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04 17:3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汉语国际教育的深入开展,能够改变对外汉语教育现状,对更好开展国际汉语教育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其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对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其发展历史、现状、路径进行深刻剖析,并提出发展前景,以引导汉语国际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史
迄今为止,汉语国际教育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发展之初,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之下,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渐提升,成为仅次于英语的强势语言,对传播汉文化有利。伴随汉语教育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部分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内容融入于国民教育体系中。自2011年起,我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将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推向新的台阶,同时为其提供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应引导汉语国际教育积极迎接挑战和把握发展机遇。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虽然教育正在火热开展中,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问题,可能制约和阻碍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进程。首先,就宣传工作而言,宣传力度较小,影响力不够;其次,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中,未能打造特色化的优势,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再次,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是重要施教者,但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升,进一步阻碍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第四,汉语国际教育活动开展中,重视语言教学,忽视汉文化推广,不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第五,汉语国际教育未能与国际相接轨,不利于对高层次留学生的吸引;第六,汉语国际教育的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相对不够均衡,导致学生流动较大;最后,关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事项中,未能提供更为深入的服务,导致对欧美等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较小,不能满足留学生的教育需求。
三、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路径
就汉语国际教育而言,要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创设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对汉语国际教育加强正确引导。现阶段,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路径主要有:第一,在世界范围内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一股“学孔”浪潮。孔子学院最初在韩国首尔创建,截止到2015年末,我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创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吸引着百万学员,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能够针对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建设问题而积极开展大会,对其未来发展而加强研究。其次,为鼓励外国学生参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我国创建系列汉语比赛活动,并设定基金会,给予参赛人员以奖励。例如,汉语桥比赛,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参与热情。最后,政府等部门为汉语国际教育相关机构给予大力支持,有利于推动其发展进程。
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前景
汉语国际教育的推进,对推广汉语和传播汉文化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其发展现状,对未来发展前景有所预测。首先,相关部门有必要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地位。对此,相关人员应坚持汉语“走出去”的发展策略,使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汉语国际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引导汉语国际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其次,仍然坚持以孔子学院创办途径为主,使其成为宣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一方面,积极扩大孔子学院的规模,在世界各国的诸多城市中积极创办,以提升学员和施教者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在发展孔子学院时,应以国别研究为重要基础,使孔子学院更具针对性,并汇集多方力量而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进程。再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如培养骨干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合作与交流、汉语教师本土化等,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后,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使教育手段越趋现代化,有利于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水准,将其推向新的高度。
五、结语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和促进汉语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纵观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与途径,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汉语国际教育未来发展中,必须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地位、扩大孔子学院规模、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确保汉语国际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02).
[2]卢达威,洪炜.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06).
篇2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 发展之路 实践创新
中美两国在教育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笔者通过比较两国在知识观、教育理念、课堂形式的不同,总结国际汉语教师的发展之道。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足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效率往往会得到很大的上升,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因此,兴趣对于激发本国学生或是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尤为重要。
以兴趣为基础的课堂成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热情的有效途径,而且兴趣课堂的形式可以多样。“聊课”就是一种以聊天授课的课堂形式,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循循善诱,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巩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并思考问题。“聊课”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论语》记载了儒家学者孔子与其弟子在平时聊天中所探讨出的言语,如“问仁”“问义”“问理”等,通过问答启发弟子的思维,增加弟子的学识。“聊课中的聊与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不同,它需要教师明确授课目标,精心设计课程。”i汉语国际教师要真正地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聊课”方式不失为一种尝试。不管是初学者还是中高级,汉语国际教师都应该尽量用汉语教汉语:对于初学者,教师可以串联几个主要的语言点,设置一个情景,通过肢体语言或图片展示的方法,采用反复问答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学生母语解释;对于中高级的学生,“教师把相关生词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在一起,跟学生展开一个相对完整的会话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巩固对这些词语的印象。”当然,在“聊课”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把握主线,避免学生思绪过散或钻牛角尖。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题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鞭策着不少学子要自主思考。而“聊课”“实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步,真正实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动态化学习。”
关于知识观方面,中美存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知识来源,传统方法是课堂上教师讲授及书本,学生通过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背诵,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点,较为单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知识观点已经不适用于这个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的中国了。学生可以在接收知识的同时,对那些旧时观点抱着怀疑态度已经是不可置否的了,让学生在怀疑的前提下加以考察验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养成对新鲜事物求真探知的习惯。而且汉语国际教师还可以扩充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使知识来源多样化。一方面,笔者建议汉语国际教师在课堂可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淡化学生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课堂上可以尝试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或者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增强了自学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渐渐地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另一方面,汉语国际教师不仅可以依靠书本传授知识,还可以通过游学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授教,游学的地点自然是其他设置有中文课程的学校,小至学校周边地区,大至全国范围甚至中国,以此来达到寓教于乐。如今大多青年人处于好动、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游学的形式较好地迎合了他们的特性。在美国,这种由专业老师负责主持组织的游学课程较受欢迎,除了接受专业知识,还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对当地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名胜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游学作为一种人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长学生的阅历和学识,更有利于汉语国际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当今社会,就算是对那些业务知识和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教师来说,也存在知识更新的问题,所以未来国际汉语教师自身能够有意识地去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运用知识,有效传播教授汉语的能力尤为重要,这么做还可以在学与教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对于教育理念方面,中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蕴含的道理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同理,想要学生永久有知识,那就要让学生学会获得知识方法。简单说来就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汉语国际教师可以争取在教学中一边传授学生以知识,一边帮助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或者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寓教于乐,避免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和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既切合了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方式,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美国在培养教师时,比较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教育应变能力,能够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避免死板的教学模式,所教导出来的学生也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创新是教育理念生命力的源泉,所以笔者认为,国际汉语教师首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完善教育理念。当然,创新是在继承中国优良传统,通过比较中美差异,借鉴美国优秀成果,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经验和新做法,使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不断发展。其次,创新载体传播的教育方式,信息传播需要依靠一定的载体,不单单靠嘴巴,靠本子,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多种多样的载体如网络,电视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传播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产品被运用到教学中来,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讲台与电脑合为一体的多媒体讲台,教师的授课方式从单调的板书到如今可放映幻灯片以及播放音频、视频,这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讲台在我国已开始渐渐普及到小学范围,课堂气氛也随之逐渐活跃起来。当然,创新教育理念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新心理咨询的教育方式。“心理咨询作为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排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减少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的事业。”iii学生如果在学业上出现挫折,难以接受现实容易心灰意冷,这时候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倾向,国际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
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深化,对汉语教学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国内外的教师需求量急剧上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很多大学设立了对外汉语教育专业以及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不少教育机构也推出了汉语教师培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也从世纪年代的凤毛麟角,成长为如今的百花争艳,将来做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巳经成为很多学子的职业梦想。无论是在本土教学,还是在海外教学的教师,都面临一个基本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既合格又负责人的的汉语教师。这是海外教学的教师们一直都在担心的问题。
在不少国家,个人的“继续培训”巳成为了一种权利,只有通过“继续培训”,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纠正和更新。我们知道,汉语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其年龄层次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习汉语的动机、需求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教学对象越是表现出多样性,教学方法和手段越应该多元化,课堂控制和管理也充满着多变性和偶然性。没有始终如一的教育情境,教育情境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处的教育情境有一个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往往是从教师的学业背景中无法直接获得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通过“继续培训”的过程不断完善。“继续培训”的施行以及完善必定会是我国的汉语教育之路越走越远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实践,因此,笔者建议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扮演引导的角色,在一旁鼓励和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进行,适当地设置(实践)实操性、自主性强的课堂,比如“说课”,它是实习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口头阐释课堂设计与安排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的人要讲清楚“为什么”,对具体的教学方案只需要作提纲挈领式的说明,重点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告诉同行。此外,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备课,掌握上课技巧和经验,也能在备课的同时增长自身的知识,进行这样的业务培训可以使未来的国际汉语教师尽快熟悉本专业所需的知识,高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更进一步地了解“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避免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现象。
不仅如此,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就业门槛也尤为重要。除了资格证书这项硬性要求,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的内在涵养,包括知识、创新等综合能力。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就业门槛,再由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汉语教师对外实施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并且能够为今后培养出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3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教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2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92-03
经济学领域的的专有名词“新常态”于2014年5月提出,这个名词刚被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发关注与深度认知。这个词概括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高度并加以判断,还对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小语种专业中,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韩国语,韩国语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使我国民族团结以及和中韩进行更友好的贸易往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以及有关问题
自中韩建交二十多年以来,对于韩国语的教育,我国已经取得了较为全面且深度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在东北地区设立这种专业的大学一共有二十几所,学校里学生有三千多名。在华北的一些区域,对于韩国语教育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一个过程中。这些年,西南、华南以及中西部等一些地区,这种教育也正迅速地发展。在地图上来看,韩国语教育展现出来的是由上海三角区、江浙、山东半岛向东北以及东南沿海区域并向全国发展的形态。当前在这类教学上我国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对于课程设置结构相对单一,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上大多类似。从中国学校的这个专业上来看,它们设置的结构几乎相同,其传授的主要课程也是根据韩国语语言学、文化、文学等领域与方向进行研究,缺乏地域之分,其培养的主要能力也是关于译、说、听、写、读这几个方面,不能够使教学重点突出。其次,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对于本T博的培养,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就中国当前而言,对于韩国语博士点的高校所开设的数量过少,并且每年招生数量也是相对有限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目前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升和师资团队的扩展。第三,固定的模式培养,对于人才需求出现了脱节。当今我国韩国语教育的就业情况比较差,原因在于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找到与此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就导致就业难的情况,另外,有许多的企业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中对于人才需求标准不一样,从而造成这两者产生矛盾。
二、韩国语教材及资料
由符号、信息、媒介这三个要素组成的教材,其目的是给学生传授思想、技能和知识的材料。我过多所院校已经开设本院校独特的韩国语教学课程,所以在教学时所用到的教材也不经相同,其中最为普遍使用的教材是选择使用国内某些高校所编写的。对于国内编制的韩国语教材而言,其较为注重的是关于韩语语法、词汇等一些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类教材对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基本功有着相对比较大的一些帮助,国内所编制韩国语教材,对于中国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思维方式等是比较合适的。所以说,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提高方面,对学生实行科学技术以及历史文化等各项领域的技能教育,并按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一套教育教学体系。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要求
新常态的特征有三个,其一,高速增长逐渐向中高速增长转化;其二,不断地把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使第三产业消费需求转化为主体,逐渐缩小城乡区域的差距;其三,是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逐渐转化为创新驱动。要更好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此项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给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与方法,从而能够更好的为全国以及地方建设服务。对韩国语教育改革,经济新常态提出下面几个要求:其一,经济中高速的增长,对于韩国语的教育就要求其向内涵式进行发展。目前中高速增长的这种形势就要求当前人才需求和就业形势一致。当今,我国有着相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许多岗位缺乏相应人才的现象。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经济社会的转型造成人才需求的状态产生了严重的变化。就韩国语高等教育而言,目前我国对于韩国语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就是怎样培养出与时展相符合并与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才。只有将内涵式进行更好的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其二,升级优化经济结构,这就给韩国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其对重点方向要重点进行扶持与培育。用重点经济发展来引导学生今后的就业导向,这样不但能够使此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效降低的同时还可以对促进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整理好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人才需求间的供求关系。其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对韩国语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要让此专业学生同时具备有创新兴趣、创新心理、创新勇气以及创新决心,把所掌握的信息、知识、方法以及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同时进行创新、创造与改革,从而促进此专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在语言类专业中此专业的作用以及地位。想要让学生获取相关创业能力,要求学生探索发现就业创新的方式与方法,并协助学生,使其更快地创造出一定的物质财富,能够更好地人生价值与精神追求实现。
四、对韩国语教育发展的构想
(一)对于韩国语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对比国外,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投资而言,政府给予支持的力度非常大,教师有着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去向国外借鉴优秀的教育投资,从而使我国在韩国语教学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强,不但要把我国较为优秀的韩国语教师送往韩国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引进一些优秀的韩国人才来中国任教。另外,政府要适当地开放绿色通道,倡导韩国高校和国内高校之间强有力的交流合作与沟通,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与教师可以充分体验“韩国式教育”的各项学习模式与教学方式,学习国外教学的优点来使本国的教学水平得到良好提升,从而补充我国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缺点。
(二)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在韩国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向学生传递本国的传统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观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韩国语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韩国传统文化,也要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教育思想,从而更深地培养我国学生为了中华民族而奋斗的思想观念。另外,在课程的具体安排上,重点应该要放在如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进行提高这个方面上,并给予学生进行科学技术以及历史文化等不同领域以及方向的技能知识教育,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一套教育教学体系,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均衡并且全方位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要求的韩国语教育改革思路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些要求,就必须深化改革韩国语高等教育。将新常态的特征作为起点,对于韩国语教育改革,应该采取重点培养方向人才、内涵式的模式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法。
(一)打造内涵式教育模式
韩国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是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深化改革。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将设置单一的课程进行改革,并改掉培养模式类似的状况。对于不同位置区域的高校建立起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专业方向进行研究,此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可能地可以使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其二,可以对一些具有科研条件的大学进行系统培养与培训师资,这就给韩国语教学带来了相对较为充足的师资力量。其三,把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加,另外还要适当的增加中外学生交换学习的机会,使中国学生走向韩国,韩国学生走进中国,这样能够更好的增加文化交流与语言学习的机会。
(二)重点方向人才的培养
对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采取能够更好地促进韩国语R涤兄氐恪⒍嗖愦畏⒄沟囊幌钫铰浴J嵌灾氐惴较蛉瞬排嘌的一个关键方向。对于当今我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这样一个情况,对于这种教育应该从过去的科研教学类型逐渐转变成为教学型,同时与教学科研型兼顾,对于大部分高校的教学重点,主要是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做不但与语言类学科使用性与实用性的特点相符合,同时也与此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规律相适应。所以说,关于我国韩国语教育,其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旅游韩国语、日常韩国语、商务韩国语以及韩国语笔译几个层面上,对于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有航空航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海洋技术等一些新兴产业,和以涉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等。
(三)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关于韩国语教育的改革,其重点还是在对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情况下,高校要着重对学生资源获取能力以及识别市场机会能力进行培养。就我国现状而言,有许多能够进行创业的条件以及领域,比如在社会服务的环境中,把眼光放在韩国语短期培训、幼儿韩国语、等相关领域,在经济领域把眼光放在涉外旅游、韩国导购等相关环境。另外,高校要在对学生进行创业的培训过程当中,培养其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新企业能力等等。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用复合式培育的形式,采用多渠道,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篇4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中国特色 内涵 未来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的十报告确定的方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态势,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的全方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中国教育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只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才能推动中国教育上质量、上水平,才能追赶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并最终勇立潮头。在追赶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过程中,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在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始终保持自身的中国特色,明确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历史上看,无论在哪个时代,教育都必须回答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①从理论上讲,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尤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不能放松。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的内容像万花筒一般,各种思想、学说、观点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而青年学生,正处于个人思想和道德信念的发展和逐渐定型的时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保证青年学生前进的正确政治方向很有必要。而且这一方面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力量和当今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离开乡村来到城市,成为城市务工人员。在城镇化进程中,来到城市务工的农民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在逐渐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因此,这就给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技术培训的新的空间。适应现代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搞好对青年学生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强化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培训,丰富农民的知识并提高其技能水平,为他们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②。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必须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适应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实际。一般来讲,工学结合的技能培训方式是比较好的选择。加强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加快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色。
3.加快改革日益深化的步伐,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变革。
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坚持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客观需要。在改革不断深化和持续推进的大趋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同样离不开自身的全面变革。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变革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显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人才的招收和就业,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进一步深化各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赶上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成为引领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和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就是不能一蹴而就或者追求改革的一劳永逸,而是在制订改革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步骤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推进改革;突出重点,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着重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重视对改革的整体设计和顶层设计,就是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做好全面规划,设计好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框架,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宏观角度,从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做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规划设计,并采取坚决措施扎实推进。
4.专业设置的方向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保持动态化调整状态。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的人才,尤其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方向应该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跟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始终使自身处于动态化调整状态。这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能提供什么样的人才。在学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必须考虑社会的需求。否则,就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所学专业和岗位不对口,导致他们难以顺利就业。在积极淘汰落后专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所出现的新兴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针对新兴产业的需求设置新兴专业,从而为国家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期,因此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跟上其发展步伐,以与时俱进的魄力使专业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化调整状态,从而保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和稳步发展。专业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化调整状态也应该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鲜明特色。
5.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
当今世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加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呈现日益频繁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拓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曾说:“一个逐步开放的世界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互相体验和学习。”③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合作办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开阔眼界和思维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学到发达国家办职业教育的相关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加强同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交流,让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闭门造车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早已过时了。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深化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个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职业教育必须打上信息化的烙印,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根本变革和深入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才能迎头赶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
2.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是主要责任的承担者,同时,企业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毕竟,技能型人才的真正成长,还是在企业中完成它的过程。通过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技能人才的订单式和定向培养模式,形成学校和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合力,才能够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3.加强学生和教师培养发展的国际化。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任何国家的教育发展都不可能封闭起来,只有走中外合作的国际化之路,深化相互交流,才能加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加强学生的联合培养,也要增强师资队伍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培训。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4.加强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建成。人才支撑是任何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所以,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上。以国际一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力支持。还要高度重视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岗位的持续技能培训和模块化培训,不断提高其创新技能和水平。
注释:
①傅树京主编.高等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第1版:56.
篇5
关键词: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转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05-02
所谓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主要提供财政供养,以师范类专业为主,2000年前后由专科升格为本科,承担着为地方基础教育及其他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目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都向重点大学看齐,抓重点学科建设,办研究生教育,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脱节,毕业生不适应行业要求的状况。具体就本科师范院校而言,师范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结构变化的形势;高师院校办非师范专业,原来师范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模式不能适应;新增非师范专业,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学生的社会认同度不强、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科研方面,缺乏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科研平台建设不足等。因此,就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转型发展。
一、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转型的方向
转型发展可以解决学校面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稳定性差的难题,可以为建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体系提供突破口,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培养模式,才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从转型方向上讲,就是要建设以突出教师教学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一所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是学校的根,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协同推进是学校的魂。学校的转型发展必须要传承和发展教师教育的优势,正确处理师范与非师范的办学关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加强非师范专业建设,改革培养模式,向应用技术型迈进。因此,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的转型必须明晰学校目标定位,坚持内涵发展,探索多元发展,推进质量建设,实现师范教育为“教师教育”。与此同时,适应地方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当地企业、事业、文化发展的实际,办应用技术型专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对学校现有的所有专业都提出了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然也不例外。由“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首先是教师,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而应用型则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为广泛的适应性。这样才能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教师性、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具体说来,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要储备教学所需的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能力;就应用型而言,学生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就复合型而言,就是要求学生适应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具有展现国家外交战略新思维的要求,适应较为单纯的语言教学活动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活动的要求,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国际化而言,就是要求学生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和国际战略思维能力。正如美国肯扬大学白建华所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高质量的对外汉语教师至少包括两个大的方面:①培养扎实的汉语基本功;②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动手的能力。所谓动手能力,主要是汉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如何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如何把汉语和其他学科相贯连,这些能力的培养,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关键,建议采纳医学院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的力度,既要打好坚实的语文功底,也要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说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有适应实际教学需要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
三、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如前所述,转型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就是要在具有相当的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能力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获得,而缺乏实践活动的课堂就学,就很难满足能力提升需要。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都比较完善,而实践教学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方面还不够明确,学分、学时所占比例偏少。另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形式与专业特点不符的问题。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课程实践、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与其他师范类专业相类似的传统实践环节,缺少富有创造性的如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面对面教学的内容,况且实习环境以国内学校为主,缺乏国际化的体验。再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国际化的教学环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当是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进行教学,目标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专门人才,这就要求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国文化交际能力。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达不到国际化的要求,同时,没有国外的教学生活体验,缺乏多元文化背景,许多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根本没有接触留学生的机会,他们无法走进留学生课堂,更谈不上到国外进行汉语教学实践。还有,实习基地建设不能满足专业建设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对象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留学生则是较为集中的学习对象。然而,一些有留学生的学校,考虑到保证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质量,以免影响学校招生,让本科生进入课堂较少。而没有留学生却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校更是难以实现实践教学。因此,开辟国外汉语国际教育实习基地就成了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
四、适应转型要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适应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向应用技术性转型发展的需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从内容上应当充分体现能力本位,强调实践应用。就能力而言,主要应当强化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听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属于应用语言学科,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决不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应当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除训练必要的语言能力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中华才艺、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任。从实践教学的方式上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要从实践教学大纲、实践能力考察、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实践训练过程实施等方面强化系统训练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在实践环节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实训教材选用编写、实践任务完成等方面体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明确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型人才。”据此,要体现这一目标,强化实践训练,就要“完善平时校内实习的各项环节,为学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与留学生教育机构、外事管理部门、国外友好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把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实践训练之中。”建设稳固、可靠的对外汉语实习实训基地。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应当站在国际化办学的高度,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招收留学生,并不断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使校内的留学生课堂成为本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最为重要的实习基地。因为,本校的留学生教育,既能创造一个好的国际化办学氛围,又能够方便学生深入到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亲身体验汉语教学。同时,还可安排学生与留学生结成伙伴,进行汉语教学辅导,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教学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还要与当地国际学校、有留学生的高校、地方外事机构、涉外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互相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实习安排上,可考虑将学生按照不同年级、不同教学进程分阶段,按照汉语国际教育、涉外管理等不同方向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工作见习。同时,可邀请实习基地员工深入课堂教学、与校本部教师共同研讨教学方法,参与教学改革,完成实践教学。也可与国外高校和语言培训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建设海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带薪实习、语言文化交流团,汉语夏令营、汉语培训、顶岗实习等形式,开展国外汉语教学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能力等职业应用能力。
总之,只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转型的新挑战,为实现汉语国际推广、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培养更多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建华.有关汉语教师培训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09,(3).
篇6
日本人如何理解中国文化
词源探讨与国际汉语教育
慕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在京高校留学生语言适应性研究
在京留学生生活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法类课程初探
适应海外教学环境的汉语教材编写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案例教学
在京留学生心理适应性调查分析
新加坡华文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短期班课堂教学规范化设计的构想
从认知语义的角度看“??”和“给”
虚词:基于对外汉语阅读的再认识
浅谈俄罗斯商务汉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路径选择
日本汉语高考试卷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语料、语料驱动和语料驱动学习
汉语测评自动化的需求、发展与对策
语言和文字分步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库建设的相关思考
中高级汉语口语教材话语标记语分析
“毕竟”类语气副词的教学研究与设计
汉语国际传播中判断句的句法定位及教学
越南的汉字应用和汉字教学现状分析
对日汉字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针对日本学生的汉语简体字多媒体课件
从语言哲学,看国际汉语教育的文化政治意义
非汉语环境下汉语背诵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国际汉语教学创新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英语背景国际学校汉语课程:困境与变革
在京留学生文化适应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在京留学生北京文化适应状况调查研究
两岸四部初级教材零起点语音教学模式考察
汉语国际教育用汉字表的字义信息标注初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教材研究
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声学研究
泰国大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
对高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项目选择问题的考察与思考
影响美国学生双音节汉语声调发音因素的语音调查
汉语测试跨文化理解听力题分析和文化层级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与国际汉语教育的本土化
由字到辞,减字增辞——论国际汉语教学的字-辞关系
课堂多媒体呈现对留学生习得汉语“在”字结构的影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PPP模式和PACE模式对比研究
从“语言资源”与“语言规则”谈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问题
从提高教师职能出发——新加坡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思考
上海重点高校与在沪境外教育机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篇7
于是,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以昂扬之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自2013年起,教育部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专业合称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由于这是一个新兴专业,很多人对其没有准确的定位,于是乎,这个专业便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个专业都学些什么?
说起中文系,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汉语言文学,其实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言文学同属于中文系,只是学生学习的课程不尽相同而已。
除去所有的中文系学生必修的入门基础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还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教育学等。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既涵盖了中国语言和文学课程,又涉及外国文化知识及教育学知识,相比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其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广阔,也更加国际化。
大家平时都在做什么?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大概有三类:学霸型、出国型、工作型。
学霸型和工作型学生是每个专业里都有的。学霸们一般是冲着保研或考研的目标去的,所以在课堂上态度非常端正,课后也会积极地与老师沟通,努力做科研、发论文。以后打算做学术的学生一般会注重加强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相应的文献研究和论文撰写能力。学霸型学生一般会在读研后出国,在孔子学院教几年中文,然后要么留在孔子学院(名额比较少)或者在国外的国际学校、中文教学机构教书,要么回国。回国的话,留校任教的学生也是比较多的,当然,也有转型做其他工作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压力要比理工科的学生少很多,知识也讲究活学活用。
出国型学生相对来说比较特殊。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本科毕业生即可申请成为国家汉办的志愿者并且出国,待遇也很不错,所以很多学生会选择在毕业之后出国两年再回国。在国外的这两年时间里,不论是做培训机构的老师,还是做其他工作,都不失为一次很棒的人生经历。其次,也有一部分同学打算出国攻读研究生,因为这样能更好地深入国外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将来和外国人更好地交流,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当然,也不乏同学辅修经济学或新闻学的双学位。近些年,受经济和政策的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出国率最高的是欧美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
工作型的学生也比较多,这类学生本科毕业后不打算继续读书,而是找份工作迈入社会,所以工作型的学生在校期间就把重心放到社团工作和兼职实习上面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本科期间是不能出国做志愿者的,要等到毕业以后才可以。学校一般没有确定的对口出国地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决定要去的国家。
学校开设的第二外语课是德语和日语,此外,还有韩语、俄语、法语等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读这个专业以后能做什么?
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走出国门、增强文化整体竞争力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不可否认,汉语现在正在走向世界,因此,我们专业的学生如果掌握了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一定能成为沟通中外文化的使者。
篇8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3-06-02
作者简介:刘丹(1982- ),女,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一直饱受争议,这个名称刚出现时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可以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近年,国内许多高校纷纷跨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的行列,涉及的教学范围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教学涵盖了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储备力量到为不同需求的外国人打造汉语课程。伴随着这样的转变,“对外汉语教学”的范围就显得更为狭窄。因此,一个新的名称随之孕育而生——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将这两个名称做了如下的区分:“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虽然这里用“国内”和“海外”的地域差别区分了两者,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点投向中国。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把“国内”和“海外”融在了一起。由此来看,“对外汉语教学”正在慢慢褪去青涩而日趋成熟,成为带着国际化标志的“汉语国际推广”。那么,如何让正在接受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本科生“走出去”,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无疑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当前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走出去”在高校中所面临的问题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汉语教育”,从学科发展的历程看,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学科基础是语言教学。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汉语国际推广具有展现国家外交战略新思维的含义,是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而对外汉语教学从比较单纯的语言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国家外交战略为依托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走出去”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但具体到某所高校,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们“走出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语言教学和语言应用能力偏低等。先从本科阶段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来说,学生的知识体系正处于构建阶段,自身的汉语知识和文化修养既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又需要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从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来看,在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面对的是国际化的环境,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和语言运用能力,但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建立在教学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实践环节,绝不是坐在课堂里听了课就能够有成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不断地学习与应用,但在校本科生的语言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督促与指导,而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又离不开自身的实践。因此,如果学生在汉语基础不扎实、汉语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走出去”,往往会带来既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多的后果。面对这一现实,许多高校会选择“3+1”或“2+2”的模式来兼顾教学与实践两个环节。这样的设计有其优势,可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受到质疑的就是学生的能力: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有序学习;另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课堂里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其次,这样的学习模式显而易见地会受到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再次,建立在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前提下的匆忙“走出去”,是否会使大多数人沦入“自身学不到,别人教不了”的尴尬境地?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国际教育计划,在更广阔的领域上搭建起中外文化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更多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并提供学习机会。对外汉语教师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一方面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进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针对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走出去”战略的落实,我们应该依照专业的自身特点来为这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储备人才的本科生量身打造专业实践途径,既能够让他们在学习期间打牢基础,又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后在最短时间内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全国高校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践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依托学校与广西师范大学的合作,派遣本专业的学生去听课;第二步为校内微格教学,本校教师为学生的指导教师,让学生模拟教学;第三步利用本校与越南学校的合作,派遣学生出国实习。与之相比,大理学院的实践教学另具特色,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分为三个部分:课堂观摩教学、个别教学辅导和文化交流活动。三个部分的实践教学成绩都有客观详细的评分标准,成绩的评定由指导教师的50%和留学生的50%构成。课堂观摩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在教学技能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实习生听讲、准备教案、说课、试讲、正式上课、评课、总结,每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同样,云南大学实践教学方式则是以外派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教授综合课、口语课等,同时撰写论文、日志、教案、案例分析等。综合以上学校所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我们不难看到,各高校均着眼于以学生学习即将结束时的“走出去”实习,以专业实习的方式取代全部的实践教学,而未能将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环节贯穿于学生四年的教学全过程。因此,实现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不能仅将眼光放在“走出去”上,还应该从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以及实践教学的监控测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本科生四年学习中贯穿始终,从而实现以国内外实习环境为基地的包含着感知性实习、提高性实习和专业性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
三、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1.建立基地,用好基地
建立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建立稳固的、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的实践教学基地离不开与国外的学校和文化传播机构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关系。因此,要注意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需求、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出发,利用实习基地的人才资源、环境资源和工作平台,努力使学生四年的学习自始至终与实践教学挂钩,从而促成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基地紧密联系的良好关系。
笔者所在的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就尝试由实习基地员工直接参与教学和由学生分阶段、分方向深入实习基地的“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方式。所谓“请进来”,即请实习基地负责人及员工深入课堂进行教学、与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研讨。例如: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实习基地的教师、负责人、员工,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创业实绩,进行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学习意志的教育。而“走出去”,则是借助与国外学校的合作,让学生走出校门和国门,到这些学校进行实习、短期互访,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对当地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教学,同时又能够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充分体会和学习外国文化。
2.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尤其是与理科专业相比,特征鲜明的实践教学课很少,如实验课等。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用心思考,建构与专业特点相吻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此,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便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建设之必须。在这方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采取结合生源、专业课程、就业去向三方面,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一个中心,四个板块,四项结合”为主体思路所构建的能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这里,“一个中心”,即以培养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中心;“四个板块”,即理论课实践教学、专业课实践教学、英语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四项结合”,即理论讲授与课内外实训相结合,校内实习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国内实习与国外实习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对于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学校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国内实习与国外实习相结合,制订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制作了实践教学手册,全程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成绩。每个学生都在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前接受明确的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提交相关的实习报告和工作记录。在完成专业实习实践任务的阶段,采用了“请进校门,走出国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国际汉语教学环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制订了统一的实习计划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组织教学,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规定的汉语教学任务。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实习体验,实现了学生专业实习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
3.抓好测评工作,重在实践效果
抓好测评工作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测评方式的探索也是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关于这一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已经作出了证明。那么,怎样的测评最科学、最适用?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测评方式不失为一种借鉴。其具体做法是:第一,坚持“八个关注”,即对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关注基础课的训练落实,关注双语课的双语教学落实;对实习课的教学实践,关注教学计划的落实,关注教学内容的落实,关注文化展示的落实;对英语实践课,关注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四大板块的训练落实,关注英汉翻译四个结合中学生活动环节的落实,关注学生第二课堂参与的落实。第二,测评标准的监控,要求各实践教学课程制定具体的测评标准,并在实施中加以修改和完善。第三,以学院统一要求和规范为指导,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年度毕业论文管理操作性文件的拟定与执行,实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操作性的统一。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要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要立足于“走出去”,这两条路线同时推进、相得益彰,应是可供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尝试的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2]李毅.汉语国际推广与我国国际教育的发展[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2).
[3]张如梅.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模式探索——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0,(11).
[4]吴应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8).
[5]原新梅.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J].语言教学研究,2007,(12).
[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篇9
谈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认同的实现
越南高校中文系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
非华裔汉语教师语法教学观念分析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大纲》浅析
略论汉语志愿者公共外交意识的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探讨
在京高校留学生语言适应性研究
在京留学生生活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新加坡华文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国际汉语教材的国别性与国别化
慕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国际汉语师资培训路子的新思考基点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师资培训:现状与前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若干问题
关于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问题的思考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师资合作培养模式初探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专业信念研究
谈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
孔子学院特色发展的解读与例证
汉语国际教育用汉字表的字义信息标注初探
英语背景国际学校汉语课程:困境与变革
在京留学生文化适应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在京留学生北京文化适应状况调查研究
在京留学生心理适应性调查分析
马来汉语预科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特点
基于部件数据库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应用与推广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
“国际汉语教学创新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两岸四部初级教材零起点语音教学模式的考察
影响美国学生双音节汉语声调发音因素的语音调查
汉语测试跨文化理解听力题分析和文化层级构建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举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英语母语留学生学习“V掉”动结式的偏误研究
赴菲律宾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语音学基础及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之汉字的纠错问题及纠错方法举隅
商务汉语教材开发模式探索——PACE
基于“泰国汉语教材语料库”的生词分析
飞鸟时代至平安时代汉语汉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泰国大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
对外汉语新进教师的培训目标及模式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教材研究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亮相首尔
关于《语言培训服务汉语培训基本要求》的思考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词义猜测的偏误与策略分析
中日词汇语义场对比研究与汉外基本词汇的教学
篇10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摘要:为进一步贯彻国家教育部加强并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相关文件精神,从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本文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设置;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064—02
收稿日期:2013—10—12
作者简介:韩蓉(1977— ),女, 辽宁沈阳人。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一、课程设置的基础和依据
(一)依据国家教育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名称的调整与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1]坚持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将原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修订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一专业名称的调整更加突出了新形势下对汉语教育人才的需求。
1.以往研究者对于名称的界定
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人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是狭义的理解。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用“对外汉语教学”指“在国内或国外,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有人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文化教学”。在不考虑地区因素的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学”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的界定,都只是体现了汉语“教学”;而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有两种,一种仍是“教学”,另一种涉及了“教育”。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
专业名称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改变。名称将“汉语”置于前端更突出了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将“对外”改为“国际”体现了“请进来”学汉语的同时加大汉语“走出去”的力度;将“教学”改为“教育”,有助于推动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说明教师不仅要教汉语,还要承担育人的重任。
(二)依据“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
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的发展目标实现了六大转变:[2]第一,由对外汉语教学转变为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第二,由“请进来”学汉语转变为“请进来”并加大汉语“走出去”的力度;第三,由专业汉语教学转变为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第四,由主要靠教育系统推广转变为系统内外共同推广;第五,由政府行政主导为主转变为政府推动、加强市场运作;由纸质教材面授为主转变为发展多媒体网络等多样化教学。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战略,但“走出去”的战略始终没有变。
(三)依据我校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思想
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将知识、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强调将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在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语言学和语言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对能力的培养,即应具有从事汉语语言和文化教学、研究和交流、推广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强调教学技能的培养,具备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受过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国际汉语教学能力,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
二、课程设置的调整与说明
(一)学时学分
五种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英语强化课、专业选修课)的总学时由原来的2895学时调整为2867学时。其中在专业选修课上增加了34学时,这是为了从专业角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英语强化课减少了62学时。而总学分由原来的185分调整到184分,其中英语强化课减少了4学分,专业选修课增加了2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1分,这样的调整更加注重了教学实践。
(二)课程结构
1.通识课程
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由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统一安排。前者包括计算机、心理健康、体育、思想道德等十门课程,总学时为541,总学分为31。后者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非外语专业,学生在四年期间至少需修满9学分,共计204学时。这一部分完全保留,未作修订。
2.英语强化课
为了突出外语院校的优势,我校给非外语学科开设了必修的英语强化课。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之上,删去美国自然人文地理和英国自然人文地理,将美国历史文化和英国历史文化调整为对象国历史文化1、对象国历史文化2,将初级英语写作和中级英语写作调整为英语写作1、英语写作2。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英语知识和较强的英语能力,为学生进行汉外对比,进行汉语国际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外语基础。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此次修订方案的重中之重,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是一个专业的基础课、主干课和核心课。专业选修课按照专业方向设置,需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内涵,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连续性。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口径,凝炼专业内涵;(2)注重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相结合,互相促进;(3)加强改革创新,勇于突破传统,在改革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基于以上原则,具体调整如下:
第一,以语言为基础,突出汉语教学理论学习与技能的培养。修订方案中主干课程保留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基础写作、语言学基础课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概论;选修课中将原来方案中的书法课调整为教学书法和中国书画,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调整为教学技巧与活动设计,将现代汉语语音学纳入普通话与方言,并增设了语用学、汉外语言对比。
第二,去文学理论化,整合了文学类的课程。必修课程中将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整合成中外文学;选修课将各种文学作品研究整合为中华典籍选讲,并去掉文学概论课,缩短了文学类课程的授课时间,以区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
第三,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能力。增设了中华文明通论、文化交际与传播、中华才艺、中国民俗、中外文化比较与交流、国际礼仪等课程。
第四,突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在必修课中,增设了语言习得理论、教育学;选修课中,增设了历史课课程,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
4.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衔接性,体现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在原来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专业见习的实践教学,时间为两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更注重个性化培养,如鼓励学生参加与汉语教学相关的比赛,获奖者可以按照专业选修课两学分计算,并冲抵一门专业选修课;注重创新教育,根据学生参与教师研究项目或其他实践活动,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申请专利给予奖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工作态度、撰写论文等情况给予相应学分和成绩评定。获得学分者可以冲抵一门专业选修课。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3]蒋协众.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