想办法吧!”学生利用已有的沟通方式提出建议:当面邀请、打电话邀请、寄一封信邀请、发手机短信和e-mail……,然后设计出各种沟通方式的邀请训练;第二部分则是客人来了的场景训练;第三部分为有关邀请和招待客人的词语积累;最后为家庭实践作业。
高段:聋生的生活圈子进一步扩大。这一阶段介绍社会交往知识及礼仪、与人相处的艺术等等,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形成健康的交往心理。采用知识传授与沟通交往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在介绍交往知识的同时,有讨论、情景表演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沟通交往知识,掌握多元沟通方式与技能。比如八年级“用餐礼仪”主题,第一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用餐礼仪和用餐时的一些禁忌;第二部分设计了一个用餐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用餐礼仪;第三部分则是各类行为的判断与评价。
二、针对差异,活用校本
《沟通与交往》课程是为了解决聋人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沟通障碍问题,为了聋生适应未来的社会而开展的。在实施中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采用校本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主题训练目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内容和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有所取舍和补充。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和训练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教育训练方法和评价方式。在校本教材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师生、生生之间交互性的需求,尽量减少刚性的要求,采用弹性较强的表达方法。并在每一个学段都安排有情景模拟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聋人社会与听人社会的初步融合。将在课堂中逐渐培养的沟通交往能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在“需要”的推动下促进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情景模拟和社会实践是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习”的理念。[2]
通过教学实践,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问题为核心,活动为主线”的《沟通与交往》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问题”是聋生在生活中碰到的沟通问题,也可以是对社会交往知识的探究,还可以是学生在真实世界中产生的沟通交往心理问题为探究对象,利用“活动”将所学到的交往知识、多元沟通技能、礼仪规范等综合运用于问题的解决。其综合性、丰富性有效地突破了学科课程的局限性。以沟通交往教育活动为空间的学习活动不再受到授课时空的限制,突破了学科课程的封闭性、专制性,让课程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形成了学习过程生活化、实践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聋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3]沟通交往课必须坚持生活化、实践性的原则。[4]为便于学生集中训练,我们在校园内设置生活场景,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模拟训练。当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沟通交往技巧后,再组织引导聋生到社会生活的现实场景中实践,运用课堂学习的交往方法与技能,促进沟通与交往能力的提升。我们坚持每月一次交往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带领下,进入社区、街道、商店、医院等社会生活场所,在教师帮助指导下进行交往沟通,给每一位聋生创造沟通与交往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沟通与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及时发现聋生在沟通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训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2007,(2):2
[2]李祥蓉.关于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
- 上一篇:语文辅导课教案
- 下一篇: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