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产业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产业调研

篇1

1.发展优势凸显。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凸显了我省旅游产业的相对优势与巨大潜力。从资源产品导向向旅游市场导向转变,我省的区位交通和客源市场优势不断凸显;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进一步凸显我省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优势;区域旅游竞争从景区景点竞争向以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进一步凸显我省城市密集的优势;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进一步凸显我省多样化的资源和产品优势;随着休闲度假成为主要旅游方式,我省的山地度假和乡村度假资源优势彰显;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可以充分发挥我省产业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

2.发展需求旺盛。年,全国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300美元,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3.发展条件优越。“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交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交通将呈现网络化、高速化、无缝对接的发展趋势。我省将依托交通网实现与国内主要客源市场的无障碍对接。京港澳、大广、二广、连霍、宁洛、沪陕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贯穿我省全境,高速公路网络日趋完善,我省将成为全国自驾游的枢纽。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和城铁架构,将形成连接北京、西安、武汉、徐州、济南、南京、太原、合肥等重要城市的“两个半小时旅游圈”。至、、、、、、、济源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的贯通,将形成覆盖3000—4000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涵盖1.5—2亿人口的经济区域和市场空间正在形成。另外,至首尔、台北、香港、新加坡、泰国的直航常态化和新郑国际机场的扩容将促进我省的国际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我省的游客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大西北、大西南的重要城市实现空中对接,将形成两小时旅游圈。

4.发展机遇难得。旅游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先导产业,是扩大内需的主导产业。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41号),确定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对旅游产业的定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省把旅游产业作为实现中原崛起、振兴的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来培育,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先导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来打造。“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将进入黄金机遇期。

(二)面临的挑战

旅游市场化程度不高。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现象突出。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知名旅游品牌不多,龙头企业不强,部分景区、星级饭店经营机制不活,应该推向市场的没有推向市场,应该改制的没有改制到位。

旅游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我省旅游信息化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投入少、应用程度低、标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信息服务基础薄弱,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旅游人才支撑力不强。全省旅游人才数量少,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特别是中高级旅游人才极为缺乏,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资金缺乏,人才流失严重。

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主要产业要素培育不充分,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配套,购物、娱乐、餐饮等环节薄弱,产业链条短、效益低,总体处于“门票经济”阶段。

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较弱。集散功能不完善,缺少为散客服务的咨询、标识、食宿、购物、娱乐等完整的服务体系。

客源结构不合理。国内客源主要依赖省内与周边省份市场,境外游客比重偏低。游客以观光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综合经济效益差。客源波动性大,节假日热,平时偏冷。区域旅游整合不足。旅游景区(点)布局分散,整合不足,缺少“航母”,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较弱。

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商贸、信息、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其关联性、带动性作用发挥不够。

篇2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国内外发展经验证明,文化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多种行业、产业的发展,既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着力点,又能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县周边市县的旅游业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比之下,我县旅游业起步晚,进展慢,自身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一、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县的文化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初见成效。近年来太谷县在旅游发展上走生态养生、乡村旅游之路,建起了乡村生态庄园,形成了多个较大规模的采摘园区,“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滑雪”的乡村旅游格局逐步形成。尤其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成效,农家采摘成为了省城及周边颇具吸引力的短途游项目。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实施力度小,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文化旅游基本上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县内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较散,旅游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尚未建立,旅游产品较少。游客多是周末游、散客游、一日游。客流量少、时令性强、知名度低,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

太谷地处太岳山麓,晋中盆地东北部。省城太原正南30余公里处,东北与榆次畸邻,东南与榆社相连,西南与祁县交界,西北与清徐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农业发达,四通八达的公路已将太谷融入了太原半小时经济圈。

(二)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

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9摄氏度,无霜期176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500立方米。农业基础条件好。

2、人文资源

(1)历史文化资源。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是箕子的封地,孟母仉氏的故乡,太谷城距今已有1400年。明清时期更是以商业、金融业闻名全国,“商贾辐辏,甲于景阳”,“谈三晋富庶之区者,无不于谷首屈一指”。是晋商文明的发源地,素有“金太谷”“旱码头”“中国华尔街”之称。

(2)非物质文化资源。太谷是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现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分别为祁太秧歌(太谷秧歌)、龟龄集;省级保护项目4个,分别为定坤丹、太谷饼、形意拳和绞活龙。

(3)红色文化资源。我县近代对敌斗争历史内容丰富,光辉灿烂。抗战历史、革命遗址等一大批史料可作为开发红色旅游项目的重要内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与我县毗邻的祁县在旅游资源方面远不如我县,但起步早,发展快,收效颇丰。据报道,祁县今年1-7月份主要景区接待游客152.80万人次,实现收入9018.96万元。我县与相邻县在旅游方面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近年来,我县虽然已制订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推进实施动力不足,各级领导干部中缺乏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主导产业的共识,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文化旅游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大旅游、大格局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二)宣传不够,影响有限

虽然我们在宣传促销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和打造旅游的力度相比依然不成正比,整体宣传为主、重点宣传不足,景点上的宣传还是以景点自发为主,可以说是零打碎敲、小打小闹的宣传促销,难以形成宣传促销———人气拉动———景点提升这样的良性循环格局。

(三)投资机制未建立

文化旅游业的大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源作保障。仅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自主开发力量有限。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目前我县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备,财政投入较少,吸引社会资本和域外资本的力度较弱,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旅游发机制尚未形成。

(四)旅游产业要素配套不完善

我县的旅游餐饮颇具特色,但规模较小,宣传少,得不到广泛的推广。旅游住宿方面,高端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未形成规模,景区内商住饭店、宾馆设施陈旧,分布不均,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交通条件较好,但景区之间连通性较弱,旅游交通设施有待完善。旅游景区景点无亮点,特色不明显。文化娱乐资源众多但缺乏整合和开发规模和品位都有待提高。县内旅行社数目少规模小接待能力弱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及线路。

(五)多而不精,缺乏龙头

乡村旅游星星点点不少,但大多处于起步规范阶段,真正像先进地区那样的龙头优势还没有形成。旅游行业是人气产业,有“名”才能做大做强,良性循环,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乡村游景点。

四、为加快我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

我县应增强文化自觉,把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从强化宣传教育入手,重点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针对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现实充分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以一业带百业对于实现“强实力、上台阶、进前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文化旅游兴县”的发展新理念,建立完善的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建议由县政府牵头建立太谷县发展文化旅游业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具体负责。

(二)多元投入,统筹开发

建议县政府制订促进文化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优化招商环境,鼓励和吸引域外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兴办文化旅游项目。注重引进大集团、大公司等旅游战略投资者,深化合作,整体推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开发工作格局。必须坚决按照规划指导开发建设,实行分步实施,有序开发高品位建设。严禁走入各自为战、低品位、滥开发的误区,坚决杜绝借文化旅游开发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或其他违规行为。

(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

旅游的吸引力在于地区之间旅游体验的差异性。发展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必须突出太谷特色,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合理科学的旅游线路串珠成链整体推介,加强与各大旅行社对接协作,开展“谷色古香、美丽太谷”生态养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对“品养生酒、打高尔夫、逛名品店、住生态园”的高端游和“游三多堂、尝太谷饼、登凤凰山、吃农家饭”的大众游两条线路进行包装、推介,整体提升“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滑雪”四季游档次。构建生态休闲、文化休闲为主体的产品体系。对现有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突出挖掘文化内涵彰显文化魅力,使我县人文资源丰富多彩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在文化旅游建设方面突出独特性、体现互补性、凸显前瞻性、与周边地区一体发展无缝对接,打造出“新、奇、特”的文化旅游新亮点。

(四)健全机制,强化保障

篇3

调研报告

为助推落实县委关于“提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的战略部署,按照县政协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13日至15日,县政协组织农业界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蔡旗、昌宁等8个镇和天祝、榆中2个县,围绕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和观摩学习,并召开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季度协商座谈会。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协商互动交流,把脉问诊、研判分析,博采众议、建言献策。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我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环沙,光照强、降水少、积温高,昼夜温差大,营养积累多,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特别适宜冬春季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夏秋露地瓜菜生长,是西北乃至全国发展优质蔬菜生产最佳区域之一。此外,我县地处西北内陆,无工矿企业,水体、土壤、空气等农业生产环境清洁无污染,农区畜牧业发达,有机肥源充足,病虫危害轻且宜防控,与周边的**、**、**、**等地相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的“风水宝地”。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急剧增长,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趋强烈,蔬菜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增加,“绿色消费”形成共识,市场容量不断加大。同时,我县生产的温室拱棚和夏秋露地蔬菜品质好、产量高,上市期适逢南方蔬菜淡季,外销市场空间较大。经香港客商分析,按广州、香港的市场需求量,我县蔬菜规模可达到2万亩以上,绿色有机蔬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产业效益明显。有机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平均高出4-5倍。种植绿色有机蔬菜与传统大田经济作物相比,有明显的价格和效益优势。如苏武供港蔬菜,年产四茬菜心,亩均产量1800公斤,亩均纯收入3125元,是葵花的近3倍;昌宁华建供港蔬菜,香菜亩均纯收入1.5万元、金丝王1.2万元;蔡旗月牙露地蔬菜,西兰花亩均纯收入3000元、娃娃菜5000元;薛百更名芦芛,亩均纯收入6000元;双茨科中路高辣朝天椒,亩均纯收入4000元;大坝王谋黄秋葵,亩均纯收入4000元;重兴上案拱棚蔬菜,棚均单茬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加之日光温室人参果、西红柿、沙葱等效益十分可观,扎子沟温室人参果达到每棚15万元,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大有可为。

——政策机遇良好。国家高度重视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省政府出台《甘肃省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蔬菜规模化生产、贮藏保鲜、市场建设、技术培训服务进行资金扶持。市、县把绿色优质蔬菜生产作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在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品牌打造、基地建设、园区示范、产品销售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为我县绿色有机蔬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我们必须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产业现状

一是生产规模有突破。2019年全县稳定形成以人参果、西红柿、西甜瓜、沙葱、甜美南瓜、辣椒、叶菜等为主的瓜菜总面积达到16.4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瓜菜4.78万亩、辣椒1.17万亩、西葫芦4000亩、叶菜类2600亩、供港蔬菜5800万亩,瓜菜产量38万吨,实现总产值9.48亿元,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打造日光温室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1100亩,建成蔡旗官沟村韭黄等7个县级产业园和昌宁华建村绿色蔬菜示范点等21个镇级示范点。

二是种植模式有突破。大力推广“露地—拱棚—温室”等绿色有机蔬菜栽培模式,日光温室示范推广秋冬茬、冬春茬、越冬一大茬、一年多茬等种植模式,建成坝区茄果类、沙葱,环河片小乳瓜、西葫芦温室特色产区,初步形成蔡旗、重兴、昌宁三雷、薛百、苏武、大滩、双茨科等精细蔬菜产业带和温室拱棚大田错峰上市、四季供应的规模效应,实现了“四季有鲜、均衡上市、品种繁多、品质升级”的周年生产目标。

三是产品认证有突破。制定颁布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40项,累计认定“三品一标”57个,其中绿色食品29个、有机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总面积达48.64万亩,注册“”“漠上花”“翠玉”等蔬菜品牌。2018年民勤沙葱、蔡旗管沟韭黄、薛百更名芦笋、双茨科人参果、苏武叶菜等企业(合作社)荣获首批“中国小产区产品试验示范基地”称号。“民清源”特色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民勤成为甘肃省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全国蔬菜产业大县”,正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四是市场营销有突破。瞄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深圳等高端市场,推行“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产销模式,走出去搞好市场对接,宣传推销民勤有机蔬菜品牌,与阿里巴巴、京东、兄弟供应链等知名电商平合打造民勤电商模式,成功举办瓜菜全网发售活动,加快瓜菜线上线下销售。建成蔬菜保鲜库25家,总贮藏能力达到15万吨。培育腾盛、生平公司等蔬菜龙头企业

家,组建金惠农瓜菜、长炼沙葱等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165家,培育发展日光温室、大田蔬菜家庭农场6家。

五是服务保障有突破。县委、县政府把“推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制定落实奖励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9年累计投入县级财政资金1亿元,有力支持瓜菜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储藏保鲜和市场体系建设。县政府还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加强技术合作,成立吴明株院士工作站,拟建综合试验站和民勤瓜菜研究所,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突出问题

(一)产业推进落实机制不够得力。一是宣传引导服务不得力。有关部门未能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对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市场前景、对比效益、技术路线等方面缺乏深入广泛的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普遍对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的概念模糊,对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和坚定信心,存在等待观望情绪。二是品种结构布局不合理。生产布局比较分散,存在种植不集中、连片规模小等问题,规模化示范带动效应不强。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存在种植结构简单、品种单一、镇村类同的问题,品种种植规模与市场供需不平衡,缺乏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和竞争力。三是推进落实机制不健全。目前全县绿色有机蔬菜产业正处于半坡起步、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县级层面整体发展规划不明确,镇和职能部门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不明细,县、镇、村专门机构和目标责任不到位,组织指导、联系包抓、限时推进、奖惩扶持、责任考评等机制尚不完善,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的推进措施不够得力。

(二)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一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有的蔬菜示范园区水、电、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滞后;部分镇受资金困扰储藏保鲜库建设进展缓慢,不能按时投入运行;部分日光温室标准不高,设施老化破损严重,卷帘机、棉被等设备配套不足,改造维护费用巨大。二是企业和合作社建设用地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蔡旗镇引进的一家蔬菜企业因不能解决建设用地而不得不将储藏保鲜库建在了相邻的永昌县;昌宁镇引进的蔬菜企业金从玉公司也因无法协调解决建设用地而不能就地建设蔬菜加工厂和储藏保鲜设施。三是基地土壤盐渍化严重。如苏武供港蔬菜产业园,全部使用喷灌节水设施,

造成土壤表层盐碱不能下渗,积盐严重,出现蔬菜死苗、轮作倒茬困难、土壤耕性变差、病虫害难防、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制约了蔬菜产业持续长远发展。四是种苗供应能力不足。蔬菜专业化育苗基地和季节性育苗温室数量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各产业园无力自建育苗基地,蔬菜规模化发展的种苗供应能力不足,大量种苗缺口从武威、金昌、张掖等地外调,种苗成本大且良莠不齐。

(三)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短缺严重。一是投资扶持力度不够。尽管政府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但总的顶层设计还不完善,投入资金十分有限,奖补政策落实不够及时到位,生产基地的规模化程度不高。二是生产投入成本高风险大。由于人工锄草采摘、有机认证、土地流转、耕地整理、种苗、水电、生物杀虫等各种费用开支较大,蔬菜种植投入高且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一旦市场疲软或遭遇自然灾害,种植户很难收回成本。三是科技投入明显不足。蔬菜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明显不足,品种、技术和人才储备不够,高标准示范园区数量少、档次低,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社会资本投入相对不足,贷款融资困难重重,严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产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明显不足。一是重点龙头企业匮乏。县域内缺乏加工、购销、储藏保鲜集于一体,牵引带动能力较强的蔬菜重点龙头企业。现有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带动力弱,有的企业在蔬菜加工运销环节因管理不善,导致成本加大、效益下滑,甚至亏本经营,长远发展难以为继。二是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有限。多数蔬菜专业合作社形同虚设,

在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信息服务方面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三是蔬菜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县蔬菜以初级产品为主,企业重收购、保鲜、贮存,轻加工、包装、品牌,商品化处理包装率和精深加工率不足,“民清源”等集体商标影响力不高,“民勤蔬菜”品牌没能真正叫响叫亮,导致我县品质好的蔬菜没有形成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不能做到优质优价。四是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配套不到位,不能适应蔬菜大规模、高速度发展需求,难以发挥蔬菜供求调节和“淡吞旺吐”的功能。

(五)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比较滞后。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人才短缺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蔬菜发展不可忽视的瓶颈。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力量有限。我县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现有技术力量年龄普遍偏大,知识更新不及时,结构不合理,很难适应产业大规模发展需求。二是本土产业工人缺乏。蔬菜生产从集中采摘、统一包装到保鲜上市,时间短、用工量大、技术要求高。我县大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剩余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蔬菜生产技术及年龄偏大、报酬要求高,加之技术培训跟不上,产业基地的采摘、包装基本是外地人口,本地有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造成企业在蔬菜采收旺季用工紧张。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蔬菜生产经营中还存在中间环节多、管理人才少、产品质量监控不到位、运行成本费用高等许多难题,有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抓管理、搞加工、促营销、拓市场的专业人员缺乏,精细化管理不到位。

四、发展建议

1、搞好规划布局,推进规模集约发展。一要科学规划。抓紧制定加快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各镇各部门年度实施方案,分区域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和品种布局,避免镇村之间种植类同和无序竞争,持续扩大基地规模,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二要合理布局。区域布局上,环河区的昌宁、蔡旗、重兴要重点规模化发展;坝区的三雷、苏武、双茨科、东坝等镇要选择适宜村社适度发展,其它区域小面积试验示范,不要规模生产。品种布局上,对应深圳、广州、香港等市场需求,优先种植精细主体品种,如芥兰、学斗、菜心、红芥兰、银丝王等;适度种植大路品种,如甘蓝、西兰花、娃娃菜、胡萝卜等;探索种植其它品种,如香菜、芹菜等;低档蔬菜不宜种植。三要创新模式。种植模式上,扩大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规模,示范推广大中小拱棚“春提前”、“秋延后”生产技术,延长蔬菜供应时间,提升均衡上市能力。生产组织模式上,一方面采取“企业+基地”模式,通过企业流转土地,建立基地自主生产,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以农户生产为主体,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增收发展。四要准确定位。以绿色蔬菜为主体,有机蔬菜做引领。加快优质绿色、无公害蔬菜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选定区域、确定品种、定实面积、严格标准,分区域开展有机蔬菜生产,实现优质优价,逐步引领民勤绿色有机蔬菜上档次、提效益。

2、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持续长远发展。一要抓好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集中资金、技术、人员,选择有条件的村社,重点建设一批蔬菜生产示范园区,从蔬菜标准园环境选择,到功能分区、田间配套、生产技术示范、合作社经营管理等方面着手,建立高标准、高水平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二要实施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严把种苗、用药、用肥、用水和销售五个关口,全程监控基地耕、种、管、收过程,形成“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农产品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三要加强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县级人参果育苗中心为龙头,在蔬菜生产重点镇村扶持建立商品化蔬菜育苗基地,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从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包装等过程全面实行标准化。

3、注重品牌打造,助推产品高效畅销。一要精心打造民勤蔬菜品牌。坚持“品牌就是利润空间,就是购买欲望”的理念,以“绿”为主,以“特”取胜,以“新”引人,有关部门组织专人或请专业人士,对民勤绿色蔬菜产业进行精准研判、品牌规划和商标设计,依托“民清源”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真正做精打响“民勤蔬菜”自己的品牌。鼓励引导蔬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定登记和产地认定工作。二要积极推行“双单”产销模式。大力推行“订单+保单”产销模式,通过订单保销售、保单防风险,发展订单农业,推行蔬菜政策性价格保险和灾害保险,增强蔬菜种植抵御风险能力,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要及时搞好信息。建立县级蔬菜流通信息服务平台和蔬菜数据资源库,组建县级信息采集分析专家组,构建完善蔬菜信息监测、风险预警机制,跟踪国内外蔬菜发展信息,通过手机APP平台及时或提前蔬菜的生产、需求、预警、贸易、认证等信息,帮助菜农及时按市场需求合理布局、调整结构,规避盲目种植风险。四要走出去推介拓展市场。由政府牵头组织定期赴大城市开展联谊和产品推介活动,主动参与蔬菜展销对接会,开拓外部市场和高端市场。适时举办各种节会、赛事,邀请外地客商来民考察,大力发展“互联网+蔬菜”业务,推进绿色有机蔬菜网上交易,提高民勤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蔬菜“种得好、产得出、销得快”。

4、夯实发展基础,增强主体带动能力。一要培育做强产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带动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扶持一批蔬菜骨干龙头企业,组建科技企业联盟,规范建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合理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带动我县蔬菜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二要新建改建蔬菜交易市场。配套完善县级蔬菜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集中扶持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集散能力强的产地交易市场和区域性批发市场,保障蔬菜集散流通顺畅。三要加快建设冷链物流设施。以精细蔬菜产业带和重点示范园区为主,积极扶持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设蔬菜恒温气调库,加强分级、包装、冷藏设施建设,发展保鲜、冷链运输,提高蔬菜的“旺吞淡吐”、均衡供应和避峰上市能力。四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建蔬菜基地道路、渠道、电力设施,规划建设尾菜处理利用设施,大力推广膜下沟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和自动化灌溉技术,提升蔬菜作业机械化水平。

篇4

9月28日,“湖南财政与旅游发展论坛”在湖南省郴州市召开,一场关于旅游和财政的热烈讨论也同时展开。该论坛由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旅游局、财政部《新理财》杂志联合举办,与会者对于湖南旅游产业现状、财政如何扶持旅游业发展等问题做出了阐述与辩论。

财政扶持的软肋

湖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欧阳煌对于湖南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财政扶持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

“湖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湖湘名人构成的独特人文景观。凭借丰富的资源,湖南省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去年湖南的旅游在我省GDP比重达到了7.63%,超过了5%的GDP的比重,可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湖南GDP的支柱产业”。

对于节节攀升的支柱产业,湖南财政部门充分利用财政职能促进其做大做强。在促进旅游文化的编制、完善、营销、市场、管理上面,湖南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2008年,我们的发展专项资金增长了14.3倍,达到了1600万。现在还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增加了2000万的资金,同时为旅游局筹建兴办了省局旅游中心,又投入了2500万。也就是说,今年的预算就有4500多万,而且2000多万列入了预算基数”。

虽然财政资金投入数量不断加大,欧阳煌还是指出了财政扶持旅游业的问题所在。

目前,湖南财政部门在扶持旅游方面呈现出“低、散、单、粗”的特点。支持方式偏向宣传促销方面,支持的目标比较低端的。“在张家界,90%的韩国游客都是老太太、老爷爷,连一瓶矿泉水都不愿意出钱买,真的是一个面包和一个鸡蛋就吃一顿。”欧阳煌说。

此外,通过调研和一些资料,他发现旅游扶持资金稀缺,没有形成合力。同时,旅游资金支持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上是授予财政数选的方式,财政的工具运用的单一。再者,深度的调研和监督管理不够。

财政投入的效用

财政对于旅游业的支持资金是有限的,如何能让直接投入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

着眼于提高旅游产业自身的素质,财政资金投入才能听见更大的回响。工作在旅游产业一线,湖南省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健熟练地讲述了湖南旅游业发展的诸多措施:

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突出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市场主体,争取持续扩大财政性资金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大力推进集约发展,最大限度的发展旅游资源要素,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接轨融入,实现旅游业的国际化;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把游客的旅游需求和目的地旅游产品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人才兴旅工程。

对于旅游产业本身的发展,不少论坛嘉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欧阳煌建议形成规模经营,降低营销成本;旅游资源的聚集要专业化;实现个性化,以特色留住游客,最大限度挖掘旅游产业的价值。《新理财》杂志社长兼总编辑陆晓平也通过多方举例指出,旅游业发展必须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同时,立足于财政本身,欧阳煌从资金运用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对财政资金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提高旅游资金使用效率,具体包括决策科学化、投入集中化、绩效导向化、监管规范化。

陆晓平则认为,财政和旅游的关系最重要是财税政策。税收转型后,旅游业存在税负不平等和税负过高的问题,旅游业要从根本上去争取财税政策的调整。同时,他也表达了冷静而理性的态度,“因为税收是长治久安的问题,税权集中在中央,这需要长期的考虑,社会也是需要理解的”。

行业融资的空间

发展新兴的朝阳支柱产业,湖南信心满满。近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湖南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具体的目标是:总量翻一番,同时跻身全国十强。

对于这个的目标的实现,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裴长虹认为,大量资金是关键。“财政就那么点钱,几千万够打造湖南旅游业吗?我以为是说三千亿呢?”

他认为,财政资金可以通过融资平台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除了财政资金,各个城市自身的资金投入也可以建设投融资平台。此外,还有加强招商引资,直接吸引国际资金和国内其他资金。

对于裴长虹的看法,业界人士、长沙先导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的邓文斌深有同感,并在会上提出了详细的实操建议。

除了财政担保下,最常规的银行贷款,他建议考虑信托。“期限特别长,然后成本特别的低,财政在这一块也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凭借融资操作经验,他还建议可以考虑基金。“如果财政厅有相应的三千万扶持基金进来,可以考虑建立引导基金。具体模式是:政府引导基金不是投入到某一个具体项目,而是设立一系列的资金,如此,这个基金就可以达到数倍放大的效果”。

篇5

(一)旅游产业景区景点建设资金数额有限,资金获取途径单一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总额为316.5亿元,但涉及旅游产业的投入仅1亿元。(分别是:玉树州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投资2000万元;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景区整治项目,投资1750万元;勒巴沟景区内道路建设项目,投资1250万元;勒巴沟—文成公主庙景区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结古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项目,投资1000万元;玉树州游客接待点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巴塘温泉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目前,对于玉树灾后旅游产业仅靠7个景点景区建设和1亿元的财政资金带动,并无其他资金获取途径。产业资金投入建设力度相对较小,建设完成后效果不容乐观。

(二)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在产业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目前玉树涉旅企业在重建资金投入方面主要是靠企业自筹或贷款,因此,签约投资额与实际投资额存在明显出入。在调查中发现,截至2012年10月,登记在册的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共有25家,企业建设总规模为111136平方米。援建协议投资金额为50813万元,签约协议金额为48286万元,但到目前为止,实际累计投资资金总额仅为28300万元。在25家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建设的项目中有20家在建项目存在资金缺口,其中实际累计完成投资额比签约投资额低于50%的建设项目有13家,低于20%的有6家。过大的资金缺口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

1.涉旅企业规模小,资金和经验少。由于当地旅游企业目前均为中小民营企业,普遍为新创企业,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经验少等不足。且当地中小文化旅游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状况差、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成为难获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2.涉旅企业抵押难。旅游企业所得的门票收入、景区经营权等不属于所有权,仅为产权,不能进行有效的抵押,这为银行向其投放信贷资金带来了困难。而涉旅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难以评估是目前文化旅游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最大障碍。

3.涉旅企业收入稳定性差,银行信贷支持困难。文化旅游企业业务开展具有“项目性”、“季节性”的特点,例如广告、电影、电视剧拍摄、文艺活动的举行、旅游门票收入等都不能产生稳定和持续的现金回报,这给根据财务报表判断资金回报的银行借贷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信心。

4.涉旅企业投资收益周期长。(1)恶劣的环境制约产业发展。玉树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高海拔缺氧环境不仅限制了多种旅游活动的开展,而且影响了游客的滞留时间。同时,高寒气候也决定了旅游旺季短、淡季长,高原环境对游客身体状况有影响,自然条件对当地发展旅游产业有一定的制约。(2)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入特点导致投资收益周期长现象。玉树地区景点景区开发,宾馆度假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旅游产业相关设施建设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回收慢的特点,旅游投资长期贷款项目获批困难,而短期贷款对旅游项目建设发挥效能低,影响金融机构投资积极性。

5.银行信贷管理模式的限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将信贷风险和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等挂钩,追究其终身责任。由于没有形成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而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具有资金投入大,产出周期长,利润回收慢,风险控制难等特点。因此,金融机构和信贷人员可能会产生恐贷、惜贷的情况,对金融机构支持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无形的阻滞。

对策建议

(一)多途径支持,增加资金获取渠道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的支持力度大小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地方政府应统计调研出实际需求旅游产业资金数额,对目前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向上级相关政府部门总结汇报弥补缺口的重要性,争取到更多财政支持,为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2.积极争取地方信贷支持。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当地银团沟通协商,进一步根据玉树旅游产业的特殊性,有效解决涉旅企业的“担保难、融资难”现象,建立涉旅企业融资沟通平台,拓展融资渠道。3.吸引社会优质资本投入旅游产业项目。允许信用良好的社会资本经过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后,发行企业债券;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围绕玉树地区特有旅游形式和“吃穿住行”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展开招商引资工作。

(二)建立旅游产业信贷新产品新模式

探索旅游产业融资新渠道新方式,积极实现旅游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一是政府吸引国内外相关优质旅游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加强对优势旅游项目的论证,评估和上报工作。对具有良好资产、良好信誉、良好资源的企业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提供便捷优惠的信贷政策和信贷服务。二是根据《企业债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企业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管理部门的支持,争取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扩大旅游业的筹资渠道。三是积极获取对口支援城市的经验、技术、资金支持,实现依靠型发展。四是积极发展BOT(即:建设-经营-移交)融资模式、TOT(即:移交-经营-移交)融资模式、ABS(即:资产证券化)等项目融资模式,扩大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的渠道,满足玉树地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学习内地金融机构创新抵押方式

由于玉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而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有限,今后将主要以企业开发为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支流。然而企业开发由于缺乏实质的抵押物,很难在银行机构获得融资。这一情况正与福建省南靖县建设旅游产业遇到的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融资问题相同。福建省南靖联社在涉旅企业抵质押方面大胆创新,推出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南靖联社与当地涉旅企业签订了贷款金额上千万元的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合同,这是当时南靖联社可发放贷款额度的最高限额。贷款采用整贷零还的模式,由开发公司开立门票收入专户,按月归还本金。该笔贷款发放解决了景区开发资金燃眉之急,促其顺利完成了当地涉旅企业的旅游项目开发中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现在南靖联社所投资的该景区已全面对游客开放,门票价格也相对适宜,客流量巨大,门票年收入超出贷款发放额2倍之多,达到2000万元,经营现金流量大,还款资金充足,发展前景良好。目前该公司资产总额近3亿元,基本存款账户、门票收入专用账户均开立在南靖联社,为南靖联社带来较为丰富和稳定的对公存款和结算业务收入。该笔贷款成为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实现了当地商业银行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为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四)建立健全信贷扶持旅游产业链长效机制

玉树地区银团应不断加大创新和支持旅游上下游产业链品种,从支持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贷投资,拓展到对旅游特色产品开发、酒店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及休闲农牧业的支持,促进和提升高原生态旅游文化产业链条的整体服务功能,特别是加强当地特色农牧产品的开发以及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全面提升高原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

(五)建立旅游产业特有信贷管理体系

1.积极开展旅游投资信贷业务创新,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旅游企业的审贷机制,将其与其它行业审贷机制区别开来,允许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企业凭借经营权和未来收益或其它潜在资产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获取贷款。

2.针对玉树地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多、回报期限长、风险控制难等特点,建议摸索和尝试推行银团贷款模式。让大、中、小型旅游企业捆绑抱团,努力实现贷款中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增强银团贷款的抗风险能力。

3.加强玉树地区景区景点的个人旅游消费市场调研,依据被调查民众的收入水平和信贷能力,推出个人旅游消费信贷产品,适度开发旅游消费信贷市场,促进旅游产业信贷市场发展。

4.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旅游行业的财务特征,进一步制定和细化符合旅游业经营规律的授信标准,促进并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旅游项目的风险和经营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对旺季旅游企业所需的短期小额贷款,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确保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对于已经落实财政资金的重点景区,要加强信贷资金配套支持力度。对有资源优势,有市场潜力但短期存在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要按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于国家明令禁止或者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应严格禁止并不对其发放贷款。对于可能借旅游项目名义变相进行其他产业开发,不利于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应从严审查。

(六)积极建立法律体制,加强旅游企业信用建设

篇6

[关键词] 古镇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分布特征;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059-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市场。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度假、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度假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的主导产品之一。旅游度假区作为开展度假旅游活动的专业化区域,是我国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在旅游发展新常态下,未来的旅游度假区发展将更具多元化特征,度假旅游的业态也将日益丰富,旅游度假区内的产业特征直接反映了度假区的发展成熟度,并影响着度假区的发展提升。旅游度假区的产业基础调研和产业特征分析一方面是摸清家底,另外也对今后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昆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拥有2400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众多的历史遗存,山水秀美,物产丰饶,人文荟萃,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内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的周庄、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阳澄湖大闸蟹,昆山旅游度假区由周庄、锦溪、千灯、巴城和淀山湖五个镇区组成,也是江南水乡古镇最集中的区域,集聚了全市70%以上的旅游产业。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5年7月至10月期间课题组对周庄、锦溪、千灯、淀山湖和巴城景区内进行的普查统计,通过多次实地访查,依托翔实的统计资料,共收录商户信息数据1553条,在此基础上对度假区内各旅游产业的分布特征和发展现状做研究分析。

二、度假区内各旅游产业地区分布特征研究

(一)旅游餐饮产业地区分布特征研究

1.餐饮业从业人员分布及结构分析

就度假区内各古镇景区内的餐饮从业人员来看,巴城和周庄的餐饮业从业人员人数最多,锦溪、淀山湖次之,千灯的从业人员和本地从业人员都最少。

从餐饮类产业的人员结构比来看,周庄不仅餐饮从业人员数量较多,本地从业人员比例也较高,巴城餐饮从业人员人数多,但其吸纳的本地从业人员比例却较小,锦溪虽然餐饮从业人员不多,但本地从业人员比例高。千灯的本地从业人员比例最低。

2.餐饮产业接待水平分布特征

餐饮产业接待水平主要通过各镇景区内的餐饮产业餐位数、接待人数和年营业总收入来考量,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巴城的餐位比例和餐饮年营业总收入比例位居度假区五镇榜首,且占据了绝对比重;周庄的餐饮接待人数比例最高,餐位比例和餐饮年营业总收入比例次于巴城位列第二;锦溪和淀山湖的餐位比例、接待人数和年营业总收入比例水平相当;千灯的餐位比例、接待人数和年营业总收入比例最小。

这主要是由于巴城的餐饮消费以螃蟹、湖仙为主,人均消费较高,而其他地区基本以农家菜和小吃为主,人均消费较低。餐饮的结构和消费层次直接决定了餐饮业的接待水平差异。

(二)住宿产业地区分布特征研究

1.住宿业从业人员分布及结构分析

昆山度假区除千灯外,其他四个镇景区内都可以住宿。就各镇景区内现有住宿业的四个镇区看,周庄的住宿业从业人员人数最多,其吸纳的本地从业人员的总数也最多,巴城、淀山湖次之,锦溪的住宿业从业人员和本地从业人员都最少。

从住宿业的人员结构比看,巴城住宿业的从业人员人数虽然多于锦溪,但其吸纳的本地从业人员比例却小于锦溪。周庄住宿业不仅从业人员数量最多,本地从业人员比例也最高。

2.住宿产业接待水平分布特征

住宿产业接待水平主要从床位、年接待人数和年营业总收入三方面考量。除去千灯,就现有住宿业的四个镇区来看(图2),周庄住宿业的床位比例、接待人数比和年营业总收入比例位居度假区各镇榜首,且占据了绝对比重;巴城住宿业的床位比例和年营业总收入比例次于周庄位列第二;锦溪和淀山湖住宿业的床位比例和年营业总收入比例水平相当。

以上数据不仅反映出度假区景区内的住宿产业发展水平,同时也能看出,锦溪的住宿业以民宿为主,人均消费不高,因此尽管住宿业接待人数位居第二,但年营业总收入却不高,而巴城的住宿业多为度假村和酒店,大多可承接住宿、会务等业务,虽然年接待人数不高,但年营业总收却远高于锦溪。

(三)零售产业地区分布特征研究

1.零售业从业人员分布及结构分析

就各镇景区内现有零售业的四个镇区看,周庄的零售业从业人员人数最多,其吸纳的本地从业人员的总数也最多,锦溪次之,千灯第三,巴城的从业人员和本地从业人员都最少。

从零售业的人员结构比看,周庄零售业的从业人员人数虽然多于锦溪,但其吸纳的本地从业人员比例却小于锦溪,景区内的旅游商铺半数以上是由外来人员经营的。千灯和巴城景区内旅游商店也多为外来人员经营。

2.零售产业营业水平分布特征

零售产业营业水平主要从商铺数量和年营业总收入两个方面来考量。

除去淀山湖,就现有零售业的四个镇区看(图3),周庄零售业的商铺数量和年营业总收入位居度假区各镇榜首,且占据了绝对比重;锦溪零售业的商铺数量和年营业总收入次于周庄;千灯的商铺数量位居第三,巴城零售业的年营业总收入位居第三。

以上数据不仅反映出度假区景区内的零售业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千灯的商铺以出售特产、服饰、杂货、工艺品为主,数量多但年营业总收入却不多,而巴城的商铺为大型超市,供休闲度假客人采购为主,虽然数量较少但年营业总收却比千灯多。

三、度假区内各古镇旅游产业比较研究

(一)旅游产业中从业人员的结构分析

周庄景区内的旅游从业人员主要从事餐饮业,其次是零售商铺,再次是住宿业;锦溪景区内的旅游从业人员主要从事零售业,其次是餐饮业,再次是住宿业;千灯景区内的旅游从业人员以从事餐饮和商铺为主,暂时没有涉及住宿业;巴城景区内的旅游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从事餐饮业,住宿和零售业所占比例偏低,尤其是零售业;淀山湖景区内的旅游从业人员主要经营餐饮业,其次是住宿业。

(二)旅游产业中本地人员的从业结构分析

周庄本地从业人员主要经营餐饮业,经营住宿产业的比例略高于零售商铺;锦溪本地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主要是商铺,其次是餐饮,最后是住宿;千灯本地从业人员主要从事零售商铺,其次是餐饮;巴城本地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也是集中在餐饮,少量从事住宿业;淀山湖本地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也主要是餐饮,其次是住宿。

从三类产业的人员结构来看,周庄景区内本地从业人员与外来从业人员比例相当,锦溪景区内旅游产业以本地从业人员为主,千灯、巴城和淀山湖景区内的旅游产业以外来人员经营为主。

(三)度假区旅游产业营收结构比较分析

目前周庄的人均创收和本地人均创收最高的产业都是住宿业,周庄的餐饮业吸纳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多,总营业收入最高,零售商铺的人均创收最低。锦溪的人均创收和本地人均创收最高的产业也是住宿业,餐饮业的人均创收和本地人均创收次于住宿业,零售商铺最低。锦溪零售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多,但住宿业的人均创收额度最大。千灯的人均创收和本地人均创收较高的产业是餐饮业,千灯从事餐饮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多,本地从业人员更多经营零售商铺,但本地人员从事餐饮业的营业收入更高。巴城的人均创收和本地人均创收最高的产业都是餐饮业,餐饮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多,本地从业人员也最多,住宿业的人均创收和本地人均创收其次,零售商铺最低。目前淀山湖的人均创收较高的产业是餐饮业,餐饮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多,本地从业人员最多,住宿业较低。

在周庄,当地人经营零售商铺和住宿业比外来人员更容易盈利,尤其是住宿业,很多本地居民利用自家房产经营民宿和客栈,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锦溪也是如此,当地人从事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收入比较高,旅游产业经营以本地人为主。千灯的本地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高,旅游产业经营以外来人员为主。巴城的餐饮业以经营螃蟹、湖鲜为主,住宿主要是度假村和酒店,人均创收额度非常高。淀山湖本地人从事住宿业的营业收入比餐饮业略高。

四、度假区内各古镇旅游产业发展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周庄的旅游产业发展目前最为成熟,各类旅游业态均发展较好,尤其是住宿业和零售业。在旅游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维持从业人员的数量,另一方便要不断完善餐饮和零售业的结构,提高这两类产业的营收,进一步提高周庄景区内产业发展的效率。

锦溪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发展相对比较迟缓,旅游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吸引外来人员从事旅游产业经营,另一方便要想办法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提高住宿业的比例,此外还要增加零售商铺的种类和质量,逐步提升锦溪的旅游产业开发水平。

千灯受历史上的地理和文化因素影响,目前旅游产业业态比较单一,在旅游产业发展上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本地人员从事旅游产业经营,可以先利用有利条件发展景区内住宿业;另一方便要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培育氛围,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逐步提升千灯的旅游产业开发规模。

巴城的旅游产业定位非常明确,旅游产业发展中应保持餐饮特色以及住宿业规模,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巴城的旅游产业进一步有效发展。

淀山湖的旅游产业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产业发展一方面要鼓励本地人员从事旅游产业,另一方便要与度假区内其他镇形成错位旅游开发,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提高住宿业的比例,拓展零售商铺的种类和质量,促进淀山湖的旅游产业开发。

五、昆山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一)区内整体规划有待完善

昆山旅游度假区有五个古镇组成,区内产品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由于地域环境、民俗和文化的融入不足,规划的整体协调、特色导向和创意前瞻性还有待提升。旅游度假区从规划设计、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到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绝非短期操作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科学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利益的矛盾,从整体规划上致力于旅游度假区长远目标的实现。

(二)发展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昆山地区河流纵横,湖泊密布,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资源优势,具备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条件,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五个组成部分受地域行政限制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性,今后昆山度假区的经济规模总量和产业结构组成中,要提高休闲度假等服务性产业所占的比重,使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和性质更加明确。

(三)进一步加强旅游集聚区营销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人知道周庄和锦溪,却不知有昆山旅游度假区。这一方面说明度假区自身品牌宣传和旅游形象建设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度假区的发展定位、功能、职能还不清晰。发达国家多年的旅游实践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信息,要高度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与宣传。度假区内五个行政区域虽都是古镇,但依然可以从地域历史人文角度挖掘特色,有机组合凝聚,开展度假区品牌整体营销。

(四)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昆山旅游度假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度假区的基础服务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还不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度假区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度假区内各镇的旅游接待中心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有较多的商家不能支持pos机刷卡,或者无法提供发票。其中淀山湖尚未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五个镇区内旅游产业均以餐饮为主,辅以住宿和零售商铺,今后宜加强从业人员的系统化服务技能培训,不断稳定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在硬件上提升度假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快捷完善的服务体系。

(五)融资平台有待进一步打造

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需要大的资本运作。受旅游度假区投资回报周期长,市场不稳定因素多的影响,旅游度假区在招商引资中难度较大。在国外,一些著名的旅游度假区管理机构往往自身有较大的投资、集资能力,目前昆山旅游度假区缺乏类似的发展集团,自身融资能力较弱,投资结构单一,现有的土地、财政、税收政策不能很好地激励投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资本集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 考 文 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度假区发展报告2009[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2]张树民,邬东[.中国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70-176

[3]马勇.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焦点创新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1-11-23(2)

[4]沈爱华.新时期旅游度假区发展思路的探析――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2(11):9-12

[5]陈威,刘滨谊.湖泊型旅游度假区规划――以“浙江省淳安千岛湖旅游度假区”为例[J].中国园林,2009(8):42-46

[6]钱晓慧,刘薇.旅游度假区高端市场开发研究[J].北方经贸,2008(3):119-121

[7]廖慧娟.中外旅游度假区经营模式创新研究[J].创新,2008,4(2):38-41

篇7

【关键词】旅游产业市场营销问题和对策

前言: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同时也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给国家也带来了财政上收入。然而你,随着更多竞争的进入,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旅游企业也不得不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要求旅游企业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做好市场营销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旅游市场营销的含义

旅游市场营销是将市场营销和旅游市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为目标,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将各种旅游经济活动更好地协调起来,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实现景区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实际上的这种旅游的市场营销的经济反映的是以旅游的活动作为前提,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在旅游活动之中出现的旅游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和。从而不断的推动旅游业进行发展的一种营销的手段。

二、我国旅游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在旅游业营销中没有起到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便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旅游欲望,吸引大量的旅游者的到来,将会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就业机会,对旅游目的地企业的效益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可以大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营销是一种公共产品生产行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是不可分开的,旅游企业不能单独自己发展。许多地区的旅游景点市场营销过多的依靠自身能力,政府往往作为旁观者,这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企业在旅游资源的利用上也不能科学合理,公共产品的生产需要政府来提供。

(二)营销观念落后

许多旅游企业错误地理解旅游营销的根本含义,将旅游营销简单地理解为促销或推销。实际上三者有着本质区别,推销是指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去说服消费者去购买,是以生产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并不关心消费者的需要,推销是营销的雏形。营销特别是市场营销是一种有序和深思熟虑地研究市场及策划的过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来开发、生产和销售旅游产品。许多旅游企业一味的进行推销和促销旅游产品,缺少全方位的市场研究分析和正确的营销方式。同时相当多的旅游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引入社会营销观念和绿色营销观念,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严重地损坏了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招致社会公众的普遍反感。营销的观念上的落后是对旅游产业在市场的营销的过程中落后的直接的动因,也是现在许多的旅游产业不能很好的进行市场营销的原因之一。营销观念的产生也是对旅游产业的资源拥有的合理的把握程度所制定的一种在市场的条件下的资源的运行的模式。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营销战略与策略

我国旅游企业的大多数经营者缺乏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经验,对旅游的市场营销方法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学会旅游市场营销的精髓,所以在指导旅游企业的营销活动时,就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从我国旅游企业营销的实践来看,首先,大多数旅游企业忽视对旅游市场需求的调查与研究,在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自己随意生产,以产定销的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次,对旅游企业进入市场缺乏整体的规划,市场特点研究不充分,没有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的选择不恰当。进入市场后,没有采取科学有效市场竞争战略。另外,在营销策略的选择上,大多数旅游企业偏重于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的运用,忽视产品策略和渠道策略在成功营销中的巨大作用。在产品策略的运用时,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未能根据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虽然市场竞争很激烈,但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竞争策略应用不多。在价格策略的选择上,我国旅游企业大多数都是采取单一的竞价策略,非价格竞争手段运用很少,降价竞争时最常见的一种竞争方式。在营销渠道方面,我国旅游企业不重视渠道的建设和管理,未能将科学技术的进步成功迅速地应用于营销实践中,营销渠道策略缺乏科学性。虽然我国大多数的旅游企业非常重视促销策略的运用,但促销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促销媒体的选择不太适合旅游者的需求心理,促销工作做了很多,促销的费用投入也很多,但促销的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企业的营销目的。

(四)市场营销中忽视旅游品牌的建设

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市场。竞争导向营销的经典竞争策略正是品牌竞争。然而,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有时只是企业营销的一个幌子。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理解品牌的内涵以及它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就不能努力地去创立品牌和利用品牌了。然而从整个世界旅游业来看,虽然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是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纵观世界,我国有着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但是我国目前对这一优势的利用程度还不高,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程度不高,没有建立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我国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其核心竞争力不足。目前国内旅游营销中,对于景区形象的重视不够,缺少品牌观念,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创建自身的品牌,客户消费群体也没有很好的得到培养,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五)企业营销队伍人员素质不高,导致营销效果不好

我国许多旅游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方面的人员相对工作经验不多,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充分,所以也就造成了他们在实践中显得捉襟见肘,对市场的瞬息万变不能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顾客都会有不同的市场需求,如若不能掌握较强的市场营销策略,就会失去抢占市场先机的机会。同时旅游企业负责营销的人员制定营销策略往往落后于市场变化,缺少大局观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使得企业很难长远持续的增长发展。

三、旅游产业做好市场营销需要的对策

(一).与时俱进,树立新的营销观念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首先表现在要设计绿色产品。因为现在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对产品的要求也进一步的绿色化,这也表现为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的广泛的关注性,绿色的产品恰恰也是对人们这样的产品的要求。绿色营销观念得以实施,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设计绿色产品,产品的设计是产品的发展的动力,因为只有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这样的产品的设计的内容,人们才会生产符合绿色的产品的类型。同时在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减少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地利用再生资源,不要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绿色的新产品是对环境的合理的保护的重要的举措,这样不仅仅发展了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保护了环境,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的拓展。最后,绿色产品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一系列活动。这就要求通过企业的公关人员做好公关活动,还要进行绿色广告的大量宣传,这样也有利于绿色产品的销售。带动景区的合理的开发。绿色的营销在现在的旅游产业的市场营销中是一种新的模式,这种营销的观念也是广大的旅游产业的市场营销的人员的所具备的重要的营销理念之一。它是符合现代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的规律。

2.树立网络营销观念

网络营销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电脑通信技术等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互联网络是网络营销得以实施平台,它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扩张传播出去,可以跨越时空界限来达到较好的营销效果,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实现交易。还可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能迅速了解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和效果反馈。改变了传统营销的方式,所以在近几年来网络营销迅猛发展,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旅游企业要想做好网络营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与消费者做好互动交流。互联网可以展示商品形态和目录,通过连接企业的资料库,提供有关企业和企业产品信息的查询,再透过网络上互动的资料修订与智慧型的统计分析功能,获得大量的主要顾客与潜在顾客的完整资料。旅游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与顾客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顾客进行沟通交流来获取他们的个人兴趣和消费倾向。同时还可以进行让顾客分享不同旅游产品的消费感受和效果,让他们自己相互沟通这样可以更加取得旅游消费者的信任。企业与顾客越来越多的信息沟通往来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市场情报,以便为公司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一个方向。

(二)做好市场调研,建立旅游营销信息系统

一个完善的旅游营销信息系统包括营销情报系统、营销调研系统和营销分析系统。要使营销信息系统良好的运转,需要每部分都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信息收集要及时和准确,其次分析系统要分类、筛选、分析和整理,最后营销决策者根据总结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决定。以下对旅游营销系统包含的具体内容

(1)确定市场调研所需要的目标和信息

旅游市场调研首先要解决的是调研对象的问题,即要弄清楚哪些问题会是严重影响旅游企业的营销活动的,是应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弄清楚之后,才能据此确立市场调研的目标。确定了目标之后,再由目标放射出若干需要调研的、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信息。如果旅游营销人员对问题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多走许多弯路,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做好收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信息,得出科学准确的调研结果

可以通过调研人员去亲自去现场勘查,或者直接面向游客去获取一手信息,这样虽然费时费力但得出的信息比较准确。还可以参考一些别人收集或者整理过信息,一般这些都属于基础信息。通过以上过程得到的信息有时会比较杂乱,还要对其进行加工和分析,在保证其系统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从中总结出适当的调查结果。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旅游营销人员应该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决策模型,一百年较为快速和准确地从众多的数据中得出较多的调查结论,为营销决策人员做正确的营销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

(三)政府应对旅游业做更多的营销活动

政府应该对自身地区的公共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因为旅游产业是给公众提供可以享受愉悦心情的公共产品。这其中许多方面是旅游企业没办法过多开发利用的,需要政府的出面主动配合,政府在一些基础方面做的充分了会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方便的条件。旅游企业的营销活动会更加顺利的开展,其实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开发也是一种对本地进行旅游营销的行为。

(四)旅游企业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

许多旅游企业的营销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有的是工作经验不足,有的是知识储备不足。旅游企业可以定期对企业的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学习,组织他们去先进企业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还要指导他们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定期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

(五)规划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突出自身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规划是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划,用旅游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环境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上进行合理布局。对旅游产品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的提高旅游景区的自身的特色,也能充分的做好旅游的市场营销的工作。

四、结语

国家在每年的假期安排就能够看得出来旅游行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然而这也是现代人休闲方式的良好方式。特别是对旅游景区,很多景区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景区口碑、形象、品牌等方面的推广,但是传统的旅游业营销推广方式无外乎是张贴广告、布置宣传栏、媒体报刊广告投放、网站广告位宣传等等,而针对旅游行业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质表现在与游客互动性,在旅游业市场营销的这一方面来看做的还不足,所以针对近几年旅游业的崛起,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在市场营销的这一问题上要针对不同的旅游景区的问题,找到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在现今的市场经济的系统下,蓬勃的发展,不断的拉动我国的经济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鲁芳:旅游目的地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因素[J]. 旅游学刊,2006年第8期

[2]连漪: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方法与实务[M].国防工业出版社,2OO5年

[3]严中华;;高新技术企业市场营销新策略[J];适用技术市场;2000年08期

[4]张爱军;;高端市场营销――品牌企划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5期

篇8

在万灵生息的地球上,有一个以旅游观光、保健康体、生态科考而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她就是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五大连池位于中国黑龙江北部的黑土地上,以丰富的火山圣泉驰名中外,1060平方公里沃野浩瀚、山水环天,14座火山遗迹令人震撼流连。登极山巅,环目鸟瞰,群峰星罗,五池依恋,茫茫石海,波涛万千,这是地球运动的千古绝作,这是大自然奉献人类的珍贵遗产。

六月的五大连池,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在这个夏天里,五大连池风以景区成立三十周年为契机,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迎接挑战、提振信心、化转危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镶嵌在欧亚大陆桥上的璀璨的明珠----五大连池正写下昂扬奋进的新篇章。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五大连池风景区通过对学习调研阶段的系统总结,坚持围绕科学发展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切实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的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共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工作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将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与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自觉将其应用于发展实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驾驭旅游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在进一步梳理旅游资源中明确了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战略定位。将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定位为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温泊药泉体验地、天然火山博物馆基地。根据这一定位,我们把最具影响和品牌力量的五大连池风景区进行了重新布局, 同时强化市场监督与管理,景区各部门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的要求,我们认真组织、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召开了活动动员大会,使全体职工进一步提高了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的认识,从思想和行动上提高了践行科学发展的自觉性与凝聚力;同时成立了相应的活动组织领导机构,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要求,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习实践活动,结合实际认真学习研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景区各部门、专家学者及游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和梳理总结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召开专题会,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改进工作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在具体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良好的成效。 首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工作,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指导理念。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将工作的总体思路确定为: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践行“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理念,以景区建设为核心,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家庭旅游为重点,推进旅游惠民工程建设;以特色产品为卖点,加强旅游市场营销;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目标,确保景区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加快景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旅游生产力。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全国和各地“保增长”的经济形势下,我们通过对旅游业经济形势的客观分析和判断,坚定不移地推动景区不仅要“保增长”,而且要“快增长”。

第三是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科学规划指导景区科学发展。为充分发挥规划对推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性作用,进一步清晰科学发展的思路,明确发展的规划定位与分区布局,提高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积极融入于国家振兴旅游规划,大空间共享旅游市场的开放型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基于学习调研阶段的一些成果,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我们还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紧密结合五大连池旅游风景区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立足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既不能迟滞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正确把握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以此作为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放宽眼界、拓展思维,牢固树立大旅游的产业观,将旅游融入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旋律,努力实现好旅游产业的综合拉动功能和社会价值。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破除制约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问题,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措施,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我们旅游能为群众做什么、做好什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旅游发展是第一要务,旅游惠民是核心要务,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造福人民。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科学理念,要充分发挥旅游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将生态环境保护自觉纳入旅游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旅游业,推动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旅游开发建设中要处理好统筹区域联合发展、统筹淡旺季均衡发展、统筹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关系。

篇9

[关键词] 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产业 北京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是世界给予中国的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它不仅给我国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通讯、商务、旅游等等相关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奥运会的最大特点就是聚集人群,促进消费,因此,旅游业是与奥运会关联度最大的产业之一,奥运会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也最为直接与深刻。本文将主要分析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

一、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古已有之,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典籍中都有关于人们出游前往某地参加各种运动会的记载。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的出现是在现代旅游出现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体育旅游的兴盛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从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来看也符合这一发展规律。以“五一”、“十一”长假政策的推出为契机,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前所未有。然而,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旅游业而言要迟缓一些,但其快速扩展的趋势也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我国体育产业明显呈快速扩展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1992年至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平均增长率达5.1%;1997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位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6位,居于子女教育、电器、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之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良性增长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例如吉林省境内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等。像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理气候环境相当好的地方,也可以开展很多体育旅游项目。

二、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举办,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它将推动旅游业在21世纪的前10年再上一个台阶,加速旅游产业的发展。

1.加速旅游产品的重新整合

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机遇莫过于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必将会有大量款项投资于奥运场馆建设,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大众化休闲度假区,围绕经济、生态、保健、社交等多功能进行综合开发,以树立城市旅游新形象,构建城市旅游业的空间格局、品位结构和总体特色,来吸引众多的国内外观光者到北京(包括青岛、秦皇岛等分会场)观看奥运赛事。同时大量人流的涌入,将不仅能有效扩大旅游公司的业务量,而且也将顺应21世纪旅游市场需求,加速我国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整合,促进产品生产商设计一批新产品,改造、提高一批老产品,规划一批未来产品,使我国旅游产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使国内外游客常游常新、流连忘返。特别是可以根据奥运会观光游客希望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普通人生活的心理特征和消费需求,根据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主题,专项设计一批独具特色的人文、科技、绿色奥运旅游产品和最佳旅游线路。

2.体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将拓宽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市场

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一方面由于其较强的关联带动效应能为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器”之功效,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与支持。奥运会期间会有来自世界各地、人数众多的运动员、教练员、随队工作人员以及记者,除此之外,必定有大量的支持者和海内外观众。可以看出,奥运会可以为主办国吸引大量的旅游客源,因此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奥运会所产生的短期经济效益。

北京是一座独具文化魅力的古城,不仅是因为它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更是因为如今的北京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生机的国际大都市。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契机,不仅会扩大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提高国内旅游者的体育参与意识,同时也会使中国北京在全世界声誉鹊起,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北京设立旅游办事处。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额外增加了10万人的客源规模,相对而言,与澳大利亚相比,北京的旅游资源多于悉尼,我国的旅游潜力更加巨大。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机遇将推动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仅今年1月,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848.4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成五,其中,外国人、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入境人数同比增幅达到了两位数。有人预测,北京到2008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604万,旅游外汇收入6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4%。因此,体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将拓宽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

总之,奥运会是当今全球最大的体育产业开发项目,体育产业是龙头。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由多种行业构成,特别是旅游设施的关联性较强,这些设施的建设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北京奥运会将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一次关键转折点,与此同时,举办奥运会是否能够加速发展举办国的体育旅游产业,也是国际奥委会评价历次奥运会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可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休闲理论与体育娱乐化[J].体育与科学,2005,26(4):11~13

[2]朱玉芳:开展体育旅游娱乐活动的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1):93~96

篇10

关键词:淳安;旅游业;市场化;政府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153-04

淳安旅游业发展初期,像许多县市一样,采取了政府主导、推进型的发展模式。可以说,近年来,旅游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旅游业市场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究竟应居于什么样的地位,该行使何种职能,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起何种作用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值得做深层次的探析。

一、旅游产业及其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是旅游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随着经济市场化,由政府包办的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局面将逐渐被打破。

淳安县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政府职能定位不合理而导致的许多问题:旅游主管部门政企不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精品打造不够,旅游产业要素整合不力;旅游投入不足,宣传促销手段单一,力度小;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消费者权益遭受严重损害等。这些问题已成为淳安县以湖兴县、旅游经济强县的巨大障碍。

二、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淳安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给淳安带来诸如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淳安经济繁荣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淳安带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污染,引起物价上涨等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旅游业发展给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利用其正面效应,以服务于社会,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现阶段,政府所承担的主要是市场规范者的职能。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市场在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在配置旅游产业要素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引领淳安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在行使职能的范围上,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

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极广、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性产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主导”不是“政府主干”,应体现在制定政策、完善旅游体制、搞好旅游发展规划、确定投资方向、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宏观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领导和协调,但政府不能直接参与企业微观的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交给企业。要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宏观调控,作好引导工作,促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意志”管在行使职能的性质上,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由人治行政到法治行政的变革

政府部门尤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创造一个有利于旅游发展的大环境,服务于旅游业。在职能行使的手段上,应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用法律法规而不是“长官理规范旅游产业,以避免旅游管理的随意性和旅游发展的不确定性,使旅游产业在法律法规的规制下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在行使职能的方式上,由传统“管企业”向“管行业”的体制转变

有些人认为“政府主导”就是“政府主宰”。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完全操纵旅游市场的运行,政府不但管理市场,还直接投资旅游业,景点开发、经营和管理更是由政府来“包办”。而政府直接投资办旅游企业、开发景区(点),往往产生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下的通病。政府部门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微观管理上,导致该由政府部门管的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方面却管理缺位或不到位。加上经营机制的落后,旅游企业应有的效率和活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和展示。为了有效地发挥政府管理旅游业的职能和构建更有利于市场竞争发展的经济管理体制,要求政府基本上退出微观领域对生产经营性企业的参与和干涉。因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不应再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管企业转变到管行业上来。作为旅游产业的主管部门,应在县政府指导下制定本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完善行业法规,使行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行业的宣传和促销,搞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抓好旅游资源的调研和保护工作,协调好内部及与其他行业的关系。采取规范、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和审批等管理手段,确保旅游行业的健康、规范化发展。

三、淳安旅游管理职能的定位分析

根据上面的论述,结合淳安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淳安旅游管理职能应定位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做好全县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