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的年度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4 17:3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的年度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2009年上半年过去了,我们崇山供电局在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公司财务部的具体指导下,以局职代会精神为指引,以预算管理为重点,以素质提升为手段,组织全局职工,开展“三节约”活动,倡导增供扩销,增收节支。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既做到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又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完成了2009年上半年各项财务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根据的安排,我向大会报告2009年上半年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预算指标完成情况:(我自己拟写)上次资料有此内容
二、2009年上半年财务预算执行的特点
2009年上半年为了搞好预算执行,我局早打算早安排,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安排部署,并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使上半年的预算实现了可控再控,具体做了2项主要工作:
1、查找问题,采取措施,各项指标完成预算任务
根据2009年预算在执行中的情况,我局认真分析,查找问题。对于查找出来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妥然解决。我们扣除电量结构变电的变化影响,我局上半年收入、利润指标均超计划完成。
2、找准着力点,成本预算执行偏差得到较好控制
2009年预算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由于08年的特殊原因导致09年成本预算执行存在着偏差控制难度加大;二是将科技开发、财产保险等费用纳入可控成本管理,成本压力加大;三是部份费用指标压降5%,调控压力加大。我局针对预算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找准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采取了有效措施,较好的控制了成本偏差,提高了预算的预见性、准确性,增加了调控力与执行力。
三、财务预算执行中开展的工作
为确保2009年各项预算指标的顺利实现,我局采取措施,落实责任,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管理机制,推进财务管理集约化,做了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系统,注重有效投入,努力降本增效,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从紧预算,过紧日子,增强预算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加强过程控制,向管理要效益。
2、全方位地抓好成本的管理和优化
增强成本的控制力。我局要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在成本控制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完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强经济调度,加强生产运行成本管理,通过这些工作抓好成本的管理和优化,增强成本的控制力
3、以ERP系统建设为契机
我局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淘汰落后财务管理手段,以高效迅速的信息化手段管理财务,切实提升我局财务管理水平。
4、加强风险管理,健全内控机制
提升企业风险控能力。我局要围绕经营发展关键领域,我局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完善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依法治企防范风险考核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这些工作,我局健全了内控机制,提升企业风险控能力,有效控制风险的产生。我局强化财务评价,梳理管理制度框架,补充完善现有内控制度,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为我局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
四、2009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1、我局要在2009年上半年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的基础上
下半年要做到提高资金效益,严格控制成本,强化基础管理,深化细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预见性、准确性,增加调控力与执行力。同时利用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执行的时时监控,强化控制,确保经营活动的可控在控。
2、艰苦奋斗,厉行节约,量力而行,稳健经营
2009年下半年,我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作风,做到量力而行,稳健经营。具体说坚持从紧从严安排各项成本,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对2009年新增资产不安排材料与修理费,可控管理费用在2008年下降5%的基础上再下降5%,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3、加强生产运营成本的控制,继续推行标准成本的运用
篇2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问题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目前新税法的实施,在思路和方法上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税务监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从业人员采取措施相应学习和适应,如果财务工作人员不能改变旧的思维方式,不主动研究新的税法内容,而还是按照之前老的传统做法来做企业所得税内控,就很难达到企业合理的税务会计要求,企业的运营效率自然很难有所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政府的税基,确保中小企业合理管理所得税,整体上避免国家税收收入的损失,形成税收增长和企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所得税内控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所得税内控概念不清晰。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在财税管理中,经常出现把国家关于会计和财务的准则规定、税务法律法规搅拌在一起的现象。例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等折旧政策的规定、利润分配的程序及决策等具体事项的操作流程和政策没有清晰的了解,对业务招待费标准及涉及相关的会计、税务问题界定不清晰,在概念上理解较弱或甚至根本没有。
2、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中小企业在纳税意识上普遍存在主观能动性不强的问题,从企业管理层的主要领导到一般的财务会计人员、业务人员,都存在很自然的避税情结,企业的管理层从制度设计层面都允许或者鼓励避税行为的存在。尤其是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自身法律意识不强,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清晰,企业财务人员只是为老板做简单的财务账务处理,更有甚者有的还是虚假的账处理,在此基础上出具的每年的年度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的确值得商榷。而且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在调整利润和损益表之后得出,还有很多不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的年限差异,没有按照会计税务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成本摊销等,出现伪造的摊销无形资产等并不是真实的序列费用现象。
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企业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就是要保证中小企业的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企业正常的会计工作实施影响,他们通常迫使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根据管理者的意图采取具体的会计行为。在这种不正当的普遍压力环境下,会计人员无法做出独立判断,无法对企业经营行为实施有力监督,这导致了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4、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核算。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常常伴有违规操作之处,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账户管理比较混乱,一些企业干脆不按照财经法规规定设置账户,甚至出现用票来代替帐的会计管理方式。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设置两套或者多套帐户,有的用来报送工商登记等部门,有的用来报送税局等主管机关,有的用来报送银行担保公司等,有的用来报送给股东、企业管理者等,这种多套账的管理实际,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在具体的会计核算方面,人为操纵损益表利润,随意调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整体上不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待摊和预提,按照企业老板需要进行利润调节。而且有些中小企业的部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与专业知识较低,甚至有的是企业老板的亲戚朋友,根本没有任何的财务会计、税务知识背景,不能有效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跟不上财务管理需要,有的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无法实施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导致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5、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信息提交瑕疵。特别是提交的年度报告不及时,甚至没有提交年度报告,和一些直接采用第四季度的信息作为年度报告,而不是汇总报告年度的全年数据。提交纳税信息内容也存在不完整的情况,部分项目存在空白未填列的情况,如工资支出、业务招待费、固定资产折旧、差旅费和其他项目等。有一些企业提交的纳税申报信息中申报的税率适用表单格式错误,没有及时按照最新的申报要求进行申报,对申报前表单版本的检查不严格导致出现问题。一些中小企业提交的年度报告数据检查不仔细,年度报告数据质量差,存在不匹配的关系,应该填列的项目不填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中小企业设立许多子公司,有的没有实际经营,由于所得税内控意识淡薄,导致出现不进行按时零申报的情况。
6、对企业自身所得税内控评估不严谨。许多中小企业未建立自身所得税内控评估机制,有的建立不科学,执行不严谨。表现在评估资料搜集不完整;评估过程中缺乏对年报资料的整体性审核等,没有评估问题的整改或对评估问题的整改落实不彻底。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升中小企业所得税内控管理基础
1、建立企业所得税内控管理机制,强化会计监督职责。明确企业税务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按照流程制度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设立专门税务管理岗位,并由独立复合人员对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中的所得税内控风险。
2、加强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人员配备和业务技能提升。对专职税务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不足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减少因业务处理带来的所得税内控风险。
3、强化外部监督,以外促内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内控风险。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所得税内部控制检查,出具专业评估报告和风险管理建议,并按照财税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做好人员岗位安排,建立岗位责任制,逐步排除风险管理隐患,充分发挥中介外部监督的作用,督促企业不断完善所得税内部控制制度,降低管理风险。
4、形成企业所得税内控管理的信息沟通系统,巩固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确保企业股东、经营者对企业所得税管理风险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内控信息沟通系统或机制,及时传递风险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及所得税税务业务经办人员时分享、掌握风险领域和风险具体状况,共享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影响。条件具备的企业可以开发或引进专业软件进行管理,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所得税内控风险信息沟通系统,巩固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二)合理开展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赋筹划
1、中小企业应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在合法前体现开展企业所得税税赋筹划。对于部分企业,可在当前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下合理筹划,进一步考虑企业盈利临界点,在增加利润和税收增加之间需求平衡点。
篇3
摘 要本文研究的是与企业财务能力相关的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企业财务能力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和提升企业财务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企业财务能力特征分析提升策略
企业财务能力是来源于企业能力理论的,其作为企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取决于企业能力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在竞争日益激励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财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在开展企业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企业财务能力的概念及内涵,了解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的企业财务能力提升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就以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及提升策略为切入点,对企业财务能力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企业财务能力概念及内涵
企业的财务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迅速的适应变化的财务环境、利用变化的财务环境,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综合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和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财务学识有机组合体。企业的财务能力是贯穿于企业整个动态经营的始终的,同时,也是构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概括来说,企业的财务能力主要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关系能力以及财务表现能力四个部分来构成的。其中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指的是企业组织、计划以及控制和协调企业的财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独特的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其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的决策能力、企业财务的控制能力、企业财务的规划能力以及企业财务的创新能力等内容;而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指的则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所需要具备的独特的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其通常包括企业的筹资能力、投资能力以及资金运用能力和分配能力等内容;企业的财务关系能力,指的是企业在平衡相关利益者财务关系方面的能力以及企业的财务网络;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指的则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的财务发展能力,其一般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和社会认可能力等内容。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具备了优势的、强有力的财务能力,其往往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会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企业财务能力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企业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关注企业财务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二、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分析
(一)资源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财务综合能力,其直接的体现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财务资源,并呈现出了资源性的特征。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广泛运用,企业财务能力的资源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并越来越被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所重视和关注。
(二)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能力之所以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是因为,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一方面,企业能力能够决定企业的财务能力。但是反过来,企业的财务能力又会反作用于企业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性的特征始终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三)动态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能力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例如:企业的财务能力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也会因为地区的不同、国家的不同、行业的不同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能力始终是与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管理模式、财务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的,这些变量的变化会对企业的财务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内外环境以及不同的条件下均有着不同的财务能力,而这一点也很好的反映了企业财务能力动态性的特征。
三、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策略
要提升企业财务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有计划的实施战略财务管理,培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战略财务管理,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企业的财务决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财务整体战略,是用来指导企业未来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挥在那的基石,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所做出的判断,对于企业财务能力的最大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时,一定要注意有计划的实施战略财务管理。
二是,要重视财务创新,通过财务创新来促进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财务创新,指的既是管理创新,也是制度创新,财务创新能够通过新的财务元素为企业财务工作诸如新的活力,并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因此,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财务创新的方式来促进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
三是,要注意构建一个财务学习型组织。通过财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来让企业拥有更好的财务学习能力,并通过持续的学习活动,使企业的财务能力不断提升,保持持久的财务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旭.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重新定位:财务能力最大化[J].财会通讯,2010.26.
篇4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简称MD&A)表达公司管理层对过去经营业绩的评价和讨论,以及对公司发展前景的预测。1968年被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首次要求在年度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后,投资者对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而MD&A从管理层角度表达出财务报告之外的公司管理情况、未来发展趋势等,能有效的满足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需求,从而表现出光明前景。MD&A在其他成熟证券市场国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如英国将其建议采纳,用经营状况和财务回顾来披露。我国于2001年引入这一披露制度,经过十年的发展,MD&A逐渐完善。
一、MD&A披露原则
MD&A是以区别于财务报告、主要财务数据摘要的文字性声明披露的,穿插数据型信息,是招股说明书和定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上市公司MD&A主要包括:主要业务收入的范围及经营情况、主要控股公司及参股公司的经营情况与业绩、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前瞻性信息和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MD&A的披露使投资者可以了解管理层对过去重大事项的理解、重大风险的评价以及对未来重大事项的预测,超出财务报告的显示信息,从而它被重视程度开始提升。
英国、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MD&A的披露原则进行了清楚界定,主要体现在:1.提供新视角。MD&A为投资者提供从管理层角度看财务的机会,犹如投资者切身参与公司经营活动,容易且方便了解公司真实的经济业务。2.提供前瞻性信息。传统的会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记录和反映过去发生的交易。然而投资者更看重公司的潜力,因此必须补充公司的未来发展信息,MD&A需要将财务报表中未来不再发生的交易去除,未来即将发生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添加,对公司的发展提供诚实信用的预测。
二、MD&A披露的影响
1.MD&A披露的作用
(1)克服了财务报告信息的专业化,使投资者更好的理解公司经营状况。财务报告以财务的专业术语进行披露,对于投资者财务知识要求高,MD&A作为描述性文件,将财务报告表达内容用文字叙述出来,避免了因财务知识的缺乏带来的理解偏差,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理解公司经济活动本质。
(2)克服了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为投资者更好的提供信息。传统的财务报告主要反映公司过去经营状况,而公司未来的发展才是投资者更关心的信息,这必然导致了仅依赖财务报告信息的不可靠性,MD&A补充前瞻性信息,满足投资者对未来发展信息的需求。此外,时代的万变造成业务种类的多样,诸如表外项目、表外业务,它们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却无法在财务报告中体现,MD&A的披露及时补充了财务报告难以显示的可能导致公司未来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重大事项。
2.MD&A披露的弊端
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对MD&A进行披露,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资金成本。任何信息的披露都要消耗成本,目前我国MD&A采用强制性披露为主,自愿性披露进行补充的体制,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不可避免的增大了公司的资金耗用,而消耗的成本却不一定带来等值的收益,同时,公司拥有较强的自愿性披露自,公司为了减少成本,间接促使公司对自愿性披露的简单应付。
三、MD&A披露在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我国MD&A的披露制度虽起步晚、研究不足,但随着证监会相关规定的颁布,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的结合,信息披露的总体质量正在逐渐提高,这都体现着披露状况的改善。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中国特色”的MD&A披露体制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1.MD&A制度的不完善
高质量的信息披露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依据。但我国的现状是,证监会几乎每年都会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披露的位置等进行修改,修改的过于频繁必然导致公司对制度理解的不深入,从而在进行MD&A信息披露时造成质量的影响。制度的不完善,也给上市公司进行选择性披露创造了机会,对公司有利的消息大篇披露,不利的则一笔带过,造成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带来误解,降低了MD&A的披露质量。
2.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不大
我国自愿性披露内容主要是基于公司实际情况确定的,如长期发展战略、实际运作数据、前瞻性信息等。由于自愿性披露信息自主性强,我国没有对其详细的要求,大部分公司对其披露只是出于形式。比如前瞻性信息,这类信息可以直接显示公司未来发展形势,但大部分公司却采用定性分析,没有定量的数据来支撑,只针对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国家政策或发展的大方向泛泛而谈,而投资者真正关心的经营计划、运作数据等量化指标却披露的很少,这违背了自愿性披露的初衷,影响了MD&A的披露质量。
四、对我国MD&A披露的建议
针对我国现在MD&A披露面临的众多问题,一定要加强监督管理,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以提高MD&A信息的披露质量:
1.建立系统化的披露指导规范
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规具体规范MD&A的披露,有关规定也零散在不同的法规之间。这使公司在进行MD&A披露时,遇到疑惑却没有方便的法规进行参考,从客观上阻碍了MD&A信息披露的发展,因此制定系统化规范迫在眉睫。尽管MD&A披露是主观性较强的工作,不容易制定系统化的具体指导,但结合我国MD&A披露的现状,规则要尽量详细的规定各种信息的披露。
2.保持披露指导规范的灵活性
由于公司每年业务的不同,指导规范需要在系统化的基础上保持灵活性,使公司发生业务时有框架可循还可以自主确定披露具体情况,不与公司业务脱节。规则的制定可以采用操作性强的列举方式,给公司提供方法又不限于此。
3.增强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
高质量的MD&A信息要求公司各个部门的参与,需要财务部、业务部、法律部等的信息作为参考,总结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考虑,从较高层面进行总结预测,只有充分理解公司全面经营、发展状况才可以披露出高质量的信息。
4.提高公司对披露作用的重视
我国MD&A披露的信息分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强制性披露内容主要涉及公司经营状况,而自愿性披露信息着重公司具体环境下营业计划、发展战略,可以看出,自愿性披露不可或缺。在我国现行制度下,只有提高公司对披露作用的重视,才可达到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的均衡,自愿性披露的信息不被忽略。
5.引入“安全港”制度
公司管理层对应披露信息的“过于谨慎”,一方面来源于没有相应保护措施。管理层为了避免因预测不准确被提讼,宁愿少披露信息。美国为了鼓励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建立了“安全港”制度,该制度说明只要有关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且以诚实信用的方式披露确认,即使其预测与最终的事实不符,披露方也不承担证券欺诈责任。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设立“安全港”制度,由其保护管理层的安全,使管理层不用担心因诉讼而受到的损失。
综上所述,我国MD&A披露尽管存在许多缺陷,但由于其提供了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包括公司过去的经营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用文字表现出来,既提供了投资者所需要的信息,又便于理解,因此在未来财务工作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应加强对MD&A的研究,弥补不足之处,让其更好的为投资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常青.对我国年报首次披露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思考.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57-59.
[2] 梁杰,王倩.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质量分析.财会通讯,2009(3):97-98.
[3] 刘家松,王惠芳.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基于深沪223家上市公司经验证据的探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2):73-76.
[4] 陆宇建,吴祖光.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质量研究. 科学•经济•社会,2010(3):43-48.
[5] 钱晓利.“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不该省略. 中国证券报,2005(A12).
[6] 任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探讨. 金融与保险,2009(8):104-105.
篇5
一、目的:公司审计委员会存在的理由
所有公司,不论其规模大小,保持强有力、有效的审计委员会都是有益的。因此,董事会与公司高层管理者,必须致力于建立与保持一个有效的审计委员会。
全美董事协会(NACD)蓝筹委员会认为,审计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督促提供有效的财务报告,并控制、识别与管理许多因素对公司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涉及竞争、环境、财务、法律、运营、监管、战略与技术等方面。审计委员会本身无法监管所有这些风险,应该由各方(包括董事会其他委员会)共同合作。
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一个机构,主要使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与内、外部审计员关注有效的财务报告与风险管理(关键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的重要性。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可以分为监控财务报告、风险管理(识别与控制关键风险)、审计职能(内部与外部审计)三个方面,三者关系见下图。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与审计职能关系
(一)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包括:(1)内部报告(管理报告,包括向审计委员会提交的报告);(2)外部报告(年度财务报表,中期报表,与其他向外部成员披露的财务信息,包括非财务监管报告)。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主要是识别与控制关键风险,其基础是控制体系。这样一个体系有助于组织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目标:提高报告的可信度,保证资产安全,遵守法律与法规,运营的有效性与效率。控制体系包括五个要素:(1)控制环境(包括“高标准”———董事与官员遵守法律与道德承诺);(2)全面风险评估;(3)控制实施;(4)信息与沟通;(5)监控。
(三)审计职能
审计职能包括: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监管审计与其他审计。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通过评估、协调与审查确保审计职能的有效完成。
为了监督财务报告、风险管理(含控制)与审计职能,审计委员会应有一份章程,并定期根据该章程审查委员会的绩效。章程既可以是简单的目标陈述,通常出现于公司的年度报告中,也可以详细描述委员会的职责。关键是章程的效用,而不是其长度。
当股东提出要求时,应该能够获得这份章程。这份章程还应该定期接受全体董事会审查。应该在年度报告或委托说明书中简要介绍或详细描述这份章程。
二、组成:审计委员会需要独立、合格的领导与成员
甄选审计委员会成员时,应该从那些具备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的人中挑选。
(一)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资格条件
审计委员会成员不仅需要具备董事的所有基本特质:正直负责、依据事实的判断力、成熟的自信与高绩效标准,而且必须符合两个关键资格条件:保持独立和具备财务知识。
1.成员的独立性
独立性有助于董事更客观地观察事物,提出问题,使公司受益。
一个董事如果具备以下条件,可以视为是公司的独立董事:(1)在过去五年内不是公司或该公司的任何附属机构雇员;(2)不是公司管理层近亲;(3)不向公司提供重要服务或产品;(4)不受雇于向公司提供主要服务的公司;(5)除了董事费,没有从公司获得高额薪酬。
如果审计委员会要求更严格,董事会可以提出例外条件,并对此加以说明。
为确保独立性目标,董事会应考虑各成员的个体活动能力与客观判断能力。很多时候成员能通过董事会或其他机构进行的独立性考察,但针对具体问题却很难真正做到独立。另外,应考虑股东对董事独立性的看法。当股东与管理者的意见不一致并采取对公司财务结果不利行动时,尤为必要。
2.应具备财务知识
审计委员会提供优质服务不一定需要所有成员具有会计或财务专业经验,但应具备一定财务知识,至少能阅读财务报表。
各成员应了解财务报告、风险管理(识别与控制关键风险)与审计职能等审计委员会的关键职责。针对所监管行业,如能源、金融服务或卫生保健等,各成员还需了解相关行业监管知识。为强化这些知识,各成员应在公司内、外接受培训。
3.审计委员会的集体技能
作为一个群体,审计委员会应该知道企业风险、经营、财务报告与控制,具备公司法与风险管理知识,以及企业领导经验。至少有1名成员在公司战略计划方面具有很高风险问题处理能力。如公司需要进行多次兼并、全球扩张或在科技方面进行新投资,审计委员会的某些成员应该具有相应领域的经验。委员会的集体技能应根据组织的规模、所处环境与所在行业确定。
(二)主席的资格条件
审计委员会主席的独立性、能力、贡献与领导能力是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主席是审计委员会与财务监督过程中最重要的成员,应是一个主动的领导者,了解委员会的角色,领导与管理者、审计员及董事会之间的建设性对话。应该具备深厚的财务知识,并且有时间起草并管理委员会的议事日程。最好是受到高度尊敬,具有丰富经验的董事,具有理智的好奇、怀疑的眼光、坚韧与勇气等特质。
(三)提名审计委员会成员与主席
董事会的提名委员会(如没有,该委员会则为全体董事会)与首席执行官∕主席、首席财务官、审计委员会主席一道推荐审计委员会成员。如果他们招募整个董事会,提名审计委员会成员时应该牢记董事会需要具有上述集体资格条件的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招募董事时,提名委员会应该积极寻找那些最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候选人。候选人来自负责财务的高级经理,会计专业人员,与其他具有财务专长的人员。这些人既可以是退休者也可以是在职者。
审计委员会成员、董事会或提名委员会通常应该选出审计委员会主席,并指明其继任者。该继任者在需要时能够随时上任。
(四)审计委员会的规模
审计委员会通常至少有3个成员,不超过6人。如果面临现有成员无法应对的特殊问题,审计委员会可以从董事会或其他地方(例如公司人事处)找到合适的临时性人选。由3人或更多人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具备多种技能与经验,有助于促进委员会的讨论与调查。许多小的上市公司只有两个外部董事,无法组建一个3人审计委员会,除非再聘用一个外部董事。
审计委员会的组成变化应该始于自我评估过程,而不是自动轮换或规定任职期限。因此,审计委员会应该定期评估委员会各成员与主席以及委员会整体的绩效。
三、过程:使审计委员会更有效
为了履行监督职责,董事需要提出深入的问题并确信获得可信与彻底的回答。为达到这一目标,他们需要一个可操作的监督程序。程序的科学有助于结果的正确。该过程的关键要素包括充足的资源、会议与关系。审计委员会在开始时就应该考虑这些有助于履行其职责的要素。
(一)确保资源充足
审计委员会需要正确的信息,恰当的时间,接触专家与审计员的机会,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审计委员会无效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种或多种上述重要资源。应该由审计委员会判断其资源是否充足。
1.获取关键信息
审计委员会需要在恰当时间获得正确信息,主动界定什么是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信息,即能够对重要绩效指标与监督的关键风险迅速做出反应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
2.创造接触审计员的机会
在委员会会议之外与审计员建立信任关系和直接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关系应该是舒适的,受管理方支持,并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主席与内、外部审计领导的非正式定期会议通常是有帮助的。
3.继续教育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该接受与他们的基本职责相关的初始与继续教育———根据需要随时更新控制与审计职能方面的知识及财务报告的基础教育。就行业、企业演变、财务风险,以及监管等问题与管理层定期对话是必不可少的。
内、外部审计员通过以下方式保证审计委员会获得并保持基础的“财务知识”:例行向审计委员会提出新的或刚出现的财务报告问题,安排与委员会工作相关的教育论坛。委员会成员也应该由公司出资参加外部研讨会与论坛。
(二)会议
1.会议议事日程与会议记录
审计委员会主席与管理者协商、起草委员会的议事日程。该日程应该恰当反映对每个重要商业单元的风险的定期审查。
审计委员会应该每年考虑所有循环性任务与来年需要解决的预期风险,列出一份针对常规问题的计划表,包括对委员会、财务管理、内外部审计员的评估。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年度报告与季度报告。
每次会议结束时,委员会都应提出下次会议议程应该增加的项目。委员会成员必要时有义务与主席接触,提议增加会议项目。
审计委员会的会议秘书应该将会议记录送交主席批准。并在下次开会之前送达董事会所有成员。
2.开会频率与会议长度
审计委员会为了有效履行职责,应经常开会,时间不受限制。
持续半天的季度会议即可保证充分讨论所有相关问题。审计委员会主席应该在开会之前将相关资料分发给各位成员,以保证会前充足准备与最大限度地利用会议时间。
3.会议费用
审计委员会的会议通常频繁、冗长,在没有自动提供会议费用的公司,向审计委员会成员提供额外薪酬是必要的。这一薪酬应该体现成员的额外开会要求与其他时间投入,包括会议准备。
4.主席角色
除起草与管理议事日程,审计委员会主席应该主持会议,向董事会汇报,给委员会成员分配恰当的任务。审计委员会每次开会结束后,主席都要向董事会汇报会议讨论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如可能,还应以书面形式事先分发给董事充分讨论。主席至少每年一次,作关于审计委员会对公司风险形势的整体评估。如果需要,两次会议之间,主席应该保持与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总顾问及内外部审计员的常规接触;主席应该努力建立亲密关系,从而保证频繁、坦诚的沟通。
5.列席人员
审计委员会应该根据议事日程,考虑邀请其他利益团体参加会议。审计委员会应该在没有管理者参与的情形下,定期单独与内外部审计员、财务管理者、公司主要经营部门的负责人及公司总顾问会面。这有助于评估获得的信息,考虑恰当的行动。
(三)建立信任关系
审计委员会应该与管理者、内外部审计员和顾问、董事会其他委员会建立负责、可操作的信任关系。
1.与管理者的关系
管理者对审计委员会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首席执行官与高级经理不完全支持审计委员会的目的、组成与过程,审计委员会将不能成功履行其职责。因此,董事会应该考虑将首席执行官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作为评价首席执行官绩效的一项指标。
2.与内部审计员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治理过程的关键资源,应该获得审计委员会章程的支持。审计委员会对于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审计委员会应该建立并保持与首席审计官之间的公开沟通。首席审计官应该在没有管理者或其他人在场的条件下,定期单独与审计委员会会面。
3.与外部审计员的关系
审计委员会应该协调与外部审计员之间的总体关系。外部审计员应该将审计委员会视作主要客户;同样,内部审计员应该与审计委员会及其主席保持公开沟通。外部审计员应该在没有管理者或内部审计员在场的条件下,定期单独与审计委员会会面。
4.与董事会其他委员会的关系
审计委员会的工作除了关注财务报告及相关领域,还应该与其他委员会就基本治理与经营需要进行合作。例如,审计委员会应与薪酬委员会合作,确保激励工资与职责和绩效之间恰当挂钩,考虑激励工资对公司财务会计选择的影响。审计委员会主席出席其他委员会与审计委员会的工作相关的会议或与这些委员会举行联合会议是适当的。
(四)职责
与其他董事一样,审计委员会成员有关心的义务。主要在以下三个监督方面有不同的职责:控制、报告与审计。这三个方面都涉及监督财务报告与经营和财务风险。各审计委员会应该视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履行以下职责。
1.监控报告
审计委员会有监控报告职能,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有赖管理者的介入。因此,审计委员会应该从管理者那里获得书面陈述,包括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制度,以及是否遵守通行会计准则的公司财务报表。这种书面陈述不会降低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重要性。审计委员会也应寻求外部审计员关于公司使用的会计方法及其改革可接受性与恰当性的意见。
2.监控风险管理
审计委员会监督控制时,应该:
(1)保证评估公司面临的风险。公司应该有内部控制体制,有助于管理者识别与管理公司在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为支持管理者识别与减少风险的工作,审计委员会在内部审计员的帮助下应该对公司主要业务和财务风险进行逻辑性与计划性审查。“主要业务和财务风险”涉及每个重要经营单元、主要人事职能与财务控制。
(2)评估公司的控制目标以及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审计委员会应该把重点放在“实质性的”控制弱点上。
(3)源自内外部审计员、管理者的风险评估,重点放在属于审计委员会监督范围内的风险上。
(4)从内外部审计员、管理者那里了解公司面临的关键控制问题,并监督在这些问题上取得的进展。管理者、内外部审计员关于风险环境以及风险管理体制变革的评估应定期提供给审计委员会,便于审计委员会了解任何特定威胁的风险程度变化。
审计委员会应该鼓励“高标准”,强调遵守伦理道德、法律规定及有效财务报告和控制的基本价值观。
3.监控审计职能
审计职能包括由内部审计员、外部审计员与监管者等实施的几种不同审计活动。
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审查、批准内部审计章程;审查关于内部审计职位的雇佣决定;告知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告知内部审计员的薪酬;评价内部审计职能的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与预算的充足性,以及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和结果;审查外购内部审计的建议,将该建议送交董事会投票。
外部审计主要包括:及时与外部审计员讨论财务报告或财务绩效;对甄选、保留与解雇外部审计员提出建议;评价外部审计职能的客观性,考虑外部审计员提供其他服务的程度与潜在影响,与外部审计员讨论审计员的独立性;审查外部审计活动的范围与后果;寻求外部审计员承认董事会,而不是管理者是其客户;与管理者联合决定审计费。
监控审计主要包括:获得、评估重要监控审计结果;与检查者会面,保证完全理解所发现的情况;审查管理者对监控审计与后续审计的反应。
四、实施:审计委员会的建立与最优实践的保持
审计委员会的卓越表现是一种宝贵、可更新的资源。新公司总是需要建立新的审计委员会,而建立审计委员会总会面临改革、改造与改善的需要。
(一)行动步骤
当审计委员会的每个成员、全体董事会与高级经理都完全认可并支持审计委员会角色的重要性时,就具备了变革的时机。
审计委员会需要在以下方面投入必需的时间:
1.审计委员会的目的———为什么需要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价值是什么?向谁提供价值?为什么?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董事会成员与其他人对审计委员会的预期是什么?
建议行动:与所有成员召开成立大会,详细审查审计委员会的章程与具体的董事会预期。会议应该包括审计委员会对规划活动的设想。审计委员会应该与董事会主席和审计委员会主席一起,界定具体职责和相关的审计委员会绩效预期。
2.审计委员会的组成———审计委员会有合适的成员吗?如何使审计委员会达到公司预期的水平?
建议行动:起草并使用独立性定义。与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一起,保证向审计委员会输送最优秀的人才。
3.审计委员会的最优实践———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审计委员会主席如何最有效的履行其职责?审计委员会如何利用审计员、管理者与其他人?审计委员会应该怎样?
建议行动:审计委员会成员应该熟悉审计委员会的最优实践。利用一次或更多次会议讨论审计委员会的最优实践。审计委员会应该鼓励对成员进行持续教育。
另外还得考虑审计委员会的自我评估、时间管理、议事日程规划、报告责任等。
篇6
【关键词】 资本;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拉克尔系数
一、学术界对企业财务本质的研究成果简要评价
应该说,相对于会计学,财务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稚嫩,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财务本质是其中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学术界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分配关系论、资金运动论、本金投入产出论等各种观点。这些观点有的侧重描述财务的现象――收付资金,有的强调财务是资本的投入产出。笔者认为,表象上财务关注的是现金流动,但实质上是价值创造活动。筹资活动流入的现金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基础,但筹资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所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内容应该弱化,否则会被人认为是“公司金融”。
近年来国内学者如龚凯颂博士认为,传统财务教材和学术研究“关心价值分配胜于价值创造”,是有失偏颇的。价值创造是“做饼”,价值分配是“分饼”;没有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只能是“空中楼阁”;价值分配不公平,也会挫伤利益相关者积极性,会引发罢工、人才流失、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矛盾等,反过来影响价值创造的效率。企业财务活动必须要讲效率,要为股东创造价值,而财务关系也要妥善处理,不能惟股东至上,要合理解决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诉求。企业财务的目标应该是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和价值分配的公平化兼顾。财务效率与财务公平是财务的两个方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连体儿,绝不可只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
二、财务活动――价值创造要讲效率
财务的核心要素是资本,资本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二重性,财务也有二重性:财务活动体现技术性,财务关系体现社会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要做的是在可以承担的风险限度内,尽可能多创造价值,提高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企业财务活动的效率,或者说价值创造的效率性,从投资的角度看应该是达到股东要求报酬率的项目均上马了,不存在过度投资,也没有投资不足资金闲置问题。
Berkovitch和Kim(1990)认为,只要企业承担了一个具有负的净现值的项目就称为“过度投资”。John和Nachman(1985)认为,企业最优投资行为是完备信息下的帕累托最优,小于帕累托最优的投资额就是投资不足,大于帕累托最优的投资额就是过度投资。刘星、曾宏(2002)将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划分成“不自量力”、“任人宰割”和“为所欲为”三种。笔者观察到,在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大量企业实际上是内部人控制,由于激励不足,一些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既存在投资不足问题,也存在过度投资问题。企业上马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可能是经营者过于自信,也可能其中夹杂个人利益(比如利用项目大宗采购机会寻租等),所有者如果失察,没有相应的财务监督,监事会、独立董事等如果不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过度投资必然发生。对于投资不足问题,往往发生在自由现金流量充裕的企业。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编制项目等方式顺利首发上市及股权再融资,所圈资金实际上用不出去又不分红给股东,成为“唐僧肉”,成为管理层在职消费、大股东掏空的对象。经营者不为股东的根本利益着想,长期将这些资金闲置在企业,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周转速度下滑。
要解决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所有者必须行动起来,强化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一是要让经营者与股东休戚相关,可以考虑让经营者将家庭主要财富购买公司股票,并建立与每股收益相挂钩的激励机制;二是改善评价机制,以经济增加值来评价经营者,只有战胜预期、战胜市场、战胜历史才能获得相称的奖金;三是改进公司治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作用,对公司资金闲置、乱上项目、不分红、过高管理费用、过度使用权益资金等事宜进行质疑;四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对经营者提出明确的资本支出预算与门槛报酬率要求,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环节。
企业投资的最终效率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指标上,这些财务指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有一定的可操控性。必须配合一些现金流量指标来强化管控,比如: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收现比率等。
三、财务关系――价值分配要讲公平
资本所创造的价值要公平合理分配,否则会损害各方利益,从而反过来影响价值创造过程。价值分配时,财务契约是分配之依据。比如,企业要按照与债权人签订的财务契约按期还本付息,恪守贷款用途;按照税法的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要求,缴纳税款。当然,税率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投资者所得。比如,当前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购买股票,当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时要缴纳10%税金,直接导致其收益减少,上市公司根本不愿意采取现金分红,这就不利于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所以,税率也好、利率也罢,要有合理性,否则不利于企业创造的价值合理分配,从而挫伤利益相关者的资本投入积极性。价值分配过程即财务关系处理过程,要讲求公平,称为“财务公平”。财务公平主要有关系公平、大小股东关系公平和劳资关系公平三方面。当然,其他财务关系也要妥善处理,比如顾客、社区、自然环境等。企业不能为赚取利润而损害自然环境、坑害顾客、破坏社区安宁。
价值分配是否公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编制“增值表”来进行分析研判。增值表在西欧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并被称为“第四张报表”。197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准则指导委员会”(Accounting Standards Steering Committee)就建议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编制增值表。其后,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北欧国家纷纷响应,一些英联邦国家也先后效仿。为什么增值表会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传统财务报表强调“股东至上主义”,利益相关者利益受到不同程度漠视。增值表完整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有利于反映资本投入各方的利益,便于工会等组织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从而维护企业的和谐。目前我国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前二者可以认为是标准的会计报表,遵循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可以将其看做是标准的财务活动报表,遵循收付实现制。但这一报表体系未能充分考虑资本参与各方在企业的财务利益,所以编制反映企业财务关系公平性的报表――增值表应该列入议事日程。其格式大体如表1所示。
据此,可以分析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否得以公平分配。就职工薪酬而言,西方国家认为拉克尔系数是衡量劳资关系财务公平性的重要指标。拉克尔系数,即职工薪酬除以增值额,如果长期低于拉克尔标准值0.39395,可能会诱发罢工、人才流失、消极怠工等劳资矛盾;相反,如果一直远高于拉克尔标准值,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否则会引起社会公众股东的强烈质疑。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企业所有权与人力资本素质等情况复杂,拉克尔系数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通过该表的编制和分析,有利于劳资财务关系处理。相应地,高管薪酬与员工薪酬、高管薪酬与增值额的结合分析,可以判断公司的成本是否合理、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是否适当,从而加强财务公平性的维护。
笔者认为,财务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有机结合。价值创造是财务的主角,因此把握好资本投放、提高决策水平、控制风险十分重要,而融资是价值创造的基础性工作,是配角;价值分配是价值创造后的重要工作,需要妥善处理。据此,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教材进行改革。融资在现行财务管理教材中占据大量篇幅,但它既不属于价值创造,也不属于价值分配,内容应该缩减。在价值创造中,需要增加价值创造的外部环境、价值创造与杠杆利用、人力资本与价值创造、无形资产与价值创造等内容,而价值分配内容应该加以丰富,比如增加价值分配依据(财务契约与不完备契约)、价值分配公平性测度、价值分配报表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龚凯颂.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熊楚熊.增值会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篇7
企业资源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运转过程中,很多资源都处于混沌状态。如何在混沌状态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强有力的系统整合。而系统整合则落在CFO的肩上,因为他们最清楚在企业体系当中,哪些资源是最需要优化和配置的。同时,由于专业特征、素质以及职能所在,有时候需要CFO的视野更广阔。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徐工)根据“财务魔方”原理,提出的战略财务,正是连接企业的战略和执行的中间环节,一方面从战略渗透,另一方面从业务融合,将企业连结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CFO为什么要从系统方面进行理财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能力和职责。一般而言,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均属于运营状况的表现形式,而CFO最清楚企业短板在哪里。
与此同时,CFO在系统理财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平衡作用。在企业中,企业的管理、战略、系统以及执行均需要平衡,同时企业还有月度平衡、季度平衡、年度平衡等等,而这些平衡需要信息化手段和有效控制加以实现,而这也正是CFO在系统整合和价值整合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从“人人理财、事事理财”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企业中CEO理财,CFO理财,COO也理财,只不过职责不同而已。CEO负责的是战略把控,即战略理财;COO在执行角度运行,即运营理财;而CFO更多的是系统整合,即系统理财。
多维转动
现实中企业的战略可分为企业战略、产品战略和职能战略。从我们刚讲的一切活动都是理财活动的论点来看,将企业财务渗透到各个战略中,就形成了当前所讨论的战略财务。事实上,企业“大魔方”的三维、六面都是围绕战略目标开展,同时再辅以信息化手段,就可以实现。
在企业中,最重要的是“大魔方”,它是企业的总体目标,而“小魔方”是从侧面角度来讲的,有可能是整个业务板块到底怎么做、怎么定位等。如果“小魔方”完全可以按照企业内部审计集合系统运转,再围绕横向、纵向目标进一步运行,在经营过程中就与“大魔方”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融为一体的关系,同时也将凸显战略财务管控的重要性。以徐工集团为例,徐工集团6月份制定战略计划,并调整其中相应的战略执行和执行的变化要素。同时年报定在每年的12月31日,然后围绕年度报告开展工作,这与大多企业的计划工作大体一致。同时在每年6月末7月初召开为期3天的战略分析会,回顾以往3~5年的企业战略发展情况,讨论当前的产品有什么问题、储备量情况以及市场如何做、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等等。大家在会议中发现的问题,将在随后两天继续讨论,最后在3天时间内形成调整后的战略方案。到了9月份,我们将调整后的战略方案编成相应的工作计划,并将计划排成各种各样的活动。通常进行的是“三上三下”,所谓“三上”是指从董事会、经营层,自上而下的下达目标,也就是找到切入点,开始进行战略落地行动。所谓“三下”是指,相关部门围绕既已制定的目标进行拆解,这个拆解一定要拆解到活动,从上到下四个层面进行拆解,即董事会层面、经营层面、管理层面、业务活动层面,并排出来几万项活动。这些活动中要以信息系统进行管控,按照活动的要素打上标记,哪些是董事会要求的,哪些是经营层要求运营的,哪些是管理层要求细化的等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层面要具备“5S”,即“有目标、有执行、有行动、有利润审计、有评价”,如果在信息系统里具备“5S”,在编制时却没有,就不能列入预算中,也就是说没有目标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行动、利润是多少、什么时间完成等等。所以在“战略时钟”当中,我们会发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最后会得到初步预算方案。
预算编完之后就要开始执行,以某事业部生产A产品为例,我们要对这一事业部的运转进行单独运作。原因在于,集团大的目标已经确定,这个事业部的CEO已经接受了这个目标。在此前提下,我们开始转动“魔方”。首先对所有资源进行调整、配置和布局。然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母公司、子公司在帮助分公司的运作上力度还不够,这时候就要继续分解,比如分解到集中采购、集中研发、集中销售的“小魔方”。这时我们要分别看销售“魔方”、采购“魔方”、研发“魔方”怎么说。然后再从全面预算信息系统里面排出“大魔方”与“小魔方”的优先度。总体来讲,优先度是按照“谁受益谁应该分摊费用、谁执行也应该受到控制、谁提出要求谁应该授权批准”进行排列的。也就是说,信息系统在一开始就要明确优先次序和内部控制。
价值点
“财务魔方”是站在价值整合的角度上提出来的,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模块的分割,强调价值认同度,同时也认为CFO是价值整合的最合适人选。
信息化是战略财务落地的核心。战略财务落地要靠信息化技术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来实施,这是落实“财务魔方”或者战略财务的关键。在整个系统当中,徐工集团从集团总部,再到分子公司层面,再从生产的价值链,到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再到职能部门,哪些要集中管理,哪些要分散管理,均加以弹性调整,进行重点控制。同时,我们在业务中引入循环概念,再将循环概念嵌入信息系统中,并提出要求,第一要从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工作,第二要在企业的整体运行中讲求循环理念。
篇8
经典的财务管理教科书把财务管理的目标归结为利润最大化,或是每股盈余最大化,或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些目标尽管有所区别,但基本方向是一致,即都是从所有者的利益出发,而且财务管理的一切活动也以此目标而开始演绎。但现实生活中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却远非如此,所谓“一统就死、一放就散”就是对国有企业财务现状的最好描述。即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各项制度比较先进与完善,财务管理活动也常常背离经典教科书中的“财务管理”,并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经典目标。这是否是财务管理的一种没落,尚需时间的考验,但可以肯定企业财务管理已经异化。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这种财务异化是多形式的。
(一)企业财务被公司大股东左右
在现代股份公司里既然有众多的股东,就有大小股东的分别,而大股东利用其绝对的控制权,弃其他股东利益于不顾,玩弄财务管理这一“工具”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就有ST猴王和三九医药这两个典型。ST猴王,上市7年以来一直扮演着从证券市场中“拿钱”的简单角色,而拿回来的钱都交给了在其上市半年多后才组建的猴王集团,据估算,与ST猴王“浑然一体”的猴王集团近年来从上市公司提款的“额度”在13亿元以上,通过猴王集团之手,猴王股份变成了提款机,并最终被“玩”死。同样,三九医药的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关联公司占用三九医药资金约25亿元,被占用的资金甚至包括了三九医药未使用的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25亿元欠款相当于三九医药当时26.5亿元净资产的96%,达到了三九医药上市实际募集资金16.7亿元的1.5倍。通过财务处理,使这些行为得到掩盖,而结果都是一样的,即小股东,乃至经营者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二)企业财务被经营者左右
现代企业股权要么高度分散,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的股份制企业,要么股权高度集中,像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但不管哪种情况,似乎都患了“流行病”,即资本所有者主体地位缺失或控制乏力,从而导致经营者控制企业财务,并“充分”利用财务工具使经营者利益达到最大化。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把投资者蒙在鼓里,在2001年和2002年的头3个月里,该公司的资本开支分别达到30多亿美元和7.97亿美元,但是这些开支在阶段收入核算中没有反映出来,隐瞒开支从而虚增利润达38亿美元。法国媒体巨子———维旺迪集团企图在该公司2001年的账目上“增加”已经出手的15亿欧元股票交易额,但在这一取巧手段被法国有关财务管理机构及时发现并下令制止后,不得不放弃了“做假帐”的阴谋。而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蓝田股份是这样被经营者造出来的:1999主营业务收入年实际是2千4百多万元,虚构为18亿5千多万元,净利润是负的2千2百多万元,虚构为5亿1千多万元,每股收益是负的0.0049元,虚构为1.15元;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实际不到4千万元,虚构为18亿4千多万元,净利润实际是负的1千多万元,虚构为4亿3千多万元,每股收益实际为负的0.0239元,虚构为0.97元。通过财务这一灵活工具,蓝田股份在资本市场上大肆圈得巨额资金,坑害了无数的投资者,可以说是其双手沾满了投资者的“鲜血”。诸如此类还有:桂林集琦披露的2000年中报包含虚假利润和未披露为控股子公司担保事项;ST鑫光公司未予披露存在的大量可能形成呆、坏账损失的应收款项和大量的关联方担保,在审计报告中未作说明与评价。即便在制度非常完备和先进的西方国家,这些事例也不是鲜见。总之,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而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经营者的控制之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经营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而股东的利益早已被弃之如敝屣。
(三)企业财务被国有股的者所左右
国有股一般是通过委托人经营的,而人通过控制企业财务来达到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琼民源”的原任董事长马玉和伙同公司聘用会计班文昭欺骗股东和社会公众,通过财务“运作”,在公开披露的1996年年度报告中虚构收入和虚增资本公积共计10余亿元,从而达到操纵其股票涨跌并获取私利的目的。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中,像“琼民源”把国有企业当成最后的晚餐,一下子把企业搞跨的还不多,更多的是讲究策略的,让国有企业资产细水长流,使大量国有资产神不知鬼不觉的流向个人腰包。
总之,企业财务不管为谁控制,财务管理都已异化,而且已经系统化,这可从ST黎明造假案例中略见一斑:首先,公司的造假系统工程从年初开始启动,造假项目在年初就有了准备,然后再一一推出,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其次,财务造假系统工程的手续齐全,如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帐、假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一应俱全;第三,造假系统工程点多面广,覆盖与公司经营业务相关的各个方面;第四,公司对于会计核算,以假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规范的核算程序,认真进行核算,假帐真算,一丝不苟;第五,造假系统工程突出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取得显著“成效”。
二、企业财务异化是产权主体分化的结果
(一)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围绕企业财产权出现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分别,亦即企业财产权主体分化出所有者与经营者。企业财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分权和剩余索取权等,其中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所派生的,经营权与处分权是使用权所派生的,因此,产权的核心内容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产权主体分化之后,所有者掌握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而经营者掌握使用权,包括经营权与处分权等,其实质是二者对企业财产权的分割。当然,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意味必然出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相互分离,董事长仍然可以兼任总经理,特别在中小企业里,所有者与经营者多为一个人。但随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经理阶层的逐步形成,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我国现阶段,一方面家族型企业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所有者与经营者也不断出现分化。
(二)不同产权主体对企业财务的不同要求
一旦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化,并且确立了各自对产权分割的内容,各自经营的目标也会出现分化,从而对企业财务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所有者,掌握着企业产权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因此,必然要在财务上体现其对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要求。依据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所有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最大的企业剩余,即要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依据经营权和处分权,经营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最大的经营和操纵能力,并使经营者的福利达到最大化。因此,不同的产权主体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
(三)财务异化是产权主体分化的结果
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所以企业财务活动必然在财务管理的目标、职能和内容等方面产生分化。在实际经营中,由于无视这种财务分化,要么忽视所有者在财务上的要求,导致财务管理完全为经营者控制,使得所有者的权益在财务上得不到保障;要么忽视经营者在财务上的要求,导致财务管理完全为所有者或少数大股东控制,使得小股东和经营者的权益在财务上得不到保证。而不管出现哪种情况,都导致企业财务的异化。
三、企业财务异化的对策
(一)确认产权主体的经济理性
现代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产最终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董事会)结构;第二层次是法人财产权(董事会)与和公司经营权(经营者)结构。在这两个层次中产生三个主体,即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一般条件下,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出资人,因此董事会与出资人都归为所有者,所以产权主体一般只有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别。但在国有股的经营中,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不构成对国有股的占有,因此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有相对独立的利益,所以就有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的分别。
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这三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出资人与董事会之间是委托-关系,而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又是委托-关系,但三者又各自形成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者都具有经济理性,有各自的经济目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认识与处理这三者的经济理性和经济目标时往往顾此失彼,这实际是对部分产权主体地位的否定,因而是对产权主体分化的现实的歪曲。由于不能明确这三者的经济利益边界,往往导致产权主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侵蚀,财务异化也就不可避免。因此确认各主体的经济理性和各自的经济目标,从而肯定其经济利益的所在是避免财务管理异化的关键。
(二)寻求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
1.所有者利益的调整。在传统条件下,所有者利益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标完全体现于所有者利益。而随产权主体的分化,根据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其利益也必然被分割。继续强调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或者不可侵犯是无视其它主体的利益,甚至是对其它主体利益的侵犯,其结果是所有者本身的利益也变得不可靠。因此,所有者利益的调整是对产权分割现实的认可。
2.企业家利益的实现。企业家利益是企业家精神在价值上的实现,企业家精神则通过对其经营权和处分权的行使而得到体现。因此,企业家利益的实现是产权主体分化的内在要求。
3.人利益的规范。现代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等,都可能是人。人和委托人(所有者)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博弈关系,因此解决人利益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规范,才能确保各种主体之间保持合理的利益边界。
(三)建立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关系
由于产权主体出现分化,导致财务管理活动分野,并出现相应的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但这两种财务活动又统一于企业整体财务活动。如果产权主体之间发生权力失衡,财务管理活动就会发生偏差,最终出现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形成相克关系,并出现异化问题。因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力均衡;其次要强化财务管理的外部校正机制、特别是财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
[参考文献]
[1]干胜道。所有者财务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
[2]周吉。关于出资人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1,(2)。
[3]于长春。弥补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监督缺位的几个问题[J/OL].中华会计网校
[4]胡霞。出资者财务浅论[J].财会月刊,1999,(7)。
[5]李芳芳,彭岚。出资者财务风险和经营者财务风险比较分析
[6]陆国庆。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深层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J].当代财经,2003,(1)。
篇9
摘要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效益,覆盖率也不断扩大,但由于经验、技术的限制和影响,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对高速公路财务会计、成本分析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究,将有利于实现高速公路财务状况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的财务状况,进而加强对告诉公路的管理。
关键词高速公路财务问题成本分析控制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国高速公路的覆盖率不断扩大,通车里程和规模也迅速增长,但毕竟我国的高速公路在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时间比较短,缺少经验,需要有许多探索和总结的地方,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更需要加以分析和改革。
一、我国高速公路的财务会计
1.高速公路的资金来源
建设高速公路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工程,维修和保养也是需要较多的费用,高水平的现代化高速公路,需要投入的资金就更多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上的融资、投入的主要来源有中央财政、地方政府、银行、外资等方面。其中,中央财政投资占15%,而来自地方政府、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却占80%以上。在融资方式上,主要是转让经营权等。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财政能力有限,不可能将高速公路作为一项公益性的项目来完全由国家投资建设,而必须全方面、多渠道融入资金,随设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央财力的大幅度提升,国家也不断在高速公路的投资管理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如2009年1月1日,财政部等五部门公布了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政策的细则,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并就养路费等收费清退、包含养路费等费用问题以及如何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等问题做出具体部署。
银行贷款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巨大资金支持。1984年,国务院作出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决定,这是国家为加快高速公路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1985年,国务院作出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的决策,对所有购置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作为由中央调控用于公路建设的专项资金,由交通部负责,安排使用。高速公路建设获得了贷款需要的资本金,两项政策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并吸引了大笔国内外贷款或资金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之中。
2.高速公路的财务管理
高速公路作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型产业,在三十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良好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必将为我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发挥更多、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高速公路公司作为高速公路经营开发、路政、收费、养护及其它综合性管理的单位,其在财务方面的管理自然成为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即将国家投资事业单位纳入到省财政预算管理型、企业投资经营公司直接核算管理型、社会投资委管报账制管理型。无论是哪一种管理形式,都是应该以加强管理、依法理财、规范核算、增收节支为财务理念,实施综合预算、项目结算、分类控制、审计监督的管理方式,强化高速公路财务的基础工作、审批程序、内控制度和检查考核的管理。因此,在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系统上,具有依据财经法规、收支内容、管辖范围和管理特点。
二、我国高速公路的成本分析
我国高速公路的成本有很多方面,主要体现在具体建设上,其影响因素包括工期安排、施工组织、地方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
1.工期安排
高速公路工期的合理安排不仅可以保证在建设中的有效性和计划性,促使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消耗、节约成本。每一期工程所要进行的项目、需要的时间,甚至每一天的工程进度,都要做合理的预算和安排。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工期的安排使成本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施工组织
施工单位或组织的选择,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细致审核施工计划、合理组织施工,可以有效地避免浪费,减少成本。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招标过程中,一定要综合比较、细致分析,从中选择出适合的且施工质量高、成本低的单位作为施工组织,必须要避免贿赂行为、买标行为等,同时更应该极力打击和惩处弄虚作弊及等现象,因为这些现象或行为不仅增加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财产的损失,同时也是对人们安全和财产的不负责任,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
3.地方环境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域因素、价格因素以及人文因素等。建材价格的合理行、征地动迁的具体操作性、当地的人文状况和社会风俗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这些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建设成本的一些主要的因素,要做认真仔细地分析和充分的考虑,并制定相应的成本预算。
4.社会经济
高速公路的成本分析,还要考虑到物价上涨、人工费用增长、天气情况等诸多直接因素。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严格进行评价、剖析和总结,挖掘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以往规律和历史数据,行之有效地制定计划、安排详细,发挥最优原则,这些都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高速公路在建设中会受到不确定的或客观的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也要考虑在内。
此外,高速公路的成本分析还包括公路的寿命、维修养护、运行管理等方面,高速公路自身的寿命以及在维修保养等方面的费用是其成本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运营管理方面,一般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区较多,甚至跨省、跨市,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因素和条件,这些方面都要仔细地进行调研和考察。
总之,高速公路成本的分析包括建设、运行以及维护的各个方面,要综合考虑、细致研究,才能制定相应的合理政策和实施性质有有效的措施。
三、我国高速公路的财务成本控制策略
1.制定合理预算
高速公路的财务预算十分重要,收入预算要合理而稳健,支出预算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既要做到勤俭节约,又要保障重点。在高速公路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实行“集中资金、统一核算”的财务经费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对高速公路财务安排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资金的有效率和使用效果。合理的预算是高速公路工期、施工组织、质量、效益等方面的有效保证。如湖北楚天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依据2008年的财政状况,对2009年作出合理的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中的通行费、广告、服务等方面;支出预算的公路养护费、绿化设施、管理费用、折旧费等方面,做到了综合考虑,科学分析。
2.加强基础工作
(1)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合理有效的政策可以明确地指导高速公路的财务控制策略,并且也财务是规范化,制度化的基本依据。比如建立严格开支和收费审批制度;确立报销或预支的相关制度;明确控制成本分级的责任制;健全并完善监督机构和监督体制,制定严格的惩罚和奖赏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吉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中,分析存在的优势和困难,制定降低风险投资、稳定财政收入、加大奖惩力度的财务政策,在有效地提高财务收入的同时,也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确立科学的管理方法。结合实际,选择有效的管理方法,要有可行性的相关措施;明确各部门的只能和各个岗位人员的分工,做到资源合理运用,人尽其能,物尽其力;明确目标和财务管理的范围,不要出现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的混乱情况;实施严格的组织方式和劳务分配,优化管理程序,避免重复任务。
3.明确财务任务
财务管理包括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其基本任务是通过供应、筹措和合理使用资金,以实现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而高速公路的财务任务就是保证在财力方面的全路安排,实行财务统一核算和集中收支。只有进一步明确这一任务,才能是财务的作用在高速公路上得到更好地体现。如2007年辽宁省抚顺高速公路工程在财务上明确动迁及补偿方案的任务,对动迁范围、动迁核量、补偿原则和依据以及具体的补偿办法都作了具体的财务安排,这就会使动迁及补偿方案顺利实施。
4.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高速公路的财务管理体制有着很多问题,如收支管理不平衡、资金管理不善,人员膨胀、经费短缺等,而一些违法乱纪、随意收费等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基于这种情况下,要求理清各个部门的职能、理清各个方面的关系,综合进行高速公路财务的安排和管理,合理分配管理权限,建立科学的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制定适宜的控制策略,解决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理想的管理组织结构应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工作小组和各个业务部门。
总而言之,高速公路财务成本的控制的主要途径有: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节约管理费用、减少消耗型能源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合理利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地进行预算、加强基础工作、明确财务任务、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在高速公路成本控制上,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我国高速公路的财务状况有着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理清特点、找出关键、细致分析、科学探究,并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这样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加强对高速公路财务成本的分析和管理,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才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彩云.浅谈我国高速公路融资渠道及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
[2]杨玖路.浅谈高速公路财务会计、成本分析与控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3).
[3]郑本金.浅析高速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4).
篇10
关键词:用友软件;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挑战
一、用友软件财务状况以及挑战分析
总体上,用友软件的财务数据近些年来是增长很大的。比如,从两千年初始的四年内,用友软件的总资产涨了两亿多,接近百分之十五的增长幅度。另外,主营业务收入到了2004年到了七亿多,这相比新千年时增长了一倍多。但是,这些增长并没有带动净利润有大幅的变化,依旧维持在七千万左右。与其他软件公司相比,比如说东软和浪潮,在总资产方面,用友软件只是东软的一半左右,而主营业务收入也只有其三分之二。但是乐观的是,有用软件的净利润远远超过东软与浪潮。
在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的《2002-2003年中国IT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中显示:在市场份额方面,用友软件以以21.6%的市场占有率超过先前排名第一的SAP,这样一来,就进一步说明,国产的ERP厂商在我国的份额变得更加重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逐步取代国外的软件公司,成为国内软件的中流砥柱。
那么,用友软件的挑战是什么呢?首先我们不可忽略的是,SAP和ORACLE的ERP的企业解决方案,这些在国际上都是遥遥领先于用友以及其他软件厂商的公司,与此同时,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市场占有率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在ERP和企业解决方案方面,用友软件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SAP和ORACLE这两个厂商。
二、用友软件同ORACLE竞争力的比较
1.财务方面。ORACLE到现在已经成立了近30年,时至今日,依旧占据着国际软件公司的霸主地位。这样的实力与相对建立时间十几年的用友来说,是不可能简简单单就能超越的。我们利用一些数据来表明ORACLE与用友软件的差距。第一是总资产方面,ORACLE的资产是用友软件的接近八十倍,而工作人员则是用友软件的十几倍。截止到零四年,ORACLE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用友软件一百一十六倍,而净利润更是高的惊人,超出用友软件三百二十倍。而从工作人员的人均销售情况来说,用友软件的销售人均销售收入要比ORACLE低十二倍,均利润相差三十三倍,ORACLE总资产收益率是用友软件的6倍。所以,综上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从资产规模、企业规模、经营规模、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还是其他等方面,用友软件依旧是无法追赶上国际水准,可以看出,差距是十分明显且很大的。但是,还是有一些方面用友软件是有进步的。毕竟是新生企业,用友软件在主营业务方面的收入是逐渐增长的,这与ORACLE的距离是逐渐缩短的。但是,在盈利方面,两个公司的差距仍旧是越来越大。在新千年的前几年,用友软件的经历软的增长率在四年间下降了近百分之五十,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十分不利的。但是ORACLE却始终保持稳定。所以,从财务的差距我们可以简单发现用友软件存在的问题,比如软件开发水平不够、技术水平达不到国际水平。所以,用友若是想尽快赶上ORACLE,成为国际软件公司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就应该进一步注重产品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这样才可能不被国际公司吞并。
2.两者研发能力的比较
研发能力与公司的研发费用基本呈正相关,所以,我们从两个公司的研发经费上进行比较。2012至2014年,ORACLE的研发费用分别是用友软件的49倍、45倍和38倍,研发人员是用友的11倍、7倍和4倍,所以我们可以从趋势上发现,用友软件正在和ORACLE的差距越来越小。最重要的是,两个公司的研发经费所占收入的比值基本相当,这就意味着用友软件有着很大的潜力来进行市场的拓展与超越。研发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也相当平衡,所以我们不难得出初步结论,尽管用友软件在短期内由于研发人员的增加,企业利润可能会下降,但是,高水平的软件研发水准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潜在竞争力,这就意味着从长远角度来看,用友软件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三、用友软件的未来经营方向
1.巩固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份额
到目前为止,信息化的进程已经在我国逐渐展开,但是针对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来讲,信息化的覆盖率依旧不够,中小型企业每年有百分之二十的新用户对管理软件有着需求,所以,这些中小型企业便是用友软件需要拿下的订单。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国际大型企业在攻占了我国大型企业的管理系统之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也成为他们前进的方向,这就给我国的用友软件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用友软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网络销售的优势,把握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资源,更新产品。
2.抢占电子政务软件市场份额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中国国家政府软件使用量会进一步增加,所以,对于现今的中国软件市场来说,金融电信等等政府部门占有很大的软件需求量。所以,用友软件应该明确未来软件需求的方向,不断研发新产品,扩大产业规模,才能够硬的未来软件市场的胜利。
四、总结
当前,用友软件面临的问题依旧是软件的研发与推广问题。用友软件公司应该继续自己的资金投入,通过提升软件研发水准来赢得客户的青睐。用友软件应该采取更多元化的软件类型与市场推广方式,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市场。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用友软件必须用开阔的眼光博览众长,积极汲取其他软件公司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这样才能让用友软件继续扎根生长,赢得最大的胜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用友软件定会在国际市场走得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胡国柳,卢闯,黄鹤.《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 上一篇:科室主任述职报告
- 下一篇: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