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年度质量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标准体系;分析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2-0028-0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下称年报)在教育部职成司的直接指导下,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组织,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调研编写,至今已有4份年报。它关注高职教育的服务发展、学生就业、财政投入,直面发展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年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也有些问题值得商榷。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的基本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每年编制工作的启动和组织,都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以正式“通知”的形式发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要求报送质量年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年报是由第三方进行的宏观综合性教育质量评价。二是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省、各高职院校报送的质量年度报告(含案例)、麦可思调查的数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数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等,这些数据互为补充。三是年报编制采用的方法有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交流等。四是省级版和院校版年报报送范围逐年扩大,直至全覆盖。五是质量年报在语言风格上的总特点是不完全用形容词来总结描述,报告中的大部分观点都有数据、案例支撑(2012年报除外)。六是质量年报的设计风格从2012年的黑白版到2013年以后的彩板,色彩逐渐多层次化,颜色对比鲜明。七是年报使用了专门评价工具,如2013年报首次使用了综合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工具――记分卡,2014年报增加了反映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宏观管理工具――资源表,2015年报增加了反映高职院校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管理评价工具――服务贡献表。八是年报的数据图表由少到多,由多到精,逐年丰富并具有典型性。见表1。
二、年报指标体系分析与评价
依据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同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分为投入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投入质量指办学资源条件,过程质量指政府引导和校企合作,结果质量指学生发展和服务贡献。马树超认为质量的内涵取决于质量观,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应由学生发展、学校工作、政府责任、服务贡献4个维度组成,并以此作为高职质量年报的4个主体部分[1],教育部职成司发文内容以及发表版年报都以这4个维度作为质量内涵的主体框架。
(一)质量标准框架体系的政策依据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文件对内容要求,从2012年的不明确到2015年的4个维度为主的框架体系,逐年明晰固定。
1.2012年报,对内容没有明确要求。
2.2013年报,对内容要求为描述性语句,如“反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情况,突出‘地域性’特征。凸显地方政府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依存度’……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举措。聚焦落实办学自。在学生就业、为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支撑和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效与问题、高职带动中职改革发展、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做法、成效与建议”[2]。字里行间可以找到学生、院校、政府、成效4个维度的影子。
3.2014年报,对内容要求清晰,采用高度概括性词语界定了4个维度以及2个管理评价工具,文件要求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效、政府(主办方)履责、服务地方、问题与展望等部分(标题不限),以及‘计分卡’‘资源表’等内容”[3]。
4.2015年报,在继承2014文件要求的内容框架及两个专门工具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测量工具“服务贡献表”[4]。
(二)年报标准体系分析
年报通常由5个部分构成,采用4+1结构。2012年报因其首次,所以多了“概览与历程”部分;2013、2014、2015版均由4个维度+问题与展望(或面临挑战)5个部分组成。
1.学生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与评价
该项指标关注的是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情况。就业质量是4份年报持续关注的指标;在校体验是2012~2014年报持续关注的指标;职业发展、创业则是2013~2015年报持续关注的指标。由于2013年基于效果比较首次使用记分卡工具,更加集中地反映就业质量,此后成为年报基本测量工具。2015年报以“助学需求”重新强调高职为教育公平所发挥的促进作用。学生发展指标体系变化情况见表2。
学生发展指标作为年报的第一项展示内容,特别是使用了记分卡后,更加强化了其在年报中的引领地位。这种设计隐含了一个诱导性逻辑:有关学生成长发展的成绩(数据)是高职教育的结果。这样的逻辑设计不够严谨,学生作为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被遮蔽,夸大职业教育本身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反映学生发展的关键指标是就业质量。年报中的就业质量指标(记分卡指标)没有关于毕业生对工作满意程度的指标,虽然有雇主满意度指标,但一直未实际使用过。对就业质量的评价应以主客观相统一为指导,既强调主体的主观认可作用,又要强调客观数据的支撑作用。
就业质量指标以一种结果意义上的数据反推高职教育的成效,这种认识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局限性,它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怎样在各种因素中挖掘高职教育作用力,还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设计。
2.学校工作指标体系分析与评价
该项指标关注的是高职院校办学情况。国家层面上的高职院校布局是2012、2013年报关注的指标;专业设置与调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4份年报持续关注的指标;质量保障体系、教师队伍是2012、2013年报关注的指标;生均经费指标只在2012年报里出现在学校工作中,之后调整到政府责任中,是4份年报持续关注的指标;国际合作是2013~2015年报持续关注的指标;2014年报增加了信息化和治理指标;2015年报增加了育人文化和支撑教学资源项的教学成果奖指标。2014年与2015年的亮点是资源表作为指标的主要构成内容,教师队伍指标从2014年起作为教学资源指标的下级指标。
这些指标与时俱进,与国家教育改革目标保持一致。学校工作指标内涵由注重办学的社会价值转向办学状况的客观陈述。虽然每年指标都有变化,但是专业设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不变的主题。这种变与不变,既反映了当年工作重点,也暗示了以后的评价有可能以2014、2015的指标体系为基准,当然,不排除对单项有微调。学校工作指标体系变化情况见表3。
这部分采用了较多案例支撑院校层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与教学改革情况。但是这些案例均以有行业背景为特色,虽然典型,却难以复制。如2014年报,反映办学资源与教学改革的案例有7类22个,有行业背景的学校20所,与铁路、航空、航运等运输行业有关的学校有6所;2015年报,反映教学改革的案例有7类21个,有行业背景的学校16所。地级市属综合性学校没有一个案例入选2014、2015年报。行业背景本身揭示了其所具有的历史传统与积淀,这些院校有其独特的生长土壤,这是许多后建立的市属综合性高职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
虽说专业设置是年报关注的重点指标,但是关于专业的评价还是不给力。专业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专业建设水平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的成效。人们通过阅读年报可以了解判断一个专业的质量要素,这是年报本应传达给公众的基本信息,而作为办学基本单元――专业的重要性在年报中还没有得到凸显。
3.政府责任指标分析与评价
该项指标关注的是政府政策及财政投入保障情况。以国家、省和地方政府每年的政策和项目作为主要指标。2012、2013年报均以政策、项目作为主要指标,如示范校建设项目、基础能力建设项目。2014年报对2013年报有所调整,突出对政府绩效的评介,用专项取代项目,不仅包括示范校建设项目,还包括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等专项,增加了招生、政策分析、质量监测等指标。2015年报固定在政策、专项、质量监测、生均经费4项指标,其中生均经费、专项、政策是2013~2015年报持续关注的指标。政府责任指标体系变化情况见表4。
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看到政府是怎样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发挥保障作用的,特别是关于生均经费指标,连续4年的呼吁,终于有了国家制度保障。另一个值得肯定的是质量监测指标,从2014年起使用了合规性指标,对省级和院校质量年报进行评价。从两年的省级质量年报合规评价结果比较可知,A级还是6,没有变化,B级由6增加到7,C级由12增加到15,D级由8减少为4。[5][6]
高职质量评价本身凸显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它改变了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范式和政府、社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治理关系。政府和公众都希望高职院校能够产出高效益、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产品;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回应外部需求。这种变革,要求我们对教育质量的评估重点从输入性标准向输出性标准转换,质量评估应作为政策杠杆发挥作用。
分析表4指标,评估的杠杆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以专项投入为例,年报中关于项目的介绍多以输入性指标体现,对项目实施效果多以项目验收结果作为数据支撑,对于有些项目的社会影响以定性介绍多,缺少数据支撑。以2014年报为例,关于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投入26.9亿元,引导地方财政投入16.3亿元,学校自筹7.7亿元,其他0.4亿元”[7]。投入总计51.3亿元,而在介绍项目影响时则没有任何数据,只有定性描述。还有关于高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也只是介绍了参培人数,而对培训效果没有涉及。2015年报有所改变,突出了对项目绩效考核的介绍,但没有第三方评价观点。
4.服务贡献指标分析与评价
该项指标关注的是高职服务能力情况。指标变化较大,2012年报突出成效与贡献,强调高职对教育公平的回应、人才贡献情况,如对西部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贡献与作用;2013年报突出合作共赢,强调高职在服务产业(包括一产)、城镇化建设、服务小微企业中的作用;2014年报突出产业与区域,强调高职服务产业、地方的贡献;2015年报突出服务贡献,在延续2014年指标的基础上有所调整,重新关注高职对贫困地区和对中小城市的贡献;技术服务与培训是2014、2015年报持续强调的服务地方的指标。据此分析,服务地方、服务产业应是年报持续关注的指标。服务贡献指标体系变化情况见表5。
教育实践证明,职业教育正以一种直接的、特有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是千百万人完成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担当了公民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步,包含更高更深层次的公民和职业人的教育内涵。
高职教育的服务能力主要通过学生的劳动来体现,他们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服务贡献指标所展示的内容有将高等职业教育变为纯粹服务经济发展工具之嫌,有将学生沦为“工具人”地位的危险。
三、对质量年报的三点商榷意见
篇2
新哈密大南湖电厂工程为自治区重点工程,工程完工后将是新疆电网的主力电源之一,同时也是哈密电网中的一座重要电源。因此,为确保实现新疆哈密大南湖电厂EPC总承包工程建设质量优良,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我公司南湖站针对供应哈密大南湖电厂一期工程的预拌混凝土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以保证轮的质量和正常生产。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方法科学、工作诚信、结果准确、工作及时。
质量目标: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率100%;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水TO良。
2.组织管理机构
2.1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综合科、技术部、实验室、搅拌楼、生产部、调度室、运输队。
2.2部门职责分工
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大南湖电厂混凝土搅拌站。
安全员:负责本站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有一票否决权。
综合科:内勤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采购负责生产物资的采购或调运工作。维修班负责站内所有水、电、机械等设备的维修、维护。库房负责对站内各类库房、材料进行管理、登记、建册工作。
技术部:负责与大南湖电厂总包办,各施工单位关于於方面的技术沟通与协调。负责我站质量监控工作,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对我站砼的生产与质量进
室验室:负责对材料的验收、对各原材料及成品的抽样检验、合格证件、各类试验的提交和制作及技术资料和档案的管理。
搅拌楼:按照公司搅拌楼生产规程’根据调度生产计划’进行混凝土的预拌生产项工作。
生产部:负责与需方及各部门协调组织轮的全面生产,同时,随时掌握原材料的库存情况和生产进度,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调度室:对计划、生产、运输等方面进行合理调度,并要求与需方各i±i有良好沟通。
运输队:根据调度生产计划,进行混凝土的运输、栗送或其他工作。
3.质量管理
大南湖电厂一期工程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流程为:原材料进场管理-原材料的储存管理-轮配合比管理-生产过程、运输和栗送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设备管理4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质量回访与数据分析管理。
3.1原材料进场管理
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监控,是保证混凝土最终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嫌正混凝土质量的前提。我站选用的水泥厂家是甘肃嘉峻关天石水泥厂,砂,石骨料是心怡砂石厂,外加剂厂家为新疆天山精细化工厂有限责任公司,粉谋灰由哈密二电厂供给。四厂家一直为我公司的常年合作伙伴,产品质量稳定。进厂的原材料,库管员须进行详细核对详细记录,质检员按批次抽样复检,原材料检验合格,设合格品标牌;检验不合格,设不合格品标牌。
3.2酣料的储存管理
砂、石骨料:采用封闭的砂石料场堆放,料场设排水沟。不同规格的砂、石料之间堆放设置醒目的标志牌,骨料堆要明显地分隔开,严防混料。
水泥:规定搅拌楼1#,2#罐仓储存42.5水泥,罐仓设内容为:P.042.5,甘肃水泥的标志牌,4#罐仓储存32.5水泥,罐仓设内容为:P.C32.5,三道岭水泥的标志牌。
粉煤灰:规定搅拌楼3#罐仓储存粉煤灰,罐仓设内容为:粉煤灰,二电厂的标志牌。
外加剂:进厂分开堆放,用蓬布覆盖,设标志牌,合格设合格品标志,不合格设不合格品标志。
拌和水:选用饮肋,并按规定送检。
3.3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技术部结合大南湖电厂一期工程不同砼的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原材料性能状况,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轮配合比理论设计,交实验室试验和调整。技术部长签发轮配料通知单,搅拌楼操作员签收轮配料通知单。质检员监督记录后’方能应用于生产。
3.4纪过程的质量管理
3.4.1配料管理。用于预拌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必须正确计量,计量的允许误差符合标准规定。配料计量进行严格的监控,由质检员负责复核。操作员须认真细致地按配料通知单要求将有关数据输人电脑程序,自检无误后,由质检员复核,两人确认无误后可开机生产。
3.4.2检测管理。在生产过程前,质检员要对搅拌站不定期的计量进行检测。检测无误后方可通知操作员开机生产,若出现问麵知搅拌楼立即维修该站,启动备用站。在生产过程中,质检员经常检查计量系统中各种材料是否超出误差范围,若超出允许误差通知搅拌楼立即调整。混凝土出厂前,质检员必须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签字出厂。
3.5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质检员对轮运输车在装料前要进行检查或抽查,以确定其车内是否有存水和其他杂物,车内有存水或其他杂物会影响轮质量。调度员在发车前首先要对轮运输车的送货单进行验证,验证无误后方可发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后,司机应与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核对,并将运输送货单交给现场管理人员,记录轮到达时间、浇注时间和浇注完毕时间。
3.6栗送中的质量管理
在供应於前,生产厂长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勘察,以确定施工方在浇注轮前是否已具备浇注条件。并与施工方对车辆运输、栗车的配置等问题进行交底。生产厂长与各部门联合制定生产过程中出现突况的应急方案。调度员随时和工地现场管理员保持电话联络,并通过GPS定位系统随时对轮运输车进行监控,从而合理安排车辆、设备、人员、材料的调度工作。
3.7紅现场的质量管理
施工方应在约定交货时间前完成浇筑准备工作,并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对进场的每一车轮交货验收,对有特殊要求的砼,质检员要随车到施工现场进行服务和指导,并进行W落度测试,观察是否满足工作性要求。混凝土交货检验执行见证取样检獅度’爾应在混凝土绕筑的工程部位取样制作,施工单位现场取样,监理单位旁站见证。见证取样微严格执行标准养护直至试验。
3.8设备管理
试验仪器,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所有讨量设备由地区if量部门进行定期检查,精度须符合国家标准。
实验室,搅拌楼,维修班负责人安排每月对本部门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动态校核;车队队长安排运输车,泵车,铲车等定期检修,保证设备完好率。
3.9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
技术资料和档案由资料员实行集中归档和统一管理’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试验数据及行业规范标准全部分类登记,列册编号,对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按月度、年度和不同工程分别进行装订成册’保存三年,对过期资料严格按报批手续执行麵。
3.10质量回访与数据分析管理
技术部部长每月初组织进行质量回访,写出质量回访报告,并根据质量回访情况,结合原材料检测记录,砼生产检测记录,对上月砼的生产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上报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AM织各部门负责人对上月砼的质量分析报告进行评审,查找不足,针对不足进行整改并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以保证轮的生产与质量管理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技术部以半年为一周期对每月砼的质量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总结。
篇3
1.抓好师资培训
以“主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方式,继续做好新课程备课培训工作。研讨优秀课堂教学案例,探索优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重点研究和指导农村初中科学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总结优秀个案加以推广。做好新课程骨干教师研究班的培养工作,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通过省、市学科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教学案例三项评比锻炼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加强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
调查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总结新课程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及时推广,提高新课程实施质量。撰写2009年度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总结报告。召开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研究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方法与途径。重点深入乡镇教学第一线,加强农村新课改的指导工作,研究农村学校新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召开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做好校本教研联系校工作,规范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实施策略,推进校本教研的文化建设。推广优秀个案和经验,进一步推进我市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3.推进新课程评价研究
认真研究新课程学业评价,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评价宗旨,深入教学评价改革。加强日常教学评价研究,尤其要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方法。精心编制学业评价试卷,为教学提供优质学业评价材料。做好中考评价分析,召开中考质量分析会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随堂听课、评课、召开教师座谈会、与部分教师个别访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方式方法,重点了解农村新课程实施现状,解决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新课程实施。
三、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
科学学科目标分类教学研究
科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表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地点参加对象
18.28~9.3预备周
29.4~9.10**市各县(市、区)教研员工作会议暨培训会教研员
市直属中学初中教研组长会议市教研院教研组长
39.11~9.17完成科学学业考试分析报告
49.18~9.24**市初中科学优质课评比待定部分教师
参加省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评比
59.25~10.1初中科集体调研(市直)**二十三中
610.2~10.8国庆节
710.9~10.15初中科学教研组长培训班报名、录取
810.16~10.22市直九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实验中学市直九年级教师
910.23~10.29初中科集体调研、送教下乡永嘉
1010.30~11.5市直八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外国语市直八年级教师
1111.6~11.12初中科集体调研苍南
1211.13~11.19期中检测
1311.20~11.26初中科学教学调研(市直)待定
1411.27~12.3初中科学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待定九年级教师
1512.4~12.10初中骨干教师研究班学员总结会议待定研究班学员
1612.11~12.17市直七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十四中市直七年级教师
1712.18~12.24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复习导引编写待定部分教师
1812.25~12.31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期末试卷审卷会议市教研院
191.1~1.7元旦
201.8~1.14初中骨干教师研究班部分学员外出学习
211.15~1.21初中骨干教师研究班结业
暨教研组长培训班开班典礼**八中研究班
培训班学员
221.22~1.28初中科学新课程探究性教学研讨会待定市直部分骨干教师
篇4
办公地址:_________
乙方(受托方):_________
注册地址: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提供保险经纪服务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聘请乙方为保险经纪人,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保险经纪服务。
二、乙方同意在本协议有效期内根据甲方要求提供下列服务:
1、根据甲方的具体需求,设计保险招标方案;
2、按照“保费合规、服务优质”的原则,协助甲方就保险条款、费率、优惠条件、后期服务等制定招标细则及评分标准,并负责追踪落实。
3、协助甲方根据招标文件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服务合同;
4、根据合同条款,协助甲方用车单位办理投保手续及结算事宜,确保财政支出的安全;
5、协助甲方及保险公司解答车辆使用单位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6、在发生引致保险索赔争议或需要乙方处理的事件发生时,提出处理建议,协助甲方准备相关文件, 在授权范围内代表甲方与保险公司进行谈判,全程处理相关事宜;
7、根据甲方授权全程监督保险公司投保流程、保险价格、服务承诺、理赔服务进程并定时将情况报告甲方;
8、与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及其他关系方沟通协调。
三、乙方责任:
乙方受甲方委托通过招标方案设计、保险政策咨询、保单事后稽查、重大事故现场监督、车辆保险信息统计分析等工作,确保甲方投保单位和车辆保险费率不高于合同规定,享受的保险服务不低于合同的规定,并根据合同执行出现的情况,及时向甲方提供建议,以确保甲方利益的最大化。具体内容如下:
1、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忠实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在完善服务条款的同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最低费率;
2、负责提供甲方及用车单位对保险业务及政策的咨询;
3、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投保险种及中标价格审核保单,如有差错,及时督促保险公司纠正并定时报告甲方;
4、监督保险公司按照服务承诺认真履行合同。在收到甲方车辆使用单位关于保险服务质量投诉的3个工作日内,对保险公司的反应进行监督,督促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查处并做出书面答复。超过3个工作日内没有弥补缺陷,乙方将协助用车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保证甲方用车单位的合法权益;
5、重大事故接到甲方用车单位或保险公司的通知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负责对现场查勘、施救及善后事宜的监督,以确保甲方用车单位的合法权益;
6、督促保险公司定期对甲方车队管理人员及驾驶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7、在每个月度结束的5个工作日内(法定节假日顺延),负责汇总《投保车辆保费结算情况表》、《投保车辆出险理赔情况表》并报告给甲方。
8、在每个季度结束的10个工作日内,负责召集有保险公司、甲方代表参加的“合同履行及服务质量分析例会”;并撰写分析报告给甲方。
篇5
一、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
(一)思想上形成共识。国库统计分析是国库会计核算的延伸与升华,而各部门数据收集难度大成为统计分析质量提高的“拦路石”,数据资源的整合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人行益阳中支国库多次召集财政、国税、地税、行内调统等部门召开碰头讨论会,并通过建立分析人员交流微信群、QQ群等渠道宣传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努力使各部门认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形成共识。
(二)行动上形成共振。人行益阳中支国库科不等不靠,把平台建设纳入国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7月,组织召开了财税库半年度工作联席会,讨论研究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构想。并相继出台了《统计分析信息共享平台方案》、《益阳市财税库国库统计分析联合协作机制》,这些文件明确了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以打造国库统计分析优质品牌为目的,以数据共享为切入点,以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推进现代化服务性国库建设。具体目标包括加强财税库横向沟通联系,建立财税库统计信息收集长效机制,补充完善信息库;强化常规分析,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多维度、深层次分析数据变化产生的原因,挖掘真实情况;丰富和完善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反映当地经济特征的分析框架;结合有关焦点、热点问题,跟踪财税政策变化,共同研发具有特色的信息产品,提高调研的决策参考性。
(三)机制上形成合力。人行益阳中支国库科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赢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了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成立了统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库副主任任组长,人行国库科、财政国库科、国税计财科、地税计财科科长任副组长,各部门数据分析人员和相关科技人员为成员,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组,具体负责统计分析平台开发与运维;业务组,负责各部门数据归类整理和上传共享。从而形成了一个人行国库牵头组织、财税库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以集中支付系统为基础,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一)分步骤实施。第一步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主要通过利用财政集中支付系统,将各部门分行业、分产业的数据进行数据上传,完成数据的存储与共享,建立统计分析数据集中库,达到便于查找、提取的目的。第二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平台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基础数据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图表展示模块、分析共享模块、政策解读模块。通过模块对数据进行深加工和深入分析,形成最终的高质量分析报告。
(二)[KG(01mm]找准突破口。一是借助集中支付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数据的初步传输与共享,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二是完善数据库。科技部门协助将财政、税务、统计、房产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序时汇总,加工获取分税种、分行业、分产业的全口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数据,并根据数据制作相关图表,通过图表挖掘数据运行趋势与规律,最终形成集数据与图表为一体的序时数据库。三是数据资料移植。将所形成的数据移植到集中支付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初步存储与共享。[KG)]
(三)搭建共享平台。以集中支付系统平台的数据为依托,对数据进行深加工,最终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平台分为基础数据模块,用于导入各部门的基础数据如国地税的分行业、分产业、分税种数据、财政收支数据等)。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具体加工处理各部门数据,自动生成所需要的分行业、分税种等汇总数据。图表展示模块,通过数据形成相关表格、图形,更直观地反应各类数据趋势。分析共享模块,将各部门形成的分析报告进行上传共享。政策解读模块,各部门将本部门的相关政策变化内容进行共享,提高分析人员的政策敏锐度。
四)建立会商制度。按季度组织财税库、行内调统、货币信贷等部门召开统计分析例会,由以上部门负责人和分析人员参加,半年度和年度例会邀请财税库分管领导参加,例会在季度末前一个月中下旬召开,由国库部门负责召集,财税库轮流承办。例会各单位针对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特点,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财税的影响,提出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
三、提升平台建设内涵,增强国库服务功能
统计分析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国库服务职能的提升,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统计信息交流平台的创建为国库服务职能的深化奠定了基础和前提;同时随着国库服务职能的延伸,统计分析交流平台的资源共享范围越广,内容越充实,国库服务的核心作用越突出,对宏观经济决策和财税政策实施的支持作用越大。
(一)统计分析“三突破”。一是信息采集面的突破。通过采集财政、税务、统计局的信息,以及金融统计指标、宏观经济指标等信息的采集,突破了以往仅以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数据为信息源的统计分析模式,建立起信息丰富、内容完整、层次多样的国库统计分析报表体系;二是服务对象的突破。人民银行内部相关部门、政府、财政、税务等非国库用户可以访问系统,查询所需的国库数据,改变了以往统计分析系统只为国库内部服务的局限,充分满足了政府、财税等部门以及行内相关部门对国库资金运行相关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分析方法的突破。系统不但有基础数据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而且统计分析人员能根据分析研究需要,自己指定分析指标和设计报表模式,通过不同的组织,进行个性化分析,改变了以往只能依赖TMIS报表的局限,实现了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提高了数据加工效率和处理能力。
篇6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财务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程序和方法,能正确地获取、利用和分析会计信息,还要求他们能阅读会计报告,了解企业的筹资、投资和分配等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此相适应,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在内的许多财务课程被列入了大量非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它是以财务报表为主线,着重介绍如何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析和应用,进而分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真实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然而,对于没有多少会计基础的非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来讲,要想学好《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任务。不仅如此,为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同样对提供课堂教学的教师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通用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都不能完全适用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必须立足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现实基础,科学设计适合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改革创新现有非会计学专业学生《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方法。
2非会计学专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2.1学生的财务知识基础普遍薄弱
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财务报表分析》一般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后续课程。然而绝大部分经管类非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的财务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在他们学习《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以前,大多数学生只接触过《会计学原理》和《财务管理》课程,没有相关财务专业课程的铺垫。以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自2011年起,经济学院在经济学、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三个专业中同时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根据课题组开展的问卷统计显示,经济学院三个专业选修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生中,高达91%的学生仅仅只参与过《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而对其他相关财务课程没有任何了解;5%的学生学习过《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仅有4%左右的学生因为辅修双学位而参与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系统学习。由此可见,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财务知识基础非常薄弱,这就给《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2.2课程学时短、财务知识有限
经管类非会计学专业开设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往往将其定位为专业选修课,因此也就人为地缩短了课程教学的课时数,学生所学到的财务知识极为有限。以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2011—2014年,经济学、金融学和金融工程每个专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总计学时数均为54学时(周课时3节课,共计18周),到2013年新修订教学大纲时,该课程的总学时数进一步被缩减到48个学时(周课时3节课,共计16周)。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54个学时要上完所有的内容已非常紧张,缩减后的48个学时只能让教师快马加鞭地讲解基本内容,而不能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延伸和补充,学生也是一味地被动赶课,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3教材设计不适合教学对象
目前市面上有关《财务报表分析》的教材很多,但大多数教材是针对财会专业学生编制的,内容体系又各不相同,而针对经管类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却几乎为空白。因此,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非会计学专业院校在选择教材时不得不偏向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的专业教材,删去专业教材中某些较难的章节,增加一些补充练习,便改装成非会计学专业的教材。这类按照会计专业《财务报表分析》教材框架进行改编的教材适用性较差,且大部分偏向于理论研究,忽略实训内容的学习,因而无法满足非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求,自然也较难达到教育部提出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实用为目的”的要求。
2.4师资队伍欠缺影响教学质量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专业性较强,授课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授课教师熟悉会计、财务管理、税务、财经法规和财务报表等内容,而且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学识、相关经历和经验,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融会贯通,教给学生更多知识,保证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经管类非会计专业都普遍缺乏能够胜任《财务报表分析》讲授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大部分授课老师是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授课老师,可能学习过《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和《税法》等财务知识,但由于不是财会专业出身,财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往往缺乏相关工作经验,这就会导致授课过程中重理论讲解而轻实际操作的教授,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5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目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授课方式仍然主要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模式,较少采取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种新兴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型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偏重于教授理论知识而忽视知识的应用和操作。在这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权威,占主导地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3非会计学专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计与实践
3.1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自2011年春在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开设以来,一直是经济学、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三个专业的选修课。由于这些专业学生的财务基础知识比较匮乏,缺乏进行深入财务报表分析的专业知识,加上将来工作中也不一定需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因此在教学目标上不能定位过高。针对实际情况,课题组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①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②掌握三张主表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③能够利用基本的财务比率指标对企业进行能力分析;④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查询收集企业的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能够通过各种媒介收集财务报表分析的典型案例;⑤能够撰写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根据教学目标定位,在2013年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新增了实验课,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2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和教授对象,教师应选用不同的教材体系。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财务报表分析》讲授的内容可以只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三张主要报表的分析、基本财务比率分析和综合财务分析这几部分内容。而对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报表附注分析、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以及一些专题性内容则可以省略不讲。具体而言,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方面,主要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及趋势分析三种方法。针对报表内容,则主要讲解三张主表的质量分析、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基本财务比率分析方面,主要讲授如何利用基本的财务比率指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3.3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会计制度 医院 财务分析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针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特点,修订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制度的修订与实施旨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医院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解决我国医院原有的财务分析体系早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经济环境和飞速发展下医院需求的现实问题。医院财务分析体系的完善和提高,符合医改条件、经济发展形势,为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会计环境的不断变迁,解决了一大重点、难点。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综述
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医院改革的需要,为建立同医改方案相匹配的财务会计制度,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已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主要适用于公立医院中的综合医院、中医院和专科医院以及门诊部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不包括在内,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举办的非盈利医院可参照执行。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体现了医改的新要求和新方向,既能适应政府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有利于现代医院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规范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二、医院财务分析概述
医院财务分析就是以医疗活动为分析对象,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系统的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客观认识医院目前的发展情况,科学地预测未来发展,帮助医院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
医院的财务分析主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评估医院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情况;二是评价医院过去的经营业绩;三是评价医院的管理效益和效率;四是确定医院的资金运行情况;五是评估医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六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医院财务分析的主要程序一般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是制定分析工作方案,二是收集整理和核实相关资料;三是财务报表质量分析;四是财务报表分析和专题应用分析;五是编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成本表、现金流量表、基本建设表、财务补助收支明细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必要时可以参考医疗信息报表、人力资源报表、设备及物资报表和绩效考核表。
三、新制度对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
1.对资产质量分析的影响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对投资活动为设置会计科目,统统以对外投资作为反映和记录,为体现出所有的经济活动。新制度设置了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科目,长期投资下设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适应了医院发展的新要求,丰富了资产组合,优化了资产结构。
新制度增加累计折旧和长期待摊销科目,合理反映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在长期投资、接受捐赠等会计核算上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收入。公允价值引入医院财务会计准则,能够真实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新制度取消了修购资金这一科目,有利于合理确定医疗成本,避免资产虚加。对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影响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成本费用,体现了财政补偿机制。
2.对资本结构分析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核算,做到了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相符,强化了非流动负债的借入,确保了负债能够得到最大利用。新的会计制度下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财政补助、科教收入、结余资金、事业收入、抵补收入等,极大丰富了医院筹集资金的种类,降低了医院的筹资成本。新会计制度下,如果资产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率,通过负债可以提高权益收益率,达到杠杆效应。新制度根据偿还期将负债分为一年以内和一年以上,具体来说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新制度取消了从药品中获取利润这一途径。对净资产的确认影响财务杠杆系数,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率来实现。
3.对收入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制度将提供医疗服务并取得收款权利或已收款时作为收入的确认时点,计量标准为国家规定的服务收费标准,支付方式的折扣不作为医疗收入,这些新规定充分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计量基础,区别于以往的收付实现制。
新制度收入分类更加明确,将科教项目收入归入收入核算范畴,将教学、科学研究作为专项单独核算,并对科研项目进行效益分析,体现了医院门诊、医疗、教学、研究于一体的整体性。通过财政补偿机制,体现了对医院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按照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影响了单位的投资收益。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改为按进价核算,将药品收入纳入医疗收入进行核算,扩大了医疗收入范围,收入质量分析注重医疗收入的权重,将各项经济指标与医疗收入作比,如医疗成本比率、医疗盈余比率、管理费用比率、财政补助收入比率等。
4.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的影响
增设“待冲基金”科目,删除了修购基金,巧妙解决了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减少了经营业务支出。取消了药品加成,影响了购买药品支付的现金这一栏目。开办费用计入了管理费用,不再摊销,影响了其他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通过改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改变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核算方法的改变也影响了其他收益的计算。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对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进行了更改,构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包括了在建工程科目。
5.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影响
新的会计制度改变了传统财务分析缺少现金流量指标的困境,更加重视非财务信息指标,财务指标难以对医院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非财务指标的采用,更加完善了财务分析体系,增加了预算和财政拨款执行指标,可以为决策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
四、重点财务指标的分析
预算管理指标有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和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预算收入执行率为本期实际收入与本期预算收入的比,预算管理收入是医院编制的年度预算收入,本期实际收入是医院在预算年度中实际收入,该指标主要反映医院收入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效率,一般在1左右为标准值。预算支出执行率为实际支出总额与预算支出总额的比,该指标主要反映医院对支出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指标值在1较为合适,过高和过低都说明预算编制和支出存在问题。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与财政项目补助收入的比,主要反映医院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的执行进度。预算管理分析主要反映和评价医院预算执行结果,是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便于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
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包括业务收支结余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业务收支结余率为业务收支结余与总收入(医疗收入、财政补贴、其他收入)的比值,主要反映医院除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收支项目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能够反映出医院的收入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率为负债总额比上资产总额,该指标主要揭示了资产与负债的依存关系,反映了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一般应结合医院的发展趋势,将资产负债率确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在50%左右比较合适。流动比率为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主要反映短期债务偿还的安全性,反映短期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从理论上说是越高越好,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是越高越好,流动比率高说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盈利性较差。结余和风险管理分析主要反映医院的收支管理水平以及医院近期盈利能力。
成本管理指标有每门诊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支出及门诊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收入、每住院人次支出及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每门诊人次收入反映了单位服务量的收入水平,这一指标的高低要与医院的技术、规模、声誉相匹配。每门诊人次支出反映了医院门诊成本的管理水平,该指标值越低,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越高、经济效益越好。门诊收入成本率主要反映医院的收入水平、成本节约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每住院人次收入反映了住院病人承担的费用水平。每住院人次支出反映了医院的收入水平、成本费用的节约和管理水平。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主要反映医院药品、医疗材料的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指标主要反映医院对于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以及对病人费用的控制水平,反映了医院对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收支结构指标有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职工薪酬水平的高低。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反映了医院商品和服务的投入水平。管理费用率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效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反映了医疗卫生材料的消耗程度。药品收入比重有助于发现医院在药品购置、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收支结构指标主要反映医院收入及支出的结构,可以从构成方面分析评价医院的收入及成本的管理水平。
发展能力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主要反映医院不断积累扩大的发展潜能。
五、医院新会计制度下财务分析的建议
1.学习新会计制度,主动适应新要求
一是要转变财务分析理念,进一步转变财务观念,树立资产负债观为主体的财务分析理念。二是做好财务分析的相关准备工作,要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熟悉会计科目,做好新老会计制度的衔接。三是学习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借鉴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比如杜邦分析法、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帕利普财务综合分析法等。
2.建立财务分析预警和监控机制
财务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发现医院存在的隐形风险。医院财务风险和隐形风险主要是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发现的。一是要完善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具有及时性和敏感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可以选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作为财务预警指标。二是要多途径转移和化解风险,通过主动拓宽融资渠道、正确识别经营风险,关注流动资产等加强转移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分析好各项财务指标,对指标的分析要注意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既要同比分析也要环比分析,对于变动加大或偏离正常值的指标要深入分析,将指标再分解。
3.加强医院内部会计环境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定加强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及时修补完善。推进财务分析信息化建设,通过实时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建立会计核算职责分工制度,实施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建立报销授权审批制度,克服“一支笔”的问题,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和核心问题要集体协商,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成重要凭据。加强资产管理,对于实物资产要明确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做到定期盘点。对于现金资产,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做好管理工作,实施公务卡结算制度,减少现金支出。
参考文献:
[1]高勇.浅谈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设[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2).
[2]于志强.浅谈医院财务分析方法与指标评价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篇8
论文摘要:质量体系文件的更新、与管理在贯标工作中的任务量是非常大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快速、高效的方式进行远程有效地传递、存储和管理使得质蚤体系文件的与换版变得更加高效使,并使质量体系的管理也纳入信息化建设,以此保证质童管理文件的各类信息准确的及时汇集与。
我公司是以承建电力、水泥、玻璃、玻纤、电子、冶金等工业与建筑安装工程为主的多项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公司下属四个分公司、一厂和一所,在建工程分布广东、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省市。
由于公司施工队伍分散,地域面广,管理层次多,管理程序复杂。在贯彻执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图1)。
由干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层次多,内容也较复杂,因而在文件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要使这样一个管理层次多、地域分布广的大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有必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在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反馈体系运行情况等方面,发挥办公自动化一一网络的快速、准确、全面和节省费用等的综合作用。我们设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结合,通过信白、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是低费查询及适时信息共享;第二是质量涉及的各部门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流;第三是搭设企业与企业的供方、分承包方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从而使各方面的信自、准确、及时地传递,随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态,可以为实现我公司的管理方针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公司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2000年已建立了局域网,公司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处室均设有工作站,网上有各处室的管理信息随时可通过互联网在公司网站上查询。结合贯标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个建立企业intranet网的工作计划。
根据计划安排分两个阶段实现intranet的建设。第一阶段是对公司2000年建立的网络进行扩充和改造,通过网络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远程传递、存储和管理,并进行质量记录汇总整理,使得文件、资料及其他信息的与换版变得更为快捷,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类信息准确、及时地进行汇集;第二阶段完成整个lntranet局域网。由于施企业的分散性,第一阶段完成后仍不能满足体系运行的全部要求,因此就需要采用新技术来实现新的目标。intranet技术是建立信息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最经济和便捷的选择。首先,intranet统一的浏览器界面使在质量环上涉及的顾客、供方和企业的经营、服务、工程、质量管理等部门建立了一种使用方便、低费用,不需事先的沟通渠道。其次,基于web的信息使任何地方、任何部门的相关人员可随时调用和查询最新的质量文本。再次,基于讨论型的信息交流可以使企业以顾客和反馈为核心的特定的质量问题展开跨部门的协作。另外,通过wib与企业mis中数据库的挂接,可以集中mis上有关质量管理的所有应用。因此可见,构成工ntranet后可以使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地显示出来。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准备和实施。
目前在网上实施管理的文件与资料共为十一大类,它们分别是:质量保证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部门工作制度;项目部工作制度;项目质量计划;验证人员名单;其它人员名单;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
1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目录包含了质量管理手册的全部内容,可按目录逐条进行查询,也可按关键词进行搜索或返回至已查询过的内容。
2 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
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都可以按程序的主管部门及质量体系要求查询。
如:程序主管部门企业管理处所属的"a级程序文件”包括:管理职责管理程序;管理评审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程序;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管理程序;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数据分析管理程序等
再如:过程控制下属的“b级程序文件”包括:过程控制程序;施工人员资质控制程序;施工机械使用和维修管理程序等
3作业指导书
该部分包括“工艺”标准、“工法”和“施工方案”三类,每一类采用级联式菜单组织并在屏幕下方给予在线的信息提示,执行相应查询即可阅读相关内容。如“工艺标准”菜单下有:锅炉安装工艺;工业管道安装工艺;煤气管道安装工艺;水泥旋转窑安装工艺;玻璃熔窑施工工艺;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等等。
4质量管理制度与项目质量计划
两类文件均可按不同部门或项目部查询(公司部门质量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部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质量计划查询屏幕,略)
5验证人员名单及其他人员名单
备有验证人员上岗资格情况屏幕(略)包括内审名单、无损检测人员名单、质量员名单,计量员名单、材料员名单等,在屏幕上点取任一项即可阅读相关人员的有关资料,还备有其他人员查询屏幕如项目经理、焊工、起重工等(略)。通过输人查询条件,如输入某人的姓名或点取单位检、资质档后,选择其中之一,即可查阅某人或某单位或某类人员的情况,此举不但加强了人员的管理还可以使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并可为培训的需求提供可行的依据。
6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及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
两张汇总表(图2、图3)动态地反映了二级单位及项目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通过汇
总表的填报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自我改进的机制更加完善。
网上使用的文件均指定为“只读”方式,不得随意修改。对网上用户也根据不同使用要求给予了相应的使用权限。
我们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使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过程与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实施的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给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加快了办公自动化的过程。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公司各级领导和技术、业务管理人员普遍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在网上查询质量体系文件和各类体系运行的动态信息,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如上所述,公司计算机联网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要真正使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还需要作好第二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基于intranet的质量体系。
从建立质量体系应用系统的需要来看,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6.1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和控制系统
除、更新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和相关资料,如质量方针、质量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项目质量计划、质量事故处理工作制度等文件和资料外,将标准、规范、检验要求、安全可靠性要求、质量记录、质量分析报告等也同时在网上。
6 .2建立质量信息研究处理系统
以顾客和各方面信息反馈为核心,对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工期要求和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和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等环节,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处理工作。
6.3建立合同评审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决速、便捷的特点,通过项目的性质、规模、资金来源、设计进度、工期、质量和顾客要求等各个环节直接组织进行综合性合同评审工作。
6 .4建立合格供应方(分承包方)信息和评审系统
由材料设备处(工程管理处)定期经评审合格的供方(分承包方)名录,同时要求各分公司、项目部对其进行年度评审。
6.5建立技术支持系统,扩大对外联网范围,增加网上信息量。
在现有互联网的intranet信息网的基础上与internet联网,同时,完善公司内部的技术系统、财务系统、质量系统、物质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整体优势。
6.6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工作。
目前,我们在网上的体系文件、资料和有关信息等,都是“只读”的,对公司的各类报表管理也做到了分级共享和控制,但如何进一步按bg/t 19001-2008标准要求,对文件和资料实施更严格的受控管理,还需探讨和研究,下一步还要做好网络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公司计算机联网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完成以后,远程用户也可作为一个远程工作站上网。
篇9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一种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为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广泛的帮助。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内在要求;是挖掘市场潜力、改进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合理实施经济预测和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就无法提供及时、有效、准确、快捷的财务信息,也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财务分析体系是当前财务管理改革中的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给我国财务分析工作的改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财务分析工作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就目前来看,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财务指标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各不相同,大都只采用一些行业性很强的、片面性的分析指标,给国家的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造成了很大影响。其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 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主要由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及企业营运能力指标构成。而分析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法。测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销售利润率、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由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过程存在大量的估算项目,其主观性、操纵性太大,导致这些收益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信度。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由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构成。前者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构成,后者由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有形资产负债率及有形净值负债率等指标构成。这些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还债能力,但它致命的弱点是债务的偿还不是以现金及等价物为保证的。如果上述比率中资产的管理及周转出现困难,则计算出的比率不能客观反映企业不佳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指标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构成。可以说,这几个指标缓解了偿债能力指标存在的一些缺点,但其忽视考察企业现金流转能力的弊端仍未能解决。
而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忽视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因经营而增加的偿债能力。另外,在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偿债能力比存货的偿债能力强。有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些应收账款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2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被割裂。目前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开来并过分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实际上,有些绝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可以分析一个企业的销售规模。净资产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资产规模,净利润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获利能力。
3 财务指标没有反映其内容结构。财务指标是由各种数字表示的,但这些数字往往只是反映了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对于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很难知道的。例如应收账款这一常用指标,在报表中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总数,到底有多少是刚刚发生的,有多少已经逾期,又有多少是难以收回的,企业以外的人无从知道,而这些对于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二)分析数据来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的数据是财务分析资料的主要来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各种会计报表及其附表和附注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和依据。目前财务报表本身具有以下局限性:
1 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以币值不变为前提计价,忽视了技术水平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2 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和物价变动及其他外部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数据隐含着资产升值或贬值的风险。
3 目前我国的会计报表尚未对人力资源内容进行分析评价,而这些内容对决策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4 由于存在认为粉饰利润的因素,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不高。
(三)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首先,现行分析体系包含的内容缺少反映企业现金流转能力的指标;其次,比率分析方法不太适合各企业之间的比较。要实现企业之间的比较,报表使用者必须识别不同企业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上存在的差异,在比较分析之前还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普通的使用者是很难掌握这些差异的,更不用说做出合适的调整了。最后,必须承认,有大量的重要信息未包括在公司的财务报表内。例如,行业转换、管理层变换、竞争对手的活动、技术的发展、政府行为等,这些对于公司的经营成败至关重要。现代社会中,这些事件经常发生,这方面的信息必须从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来源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得到。
二、对完善财务分析基本理论的思考
(一)为了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有序进行,不断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可信度。财务分析工作应当遵循四个前提假设 财务分析工作应遵循的四个假设前提分别是:
1 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 财务分析主体要合规合法。这里的财务分析主体主要是指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企业财务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
3 财务分析的企业要有比较完善的会计核算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
4 财务分析过程要相对独立,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相关内部人员虚构财务信息、操纵某些指标的计算,保证财务分析报告的真实可靠。
(二)财务分析的目标
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有不同的财务分析目标,不同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财务分析目标的多样性。
1 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企业的资产流动和负债情况及企业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从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风险,为有关债权人和决策者提供财务信息。
2 分析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分析可以使经营管理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周转情况等相关信息,为企业以后的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 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取利润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目标,对企业获利能力进行分析,不仅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也是评价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一个主要方面。
4 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一
些发展能力指标的分析,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三)财务分析方法
通过前面对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不难发现,财务分析方法是我国财务分析体系急需完善的首要方面。
1 尝试建立一套结构完善、科学实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和比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的财务分析体系。
2 国家应当尝试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和所有制形式以及不同行业的特点,规定采用某种相应的分析方法。以便增强财务分析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四)财务分析的研究内容
从目前来看,我国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是会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和预算分析。而就笔者的观点来说,应当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主、统计核算资料为辅,并且还要结合相关业务核算资料和经济调查资料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综合评析。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资产变现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企业举债规模与经营规模的分析以及举债资金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分析等。
2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具体包括:(1)企业利润的目标分析,分析企业目标利润和同期利润比较的增减变动情况。(2)企业利润的先进性分析,分析企业利润与同行业同地区同规模企业比较的情况,找出企业同兄弟企业间的差距。(3)企业利润的结构性分析,也就是解剖企业利润的构成情况,分析各种收八在利润中所占的份额和各类成本费用的开支情况。(4)企业利润的质量分析,揭示企业在完成利润的同时带来了多少社会效益。
3 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分析。(1)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分析,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率。(2)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分析,主要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揭示企业资金周转的情况。反映企业销售质量、购货质量、生产水平等。(3)企业的财务构成状况分析,揭示企业资源配置的情况,促进企业改善资源配置。
4 企业扩张能力分析。分析时,既要看企业各种资产、资本、利润的增长情况。也要对企业的经营前景和产业规模进行预测分析,找出企业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并就企业发展的前景进行经济预测和财务论证,充分揭示企业扩展经营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引导企业正确把握发展方向。
三、对完善现行财务分析方法的建议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现行财务指标体系的许多不足和漏洞。针对那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在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理念,尤其是在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分析方面。从而使整个财务指标体系更加系统化和完整化。
由于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是不同衡量尺度的变量,所以新的财务指标体系采用传统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两条线来进行设计,以传统财务指标的结构作基础,并且要以“可比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公开性与保密性相区别”的专业化管理原则设计、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财务分析体系,应当做到既有创新,又要立足现实。
(一)以一定的形式在财务报告中对表外项目加以披露
加强对企业科技含量、文化因素、知识性资产、人力资源等的披露是网络信息经济时代的需求,财务报告应当做到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突破以往以货币对实物资产加以计量的模式,加强对财务信息质的描述。我们可以通过报表附注来对质的信息加以披露。总之。对这些表外项目尽可能地进行披露,可以满足当前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时也应当考虑企业信息可否披露。
(二)采取多重选择的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价值等计量模式具有很高的决策相关性,可以作为我国财务报告计量模式的一种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对财务报告计量模式的多重选择可以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
(三)塑造多样化的财务分析模式
信息技术革命为财务报告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来传输财务报告信息,通过图像表述、文字表述、语言表述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财务报告模式。
(四)鼓励企业出具社会经济责任报告
这样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加强有关人员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监督,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使财务报告更具有社会性。
(五)加强财务报告的猜测和分析功能。使报告的历史性与超前性相统一
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他们很难直接用过去的报告来推测企业的未来。因此,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的报告是信息使用者所急需的,而财务报告加强其猜测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其立足过去、放眼未来的功能。
四、分析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在分析方法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体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二)分析指标的设置
在具体分析指标的选择上,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需要设置和选择一些适合本企业内部经营决策需要的、有助于揭示各种深层次财务信息的、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分析指标。另外,还要考虑到通货膨胀和季节性因素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要将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有机地纳入分析过程当中。
(三)分析指标的计算和评价
在计算和分析各项指标时,不能仅凭简单的一项或几项指标就草率地下结论,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1 了解指标生成的运算过程。会计电算化实现以后,好多财务指标数据都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许多指标的计算过程经常被忽略。若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变化异常,就很有必要理解它的计算过程,追查其原因。
2 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如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口径要一致,分子主营业务成本与分母平均存货在时间上要具有对应性,否则就无法进行比较。
3 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依据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如企业决算报表年终审计后,往往要调整年初或本期数。若调整数字涉及若干年度,分析时就应剔除上年度以前的影响数。只有这样,指标才能反映出企业本年和上年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实际情况。
4 适当地运用简化形式。如平均资产总额的确定,若资金占用波动不大,就可用期初期末的算术平均值,不必使用更详尽的计算资料。
(四)分析标准的选取
篇10
一、财务分析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为数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过去和现在有关经营组织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相关人员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科学。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五大类:
第一,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和利息保障倍数。
第二,营运能力分析。分为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总资产周转率。
第三,盈利能力分析。分为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第四,发展能力分析。分为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资本保值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
第五,现金流量分析。分为获现能力分析: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和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收益质量分析:净收益营运指数和现金营运指数。
上述内容中比较常用重要的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通过这些财务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从而做更好的未来规划。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分析方法来确保财务分析的高质量。不同的方法将针对不同的分析目的和分析对象,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同时使用几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能使数据更加地具体明确,分析结果更容易让管理层理解与接受,从而为其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1.反应过去经营情况,指引未来经营决策
由于企业财务报告由多个财务报表以及其它相关信息资料共同集合而成,所以借助财务分析报告,企业管理层能清晰地了解到企业过去的的整体经营状况,包括原材料的使用、产品的销售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等等。此外,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还能找出生产经营中的潜在销售规律,从而借此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来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为企业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借助企业的财务报告,企业管理层能了解企业当前的偿债、盈利、运营等各方面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了解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未来会遇到怎样的风险,以及能获得怎样的发展机遇,从而为管理层制定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忽视
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层都不是财务出生,对财务知识缺乏认识,往往只关注生产经营,而忽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将财务部门定义为后勤服务部门,公司未来规划和战略决策型的会议均不邀请财务部门参加。这样的财务分析很难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和实际业务的要求,于此同时使决策者对财务分析重视程度削弱,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失败。
(二)业财未能很好地融合,财务分析不够深入
在实际工作中,传统会计核算下的财务人员对公司业务只是事后核算,是典型的事后监督。业务和财务不能很好地融合,也就无法站在公司的至高点来全局性地思考问题。目前业财融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五点:
第一,没有走进业务前端。财务人员仅局限于财务办公室,不了解业务流程,对业务知识的匮乏,从而导致财务分析数据的不准确。
第二,没有改变传统的财务组织。财务人员仅局限于会计核算,没能很好地参与到企业未来的规划和战略决策中去。
第三,没有多视角。财务人员的认知领域较窄,通常仅仅熟悉会计,对业务和技术聪耳不闻。
第四,不擅于沟通。做出的财务分析没能使业务员看懂、听懂,从而使得业务部和管理层认识不到财务分析的价值。
第五,对融入技术不够重视。没能运用先进的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导致效率低下。
(三)企业管理层缺少对现金流的分析
在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现金流的分析,而重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分析数据,其实企业管理层对于现金流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90%乃至以上企业的失败都跟对现金流控制得不好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失败很少是由于商业模式错了而导致的,有,但这种情况很少,更多的失败来自于对现金流的把控。企业管理者往往不会对现金流做好预测。
很多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不是很及时,导致了虽然销售量大,但应收款的余额也较大,从而使现金流周转速度减慢,与此同时如果应付款不加以控制,现金流很容易出现断档。
三、完善财务分析的应对策略
(一)向管理层推广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向企业管理层推广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使管理层意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企业经营者也应让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到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组织业务部门重视并配合财务部门的分析工作。财务人员只有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分析,进而服务于各个部门。管理层也应掌握基本的财务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二)财务分析应深入业务,分析结果应服务于业务
在政策推动,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财务人员亟待转型,成为“业务+财务”的复合型人才,为业务部门提供他们愿意看、想要听的高质量财务分析报告。转型的关键点在于:
1.要走进业务中去
财务人员要学会走出办公室,去参与到业务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去,财务是业财融合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提供高质量财务分析的关键所在。
2.要改造传统的财务组织
改变传统的财务组织架构才能适应当今业财融合的需要。可将企业的财务组织架构划分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
首先,通过战略财务,财务部门应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未来规划和战略决策、制定企业层面的有效财务政策和制度。
其次,通过业务财务,财务部门应主动参与到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去,实现财务部门从被动的事后工作模式向事前的主动工作模式转变。
最后,通过共享财务把分布在各个业务单元的财务共性业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快速高效的处理相关数据,促使财务部门从传统的会计处理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介入到公司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和业务管理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财务部门的转型升级。
3.要学会多视角
也就是财务人员认知的领域要拓展,不单要熟悉会计,还要熟悉业务和技术。4.要学会擅沟通
三分做账、七分沟通,财务在给业务员及管理层讲财务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讲有含金量的东西,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来呈现信息。
5.要融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元素对业财融合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包括先进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财务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这些都将对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产生重大影响,为财务分析节约大量时间。
(三)加强管理层对现金流的重视程度
1.现金流的预测
应当认真对现金流进行年度和季度的预测。假如业务不稳定,则可以采取周预测。准确的现金流预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这里必须明确一点——现金流预测不是模糊猜测,而是基于现有数据之上有依据的评估,包括客户付款的情况、未来费用开支的评估、供应商的期限。除此之外,还应考虑诸如资本改善、贷款本金和利息等费用,以及季节性销售波动带来的影响。
2.应收账款回收的改善
想要改善现金流,可以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来实现。关键在于加快资金流动的速度、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的速度以及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速度。
从而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小的订单尽可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大的订单可在合同中约定30%~60%的预付款,尽可能少的垫付成本。
3.应付账款管理的加强
销售额的加速增长往往会掩盖诸多问题。假如要管理好一家增长期公司,应非常注意各项费用开支的情况。不能仅满足于销售额的增长,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费用增长速度快超过销售额增长的问题。应当认真审视各项费用开支,从而找到可以节约和控制费用的环节。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年度核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