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1

[关键词]小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78

科学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科学更加注重对于科学素养的建立和培养。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极其重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与探究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需要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这才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追求和目标。

笔者认为科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兴趣是关键,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准备优化的实验器材

好的实验器材是学习科学的利器,只有将实验器材利用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准备了不恰当的器材,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和实践。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一节化学(变化)课,课前要准备充足的小苏打和白醋,让学生能动手操作并观察变化的状态,从而了解到两者混合产生的变化;《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操作还知之甚少,因此不同的材料对于这个实验至关重要。在上课前,需要反复实验寻找合适的材料,而且即使是相同的材料也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鼓励学生在实验之后能试着寻找原因,从而慢慢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探究

三年级刚接触科学,学生对科学的前概念来源于生活。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开展学习探究。一步一步带领学生从日常生活过渡到科学世界,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月相变化》这一课,让学生每晚观察月相,在生活中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月相变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小开始画月亮,听月亮有关的故事,玩月亮婆婆的游戏。科学课揭开了月相变化的神秘面纱,使学生了解月相形成的过程,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明白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具有科学真理的世界,很多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而不是凭空猜测出来的,以此奠定学生树立科学概念的基础。

三、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

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欲望的带领下积极探索。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是课堂内容的前提,为更好的开始学习铺路,也可以是课本知识的衍生,巩固提高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对科学有进一步的感悟。

《点亮小灯泡》是一个充分开放的探索课。老师可以将这一内容留在课外,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摸索,课堂四十分钟对于探究而言过于短暂,仓促的探究会让学生减少对于探究的乐趣。因此,将必要的课堂探究活动转变成为课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还能有充分的摸索时间,从而达到最好的探究效果。《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课也能成为一节很好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掌握如何骑自行车的良好时期,将这一课放在课外,让学生围绕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展开观察和探究,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轮轴、杠杆等简单机械不再是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自行车上真真切切的存在,这么多简单的机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辆自行车,这是机械之美,是科学之美。学生能不为此心动吗?

四、给学生开放的探究课堂

课堂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包括实验场地、实验器材,以及老师对学生课堂思考的真正放手,不再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结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互相质疑、互相解决问题。

《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的教学若在教室中进行会影响教室的整洁,不如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将课堂搬至花坛,在土壤边进行。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更能大胆展开实验的探究,对土壤中的物质进行细致专心地观察,回到课堂再进行总结,教学效果甚好。这就是开放课堂的魅力。《宇宙》这一单元中,很多是对于宇宙概念性的掌握,与其老师独自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不如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前布置分组作业,分小组在课外寻找宇宙相关知识资料,做成PPT,准备文字资料、图片或者视频等,课堂上为同学介绍小组成员共同学习了解的宇宙知识。这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准备材料,查找筛选合理的内容,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也让其他学生听讲的兴趣更加浓厚。如此,学生在一教一学中掌握了知识,丰富了学识,提高了胆识,增强了小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开展发明创造比赛

学生的思维是不可估量的,随着学习的深入,高年级的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开始尝试一定的发明创造。顺势而为,给学生一个展示发明创造的平台,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单独或以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适当的发明创造比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这不仅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树立信心。

《运动和力》单元,让学生使用各种力让小车动起来。重力、弹力、反冲力等都能让小车动起来,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就立刻跳动起来。动用身边的各种方法,问老师、问家长、问书本,能想到的都用上,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发明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以及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

六、推荐科普读物、杂志及小说

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已经扩展至科学课本之外。这时候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科普读物、杂志及小说是最恰到好处的。科普类书籍能够帮助学生对于科学有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让所学的知识得到理解和升华。让学生从这些科学的知识海洋中对科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拥有更系统的理论支撑。

《昆虫记》《海底两万里》等书籍对于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书籍中,他们能感受科学的奇妙和力量,了解人类进步的无限可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也让无数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各类百科全书更是系统地介绍了科学知识,从各个方面入手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和完整,是学生在科学路上不可缺少的伙伴。

篇2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培养策略

为贯彻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学科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历史学科素养是指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是多种素养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对历史学科素养的关注是历史教学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是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型,它改变了过分关注知识和应试教学的现状,适应了信息时代和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

历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人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素养应体现教育本质,与中国学生的九大核心素养保持一致;应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特质,融汇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记忆、反思、明智;应体现历史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紧紧围绕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围绕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方法论、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对历史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及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为中学历史的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历史是人们对过去发生事实的认识和理解。一般而言,理解包含两个要素:领悟个别历史信息和综合个别历史信息形成一个总体感知或概念。理解的行为既是综合,又是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同时,理解还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历史理解要求我们有历史性的视域,从现在回顾和理解过去,又能够共情地理解过去,仿佛身临其境。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理解素养。组织学生参观遗址遗迹、观看历史录像资料、运用历史图片资料等方式都是将历史信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教学不但能加深印象,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历史,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兴趣需要。

二、比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意义不等于文字意义,是要在历史的上下文中解读的实践、文化意义。因此,学生不仅要认知理解历史信息,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够辨析历史信息,知道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后人对历史史实的解释。同时,学生还要能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叙述,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达到以史为鉴、读史明智的学习目的。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例如,讲清朝历史时,我们可以将真实的历史资料与电视里播放的“清廷剧”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辨析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再如,讲中美建交的过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中美联合公报》与《中美建交公报》的内容,引导发现两份公报对待“”的不同态度,从而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是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并联系现实,对中美当前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和能力

2011版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实证意识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是学生了解历史的证据。历史不是用叙述写成的,它总是用凭证或变成凭证并被当作凭证使用的叙述写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客观论证的实证意识就是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是历史学科最有特色的素养要求。在历史中考中,材料解析题是非常重要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论证素养。为此,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必不可少。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或利用历史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客观而具有说服力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史料论证的素养。

四、绘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时空概念

历史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发生的,离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很难准确理解和正确评判历史人物和事件,很难发现历史发展的轨迹,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因此,历史课程标准将时空观念列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对历史的客观性的尊重,也是对学科思想价值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绘制历史时间图和空间示意图,以此描述历史,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有深刻的认识,也能让学生对历史发展的空间有比较直观的印象。例如,每个单元复习时,教师指导学生绘制历史时间尺,标注重大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将所学知识点用时间连成一条线索,构建单元学习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间概念。再如,讲《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绘制“三国鼎立示意图”。学生在动手绘制的过程中,了解了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地理位置,也有助于理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军事冲突和策略。

五、德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步的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人类社会在追寻美好与进步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价值取向。历史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要学生形成积极进步的历史价值观,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因此历史学科离不开德育,德育也需要历史教学这片土壤。在历史教学中,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为德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让学生产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意志,保持e极乐观、团结进取的品质。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中,我们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实证意识、时空观念、价值观五大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准确认知和理解历史事件,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客观理性评价历史与社会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3

一、 对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解读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非常考验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面对问题。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门学科,所以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物理观念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掌握的就是物理学习的观念。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明确物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真正了解物理学习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这门学科。其次,是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想要保证物理学习的效率,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科技术应该抱有负责任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意识,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有效的科学思维,对科学内容进行创新。最后,是实验探究,这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实验探究往往也是最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环节,在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体系都会获得实质性的进步,这些就是发展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也是制定更加吸引的教学计划的理论依据。

二、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教学观念

虽然我国正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在我国的长久历史,教育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非常多的物理老师仍然将学习成绩摆放在首要位置,也就导致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在知识的讲解上没有做到对问题的归纳探究,更大篇幅的是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减轻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表面上虽然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并没有结合实际的题目进行训练,或者单纯采用题海战术,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限制了学生解题思路,思维受到了禁锢。因此,重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养成,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并且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培养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质的方法与策略

(一) 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增添课堂活力

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学习能力,就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随时更新自身教学方案,并且充分利用新型教学工具进行授课。比如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应用在教学上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通过视频和动画展现各种物理现象,为学生在物理知识点上的理解降低难度,以便快速接受物理知识。比如一些不容易达到实验条件的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让学生直观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还可采用分组教学的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进行学生间的沟通与互动,老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能力的方式,同时还可以从侧面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间距离,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 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操,以实践构建物理思维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学习来认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物理观,并且需要学生具有自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实際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正确认知物理知识,探究实验结果同时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而且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对实验时,利用蜡烛与平面镜,在蜡烛点燃和未点燃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实验,再测量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像与平面镜间的距离并比较数值大小,通过实践找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再进行指导分析,对学生物理思维的构建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实践的有效利用,对物理教学的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进而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篇4

?P键词: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引领

很多教育者认为,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的任务,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上的问题,而是在教育中青少年的道德问题。青少年缺乏责任感,道德素质不高,也不晓得关心他人,在未来社会是难以适应的。加强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就显得异常突出,也表达了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多年,但仍不见多大成效。尤其在目前政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升学考试的现象还没得以纠正,教师一味地注重政治知识的传授,学生只学会记忆和理解知识,但思想和情感乃至政治素养严重缺乏,这将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也阻碍了政治教学的实际开展,学生的德与才严重不匹配。本文从政治课教学的引领的角度出发,就高中教学如何开展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实现途径展开了分析。

一、高中政治教师需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呈现高效政治课堂

政治学科本身具有德育课程的属性,且具有巨大人文和社会价值。因此,政治教师须具有政治相关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将党的方针和社会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改变学生的行为素质,提升其公民意识和爱国爱家观念,以及遵从社会法则。教育的目的无疑是将“阳光”送给学生。政治教师具备相关政治素质的同时,还需具有较高的政治智慧。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塑造学生,自己的智慧启发学生,以建立起高尚的且健全的人格,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乃至价值观而努力。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政治教师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二、高中政治教师需不断提升学科素养,打造专业化的政治课堂

1.更新课程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政治课程性质以及基本理念,包括设计思路上要下功夫。政治老师也要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中。

2.教师要学会资源整合,文化修养要提升,专业知识要学得更扎实,对教材的运用要灵活有效,使得学习面广泛。政治教师要学会规范的政治用语,并且提升专业用语的效率和使用频率。扎实的专业知识,则容易使得学生对自己老师产生崇拜心理,学生在掌握政治学科知识和基本理论上得以强化。

3.政治教师要加强自己学法上的改变,不断地让学生在自己良好的学法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将政治知识切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拓展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更丰富,学科特质体现得更加明显,并且结合时政述评以及时政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包括兴趣度。

三、思维引领

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既有空间思维能力,也有语言应用能力,智力的表现在各种方面,并且各种智能在不同场景的作用不同,独立且交融,共同为处理事情而发挥作用。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学生注重情感、素养、多项能力、品质等的培养,这样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能发展得更好。实现这个目标,在导入环节形式要多一些,能使得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挥智力和明白一些人生道理。一方面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开阔,一方面让课堂更加有吸引力,以提升课堂效率。

比如:教师在讲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哲学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应用一个典型的例子。给学生回答法国著名作家贝尔曾经回答的问题。他在法国的一次智能竞赛中表现出不凡的思考力。问题是:假如法国卢浮宫着火,只能抢一幅画,你会选择哪幅?贝尔在无数答案中拔得头筹。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猜。学生回答得千奇百怪。最后教师明确,贝尔的答案是抢离窗户最近的那一幅。教师之后要求学生反思其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能感悟到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最终感悟到:懂得舍弃,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贝尔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是从美好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是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篇5

关键词 小学教育 科学核心素养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在科技强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表现与有效途径。在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对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不容忽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科学课和校园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核心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浅谈培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开展思考与想象,跟随教师的脚步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要借助有效的方法,形成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产生紧张的心理,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小学生总是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引导学生产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进行被动地学习,形成了紧张的教学环境,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始终要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学科教学,不需要刻意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人文素养而不是应试技能。并且提出质疑,也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形成愉快宽松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教师的讲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打破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主动探究既是开展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进行有效学习的方式。所以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参与活动,利用可用的资源探究未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与学校对此不够重视,从而开展的活动也是相当有限,使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联合学校各部门,组织开展好丰富的活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年央视有一档热播的节目叫做《奇思妙想闯七关》,主要是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过关的模型,在其中利用众多的科学原理,使得只要模型在第一关开启一个开关,模型就能自动的到达最后一关,达到终点。教师也可以开展类似的活动,由学生探索其中的奥妙,展开想象,运用科学原理设计成可行的模型。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只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养成,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利用创新思维进行创造。并且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学是学生对新事物产生认知的过程,只有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提高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来源,教师要以丰富学生想象力为前提来培养创新思维。于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进行天体运动的学习时,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营造一个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仿佛就置身于宇宙空间,展开想象,仿佛可以直观地看到天体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进行创新的动力。比如教师在教学中以一个科学模型为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提出与之相似的多种模型。一旦创新思维得以养成,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再不是难事。

4结语

以上是本人的浅薄见解,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腾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要分析好客观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切实地养成科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教学评价

G623.5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数学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比较基础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除了其技术性之外,还是一种对培养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罗辑思维、变通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因此,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可以砥砺心智

由于数学是个和数字打交道的学科,其严密性和精确性非常的强,这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是非常有好处的。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在工作中用到这门学科,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其思维和意志,使其思维更加缜密,在日后的工作中办事思考更周密、意志力更强。因此,这种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末来生活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所以如果想要学好数学,并且掌握其中的精髓,就必须对数学抱有一定的兴趣,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而这种兴趣也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基本前提。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努力夯实其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

2.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学习数学的学生都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数学不是要知道某个题目的答案,而是需要知道其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这里学生对于题目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掌握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教材体系在定义数学教学的时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则是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理解题目的来龙去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的挖掘数学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思想,并且通过这种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同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的轻松,而不是简单的靠死记硬背来解决数学问题。

3.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变式教学的含义就是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形式改变,但是不改变问题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本质上看问题,而不仅仅只看表面。这就引申出另外的一种概念叫做抽象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数学的很多理论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它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化的结果,所以更加能够反映出问题的本质。将变式教学与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使得学生看到问题的实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才能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在实际生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锻炼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素养将其解决的能力。例如进行数学某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各种相关的实例,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巩固了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自主地锻炼了其数学思维。这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理解它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和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一旦这样的数学思维素养培养成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主地系起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对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

5.课堂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当前的教学评价

数学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学生起着激励、导向和管理的作用。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关注自身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利用“成长日记”、“错题集锦”、“数学手抄报”等学生喜欢方式来进行管理和评价。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周整、创新,使评价体系更加的多样、科学。

三、结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是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坚韧的思维品质和谨慎严密的办事风格,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开始进行分析,重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教学核心素养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数学素养的重视。

篇7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意识;有效途径

中国分类号:G434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其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支持基础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信息素养培养的理念已经广泛地为大家所接受。“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为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记忆型教育转化为信息教育,即培养学生从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标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教师要树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理念。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例如在讲“文本信息的加工”一节内容时,教师不能只讲授word的文本处理技术,单纯强调技术应用,而应该把文本处理的方法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给学生展示一些报刊杂志,海报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把文本处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对文本处理的方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观念使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采取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从情景的设计、举例到活动设计,都应选择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将信息无处不在,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情景呈现给学生,从而学生增强从信息的角度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如在《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课教学中,我们如果直接灌输给学生物质能量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基本形态,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可以采取播放野外生存训练的画面,让学生分组讨论都带哪三样东西可以走出原始森林。经讨论学生总结出必带的钢刀、火石、指南针。教师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钢刀代表物质,火石代表能量,指南针代表信息,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个知识点了,而且还能使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注信息能力的形成

信息能力是基于思维层面、操作层面和方法层面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求出发,提出超越技术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工具、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要素、信息实践与相应文化内化的平台。为学生最终形成信息能力搭建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学习和掌握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注重学科整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有效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打造理想的学习环境,。比如,利用动画信息的加工这一课内容,我们可以结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平抛物体的运动内容,让学生制作一个“平抛物体的运动”演示实验,不仅指导学生学会了动作元件的参数设置,还帮助学生对物体运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利用学习“文本信息的处理”,一课,巧妙的给学生设置任务,让学生利用WORD软件写作文学会利用文字处理功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利用CAI软件把学生做物理、化学、生物试题过程趣味化,让他们学得更快乐;在学习“图片处理”软件时,与美术课结合,让学生给自己设计个人名片;通过学科整合让学生在一起展示交流,学生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学会了信息应用技巧,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在与各学科的整合过程中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整合是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信息素养的精髓

对信息来源、信息价值的判断与评价,对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的把握,对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认识,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在综合活动中,引导学生依据自己找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强化信息道德、规范与伦理

篇8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道德理论,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然而,在现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首先需要明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起到对症的效果。

1. 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由于受到我国整个大教育背景的影响,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也就导致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最为主要的目的并不在培养学生能力以及素养方面,而是让学生考取更高的分数,因此,成绩成为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由于这一理念上的偏差,不仅影响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考取更好的成绩,不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2.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落后

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较低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没有过多地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良好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也就导致教师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不高,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应对措施

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指的就是学生在这一课程学习的帮助下,在获得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并且逐渐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在初中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中,如何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有效开展,科学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教学的实现,首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意识观念上重视这一门学科,明确思想品德课程良好的开展对学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培养方向。教学目标的合理制订,是开展良好课程的起点,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会帮助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清晰的一条轨迹上。最后,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做到具体而细致,切忌泛泛而谈,明确课程培养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以此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的。

例如,在学习到“好习惯受用一生”这节课程时,教师要根据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设定教学目标,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正确认识习惯对人的影响,并且可以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另一方面是掌握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创设真实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来有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仅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而且思想品德课程体系内容也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中注意与日常的生活相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二,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多媒体技术相联系,创设有声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到“磨炼坚强意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初始阶段为学生播放一个小短片,内容以坚强意志为主题,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先有大致的了解和感触,在播放完之后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学习,并且可以以短片中的主人公为例来讲授知识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能力 ;德性涵养; 培育策略;课程视野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004-03

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公布,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及以课程标饰总纲而编制的学科教材也将陆续出台,中学教育由此迎来核心素养时代。因此,“为核心素养而教”理应成为广大中学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实践选择,这必然会对教师的学科能力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学教师惟有提升学科能力,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为例,就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教师学科能力提升问题作一粗略探讨,求教于方家,并期待能引发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

一、教师德性涵养:学科能力提升的根本要义

德性是一个人的道德品性和精神长相,德性涵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素养。毋庸置疑,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其德性涵养较之他人显得更为重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陶行知说,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所以自古以来,无不把教师之德性摆在其素养能力的首要位置。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的德性素养同样是其各方面素养之核心,是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根本要义。

1.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

党的十明确将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为立德树人,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突破口、具体抓手及实现路径。因此,教师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主体,其德性涵养的现实状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决定意义。教师对学生最重要的影响向来不是其学问,而是自身高尚德性所体现出来的品行示范及人格魅力。教师的高尚德性涵养反映的是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与修为,也彰显出教师对这份特殊职业的高远情怀。如果说仅仅把教师学科能力理解为狭义的学科教学技能,那么无疑教师的德性涵养所体现的教育情怀为教师教学技能规定了性质并指明发展方向。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教师的学科能力,德性涵养应该成为其学科能力的重要内容,这在教师整个学科素养能力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教师如果不具备高尚的德性涵养,其所有的能力素养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教师德性涵养是提升学科能力的根本要义。

2. 培育核心素养要求实现教学向教育的转型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未能处理好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在应试教育下,教育只剩下“教”,几乎完全抛弃了“育”,忘却了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既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当下只重视“教”而淡化甚至放弃“育”的教育现状,树立并践行“教”是为了“育”,“教学”要切实为“教育”服务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教学”向“教育”的转型。而转型的执行者就是教师,当前不少所谓的优秀教师无疑是教学的高手,但还未必称得上是教育的行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除了教育者要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的正确方法外,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者自身的素养水平尤其是其德性涵养水准。教师的德性涵养向来是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没有教师自身高尚的德性涵养为支撑,所谓教育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必须实现“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型,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提升教师的德性涵养就成为首要前提,只有教师的德性素养水平提高了,再加之对于教育规律以及科学教育方法的掌握,学科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3. 思想政治学科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各学科教育的共同任务,提升德性涵养也是各科教师的共同要求,但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德性涵养较其他学科教师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在基于核心素养而编写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作了如下的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它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学科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由此看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依然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政治教师在这块阵地上要提升学生作为公民的道德修养,要突显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德育工作的基础性,要与学校的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这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而言,可谓重任在肩,而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提升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自身的德性涵养无疑是第一要务。

二、素养培育策略:学科能力提升的基础内核

这里的素养培育策略,指的是就具体学科而言的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计策和谋略,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而采取的学科行动方针和方式方法。显然,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是教师学科能力的基础与关键,如果不具备科学的素养培育策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就无法真正落地,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培育本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才能顺利并有效开展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并借助于学科教育教学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显然这里的培育策略也就成为各学科开展教育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为基本的操作系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主要有:

2. 课程的开发整合力是未来教师核心竞争力

选择学校意味着选择课程,而选择课程意味着选择了未来。一所学校,无论以什么名称和标志去描述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品牌或办学特色,其核心表现都是课程。对国家教育而言,其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课程;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不久的将来拼的也必然是其课程的设置;同样,对一名学科教师而言,拼的是其对于课程的执行能力,但这还不够,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跨学科的课程整合与融通能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来重要,这种能力必将成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谁拥有它,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占得先机,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更全面的人才。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本身就需要全学科共同的参与,要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未来侧重于某个学科但又不囿于自己学科的全科教师或者在常规教育教学以外还有多方面才干的复合型教师,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必将展示出更为独特的优势。因此,在以把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作为教育评价重要依据的教育新生态下,学科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特别是跨学科的课程融通能力必将成为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拓展教师的课程宏观视野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客观要求。

当然,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理应包括诸多内容。比如,当前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在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必然要求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也必须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题中应有之义;又如,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核心素养,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提升教师学科能力自然也应该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在内的各项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等等。限于文章篇幅,这里不作赘述。

⒖嘉南祝

[1] 管建刚.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J].人民教育,2015(17).

[2] 王锦飞.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J].师资建设,2016(4).

篇10

一、话题导入

2016年10月13日,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Bob Dylan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热议。鉴于高二学生对流行歌曲很感兴趣,对这个热门话题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作为话题导入新课,学生势必有话要说、爱说、能说。

开课伊始,笔者先用课件展示了下面两张照片。学生小声议论着,不少学生已经认出了照片中的人物。

【片段实录】

师:Do you know this American?

生:Yes!He is Bob Dylan.(大多数学生肯定地回答)

师: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What did he win in 2016?

生: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师:That’s right!But as we know,he is a singer.Why did he win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生1:Because he is also a poet.

生2:Because his songs are also like poems.

师:Perfect!Because he has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笔者用Bob Dylan两张不同年龄的照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这位时下热门人物的讨论兴趣;再用师生对句预热氛围,用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着学生思考的方向,并以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对他的嘉许“他在伟大的美式歌谣的传统下创造了全新的诗意表达”作结,让学生明白了诗与歌二位一体,相互影响、难以分割。

二、文本赏析

(一)承接前面的话题,引导学生“走进”英文诗歌阅读,从中揣摩、体会英文诗歌的写作技巧

承接导入环节的话题,笔者先让学生听了一首Bob Dylon的歌If not for you,然后用这首歌的歌词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这首英文诗歌写作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

【片段实录】

师:Would you like to enjoy Bob Dylan’s song?

生:Of course!

师:(播放Bob Dylan的歌If not for you)Do you enjoy the song?

生:Yes!/No.

师:Actually,many people don’t like this song. Maybe it’s the reason why Bob Dylon is thought to be more of a poet than a singer. Now it’s our turn to find out the poetic devices in the song. Read the first part of the song together please.(师随即课件呈现这首歌的歌词,生大声朗读)

If not for you的歌词:

If not for you,babe I couldn’t find the door,couldn’t even see the floor.

I’d be sad and blue,If not for you.

If not for you,babe I’d lay awake all night.

Wait for the morning light to shine in through.

But it would not be new,if not for you.

If not for you,my sky would fall. Rain would gather too.

Without your love,I’d be nowhere at all.

I’d be lost,if not for you.

And you know it’s true.

师:When you read a poem or sing a song,sometimes your voices are louder,and sometimes your voices are lower. What is it called?

生:Rhythm.

师:Yes. Rhythm!Rhythm is the beat that runs through the line,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poetic devices. Are you clear?

生:Yes!

师:Look at the screen again,please!Read the following words with me.(师生齐读)door、floor、fall、all、night、light、blue、through、too、you、true. My question is,What do these words have in common?

生:Rhyming!

师:Great!These are rhyming words. You can take notes on your handout.

Bob Dylan获诺贝尔文学奖原本就有很大争议,对中国听众来说,受跨文化因素影响,对其认同度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笔者所播放的这首歌,学生不出意外地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认为好听,有些认为不好听,但歌曲中的旋律与歌词既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从歌词的语言角度讲,它确实不愧为一首好诗,比如语言的节奏、押韵、反复等,均可以成为笔者展开诗歌教学的好素材。此外,这首歌词中多处使用了虚拟语气,而这个单元的语法就是关于if从句的虚拟语气用法,用它作为素材,便于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二)走进教材,读中品悟,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鉴赏的目标,须在朗读品悟的过程中逐渐达成。教师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播放教材中呈现的另外一位美国作家Rod McKuen所写的一首诗I’ve Saved The Summer(见下文,文中加粗处为朗读重音提醒),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变化,进而通过自己多样化的朗读,揣摩、体会并表现英文诗歌的节奏美。

I’VE SAVED THE SUMMER

I’ve saved the summer

And I give it all to you

To hold on winter mornings

When the snow is new.

I’ve saved some sunlight

If you should ever need

A place away from darkness

Where your mind can feed.

And for myself I’ve kept your smile

When you were but nineteen

Till you’re older you’ll not know

What brave young smiles can mean.

I know no answers

To help you on your way

The answers lie somewhere

At the bottom of the day.

But if you’ve a need for love

I’ll give you all I own

It might help you down the road

Till you’ve found your own.

在以上教学环节,笔者以全诗配乐朗诵开启了诗歌鉴赏的过程,然后是师范读第一节,再配乐让全体学生带感情大声朗读第二、第五节,第三、第四节配乐让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分别朗读。音乐情景的创设和师生多种方式的朗读品悟,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了这首诗所表达的暖暖情意中。学生在听读与朗读的过程中慢慢熟悉了诗歌的内容,并感受到了诗歌中的节奏、音韵等诗意的味道。

三、激疑探究,问题导析

为了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把握诗歌的写作技法,笔者设置了四个问题(1.Can you find some rhyming words?Is there repetition?Is the line length fixed?2.Do the two rhyming words“own” in the last part have the same meaning?3.What’s the theme of the poem?4.Who is the speaker?Who is he/she speaking to?),安排学生分组探讨该诗的创作技法,以此扎实提高学生的英文诗歌鉴赏水平。

【片段实录】

师:Time is up!Let’s check your answers. First,Can you find some rhyming words?

生:Yes!you,new,need,feed,nineteen,mean,way,day,own,own!(学生异口同声地读出所有押韵的单词)

师:Well done!Is there repetition?(引导学生寻找“反复”的技法)

生:Yes!

师:Is the line length fixed?

生:No!(学生对于押韵和反复的写作手法已经了然于胸)

师:Okay!Now let’s see whether the two rhyming words“own” in the last part have the same meaning.(品析重点词句)

生:No. The first“own”means“have”,but the second“own”means“自己的”.

师:Good!So in some poems the poet sometimes will play with words. They are the same word but they each have a different meaning. Now comes the third question,What’s the theme of the poem?(引а生领会诗歌的主旨要义)

生:Love!

师:How do you get your answer?(引导学生寻找支撑答案的关键信息)

生:From the sentence“But if you’ve a need for love,I’ll give you all I own”.

师:So Who is the speaker?Who is he/she speaking to?(引导学生尝试理解诗歌中没有出现的表达爱意的主体)

生:Maybe the poet is a mother or a father.

师:Why?(引导学生学会依托文本品析诗意内涵,并论证自己的观点)

生:There is a sentence“When you were but nineteen”.

师:You did a very good job. The poet is written by a parent who is speaking to a young adult. A mother or a father is expressing her/his unconditional love to her/his son/daughter.(肯定学生的“发现”和论证,揭示内涵)

教师用四个问题,关注到了诗歌的细节、主题和写作手法,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解析,学会鉴赏诗歌中的诗意所在。

为了巩固之前所教授的英文诗歌的写作技法,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出示了两首经典的小诗,同样以“爱”为主题,要求学生一起有节奏地朗读,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Poem 1:Hours fly,/Flowers die:/New days,/New

ways./Pass by!Love stays.

Poem 2:Without you I’d be a soul without a purpose./ Without you I’d be an emotion without a heart./Without you by my side,I’m just a flame without heat.

墒仔∈都不长,但是都包含了节奏、押韵、重复等诗歌的写作技法,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再次体会运用技法的妙处。

四、顺应主题,联结生活,点燃创作激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欲望,降低学生的创作焦虑,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笔者承接以上诗歌赏析中“爱”的主题,并给学生提供了一首相同主题的中文诗作为“脚手架”,让学生尝试独立创作英文诗歌。

【片段实录】

师:Now you can see that love is an eternal theme.Love is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 Don’t you think so?

生:Yes!

师:So think about it,Who or what do you love?(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境出发,去创作自己的“爱”的主题诗)

生1:I love my parents because they give me so much love.

生2:I love basketball because it brings me happiness.

生3:I love computer games because I feel relaxed when I play games.

师:We love nature,animals and plants. We love our friends. And there is love between family members and also lovers. Do you agree with me?So in your opinion,What is love?(教师用几个例说来拓宽学生的思维,给出多个思维向度,将“爱”的主题引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表达“什么是爱”)

生1:I think love is everything.

生2:I think love is care.

生3:Love is a beautiful song.

生4:Love is the time I spend with my parents.

师:Wow!Your answers are so poetic. Since all of you have love in heart,then how do you express your love ?(肯定学生的“诗意”表达,引导学生关注“心”中的真爱,学会用心去表达自己的爱)

生1:Maybe I will give the person a hug.(用拥抱表达爱)

生2:I will write a poem for him or her.(用写诗表达爱)

师:Do you agree with her?Will you write some simple poems in English?Challenge yourself!(抓住后一名学生的回答,进入任务状态,指引学生挑战自我,写一首简单的英文诗)

在笔者的激励下,学生的情绪被点燃,个个跃跃欲试,愿意去迎接挑战。此时此刻,笔者没有立即放手给学生尝试,而是先给出了一首关于爱的中文诗:“爱是什么?/爱是财富 爱是健康; /爱是生活 爱是给予; /爱是关怀 爱是分享; /爱究竟是什么?/爱就是一切!”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翻译并朗读它的英译版:“What is love?/Love is wealth,Love is health;/ Love is living, Love is giving; / Love is caring,Love is sharing; / What is love at all?/ Love is all.”

诗歌创作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的火花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有了以上教学环节的铺垫,加上“爱”又是学生最熟悉的情感,学生针对笔者三个问题“Who or what do you love?”“What is love?”“How do you express your love?”的回答本身就已经很有创意、诗意,这一切都为学生接下来创作以爱为主题的诗歌做好了情感和技巧铺垫。

五、实践运用,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以“爱”为主题的诗歌创作

本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尝试运用习得的方法,自主创作以爱为主题的英文诗歌,表达真情实感,提升文化品格和语言能力,实现读写结合。因为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同,所以这个环节应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立创作,师相机给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在确定每个学生都完成创作之后再引导他们互相分享,做一些必要的反思和调整。

师首先课件出示了诗歌创作要求及相关提示,要求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完成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要求及提示:

1.The poem can but doesn’t have to rhyme;

2.The poem has 3-5 lines;

3.It can be a list poem starting with“Love is...” or“I love...”; It also can be a cinquain.(五行)

【片段实录】

师:Time is up!Who’d like to read aloud your poem?

生1:(一女生快速举手应答)Love is you and you are my world./ Love is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brings ha-ppiness./Love is just you and me,/ With you I am happy.

师:Fantastic!You are so creative. Who else want to try?(盛赞该生的诗充满创意,然后寻找下一个愿意展示的学生)

生2:(坐在角落处的男生站起来朗读自己的作品)Love is sunshine when you smile,/Love is moonshine when there is a star,/Love is tonight when we stay in a room,singing and playing,/Oh,we fall in love!

师:Oh,I love you too!Your poem is awesome and there are some rhyming words too.(从写作技法上表扬学生的诗“极好”并且有些诗意的词汇在里面)

生3:Love/ Warm,Nice/ Caring,helping,sharing/ Day and night/ Everywhere.

师:Simple but meaningful!The cinquain expr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ve.(肯定学生的五行诗形式独特且内容意味深长)

这个环节是整节课的,在前面层层铺垫搭建“脚手架”之后,学生的创作水到渠成,而且学生的表现表达欲很强,踊跃举手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学生的原创作品不仅有画面感,充满了浪漫的幻想,描述了星空下相爱的人们一起唱歌跳舞,而且运用了很多刚刚学到的押韵、重复等写作技法;笔者在每一个学生做出分享后都会对他们的诗歌创作进行适度、中肯的评价,很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