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雾霾的预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雾霾的预防措施

篇1

关键词:颗粒物;雾霾;形成;防治

引言

雾霾这种空气污染现象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而是自古就有,但当时的雾霾或者说过去的雾霾是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才会产生的,刀耕火种及火山喷发等,少见而且也能够自然消散。雾霾真正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在进入到工业化时代开始的,尤其是成产生活中不停产生的颗粒物,导致雾霾逐渐严重起来。对于PM2.5(颗粒物的粒径小于2.5微米),也就是雾霾的罪魁祸首的治理是关键。

1 雾霾的形成与颗粒物间的关系

1.1 形成背景

雾霾污染之所以近年来逐渐加重,是因为我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能源利用率低且排污能力差,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大,这是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通病。另外,城市雾霾加重也有人均汽车拥有量增加的影响,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也是主要污染源。另外,北方冬季雾霾严重,还因为冬季燃煤取暖和工业燃煤引起。这些是雾霾形成的主要的人为原因。

1.2 形成条件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雾是大气中的因悬浮而出现的水汽凝结,且能见度低于一公里的天气现象,而霾是空气中的大量的悬浮微粒与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出现的现象[1]。雾和霾共同作用导致天气阴沉、空气质量差且能见度非常低。

1.3 雾霾和颗粒物的关系

雾霾当中的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空气中大量悬浮的颗粒物和灰尘是霾的主要组成元素,小冰晶、小液滴及微小的颗粒物与空气形成了气溶胶,气溶胶的分散形态为液体的小质点以及固体两种,分散质为空气[2]。气溶胶当中的一部分颗粒物由大气中已经存在的颗粒物由物理或化学作用间接形成,另一部分则直接排放至空气中。

颗粒物因为其直径(d)变化较大,从纳米到毫米不等变化,因此,颗粒物的形成、传播和危害都及极为不同,导致了雾霾的治理非常难,并且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伤害。d小于10μm(微米)的颗粒物均可以被人体吸入进入肺部,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容易致人产生疾病。而常说的PM2.5就更容易对人体造成损害了。PM2.5这种细颗粒物是很难用肉眼看到的,但却危害最大,通常是煤烟、汽车尾气、工业扬尘、二次无机气溶胶(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转化后产生)。而直径介于2.5-10μm间的粗颗粒物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比较常产生的,例如,道路扬尘、施工灰尘等。可见颗粒物的成因和成分都比较复杂,最终形成雾霾是必然的,雾霾的治理之重还应该首推颗粒物防治。

2 治理雾霾的措施

雾霾是一种天气污染现象,必然会对人体和生产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导致各种疾病的多发,而且恶化的空气质量和灰蒙蒙的天气状况,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航空、航运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很多生产环节都会受此影响。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立法和惩治力度。雾霾在国外的发生情况要早于我国,他们的治理措施就是从立法和技术等角度出发。我国政府近年来积极加强了环保立法,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要求工厂、企业和地方注重雾霾的产生。各级各地政府更要将雾霾治理严格立法,加强惩治措施,对污染严重、技术不到位的工厂、企业进行惩戒,对绿色环保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对各行各业都进行严明规范,从上至下一条心,务必将雾霾清理干净。

英国的伦敦作为雾都被大家所熟知,就是因为雾霾污染严重,甚至造成了一些人的死亡。1968年开始,英国出台防控法案,对废弃排放等进行了严格约束和处罚,此后经过几十年的立法和对交通、私家车治理,雾霾逐渐减少。

其次,企业要革新生产技术,形成绿色环保的产业链条。雾霾成因很多情况下是由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厂和企业造成的,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技术改造急为重要,借助政府改造工程和政策支持,加强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节约能源,为减少雾霾形成做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新型能源的推广和利用。雾霾的形成来自于空气中大量悬浮的颗粒物,而颗粒物的产生又来自于很多化石能源的使用,如煤炭、石油。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新型能源利用率能够降低颗粒物的产生。风能、太阳能、水能都是绿色环保的能源,不会产生污染和颗粒物等。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能够循环利用而且非常清洁。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优势和特色,开发新型能源,并加强推广和利用,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各行业给予辅助和认可,积极使用新型能源,减少污染和消耗。

最后,汽车使用数量急剧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势必只会增加,汽车尾气是城市当中最为广泛和数量巨大的空气污染源。汽车尾气是PM2.5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治理汽车尾气,也是迫在眉睫。汽车尾气的产生,来自于当前多半汽车的发动机是燃烧石油的。很多城市在治理汽车尾气的方法上不尽相同,有的限号,有的为车装上“三元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的污染气体经过装置转换为无污染的气体,但是成本高且寿命短,效果不佳[3]。有的城市制定政策淘汰落后老旧机动车,加强检查监督,但是人力物力投放量都比较大,效果也未见好转。

最为合理的解决办法,还得从源头做起,也就是逐渐开发新能源汽车,并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成为很多人的首选,不仅节能环保,还非常实用美观,但这要保证城市当中有足够充足的充电站和充电设备。现在可知的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清洁化工技术GARDES,可以在达到国家IV/V标准的前提下生产清洁汽油,这种清洁汽油在汽车使用中能够降低污染物含量,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的排放[4]。相信在未来的不久,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会让更多新技术应用到汽车使用上。

无论是从何种角度出发,都是需要每个人,每个行业进行参与,全面治理,全民参与,才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3 结束语

一到冬季,雾霾就成为很多人心中和口中挥之不去的难题,尤其是很多北方燃煤取暖的城市。一方面生产生活必须用到煤炭、汽油,一方面这些又是制造颗粒物产生的最大源头,颗粒物是雾霾当中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为了治理的关键。根据颗粒物的成分和成因,在治理上要从污染源、空气质量把控、政府调控和技术革新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进,从立法角度、政策角度、新型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洁等方面着手,减少或降低颗粒物的产生,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胡旭莹.天津市灰霾污染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12.

[2]王勤波,肖文娟,安勇,等.雾霾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方法[J].科技世界,2014,23(07):256-257.

[3]张兴坤,张吉光.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而与管理,2015,8(41):82-84.

篇2

近年来,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相应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了巨大的影响:影响航班的正常延误或取消;空气中带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物质,影响人们的外出活动,对于有晨练习惯的人们,纷纷选择待在家中;雾霾天气也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堵塞现象,增加了交通管制工作的任务量。雾霾天气的影响范围也逐渐在扩大,包括我国一些大中小城市,比如北京、广州、杭州、宁夏等地区,覆盖我国的大江南北。

据江苏省沛县气象台资料显示,2013年春节过后,江苏省沛县地区已接连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雾霾天气持续较长,空气质量比较低。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地区雾霾天气发生频率比较大,年雾霾日超过100d;冬季雾霾天气比较频繁,夏季相对较少;自2000年之后,夏季雾霾天气日数也再逐渐增加增长率大于30d/10a,并且随着该地区工业增涨迅速增加,尤其是2002年之后,增加速度明显增加;在2000-2008年之间,随着该地区城市化率的上升,该区域雾霾天气日数迅猛增多。目前,就该地区的雾霾天气逐渐严重的情况,必须加强该地区雾霾天气造成原因进行分析,对症下药,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

二、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1.从空中悬浮颗粒和风向关系来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里高楼大厦的数量越来越多,削弱了市区里风力,不利于城市中悬浮颗粒的扩散及稀释,最终,导致大量的悬浮颗粒漂浮在城市的上空滞留和沉积;其次,城市周边空气中悬浮颗粒随着风速的降低,也沉积在城市里;最后,由于大气空气气压低,导致空气流动性差。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从社会经济和人为角度分析

随着沛县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首先,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购买私家车,导致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明显增加,包括空气中悬浮颗粒的增加。其次,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集聚,大大增加了城市能源消耗,尤其是民用取暖能源消耗的锐增,并且趋势房屋和住宅区的建设,降低了城市的绿化面积,使城市处于一种繁杂、污浊的空气环境中。最后,在城边、郊区地区,人们对农作物秸秆采用焚烧处理,给空气增加了新的污染物。

3.城市本身地理位置因素

对于地理位置较低,空气中水分比较大的地区,由于其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沉积,再加空气中水分含量比较大,是雾霾天气形成的有利条件。

以上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促使大量灰尘、颗粒状物质悬浮在城市的上空,并且,春季城市施工建设容易形成空气中灰尘剧增现象。当空气中水分比较大时,就会凝结成雾,而且,风不容易将他们吹散,致使雾霾天气的出现。

三、防治雾霾天气的对策

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状况,人们必须根据雾霾形成原因,做好相关防御措施。要想彻底防治雾霾天气的再次发生,人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雾霾天气的治理工作。

1.加强雾霾天气的预防措施

加强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有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雾霾天气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及安全损失,气象站应采取一些措施:一、业务值班人员实时监测雾霾天气,根据雾霾特征、观测数据资料,综合分析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及时雾、霾预报预警信息;二、密切关注天气,认真做好预报服务。三、加强与公安交警、高速、农业、环保、交通、公交建设等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四、加强对此次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成因、雾霾天气过程的影响、后期天气变化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五、认真分析总结当前雾霾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雾霾预报业务。

2.提倡节能减排、环保出行

这里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积极提高人们环保意识,提倡人们外出游玩时,多采用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率。降低空气中污染物含量。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工程的开展,提供空气质量。

3.合理规划城市整体建设

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比较多,不容易扩散和稀释,给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4.建立相应的环境监管制度

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强气象站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组建雾霾天气预防工作小组,认真分析本地区的天气状况,并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加强城区违法、违规施工建设单位的调查及处罚。

篇3

有关雾霾防治的专门性规定缺失。一是关于雾霾防治责任主体的规定缺失。雾霾防治责任分政府监管责任和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排放责任两类,前者主要是指政府执法者监管责任机制缺失,在各级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没有设置有关于雾霾防治指标完成的考核项目和评价机制,这导致执法人员在对待雾霾防治问题上,虚假作为、胡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客观上,基层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也不足,调查难、取证难、查处难问题也是非常突出。雾霾防治的社会组织的排放责任主要是指,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真正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客观上是因为一些企业治污设施落后,难以达标排放,主观上,是一些企业为了加大加快生产,不按治污排放的规定正常运行,采取瞒报虚报等方式应付和逃避执法监管。为什么会有"APEC蓝"这种非常特殊的现象,值得我们,尤其是政府部门深思。

二是有关于PM2.5这个与雾霾相伴相生的专业术语的法律规定在2016年出现立法和适用空白。经过专业研究和论证,PM2.5是雾霾天气产生的最主要诱因,因此,关于这一诱因的法律定义以及防范,是非常需要法律加以明确规定的。然而,前面所列举的相关法律并没有针对PM2.5进行详细、具体的规定,既然关于雾霾的核心法律概念缺失,那么,对雾霾防范进行法律规制与防范又从何谈起,这种现状是依法治理雾霾的要求是严重脱节的。因此,在各项专门立法中一是应该尽快完善有关于PM2.5这一重要概念的立法定义和相关甄别,二是将散见于各行政文件资料中有关于PM2.5的说法加以统一和规范,以明确制度规定,方便执法。

三是关于雾霾防治专门机制的规定缺失。雾霾防治这一当前环保大敌,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中央至地方,从环保专业部门到各相关辅助部门都出台了各项制度和措施,甚至有些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制度规定。但雾霾防治最头痛的问题在于,雾霾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区域内发生,而是一个跨区域的流动性问题,甚至是这个区域的污染排放会产生那几个区域的雾霾爆发,因此,雾霾防治最关键之处在于建立、完善并加强雾霾防治的区域性复合联动责任机制,但该机制从实质运行效果来说是缺失的。现有的雾霾防治联控机制只有一个大体的框架搭建,各区域仍然是各司其职,区域联动管理执行作用不强,既缺乏统一的权威进行整合和规划,也缺乏各区域区的协同控制联动,甚至是关于雾霾天气监控的天气监测预警信息都还未实现全流通、全交换和全共享。而现实是,面对跨行政区域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单一法律调整方法已变得束手无策,各自为政的属地环境管理格局严重影响了区域污染的整体控制效果。防治雾霾亟需整体联动。西方国家在治理其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的严重雾霾污染时,通过采取有效的联动措施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四是雾霾防治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譬如从环境保护法体系内部来说,环境保护法与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是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虽然大气污染防治法是特别法,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按照特别法优于变通法的基本法律原理,应该适用大气污染防治法,但在现实的法律适用中,还是常常出现两部法律规定不一致打架,执法人员适用不统一的情形。从我国整个法律体系来说,因为破坏环境引起的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和不一致,尽管"先刑后民"是司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冲突的是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责任条款适用不一,也是导致雾霾防治屡治止、屡防不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关于雾霾防治的立法完善

(一)强化"雾霾防治"立法

雾霾防治立法先行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主体进行惩治,还更在于推动和促使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和观念的改善和提升,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善,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推广和普及。但有学者指出,英国在雾霾的治理上只着重于末端治理,且后期实行的污染转移是不科学不持续的治理方式。因此,我国的雾霾防治立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方向,对雾霾污染进行防治结合。不管怎样,我们要依法"治霾",都必须要强调立法先行,既要制定雾霾防治的专门性法律,同时还要有具w的机制设计和配套措施。尽管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出台,甚至被称为"治霾"法,但毕竟不是一部真正的雾霾防治法。

(二)加重"预期责任"惩治

"预期责任"是一种以预防性警醒为主的制约措施。皮特・凯恩认为,责任可以分为预期责任和过去责任。预期责任是指面向将来的义务和责任,包括产生积极结果的"建设性的预期责任",防止不作为而未能预防损害的"预防性的预期责任",以及防止不当行为造成损害的"保护性的预期责任"。过去责任指向"应负责任性和承担苛责"的过去的行为和事件,只有在未完成预期责任时才能找到其角色和意义,因此是法律责任。"预期责任"的强调主要是要约束有排放责任的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要让企业积极预估目前的生产经营对将来的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损害,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将来对环境污染和危害的责任;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承担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责任; 与引起雾霾发生有相关责任的企业要承担主动安装和运营脱硝装置以承担减少雾霾的社会责任等。伴随着"预期责任"强调的是对违反预期责任人的损失追偿问题,但从我国的立法指导来后,不单是环境保护类的法律,即使在其他法律来看,对于预期损失预期利益的关注和保护往往是不足的,甚至很多时候,对于预期损失预期利益法律是不保护不支持的。

篇4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在这种极端天气中,如何减少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是重中之重。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些日常居家护理方法,坚持使用,可以抵御雾霾的侵袭。

揉:

揉搓“迎香”防感冒

雾霾天容易引发感冒。揉搓迎香穴对缓解感冒症状有一定作用,如果能坚持按揉,可以作为一种雾霾天预防感冒的好方法。

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旁开约1厘米皱纹中(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具体揉搓方法是:用两手的食指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并且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搓摩36次,揉搓时会有酸胀感。中医认为,迎香穴为体表的感风之处,也是停风之处,治风之穴,经常按摩可以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还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外邪不易入侵,从而起到对抗空气中病菌的作用。

润:

多吃山药润肺脏

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类污染会诱发肺部疾患。从保健的角度来说,食疗是值得提倡的辅助预防措施,例如百合、梨等食物就有“润肺”的作用。

中医的“肺”与西医的“肺”是有区别的。中医认为,肺不单单指一个器官。比如“肺主行水”,比较通俗地说就是指肺气有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输送分布和排泄的功能。这里的“润”可通俗地理解为“滋润”,肺乃娇脏,所以在雾霾天多吃一些百合、梨、山药、白萝卜、荸荠等润肺的食物,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

炼:

“呬”字锻炼补肺气

雾霾天气空气污染较重,不适合外出锻炼,但居家锻炼是一个很好的健身方式。“呬”(中医音同“嘶”)字就比较适合秋冬季节练习,它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呬”字发音的口形特点为: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合而有缝,舌尖顶其缝隙发音。随着发音的进行,还要配合肢体的动作,比如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掌如鸟张翼,翻掌的同时开始读“呬”字,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6次,调息。

整个发声过程采用顺腹式呼吸。即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动作的频率要和自己的呼吸频率相吻合,要柔和、舒展、自然,切忌用力。

熏:

药茶熏蒸护双眼

雾霾天时,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在室外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眼睛涩痛发红,这就是雾霾对眼睛伤害的表现之一。许多常见的中药可以起到明目润眼的功效,如能清肝明目、枸杞子能补肾明目、决明子能明目通便、绿茶能清热明目。将这些中药加到绿茶中熏眼,对雾霾天眼部保健大有好处。

篇5

关键词:雾霾环境 健康

中图分类号: X131.1文献标识码: A

一、雾霾含义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雾和霾的区别是十分大。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而PM2.5,则被认为是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二、雾霾起因

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当它们与雾气相结合在一起,会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第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已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其严重性可想而知,论其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走在污浊的空气中,使人们更容易感染疾病,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那些对粉尘过敏的,使日常生活举步维艰。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颗粒物增加,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直径越小的颗粒物危害越大,颗粒物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危害越大。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颗粒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出行开车的人在路上,看到的总是蒙蒙的一片,好如伦敦雾城一般,这为他们的安全出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遇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雾)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更有消息称,由于雾霾天气的影响,出于安全健康等多方位考虑,学校停课放假,这影响到了祖国下一代的成长成才。

雾霾正对人类的健康进行着慢性蚕食,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

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血管痉挛、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四、雾霾天气预防措施

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的,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其给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危害。

1.减少户外锻炼。雾霾天气气压低,能见度低,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等有毒颗粒,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锻炼,以免诱发慢性病得发作或加重。同样大雾天气压较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户外锻炼,以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等疾病。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通常来说,若无冷空气活动和雨雪、大风等天气时,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霾天气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2.尽量减少外出。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出门,或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身体,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肌肤。

3.行车定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能见度很低,视线差,驾车、骑车和步行的人们都应当多加小心,特别是在通过交叉路口和无人看管的铁道要口时,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4. 需关闭门窗。由于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大雾的天气应紧及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 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累,多饮水。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摄入一定的维生素。

结论:雾霾天气在当今社会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要真正预防雾霾天气,人类必须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真正保护环境。让雾霾天气消失。

参考文献:

[1] 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

[2]张国泰:《环境保护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

[3] 覃世金.黄磷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的思路[J].湖北化工, 1997, (2): 51-53.

[4] 席胜伟.大气污染危害性分析及治理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12): 153-154.

篇6

调侃终究是调侃,十面“霾”伏,人人自危。这种情况下,最切合实际的莫过于,教公众些许实用的自救措施,以期人们尽可能地少受雾霾之害。

滤空气,巧选净化器

雾霾天气频现,商场里,打着“过滤PM2.5”旗号的空气净化器热销。

家电卖场导购张小姐说,“绝大多数品牌的净化器在销售宣传中都会夸大其作用,有些净化器宣称能‘有效捕捉’几十种颗粒,但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同样的产品,不同的品牌,好坏不一,产品质量鱼龙混杂。因此消费者选购时,还需多加留意。”

她建议消费者在无法甄别产品功用的时候,可以选品牌有保证的产品,或者根据产品的销量来选择。

“当然,并非购买了空气净化器就能一劳永逸。空气净化器需要定期清洗,需定期更换过滤网、滤胆等设备,以维持其净化效果。否则,净化器的过滤网本身就会成为污染源,对空气进行二次污染。阴霾天气更是要增加清洗次数,或加快更换频率。”张小姐补充说。

除此之外,绿色植物也不失为净化空气抵御雾霾侵袭的良好选择之一。我们可以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萝、万年青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虎皮兰、虎尾兰、龙舌兰以及褐毛掌、伽蓝菜、景天,能在夜间净化空气的同时实现杀菌的目标。还有被誉为“最有效的空气加湿器”的散尾葵,这些植物都是阴霾天清洁居室空气的“劳模”。

选口罩,讲究不少

PM2.5的雾霾天气,催生一片火热的口罩市场。

“气候污染严重,亲们请选购原装正品N95PM2.5专用口罩,可以防极细颗粒物,带呼吸阀,呼吸流畅哦!”这是淘宝一家店铺醒目位置上的广告语。记者看到,该款标价为20元的防PM2.5口罩,最近卖出了375件,而另一款价位较低的防护口罩则售出10175件。

虽然不少商家都在雾霾天气做起了“口罩经济”,但是对于“哪种口罩防尘效果更好”的问题,邢台市人民医院呼吸科王主任表示:“戴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基本上只能阻挡一些灰尘和粗大颗粒物,对细菌、PM2.5这样的细小颗粒阻挡作用极有限;一般来说,纱布口罩层数越厚,例如增加厚度到8层甚至12层,阻挡作用可能会更好一些。”

对于网上热销的N95口罩,她告诉记者,“临床中,戴N95口罩主要是为了防护细菌、病毒。但是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密合,在鼻梁处扣紧、使口罩边缘与脸型匹配,若不能做到密合,就起不到防护效果。虽然N95口罩的防护效果相对来说较好,但却不宜久戴,口罩越密闭,呼吸起来越困难,戴不好还可能因缺氧而导致头晕,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等患者。”

“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戴口罩,”王主任告诉记者,“呼吸道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困难的人,戴上口罩后反而人为制造了呼吸障碍;心脏病、肺气肿、哮喘患者及孕妇也是不适合长时间戴口罩。”

另外,除了正确选择之外,口罩的戴法也有讲究。“清洗口罩时,应先将口罩放入开水烫几分钟,清洗干净再拿到阳光下晾晒,这样才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日常使用时还要注意卫生,佩戴后应将口罩放入干净袋子里,再戴的时候不要翻面。另外,应当避免长时间佩戴。”王主任建议道。

防雾霾,洗鼻不宜过度

空气质量堪忧,鼻子最受考验。世界卫生组织对洗鼻的推荐指数在2012年已经上升到最高级别A级。

在呼吸科工作多年的赵医生表示:“鼻腔对外界气体有过滤、加温、湿化功能,以保证吸入人体的气体相对洁净。进行鼻腔的适度清洗是有益处的,但一定要避免过度清洗,否则可能造成鼻腔黏膜损伤。一般情况下,一天清洗一两次足矣。如果是鼻炎患者,一天最好也别超过三次。”

“雾霾天气有害物质和粉尘较多,容易附着在衣物上,外出归来时,最好将外衣换下,勤加清洗。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进行鼻腔清洗,可用棉签蘸点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有异物,需及时用棉签清洗取出。同时应立即清洗面部及的肌肤。”赵医生建议道。

网传吃木耳、猪血能排毒。赵医生说:“木耳含膳食纤维丰富,也就有助于裹挟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杂质形成粪便排出。但是PM2.5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因此从机理上木耳很难起效。猪血对口腔的灰尘有一定的黏附作用,可清除呼吸道纤毛、上呼吸道、口腔里的灰尘,但医学上也没有理论依据支持可以清理肺腔里的垃圾。”

“空气污染较严重时,清除污染,将希望寄于饮食,其作用几乎为零。”赵医生说,“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这类污染诱发的疾患,食疗难有明显的作用。但从保健的角度来说,食疗不失为值得提倡的辅助预防措施。

抗争雾霾天五贴士

减少外出 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

关好门窗 雾霾天气应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将窗户打开一条缝,时间每次以半小时为宜。

避开人群 雾霾天气出行应避开主干道路,尽量别去人多的地方,例如超市、商场。

停止晨练:雾霾天气晨练除了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外,亦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冬季,天气寒冷可造成血管痉挛,出现血压升高、心绞痛。

篇7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67-02

一、环境保护问题的历史沿革

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关键。

环境问题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阶段。但在不同历史的发展阶段,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环境问题的类型以及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18世纪的工业革命,曾给人类带来很多希望和欣喜。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然而,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欣喜,还有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埋下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威胁。直到20世纪50-60年代,人们才开始对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开始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要求。自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为保护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环境保护行动过于缓慢,乃至赶不上环境恶化速度,全球环境恶化有增无减。例如1984年发现臭氧层空洞。1986年莱茵河污染事件,在瑞士巴萨尔的桑多斯化工厂仓库失事起火,近30吨硫化物、磷化物、汞、灭火剂溶液随水注入河道,造成大批鱼类死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我国也派出了由总理率团的代表团出席。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把环境保护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之一,并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必须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21世纪议程》的制定和实施,得到了全国各有关部门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在随后制定的国家和部门“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作为重要目标和内容得到了具体体现。

二、我国环境的现状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从环境保护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污染速度高于治理速度,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一些地区仍存在着一边搞区域经济发展,一边污染环境的情况。“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负责人头脑中还存在,有的则是边污染,边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1).大气污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近年来雾霾的频现,并成为天气“常态”根据中国气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2014年以来,雾霾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爆发,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2月22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影响面积约为121万平方公里。从污染源来看,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工业企业是雾霾发生地区的主要污染源。(2)水污染尤为突出的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牛仔裤加工,每加工一条牛仔裤所获得的价值低于治理污水所应付出的价值。收益与支出不能匹配,使得某些厂家在利益的驱使下,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将大量污水排放到河流之中。(3)植被破坏呈上升趋势,毁林开荒、家具制造、造纸等相关行为的不断增多使得乱砍滥伐现象逐渐突出,大量耕地的开采使用使得我国植被覆盖率下降速度十分明显,导致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在大气污染方面,污染源数目较多,高耗能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大,私营小型火电厂数量较多,煤炭的使用量较大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大,空气中有毒物质增多,空气质量严重下降,PM2.5数值上升明显。(2)在水污染方面,有些企业则选择“钻法律的空子”,不去使用购置的污水处理设施,当被举报或受到检查时,非常“干脆”的缴纳罚款。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第三十五条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该条文并没有规定追究当事人或企业法人代表刑事责任,并且所缴纳罚款的数额大大低于治理污水所支出的费用,对于罚款所支出的费用与治理污水相比,可以称的上是“九牛一毛”,所以一些企业业主选择直接缴纳罚款。(3)立法内容不够完善,处罚力度不够强大。一些企业的生产行为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对其处罚却不是很重。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只有四十七条的内容规定。所规定的内容不够完善,没有做出详尽的法律规定,所有条款的内容只是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人或行为主体采取罚款、责令关停或停止生产之类的处罚。在法律条文中并没有规定进行刑事处罚,判决力度较轻,缺乏良好的裁决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一些人知法犯法,造成环境保护的恶性循环。

三、环境保护的法律应对对策及法律研究

对于环境保护的应对对策我认为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安全原则。生态安全原则是指环境法必须有助于国家生态安全目标的实现,能够切实有效的保证国土资源安全、大气安全、水安全、生物物种安全、食品安全。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是现实对环境资源法提出的迫切要求。(2)坚持风险预防原则。风险预防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环境损害的产生,在遇到严重或不可逆转环境损害的威胁时,即使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也不能延迟采取或不采取预防措施。风险预防原则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并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中得以体现。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风险预防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适用范围从海洋环境保护扩展到环境保护的一般领域。《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15明确提出:“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中,也都采纳了风险预防原则。(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环境法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加以认识。坚持环境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制定经济和其他发展规划时切实考虑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促进二者的紧密结合。《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4则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进行考虑。”《21世纪议程》也提出,应“确保在各级决策和所有部门中将经济、社会和环境考虑结合起来”。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必然要以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能量为前提,从根本上讲,人类所需要的一切都来源于大自然。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因此,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时,必须保证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环境资源。(4)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全民族都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因为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部分,人人都要为保护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研究,从环境保护的研究对象看,环境保护法的研究对象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各种环境污染或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就中国目前环境保护法律的地位而言,我们目前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在,认为环境保护法是次于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第二层次的而属于第三层次的法律部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与经济发展成为突出矛盾的情况下,我认为,应将环境保护法同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基本法律部门一样成为仅次于第一层次宪法之后的第二层次法律部门。为了明确环境保护法应有的法律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环境保护法的内容体系,从而形成内容和谐统一,体系完整合理的法。(2)采取切实有效的普法措施,如知识竞赛、电视专题宣传、演讲等活动,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转为自觉行动。(3)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实践证明,行政处罚有很多局限性,而刑事处罚有很大的威慑力,从而有利于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有利于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防治对策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现况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关注,一个好的生态空间能给人们身心健康,心情愉快,这是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城市环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和破坏,这种趋势还日月加重,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现况下,很多地方在不断追求经济的快速成长,忽视了环境的保护意识,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造成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这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对此,怎样处理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话题。

1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

1.1空气污染

在城市污染中,空气是最为突出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的增多,家用汽车数量普遍应用,于是,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大大增加,不管国家出台多少政策缓解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它还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来源。大量的汽车尾气污染引起人们的关注。除此之外,工业废气、煤气燃烧污染、工地扬尘等也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我国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雾霾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市民带来生活上的安全隐患[1-2]。

1.2噪音污染

(1)交通工具带来的噪音,机动车是城市的交通噪音的主要来源,即调查40%以上的噪音都来源于交通工具。

(2)工业生产的噪音,在工业生产中,在使用设备时,会给周边带来很大的干扰噪音。声波很大,一般在20Db-125dB之间,也是形成职业耳聋的主要原因。

(3)生活噪音,也就是除交通噪音、建筑工程的噪音、工业噪音,人们的活动也是导致身边环境的噪音来源因素。

1.3水污染

在城市水污染中,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是人们集中生活所产生的废水、垃圾、废气所造成的。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化学工业、造纸业等行业所产的废水,还有违规的加工厂,如:酿酒、印染等小作坊,这些是废水排放量在化学水体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污染来源。给城市带来很大的生活安全隐患。

1.4土壤污染

城市的土壤污染严重影响着景观植物的生长。还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增加,使城市土壤面积不断减少,以前合适种植环保类植物的土壤现在已退化。有些城市因为水污染严重。大量的铅和汞等重金属渗透到土壤中,使城市土壤受到二次污染。还有,建筑物的改造造成大量的垃圾遗留问题,使得种植绿化环保植物要外出去买土壤。

2城市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

2.1大气污染的预防措施

首先,应用新能源,对燃料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产生大气污染。引进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再次,健全资源结构配置,应用科学先过技术工艺,净化机动车及工业的污染源。从污染性高的机动车着手,重抓排放源的消减。机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排掉污染、能耗高的企业,减少工业的废气排放量。最后,可以应用植物生化措施,使用城市绿化来预防大气污染,这样能起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例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城市大气污染减少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2噪音污染的预防措施

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相比,城市噪音污染预防是最难的。所以,要采取综合的多种办法。如:把噪音环境保护加入城市规划中,加强法律宣传,提高预防措施。建设科学城市绿化,应用城市绿地来减少噪音,实施科学绿色的城市,走生态可持续发展路线。

2.3水污染的预防措施

统一处理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配置专业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工业污水的水质达到城市一下排水的标准后,方能排入城市地下道,同时也城市废水一并处理。不够标准的工业废水,要在内部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再排到城市排水管道中。

2.3.1 加强宣传力度

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推动市民养成节约和循环用水的好习惯。提高水的最大利用。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对城市污染严重影响问题的认识,使人们都能爱水节水。这对水污染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生活用水回用到工业、城市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方面,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水的污染,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2 强化管理

城市污水制约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强化城市废水的再利用,再得用技术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科学指导水的再利用。加强城市废水的处理措施,健全污水管网,倡议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水污染的严格管控。通过培训,组建出一支专业性强的队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污染水的综合科学的治理。

2.3.3 增强监督

加强法律法规认识,对城市水环境污染颁布的法律法规要作大量的宣传,加于学习,加强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经常进行不定期排查,严格执行有法可依,达到高效的执法监督职能要求。

2.4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对于土壤污染的预防处理,要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应用植被修复的方法,应用植物快速吸收土壤的污染杂质,使进化土壤的目标能于实现。对于土壤污染,一定要做到预防为主。消除土壤污染杂质,管控工业废气、废水、重金属、建筑垃圾等遗留到土壤中[3]。

3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得高,但是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月严重。因些,我们一定要做好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有关机关单位加强监督及调控。通过市民与机关单位及工业单位的一同努力,完善城市环境保护条例,营造出一个和谐生态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永安,董静.要切实抓好水体污染综合治理及水资源保护[N].闽西日报,2008-07-19(001).

[2]郑琳.浅析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低碳环保措施[J].黑龙江信息科技,2014,(09):105-107.

篇9

关键词 视程障碍;时空分布特征;辽宁铁岭;2004―2013年

中图分类号 P4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206-04

视程障碍即视程障碍天气现象,是指空气中因存在水汽凝结物、干质悬浮物等而变得混浊,并造成能见度下降的一类天气现象,包括雾、轻雾、雪暴、吹雪、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霾。视程障碍天气现象以影响能见度程度、颜色、天气条件、出现时间和成因等几个条件进行区别。

本文利用铁岭地区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004―201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雾、烟幕等天气的年际、季节、月、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本文之所以x用这10年区间段作为分析资料:一是雾、霾、烟幕等视程障碍现象在近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而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是2004年全国地面气象业务改革,启用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对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向、风速等进行自动观测,天气现象的判断需要其他气象要素的辅助。2004―2013年的资料中,辅助判断天气现象的气象要素均实现了分钟连续观测,而2004年之前的辅助判断气象要素都仅在定时观测时才有,基本上1 d只有3个或8个时次,天气现象的判断可能存在漏记或者错记。因此,2004―2013年的天气现象记载准确性较高。三是2004年之后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雾霾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气象局多次修改视程障碍现象的判别标准,使之越来越趋近气象要素指标量化判别,同以前的人工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判别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使用2004―201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雾、烟幕等视程障碍现象更接近实际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2004―2013年铁岭地区铁岭县、昌图县、西丰县、开原市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地面历史气象观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国家级基准气候站和国家级基本气象站每天8个时次地面气象观测资料(2:00、5:00、8:00、11:00、14:00、17:00、20:00、23:00),国家级一般气象站每天3个时次地面气象观测资料(8:00、14:00、20:00),相关地面历史观测资料都是经过台站、市局、省局、国家局的四级严格审查审核。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内容为:空气温度、湿度、水汽压、露点温度、水平有效能见度、风向风速、天气现象等。对于自动采集的数据自动站质量控制软件采用日极值与定时值比较检查、要素相关性检查、项目逻辑性检查、项目之间的差值检查、气候极值比较检查等相关质量控制手段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把关[1-3]。

1.2 资料处理方法

由于选用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只有8个或者3个时次有水平有效能见度数据,并且相关能见度数据均为人工观测数据而非能见度自动观测仪数据,所以无法按照相关视程障碍现象标准对出现时间进行准确订正。因此,统计各站的雾日数、烟幕日数、轻雾日数时,一天中只要出现雾、烟幕或轻雾现象,即记为1个雾、烟幕或者轻雾日,若1 d中出现2种或以上的天气现象,则重复统计(如某日观测记录中有雾和烟幕,该日既统计为雾日,也统计为烟幕日)。

2 铁岭地区主要视程障碍现象的变化特征

2.1 空间分布

2.1.1 雾的分布。从表1、图1可以看出,2004―2013年雾天最多的是西丰县,年平均雾天日数为19 d;其次是昌图县,年平均雾天日数为10.6 d;雾日最少的是铁岭县,年平均雾天日数为6.4 d。如果按5年为一个时间段,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西丰县和昌图县后5年的雾总日数比前5年的雾总日数明显增加,分别从年平均17.0、9.6 d增加到21.0、11.6 d;开原市和铁岭县后5年的雾总日数比前5年的雾总日数明显减少,分别从年平均10.6、7.4 d减少到8.6、5.4 d[4-7]。

2.1.2 轻雾的分布。从表1、图2可以看出,2004―2013年铁岭地区轻雾天最多的是铁岭县,年平均轻雾天日数为103.5 d;其次是昌图县,年平均轻雾天日数为94.1 d;轻雾日最少的是西丰县,年平均雾天日数为47.3 d。如果以5年一个时间段,通过对比前、后5年可以发现:西丰县后5年的轻雾总日数比前5年的轻雾总日数明显增加,从原来年平均40.4 d增加到54.2 d;开原市后5年的轻雾总日数比前5年的轻雾总日数略有增长,由年均74.6 d增加到75.4 d;铁岭县和昌图县后5年的轻雾总日数比前5年的轻雾总日数有所减少,分别从年平均107.8、107.2 d减少到99.2、81.0 d[8-10]。

2.1.3 烟幕的分布。从表1、图3可以看出,2004―2013年铁岭地区烟幕天最多的是昌图县,年平均烟幕天日数为64.2 d;其次是开原市,年平均烟幕天日数为59.6 d;烟幕日最少的是西丰县,10年来烟幕天仅出现1 d。如果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对比前、后5年可以发现:铁岭地区烟幕日数呈递减趋势,昌图县后5年的烟幕日数比前5年的烟幕日数减少51%,开原市后5年的烟幕日数比前5年的烟幕日数减少41.7%,铁岭县后5年的烟幕日数比前5年的烟幕日数减少71%。

2.2 长期变化

为清楚地了解近10年来主要视程障碍现象的长期变化趋势,将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县和西丰县的雾、轻雾、烟幕主要视程障碍现象的逐年分布情况绘制成图。从图4、5、6可以看出,铁岭地区近10年间雾和轻雾日数呈波动状态,增减不一,而烟幕的日数呈现减少趋势。

2.3 季节分布

研究铁岭地区近10年来的雾、轻雾、烟幕日数的季节分布,计算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各月雾、轻雾、烟幕日数占全年日数的百分比。辽宁省季节划定: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

2.3.1 各月雾日分布。从图7可以看出,铁岭地区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雾日有季节性变化,雾日主要集中在7月至翌年1月的秋冬季节,峰值出现在7―11月。造成这样分布主要是因为地形容易形成辐射雾,以及秋冬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容易形成平流雾。

2.3.2 各月轻雾日分布。从图8可以看出,铁岭地区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轻雾日数的季节变换不明显,一年四季均易发生,但是相对于其他季节春季出现的频率较低,峰值一般出现在夏冬季节。主要原因是轻雾成因复杂,冷暖交汇、辐射冷却、降水等情况都可能产生雾。

2.3.3 各月烟幕日分布。从图9可以看出,铁岭地区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烟幕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主要出现在10月至翌年3月,峰值一般出现在1月。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冬季铁岭地区的生活燃煤锅炉、整治机烧锅炉或茶浴炉、农村百姓生活使用的炉子和大锅、工厂和小区供暖的锅炉等产生的废气)、秸秆燃烧(在作物收获之后,将秸秆焚烧成灰并埋在地里作肥料)等情r造成。

3 视程障碍现象日数变化成因分析

3.1 雾日数变化成因分析

本文重点描述铁岭地区雾日变化的基本情况,对此形成的原因只进行初步解释:

(1)雾日数的变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联系密切,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热岛效应影响,不利于雾的形成。铁岭地区以铁岭县和西丰县为例,西丰县雾日最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丰县地处山区,台站周边的城市化程度不高;铁岭县由于地处城市的中心地带受城市化、热岛效应等影响,雾日明显少于其他县(市)。

(2)城市化或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重了大气污染,促使气溶胶密度增加。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在夜晚能增加大气向地面的长波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降温,从而影响雾的形成。

(3)此外,有利于雾形成的天气条件出现率、周围探测环境情况、地形等都是对雾日数变化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雾日数的变化是气候、环境和生产生活的综合影响结果。

3.2 轻雾日数变化成因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推论出铁岭地区近10年来轻雾日数出现小幅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重大气污染、气溶胶粒子作为凝结核大量存在、相对湿度可能出现不到100%即达到饱和、水汽出现凝结,都能使轻雾生成产生波动。

(2)从季节、时间分析,部分轻雾主要出现在早晨,7―8月较多,2―5月较少。由于早晨空气湿度较大,加之近些年空气污染加重,大气中的气溶胶含量大、容易凝结,形成灰蒙蒙的天气。这种天气现象很难与轻雾进行区分,观测员可能把大量的这种天气现象误记为轻雾,或将轻雾误记为烟幕。

(3)天气形势、气候形势、温度、湿度、大气成分、水平有效能见度等诸多条件影响都会造成轻雾日数的波动。

3.3 烟幕日数变化成因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铁岭地区的烟幕频率呈减少趋势,出现此趋势初步解释为:

(1)烟幕形成有部分是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引起的,冬季人们燃煤取暖,夏秋后的大面积焚烧秸秆,加之工厂烟囱、汽车尾气的排放及森林火灾等因素都会引起烟幕天气。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燃煤取暖变成集体供暖、工厂企业的转型升级、农村种植方式的改变都成为烟幕日数减少的因素。

(2)从外力上来说,这10年间铁岭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如大力支持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严格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和扬尘污染,通过宣传转变思维观念,促使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将出租车天燃气燃料改造。因此,铁岭市委、市政府的这些做法对烟幕这种视程障碍天气现象的减少起到了一定作用。

4 预防措施

有的视程障碍现象的污染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例如烟幕这种天气现象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有飘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等。通过对这些潜在危害的认识,应该采取必要的宣传手段和行政措施。一是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在夏收、秋收之后,把秸秆放在田地中积累农家肥,以减少空气污染。二是加强思想宣传,倡导绿色出行。通过转变思想理念,提倡多利用地铁、公交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通过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三是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立足长远,强化治本,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治本上下功夫,长期坚持工业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四是在部分视程障碍出现时,建议人们根据具体情况减少户外活动时间,调整活动规律和饮食结构,以防止视程障碍现象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危害。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李苗,梁美生,苗爱梅.近35年山西雾霾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J].中国科技成果,2013(21):45-48.

[3] 刘小宁,张洪政,李庆祥.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J].应用气象学报,2005(2):468.

[4] 吴兑.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J].环境化学,2008(3):327-330.

[5] 王珊,修天阳,孙扬,等.1960―2012年西安地区雾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1):19-26.

[6] 吴滨,施能,李玲.福建近44年雾日趋势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J].应用气象学报,2007(4):497-505.

[7] 王业宏,盛春岩,杨晓霞.山东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1):25-28.

[8] 范引琪,李二杰,范增禄.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J].大气科学,2005(4):526-545.

篇10

【关键词】风险刑法 防卫犯罪 法益 节制

【中图分类号】DF6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德国刑法学者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在《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危险》一文中阐述了刑法的变迁与变革,并首次提出了安全刑法即风险刑法的概念。认为随着危害社会安全的风险行为的频繁发生,刑法对法益的保护也应当突破传统刑法“事后规制”的理念,提前对可能引发犯罪的风险行为采取“事前预防”的方式,并认为风险刑法是风险社会稳定的保证。至此,风险刑法理论逐步被刑法学者所关注。

风险刑法理论被介绍到我国以后,被学术普遍理解为“在主流刑法体系之外通过规制人们可能因违反规范导致风险的行为,以处罚抽象危险犯的方式来实现刑法一般性预防功能的目的。”①在刑法价值的追求上,风险刑法改变了传统刑法“事后规制”理念,提前介入到行为秩序当中,为了防止危险性犯罪的发生,对可能引发危险的行为进行非难,从而实现了刑法法益的提前保护。风险刑法的调整对象是具有风险性的犯罪行为,即构成风险犯罪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某种抽象的、不确定的却可以预测的风险行为。风险刑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有可能对法益造成损害的风险。可见,为确保风险社会中社会共同体的安全,风险刑法的目的从惩罚和矫正犯罪转向预防犯罪。

风险刑法是刑事政策防卫犯罪的改革方向之一

在我国,对待风险刑法理论的态度有赞成、反对、折中等不同观点。赞成者认为转型时代的中国正处于风险社会,刑法的理念和立场应该随之调整,刑法也应由传统的罪责刑法向风险社会中的安全刑法转型,认为“风险刑法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传统刑法对某些罪行处罚过于滞后的做法;解决了传统刑法的一些归责难题。”②反对者认为,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避免风险发生的能力,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因此,缺乏风险刑法存在基础。持折中态度的人虽然不绝对排斥风险刑法却又坚守传统刑法理论的基本价值。

笔者认为,在我国社会转型阶段,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当风险都是由人们的群体行为引发,个体对风险引发的作用不明显时,传统刑法的规制能力相当有限。例如,当前普遍关注“治霾”问题,就是一种典型的群体行为引发风险危害,但我国刑法并没有积极地投入到“治霾”行动当中。原因是,一方面,单独个体对造成“雾霾”的作用不大,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不严重,刑法的介入就没有必要;另一方面,正因为个体不能成为“雾霾”风险的刑事责任的承担者,致使越来越多的个体加入到群体风险侵害当中,成为“雾霾”的“贡献者”。然而,风险刑法理论可以突破传统的刑事责任理论,构建防卫犯罪的预防罪责论,设立抽象的环境危害犯和过失犯,从而对潜在的单独个体环境侵害行为起到一定程度的警戒机能。因此,在我国有节制地引入风险刑法是刑事政策防卫犯罪的改革方向之一。

风险刑法迎合了人类对安全诉求的法益理念

普遍认为,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法益,但由于法益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所以刑法学界对法益意域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观点。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认为法益仅限于法所保护的生活利益。事实上,更多的刑法学者都在强调法益的物质性概念,尤其在日本,刑法理论界定的法益必须是具有可以成为犯罪侵害的具体的对象。

然而,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精神法益概念越来越引起关注。例如,德国刑法学者威尔兹尔将法益定义为纯粹规范所保护的实在的状态和对象,从而使精神法益的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事实上,刑法法益的内涵和外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刑法法益的内涵不断由生活物质利益向精神利益扩张,外延也不断由个人法益向国家法益乃至社会法益蔓延。尤其当人们普遍面临难以预测和防范的社会风险,又无法根据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经验积累并运用科学、理性应对时,人们对法益概念的理解必将突破以物质为基础的生活利益的界限,从而转向精神观念领域。人们对法益保护的需求不可能只局限于对被侵害法益的恢复和补救,而更加注重法益可能被侵害的防卫对策。

当人类将对安全的需求作为生活的追求目标时,对于存在的可能危及人类安全却并没有造成实际法益侵害行为,基于对风险的防范,也希望运用刑罚进行规制。作为事前的风险控制法,风险刑法注重对法益精神概念的诠释,强调严格责任理念,逐渐淡化刑罚报应机能,主张以一般预防为中心的刑罚预防机能,从而防卫犯罪行为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正如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举例强调的那样,“犯的罪责也许可能很轻微或者由于心理性疾病的原因而根本不能承担责任。……如果说等到他的行为实施完毕、等到这种危害结果出现了再做出反应,显然已为时过晚。对他处以严重的处罚,益处又有多大呢?”③

风险刑法能够实现刑法规范的指引功能

刑法规范作为最重要的行为规范,集裁判和指引于一体,既影响刑法的适用,也指引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心理责任论为基础的传统刑法比较注重于刑法规范的裁判,希望运用罪责刑相适应的机制来实现对社会危害的补偿,以实现刑罚的报应功能和公平正义的价值。

然而,当传统刑法强调的事后报应和恢复机能的心理责任理论无法应对在深度和广度都有所突破的社会风险时,刑法规范的指引功能价值就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通过刑法规范形式指引人们行为,以形成人们普遍遵循的新的社会伦理规范和规范意识。例如,对待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国家不仅运用大量的经济法、行政法方式进行规制,而且设置了相当数量的犯罪类型,并配置较为严厉的刑罚。但众所周知,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控制效果却并非让人欣慰,食品安全的风险并不因为刑法的过度干预而减少。究其原因,不在于刑法规范本身的伸张力不足,而在于对待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政策的导向错位。食品安全风险不仅存在于食品销售环节之中,而且存在于食品的生产、流通、储存和监管各环节之中,同时威胁食品安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国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责任强调的是心理责任,即刑法仅仅对某种食品在某个环节的重大安全危害的发生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追究刑事责任,而众多潜在的威胁食品安全的行为始终在刑法规制之外。这样,打击食品安全的犯罪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发现一起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接着又发现新的食品安全犯罪,刑法又追究刑事责任……。面对如此被动的犯罪控制手段,人们开始重新质疑传统刑法的机能。风险刑法虽然不可能全面取代传统刑法,但风险刑法理论至少能给我们提供一种运用刑事政策防卫犯罪的新思路。因为人们普遍相信,风险一旦发生,后果将无法弥补,刑法与其坐视等待风险发生后惩治引发风险的行为或行为人,不如事先采取防卫措施将风险的发生降至最低。

为此,风险刑法就可以通过设置抽象危险犯的规定来指引和警戒特定行为人的潜在危险行为,防范群体性风险危害引发的犯罪,从而促成公众对于犯罪的道德厌恶,培育自觉守法的意识,提升对法秩序的信赖,实现刑法一般性预防的功利目的。事实上,这种理念已经先于风险刑法的概念在西方刑法学界得到了普遍尊重,并影响到了司法实践。例如,德国联邦法院根据刑法典规定的“保卫法律秩序”这一概念,明确提出了刑法规范的指引下的一般预防论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增强市民对“法律秩序的稳定及效力的信心”,这一概念也被联邦的判决所采纳。

有节制地推行风险刑法的必要性

风险刑法作为一种有效防范风险的刑事政策手段,其工具性价值正在被不断地提升。在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面临风险危害的情形下,现行的刑法理论往往只能等到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出现以后,才对行为人实施非难,追究其刑事责任。刑罚的预防功能只能在犯罪发生之后得到发挥,这种“罪后防卫”的刑罚预防功能大大增加了法治成本。因此,人们应当将目光转向风险刑法视域里,运用社会防卫刑事政策思想,分析各种引发犯罪的社会风险,制定充分有效的社会防卫方面的刑事政策和犯罪的预防措施,尽可能消除或降低风险。

然而风险刑法并不是刑法的异类,只是刑法的发展形态,运用风险刑法对风险行为的规范和调整,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因此,风险刑法从其理论诞生到发展也就必然受到质疑。尤其在我国由于对刑法理论移植的“本土化”进程还没有完成时,对引入风险刑法的态度更是谨慎,对于如何合理界定风险刑法的控制范围,以防范风险刑法本身的风险,成为风险刑法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正如陈兴良教授所说:“风险刑法在化解风险中固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风险刑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刑法风险,因而也需要化解。”④

如果对风险刑法规制的“风险”作宽泛的理解,将传统刑法中的违法可能带来的危险归入到风险刑法调整的“风险”范围,必然扩大风险刑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很有可能带来刑法规范的风险。例如,有人将我国当前转型期社会问题引发的―爆炸、投毒、杀人、绑架等恶性暴力行为―看作为风险社会中的“风险”的表现。也有人将巨额财产的研究也纳入了风险社会刑法研究当中;还有人将恶意欠薪行为也视为引起风险社会的重要因素,等等。这无疑曲解了风险刑法所能够规范的风险类型。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待风险刑法的问题上理应采取“节制”的态度。

首先,风险刑法作为预防风险犯罪的社会防卫手段,对风险的认定应当采取严谨的态度。风险刑法作为一种刑事政策导向的选择和抗制风险的手段和工具,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安全。风险刑法规制的风险应当具有独特性:一是风险的社会性,即人类的决策与行为成为风险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国家往往也成为风险的主要制造者。例如,国家制度不健全、不协调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侵害之间冲突引发的风险。二是风险的双重性,即风险在带来人类发展和自由选择机会的同时,也会产生危害人类安全的危险。“风险的结果是双重的,既可能遭受失败的损失,也可能获得成功的收益,成功与失败、收益与损失,即风险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共存于风险社会始终。”⑤例如,人们不能完全控制网络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网络犯罪的风险。三是风险影响的伸延性。“风险社会的风险在空间上呈现全球化态势,在时间上其影响具有持续性,不仅及于当代甚至还影响后代。”⑥四是风险影响途径的不确定性,即风险社会的风险造成的危害影响往往不固定且不可预测,超出了人类认识能力的范围。例如人们对食品需求的高要求导致食品安全标准难以确定而伴随的风险。基于风险刑法理论中风险的独特特点,在理解和研究风险刑法时,就不能将传统刑法中因违法行为引发的危害视为风险,纳入风险刑法的规制范围。

其次,应当尊重风险刑法目的的正当性,以风险犯罪预防机制作为其核心价值。风险刑法的目的是防范风险犯罪,维护社会正当秩序和效益,所以,在利用刑事政策加强风险社会防卫时应当采取适合其所追求的目的的手段,必须有节制地运用,而不能为实现目的而不择手段。例如,在风险刑法中增设过失或故意环境污染危险犯、过失或故意食品安全危险犯等时,在定罪上认定风险危险的程度应当采取节制的态度。同时,在适用刑罚时不能为了实现环境治理的目的而阻碍经济的发展,也不能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限制人们对食品消费的需求。

最后,利用风险刑法加强社会风险防卫时,应当遵循必要性原则。风险刑法是对传统刑法理论的深入,其应当遵循刑法的基本原则,尤其是谦抑性原则。这就要求,一方面不能将属于传统刑法类型的犯罪随意归入风险犯罪,从而扩大风险刑法的打击范围;另一方面,对某种社会风险,在没有通过非刑事规范控制和防卫之前,刑法不能随意介入。而且,在刑法规范风险行为之前还应当制定出客观地预警和评估风险的非刑事法律制度,以实现对风险行为的有效管理。因此,笔者认为,风险刑法应当作为其他社会规范的补充,只有当非刑法规范对可能引发犯罪的风险的规制和防控无能为力时,刑法的干预才是必要的和正当的。正如张明楷教授所说,“适用其他制裁方式不足以保护合法权益,即没有其他制裁力量可以代替刑法,只有动用刑法才能抑止这种行为、才能充分保护合法权益。”⑦

作为防卫社会的刑事政策改革的措施之一,不可否认,风险刑法理论一直遭到质疑和批判。笔者认为,应当立足于刑法谦抑主义,对待风险刑法应当采取客观科学的态度,这本身就是一种谦抑的态度。正如有人提倡的那样:“风险社会对传统刑法的冲击已然存在,切不可因噎废食妄加否认风险刑法理论体系及其益处和必要性,更不能全盘否定或者全盘接受。”⑧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海洋大学讲师)

【注释】

①何立荣,蔡家华:“风险刑法正当性探析”,《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11期。

②王拓:“风险刑法:风险社会下传统刑法的必要补充”,《检察日报》,2010年4月26日。

③[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危险”,《与现实》,2005年第3期。

④陈兴良:“‘风险刑法’与刑法风险:双重视角的考察”,《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⑤黄家瑶:“哲学维度:反思现代风险”,《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⑥劳东燕:“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中国社会科》,2007年第3期。

⑦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法商研究》,199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