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探究学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探究学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探究学习报告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生与老师;细胞研究;思维

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与老师而言,高中就是用来学量的知识,用来应付升学考试或者是实现人生理想,虽然当代社会也许是符合升学考试的,但是此类方法导致学生思维硬化,对于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丧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使得高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出现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健康。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科,它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人们的成长,只是,不管学习什么样的学科,老师都应该讲究教学方法的“覆盖式”教学,这里的覆盖式并不是使得所有学生完全掌握此学科的知识点,而是探讨老师的优秀教学方法使得高中学生在高考学习压力下释放压抑高效的学习知识。老师怎样才能让高中生对细胞这一节进行学习探究与提出问题的思维训练呢?

一、细胞是生命中的重要组合成员

什么是细胞?上面提到过细胞生物学涉及医学研究人类的生老病死,所以细胞生物学是人类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它联系着生物学习的众多分支,分子的运动、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生物细胞学发展中,孟德尔通过研究豌豆来研究生物的遗传性状,此后科学家依据孟德尔的豌豆生物性状来研究细胞是如何通过影响染色体的构成来影响生物遗传,细胞是如何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来将生物的相对性状遗传下来的,直到现在医学界比较先进的脑内神经微创手术,体外受精帮助更多的男女青年获得新生儿,细数这些都与细胞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某些人的眼里,也许细胞很小,不存在组成和细胞质,但是高中生物老师应该首先告诉学生改变以往的认识,细胞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质、核膜、核仁、染色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核孔和某些细胞存在细胞核等等。

二、通过深切体会细胞的构成和细胞的运动加深对细胞的概念认识

也许对于一些老师而言,细胞这一节的课是高中生物学科里的难点,而且老师也觉得对于这样的难点有些束手无策,其实并不然。高中生物老师在讲授此知识点的时候应该先大概讲述细胞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就细胞这一节的知识点有组织地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就这一节的问题提出疑问,师生之间共同探讨解决,此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高中生关于细胞学习探究与提出问题思维训练,而且还能丰富高中生的枯燥生活。接下来,高中老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一起来探讨细胞生物学的奥秘,例如,通常老师会让学生观察洋葱切片的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状态和新鲜菠菜在显微镜下的构成。其实,老师可以出奇制胜用显微镜观察人民币上细菌的运动状态和细菌的构成,让高中学生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来区分细菌与一般动植物细胞有何异同点,从而得出结论,也有助于以后学习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我想,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教高中生学习生物细胞学可以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兴趣是人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多媒体将细胞的组成以及变化生动形象地来教学

大到医学界人类的生死,小到每个人生活中的吃喝拉撒,那么到底生物学是如何如此深入地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中呢?不管是动植物还是企业的发展都存在它的生命周期曲线,当然细胞也不例外。细胞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分为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和细胞分裂期。这里高中生物老师可以诱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值?什么叫做细胞的生命周期?什么是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的无丝分裂?这里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老人与小孩的皮肤特征来讲述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现象,从而讲解细胞无限吸水会涨破导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老师也可以增加一点小常识来丰富课堂,例如,水喝多或者缺乏运动身体机能差的人会水肿,洗脸的某些去死皮的一些洗面奶会破坏细胞的基本组成,导致细胞病变等等。一个人每天都有亿计的细胞在死亡和新生更替。其实,在讲解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时候,老师应该应用多媒体播放根尖、茎尖的分生区、茎形成层、愈伤组织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是如何通过纺锤体的变化牵拉细胞质的均等分裂形式两个细胞的,然后又是怎样失水细胞质发生变化或者损失死亡的、这样不仅让疲劳的高中学生体验乐趣还能够清楚明了地将复杂的有丝分裂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在做此类型的题的时候也能够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细胞变化图。

物质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所以细胞的学习是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关键,也是高考生物所考的重点,因此高中老师应该尽量将细胞这一节的知识点讲解清楚,让学生掌握细胞的核心概念,从而认识细胞、了解细胞,使得高中学生在学习细胞中培养其学习探究与提出问题的敏捷思维,让学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轻松学习、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的奥秘。

参考文献:

篇2

纸笔测验作为一种可供量化的传统评价方式,是目前初中学生化学学业评价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它能通过科学的测验设计,编制出一套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卷,以考评学生对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对简单化学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化学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应用的初步理解等文本知识和能力。而纸笔测验的关键和核心是试题的编制和设计。初中化学纸笔测验题应当立足于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上,但不可局限于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简单重现和记忆,应当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广泛联系日常的生活、学习经验,利用生活本源创设一个个富于乐趣、蕴含探究意识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在文本测试中能体会实践的精神,也能领略自我探究的情趣。另外,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的基础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具有无限的延伸性,纸笔测验题目的设计还应当坚持难度适中原则,以激发学生最为适宜的动机。例如,要考查学生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方法的掌握情况时,如果教师这样设置测试题:“请简要说明如何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那学生的化学思维永远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记忆上。相反,如果教师这样设计:“据说,我们平时用作医疗消毒的‘双氧水’竟然能够用来制取氧气,你能简要说说其中的奥秘所在吗?”这道题目不仅联结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而且帮助学生将“过氧化氢”“双氧水”和“氧气制取”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更能了解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评”要以活动表现为侧重的评

活动表现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它考查的是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和经验在实验或模拟情境中分析、假设、验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能力和水平。学生通常以实验操作、完成作业任务、实验报告书写、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活动展示和表现等来展示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和成果。基于这些学习形式的活动表现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化学探究学习的态度、学习化学的心理反应、解释解决实际化学现象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化学教学,促进学生优化自身的化学知识结构。因此,在活动表现评价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各种活动形式进行及时的跟踪、记录和矫正,并经常与学生当面交流学习化学的各种心理感受和需求,以实现初中化学的教学相长。例如,在组织学生对学校的小湖的湖水进行“PH”值检验,每一个学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和主体者,他们都必须自身经历实验设备准备、湖水取样、PH值检测、分析对比湖水的性质以及对湖水的检测结果作出报告等实验步骤,如果学生发现水质出现异常,还要结合学校及其周边的环境,为学校提出可行性的“救治”措施。这个小实验涉及了学生诸多的活动表现,对其进行活动表现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在探究实验前的准备情况,是否懂得正确采集湖水样本,是否懂得做湖水的PH值检测,检测的结果是否正确以及书写的报告是否完整、科学等。而只有针对此评价,师生才能采取共同的改进措施。

三、“评”要以学习档案为指引的评

学习档案评价源于艺术领域,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了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帮助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成效,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自主收集、整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档案现作。初中化学涉及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物质结构、信息科学、日常饮食等生活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庞大而又生疏的科学知识内容,如果没有利用学习档案加以记录和观察,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连续性学习过程,也难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给以正确的诊断性评价。例如,在学习“水和溶液”这一章节时,为了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做一个教学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个详细的学习档案。学习档案的内容可包括“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整理、“水和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记录、“水和溶液”的重难点记录、与“水和溶液”有关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学习“水和溶液”还未解决的困惑、对教师教学的改进性要求、学生的作业及其小测试试卷收集整理、反思性学习记录板块等。教师应经常收集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翻阅和记录,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适时作出指导性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评价方式;学业成就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9-0074-02

[作者简介]杨俊宽(1975―),男,本科,江苏省大丰市白驹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综合桑代克和麦克尔的评价思想,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存在的东西必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这种因盲目崇拜量化评价和工具价值思想而引发的分数至上、考试第一的初中化学学业评价方式曾经风靡一时。不可否认,这种精确、追求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够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和知识建构带来准确的量化证明,为学生提供改进化学学习的正确途径。但人总是追求诗意地存在,感性张扬决定了个体人格和气质特征对于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这种片面追求学业证明和量化的评价方式容易减弱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个性。L.D.Stufflebeam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为了实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个性的全面发展,生命价值的充分体现,初中化学学生学业评价应当回归发展的归宿和终点,改变单一量化的评价方式,为初中化学学生学业评价注入质性、过程性以及人性化的新鲜血液,让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化学能力、化学情感和化学实践的平衡发展。

一、“评”要以纸笔测验为基础的评

纸笔测验作为一种可供量化的传统评价方式,是目前初中学生化学学业评价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它能通过科学的测验设计,编制出一套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卷,以考评学生对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对简单化学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化学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应用的初步理解等文本知识和能力。而纸笔测验的关键和核心是试题的编制和设计。初中化学纸笔测验题应当立足于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上,但不可局限于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简单重现和记忆,应当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广泛联系日常的生活、学习经验,利用生活本源创设一个个富于乐趣、蕴含探究意识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在文本测试中能体会实践的精神,也能领略自我探究的情趣。另外,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的基础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具有无限的延伸性,纸笔测验题目的设计还应当坚持难度适中原则,以激发学生最为适宜的动机。

例如,要考查学生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方法的掌握情况时,如果教师这样设置测试题:“请简要说明如何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那学生的化学思维永远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记忆上。相反,如果教师这样设计:“据说,我们平时用作医疗消毒的‘双氧水’竟然能够用来制取氧气,你能简要说说其中的奥秘所在吗?”这道题目不仅联结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而且帮助学生将“过氧化氢”“双氧水”和“氧气制取”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更能了解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评”要以活动表现为侧重的评

活动表现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它考查的是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和经验在实验或模拟情境中分析、假设、验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能力和水平。学生通常以实验操作、完成作业任务、实验报告书写、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活动展示和表现等来展示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和成果。基于这些学习形式的活动表现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化学探究学习的态度、学习化学的心理反应、解释解决实际化学现象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化学教学,促进学生优化自身的化学知识结构。因此,在活动表现评价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各种活动形式进行及时的跟踪、记录和矫正,并经常与学生当面交流学习化学的各种心理感受和需求,以实现初中化学的教学相长。

例如,在组织学生对学校的小湖的湖水进行“PH”值检验,每一个学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和主体者,他们都必须自身经历实验设备准备、湖水取样、PH值检测、分析对比湖水的性质以及对湖水的检测结果作出报告等实验步骤,如果学生发现水质出现异常,还要结合学校及其周边的环境,为学校提出可行性的“救治”措施。这个小实验涉及了学生诸多的活动表现,对其进行活动表现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在探究实验前的准备情况,是否懂得正确采集湖水样本,是否懂得做湖水的PH值检测,检测的结果是否正确以及书写的报告是否完整、科学等。而只有针对此评价,师生才能采取共同的改进措施。

三、“评”要以学习档案为指引的评

学习档案评价源于艺术领域,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了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帮助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成效,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自主收集、整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档案现作。初中化学涉及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物质结构、信息科学、日常饮食等生活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庞大而又生疏的科学知识内容,如果没有利用学习档案加以记录和观察,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连续性学习过程,也难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给以正确的诊断性评价。

例如,在学习“水和溶液”这一章节时,为了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做一个教学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个详细的学习档案。学习档案的内容可包括“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整理、“水和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记录、“水和溶液”的重难点记录、与“水和溶液”有关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学习“水和溶液”还未解决的困惑、对教师教学的改进性要求、学生的作业及其小测试试卷收集整理、反思性学习记录板块等。教师应经常收集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翻阅和记录,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适时作出指导性教学。

总之,初中化学学生学业评价应当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知识性、技能性以及体验性目标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改变以往单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积极引入以学生活动表现为主体的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化学学习档案的建立作为师生交流共进的直接依据。

参考文献:

篇4

一、认识初中化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这两个特点使科学探究在化学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翻开化学发展的历史,我们能十分清楚地看到,任何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与发展、任何化学发现或发明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都离不开科学探究。例如,较早时期,人们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就这样,人们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和研究初中化学,一定能提高科学素养,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这对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实现学生从接受方式向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挑战。相对于较多地关注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科学探究还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体验和对科学方法的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科学探究的自主性特征,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因此,使学生具有强烈而又持久的科学探究的欲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另外,学生是否具有探究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1、选题立项 课题最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做到有的放矢,不搞花架子和形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真正有所得。

2、确立探究目标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少,课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3、探究准备在确定课题和明确探究目标后,作为指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般的探究程序,而且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课题选择探究的方法,指定切实的探究方案,按计划认真实施探究。

4、活动实施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往往容易产生兴趣和热情,但真正参加,往往不能长久。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学会调查、学会探究。学生每一次重要的研讨活动和调查,教师都一起参加,并给予指导。教师多鼓励学生对每一个活动环节和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要加强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完成调查任务。

5、探究设计

6、成果展示与交流学生的设计尽管是稚嫩的、是可笑的,甚至是不正确的,但从探究的过程看,学生们的收获远远大于探究的成果,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将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教师要学会评价

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品质;要重素质,重过程,重表现,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发现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调查中,往往不如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许这正是暴露了我们常规教学中用分数评价学生的缺陷吧。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可以发挥学生的各自的长处,为他们展现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搭建了各种舞台。我们教师要学会用赞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做人的价值,认识到化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篇5

Abstract: Experiment is a kind of inquiry activities. Activately carrying out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based on it has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scienc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took the philosophy of basic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new course reform as the base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junior physics teaching as the target, made concrete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design on extracurricular inquiry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s.

关键词: 课外实验;探究性教学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experiment;inquir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79-02

1探究性实验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的重要意义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1]。探究性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加强调通过是学生亲历科学探索的过程,激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将探究性教学引入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当中,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快推进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在2001年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2]。实验是物理学习中获取信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主要渠道。实验既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又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过程。因此实验是物理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

2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以及对兄弟院校数十位初中物理同行进行针对性的访谈,深感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存在一些相似性的问题。

2.1 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对于课外活动指导工作量化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其次,目前学校实验室仅仅满足课堂实验活动的需要,服务于课堂之外的意识比较欠缺。

2.2 家庭方面某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或受文化水平所限缺乏指导能力。有的家长只是给孩子钱,让孩子自己看着办。缺少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使所学知识和方法无法得到应有的强化和延伸。

2.3 社会方面给予的关注度和便捷度不够。有些课外实验或社会调查需要和有关部门协调,而学生协调能力有限,这就要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机构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

2.4 学科方面教学内容固定、课时紧,加之班额太大,演示实验无法充分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即使安排分组实验,每个学生的动手实验的机会也各不相同,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具体指导也不现实。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无法随时发现纠正导致实验失败,从而导致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受挫。

2.5 教师方面首先,陈旧的实验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学生的物理实验意识比较淡薄,致使实验教学不能自觉开展。广大一线中学教师常规教学任务重,从而无暇顾及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指导。其次,由于是课外活动,老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体现在活动之前,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老师不能及时提供帮助,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活动的效果。

2.6 学生自身方面有的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物理课外活动。另外缺乏自制力和主动性也是导致物理课外活动开展不顺利的重要原因。

3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设计与实践的基本原则

3.1 兴趣性原则教师应从从日常教学和生活实际中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探索出更具价值和可行性的题材的活动,提供多形式和多层次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满足各类学生的要求。

3.2 自主性原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从选题、确定方案、查阅资料、收集证据、实验、撰写报告、汇报等方面逐步增大开放的程度。

3.3 实际性原则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课题。如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的调查和模拟研究实验等。

3.4 合作性原则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学生之间营造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多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小组工作,发挥各自所长,在汇报中鼓励学生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演示、模型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5 技术性原则关注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包括计算机网络)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料,鼓励帮助学生在汇报中运用多媒体技术。[5]

3.6 协调性原则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协调支持学生的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全方位加大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创设完整系统的探究环境,对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最佳条件。

4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具体内容

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包括: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开放实验室的探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课题等类型。

4.1 课外小实验和课外小制作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是课堂物理实验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间较长的观察实验,或不能在课堂完成的实验非常有用。在某种意义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课外小实验目录应提前公布,学生对其中感兴趣的实验可以申请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或合作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实验器材,并进行反复操作,从而保证了课堂演示的成功率。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探究经历中均得到很大增强。对其余同学也能起到极好的激励作用。

课外小制作适宜以自制学具为主。自制学具存在一定的难度,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仿制阶段,即在现有的实验器材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改造阶段,在认真分析现有仪器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对现有仪器作出的一些改进。自己设计制作阶段。迫使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样的实验,什么样的实验仪器才能正确完成有效的教学。

自制仪器应符合科学、有效、简明、廉价、有趣的原则。“有效”是指使学生意识到自制学具不同于自制玩具,重在实际效果而非观赏性。“科学” 是指强调实验原理的正确性。“简明”就是努力使学具做到构造简单,易于制作、易于操作、易于观察。“廉价”要求一般所需原材料尽可能使用废旧物,只有少数原材料由学校出资购买。“有趣”是指要突出学具的新颖性,能够更好的吸引观摩者的注意力。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体验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

4.2 开放实验室的探究性实验定期、不定期地开放物理实验室,并一改以往教师为学生提供好器材的做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的仪器。学生感到这种做法很新奇,有趣。他们必须解决遇到的问题如:取弹簧秤选大量程的好还是小量程的合适都得动动脑筋。

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操作能力。实验中学生都采用教师准备好的配套仪器,缺乏对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和参数的了解,不会正确使用仪器,特别是一些是贵重仪器更是望而生畏,产生消极心理。学生自己挑选器材后,自己组装,自己操作。教师为他们提供工具,不准装错、漏装、不准损坏仪器,组装好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才许使用。这些工作也难倒不少学生。

培养学生处理故障的能力。为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教师必须熟悉仪器的原理、构造、性能等。教师应增加实验仪器知识的传授,不仅让学生会使用仪器,而且还会巧用仪器。当在实验中一旦仪器出现故障才能迅速排除,在学生实验中故意设置一定的障碍让他们排除,有利于学生养成在使用仪器前认真研究仪器的习惯。

4.3 研究性试验课题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可设计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研究性试验课题。

组织学生或让家长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展览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传播科学精神、思想和知识,满足了学生亲身体验和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增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每学年计划安排2-4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需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每次活动在课内要安排一定课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调查过程和探究过程报告给大家。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物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中自选,也可以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有趣事物另选课题。活动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延伸物理知识。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如在学生学习了水循环后,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报告,报告项目包括考察目标,地点,时间,水域情况,周边情况,总体印象,给相关部门的建议等。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项目有:①考察校园受噪声污染的情况②考察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③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的调查④废干电池的污染调查⑤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⑤调查你家或学校的电路中有无违反安全用电之处。⑥调查并对比自家和亲朋家10年前和现在,用电器的数量。

5结语

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将教学重点放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上。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一方面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用脑思考,动手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广阔题材,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诸如独立思考、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

学生通过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外物理实验探究,体验科学家探究的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学生实验意识增强,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才能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郝志军.论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5,(9):37-40.

[2]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

[3]靳玉乐,艾兴.对探究性学习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3,(1):27-29.

[4]沈善良,郭海芳,张迎春.对探究教学的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9):205-208.

篇6

关键词:学生;初中化学教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一、转变观念按认识规律组织教学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不少的初中生由于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在初三的前半个学期,教师为了赶进度会超额教授化学课程,并且课程中许多实验都会搁置不做,学生们在初三的学习阶段会被强迫记忆大量的化学课程中的抽象知识、化学概念以及反应方程式等,使得本身具有丰富内容的化学课程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学生对化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并产生厌恶情绪,迫于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而学习化学,学习效率也大大降低。

在初中的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化学教材中所设置的实验教学的作用,比如照明弹的制作、清水变牛奶的实验、肥皂泡炸弹、铜绿经过受热后的变化等……这些化学课程的入门实验,应当在课堂中进行示范教学,并教给学生实验的一些简单操作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并认真记录。在实验示范中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手脑并用,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知识。而在学习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使化学教学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渗透科学态度教育

科学态度即是指科学品德与科学精神的结合,科学态度在心理学范畴里属于非智力,科学态度主要是指科学学习的兴趣、习惯以及在知识的不断学习探索中所具备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亦是指高度的科学责任感以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在对全面科学素养的培养中,科学态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中,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1)知识教学与实验训练的统一。在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中,要具体做到不能凭自己主观认为而书写不正确的化学反应式。对于在化学中能够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书写时,应该注意其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浓度等。在化学实验的记录中应准确记录其反应现象和相关的数据。在进行实验时如果发现实验反应的现象和课本中所描述的不一样时,应当先就其事实找出之所以不相同的原因,查清楚是否有必要重新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观察所得的数据不能够因为与预期值不一样而进行胡乱拼凑。在化学实验的操作中应当按照规范动作进行,并在化学药品的实验中要严格按规定进行取量。化学反应的条件也要做好控制,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进行细微观察。

(2)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外专题报告。在化学课外专题报告的开展中,应将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的生平以及对化学的研究精神和成果给予学生认真的介绍阐述,让学生们能够了解这些科学家的创造和贡献,并有信心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在报告中要着重体现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坚持实践、大胆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些知识的阐述对于学生学好化学起到了榜样学习的作用。

(3)教学中应渗透资源、人口、环境和生态、工业污染等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目前我国面临的各种资源能源危机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让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充分认识生产与科技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引发学生积极关心这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并努力研究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此类问题,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中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探究要使学生在学习科学中置身一种探究的学习精神中,教师要尽可能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问题。总而言之,现代化学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要同时做到既有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要有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感悟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化学的正确科学学习方法,并明确正确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贾友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分析[J].

今日科苑,2008(22).

[2]杨世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J].新课程学习,2013(5).

[3]陈克现.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素养的获得途径浅析——基于后

篇7

【关键词】化学 实验课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83-02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大量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化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把人类已有的化学知识,通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认识过程,并进一步转化为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节成功的实验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由于化学实验变化多端,既能出人意料,又能引人入胜,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急功近利,只追求学生考试中的高分数,这些教师觉得做实验费时又费力,所以忽略实验,随意把学生实验变成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干脆照着课本讲实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样使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的启蒙阶段,就失去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机会,从而觉得化学枯燥难学、化学课单调乏味,这也是学生不爱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教出的学生,考试成绩也可能不低,但是他们失去了探究化学的兴趣,更没有终身从事化学研究的动机,其负面作用是很大的。

一、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实验,尤其是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操作中来,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化学实验,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以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做中求知,在做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化学学习,培养化学科学素养。

二、化学实验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相互讨论分析,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初中化学实验课,特别重视学生的合作互助过程,许多实验仅靠个别学生单枪匹马是完不成的,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验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调节,特别是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要作适当的评价。教师可综合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煤气中毒、温室效应等),运用刚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经过讨论,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调控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精神。

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因为大多数的实验都需要学生自己亲手去操作,这种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化学实验课给学生创造了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而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他们主动的通过查阅课本、询问老师、与同学探讨甚至借助互联网等手段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通过自我学习顺利完成实验后,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是强烈的,这种强烈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讨、去实验。这样潜移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四、实验课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利于学生发现新的自然现象,探索或验证新的自然规律,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通过教师在教学中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学生会循序渐进的学习到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这就要求在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时,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有所创造。每次实验结束,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整洁,可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实验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以实验为契机激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演示实验,以鲜明的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好实验课的作用,促进学生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任欣泉.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术研究. 2013. (1):129.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形式分析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单独提出,在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我就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步骤、模式、呈现形式、作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是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再发现为步骤的教学方法。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1.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2.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3.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4.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5.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以致完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动手动脑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的找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一般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二、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几种呈现形式

(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发现新事实,探索新规律;检验理论,判定理论的适用范围;测定常数;推广应用,开拓新领域。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以及电阻关系等,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进行评估与交流得出结论,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通过调查进行探究

义务教育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这一章的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介绍,就比较空洞无味了,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物理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怎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三)通过资料分析进行探究

有的物理实验,普通中学的实验条件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家们研究的历程,利用他们实验中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领悟科学家探究历程,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了解物质由什么构成?科学家又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活动: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阅读课本,发表自己的查阅结果。并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也能起到探究的效果。

无论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调查进行探究,还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进行探究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

(二)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三)不是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探究,采用探究式教学。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四、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采用探究教学存在的局限性

由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思维不开放,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来,加之受教学资源、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时效不高。

(一)受资源的限制

农村初中多数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网络资源不够,甚至有的学校的学生一点上网查资料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学生不能通过网络查找有效的学习资源。同时,目前各农村中小学现有的实验器材是课程改革以前国家按照标准配置的,因而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材中很多实验需要的器材。

(二)受教学时间的限制

一节课只有40分钟,物理周课时也不多(八年级两节,九年级三节),而物理上某些问题的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课内一般不能够完成。课前,教师也需要相对更多的时间准备。因此,时效不高,没有时间保证不能够实施。

(三)受学生知识水平,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限制

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一时不能改变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还习惯于老师讲学习学的灌输式教与学的模式。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在初步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探究能力还不够高等,有些教学内容,无论老师如何引导,如何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但大部分学生始终是被动地进行探究,也不能很好的得出结论。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无论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是有益的。合理的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其三个基本目标。大胆的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索性思维、动手动脑的综合实践能力,对物理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9

关键词:教学观念;学习兴趣;自主探究

实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也可说是最基础的一部分。任何化学知识的验证,都以实验为手段。将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有利于当代初中生化学意识的形成。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化学知识的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的实践性,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一、基于实验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轻视化学实验活动

实验与化学理论知识,共同构成了化学学科内容。但是,在应试制度的影响下,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实验活动的意义。考试不考实验,只关注学生的实验报告,这就使许多教师不重视实验活动,将实验报告的填写作为实验教学的代替品。教师将提高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视为已任,却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影响了实验型化学课堂的打造。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有限

在长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一直没有被当成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所掌握的实验教学方法十分有限。传递教材中的化学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当遇到实验内容时,化学教师为了全面灌输知识,会选择演示实验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以观察教师做实验代替自己设计与实施实验。

3.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不足

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意义,才能让学生从实验中受益。当代初中生习惯了依赖教师去学习,当教师让他们自由去探究与实施实验时,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阻碍,影响了学生自主思考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

二、基于实验的初中化学教学对策

1.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的观念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化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知识学习观。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新的理论知识。只有开展实验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化学知识与化学能力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学生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乐趣。

2.基于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因此,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接触化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化学学习满足初中生的诸多期待。在新课程阶段实施演示实验,容易引学生入境。要促进实验教学活动的完美化,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实验准备,熟悉课本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的目标与流程。其次,教师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用自己规范的一举一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要重视师生互动,给学生机会模仿自己的实验过程去操作实验,让学生找到科学家的感觉,让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保持下去。

3.基于实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激情

自主探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多给学生机会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才能体会实验的魅力。如,在讲解氧气时,为了探究氧气的助燃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一个证明氧气助燃性的实验。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让学生就近与其他同学组成四人小组,交换自己的个人实验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小组实验。在真实的操作中,学生成为化学的主人,成为化学活动的设计者,成就感明显提高,参与积极性也会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给予初中化学教学以全新的指导,教师应当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实验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魅力。基于实验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也是有利于学生综合化学能力提高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经验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137-138.

[2]袁波.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173.

[3]宫慧民.谈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15.

篇10

关键词:问题伴学 初中语文课堂 

疑问可以很好地激发中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还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课堂小主人的作用,进行自主探索,不断地从新知识里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改善自我,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及迁移知识、生成知识的能力。为此,如何构建“问题伴学”模式下的高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小主人的作用,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堂的“问题伴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提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展示自己课堂主人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巧妙地把需要解决的语文问题转换为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语文知识,那么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独自完成语文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在“问题伴学”模式下设置初中语文问题的艺术 

“问题伴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强调教师应做名优秀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分配角色,进行自主探讨、相互协作,促使学生创新出符合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其实,学生很快就会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并且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堂。只有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体会,才能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与骄傲,才能做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知识积累,才能在新知识面前不胆怯、不认输,从容地思考、探究和解决。因此,语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课堂问题,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问题选择应是教学难点、疑点、重点内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探究性、启发性,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合作,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潜在学习的无限可能性。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中学生课堂主人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通过独立思考,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自身素养。 

二、“问题伴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在“问题伴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注意营造课堂氛围,建立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放松自我,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展示自我的语文潜力和魅力,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其实,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是促进学生持之以恒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身份,充分兼顾每一个学生,以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为教学目标,认真地指导、细心地帮助学生解决一切难题,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同时,教师还要处理好自身与学生的关系,既要让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又要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感受,让优秀的学生帮扶较差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精心选择问题,问题不宜过于容易,让学生感觉不到挑战性,又不宜太难,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只有恰当的问题,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热情与学习能力的平台,才能让学生在探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成就感、自豪感,最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三、“问题伴学” 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的延伸艺术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探究和思考来学习语文知识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所学知识,去理解、分析新的知识,以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问题伴学” 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协调合作、探究问题、参与实践,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实践精神,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亲自体会实践的意义,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体会到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快乐与自豪,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技巧,获取语文知识。 

不过,教师要注意布置课后作业也是有讲究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的语文作业,以此让学生真正地认知语文,感受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把满腹经纶转化为能力,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如在教学郑文光的《宇宙里有什么》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宇宙里到底有什么”,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探究,也可以个人搜集资料,观看有关宇宙的视频,还可以借用学校的仪器,观察星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谈一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说一说自己认识的宇宙世界是什么样子。只有学生亲自搜集资料、观看宇宙视频,才能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做一名有学问、有素养的中学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伴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小主人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教师合理、科学地设置语文问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热情与活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青民.课改十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2) .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4). 

[3]蒋义清.初中语文积累之我见[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