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弊端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的弊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的弊端

篇1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及分类

移动支付是指使用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

按照支付地点远近,移动支付可分为非面对面的支付模式和面对面的支付模式。非面对面的支付模式主要满足了客户不用亲临现场就可进行交易的需求。这种支付模式下,客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手机短信、语音等操作方式,就可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水电煤气、物业管理、交通罚款等公共事业缴费,或者用于彩票购买、手机订票等交易。面对面的支付模式类似于人们在商场内的刷卡消费,客户的手机与商家的终端之间采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客户只需将手机靠近终端,再输入密码就可以完成支付。

根据支付商品的内容不同,非面对面移动支付可以分为移动互联网购物支付和移动数字产品下载支付。移动互联网支付是指利用手机互联网开展的非数字产品的商品和服务的支付,它相当于互联网支付的发起终端从PC迁移到手机上,支付的内容有各类普通商品。移动数字产品支付是指利用手机或互联网下载手机铃声、音乐、电子书等数字产品时发生的支付。

二、我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

(一)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移动运营商会以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的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例如,移动运营商主推“手机钱包”模式,允许用户以预存的手机话费消费,能方便地买车票、电影票、景点门票等,但其消费额受限于用户“话费总额”,目前并不适合用于支付大额消费。在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中,移动运营商除了承担着基础网络服务和内容增值服务的角色之外,还承担了账户系统、资金清算等金融机构的责任,不需要银行过多的参与。这种商业模式技术实现简便,但是移动运营商的角色定位不清楚,使得产业链各方的利益难以保证,前景复杂。

(二)以银联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银联作为我国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的金融运营机构,所提供的移动支付平台接入服务是银行卡支付服务的延伸,有别于商业银行个性化的手机银行业务。由银联来建立和运营移动支付平台,可以避免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一些弊端,同时也能解决多个银行共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时带来的困扰和资源浪费,优化了整个产业,使得各方的定位更加明晰,大家能各司专长,共同事业,共同发展。

(三)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建立对应关系,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为银行和用户提供信息通道和内容服务,不参与支付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都由自己运营移动支付平台。与“手机钱包”不同,银行主推的是“手机银行”模式,实质是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手机WAP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模式,各银行只能为本行用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需要购置自己的设备并开发自己的系统,因而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对终端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如果一部手机只能与一个银行账户相对应,那么用户无法享受其他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

(四)以独立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平台服务提供商是独立于银行、银联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主要是借助手机的移动上网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支付,例如支付宝推出的手机客户端软件,这种通过第三方构筑的转接平台,具有查询、交费、消费、转账等主要业务项目。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运营主体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特点是:银行、移动运营商、平台运营商以及SP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平台运营商将银行、运营商等各利益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化,将多对多的关系变为多对一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务运作的效率;用户有了多种选择,只要加入到平台中即可实现跨行之间的支付交易。平台运营商简化了其它环节之间的关系,但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处理各种关系的负担。

三、市场规模与结构

(一)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自起步到现在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据《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用户数量达3964.9万人,相比于2008年2728.5万人,增幅达45.31%。从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情况来看,2009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07.2亿元人民币,较2008年增幅达41.68%,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二)非面对面移动支付占比较高

受限于基础设施,面对面的移动支付难以在用户发展上获得快速增长。因此非面对面支付业务占了移动支付的绝大多数份额。

四、市场特点

(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大力推动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业务方面的发展

长久以来,移动支付在原则上属于金融服务,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移动支付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业务许可证》不做数量限制,鼓励所有具有资质的非金融机构在支付服务市场中平等竞争,促进支付服务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移动支付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体验尚需提升,用户对安全问题的担心较大

与所有的支付业务相同,安全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业务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用户在考虑是否采用移动支付业务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交易的安全性。一方面需要行业参与者完善支付安全技术,建立行业规范,另一方面需要培养用户的认同感,引导用户的消费习惯。

篇2

面对凶猛而至的中移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众企业迅速拧成了一股绳。

日前,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及部分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首批加入产业联盟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18家全国及区域性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则有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代表性的手机制造商有诺基亚、联想,还有多家智能卡及安全芯片厂商等相关机构。

作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组织者,中国银联有关负责人表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提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将不断吸纳各类社会第三方共同发展,壮大移动电子商务商圈。有关专家指出,产业联盟的开放性是相对的,联合中电信、中联通后却单单撇开中移动,表明了银联想拒绝对方,自己做产业主导者的“野心”。

至此,以银联为首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和已经深耕该市场多年的中国移动,形成了移动支付市场的两大阵营,也摆开了多对一的大竞争态势。但业内专家表示,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均拥有自己的标准,移动支付亟待统一标准,以促进行业合力发展。

成立联盟

据预测,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47亿,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6.1%。为此,多家咨询公司的报告都将今年定义为“移动支付产业井喷前夜”。作为国内最早开始移动支付业务试点的运营商,中移动拥有5.2亿以上的用户规模,其董事长兼CEO王建宙希望可以通过手机载体,打造一个完整的手机支付产业,完成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布局。

与中移动相比,中国银联从事移动支付的资本也不遑多让。银联作为国内唯一的全国性银行卡联合组织,不仅对市场规则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了解,而且手握国内最庞大的银行卡受理网络,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对此,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指出,移动和银联均属于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由于双方各有优势,都想要彼此绕开各成体系获得主导权,它们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

在中国移动和银联酣战的同时,还有一支第三方力量在虎视眈眈,其中包括支付宝、易宝支付和财付通等公司。作为有庞大用户基础的运营商与银行显然不愿意看着这块巨大的蛋糕被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有,结盟便成为一种很好的策略选择。

今年3月,王建宙以398亿元人民币巨资认购浦东发展银行20%股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这顿时激发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的兴趣,二者也加快了拓展移动支付业务的脚步,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打破了运营商与银行联盟之前各自为战的僵持局面。

随着3G技术的深入应用,手机的通信、上网、交易和支付功能逐渐得到展现,加速了金融支付行业和通信服务行业的交叉融合。然而,各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交织,面对中移动的强势,有相同利害关系的企业极有可能抱成一团,并肩应对共同的竞争对手。

5月12日,中国银联联合各方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希望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共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标准规范和业务模式。中国银联方面表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电子等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共建一个相互沟通、紧密协作的平台。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银联宣布在南方六省大规模推广手机支付之后,再一次与中移动争夺产业领导权的行动。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获得话语权显得极为重要,而中国银联主导的联盟的成立,无疑触动了王建宙的“奶酪”,未来双方在支付结算和受理终端领域的竞争也难以避免。

相互依存

按照支付地点远近,支付技术包括无线射频(RFID)近距离支付和手机端远程支付两种方式。当前谈及的移动支付主要是指前者,这也是业内公认最有可能出现高速增长的应用领域。

王留生告诉本刊记者,在近距离支付方面,移动运营商具有明显优势。他认为,移动运营商可以直达手机用户,可以依赖其网点进行推广和宣传。而银联的资料显示,其手机支付可关联10张银行卡,并囊括了包括大额支付在内的所有银行网银功能,安全性较高。并且,银联不存在运营商存在的金融资质问题,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系统没有大额支付和小额支付的限制。

但是有业内专家表示,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专家们指出,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不具有金融牌照,只有小额支付权限,即使与银行合作可解决这一难题,也仍然存在无法实现跨行移动支付、各个银行有不同接口标准的弊端,会造成运营商成本的上升。

当然,银联自身也存在不少弱点,最明显之处是它不能发行带有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必须借助商业银行发卡,通信技术上也必须与运营商合作。而银联的现有技术牵涉到要对全国241万台存量POS终端进行升级改造,这笔费用非常高昂,银联若不携手商业银行和运营商,这些工作无法独立完成。

易观高级分析师曹飞认为,第三方支付、银行和运营商之间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现在还远没到争抢市场份额的阶段,因为运营商主要发展近端支付,银行主要通过手机银行提高自有客户的黏性,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优势在于远程支付。可见,建立共赢的商业模式,对于商户、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从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成立,中国移动入股浦发,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行合作等事可以看出,异业合作正在成为移动支付一种主流的表现形态。支付宝无线业务负责人诸寅嘉解释说,“移动支付市场的前期培育成本相当高昂,并非一家公司就能够主导的。”各个业态相互取长补短就不足为怪了。

标准之争

除了市场竞争,技术标准之争也不可小视。

中移动采用技术的信号频率是214GHz,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银联采用的手机支付技术信号频率是13.56MHz,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也各自遵循不同标准。无疑,在标准尚未统一的前提下,谁的业务模式在市场上占得先机,谁就有可能以自己的模式一统江湖。

然而,这些技术都存在自身的缺陷,都要进行升级改造,需要更换POS终端或者升级SIM卡等硬件。银联自身资本金只有十几亿元,而250万合存量POS终端的改造升级所需金额超出了银联承受范围。银联的难题让移动暗自高兴,王建宙希望通过布置自己2.4GH濒率的支付环境,争取成为事实标准。

但是银联也不是省油的灯。目前,无论是传统的现金、银行卡支付手段还是新兴的网络支付,均以银行结算标准使用。光大银行电子银行产品设计处处长陈红薇对本刊记者表示:“对银行来说,按照相关规定,银行发卡必须遵循银联的标准。”

现在,多个解决方案形成的不同标准不但使消费者产生了困惑,也让产业链上的公司无所适从。业内人士指出,移动支付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利益各方的冲突以及对标准的掌控愿望,将会掣肘移动支付的发展提速。

由于某些技术需要用户更换特制手机,这大大降低了移动支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多种技术标准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应用和产业发展,更存在基础设施资源的浪费。”电信专家侯自强如是说。

篇3

1、从2008年年底以来,从整个手机游戏市场来看,目前已经呈现出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和Freewap、MTK三分天下的格局。

2、从2009年的8月17日正式启用以来,移动MM已经发展一年有余,从最近如广东移动梦网发了个文,概要是大力鼓励开发者加入MM商城,逐步淡化乃至停止百宝箱接入和运作。

3、日前、杭州斯凯密集召集众多手游合作伙伴,商讨目前斯凯平台中,手游收入严重下滑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易观分析:

目前中国手机游戏产业链环节之一的手机游戏运营及推广平台中,依旧呈现出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和以腾讯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以斯凯为代表的MTK平台三分天下的格局。这样的格局,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和趋势?这是我们大家一直都比较关注的问题。通过大量的行业访谈和长期的行业跟踪,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认为,三分天下格局将会在2011年出现如下变化:

首先,电信运营商在计费通道对行业的把控力上和手机游戏市场的领先优势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电信运营商作为国内手游市场最为重要的力量,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贡献,也构建了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业务模式--百宝箱业务。但随着发展,本身业务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众多的行业参与者迫切寻找模式上的创新,但受制于计费方式的可选择性,只能跟随着运营商的大船而漂泊。随着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在移动远程支付方面的发展,必将产生符合手机游戏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出现。另外加上电信运营商手游业务遭受来自腾讯在内的第三方平台的冲击,至此,电信运营商将不得已,只能依靠优化运营结构和模式重铸,改善之前模式下的种种弊端,剪除恶性循环,才能留存老用户,扩大新用户,迎来新机。但受限于诸多因素,在2011年的增速将继续趋缓。

其次,以腾讯、空中、当乐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将逐渐突破发展束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权重进一步提升。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也正在逐渐融合。通过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大量调研显示,WAP平台、WWW平台和平台客户端成为手机游戏最为重要的获取方式,因此,这为腾讯、空中、当乐为代表平台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无论是运营灵活性上、盈利模式、还是计费方式的选择上,更为重要的是此类平台将用户体验放到第一的位置上,这样健康模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都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09年和即将过去的10年,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增长。其中尤以腾讯为例,腾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用户认可的账户支付体系,加以庞大的用户规模,从而成为深受电信运营商政策调整影响的手机游戏业之中最有吸引力的平台。这是摆在其他平台面前待需解决的问题,但随着远程移动支付的发展,以支付宝为例的第三方支付厂商将开发出现更为符合手机游戏用户体验的支付方式。因此腾讯等第三方手游平台在2011年的市场权重一定会得到提升。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现状;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50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其目前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模式多样且彼此之间竞争激烈

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移动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贷、众筹金融和第三方金融平台这六种模式构成了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其中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目前我国居民使用较多的第三方支付主要有微信支付、支付宝以及财付通。根据数据显示,在2016年新年期间,微信支付收发红包78.5%,支付宝收发红包33%,但在2017年新年期间微信退出红包大战,支付宝一家独大。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移动支付巨头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例如,2016年春节前期支付宝推出的“集五福”活动,2017年又推出“扫福集福”活动,通过加支付宝好友取福、好友之间转赠、扫福字等方式进行集福活动,操作简单,吸引许多人参与其中。这种方式在使得增加支付宝用户的同时也将支付宝推进社交关系领域。虽然,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第三方支付的大部分份额,但是一些新的支付方式仍然在不断房展,不断创新,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种新模式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1.2交易规模扩大,发展前景可观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普及程度也不断提高。此外,智能手机的使用也十分普遍。这些社会新变化使得我国的网上银行、p2p网络借贷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新金融模式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和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达到了12亿元,相当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20%,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体系中的重组成部分。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P2P网贷的交易规模达到8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倍。其他模式的交易规模亦十分可观,且不断扩大,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移动支付的使用率大大提高,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十分可^。

1.3缺乏风险控制机制,存在弊端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行业,首先,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导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存在技术风险。其次,由于金融机构自身体制的不完善,也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体制风险。最后,消费者自身的法律维权意识淡薄,也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让很多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几年来,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2014年e租宝事件,使得很多人的财产都受到了损害,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此事件就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弊端的显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

2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便捷的操作目前被广大人群使用,但是其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资金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近年来,以网贷为代表的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出现许多新危机,平台缺乏支付能力,借款人失信等等,这些事件的频繁出现使得业界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关注不断加大,从而使得加大对其的监管显得更为的迫在眉睫。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没有配套的监管体系,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最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应用而生。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行业,它以其所拥有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金融垄断的局面。为了既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防范其风险,又能维护金融市场创新和绿色发展,应尽快创新建立与其配套的监管体系,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监管机构做得更多的是对其发展进行密切的关注并非实际监管,很难在其快速发展之前预测其危险。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对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这些要求并未完全落实。例如,2015年底的e租宝事件,仍然有许多投资者的财产受到了损害。

2.2没有适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立场

目前,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适应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传统金融在监管的各个方面都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运用众多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其安全运行。但是这些监管措施和法规并不能完全的适应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在类型和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不断创新。如果不能建立新的监管模式,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因此对它的监管需要全新的监管立场。

2.3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力度难以把握

任何一项创新如果政府一开始就介入监管的话会扼杀创新,市场机制在互联网金融运行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要使交易机制更为高效必须通过法律法规来监管约束各类互联网金融主体的市场行为。但是政府监管的力度具体要多大,或者说给互联网金融发展给予多大的自由度是非常难把握的。一方面P2P、互联网金融,政府应该管,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监管力度太大,过早的监管,就会扼杀P2P以及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性,甚至会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底施以多大力度的监管是目前的一大难题。

2.4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范围界定困难

互联网支付范围非常广泛,他已经从最初的网上购物、网络缴费领域逐渐拓展到了金融理财、股票、基金、贷款等新的领域。其跨界经营的特点对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提出了挑战。如果法律更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能同步进行,就会威胁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稳定,给其发展埋下隐患。此外,要做到监管一个业务或某个交易行为是否非法也是比较困难的。

3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

互联网金融目前仍然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领域都涉及互联网金融,甚至连最基础的买菜、买水果都可以用到支付、微信等线上支付,另外由于余额宝利率高出银行存款的利率,越来越多的人不在选择银行存款这种传统金融,而是将钱放在余额宝里。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不足、监管措施不全面以及力度小等原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有很多不足。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采取相应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完善立法,建立监管体系等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模式不同,是一种典型的金融行为,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一方面可以在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上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形成新的监管方式,将统一监管和分类监管、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有机结合起来。

3.1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控制度和监管主体的协调机制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虽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差别。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中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内外部机制等都有相关的规定,因此需要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有模式制定相应准入、退出、业务范围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对其涉猎的业务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过程以及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进行严惩,加大打击力度。此外,我们可以加强和其他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监管的缺陷。不断适应互联网金融跨越空间和实践的新特点。

3.2建立与时俱进的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新兴行业,固定的监管机制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不断地适时调整相关规定,因此建立动态的监管机制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个必要条件。首先需要作出明确分工,将新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归到管制之下,保证监管的完整性。其次实时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预警机制。最后为了确保信息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投入资金的去向及其使用过程进行监控,保证其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3完善信息披露以及风险提示制度,强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篇5

交易闭环缺失,移动商务发展遭遇瓶颈

网上团购、打车、订票、送礼……零售业全面电子商务化之后,生活服务业的电子商务化也成了不可避免的大趋势。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一方面,诱人的商业前景吸引了大批创业公司及投资机构涌入;另一方面,各类O20创新都面临着同一个挑战一宠大的网上流量和在线交易如何与现实中商家的实际经营对接。在线团购时的兴高采烈,线下验证时的烦躁不安——消费者在O20体验过程中往往会经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而验证过程在便捷性和可靠性方面也无法令线下商户满意。这正是对O20移动商务发展的行业困境——交易闭环缺失的真实写照。

交易闭环的缺失,一方面导致商户无法验证消费者凭证的真伪,担心造成交易损失,从而不敢提供有价值的促销优惠和可供在线交易的服务;另一方面使得消费者对于没有实际价值的优惠券、代金券过度疲劳,兴趣下降。于是,O20理论上从在线订购到现场服务结算的交易圆环自然无法闭合。

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三种:短信密码验证、二维码验证以及NFC支付。然而,这三种方案都有各自的不足:短信密码虽然成本低廉,但存在可直接识读、随意复制的安全隐患,人工查找输入也给商户和消费者都带来了不便——商户嫌麻烦,消费者则担心手机中的隐私泄露;二维码验证由于扫描设备成本过高,难以在行业中真正普及;NFC支付也存在着成本过高的弊端,不必说改造系统的投入,光是换一部具备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就足以让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现有的解决方案不尽如人意,交易闭环缺失,成为O20移动商务发展的瓶颈。

微信电子凭证,针对O20支付的有益尝试

“要做到手机上的电子凭证无法被他人识读,无法被他人有效复制,保证用户和商户使用都放心。还要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店员不用学就会用,消费者使用感觉自然没有操作负担。”北京微智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岩这样描述对旗下新品“微护照”的期望,“我们采用了可以同时支持蓝牙、NFC、二维码和超声波的混行通讯技术,以扫描动态二维码的形式来实现安全的手机电子凭证。在这一基础上同时还能做到扫描设备成本高度可控、扫描只需一个键操作、20秒即可快速验证通过等多项行业中的领先水平。”

除了创建安全、快捷、低成本的支付凭证验证机制,微护照团队还对凭证的发放、转让环节进行了优化。团队推出了全新的支持HTML5的验证技术,并针对目前国内市场环境,提供了标准化的微信接口产品。

在目前举行的微护照微信接口产品技术体验会上,记者先是通过扫描关注一个名为“证能量”的公众账号,在微信中报名参会,得到含有动态二维码的会议入场证,并经现场工作人员扫描通过后入场,之后在会上通过微信对话领取电子体验券并转发,从而在微信中完成了电子入场券、电子体验券等凭证的发放、转让、验证的整个流程。微护照正是注意到了微信的用户资源,希望通过将应用植入微信,快速普及这一验证技术,同时为O20移动商务合作伙伴降低了技术接入和用户发展的难度,并为利用微信中的社交关系进行SNS电商的尝试打下技术基础。

操作、技术、成本上的低门槛,以及结合社交应用所展现的广阔发展前景,构成了微护照在目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正如李岩所说:“我们期待降低技术接入难度、更便利的用户操作和支持社交应用等新的突出特点,能为行业突破闭环困境找到好的方法。”

实战出真知,市场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闭环验证技术的突破令用户使用门槛得以消除,但该技术能否显现规模效应,还需要团购、票务、支付等移动电子商务厂商的介入和推动。

在体验会上,高朋公司副总裁高峡先是回忆了高朋之前应用其他支付验证手段的“惨痛经历”,然后介绍了高朋在“俏江南”试验微护照产品所取得的理想效果,尤其强调了“俏江南”店员对该产品简单易学、方便快捷的好评。他指出:“我们认为微护照在技术上是非常领先的,尤其是“H5”(HTML5)验证技术出来后,可以无缝对接微信公众账号,这对于我们在微信上开展团购应用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更希望微团购发挥微信社交关系的优势,打造一个贴近用户实际生活,靠用户之间口碑扩张的新型团购模式。而微护照支持在微信上进行订单的赠送、转让,这正是我们开展社交营销所需要的。”

篇6

产业4星

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多种支付形式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的步伐更加轻快。在业务结算中,电子支付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达到160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了33.3%,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倍多。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中非独立互联网支付达115.14亿元,独立互联网支付达52.05亿元,第三方手机支付达3.39亿元,第三方电话支付达0.76亿元。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规模中支付宝以47.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腾讯财富通以1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中国银联电子支付以1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据了解,除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eBay的“贝宝”外,目前中国市场上有50余家中小规模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近几年来支付界都在等待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正式的《管理办法》。有专家表示,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电子支付将会越来越发挥作用,到时颁布《管理办法》是在情理之中。

一旦牌照发放,电子支付行业将面临一场大变动。有牌照的支付企业无疑摇身一变成了央行的“正统金融公司”,而没有牌照的企业将会面临淘汰或者被兼并。

专家还表示电子支付企业如果仅仅充当介于银行和商户之间这种插线板式的角色,“只有死路一条”。在这场寡头竞合中,将会出现产业链的细分,在商业银行之外,拥有终端用户优势的支付平台将占据更为上游的位置; 而传统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商则更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上的增值服务商。从整个体系的风险角度来看,这个市场不会留下太多单纯的第三方支付商。

前景5星

红火的电子支付市场终究难以掩饰瓶颈带来的弊端。政策风险、安全隐患、诚信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网上支付硬件设施落后,技术规范、人员素质以及实施标准缺乏统一规划,也束缚了电子支付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该《规划》同时启动了国家电子认证服务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在线支付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实现与银行业务协同运行也成了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合作博弈;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一、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博弈的内涵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中通常采用的假设,即认为博弈方都是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且有准确的判选择能力,以此为基础的博弈称之为“非合作博弈”。但事实上,非合作博弈所达到的纳什均衡往往是无效率甚至是低效率的,囚徒困境,伯特兰德寡头模型,古诺寡头模型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但如果我们允许博弈中存在“有约束力的协议”,使得博弈方按照集体理性来决策,采取符合集体利益最大化而不符合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这种博弈称为“合作博弈”。①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博弈就是在参与竞争的对手中确定合作者和竞争者以及他们的合作、竞争情形,采取积极的竞争性策略,在各个业务或技术领域集中自身优势资源和能力,主动出击,在合作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②

合作博弈要求现行支付行业博弈各方意识到盲目追求个体理性的弊端,对自身的策略和行为进行多方的组织、协调和制约,通过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资源互用,互惠互利。避免出现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实现高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意义上的多赢结果。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影响和挑战

第三方支付又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经过短短十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无论在业务运营模式、业务整体规模,还是业务发展范围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同比增长54.2%。预计到2016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截至2013年1月8日,已有223家非金融机构获取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第三方支付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广泛参与各类支付服务,从提供简单的资金结算,发展到可连接产业链各环节和行业上下游的多元化资源整合机构,以其低廉的收费,人性化多元化灵活的服务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客户群体,对银行中间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银行存款、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多方面构成挑战。二者最初达成的“银行做大商户,支付公司做小商户”的默契已逐渐被打破。

1.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银行中间业务形成了替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和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其中作为传统媒介的支付结算业务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今,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各类产品与业务创新,替代了大量银行的支付结算中间业务。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与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商业银行支付服务收费项目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存在收费设置不合理或重复收费现象。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抢占市场,在几类交叉重叠的业务上采取低费率甚至免费的策略。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和快钱等能为个人客户提供信用卡免费跨行异地还款、转账汇款、保险续费、生活缴费等支付服务。以手机银行跨行转账业务为例,四大行中的工行和建行分别以转账金额一定比例收取手续费;而农行和中行的手机银行跨行转账业务由于在推广期而对客户实行免费③。支付宝手机客户端2013年4月8日推出转账到银行卡功能,目前免费转账额度为单笔或每天5万元,这个免费额度足以满足普通用户日常的转账需求,虽然仍有部分银行对这一业务实行免费,但是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方便接通各家银行,而不必为了享受转账免费而专门到部分银行去新开账户。

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填补了以银行现有资源难以覆盖的客户群体的支付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支付零售体系正经历着许多根本性的变革:支付工具在从纸币急剧性地转为电子货币;支付过程在经历残酷的技术性变革;支付风险也在发生变化;市场结构不断变化,集中程度越来越高;支付成本上升并逐步成为舆论焦点。④

第三方支付机构顺应形势,与时代的技术进步同步,探索与物流,移动通信相关机构的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终端产品和服务。作为国内最大的线下第三方支付公司,“拉卡拉”于2012年5月推出了拉卡拉手机刷卡器——一款革命性的个人支付产品,持卡人无需开通网银和绑定银行卡就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查询、转账、还款还贷、手机充值等二十多项金融服务内容。突破了传统网点的限制,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金融服务。反观国内商业银行,一直没有提出一个好的系统解决方案,使得日益增长的便捷支付需求没有相应的由银行提供的基础设施接应,因此错失了良机。

最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其高市场敏感度拓展了一系列创新金融业务。网上支付的内涵是金融衍生品,第三方支付公司凭借其日益加深的对金融业务的理解,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以及服务客户的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已不满足只做银行网关支付平台,开始逐步涉足综合电子支付,并尝试在商贸及制造类等二十几类行业的衍生领域不断渗透,随着民间金融的活跃和规范发展,介入小额信贷或财富管理等银行的传统领域,提供“保理”、“垫付”等贸易融资便利,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既包括通常意义上零售端的电子支付,同时也根据企业链条现结、赊销、预付不同业务模式特点,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支付结算方式,提供快速回笼资金的融资便利方案。⑤

这种以支付结算服务为基础,以泛金融服务的方式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将是支付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用户的核心诉求。

2.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形成了分流

第三方支付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承担资金流转和债务债权清算等职能,将在事实上保留相当的沉淀资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货币创造效应。沉淀资金又称为客户备付金,央行对此界定是:支付机构持有的客户预存或留存的货币资金,以及由支付机构代收或代付的货币资金。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这些沉淀资金进行放贷或投资可以看作是贷款和自营业务,这样,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具有了银行业最基础的存贷款业务。

以支付宝为例,目前消费者50%以上的消费是用信用卡支付,有些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的用户70%以上用信用卡支付,有些银行用户在淘宝上的消费甚至90%都是刷信用卡。从买家刷卡到最后资金到达卖家账户,资金一般会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一周。这笔资金实际形成了对银行款项的占用,第三方支付公司不仅不付给银行任何垫付资金的成本,或者是交易手续费,反而从银行领取存款利息。各行反馈的数据,支付宝网上支付每天占用银行资金达1.6亿元,按照现费标准和日息计算,相当于银行每天损失取现手续费、日息达163.8万元,每年损失近6亿元。⑥

随着政策开闸,助力传统金融电商化,监管部门逐步向第三方支付企业开放传统金融领域支付结算业务,如国内7大主流第三方支付巨头已悉数获得基金支付结算许可。政策的放行一方面有助于突破传统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瓶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黏性和品牌专业形象,加速传统金融行业电商化进程,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稳固市场份额及其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也将对银行的定期存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和分流。

3.第三方支付平台动摇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

首先,相比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以经营风险为主,风险控制文化已通过厚重的历史积淀渗透到体制和机制的各个角落中,用户体验方面努力往往存在不足的银行业在客户流失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根据艾瑞咨询近期的《2012-2013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调研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61.3%的中国网民使用第三方支付完成在线支付,仅次于网上银行直接支付;而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时,用户最常使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为快捷支付,用户占比23.6%;且超过一半的快捷支付用户坚决表示会继续使用快捷支付。⑦快捷支付省去了事先签约的步骤,用户也无需开通网银,可以直接通过输入卡面信息快速完成支付。对比之下,网上银行繁杂的注册认证过程、各种控件的安装提示、U盾等安全工具的复杂使用流程,使一些不熟悉电脑操作的用户无法顺利完成整个支付流程,造成大量客户的流失。网上银行为了安全而牺牲了便捷,随着快捷支付的普及,这种安全、快捷的工具必然会成为主流的消费付款方式。

其次,第三方支付企业出现后,原本银行了如指掌的交易过程被割裂为两个看起来毫无联系的交易,由于支付中介账户的存在,即使两笔交易发生在同一银行系统或者跨行系统,银行也无法判断两者的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第三方企业屏蔽了银行对资金流向的识别。由此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掌握精确到个体的客户信息。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网上注册、交易记录等信息掌握了大量用户的交易信息,通过数据掌握消费者特点如客户购买习惯、经济状况和财务管理手段,据此准确预测顾客未来的需求变化趋势,开发适合各类消费习惯的支付方式,提升客户粘性,又可以防止交易数据泄露的风险。也预示着支付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其信息优势,将支付服务进一步向信息服务拓展。据统计,支付宝快捷支付已接入160家银行,积累了超过1.2亿客户的实名、账户资料,其规模不亚于任何一家国内大型银行。⑧

三、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博弈的策略

金融服务发展至今,面对互联网对生活日益深刻的影响和用户对开放式金融平台服务的诉求,银行与支付机构传统的竞争或者简单关系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双方应一起探索互利共赢的业务发展模式,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做好行业细分,打造在博弈中求合作的发展新局面。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展业务的广度和深度。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互联网支付规模稳步提升,而且传统制造业企业和金融行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人们对支付模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新领域的拓展也会提升对新兴金融产品的需求。①开发推广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快捷支付模式,提高支付效率。移动支付以其便捷快速等特点符合广大消费者的诉求,市场潜力不可忽视,商业银行在资金账户介质、终端受理布局、金融风险控制、资本实力以及商户和用户群体数量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在近端支付领域更具优势。②借跨境支付,拓展国际市场。首先,网络经济高速增长的刺激下,全球网上购物市场的迅猛发展,消费者跨境网购需求日益强烈。其次,相较于境内支付业务,跨境支付利润更高。③深入了解行业特点,研发针对性的流动资金解决方案。同时,提供以信贷和供应链融资为代表的金融增值服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2.发挥比较优势,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自身服务触角的延伸。①可考虑适时入股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实际上已经承担了部分金融职能,商业银行入股第三方支付机构,弥补了平台普遍缺乏的资金管理能力,提升了支付平台的信用等级,同时也拓展了服务半径,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和业务发展的互补。⑨而第三方支付在未来几年内将迎来洗牌期,行内1/3的企业将会退出或者被兼并。⑩这为银行提供了兼并的契机。②借力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动传统金融电商化。网络理财逐渐改变国内消费者的投资模式,由被动的线下被推销,转为上网主动购买,反客为主的网络理财模式无疑给金融业带来了机会、改变甚至冲击。保险、基金、信托过去依赖的线下渠道,也开始将重心移到网络平台。⑾商业银行在网络平台提供服务的专业性明显不足,因此可以在淘宝为主的第三方平台开设直店或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平台代销,同时积累经验发展自己的官网直销。

四、结语

随着技术进步、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与对外开放、金融管制不断放松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银行除了面对日益激烈的银行同业竞争外,还不得不面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新进人者的竞争;此外银行产品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资金的大量“脱媒”形成对银行业务资金分流的压力;竞争环境的恶化使得利润不断降低,迫使银行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积极开拓其它业务领域。⑿

在电子支付链中,第三方支付厂商所提供的网关服务十分关键,其在前台提供给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解决方案,注重用户体验,服务贴近市场,这一方面较之银行更有优势。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关系如同大动脉与毛细血管。支付公司的自由资金池中的资金短缺,不管是信贷还是工业链金融,最终还是要选择和银行合作、提供资金服务。

合作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与竞争环境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垄断所导致的竞争与市场激励不足,经营效益低下。国内商业银行应树立危机意识,通过学习第三方支付企业业务拓展能力与速度,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藉此扩大自身的核心经营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注释:

①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36.

②孙利辉,徐寅峰,李纯青.合作竞争博弈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学报,2002,7(3):211-215.

③徐可奇.第三方支付抢食手机跨行转账业务[J].青年报,2013(4).

④杨涛.第三方支付在撼动银行地位[J].长江商报,2013(3).

⑤龚萱.银行暗战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染指泛金融业务[J].华夏时报,2013(2).

⑥吴琪.银行业与第三方支付的博弈困境[J].三联生活周刊,2010(9).

⑦2012-2013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调研报告[OL].,艾瑞网, http:///.

⑧董俊峰.竞合谋变: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前世今生[N].第一财经日报,2013(3).

⑨陈宁.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博弈[N].大众证券报,2011(9).

⑩第三方支付将迎洗牌潮 业界预测三分之一或出局[N].证券日报,2012(12).

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顾名思义,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其实在几年前我们就已经体验过移动上网的便利了,只不过那时的网络和通信信号不如现在好,而且在费用上也让人们消受不起,因此还不算太流行,而进入2014年,整个移动互联由于3G、4G的通讯方式的升级优化,积极通讯资费的普遍降低,让移动互联进入了井喷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拥有广阔的前景,市场潜力最大而且诱人,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可谓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谁都想抢先进入这个市场,赢得先机大咬一口。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因此,可以预见,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与用户的争夺将越演越烈,而这些潜在的用户拥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也使得互联网企业的下一步战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能够明显的感触到,移动互联带来的变化。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都,很多人使用手机登录互联网已成为习惯,购物、娱乐、获取资讯、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不仅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使得移动互联还广泛应用到商业领域。尤其是移动支付这一新型的支付方式,通过手机这一终端就可以实现,方便快捷,很典型的例子就使NFC功能,编辑也曾用过NFC上下公交车和乘坐地铁。当然,还可以用手机支付宝进行消费支出,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移动通讯与互联网络的结合,让我们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同时也会有安全方面的担心,但,我相信这方面会有更加严密的措施来保障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微信营销

再来说说微信,微信这一年也算是风光无限,是互联网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新软件,号称中国的第四大运营商,看来微信真的要抢三大运营商的饭碗了!

谈到微信,这又不得不说移动互联网了,移动互联网相对于PC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移动性,终端是手机或者pad,而人的行动更加的实时化,行为碎片化,提供的信息也更为准确且是动态的,还能提供地理位置信息,除此之外,还能语音对话,视频聊天,又或者有个微信打免费电话,等等,因此,腾讯的微信就是移动应用领域的一把杀手锏,这么多用户乐忠于上微信,也就在于此。

除了微信用于朋友之前的互动,它更重要的是给更多商家提供一个营销的平台,而这些商家就叫做“微商”。而2014年可以说,有的微商赚的盆满钵满,有得商家却颗粒无收,这归宗起来还得是说商家如何利用微信这个平台去营销自家的商品。

微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于是乎,我们便看到各种做营销的都往微信里头钻,什么公众号,什么朋友圈,各种刷二维码,这些都让我们在茶余饭后,上班路上有了可消遣的内容。群里讨论点什么,朋友圈里看看大家都分享了什么好东西,公众号都推荐了什么好的内容,而且,有人也乐意将看到的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好友。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在做的事情。其实这种方式也正是“微商”所期望的,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为“微商”做点事情,因此很多微商最开始做的的内容营销,并不一定一开始就为销售产品,而是通过内容来影响用户,做对粉丝有价值的事情,比如做化妆品的教粉丝如何美容打扮,再搭配自己的产品做示范就不显得那么突兀。等等类似的营销方式,还是起到了一定的营销效果的。

微信营销的价值

微信,其实是一个社交网络平台,然而由于商家在微信上驻扎较多,现在看来,微信更多的的是一个社交电商的平台了。不管他是怎样的一个平台,微信提供给我们的服务还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意思的,至于有人在其中坐着盈利的事情,也是平台发展的一个趋势,只要大家各取所需,维护好这块地方就好。

关键词:电商路线

电商,作为2014年持续火热的关键词,是不得不说的。

作为电商,2014年也经历了很多的不平静,又是上市,又是联姻,又是海淘走国际路线,又是双十一大战,又是移动电商,还要把渠道下沉,玩起了电商下乡,总之,这一年关于电商的事儿可真不少。

2014年电商不平静的一年

电商以各种形式的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加之物流以及网络的发达,“网购”俨然已成为一线城市的居民最为热衷的生活方式,不光一线城市,二三线甚至更边远的农村都已经体会到电商下沉带来的便捷生活,这就是电商要下乡的目的,扩大受众群体。

另外淘宝双十一已经让大家体验电商到走向国际化的路线,越来越多的电商开始将自己的业务线向外延伸,可以通过个人可以进行海外代购,这样的海淘带来一些弊端就是采购时间较长,不过可以买到海外正品,体验国际服务也是不错的。

电商国际化路线

此外,电商这一依托线上交易的互联网产物只有与线下建立联系,才能说是建立了完整的生态链。但是传统商务从线下走向线上容易,但在线上占据绝对优势的电子商务如何走向线下,铺好线下的路子,需要面对的问题则十分具有挑战性,目前电商建立的线下实体店,大多数属于一个脸面工程,很难在优化用户体验,增加服务品类上有所建树。因此,要走多方合作的平台化战略才是O2O成功之路。

要说电商这点事儿,真的三眼两语说不完。同时2015年也同样会是电商进一步高速发展的一年,以后电商的价格战、服务战、个性化、全球化、渠道下沉化等等都将会有更深更广的改变,行业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篇9

广西南宁市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极大的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低收入群体融资需求和农村金融需求。南宁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互联网金融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人才培养、信息化和结合传统合作互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并重,互联网金融将迈入“规范”时代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我区存在监管滞后、等问题,互联网金融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管体系约束,包括准入门槛、资金本充率以及资金安全与风险考核。首要任务是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科学有序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尝试互联网金融行业明确分类,分类指导牌照管理;根据行业分类,可能率先针对性设置行业准入门槛,采取发行准入牌照的方式,以及设置相应投资者的基础准入门槛;尝试使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第三方评级机构,定期公布对本地区互联网企业审计和评级结果;建立适合互联网金融业态监督体系,实时监控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的发展和风险情况。

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向规范发展阶段过渡,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同时也应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目前南宁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互联网金融联盟刚刚成立,建设处于初期基础阶段,随着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管理也应同步推进,未来可能会尝试组建南宁互联网金融商会、南宁网贷行业协会,南宁众筹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尽快完善“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并重”的行业管理模式,为南宁互联网金融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严格会员准入标准;应积极建立企业、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举报机制,在行业内信息共享;建立公平公正的数据共享系统、风险提示系统,防范风险;建立内部评审制度,重点检查人员、资金、安全等管理情况;组织互联网金融知识培训,提高未来从业人员和投资者的知识及风险理念。

二、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离不开从业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金融人才匮乏、质量不足的现状是未来需要克服的一个重大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复合型特点:要求人才同时具备金融专业知识、互联网技术知识、营销经验、法律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品格。当前南宁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迅速增多,行业人才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尤其行业新产品研发、网络推广、顾问营销和风控方面的实用型专业人才非常稀缺;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乱象频发,包括融资模式的不规范、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违法集资的高风险,都反映了互联网运营、法律、风控、产品设计、营销等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明显不足。

政府引导:南宁政府加大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项目投入,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模式,形成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育体系;南宁政府推出“互联网金融+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互联网金融行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构建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共补人才短板;南宁政府带头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行业人才征信系统”,由符合一定资质的互联网企业共同录入和共享人才信息,加强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规范化监管。

职业院校参与人才培养:南宁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可尝试与广西大学、财经学院就地培养高端互联网金融管理人才,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南宁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可尝试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联合办班,培养实用性技能人才。大学、职业院校、企业实现双向交流,设置匹配专业或者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专项、联合培养具有岗位特色、复合型人,改善南宁地区所有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短缺的局面。

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参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应积极建立人才培养、储备机制,完善员工激励和培训、继续教育机制,创新奖励机制,建立优秀的企业创新文化。

三、未来互联网金融服务呈现移动化、大数据化

随着互联网科技技术与金融业的进一步融合、渗透,未来互联网金融服务呈现移动化、大数据化,有效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同时,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渠道、培养了新的消费习惯,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为传统金融业带来更大挑战,对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带来巨大冲击。

支付方式方面: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互联网金融将呈现移动化,移动支付将会逐渐代替传统支付,科技金融同时也将更深入地冲击商业银行物理网点的零售业务以及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理财服务方面: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进一步密切融合,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将会持续冲击商业银行单一的存贷款业务,突破商业银行传统服务方式,更大规模的资金加速流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为普通民众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互联网金融综合理财服务。

消费信贷方面:南宁互联网金融的几大业务类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借贷平台、新型的网络借贷方式、不断创新的互联网、移动金融产品将会改变客户的消费渠道、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削弱传统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科技金融大数据线上征信体系,实现风控方式的大数据化,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建立南宁区域大数据征信体系,将广大中小微企业和普通投资者全面纳入到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中,为建设南宁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做准备。

以政府信用作?樾庞锰逑到ㄉ璧闹鞯迹?将电信运营商、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等平台数据整合成征信信息池,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共享数据,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隔离、信息不对称、成本高等弊端;充分收集客户在社交网络、交易平台等大数据,将客户的综合大数据整合为信用数据,解决客户线上融资贷款的信用数据缺乏精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有利于信用风险识别、评估、管理。

四、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互利互赢

篇10

【关键词】NFC技术 计算机技术 联系 创新

1 NFC技术简介

1.1 NFC技术特点

NFC系统由读写器、标签和天线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读写器对想要发出的内容进行编码同时加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再经由天线向外界发送。当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域的电子标签收到这个信号后,其卡内芯片的相关电路对此信号进行倍压整流、解码、解密。然后对命令请求、密码、权限等进行判断。NFC技术有三种工作模式:卡模式、点对点式读卡器式。卡模式方式下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非接触式读卡器的RF域来供电,也就是说,宿主设备可以在没有供电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点对点模式就是一般的数据交换,传输距离很短但是传输速度非常快,两个具备NFC功能的设备可以实现设备连接、数据交换。

1.2 NFC技术应用领域

NFC技术主要用于接触式支付,如公交卡手机端充值、Apple Pay支付、银联Quick闪付、手机NFC功能替代公交卡刷卡。同时也在门禁密码锁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技术应用。我们在生活中使用最多都是采用的使用前充值,使用过程中刷卡消费的方式进行消费的,手机内置了NFC功能模块后,我们连卡也不需要带,直接刷手机,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来说带来的很大的便利。

1.3 NFC技术的优缺点

NFC技术有以下几点优点:

(1)传输距离短,使用者随身携带更安全;

(2)无需配置连接速度快。NFC技术在操作过程中设备之间的链接速度要快的多,并且支持无电链接、自动连接,不需要进行手动设置,十分便捷数据的传输。NFC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小,不需要设置,感觉快;

(3)安全性较高。NFC技术为设备之间的信息数据传输共享提供了一定的安全,给数据信息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4)NFC传输数据时无需电池。被动式NFC模块价格低廉、在传输数据时无需电池,只要有被动式NFC标签,即可接收数据。

NFC技术也有一定的弊端:

(1)很难判断理想的触碰位置,在使用NFC进行交易支付的过程中一旦限制了设备使用范围,消费者也必须在这个范围内进行消费;

(2)当这些设备一旦丢失后仍然可以使用功能,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2 NFC与其他接触式通信方式的对比

有很多人对于NFC技术研究有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NFC技术和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蓝牙技术是差不多的。虽然NFC技术和蓝牙技术都属于短程通信技术,而且都被集成链接到移动电话上,但是在很多方面这两者都是有差别的。

(1)NFC通信距离是0-10cm,蓝牙是0-10m;与蓝牙相比,NFC适用于近距离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而蓝牙适用于较长距离数据通信。

(2)NFC传输速度在424Kbps,蓝牙在1Mbps,蓝牙比NFC快;因此,NFC将成为蓝牙技术的前导引擎,不会替代蓝牙技术。

(3)NFC技术不需要具备像蓝牙技术那么多的设置程序,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蓝牙技术在移动电话上的链接。

相比较与它功能类似的蓝牙技术来说,NFC技术采用的是短距离点对点的数据信息交流,一次只和一台机器链接,拥有较高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就数据信息保密方面来说还是NFC技术更为安全可靠。NFC和蓝牙技术优势各不,应用场合不相同互为补充。

3 NFC应用发展方向及趋势

NFC技术在我国最初应用于2007年公共交通当中的“一卡通”服务当中,到现在已经普及到了很多个领域。

结合NFC的工作模式,在卡模拟模式下可以取代大量大IC卡,如:信用卡,饭卡,门禁卡、车票、门票等。这种方式下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RF域来供电,不会因为用户手机没电不能使用带来困扰。

P2P传输模式下可以传输少量重要数据简单方便并且足够安全。现在手机中NFC最常用的功能是将两台NFC手机靠近就可以轻松的实现数据传输。NFC结合指纹识别极大的提高安全性Apple Pay就是这么做的。

在国外比较具有影响力的NFC论坛,也已经有很多成员加入,其中包括电信企业、金融企业、手机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等。目前NFC的应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移动支付范畴,闪付是中国银联推出的一种非接触式支付方式,基于NFC HCE卡模拟技术,可以在无卡情况下使用支持NFC的手机完成小额交易,目前在中国大陆已经应用在包括餐饮、零售、公共交通等多领域。

在CES会上松下公司在音箱、摄像头、电视、冰箱、名片等电子设备中嵌入了NFC芯片;索尼将NFC技术整合到几乎所有的产品中;LG公司也将NFC技术整合到其公司旗下的各种家用电器中。

市场上支持NFC技术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当硬件基础实施的准备完毕,将迎来NFC的春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NFC技术已经在国内和国外某些领域崭露头角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在国内NFC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还面临着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但我相信NFC技术的时代即将到来,它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NFC时代必将如潮水一般,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郎少文,周福平.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浅谈NFC技术发展及相关规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12.

[2]胡新民,周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对工作学习方面的影响[M].黑龙江:黑龙江信息科技出版社,2000,23-25.

[3]邹明明、李天一.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对NFC技术模式的思考和探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