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学习兴趣
近年来,中考数学题的难度在提高,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成绩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成绩谈几点看法。
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准确地说,只要题目中有加、减、乘、除的计算部分就一定要计算准确。想一想,一张卷子有多少道题是不需要计算的呢?只有很少的概念题和作图题。那么,既然计算这样重要,就需要我们重视计算。所以,做题时不要会了就不做了,要亲自计算一下,总结经验。平时再增加一定量的口算题的训练,就一定能提高计算能力。
其次,重视概念。关于概念的教学有好多方法,不论是什么方法,一定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中的每一个概念,考试就是考概念,从根本上真正地理解了概念的真正含义,无论出什么样的题都能够准确解决。
再次,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当遇到一道不会的题时,要如何想?先考虑此题的考点是什么,知道考什么,再用对应的考点的知识想解题方法,这样思考,就很容易快速找到解题的方法了。简单点理解就是想出题者之所想,答出题者之所答。
还有,遵循学习规律。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要有由浅入深、化繁为简、把不会的题型变成会做的题型的思考方法。只有这样,所做的题目才能很快找到解题的方法。同时,对于有些题目是要总结规律的,再次做此题型时,就可以用总结的规律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再有,教者的讲解要有方法。准确地说,就是讲得要有意思,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爱听。如何产生兴趣呢?提高教者的文化素养,教者要有自己的个人魅力,要有幽默感,让学生喜欢。只有这样,学生才听得好。
篇2
关键词:重基础;贴近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17-01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初中数学每学期的总复习中,复习面广,内容较多,时间紧迫,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我提出,“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复习方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期末的总复习必须要较全面系统,作出全面的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的知识重讲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而应该合理地系统一下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所以,复习中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学生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究竟掌握知识状况如何?,老师,首先可进行全面试探反馈。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练习,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等知识结构网络。同时,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并提出自己的复习计划。
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可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
二、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
我的做法是:1、重视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复习过程中,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帮助优生确立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困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3、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三、“找缺陷、强反馈、切提高“的复习思路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老师应恰当组织复习,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反思能力;效率
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是孤立存在的,如何在总复习中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点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将以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为例,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希望对各位的总复习教学有所裨益。
一、制作详细的复习计划
详细的复习计划是保证总复习成功的前提,初中数学历时三年,各个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教材中,很容易被遗漏。因此,在总复习展开之前,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把三年的数学知识整合起来,制作一个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另外,班内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在复习计划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下的基础数学知识仍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制订总复习计划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新课标和数学教材为依据,将教材中各个局部的知识点,通过某种联系将其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如此,学生就能对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总复习计划的制订中,教师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引导他们自己反思、总结、概括,扩大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
二、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可以发现各个零散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条理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思维优势,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实践,亲自查资料,找联系,归纳总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新课程规定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依据每个学习版块内的特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归纳总结,对各个版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教师再根据学生归纳总结的情况进行补偿、提升,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更能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思学生能找到自己的欠缺,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能力。同样,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反思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重新回顾以前所学的旧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巩固旧知识、深化新知识、提高优化解题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复习效率。那么,在具体的初中数学复习中,我们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呢?
1.利用复纲,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每个复习版块中的复纲都是对本版块知识点的简要概括,教师可以在大纲中指出本版块复习的基本内容及重难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教师简要提示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具体的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问题情境具有知识点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在反思、总结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
比如,在复习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圆与正多边形、扇形、圆柱、圆锥等其他图形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领悟到其中的关联,深化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提高综合性的解题能力,会将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内角和中心角的有关计算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准确计算出正多边形的半径、边长、面积等,还能了解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准确地计算出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的面积。
总之,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在总复习教学阶段,要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大纲要求制订出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的主动性、能动性,只有这样,总复习的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极大
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材施教;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94-01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都是困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一直在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试图在不断的改变中来完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把数学教学带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也是,特别是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由此使得他们在数学上的表现也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一些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到游刃有余。也有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并没有那么强,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感觉到十分的吃力。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尽量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要高于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喂饱”这些学生的肚子。对于那些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注意降低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删除那些超出大纲要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起来轻轻松松,毫无压力。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很多学生对数学几何知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概念,所以在学习时很容易就陷入学习的误区。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简单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即可,而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只有认真的定位每一个学生,才能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做出更有利的教学决策。
二、从根源上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来控制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只要教师觉得重要的内容便会细致的讲解,而那些看起来不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往往会选择一笔带过。同时,教师在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来讲解数学内容的时候,很容易就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他们不懂得该如何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发现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进而能够为学生量身设计一套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教师的讲解思路不一定就是让学生理解起来最为容易的方法,相反,学生经常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数学知识引向一个较为复杂的领域,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的复杂难懂,很多学生终究只能做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就要学会去与学生无距离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疑惑,从而能够让教师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有理数”时,部分学生总是会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归结为无理数,如“6.6060060006…”、“8.3718524…”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在看到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时不能一味的斥责,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教师就可以尝试着与学生交流:为什么你们会认为“6.6060060006…”、“8.3718524…”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呢?学生会给出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些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着无穷无尽的长度,怎么看都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在看到这些数时就会把它误认为是无理数。”教师在清楚了学生的想法之后就要从根源入手,“同学们,你们只看到了它们的无限性,却忽视了它们的循环性,它们与那些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有着本质的区别,同学们可以从这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中加以思考和总结。”如此,学生便能够从根源理解什么是无理数,在就不会在犯上述的错误了。
三、在感情上与学生产生共鸣
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数学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它不像语文学科,需要感情的迸发和师生间情感的互动,数学只有一个个的公式和例题,情感教学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是起不到较好效果的,教师的这种想法是缺乏科学道理的。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情感教学法对于数学的教学来说往往会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就让学生产生退缩的心理,一些学生正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对数学的学习逐渐的走下坡路,久而久之,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跟着变差,造成了数学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这时,教师完全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来肯定和鼓励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以往的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是如何将其解决的,或者是以往的学生是以何种的心理和态度来对待同样的问题的,让学生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和认识。再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鼓励。如学生在刚接触“二元一次方程”时都会产生一定的排斥感,此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同学们,你们刚接触‘二元一次方程’,产生这种抵触的心理是正常的,想当年老师在刚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也是和你们一样的心情,但是只要你们好好努力,一定会比老师学得好。”教师感同身受的激励让学生重新获得了战胜难题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数学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教师和学生需要在数学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克服数学这个亘古不变的难题,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5
一、注重例题选取的代表性
在总复习阶段的课题教学中,例题教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例题的示范来使学生学会怎样应用,深化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掌握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为此总复习阶段应注重例题的代表性。
例!如图!,EF是:EG*的中线,H是EG上一点,*H交EF于I,求证:EHJ GH K EIJ$FI
评析:本题在平几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表现在:证明方法多种多样。是解决含有一条中线的三角形问题的工具性习题。
强化或减弱题设条件,问题可向一般化拓展。很多中考或竞赛试题均是它的变式命题。对证明成比例线段问题,在解证方法上具有指导意义。在复习中选好并讲好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能达到分析一题进而掌握一类问题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提高总复习的效率。
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仍然注重“双基”的考查,命题几乎覆盖了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三角形、圆、解三角形的主要知识点,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运用能力。此外,试卷中设计了各种不同的应用题,用来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在课前应不厌其烦地认真学钢,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对初中数学各教学内容应了如指掌,明确初中数学所有的基础知识,以及应培养的基本技能,对每个知识点应达到的层次目标是了解、理解掌握,还是灵活应用,做到心中有数,知道所订大纲与原大纲比较的一些变化,挖掘出蕴藏在教材中的重点,发挥例题、习题的教学功能,因为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后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典型性、探索性,复习时,只要以这些例题、习题为原型进行适当的引用、拓展和解题后的反思,就可以充分发挥出这些例题、习题的教学功能。
三、注重变式训练,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变式训练可深可浅,它可以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探究余地,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例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2-01,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
3-0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两车相遇?快车先开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人教版《代数》第一册4,,,例)
略解:设两车行驶了5小时相遇,由题意得:
解得: "设慢车行驶了5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变式!对第题加问:快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略解:由"题加问得: "题改问:慢车先分钟,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相遇?
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在学生已掌握其解题思路、方法后,还应有目的地研究问题的变式,这样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四、注重联系实际的应用
新课标已提出应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具有一定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时代对人们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应用题的教学已成为中学教学的热点,但是大部分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应用能力较低,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随着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要求计算器进入课堂。某电子厂家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某种计算器的供应量5万与价格;!万元之间的关系如图中供应线所示,而需求量5,万个与价格万元之间的关系需求线所示。如果你是这个电子厂厂长,应计划生产这种计算器多少个,每个售价多少元,才能使市场达到供需平衡?分析:这便是所要求的生产量和每万个的售价。
本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有一定难度,这是考查一次函数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立意十分新颖,易错点是对“供求平衡”不理解。解题关健是利用图像求出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求出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解此题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应用题用到的知识一般涉及方程、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统计等基础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扎实的基础外,且要注重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五、注重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开放性问题是考查考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公认的
在近几年的中考卷也反映出来了。一是题型趋于新、奇、活,二是在考题中所占的题量比例趋向于增大,因此,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重复训练,死教死学的教学方法逐渐会失去其考取高分的优势。教得活学得活便会考得好的“高分高能”的氛围会逐步形成。例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同学们都做过《代数》课本第三册:某礼堂共有"排座位,第一排有’个座位,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个座位,写出每排的座位数与这排的排数,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效益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使教学观念现代化,应做到以下三点:
1.要实现四个“转化”:(1)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不过,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巡视,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稳定教学秩序,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二是因材施教,帮差辅优,分类指导,全面提高;三是根据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与矫正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当堂达标。(2)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4)由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因此,要求 “教师游题海”,博览群书、资料,精选例题、习题,以一当十,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驾轻舟”,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课堂教学中要能体现出“两全、三动、一参与”。“两全”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积极学习,二是通过因材施教,使全班学生都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概念习题化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的测定(反馈测试结果)等心理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问题解决智能化
“问题解决”即善于解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它与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即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解决则是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
如何把“问题解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1.把“问题解决”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解决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概念、法则和定理等知识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等问题,让学生彻底了解,才能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使学生由“学会”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3.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解题过程包括从审题开始的预测,直到一种解法完成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的全过程。
4.善于把问题进行转化。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教育,而数学问题的解答则是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通过恒等或同解等方法,将问题转化,由繁到简,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课堂训练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训练效果。
3.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 培养能力 教学效果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 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关于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后者老师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目的明确,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学生却没有反映,老师只是一个现场播音员,把教案中所写的从头到尾讲一遍,与学生无关,甚至似乎与学生有仇,整节板着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然后上完课大叫“学生不配合,没办法教”,而事实上是教师本身没有努力,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前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我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例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20%的盐水a克,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差”,和谐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都有所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在堂上40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体现在培“优”转“差”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篇8
一、备课程,备学生,创设快乐学习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尤其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的获得有百分之九十是在课堂上。课堂上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有效并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谐和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和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快乐学习,快乐完成学习任务。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需要彼此互动。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培养需要气氛。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活泼 ,妙趣横生,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比较紧密,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所以会百听不厌,回味无穷,事半功倍;讲得教条,麻木,枯燥无味,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听起来就会呆若木头,飘飘欲睡,事倍功半。所以,创设良好的而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1、讲究语言艺术,态度和蔼可亲
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本身就有着不可避免的枯燥因素。让许多感性的学生望而却步。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和解惑者,如若还用那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可能会收效甚微。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距离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就会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学习的目的。
2、创设情境,巧妙设疑
素质教育要求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情境和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思考,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因此,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各司其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面教学,增加趣味,吸引学生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基础。它对求知欲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思考的能力。如"有关2的N次方问题的故事体现了我国人民无穷的智慧和数字本身所散发出来的无穷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多事实证明,穿插于课堂的趣味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用甚大。
三、培优补差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同在一个班集体里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的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在堂上45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体现在培优补差上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四、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提高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多媒体教学使课上教学省力;它能直观、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教师的板书量大大减少。其次,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容量,加强了知识间的连贯性。 其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主动积极地去寻找解题思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会学”。
六、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如:趣问法、追问法、反问法、类比提问法、联系实际提问法等。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自然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下面结合我的数学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期抛砖引玉。
一、融理论于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学习,乐此不疲。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时,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形成良性循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数学也是奇妙无穷的。数学研究的内容与生活密不可分,这是由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当把深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学生时,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奋与激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实用化”,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优化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在课堂上,我注重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威信应建立在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基础之上,只有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同时教师应关心学生,但不溺爱。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关心和期待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一视同仁,做到严格要求优等生,提携中等生,倾斜学困生,帮他们学会学习,树立自信心。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爱使学生亲近教师,产生信任,对教师的教育必然乐于接受,也就能起到效果。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
三、依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以学生为主体,传授、帮助、引导学生。同时,要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做到因材施教。我们现在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珍惜学生想象的丰富性,激发那种灵感的活跃性——哪怕是错误的,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神经联系的突发性更强。因此,我们必须以学习者的角色去读学生,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学生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脉搏,进入学生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五、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优化学生作业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数学的《补充习题》基本可以在课上完成,作为课堂学习评价的手段。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主要有两种练习。第一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第二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统一的作业中适当分层,差班可以删除一两题,坚决避免重复。另外作业都必须做到隔天反馈,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问题较严重时可适当增加一节习题课来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六、适时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出发,大家对课堂的关注不再只集中注意看教师是否认真教学,学生实际有无学到知识,是否掌握技能,能否“学有所得”,能否“学以致用”也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要掌握基础、扎实基本功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轻松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对于数学这门课来说,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牵涉到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运用能力已成为近几年数学知识考查的重点. 面对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领会大纲基本精神,对教学内容要了如指掌,明确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点,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重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起到深化教学的作用,而习题的布置也要经过认真筛选,要有示范性、典型性、探究性,既能落实基础又可强化基本技能. 总而言之,数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例题、习题落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快捷地扎实基本功.
2.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学生主动学.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他们才会热爱学习. 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很重要. 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应该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应倡导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设置、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解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游戏,或者设置相应的情境辅导教学. 例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导入:小红去街上买苹果,价格是每公斤9.8元,现在称出苹果重10.2公斤,小红随即付了99.96元. 小红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说说你的想法. 生:小红带了计算器. 生:小红心算能力强. 师:为了弄清楚小红为什么这么厉害,请同学们到书里找找答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是怎样计算的:9.8 × 10.2 = (10 - 0.2)(10 + 0.2) = 100 - 0.04 = 99.6. 师:请问,他这样算正确吗?请同学们验证一下. 这种运算是不是一种巧合呢?你能说说你的观点吗?从类似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这样一步一步导入课题的话,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另外,在充分理解、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更为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 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乐于学习
每一名学生都渴望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注,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能听到老师的赞扬,希望得到同学的注意. 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并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要实事求是,是优点就赞扬,但对其不足和错误也要及时地指正,并督促其改正,同时要告诉学生你一定可以做好的,要给予他希望,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关注,从而引导他积极地去面对去改正.
4.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即学以致用. 这就表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再只是简单掌握几个知识点,而是要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不仅要注意传授知识,也要注重传授运用知识的方法.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可以用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联系实际成了传授知识应用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学习角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设计几个图形,如设计电视塔或者一个艺术造型,等等. 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所学知识,又加强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学课堂不再仅仅限于关注教师的教学,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掌握了基本技能,能否“学有所得”等都成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关注点和研讨点. 本文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研究怎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希望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燕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农家科技,2011(04):51-53.
- 上一篇:建筑工程改造与加固
- 下一篇:初中数学的十字相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