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41-01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在字面理解过于广阔,但凡从眼睛所传递诉求的信息皆作为其专业设计的对象,的确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然而教师惯以平面设计的教学思维来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将二维设计的基础作为其学科基础,甚至将绘画基础练习直接作为教学的基础训练。由于受到这种传统思维与教学模式的制约,一些授课教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知识、新媒介技术缺乏了解,不能与时俱进。

2.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很少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另外多数高校普遍对教学实践关注不够,对教师参与企业的设计施工业务不支持。这就导致了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实践能力低下。

3.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知识缺乏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以视觉符号为基础,因此,学生需要找到视传学习的切入点,通过教学, 本人发现多数学生可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知识, 但对实践运用的了解相当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忽视草图绘制。作品的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作思维发展过程。本人发现多数学生忽视草图绘制,此情况断裂学生设计思维的连续性。同时只强调最终成品致使许多学生做方案时不画草图。该现象的发生与社会上片面强调电脑效果图也不无关系。

5.缺乏教学创新。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另外学生缺乏创新,在设计时抄袭他人。设计确实需要借鉴,但更需在适用的基础上寻找改变,做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设计作品,而非抄袭。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综上问题,笔者据现状对视传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渔。教师要转变灌输式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华立学院所处广州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先进的设计思想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类型和教学课时,校企结合也正是华立学院现正推崇的,可采用设计公司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创作等多种形式和内容。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要有选择地安排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选择一些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权威性比赛,还要注重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加强与校外企业如北汽的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从传媒学部的视觉传达专业发展来说,可推荐优秀的学生团队来协助北汽的广告策划部做出相应的市场推广工作。

3.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整合。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审美心理学、广告学及品牌策划等。课程整合要求把这些学科知识在教学中进行相互渗透。

4.做好方案草图。构思草图是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推敲、完善的过程。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手脑合一,设计思考和思考的表达是同步进行的。优秀的构思源于前期天马行空的各种思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草图构思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也是帮助学生搜集资料的好方法。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设计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又能指导具体的设计活动。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发展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剖析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设计活动。

第二,发展聚合思维。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如集中练习或分散练习等。其次,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示范。学生初期经过模仿,使头脑中的表象活动起来进入练习的阶段,在练习过程中观察教师的示范,进而形成表象并进行表象练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提供高效准确的反馈信息。

第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头脑风暴的结果。在教学中,发现富于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不但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且善于汲取他人优势。

篇2

凤凰苗族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

经济的发展,科技、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弱势民族文化趋于消亡。我国极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人灭文亡的境地。苗族是56个民族中的最急需关注的极少民族之一,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手工作坊为主边做边买,产量不高工艺不一,缺少一个标注等系列问题。苗族文化可能对别的民族来说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苗族的历史文化悠久,苗族有自己特色的服装设计,他们的服装设计的图案也是非常的有特色有文化的沉淀,也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保护价值。在如今视觉传达的领域,设计师也逐渐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设计师们也逐渐的把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到视觉传达中了,这样的设计更加的适合社会的需求,也为视觉传达的发展和进步做了更大的贡献。

凤凰苗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趋于消亡的危机。本文对苗族传统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研究不仅可以挖掘苗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同时可以传承民族文化,与此同时,设计师不是很了解苗族的文化特色和图案,所以在设计时出差错也是时有的,所以应该提高社会对苗族传统文化的认知。

流行的饰品异军突出,销售上升。现如今的饰品样式新奇,五花八门,很受消费者的欢迎,销售量也是呈上升趋势。相反,国内的银饰没有好的样式和好的设计师来设计,银饰的造型比较普遍,造价又比较贵,所以消费者在买银饰的时候当然会慎重考虑,不利于民族工艺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浅谈下凤凰苗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应用中存在的缺陷,苗族的文化和传统图案都是很有民族特色的,具有独特的魅力,然而在现代的社会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被不恰当的应用,很多商人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忽视了苗族传统的服饰和图案的应用。手工作坊为主边做边买,产量不高工艺不,缺少一个标注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在苗族节日期间,往往有一部分人穿戴民族服饰,但是节日一过,传统民族服饰也就收藏起来了。因此,我们认为:苗族服饰和银饰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但存在着消失的危险。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很多,以前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也在流逝,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这问题。

凤凰苗族传统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的设计应用

视觉传达是为传播特定事物通过可视形式的主动行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要素归纳为:文字、图形、色彩三个基本要素。其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定性质的符号,如凤凰苗族服饰、银饰、染织生活用品等都是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凤凰苗族传统视觉符号所传达的效果、影响如何,这就需要对其图形进行现代性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凤凰蓝印花布、扎染、蜡染的共同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花纹图案,在白色布面上绘制成各花纹图案后入染。其图案组合对峙巧妙、排列有序。花纹图案的设计有“双凤朝阳”、“鲤鱼跳龙门”、“喜鹊选梅”等,普遍反映广大苗族群众的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其图案形成多元素组合,构成这种新型形态的平面设计图案。

篇3

关键词:绘画艺术;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94-01

绘画与设计同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视觉设计的语言形式最初也是来源于传统绘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各个行业的专业性也逐渐加强,绘画与艺术便开始分离,各自走向不同的发展体系。即便如此,两者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在创作理念还是技法方面都是相互作用,相互服务。绘画艺术是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及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平面设计最初起源于绘画的文化意识形态,其空间和意境的表达也是来源于绘画艺术,并慢慢发展成为自身特色的语言形式。那么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区别,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着?

一、表现形式的异同

视觉传达设计这术语最早流行于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他的含义是:以某种目的为先导的,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通过它的主要要素如文字、插图以及标志,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被接受者,从而起到传播的作用。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它是一个客观呈现与主观意识的结合体,是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对客观物象采用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具象图形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的绘画是以色彩和线条描绘形象的单纯美术,比较重视绘画工具的使用,作品具有独特的线条,分明的版块和鲜艳的色彩,再加上完美的构图。然而,广告设计也传承了这一优势,在体现内容的同时,抓住了人们的视线。

二、灵感与动机的差异

传统绘画与设计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灵感的差异。广泛的讲,绘画和设计在刚开始创作时灵感的切入点不尽相同。设计通常都是为了符合需求,因此设计标语、标志和海报等都是为了满足一种诉求。而绘画创作,几乎都是去创造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新理念。将生命的经历与个人体验融合,在艺术家与观众之间创造一种感情上的纽带。

另一种差异就是意图上的差异。客观上设计需要去理解那些已经存在的需求与信息,然后将想法付诸于设计中。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是一种动机,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绘画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感受,他们更注重灵感的体现。从这种角度来说设计是对用户的回应,绘画创作是一种主动的表达。这更像是一种优先级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应该向观众提问,从而让每个人得到自己的答案;还是应该对观众的问题作出回答?这么来看,绘画是一种提问,而设计是一种回答。

所以,绘画与视觉设计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性质行业之间的关系――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关系;是多层次多社会性的理性思考与情感宣泄;也是体现工业化生产技术水平与个性艺术者手工技巧的关系。

三、绘画与设计的联系

虽然绘画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但不能否认绘画与设计这两个同属于一根藤的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早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在艺术规律和基本特征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又如,具备必要的绘画知识及审美能力,对于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尤为重要。在设计实践中,视觉传达设计在构图上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借鉴,设计中,笔墨元素,书法要素,印章元素等等的应用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契机,增强了视觉设计的意蕴。毫无疑问,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是可以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并使平面设计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绘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视觉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以传达人类精神为目的,是人类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的需要,设计是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所需的传播媒介。绘画具有视觉艺术形态的形式美感,绘画在为平面设计提供艺术精神内质的同时,还可以为平面设计研发形式语言。只要是具有审美特质的视觉形象都会作用于我们内心,都会为平面设计形式语言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资源。

综上所述,单纯的把绘画艺术和视觉设计割裂开来谈都是片面的,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绘画与设计的异同性,掌握适度的分寸关系,在平面设计与绘画艺术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设计形式语言才能是鲜活的,所以只有正确运用二者之间共性的基础理论,才能对这一问题有客观深刻的科学认识。

篇4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课程要求是教会学生利用平面视觉的符号、文字、插图及相关的标志,以传达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接受者各种信息。这门课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比如报纸、杂志当中的各种平面设计广告,包括路边的广告牌等。概括来讲就是有广告设计、印刷设计、海报招贴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及企业形象设计等许多方面。随着社会对该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教学相应需要改革,包括课程的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管理。这些改革都是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学校的教育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与市场相联系,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这样当学生毕业后才不至于失业,才能立足社会。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国际化、产业的多元化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许多的就业岗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前景一片光明。因为不同的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发展模式及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尽管都是设计部门,但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些千变万化的要求对学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因此,高校“因材施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改革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相关的老师在教授一些基础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的前提下融入新的设计理念,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设计技巧,进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要求主要是将新的设计理念融入教学,将设计和创作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上实现艺术设计的前瞻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课程改革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也不能只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设计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撑,如果只重视实践就会好比空中造楼,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的支撑就如水中的浮萍,则根基不牢,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在教学课程安排上,可以与企业合作,通过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参与实践训练了解企业真正的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企业将一些项目交由学校,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地体会到真正的设计文化,对他们的设计能力、合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快速而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样的课程安排,既摆脱课堂的束缚,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提升,可谓事半功倍。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在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地建立起来,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的时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始设置时由于基础薄弱,经验不足,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基本照搬照抄国外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工艺美术教育、应用美术教育、装饰教育还是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由于自身发展经验不足,因此基本走的是跳跃式的发展道路,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落后,创新性不强,实践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有必要改变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积极通过网络技术开展教学,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设计模式向学生讲解一些当前的流行因素及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对传统模式的突破。

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在实践方面的改革

前文已提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设计知识。在当前的设计背景下,各高校该如何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呢?方法是多样的。如前文提到的在教学课程安排上,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实践课程安排,使学生参加实践训练了解企业真正的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将一些项目交由学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完成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地体会到真正的设计文化,会对他们的设计能力、合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快速而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另外,在日常教学时学校可以举行一系列的设计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个人参赛也可以是团体参赛,这样安排不仅可以突出个人的创作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学生通过参加设计大赛不仅有利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比赛当中,而且有利于形成整体的设计意识。课堂上,老师只是将某一个设计元素当做作业留给学生发挥设计创造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注重于某一个环节而没有整体的概念。比如设计一个图标,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只会追求结果,而忽略整个设计过程的完整性。而开展设计大赛则不一样,在参赛过程中,学生自己选题,并围绕选题写出设计理念,同时将过程记录下来。设计完成后向他人讲解自己的设计作品。这样一个流程下来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设计本身,还有整个设计过程的准备工作,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创作理念的问题,等等。这样的一个完整过程能够有效检验学生设计能力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改革中应不断地挖掘新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改革要彻底,要充满决心。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果不改革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如果改革就应该下定决心,不可只做表面文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不利于学生发展。其次,学校及相关人员要重视教学的改革。任何事情,只有学校和各方面人员都重视,才有利于发展,教学的改革也是如此。教学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展开。最后,一定要持之以恒。教学改革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所有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改革方向正确,思路正确,适合社会的发展,就不担心实现不了目标。因此,当改革成果还没那么有成效时切不可心急,不可随意放弃,应该勇敢地坚持下去,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三、结语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道路漫长且曲折,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应高度重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断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利用社会有利因素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思想观念上的追求创新,探求更符合现展趋势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这是现代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焱.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大学教育,2014(3).

篇5

【关键词】视觉传达;主体;客体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异月新,以电波和网络为媒介的各种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视觉体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这些传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的形式和表现内容已经难以涵盖一些新的信息传递媒介,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便顺应而生。

二、视觉传达的概述

(一)涵义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视觉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文字、插图以及标志进行信息表达传播的方式。不同地域、种族、文化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媒介进行信息传递、情感沟通和文化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会可以使他们跨越语言障碍,消除文字隔阂,凭借对“图”―― 图形、图案、图像等视觉共识获取沟通与交流。视觉传达包括 “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是指人们用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电影、电视、印刷宣传物等。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视觉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以是个体间的传达。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各种信息传递的设计,简称为视觉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研究视觉传达及其应用的学科,是视觉传达的规划及实现。

(二)基本要求

1、传达内容真实、准确。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达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每一位设计者来说,如何真实、准确的传达信息是他们始终都要面临的核心问题。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项面对社会大众的艺术创作的行为活动,任何信息一旦经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宣传,就具有普遍的传播力和引导力,能成为一种信誉和承诺,因此,就必须保证信息传达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灵魂和本质所在。任何夸大、虚妄、不合实际的诱导行为都会使信息接受者的心理产生厌恶感,包括对艺术形象的塑造也要适当,否则也会引起反感的情绪。真实、准确的信息传达会在接受者心理塑造一个优良的形象和品牌效应,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2、传达形式简洁、醒目。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快,这使得接受者浏览信息的时间极为有限,并且不集中,过于复杂的传达内容往往使人很难理解和掌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应该呈现一种简洁、易懂、生动、形象的效果,具有显眼而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当然,简洁不是简单,不代表无意味的形式和空洞化的内容。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并不在于传达深刻地营销观念,而在于传递的信息能产生显眼突出、引人注意的效果,并使接受者容易看到并记住信息内容。

3、具备文化艺术性。视觉传达作为一门设计艺术,其实质是一种文化,具有浓厚的艺术文化色彩。一直以来,视觉传达设计就属于艺术的范畴,它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宣扬着一定的文化精神和灵魂。毋庸置疑,视觉传达设计和文化艺术有着息息相关、血肉相连的关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商业性日渐增强,其文化性和艺术性却在渐渐的流逝。文化和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视觉传达设计本身不仅是一种设计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时刻重视其文化性和艺术性的提升,防止其流失在商业性的激流中。

(三)特性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和设计艺术形式,其必然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体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图像语言和审美观念;而依赖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借助于不同时代的媒介进行信息传递,使得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时代的印迹,表现出时代性的特征;归根结底,视觉传达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具有浓厚的艺术文化性,反映着一个民族和时代的文化特色。

三、视觉传达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

哲学观认为:“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视觉传达设计就是把信息的发送者(设计师)对生活的感触、把握、评价等某些复杂而独特的精神内涵赋予视觉语言,展现于物质形式中, 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作品。主体与客体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对立统一的两个部分,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久的话题,由于自然环境的存在,提供了人类改造的对象,同时人作为主体,也会受到自然的制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自然客体往往运用自然的视觉元素,借视觉方式向受众传达作品的精神内涵,如“松、竹、梅”是视觉设计中常用的题材,象征着有气节、不畏严寒、生机盎然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实践和认识能力的增强,对自然的认识也从物质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并逐渐形成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宗教、审美观等,即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不同领域,同样也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中国传统的图形设计蕴涵的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的文化一脉相承,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文化趣味。如大师级设计师陈幼坚设计的茶叶标志,与 “禅”学相关,品茶本身是禅的理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体现,因此“禅”学思想在此设计中表现得酣畅淋漓。

四、总结

在如今的生活环境中,到处可见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大到建筑物外的广告牌,小到分发的宣传单、宣传册等,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经是无孔不入,当今的我们是生活在视觉作品的丛林之中。视觉传达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的一种主观行为,设计师是将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作为题材,运用自然的视觉元素, 借视觉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设计不是任意的,主体与客体是辩证统一的,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研究, 有助于主体创作者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设计出符合多元化社会发展的作品,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彭丽纳.视觉传达设计的绿色化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08.

篇6

关键词:网页设计 视觉传达 问题 探析

近年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其中,网页作为网络信息的载体,能把网络上的信息呈现出来,不仅方便,而且快捷,适应了当代人的生活、工作需要,也随着这种呈现方式,受众对网页的审美也产生了需求。为了吸引、方便受众浏览网络信息,我们应该从受众的视觉感官、网页的审美表现作为切入点,进行网页设计,在完成网络信息有效传达的前提下,吸引受众,提高网站的访问量,使网站朝着良好、长久的方向发展。

1.网页界面设计的概述

随着网络的产生与迅猛发展,网页界面设计(Web User Interface)作为一个概念以及一种技术应运而生。网页界面,也即是我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网络所呈现给我们的界面。而这个界面是否符合用户的审美观直接影响着用户对网站的访问意愿。为了吸引用户,网页界面设计成了所有网站的重要工作内容。而网页设计涉及了众多的学科,不仅有人机工程、计算机技术、视觉设计美学,还有语言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网页界面设计,从操作技术上来说,需要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从心理学意义上来看,需要关注用户的情感层面以及感觉(包括听觉、触觉和视觉)层面;从传播上来看,设计需要实现页面的传播快捷化、广泛化、交互化、个性化以及多元化。因此,网页界面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型的工作,也是一种艺术型的工作,需要把技术与艺术相互交融,才能完成的创造设计。需要注意的是,网页界面设计与其他一般设计相比,其突出要求是网页界面必须能实现信息传达,因此所以设计都必须依照这个要求来进行。为了能有效、准确、清晰、艺术地传达信息,我们在网页设计中,必须把视觉传达作为一个重点,实现网页的形式美、功能美。在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2.网页界面设计原则

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网页作为信息载体的一种,相对于杂志、报纸等等出版物,有着一些相同之处,但由于运行的方式、社会的功能以及运行的方式不同,所以也存在着自身的设计原则和规律。

2.1主题鲜明

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必须根据主题,结合心理学上的视觉心理规律以及心理形式,把设计者的要求以及意图鲜明的表现出来,将主题明确地传达给受众,使受众能够在合适的环境里,及时地接收、了解设计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网页界面设计必须做到简练、精确、单纯以及清晰,此外,应该在结合艺术要求的前提下,以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以及独特的风格,把设计的主题鲜明地表达出来。

2.2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网页的功能是:传播信息,满足受众的需求,实现实用性。在实际中,受众浏览网页时往往是很快速的,因此,如果要受众能完整、快速、清晰地体会到网页想要传播的内容信息,在设计中就必须注意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作为设计存在的基本,是一个设计的灵魂;而形式则是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以及内部的结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在实际的界面设计操作中,必须注意保持网页界面的一致性,一致性不仅是指控件的标准一致,还包括界面的整体风格、颜色、字体、错误显示以及术语等等的一致性。网页界面设计的初级生,往往喜欢把很多元素塞在一个页面里,页面混乱,导致受众完全无法理解其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2.3简洁明了

无论是那种艺术形式,都必须以“简洁”作为表现原则。在网页界面设计中,尤其需要注意“简洁明了”。当今的社会的一切都已经步入了一种快节奏中,人们以往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更加趋向于单纯和简洁。因此,要符合当今受众的审美趣味以及生活情趣,在网页界面设计中,应该以醒目的文字、简单的图形以及大的色块进行表现,使受众有舒适、悦目、美的情感体验,并能产生丰富的联想。而色彩混杂炫目、字体繁乱、图片过多的页面设计,就很难做到简洁、清晰,大大影响了受众的兴趣,更加不能把信息有效地传达出来。

3.国内网页设计视觉传达中的突出问题

就我国网页界面设计的情况来看,设计工作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借鉴外国有益的经验,也不断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中。但不容忽视的是,国内的网页设计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1网页界面布局不当

我国人们普遍的阅读习惯,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浏览方式。因此,不同的页面区域,受众的敏感度就会不一样。然而,网页界面的设计者往往会被传统的思维模式所影响,习惯把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而这样的页面设计,对信息传达来说,无疑是主次颠倒、南辕北辙。此外,某些网页设计,还存在着罗列内容的现象,而完全不顾及美感以及信息的主题表达,这种机械化的设计操作,不仅浪费了视觉区域的作用,而且还对受众的忍耐程度以及审美观构成“挑战”。

3.2网页界面雷同

很多网页设计师,情绪浮躁、急功近利,往往不愿意去思考、独立设计出自己的作品,而习惯去模仿、乃至抄袭别家网站的页面设计。这种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众多的网站出现网页界面雷同的奇怪现象。网页界面雷同,不仅无法给受众带来审美的感觉,也不可能激起受众内心情感的共鸣。

3.3动态交互网页设计所造成的界面友好性问题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页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输入指令,按需呈现信息内容,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实现了交互性、灵活性。但是,一些网页界面设计师在设计中,随意采用各种网页元素,变幻莫测,完全不顾及受众的心理特点以及视觉流程,从而违反对了方便用户的设计初衷。

3.4技术因素带来的视觉尴尬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页所包括的影像、图片以及文本等等媒体内容的显示,都需要计算机配备相应的软件。因此,从客观的角度看,网页界面的视觉传达效果的好坏,不仅会受到网页设计师规划的影响,还要受制于用户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此外,由于网络的技术标准还会受到不同时代的影响,因此,用户使用的浏览器不一也会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不一致。例如,一些媒体形式如flash 动画,在初级浏览器中级无法进行显示,用户所看到的只是提示文字以及大片的空白框,网页设计师的设计内容无法展现,作品美感也无从表现。有时候一些用户为了获得最好最优质的网页效果,只能改变现用的浏览器,切换成其他适合的浏览器。

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新工具的发展,我们逐步走进了一个数字化的新社会,网络的网页设计也成了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点。为了能给用户呈现具有美感的网页界面,并完成信息有效传达的目标,我们广大的网页设计者必须根据设计的普遍原则,重点关注网页界面设计的特点,尤其是网页设计中的视觉传达问题,实现设计与网络的完美交融。同时,还要注意网页设计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这些不良状况的出现,真正实现网页设计长远、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林翠芳.试论网页设计的视觉传达艺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0)

篇7

关键词: 视觉语言视觉次序 信息传达视觉冲击力

一、绘画艺术的视觉次序

绘画艺术和平面设计的相似表象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图形及色彩次序,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国画,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具有良好视觉次序。

1.色彩的视觉次序

关于色彩的视觉次序通过分析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印象,印象派的绘画主要表现的是色彩在自然中的变幻效果。只要视线扫过画面,色彩的主题和次序感就一目了然了。

马奈的作品(见图1)表现了夏日的灿烂阳光,表达晴空如洗的情思。画面中色彩是从天空的蓝色过渡到黄色再到红褐色,在十二色环上依次变化为蓝——黄——红,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在色相的范畴里具备了良好的循环次序。从冷暖来看,天空是冷色,人物上部色彩偏冷而下部色彩偏暖,地面是暖色,而且画家人为增强了冷暖的对比效果,依据暖色具有前进感冷色具有后退感的理论,画面呈现由暖色向冷色过渡的次序,创造了真实的空间关系。

综上所述,画面的视觉流程为:

眼睛对明暗的敏感度最高。画面的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亮色向暗色的移动,形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式视觉移动。由于人物头部的吸引,视线停留在蓝色天空部分。

固有色相的移动次序。依循色环的运动规律视线由上方的蓝色,向下渐变移动至黄色再到红色,最后收束到橙褐(暖色)的地面。

依循色彩冷暖的运动感,形成地面暖色向天空冷色的移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下面再来看看梵高的名画向日葵。(见图2)它突出的表现了生命的热情,与马奈的画面效果完全不同。造成这种不同表情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主调色彩的变化,马奈的作品基本是一个完整的色环结构,色相的动感强烈。而梵高的却只用了色环上的一个六十度夹角(绿——黄)的狭窄色域,属于邻近色的搭配,主要突出黄橙色调以强化热情奔放的主题,具有较强的主调色彩倾向。

向日葵的视觉流程为:

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形成亮色向暗色移动的发射式视线移动,突出了向日葵向外伸展的动势。

由于色相(邻近色)本身的动感不强烈,视觉向下收束至桌面的暖色,再向上移动至色彩偏冷的上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发现色彩自身具有的这种运动感是一条潜在的运动轨迹,我们的视线不自觉地被带动始终在画面中游走。这两幅画都是运用色彩的手段描述主题,利用色彩的次序感抓住观众的视线,表达情感。马奈作品的视觉次序是先发射移动再上下反复移动,形成双重动态次序,因此画面气氛活跃。梵高的作品则是中心发射移动,向上单程移动,结束于画面中心点,在观看的过程中没有反复的跳跃变化,强调的是发射的动态,因此画面凝重而具有视觉张力效果。

2.图形的视觉次序

包菊尼的素描作品,这幅画的重点是描绘一个处于动态效果的人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见图3)

为了突出主题,画家充分调动了线条的表情优势。根据平面构成对于线条性格的界定不难发现,就画面整体对比关系而言,前部为直线形,后部是弧线型,形成强烈的曲直对比。就局部来说前方利用倾斜线构成箭头式的画面分割,强调方向感和速度感。后部的弧线具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强调无限的动力。这些线条共同作用,强化了中心人物——骑车者处于速度中。

曲线与直线对比和人物形态的暗示构成了画面的中心视点。

线条的密集与分散对比,构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移动。

线条的箭头式形态暗示和后部的弧线向前的弹力效果构成视线由后向前的移动。

前方倾斜线的压抑使得视线向中心收束,完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流程。

这三幅作品可以说已经把视觉语言中的色彩、线条发挥到了极致,对观者来说我们感受到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色彩和线条如此完美,没有一丝杂音。但是作为信息传达来说却有着明显的问题——主题的不确定性,看图后观者不能产生统一的信息认同,根据观者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人生阅历等等不同,解读的层面也会变化。我们发现单纯的利用视觉语言的图形和色彩两大要素可以传达视觉的完美次序,但是不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准确的快速的传达出来,观众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主题概念。在设计中即要强调愉悦的视觉次序又要强调明确的信息,则必须提到平面设计的文字要素。

二、文学艺术插图的视觉次序

谈到文字与图形的合作我们自然会联系到文学插图。文学插图和绘画具有一样的表象,但是它们的本质却差别很大,文学插图具有下面两点个性:

1.文学插图的独特性。

文学插图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它必须依附于文字,是文字的补充说明,因此文学插图比绘画更多的强调信息传达准确度和情感力度的发扬。

2.以创造性复制文字信息为主的视觉次序。

阅读书籍具有不定的时间跨度,文字或插图先造成一定印象,再相互关联,所以我们看插图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对文字的解读和发扬作用。在这里书籍的文字介入到信息的传达中,因为文字的界定,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了一定保证。但是阅读时间的间断造成文字和图形不能统一在一个视觉流程中,一段相对较长而没有划分层次的文字,每个人解读的重点必然有所分歧,这样就会造成图文在阅读印象中的不配合,从这个方面来说同样影响到了信息的正确传递,再者画家本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对于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来说也是一大问题。

综合上面两个艺术形式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图形和色彩以及文字作为单独元素表达时,都可以通过设计达到良好和愉悦的视觉次序,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但是缺陷也非常分明,其中主题表达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达的准确度问题尤为明显。

三、平面设计的独特视觉次序

图形、色彩、文字作为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控制视觉次序的方式。前面的例子虽然很少,但是对于理解视觉语言本身对于视线流动的暗示作用是很有帮助的,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动力,会使设计不再遭遇本文开头所说的设计尴尬。 就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和前两种艺术形式明显差异的两个方面:  对广告主题的从属性。平面设计在利用视觉语言时不会是图形色彩的独立存在如绘画艺术,也不会是对于某一文字内容的创造性复制如文学插图,而是对需要表达的主题信息的绝对服从。

平面设计要求准确快速的传达信息。必须完全合理的利用图形、色彩、文字的视觉次序进行编排,使这些视觉语言要素呈现一条完善的视觉次序,从而带动观众依次阅读需要传达的信息。

篇8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新的要求。本文从教学逻辑的角度出发,依托大数据提供的众多优势,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的创新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逻辑;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16-03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冲击着各行各业,一定程度上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却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国内高校亟需变革教学培养模式、创新教学逻辑与教学实践方可培育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尤其是一些刚升本的本科院校,更是需要在教学方面实现积极的转型。

二、基本概念介绍

(一)大数据

大数据概念在近几年才刚刚提出便以飞快的速度席卷而来。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我们可将大数据理解为:运用全新的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处理手段,对高速增长和实时变化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决策、处理及优化后形成的庞大数据集合。“大数据时代”正在多个领域充当颠覆者,即使颠覆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

(二)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起源于平面设计。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这些形式均是通过人眼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特性的符号,即视觉符号,来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因此,我们可将视觉传达设计理解为:是设计者借助可视化的表现形式、通过视觉感官刺激来实现信息传播目的的各种方式的总称。经研究发现,如能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将试图宣教或传播给观众的影像辅助以文字表现形式,图文并茂将会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三)创意课程

创意课程,主要是指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开设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其创意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在平面设计时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一门课程。

(四)教学逻辑

教学逻辑是一种应用性的逻辑,所反映的是教学主体对于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研究思考后发现的一些客观规律,最终形成的是规律性的认识及某种固化的形式结果。由此可见,教学逻辑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以及组织教学活动实施的依据。根据不同的评判标准,我们可将教学逻辑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层次结构从宏观到微观来区分,教学逻辑可分为:课程的教学逻辑,学段的教学逻辑,单元的教学逻辑,课堂的教学逻辑;而从教学逻辑的结构上讲,又可分为:基本逻辑,辅助逻辑,子逻辑,同时又有逻辑的主线和副线之分;如果从形式上进行区分,教学逻辑则可以分为:强概括的逻辑,中概括的逻辑,弱概括的逻辑,这些内容将成为理念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逻辑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沿用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逻辑,不大重视学生创新设计理念的培养。例如,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课堂上,如果老师要求“要讲究人物的五官比例,画面布局,线条不能乱等等”,然后提供“范例”,那么学生通常会交出一份和“范例”几乎无二的绘画作品。这令许多老师感到十分无奈,“真不知道该不该给学生提供‘范例’。如果不提供,学生就会抱怨不知道画什么好;而提供了‘范例’,班里的很多学生就会‘照抄’,个性化的绘画实在是太少了……当然,这仅仅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幕而已。经过总结发现,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教学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见表1)。

四、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创新思路

在大数据背景下,笔者通过互联网海量案例的分析调研,结合长期从事视觉传达教学经验,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如图1),具体展开如下。

(一)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人类一般思维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几个环节。而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一般是在经过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之后升华实现的。思维的形式,不外乎就是概念、判断以及推理这三种形式。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当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应当注意多给学生讲授一些有效的思维[1]方式,如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移植思维、分解思维、质疑思维等等;其次,可以补充一些实用的思维方式,如:增值思维、立体思维、极限思维、动态思维、超前思维、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互动思维等;再次,应该倡导学生熟悉和探索各种创意思维的方式,如可借助大数据时代海量资讯和案例等各方面的有利l件,通过思维方式的培养开阔学生思路。

(二)增加创意思维案例的讲解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那么就意味着实践技能将日益被强调。因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背景发掘更多的案例,用数据案例去引导学生开发和锻炼创新思维。对此,本研究通过网络资源截取了若干优秀的创意设计(见表2)。

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视觉传达专业创意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将技术的教学从课堂转移到课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更多更好的创意案例,摒弃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讲解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photoshop的课堂,老师通常情况下是带着学生做一个例子,在此过程中重点为学生讲解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技术。

(三)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大数据时代,如果给出一个关键词,我们很容易引伸出大量的相关数据,也更容易获取数据、图片、文字和案例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也将变得更有针对性。例如,在广告课上,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做个游戏,然后在黑板上写下“狗”这个单词。接着让大家轮流上来写下尽可能多的跟狗有关联的词,最后再让每个人选出几个关键词来编故事。很神奇的是无数狗粮的广告就出来了。这样发散思维比对着屏幕生硬的想狗粮广告要容易很多。这就是发现思维的力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的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力,你能想出多少种设计方案?

2.多向思维,淡化标准答案。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3.打破常规,你能想出别人没想到的吗?

4.跳跃思维。大胆质疑。

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给出发散思维的培养思路如下图所示:

(四)激发学生课堂上的无限创意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丰沛、获取途径便捷,我们在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把握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去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无限创意。

1.提供创新的沃土――构建宽松平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想象丰富;相反,学生思路阻塞,心灵闭塞,就无创意可言。如果一位老教授面带微笑授课,讲话幽默风趣,及时对学生鼓励和表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

2.汇集创新的活泉――敢于质疑,拓宽视野。在创意课堂,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动脑筋小组[2]或团队,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创意。让动脑筋小组在相同时间内对同一问题做创意方案,然后进行评比。在评比过程中,首先让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案,接着由组内和组间对方案互相评议,要求只讲缺点不讲优点。而被评议的人员只能记下缺点,不能解释和申辩。随后设计方案的修改要遵循“没有提到的不动,提到的地方必须修改”的基本原则进行。如此几轮之后便能形成好几套设计方案。这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设计创意更具深度和成效,在课堂逻辑上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创意与视野。

五、创意课堂要注重教学逻辑理论和实践

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核心和亮点。我们除了要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在创意思想的培养方面狠下功夫。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设计专题理论讲授,既涉及平面设计常见领域,如招贴设计、字体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等,也包括平面设计专业领域,如多媒体课件画面设计专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所学设计知识将会在哪些方面产生效果,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但需注意的是,教师的审美观点和偏好客观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在某位教师单独看完学生设计作业后,最好能由本教研室的其他教师辅助进行评判;如有机会,还可以找几名优秀的学生来发表观点,协助评判。其次,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安排风格不同的专题讲座,讲授诸如简约风格、传统文化风格等不同风格的源流、特点和设计关键,有针对性地进行作品分析并布置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此,笔者总结出实现教学逻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八点要求:(1)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才会生动;(2)把联系引入课堂,教材才会鲜活;(3)把观点引入课堂,思想才会碰撞;(4)把比较引入课堂,理解才会深刻;(5)把体验引入课堂,情感才会共鸣;(6)把方法引入课堂,能力才会落实;(7)把用心引入课堂,领悟才会生成;(8)把自由引入课堂,学习才会自觉。

六、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人才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随着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堂教学中来[3]。只要能理清教学逻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大数据时代下的各种数字化技术,就能让平面设计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逻辑的创新,可以有以下几点改进方向:(1)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解经典的思维方式以培养创新思维。(2)大量运用各类平面设计创意思维案例以拓展学生思维。(3)注重并加强学生设计发散思维的训练。(4)充分利用课堂去激发学生创意。(5)关注并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增强互动。

总之,学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必须加紧改革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时代特色与优势,通过现代化的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将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出有发展潜力的精英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向春宇.激发中职学生平面设计课堂创意思维的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4,(22):22.

[2]易娇.《平面设计》课程中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5):166.

[3]何婷.论数字化背景下中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35.

收稿日期:2016-11-25

篇9

伴随中国普通高校设计专业的有序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体系逐渐成熟。但随着一些社会、市场及学校教学中残存的不良观念产生的影响,使视觉传达的教育工作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怎样消除这些阻碍设计教学与市场并轨的不良影响,将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做成真正实用的设计学科,这是目前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思考并完善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实践;变革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科技、工业与市场等社会形态高度发展的新时代,设计类学科因其与市场经济、个体审美发展的紧密性,已成为现代社会市场中一个热门的行业。目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已渐完善,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较为合理,学生进入大学就可以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但是理论知识再丰富,不与实际的市场运作相联系,对未来的设计应用来说就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要联系,如何联系?学校与市场的需求切入点在哪里?如何建立起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设计教育模式?设计市场的需要就是设计教育的需要,设计教育的发展要符合设计实践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种与社会、市场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中国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处在极速成长的过程中,视觉传达教育体系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已逐步被建立起来。最初的视觉传达专业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办学方法,只是因为生源多、学费贵的一些好处就盲目地上了这个专业。虽然不了解这个专业,但只是大致地考察了同类的几个学校后,无视自己学校的特点就随意地制定出了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全然不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前期需要的大量教学设施投入。有的学校在只有桌椅板凳与屋子的前提下就开始招生授课了,再加上由于师生比例过大而疲于应付庞大教学任务的一些教师,和一群只会死读书也只能无奈死读书的学生,这一切就构成了最初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教出来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设计型能力型人才!于是,当时的市场中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设计行业急需大量有用的人员投入,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新近毕业的设计类学生却“滞销”。一些设计单位不得不将这些设计类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再培训后才允许其上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市场就是这样的混乱无序。当然,这种混乱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设计类的教育形式也不可能一直这样任性肆意地发展。面对设计教育的众多问题,中国的教育界一直有人在不断地寻找改善问题的方法,竭力调整、完善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探索的成果是显著的。近年来中国的一些艺术专业类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渐地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着,被完善了的设计教学模式不但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在与设计实践的同步方面也多有加强。但在完善设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改革者们因为多借鉴的是欧美设计教育体系中的方法与步骤,这些方法与步骤本身对应的是欧美设计在当地的社会效应与市场效应,它们的教学模式与这些国家地区的大学整体模式相一致,与当地生源模式相一致,而这些内容无论在形式还是功能上都与中国的社会、市场、大学、生源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再者,艺术类专业院校因其专业的单一性,在学校办学方针、办学方法等方面的决策上都可以直接使用欧美设计体系中现成的因素,但对于那些综合类普通高校来说,设计类的一些具有专业特殊性的要求,会与学校中的其它专业不一致甚至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设计教学形式在中国普通高校的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产生出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和漏洞。例如,从生源上讲,欧美地区的设计类大学生源与教师基本上均保持在25∶1的比例上,按照这种比例,在设计类的课堂教学及课下辅导形式上,灵活性较强,辅导的侧重点明确而深入,对于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把握较容易。而中国的设计类大学生源与教师的比例大约是50∶1,这个比例在很多综合类普通高校的设计专业都是存在的。对于设计专业必须1对1辅导的这个特点来说,面对这么多学生的一个班级一堂课下来,教师就是一刻不停地讲,也有可能连半数的学生都辅导不到,更不要谈教学质量了。所以,按照欧美地区或中国艺术专业院校的设计教育模式,进行1对1的深入分析探讨设计主题与设计形式,在中国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环节中是无法实现的。这也造成了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一部分学生学似未学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学生毕业时,本专业的设计能力与技巧还十分薄弱的现象。那么,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才适合中国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呢?

二、出现的问题与尝试解决的方法

(一)普通高校学生学习的要求与侧重点

对于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许多人在入校时是不知所措的,这种不知所措是这些学生对未来毕业的方向茫然的真实反映。毕竟普通高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无论在师资的配备上,还是教学硬件的支持上,或是接触新信息新资源的频率和层次上,又或是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上,都没有艺术专业院校强。也就是说,将来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毕业后,如果与那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在设计能力的角逐中是相当吃亏的。怎么办?是死路一条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作为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是不需要与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的。因为,两者在学校中学习的侧重点是可以不同的,将来就业的侧重点也是可以不同的。也许有人会问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因为在中国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类市场中,所需要岗位的分工已经明确化、精细化了,其种类多种多样,且每种岗位对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有偏重设计策划的、有偏重设计表现的、有偏重设计材料的,还有偏重于手工或技巧的、偏重于设计后期加工的,甚至还有偏重于设计市场联络与处理的。这么多的岗位对于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全部满足的。更何况,就目前中国艺术专业院校的办学侧重点来看,他们的学生主要培养的是在设计思维与设计表现这两大方面的能力,而对于沟通策划、材料应用、工艺制作、市场营销等设计的辅助方面涉及相对较少。因此,作为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如能在这些设计辅助领域加强学习的话,对于将来的就业是不需要有太多担忧的。几年前,在与一些中小型设计及印刷企业的负责人沟通时,他们就很无奈地提到企业急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但接收专业院校的学生根本就是奢望,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业务方面又不够深入。所以,对于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我认为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上、课程讲授的重点上、实践环节的安排上,都应该在设计的沟通策划、材料应用、工艺制作、市场营销等设计类的辅助方面加以侧重,突出强调应用环节的比重,使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不止可以搞设计,在设计前期或后期的各个应用、工艺、技术等方面更为精通。这样的教学改革,既可以调节各个设计类高校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时的残酷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类设计单位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设计人才的需求,还避免了不同类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反复开设的资源浪费,进而促使中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办学体系朝向良性循环发展。

(二)普通高校教学的理想主义与实际应用

相较于艺术类专业院校更方便接触到许多高端的、甚至是国际性的设计项目而言,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日常的设计作业,多数还处在理想化与商业化的两极分化中。这些综合类院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学校里,通常都隐藏在系部规模较小的教学单位中,学校对于这个专业的支持、倾斜力度一般都不大。什么国内外的最新专业展览、知名专家的专题讲座、专业兄弟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但凡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的都不可能有,如果再加上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话,那么专业信息的滞后就是一定的了。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一方面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师获取专业的最前沿信息滞后,通常国际设计界已经推陈出新两三年了,国内设计界也已经完全掌握了新信息、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了,这些专业教师才如获至宝地开始去研究这些新了解到的信息。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信息传播如此快捷,你出不去也可以上网查资料呀!可是网络上有关视觉传达专业新动向、新发展的一小部分的只言片语,怎么能使这些教师完全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全部呢?另一方面,教师的信息滞后带来的就是在专业授课中对学生讲解、指导内容的滞后,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知识掌握与应用的滞后。这在一些大型的国内专业竞赛中反映得尤为明显。对于国内一线的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平时看得多、听得多,其作品的整体设计水平普遍偏高;而内地较偏远地区的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作品,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手法、设计风格、设计表现、设计材料应用等多方面与之相比都有不少的差距,不是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努力或是本身就比较笨,而是和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专业信息的滞后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学校、系部重视起来,加大专业硬件、软件的投入,投入相当量的资金支持专业信息的畅通途径,这些问题才能得以解决。除了专业知识的信息滞后外,在设计实践的应用中,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受到了地域与市场的限制。比如说,在北京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做作业时,与导师接触到的大多是高技术含量的大项目,其中甚至有一些是与国际前沿接轨的,设计思维的拓展且不必说,只从设计规格、设计深度上讲,就可以使这些专业学生受益匪浅。另外,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设计材料可以寻觅到最理想的,制作工艺可以选择最先进的……诸如此类的市场便捷化,使得设计变得轻松而有趣;反观那些身处内地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当地的市场经济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要求本身就比较低,技术含量也只是拼图修图的优劣,只要电脑软件玩儿得纯熟,就可以满足市场的纯商业需求。再或者,有教师要求的作业标准比较高,于是学生们就只能意想其主题,过于理想化的表现许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许其中有个别较优秀的设计形式出现,老师与学生都很得意地看着设计稿新鲜出炉,制作材料与工艺的市场限制又摆在眼前,跑市场,没有;网上搜,无果,作业最终无改动、无差别地做出来。因此,在这类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教师们对他们专业水平的评判标准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当然,高标准、严要求也还是可以有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要考虑到其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为此,我们能否降低一下对他们的专业要求,结合当地现有的可用资源,走具有地方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之路。不需要去和那些艺术专业院校比较,不需要去和资源丰富地区的院校比较,视觉传达专业的覆盖面那么的宽阔,设计应用元素那么的广泛,取其部分发展成为特色,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视觉传达 设计 艺术特性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是从多个角度,从空间、时间上进行多思维角度的判断,将视觉思维传达进行设计,明确实际艺术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对艺术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实现空间和多维角度的判断。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进行信息的传播,完善民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视觉认识水平。通过深入的分析民族、时代、文化的艺术特性标准,确定实际视觉传达的设计原理和表现形式。在设计中通过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独特性,明确我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艺术特点,逐步树立良好的中国独立艺术品格标准。

一、视觉传达的有效设计艺术民族文化性特点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根据历史、文化、环境、地理条件等相关因素,合理的判断各个民族之间具有的思维、语言、审美和价值观念。根据H特定的民族特点,合理的分析民族艺术忒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往往存在特异性的民族文化,这些深刻的民族特点,营造了良好的经济艺术社会形态,实现民族经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对不同的免租文化、审美标准,不同的历史形态、地域特点,逐步营造出差异化的设计文化特性。按照现有的逻辑特点,合理的分析实际艺术风格,对中国民族的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底蕴进行分析,明确实际设计的民族特性。伴随着民族生活、社会文化、审美特点的变化,民族的审美设计因素也逐步发生改变,逐步实现国家、民族、语言、体系的设计变更,这正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艺术传达设计特点的。

我国的文化视觉传达设计中蕴含有深入的文化思想,历史丰富的民族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标准不同。通过一系列的审美特征分析,逐步加强过敏经济的自信心水平,传达具有设计思维的视觉传达效果。加强丰富的独特性,深化传统图形符号的设计特点,完善视觉传达设计的蕴含效果。本土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设计体系的相关语言特点进行重点分析,明确实际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国际、过去与现在、历史文化与现代个性化发展的区别,通过视觉传达方式的设计,实现本国深入根源和底蕴的分析,完善设计者内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视觉传达的有效时展意义

视觉传达与时代、经济、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建立良好的时代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实际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观念、新技术、新挑战。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带动网络经济、电子媒体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视觉设计空间的快速拓展。依照科学技术手段方式,逐步完善社会经济行业的稳步发展,以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替身股电脑、互联网媒体之间的发展水平,构建良好的艺术设计形式。按照科技的时代进步标准,开辟崭新的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互联网媒体技术,以动态性视听效果,逐步完善设计师的实际表现元素。加强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有效变革,重视神经文化的宣传发展,满足人们内心的精神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孕育良好的时展观念,不断更新时代扩展水平,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创作良好的设计方法,体横设计载体的文化观念认识水平,明确实际生活方式,审美需求标准,不断完善实际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效果。

依照现有的艺术特征,准确的分析现阶段人们的精神领域标准意义,明确实际人们的思想共同点,完善时代特征、时代文化、时代精神、时代语言的分析,以崭新的方式,力求完善实际语言形式,解决人们的需求,提升精神的满足感。为了有效的提升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需要对新的语言形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掌握历史的脉搏和探索思维,提升经济、文化、思维的认识效果,明确实际创新设计的样式标准,以有效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逐步优化发展,改变提升自我设计艺术水平。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历史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本质文化历史的表现,通过视觉传达,将传播的信息具体化,内涵化,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宣传价值,传递给人们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念。以创新的设计思路,不断完善文化创造的新概念、新标准、新思维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实际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综合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和文化创作标准。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思路,分析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效果,以优秀的人类文明设计思维为标准,逐步构建社会文化的具体部分内容。加强民族历史风俗、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标准、历史道德的建设,深化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结构,提升民族精神的艺术创作,将民族历史侵入到文化中,在视觉设计上表现出来,实现民族思维和优势精神的展现。

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的艺术设计是以历史文化、时代性、民族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通过明确实际历史文化的艺术特点,准确的分析历史传承的文化魅力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思想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伟大,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的深入分析,以合理的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展现,提升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塑造中国设计中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立性艺术特点,实现艺术设计的视觉传递发展效果。我国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依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特点标准,逐步拓展创新形式的艺术特点分析,加强视觉传递的设计合理性,建立良好的视觉艺术思维分析过程,提升视觉传达的艺术展现。

参考文献

[1]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庞小敏.湖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