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性质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性质

篇1

关键词:景观设计;配置;重要性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mprove people's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call green, love of na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garden. Garden feeling for person with the beauty of life, is to show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reproduction and art in space. The pla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scape elements, landscape elements and as the only vital feature can make the garden space to show the vitality of life, full of change.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plant landscaping,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configuration;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986.3

前言:植物景观,从古至今,都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姿态各异,其树形、枝干、叶色、花果富于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于不同的地形、建筑、溪石相配植,则景色万千,在景观设计中独具魅力。正是由于植物本身的特点能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因此对于园林而言,它可以无山无水,但是却不能没有植物。纵观古往今来一些成功的园林设计,均可以发现它们首先是植物美感享受的对象。所以植物景观设计,以其绝对的优势地位,成为现代园林建设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和功能的主要承载者,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强调自然文化和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是园林景观没计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之所在。1、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园林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的景色,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特质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

2、创造丰富、协调的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丰富的艺术空间。园林绿地中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自然式、规则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同时,植物的绿色能使园林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在变化多样中求得统一感,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比例、尺度显得更为协调。在园林设计中,可根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开阔、封闭、隐蔽等),相应地选取各类植物以及不同的配置形式来组合不同的园林空间。

3、维护生态平衡、发挥景观效益

景观生态学上衡量城市景观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多样性”倾向于物种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多样性”的植物景观,能保持空间上的异质性,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因此,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具有多样性的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其发挥生态作用、防护作用、实用作用和社会经济作用。

二、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不科学的因素

首先,当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往往将生长在很好条件下的植物作为理想的造景效果标准,缺乏对植物造景效果的科学预见,导致植物的生长体积和生长率较低,预期造景效果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在实际园林建设中,应坚持科学的种植植物,也就是说,在植物的种植与景观设计时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需要以及视觉景观需求以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种植地的立地条件、气候等诸多因素对植物本身的影响。

此外,在园林绿化树种的设计中,要把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利用速生树种见效快、苗源充足、价格低廉的优势,弥补慢生树种见效迟、苗源不足且价格较高的不足,使二者互相补充,进而有效地提升园林绿化的时效性。

其次,现阶段,许多城市园林的树种配置较为单调,树种单一,特别是在同一块绿地所使用的树木品种则更少,而且搭配不十分完善,影响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此外,在树种的选用上,请示乡土树种,导致地方特色不够突出,盲目引进名贵的外地树种,甚至引发病虫害问题。

对于此类问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树种,并且要充分考虑本地的气候、温度等实际因素,从而使园林植物景观达到更好的效果。

2、绿量与景观质量失调

所谓绿量是指所有生长中植物茎叶所占的空间体积。现阶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大草坪泛滥,虽然达到了短期内尽快见绿的目的,提高了视觉效果,但增大了管理的难度,造成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浪费。

乔木、灌木、草坪搭配的模式能够使生态效益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但是目前不分绿地性质、面积大小、环境负荷而一味滥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城市园林建设的绿量与环境建设中景观质量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景观质量。

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尽量减少花草和低矮乔灌木的面积,多种树,通过合理的搭配来改变绿荫不足的现状。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1、在配置植物时,应满足功能上的要求,除了植物的基本功能(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尘、降低噪音、杀菌等)外,植物在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功能。2、利用园林景观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叶醉人,硕果累累;冬季白雪皑皑。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当然也可用主题园的形式来展现时序景观,如:建春园,种植春花类植物,玉兰、海棠、丁香、碧桃、迎春等,展现五彩斑斓的春季美景。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规律和四季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地再现自然的佳景。 3、植物配置与道路的结合 主路应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少量花灌木,形成特色的景观,如银杏路、合欢路等;较长的道路上,可以用多种植物进行配置,但主景要突出;小路乔木不宜超过3种,可与石块、亭、廊等结合造景;山路口主道路转弯处,应安排观赏树丛;花园小径可采用小灌木、花境、地被、山石相结合的方式。

4、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做好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参考文献: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景观;植物;观赏性;实用性

0 前言

景观即风景园林,是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百度网)。越来越现代化节奏化的城市里,景观设计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钢筋水泥的都市景观,还是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或是文化景观,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美的感受。

而植物元素作为有生命的设计元素是景观设计中更是不容忽视的,植物类型同样具有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工作更是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述的设计原则与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的。植物景观类型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绝不等同于某个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的简单叠加。而有时会表现出与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征。

绝大多数植物均具有环境美化、情操陶冶、小气候调节(降温增湿)、空气净化(杀菌吸尘、可吸收CO2、释放O2和H2O)、防风降噪、蓄水固土等作用[1],植物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加速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绿化的生态环保等实用关注明显不够,而且景观设计中一贯多注重植物配置的观赏性,而对于其实用性(生态环保,药用价值,养生功能)的研究与应用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就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观赏性及实用性进行浅析,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1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观赏性

植物的观赏性,顾名思义,是人们用五官可直接体验到的由植物要素组成的景观,而不同植物的组合也就构成了不同的观赏形式,不同的观赏效果[1-4]。

1.1 植物的直接观赏性

从大处着眼,无论是陆生植物还是水生植物,植物的组合形式可大致分为垂直绿化、水平绿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不同的植物组合给人带来的感觉也各不相同。而无论是上述哪种形式,均可呈现独特的韵律美,线型美或整体美等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对植物景观的不同观赏需求,这些都是带有生命的植物能随时间心情和裁剪手艺所能及的各种美学形式[5-6]。从细节着眼,有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果植物,观型植物,观色植物[7-8],观味植物[1]等,利用植物独具的特性来营造适时适地适民的植物景观,让人们感受植物花的娇艳,叶的葱盈,果的累硕,型的韵姿或味的纯美等。如上述所析即为植物的直接观赏性。

1.2 植物的内涵观赏性

植物的观赏性,除上述各种直接观赏形式外,还具有其内涵观赏性,例如有时需要表达植物的气宇轩昂,有时需要表达植物的威风凛冽,有时需要表达植物的委婉动人,有时还需要表达植物的肃穆庄严等等来配合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根据人们的习惯意识和地域风俗等不同植物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意义,也通过植物这一载体反映着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9]。而且,植物也具有其风水性,其方位,组合方式等都具有不凡的意义[10],诸如此类即植物的内涵观赏性。

2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实用性

一般景观设计中,植物元素的设计普遍尽善尽美的考虑其观赏价值,如上述,无论是从组织形式,色彩搭配,还是内涵设计方面都尽可能满足人文需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品质的享受。但是对其实用性――本文涉及植物的有针对性的生态环保价值,药用价值,养生价值等方面却极少考虑在设计中,而植物的这些价值却是在景观设计中画龙点睛之笔,若能在感官的精神享受中还能真切体验植物特有的价值所带来的切身利益,岂不是一举多得。

2.1 植物的生态环保性

几乎所有植物都或多或少具有美化绿化,吸尘防噪,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监测空气污染等生态环保性[11],而且不同植物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也不尽相同,所以尽管设计中多数只考虑其观赏性亦可一定程度上达到生态环保的效果,但是这种设计作者认为对植物所特有的特性利用是一种浪费,因为不同区域的设计有其不同的设计背景――环境污染因素,其中人们特有需求,环境中主要矛盾都各不相同,如果只是考虑其观赏性就大大减弱了植物这一生命元素的价值。

例如很多景观设计师在植物配置上忽略了植物的地域性,植物长势或发育特性都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影响了植物的观赏效果更不用说植物的生态环保性了[9],而且每种植物具有的特性所起到的功效也截然不同,有的植物对吸收重金属污染或治理河道污染更有效,有的植物对吸收交通噪音或除尘更佳,而有的植物则对涵养水源或对生态修复效果显著等独具特效等等。因此,利用植物的生态环保性要根据其最优状态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2 植物的药用养生价值

有很多植物不仅可观赏而且有很重要的养生药用价值[12-13],对各种疾病都有疗效[14],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者植物本身的气味等,如沙枣花香对人类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桦树、榨栎、稠李、椴树、柠檬桉散发的气味等可杀死白喉、痢疾、肺结核等病原菌;天竺葵、百里香、肉桂、黑胡桃、复叶槭等植物分泌的物质里面有很强的杀菌作用;黄栌具有抗菌、抗肝炎活性、抗血凝性、抗疲劳等功效;而有的科学家研究表明仅是在花卉中就有300多种具有不同的杀菌素[13],如此类的植物无论是乔灌木还是草本花卉中都有很多,因此这些植物都是非常好的药用养生源,同时又是良好的景观观赏植物,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性才能更好地同时发挥观赏和实用价值。

3 问题与建议

3.1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上常忽略植物的地域性,影响了其观赏性和实用性;

3.2 注重可持续发展,多角度考虑,多方面应用,观赏与实用并存;

3.3 按需设计,不要千院一面,万园一样;

3.4 有针对性选择物种,充分发挥每种植物的特性,使其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最优组合;

3.5 虽然有些地区的特殊场所进行了本文所述实用性的设计,如有的疗养院等,但是对其特性的应用还不够普及与全面,在很多情况下,景观设计师们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因此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使用不恰当等。面对现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恶劣毒性,尤其是在近期各地雾霾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天气频发状况刺激下,景观设计更应该有质的飞跃,竭力所为,让健康与观赏并存,给人们一个持续的美丽清新的近自然环境。

如上所述,景观设计中植物这个生命元素有着不可多得且无法取代的作用,无论是从现有发展还是潜在发展来看,都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希望此文能为后期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作者希望能激发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感与灵感。为人们设计营造出健康美丽和谐持续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吉君,王艳,周荣,聂磊.景观植物的艺术配置[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6).

篇3

关键词:驻留行为;私密;文化;生态;景观

1引言

城市化使得更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变得拥挤不堪,因此合理的配置户外活动、停留空间,增强人与自然的交流与融合显得尤其重要。

人的环境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怎样的环境适合,怎样的环境又不适合,需要景观设计者提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组织和协调好空间环境、空间界面使之更符合人的环境审美。

2人的驻留行为特性与景观的相关性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刺激和相应的人体效应。人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反应,而这种反应会以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即为环境行为[1]。

人的驻留行为即是上述环境行为的具体体现,它有着鲜明的趋向性。人的心理和行为尽管有着个体的差异,但总体上依然具有某种相同和类似反应的共性。其中“趣味、生态、舒适、安全、恬静”的环境空间更加能够吸引人的停留,而“危险、嘈杂、惊恐、污浊”的环境人们往往趋避之。

景观应做到从人的行为趋势来进行环境的构成分析与判断,从而达到吸引人的停留、欣赏。一个能让人流连忘返、徜徉其中的环境景观,必是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

3人的驻留行为特性及其对景观设计的指导

3.1“私密”与“安全”的景观空间对人驻留行为的吸引

适宜的空间尺度首先应满足人们的基本行为活动不至于受到约束和限制,其次还要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不至于产生紧张、压迫和危机感[1]。不同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私密”心理空间,这种“私密”表现在特定界限内不希望有其他人误闯进来。

人类对于活动空间潜意识里的领域观念是一种动物本能,公共空间私密性是景观设计元素的构成如何适应人的需求的课题。人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公共景观空间本身又是公共性的,这导致我们难以对公共空间的“人”做强硬的分流,而是采取有限的私密界定来形成一种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引导,这种私密界定往往借助于景观小品、地形的起伏高差及植物群落的合理分布来实现。

景观私密空间的形式应多样化,不同数目的群体所需空间的布局形式亦不尽相同。一定的空间尺度的“距离”或“物”的隔离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私密”心理需求,因此人们总是寻求处在自身视野良好而又不易被他人发觉的地方。可见,公共景观的视距有时候并不是越通透越好,反而,在公共空间中有部分阻隔的更受欢迎。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营造私密空间最基本的手段,利用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高度和各异空间的布局来达到对人们视线阻挡,从而形成空间和环境的隔离与划分。景观设计中常见的环状丛林所包裹的斑块状草坪即是最基本的布局形式,由私密程度来控制斑块的面积和开口大小。这种块状的活动空间往往是公共景观中人们小型聚会活动最受欢迎的地方。

借用硬景元素在空间的分布亦能形成有效的隔离,如起伏的地形,其高差能形成不同程度的视线遮蔽效果,在景观的藏与露中进行局部小空间的配置也可不同程度的形成私密小空间。围合与半围合的一组片墙、一组小品也能产生相同的遮蔽效果,从而满足人们户外活动的私密性需求(图1)。

在中国的传统“四合院”文化影响下,人们对私密性的要求更高一些,因此公共景观空间布局的必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形态才能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才能让行人驻足流连其中。

安全则是人们潜意识寻求的一种庇护,对于环境空间而言则是人们对周边环境中的“物”可能造成的直接伤害,如滑倒、跌落、溺水、触电等不利环境因素的担忧[2]。

环境氛围同样引发人的安全思考,亦是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之一,一个让人压抑或心生恐惧的地方往往不能让人久留。这常常因为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但总体趋向性是一致的。

3.2景观环境的生态性对人休闲驻留的吸引

休闲是个古老而新鲜的词汇,是人们为了求得身心的调节、放松、愉悦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前社会节奏感越来越强,人们只能利用有限时间来放松心境、融入自然,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户外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驻留其间细听涛声、感受风声、静享鸟鸣,让疲惫的身心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当人们选择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的时候,本质是一种摒弃次生环境、追逐更加生态的原生环境的过程。生态与休闲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人们享受自然环境之美好的一种精神追求。同时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正在被不断破坏,原生环境日趋缩小的同时,其重要程度也在不断凸显。

动物采用迁徙的办法来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人类随着自身文明的发展,已经不能够像野生动物那样自由迁徙来适应环境,取而代之是改造环境,将已经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通过现有环境科学来加以改变,重塑生境系统,使其接近和超越原生环境,满足人类栖居要求。

人类随着自身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再创造,生态和文明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融入自然”这一建设生态的思路成为景观设计的的重要理念。植被、空气和水作为原生环境的重要组成也成为景观环境设计与改造的重点。

空气的所特有的广域特性决定了它不能通过一般的景观行为加以改造,因此植物群落配置及水生环境修复成为生态型景观建设的重中之重。

植物具有吸收毒废气体、粉尘、噪音和抑制病菌的能力。不同的植物品种其环境特性的倾向性亦不同,生物种类成分越多则各种群的生态结构就会越复杂,其自身形成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使得环境有更好的适应和调整能力,其丰富的色彩也更符合人的审美情趣。植被的覆盖率高的地方往往空气更加清新,其富含的负氧离子更加的充足,更加适合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需求。

水是园林景观不可或缺的构景元素和环境的承载体,不仅自身具有审美价值,而且还以丰富的形态感染人,更能映照周围世界的美姿美态,古语有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正是水和周围环境共生的美好写照[3](图2)。

同时水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承载体和园林构景元素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为活跃的和不可或忽缺的。人们崇尚自然,迷恋山水,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聚人气。因此水体的洁净尤为重要,园林景观的核心水体其水质与水量的保持同等重要,没有人会喜欢在一个臭气熏天、蚊蝇滋扰的水边驻足久留。

加强水生环境的生态设计,合理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增强水生和陆生生态的联系性,通过模拟自然界原始生境,提升水系的湿地和生态自净功能,营造一种“近自然”的水生环境,达到建设情境交融的生态休闲型园林景观的终期目标。

3.3适宜的景观文化内涵与视觉欣赏吸引人的驻留行为

文化内涵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它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既承载着历史,又联系着未来,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也极具地域特性,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每个城市都有着属于自身的与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促使人们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在当今信息时代里,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形态、倾向、风格的文化,主流社会的文化的展现当以“通俗化、大众化”符合科学发展观及绝大多数人的文化层次和价值取向。当人类的脚步跟随着时代步伐越来越紧时,对传统文化会变得越来越依恋。人们总是希望留置在一个能产生思想共鸣的主体文化内,寻求一种文化的亲和感和认同感。文化发掘、传承与传播应能让传统的东西在新时期获得再生,并通过人的人视觉欣赏而产生共鸣。

公共景观应完善人们的的精神层面追求,展示地方文化底蕴,承接地方历史文脉,通过景观功能空间、视觉审美空间及区域主流文化形态共同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安抚城市快节奏下人们浮躁的灵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港湾”和精神归属的家园和面向城市与大众并提供优良的诗意环境的“栖息”场所。

景观的文化内涵与视觉欣赏价值的体现简而言之就是景观的美学价值体现。小品则是景观环境设计中美学的重要载体,它服务于景观同时又影响着景观。因此小品应符合地方的审美与价值取向,应与区域文化协调共生,应能小品展现地方风情、民俗文化,应突出地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特色以便增强景观亲和感和吸引力(图3)。4结语

园林景观是人们改造环境之手段的具体实现,是各类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有机组成,优秀的景观应具有视觉欣赏、人文内涵和生态休闲等多种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共生。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对好的环境的追逐,一个优秀的环境景观必定会让人心生喜好、驻留其间、流连忘返。从人的驻留行为特性分析并重塑景观设计手法,更能体现出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李文彬,朱守林.建筑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在中小城市的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项目重要的系统工程。当前,许多中小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经过精心的设计、策划河道景观,不仅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大大的改善中小城市的对外形象,但是,在工程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有许多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或者没有更好的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设计水平还不够高,或者设计观念上存在着错误,都是不能忽视的主要因素。以下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城市水域环境特征

众所周知,水域环境是陆、水、空的结合体,在人口相对密集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建设中,水域环境是景观要素最活跃、而且是城市中生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又是自然地域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区域:它既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又具有水生生态系统特点,呈现出水陆相间的连续性与过渡性的基本分布规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河道景观设计是在不改变混凝土结构的内在质量前提下,用各种混凝土制品代替传统的现浇混凝土,从而使河坡、河道、马道等以丰富的形式、质感,创造出使大众感到亲切、适宜的人文环境。其次,是把顺河、过河的各种管线放在适当的位置,可有效的避免影响河道立体景现效果的呈现。

二、科学的规划城市河道景观

当前,随着我国中小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每个城市都遗留了大量与水有关的历史典故,当前,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是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的基础。如果在中小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几十条河道组合成中小城市的水系,那么,城市中的重要建筑物体基本上都要依河而建,而且在开展城市河道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点:(1)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综合。中小城市的河道景观一般是结合城市水利工程而配套建设的,我们在规划中,一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要求,体现经济价值功能,二要体现出水利工程的功能,三要结合陆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体现利民、便民的功能。(2)在设计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布局。以城市重点建筑物与河道水网、城市寺院、公园等、居民区为基础,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布局,一般城市的水景区布设以连线游览时间3h,也就是控制在游人半天的时间为宜;较大的城市可控制为一个游览目为宜,这样城市的水景区基本就凸显出来了。(3)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的水体效果。中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突出水景设计,其中对水体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一是要保证群众能够看到水、接近水.要从三维立体空间上体现到水的韵味。二是类似死水河、断头河比较多的河段、水面窄小的河段等都不能设置景观工程,要选择畅通,并且水面较大,而且活水、无污染的河段规划建设河道景观工程。三是要尽量避开航运繁忙、码头密布的河段,科学合理的设置河道景观工程。

三、重视生态型的景观设计

在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水为主题是城市河道景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构建生态型的水体景观工程,必须要保证中小城市生态河道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是中小城市水景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出发点。生态型河道景观设计重点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别进行考虑:

1、河道驳岸景观的营建方法

(1)中小城市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会像游园、广场等相对的集中,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设计方法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能体现出协调统一的特点。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势,要使私密空间与开敞空间相互结合。

(2)对于中小城市河道驳岸景观的规划设计,应从两个角度去充分考虑,分别为“虚”景和“实”景。虚景就是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并根据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脱的丰富性。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

2、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

运用河道景观打造中小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在中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同时要运用四季分明的艺术表现手法,做到四季有绿,把艺术与科学、有效的结合统一。同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生态的组团与开敞空间的绿地设置,植物造型和乔灌草的配置问题要根据设计上的总体思想和要求去合理搭配,做到外来植物与本土植物相结合。

3、河道道路景观设计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中小城市河道景观区的道路呈现出以休闲漫步为主的特点。河道道路景观在设计中要坚持朴素、自然的基本设计理念。因此,在道路的设置上要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休闲游道区别来对待。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要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为主,体现出相互交叉的特点,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产生多变的景观。

4、文化景观的建设

中小城市的河道不同于主题公园。当前,在体现文化景观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挖掘中小城市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比如:有些河道的码头、遗址都是文化的来源元素。另外,在新的时期,休闲观光已成为现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因此,河道的景观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排涝的功能上,要在景观设计的浪潮中,体现特色、特征已成为景观的亮点,其中文化的体现在特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挖掘和营造水文化风貌

每一个中小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小城市的水文化特色。注重保留河道两岸有形与无形的水文化典故和文物建筑挖掘,我们要把打造现代水文化特色做为重点,构筑现代化的中小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同时,我们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遗产,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

五、结束语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民。作为中小城市河道整治新思路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已得到了全国工程设计行业的普遍关注。我们在城市河道整治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河道景观,河道景观建设要融于河道的整治工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季永兴,刘水芹,张勇.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1,8(4):25-28

[2],周明耀,赵瑞龙,等.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88-92

[3]王文野,王德成.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探讨[J].吉林水利,2002(11):24-26

篇5

【关键词】车辆;电源总开关;提醒装置

对于许多大、中型车辆,通常都在汽车电路中设有电源总开关,其作用是在车辆需要停放一段时间时,发动机熄火后将汽车电源电路完全断开,以防止蓄电池因放电而影响到车辆的再次起动。此类电源总开关多数需要手动操作,但有些驾驶员,特别是新驾驶员,经常在车辆熄火后,因为忘记关闭电源总开关,车辆停放一段时间后,由于部分应急电路仍处于接通状态,导致蓄电池亏电致使车辆无法起动,带来很大麻烦。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高车辆的完好率,以东风EQ1108G汽车为例进行电路分析,设计了车辆总电源未关提醒警告装置,用以提醒驾驶员及时将车辆总电源关闭。

1.设计思路

电源总开关通常是通过断开蓄电池负极(少数是正极)与车体的连接来实现的,在断开以后,车上几乎所有用电设备均不工作(部分车辆保留应急灯等设备可以工作)。需要断开电源总开关的情况是驾驶员将车辆熄火,关闭点火锁,锁上车门,并长时间离开车辆或停放入库,根据这一原理,设置提醒装置来检测电源总开关的通断情况,如忘记断开,则提醒警告将会工作,发出相应提醒信号。为防止其误报,可通过设置几个限制条件来控制其工作时机,一是在点火锁处于锁止状态,二是感应到驾驶员座位无人,三是车门均处于锁止状态,在这几个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在设定时间后,若电源总开关仍处于接通状态,即发出警告提醒:电喇叭鸣响,同时应急灯闪烁。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思路

2.工作原理

该装置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在电源总开关闭合情况下,控制器工作,并监测红外感应器信号、点火锁开关信号和车门开关信号,如红外感应器信号监测驾驶员不在驾驶座,点火锁开关信号监测点火锁关闭和车门开关信号监测车门关闭,则提醒警告装置即进入工作状态,延时一定时间(可设置)即发出提醒警告信号(可设置模式)。如不想该装置工作,可通过开关将其关闭,提醒装置进入静默状态。

图2 工作原理

3.工作模式

提醒装置的提醒次数和提醒延迟时间可通过设置键预先设定。为了满足车辆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要求,该装置设计了几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声光模式,既有喇叭鸣响的声音提醒,又有应急警告灯的闪烁提醒;二是声音模式,只有喇叭鸣响的声音提醒;三是静音模式,只有应急警告灯的闪烁提醒;有时因特殊要求,也可通过开关将该装置关闭,使其不工作。

4.应用示例

下面通过在东风EQ1118G型柴油车上的安装示例介绍其工作过程,安装及接线如图3所示。提醒警告装置通过汽车总电源供电,输入信号分别连接点火锁Acc接柱和车门开关控制线,加装一个红外感应器,安装于驾驶员前方仪表盘下适当位置,实时监测三处的信号。当驾驶员关闭点火锁,离开驾驶室,并关闭车门,提醒警告装置即进入工作状态,如长时(时间可预先设置)未关闭电源总开关,该装置即按设定模式驱动转向闪光器和喇叭继电器电路,发出声光(声音或警告灯)报警,提醒驾驶员关闭电源总开关。

图3 应用示例

5.结论

车辆总电源未关提醒警告装置有效解决了蓄电池的预防放电问题,成本较低,安装方便,基本不改变车辆原有线路,只是在车辆原有线路上并联相应的输入输出控制线路,对车辆工作性能没有任何影响,可广泛适用于未装备智能锁止装置的大、中型车辆。

参考文献

[1]李春亮.军用车辆抢修急救[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9.

篇6

颈源性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是由颈枕部和(及)肩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导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一般认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笔者采用颈夹脊穴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33例,获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65例病例采集时间为2008年3月~2010年12月,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33例,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32例。治疗组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50.67±11.71岁;病程2~30个月,平均8.79±8.64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9.81±12.12岁;病程3~36个月,平均9.19±6.86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针刺综合治疗。穴位注射:选C2~C6央脊穴,用5ml注射器抽取注射用水5ml稀释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湖南恒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3021046),患者取端坐位,穴位局部消毒后,医者右手持注射器直刺入穴位20~40mm,局部有酸胀感后回抽元血,缓慢推入药液,每穴1ml。针刺治疗:取患侧少阳胆经穴位为主,百会、风池、角孙、率谷、头维、太阳、完骨、列缺、肩中腧、肩外腧。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穴位局部消毒后,医者右手持直径0.30mm×40mm佳辰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头皮针以15°角斜刺,其余穴位直刺进针约25~40mm左右,得气后每穴行平补平泻之提插捻转手法,留针4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

2.2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针具、选穴及操作方法同上。

2.3疗程:穴位注射、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观察1个月,随访1年。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考《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的疗效标准。治愈:头痛完全消失,伴随症状及体征解除;显效: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频率减少80%,伴随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好转:发作频率减少50%,发作时疼痛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详见表1。

篇7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射频气化电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59-01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又称臀肌挛缩症,指臀肌长期反复注射药物,致使臀肌肌肉、筋膜、肌腱、脂肪及关节囊等软组织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功能障碍,多发病于儿童。中医认为臀肌挛缩症属于“筋痹”范畴,由于儿童形体尚未发育成熟,抵御外界能力和自身调节平衡机制不够完善,接受肌肉注射 时,身体已遭病毒侵袭,体内较虚弱,如果再受到肌肉注射的外来刺激,会导致内虚与外邪合而加重病情,使经筋气血运行受阻。由于气血运行郁滞,时间长了进一步使患处经筋失去气血津液的濡润和滋养,形成筋肉挛缩,关节屈伸不利和运动障碍。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告,一致认为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1, 2]。为了寻找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我科近5年来行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治疗27例,手术创伤较小,疗效肯定,功能障碍改善与常规手术无明显差别。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7例病人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3-31岁,平均15岁,13以下儿童20例。27例病人中双侧发病病例21例。符合卢浩浩等臀肌挛缩症诊断标准[3],轻型2例,中型6例,重型8例。患者均出现跳步征的步态异常现象,同时还有臀部反复肌肉注射的病史。8例患者坐位双膝分开,患有尖臀征,不能翘二郎腿,双腿不能靠拢,一部分病人蹲位时会表现出蛙腿征和划圈征阳性,在屈伸髋关节时会出现髋部弹响的现象,臀部甚至可以触及到挛缩束带,宽度大约可以达到2到7厘米长,而宽度的大小随病情的严重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1.2 手术方法设备与器械:关节镜采用直径4.0mm 300广角镜、冷光源、摄像成像系统、监视器。计算机视频成像和捕捉采集系统;射频汽化仪和900角汽化电极头。刨削刀、骨膜剥离器、髓核咬钳和勾刀备用。

1.3 手术方法:首先,采用硬膜外或全麻,侧卧位。两侧分次消毒、铺巾和手术。术前将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纤维束带、坐骨神经的走行及手术入口进行标记。其次,在臀肌挛缩带区注射含有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50ml,注入皮下组织,以便止血。再次,在股骨大转子顶点向下2~3cm处切开5mm,插入骨膜剥离子,沿皮下组织深膜下和臀肌挛缩带的表面之间进行钝性分离,其腔隙约5×5,吸出腔内脂肪组织,作为工作腔隙。同时,在臀肌挛缩带两侧旁开3~4,切开5小口作为射频汽化电极和生理盐水充盈腔隙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用刨削刀或髓核咬钳将臀肌挛缩带表面的脂肪组织清除,冲洗干净,保持视野清楚便于手术操作。找到臀肌挛缩带的边缘,用等离子刀切割臀肌挛缩束带,随着束带的切开,臀肌随之膨出。

手术注意的问题:(1)术前将坐骨神经、臀上和臀下神经及股骨大转子标出,以便术中操作警示作用,术中应远离坐骨神经和臀上血管,以免误伤。(2)为防止局部出血,保持术中野清晰,灌注液内每3000ml生理盐水加入肾上腺素液1mg,进行持续冲洗。(3)关节镜与射频汽化电极的工作角度为450~600便于手术操作。(4)手术操作应由浅入深逐层切断挛缩带并非切除。边汽化切割、边止血,同时进行髋关节被动屈曲内收、内旋、外展活动,手术直到髋关节活动不受限、无弹响,无活动性出血为止。(5)应尽量避免剥离肌肉组织,以免损伤肌纤维引起出血。

1.4 术后康复:侧卧或仰卧,冰袋压迫止血。24h内可能有残留液体或渗出,应经常更换外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术后24h可下地进行功能练习,以防粘连。

2 结果

27例行关节镜下臀肌挛缩带松解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27例平均随访30个月(14~56个月)。依据夏榕圻等[4]疗效评定标准,优:步态正常,并膝下蹲试验阴性,翘腿试验阴性,Ober试验阴性;良:步态明显改善,并膝下蹲试验阴性,翘腿试验阴性,Ober试验阴性;差:步态无明显改善,并膝下蹲试验阳性,翘腿试验阳性,Ober试验阳性。随访结果,优18例,良9例,差0例,优良率100%。

典型病例:患者男21岁因双侧髋部弹响、活动受限10年入院,患者行双侧关节镜下臀肌挛缩带松解术手术结束前在手术台上活动双侧髋部,左侧髋部无弹响,右侧髋部有弹响,考虑右侧症状重,臀大肌挛缩范围广泛,松解臀大肌力度不够,则手术切开将坐骨神经暴露出来,再行了臀大肌骨性附着点处肌腱Z形延长术,术后被动活动患肢,屈髋自如,无弹响。

3 讨论

3.1 关节镜下射频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能彻底松解束带臀肌挛缩,疗效立竿见影,可以避免常规手术治疗的创伤大、流血多的不良影响,从而减小了因治疗而导致的进一步瘢痕粘连的可能性。其次,创伤小,痛苦小,可以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常规手术要3天以后才能下床进行功能恢复,而此疗法手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加速患者功能恢复。同时,手术后只留有针眼大的痕迹。手术从准备到完成只需半个小时左右,根据具体情况,患者可选择是否住院,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3.2 手术被认为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射频汽化手术松解对于改善病人的步态、形体和功能均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据统计,射频汽化手术之后患者功能和步态恢复良好率可以达到90.6%-95.9%,可见疗效较好。在关节镜下进行射频汽化手术,被国际医学界认为是关节镜手术的器械史上一次历史性革命,使关节镜下的手术操作更加趋近于有限化和微创化。射频汽化手术与高频电刀电凝手术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高频电刀止血和切割的工作温度可以高达600℃,当机体组织和电极相接触时,会大大增加电阻值,迅速产生高热,热分解机体组织来达到止血切割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会造成机体组织不可逆的热烧伤,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一般外科手术的电刀频率与射频汽化相比,要低出1倍,射频汽化冷融技术仅作用于靶组织表层,工作温度为40℃~70℃,不会造成热烧伤,组织反应轻,只会对邻近组织产生一些微热,没有热辐射损伤,此外,术后渗出少。总之,射频汽化不仅能够清除切割瘢痕和软组织,而且还具有止血的作用,在汽化冷融的同时,凝固小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De valderrama JAF.A cause of limited flexion and adduction of hip in children, in proceeding of the british orthopaeddic association[J].Bone Joint Surg Br, 1970, 52(1): 179-183

[2] 马承宣,房论光,刘贵林,等.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J].中华外科杂志, 1978, 16(6): 345-346

[3] 卢浩浩,刘国辉.臀肌挛缩症病因及诊断的研究发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 207-209

[4] 夏榕圻,楼跃,范毓华,等.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02,5(3):217-218

[5]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38-1839

[6] 俞辉国,童学波,刘红兵,等.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 1996, 16(6): 375-377

篇8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105-03

1、引言

节约型城市园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这样的城市园林绿地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

一般认为,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能创造怡人的景观:二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调节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造结构,能与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将生态的内涵斌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者不断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2、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具体地讲,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景观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地形、种植树木和花草等途径,创作并建成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绿化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一层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层意思是景观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见图1。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实用”价值。

3、生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3.1 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3.2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1)要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建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化景观:同时,慎重而有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良品种。

2)城市引入的植物种类较多,但是绝大多数种群规模很小,甚至渐趋消亡。这与对绿化植物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和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就造就了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被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作法,也导致慢生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苗木的植物被抛弃,具有某些不足的绿化植物被轻易否定。植物本身无所谓高低好坏,春盛、夏绿、袱实和冬枯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关键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应将增加绿地的适应性种类和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相结合,如在绿地中限制和调剂好各物种所占比例等。

3)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开发利用绿化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物,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以快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性的绿地。如Minawaki利用演替理论,快速恢复和重建当地的潜在植被,效果明显。城市地区恢复潜在植被主要包括植被确定、恢复重建和养护管理等三个阶段,地带性群落有利于提高物种潜在的共存性,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3.3 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设计的保证

城市环境多样,系统脆弱和胁迫深刻,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适生环境,提高绿地维持机制。重视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遮档、修饰和弥补功能,将建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植物造景中除基调树种外,应选用观赏花木、宿根花卉和草坪等,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见图2)。针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因时制宜,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特别是应重视乡土植物的运用,过分强调奇花异草,尤其是外地植物的无序引入,往往因气候突变而遭灭顶之灾;盲目照搬异地和他国绿地模式,跟风赶时髦,长官意志,代价极大,生态和景观功能也得不到保证,应特别引起重视。

3.4 种间关系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

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对群落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大量单一结构绿地的出现,除了与绿化观念和投资有关外,植物种间关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竞争是主要的植物种间关系之一,为负相互作用,物种竞争能力具有竞争等级性,并受到目标种和邻居选择的影响。竞争和适应能力与扎根类型和深度、植株大小、生长率、耐荫性和他感作用等特征有关,受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活史以及环境条件和资源水平影响。其中他感作用是一种特殊的种间关系,属于直接干涉性竞争。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史是决定竞争结果和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个体面临的竞争强度受其有效面积的影响,个体空间结构常决定物种间的相遇频度。影响种间相互作用强度。种间也有正相互作用,如树冠层为林下植物创造合适的荫生环境。因此,应加强植物生物学

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充分借鉴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师法自然,考虑植物的相生相克性,选择适宜的耐荫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并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问关系,同时促使其他植物生长。另外,成株比幼苗的耐性强,错开种间的更新时间,也有利于种间的共存,使群落种群趋向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和土肥等资源。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3.5 植物群落的稳定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

绿地植物群落结构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设计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如果合理。可能达到具有稳定性的目的。

生态设计中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推广少灌和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利用绿地掉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植物结构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

降低绿地建设和维护费用。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稳定性,通过构建复杂的种类组成和结构,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境,使绿化植物一病虫害一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形成病虫害生态调控机制。因此,通过生态设计和生态系统管理,能够将病虫害防治由直接面对病虫害,转向间接利用绿地群藩问生态位分异,生存和竞争关系以及生物代谢物等作用,调节目标植物与有害生物动态平衡,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

3.6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前提

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生态的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回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需求a城市能保留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种类以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生态环境质量,这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通过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等。半自然生境也包括一些人工营造的环境,如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植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而生态公园更是典型的例子。通过生境创造,可以在城市创造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因此,应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念,不能局限于野生价值太的郊野区域,通过生态设计,城市应注重创建自然栖息地的植物结构的可能性,给野生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环境。在植物选择和结构构筑上,研究潜在植被,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坏自然多样性。如以种类丰富的草地代替单一的草坪,人工干预的自然更新林,建造带自然边缘的水体和湿地系统,构建水生和湿地植被等等,创造野生生物觅食、安全和繁衍的庇护空间,促进野生动物的引入、生存和繁衍。

4、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此外,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具体如下:

4.1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

1)了解本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

2)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选择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观花的,如紫薇、夹竹桃、石榴、桅子、广玉兰、醉鱼草、木本香蕾、糯米条、云南山茶、冬樱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鹤望兰、兜兰、飘带兰、旅人蕉等。赏花时更喜闻香,如木香、月季、、桂花、梅花、白兰花类备受欢迎。不同花色可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更是极品。根据上述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配植成色彩园、芳香园、季节园等。很多植物的叶片很有特色。巨大的叶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壮观。其它如董棕、鱼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叶。亚马逊王莲,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莲叶犹如一大圆盘,可承载幼童在水面上游荡,吸引众多游客。还有具有奇特的叶片如轴搁、山杨、羊蹄甲、马褂木、蜂腰洒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尤其是彩叶树种在园林审的应用更是广泛,它能体现园林美中的色彩美,如紫叶李、红叶桃、紫叶小劈、变叶榕,红桑、红背桂、金叶桧浓红朱蕉、菲自竹、红枫、新疆杨、银白杨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彩叶园艺栽培变种。

有的植物的果实也极富观赏价值,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锤树、蜡肠树、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实如木菠萝、番木瓜等。很多果实色彩鲜艳,紫色的紫珠、葡萄;红色的天目琼花、欧洲英援、平枝拘子、小果冬青、南天竺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中还有不少香花、香叶植物,如茉莉花的清香、兰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梅花的暗香浮动,荷花的芳香远溢,桂花的十里飘香以及佳肴香茗等芳香美,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3)高度搭配要适当。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4)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4.2 大量应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营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

湖南乡土树种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树形优美,为湖南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提供了优越自然条件。在园林中可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形体美或色彩美,如臭椿、香樟、桂花、枫香、鸡爪械等。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乡土树种也是庭荫树的首选,如桂花、臭椿、枫杨、香樟、七叶树、鹅掌楸等。在湖南大多数城市中行道树都采用了乡土树种,很多道路更是以植物来命名如香樟路、水杉路、玉兰路、枫香路等。花果树则在园林中起着点缀色彩的作用,也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生气,引来了蜜蜂、蝴蝶的飞舞和小乌们的歌唱。这些乡土树种有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卫予、桃、杏、柿树、石榴、杨梅、李、垂丝海棠等。乡土树种可作为墙面、桥梁、廊架、棚、围墙、假山等的垂直绿化,像紫藤、云实、金银花、五色地锦、爬行卫予、木香、崖豆藤等。乡土树种在园林中还可分隔这空间,屏障视线,衬托景物和起到防范的功能,这一类绿蓠树又可分为篱、果篱、彩篱、棘篱。湖南目前应用得较多的有珊瑚树、小蜡、金叶女贞、构骨、枸橘、蔷薇、红槛木、龟甲冬青、火棘等。

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见图3)。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方向。建设节约型园林,空喊口号是不会实现的,要从战略和全局发展的高度出发,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有关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为子孙后代保护好环境和资源,从而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手法;药物注射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61-02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笔者采用药物注射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8月~2007年8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21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符合“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会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行X线拍摄,排除骨折、结核、肿瘤,并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及五官科疾病所致头痛。根据其首诊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为手法及药物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3例,对照组99例。治疗组中男性53例,女性60例,年龄17~65岁,病程3d~16年。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58例,年龄19~62岁,病程2d~20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服用过止痛镇静药物,疗效不明显,治疗期间均停服原用药物。

1.2 治疗方法

首先要查找出头、颈、肩部的软组织损害病变点,采用触诊手法确定病变点(病损的软组织及脊椎骨的微小移位)。以拇指在患者头颈肩部自上而下依次触诊软组织损害常见压痛点[3],即触摸椎枕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半棘肌等肌群的附着点;颈、胸椎的棘突、关节突、颈椎横突及其后结节,肩胛骨内上角、肩胛岗上缘及锁骨外1/3处。上述位置若有压痛,同时指下伴有条索感、钝厚感,有的可引发放散痛或牵涉痛,即为病变点。

1.2.1 手法治疗

常规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用拇指尖端点按病变点。操作力度由轻到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准,要求指力能达到病变的深层部位。操作方向与肌肉、肌腱或神经支的走向相垂直。操作时间:每点施术1~1.5min,拇指尖需要有间歇的放松。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整复手法:结合病症及X线改变,针对性地采用颈椎低头摇正法[4]或胸椎卧位复位法[5]整复颈胸椎微小移位。

1.2.2 激痛点药物注射

手法治疗前在上述病变点中查找到激痛点,采用药物注射治疗。配方: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14ml配制成20ml注射液。每治疗点注射1~1.5ml。隔5天再注射1次。2次为一疗程。

治疗组药物注射后再行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手法治疗。10d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全部病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疗效标准[6]。①痊愈:头痛及伴随颈、枕部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劳动和工作;②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颈、枕部症状较以前有明显减轻,能够基本适应日常工作和生活;③有效:头痛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日常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④无效:头痛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比较,临床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x2=9.66,p

3 讨论

1983年Sjaastaad[7]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后,迅速得到多科专家的重视。1995年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他认为颈源性头痛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发出后,穿过由颈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8]。第2颈神经的后支分出的内侧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纤维共同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是传导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枕大神经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一个分支,在头下斜肌下缘处从该肌深面浅出,然后向后内上斜行于头上、下斜肌与头半棘肌之间,此段行程较长。上述肌肉的病变或粘连都会刺激或卡压枕大神经。第三枕神经是第三颈神经后支的侧支的分支,该神经与枕大神经一样粗大,而且行程较长,分别穿过头半棘肌、头夹肌和斜方肌等结构。当这些结构痉挛或受损时,会刺激枕神经而引起枕后痛[9]。第1、2、3颈神经离开椎管后大部分路径在柔软的肌肉内,软组织的炎症、缺血、损伤、压迫都会影响神经的功能,引发颈源性头痛。例如,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肌肉由于持续收缩而继发痉挛,引发组织缺血,代谢产物聚集于肌肉组织,引起肌筋膜炎,并可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10]。颈椎退行性变或发生骨质增生,可使椎间孔变形,导致神经根管变小,神经根和血管易受牵拉;以及颈椎间盘突出时椎间盘物质的释放都会引起无菌性炎症、水肿而发生神经根炎,可造成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这也是部分患者发生顽固性颈源性头痛的机制。颈神经根特别是其腹侧的运动神经根受到压迫或炎症侵袭时可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持续肌肉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代谢产物聚集于肌肉组织,其终末产物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产生疼痛,进而产生恶性循环。

治疗中,手法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热效应,推拿亦能提高痛阈[11]。手法能解除肌肉痉挛,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加速了损伤组织的修复,并对软组织的粘连起到松解作用;整复手法可纠正颈、胸椎之微小移位和后关节紊乱,使脊椎恢复相对稳定的力学平衡状态。辅以药物注射,有利于消除无菌性炎症,减轻炎症渗出,促进炎症水肿消退与吸收,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防止再度粘连。

笔者根据患者病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应用手法解除了颈肩肌的紧张或痉挛及卡压现象;应用整复手法纠正了移位的椎间关节,使之恢复到原来的力学平衡。再加上局部注药治疗,消除了无菌性炎症,从而阻断了炎症疼痛肌痉挛的恶性循环。采用此综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 Biondi DM.Cervicogenic headache:mechanisms,evaluation,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J Am Osteopath Assoc,2000,100(9suppl):7-14.

[2] 倪家骧,段红光,裴爱珍.颈源性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2.

[3]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310-336.

[4] 魏征主编.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1987:97-98

[5] 冯天有主编.中西医治疗软组织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48-49.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7] Sjaastad O,Saunte C,Hovdahl H,et al.“Cervicogenic”headache.An hypothesi20s[J].Cephalalgia,1983,3(4):249-256.

[8] 王金武,陈德松,方有生,等.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2001,7(1):4-7.

[9] 刘宗良,黄素群,刘爽,等.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2007,22(2):113-114.

篇10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税收制度 体系

建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调节经济运行,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从税收制度上寻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也是当务之急。所谓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是指有利于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社会全面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税种,也不仅是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税种,而是一整套系统的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的有机集合。税收立法要体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税种、税基、税率、纳税人、纳税对象等税收要素的设计也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的可行性

(一)立法时机有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定推行税收改革。这一任务的提出,预计我国税收制度将会进行一次大幅度的改革,在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为我们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新的税收制度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税收立法的目的之一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二)立法基础有利

一是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纳入了全国和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在公众方面,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加强,对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合理利用资源、社会民主、公正、社会进步的要求不断高涨,公众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二是有比较完善的税制基础。

(三)立法效率可行

从经济意义上看,收费和征税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可以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但从效率上看,征税效率要高于征收费用;征税比收费更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统一性,该收的税一定要收上来;征税可以克服收费的随意性,拖欠和拒缴现象,可以解决各地征收标准不一的问题。同时,征税还可以防止政出多门,可以减少机构重叠以及部门和地方利益的干扰,从而节约征收成本。

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促进经济发展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十分紧密,经济决定税收。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速度决定和制约税收规模、结构和速度。同时,税收对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发挥税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调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要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通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的安排,有效地调控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使税收自动地产生抵消经济波动的力量,维持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促使经济稳定发展。其中,要特别注意克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产业结构低度化、高新技术产业滞后的现状。

(二)促进社会发展

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以税收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可以促进人们“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也可以增强人们监督“税款”使用的积极性,调动人民参政议政积极性,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要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文明方面做出贡献,税种、税目等税制要素的安排,都要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救灾防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它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原材料和自然环境条件,还直接和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必须体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要求。要按照“谁污染谁纳税”的原则对污染物、废弃物产生、排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污染税;从税收制度上体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人人有责;通过税收制度变革推动环境、生态保护由事后管理转向事前管理,提高环境、生态保护效率和效益。

三、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的途径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它不是一种自动形成的社会机制,而是一种需要由政府、公众和社会各界共同讨论协商制定,最后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制度的设计和安排,要受到观念、利益、技术、程序等多因素约束。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下重点工作:

(一)树立全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只有加大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才能提高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准则、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依靠广泛的社会成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坚持走群众性的/可持续发展0道路,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才有可靠的基础。

(二)总体设计、分步实施

税收制度体系怎样设计和安排,决定于制度功能的定位。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要紧紧围绕这一基本功能,在1994年税制结构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统一设计,选择时机,逐步推出。

(三)克服利益障碍

建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是一项注重长期利益的战略措施,它通过税收制度的创新对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环节中的利益,对各种不同经济形态的利益,对中央、地方、部门、企业等各种不同管理层次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