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中数学中单元复习课的开展,能够系统地将每单元所学生的知识点有效梳理整合,学期结束时整体复习课的开展也就变得更方便,它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我们既要看到该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当前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单元复习课对于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教师在基础教学完成后,会组织单元复习,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强化学生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但在实践中,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单元复习课的开展时,更多的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应试的要求,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学生解题能力、解题方法的培训,以例题的讲解代替系统的知识复习,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相对不足,使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单元复习课的课时较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新课标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会给学生划定重点内容并进行重点讲解。整个单元复习课的过程是以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开展的,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比较少,也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从而对于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不够深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提高初中数学单元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初中数学更多地需要学生数学知识的积淀,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应用能力。在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使其更好地在数学教学整体中发挥作用。比如在几何证明中,对于一些公理、原理的复习,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梳理基础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证明和推理过程,从而更好地应用。在教学中,将这些分散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对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后面的学习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主动性原则。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并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对其归纳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复习课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学生主动性的调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针对性原则。单元复习课教学完成基础知识的归纳复习的同时,也应该起到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作用。在开展复习课之前,教师应该完整地梳理本单元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科学设计复习课的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提高数学单元复习有效性的措施
教师应该针对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在开展单元复习时,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数学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每个单元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要看到本单元内容在本学期数学知识中的作用,并从它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出发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从而使学生更完整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归纳总结,能够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及知识的应用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该种知识的归纳概括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二)在课堂练习题目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通过习题练习,能够使学生更好理解、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精心选择课堂习题,使其更好地与基础知识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选择练习题目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使选择的题目能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且要从综合的视角出发选择题目,使其更好发挥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内容较综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教师给予充分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完善的情况,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数学能力。
(四)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其数学知识体系。复习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毛飞飞.管窥初中数学复习课类型与学习任务的适配性――关于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1(6).
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教学
在我们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求会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因为它能够化繁为简,可以更多地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不仅能升华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自主探究和应用能力,还能优化数学教学效果,推动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思想方法的学习和应用,还有利于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即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
对概念进行分类讨论,养成分
类讨论意识
小学数学虽也涉及分类方法,但仅仅是初步认识,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而初中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公式、函数等都与分类思想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整合课本内容,提炼数学思想,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思想,指导学生适时地采用分类方法,以及如何分类讨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分类讨论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扎根于学生脑海的潜意识. 例如有理数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定义以下两种关系:①整数和分数,②正数、负数和零. 再比如,在绝对值意义的教学中,需要考虑a与0的大小关系,可分为三类进行讨论,即a0,a=0,进而化简绝对值.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认清概念的本质和原则,找出关键词,注意概念分类时不可混合标准或越级讨论,还可以采用类比法介绍易混淆的概念. 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限定条件是二次项系数不为0,在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分别思考二次项系数为0和不为0时,方程式会呈现怎样的状况. 在此前提条件下,可首先让学生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式nx2-(n-2)x-2(3n-1)=0中n的范围,然后将题目中“一元二次”限定条件去除,再求解方程式,学生很快便能以n=0和n≠0两种形式进行分类研究. 最后,重点强调分类法的使用,并布置相关练习,加深分类意识. 教学活动与分类讨论思想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感悟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有助于学生领会分类讨论的规定和要求,灵活应用分类法,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定理与公式中分类,重现分
类探究过程
初中数学的很多解题结果往往取决于题目所设定的条件,而有些定理或公式也只有具备一定的限定条件才能成立. 这时,分类讨论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正、反比例函数是整个初中数学最难的部分,而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则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函数知识. 例如,对于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且k≠0),其图象要么位于第一、三象限,要么位于第二、四象限,但具于哪个象限,与k的大小有关,即若k>0,则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若k
创设分类讨论情境,应用分类
讨论思想
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分类意识的培养,还要锻炼学生灵活应用分类思想方法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多地创设分类讨论情境,加深学生对分类讨论方法的印象,帮助其解决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问题,即是一个不断纠正、强化的过程. 这一思想方法在方程问题中得到了充分地应用,例如x+7+x-8=15,要求化简绝对值并解方程. 解决该题的首要任务是考虑如何去掉绝对值符号,使其变成一般的方程式. 而要去掉绝对值符号,就必须分类讨论,于是可以初步得出按x≤-7,-7
在单元小结中提炼分类, 把握
分类讨论思想
单元小结是对整个单元知识点的概括,是对思想方法的提炼,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反思. 单元小结还是知识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过渡的桥梁,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一阶段的学习,那么后续的学习会显得很吃力. 由此可见,单元小结是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的有效途径. 然而,很多教师常常草率对待甚至忽略了单元小结,同时,学生对此的态度也显得消极懈怠,机械式地归纳,完全没有认真思考与反思. 因此,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单元小结的好处,应教会学生如何厘清单元重点与难点,教会学生思想方法,教会学生自我反省. 初中数学蕴涵了多种多样的思想方法,同一知识点可以采用多种思想方法来说明和论证,也可以从多项知识点中提炼出同一思想方法. 因此,单元小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和思想方法两方面去考虑,力求完整性、全面性,避免有任何遗漏. 此外,单元小结的形式需要进一步更新,应打破传统的单元结构树状图,添加更多的个性化元素,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采用统一的套路和模式,可以适当彰显个性特征,使单元小结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自己的反思过程,而不是走形式. 在单元复习教学中,应透过整体看部分,以全面的眼光看待分散的知识点,指导学生进一步概括本单元知识点隐含的规律,从而提炼出分类讨论思想. 接着,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分类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教授学生将分类讨论思想与其他数学思想方法有效融合,使之成为解决各类数学难题的有力武器.
按照思维活动的规律,渗透合
理的数学思想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策略
一、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从主观上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提出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推动教学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二、合作学习内涵机理论述
所谓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进行班级成员科学分组,确保组内学生能够针对对应课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同步学习,最终派出代表将组内核心观点表述完整,在@得教师合理性评论建议后加以整改,以此实现对应教学规范引导指标。
三、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期间存在的冲突性问题整理研究
首先,合作探究式问题设置形式过于简易单一。须知此类学习交流模式在于激发个体思维创新和合作意识,只有经过各类角度分析整编过后,才能绽放出独到的智慧结晶。可现实中,教师始终关注课程进度和应试结果,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度不够,尤其在鸭架式口语灌输讲解氛围中,学生对于既有知识感知趣味丢失,后期自主性学习动力也就不足。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对于学生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合作小组内部成员分工秩序极为紊乱。事实上,合作学习理念主张吸纳各类学生观念,确保话题内涵讨论结果的多元特性。可实际布置活动期间,由于教师规则指导不够规范,使得对应任务难以及时交接到个体成员之上,尤其大部分学生作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思想极为深刻,基本上只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自身感兴趣的单元之上,造成固定小组向心力溃败结果,关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风尚难以保持延续。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成为问题提出、结论总结代表,至于其余个体完全扮演旁观者角色,小组其间隐藏的思维两极分化效应显著。最终学习好的个体素质得以合理提升,而成绩不高的个体将继续沉沦。最后,教师普遍不会参与到初中数学探究式合作学习流程中。在其思维体系中,片面地认为一切工作都将交付给学生,而应尽的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关键知识点提醒引导、课堂秩序科学规范监管职责,却顺势抛之度外。长此以往,学生整体上便处于放任自流境遇之中,在得不到合理肯定激励结果基础上,失去自主性学习动力,经常合作交流期间讨论其余话题内容,令课堂安定和谐秩序全面消散。也就是说,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对应的个体素质规范调试指标难以顺利贯彻。
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规范引导策略解析
(一)合作探究内容的科学选取设置
结合客观层面分析,初中数学教材的确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合作交流模式,而指导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挖掘学生整体兴趣感知点,尽量寻找一些高难度且令学生产生疑惑的课题内容。经过高层次认知任务分配布置过后,学生才好联合既有知识、生活分析经验加以科学探讨解读,这样对于个体思维架构完善显得相对有利一些。
(二)针对小组学生个体进行科学分工指导
其核心任务在于明确组内成员之间性格、能力互补功效,确保学生经过较难话题讨论期间能够相互辅助,建立标准正向竞争合作学习风尚,使得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也能轻松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座位,将以往单纯样式的观众席位模式全面遏制,让同一组相对熟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确保话题交流深度的有机彰显结果。之后进行不同组间探究结果整理评估,实施不同阶段发言代表人的交替规则,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个体加以现场鼓舞激励。
(三)尊重并鼓励学生布置多元化合作探究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着实丰富,为了确保学生逻辑和感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灵活衔接,教师必须确保单位课堂学习内容和探究任务的明确特性,令各类学生都能针对合作探究模式创新改革问题发表自身建议,确保单位成员都能有所作为,竭尽全力令单位任务可以在预设时间范畴之内得以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要多给予鼓励。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特殊照顾、单独辅导的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不掉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信心,发挥作为集团一员的特殊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内容丰富,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引导开发和人文情感协调都将产生独特调试功效。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关注并挖掘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划分任务,确保学生彼此之间产生高效互补启示作用,进一步为后续课题深度解读和个体发展前景科学预测绽放提供标准疏通性建议。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会学”
高中是走向大学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教学和学习的任务都很重, 高中数学的课业负担重、逻辑性强, 对学生的理解力要求更高。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例如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等等,所以,高中学生就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要检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一、明确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上来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教师在授课中,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习的“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想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一元二次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学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高解题应变能力。
3.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高中生跟上老师授课的节奏,强迫自己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预习和注意听课技巧
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就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让学生对预习中遇到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分析,既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特别注意课堂的开头和结尾
讲课的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 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三、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和总结
1.做好及时的复习
教师应要求学生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
3.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能结合典型例题将其表达出来是最好不过了;问题记录,对本章内,让学生把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布置接近生活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作业注重实践,接近生活学生作业是获取知识“助推器”,是学习过程中的生长点。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注重实践,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相关作业,做到动手、动脑、独立探究数学问题,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同时也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真正理解数学就在身边。
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效性 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中考的主要科目。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即是通过有效地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对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材及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对有效性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挑战,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要认真探索提高数学教学的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希望能给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借鉴。
一、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分析
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还不是特别强,分析一下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素养及教学方法达不到提高学生成绩的需要,也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要求,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紧张,致使学生不愿意学习,产生厌学的心态;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不明确,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认真的探讨和思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对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组织形式等做出系统的谋划以及选取具体的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限制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作为基准点,认真研究、分析和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
1.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排的,是教学活动的蓝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所以教师要把钻研教材作为教学的前提,只有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才能够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师要通读教材,树立数学观,站在年段的高度,站在全册的高度,站在全单元的高度去设计每一节课的内容。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之后再进行教学设计。
比如《变量与函数》的教学,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时,老师要将函数放在整个年段的视角下进行教学。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其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函数是研究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变化的关系。教师怎样把学生代入函数的门口,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函数基础,一方面考虑到知识的拓展和教材内容的延伸。《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像》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对函数意义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考虑知识的衔接问题,学生在此之后将要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今天的学习要为明天的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着眼现在,而且还要想到承前启后。
2.合作探究促进实效教学。初中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小孩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恒心,如果过于着急,反而“欲速则不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继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能。教师还应通过引导学生,跟学生创立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老师和同学在这个平台上没有“师生”关系,只有“同学”关系,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减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同时增加了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机会,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可能。例如很多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阶段,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关心学生的听课情况,这样根本不能达到有效性教学。
3.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在备课时,应该充分领会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规定,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教学的范围。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该掌握到什么深度,需要进行哪些延伸和拓展等。在明确这些目标后,开始为目标的实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多媒体的运用等。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比如在《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时,首先要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并掌握一次函数表达式;让学生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并理解和明确探索过程,初步建立线性关系的概念,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函数获取信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够有章可循,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一师一课 晒课 资源整合
初中数学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76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教育信息网搭建了全国教师精心打造的优质课相关资源的平台。因而课堂教学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迫在眉睫,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这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课件、教学设计、随堂练习与课程整体结构、课程基本内容、课程应用资源以及课程具体实施等相互结合,是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备课过程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从晒课平台精选一些与当前教学有关的初中数学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一课时,我先在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课展示”栏目九年级上对应晒课课题下,把被评为市级优课的辽宁省沈阳市邵爱平老师的课件下载到自己的资料库,并对教学实录中菱形性质归纳的精彩视频用绘声绘影软件重新录制为一段微课。 从而,教师的备课方式也从传统的单一书写教案转变为综合借鉴创作教案,把教学制作的教案保存入自己的电子教案库,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补充一些新内容就可以循环使用了,还何以与其他教师做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准备充分的资源材料,就可以自如应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探究的需要。
二、教学过程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借助“一师一课”晒课资源教学,是创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达到教师、学生、教材、网络之间的相互流通,最终起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如,在教学《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时,我从资源平台优课展示对应课题中,认真观看了河源市源城区曹友文老师、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付雨龙老师、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王金平的三堂优课,最终选择视频清晰度好、语言规范、课堂设计合理的曹友文老师的实录课,换了“新”老师上课,学生新鲜、好奇、有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观看“一师一课”晒课视频资源,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可以指导部分学生对课堂“消化”不了的知识选择晒课教师的讲解,最终达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当然这其中,教师的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轻松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就必须不仅要“吃透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更应该“熟悉优秀的晒课资源”,才能把握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单单是通过课堂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通过课外利用有关资源自主学习的创新的过程。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一师一课”晒课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把“一师一课”晒课平台教师上传的资源认真阅读,把学生能够用于自学的内容分课节、分类型超链接对应网址,学生在自学过程只有点击相关内容标题就可以打开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为初中学生提供数学自学的材料,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好多的好的条件和具体指导,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教学的检测、反馈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检测、反馈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达到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的效果。教师通过“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中的当堂检测题、单元检测试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快速地反应在教学检测中。在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一章,把获县级优质课的青岛平度市穆秋芳老师的专题复习中设计题型编撰为试题,让学生自测后观看晒课视频掌握复习的所有内容。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即优化了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丰富了数学课程的内涵,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整合“一师一课”晒课资源应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对“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高效、准确选择
在对“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在短时间内正确选择有用资源尤为关键,因为每节课所晒得课都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一一筛选显然不切合实际。我们首先考虑获奖资源,毕竟那是经过各地专家认真筛选过的优质资源;其次考虑选择有晒视频的资源,不容置疑的是教师在录课之前一定对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学生学案做了精心准备,因而晒课资源也一定有参考价值;再次选择晒课环节完整,教学设计精美的有关资源,才能达到有致。
(二)学生对“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绝大多数“一师一课”资源都是老师精心打造的优质资源,但也不乏有一些资源(特别一部分没有课堂实录的资源)准确性、实用性还不足,甚至有些信息出现一些不够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问题,这些资源对于老师、学生而言,不仅浪费大量时间甚至会造成误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提前认真阅读“一师一课”资源,适当地修改,有效地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指导学生有合理地采用,以达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有效利用国家教育公共平台“一师一优课”晒课资源,并整合“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拓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共同开发,以便最大化的利用优质资源,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2014.
[2]杨正群.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5).
[4]袁婷婷,王轩.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3).
篇7
因此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必须要做好高中数学的起始教学,精心研究应对措施,有效调控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质量,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和研究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对策。
一、高一数学学习的主要障碍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心理
进入高一后有不少学生开始出现松懈麻痹心理,对高中数学学习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殊不知,第一,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安排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高三一年总复习,教学进度排得很紧;第二,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放在高一年级学,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因此一开始就得抓紧,那怕在潜意识里稍有松懈的念头,都会削弱学习的毅力,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思维
初中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高中数学比起初中数学内容大不一样,抽象程度有较大提高,理论系统性大大增强,特别是高一年级起始课即第一、第二章,在学习时要求思维能力爬一个陡坡,既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与提高。
3.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教材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步步深入,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随着学习内容和要求而变化,单纯的听,机械的记,盲目的练,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主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对初中数学教材、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了解,不清楚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当;而高一数学任课教师也往往是刚送走高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师,高考的"惯性"使教师从一开始就对学生"从难从严",标准向高考靠拢,追求"一步到位",造成学生"吃不掉、咽不下,消化不良",人为设置使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其结果是学生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直接影响数学的学习。
(三)教材方面的因素
江苏省的初中新课程教材与全省的高中教材不接轨,教材内容有明显"脱节"。如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等内容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却还在用。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
二、克服高中数学起始教学障碍的措施
(一)针对初高中教材内容差异,我们组织编写一本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并对何时补充什么内容作了安排。通过"衔接教材"的使用,既使学生对初中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又增强了高中教材的适应力。
(二)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助于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教师应遵循兴趣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兴趣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课内通过演示实验、挂图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尽可能变抽象平淡为形象生动;课后可以举办"数学与生活"讲座和开展"数学小制作"的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可经常介绍有关数学学史、数学故事和最新数学研究成果,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学生的眼界等等。
(三)对于高一新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宜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刚开始可对学生在初中应掌握的数学知识查漏补缺,对学生的水平要深入了解,并简要介绍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和高考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地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降低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台阶;而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数学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四)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一开始就要强调应从数学意义的角度掌握公式和定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对典型例题进行归类分析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遗忘,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篇8
关键词:微课;促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88-01
微课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一集微课长度在7-10分钟左右,所谓“7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可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其视频大多数采用“可汗学院式”视频(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话筒、一个PPT课件的一对一辅导的录制方式),只录教师讲授的内容及操作(一般用鼠标或手写板代替)。关键是让学生有一对一的感觉。语言上再多用“你”而不是“你们”,用“咱们”而不是“大家”营造气氛。那么,如何利用微课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呢?
首先,看微课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体现:(1)利用微课的动画促进课堂的有趣性。在微课教学中引入适当的动画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利用微课的可重复性促进学困生掌握知识。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重复播放。对于一些经典例题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或者证明过程不会书写,我们可以使用微课讲解一些重点题型,让他们反复看、听,让“老师”就在他们身边,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完全自主自由学习,直到他们弄懂为止。(3)利用微课的暂停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初中数学有大量难题,但许多难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类,让学生触类旁通。在微课中我们对这类题目讲解之后要对比这一类题,同样的题目可以多问,可以多次使用暂停,让学生多次思考,多次感悟,从而突破难点。
其次,看微课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1)微课在定理、定义概念课(包括需要空间想像的几何题型)教学中的运用。在定理、定义概念课中以微课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如 “认识不等式”这节课,利用跷跷板动画微视频作为本节课的情境设计,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关注度和积极性。在学次根式时,二次根式概念只有一句描述性的语句: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但它的外延和内涵常常让学生搞不清。我们在网上找到一个录制好的《二次根式的定义》微视频,形象直观,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上就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2)微课在典型例题、难题教学(包括竞赛题)教学中的运用。创设典型的例题是微课应用的另一个特点,它不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初中数学,有很多综合题、压轴题具有技巧性强涉及知识点多的特点。我们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具有一般意义的题型做为例题,制作专题类微课,在课堂上、在课后供学生学习讨论及研究。如下面这一题,方法多样,还属于运动型题目,我们专门为这一题制作了一个微课:运用动画的特点再现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有形象、直观、感性的认识;利用微课的可暂停性,促使学生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解决了这个难题,还能以此类推,完成相关题型的练习,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1 (2009奉化)等腰三角形ABC,AB=AC=8,∠BAC=120°,P为BC的中点,小惠拿着含30°的透明三角板,使30°角的顶点落在点P处,三角板绕点P旋转。(1)如图1-1,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与AB、AC交于E、F时,求证:BPE~CFP.(2)当三角板绕点P旋转,使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交于BA的延长线及边AC于E、F点,BPE与CFP还相似吗?(3)连接EF,BPE与PEF相似吗?请说明理由。(4)设EF=m,PEF的面积为S,试用m代数式表示S。
(3)微课在复习课(知识点分类)教学中的运用
在复习时,我们面临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的问题。微课技术给学生构建了新的广阔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便捷和开放的学习空间,主动去收集并分析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率。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单元复习时。我们分别录制了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和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等几个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的微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观看,完成相应的复习题掌握本章知识点。回到课堂后,小组合作,互评作业,提出问题,展示优秀作业,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小组之间竞争,老师补充点评的方式,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单元测试中成绩显著提高。
最后,就是在使用微课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需要教师跟上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不断学习,探索新技术知识,课前查阅资料,学习别人先进的做法,并通过听课、看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提升。二是微课时间安排要恰当,不是讲得越多越好,变式训练越复杂越好。三是为了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教学时不能为用微课而用微课,也不能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让一堂课时间安排上整体合理,知识上紧密联系,对知识产生、形成及运用水到渠成、融会贯通,促进教学效果,这才是我们使用微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
[2] 郑彩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知识类型》.教育探索:2007,(11).
[3]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
[4]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篇9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中学数学知识结构涵盖了辩证思想的理念,反映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各知识点所代表的实体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学实体内部各单元之间相互渗透和维系的关系,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便形成相对的数学思想方法,即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确立后,便超越了具体的数学概念和内容,只以抽象的形式而存在,控制及调整具体结论的建立、联系和组织,并以其为指引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一切适合的范畴中去解决问题。数学思想方法不仅会对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审美活动起指导作用,而且会对个体的世界观、方法论产生深刻影响,形成数学学习效果的广泛迁移,甚至包括从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实现思维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飞跃。
可见,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不完全取决于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数量,更应注重数学知识的联系、结合和组织方式,把握结构的层次和程序展开后所表现的内在规律。数学思想方法能够优化这种组织方式,使各部分数学知识融合成有机的整体,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去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二、对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1.结合初中数学大纲,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首先,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①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②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③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
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数学问题的化解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其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法”的问题,通过探求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策略,以化归思想指导将思维定向转化成求已知矩形的面积。这样以问题的变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求解该问题的实质是等积变换,即要在保持面积不变的情形下实现化归目标,而化归的手段是“三角形位移”,由此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其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在数学知识的引进、消化和运用的过程中,要利用单元复习和阶段性总结的时间,以适当集中的方式,从纵横两方面整理、概括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纲要和系统。以分散方式的渗透性教学为基础,集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教育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由个别的具体感悟上升到一般的理性认识,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篇10
关键词:分层递进;数学课堂教学;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习题,侧重复习巩固知识,树立信心;丙层次组学生作业题侧重于简单模仿作业,完成书本上的基础习题,反复演练,或将难度较大的课后题拆分成几个小题,使他们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各层次是动态的变化。教师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比较接近。同时,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分层是动态的分层,有进步的学生可以晋升一个层次,学习态度不好且退步的降至下一个层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逐步解体丙层组学生,从而达到甲乙层次组学生不断扩大的目的。
(2)不公开划分学生的层次分组。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教师在划分各层次时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分层次实施教学,也只能是教师心里有数,是有目的进行的分层,但不能在公开的场合公布学生层次,因为教师一旦在公开场合公布了学生的层次差别,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失去分层次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3)感受成功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质,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很好地处理全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四、结论
(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2)“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参考文献:
[1]徐纪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7,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