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年度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伏年度报告

篇1

2011年底,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在北京首个中国低碳城市评价结果,苏州、北京、天津等在城市低碳发展名单中名列前茅,河源、湛江、梧州、池州、海口等城市位列“年度空气质量一级天数”前10位,上海、深圳、厦门、珠海、广州等城市被列入有违反低碳经济发展行为的城市名单。

《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是由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联合国务院研究中心、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部等多个部门知名专家历时近一年时间编制完成的。该评价体系涵盖了城市低碳战略规划、新能源利用、城市绿地覆盖、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空气质量、减碳发展政策传播、低碳违纪事件和公众满意度等10项一级评价指标及10项子指标,专家根据这些指标结合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公开的信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调研、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得出了最终结果。

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理事长、原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王敬松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中国低碳城市评价结果是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得出的排名结论。我们它,不是简单的表彰,我们没向任何城市打过招呼、收过费,是在表明中国的社会团体正在直接参与中国的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是要通过媒体传播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在获悉中国低碳城市评价结果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教授认为,这个评价结果由媒体在国内率先做出,有特色,对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对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以及转变生活方式和政绩观念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世界清洁能源投资加大

今年4月11日,由皮尤慈善基金会的清洁能源年度报告显示,在围绕清洁能源展开的角逐中,美国重新占据领先地位,在2011年向这一领域投入的资金达48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而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中国自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2011年,中国清洁能源领域投入45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不过在风能投资和光伏产业方面的投资,中国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

美国去年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私人投资比2010年增长了42%。获得如此高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美国税收政策,采取了由即将到期的税收鼓励驱动。但美国长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未能将清洁能源创新技术真正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有专家指出,中国和美国之间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吸引投资的方式,中国通过具体的绿色能源政策来打消投资者顾虑,而美国则通过向投资者提供税收上的优惠来吸引投资。皮尤清洁能源计划的负责人菲莉丝?卡蒂诺指出:“中国一直通过具有连贯性的长期政策来刺激增长,这些政策告诉投资者,他们有获利的机会。”她进一步说明:“美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没有具体的指标,但正决定去尝试,并通过各种税收鼓励、税费减免、税收补贴和贷款担保来刺激清洁能源投资。”而今年美国的清洁能源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入,为的正是在这些税收减免政策到期之前对其加以利用。

据清洁能源年度报告显示,全球20国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私人投资总额比2010年增加了6.5%,达到了创纪录的2 630亿美元。这之中,德国、意大利、英国和印度在2011年吸引私人投资是最成功的国家。

德国在2011年吸引私人投资排名第三位,曾在2010年通过加大对太阳能和风能的投资力度而一跃上升到第二位,但到了2011年私人投资额还是比2010年下降了5%。尽管如此,德国现在通过可再生渠道获取的能源已经超过了通过核能、煤炭或天然气获取的能源。

意大利对清洁能源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超过了德国光伏装机容量7.4吉瓦的规模,在全国各地安装了8吉瓦的光伏系统,投资总额增长了38%,达到了280亿美元,由此抵消了欧洲其他地区因债务危机缠身而出现的投资下降局面。

印度是20国集团中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激增了54%,达到102亿美元。他们主要是通过“全国太阳能计划”推动,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将光伏装机量提升到20吉瓦。

日本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私人投资也增长了23%,达到86亿美元。鉴于日本流露出的远离核能的意图,预计他们在这一领域的投资还会进一步增加。

篇2

关键词 光伏发电成本;燃煤发电成本;环境成本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5)11-0088-07

当前,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认识[1]。但中国光伏发电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技术尚不成熟、成本竞争力低等,其中成本居高不下是影响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2-3]。在新能源发电成本预测方面,学习曲线模型被逐渐完善并推广使用,尤其是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的使用最为广泛,它能很好刻画新能源发电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经验累积对降低成本的作用[1-4]。随着国家的一系列新能源电力发展政策[5-6],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讨论新能源发电和燃煤发电之间的成本影响因素以及彼此之间的协同关系[7-9]。已有文献预测,中国光伏并网价格将于2015年和火电价格达一致,光伏发电成本与火力发电成本将在2020年交汇[10-11]。但是,这些文献普遍没有考虑燃煤发电的环境成本。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加入环境影响因素后的燃煤发电成本和光伏发电成本之间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成本函数拟合,预测其成本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目的是确定二者发电成本相同的时间点,为未来中国光伏发电规划和电力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1 燃煤发电成本预测

1.1 测算方法

燃煤发电的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组成,本文主要考虑可变成本中的燃料费用,燃料费用主要受煤炭价格的影响。因为燃煤成本是煤炭发电中重要的成本组成部分,约占可变成本的85%[12]。

借鉴文献关于燃煤发电成本的计算公式[13],设第t年每度电的供电标准煤耗为gt(g/kWh),若第t年标准煤的价格为pt(元/t),则燃煤发电第t年的可变成本公式为:cv=pt×gt×(7000/w)×10-61+17%×185%,其中w是天然煤发热量,17%是购买电煤的进项税率。燃煤发电的总成本公式为:c=cf+cv,其中cf是固定成本,cv是可变成本。

1.2 数据来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炭发电企业“华能”,通过《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报告》[14],设大型煤炭发电企业的固定成本为cf=9.62×109元/年,一年的发电量为1.52×1011kWh,计算出成本公式中固定成本部分为9.62×109/1.52×1011=0.063元/kWh。

根据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的每月价格加和所求的平均值计算得pt(元/t),取w=5500。计算出2000年到2013年的中国动力煤价格,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换算,得到统一基期的动力煤价格和固定成本值,具体数据由表1所示。

1.3 不考虑环境成本的测算结果

通过上述数据拟合出以煤炭价格为主导变量的燃煤发电成本曲线和表达函数:十字形和圆点分别表示燃煤发电成本的实际数据和经过光滑处理后的数据,曲线代表拟合的二次函数图形。分析结果,对于燃煤发电成本函数的二次曲线拟合度达到87%,得到燃煤发电的成本是以时间为自变量x的函数: f(x)=-0.001 4x2+0.029x+0.103 2。

通过上述拟合图像可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拟合方程为二次函数,确定系数超过86%,拟合出的方程可以较好的反映燃煤发电成本的变化情况;适合度参数中,拟合误差为0.016 23,远小于1,说明选择拟合的方程很适合,曲线预测出的数据会更加准确。

1.4 考虑环境成本的预测结果

燃煤发电的全过程,尤其是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对环境承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现阶段中国燃煤发电的成本中并没有计算环境成本,所以燃煤发电的成本一直都比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但在燃煤发电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环境附加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只有把环境成本计算在发电成本中,各种能源形式的发电成本相比较才有意义。

1.4.1 燃煤发电的环境污染现状

根据《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15]:纳入重点调查统计范围的火电厂共3 102家,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数量的2.1%。其中,独立火电厂1 853家,独立火电厂SO2排放量为634.1万t,NOX排放量为861.8万t,烟(粉)尘排放量为183.9万t。2013年,中国SO2排放量为2 043.9万t、NOX排放量为2 227.4万t、烟(粉)尘排放量为1 278.1万t[15],燃煤发电排放的废气占全国排放量的具体比例如图2。

1.4.2 环境成本的计算

(1)中国燃煤发电行业SO2和NOX的环境成本。由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2年统计数据可知,电力行业排放SO2 797万t,排放NOX 1 018.7万t,带来的经济损失分别为3 517.8亿元和1 240亿元。2012年中国火力发电总量为38 928.1亿kWh,由燃煤发电排放SO2和NOX引起的环境成本分别为Ce(SO2)=0.090 3元/kWh,Ce(NOX)=0.031 9元/kWh。

(2)中国燃煤发电排放CO2的环境成本。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得到:CO2 的排放量为0.67(t/t标准煤),2012年排放CO2 11.7亿t,按国际碳交易机制计算出2012年CO2 的排放单价为586.7元/t[9],由燃煤发电排放CO2带来的环境成本为 Ce(CO2)= (11.7×586.7)/38 928.1=0.176 35 元/kWh。

(3)粉尘颗粒物。环境保护部研究表明:2012年中国燃煤发电行业排放的一次细颗粒物粉尘为 223 万t,排放的SO2、SO3和NOX都可以转化为二次细颗粒物[9],共计350万t,合计占全国PM2.5排放总量的40%。根据《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16]报告显示:统计出2012年我国因PM2.5 导致的死亡人数估计为143.47万人,PM2.5污染对每位死亡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79.5万元[9],共计损失11 405.933 3亿元。2012年由粉尘造成的燃煤发电环境成本为 Ce(粉尘)=(11 405.933 3×40%)/38 928.1=0.117 2 元/kWh。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加入环境成本的燃煤发电成本表达式应该是ct=ptgt(7000/w)×10-61+17%×185%+cf+ce(so2)+ce(NOx)+ce(粉尘)+ce(co2)。将计算出的燃煤发电单位成本数据带入公式,对环境成本进行基期处理,得到各年相对应的环境成本值,计算加入环境成本的燃煤发电的成本值,如表2所示。

1.4.3 燃煤发电完全成本计算

计算燃煤发电完全成本,得到下列数据分析内容和图形(见图3):十字形表示原始数据,曲线表示拟合函数曲线,曲线的拟合程度达到85%,拟合出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对数函数f(x)=0.24log10(x)+0.54,可作为燃煤发电的完全成本函数。

通过上述拟合图像可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拟合方程的确定系数超过84%,拟合出的方程可以较好的反映加入环境成本的燃煤发电成本的变化情况;适合度参数中,拟合误差为0.035 33,说明选择拟合的方程较适合,预测出的数据会更加准确。

2 光伏发电成本预测

2.1 测算方法

基于传统Wright学习曲线,结合光伏发电构建了双因素测度模型,对从经验中学习和从研究开发中学习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测度[17]。有如下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c=c0Q-αR-β,c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以光伏组件的单位价格计算单位(元/瓦)。c0为初始成本,Q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累积生产量,R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累积研发量。累积生产量Q的学习率指数为0

上述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虽然可以表示光伏发电成本的变化情况,但是不够符合实际情况,按照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得出的光伏发电成本较低。目前,对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建设,基本都要采用银行贷款投资形式[17]。而且,银行贷款占总投资的比例很高,这部分贷款的利息对于光伏电站的成本电价影响十分巨大。所以,给模型中加入偿还贷款的费用,成本公式ct=c0Q-αR-β+c1,c1表示添加的偿还贷款的费用,修改后的模型能更好的表现光伏发电成本。

2.2 数据来源

根据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中数据的需求,查找我国历年光伏发电组件的单位价格,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部分成本。光伏发电的累计生产量作为经验学习数据,光伏发电的积累研发量作为研究开发学习数据,数据已经过基期处理,具体如表3所示。

2.2.1 显著性检验

采用2000年至2010年间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检验参数的显著性,进而证明模型c=c0Q-αR-β的可行性。

为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对光伏发电成本C、累积生产量Q及累积研发量R取自然对数,变换原始公式c=c0Q-αR-β的形式为:lnc=lnc0-αlnQ-βlnR,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对三者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得到lnQ的系数为0.187 899,lnR的系数为0.169 480,方程拟合优度R约为0.63,整体拟合效果良好;lnQ及lnR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说明累计产量和研发量对光伏发电成本存在显著影响,从影响方向来看,二者对成本均存在负向影响,其中累计生产量的影响更大。

2.2.2 数据计算

在我国,光伏发电的可行性分析计算时,按照20年或者25年的投资回收期计算是较为合理的[17]。本文所用数据为10MW的光伏电站,现阶段总投入大约为12 000万元,贷款比例为70%,年利率为7%[17],则每年偿还贷款的费用为:12 000×70%×7%=588万元。按照投资回收期为20年,光伏电厂年等效满负荷发电时间按照1 500小时计算[11],可以得到表4。

2.3 测算结果

将最终数据经过光滑处理后,得到以下分析结果和图4,在图4中十字形表示原始成本数据,曲线是拟合后的函数图像,通过分析数据知函数拟合程度达到85%,根据分析数据中的多项式系数,获得成本函数为:f(x)=-0.003 365x2+0.047 71x+1.543。

通过上述拟合图像可知:在95%的置信区间内,拟合方程符合二次函数,且拟合方程的确定系数达到85%,可以较好的表现光伏发电的成本变化情况;适合度参数中,拟合误差为0.133 9,均方根为0.086 24,这些指标都说明选择进行拟合的方程较适合,预测出的成本数据会更准确。

3 对比分析

对比没有加入环境成本和加入环境成本下的燃煤发电成本函数与光伏发电成本函数,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结合中国实际政策,预测未来十年里的燃煤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成本走势。

3.1 没有加入环境成本下燃煤发电与光伏发电成本对比

图5为不包括煤电环境成本时两者的成本变化趋势:虚线代表光伏发电成本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实线代表燃煤发电成本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两条曲线相交于x点,x点的纵坐标表示当两种发电方式达到发电单位成本一致时的具体时间,横坐标则表示具体成本单价。

如图5,中国光伏发电成本与燃煤发电成本达到一致的时间大概在2021-2022年间,燃煤发电成本有一个小幅度上升之后,开始缓慢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根据数据知光伏发电成本在2006-2008年达到峰值之后就保持持续下降状态,下降速率明显超过火力发电成本单价,光伏发电成本与燃煤发电成本一致后,依然存在下降趋势。

3.2 加入环境成本下燃煤发电与光伏发电的成本对比

含环境成本的燃煤发电完全成本函数为f(x)=0.24log10(x)+0.54,其中时间x为自变量,成本f(x)为因变量,联立同样以时间x为自变量的光伏发电成本函数f(x)=-0.003 365x2+0.047 71x+1.543求解,再次预测未来十年里的燃煤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成本走势。如图6所示,虚线代表光伏发电成本的变化情况,实线代表加入环境成本的燃煤发电成本的变化情况,两条曲线相交于y点。

较前一次对比结果而言,中国燃煤发电成本和光伏发电成本一致的时间大概提前到2019-2020年间,光伏发电成本由原来的1元左右(由表4可知)一直持续下降到0.4元左右,燃煤发电成本加入环境成本后,基本是在原基础上单位成本逐渐提升,没有太大的浮动变化,在光伏发电和燃煤发电达到成本一致后,光伏发电成本继续下降,逐渐低于燃煤发电成本,随后燃煤发电成本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燃煤发电成本和光伏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构造出不包含环境成本的燃煤发电成本函数和光伏发电的成本函数,拟合出两者根据时间变化的成本函数图像,通过两条成本函数图像的相交点坐标向量,预测二者成本会在2021-2022年间达到一致。但是,如今燃煤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燃煤发电蕴含巨大的环境成本这一事实已经不容忽视。

针对此,本文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燃煤发电的成本函数,修改后的燃煤发电成本函数模型中加入了CO2、SO2、NOX和粉尘的环境成本数值,整体燃煤发电成本函数图像呈现上升趋势,原有的燃煤发电低成本优势开始降低。再次联立两个成本函数,通过图像交点纵坐标得:燃煤发电和光伏发电达到成本一致的时间较原来的2021-2022年出现明显前移,应当在2019-2020年间就可以达到一致。

加入环境成本后,燃煤发电成本逐年上升,2019年后基本达到稳定,而光伏发电成本曲线出现较快速的下降后,先与燃煤发电成本图像相交,后一直处于燃煤发电成本函数图像下方,占据一定电力市场成本优势。

4.2 建议

分析光伏发电的成本函数,发现其成本下降速率很快,将在较短的时间内与燃煤发电成本达到一致,说明光伏发电未来将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按照中国电力产业现状而言,由于基础设施、电力体制、光伏发电商业模式等问题,光伏发电不会很快取代燃煤发电占主导地位。结合以上研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现阶段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主要依赖国家政策补助,才得以与燃煤发电相抗衡。未来的光伏发电必须打破这种局势,用技术创新引领光伏产业发展,从根本上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2)中国电力体制依然以煤炭发电为主,电网结构、电力运输和用户消费都以火电为核心。这一点无形之中制约了光伏发电的发展,中国必须逐渐改变现有的电力体制,通过智能电网等形式,促进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18],才能完善电力市场结构,为光伏发电提供发展平台。

(3)消纳率是光伏发电的重要制约因素,光伏发电有多少可以上网使用全由消纳率决定[19-20]。纵观中国近年光伏消纳率的数据,有大部分电力因低消纳而白白浪费,所以增加光伏消纳率是未来发展的必要阶段,也是提高光伏发电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曾鸣,鹿伟,段金辉,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研究[J].现代力,2012,(5):72-76. [Zeng Ming, Lu Wei, Duan Jinhui, et al. Study on the Cost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Using Doublefactors Learning Curve Model[J]. Modern Electric Power,2012,(5):72-76.]

[2]Hofman P S, Elzen B. Exploring System Innovation in the Electricity System Through Sociotechnical Scenarios [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10,22(6):653-670.

[3]从荣刚.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模型及其应用[J].电力建设,2012,(10):84-88.[Cong Ronggang. Application of Optimization Model for Renew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J].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2012,(10):84-88.]

[4]袁晓玲,范玉仙.基于Logistic和学习曲线模型的中国电源结构预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1-55.[Yuan Xiaoling, Fan Yuxian. Forecast of Power Source Structure in China Based on the Logistic & Learning Curve Model[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4):51-55.]

[5]Yücel G,van Daalen C.A Simulationbased Analysis of Transition Pathways for the Dutch Electricity System[J].Energy Policy,2012,42:557-568.

[6]Verbong G P J, Geels F W. Exploring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 in the Electricity Sector With Sociotechnical Pathways[ J ].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0,77(8):1214-1221.

[7]韩永滨,曹红梅.我国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的技术途径与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4,(4):25-29.[Han Yongbin, Cao Hongmei.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on Consistent Development of Fossil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J]. Energy of China, 2014,(4):25-29.]

[8]章玲,方建鑫,周鹏. 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研究综述:基于多指标评价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3-8.[Zhang Ling, Fang Jianxin, Zhou Peng.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Were Reviewed:Based on Multiindex Evaluation Method[J]. Technoeconomics & Management Research, 2014,(1):3-8.]

[9]徐蔚莉,李亚楠,王华君.燃煤火电与风电完全成本比较分析[J].风能,2014,(6):50-55.[Xu Weiwei, Li Yanan, Wang Huajun. Comparasion of Complete Cost Between Thermal Power and Wind Power[J]. Wind Energy, 2014,(6):50-55.]

[10]李素真, 王运民. 燃煤电厂运行中环境成本分析与计算[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9): 129-131.[Li Suzhen, Wang Yunmi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Environment Cost in Operation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32(9): 129-131.]

[11]马胜红, 李斌, 陈东兵, 等. 中国光伏发电成本, 价格及技术进步作用的分析[J]. 太阳能, 2010, (4): 6-13.[Ma Shenghong, Li Bin, Chen Dongbing, et al.Analysis on the Cost, Pri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of PV Power in China[J].Solar Energy, 2010, (4): 6-13.]

[12]谢瑛,谭忠富,程晋,等.节能减排调度环境下燃煤电厂发电成本分析[J].电网技术,2011,(2):137-142.[Xie Ying, Tan Zhongfu, Hu Qinghui, et al. Generation Cost Analysis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 in Environment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ispatching[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1,(2):137-142.]

[13]陈广娟,谭忠富,郭联哲,等.煤电价格联动下火力发电企业的风险分析模型[J].现代电力,2007,(2):74-78.[Chen Guangjuan, Tan Zhongfu, Guo Lianzhe,et al. Risk Analysis Model for Firepower Companies Under Coalelectricity Price Linkage[J]. Modern Electric Power, 2007,(2):74-78.]

[14]华能国际.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R].2014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The 2014 Annual Report of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R].2014.]

[15]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R].2014.[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2013 Annual Report of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R]2014.]

[16]Naghavi M, Wang H, Lozano R,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 Lancet, 2015, 385(9963): 117-171.

[17]史B.光伏发电成本的数学模型分析[J].太阳能,2012,(2):53-58.[Shi Jun. A Mathematic Analysis of Cost of Photovoltaic Power[J]. Solar Energy, 2012,(2):53-58.]

[18]丁明,王伟胜,王秀丽,等.大规模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影响综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1):1-14.[Ding Ming, Wang Shengwei, Wang Xiuli, et al. A Review on the Effect of Largescale PV Generation on Power Systems[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4,(1):1-14.]

[19]胡泊,辛颂旭,白建华,等.我国太阳能发电开发及消纳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2013,(1):1-6. [Hu Po, Xin Songxu, Bai Jianhua, et al. Study on Issues Concerning Solar Power Development and Accommodation in China[J]. Electric Power, 2013,(1):1-6.]

[20]朱成章. 要重视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4,17:44-48. [Zhu Chengzhang. We Should Focus on Accommodation of Renewable Power[J]. China Power Enterprise Management, 2014,17:44-48.]

篇3

关键词: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中图分类号:TB857文献标识码: A

一、光伏发电

1、光伏发电简介

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发现,阳光照在半导体材料上会产生电位差,这个物理现象后来被称为“光伏效应”,由此诞生了可应用的光伏发电。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状况下,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应用被电能专家密切关注,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光伏工业得以飞速发展。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应用, 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2、光伏发电的技术特点

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无需燃料、故障率低、维护简便、可无人值守、建设周期短、工程规模大小随意等许多优点,是常规发电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该技术已经在不少领域的设备供电上得到成功应用,但由于其发电量较小、光电转化率低、建设成本高、受气候条件制约等缺点又制约了该技术普遍应用。

3、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状况

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 )预测,到2040年,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本世纪末将占到60%以上。我国光伏发电产业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地区,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6.3和62.4兆瓦,全国光伏发电应用占比分别为37.6%和35.4%。从应用形式来看,主要是光伏发电与建筑集成的形式,总装机容量达到162.7兆瓦,在该地区光伏发电应中占比为92.3%。在国际市场拉动和国内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光伏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从近期看,光伏发电可以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可以解决小规模系统设备用电,而小型的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于建筑物中,直接为建筑内的负荷供电,将是这种常规能源补充的一种有效应用形式,是未来光伏产业推广与应用的一大发展方向。

二、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1、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上应用

光伏发电在建筑上的应用,不仅缩短了输电线路环节, 同时减少了土地占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业内对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称为BIPV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由于太阳能光伏方阵所产生的是直流电,且随着太阳光强度的太小而变化,为了得到稳定、可靠的交流电,采用逆变器、滤波器及控制装置形成稳定可控的交流电源,除向负荷供电外,还可将多余的电能向电网反馈,系统应用示意图如下:

2、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方式

光伏方阵与建筑物的集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封装好的晶硅型电池组件置于建筑屋顶组成光伏方阵(见下图左);另外一种是将非晶硅型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化(见下图右),即将光伏电池制作成玻璃幕墙、防水卷材等形式,既是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又是建筑的幕墙、防水材料,集发电与装饰为一体,是今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当然,将以上两种方式综合利用也是可行的,光伏发电系统其余的备安装于建筑内。

三、BIPV应用系统设计

(一)设计前分析

1、气象统计、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若要成功应用到建筑上,先决条件是该建筑物所在地要有充裕的阳光,这就需要对该建筑所在地的气象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该建筑所在地区的年日照时间,同时分析其经济性,得出该建筑是否有必要应用光伏发电系统。

2、安全性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是以建筑作为载体,是依附于建筑物的,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集成化应用的安全性涉及以下三方面:

(1)光伏组件本身的结构强度是否能承受恶劣气候(飓风、雷电、冰雹、大雪等)的冲击,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是否能正常工作,这些因数必须考虑,在选型时要求光伏组件厂家出具相关测试报告,必要时还要再进行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在工程上应用;

(2)光伏组件及相关设备安装在建筑上后,对建筑结构、消防是否有影响,应进行评估;

(3)光伏发电系统对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其它设备正常运行是否有影响也应进行评估。

3、环境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到建筑物上,环境影响分析主要从建筑内、外两方面进行,应对光伏组件及相关设备装置对环境是否造成污染进行评估。

4、经济分析

BIPV的成本最主要是受光伏组件价格影响,按照前2年的市场价格,单(多)晶硅电池组件的价格一般在30~35元/W范围内,非晶电池的峰瓦价格在23~28元/W范围内。再加上逆变器、蓄电池、控制器、仪表、输电线路等其它费用,单(多)晶硅电池组件发电成本大约在50~70元/W范围内,非晶硅电池组件40~60元/W。随着光伏发电系统技术的不断革新,其系统成本也将随之降低,可以粗略估计,到2020年,光伏系统的成本将降低1/3,其成本降低走势如下图:

此外,阳光日照时效也是影响BIPV供电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我国I类光照的西北地区为例,以年峰值日照时数2200小时为例,单晶硅光伏发电系统每峰瓦成本按32元计算,每千瓦时供电成本约1.4元;非晶硅光伏发电系统每峰瓦成本按26元计算,其供电成本约1.25元;对于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光伏发电系统,每峰瓦成本在60元左右,其单位供电成本在3.7元左右。

光伏供电成本还与系统的电能损耗、工程建设费用有关,这些因素综合决定了BIPV供电成本的高低。

5、与建筑整体协调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到建筑后,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需与该建筑的装饰效果协调一致。如光伏组件的比例尺度、颜色应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吻合,与建筑的其他部分相协调统一。

6、工程实施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和建筑是两个不同使用功能的系统,若将这两个系统有效结合,在建筑的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详尽分析。

(三)BIPV设计

1、建筑方案设计

对于应用光伏发电的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要合理确定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满足其所在部位的建筑防水、排水等功能要求,同时便于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建筑物的体型及空间组合设计应为光伏组件接收更多的太阳光创造条件,光伏组件的安装部位应

避免受景观环境或建筑自身的遮挡,并宜满足光伏组件冬至日全天有3h以上建筑日照时数的要求。

在新建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建筑结构设计时应事先考虑受光伏方阵及相关设备传递的荷载效应;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系统必须进行结构验算,保证结构本身的安全性。

2、BIPV光伏系统设计

根据BIPV系统应用原理,在系统设计中,配套设备、部件的型号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选择。

(1)方阵设计

光伏方阵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建筑排水问题,不应造成局部积水、防水层破坏、渗漏等情况。还应考虑光伏方阵应采取必要的通风降温措施,以抑制其表面温度升高。一般情况下,置于屋顶的光伏组件与安装屋面之间设置50mm以上的空隙,组件之间也留有空隙,会有效控制组件背面的温度升高。光伏组件不得跨越主体结构的变形缝,应采用与主体建筑的变形缝相适应的构造措施。

在光伏方阵与建筑集成应用时,这对于本身不透光的晶体硅太阳电池而言,调整电池片之间的间隙来调整建筑的透光量,如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同时要考虑与建筑整体效果相匹配,如颜色、尺寸大小等。光伏组件选择时应注意,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光伏组件规格相对比较单一,要适应建筑多样化的要求,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与生产。

(2)光伏组件选择

目前可供选择的光伏组件有单晶硅、多晶硅、薄膜电池等,其优劣性如下,设计者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选型。

1)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约为15%左右,最高达到24%,这是目前所有种类的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且坚固耐用,使用寿命一般可达15年,但成本很高,未广泛使用。

2)多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约12%左右,使用寿命也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但成本比单晶硅电池要底,现在工程应用较多。

3)薄膜式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约为10%左右,主要优点是在弱光条件也能发挥光电转换作用,硅材料消耗很少,电耗更低,工艺过程大大简化。但其缺点是光电转换效率偏低,且不够稳定,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其转换效率会衰减。 现工程上应用还未普遍,不过随着技术的革新,这种高性价比的电池材料在将来会大显身手。

(3)光伏方阵的结构设计

光伏方阵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和锚固必须牢固可靠,设计时必须经过验算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建筑的设计寿命一般在50年左右,而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大概只有20年左右,方阵与建筑结合时,根据光伏组件的连接方式,充分考虑在使用期内的多种最不利情况。进行结构强度验算时,不但要校核安装部位结构的强度和变形,而且需要计算支架、支撑金属件及各个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

(4)光伏汇流箱设计

在较大规模的BIPV系统,为了光伏组件串与逆变器之间接线少、方便维护、提高安全性,需要在光伏组件与逆变器之间增设光伏汇流箱,小规模的BIPV系统可不设光伏汇流箱。光伏汇流箱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进行并联接入(汇流),再通过防雷器与断路器后输出,接入到逆变器。光伏汇流箱技术要求如下:

1)工作温度范围:-25℃ --65℃,环境湿度:95%;

2)可以满足室外安装要求,防水等级要求为IP65及以上;

3)箱内要求有与光伏组件串数量相等的正、负极防反二极管,对接入的光伏组件串有防反功能;

4)配有光伏专用防雷器,汇流的正、负极都具备防雷功能;

5)具有智能监控装置,是对光伏组件串的电压、电流进行监控。

(5)逆变器选择

由于光伏组件输出的是直流电,而我国建筑中很多负载需要交流220V电源。不管是独立式BIPV系统,还是并网式BIPV系统,都需要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BIPV系统对逆变器的技术要求如下:

1)输出的电压、频率稳定,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电压波形中谐波成分尽量小;

2)具有125%-150%的电压过载能力,有短路、过载、过热、过电压、欠电压等保护功能和报警功能,自动开关及断路保护;

3)工作环境温度范围:-15℃ --55℃,湿度:85%;

4)转换流损失小,逆变效率高,逆变率一般应在85%以上;

5)快速动态响应、启动平稳,启动电流小,运行稳定可靠;

6)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自动电压调整,防止单独运行;

7)输入的直流电压、电流及输出的交流电压、电流显示。

(6)控制器选择

这里所说的控制器是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充电、交流逆变进行控制的设备,控制器应具有以下功能:

1)逆变器、蓄电池故障报警及保护;

2)蓄电池最优充电、放电显示、控制;

3)具有输入高压(HVD)断开和恢复连接的功能,输出欠压(LVG)发出声光告警信号;

4)具有负载短路保护、充电短路保护、蓄电池极性反接保护、雷击保护;

5)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15℃ --55℃,空气湿度不得超过90%;

6)继电器输入输出开关以或MOSFET模块。

(7)控制器选择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的能量损失在于蓄电池。虽然现在市面上蓄电池琳琅满目,但很多不适合用于BIPV系统,目前较适合BIPV系统的蓄电池有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具有性能稳定、寿命长、容量大、价格低等优点。光伏蓄电池的几个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电压:每单体蓄电池标称电压为12v,实际电压随充放电的情况而变化;终止电压一般不能低于1.8v;

2)容量:处于完全充电状态的单体铅酸蓄电池的电池容量不得低于100Ah;

3)放电时间:放电时间视放电电流的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为10小时;

4)使用寿命:在-15℃-40℃使用环境下,正常使用,铅酸蓄电池浮充寿命一般要求在10年以上;

5)内阻:电池的内阻不是常数,在充放电过程中随时间不断地变化,内阻愈小的电池性能愈好。

(8)其它设备选择

光伏发电系统除了上述装置外,还需变压器、配电箱柜等设备,这些设备可根据相关规范进行选型与设计。

四、结束语

BIPV系统现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这是由于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率还比较低,该技术的瓶颈未得以突破,但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被广乏看好,在电力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光伏产业技术革新的过程中,若要加速其发展速度,除了企业自主创新外,还跟各级政府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配套措施辅助密不可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光伏技术必将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2011-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主编2012.3

[2]《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设计与案例》李现辉、郝斌主编著2012.3

[3]《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杨洪兴周伟 编著2009.1

篇4

但从《太阳能光电建设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及后续《意见》来看,这已经不是象征意义了,更多好戏还在后面。所以在新能源投资机会上,建议投资者选择那些最能受益政策扶持,同时又具备强大集团资金支持,产业链完善,具备实际操作性的公司。

相关个股点评:

天威保变(600550):输变电行业龙头 新能源领域先锋

公司08年业绩表现较为理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6,862.4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41%;实现营业利润99,287.2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8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4,321.3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70%,公司业务整体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在变压器业务方面,预计09年产能8600万kVA,加上08年推迟交货1500万kVA,合计1亿kVA左右。09年交货的产品大约有60%左右为06年-08年的订单,因此原材料价格下降对09年的毛利率有正面影响,预计09年毛利率不会低于20%。09年新签订单预计将随原材料价格下调。

薄膜项目预计下半年投产。薄膜一期46.5MW已进入设备安装期,预计09年下半年能投产。薄膜今年的订单已签订,预计成本1.2美元/w,售价2.4美元/w。在本轮全球光伏产业的调整中,薄膜龙头FIRSTSOLAR的股价跌幅相对较小,受到的冲击也相对较小。公司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薄膜电池的投资力度和生产规模。

风电2台样机正在挂网运行。公司风电2台样机正在挂网运行,未来兵器装备集团将在内蒙投资兴建风电场,从而解决公司风电设备出口问题。一旦2台样机运行顺利完成,公司风电设备将进入量产阶段。不过,借鉴东方电气、湘电股份等公司的经历,民族证券的能源行业分析师符彩霞预计,风电在09年贡献的盈利将非常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产业仍然面临压力,具体表现为组件和多晶硅价格仍呈下行趋势。但也应该看到,近期多国政府表示将支持光伏产业发展。而且随着各国央行大量印钞,引发了新一轮的通胀担忧,国际商品价格包括原油价格近期纷纷上涨。根据以往经验,当油价达到50美元以上时,光伏产品需求就会好转,而近期油价已站到了50美元上方,可以说我们正在看到希望。从海外上市企业公布的08年四季报来看,英利受到的不利影响要轻于国内同行,这也证实了此前的看法,并且天威保变相对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将优于竞争对手。

鉴于上述分析,符彩霞将公司2009年-2011年的业绩预测调整为0.91元、1.33元和1.79元。她表示,公司作为新能源的龙头企业,将受益于高通胀,因此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拓日新能(002218):产能扩张 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43.93%,实现营业利润0.87亿元,同比增长16.8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5.35%,2008年按总股本1.92亿股全面摊薄每股收益0.38元。同时公告以现有股本为基础每10股转增5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

08年,公司实现非晶硅太阳能产品销售量13.09MW,晶体硅太阳能产品销售量5.08MW,这对于公司非晶硅10WM和晶体硅5MW的产能来讲,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对此宏源证券能源行业王静、李青认为,公司目前经营销售状况良好,主要受制于产能瓶颈的限制,今年随着乐山光伏产业园15MW晶体硅电池项目及深圳光明产业园25MW非晶硅电池募投项目的投产,将使公司的产能得到极大提高。

08年公司整体业务的平均毛利率为35.90%,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与组件所占比重增加,而本身毛利率偏低所致。年报显示2008年公司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22.20%,占到总收入的28.52%。而该业务的毛利率只有8.86%,无法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47.39%的毛利率及太阳能应用产品及供电系统46.15%的毛利率相比,甚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41个百分点。王静、李青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已经是主流的成熟产品,毛利率本身就不高,国际大厂一般维持在17%―20%左右。而2008年上半年之前由于多晶硅原料的紧缺,公司作为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获得价格较低硅料,现货市场的采购导致公司产品成本偏高,毛利偏低。2008年中开始,公司签订的长单供货合同虽然锁定了硅片的成本,但四季度开始的多晶硅价格跳水及芯片组件价格下降,反而是公司产品的相对成本日渐高涨,因此全年晶体硅电池综合毛利较低。对此,王静、李青预计,今后多晶硅原料的生产将保持适当利润,价格将继续在低位运行,公司自身硅片产能的建设将平衡长单带来的损失,并且公司可能设法解决长单带来的影响而是晶体硅电池的毛利逐渐回升。因此,2009年虽然晶体硅电池所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加大,但整体综合毛利率应当基本维持稳定。

日前财政部颁布了光伏建筑补贴政策,这对于公司今后国内市场的开拓来讲,极为有利,早在2006年公司的科技攻关项目“整体式非晶硅光伏电池幕墙”曾获联合国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2007年年报中,公司披露,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从5%提高到6%,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从13%提高到14%,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从15%提高到16%。这些指标已经完全符合财政部的补贴标准,可能在个别产品的技术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综上,王静、李青认为,2009年公司的产量和销售收入将有较大的提高,产品毛利率将基本维持稳定,继续维持对公司2009年及2010年0.73元和1.20元的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不变。

航天机电(600151):立足长远 期待整合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航天机电主营汽车空调等汽车零部件、太阳能电池及发电等新能源、特种气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业务。从销售收入看新能源业务已经占到近50%的比例,汽配业务占近30%,新材料业务占15%左右,但是从盈利看,汽配占了近50%,新材料占近30%,新能源只占12%。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美元、欧元贬值所导致的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受阻以及汽车业发展趋缓等影响,航天机电2008年的经营面临一定的困难,在计提相关的资产减值准备和蒙受一定的汇兑损失后,企业的最终盈利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

而在未能再融资之前,企业通过银行借贷先行实施相关投资项目,使负债率提高到了38.66%,但总体看目前企业的负债水平依然不高,短期偿债能力还是较强的。再结合经营性现金流等营运指标看,通过强化经营管理,公司的整体经营还是保持了稳健的态势。

对于2009年的发展,公司在2008年年度报告中提出了主营收入20.58亿元,利润总额1.16亿元的目标。特别是利润总额较之2008年有1.5倍以上的增长,那么其依据是什么,底气来自何方?

对此,国泰君安张欣认为,航天机电充分发挥自身在光伏产业领域所拥有的核心自主技术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内蒙古硅矿资源储量丰富、电力充沛且价格优惠的独特条件,通过打通“硅业”制造的瓶颈,掌握盈利能力最强的多晶硅制造高地,既可实现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增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参照四川新光硅业多晶硅投产的产能释放情况,同时按照目前公认的国内多晶硅制造成本测算,预计航天机电的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后,在2009年即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盈利,因此张欣维持对航天机电“谨慎增持”的投资评级不变。

南玻A(000012):太阳能业务将成为未来业绩的最大看点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浮法玻璃、工程玻璃、精细玻璃及从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是国内玻璃行业中产品门类最全、最具品牌影响力的玻璃龙头企业。

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73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2亿元,同比下降2.64%,每股收益0.34元,与上年持平;08全年公司销售毛利率29.93%。公司利润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下游房地产投资下滑和玻璃成本上升引起的;另一方面在于计提了2.13亿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占公司利润总额的47.5%,不考虑该部分减值损失,净利润实际增长34%。

平板玻璃业务:08年毛利率下降但仍远好于行业平均水平。08年,公司的平板玻璃实现收入22.88亿元,同比增长9.61%,由于上游原料成本上涨,毛利率为23.01%,比上年降低6.3个百分点,虽然毛利下降但仍远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工程玻璃:09年仍然是公司业务的一大亮点。截至08年底,年产能达到1200万平米,同比增加700万平米。08年在外部环境疲软的大环境下,公司工程玻璃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仍同比大幅提高,实现工程玻璃收入15.59亿元,同比增长17.38%,实现毛利率32.4%,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为08年收入和盈利增长最快的业务。

太阳能业务:09年正式进入太阳能领域,长期前景值得看好。公司在宜昌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项目于08年底投产,为打造完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计划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年产46万平米的TCO导电膜玻璃项目(用于太阳能薄膜电池)将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

根据山西证券的赵红预计,公司09年和10年实现净利润6.68亿元和7.59亿元,每股收益为0.54元和0.61元,对应17.49元收盘价,市盈率为32倍和29倍,已明显高于目前行业平均市盈率,但是公司太阳能产业的长期前景值得看好,公司股价存在一定的溢价水平是合理的,因此赵红暂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精工科技(002006):多晶硅铸锭炉 业绩增长可期

近十年来太阳能光伏产业保持着30%以上的高速发展,最近五年发展速度更是在40%以上,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危机的2008年,行业整体的增速仍将保持20%以上。目前全球的光伏设备市场上,晶体硅电池占据95%以上的份额,特别是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几乎全部采用晶体硅电池。晶体硅电池的整个产业链包括多晶硅料、铸锭切片、电池芯片、组件及产品四个环节。

市场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于晶体硅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多晶硅料的极大需求,由于全球多晶硅料产能的限制,太阳能级多晶硅料的现货市场价格几年内翻了十倍以上,从早先的30―40美元/公斤,涨至2008年初的400美元/公斤以上。行业的暴利吸引了无数投资者投身于这一领域,近年来国际各大多晶硅料生产巨头纷纷开始扩大产能,而国内的多晶硅项目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上马。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国际传统多晶硅大厂的新增产量将达到1.5万吨左右,而国内的多晶硅新增产量也将达到1万吨以上。虽然目前多晶硅料的市场价格迅速回落,但离成本价还距离尚远。我们预测随着今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级多晶硅料的需求和产能必将不断扩大,如图所示。按目前生产1MW晶体硅电池约需10吨多晶硅料计算,即使是保守情况,至2012年也需要15万吨的多晶硅料产量。

新增产的多晶硅料产能,必将需要有相应的铸锭切片设备与之相配套,因此造就了多晶硅铸锭炉的广阔市场。从硅料到硅片,目前主流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多晶硅铸锭和单晶硅拉晶,其中多晶硅铸锭所占的比例约在60%左右,并且由于与单晶硅电池片相比,多晶硅电池片稳定性好,技术成本较低等优点,所占比例在不断扩大。仅以2009年国内多晶硅料新增产量1万吨计算,其中60%的多晶硅料约需JJL240型铸锭炉250台,市场规模将在6.5亿元左右。按保守情形预计至2012年,全球多晶硅铸锭炉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亿,如果按照乐观情形估计,市场规模将在300亿左右。

目前国内有能力生产多晶硅铸锭炉的公司主要有精工科技、京运通等,京运通公司与江西赛维LDK签订了独家销售协议,而其余厂家目前规模较小。因此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将占据一定的份额。

按照目前订单的签订及销售状况,宏源证券的王静、李青预测,公司在2009年将实现100台(套)左右的销售量,销售额在3亿左右。考虑到目前50%以上的毛利率将有所下降,王静、李青预测,公司09年的净利润将在8000万左右。相对目前公司1.44亿的总股本,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业务将给公司带来每股0.55元的收益。

同时,王静、李青认为,如果今后公司将其他一些亏损的业务剥离,集中发展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业务,将是一条可行之路,会给公司的业绩带来爆发性的增长。目前考虑到公司其它业务的影响,王静、李青调整了2008年和2009年公司的收益预测,分别为-0.15元和0.42元,暂时维持“增持”评级不变。

川投能源(600674):多晶硅先发优势显现

业绩大幅增长:2008年公司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9亿元,利润总额3.8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372%、487%。基本每股收益0.562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0.589元。每股净资产2.86元。

新光硅业功不可没。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新光硅业投资收益丰厚,贡献3.14亿元,占全部净利润86%;田湾河持股比例由上年同期20%增加到80%,且田湾河部分机组投产于07年底,其贡献净利5456万元(去年同期为-154万);公司处置江油燃煤公司股权收益(1393万元)、成都交大光芒铁路客运项目2.16亿大单在08年贡献净利974万(去年同期465万),双龙公司净利292万(去年同期480万)天彭电力受地震影响损失2860万元(去年同期1005万),嘉阳电力受煤价上涨净利降至1535万(去年同期3930万)。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长城证券的周涛、张霖预计,未来多晶硅短期产能可能过剩。在2006-2007年的多晶硅暴利驱动下,以Hemlock、Wacker为代表的多晶硅传统七大厂的扩产幅度超过100%;以Hoku、M.Setck为代表的十余家家国际新进入者的2008年底产能都在3000吨以上;国内包括亚洲硅业、塞维、宁夏阳光、顺大、洛阳中硅、东汽峨半等千吨级以上项目在08年底陆续投产。在2009年光伏下游产品的冲击下,2009年多晶硅价格很难超过150美元/公斤。按照115美元/公斤的价格测算,新光硅业2009年对川投贡献利润约1亿。

未来利润结构转向水电为主。随着09年二滩48%股权的置入,以及参股10%国电大渡河瀑布沟电站逐步投产,公司权益装机容量预计由目前的84.1万KW(其中火电10.5万KW),增加至2009-2010年259和296万KW。预计2009年田湾河和二滩合计贡献净利约4.5-5亿,公司利润结构将以水电为主。二滩水电拥有雅砻江后续20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的建设计划,将为公司今后业务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到2015年,公司权益水电容量将达到830万千瓦。公司成为大型水电类上市公司。

小非减持压力已全部消化。包括深圳利捷达在内的07年定向增发限售股于08年10月底解限,但未在年报前10大流通股之列,这部分3490万股成本10.9,出售价格约18-22元,新进的光大、嘉实基金成为流通股东前2位。川投能源今后将不再存在小非减持压力。

周涛、张霖预计,09、10年对应每股收益为0.822、0.887元(按照增发后的9亿股本)。判断二滩注入的资产作价12元/股是产业资本认可的估值底线,二滩注入后预计川投将增发股票融资以投入二滩后续项目。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电气(600112):风电业务推动中长期成长

公司已经确定了专注主业、大力发展电气设备的新的发展战略。公司的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部分:高(变压器分接开关)、中(断路器和环网柜)、低压和成套、风电设备、汽车连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压和中压业务是公司最近两年主要的利润来源,风电设备制造业务有望在中长期成为推动公司迅速发展的增长点。

电气设备业务08年上半年表现良好,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收入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考虑到国家加大对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国都证券的李元预计,2009年,公司会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电气设备业务仍然有望实现一定的增长。

2.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已经总装下线,之后将吊装和并网测试。通过各方面认证后,进入批量生产阶段。2009年,公司预计生产20-30台套,2010年的产量将在100台套左右。除推出2.5兆瓦风机外,银河风电2.25兆瓦和3.3兆瓦风机的研究开发也已基本完成,工厂全面投产后,产能为400套/年。另外,为进一步掌控和降低成本,公司还计划生产叶片,也是09年投产,预计2009年生产100根(33套)叶片,2010年达到1500根(500套)的产能。

在风机的选型、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公司表现出了较强的前瞻性和良好的执行力,这一点提高了我们对管理层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其风机业务后续进程顺利完成的信心。但李元认为,公司的风机业务仍然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在产品研发、检测等能否顺利如期完成;零配件的供应能否保证;成本的控制和最终的定价等几个方面。

根据李元预计,公司电气设备业务和其他业务08年全年的增长在120%左右,实现净利润7200万,每股收益0.22元,2009年每股收益0.28元。按3.5日收盘价10.26元计算,市盈率分别为46.64倍和36.64倍。总的来看,公司已经度过了调整期,公司的各项业务步入发展阶段,但考虑到公司风电业务所具有的较大潜力和现存的不确定性,为此李元给予公司“短期-中性、长期-A”的评级。

杉杉股份(600884):蓄势待发 迎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

日信证券的新能源行业分析师樊恺郁认为,由于锂电行业自身的特点,未来行业将呈现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由于杉杉股份在技术、产业链及进入汽车锂离子电池厂商采购体系三个方面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公司具有成为未来行业领军企业的潜质。

公司的锂电业务中,正极材料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的投放,将有效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占据高端市场,产能释放和需求旺盛将有效带动业绩提升。

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做好了充分准备,掌握未来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两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生产技术,一旦市场需求出现,将在3个月内建成各500吨的生产线。其中三元材料在2008年销售100吨左右,初步进入了下游汽车电池制造厂商的采购体系。

篇5

巨大的估值溢价空间将推动分拆上市

在市场普遍将上述消息理解为创业板可能大规模扩容出现利空之际,规则的出台也带来了主板市场巨大的投资机会。许多主板上市公司控股一家甚至多家具有良好成长性、并与母公司主营业务相差较大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完全可以成为未来创业板的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三月底,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80倍,部分个股超过一百倍,而同期A股平均市盈率仅略微超过30倍,若扣除中小板股票则该数值会更低,创业板相对于主板市场存在显著的溢价。考虑到如此明显的溢价水平,如果主板上市公司将旗下具有高成长性的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则其拥有的股权价值将获得数倍的提升,由此也增加了母公司自身的市值。我们相信这样巨大的套利空间更将推动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分拆其控股的子公司去创业板上市。

传统上,“创投概念”的投资机会存在于部分控股或参股创司上市公司。如果创司投资的企业成功上市,作为创司股东的上市公司毫无疑问将获得巨大的回报。但是这次新规的推出为我们寻找另一类“创投概念”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机会。如果主板上市公司拥有可以独立在创业板上市的子公司,这些公司将直接获得资产的增值。

新规有助于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效率

目前,许多高新科技公司业务不清上市,以综艺股份为例,其主营业务遍布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多个热门行业,其营业占比也无太大区别。但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上看,如果主营业务不清,则可能拖累公司的整体业绩。创业板大门的进一步打开,有助于加快高新科技公司梳理资产并向控股公司转变的进度,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

案例研究:东北高速拆分上市

2010年2月10日,在获得了证监会的核准后,原ST东北高分立为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而每股ST东北高可以分别转换为1股龙江交通股份和1股吉林高速,于是3月19日,中国证券史上首个分离上市个案诞生,随即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3月23日、24日,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双双封住涨停,3月25日复牌后,两家公司也立即冲向涨停板。(见图1)

拆分后原公司大股东独大和利益纠葛问题得到解决。1998年,龙高集团以哈大高速公路的经营性净资产及其拥有的黑龙江省哈松公路大桥公司的权益、吉高集团以长平高速公路经营性净资产、华建交通以其在上述两路一桥中的投资作为出资,共同发起设立了东北高速公司。

为了达到上市的硬性标准(上市公司需要连续三年赢利,且上市资产的净收益率平均不得低于8%),在出资几方的共同协商下,东北高速将“两路一桥”资产的一部分,合计9亿元变为负债,净资产瞬间达到14亿元。而上述9亿的负债则被分为两部分:4.45亿元和4.55亿元,分别归属吉林方面和黑龙江方面,名义上是上市公司欠两大股东的,但大股东明示可以给上市公司免费使用,不用偿还,利息也暂不计算。(见图2)

这个操作埋下了公司股东之间的裂痕。由于东北高速的股东会由三名国企背景的大股东组成,因而在公司治理的表面下运行的是行政指派的逻辑。而且由于在东北高速,董事、经理等高管层从来都是各家的行政管理者直接指派,这种所有高管都由各个股东直接委派的方式已经架空了股东会。

股东实力的不平衡造成了公司经营情况恶化。在东北高速公路股份2006年度股东大会上,三个股东一致否决公司《2006年度报告及其摘要》、《2006年度财务决算报告》、《2007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共三项议案的形式,分别表达了对其他两方的不满。而东北高速的股票从2007年7月3日起变成了“ST东北高”。

我们认为:此次拆分上市之后,股东间的利益纠葛得到了解决,股东的权责得到了明确,其权利也得到了保障,为公司的未来发展也提供了良好基础,所以资本市场给予了积极响应。

受益分拆上市的个股

我们认为如下公司可能会从创业板上市公司新规中获益。当然,这一主题将有继续深度挖掘的机会,还可能会有其他的主板上市公司从本次新规中获益。

同方股份投资要点

数字电视业务将受益于三网融合。公司参股的百事通拥有国内近80%的IPTV用户,同时公司拥有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在数字电视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数字终端设备、数字内容服务领域均有布局。数字电务将大大受益与三网融合。

布局物联网产业链,与中移动合作建立M2M中心。公司拥有完整RFID产业链,在RFID标签封装、二代身份证、SIM卡和EMV芯片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M2M指非IT机器通过网络与各种IT系统的通信,可以认为是物联网的第一步,受到中移动大力推行。公司与重庆移动合作成立M2M运营中心,业务前景广阔。

孵化器模式步入收获期,背靠清华大学技术优势明显。公司一直坚持“技术+资本”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注入为手段、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不断培育新兴业务,促进公司快速发展。创业板的开板为同方股份退出部分成熟企业带来条件。公司本身即为“高科技+孵化器”类型企业,旗下控股子公司众多,并且多位高科技产业公司,具有分拆在创业板上市的可能性。

可能在创业板上市的子公司

同方威视(76%):射线装置及核仪器仪表设备的生产、设备安装服务;同方微电子(86%):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及相关产品;同方知网(100%):网络知识存储与信息检索;同方工业(100%):目前主要投资了全资子公司江西无线电厂和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其中,江西无线电厂主要从事军用民用通讯设备、电子产品的制造;江新造船公司主要从事军民用船舶的制造;北京同方凌讯科技(93.1%):数字电视系统建设与运营;山东同方鲁颖电子(83.07%):中高压瓷介电容器、片式化电子元器件;同方锐安科技有限公司(100%):RFID研发;同方炭素科技有限公司(94%)活性炭产品以及相关机械设备装置的研发、生产、销售清芯光电有限公司(55%):高亮度发光二级管外延片、芯片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00%):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芯片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综艺股份投资要点

综艺投资了一大批具有自主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其在国内均属于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或是属于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高温超导滤波器,大规模用于3G和军用领域,并获得军方和联通的高度认可;(2)中国唯一具有自主产权的CPU―龙芯;(3)电子密码支付器芯片;(5)非晶/微晶薄膜太阳能电池。

可能在创业板上市的子公司

公司控股的综艺光伏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建企业,目前主要生产非晶/微晶薄膜太阳能电池。

由综艺股份与清华大学共同创办的综艺超导公司,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高温超导滤波技术研究、开发并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控股我国最大的软件连锁企业连邦软件和我国最优秀的PE公司。连邦软件拥有200家结盟店。

公司控股的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我国最优秀的PE公司,先后投资了康缘药业(600557)、华星化工(002018)、联环药业(600513)、南大苏富特(08045.HK)等一批优质企业,获得了巨大的股权增值。

海虹控股投资要点

医药电子商务谋求转型,电子交易业务持续推进。2009年受国家医改及配套政策调整的影响,公司医药电子商务业务处于调整期,各地均未开展新的药品招标采购项目,该业务正在寻求转型及新的立足点。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合一为代表的公司电子交易业务持续推进,预计军队统筹集中采购项目年度金额将达25亿元,同时药品网上结算金额也呈高速递增趋势,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带动公司电子交易业务收入大幅增长,随着医药产品销售过程中电子交易模式的进一步普及,预计未来几年该业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参股50%的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联众世界)预计将为公司贡献大量投资收益。

与北美最大的综合性医药福利管理公司美国ESI集团将与公司在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展开合作。

可能在创业板上市的子公司

海虹参股了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9年6月30日,海虹控股持有北京联众母公司OurgameAssetsLimited公司35.28%股权。根据海虹控股公告的信息,联众电脑总公司OAL公司2007年盈利为1296万,2008年盈利1384万,2009年上半年盈利为739万。

篇6

关键词 新能源 低碳经济 影响与发展

一、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含义以及重要意义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较高的附加值、较低的排放量、较低的污染度、较低的消耗量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它是相对于传统的高能耗、低产出、高排放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提出的。在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降低国家总体碳排放量,就是所谓的低碳发展。这里所说的低碳经济并不是意味着碳排放量值为零。所以,在判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低碳经济,一般状况下都是从碳排放量、能耗以及经济产出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衡量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中,基本上是通过不断地投入资源来提高产量、增加财富、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把牺牲环境作为主要的代价。

所谓的新能源就是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能源形式。这种能源在来源上基本上都具备着可再生性能和低污染的实用性本质。在现阶段的新能源的使用上,人们对于风力发电能源、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能源、生物质能发电能源以及潮汐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收获,基本上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这些新能源与传统的不可在资源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新能源相对于传统的能源有以下几种特点:能量密度低、高度分散的性能,资源丰富、清洁干净、无损害性污染物排放等性能。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新能源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起着共同发展的作用。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以及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提高相关的技术以应用于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率。这些能源不但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碳含量的排放要求,改变环境。也就是说,低碳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框架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可以促进高能效的科学技术、节约型的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实际应用,这在整体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二者都对提高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低碳经济概念下的新能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种类:第一种是包括风力发电、核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发电以及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板块。第二种是以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以及清洁煤利用板块等能源为主的节能减排板块。

二、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下有效地开发新能源的对策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新能源提高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社会的稳定,要加快构建一个安全、绿色、高效的新能源开发系统。

(一)要完善新能源开发的组织结构框架的稳定性,明确新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明确新资源的开发重点,优化新能源的组织结构,要把开发洁净技术以及替代能源作为低碳经济中的重点目标。首先,要把中国的新型资源开发作为主要的发展基地,把清洁型的低碳能源作为新能源的主要开发重点,保持石油的开采比例,提高对天然气能源的开发比例,全面控制能源的消费总量,运用一些多元化的辅助资源等措施来全面完善能源开发体系,建立一个稳定的能源储备应急计划。其次,制定一个传统资源的节能意识,对企业推行清洁型的高效技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减少企业对于煤炭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推进新型能源结构的优化。最后,要提高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以及相关的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利用程度,不断地倡导水电、太阳能、风电以及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推进对核电以及水电站的建设系统的发展与重视。

(二)加快法制配套建设,提高对自主创新体系核心研发的投入与重视

在低碳经济体系中要想全面提高新型能源的发展,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障新型能源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转型等。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时候,要根据能源的主体之间的权益关系,结合相关的能源监督管理部门,理顺能源相关主体权益关系,完善相关的能源定价机制,在根本上有效提高能源的监督管理水平,全面促进能源的各种应用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新型能源的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要提高对能源研究发展技术的重视,提高相关的技术应用,发挥能源高科技术开发技术的带领作用。要支持和重视在新型能源中的科学技术的自我研发,加强对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及核聚变能开发等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全面提高新型能源中减少碳含量的水平,逐步构建一个在全球低碳能源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的技术优势。

(三)开拓新能源消费市场,统筹能源产业布局

首先,在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要利用我国在政权管理体系以及市场规划中的本土优势,开拓一个全新的能源市场。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全面的使用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清洁型能源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低碳新能源覆盖率,提高使用率,不断拓展新能源应用产业链市场。其次,要对新能源的开发研究进行政府的统筹规划,根据区域产业的发展布局,有效落实各种新型节能措施。政府部门要根据宏观的统筹来打造一个新型能源的产业布局。例如,政府部门统筹我国北方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系统以及南方的分散式采暖空调技术,西南部的水电以及天然气新能源的开发以及东中部地区的核电能源发展,提高对沿海地区的风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推广应用,促进内陆以及海上的风电能源开发等。同时也要提高国际合作,促进新能源的国际化发展。在现阶段的全球经济发展下,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不断提高国际合作,利用国外先进的新能源开发技术来提高国内技术整体研发创新水平,同时也要把国内的新能源开发技术推向世界,提高新能源的国家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极其辽阔的。我们在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与新能源的应用上,要正确分析、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全面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新能源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增强多层次、全方位的新能源开发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促进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岳阳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 祝剑禾.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突破[J]. 2015(1):222-224.

[2] 杜涛.低碳经济环境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J].地球,2013(8).

篇7

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林洋电子)于3月30日IPO过会。预披露材料显示,林洋电子主营业务为电子式电能表、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及终端产品和其他电工仪器仪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次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75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9亿股,募集资金8.06亿元,用于智能电能表、智能用电信息管理终端建设等5个项目。

法定代表人陆永华是林洋电子的实际控股人,对于此次林洋电子上市,业内人士预计发行价在12元至15元左右。其中陆永华实际的持股数大约在1.53亿股左右,按发行后的价值保守估算,陆永华的身价将倍增,陆永华家族的财富排名也大大提前。

救急创业

和许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不同的是,陆永华的起家显示了他成熟企业家的眼光。

1997年3月,34岁的陆永华已经年薪百万,身份是长通电脑公司的总经理、广州分公司的承包人。这时,由他推荐的启东计算机厂与港商合资创办的南通林洋电子有限公司(林洋电子前身)在短短一年里亏损100多万元,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思前想后,他决定回到启东并出资20万美元一次性买断亏积100多万元的林洋公司启东方股权,开始了创业。当时林洋公司几乎处于“无技术、无资金、无市场”的三无状态,有着多年市场经验的陆永华决定把扭转局面的关键定位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坚持以一流的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

至今,江苏启东当地的各类媒体对陆永华的创业故事仍然是津津乐道,很多创业细节被不厌其烦的重复:为了提高办事效率,陆永华自费购置了一辆五成新的面包车,整天走南闯北跑市场,虚心听取客户意见,捕捉市场信息,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在车上度过。回到公司常常连夜组织力量攻关开发适销对路的电表新品。

几个月后,由林洋电子自行研制开发的智能型单相电子式电能表诞生了,并在江苏、上海等地一炮打响,走红周边的浙江、安徽等地,当年公司就实现产值100万元、销售90万元,上缴税收9万元,利润10万元。

之后,陆永华一方面利用工作之余自修大专、本科,强大自我;另一方面四处奔波广纳人才,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即林洋数码科技开发公司,专业从事林洋电表研制与开发。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有100多人成为科研开发的精英。他们中现海归派的研究生,也有自己培养出来的土专家,这些人成为林洋跨越奋进的科技先锋。

其中,坊间最具故事性的传闻是:为聘请一位在南通工作的电子专业本科生,陆永华顶着高温酷暑,亲自出马,一连五六次登门求贤。可对方嫌路远再三推辞,最后一次陆永华曾流着眼泪说:“我陆永华现在并不是缺钱花,现在可以说吃不愁,穿不愁,而我现在三顾茅庐,想到的是公司的利益、650多个下岗职工的生存,所以我是诚心诚意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帮助。”这位大学生听后感动得连连点头。

如今,林洋电子先后自主开发了数以百计的电表新产品,如单相和三相电子式电能表、单相和三相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等系列280多种产品,电表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及越南、美国等五大洲20多个国家与地区,而陆永华更是多次流露出了争做中国表王的决心。

有人曾问起陆永华成功的奥秘,陆永华说,合作中要给对方信心,给自己信心。当地的媒体曾透露:在林洋公司与港方合作期间,作为总经理的陆永华,不拿一分工资,出差在外,住宿费超过200元的部分,都是自掏腰包,从不领取出差补贴。而那辆名声在外的、伴随他走南闯北的面包车,据说就是他自己掏腰包买的。

细节决定成败,陆永华在细微处的努力,加上创业的勇气,造就了新的财富神话。

投资初试

在林洋电子顺风顺水发展起来后,对林洋电子今后的走向,陆永华进行着长期的思考和研究。对销售市场有多年经验的他很明白,作为国内电表行业的骨干,公司的上升空间已经有限。在考察了解了诸多行业后,陆永华最终选择了太阳能,他认为:这是一个朝阳产业。

2004年8月,陆永华正式组建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林洋新能源),投入8000多万元组织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进军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犹如环环相扣的小说,5个月的时间内,陆永华完成了从运筹帷幄、公司成立再到产品研发、生产直至规模化出口的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财富奇迹再次降临,两年之后,林洋新能源的营业收入就达到6000万美元,而这个数字是陆永华在电能表行业摸爬滚打10年之后才达到的。

这个财富神话一气呵成的完美结尾是:林洋新能源在诞生28个月后的2006年12月21日,顺利地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而第二天这个世界财富赌场就将关门喜迎圣诞。这一次,陆永华融资1.5亿美元。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猜测陆永华是否觊觎着太阳能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时,戏剧性的故事发生了:2010年8月3日下午,韩华石化对外公告称,将以4340亿韩元(3.667亿美元)纯现金收购江苏启东林洋新能源(NASDAQ:SOLF)49.9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原第一大股东Good Energies(又称好能源)和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陆永华,悉数出售了所持股权。

而此时,陆永华“对太阳能产业是朝阳产业”的判断似乎还余音袅袅。

故事接下来的章回顺理成章,没有任何悬念:在卖林洋新能源之前,陆永华就宣布独资创立上海林洋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林洋储能),进军储能产业。这一次,林洋储能选择了当前国内最热的钒电池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研究人士分析:从林洋电子到林洋新能源,再到如今的林洋储能,都是当时国内最热门的行业和技术,可以看出,陆永华在财富王国的战略战术就是先占领科技的制高点,然后再攻城略地。

但这一次,他还会像以前那样顺利吗?

份额隐忧

回头分析陆永华财富制造的过程,从时间上推算,几乎在将林洋新能源股份抛售的同时,陆永华已经在积极筹措林洋电子在A股的上市,这也是他卖掉林洋新能源后再涉资本市场,不过,这次是在中国。

然而,林洋电子IPO过会后,投资者对林洋电子的质疑声也开始若隐若现。

某电网公司下属企业人士分析说:电子式电能表部分行业内规模化优势企业占有主要市场份额,短期内各企业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但市场竞争仍然较为激烈。林洋电子进入市场较早,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在国内电子式电能表市场竞争格局中逐渐确立了优势地位,但主要产品仍面临其他规模企业的有力竞争。

此外,在行业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新厂家的进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产品的销售压力。

前述人士表示:“如果在产品技术升级、营销网络构建、销售策略选择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林洋电子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将会加大,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从而导致公司市场占有率下降,影响其持续发展力。”

而令投资人担忧的恰恰是林洋电子的持续发展力,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证券研究人士告诉记者:林洋电子的招股说明书透露,在2008、2009、2010年3年的公司前五名的销售客户中,林洋新能源曾系公司实际控制人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华尔利电子系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

记者也在调查中发现,2003年至2010年,公司与林洋新能源的关联交易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5%、2.89%和9.38%。其中,2008年和2009年,林洋新能源向公司采购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占其营业成本的比例为0.84%、0.85%(注:林洋新能源2010年度报告数据暂未披露)。从以上可以看出,2008年和2009年,该项关联交易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小,但自2010年起占比有所上升。

尽管林洋电子方面多次强调,为增强公司的独立性和规范性,该公司已经通过资产转让与收购,逐步消除或减少与部分关联方的交易事项。

但上述证券研究人士表示了质疑:众多的关联性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加上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微妙的关系,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发生产品价格定价不公、输送利益等损害投资人合法利益的问题。尽管公司已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章程》及《关联交易决策制度》中对关联交易的决策权力和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关联交易事项及金额持续下降,但仍不排除公司未来关联交易决策制度不能得以有效执行所引致的风险,导致中小投资遭到利益损害。

记者研究发现,报告期内,林洋电子的关联交易事项较多,除了林洋新能源外,经常性的关联交易涉及华尔利电子、江苏华源、南通乐利华、华利塑胶、永强智能等多家企业,交易类型涉及资产收购转让、担保、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出租房屋及建筑、提供综合服务等多个方面,这些环节都存在人为左右的可能。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就关联交易的监管问题试图采访林洋电子的联系人,但是,截止到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应。

排名之惑

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是,和林洋电子相差一个月过会的同行业企业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星电气),也同样标榜自己是电子式电能表的第一。

林洋电子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电工仪器仪表分会资料统计,公司2007年至2009年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第一。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式电能表生产企业。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在电子式电能表领域,除本公司外,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还有三星电气。

依据三星电气招股材料,2010年上半年,三星电气在我国主要生产厂家实现的销售收入及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例情况中,排名第二,占比10.58%。排名第一的则是华立仪表。而三星电气在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集中规模招标采购中,按照中标数量计算的市场占有率为10.66%,名列第一。中标量第二的厂家占有率不到8%,其领先优势明显。

而林洋电子的招股材料显示自己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子式电能表生产厂家。2007年至2009年,公司电子式电能表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第一。

由此,电子式电能表市场的占有率成为谜团,这似乎也暗示了同行业中上市公司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之争将更加扑朔迷离,不由得让投资者对林洋电子在未来市场中的利润增长率有了隐隐担忧。

上述某电网公司下属企业人士还指出:报告期内,林洋电子主营业务的增长高度依赖国内电力行业发展,来源于国家电网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因此,公司销售策略的制定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招标形式变化密切相关。未来如果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占比持续上升,公司可能面临不能及时增强研发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新招标模式的风险。

事实上,由于在国家电网集中招标实施初期,各投标企业大多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以抢占市场份额,赢取先发优势,引致竞标企业相应产品的毛利率水平都很低。他认为:“如果来自于国家电网的市场份额过大,对于企业实际的盈利能力并不是积极的因素。如果国家宏观政策变化或电力体制变革导致电力行业波动,公司经营发展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记者研究发现,林洋电子的主要产品是智能电能表,其中,单相表和三相表产能分别为850万台和70万台,而单相表的产量近三年分别只有838.6万台、782.7万台和728.5万台,产能利用率分别只有98.7%、92%和92%,近三年的产销率分别为101.73%、99.81%和99.75%。但林洋电子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中的智能电能表建设项目、智能用电信息管理终端建设项目将增加公司产能。

项目达产后,公司单相智能电能表产能将增加500万台/年,三相智能电能表产能增加50万台/年,智能用电信息管理终端产能增加15.2万套/年。尽管公司产能扩张计划建立在对市场、技术等进行审慎分析的基础之上,但项目达产后,公司可能将面临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竞争企业产能扩张等原因而导致的产品销售风险。

有业内人士介绍,美国目前正在推进的智能电网建设,将实现“互动”用电,电力输出部门可以调节用电高峰,容许各种发电形式的接入,这其中,智能电表将被广泛运用。例如,如果居民家里安了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设备,便可以把直接把电输入国家电网,减少自己的电费,电力资源将会被整合、优化分配。

因此,智能电表产业的规模非常巨大,但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谁能取得技术领先优势,谁将占领这个行业的在好制高点,成为行业的全球翘楚。但目前看来,林洋电子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尚未确立。

陆永华最初的创业团队只有15名员工。但是,现在的陆永华旗下的财富王国已经规模庞大,城池众多。

记者将陆永华家族的财富足迹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整理。到目前为止,林洋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林洋电子、华尔诺房地产、生态园艺、交通工程等经济主柱,拥有员工1600多名,包括22家公司的集团式企业。为了使公司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更为完善、科学,林洋还斥资30万元聘请上海一家专业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会诊号脉。

林洋电子的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发行前总股本2.15亿股,其中华虹电子持有1.7亿股,占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79.07%,为公司控股股东。陆永华持有公司控股股东华虹电子90%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外,实际控制人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毛彩虹,系陆永华之妻子,持有华虹电子10%股权;陆永健系陆永华之兄弟;陆永生系陆永华之堂弟。

篇8

    一、世界各国的低碳经济战略与政策趋势

    面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威胁,英国于2003年率先在全世界公布“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取得全球共识。低碳经济是个绿道理,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解决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核心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是当代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性转型,是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一场革命。

    随后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典等国,纷纷制定了低碳发展战略,明确目标,出台一系列法律与指标,逐渐推出政府强制型与市场导向型的政策工具。

    2007年,英国《2007年能源白皮书》,制定了中长期减排目标。2009年7月15日,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公布了《英国低碳过渡计划》,该计划标志着英国正式启动向低碳经济转型,这是主要发达国家中应对气候变化最为系统的政府白皮书。2008年1月23日,欧盟公布有关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目标方案(陈扬,2010;徐冬青,2009;任力,2009)。

    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的《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指出:为了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需要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唐丁丁,2009)。

    2009年2月,瑞典执政的温和党、、中央党和基督教四党派,就瑞典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达成一致并了政策文件。该政策文件指出,瑞典的能源和气候政策应该建立在环保、竞争力和安全三大基石之上。随后,瑞典制定了具体目标和措施①。

    在美国,过去十五年基于信息披露的环境政策发展很快,最为明显的是《紧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案》下的《有毒物质排放目标》,要求企业将有毒化学物质的使用、排放和存放等信息及时报告给政府,在美国的《能源法案》中,要求电子产品和日常用品加贴能源效用标签;在《饮用水安全法修正案》中,要求所有社区饮用水系统要将有关水源和污染物含量年度报告向社区消费者公布。欧盟要求上市公司公布碳信息披露指标等(伯特尼,史蒂文斯,2009)。

    发达国家在明确本国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制度、管理创新优势,出台一系列法律和配套措施,加紧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

    各国在打造低碳经济核心竞争力方面也不遗余力。英国的绿色经济,主要体现在绿色能源、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德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法国的绿色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巴西的生物燃料技术目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十分重视对绿色能源的研究。日本注意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计划,提出建设低碳社会(刘助仁,2007;熊良琼,吴刚,2009;金乐琴,刘瑞,2009)。

    在法律、技术、激励机制和碳交易制度方面,美国立法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向低碳经济转型。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是美国在这个方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欧盟推进低碳经济转型,要引领世界低碳技术发展。以英国为例,2009年7月,英国政府首次将温室气体量化减排指标,进行预算式控制和管理,确定“碳预算”指标,并分解落实到各领域。

    在效益—成本分析方法评估政策方面,部分国家得到有效适用。以美国为例,早在1936年,在《洪水防治法案》首次要求应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法律条文。对于收益分配的关注,是制度制定和经济分析中必须考虑的因素。美国政府就要求联邦机构核查并处理由于采取的各项计划、政策对少数民族和低收入人口造成的不当和不利健康及环境影响。1996年《小企业公平管制法案》,要求环保部用小规模经济实体的显著性的经济指标来分析管制措施造成的影响,以保证政策有效、公平(伯特尼,史蒂文斯,2009)。

    在碳税市场方面,日本以碳税政策对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日本的碳税方案,充分体现了其周密性和计划性。日本2004年提出碳税方案,之后历经7年,不断吸纳各方意见,迄今修改4次(蔡博峰,杨姝影,2009)。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RES)领域中,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能力世界领先。这些成功不是因为德国的自然资源基础优厚,而主要是创新的国家扶持政策的成果,包括《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中的有利规定,市场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推广综合政策,对欧洲和国际的承诺和积极的气候变化政策,德国人民对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态度,以及支持整个发展过程的技术因素(Mischa Bechberger,2009)。

    二、我国低碳发展的态度、差距和国际借鉴

    面对国际气候变化引发的低碳发展问题,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中国是最早签署该国际公约国之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政策制定、进行环境外交的重要标志,中国也是《京都议定书》的积极倡导者和响应者。但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仍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通过对气候变化治理结构的分析,可发现我国的气候变化治理结构,存在着缺乏明确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国家相关机构尚未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科学研究对政策制定的支持能力不足、公众参与薄弱、企业减缓气候变化的动力不足等问题(马丽等,2009)。由此可见,尽快制定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国家战略和政策,有效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做到既发展又环保,是中国实现“十二五”规划成败的关键!

    世界各国制定的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1.政府强有力的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对解决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思路和方法,是执行力 和效果的关键;3.不同的国家在制定低碳发展的法规政策时,必须注重自己的文化个性和具体国情,强调打造核心竞争力;4.政府必须把强制型与市场导向型的政策工具有机结合。

    然而,当我们详细分析这些国家的低碳发展战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在制定这些战略、法律与政策的时候,仍缺乏全面系统性的思维和方法。他们在政策制定方式仍沿袭传统的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方法,强调具体目标,国家战略基本上是目标指导下的数字化刚性战略,忽视了全方位的思考,尤其忽视了文化价值观及其制度化。例如,英国的《英国低碳过渡计划》虽然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把英国建设成为更干净、更绿色、更繁荣的国家,但没有把这一目标基于对低碳文化价值追求之上,仅限于程式化战略制定所必要的步骤。

    三、制定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六维分析方法和路线图

    要制定一套超越其他各国的中国低碳发展战略、法律和政策,必须在制定战略、法律和政策的思维方式和制定方法上有所超越。我们应该用六维分析方法(王建国,2006,2007),从文化、信息、知识、权变、艺术和整合六个维度,全面系统地研究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方法、路径,以及结构和要素,并把低碳文化作为低碳发展的核心!为我国提供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路线图,以供政府参考(王建国,2010)。

    为什么要用六维方法制定低碳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为什么要把低碳文化作为核心?因为文化决定战略和政策制定方向的正确性;信息决定战略和政策制定的可靠性;科学知识决定战略和政策制定方法的正确性;权变决定战略和政策制定的变通性;艺术决定战略和政策制定的对象变通性;整合决定战略和政策制定协同性。这六个维度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逻辑井然,自洽闭环。而其中只有低碳文化,才能激发全社会追求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使命、动力、激情和凝聚力!中国的环保文化底蕴深厚,自古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适应自然。因此低碳文化必将成为我国低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制定我国低碳战略和政策的个性和核心。这就是中国的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的路线图,以及如何保证这一路线图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操作性和执行力。

    发展低碳的国家战略与政策制定,第一要用文化激发低碳发展的使命、动力和激情;第二要用信息提供科学低碳发展的依据;第三要用科学知识寻求有效低碳发展的方法;第四要用权变的方法根据环境的变化对低碳发展做变通;第五要用用艺术的方法根据对象的不同对低碳发展做调整;第六要用整合协同一致地对低碳发展做统筹。这六个方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第一步,低碳文化制度化、政策化。

    只有低碳的追求,才会有低碳的发展。要向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首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只有当人们把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作为新文化新生活去追求,才会主动积极的接受和创造低碳生活、生产和环境。因此,低碳发展路线图的第一步,是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价值观,把追求低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变成我们的文化、使命和追求,并使之制度化、政策化。要让代表自然的利益比代表人类的利益先进,代表下代的利益比代表本代的利益高远,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的境界这些理念深入人心。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盲目追求GDP,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高耗能,高排放”路子,在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造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日益尖锐的矛盾。国家发改委2004年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指出: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每百万元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是1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国、欧盟、印度和日本分别高出2.5倍,4.9倍,0.43倍和8.7倍。2006年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与经济建设发展同步,然而有高达91.95%的市长、司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有些地方抓污染防治的力度加大,但侧重点是上了多少项目,观念上还是重经济轻环保。追求GDP总量也体现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指标中,单一GDP增长目标造成了环境破坏与节能减排措施难以实施。

    只有转变观念,用低碳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彻底“洗脑”,才可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保护步调一致,协调发展,顺利实施经济转型。

    第二步,建立低碳测评标准、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披露制度。

    2009年11月,国务院提出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至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5%。2010年7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又下发了《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低碳经济已经由探索阶段进入了全面试点阶段。由于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需要结合国情。但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障碍,尤其是尚未建立低碳测评标准、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只有对产业发展、地区发展、生活消费和环境变化的碳排放信息了如指掌,我们才可能把低碳发展的科学决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政策流程和科学技术基于可靠的信息依据之上。因此,克服低碳发展障碍的核心步骤,是必须建立完整的低碳发展测评标准、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搜集、处理和分配可靠的碳排放信息,保证低碳发展的真实可靠性。

    因此,一方面,低碳经济发展新阶段迫切需要梳理已有的低碳经济体系,研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与发展模式,加强总体布局与顶层设计,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和政策体系,以引领、带动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全面发展,这将对国家低碳经济重大产业政策制定、重大科技项目与工程部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将有力推动新一轮的低碳经济产业革命在我国形成。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对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进行标准化、集成化研究,形成综合考虑经济、技术、资源、环境、社会等因素,并针对区域、产业、城市等不同对象的低碳经济评价标准体系与集成工具,提供准确、丰富、发时的数据和信息统计以及信息披露平台,建立“可评价、可集成、可看见、可推广”的低碳经济评价标准集成平台。开展低碳经济评价标准体系与可视化集成工 具研究,将对我国健全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提供依据,不但会有力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试点开展与产业化推广,支撑低碳经济大规模发展;而且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体系。

    第三步,制定正确的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

    正确的低碳文化价值观,能保证低碳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动力,确定的碳排放信息,能保证低碳发展的可靠决策依据,这就保证了低碳发展的效果。而正确的即科学的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就能保证低碳发展的效率。

    在制定正确的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关键是制定正确的低碳科技发展和低碳市场发展战略和政策。根据《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2010——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中国碳排放最多的是电力、交通、建筑、黑色冶金、水泥、化工与石油化工等六大部门,涉及低碳关键技术有62项,其中有43种中国目前并不掌握其核心技术,这表明我国低碳科技在碳排放最多的行业有大约2/3的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由于技术水平的差距,使得我国能源密集工业产品的单位耗能,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除了低碳科技水平低和低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外,新的低碳技术在市场中的发展也有很大障碍。例如,风力发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都需要在形成新的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然而,这些低碳技术进入市场,既有技术本身的障碍,又有价格的障碍。

    可见,要克服我国低碳科技发展的障碍,政府必须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低碳科技和低碳市场发展战略和政策,大力促进低碳科技研发和创新,促进低碳市场发育和壮大。

    第四步,根据环境变化权变发展低碳的方法。

    碳排放的状况,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情景各有不同。我们必须根据国情和环境的变化调整我们的低碳发展方法,以适用不同的和变化的环境,否则就会僵化教条。

    第一,在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必须考虑在时间上权变。根据美国环境经济学家Grossman-Krueger和Shafik-Bandylpadhyay在对全球66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内14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物质12年(空气污染物:1979-1990;水污染物:1977-1988)的变动情况研究,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经济的增长先恶化,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渐转缓,并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这说明,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必须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做出调整,即时间权变(Grossman,Kreuger 1995,Andreon,Levinson 2001)。

    第二,在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必须考虑在空间上权变。我国地域广阔,各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致,不仅能源需求有很大差别,而且能源供给、能源利用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一刀切”的战略和政策思路,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及执行体系。应该在对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研究的基础上,提升战略和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在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必须考虑在情景上的权变。在同一地区,行业不同,农村和城市的情况不同,以及特殊情况等情景差异,能源供求和能源利用效率有不小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农村与城市差异等情景的不同,而制定针对性的适用性的发展战略。

    第五步,根据不同的对象艺术变通发展低碳的方法。

    在同一时空和情景环境下,不同对象如企业和消费群体的碳排放的前提条件和状况是不一样的。例如,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有的碳排放高,有的碳排放低,使用同一碳税率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例如,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碳税率也应区别对待;又例如,高碳产业企业和低碳产业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碳税和补贴既得利益冲突,如何艺术地使用歧视低碳政策才能有效地克服高碳利益障碍?总之,我们必须根据对象的不同,调整变通我们的低碳发展政策和方法,以适用不同的对象,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利益冲突,造成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和谐。

    第六步,整合发展低碳的方法。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不是选择一项政策就可以达成目标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组合。在整合协同地运用低碳经济政策方面,英国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英国是世界上控制气候变化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根据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英国的目标,是到2012年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12.5%,但是英国制定的国内目标是力求在2010年将二氧化碳减排20%,到2050年削减60%。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英国气候政策的一大特色。英国为实现减排,使用了多种政策工具,比如著名的英国排放贸易体系UK ETS,此外还实施了气候变化税(CCL)。

    温室气体减排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应该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英国的经验证明,激励手段的广泛采用对推进实现政策目标,意义尤其重大。在中国目前的现实国情条件下,尤其要注意政策统筹和机制协同,采用综合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在行政手段为主的环境下,逐渐加强运用经济杠杆,尤其是引入和强化激励与约束均衡的碳交易机制的作用。

    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的机构都较强,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环境相关事务。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采取环保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的体制,统筹管理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欧盟、德国等各部门事权划分,采取了以环保部门为主的融合管理体制;日本由环境省统一环境管理,环境省从环保的观点出发,具有制定或规定基准、指针、方针、计划等的职能,并通过发挥该职能与有关府、省共同管理;与综合科学技术部门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在环境行政方面的横向调整职能。

    美国环保署(EPA)与各个州建立所谓的伙伴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即EPA出台的各项政策是以项目的形式与各个州签订工作协议的形式进行。一般是EPA先确立项目目标,由各个州先自己提出州实施计划(简称为SIP),然后由EPA审批。审批通过后,就以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协议包括EPA所提供的技术支持、资金援助、能力建设,当然也包括各州将实现的环境目标。而EPA的区域办公室就起着就地监督各个州项目实施的作用,包括进度、效果、资金使用等。如果一个州不遵守EPA的管理,那么这个州将失去它对本州许可证颁发的控制,其所在地的区域办公室将向EPA建议取消其相应的资金援助等措施。甚至 该区域办公室制定出联邦实施计划(简称为FIP)来代替SIP,由联邦政府在此州直接实施环境保护项目,这将对该州的声誉以及工业企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总之,全面的低碳发展是一盘棋,必须统筹兼顾,协同统一,整合发展,否则就会产生短板效用。没有低碳文化,就没有低碳发展的使命、动力和激情;没有低碳发展的信息,科学的低碳发展就没有前提和依据;没有科学的低碳发展,低碳发展就缺乏效率;没有权变的低碳发展,低碳发展就会僵化教条一刀切;没有艺术的低碳发展,低碳发展就会制造和激化利益冲突,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只有低碳发展的文化、信息、科学、权变和艺术的协同统一,统筹兼顾,低碳发展才能具有全面执行力。

    本文运用六维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制定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路线图。我们的研究表明,只有用文化激发低碳发展的使命、动力和激情;用信息提供科学低碳发展的依据;用科学知识寻求有效低碳发展的方法;用权变的方法根据环境的变化对低碳发展做变通;用艺术的方法根据对象的不同对低碳发展做调整和用整合协同一致地对低碳发展做统筹,才能有效克服中国低碳发展的障碍,完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