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范文
时间:2023-03-16 12:3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对不同的秸秆进行粉碎度、粉碎方式、留水分和预处理时间等筛选实验研究,取得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参数,确立了复合菌剂预处理秸秆的工艺技术流程,如图所示。
图中线路1和2两种预处理工艺的不同之处为,一个在池内进行生物预处理,而另一个在池外。其余工艺完全相同,经预处理的秸秆产气效果相当。
(1)粉碎。粉碎机粉碎秸秆(稻草、麦草等),粒度为10毫米。
(2)湿润。粉碎秸秆加水(最好是粪水)润湿,每100公斤秸秆加水量为100~120公斤。润湿时间为1天左右。
(3)混合。将润湿好的秸秆加水(最好是粪水),与补充水分后的复合菌剂和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混合。8立方米沼气池菌剂用量为1公斤,碳铵用量为5公斤,加水量为100公斤,秸秆补加到185~200公斤(用手捏紧,有少量的水滴下,保证含水率为65%~70%)。肉眼观察以地面不能有水流出为宜。
(4)生物预处理。池外预处理时,将拌匀的秸秆收堆,宽度为1.2~1.5米,高度为1~1.5米(按季节不同而异)。生物预处理时间,夏季3~4天,冬季4~6天。一般情况下,当堆内温度达到50℃并维持3天、堆内秸秆长有白色菌丝时即入池。池内预处理时,可进入无水的沼气池进行生物预处理,生物预处理时适当踏实秸秆堆,池口要覆盖。
(5)接种。将生物预处理好的秸秆入池,加入接种物,同时加入碳酸氢铵(无粪便的情况下)。加入接种物的量为料容的20%~30%,碳酸氢铵量为8~10公斤(有粪便时可不加或少加),加水量为沼气池的常规容量(总固体浓度为6%~8%)。若采用干发酵工艺,秸秆经生物预处理后不需加水,加接种物即可。
(6)启动。密封沼气池池口,然后连续放气1~3天。从放气的第二天开始试火,直至能点燃并且火苗稳定即可正常使用。
2.大中型秸秆沼气:覆膜开放槽干法厌氧发酵技术工艺流程
(1)基本原理。覆膜开放槽干法厌氧发酵技术的核心是覆膜开放槽生物反应器。采用独特的软管充气压力密封方式,使柔性的膜覆盖材料与刚性的槽体快速密封或解除密封,从而快速建立固体厌氧发酵环境或快速转换成好氧发酵环境,使发酵槽一槽多用。
(2)工艺流程。首先将物料堆入发酵槽,进行好氧预发酵,待物料升温后,将厌氧旧料或由专用菌种制备系统生产的菌种混入;然后在发酵槽上覆盖柔性密封膜,使物料在密闭条件下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厌氧期结束时,将膜内沼气抽空,并收起柔性密封膜,剩余物料再进行好氧脱水处理,生产有机肥料。整个处理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好氧预处理升温――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料。
篇2
1.1基于MBD的装配工艺设计技术
在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系统中,工艺人员首先进行装配工艺建模,依据产品设计模型确定工艺方案;然后利用装配工艺结构树进行装配工艺规划,并对工艺规划结果进行仿真;最后生成装配工艺文件。装配序列规划是工艺规划的重要内容。产品结构反映产品中各零部件之间组成和层次关系,低层级零部件总是先于高层级零部件进行工艺设计。因而,产品结构包含了一定的装配序列信息,工艺人员可以依据产品结构信息,进行装配序列规划。在装配工艺建模时,保存了产品的结构信息和零部件模型信息。在工艺规划过程中,借助工艺结构树进行工艺设计,生成了多种工艺数据集,包括装配序列、装配路径、工艺标注、工艺装备、辅助工艺等信息;工艺数据集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构成装配工艺模型。装配工艺模型信息集合如图1所示。
1.2装配工艺结构树
在装配工艺设计过程中,利用装配工艺结构树描述、存储工艺设计数据集,最终生成产品的装配工艺。产品的装配工艺通常由装配工序、装配工步组成。装配工艺结构树的数据结构如下:1)装配工序是装配工艺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含义与一般工序的定义一致。LO是工序对象列表,表示当前工序下所有待装配零部件。根据产品结构,工序对象列表中的零部件必须是相同部件下的同级子零部件。LP是装配工步序列,LP由工序下所有待装配零部件的装配过程按照工步划分规则进行细分得到。2)装配工步是装配工艺信息的基本载体,它的含义与一般工步的定义一致。3)装配信息由各种工艺信息组成。在工艺结构树中,装配信息的组成如下:AA是装配活动,它表示模拟零部件装配过程的三维动画展示;IAP是辅助工艺信息,它表示零部件常用的装配操作方法、特殊零部件的处理方法及设计人员的经验;DP是工艺标注,它表示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与装配工艺相关的标注特征信息,包括尺寸、公差、粗糙度、注释等;EP是工艺装备,它表示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用到的夹具、工具、量具等。在实际装配中,一个复杂产品的装配过程通常是按照先组装、再部装、后总装的顺序进行的。在装配工艺结构树中,工艺人员不一定按照实际装配过程进行工艺设计,即组装和部装工艺设计可能交替进行,这减小了工艺设计的限制,人机交互性更好。装配工艺结构树如图2所示。
2装配工艺流程
工艺设计完成后,采用何种方式管理装配工艺信息,将直接影响工艺人员的工作效率。工艺结构树的自身特性不利于工艺信息的管理,而工艺流程图不仅克服了工艺结构树的缺点,并且在工艺信息管理中具有优势。为此,本文将工艺流程图应用于装配工艺信息的组织和管理中,以解决上述问题。
2.1装配工艺流程组成和分类
产品的装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组装阶段、部装阶段、总装阶段;装配过程可以由一组串(并)联混合而成的装配链表组成;因此,产品的装配工艺可以由一系列流程节点组成的装配工艺流程图来表示。在装配工艺流程中,将包含一个或多个零部件装配过程信息的单元定义为工艺流程节点;工艺流程节点是装配工艺流程的基本组成元素,串并行工艺流程节点构成装配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节点能链接装配对象三维模型、装配动画、装配标注信息、工艺装备和辅助工艺信息等相关工艺信息。装配工艺流程不只是简单的单个流程,对于不同的装配阶段,如组装阶段、部装阶段和总装阶段,工艺流程可以用组装工艺流程、部装工艺流程和总装工艺流程分别表示。对于不同装配阶段的工艺流程,其工艺流程节点的装配对象可能存在父子关系,某个工艺流程节点可由其子零部件所在的工艺流程构成,工艺流程之间存在组成和层次关系,因而,总装工艺流程可以由部装工艺流程组成,部装工艺流程可以由组装工艺流程组成。装配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流程节点间的连接箭头表示装配操作方向;流程节点的先后顺序表示节点中装配对象的装配顺序;并行的流程节点表示其装配对象可同时进行装配。
2.2装配工艺流程数据组成
工艺流程节点作为装配工艺流程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数据结构如下:<NP>={<Name>,<L>,<ON>,<ID>,<SeqID>,<ParID>,<IN>}Name是节点名称,表示节点在工艺流程中的显示名称;L是节点层级,为将工艺流程节点放入相应层级的工艺流程链表中提供数据;ON表示该工艺流程节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ID是工艺流程节点的标识,具有唯一性;ParID是父级工艺流程节点的标识,具有唯一性。根据装配对象的父子关系,建立工艺流程节点的联系,用于标识装配对象的父级部件所在工艺流程节点,即父级工艺流程节点NPP,ParID为实现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工艺流程提供数据支持SeqID是并行工艺流程节点的标识,具有唯一性。SeqID为实现具有并行关系的工艺流程节点提供数据支持;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并行工艺流程节点包含的装配对象可同时进行装配。IN是节点工艺信息,表示该节点装配对象的工艺信息。工艺流程链表用于存储工艺流程节点。工艺流程链表的组成如下:<SN>={NPk|k=1,2,3,…}工艺流程节点NP是工艺流程链表SN的基本组成元素。SN中NP的顺序包含了装配序列信息。
3工艺结构树与工艺流程映射方法
为了实现装配工艺结构树向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需要解决五个问题,依次是解决工艺流程节点与装配对象的关联问题,解决工艺流程节点的工艺信息链接问题,解决装配序列信息的保存问题,解决工艺流程节点的并行关系问题,解决装配工艺流程的层次关系问题,即不同工艺阶段中工艺流程的分离。针对上述五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解析工艺结构树的工艺流程映射方法。它首先对装配工艺结构树进行解析并预处理,然后以装配工步为基本单元,将装配工步映射为工艺流程节点,并存储工艺流程节点生成工艺流程链表,记录装配序列信息,最终生成装配工艺流程。该方法能有效实现装配工艺结构树向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为了将装配工艺结构树映射为装配工艺流程,首先要解析装配工艺结构树,从工艺结构树中获取装配工艺信息。在工艺结构树中,装配工步PS是工艺信息的基本载体,可以从中获得所有装配对象OA及其装配信息IA,IA包括装配活动AA、辅助工艺信息IAP、工艺标注DP、工艺装备EP等;根据装配工序Pd及其装配工步PS的先后顺序关系,可以获得零部件的装配序列信息。同时,在解析工艺结构树时,需要从工艺结构树中分离出不同工艺阶段的工艺过程,以便实现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工艺流程。通过上述流程,基本解决了上文提到的5个问题。根据PS的OA,实现了NP和ON的关联;根据IA,实现了NP和IN的集成;根据SeqID,为实现具有并行关系的NP提供了数据支持;根据ParID,为实现具有层次关系的装配工艺流程提供了数据支持;将NP依次存储在相应层级的SN中,保存了产品的装配序列信息,为生成装配工艺流程提供了序列信息。图4是装配工艺结构树与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关系。
4应用实例与结论
篇3
CO2+O2原地浸出采铀技术作为国内一种新型的地浸采铀方法,具有试剂的消耗少、浸出液的铀浓度比较稳定、开采后地下水的治理简单等优点。随着新疆、内蒙古两个CO2+O2地浸采铀矿山建成投产,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成功掌握CO2+O2地浸采铀技术、并已工业化应用的国家。预计到2016年,应用这一技术生产的天然铀产品将占我国年生产量的50%。实际生产表明,运用这一技术,铀的浸出率达到75%。现阶段国内大多注重地浸采铀废水处理、地浸采铀工业性试验、放射性废物释放和对地下水的影响,而在水冶车间工艺流程安全评价方面很少涉及[1,2]。以内蒙古某中性浸出地浸矿山为例,为了使工人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就必须保证水冶车间工艺流程的安全,因此对水冶车间工艺流程进行安全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水冶车间水冶工艺流程简介
以内蒙古某中性浸出地浸矿山为例,水冶厂房包括浸出液过滤、吸附、淋洗、树脂转型、沉淀过滤及反渗透等生产线。浸出液经过集液池澄清,到达原液泵房后先加入二氧化碳进行酸化,然后通过袋式过滤,2台孔径不同袋式过滤机串联成一小组,两个小组并联成为一组,每组袋式过滤机组的出口处再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两组吸附塔。在吸附塔里进行吸附和淋洗。淋洗之后,废液经过反渗透,浓水流到蒸发池,淡水流到配液池和草地进行灌溉。合格液沉淀及压滤时先加盐酸调节合格液的pH值,酸化合格液通过泵送进入沉淀槽加碱用搅拌机搅拌沉淀,沉淀浆体用浓浆泵泵入沉降分离槽进行老化沉淀,底流老化后的沉淀浆液经压滤机压滤得到“111”黄饼。滤饼用清水(反渗透的淡水)洗涤。沉降分离槽溢流出的沉淀母液进入母液酸化槽,加入适量工业盐酸中和母液中的余碱,全部返回用作淋洗剂[3]。
3水冶车间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本工程中采用工艺的特殊性,有较多的液体池,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输送和计量,但在维护、检修过程中若违规操作,可能造成淹溺。本工程中有可能造成淹溺的场所有:配液池;集液池;滤液贮槽;沉降分离槽;沉淀槽;母液酸化回用槽;淋洗剂贮池;合格液池;贫液池;反渗透原液池;蒸发池。工作人员主要受到来自含铀溶液及产品的γ、β辐射造成的外照射;吸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氡子体的α粒子所造成的内照射;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放射性α气溶胶也将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内照射,以及α、β表面污染。在这些辐射危害中,氡及其与氡子体所造成的内照射是最主要的危害。
4水冶工艺流程故障假设分析
4.1故障假设分析方法简介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针对某一工艺流程的一种创造性的分析方法。在运用此方法时,要求分析人员对分析的工艺流程相当熟悉,故障假设分析一般会对工艺流程进行相应的审查,通常要求分析人员用“What…If”作为开始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从系统进料过程开始沿着工艺流程直到整个工艺流程结束。通常情况下要将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之后将它们分类。故障假设分析首先必须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逐步回答这些问题。评价结果通常以表格的方式形式表示出来,主要内容有:提出问题,回答其可能造成的后果,降低或消除故障的一些安全措施。故障假设分析法由三个步骤组成,即分析准备、完成分析、编制结果文件。
4.1.1分析准备
(1)人员组成。运用该方法进行分析应该由2~3名专业人员组成小组。要求分析成员非常了解将要分析的生产工艺,有评价危险的经验。(2)确定分析目标。目标能够加以限制,避免遗漏掉一些危险因素。文章的分析目标为水冶工艺流程,以水冶工艺流程示意图作为分析基础,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3)资料准备。进行分析时,必须具备完整的分析资料。文章以内蒙古某中性浸出铀矿山安全验收评价为基础进行分析,具备完整的分析资料。
4.1.2完成分析
(1)了解情况,装置的安全防范、安全设备、卫生控制规程。(2)从水冶工艺流程最初的过滤开始,一直进行到“黄饼”产出为止,依次提出如果发生危险情况,相应的操作人员应该要怎么做才能降低危险,分别得出相应的正确答案。
4.1.3编制结果文件
在分析结束以后,进行结果文件的编制。编制的结果文件必须让操作工人很直观地了解故障发生的位置以及可采取的措施。一般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同时在结果文件中可包含有排故流程图作为结果文件上交[4~7]。
4.2水冶工艺流程故障假设分析
以内蒙古某地浸矿山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水冶工艺流程示意图作为故障假设分析基础,由其安全验收评价为基础进行分析,分析人员由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和中核北方铀业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其中包括安全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水冶厂相关负责人。依次分析各个流程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
5结论
篇4
工艺流程出错结果之严重程度可大可小,总的来说出错就会或多或少带来损失,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对于一些百年品牌来说,工艺流程出错就造成产品的劣次,就会有损品牌形象。而对于一些创立不久的新品牌,一旦工艺流程出错造成劣次品,让刚刚萌芽期的品牌就遭受“夭折”也是非常悲催的事情。
因此,每一名工艺流程操作师都必须清醒认识自身岗位职责,切实加强操作监管,多心并用,求缓稳实,才能让品牌获得长久的发展。
工艺流程出错的检讨书范文
尊敬的单位领导:
面对错误,我感到羞愧万分。我的错误是严重的,教训是深刻的。此次错误充分暴露出我个人存在严重的工作松懈问题,并且我也没有一个足够的觉悟。
特别是当我想到这部分工艺操作规范是单位工作培训当中反复强调的内容,而我没有做好足够的培训会议记录,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也疏忽大意没有及时地有所警觉,最终导致了这样错误的发生。
篇5
软件自动断开试验泵电源,退出试验画面,打印泵出厂试验报告单,生成试验曲线,并对其进行合格判定。为了使试验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被试验泵的性能情况,PMSCAT泵测试软件使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3次多项式拟合曲线,并借鉴国外Lowara公司的经验,拓展了ISO9906:2012-Grade3B试验方法中的十字判定法,在被试泵型号样本中,小流量点和大流量点同时用十字判定法进行QH曲线的合格判定。这样可以保证被试泵在全部的流量工况点下的性能指标。具体判定方法为,如果被试泵的QH曲线同时与小流量点的十字容差线和大流量点的十字容差线的至少一条边相切,则被试泵的QH性能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同时将最后一个工况点(试验中的最大流量点)的电流与电机的额定电流相比较,如果试验电流小于电机的额定电流,则电流判定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显示醒目“PASS”字样,软件自动生成以产品编号为名的Excel报告文件,同时将被试验泵的性能数据和试验前通过二维码扫描录入的合同信息生成在二维码中,并自动打印3份(见图2),随泵出厂,以方便客户读取。二维码打印(图3)及内容见表2。测试软件同时还具备手动采集功能,可以对一些有具体性能指标要求的泵进行手动单独试验。试验后可以手动生成试验曲线和报告,并手动打印二维码。
2水压测试改进
影响水压测试效率的最关键因素为阀门启闭时间过长,高压泵运行时间长。改进方法为:1)替换原采用的电动球阀为气动球阀,阀门启闭单冲程时间由1.8min缩短为10s;2)修订原自动打压程序,呼应阀门快速启闭节拍;3)更换大流量高压泵,打压3.75MPa,仅需30s。通过以上一系列工艺改进,实现单台泵测试时间在10min以内,解决了测试瓶颈问题。
3关键非标零件工艺流程改进
1)拉杆及轴由外购改为自制,既不必外购零件又降低了成本;2)由于拉杆及轴皆为细长轴类零件,需要控制原材料外圆使其符合设计尺寸,并需检测控制原材料的化学及机械性能;3)组织相关人员审核图纸的加工工艺要求,制定出详细的加工方案。轴的加工工艺见图4,拉杆的加工工艺见图5。4)根据工艺要求,关键设备的选型和采购重点关注下料(锯床),轴零件的花键槽加工(铣床),以及M12、M14、M16拉杆的螺纹加工(滚丝机)。5)考虑到轴花键(图6)的尺寸精度和效率要求,刀具的设计为成形铣刀,可一次性加工达到尺寸精度。6)与公司的整体布局相融合,根据拉杆及轴的加工区域布置(图7),使物流顺畅。
4结语
篇6
关键词 印刷;书籍印刷;印刷流程
中图分类号T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161-02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
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不透光、空白部分透光的为阳图型胶片;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透光、空白部分不透光的为阴图型胶片;
2)拼版:又称“装版”、“组版”。因为最终形态的书籍多为16开版面,而生产多用对开纸上对开印刷机进行印刷,如此就需要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拼在一个对开版面胶片上,然后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对开纸按一定顺序折成16开,得到16开的书籍大小。拼版可以采用人工拼版或电脑拼版,拼版时要根据折页顺序、书籍配页顺序、裁切等来排列胶片的位置;
3)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4)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量,以便更改;也可为客户提供审校依据;还可为正式印刷提供墨色、规格等依据及参考数据。
3 书籍的正式印刷
打样出来的样张经客户校稿签字后即可用印刷机进行正式批量印刷。批量印刷时,为确保书籍印刷色彩的再现性,需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书籍印刷品的色彩是由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叠印而成,叠印中的印色次序就是色序。彩色印刷品多采用四色印刷机印刷,一次印四色,四色叠印后的色彩效果及套印准确性,能立即鉴别出来并能及时给予调整。但四色印刷机色序的安排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避免覆盖前一个颜色;
2)主色调后印,次色调先印,以突出画面的主体色调。例如风景画面偏冷色调,因此可后印青色,而人物画面偏暖色调,因此可后印品红色;
3)油墨黏度大的先印,油墨黏度小的后印,避免发生油墨的逆转印。
确定好印刷色序后,在印刷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水墨平衡,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套印准确性、墨色深浅、图文清晰度、空白部分洁净度等印品质量项目,坚持三勤操作,即勤检查印样、勤观察版面水分、勤搅拌墨斗内油墨,使水墨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状态,保证整个印刷过程质量的稳定性。
4 书籍的印后加工
书籍印刷完成后,在书籍封面上可进行上光、覆膜、烫印或其他装饰加工处理。
4.1 上光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既能使得印品表面呈现光泽,又能使印品原有图文的光泽透射出来。
4.2 覆膜
覆膜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覆盖于印刷品表面,经加热、加压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加工过程。经覆膜的印刷品,表面更平滑光亮,提高了印品的光泽度和牢度,还起到了防水、耐磨的作用,是书籍印刷最常用的印后加工方式。覆膜的工艺流程为: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试覆膜抽样检查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4.3 烫印
烫印是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上的模板,使印刷品和烫印箔在短时间内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板的图文转印到印品表面。通常,烫印工艺是根据封面设计者按书刊的价值、出版者要求及书刊内容来确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在书籍封面上只烫印书名、出版者,稍讲究些的烫印一些花纹图案,或再用各种颜色的烫料搭配、套烫在书籍封壳的表面。
5 书籍的装订成型
篇7
关键词:大型民机;电气改装;工艺流程;工作模式
试飞改装是指为满足飞行试验任务实施和加装测试设备的需要,而对试验机的机械结构、电气线路进行的改动,以及试验所用设备的安装和电缆敷设等工作[1]。电气改装是试飞改装尤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大型民机测试设备传感器分布范围广,任务需求数量多,参数类型复杂,改装线缆的制作和安装工作成为大型民机试飞改装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也是民机试飞的试飞技术重点攻关任务[2]。本文通过对试验机电气改装工艺流程现况的分析,利用工业工程解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借助流程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从管理的角度对工艺流程的技术过程进行深度剖析。研究民机电气改装的特点和目前的工艺技术状况,从主要解决电气改装电缆的管理工作粗放,大量工作必须在飞机上进行,机上的工作效率低,商飞工作模式严重制约关键工作环节等问题,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工序的优化重组2个方面进行了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有效解决了本次改装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电气改装工艺流程的现状分析
将C919首架机电气改装的整体情况,与以往军机的测试改装相比,发现不论是工作模式和工艺方法,还是改装时期飞机的状态和条件,都有着很多不同。尤其是商飞在一个部位的工作结束后,很快就封闭口盖和相关结构,但是电气改装的大量工作必须在原机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展,而且改装期间原机的状态很不完整,大大增加了测试电缆的安装敷设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商飞这种工作模式下,若按照现行的电气改装工艺流程,不可能在适航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完成首架机的电气改装工作。所以结合商飞的工作模式和现场的具体情况,深度剖析了电气改装的工作方式和工艺流程。经过研究探讨分析得出,目前的工艺流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电缆管理模式粗放
在地面准备阶段测试电缆制作完成后,将每束电缆与对应的图纸放置在一处绑定管理,等到机上安装敷设电缆时,必须根据飞机不同的部位和电缆的类型,反复查找一页页的电气图纸,寻找相应的电缆进行机上安装,而且同一部位或相近部位的多束电缆只能依照零散的图纸进行反复多次的安装,在安装完成后,再查找大量图纸进行电缆数量和类型的核对检验。由于C9型客机的电气改装工作量巨大,电缆相关的图纸就有290余页,地面阶段制作的电缆更是堆积如山。这种电缆与对应图纸绑定管理的模式,以及反复寻找电缆和图纸上机作业的工艺流程,导致电缆的安装敷设效率大大降低。
1.2大量工作需在机上开展
现行的电气改装工艺流程中,首先需要在飞机的地板和相关结构安装完毕后,将测试机柜装配到飞机上,然后必须等到机械专业人员把测试设备安装到机柜内后,才能将一束测试电缆与机柜内的设备连接,完成机柜内的预固定,再将由机柜向外部发散的电缆安装,之后开始下一束电缆与设备的连接。以此类推,进行一个机柜几十束电缆的安装敷设工作,最后进行机柜内电缆的整体固定和保护工作。本次电气改装共有5个测试机柜,每个机柜的电缆数量巨大,共计360余束电缆需要安装,而且各个机柜需要向10余个不同舱位进行电缆的安装敷设工作,同时商飞安装客舱地板和相关结构的工作计划,制约了机柜与飞机的配装工作,从而导致无法进行测试电缆的安装,严重影响了大量电气改装工作的开展。
1.3机上作业的局限性大
目前,电气改装机上作业的工艺流程为全机电缆的安装敷设飞机各部位传感器电连接器的制作全机电缆的导通设备、传感器与电连接器的连接全机电缆的固定、保护全机电气改装的质量安全检查飞机移交。而商飞的工作模式是先进行某一部段的所有总装工作,在检查校对无误后,就进行该部段封闭口盖、内饰和相关结构等收尾工作,之后再开始另一部段的工作。在电气改装机上作业的工艺流程中,基本上每一个工作步骤对应的目标都是全机的测试电缆,而且还必须在原机的相关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适应商飞的工作模式,导致无法高效地推进各项改装工作。
2改进工艺方法,合理优化流程
针对本次改装期间遇到的上述问题,分析了现有的电气改装技术条件,研究了商飞的工作模式,从提高机上的工作效率、减少机上的工作量、减少商飞工作模式对改装进度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对现行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如下优化改进:①建立新型电缆管理模式;②改变工序,提前进行大量机上工作;③改进流程,按部位分阶段开展机上作业。图1为电气改装流程图。
2.1建立新型电缆管理模式
本次电气改装的工作改变了以往每束电缆与对应电气图纸绑定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电缆管理模式。将地面制作的电缆按照不同类型分为电源线、信号线、视频音频线、光纤等几大类,按照不同部位分为驾驶舱、客舱、后附件舱、前后货舱、前后EE舱、左右机翼前后缘、垂尾前后缘、左右平尾前后缘、前起落架舱、主起落架舱、左右发动机舱、起落架鼓包等十几类,再将各类电缆按照不同的线束通道分类整理,并在每束电缆的电连接器端标记图纸页码、部位和类型,方便安装后的核对和检查工作,之后存放在电缆架上统一管理。新型电缆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需要反复查找近300页图纸进行电缆安装敷设的工作模式,在飞机具备电缆安装条件后,只需要按已经分类整理标识好的电缆,统一并一次性上机安装到位,避免了同一部位反复安装的烦琐工作,大大提高了电缆安装的工作效率。
2.2改变工序,提前进行大量机上工作
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在地面准备阶段进行机柜相关电缆与设备的对接、固定、保护及分类成束整理工作,将机柜配装到飞机上后才能进行的大量电气改装工作提前开展。首先,在地面将机柜内设备之间的测试电缆全部安装到位,然后把电连接器全部对接,再将设备间的电缆固定在机柜内侧的支架上,之后再进行机柜设备端向外发散的电缆连接,沿着机柜外侧的电缆通道安装到机柜过线口,最后将机柜内几十个小线束电缆按照不同走向整理成近10个大线束,在机柜配装后,只需要将分类整理的大线束进行安装敷设。改变工序后,将机柜相关电缆的端接、固定、保护以及分类整理的大量工作提前到地面阶段进行,不仅避免了以往根据小线束反复多次安装敷设的烦琐工作,还大大减少了机上的工作量,减小了商飞工作计划对电气改装进度的制约。
2.3改进流程,按部位分阶段开展机上作业
本次电气改装,分析了商飞的工作模式和工艺流程,细化了现行电气改装的几大工作步骤,合理优化流程,调整和改善工艺,改进了以往机上的作业流程,将整个飞机划分为驾驶舱、EE舱、客舱、货舱、起落架舱、机翼、垂尾、平尾8个部段,采取按部位分阶段的方式开展各项电气改装工作。在商飞某一个部段的工作完成后,集中进行该部段的电缆敷设安装、电连接器制作、电缆导通、电连接器对接、电缆固定保护和质量安全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在飞机封闭相关结构前,基本完成该部位的全部电气改装工作。按部位分阶段开展机上作业,在细化并分解了电气改装的几个工作步骤,改进了机上作业流程的基础上,改装的计划和进度能够很好地适应主机厂所的工作安排,大大减少了商飞工作模式对改装工作进度的影响,提高了机上部分工序的工作效率。
3结束语
航空产品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工艺流程工序众多,需要引入持续优化的思想,在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中逐渐提高产品质量[3]。在本次改装中,从3个方面优化了电气改装的工艺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改进工艺方法、合理优化流程后,大大减少了机上的工作量,提高了机上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部分工艺流程的局限性。同时也为C9型客机后几架飞机及今后大型民机的电气改装工作,在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今后电气改装专业的不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霞.大型客机一体化试飞改装设计方法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5(02):55-59.
[2]徐敦.大型客机试飞电气线缆改装方法研究[J].客机创新导报,2015(16):69,71.
篇8
一、试题结构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结构一般分为题引、题干和题设三个部分。题引主要是以引导性的语言,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目的、原料、产品,有时还提供相关表格、图像等参考数据或信息;题干主要是以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题设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设计成的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依据化学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一般结构如下:
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
三线:出线和进线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可逆线表示物质可循环使用。
二、解题思路
要准确、顺利地解答化学工艺流程题,除了必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 用的基本知识,以及除杂、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技能外,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和具备分析工艺生产流程的方法和能力。因此,解题思路通 常是: [审题][析题][答题][①阅读题目的背景材料;
②提供的原料;
③物料或操作流程;
④提供的条件和图表;
⑤化工流程图的类型;
⑥重要的操作。
][①从目的和反应原理切入;
②从原料和产品切入;
③从生产要求和条件切入;
④从产品分离提纯切入;
⑤从绿色化工思想切入;
⑥注意问题表达;
⑦注意每问提供的答题区域大小。
][①弄清目的和原理;
②弄清各步骤的目的;
③如何运用条件;
④问题突破口与隐含条件;
⑤建立解题思路与方法。]
答题顺序一般按题号的先后顺序作答,但要注意前后问题一般没有“株连效应”,遇到难题时不妨先放一放,先做后面的题;若时间不够用,还可以不看流程图,先做与流程图无关的题,能抓几分就抓几分。
三、相关知识储备
1.除杂提纯
化学工艺流程的目的之一是从混合物中除杂、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因此,掌握好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除杂、提纯方法是解答好工艺流程题的第一把钥匙。
(1)常见的化工术语。
(2)常见工艺流程题中添加化学试剂的作用。
(3)常见工艺流程题中除杂、提纯的方法。
①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分离、提纯物质。主要有:过滤、蒸发结晶(重结晶)、蒸馏或分馏、萃取分液、渗析、盐析等。
②常用的化学方法:根据物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分离、提纯物质。主要有:生成沉淀法、生成气体法、氧化还原法、正盐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法、离子交换法。
(4)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的检验是进行物质鉴别、推断的重要基础,因此,掌握常见离子(如H+、Na+、K+、、Fe3+、Fe2+、Mg2+、Ba2+、Cu2+、Al3+、OH-、、、S2-、Cl-、Br-、I-、)的检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Na+、K+、、Fe3+、Al3+、、、Cl-的检验,更要熟练掌握。
2.实验操作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另一个目的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种物质,其中必然涉及不少实验操作,因此,熟练掌握中学阶段常见的实验操作是解题的又一把钥匙。
(1)洗涤沉淀:沿玻璃棒向过滤器的沉淀上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此操作2~3次。
[特别提醒]有机物最好用冷水洗涤,无机盐最好用酒精洗涤,以减少晶体溶解。
(2)是否洗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某种能检验沉淀上吸附离子的试剂。
(3)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水浴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5)使用时不需要润洗的实验仪器:中和滴定中装待测液的锥形瓶,配制溶液时的容量瓶等。
(6)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颜色突然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7)趁热过滤的目的:防止其他溶质析出;抽滤的目的:较快、较干燥地得到固体。
3.平衡原理
化学工艺流程题从本质上说,就是将中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艺流程中,指导具体实际生产,而平衡原理是中学的重要理论,用好平衡这把钥匙对答好工艺流程题是很有帮助的。
化学工艺流程题中运用平衡原理要特别掌握以下几点:
(1)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选择合适的工业生产条件,包括温度、压强、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等。
(2)侯氏制碱法是工艺流程题的热点,要掌握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的顺序、NaHCO3析出条件的控制。
(3)重视水解平衡的应用,如水解对溶液pH的影响,易水解盐的配制,水解对盐溶液蒸干的影响,利用水解除杂、制备Fe(OH)3胶体。
(4)沉淀溶解平衡是工艺流程题的热点,要求能根据表达式进行简单计算,能根据图像选择合适的溶质析出温度,能运用原理解释生产中的一些现象等。
4.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化工生产
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化工生产主要有:①氯碱工业;②工业制硫酸(接触法);③侯德榜制碱;④合成氨工业;⑤工业制硝酸;⑥金属钠、镁、铝、铁、铜等的冶炼;⑦海水提溴;⑧硅酸盐工业;⑨粗铜精炼等。
篇9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于循环物质的判断,在后面的生成物中的物质,如果在前面的反应物中用到过该物质就可以循环使用.
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流程图和问题三部分.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流程图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问题部分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计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因此在解题时宏观上要注意三点:
(1)明确目的,提取有用信息
通过阅读题头,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进而明确生产目的――制备什么物质,找到制备物质时所需的原料及所含杂质,提取出所给的相关信息――物质反应方程式、物质稳定性、物质溶解性等.
(2)分析流程,弄清各步作用
首先对比分析生产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流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时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是否要除去,采用什么操作方法除去?
(3)看清问题,准确规范作答
这一步很关键,从中考评卷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简述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化学用语的表述存在很大的偏差,所以答题时要看清问题,不能答非所问,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如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反应条件要注明、分清实验操作等.
解决此类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种具体方法:
(1)首尾分析法
对一些线型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生产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流程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2)截段分析法
对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包括副产品)的工艺流程题,用截段分析法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3)交叉分析法
有些化工生产选用多组原材料,事先合成一种或几种中间产品,再用这一中间产品与部分其它原材料生产所需的主流产品.以这种工艺生产方式设计的工艺流程题,为了便于分析掌握生产流程的原理,方便解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提供的工艺流程示意图画分成几条生产流水线,上下交叉分析.
(4)“瞻前顾后”分析法
篇10
关键词:重选;尼尔森选矿机;浮选;回收金
1工艺矿物学研究
1.1矿石性质
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以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闪锌矿以及个别的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钾长石、斜长石以及黑云母、白云母。金在矿石中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共见自然金27粒,粒度以中粗粒为主。多分布在硅化严重的二长花岗岩中,多赋存于脉石矿物石英、长石之间和裂隙中,个别靠近黄铁矿,但硫化物内未见金矿物出现。自然金的形态以粒状为主,其次为片状和麦粒状,易解离。自然金在该矿中主要与长石、石英和黄铁矿有关系,金粒在长石粒间最多,占62.4%,长石包体金占8.2%,总共与长石有关的金共占70.6%。石英包体、粒间和裂隙中金总共占20.7%。与黄铁矿接触的金仅占8.6%。自然金的粒度以中粒为主,达69.30%;粗粒和极粗粒占26.70%;细粒以下仅占3.90%,表明该矿中金粒度较粗,建议选矿时粗磨粗选。黄铁矿在矿石中的含量约占4%左右,在有黄铁矿的地方就有花岗岩矿物存在,二者均呈带状分布在石英脉中。黄铁矿大多数呈不规则状的他形晶,少量呈自形—半自形晶。他形晶颗粒粗细不一,显示充填岩石裂隙受其空间限制,形成顺裂隙的拉长不规则晶体,长轴有定向的趋势。最长晶体在3.00mm以上,晶体多碎裂,褐铁矿沿裂隙呈网脉状交代。还见个别晶体内显胶状、“炉条”状结构,似磁黄铁矿的蚀变产物,但无残留晶体,不能确定其真实性。自形和半自形黄铁矿量少,形状多呈五角面体或其聚晶,粒径在0.30mm×0.30mm左右,多分布在浸染黄铁矿条带的边部。值得提出的是部分黄铁矿被褐铁矿交代的同时,部分铁流失成为空洞或残留铁的氢氧化物在空洞中。
1.2原矿化学成分分析
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原矿金的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1和表2可看出:(1)金在矿石中是主要的回收对象,其品位为3.10g/t;(2)可回收金主要以及半存在于矿石中,以及部分碳酸盐、硫化物等包体金;(3)脉石矿物主要为硅酸盐类,SiO2含量为81.64%。
2选矿试验
经过探索试验最终确定采用重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该矿样中金主要以自然金为主,在磨矿过程中易单体解离,可利用重选回收中细粒自然金;而难以通过重选回收的微细粒自然金以及硫化物、碳酸盐包体金,则用浮选工艺进行回收。
2.1重选试验结果与讨论
尼尔森回收金矿是最有效的重选设备之一,在选金行业中被广泛认可及应用。2.1.1磨矿细度试验试验中给矿浓度30%,重力值60G’s,冲水量4.0L/min。试验的工艺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图2。图1尼尔森重选—浮选条件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粗精矿金的品位不断增加,金回收率先降低后增加,综合考虑磨矿成本和尼尔森尾矿之后的浮选流程,最终磨矿细度选择-0.074mm70.00%为宜。此时,金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分别为775g/t和82.61%。2.1.2尼尔森参数的确定试验根据相同的方法,可以确定尼尔森参数的最佳条件为冲洗水为4.0L/min、重力G值60G’s、给矿浓度为30%较为适宜。此时,金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分别为775g/t和82.61%。
2.2浮选试验结果与讨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精矿的回收率,对重选尾矿进行浮选试验。2.2.1浮选调整剂种类及用量试验试验中丁黄药80g/t,丁铵黑药60g/t,2#油30g/t。试验的工艺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3.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碳酸钠和硫酸铜组合用量的变化,浮选粗精矿金品位不断增加,金回收率先降低后增加。当碳酸钠和硫酸铜用量均为500g/t时,金精矿品位及作业回收率分别为10.06g/t和72.34%,试验指标相对最好。因此,碳酸钠和硫酸铜用量均为500g/t为宜。2.2.2丁黄药用量试验试验中碳酸钠500g/t,硫酸铜500g/t,丁铵黑药60g/t,2#油30g/t。试验的工艺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图3。由图3以看出,随着丁黄药用量的增加,浮选粗精矿的金品位和回收率均先升高后降低。当丁黄药用量为60g/t时,金精矿品位及作业回收率分别为11.03g/t和79.59%,试验指标相对最好。因此,选择丁黄药用量为60g/t为宜。2.2.3丁铵黑药用量试验试验中碳酸钠500g/t,硫酸铜500g/t,丁黄药60g/t,2#油30g/t。试验的工艺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图4。由图4以看出,随着丁铵黑药用量的增加,浮选粗精矿的金品位和回收率变化趋势一致。当丁铵黑药用量为60g/t时,金精矿品位及作业回收率分别为16.56g/t和83.82%,试验指标相对最好。因此,选择丁铵黑药用量为60g/t为宜。通过上述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浮选流程药剂制度,碳酸钠500g/t,硫酸铜500g/t,丁黄药60g/t,丁铵黑药60g/t,2#油30g/t。为了进一步提高金的品位及回收率,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次精选和两次扫选进行了开路试验,得到金精矿金品位为98.83g/t,回收率为57.14%。
2.3尼尔森重选-浮选工艺最优条件的确定
根据以上尼尔森重选的各个工艺条件试验结果,最终确定该金矿最优工艺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mm68.48%,给矿浓度为30%,冲洗水3.0L/min,重力G值60G’s;重选尾矿进行一粗两精两扫的浮选流程。全闭路试验流程见图5,最终得到的金精矿技术指标见表4。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