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源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资源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资源的含义

篇1

(一)社会资本的含义

社会资源指的是有利于获得稀缺性资源的各类社会联系以及利用各类社会联系的能力。以此为基础,进而可以引申出就业社会资本的具体含义与概念,即有利于就业主体获得就业的机会,并助其成功实现就业的各类社会联系以及利用各类社会联系的能力。这里所提及的就业主体指的是大学生,故本文所指的就业的社会资本是那些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就业的机会,助其实现就业的各类社会联系以及利用各类社会联系的能力,这些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三方面:学生自身、教师以及高效。

(二)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1.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前提是拥有就业的机会,若没有就业的机会,即便大学毕业生再优秀也实现不了就业。近些年,从各类大学毕业的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就业的市场已俨然成为各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能否成功获得就业的机会主要是由用人单位所决定的,若学生同用人单位存在某种社会联系,这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得到该单位所提供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因此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2.有利于降低大学生就业的成本

在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过程中,不管是获得就业的信息,还是成功获得就业的机会,都需要成本的投入。学生会在寻找就业机会以及获得就业信息的过程中耗费金钱、时间与精力。而那些拥有社会资本的学生就能够直接从同其存在某种社会联系的企业那里获得相关的就业信息,这不仅压缩了传递信息的环节,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大学生实现就业过程中各种成本的耗费。

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资本的利用现状

为切实掌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资本的利用现状,对我国北方某城市的三所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资本的利用现状展开了调查。调查总共发出了问卷300份,其中收回24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在80%左右。在这些问卷中,男同学占比为46%,女同学占比为54%,这些学生来自十五个省份,所以所收集样本基本可以代表当下我国大学生对就业的社会资本的利用情况。下

(一)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在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本的作用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将近42%的人认可在就业过程中社会联系与社会资源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将近52的学生认为在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源与社会联系起到一定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社会资源、联系对实现成功就业的影响与作用。

(二)大学生对社会资源有着不平衡的利用

就业信息来源分布的情况为:就业网站和招聘会两项总共占信息来源比例的72%;如表3中数据所示,在影响获得就业机会的所有因素中,学生自身的努力与招聘会两项总共占比达73%。可见,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对社会资本的利用侧重于公共就业的社会资本,而对其他类型社会资本的利用率就明显低的多。故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对社会资本的利用偏好,使得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被闲置,不能对其进行充分地运用,即大学生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是不均衡的。

(三)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所利用的社会资本数量有限且范围较小

有助于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社会资源与社会联系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在对这些社会联系、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总,对因学校而形成的社会资本的利用率要比其他类型的社会资本的利用率要高。由此可见,在就业的过程中,学生们所利用社会资本的数量与范围都存在不足,这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是不均衡的程度。

三、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对社会资本的利用与开发

(一)切实提高大学生所能利用的社会资本的存量

1.树立学校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口碑与品牌

学校良好的口碑与品牌,能够使用人单位对该校留校深刻、良好的印象,有利于双方有效的沟通,减少相互了解所耗费的时间,很好地维护并保持了学校现有的各种社会资源与联系。与此同时,较高的知名度与较好的口碑,还会吸引更多的企业与用人单位同学校建立一定的联系,进而为学生们的就业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本。因此,各高校可以通过提高知名度、树立良好口碑的方式,拓展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切实提高科研与教学的水平,学校科研与教学的水平对一个学校的知名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应努力塑造高校的品牌与形象,切实加强学校软、硬件配置,在社会上树立学校良好的口碑。

2.加强同现有各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

学校应注重同已经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各用人单位展开积极有效的交流沟通,因为其不仅是目前学校的社会资本、联系,同时也使同其他用人单位建立起有效联系的桥梁,因此去对扩展学校的社会联系与资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为了加强同现有各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学校应主动、积极地到企业或单位进行调研、探放。对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认真听取并采纳用人单位所提出的意见,并以此对学校的相关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切实提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资本进行运用的能力

1.提高大学生对公共就业的社会资本进行利用的能力

公共就业的社会资本有着公正性与公开性特征,在利用这一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应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了解,也就是了解其地址、单位名称等内容。然后,应对其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解,比如信息的时间,信息的形式以及信息的地点等。只有在对公共社会资源进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较好的利用公共社会资源。

2.提高大学生对非公共就业的社会资本进行运用的能力

经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非公共就业的社会资本进行运用的能力较差,而这类社会资本却有着相当大的潜力。所以,要想拓展学生们就业的社会资本,就需要提高他们对非公共就业的社会资本进行利用的能力。首先,大学生应加强同社会资本主体的了解与联系,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好现有的资源,而且能够确保机会获得、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维护保持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对各种社会联系的主体进行更为深入、细致地了解,越多的了解就会使可用信息变得更为丰富。其次,在参加各种活动与聚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同其他人保持较好的联系,加强彼此的了解,仅仅通过网络、电话的方式是所了解的信息是不全面的,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要优于其他形式的交流。

四、结语

篇2

生命、生存与生活,实际上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贯穿了人生的全过程。“三生教育”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可见,“三生教育”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终身教育。学校虽然是教育的重镇,但也无法独立承担“三生教育”的任务。“三生教育”应当充分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三生教育”不仅限于课堂和学校,而是要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因此,云南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性文件中也提出要:“加强沟通协作,构建教育合力。按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协调的大教育理念,主动对家庭教育给予必要的指导,主动加强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让家庭和社会支持、参与和配合‘三生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合力。以多赢和共赢的思路,积极与社会有关方面开展合作,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三生教育’。”提出在推进“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走出课堂和学校,建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是当前大力推进“三生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整合社会资源推进“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从“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来看,“三生教育”的提出源于现实的社会需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全球化带来的复杂影响,我们的社会已经且仍在经历着巨大的转型。和传统的生存环境、生活模式相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密切频繁,各类信息非常丰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模式都已经且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复杂程度和速度上都是以往任何时代和社会无法比拟的;更重要是所有这些变化都是非常现实而且立刻影响到每个普通人,使得我们的普通日常生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要适应这些已经发生的变化和即将发生的变化,让变化成为生活的常态,这对于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被家长过分溺爱的独生子女的生存和独立生活能力却明显下降。工具理性主导下的现行的教育体系对青少年的生存、生活和生命方面的教育也缺少足够的关注,甚至在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相关课程的存在。这种落差导致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很多不良社会现象甚至是悲剧。如地震、火灾时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严重不足,“张超买凶杀人事件”、“泼熊事件”、“虐猫事件”,校园里频繁出现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等等,一次次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作为塑造合格社会成员的关键环节,必然面临这种由时代和社会提出的高要求。汶川地震后三个月,2008年8月13日,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实施“三生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对云南省教育系统实施“三生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大力推行“三生教育”,正是应时代和社会的呼唤,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切实突破和创新。“三生教育”教材涵盖了社会生活常识、环境教育、心理教育、防震防灾教育、养成教育等诸多内容,体现了“三生教育”应现实的社会需要而生的深刻内涵。“三生教育”必须面向社会,整合社会资源。

从“三生教育”的内容来看,“三生教育”的开展必须以整个社会作为教育大课堂。由于生存、生活、生命是三个外延极为广泛的概念,人所有的行为活动都可以包括进去。而社会是人的所有行为的大环境,生存、生活和生命是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生存、生活和生命教育的涉及面也就非常广泛。所以,“三生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学校教育的课堂之中,应该整合各种相关的社会资源,以整个现实的社会为背景。这就像学习游泳一样,我们不可能在教室真正掌握游泳的技巧,要真正学会游泳必须要到水里。而要到社会这个大课堂来进行生存、生活和生命教育,我们就必须注意选择并利用社会资源。

二、拓宽领域,深入挖掘可整合的社会资源

教育领域中的社会资源,从大的角度来讲是在学校教育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或者本身具有与学校教育相交叉的教育功能,或者对于学校教育的展开具有推动作用。

这些社会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显具有宣传教育功能的各类纪念馆、科技馆、生物园等。这类机构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利用的主要的社会资源,无疑也是“三生教育”可以利用的现成的重要社会资源。从目前云南省确立的第一批“三生教育”的实践基地来看,也基本上都是这类组织机构。另一类是各种重要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比如公安、消防、交通、工商、敬老院、环保局、戒毒所、医疗卫生等机构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由于这些机构与人们的生存、生活与生命密切相关,它们除了承担着各项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之外,也多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教育职能,而且它们的宣传教育活动更为专业。比如公安机关可以教育民众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避免受到伤害,消防部门可以教育民众在火灾等危机时刻如何利用生存技能减少损失和伤害。这些宣传教育活动为“三生教育”的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同时,“三生教育”也是这类机构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的绝佳平台。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进入到“三生教育”过程中,也就是在“三生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主动与这类机构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结果是双赢的,一方面,学校的“三生教育”得到了更为专业的指导以及实践经历,另一方面这些机构的宣传教育职能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具体知识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这种教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而“三生教育”是大众教育,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技能、生活技巧和生命感受,甚至普通个人都可以是“三生教育”的社会资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关于人之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上尤其如此。不论是商贩、是工匠还是农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掌握着不同的生存技能,对生命和生活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与特定的教育需要,让被家长过分溺爱的孩子深入到社会当中去,深入到不同的人群当中去,体会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了解生活之艰辛,对促进孩子的成长、加深其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和了解各种生存技能将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总之,“三生教育”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极其广泛,有待我们不断挖掘、整合和利用。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构开放的“三生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从课时安排还是课堂考核来看,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权威性。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材是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考核的主要依据。实际上,这种“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课堂灌输式教育模式,从理论到理论,空洞无物,无法达到触动心灵、涤荡灵魂的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就是最好的明证。

“三生教育”内涵极其深刻、外延极其广泛,因此,“三生教育”的模式应该是完全开放的教育模式。“三生教育”需要合理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的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把课堂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应当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1.“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把握时机,关注热点,及时整合相关社会资源。

在课堂教学方面,“三生教育”作为一门正式课程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其教学过程必然要依据一定的教材内容。目前,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三生教育”的教材,其涵盖了社会生活常识、环境教育、心理教育、防震防灾教育、养成教育等诸多内容,并且联系到很多鲜活的热点问题。即便如此,教材的编写相对于社会的变化发展而言,总是有滞后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传统的“教教材”。“三生教育”的课堂讲授应该是开放式的,教师要及时把当前发生的、学生关注的社会事件和热点问题补充进来,把握教育时机,注意时效性,及时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才能起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5?12”汶川地震中,学校的伤亡是最让人痛心的。这次悲惨的灾难暴露出很多问题,那些伤亡比较严重的中小学往往在危机生存教育方面还很欠缺,而生存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的伤亡情况就好很多。此时,人们真切地从各个角度开始反思这次灾难,以求避免类似的天灾,或者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如何尽可能地减少伤亡损失。在这样的语境当中,学生有这方面强烈的求知欲望,抓住时机,及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进行地震等危急条件下的生存技能教育的专题教学,能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实践性应该成为指导“三生教育”的根本原则。

三生教育不能仅仅成为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过程,应该非常强调实践性,实践性应该成为指导三生教育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三生教育”固然必须对受教育者进行与生存、生活和生命相关的知识的教育,但这类知识的掌握都必须要而且必定会及时体现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之中,明白这一点对于“三生教育”来说是最根本的。可以说,只有以实践性原则为指导的“三生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的初衷,才是真正具有自身特定价值的“三生教育”。否则就很有可能沦为一般的知识性灌输,流于形式。这里的实践是指生存实践、生活实践和生命实践。

篇3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经验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个大的社会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原因或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都会导致一定的运作风险,这些风险可以用企业的财务风险来作为代表。由于大的经济环境或是自身发展的不同层次,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不确定性以及带有一定的损害性。就如同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双方的结合体,企业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收益也是呈对称性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料的,表现在其发生时间难以预料,其影响规模难以预料两大块:财务风险往往受大的市场背景的影响,市场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其发生时间难以预料,由于企业的自身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规模不同,面对这些风险,对有的企业这些风险可以承受,而对有些小的企业,则会使致命的打击。我们上面讲到:有风险也就有机遇,所以面对财务风险,我们不能去消极的回避,而应该积极的去面对,采取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方式。在当前变幻莫测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己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来讲: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因为财务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综上所述,所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应对与化解所面临的或隐藏的财务风险而事先采取的一些措施和行为,包括:如何识别企业面临何种财务风险;评估这些财务风险对企业所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及影响程度;如何预先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以及一旦财务风险产生后,如何控制风险的不良后果及如何降低风险损失等。①综合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得出,财务风险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财务风险识别:管理者要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可能性风险做好分类,以便能够在关键时刻及时识别,以便制定相关措施,同时还要对各种相关暴露风险的苗头或是相关信息都能够及时的进行辩识;

    财务风险测量与评估:这就需要管理者采用财务管理相关的方式方法或者采用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具体量化处理,以便能够确认风险的影响程度;

    财务风险控制与化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实就是以监控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为核心内容的风险控制过程。所以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的相关经营方针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企业的人、财、物以及供、产、销等各相关环节实施有效监控,并为改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行为,以便有效的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功能

1、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我们知道:在现实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中,企业是实体经济的载体,同时也是经济实体的基本单元,更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所在地区甚至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水平,所以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企业既是社会资源的所有者,也是使用者,同时也承担着很多的社会风险。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正是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加上不同企业的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不同的风险偏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不同的投资决策:比如企业消极回避的风险决策就可能会使企业失去很多潜在的、甚至是较大额度的投资及盈利机会,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投资回报率的降低,进而影响到当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

2、降低企业财务危机成本

从现代经济学来看,企业的财务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及成本基本可以分为两大块:第一块为直接损失(也称直接成本),即企业因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资金帐面损失,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以及被兼并收购时,因为法律机构或会计机构等中介机构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第二块是不可预见的间接损失(也称间接成本),比如某个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导致公司上下人心涣散,企业的高管人员、技术骨干因为看到企业前途渺茫,往往会选择离开企业、另谋高就,企业的骨干没有了,就会导致企业的管理混乱,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并由此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与合作企业、合作银行之间的联系中断--无序运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如果企业对财务危机应对不当,还可能导致间接损失超过直接损失。相反,如果企业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不仅会降低财务危机所造成的损失,还有可能使企业在绝处逢生,更上一层楼,我们知道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在“供过以求-供不应求”之间循环的,如果企业能在关键时刻挺了过来,总结以往的经验,就会有很大进步。

总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任何风险与困难在弱者与没有准备的人面前就是绊脚石,而在强者以及有准备的人面前就是垫脚石。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十分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洋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智慧《企业研究》 2004 第05S期 - 维普资讯网

[2]薛静 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经济师》 2009 第8期 - 维普资讯网

篇4

国进民退的含义不只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享有越来越多的资源,还包括政府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只有付出而无法获得回报的模式无法持久,经济模式的产生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之所以目前出现国进民退的情况,是因为国企的税费与赢利让人羡慕,而目前尚不透明、科学的政府财政收入需要央企上缴的税费做支撑,垄断企业一眨眼就可以满足中央财政的不时之需,是只下金蛋的鸡。

撇开这些,光是航空公司向国家民航管理总局,金融机构向各监管部门、向财政部缴纳的管理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甚至政府的投资公司直接成为国企的大股东,通过每年的分红得到收益。不应该忘记汇金等公司通过国有控股金融公司所获得的数倍于投资的收益,成功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同样不应该遗忘的是,政府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的支出成本并不少。但赢利部分并没有上缴国家财政,国家财政反而不断为国有企业投入和补贴,造成国家财政的严重负担,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为国有企业转制承担巨大代价。

2008年,国企政策性破产宣告结束,15年间,财政付出了万亿元的代价,5600家国有企业因此退出市场,这项制度为1000多万名企业职工提供了必要的安置成本。根据财政部公布的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仅在2007年,用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和解决职工工资历史欠账的资金就有300亿元。

所有这一切均成为过去。

在坏账被清理,资源尽由国企掌握,当央企不断“做大做强”,垄断地位不断强化时,民企的赢利空间转而扩大为央企的赢利能力。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央企密切相关,而就业则与民企休戚与共。

央企与民企作为两类不同的经济模式,正在进行负和博弈,当资源与赢利进入央企的口袋之后,事实上构成了对民企的损害。央企税基的加大,反而就是民企税基缩小,政府从民企得到的税收越来越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政府为了自身的生存,把越来越多的资源投放在央企身上,民企的空间越来越窄,最终失去税源作用。

即便在狭窄的空间内,民企还在受到抑制。

正因为在税收上轻重远疏不同,政府才有底气动辄将民营工厂关闭,或者检查税收,导致江西南康等地出现各种小企业主冲上交通干道围堵事件。

如果中国税收体制能够进行大改革,从鼓励投资的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主导的税收体制转变,则央企将显示出极大的劣势,因为大多数国企生产的产品无法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正如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所显示的,2009年大型钢厂不如生产粗钢的民营钢厂销路好,那些一窝蜂上马的精品钢,大多数时候供过于求,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国的税收体制决定了只要投资、只要生产就能纳税,消费者的权利没有通过消费税等制度得到行政权力的尊重,所谓尊重消费者只是一句内容欠丰厚的口号。

只有改变税收政策,改变税基才能倒逼政府改变国进民退的政策。

这种改变体现在两个方向上。第一个,消极被动等待式的改变,即国企制造出大量过剩的产能,导致所产生的税源无法弥补政府支付的成本,到那时政府将被迫尊重有市场前景的企业;第二,主动地求变,通过税收改革,筛选出深受市场欢迎的经受得住消费者考验的企业,并且由市场配置资源进入这样的企业,使高效企业成为中国税收之源。

篇5

在中国有关人口研究的著作中,先生的这本《生育制度》不得不说是一部经典著作。作者从中国本土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例为我们展现了他眼中中国人缔结婚姻之由,进行生育之故,这是人口学中国化研究的代表之作,书中蕴含的人口思想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先生的这本《生育制度》讨论的并不是全世界或者全中国范围内的人口迁移或变动,抑或详述人口控制的方案,而是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从家庭这个微观单位入手,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书中讨论的内容以一个孩子的出生为中心点,向前追问男女双方为何要结为夫妻,向后考察孩子的抚育问题、家庭财产继承问题等。用先生自己的话说,“生育制度中就包含着生和育的两部分”①,于是生和育这两部分就对应了孩子出生前的一系列准备和出生后的社会化的步骤。按照这样的思路,先生认为男女缔结婚姻不是出于生理性的原因,而是为了种族的绵延,因为结婚的目的是为了生育。而在一个孩子出生之后,社会性的父母比生物性的父母更为重要,因为孩子需要在双系抚育中得到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从而家庭具有了完成社会化的功能。而关于社会与人口的关系,先生是这样说的:“社会完整是个人健全生活的条件,而社会的完整必须人口的稳定,稳定人口有赖于社会分子的新陈代谢,因之引起了种族绵延的结果。”②而最低人口的维持是是社会能够完成新陈代谢的机制。为了能够使社会不断的继替,资源得到传承,就需要家庭抚育孩子,由于需要新的人口不断补充到社会中,人们就需要结婚生子,因此生育制度就是用来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种文化制度。

从《生育制度》这本书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这本书从家庭的微观视角切入,讨论的范围是家庭以及其延伸出来的亲属制度和亲属扩散,从家庭入手的控制人口的“以少继多”的方法可以解决资源在代际传递时可能会遇到的矛盾与冲突。第二,婚姻的目的在于生育、维持宗族的继替,保证社会功能的完整性。因此婚姻是社会性的,家庭的组合是社会性的,生育也是社会性的,结婚并不是人的原始本能的反应,因为人们有能力从性和生育的连结中抽出身来。因此本书论述的一个前提假设是家庭的组合是以宗族延续为目的的,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各项讨论。第三,书中探讨的人口控制措施是建立在人口数量与社会资源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种族的绵延是为了不断满足社会结构的完整,但是过多的人口会使社会资源的分配出现冲突和混乱,因此在这本书中人口数量与资源的继替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点与马尔萨斯的人口思想有相似之处。

在人口控制方面,认为限制人口的是为了使家族资源得到更好的继替,并没有客观的指标规定一对夫妇要生多少个孩子,“以少继多”的资源继替方式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出的,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积累,同时这也是生育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制度具有弹性的地方。论述的生育制度首先是在家庭范围内的,再向外扩展到宗族,这样的论述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做出的一种解释,然而在当前社会,我们国家在生育方面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财产继承方面有法律法规的规范。这样的社会与先生做研究的社会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靠作为一种文化制度的生育制度来调节人口似乎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但当前膨胀的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关系紧张,当这种紧张关系突破临界值后将用怎样的机制来抑制人口的过剩?需要依靠自然机制、文化机制还是政府的强制力量?在工具理性占据上风的现代社会,婚姻究竟是一种实现宗族绵延的工具还是获取利益的手段?或者包含了更多的社会文化含义?这些由《生育制度》一书中引申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生育制度》一书认为生育制度是一种文化制度,其作用是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生育制度是生殖如何从生物属性转化为社会属性的支点。生育制度不仅仅是人们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几个孩子的问题,更多地包含了随着孩子的出生随着而来的一系列社会责任、社会化、宗族内的关系等问题,是一个复杂庞大的被中国文化所渗透的体系,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在《生育制度》中并没有研究大范围内的人口变动或是从宏观角度入手探讨中国人口变迁情况,而是从家庭的微观角度入手,结合中国社会的特点,探讨了生育的意义,因此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中国人口学的思本之作。

注释:

①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5。

篇6

经济分析法学最根本的核心是效益最大化

经济分析法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将经济学的看法运用于分析

经济分析法学的与我国的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

经济分析法学是继法学、分析法学、社会法学三足鼎立之后有广泛社会的第四大法学流派,其最响亮的口号是效益最大化。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法学所要解决的基本是“公平”和“正义”问题,或者说是“合法性”问题,即法律所面临的是如何在社会成员中合理合情地分配权利和义务问题;而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经济效益”问题,即如何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由于两个学科各自独立的领域,所以一直无人将法学与经济学联系起来,但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反复爆发,使得国家和法律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到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配置中去,而经济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又需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维护其所需要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因此便产生了经济分析法学。

美国经济学家R·科斯(Ronald·Coase)提出的成本是经济分析法学中的理论基础和前提,被称为“科斯定理”。其主要含义是:在一个零交易成本的世界里,无论如何选择法规、配置权利和资源,只要交易自由,总会产生最有效率的结果;而在现实交易成本存在的条件下,能使交易成本效应最小化的法律是最适当的法律。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合作行为,其交易成本都为零,则不管法律的权利义务如何配置,社会资源都会向最大效益方向流动。

篇7

1.社会公正的概念及存在的问题(1)社会公正的含义。社会公平正义,即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了妥善的协调,人民之间内部的矛盾和别的社会矛盾得到恰当处理,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社会公正事实包括两个部分,即“实质公正”与“程序公正”,两者都不可或缺。我们从实质公正来看,社会公正是人们基本的权利保证,按照贡献分配和社会调剂。这四项规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除了这些之外,社会公正还包含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实质公正实现的保证。如果没有程序公正,就不会有实质公正。(2)社会公正存在的问题。一是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已经超越了可以接受的限度,转变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的任务非常繁重,面临挑战难度更大,不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公正就无从谈起。二是区域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协调。尽管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切实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计划战略,发展革命老区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仍为突出,影响和谐、影响稳定、影响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头号工程。三是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体制不畅、机制不顺,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反腐倡廉任务十分艰巨。四是社会资源仍未充分实现共享。社会资源还存在着诸多垄断现象,行业人为占有问题引人关注。改革开放多年来越来越突出,人民大众的反响也更加强烈。2.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就是国家公共权力单位所选择并且制定的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和达成公共目标的方案,它的作用是规范相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为。最近,中国公共政策的研究持续升温,公共政策的含义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大家并没有达成共识,其中根本原因就是政策实践的复杂性。因为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与公共政策实践是一直相联系的,实践政策的丰富性决定了对它进行的比较抽象的概括只能是相对的。3.公共政策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政府在保证社会公正方面有很大的责任,公共政策是政府公共管理工具,保证和促进社会公正。公共政策是政府对价值的分配,既然是分配,就肯定会牵涉到公正的问题。公共政策是否符合公正的要求,首先决定于公共政策体制的属性。公共政策和社会公正之间有很大的关系,若社会公共政策从体制上和社会公正向偏离,那作为体制的产物政策差距就只能越来越大,严重的可能导致整个公共政策系统偏离社会公正。所以,公共政策体制能保证社会公正,如果要考察公共政策怎样保证社会公正,就必须从体制着手。

环境公正的内涵及分类

1.环境公正的内涵环境公正有两层含义:学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学理层面是研究环境公平的理论和原则,操作层面是以某种理论和原则为基础来实现公平,两者相互补充。现在来看,处理环境公平问题不仅缺少确凿的理论基础,而且缺乏让人满意的操作方法。在此种情况下,环境公正问题就没有最好的解决办法,难以实现“满意原则”。因为人们对环境公平的理解有偏差。2.环境公正的分类环境资源丰富多彩,享用环境资源的主体也不同,所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环境公正话题。实际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公正问题有不同的表现。从普通意义上来说,可以把环境工作中问题划分为代内公正与代际公正两类。(1)代内公正。代内公正是指同一时期地球上的各种人类都具有公正的使用地球资源,平等和自由的生存和发展,并且权利都不可剥夺,它要求所有人的发展都不能损害别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在平等地享用资源和分配生态环境,要防止并且消灭两极分化,保护弱势群体,保证有限的资源惠及所有人。如果贫富分化太大,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代内公正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和满足自身利益拥有平等的机会,要公平地使用大自然的资源。(2)代际公正。代际公正是指无论哪一代人,都平等地享用自然资源和分配生态环境,即使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也具有同等的权利,当代人和后代人均等地享用自然和利用自然。环境危机不仅会影响当代人的生活,而且会威胁后代人的生活。所以,我们在享有环境时,绝对要保护环境,让后代子孙也能享受美好的环境。给予他们幸福的生活条件:足够干净的水、空气和气候。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每一代人都有同样的权利得到相同的资源作为生存的基础。所以,我们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生存的需求,还必须把世世代代间的福利不减少作为原则。

我国环境公正存在的问题——以小溪村为例分析

1.小溪村的环境公正问题来由小溪村地处浙江省,毗邻安徽省,风景很优美。全村虽然人多地少,但是山林茂密,物产极其丰富,所以一直都能算得上是一个富裕村。小溪村主要经济来源是钨矿开采和山核桃的加工及贸易。钨矿原来曾由国家投资开采,但是矿源被基本开采完后,采矿权下放给了当地,因此由乡镇政府成立了一家集体钨矿厂。刚开始小溪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人上山开钨。但后来随着开采钨矿越来越少,开采的成本和风险也随之加大,加之钨矿价格也持续走低,许多村民便不去采钨。之后,集体钨矿厂承包给了私人,村民们也就丧失了采钨的权力。现在村里总共还有80多位村民仍在开钨,他们都是各个钨矿企业的老总。小溪村钨矿老板承包钨矿后越来越富裕,与同村村民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对村民阶层分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广大村民强烈抵触。钨矿厂的私有化是村民不满情绪的着火点;而村民们看到暴富的矿主在对待周围环境的冷淡态度后,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环境“零成本”现象的极大不满。村民们都认为,钨矿老板的暴利是建立在对村庄“共同环境”利用及损害的基础上,所以,钨矿老板必须对当地集体环境遭破坏负主要责任,必须补偿公共环境的损失。对村民们来说,村庄的“共同环境”,不仅包括村庄道路、水库、水电站、森林等可以看见的资源和环境,还包括一些无形和潜在的环境相关风险。到下大雨的时候,山上的石块就都被冲下来。拦沙坝明显已经没有效果,每年都必须要花钱重新挖。村民们看来,虽然钨矿老板有合法的采矿权力,但是他们没有权力毁灭森林,理所应当要赔偿山林损害。2.小溪村钨矿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危害(1)严重破坏山体结构。钨矿开采必须要炸开山体、挖掘山洞,许许多多的坑洞使山体的结构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之前,使用机器挖掘的规模不是很大,仅仅只有一两台机器来作业,而最古老的手工挖掘和炸药爆破的方式的最大能挖掘1.6~1.7米,不容易深入到山体内部;此后,机器挖掘的规模不断壮大,机械化作业加剧了对山体破坏,从洞口到山体最深处步行要4个多小时。现在,位于该矿脉两端的浙江和安徽两省的矿业老板都在进行挖掘,深入山体的矿洞基本能使山体贯通。(2)破坏森林和生态系统。开采钨矿必须对山林进行清理,巨木是用来支撑矿洞,很多很多的木材制作成了木筛和漏斗,而且山上的工人也需要用木材搭建窝棚,也需要用木材取暖做饭等。所以,大批量的宝贵树木资源遭到破坏,大约超过130亩的森林被矿渣污染,远远看去,矿山基本已经变成一堆瓦砾。更必须说明的是,这儿还是浙江省很多水源的源泉,是国家级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但由于当地矿山生态系统被严重毁坏,不仅威胁到了水土的保持与涵养,而且威胁了很多稀有动物的生存。(3)村集体的水库与水电站受到毁坏。小溪村钨矿厂的很多矿渣持续地冲入山下水库,严重毁坏了拦沙坝,对水库和发电站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加大。到现在为止,大约三分之一的水库都填满了石块瓦砾,因为沙石太多,在小溪村,竟然还产生了经过挖掘水库中的沙石赚钱的新兴产业。(4)严重破坏公共道路。来往水库的道路,是村集体花钱建造的,总价值150万元。而运输钨矿这条道路是必经之路,被钨矿厂无偿地大量利用,很多的大型重型卡车长年在此行走,给路面造成了超级大的毁坏。(5)破坏了环境。这里曾经是一片环境十分优美的原始森林,湖水清澈见底。实际上,旁边的很多山区,早就已经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卓越的人文环境开发了旅游资源,小溪村也正在积极研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可是,钨矿挖掘大大地破坏了优美的环境,并且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这肯定将对旅游资源开发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篇8

钟明

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是城市为老年人提供的一项公共福利,但在实际执行中也遭遇了某些尴尬。比如,一些老人“积极”乘坐公交车出行,结果导致老年人与年轻人上班高峰重合,使得公交车更加拥挤。一些去公园、医院、菜场的公交车,别说为老年人让座了,就连挤上车都很费劲。更有极个别老人因不满年轻人不让座,谩骂甚至动粗的极端案例。还有一些老年人将自己的证件借给他人,让不符合优待条件的人享受敬老政策。老年人过度乘坐公交车,特别在拥挤高峰时段,会带来不小的意外风险,社会公共系统及个人,可能会为此支付更多更大的成本。

针对上述种种弊端,改免费乘车为现金补贴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使得老年人可以注重有效出行,也使社会资源能用在刀刃上。有约束性地使用公交资源,让城市运营高效且经济。无论腿脚灵便与否的老人,都能平等享有政府优惠政策,从而使敬老措施更加公平。“老年卡”没有了,年轻人无法继续冒充老人使用老年卡,公交车司机拒载现象也将大为改观。老年人的交通出行优惠政策,是政府应担之责,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福利政策应当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

别把板子都拍在老年人身上

贵峰

上海“变免费乘车为发放补贴”不失为改变老年人扎堆挤公交的有益尝试。但是老人免费乘坐公交作为一种敬老措施,它既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经济优惠,更是一种公益性质的权利宣告和向善劝诫。就像过年过节送给老人的礼物,它绝对不是那点金钱本身。变现了的补贴很容易让人淡忘其本来含义。

何况,公交拥挤并不是完全因为老年人免费乘车导致的,其根源在于公交运力不足,城市规划不合理等等。曾有老年人群体呼吁,为这些年轻的孩子上班让点路,年轻人是否也该以同样的心体谅老人?如果小区附近步行10分钟内,购物、健身、看病等需求基本可满足,那么相信大多数老年人就不会再乘坐公交车到远的地方了。

老人扎堆挤公交,是人口老龄化与城市规划发展不匹配导致的。老年人出行安全便捷,不仅仅是个人小事,更是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性、全方位的检验。老年人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安全措施的准备、出行线路、站点的划定、相关救护资源的调度……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篇9

【关键词】传媒;活动营销;注意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G221【文献标识码】A

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深入,传媒业也在不断寻找与尝试着新的营销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活动营销日益增多。

进入2000年后,传媒业活动营销渐成热潮,表现出形式多、数量大的特点。形式上从会议、论坛、评奖、节庆晚会乃至各种竞赛等,非常多;从数量上看,有的电视台提出“每个部门一个活动,每周一个活动”,更有甚者一年要办200多场活动,平均不到两天一次,就引人关注的“真人秀”活动来说,据2006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各频道就推出了40几个[1],一些新创办的传媒,早期为打开市场而举办的活动营销更是密集。正由于此,2005年曾被人们称为“传媒活动营销年”,之后,“事件营销将成为营销时代的主流”[2]、传媒业应“从内容为王到活动制胜”等等观点也相继出现,并在业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简单讲,传媒活动营销从2000年形成热潮到现在,已经因其可观的收效而获得了传媒业的高度重视,并已经从初期的尝试变成了日常营销手段。

为什么它在传媒业受到如此的重视?为什么它有如此好的效果?怎样才能让它做得更好?这都是目前急需解答的问题。

本文就试着来完成这个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传媒活动营销的本质、传媒进行活动营销的先天优势以及传媒活动营销要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一、传媒活动营销的本质

活动营销,英文原词是“eventmarketing”,也被称作事件营销,就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具有鲜明主题、能够引起轰动效应、具有强烈新闻价值的――一个单一的、或是系列性组合的营销活动,以达至更有效的品牌传播和销售促进;它不但是集广告、促销、公关、推广等一体的营销手段,也是建立在品牌营销、关系营销、数据营销等的基础之上的全新营销模式。[3]它是通过办活动展开的营销,整个事前、事中、事后要始终围绕着营销目标进行操作,它是一种高强度的综合性整合营销行为。

传媒活动营销是传媒组织所办的活动营销,在具有活动营销的共性之余,具有传媒业自己的特色,简单讲就是通过策划一个活动,并进行传播,从而实现传媒的产品促销、品牌增值,同时获取一定的其它收入。

传媒的产品就是内容产品与广告资源,内容产品比如说报纸、期刊、图书等,广告资源比如说报纸期刊上的广告版面、广播电视上的广告时段、互联网上的广告空间等,活动营销实现产品促销就是说:传媒办一个活动,引起社会关注,从而使其承载活动信息的内容产品以及内容产品上的广告资源的销售都会增多。

比如说某报社办了一个活动,引起社会的关注与好奇,于是承载该活动信息的报纸的销售就会增加,同时报纸的广告版面在广告主眼中也会增加价值――因为报纸发行量大了意味着在该报纸上投放广告会被更多的人看到,于是广告版面也会增加销售,而对于只销售广告时段而内容产品免费的广播、电视来说,由于内容产品收听、收视率提高,广告主也会愿意购买其上的广告时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活动营销对开发广告主“计划外”广告投资很有效果。

以上是产品促销方面,至于品牌增值,则是所有活动营销的题中应有之意。

另外,实践中,不少企业甚至主动找传媒要合作办活动,并愿提供一定的费用,这样传媒就获得了产品销售之外的相关收入。

以上为传媒活动营销的内涵,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

笔者认为,传媒活动营销的核心实际在于活动,活动成功了,活动营销就成功了一大半。活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什么,就是获取人们的注意力。当前社会,注意力资源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经济要素,一般情况下,有了注意力资源,就能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因为它意味着本企业的品牌增值,意味着本企业的产品增加销售。

所以,从本质上讲,传媒活动营销就是传媒靠吸引社会注意力资源赢利。

二、传媒活动营销的优势

活动营销任何企业都可以做,但是传媒为什么这么重视,并大力操办以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传媒重视当然因其收效显著,为什么传媒收效显著?这是因为,活动营销恰恰是发掘了传媒的先天优势,这种先天优势是其它任何行业所不具备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媒可以低成本大量获取注意力资源

活动营销是靠吸引社会注意力资源赢利,关键是所办活动要获取大量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而传媒业恰恰可以使其所办的活动获取大量的注意力资源。从产生以来传媒业就是向大众传播,是所有传播行为中点对面的最大范围的传播,其所涵盖的受众是所有类型传播中数量最大的,从而使自己的信息获取了社会上最大多数人的关注,这是它的本职功能。所以,让自己所办的活动获取社会上尽可能多的人的关注,获取尽可能多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这是传媒业最有优势的行为。这种能力是其它任何行业都不具备的。

(二)传媒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强

传媒活动营销是一种高强度的整合营销行为,整合的社会资源越多,整合得越成功,整个活动的效果才能越好,活动营销要成功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传媒活动营销还有一个优势在于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强,办活动是面向社会的,涉及面广,动用资源多,比如大量社会人员的报名参加、评委的聘请、活动场地及必需物资设备的租借、相关问题的法律解决、与异地组织的合作、与其它企业的合作甚至活动现场的治安维持工作等,都需要动用相关社会资源,要把这方方面面的资源聚集起来,协调好、整合好,才能保证活动的成功。这就需要活动主办方有较强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而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传媒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恰恰是比较强的,一是因为传媒是报道整个社会的,与社会联系面广,在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有着比较深入的关系,这就使它到时能比较有效地调度所需资源,另外,传媒有着比较强大的社会“权力”,比如“曝光权”等,一般经济实力等也不弱,其它社会组织也愿与传媒发生联系、建立关系,所以,一般情况下,传媒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是比较强的。象重庆电视台曾经举办的选拔“微笑大使”活动,抓住了亚太市长峰会的契机,利用该峰会整合的通勤、地勤、银行、公交、通讯等所有窗口行业的资源平台,并将选手送到新加坡出外景,这就成功整合了政府资源、广告主资源、行业资源、市民资源等几大资源[4],应该说,不是传媒,一般行业的社会组织是很难做到这么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的。

以上为传媒业活动营销的两大先天优势,有了这样的优势,传媒活动营销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是各行业中最优的。

三、传媒活动营销的成功要素

传媒活动营销怎么做才能成功?这也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内容。笔者认为,活动营销要成功,主要应做到以下五点。

(一)一切以活动为核心

要牢牢记住,活动营销要成功,一定要一切以活动为核心。活动是活动营销的关键,活动成功了,活动营销就成功了一大半。

而活动要成功,又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在办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实现活动的社会注意力资源最大化为指针,这又是办活动成功的关键。

一个活动怎样实现其社会注意力资源最大化?笔者认为,主要应保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活动的创意要有吸引力

活动的创意要吸引人自然是创意本身要新鲜、有趣味。比如国内比较成功的一些活动,象超级女声、舞林大会等,首先这个“真人选秀”的点子是国内大众没怎么接触过的,比较新鲜,同时由于多是身边的普通人参与比赛,也满足了当时大众所谓的“窥探隐私”[5]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大众会感觉其有趣味,所以这样的创意会有很多人关注。

其二,在活动中有不少是大众参与类的,这一类的活动的创意不但要新鲜有趣味以吸引大众观看,还要吸引大众参与。参与的人多了,活动的影响才会大,从而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注意力资源。

要吸引人参与,创意不但也要新鲜有趣味,还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最好对参与者有实际价值,二是参与门槛要尽量低。有实际价值指的在精神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比如名誉褒奖、成名,物质层面比如奖金、实物奖励、以及象央视《赢在中国》、浙江卫视《天生我才》栏目给优胜者提供的融资帮助等等,有实际价值,大众才会有更大的参与热情;参与门槛低则能够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来,比如2005年湖南广电集团主办的超级女声活动,参赛基本无门槛,报名条件只要是女性就可以,不管年龄、地域、国别、有无专业水准以至相貌等,而且报名是免费的,这样,就实现了大众最大化参与的可能性。

其三,在活动的创意中,活动的进程最好交由受众决定。比如,“真人选秀”等活动参与者的淘汰或晋级交由受众投票决定。在这样的创意中,大众有了主导活动进程的权力,自然会被吸引。

总之,活动的创意要能尽量吸引人,吸引人关注、吸引人参与,这是实现注意力资源最大化的先决条件。

2.要有获取注意力资源的辅助手段

活动要能吸引最大量的注意力资源,不仅仅创意要吸引人,还应该有一些辅助手段。在很多时候,活动好是一回事,还要有运作才行,而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尤其如此。这些手段包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宣传、甚至炒作等。2005年度超级女声活动就是一个典型个案,在其运作过程中,一直采用多个传播渠道、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宣传、造势,甚至刻意炒作一些负面消息,从而保证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持续凝聚注意力资源。另外,凤凰卫视也善于在其策划的各种活动中进行运作,以使其举办的活动获得更大量的注意力资源,以“走进非洲”为例,该活动尚未开始,凤凰卫视就提前播放几个版本的宣传片,同时,还联合央视举办该活动的新闻会、出发仪式等,并邀请其它传媒参与采访,所有这些操作,都有利于为活动获取更大量的注意力资源。

3.这个活动最好能与受众互动

互动可以让受众对传播主体的记忆更深刻,传播学理论认为:有了互动,受众“通过信息处理、思考判断、行为发生等一系列过程,对传播主体的记忆提升到更高层次”[6],互动可以更有力地吸引注意力资源,更长久地保持注意力资源,为更大量地吸引注意力资源创造条件。

简单讲,活动以实现注意力资源最大化为指针,就是要求活动的创意要吸引人、要有吸引注意力的辅助手段、还要有互动机制等一些吸引注意力资源的特质,等等。广为人知的2005年的超级女声活动,就是因为具备了太多吸引注意力资源的要素,所以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二)活动主题要尽量符合传媒自身定位

传媒活动营销不是什么样的活动都办,而应该是有选择的,起码要使活动的主题尽量与传媒自身定位一致或协调。这样做起码有三个好处:一是能借助上传媒自身的资源,二是能更便利地吸引受众注意力资源,三是活动办出来后对本传媒的品牌还可加分。这样活动营销自然更易成功。

传媒定位包括受众定位与内容定位两个方面,传媒所办活动的主题应该尽量与二者都契合。

象央视经济频道主办的“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赢在中国”等,这样的主题与经济频道的受众定位、内容定位都是契合的,这就保证了:一,活动是经济主题,在采访对象、资料等诸多方面能够借助上本频道的资源,活动比较容易办出来,而且质量也不会太低,同时,活动办出来会有喜欢经济内容的受众看,同时因为他们看的又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这样必然使该活动凝聚可观的注意力资源,而活动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了,同时,这样的活动对本频道的品牌也直接加分――因其直接契合频道的经济内容定位。这样活动营销也就成功了。

湖南广电集团主办的超级女声活动也是,该活动与主办者湖南娱乐频道、播出方湖南卫视在实践中都是主打娱乐风格,受众定位与内容定位是基本一致的,这样对于超级女声活动、湖南娱乐频道、湖南卫视三方都是多赢。再比如央视的“感动中国”,办弘扬道德方面的内容,同时又是面向全国的,比较符合央视自身国家台的正统大台定位,凤凰卫视办“走进非洲”、“千禧之旅”等文化考察活动,也比较符合其文化立台的风格。应该说,这些活动的思路都是对的,其主题都符合传媒自身的定位。

(三)要注意活动营销的延续性

活动营销最好有一定的延续性,形成系列办下去。这样才能使形成的品牌、积累的操作经验以及整合起来的各种社会资源等不致于遽然被舍弃,反而能做“加法”,从而使后来的活动营销越办越成功。

要注意的是,活动要延续,要持续引起大众的关注、吸引大众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首先需要活动的主题有吸引力,要能保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恒定地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力,同时,其形式更得次次创新,以避免大众的审美疲劳。

从整个世界范围看,有不少活动能够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持续大量地吸引社会注意力资源,比如已有80年“高龄”的奥斯卡颁奖典礼、60多年历史的美国电影金球奖、50多年历史的欧洲柏林电影展、威尼斯电影展,以及超过20年历史的央视春晚等等,它们的主题不变,但形式次次挖空心思创新,次数多了自然效果越来越好。

它们的主题要么是文化性的、要么是与重大节庆相关,都是能够持续吸引大众关注的内容,不会被大众轻易地抛弃,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们形式上次次挖空心思创新,使每一次举办都能给受众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视听觉与心里体验,从而每次都能造成相当范围内的轰动,吸引大量的社会注意力资源。

主题延续就要求你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有前瞻性,要意识到这是活动营销能持续做下去的重要因素。这需要传媒对社会的文化环境、大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它们的未来变迁趋势有着比较深入的把握。因为活动要吸引社会大众的长期关注,其关键是要在这样的时期里一直契合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需求。

应该说,国内有些传媒不注意活动营销的延续性,不断推出不相关联的新的活动营销,不管实际上收效如何,这肯定不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思路。

(四)活动营销数量要适度

活动营销数量一定要适度,太多的话,一是各种资源不敷足用,难免粗制滥造,质量不高,实践中为数不少的传媒并没有重视这一点,随随便便就办活动,密度很大,结果由于资源不足,使大部分活动都质量不高,从而没取得应得的成效,还浪费了资源。就目前实践来看,活动营销有过多之虞。

其次,活动营销太多的话,彼此之间间隔太密,互相也争抢受众的注意力资源,结果每一个都不会有太多。同时,数量太多,间隔太密,受众也易疲劳,很难保证对每一个都印象深刻,甚至还会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传媒活动营销应把握一个合适的量,这就要求传媒要了解自身的资源,同时对受众的心理需求等也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结合实践来说,传媒一定要头脑清醒,要确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不是传媒活动营销成效很好就办得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结合受众的心理需求状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量。

(五)注重活动结束后的商业开发

一般一次活动营销可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即事前策划、事中的组织工作、事后的商业价值开发。前两个阶段主要围绕活动进行,后一个阶段主要是活动后市场价值的开发。三个阶段是一个整体,是完整的活动营销。据笔者所在的研究所做的一个调查,目前国内的活动营销,往往前两个阶段即围绕活动的阶段很受重视,事前精心策划、一丝不苟,事中努力执行、不打折扣,但活动结束后商业价值开发阶段往往就不再重视了,有些传媒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规划,只获取活动环节的收益就结束了。

其实,从市场运作的角度看,活动结束后还有很多商业价值可以开发,比如活动的很多产出品其实有着很可观的商业价值。

比如:有关活动的内容产品,就可以继续开拓市场以扩大销售,如果活动引人关注,则内容产品一般也会受到欢迎,所以,可以就内容产品继续开拓市场,增加销售渠道,再进一步撇取市场收益。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比如2005年的超级女声活动,该活动营销的主办者湖南娱乐频道事后向网站、手机彩铃、彩信制作商等销售有关活动的视频节目、活动过程中演唱的歌曲等,这些内容产品的复制成本很低,但收入不菲。

还有,活动如果确实吸引人的话,还可将内容整理出书,继续向活动的受众销售,一般受众对活动感兴趣,很有可能会在书里去重温、去发掘更深的一些体验;另外,其实很多活动营销本身就是一个商业案例,出该内容的书也会受到市场比较好的关注。

另外,活动形成的Logo等如果注册成商标,也可以向其它企业授权使用,从而获取收入,2005年超级女声活动的商标就销售给了搜狐、文具制造商贝发集团等企业。

再比如,有些选秀类活动的产出品就是“歌星、舞星”等明星,如《舞林大会》、《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创智赢家》等等,针对这样的“产出品”,传媒可以事先与选手签订合同,这样一旦其“成名”就可以根据之前签定的合同围绕其之后的演出、代言、出唱片等获取收入。

目前国内的传媒,市场运作经验还普遍不足,在活动结束后的市场开发方面经验尤其不够,做得好的只是少数。这是以后应该努力加强的一个方面。

注释:

[1]数据来自王唤明《浅析中国电视媒体活动营销》,全球品牌网。

[2]此处“事件营销”与“活动营销”含义相同。

[3]详见。

[4]详见王唤明《浅析中国电视媒体活动营销》,全球品牌网。

篇10

论文关键词:农村,卫生资源,配置

1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享有与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平衡,致使城乡差距日益增大。虽然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如何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的均衡发展,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卫生资源配置的内涵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卫生资源在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转移(流动)。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称为初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增量分配;二是卫生资源的流动,称为再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

3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其效率和效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加强对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使得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农村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2005—2009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共增加0.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持续增长毕业论文ppt,已由2005年的61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651.7万人,增加了4037.7万人;截止到2009年末,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3.57%,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状况,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

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则呈递减趋势,且减幅比较明显。2005—2009年间村卫生室数量由2.3万个,下降到1.9万个,共减少0.4万个。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在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安徽省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结合各地的乡镇区划的调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卫生资源的现状,调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对原有的村卫生诊所进行了整合中国。并按照《安徽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可以不设卫生室,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因此,近年来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有所下降(见表1)。

表1 2005—2009年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年份

村卫生室

(万个))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万人)

农村有医疗点的村

占总村数的比例(%)

参加新农合人数

(万人)

参合率(%)

      2005

2.3

4.7

95

614

  2006

2.2

4.6

96

1384.8

  2007

2.1

4.4

96

3602

85.7

  2008

1.9

5

96

4523.9

90.12

  2009

1.9

4.9

96

4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