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时代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时代素质教育

篇1

一、家庭教育中的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

1、首先教会孩子怎样去做人。我们许多父母往往只注重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培养,殊不知道,德育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在智慧上有所欠缺,它可以让美德来弥补;一个人如果在人格上有欠缺,再高的智慧也帮不上忙。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选择一些启蒙教育读本,同时还要注重言身传教,摒弃一些影响孩子受影响的因素不良行为。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的道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包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更要要教育自己的孩子用毕生的努力来向这个目标靠拢。

2、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作为家长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这些。我们做父母的,不要给孩子增加过多的不适合孩子的身体、心灵发展的负担,这样会大大束缚孩子自身潜能的开发。家长平时应当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多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的女儿六岁了,我也是经常这样去教育我的女儿的。孩子对事物有了深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区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3、尊重孩子,换位思考。在尊重孩子方面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其次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论大人还是孩子的人格都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否则心理上就不会平衡。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应当站在同一平台上,不能以父母自居,有以老压小的感觉,处处以老子自居,你说让孩子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也会与你对立的。不能动不动就以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去学习或者去做某事,这样孩子会从心理上认为你不尊重他的人格,不能平等对待。这势必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时时处处防备着你。

4、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谈心。要学会沟通,与孩子交朋友。家长与孩子既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地位是平等的,应该相互理解尊重。这就要求家长放下架子,学会沟通。在沟通中,应是朋友式的而不是家长式的;民主式的而不是专制式的。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彼此了解、彼此信任、消除误会、增进感情。

5、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孩子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谁打你,就打他”,“别人不劳动,你也别干,别当傻瓜”。如果以这种教育法,孩子何以知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奉献,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为人父母应从正面积极教育孩子吃苦耐劳,待人诚恳。

6、不要与学校唱对台戏。有人说,学校和家庭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时同步,方能引导孩子。可惜有些家长则不尽然。例如:有的学生迟交或不交作业,屡教不改,老师请他们放学后完成作业。可有些家长不理解老师的苦心,当着学生的面,流露出强烈的不满,使孩子处于两难的境地。做为家长,应密切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双方齐心协力,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7、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他就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了,这种固定的学习地点,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条件反射,逐渐形成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8、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开始可以先教给孩子怎样收拾书桌,怎样铺床、擦地等,然后再整理房间,逐步学会让自己的生活环境井井有条。

二、总之,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积极寻找家庭素质教育的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燕镜:《教育学新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张世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篇2

听廖xx教授教育现代化与教师素质课,收获很多。其中廖教授讲座中的一节微课深深的触动和启发了我。

这节微课时间很短,也就10分钟左右。说的是xx师范毕业了20年的学生聚首来看看母校,来看看前班主任廖老师。先是开着小汽车来接廖教授去吃饭,饭后相约到20年前的510教室坐几分钟。来到教室看到的是脏乱的教室,抽屉里塞满了果壳,走廊满地纸屑,黑板上满是涂鸦。。。廖教授和这群中年的学生花了两个多小时把教室打扫整理得干净整齐,在黑板上留言:1994届毕业生欢迎你们!

这个行动是无声的教育,是以行动为榜样告诉现在的学生:“我们来了,我们看到了!我们这样做了。”最简单的行动胜过最华丽的说教。你的行动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分析判断其真伪。现在的学生其实聪明的很,你是不是认真、是不是真爱他们、是不是有水平他们心里有一本帐。有时你一开口他们就知道你的目的,甚至于怎么应付你也是胸有成竹。我们要做的还真就是加大投入劳动、情感、自我学习、交流等。以行动带动行动,情感唤醒情感,人格影响人格。如果你热爱教育,这一切都是幸福的。如果你不热爱教育,那你容易疲惫甚至于觉得是煎熬。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在从事教育能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的今天,教育给我们的精神满足远远大于绝大多数其他行业。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有了多年的积累。爱与不爱你选择什么?

微课短短的10分钟展示了教育的最好方法,短短的10分钟让人感动。更重要的是微课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让更多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受益。从爱开始,从今天开始,幸福将围绕着你。你也将是幸福的使者,把幸福的火炬不断传递!

篇3

关键词 教师 心理倦怠 干预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现状述评

“倦怠”(burnout)一词原指枯竭、耗尽,教师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态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①倦怠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包括酗酒、过分依赖药物、失眠等问题,对婚姻与家庭关系产生冲击;倦怠对学生个人而言,教师的职业倦怠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质量,学生体会不到教师的关怀,教师的负面性情绪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校而言,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降低工作质量,人际关系变坏,对学校稳定健康的发展产生不理影响。总之,对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加以了解,可有效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直接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2 教师心理倦怠成因

2.1 个人因素

有三个方面易造成教师心理不同程度的倦怠,人格因素,生活所处的环境与受教育水平有差异,以至于人的性情、品质不同。交际能力因素,缺少与学校领导、同事的交流沟通,沟通能力欠佳。由于忙于工作,难于应付,交际圈变小。年级因素,年轻的教师不满现状,现实与想象的不一致,产生一种倦怠的不良情绪,年纪大的教师疲于工作,失去了新鲜感和工作的积极性。

2.2 家庭因素

就家庭负担而言,中老年教师在寄宿学校上班,工作时间长,延误了对自己孩子的照看。双职工家庭而言,中青年教师买房、育人压力大,因工作原因要把家中年幼的孩子托人照看。就家庭和谐因素而言,寄宿制教师因为工作原因,严重影响了和家人的沟通、交流,造成没有得到家人的关心、体谅,给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2.3 社会因素

社会上普遍重视教育,严格管理教师工作,教师压力变大,家长依赖学校,社会缺少对教育的理解,老师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容易使教师陷入倦怠。就职业本身来说,教师自身需不断学习、实践,学校竞争压力加大,超负荷的工作量与极少的休闲时间成反比,学校的环境都影响着教师的心理。②

3 寄宿制学校教师普遍心理状况

3.1 适应性

适应性问题主要是指,一是现实与理想是有距离的:因寄宿制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其家长相对工作较忙,因而无暇顾及孩子教育,基于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家长会对寄宿制学校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学习或是生活上,这与教师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是有差异的。二是社会舆论对教育的冲击:寄宿制学校的老师,相对工作量要大很多,责任心也要相当强,因此工作报酬也会相应稍高于普通学校,但从教育的总体情况上分析,教师待遇普遍都是偏低的,有些老师就会心理不平衡,自己的辛勤付出没有得到肯定与收获,认为这很不公平。再就是学科技能带来的压力: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与改革,影响着每一位教师,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许多教师因不满原有的学历,也加快了进修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可这些进修培训毕竟是需要精力,时间,更需要教学实践,而教师本身就缺乏这些,故当下教育会出现“不知如何教”的困惑或“越来越不会教”的感慨。

3.2 职业行为

寄宿制教师相对普通学校教师,更需要对职业的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学生的爱,很多老师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摸索经验,从而脱颖而出,成为特级教师。③然而在寄宿制学校,由于强大的教师队伍人数,其教师之间的竞争也相应更加激烈,如教师想要取得骄人成绩就不是一件易事了,所以寄宿制学校教师会有“忙忙碌碌、碌碌无为”的感觉,易失去对学生的耐心、爱心和恒心,也容易产生牢骚、怨职情绪。

3.3 交往沟通

寄宿制学校由于校区面积较大,各行政办公室安排相对会分散些,使本校教师间的交往变得不方便,在人际交往沟通中,建立良好的关系本就需要时间积累,这较少时间的见面就不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由于寄宿教师早出晚归,中午也难得回家,班主任教师更是难得有一个完整的周末,所以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应减少。

4 教师心理倦怠干预措施

4.1 改革学校制度及其实施策略

首先由教师心理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得到学校领导层的充分认识。比如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邀请权威专家来讲座等方式获得认识。其次,学校应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 最后,通过改革和完善学校目前现有的制度,得到实践经验,制定出一套更科学更民主的制度,从而最大程度地消除教师因抵触学校制度而产生的倦怠心理。

4.2 对教师自身的干预

对教师自身的干预,可通过每学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来讲座,全面深入详细地剖析教师心理,对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方面采取一定的训练措施,由此控制和消除教师的不良心理因素。与此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增加教师外派参加有关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回来后分享学习心得并与全体教师交流经验。在校网上开辟一条与教师沟通之路,比如教师心理信箱和有关心理方面的教师论谈。在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行为的变化及时反思,并由心理辅导教师给予更多的心理安慰与行为上的指导,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心理倦怠的发生。

4.3 对社会环境的干预

教师很大一部分压力就来自家长,增加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机会,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通过在社区中开展义务劳动或宣传活动,一方面使学校在社区中树立美好的整体形象,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声誉。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校与所在社区的联系。校荣则我荣,自然地,教师在社区中的地位也会获得提升。

篇4

大数据作为IT产业的一次颠覆性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素质和信息素养。尤其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新教师而言,他们教学素质的培养以及职业的发展对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实施新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的依据

目前,我国正处在大学教育的扩张阶段,很多高校年轻教师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像我们这类应用技术型大学,除了保留办学初期母体学校的老师外,大部分都是近些年招聘的各大“211”和“985”高校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而对于当前信息海量的大数据时代,这些刚毕业的新教师在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却常常遭遇很多的问题,如众多大学生在线学习时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新教师如何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再如,MOOC、微课、翻转课堂这些新时代授课模式,新教师如何应更快地适应并接受这些授课方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新教师的工作及成长,所以说,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且正左右着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对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教学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精心策划职前培训课程体系,确保培训效果

目前各高校岗前培训模式固定,只是从理论上解决新教师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概论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知识能力,却不能从实践上解决新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而我校现在对于新教师的培训就已经逐步形成规范,每年新教师入职前除了岗前培训课程之外,都会由教师与发展中心举办新教师入职培训,由学校领导及书记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以及教师师德规范等。对于新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

(二)抓实教师的“传帮带”,并认真抓好年轻教师的第一课

学校应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新教师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们多请教,虚心学习。年轻教师还应该常常带着问题去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到经验丰富教师的课堂上去听课,做好笔记。认真学习这些教师怎样导入课,怎么衔接课,怎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活跃课堂气氛等。回来之后反复斟酌和思考,精心备课。有必要把课堂上的关键用语写出来,真正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措辞严谨。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并进行详细的修改。在维护年轻教师的自尊心的同时,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出现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让他们有改正和提高的过程。

(三)新教师的培养施行创新实践――坚持教学研讨活动

对于新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我们学校数学教研室一直坚持两周开设一次教学研讨活动,研讨主要采取由新教师分章节、分内容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并以有经验的教师点评和示范讲演的方式开展,目前侧重讨论数学教研室主讲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的教学问题,研究各章节内容衔接法,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法等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高等数学》上册研讨与试讲,对线性代数进行了一章的研讨与试讲,在以后的研讨会上,我们还计划应课时、课程要求增加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等课程的研讨,并不断丰富研讨形式和内容,以适应教学要求。力求通过教学研讨帮助新教师全面了解本学科知识结构,掌握教学大纲、教材编写体系、课堂如何组织教学等,从而完成新教师到基本合格教师的迅速过渡,使他们的理论教法与实际教学有效接轨。

(四)大数据时代下,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提升个人素养

对于正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青年新教师而言,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不断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具备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在课余时间,更应多学习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软件,比如Matlab、Excel、mathmatic等数学软件,丰富自身的教学素质,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5

一、现代化人的素质构成

根据英格尔斯对现代化人特征的研究,结合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活动内容的主要特点,国内学者认为,现代化人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健壮的体魄与全面发展的体能

健壮的体魄与全面发展的体能,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身体的主要要求,也是现代化人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要求愈来愈高,在现代社会快速生活节奏与高信息负荷的“压迫”下,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将会感到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身体要求,不仅是健康的机体,还要求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强度。

2.合理的知识结构与现代的思维方式

这是现代化人的基本素质。现代社会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人们对效益的追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要把线性思维与全方位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单向思维与发散思维结合起来。

3.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激烈的竞争性。现代人应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永不满足,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竞争中夺取成功的桂冠,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4.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勇于开拓的精神

这一素质是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在现代竞争中,现代化人的思维应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不受固有观念和模式的约束,敢于标新立异,善于独辟蹊径,发现、开拓新的领域,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开拓中求发展。

5.顽强的意志品德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在竞争中能否夺取最后的胜利,不仅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物质基础,更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乐观、自信、自制、自我调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为“精神”基础。

6.较强的预测能力与灵活的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具有快速多变的特点,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必须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然而,在高度复杂和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任何科学预测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为此,现代化人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7.较强的组织才能和联络才能

现代化人的工作、生活都在一定的团体范围内,不可避免地以某种方式与内部成员和外部系统发生一定的联系。任何一个社会成员,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都必须具有较高的组织才能和联络才能。

二、体育教育与现代化人的素质培养

随着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以及体育教学的固有特点,体育教育对现代化人的素质培养的作用也是独特的。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1.体育教育能锻炼人的健壮体魄和全面发展的体能

体育新课标的出现,使体育的内涵更丰富,使体育的外延更广阔。体育新课标是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无论其内涵与外延如何变,时代赋予其“锻炼人的健壮体魄和全面发展的体能”的厚望不但没变,反而越来越高。所以,体育教育的“锻炼人的健康体魄与全面发展的体能”功能将越来越得到强化,这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任务的一大特征。体育新课标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和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之一,而体能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在确定体育(与健康)的性质中提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这里提到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身体上的全面发展和心理意识上的发展,其中身体上的全面发展包含体能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体育教育中,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教学,开拓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举行活泼多变的课外体育活动,目的之一,在于锻炼人的健壮体魄和全面发展的体能。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其目的也是使其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壮的体魄和全面发展的体能。此外,体育教育还能锻炼人神经反应能力。体育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教育活动,这种练习是在大脑、神经系统指挥下的。所以,通过体育教育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能随时有效地调节自身的各种机能,对外界环境迅速做出反应,并很快适应。

2.体育教育能培养人的现代思维方式

具有现代思维方式的人,办事的成功率及效率高,这也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体育教育能培养人的现代思维方式:

首先,体育教育能促进思维发展,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寄思维活动于身体活动之中;其次,本次体育课程改革,体现出观念和理念的极大转变,更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体现,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的确立,从学习内容到水平目标的划分,从课程管理到课程资源的开发,无不体现现代思维方式,而这种现代思维方式又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影响着每位学生,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现代思维方式的熏陶,并逐渐形成现代思维方式,尤其是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更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再次,根据体育新课标的理念,体育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出现明显的变化,就以体育教学来说,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完全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分组探究性学习,也可以是主题互动性学习,也可以是互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地发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智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人的思维相互碰撞、互为影响,使人的思维过程更活跃,思维形式更多样、更复杂。所以,在体育新课标下的体育教育,使人形成现代思维方式不仅是一种可能,更是一种现实。

3.体育教育可以激发人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新课标的课程价值之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它有这样的解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新课标的课程价值,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中务必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六(按要求,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只需达到水平五就行了),作为高中学段(包括职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主要是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并使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得以加强。

体育教育,不仅是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技能及健康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体育文化的灌输活动。通过体育文化的教育,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如,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能催人上进;在竞赛中因毫秒之差而决定胜负的经典战例让人懂得什么是竞争;运动员刻苦训练而取得骄人战绩的经典故事能激励人的斗志。

4.体育教育能铸就人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6

一、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授我们知识的老师并不是最佳老师,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存在让人们对事物表面的关注衍生到更深层次。当学生对学习拥有兴趣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带来情绪上的满足感。因此,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再是被动而是主动学习。而在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模仿与记忆所学的知识是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弊端明显,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会在枯燥无味的学习中感觉厌烦,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但是新时代实行的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发展,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十分好奇且多动的阶段,在该阶段教学过程中利用创造性方式并结合教学内容,或者讲述有趣新奇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活跃学习氛围有很大帮助,更能够帮助学生将难懂、难理解的数学内容轻松地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阶段正是创造未来一切可能性的阶段。小学生掌握知识都是从形象思维开始,而传统教学方式让他们被动接受,抑制他们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让教学内容更具形象化,通过学生参与其中的方式来讲授知识,鼓励他们动手、动脑、主动思考,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效率与容量,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数学具有严密性,要求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必须是确定无疑、论据充足、符合逻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拥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

篇7

【关键词】 计算机 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是紧密相连的,尤其在网络信息安全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今天,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信息科学的有效价值利用,要求与当代素质教育的强化同步发展。

一、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特质与内涵

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首先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特征、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进行深入研究,做到了然于怀,耳熟能详。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应该非常重视其基本原理全方位阐释,而决非简单的照本宣科的介绍。基本原理掌握不好,今后的信息技术应用就无从深入。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的教学,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把学与做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的传授,更要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到重要位置对待。在解决一些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初步教学,强调学生对信息课的深入理解,是与时代潮流结合的,教育他们若不加强学习就可能与时代落伍。面对五花八门、形形、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教育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民族自尊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对面前的信息首先进行正确的判断,在这方面的准确判断与评价其实远比具体的操作机器复杂的多,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具体的软件使用固然重要,但对于复杂信息的科学选择和正确处理更为重要。笔者认为,中学里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应只关注具体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应该必须把信息技术的操作与今后的应用课程的学习渗透到素质教育体系来完成。同时需要把信息技术教学与学校的整体教育联系起来,尤其是做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与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紧密配合。鉴于此,信息课教师应主动与其他课程的教师进行实时沟通,力求做到计算机信息及时地应用到其它课程的同步教学中。这样既及时巩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又很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紧密结合,既方便了其他课程内容的教学,也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教学发展,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操作方面,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对信息采集工具、信息编译工具、信息发送工具以及信息存储工具的选择和应用技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某一阶段学习任务,进行多渠道搜索各种学习资料的信息采集,并且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信息阅读功能,对计算机信息查询方法和网络访问途径了如指掌,对信息资料检索技巧与电子视听渠道畅通无阻。经过一阶段学习,使学生具有独立操作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信息的鉴别、筛选、和综合分析,具备根据需要进一步对所获信息进行归类处理的能力。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还表现在信息创造方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开拓灵感思维,通过大胆的构想与设计,耐心细致的比较分析,探索出信息生长的要素,再根据工作或学习需要构筑、新的信息系统。中学生信息技术课与素质教育结合的另一个表现是,通过深入学习,具备独立表达信息的能力。依据工作或学习需要,熟练运用特定的符号奇妙地把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信息进行重新编程,使表达信息的符号使用起来更加简洁明了方便快捷。经过学习,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利用公共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库。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水平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运用能力,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践教学状况,实时改善信息环境的建设,对现有的信息设施及时改进,有效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运行的能力,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形成提供基础保障,从而保证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动手处理信息的水平实时提高,就是与同时代的技术水平相一致,不能有太大差距。帮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形成独具个性风格的创造能力,进一步开拓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有别于其它传统课程的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技术处理和运用水平的提高全在于平常辛勤的训练。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也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文化教育后,又在大量的学习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没有经过实践训练而后得到巩固的知识,只能停留在课本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与水平提高是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唯一结果。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文化素养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素质教育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生物教师需提高教学事业心。提高师德修养,主要是关爱学生,要求教师不能只给予教师的父母之爱,应该满足社会需求,给予学生更为博大、更为高尚的教育之爱,热爱教育事业必须热爱学生。

其次,注重继续教育。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加强知识更新,针对生物学科,老师应热爱生物学,学习生物学和生活、科学、社会的关系,掌握高科技领域的生物知识和研究成果。增强教学的基本功,提升授课教学质量,集中精力解决教学效率、效益。提高教师自觉教学意识,针对教学互动,开展自我评估,修正教学过程。

最后,参加教研。教师参与教研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熟悉教学规律,掌握教育新动向,增强教师责任感,提高教育理论认识。同时,有利于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策略、方法。

二、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

而传统教育主要为应付考试,追求升学率、提倡升学考试的教学。素质涉及文化科学、学生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等内容。由于时代不同,教学需求侧重点不同。现阶段的素质教育,除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还需加强科学精神、态度、思维、方法的培养,而素质主要为突出智育,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平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生物教学展开了大量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改革,例如,实验探究法、情景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过程式教学法等。经过新课改的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必须确定恰当、全面的教育目标。全面是指学生身体技能和文化科学的培养水平,具体是指通过哪些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哪种品德、能力。恰当指由实际出发,制订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艰辛的实践过程,加强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实现效率、公平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发挥、发现的技能,实现全面发展、创新时代、创新教育的生物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28-02

随着世界各国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备受关注。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发现教学中的缺陷,并为其教学行为的改进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质量。为适应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国际上涌现出一些大型测评机构,有力地推动了西方素质教育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相对于西方教育而言,我国在教学评价方面研究较少,大部分教育理论都参考或借鉴于国外。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高中教育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在此背景下,生物学科应注重学生动手、观察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我国高中生物素质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现状及主要问题

教学评价由评价者、评价依据、评价对象三要素构成,其目的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健康发展。通过对文献的调研,受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陈旧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中西部地区则更是主要以一个测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当前我国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课程标准》评价内容理解不够。《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其包含的教育理念、教学评价范围、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目的是每位教师应该熟悉并落实于教学中的。通过对四川、湖南、山东、河北等地区的100位一线高中生物教师对《课程标准》熟悉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比较了解”的教师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3,这反映出部分生物教师对《课程标准》重视不够,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呈现出随意评价、缺少符合理论依据的评价,达不到预期的评价目的,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成长难以起到促进作用。

2.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成单一。目前,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采用同一量化尺度去评价个性有差异的不同学生。学校层面重结果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加剧了教师对考试结果的重视和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忽视,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得不到实现。由于对新课程概念的理解相对滞后,终结性评价模式并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难以培养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学生。

3.对生物实验课堂的评价重视不够。生物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又是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升学的压力、课时的限制、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教师的缺乏等因素,许多高中往往淡化了实验教学,而主要采取书面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评价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4.对课堂教学中情感方面的评价重视不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态度的评价应从不同途径进行。由于传统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使得生物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难以得到真实、有效的评价,妨碍了教师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抑制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5.对教学中学生表现的各方面能力关注不够。现行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采取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优劣的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考察和评价,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一个误区。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评价模式改革应当跟上时展的步伐,在兼顾分数高低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同时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推动素质教育的有力发展,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逐渐摆脱传统的以分数高低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学生能力优劣的陈旧评价模式,而要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界应当确立高中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而言,要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鼓励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在新形式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其教学评价观,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重过程评价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通过不同途径去激发不同发展层次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注重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学生是高中生物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培养其主人翁意识,不能一味追求分数高低,而应培养其积极去动手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多与教师进行沟通,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态度。整个评价观念的转变要认识到评价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师要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其进行评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效果进行评价,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高中生物评价体系的构成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实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逐步过渡到关注学生努力过程、求知过程和探究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评价。

1.情感态度与价值评价。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大。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引导并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鼓励高中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爱好环境,培养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

2.实验操作技能评价。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是学生要求掌握的。高中生应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观察生物的方法并绘制生物简图,要具备较强的撰写生物实验报告的能力。教师可制定相应实验的评价表,根据学生每次实验的表现进行评分,对进行创新性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学生给予额外的奖励加分。

3.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评价。新形势下的学生不应该一味地接受知识,而应学会主动去获取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热点生命现象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合,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讲解相关知识,教师再针对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提高新时代高中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4.校外调查与实践能力评价。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应将学生带进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针对某个生物问题进行调研,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校园调查与实践,对我国现有的生态状况有所认识,思索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能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讲遗传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分组对某个人群进行单双眼皮的调查,不仅可以考察他们的分组合作以及调查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5.纸笔考试。纸笔考试是衡量一个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但对高中生物学习而言,应同时将月考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共同纳入笔试总成绩中,这样对于高中生成绩评价而言,既重了过程,也重了结果。

四、高中生物教学评价内容

1.采用档案袋评价模式。新课改倡议针对高中生物教学评价,应建立专门的档案袋评价体系。在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下,对每个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袋,由专门的学生保管,将学生在生物教学课堂、实验课堂、课外活动及期末考试的各种表现都记录在档案袋内,同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在学期末,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都可以查看档案袋,学生可以更详尽地了解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家长和教师们也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在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时,我们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在一次笔试测试结果上,而要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学生这段时间的努力程度、价值观形成、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建立评价表,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综合考察学生在某段时间内知识、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变化。

总体来说,生物学是一门内涵丰富、实用性强的学科,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只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通过教育实践我们知道,教师、学生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应用的重要前提。实现新课标的理念,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改变教学评价模式至关重要,而新的教学评价模式的探讨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杨再峰.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现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葛学文.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的创新思维[J].学周刊,2011,(33):141.

[3]陈刚.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李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师;博学多识

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变为我们的教育实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升级换代明显加快,高考中的理科综合试题出现了研究性实验。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动摇着传统教育的根基,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种变化,即中学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做研究。

1. 新时代下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新时代下,化学教师的知识不仅面宽,而且质上也很显著,他们不仅对问题的深层结构敏感,而且还能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科学方法论、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科学价值观等。笔者认为,学者型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必须掌握大学化学专业所涉及的经典化学知识和教师必备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化学与STS相关的知识。当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STS)相联系,其核心是全面反映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学者型化学教师能结合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水源及食物等焦点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能解决未来生活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及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化学问题。

(2)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前沿知识。当代科技飞速发展,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化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化学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环境化学、生命科学、信息材料科学、能源化学、地球化学等都属于化学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学者型化学教师力争将教学与科技接轨,使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加开阔。

(3)结合化学史渗透科学方法论。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在知识的静态结构,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其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品德。

(4)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学者型化学教师应结合具体学科知识,使学生对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从而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创造精神。

2. 新时代下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策略 掌握策略性知识是学者型教师进行策略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课堂上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还能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并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能运用策略性知识,设计教学策略。一个经验丰富、教学策略掌握好的学者型教师,必须具备:①内容知识,即所教科目的内容;②课程知识,即有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思想;③一般的教学知识;④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知识,即教材、教法知识;⑤有关学生及其特点知识,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等;⑥有关教育环境知识;⑦有关教学目的、教育价值等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其中⑤、⑥属于策略性知识,即研究如何有效教的问题,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2)课堂上教学实施学法指导,探究实验技能。学者型教师能针对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有效性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个别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景进行针对性灵活教学,研究自己教学个性,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课后反思能力。 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学者型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还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反思。

3. 新时代下化学教师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1)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摆在化学教学的重要位置,让学生学会创新是学者型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是:具有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喜欢质疑,爱独立钻研,敢于创新;想像力丰富,新颖独特,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特别是具有较好的分析、综合能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2)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是基础。培养创新精神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学者型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要从根本上把学生的能力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关键是教师主动创设适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

(3)要有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 现在正进行以电化教育为标志的教育革命,学者型化学教师应努力探索和拓宽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范围,把计算机带入文、图、声集成的应用领域,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CAI软件是一种人工智能,在揭示化学教学的微观实质,展示化学思维的形成路径,描述化学思想的产生,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而且还有利于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因为对未来一代,不在于仅仅是储备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速度有多大,获取知识的技术手段有多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