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建设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高。但就现阶段看来,高校内部档案的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属于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这就需要高校的审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强化档案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现状

审计档案的管理在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中并没有得到过多的重视,因此,在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规整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对审计档案的保管力度不够、对收集到的资料只是简单的堆放,而不是系统做出归档,对《审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上的相关规定视若无睹,在保管的时限上也未能按照实际规定做到切实的执行等等。上述问题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对审计工作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1.认识不到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就目前高校审计档案的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情况看来,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理论知识水平较为有限,在学历上也都普遍偏低,他们对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多人觉得只要出具了审计报告就是完成了审计任务,对于个别较小的项目,项目的过程资料不进行保留,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资料整理的不及时,在审计的传递过程中把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料乱丢乱放,造成很多贵重资料的丢失和审计档案的不完整。在高校审计档案的管理中,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工作,若不能保证审计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则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2.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

由于高校内审计档案的工作人员很少受到专业的培训与指导,因此在个人专业素养上不是那么科学与规范,在进行审计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很多审计资料没有集中进行归档,而是分布在很多无关人员手中,这就会造成审计档案的收集不完整且不完善,随着时间的过渡,人员产生了流动性,很多重要资料可能就会收到破坏或者丢失。有些高校是由审计人员兼职进行审计工作,对很多业务的东西不熟练,对档案的归档过程不了解,在工作过程中比较随意,一些文件资料随意整理或者放置在一处便不再过问,不能对审计档案及时的收集和整理,这会导致审计档案的质量不过关甚至不能利用。

3.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的审计部门并没有档案管理的经验且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并没有针对审计档案管理作出相关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对应操作的相关标准规范,对审计档案的归集和整理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模板和对范围的明确界定,这就会造成审计人员在对审计资料的规整过程中,并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到底该对哪些资料进行收集、进行归档,不免会出现资料的遗漏,对于后续对档案的查找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对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与建设

要对高校内部的审计档案管理问题有所改善并解决,我们首先要对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不能对一般的文档管理办法进行照搬,更不能直接套用其他审计机关的审计档案管理办法,我们要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情况,采用适合自身高校的档案管理办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1.对高校内部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对高校内部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让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法律法规和审计法规的培训学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和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严格执行。其次是要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审计档案规章制度;其次是对审计档案的立卷和归档做出具体规定,对档案进行立卷归档的范围标准和要求作出统一制定,让工作人员在对档案的归集整理过程中不至于束手无策,从原来的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到现在的有章可循,有程序可依照,从而更好的符合规范性的要求。

2.对校内审计档案管理人员不断的培训与指导,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在对审计人员的培养中,由于教学模式比较传统,使得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认知上,在思想观念上与新时代的发展不相符,有了制度以后,剩下就是要靠人才执行与操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审计档案由于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工作人员在业务技能方面较为熟练;另一方面,档案管理的内容较多且比较繁杂琐碎,这又需要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档案管理时要有耐心且要细致。所以,高校要多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档案管理的知识和要求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创新,还要鼓励工作人员主动学习较为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要求。

3.对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资源多进行开发与利用

审计档案的凭证对于反腐倡廉工作有着很大的价值,高校审计机构对审计档案做到高度的重视,从最原始只是对审计档案进行保管转变为不断的开发利用审计档案,并不断对成功的工作经验做出总结,充分发挥审计档案的价值,扩大审计带来的影响。审计档案管理工作要以高效管理为核心,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而不是只是将档案资料放置在一处不再理会。在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每年累计的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审计案例,对审计过程发现的各种问题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作出相关决策时提供参考性价值和依据。

4.做好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监管工作

内部审计档案工作的原则是谁审计谁立卷,项目审计组长为整个审计过程中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对文件资料的规整与鉴别,并对相关内容作出合理的取舍,经负责人审核以后进行组卷,最后交给档案员保管。档案的管理一般都有规定的年限,到了规定的年限以后,要按规定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整个过程中,负责人一定要做好监督,及时督促并检查档案管理人员是否按时完成了对档案的收集、分类以及立卷归档。

三、结语

随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也从单一化逐步向多样化转变,审计监督的环节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内部审计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趋于复杂和多样。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档案管理,才能不断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促进和规范,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也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成长为符合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所需求的审计人员。

参考文献:

[1]郭曙.关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档案管理的思考.现代审计与经济,2013年4期.

篇2

【关键词】 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在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普及,对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财务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网络的介入,使得信息化技术控制成为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应用的目的

教育系统中严格、规范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监督和约束会计行为,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教育系统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及时发现和制止教育系统经济犯罪和腐败的有力管理工具。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学校资产安全和完整

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资产,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则会由于浪费、贪污盗窃等行为,而使资产蒙受损失。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是要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

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进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3、保证学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任何一个学校的财务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学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减少或杜绝学校内部各种违法违规操作。

二、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教育系统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并使用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控制系统,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了电算化系统或局域网系统,使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及时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能满足财务内部管理的需要。但是,随着教育系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时常出现财务工作无法及时满足管理需求的情况

这导致教育系统内部各部门不能及时地获取有关信息,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当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财务业务一体化自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历史前进的迫切需求。

2、通用会计软件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质量。目前使用的通用会计软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3、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

财政部要求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需要具有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但单位在实现电算化后没有按要求制定包括严格的上机操作管理制度、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的明确的、成文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仍是按照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使用原来手工系统下的财务制度,从而使基础管理工作滞后。

4、电算化会计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促使被审单位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单位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不熟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不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从而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三、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新构建

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建立和运行的过程来看,可分为系统研发控制、组织管理控制、日常操作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几方面。

1、系统研发控制

网络会计软件的研发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如《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按标准和规范开发的运行可靠性才有保障。网络会计软件的研发不仅仅只是手工会计的功能模拟,还要在软件开发中强化内部控制手段,严格规范会计软件在数据输入、处理、传输和安全保护的控制功能。

2、组织管理控制

组织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教育系统应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将其划分为数据收集组、数据处理组和信息分析组等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教育系统的实际规模、符合教育系统总体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职务分离主要包括: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相分离;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等。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教育系统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要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及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对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完好及能够正常运行。

3、日常操作控制

日常操作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输入控制和数据存储控制等。教育系统应建立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设定电算化软件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安全,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教育系统对于输出的磁介质的会计资料应及时贴上外部标签,在外部标签上写明文件名称、输出时间。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做好登记。同时,应设置资料分发与保管的登记簿,详细记录输出资料的名称、编号,打印份数、送达时间等,并需经手人签字,以防丢失、错发、漏发。

4、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审计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定;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是否一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非法修改数据;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系统漏洞;定期检查、测试电算化内控制度,找出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四、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措施

1、提高信息控制意识,完善会计控制系统

信息化技术控制日益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育系统也必须借此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作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字存储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岗位设置

防范和杜绝经过电算化会计软件舞弊方式的最佳方法就是设计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要求,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员、审核员、档案管理员等。在实施电算化会计过程中,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描述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2)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个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而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对应关系。在分工时,应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从而防止出现舞弊和欺诈。

2、学习网络信息管理理论,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征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信息管理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教育系统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学习网络信息时代管理信息化理论,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相融合,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行网上财务建设

网络财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各项功能,并能够进行实时反馈和远程监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高度一致为目标,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网络财务软件从管理方式上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等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从软件功能上,提供远程报表、远程查帐、网上支付、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功能,支持网上报价、网上采购、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等。实现远距离的财务服务,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并使财务办理更加便捷、安全。

【参考文献】

[1] 冯蓉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J].现代会计,2005(2).

[2] 树友林: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1).

[3] 陆宇海:电算化会计数据的安全防护[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8).

[4] 薛兆军: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机械管理开发,2002(2).

[5] 叶芸芸: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1).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基础工作

一、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等相关文献的要求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在制订颁布《会计法》基础上,还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记账管理暂行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等,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二、目前,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纲要》指出,目前,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突出表现在:有些单位因为内部控制松驰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引起账目混乱、资产不实、数据失真;有些单位会计人员不足,素质参差不齐,造成随意记账,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档案缺失;有些单位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本、会计报表,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些单位财会人员严重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履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职责,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

三、如何夯实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

《纲要》指出,在“十二五”时期,要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制度体系,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做到着实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如何夯实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呢?笔者对从事工作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仁参考。

1.选择合格的会计人才

会计基础工作是靠会计人才去完成的,按《会计法》设置会计机构的同时,广纳贤才,招聘录用合格的会计人才非常重要,合格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会计专业等相关专业知识,而且懂得会计电算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这是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2.选择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购置必要的硬件设施

会计工作是单位的重要经济管理工作,办公室内存放有一定数量的现金、现金或银行转账支票、财务专用印章、经济业务往来原始凭证、会计账薄等重要资料,因为单位必须选择良好的办公环境来作为会计机构的办公地,同时要购买合格的保险柜、安装防盗门窗和闭路监控设施以及从事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必须具有的计算机、服务器、档案柜等一批硬件设施。

3.配备电算化会计软件

配备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选择会计软件的好坏对会计电算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各单位应选择通过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通过财政批准具有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权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也可以选择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应用的会计软件。

4.结合单位实际,完善会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因此,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完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值得重点提示的是,制订本单位规章制度必须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使用的会计制度为基础,如制订:《xx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xx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xx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xx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办法》、《xx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守则》等等,目的就是健全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体系和工作规范,提高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

5.会计人员岗位培训

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岗位的培训和不断接受会计知识、电算化知识的后续教育非常必要。培训的内容可以设置为:当前国家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本单位制订的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各项规章制度;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以及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信息化操作技能如财务软件的说明,各子项目的操作程序,UFO表格的制作,EXCEL表格的制作,文档处理以及各类会计报表的取数制表等等。

6.合理设置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岗位必须分离

合理设置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岗位必须分离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基础,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等。

7.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

建立单位授权审批制度并切实贯彻落实,可以按金额大小标准分层审批,可以按分管业务层次审批,但重大经济业务审批须经集体会议讨论决策。

8.做好日常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各项工作

会计人员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各项工作是会计人员工作的主要职责。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各会计岗位必须按岗位职责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并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以及审核结账、编制和分析各类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的整理归档保管等各项工作。

9.充分发挥各部门监督作用

一是要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岗位,全面和及时对单位内部经济、财务活动的一切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审计监督,尤其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监督,努力形成由单位领导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财务部门鼎力协作,各业务部门密切联系的自我监督机制。二是积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配合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财务检查工作,及时且按要求提供原始凭证等各种财务资料,对审查出来的问题要正确面对,查明原因,积极整改,有则改之,无则表扬,尽努力把会计基础各项工作打牢打扎实,把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霞.浅析改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策略[J].知识经济, 2012(02).

[2]李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之我见[J].当代经济(下半月刊),2008(03).

篇4

[关键词]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配套制度;制度框架

[作者简介]杨 涛(1973—),男,高级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移民局;(河南郑州 450003)左 萍(1963—),女,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黄河水利委员会移民局。(河南郑州 450003)

自《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以下简称国务院17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中央和各地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后期扶持政策配套文件,这些政策的实施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提高移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这些配套文件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以构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制度框架体系。

一、现有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制度

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对中央和部分省(区、市)已颁布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主要配套文件进行整理,主要制度有:移民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管理办法、移民人口自然增减核定管理办法、关于后期扶持方式的意见、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后期扶持结余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大纲、规划实施管理办法、项目扶持管理办法、项目公示办法、项目验收评价办法、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内部审计办法、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宣传提纲、移民稳定和移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这些配置制度从编制到实施无不体现出规范性、公开性、参与性、保障性及监督性的特点。

二、现有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制度之缺陷和不足

(一)缺乏系统性

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涉及部门多、层面广,这就要求配套制度能够涵盖多领域、多部门,但是目前配套政策多是来自于发改部门、财政部门、移民部门,而且有的地方只是通过移民部门,从移民管理的层面来制定一些配套文件,没有涉及其他部门和层面的政策性文件,权威性、约束性不够。

(二)缺乏稳定性

国务院17号文件颁布以后,为了快速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应急性制度,其中大多数配套文件是暂行办法,而且还有许多是以“通知”的形式下发,缺乏稳定性。

(三)缺乏制约性

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规范性和制约性。制度不但强调强制性,而且还要有激励性、惩罚性。目前有些现行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文件只强调强制性,缺乏激励性、惩罚性的措施。

(四)缺乏操作性

有些现有的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文件相对规定较为笼统,没有细化的、可操作性的标准、程序等,从而导致不同的实施单位在规划实施中理解各异、各行其是。

(五)缺乏预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关规划的全面实施,凸现有些配套文件在当时制定时缺乏预见性,已不合时宜,不能指导当前和未来的规划实施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三、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制度框架体系

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制度框架体系,是指由若干与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相关的政策文件组成的、层次清晰、类别分明、结构严谨的整体性的制度组织形式。

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制度框架体系应涵盖人口管理、规划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监督管理、保障措施六个方面。

(一)人口管理制度

目前,中央已颁布了《关于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的意见》、《新建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暂行办法》,对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进行了规定。国务院17号文件指出:对于移民人口的自然变化采取何种具体政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各省(区、市)按照中央的要求也制定了相应的移民人口自然变化的政策,但为保证政策的统一性,建议中央出台《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动态管理办法》。

(二)规划管理制度

目前,水利部已颁布的两个规划的编制大纲对相关规划编制、报批作了规定,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技术性、更具有操作性的相关规划编制规程;目前研究制定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分别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统计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做了规定,各地应按照颁发以后的办法制定相关规划实施工作的统计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对于年度计划执行管理方面,中央没有出台相应规定,需要抓紧制定。

(三)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制度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制度框架体系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

目前,中央已颁布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对后期扶持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做了规定,各省(区、市)也根据中央的要求制定了本区域的后期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后期扶持结余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国务院17号文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通过提高0.5厘电价加价资金,统筹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的困难和在建后期扶持项目的后续资金投入。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已征收了0.5厘电价加价资金,但中央层面缺乏相应的政策规范。

在实践当中,对资金管理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有的省(区、市)参照处理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时期制定的《库区建设基金县级报账制实施办法》、《库区建设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制定了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县级报账制、会计核算办法,进一步加强了资金管理,积累了好的经验。但有的省(区、市)还没有相关的规定,导致资金使用管理混乱。因此,中央应出台县级报账制、会计核算办法。

(四)项目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制度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制度框架体系的关键制度,主要涉及规划项目前期文件的编制和审批、项目年度计划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公示和参与、项目实施建设、项目运行管理、项目验收、项目标志牌设立、评价等。

目前,中央层面还未出台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而各地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做法不一,有的省(区、市)在项目实施中积累了好的做法、出台了好的制度,有的省(区、市)还未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随着项目规划的全面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如何建设、运行、维护,生产开发性项目如何建设、运行、收益分配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央应出台项目管理办法,为各地顺利开展项目实施提供制度支撑。

(五)监督管理制度

监督管理制度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配套制度框架体系的重要制度,主要涉及规划的督导、稽察、审计和监测评估等监督检查手段。具体来说,主要内容包括:相关规划实施稽察管理办法、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办法、违反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征收使用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管理办法等。

目前,中央已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实施稽察暂行办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资金内部审计暂行办法》、《违反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对监督检查进行了规定。有的省(区、市)也制定了监督检查方面的办法,但还需根据中央在监督检查方面制定的规定完善本省(区、市)的监督管理办法。

(六)实施保障制度

实施保障制度主要涉及组织机构、宣传工作、维稳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移民后期扶持联席会议制度、移民后期扶持宣传工作办法、预防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项目规划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筹措办法等。

目前,中央颁布的《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宣传提纲和国发[2006]17号文件政策解答》对移民后期扶持组织机构、宣传工作做了规定,并对组织机构、宣传工作、社会维稳、地方配套资金筹措提出了制定办法和方案的要求。各省(区、市)制定了移民后期扶持联席会议制度、宣传工作提纲、预防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还应制定项目规划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筹措办法,以保证规划实施有充足的地方配套资金。

篇5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舞弊现象 防治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在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会计系统客观存在的安全缺陷进行的违纪、违法和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某些财会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在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利用业务便利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非法修改报表,窃取密码或会计信息,给单位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说,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这些舞弊现象至关重要。

一、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1.财务软件自身并不完善, 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

各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开发方式不同,种类繁多,给会计信息化的舞弊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加之网上交易、网上会计还存在一些漏洞,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外泄或财务系统遭到攻击。有些单位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财务软件在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隐患。

2.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一是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很多单位领导也知道会计工作信息化的优越性和必然性,但是对具体的信息化过程不甚了解,对会计信息化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新方式、新问题认识不足,还用以往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结果使财务工作一团混乱,漏洞频出;二是缺乏有效地系统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财会部门不能做到专机专用,财务人员不能正确操作计算机,造成系统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 影响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财务人员岗位分工不清, 没有严格的授权制度,给别有用心的人造成可乘之机;四是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有其特殊方式,应该建立完善地管理制度,采取新的保密措施。

3.财务人员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欠缺

目前,一般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 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认识不足, 对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 对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4.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一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疏忽大意或对系统了解不透, 不能及时发现软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使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解决。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工作本身不是太了解, 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不熟悉, 或对远程审计等手段陌生,因此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二是财政、税务等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对会计信息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一些单位的舞弊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和警告。

二、防治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现象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

在购买财务软件或管理软件时,结合本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尽量购买市场上开发比较成熟的通用软件。购买后, 应先试用一段时间,尤其注意整个系统的权限设置、初始化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完善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与商家联系解决。

2.提高组织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财务部门应该向单位领导说明会计信息化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防治建议,让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调整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与控制能力

单位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针对专业特点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既要有严格的授权控制,如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又要有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如按内部牵制原则实行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从而防止工作差错或故意舞弊等现象的发生。此外,制定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以保证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完整准确。

4.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应着力培养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专业管理人才,即“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 以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财会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也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这是对现代化会计人才的必然要求。

5.强化监督机制

首先,要加强审计监督。一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这要求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系统本身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 并审核和评估其程序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审计监督组织内部控制制度要严密。要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完善内部控制与牵制制度;三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 同时要加快审计电算化、信息化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以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审计和全面监管的要求。

篇6

【关键词】内控体系要点内容

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部分企业在发挥财务内控作用方面存在差距,因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控制效力不佳等原因,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要点

建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当在各种理论的指导下,在各项条件的支配下,明确其总体思路,这是其根本所在。从长期的实践中可以看出,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内有助于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对外则有利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和整个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研究构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在特定企业中所处的现状和环境,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企业应当以《会计法》、《具体会计准则》和其他有关法律制度为依据,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为基础,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为中心,针对财务会计工作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制定便于操作和监督检查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从而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并成为企业内控体系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其控制体系时,应当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分工中,弄清财务活动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和所处的地位,弄清企业各个层级的作用和责任,弄清每个层级间相互的制约因素,使纵向和横向的制约机制得以明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方面应实行的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相互约束监督机制,达到总体与局部、各局部之间控制的目的。对于从事各项稽核人员必须确立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的职责权限、稽核的程序方法等,并保证稽核工作的独立性。

企业应建立起严密的财务组织机构,形成完善的财会机构管理模式,分清单位负责人、财务总监(总会计师)、会计部门及其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即明确各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轮换,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等。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作到“四分开原则”,即决策者和执行(决策)者、执行(决策)者与记录者、记录者与稽核者、稽核者与保管者之间都要在业务上相互分离。同时也必须实行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以达到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之目的。企业应根据国家各项规范性要求及企业业务需要,选用和设计适当的凭证、单据、账薄、内部报表和各项资料的记录,严格实行各项规则和手续,保持凭证及记录的质量与完整性,以达到从基本环节最全面的控制,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核算、记录环节控制。企业的财务控制,在于结合企业情况,符合企业管理要求的情况下,将企业的财务会计政策、方法和程序予以规范和实施。财务会计政策是企业财务控制的一个标准,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体制、资金筹集运用体制等政策都是企业必须首先确定的框架。

二、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内容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度(体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建。如按控制方法构建、按控制的对象(要素)构建、按结构层次构建、按管理环节构建等。但不论从何角度出发构建均须达到对相同内容的控制,达到预期目的。企业可将几种框架的结构结合起来,特别是将财务内控制度控制方法与控制对象(要素)相互结合构建具体制度结构。

1、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与企业其他内部管理一样,应当具有纲领性的规范制度,国家以《会计法》作为全国会计工作的最高法规,企业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方面也应当有自身的“母法”。为此,企业制定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作为统控,作为“母法”是极其重要的,它将指导企业的其他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在“母法”中,既要考虑财务方面的原则控制,也要考虑会计方面的原则规范,这样企业就应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2、基础性管理制度

基础性的管理制度范围广泛,在这里定义其要达到几个方面的目的:第一,对财务会计活动的各项基础进行具体规范,达到基础工作的明晰化和程序化,控制各基础要点。第二,对一些专项的控制进行阐述,以达到对专项的基本目标控制。第只,对基础工作的综合性业务予以控制,达到全面牵制的作用。为此,企业应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会计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与授权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检查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

3、会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会计机构是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组织基础,它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则是内控制度的最直接的执行者,会计人员的各项素质是实现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最根本的保障。对财务行为的限定、评价与处罚则是巩固执行力度的有力手段。企业应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综合管理要求建立起适合的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为此,企业应制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执行财经纪律与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奖罚规定》等制度。

4、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销售一定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成本费用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潜力、努力降低成本。成本费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制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从制度上对上述情况进行规范,从而达到“抓环节、降成本、增效益”的目的。为此,企业需制定《费用报销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办法》等来实现成本费用的相关控制。

5、购销流程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物资流和资金流的转移过程,对购销过程企业应予以严格控制,因为购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始,而销为企业一个营运周期的结果,是创造升值价值的过程,又是新一循环的开始。如何控制首尾这些与外部接触最多的过程就成为财务内控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控制好了,才能保证资产的完整、价格的合理、销售实现的准确。同时在购销流程中企业也存在“内部购销”问题,即内部产品转移和内部销售及相关利益的实现,这也是控制的重点。为此企业需制定《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办法》、《内部计划价格管理制度》、《税金管理制度》、《单据管理制度》等来实现上述控制目标。

6、其他财务风险内控制度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规避损失的重要方面。不少企业由于缺乏风险意识,不分情况对外担保、拆借资金、大量投资等,从而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小则使企业损失数百万,大则几千万上亿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为此,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确定风险管理机制,达到对各项风险的控制。为达到上述目的,企业应建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保函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

7、内部审计制度

虽然内部审计独立于财务机构,但从广义上讲应在财务内控制制度体系的范畴之内。内部审计是实行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它能指出企业在财务控制环节中的各项问题,并能对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进行评价和建议,因此,加强各项内部审计至关重要。由于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在此对内部审计的主要方面做一简述,即内部审计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制度》、《预算决算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任期审计制度》、《内控制度审计制度》、《效益审计制度》等多个方面。

8、相关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由于企业的业务活动是相互关联的,企业的财务内控在其他管理制度中也常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备性和在本企业活动中的有效实施性。为此,企业必须将相关的内部控制予以实施。企业的相关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主要有《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管理制度》、《财产物资保管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涉及到企业财务内控,促进财务内控环节控制,因此从财务方面企业要密切配合其他管理部门做好上述管理工作,达到财务的“边缘”控制。

上述八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母法”而第一、二、三、四、五、六方面从不同侧面论述相关制度的控制要点和作用:第七个方面落实财务之外的审计监督,最后第八方面则是一个“边缘”补充控制。通过上述八方面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整体性。当然,企业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具体构架时,由于其所处环境、企业特点等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讲企业需普遍具有上述制度控制,只不过其组织制度的方式不一定相同罢了。

【参考文献】

[1] 冯建、伍中信、徐加爱: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与选择[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2]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杨宗昌:会计组织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篇7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2.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强化风险全面防范和控制,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3.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4.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公司内部控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

2.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内部控制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既无重叠,又无空白,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服务。

4.内部控制的制定兼顾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环境

1.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公司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之基、员工立身之本,将制度视为公司的法律、组织的规范,坚持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认为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规避风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会一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董事会下设战略及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

3.组织机构.公司根据职责划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立了总经理办公室、质量保证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物料部、研发部、内审部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公司对控股或全资子公司的经营、资金、人员、财务等重大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严谨的制度安排履行必要的监管。

4.内部审计公司审计部直接对**负责,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承担,并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有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控执行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对其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合理评价。

5.人力资源政策公司坚持“德才兼备、岗位成才、用人所长”的人才理念,始终以人为本,做到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和塑造人。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6.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底蕴。公司通过*多年发展的积淀,构建了一套涵盖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公司战略不断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二)风险评估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及发展思路。

结合行业特点,建立了系统、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可控。同时,公司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理的程序和时限,建立了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公司治理方面: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重大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规范运作,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日常经营管理:以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涵盖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

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会计系统方面:按照《公司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以及《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如《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成本管理条例》等等,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控制措施。

(1)管理控制:公司有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治理纲要、《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内部审计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信4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以及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均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2)生产过程控制:公司内部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生产、质量、安全、销售等管理运作程序和体系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公司定期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试,公司质量控制部对公司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安全。

(3)财务管理控制: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等。

(4)信息披露控制:公司已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规定了信息披露事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及义务人职责;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信息披露的报告、流转、审核、披露程序;信息披露相关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披露的保密与处罚措施等等,特别是对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事项的流转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公司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认真执行。

(5)公司**资金管理控制。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公司资金的基本管理原则,资金的三方监管,以及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

(6)对外担保控制。公司严格控制对外担保,对外担保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报告期内公司除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担保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担保。

(7)内部审计控制:公司内部审计坚持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程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为重点,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公司每年对下属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对财务、制度执行、工程项目、合同等进行审计。

(8)人事管理控制: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9)子公司管理控制:**年以来公司子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难度。为此,公司已制定了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规定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对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0)印章管理控制: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均制定有《印章管理制度》,对各类印章的保管和使用制定了责任条款,并严格执行印章使用的审批流程,印章使用得到管理。

(四)内部监督

公司**负责对**、**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形及公司依法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是**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

公司内审部负责对全公司及下属各企业、部门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具体包括: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经理任职目标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的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负责对经理人员、财会人员进行离任审计;负责对有关合作项目和合作单位的财务审计;协助各有关企业、部门进行财务清理、整顿、提高。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详细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并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报告董事会。另外,公司还经常通过开展部门间自查、互查、抽查、纪律大检查等方式,强化制度的执行和效果验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普法宣传等,提高员工特别是董监高的守法意识,依法经营;通过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防止大股东占用资金自查等活动,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改革

近些年来事业单位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显示出其不适应性,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滞后,资金核算不清晰,会计报表结构不合理,因此,只有改变会计核算方法,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才能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受限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其以现金是否到账或者支出作为衡量会计期间收入和支出的标准,但是使用这种标准,有些当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得不到反映,因此不能够表现出当期的现金结果,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大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凭证填写及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会计业务处理不得当;缺少各种合同和明细单据;不及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现金余额过大,不符合现金管理等有关规定,导致数据难以查找,也不能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各种会计信息。记账凭证不规范会计核算混乱,内容填写不完整,一年编一次号,多项业务合并制单,常出现多借多贷现象;有的单位财务人员月底及年度终了未按规定将会计档案及时归档,装订成册,随意放置,易造成材料丢失。

(三)不重视固定资产、材料管理和预算管理

1、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清查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领导不重视,部分事业单位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资产流失严重,缺乏监督机制;固定资产出租管理混乱,取得的收入不上交财政专户;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规范,经营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有的固定资产虽早已达到报废年限,但还存在于单位中,使得资产总额偏大,资产虚增,不符合成本核算要求,也不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材料管理不合理、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购入材料不能及时入库,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缺乏监督机制,导致单位的资产总额不实;部分事业单位将购入材料一次性计入支出,这种做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反映当期的发生额,还可能导致财产丢失。

3、上级代编预算不利于基层单位管理。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由上级代编,由于上级单位对本单位的业务不太了解,造成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全面,不利于单位的收支核算,导致有些业务不能开展,给单位带来损失。

(四)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不健全

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效率低,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稽核不严谨,未建立货币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票据的领用、保管、缴销、审核制度不健全;未按规定设置足够岗位,或虽按内部会计制度设置了相应岗位,但不按岗位安排人员,一人多岗,造成不相容岗位混岗。

(五)财务人员任用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任用普遍不够规范,大部分财务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不具有专业知识,不懂会计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数字失真。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

(一)改变会计核算基础

由于事业单位正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收付实现制已不能满足其会计核算需要。应该运用权责发生制,完善会计核算基础,保障会计核算中实现当期收支全部入帐完整地反映当期内财务收支情况,为财务管理提供真实有效依据。同时权责发生制还可实现不同时期的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纵向对比,有利于财务的资金管理。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1、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规定的限额,超过限额应及时存入银行,遵守现金适范围,不保留帐外资金;应要求出纳人员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尤其是外来原始凭证,把基础工作做牢做细。会计人员应正确处理各种经济业务,认真审核出纳已制的记账凭证,从源头抓起,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要求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要符合会计制度要求,记账凭证内容、填制方法、所附原始凭证、也要符合会计制度要求,并经有关责任人员签章,要求字迹清楚,装订整齐,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日逐页序登记,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及时核对;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数字要真实、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并经主管单位领导签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整理归档,建立起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及期限,要有专用库房和设施。领导也应从各方面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为会计档案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改变固定资产、材料管理办法

1、应改变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按规定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原值抵减项目,以准确体现固定资产净值,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绩效。并且,每年要进行一次盘点,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进行申报,并及时处理。

2、改变材料的核算方法。财务部门要设置“存货”会计科目,对材料进行收发核算。购入材料时,材料管理部门应填写入库单,一式两份,并签字;材料管理部门自留一份,另一份连同原始票据返还财务部门。出库时应填写出库单,一式三份,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第一份由领用部门存查,第二份由材料部门存查,第三份交到财务部门。以分清责任,使单位的财产信息更加准确。

(四)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基层预算应由基层事业单位自行编制,不得由上级单位代编。财务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宣传工作,使领导和职工都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一整套预算管理办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监管,按预算标准执行,不能随意改变支出用途和标准。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完善单位预算的调整制度,还应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克服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

(五)使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

应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检查。事业单位应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认识,保证其独立性。内审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法制观念。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控制制度的执行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并及时纠正。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促进单位不断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此外,还应加强单位外部相关部门的审计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分析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帮助事业单位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门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代为其履行对单位的审计监督职能。

(六)建立聘用财务人员竞争上岗机制,提高整体素质

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基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单位应配备合格财务人员,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应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财会工作。应培养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其成为单位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业绩评估的提供者,利用绩效考评制度,激发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聘用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还应加强财务人员后期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学习,单位领导和主管财务人员也应通过培训增加管理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的适应单位的发展需求。

三、结束语

由于基层事业单位存在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方法滞后及领导不重视等问题,会计核算工作受到限制,导致其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需要。因此,应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为单位资产及事业单位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证。各基层事业单位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导对此也应给予支持和重视,不断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培训,以及后续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为会计核算提供有力保障,为以后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怡,潘杰.浅谈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2010;11

[2]戴蕾.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板),2009;12

篇9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会计全面实现电算化成为必然趋势,国家财政部根据经济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需求提出,到2010年要使我国80%的基层单位实现电算化会计。但随着电算化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有关电脑系统的舞弊案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电算化的特点,在电算化的环境下,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本文主要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进行研究。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于信息处理工具、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差异,电算化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主要带来如下几点影响: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原来的单纯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共同控制;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共同控制,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数据保存介质是磁性介质等等。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增加,给内部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资产,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则会由于浪费、贪污盗窃等行为,而使资产蒙受损失。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是要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⒉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会计信息是反应企业经济活动状况的数据资料,它包括各种会计记录、账册、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必须准确可靠,这不仅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所需要,而且也是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进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⒊有效地考核、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在企业内部制定必要的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不仅有利于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而且也为考核和评价企业、甚至每个职工的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

⒋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建立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理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⒌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减少或杜绝企业内部各种违法违规操作。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⒈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现在,不少单位开展电算化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障碍是领导对电算化的认识不足和观念陈旧。据了解,一些单位的领导视电算化会计为一种赶时髦的装饰和摆设,只是为了应付会计上等级或评什么先进的需要而装门面,完全忽视了其管理的功能和提高效益的作用;一些单位领导满足于现有的手工核算方法,对计算机和先进技术缺乏信心,认为计算机还是信不过,靠不住,不知什么时候会出问题,出了问题不好处理;还有一些单位的领导抱着先等等,再看看的心理,认为电算化会计让别人先搞,等大家都上了再跟着。这些观念和认识大大制约了我国企业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2.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底。会计电算化会打破企业财务部门原有的组织格局,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担心自己会被转岗或下岗,对电算化的实施持反对态度,而不是积极学习,主动接受,使得电算化工作在财务科内部难以展开。而一旦电算化系统的运行与手工不符,或试运行中出了差错,就立即对电算化本身加以攻击,而不是帮助解决问题。

3.通用会计软件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会计软件的质量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质量。企业目前使用的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⒋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财政部要求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需要具有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但企业在实现电算化后没有按要求制定包括严格的上机操作管理制

度、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的明确的、成文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仍是按照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使用原来手工系统下的财务制度,从而使基础管理工作滞后。

⒌电算化会计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促使被审单位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但是,企业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不熟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不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从而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策略

针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⒈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因为领导是一个单位的决策者,没有领导的支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就难以实施。只有领导亲自抓,才能统筹规划、周密部署、保证所需资金、有效的协调单位内各个方面共同做好电算化会计工作,使电算化工作能协同一致地顺利开展。

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使用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让其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电算化会计信息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超级秘书网

⒊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使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和控制等。

⒋职能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会计信息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职能控制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

⒌操作控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操作是电算化会计的主要工作,操作控制包括: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等。

⒍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效手段,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对内部会计控制环节的检查、监督、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对系统进行各环节的审查,防止存在漏洞;检查和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总之,任何内部控制总存在一定风险,不能完全依赖。IT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的进程,同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又逐渐成为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有待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冯蓉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现代会计,2005.2.

[2]王菊.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区别.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2.

[3]树友林.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1.

[4]陆宇海.电算化会计数据的安全防护.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8.

[5]薛兆军.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机械管理开发,2002.2.

[6]叶芸芸.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1.

[7]应军.谈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4.

[8]李红,贾英.试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对策.商业研究,2001.6.

篇10

关键词:会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

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

一、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网络普及应用带来会计管理的风险

信息化最大的促动力在于网络迅猛普及发展,渗透于社会、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内的业务逐渐集成到系统的过程中,网络在企业内也开始大量地应用。不仅是各个部门,网络也把异地的分支机构也连接起来。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或者病毒的侵扰,而且内部人的非法访问成功的几率还很高,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电子商务也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的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与时俱进显得尤为必要。

(二)业务流程的改变带来的风险

首先,信息化的发展就像最初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影响一样,和原有的手工账务处理差异很大,会计人员不能马上适应新的操作方式,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风险。其次,业务流程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架构趋向扁平化,内部控制由程序执行,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业务人员大大减少,给个人身兼多职带来可能,因而导致控制风险。再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密切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跨职能部门的流程管理使得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其他流程的运作。过去职能化的管理也许还有绕过某些环节变通的方法,而集成系统就必须经过每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流程的实施。最后,由于集成系统采用的是单一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采取一次性单点输入,如某产品入库的具体数量若只有仓库确认,如果有差错,将直接影响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统计。

(三)信息化为会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发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使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分析、辨认企业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适时地加以处理。把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风险防范的工具,将能大大减少错弊的发生,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信息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例如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潜在的应用风险,电子数据可以被方便地改写和删除、数据处理过程无法直观观测等都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

同时,信息化的实施增强了控制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预防、检查和纠正功能。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使企业摆脱人员和资源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限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控制理念:内控体系不再仅仅依赖过多的检查、审批、核准人员或复杂的控制程序,而是依靠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合理设计,经济、高效地达到控制目标。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使会计管理面临无法回避的挑战。

二、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建议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

(一)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

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2006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抵御在会计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控制风险。具体说来,涉及一下几方面:

1、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各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企业还应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

2、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3、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应加强职责划分,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评价监督部门,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协助企业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有效防止内部控制失控,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同时,信息化环境下要加强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特殊性,其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企业会计管理有效性的实施。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尺度。正确处理好界定经济责任,统一评价标准,核实单位家底,划分遗留的潜亏挂帐等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内部控制。

(三)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

会计档案作为企业经济业务交易的载体,信息化环境下,给会计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会计管理的整体成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信息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数据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4、建立信息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四)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

会计委派制不仅是传统会计管理下的一种手段,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更应发挥特有的作用。当前,财务负责人对企业的延伸监管不全面。现行财务负责人制度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财务总监的监管范围,主要定位在“一级”企业层面上,对有产权关系的“二级”、“三级”企业,即控股、参股企业的延伸监管尚无具体规定。一些由产权代表或董事会确定的委派财务负责人,在确定其权责范围时中常常出现偏差。信息化环境下,有利于委派下的财务负责人将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当然,这对会计委派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赖于会计委派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委派负责人应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财务负责人在企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当好一名财务负责人,要具备一些特定的素质,以满足这一职位的要求。包括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财务负责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总体思维能力。历史赋予了财务负责人新的使命,也对财务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财务负责人应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维护资产安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善于学习,敢于负责,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保持敏锐的触角,捍卫所有者权益。其次,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企业财务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经济、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务操作能力,熟悉审计规范和技巧。同时,会计委派人员还需要系统掌握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等信息化技术,以更好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最后,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善于应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进行沟通等。这样才能使财务负责人的监管作用真正实现。

(五)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控制

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并监督会计部门实行,以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应建立严格的系统开发与维护、设定数据输入与输出权限、批准、复核、文件备份、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定期、不定期对硬件和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系统软件及杀毒软件及时进行升级,使会计管理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颖.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0,(22).

[2] 杨硕珍.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3] 谷文辉.电算化会计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