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要点

篇1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界定

作为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城市公共客运立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时间准、污染轻、能耗低等优势已得到公认,是改善当前城市公共交通状况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除个别城市外,我国内地的轨道交通总体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增长迅猛。目前已经获批准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有38个,开通运营的22个(至2014年底)。待3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完成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5722公里。轨道交通建设具有经济投入高、施工难度大且周期长等特点,以青岛为例,自1987年开始筹建地铁工程以来,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正处在全面建设时期,预计在2015年12月投入运营。届时,由于轨道交通站点植入既有城市空间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将快速呈现,站点影响域作为承载这些问题的关键节点,围绕该区域展开深入研究对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快速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背景与意义:为何要在城市设计视角下重新界定?

(一)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交通工具与出行方式的更新变化,对城市宏观空间格局与人们微观行为状态正产生着显著影响。轨道交通给城市整体发展及人们出行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与挑战。在已经开通或正在建设的城市中,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方式。我国政府对与轨道交通的发展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均高度重视,2014年2月26日,新华网《总书记考察北京地铁指挥中心追问哪里最堵》的新闻,文中提到总书记“与大家探讨解决交通拥堵‘城市病’的对策”。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沿途站点逐步植入城市,产生一系列新现象、新问题、新规律、新空间。例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站点密度依然偏低,单个站点的平均服务范围和人数相对较大,且往往存在可达性欠佳、路线复杂等问题。站点影响域(站点影响域具体是指围绕某站点一定范围,且该站点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城市空间)作为这些“新”的物质载体,成为诸多“新空间”中差异化最明显、问题最突出的典型区域。探索解决站点影响域中新问题的方法成为诸多相关学科研究的焦点,而站点影响域界定自然成为城市空间管理与优化的基础。

(二)我国城市设计工作推进的新动态

当前,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由快速的“版图扩张”逐步转向强调内涵的“存量优化”新形势下,对城市已建成空间的优化完善、挖掘潜能,并密切关联城市中不断涌现的新要素、新动态,已成为城市迈向更高品质,实现更优职能的重要且必由发展路径。城市设计以其高度的多学科关联性、多尺度渗透性以及对具体空间配置指导的直接性,成为这一发展路径中的有力工具,近年来也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进。根据城市空间环境对象的类型和尺度,可以将城市设计分为宏观、中观及微观等不同层面。2014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透露,国家层面的《城市设计管理条例》正在加紧编制过程中,且明确表示:“不但城市整体层面要有设计,城市的重点区域和地段也要做好设计,提出建筑风格、色彩、材质乃至高度、体量等方面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的条件,保障设计条件落地实施。”这些“重点区域和地段”,便是在较小尺度下的空间类型,以站点影响域为例,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必须高度关注域内景观环境的协调关系、空间对象的基本特征、功能空间的合理布局、高效流畅的交通组织以及使用者感观体验等诸多微观层面。

(三)站点影响域相关既有界定方法比较

关于相关区域范围的界定,全球各地不同专业的研究者已做过较多研究,切入点及界定方式也多种多样。美国城市研究学者RobertCervero在1994年提出的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区域是以805m为半径的范围,并作为导则在诸多地区应用(RobertCervero,1994)。在此之后,诸多国家的研究学者基于各自区域的现状从不同专业视角展开了针对性研究。韩国交通研究中心HyungunSung等研究发现,在轨道交通服务水平预测时最合适的半径是500m,若考虑土地综合利用及空间使用密度,则应将半径扩大到750m(HyungunSung等,2014)。梳理发现,站点影响域相关界定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同心圆类,探讨的半径范围集中在400-800m之间,多为宏观视野下关注站点周边一定范围内道路系统、土地综合利用、步行物理环境等基本物质性条件,界定过程中对步行行为规律以及轨道交通系统多站点影响的考虑较少,这类界定方式在宏观层面能够基本满足城市空间在使用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对界定的技术条件要求不高;第二类是非同心圆算法类,其特点是多以某一城市片区为对象,在同心圆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个站点之间的影响,以泰森多边形及其变形为主要表征,虽然以城市整体的视角对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进行了考虑,但对行人步行行为的差异性仍考虑较少;第三类是非同心圆模拟类,在综合考虑城市、交通、人等多重要素的基础上,基于ArcGIS、空间句法等对站点的影响范围进行界定,虽然融入了“人”这一重要影响要素,但多以静态为主,对真实状态中行人“流动性”这一重要特征考虑仍显不足。

(四)在城市设计视角下探索站点影响域界定

鉴于以上界定方法还存在待优化之处,探索新方法成为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交通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基于对既有界定方式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希望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建立交通方式、行为规律、城市空间三者之间的科学联系,找到解决站点影响域新问题的突破口,借鉴既有方法的优点并应对不足,重点应对城市真实运行状态中行人“流动性”这一难题,在信息化、大数据等时代背景下,结合数字化前沿工具,协同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性,以显微的视角与方法对站点影响域界定展开新的思考,探索一种新的非同心圆模拟类方法,以期对城市管理与决策、引导房地产开发、空间结构与形态优化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界定新思路

基于城市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地域性、多要素性,以及站点影响域作为城市的环境敏感地段呈现出的功能复合性、行为多样性、生态敏感性、技术复杂性、结构向心性等特征,本研究提出研究站点影响域界定的新思路。即,针对轨道交通站点植入既有城市空间这一特定事件,关注城市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界定等研究新动态,取长补短,分析交通方式、行为规律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科学联系,结合数字化技术的最新进展,以系统整合、时空关联、多义影响为核心指导原则,提出基于行人微观仿真技术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界定新思路。主要过程包括信息管理、信息输入、模拟计算、换维检验、综合修正等过程。

(一)系统整合

城市整体上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可持续效能的高低与各子系统的匹配程度紧密相关,轨道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营效能也必须依赖其他相关子系统的参与配合。站点影响域内的城市空间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站点为中心从站到门的总体辐射方向来看,包括轨道交通站体系统、综合接驳系统等,而综合接驳系统的效能高低又是系统整合的关键。站点综合接驳系统是综合接驳的空间载体,站点综合接驳是指以站点为中心,一定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系列、连贯交通行为方式,既包括两种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也包括步行与轨道交通之间的相互转换。较高的综合接驳系统效能不仅是轨道交通能否成为客运系统主体、鼓励更多的个人出行转换至轨道交通的关键,更是实现城市系统整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而综合接驳系统又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包括道路系统、公共空间系统、行人系统等,每个子系统又可以继续分支,将这些子系统整合考虑是站点辐射空间界定的重要内容。

(二)时空关联

时间与空间是城市运行与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在探讨“地理背景的不确定性问题”时提出,“空间的不确定性存在于研究个体产生背景效应的真实空间环境中,时间不确定性存在于个体经历这些背景影响的发生及持续时间”。从整个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与运行过程来看,站点影响域在轨道交通运行前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人们出行方式的转变,空间是这种转变的载体,时间是这种转变的动力;而在每天的运行过程中,在上下班高峰、上班时间等不同的时间段,站点影响域的使用状况也不同,上下班时间可能会拥堵不堪致难以通行,而上班时间空间使用率较低。站点影响域并不是均质的,在以距离为半径进行站点影响域界定方法中,沿半径方向的高程、道路特征、建筑布局等会不断变化,人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行走的距离会不同,而时间是人们考虑是否选乘轨道交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以山地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如重庆、青岛);在传统以算法结合抽象化城市空间进行的相关界定中,虽然对城市的不均质性进行了考虑,但是对“时间不确定性”的考虑稍显不足,因此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的界定需要将时间与空间深度关联考虑。

(三)多义影响

站点植入既有城市空间后,与此相关的轨道交通站点、人与城市之间会产生多义的影响,是多向度、多层面的,并且具有互动性、时间性、叠加性,这些影响呈现出难以量化的复杂状态。首先,影响是模糊的,很难用某种仪器直接测得;第二,影响是不固定的,会随着时间及空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三,影响是双向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城市空间,城市空间反过来也会影响轨道交通站点;第四,影响是分级的,是从站点中心向四周扩散与衰减的过程,并且这种扩散是不均匀的、衰减是不规则的,该过程的定量呈现和可视化表达,以及探索影响在衰减到何种程度之后可以忽略不计(即影响域的边界)成为界定新思路的关键。根据轨道交通站点对步行可达、功能布局、土地价值、视觉可达等类型的影响,站点影响域相应可以分为步行可达影响域、功能布局影响域、土地价值影响域、视觉可达影响域等,并且每一种影响还包括影响边界、影响强度、影响等级、效益等诸多技术项,其中影响强度包括影响人数、影响土地与建筑面积等技术子项。站点步行可达影响域是诸多影响域类型中最基础的一种,与行人行为规律的关系最为明显,可以以其为例优先展开研究。

三、站点影响域城市设计应用举例

以山地城市重庆的典型站点“曾家岩”站为例,该站点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畔,属2号线,紧邻重庆市人民政府、人民大礼堂等标志性建筑。结合该站点的实际状况对以上新思路与方法进行了应用,通过深入分析界定结果发现影响域范围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有针对性提出城市设计策略。

(一)范围界定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空间、行人、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行人可达公共空间的相关信息,并同时测量各出入口行人流量和步行速度,以及各条道路上的平均车速;然后将以上信息输入Anylogic数字平台,构建虚拟城市空间,使行人在虚拟空间中的行为相对真实;通过模拟计算初步形成站点影响域;为进一步提高站点影响域界定的准确性,本研究基于ArcGIS平台对Anylogic的界定结果进行检验,经综合修正,最终界定出曾家岩站点影响域。

(二)发现问题

通过对站点影响域界定数字化图像及仿真动画的深入分析,可总结出该站点影响域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核心问题:1)通行状况不佳,在站点影响域内行人等待时间过长,交通瓶颈过多;2)A出入口集散空间过于局促,难以满足站点设施配置要求,另外由于人行道宽度较窄,不能满足大量行人需求,人车混行现象严重;3)存在多处安全隐患,A出入口位于人民广场北侧,集散空间狭小,存在人车混行,同时又紧邻机动车隧道口,机动车视线不好,行人出站后前往人民广场等公共空间必须要横穿街道;4)城市空间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紧邻A出入口,影响域内公共空间面积较大,市民活动丰富,但由于空间功能较为单一,有些地方人满为患、环境复杂,有地方空间闲置、使用率低,且停车位严重不足、人车混行、流线杂乱。综上,该站点影响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A出入口周围的城市空间,对该区域空间进行改善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站点影响域的整体质量,下面以A出口人民大礼堂城市片区为例,针对核心问题提出城市设计策略。

(三)城市设计

在人民广场北侧与A出口空间复合优化、人民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人民广场南侧景观综合整治、人民大礼堂南侧创意产业升级、A出口北侧社区空间优化激活等宏观优化策略的指导下,提出城市设计微观层面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行人大部分通过A出入口进入外部空间,且大部分A出入口的行人都以人民广场周边城市空间为行为目的地,故将A出入口地下通道延伸至人民广场长期未使用景观处,进行消极空间的积极利用;2)在新出入口处进行复合功能设计,结合人民广场地下商业开发与周边景观综合整治,打造复合型下沉广场,不仅为行人提供了更大的集散空间,也进一步激发了人民广场的活力,并且避免了出入广场行人的过街安全问题。

四、总结与展望

篇2

关键词:城市化;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要点;探讨

海绵城市构建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复杂工程,其在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景观设计要点极其重要。通过对温州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景观设计要点进行探析,以期提高城市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同时推动温州海绵城市的构建,进而减少诸如内涝这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1海绵城市的基本内容

1.1海绵城市的含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主要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海绵城市”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2海绵城市构建的背景

温州作为我国浙江省的沿海城市,在夏秋季节常常遇到台风、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并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加上城市地面主要是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进行排水,长期如此,就使得温州这一城市路面容易出现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为了避免温州一到下雨天或者遇到台风天气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海绵城市在构建过程中景观的设计则更加注重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同时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样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2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景观设计的相关要点

2.1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

道路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廊道,也使得在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最需要考虑的是温州城市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所谓绿化设计,则是指在城市的道路隔离带或路侧绿化带的设计中,要设置相应的植草沟、植树沟,并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使得雨季到来的时候,截留雨水。而当雨水过于饱和的时候,则进行有效的储存,这样能在干旱季节的时候,给道路周边的植物进行灌溉。

2.2道路景观的材质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是温州海绵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除了对景观的绿化设计加以重视外,还要慎重选择合适材质。为了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道路景观最好选择可渗透的路面。可渗透路面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不可渗的路面变为可渗透的水面,从而直接减少地表径流的工程性措施。这一措施一方面增加了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面砖的使用面积,从而有效地促进水体渗入地下。

2.3广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近几年,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对于自由活动空间的需求加大,温州城市广场这一景观也迅速地出现在建设之中。同样作为海绵城市构建中的一大景观,其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考虑人性化。从实用性的角度上考虑,广场在地砖的选择上最好是能够透水的,而且地砖下面还要铺装一层透水混凝土,这样才利于雨水的渗透。而从人性化的角度上考虑,城市广场本来就具有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将休闲设施等项目纳入整个海绵城市的构建中,并在一些配饰的选择上采用不同色彩和样式的组合,进而提高广场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2.4自然景观的调节设计

每一座城市都是由不同的景观组成的,而所有的城市景观中,自然景观是最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因此注重自然景观的调节设计是最利于温州海绵城市构建的。城市自然景观主要是由河湖、湿地等组成的,它们作为海绵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可以有效调节局域性的雨洪管理,甚至还能对局部的气候进行调节。鉴于自然景观的重要性,有效扩建城市河湖,湿地等景观建设的面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雨水比较集中的区域,更应该有意识地增加自然景观的建设项目,从而发挥自然景观所具有的调节作用。

3结语

当下,我国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每当夏季雨水增多的时候,诸如温州这样的沿海城市很容易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水城”,从而对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海绵城市的构建能够较好地调节城市的环境问题。

作者:潘崇仁 单位: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很多属于城市边缘地带或者郊区都面临着重新规划、开发建设的问题。城市新区的规划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如何利用原有城镇基础进行合理改造、统一规划,如何保持与本城市风格的融合、文化传,挖出本城市的风貌特色,以及做好生态规划和实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都是城市规划建设者不断思索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对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要点进行论述。

二、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城市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城市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城市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城市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2)地方特色原则。城市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3)突出主题原则。城市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主题。围绕着主要功能,城市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城市布局规划。城市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个体,要和谐处理城市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意向。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三、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田”字城。这种新建城市规划模式的初衷是解决城市中心绿地不足、大气污染严重而限制城市发展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1)城市新区中心为“十”字大街,便于建设为商业街区,沿“十”字大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住宅、极少量花园式无污染轻工业企业,建成繁华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背后为大面积公园、绿地,给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第一张大饼”留下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2)主城区可建设四座大型公园或绿地,便于建成花园式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园、水上公园、花卉园、文化公园、普通公园、森林公园、烈士陵园等,均可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3)十字大街的四周可建设若干条环城街道,与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田”字城。

(2)空间布局。规划采用规则式几何构图手法,以地形的长边中线为主轴线,将市政府大楼置于主轴线上方,面南背北,负阴抱阳。这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了现有的城市空间肌理和脉络。以政府大楼为中心,行政中心城市呈规整的长方形,以体现政府的庄严形象。规划在城市中央设置方形水面,以表现政府公正、开放、亲切、平和的形象。主城市区是市民进行文娱、交往、游憩等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主城市中央规划椭圆形旱喷,两侧的休闲空间以草坪为主,流线型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使得作为人造景观的城市自然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

(3)绿化景观。规划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置草坪、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城市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一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并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另一方面,在塑造城市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化设计夏季以遮阴通风为主,冬季以向阳避风为主。

(4)交通系统。我国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的战略总目标,是构建满足城市基本机动性,支撑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安全、高效、经济、公平、低碳、低污染的绿色交通系统。城市新区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构建、以全方位的可持续交通系统引导城市高效节能运转,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的需要,同时要体现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的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推行TOD模式;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城市规划中要切实体现可持续发展交通的观念,把城市交通的系统观和可持续观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在管理和引导层面,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实现对交通总量、结构和分布的调控。 (5)推广绿色建筑设计。首先要研究有效的政策策略。在政策方面,以全方位政策法规推进绿色建筑是最理想的方式。短期内可以以政府推进为主导,长期内辅以市场化方式。其次,要尽快完善行业标准。要尽快开展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及验收相关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科学指标研究。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权重因子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相互影响因素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数据库开发,开发辅助的绿色建筑评价软件。在技术产品层面,要加强创新,提升价值。

(6)更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理念。在很多城市,从地理上分隔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或办公区成为城市蔓延、交通堵塞和污染加剧的来源。新兴的城市规划专家已引导人们返回到基于紧密联系的居住区为基础的城市规划模式上(TOD模式),在功能分区和结构上强调生活—生产—休闲为一体的结构特色,小区居民能够方便地工作、生活、娱乐,避免了交通拥挤之苦,这样即集约土地、低碳生活又减少了交通工具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避免居民经常使用私有汽车作为旅行工具。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 建设块状或带状的林地和绿地,使之能够辐射整个城区范围,这样既能美化绿化又体现了低碳生态且能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吸收噪声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新区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全局眼光,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社会文化、经济能力、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然后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和统一规划,从而依靠城市的发展来带动整个新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篇4

一、公厕规划设计的要求

公厕规划应当根据城市发展、街道分布、固定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变化情况,详细编制。其内容要求是布局合理、数量适宜、选址适当、环境协调、专业监督。

1、布局合理

布局合理是指公厕在城市的某个区域内要有适当的分布密度和服务半径,要做到随人口分布基本均匀、使用起来尽量方便。所谓“随人口分布基本均匀”是指:繁华区域公厕间距宜在300米以内,一般区域控制在500米左右,人口稀疏区域控制在800米-1公里即可。而“使用起来尽量方便”是指:尽量消除公厕盲点,服务于各类人群及分等级的公厕分布基本均匀。

2、数量适宜

数量适宜是指公厕的座数和每座公厕的使用面积应与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成正比。即:新城区和新建住宅小区每万人不少于2座,每座面积不少于50平方;平房及棚户区每万人不少于10座,每座面积不少于100平方;流动人口较多的商业区以及广场、车站、港口等每千人不少于2个蹲位,内部公厕对外开放的酌情减少。

3、选址恰当

选址恰当是指寻找方便并便于清运粪便。具体要求有:1、距离市政道路不能太远,以50米以内为宜;2、最好是行人必经之处;3、要有恰当的标志和特征;4、不要与其他建筑物功能构成矛盾。

4、环境协调

环境协调主要指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适当布置,尽量选址于路边、街角、绿化点外缘、转角空隙;

2、式样不要过于突出或夸张,宜用绿化或其他景物点缀陪衬;

3、选型和谐,与周围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

5、专业监督

专业监督是指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的要求,在具体的区域详细规划审批定稿时,一定要征求环卫部门的意见或建立各相关行业合署审批机制。

二、公厕规划和建设的原则

城市公厕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城市化的建设中,景观设计发挥着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但是人们在进行整体景观设计的同时,往往忽视其中一些小的细节,那就是公厕的设计。从这方面来说,公厕设计具有细部景观设计的效果,因此,公厕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要点:

1、公厕的整体方案设计要体现全面先进的原则

所谓全面先进就是指无论在投资、造型还是在设施上都要精品化,要比周围环境提升一个档次,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市民长此以往对公厕形成的脏、乱、臭的印象。

2、公厕的外观设计和谐的原则

所谓外观和谐是指无论公厕的内部多么先进,其外观一定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公厕可以设计成区域环境的焦点,也可以是景观环境的景点,也可以是环境过渡的连接点,但绝不能是区域环境景观的“破坏点”或“飞来点”。

3、公厕的内部设计简约清爽的原则

公厕的内部设计简约清爽是指内部功能分区简单明了,不要迷宫化,视觉上要给人清爽的感觉,利于清洗保洁。用料上成熟化,既不要一味最求新颖、精巧,也不应为降低造价而采用淘汰、落后产品。

4、公厕的设施设计成熟先进的原则

所谓设施设计成熟先进是指公厕的给排水设施应该通畅并易于检修,管理设施自动化程度高,空气清新度高,卫生设施节能且安全可靠,使用寿命较长。

5、公厕的附属设计人文关怀的原则

公厕的附属设计人文关怀是指公厕根据其所处环境的不同,应设计加载不同的附属功能。中、老年居多的休闲广场除应强调公厕设施的无障碍化以外,还应加载休闲及短暂休息功能;少年儿童居多的游乐园附近公厕除应强调卫生设施的安全性以外,还应加载简单娱乐的功能;而商业购物中心周边的公厕除应加大女厕的使用面积外,还应加载洗面、化妆的功能等等。

公厕的规划与设计其实都是为公厕建设服务的,没有建设行为,再好的规划与设计也只能是镜花水月,因此,公厕的建设才是纲,纲举目张,规划、设计甚至建成后的管理都要落实到广义的建设上来。

三、公厕建设、管理的难点和解决对策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公厕建设,概括起来都有三大难点,分别是:观念、机制和资金。其他诸如公厕规划、用地难,周边居民反对,开发商利益驱动,财政投入捉襟见肘,甚至公厕管理素质低下等等,其实都是由公厕建设三大难点衍生或相互作用形成的。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吃喝”而轻视吃喝的另一端,导致了中国享誉世界的食文化背后隐藏着难以启齿的陷患。多少年来,中国“是厕就臭”的事实反映了中国人厕所观念和如厕行为的落后,也反映了我们长期以来在社会公德教育和环境意识教育上的疏漏,以及社会文明意识的缺陷。因此,毁坏公厕设施、污染公厕环境、“宁愿就近找个墙角方便,也不愿多走两步如厕”的现象屡见不鲜。

所谓观念的更新,是一个系统的改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思想的内涵。首先,它是城市环境意识的转变。它要求树立保护公厕设施、为维护环境清洁做贡献的文明、健康、卫生的公德意识。

其次,它还是人的一种形为方式的转变。它要求人们在如厕行为上做到文明、礼貌,摒弃那种不讲公共卫生和公共道德的行为。

人的思想转变了,机制的突破就有了基础。所谓机制的突破,其实就是转变单纯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厕的惯例,建立“公厕公建”的机制。

首先,“公厕公建”并不是不要政府投资了,而是将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政府更多的应该是制定游戏规则,出台公厕规划建设的法律条例,对城市区域规划行为进行管理。“公厕公建”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大督促力度,制定相关规定,敦促开发商在进行房地产规划、设计时,强制设置一定规模的厕所,供业主和社会使用,逐步通过政策引导,将之发展成开发商的一种自觉行为。

其次,除了以政府投资建设公厕外,还要通过审批、税收等调控手段大力提倡大型商场、宾馆酒店、餐饮场所等公共建筑附建公厕,并负责附建公厕的管理、维护,将公厕建设、管理行为转化为一种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积极行动的公益行为。

为更多的筹措公共厕所的建设资金,首先,政府应效仿国外成熟经验,鼓励或组织成立旨在解决城市公益事业资金困难的类似文明基金会。积聚社会闲散资金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个人捐款,甚至国际组织及金融机构的公益资金,投入到城市旧城区公共厕所的改造及管理等相关工作上来。

相对于公厕建设来说,公厕管理的困难和投入要大得多。公厕的管理分人员的管理和设施的管理两部分。两部分的管理各有其特点,同时又相互影响。无论是什么类型、什么档次和处于什么位置的公厕几乎都一样。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一个公厕从建成投入使用到拆除报废,少则十年,多则几十年,在这相对建设周期长的多的时期内,无论是人员、日常使用经费还是维护的投入都比建设经费要大得多。

而国内大多数城市均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造成公厕逐步由景观变成污染源,面貌由文明变成丑陋,市民由欢迎变成抵制,公厕的建设陷入越走越窄的境地。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公厕的建设力度,更重要的是提高公厕管理的水平,提高公厕管理人员的待遇。

篇5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要点

Abstract: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acilities reasonable promote drainage, and satisfy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sign of main point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optim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design, mak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largest play.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Drainage pip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的设计中,做好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和施工,能够保障城市供水的安全以及雨污废水的排除,是一项很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对给排水管网来说,其正常的运行能够起到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而它的投资费用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又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如果在保证管网的正常运行下,尽量减少管网的建设费用,能够对市政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充分考虑社会的效益,节约建设的多方面投资,合理的运用资源,将会促进市政建设的良好发展。

一、市政工程中供水管网的设计要点

通常来说,城市供水管网的施工建设与城市水厂建设相比,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其管径较小、管网老化、布局凌乱以及材质较差等问题都非常的严重,使管道漏损现象经常发生,无法保证供水的安全和用户的供水。

(一)管线的设计

在管线的设计中,所用的定线图表应该是本市的实测为1:500的地形图表,还要进行一定的现场勘测来进行修正和确定。如果此工程是改造工程,老管道与新管道的管位间距应为1.5m。实际的管线施工中,影响较小的管道之间的管位间距可以酌情减少。例如给水管与热力管的水平净距为1.5m是最为规范的,但随着管材的质量改进,使在一定的情况下,即使缩小两管道的水平净距,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在施工之前,设计人员对预留预埋、管道基础、标高、管径等的说明与标注要有所加强,使图样相对标准和合理,避免一定的损失。

当进行竖向的设计时,要按原则合理布置,保证管线能够承载一定的荷载而不被压坏;如果天气变得寒冷时,就要保护管道的介质不受冻害,在规范的要求下对管线之间的垂直间距进行合理的设置。此外,每个管材的承载力度是不同的,所以在最小覆土的设计中,要充分依据管材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选择。为了防止工程管线竖向之间产生矛盾,就要注意以下一些设计的原则:可弯曲管避让不可弯曲管、小管径的管线避让大管径的管线、规划管线避让已设管线、压力管避让重力管、支管避让干管。当然,在实际的设计施工中,这些原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设计的实施,使施工中的麻烦和损失有所减小。

其次,在城市给排水施工涉及到住宅区时,就应注意以下一些要点:充分结合物业管理的需要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在新型产品的运用时,要考虑到产品的性能和原理,并熟知产品的使用和安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进行给排水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施工水平,不能盲目的根据设计人员自己的臆断进行不合理的设计;当给排水设计其它专业的施工时,就要对其专业的要求和限制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排水系统施工的顺利实施。

(二)管网的优化设计

在已定线的情况下,为了求得水力参数与管径的最优化组合的解,会对给水管网进行设计的优化。此时,管网流量就必须得到合理的分配,并进行优化算法,使管径设计得以优化。其次,依据地形的实际特点,对供水区域的分布和组合进行优化,运用不同范围的压力进行管道的供水,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在给排水的优化设计中,常用的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动态规划法、纯属规划法和非线性规划法。其中遗传算法下的优化设计方案是用来解决中小型管道系统的设计优化的。综合地应用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和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技术,当市政的供水压力相对稳定,供水管网的水量充分时,就可以对其进行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的使用。而瞬时用水量过大、用水集中的区域就要采用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一来,管网受峰值流量的影响就会有所减少,无负压设备的正常运行也就得到了保证。

二、市政工程中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要点

我们在道路的行驶中,经常会见到道路的路面有积水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车辆的运行能力,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车辆的液面滑移,形成交通的隐患。此外,在污水管道系统的投资中,工矿企业、居民住宅区以及事业单位所占的比例最大,约为整个排水系统投资的70%。所以在道路的设计中,应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设置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的排污及时和迅速,并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优化。

(一)雨水的排水设计

在雨水的排水设计中,通常会进行雨量的计算,此过程中就要依据汇水地区的地形特点以及气候特征等因素,来对管渠设计的重现期进行确定。在暴雨强度公式多个参数的优化中,传统的方法是难以进行的。但可以运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目标函数和全局随机搜索技术的操作,这样,就可以避免直接推导、多阶导数和高阶方程的计算麻烦,使公式的精度得到一定的提高,进而得到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的优化。在积水非常严重的区域,特别是地势低洼部分的重现期应有所增加,时长为3至5年。在市区或工厂地区,建筑的密集度一般都很高,交通量也非常的大,此时的雨水管设置一般采用的是暗管设置,而平坦的地区,可以进行盖板渠道的采用,进行雨水的排除,就会比较经济有效,管理和维护起来也非常的方便。郊区的地区建筑密度相对较低,就可进行明渠设计方案的采用,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的造价,使工程投资得以节约下来。在道路的排水设计中,可采用道路边沟进行雨水的排放,这就会减少100至150米的暗管,有着减少工程造价的重大意义。

(二)污水排水的设计

通常在住宅小区的规划没有完全确定时,就会进行街道下的污水干管的布置,此时的排水点位置就无法确定下来。为了使支管和捧水干管得到良好的衔接,排水干管在特定的距离上就会接出连接管,伸入人行道和建筑红线外,可使支管接入时损坏路面的现象有所避免,并节约了施工的投资和时间。为了使建筑物能够在区域内就近排水,就要根据需要,合理的设置连接管之间的间距,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此外,还要避免管道之间的冲突现象的发生,其具体的解决措施为:采用跌水井进行排水管线的调节、增大局部的断面,保证过水断面不会出现减少现象,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或不影响排水时,可进行倒吸虹管的采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污水管道的最小流速应为0.6m/s。若起点污水管段中的流速无法满足规定时,就可依据规范的其它要求进行设计,即街道的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mm,坡度的最小值设计则为0.003。若管道的坡度达不到要求时,只要保证防淤或清淤措施的实施,其坡度的设计可以酌情减小。

为了使得工程造价得以减少,设计管道的工程中,在正常运行和不违背规范的情况下可进行管道埋深的减少。地势平坦的区域或管道控制点距市政污水管网接入点较长的地区中,可以进行设截留池的设计方法,减少管道的埋深。如果在埋设排水管道时,出现已设管道和雨污水管道互相交叉的现象时,就要运用管道穿井法,减少管道的埋深,同时也不容易出现堵塞。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市政给排水系统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和建立。在给排水管网的不断延伸中,安全、可靠的给排水设施则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相对于城市给排水的施工而言,它的工程有着特殊、复杂的特点,因此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给排水的施工设计方案,抓住施工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克服设计中遇到的种种缺陷,使其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并发挥给排水工程在基础设施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秋云,顶管技术在城市给排水管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2]曹志文,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4).

篇6

随着高层建筑迅猛发展,由于其高度大,工程规模大,使得其与一般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如给水与消防给水的压力分区、加压方式和系统形式,排水体制、通气方式,中水回用等方面都有其特点。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就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进行探讨。

1 工程应用

某住宅小区内共有18栋楼,其中18层的高层商住楼有5栋、10层的商住楼有5栋、其余8栋均为10层的住宅楼。18层的高层商住楼建筑高度达到65m,而且设有二层地下室,底层局部为商业服务网点用房、物管用房,主要用作停车库。

2 高层建筑给水设计要点

1)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当建筑高度达某一高度时,给水系统需作竖向分区。合理的确定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是进行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的前提。分区压力值选定过高,仍会造成低层处配水点压力大、流量多、噪声大、用水器材损坏等后果。分区压力值选定过小,又会使分区数量增多,势必增加给水设备、管道的工程造价及维修管理工作等。因此,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管材质量、卫生器具配件所能承受的工作压力,结合建筑层数合理划分。当市政管网压力具有一定资用水头,其压力能满足高层建筑下面几层,如地下室、裙房及附属建筑用水需要,为节省能源和基建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在对给水系统进行分区时,根据市政管网压力.建筑的下几层可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2)高层建筑给水方式。在高层建筑竖向分区确定后,就要对给水方式进行选择。高层建筑给水方式有:高位水箱给水方式、气压罐给水方式和无水箱给水方式。给水方式选择应以经济合理、技术先近、供水安全可靠为原则;

3)最高日用水量考虑。对于综合性建筑,如建筑的上部为住宅、下层为商店的商住楼,办公、会场和宴会厅等组合在一起的大会堂,旅馆、商店和营业餐厅等在一起的大型宾馆等,应分别按不同建筑的用水量定额计算各自的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然后将同时用水量叠加,取最大一组用水量为整个建筑的最高日用水量。

本小区总的设计用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20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20m3/d。根据甲方市政给水压力(约0.30Pa),本子项住宅部分给水系统竖向分为3个区。低区为地下室~4层,中区为5层~16层,高区为17层~28层,中、高区分别由两套变频恒压给水装置供水,其中5层~10层、17层~22层设干管减压阀减压供水。一层商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并设专用商业总水表。生活水箱、变频恒压给水装置均设于地下室生活泵房内,二次加压供水采用紫外线消毒装置进行消毒、杀菌。

另外,考虑到消防需要,本小区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区域性的临时高压制消防体系,集中设置消防加压系统。结合本工程定性为纯住宅,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分为2个区:地下室~5层为低区,6层~34层为高区,高、低区共用一套消火栓泵,低区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室内消火栓管网布置成环状,消防水泵有两条出水管与高区环网相连,室外设二组水泵接合器与高区环网相连。室内消防水池(有效400m3)、消防水池设有消防取水口。消防水池设置在地下一层,保证消防车的取水口高度不大于6m。屋顶消防水箱设于C单元屋顶,有效容积18m3,箱底标高84.60m,不能满足小区最不利消火栓栓口静压0.07MPa,在地下室泵房设置增压稳压设施。在室外给水环网上设室外消火栓。

3 高层建筑排水设计要点

鉴于高层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基本参数、计算公式、计算方法与一般多层建筑的设计计算基本相同,其计算结果应能确定出排水管网各管段的管径、横向管道的坡度,从及各控制点的标高。

1)高层建筑的排水定额与多层建筑的排水定额相同,其中其定额有两个,―个是以每人每日为标准,另一个是以卫生器具为标难。每人每日的污水量和时变化系数与气候、建筑物内卫生设备完善程度等有关。因建筑内部给水量散失较少,所以生活排水定额和时变化系数与生活给水量计算方法相同,计算结果主要用来设计污水泵、化粪池等;

2)设计秒流量。高层建筑内排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是确定各段管径的依据。因此,排水设汁流量的确定应符合建筑内部排水规律。高层建筑内排水流量与卫生器具的排水特点和同时排水的卫生器具数量有关,具有历时短、瞬时流量大、两次排水时间间隔长的特点。建筑内每昼夜、每小时的排水量都是不均匀的。与给水相同,为保证最不利时刻的最大排水量能迅速、安全排放,排水设计流量应为建筑内部的最大排水瞬时流量,称为设计秒流量;

3)排水横管的水力计算。对于横管和连接多个卫生器具的横支管,应逐段计算各管段的排水设计秒流量,通过水力计算各管段的排水设计秒流量,通过水力计算来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坡度。与―般多层建筑相同,横管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4)排水立管计算。高层建筑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也与一般多层建筑相同,其决定于污水立管管径和系统的通气状况。

本工程污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的最高日污水排水量为180m3/d。住宅污水有组织排放,卫生间污水设专用通气管,底层污水单独排出。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根据《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本小区在二环内,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的范围内,故生活污水在室外集中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成都地区暴雨强度公式。屋面雨水排水的设计重现期取50年,室外雨水设计重现期取2年。经计算,小区总雨水量为293.90L/s。住宅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水方式,阳台雨水管单独设置,并间接排放。地下车库、自行车库、设备房、消防电梯基坑废水排至集水坑,用潜水泵提升至室外雨水井或雨水沟。

4 结论

鉴于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性,结合笔者从事给排水设计实践,提出设计人员在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重点关注的设计要点以及总结了笔者在给排水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为同类工程给排水设计所借鉴。

参考文献

篇7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渗透,飞速发展的基本建设格局,同时飞速发展的还有机电类工程建设。随着机电安装工程规模的扩大、设备的精良化、人性化和高技术性化,这些发展使有效率的控制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变成了当前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想要控制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从装备到货,检查开箱,办理工程验收手续等过程中能有统一的安装施工技术指导性法规和检验安装质量好坏的标准,那样就能切实的保障安装工程的质量。本文就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在施工中放线就位和找正调平、装配、管道安装、准备、地脚螺栓、试运转等多个环节中抓住工程施工质量要点,防止工程质量通病。

2准备施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工作有三种:设备基础运行情况;施工位置及施工条件;开箱质检和保管。在机械安装过程中,设备的基础运行情况的准备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施工中设备稳定运行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在施工条件和位置方面,要注意选取的位置是否被允许进行施工,如果允许要准备好相关文件才可以进行施工,禁止盲目施工。对比较特殊或者大型工程的设备安装工程还要提前制定好施工方案。做好开箱质检和保管工作,做好万全准备,手续交接清楚,以防出现资料缺失还设备部件丢失的情况。为确保公平性,开箱质检要由安装单位和建筑单位相关负责人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当场确认开箱结果和记录。准备工作还需注意设备的基础运行环境,确保机械安装前的机身清洁,没有油污;碎石块等,确保设备安装能够正常运行。

3调平找正放线就位阶段

安装设备之初,要根据施工作业图和相关建筑的轴线、标高线和边缘线来划定安装基准线。设备安装的全部标高和平面位置,都要以划定的基准线为基准来进行测量,在真实安装测量中我们会犯很多错误,以建筑物的梁、柱、墙的实际中线或边缘线和标高线就是我们最为常见的错误算法。我们之所以要以基准线为安装基准线,一是因为建筑物的真实距离和位置以及标高允许差值过大,这样导致给安装放线带来过大的影响,还有就是设备放线时设备各自化定位置实不可取的,要提前划分出一条共同的基准线,所有的设备都以这条基准线去划定位置。由于测量的位置不同,设找正、调平方面测得的结果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在之前给定的位置上进行测量和检验。给定位置在设备安装规范中应有明确规定。复检时还要在原来的测量位置上进行检查,不然会引发争议。

4地脚螺栓阶段

近几年的安装工程里最常见的螺栓是预留孔式地脚螺栓和涨锚栓。线路支架和管路的固定一般都使用锚螺栓,在某些静止设备如控制箱柜的固定上应用也非常普遍,近年来兴起的机械设备地脚螺栓也慢慢被安装工程所熟知和使用。使用这种螺栓的前提是要注意胀锚螺栓中心线要按照施工图放线,预留孔在地脚螺栓安装里是禁止的。在实际工程中安装人员往往会忽视地脚安装的位置,导致后续工作受到阻碍,在这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对底部安装位置进行确认和局部扩孔才能接着进行安装。

5装配阶段

机械安装在施工现场的装配和组装统称为机械安装工程的装配,不同于设备的其他装配单元。在制造厂商出厂的设备和零部件、组合件中不得拆卸之后重新装配。对零件设备装配前要重新检查零件的配合尺寸和精确度。在设备安装准备工作里还要将设备零件表面的防锈涂料清洗掉。清洗的方法有喷枪冲洗、清洗液冲洗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在用清洗液清洗过后应进行酸碱中和,然后立即吹干,最后进行防锈处理。各种装配工序的提升中,需要的是提升主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加强后期的检查工作,每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处理。保证所有装配工作都能够按照之前所制定的标准来进行安装,这样就能减少因为安装完成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例如在某工程中安装每个水泵时,因为滑动轴承安装尺寸出现错误,不能按照硬件要求进行安装,最终导致设备装置在平时工作中损坏。

6安装管道阶段

如今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气动、等管道成为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里成为举足轻重的成分。而在这类机械安装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管道接口部分的安装问题。在管道接口中有很多连接方式:卡套式、扩口式、插人焊接、螺纹连接还有焊接连接等。很多方式都有着国家硬性规定的管道和管道之间的安装要求和标准。在对管道连接进行施工之前也要先了解管道的加工要求,装修人员要在施工前对管子的型号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标准,然后按照所需要的方式方法对管道进行连接。

7试运转阶段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常用的试运转有两种:①设备单机空负荷试运转;②成套设备空负荷运转和负荷试运转。由于资源和试运转需要的大量资源例如:生产工艺流程的复杂性、新型材料稀有性、动力资源的紧缺性、工具模具的加工困难性等种种因素,安装工程单位一般没办法进行试运转工作。所以这一必要的安全监测阶段就只能由生产单位来进行。有些设备要求规定像风机、泵、压缩机等这类的设备必须带负荷试运转,设备只要开动就会带上负荷。还有某些国家硬性规定必须进行负荷试运转的设备就必须按照相应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检验规范的规定执行。大多数的设备安装规程中对设备运转的范围、内容、对各个子系统的调试要求,对机械设备与各系统的联合调试、设备空负荷试运转,以及负荷试运转结束后的工作,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之所以在进行试运转前还要对设备进行是具有条件进行分析,是为了防止由于试运转拖长工期造成资源浪费、测试中由于不具备条件而无法进行等原因而导致的工期拖延。总的来说进上述工序就是为了增强系统稳定,排除试运行不成功的必然程序,如果试运行之前的准备工作不能解决问题还延长工期,就会得不偿失,造成人力和其他资源的浪费。

8结语

篇8

关键词: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Abstract: China's urban open space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garden, due to the lack of particularity of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hilosophy of open space, leading to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urban open space, such as lack of a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human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tandards of living, the industrial period of open space planning trends and the direction of deepening human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open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open space for the community to watch, but also for human use. I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urban open space planning and urban open space for analysis, explor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elements.

Key words: urban open space; planning;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在农业社会,园林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主体,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帝王为首的上层社会,一般来说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开始于魏晋时代,当时社会动乱,文人雅士们想要寻找一处安静之所以脱离尘世的烦恼,因此古代的园林从创建开始就具有封闭性特点。到了工业社会,由于新兴阶级的产生,园林不再是上层贵族阶级的专属品,它开始为社会大众服务,由于人们在工作之余需要有轻松休闲的娱乐空间,所以园林逐渐演变成开敞的公园和绿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开放空间。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有许多要求,它不仅要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供人参观,也必须供人使用,让群众在其中找到归属感。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要点

商业利益充斥于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中,一般投资者会将其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求,这就导致城市开放空间分布不均、规模过小,它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无法满足人民大众的实际需求。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必须在各方面体现出其人性化的特点,从数量、规模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

合理分布开放空间

当前城市开放空间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不少地段格外拥挤,不少地段又过于空旷,因此在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上必须从整体出发,控制其数量及分布。首先城市开放空间的数量的确定必须与当地的人口密度与空间的实际作用相符,在满足微观、中观层面的群众需求后才能确定其总量,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后再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与地理环境对其总量进行调整。在开放空间的分布上应当从城市整体机构入手,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环境、交通状况、城市特色等多方面因素,对开放空间的分布地点进行合理规划,使所有开放空间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布均衡的网络体系。

开放空间系统的连续性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系统规划与城市各大系统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包括环境保护、城市防灾、道路交通、水电设施等,这些系统贯穿整个城市并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体系,任何一条线路的破坏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从整体规划层面来说,城市开放空间必须同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当下比较典型的形式与方式有以下几种:环绕式,环绕式就是指开放空间围绕着城市发散开来,这样既能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又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嵌合式,嵌合式是指开放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穿插,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会对开放空间的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核心式,核心式同环绕式相反,城镇群体围绕着开放空间发展,各城镇之间以绿色缓冲带的形式间隔开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大城市规模,并解决居民工作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带形相连式,在这种形式中开放空间与城市群体的侧面相连接,能够保证城市群体侧面的开敞。在开放空间的规划中,必须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开放空间系统战略方式,保证开放空间系统的连续性。

体现人性化规划理念

城市开放空间最终的服务对象还是人,利用人的行为或者社会活动启发规划设计灵感才是正确的规划方式。首先,规划者需要深刻认识到“人--机--环境”这三者的关系,明确开放空间中各个设施设备的实际功能,了解群众娱乐活动对设施设备的尺寸要求;其次规划者还需要分析开放空间中不同层面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在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中,不同使用者的心理状况与行为会有很大区别,如老年人与儿童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要求有很大区别,在安全保障、色彩、文化氛围等层面都有较大差异;最后开放空间中必须体现出人文关怀,人类对活动环境的需求大致分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两方面,在物质上必须达到设备齐全、安全方便、轻松舒适的标准,在精神上必须从色彩、材质、肌理、尺度上体现出对人的情感信息。当城市开放空间的位置、设施设备、形态布置等同周边环境形成完美结合,并在一花一草、一桌一椅中体现出人性化理念,那么该空间便拥有了大众亲和力,群众才能真正在其中体会到娱乐的。

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

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子系统,是对城市居民开放的、为社会服务的公共场所,城市开放空间由广场空间、绿色空间、步行空间、亲水空间这四个部分组成,本小节分别从这四个部分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城市客厅——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整个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建筑物与道路组合而成,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活动场所。广场空间的设计必须遵循三个要点:平衡原则,在广场的设计中各个方面必须和谐一致,诸如公共性与封闭性、繁复与简单、变化与限定等,各种元素只有和谐一致才能给群众展现出一个和谐温馨的娱乐空间;场所感,广场的设计倘若同当地人文条件、社会习俗结合起来,就具有了较高的可识别性,群众在广场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多样性原则,人类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场所不仅能够满足群众的娱乐活动需求,更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城市之肺——绿色空间

绿色一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绿色是大自然、生命的代表,绿色空间能够给人带来视觉、心灵的享受。绿色空间的设计主要有四大要点:见缝插针,城市绿色空间直接同民众接触,居民的生活娱乐需求是设计绿色空间的灵感源泉,因此绿色空间不仅要在总量上符合需求,在分布上也需要合理,能够为不同阶级、年龄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回归自然,绿色空间的设计应当尽量使用乡土元素,使其能够反映当地的人文特色、乡土特色,使群众在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推陈出新,绿色空间的设计同样也需要引入新的设计理念,永远单调如一的绿色空间无法吸引群众的眼球;寓教于乐,绿色空间不只是供人类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人类向大自然学习的场所,在绿色空间中群众能够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大自然的美妙、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城市之脉——步行空间

城市步行空间主要向社会提供两大功能:交通、娱乐,机动车交通剥夺了城市的街道的大部分空间,人类仿佛已经习惯了汽笛声的喧哗,忘却了步行这种原始交通方式。步行空间的设计原则要根据其功能来确定,不同功能效用的步行空间需采用不同的设计原则,例如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必须体现一定的商业氛围,休闲步行街的设计则必须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总体来说,步行空间的设计原则是根据人类的需求而定,在设计时必须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与日常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在设计中体现出以人为本、整体协调、地区特色等原则。

城市之源——亲水空间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同时也给人提供各式各样的娱乐方式,水还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以水造景是设计师常用的设计手法,也是亲水空间设计的核心,现代城市中的亲水空间除了要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之外,还必须具备具备一定的容客量,为游玩者提供宽敞的休闲娱乐空间。不同形态的亲水空间能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水景大致分为四类:瀑布、溪流、水池、喷泉,水景类型的选择必须遵循开放空间整体的设计原则,同周边环境相符,可以说亲水空间的设计要点主要有整体性、人性化。

总结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者城市辖区之外存在的开敞的空间实体,是人类同社会、自然实现信息、能源交流的重要生活场所,开放空间包括草地、湖泊、森林等场地,也包括广场、街道、公园等空间,开放空间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虽然城市开放空间是起源于原理,但是它同园林设计有较大不同,城市开放空间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因此其设计规划中必须体遵循人性化、整体化的规划原则,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为社会大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芳.论城市的开放空间——兼论邻里公园的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6)

[2].陈帅.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J].中外建筑.2009(7)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 绿色容积率; 建筑节能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s to a certain period of the c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and use, space layout and various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arrang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belongs to the macro, its object of study is the whole city and urban area, how to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facing the city construction design personnel is an urgent and challenging task.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urban planning of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green system constructi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in order to guide designers i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hold the right design concept, a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design scheme. This paper is a man of some points, available for peer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Green volume rat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当前和今后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是提高城市素质,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其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设计,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

一、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问题分析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

1、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问题,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 大饼式 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同时还存在许多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弊病,因而后一种逐步被人们理解并付诸实施。

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 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 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宜采取以下对策:一是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二是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三是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四是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 5 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3、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控制。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汽车尾气是其中一大项,其他污染源还有工业废物排放、家庭生活废气等。汽车排放尾气污染大气,汽车行驶产生噪声,飞扬灰尘影响人身健康与安全,并造成市区交通堵塞,这是大城市中常见的通病,城市居民都在无奈中承受着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侵害。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国外已有很多经验,就是控制城市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现在发达的先进城市,其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在城市中心区的设停车场,汽车不能驶入中心区,人步行或乘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区。

二、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将植物与建筑结合有许多优点,由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水文方面也有一定益处,不仅植物自身能够承接降雨,而且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建筑中使用。植物还可以被用作燃料,与地面上的绿化作用相比,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的控制同样有效。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我们需要分享、比较研究结果和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来自不同项目的经验将会更容易被整合并应用于新的项目,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所选择的指标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绿化的最主要指标是绿色覆盖率,而绿色容积率的概念是通过结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的,被定义为总的可居(或可租) 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目前,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 3 种方式中选择:一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二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三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绿化状态。也可将其视为生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对于不同地点的叶面积指数值有不同的要求。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分析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 1/ 6 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 偿还原则 ; 二是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 三是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温是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

四、结语

衡量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主要是看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施的结果。而从微观角度上度量主要是看它的绿化系统营造和建筑节能措施是否高效。以上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张祖刚. 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营造的基本理念[ J] . 建筑学报,2005( 6) : 71-72.

[ 2] 代 琳.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J] . 山西建筑,2005,31(6): 43-45.

[3] 孟欣慧. 城市绿地中园林建筑及小品规划探究[ J] .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 2) : 29-30.

[ 4] 高 辉,曲晓东. 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思考 [ J] . 山西建筑 ,2007,33( 30) : 67- 68.

篇10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弊端;我国

Abstract: in the city plane road intersection design, the first to pay attention to our country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intersection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ity intersection plane the main disadvantages of existing basis, from several aspects discusses the plane road intersection city 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

Key words: the city plane road intersection;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Disadvantages; Our country

中图分类号: 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在城市道路中,由于道路交通网络的错综复杂,会出现很多的平面交叉口,而每个交叉口都是交通道路的重要位置,都是车流和人流聚集通过的地方,尤其是对于车辆与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道路交通的顺畅性、安全性。同时,城市道路交叉口一般都会设置红绿灯,如果设置不当将会直接增加司机的行驶时间,影响到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时,我们首先要分析我国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就其设计要点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建议。

2、我国城市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弊端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类型主要包括十字型、Y字型、T字型、X字型以及复合交叉型等,其中十字型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主要类型,下面就以十字型交叉口为例,分析我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弊端。

2.1 面积设计过大

如果平面交叉口的面积设计过大,将势必会增加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通过的时间和距离,这时红绿灯的信号周期也需要随之延长,这不仅会影响到行人及司机在等待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利于交通效率的提升。

2.2 车道划分不合理

在很多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处,经常存在车道数等同于标准路段车道数的情况,当车辆行驶到进口处时,增加了车辆变换车道的突然性和危险性;还有的平面交叉口的出口车道数大于直行道数,这不利于道路通行能力的提升;再如,在拓宽道路的左转专用车道时,经常存在浪费车道空间的现象。

2.3 渠化不合理

有的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没有进行渠化或者存在渠化不合理的现象,这不利于维护车辆和行人在平面交口处的正常秩序。例如,在有的平面交叉口处,没有设置左转或右转的专用车道,没有设置导流岛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交叉口综合功能的发挥。

2.4 标志牌设置上的缺陷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路牌设置上的缺陷主要有:没有设置标志牌;标志牌的字体太小、信息量过大;标志牌过旧,没有进行及时更换;标志牌设置错误等。

2.5 标线设置上的缺陷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标线设置上的缺陷,不仅不利于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也会增加安全隐患。例如,停车线位置不合理,自行车道和人行横道的地面标线划分不合理,没有设置行人的二次过街设施等。

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3.1 平面交叉口设计资料的搜集

无论是对于旧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改造,还是新建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都需要对交通资料进行搜集。对于新建的平面交叉口,需要对设计车速、车道数、道路周边用地规划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未来的道路交通量进行科学的预测,确保新建交叉口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旧道路交叉口的改造,则需要对交通现状、交叉口设计缺陷、未来道路交通量的增长等信息进行科学的搜集和整理,从而为交叉口的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3.2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3.2.1中心线设计

平面交叉口相交中心线的设计,在整个交叉口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局部调整线位或相交角度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道路交叉口的通畅性、通视性和均匀性。

3.2.2 车道设计

由于道路交叉口处的交通能力低于正常车道的通过能力,因此需要通过设置专用车道、拓宽交叉口道路面积、增加车道数量及宽度、压缩绿化带面积、设置减速车道等措施,提升道路交叉口的车辆通过能力。其中,交叉口处的车道设计主要包括公交车道、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右转车道和自行车道等。

3.2.3渠化设计

渠化设计指的是通过设置交通路岛或路面标线等形式对车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道路交通秩序的稳定。渠化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城市道路拥堵的现象,提高交叉口车辆通行的安全系数,尤其是在畸形交叉口上的效果将更加明显。因此,在进行渠化设计时,我们要注意:分隔带、分车线、交通路岛的合理运用;减少铺面面积、避免冲突;对车辆分流、汇流或穿越处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合理控制;优先保证主要的运行方向的通过能力;通过交通路岛的设置,对行驶司机的超车、转错车道等违章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在不影响司机视线的情况下,可以布置相应的绿化带,优化交通环境。

3.3平面交叉口的监控系统设计

很多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存在信号灯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造成绿灯时车辆的无法及时通过或绿灯无车可过的现象,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多个交叉口的信号周期进行灵活调整,多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周期长度、绿信比和相位差等因素,加强“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3.4平面交叉口的标志、标线设计

在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标志、标线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本着简洁、实用的原则,确保“醒目”效果,避免信息量的过大,除路名牌外,要尽量避免过多图片或文字性的标注。此外,对于道路交通岛周围的标线或标志设计,一定要提醒车辆及行人注意交通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很多交通问题,影响到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以及综合职能的发挥。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对道路交叉口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研分析,结合正确的交叉口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做好规划与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城市交通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小荣, 蔡晓禹.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重庆市北部新区示范路口建设[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 (9): 10-14.

[2]宋丹, 侯丁丁, 苗俊杰, 等. 提高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途径探索与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 (4): 1-3.

[3]于璐, 张喜.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改进方案评价方法的研究[J]. 现代交通技术, 2011, 8(3): 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