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思路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思路

篇1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然后按照总体改革思路的方向,具体提出了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0101-01

体育作为一门基础课在高职院校明文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目前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进,如何更好的发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条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具体探讨如何进行改革。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全民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前一些中专、职业技术学校转变为高职院校,根据2008年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高职院校1169所,在校学生约400万人,其中职教师资队伍约20万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硬件教学设施上与以前相比也有很大改善。虽然近年来国家已对高职院校教育比原先重视程度已大为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师资队伍在数量与质量上也与大学等高等学府有一定差距,教育资金投入与大学相比也相对不足,而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2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体育教学问题

2.1 教学模式已有改进但仍受各种条件的制约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已对体育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学模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许多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上开始注重学生自我锻炼,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但这种改进仍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由于扩招等原因,高职院校一般采用的是大班教学的模式,很多班级达到60人以上,而且水平参次不齐,虽然教师努力给学生指导、讲解,营造各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但是很难兼顾全部的学生,班级里的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技能水平也各不相同。想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有一定困难,很难按要求满足每个学生,同时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2.2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社会人才流动等原因,相对大学等高等学府而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师资水平相对较低,教师的学历以及各方面的文化素质不高。虽然这些教师很多也有专业的体育背景,很多也是从专门的师范类院校毕业,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但他们并不熟悉体育教学方法和理论,不懂得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不愿意改变固有的被动教学模式,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选用的教材落后,脱离社会应用实际

目前各省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是高职高专院校推行的。跟们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实际需求,利用这样的教材,很多学生无法贯彻自我锻炼意识,终身体育意识,很难运用到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去,而且高职院校培育的很多是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体育的教学中更应突出健身、健心,培养有学校体育走向终身体育,应该把健身娱乐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教材的重点。

2.4 不考虑学生实际水平,采用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生源的原因,学生的身体素质往往各不相同,而高职院校目前的教育一般都是仿照大学等高等学府,统一进行授课然后通过考试来测评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结果是体育基础差的学生感到跟不上学习步伐,而体育基础好的学生却没有得到满足。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1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兴趣教学

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现在已越来越多的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于教学当中。体育课作为一种实践课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上应偏重于学生的各种技术的观摩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院校内更需要这些网络与多媒体的教辅工具。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可视性强,而且可以有互动。对于高职院校建议多利用多媒体放一些体育明星比赛类的片子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容易吸引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2 建立适当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标准,而这一标准应以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为导向进行确定,现在很多学校没有适当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仅把期中和期末的考试作为高职体育教学是否成功的指标,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光考虑一些体育考试的合格率,而且还要考虑评价模式是否能反映学生的真实体育水平,以及评价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今后的需求。

3 考虑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次的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体育基础不同,绝大部分学生体育水平不高。因此学校离职生入学后,应对其进行水平测试。在测试之后,应对按照测试的成绩分班,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进行教学。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

篇2

(一)实现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的改变是创新的灵魂,若不能从思想上进行创新,那么要进行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纸上谈兵。要实现体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要深刻了解体育教育是关乎自身一生的重要课程;其次,体育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思想,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特点制定合理的科学课程,同时还必须从给自身做起,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

(二)建立创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科学与真理来源于生活实践,走向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体育教材内容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新技术,新信息,也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体育教育的创新,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的设置都必须能够体现出前沿性、开放性和全面性,要使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要以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就体育教学模式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人格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因材施教的丰富性和教学相长的互动性等特点,然而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度的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和竞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机械训练,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降低了体育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构建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通常注重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采取这种模式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要实行创新教育,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体育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够真正发挥导向功能。在考核体系上,不仅要考核学生的技巧和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对体育技能及理论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培养学生扩散、求异及逆向等各种创新思维能力。

二、结束语

篇3

【关键词】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高职学校如今已经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其教学质量也日益完善,使得更多学生倾向于高职学校就读。而体育教学更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的课程,很多学生也兴趣颇丰,近些年,国家开始提倡学生身体素质发育,就开始对体育这门课程实行教学改革,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但是,在很多高职学校,对于体育教学改革,其执行力还比较低,很多改革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实施,使得体育教学质量并未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也是很多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被予以重视。

一、体育教学的基本涵义

体育教学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其包括的内容也颇为丰富,已经成为众多学生热爱的课程之一,也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谓体育教学,就是指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学生的身体教育。其包含体育常识性知识、体育活动类别、体育竞赛和体育文化等知识,这些内容都要求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而对于具体的体育活动,学生就要做到全面掌握,通过体育运动来带动自身的身体发展,释放内心的压力,从而帮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双重的发展。

体育教学在高职学校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更是高职学校应该尤为重视的课程。高职学校是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双具备的人才,也就是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灵活的头脑,还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而身体又是学习一切知识的本源,所以,体育教学的作用就得到体现,也就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性课程,即体育教学。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可以首要获得身体上的健康,之后还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放松,有助于他们的道德情操发展,从而才能更加精力旺盛的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体现自我价值。

二、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低下

高职体育教学并没有占据着学生发展的主导地位,所以很多体育教学内容都较为枯燥,缺乏新颖的知识结构,很多都是沿用了很多年的教学内容,例如,100米速跑、铅球、田径运动、长跑等,这些项目已经被学生所熟知,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课堂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已经厌倦了这些体育活动内容,以致很多学生体育水平偏低,体育成绩偏差。

2.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效率不高

目前,很多高职学校中体育教学质量存在逐步降低的趋势,这是由于其教学缺乏准确的目的性造成的。高职学校意在培养专业技能型的学生,如果体育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影响学生其他专业性课程的学习效果,无法体现学生的职业发展特性,从而无法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3.教师水平不足、学生缺乏更多的知识来源

很多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师水平非常普通,其体育部的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这些将会导致学生缺乏体育知识来源。现今,很多高职学校过于忽视体育教学,从而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比较低,随着学生的时代化发展,这样的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体育教师能力不足,就会导致学生体育水平低下,而这些体育教师又与体育发展的速度相脱离,使得学生既得不到良好的体育锻炼,又缺乏更多的体育知识,使得学生体育学习受到阻碍。

三、有效实施改革思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化

有效实行体育教学改革,可以更加丰富体育课堂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接受更多新鲜且带有趣味性的体育知识,从而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帮助学生的身体更好发育,身体素质更加强健;同时,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变相的帮助学生从体育知识中获得其他知识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储存能量,教师可以增设一些体育运动,例如瑜伽、游泳、滑冰等项目,这些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获得一项特长,促进学生发展。

2.教学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课堂质量

体育教学改革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也就是可以督促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从而让学生的心理也得到良好的发展,帮助学生在其他科目学习的时候,有更为充沛的精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3.教学改革增强教师教学水平、扩大学生知识来源

体育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通过改革,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只有教师的水平得到提升,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有益的体育知识,更为丰富学生的体育课堂;同时,高职体育教学是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可靠的身体后盾,而教师的作用就更为突显,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多在课堂增添一些体育信息,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发展态势,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意义所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得到更为合理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改革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带来非常多的益处。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使得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爱好,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另一方面,它又非常符合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确保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在高质量的体育课堂中,获得理论知识和更多实用的体育技能。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促进学生的未来工作发展,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从而在工作岗位中更好的发挥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1,05:70-71.

篇4

【关键词】普通高校;改革思路;体育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培养高精尖人才向大众化的转变,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论引导下,如何深化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引起了普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做为普通高校中的一名体育工作者,希望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目标

现代健康的理念和标志的提出,要求体育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还必须着眼于学生个体健康的生存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为此我们必须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导向,重新审视普通高校的教育目标,树立教育新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在各类各级学校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评价的体育教育活动。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具备综合性、主体性和未来性的特点。从现代课程的理论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宗旨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增强体魄、练就技能、启发心智、塑造人格。其次,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单位从事工作的能力,了解毕业后所处的环境,了解所在单位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掌握现代体育理论和锻炼方法、技能、具备组织所在单位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能力。再次,组织所在单位的体育文化活动、创设健康的单位体育文化、使职工的身心素质得以提高。随着普通高校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依据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体育教学的“职业性” 特征越来越突出。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策略的实施及教学评价必须遵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宗旨,体现出体育教学应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职业性”特点。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的建构

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结构的设计。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系及其与外部环境和系统整体效益的关系,以最优化为目标、力求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形成合理的结构。建构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结构、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最高层次。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除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外,还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宗旨确立目标。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是否取得成效的价值尺度。总之,普通高等院校应结合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自身的特点及宗旨进行体育教学。

2.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授课方式

(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目前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有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叫基础课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也有学者总结了8 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素质型(适宜一年级素质差学生)、技术型(传统教学模式)、竞技型(多为技术较好、有特长学生)、娱乐型、康复型(多为残、伤、病学生)、开放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师辅导性教学)、咨询型(以门诊、体育健康咨询、开运动处方的形式)和自由型(俗称俱乐部模式)。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普通高校的特性,我建议普通高校不能缩减体育基础课的每周两学时,反而应该增加体育课的学时,将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中都开设体育课,但教学方式和要求要有所不同。一年级采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即普修课,普修课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为主;二年级采取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即选项课,体育选项课打破系和班级,依照兴趣,重新组合上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个体差异,尽量开出多种专选课,如“搏击”、“篮球”、“体育舞蹈”、“乒乓球”、“网球”、“健美”、“游泳”、“女子防身术”、“形体健美”等体育课程,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级评价标准(初级C、中级B、高级A)每个级别赋予的学分值分别为:1分、1.5分、2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现有水平自由选择课程和等级,并打乱年级和班级的界限,采取选项上课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强烈的学习动作的期望心理,同时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 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刻苦练习,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的进行身体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三年级采取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课堂外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俱乐部。参加体育俱乐部不需要交纳费用,也不计算课时和学分。

(2)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是由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组成。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初、高中时体育活动甚至体育课有限,有的运动项目从未见过。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质、意识等个体差异明显。普通高校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层次性,也就是尽可能个性化教学。现有的普通高校高专院校体育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并且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体育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性体育课程交叉进行。再如:班级内短时的小型篮球比赛、小型排球比赛、小型田径比赛等。又如,调整教学内容,删掉学生们在中小学已学过体育项目和重复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采用网络技术,实现体育教学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如果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教学,利用网络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管理,理论上讲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及其操作设计。体育课教学的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切入口。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有效地测定出学生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能力和个体差异量化,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有效增强体质的前提下,掌握一些项目的技术技能,并从中得到乐趣和享受。鉴于此,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学生毕业前掌握两门及以上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以后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岗位,其教学评价的具体操作如下:学生可在任意课程中选定适合自己的级别(ABC)进行学习,通过1/3课时学习便可申请考试,考试合格后,重新选择其它课程或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高一级别的学习,学期结束时,按照最好成绩计。每位学生在两年之内必须通过2门课程的C级或1门课程的C 级考试和其它2门课程的B级考试,时间不受限制。 如果在2年之内完成了规定课程的考核,并达标者,可申请免上体育课,但是必须参加身体素质的测试。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考试内容分为4 个方面:理论(包括健身与健康知识、裁判法等)20 %;身体素质(包括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30 %;选项技术综合考评40 %;平时学习与体育锻炼态度10 %。并且在学生学习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的基础和运动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并作出恰当的评定,供最后评定学生成绩时参考。考试的内容应趋于简单化,要把学生身心素质提高的幅度、运用所学技术进行锻炼的能力、锻炼的次数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传统体育学习方式把学生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弱化,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就要改变学习的“他主性”,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实践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和终身锻炼的能力。二是由“接受式”学习变“发现式”学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都是以讲解示范的方式将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使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结论与建议

1.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在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还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其教学宗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

2.整合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结构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它决定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走向,不能应用单一的模式,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评价对整个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任务予以量化,有助于培养“体育特长+专业”的普通高校人才。

3.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除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志宏.以评估为动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J].高教研究动态.

[2]张又新.浅析课堂教学三要素关系,探索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 ,(增刊).

[3]李跃. 论如何培养普通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教育与职业,2005, (18).

篇5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教学新思路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工作都很注重对传统人文精神元素的融入,传统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特有人文艺术表达,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体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全民健身意识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主要围绕实践展开,课程和考核通常在户外进行,与一般文化课学习有着很大不同,因此,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是由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忽视了教学中的人文性元素。当前高校教育提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体育教学展开需要兼顾当代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引入传统茶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精神发展。通过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性,发扬和传承传统茶文化知识,利用民族文化内涵重塑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并参考理论进行实践,确定融入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思路的施展空间和具体可行性,为高校教育改革,尤其是体育教学开展提供新的途径。

1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分析

1.1传统茶文化内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神农氏尝百草,茶叶作为解毒药材被人们了解,随着历史发展,茶叶逐渐由草药转变为一般日常饮品。茶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受到各地区、不同民族的欢迎,人们不断提升茶叶的生产工艺和茶水的烹制手法,逐渐形成富有规律的茶文化现象,唐代陆羽的《茶经》,首次将茶叶的相关知识系统地向世人作了介绍。唐代以来,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表现形式日益丰富,古代文人通过吟诗作赋、举办茶会等方式进行茶文化创作与交流,逐渐将茶叶从一般植物饮品提升到审美艺术高度。茶文化从表象的茶具、茶艺发展为茶礼、茶德,包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思想内涵,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三教文化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茶利益、茶道德对个体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建立有着指导作用。茶文化中存在的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以及饮茶活动的社交性和团体性都对现代体育教学有着指导作用。青少年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往往求胜心较重,面对体育课程片面追求考核成绩的现象,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起到有效的心理疏导作用。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广泛基础,以熟悉的文化切入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主要通过大学体育课程形式展开,是带有明确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修课程。体育课程学习是目前贯穿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之中的普及性最高的课程,传统体育教学思路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体育技巧的教授,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通过对多个体育项目的成绩测试作为考核标准。近年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得到社会各界认可,但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体育课程作为“副课”被相对边缘化,学生及教师重视不足,学生对大学体育满足于必须考及格,缺乏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其次,体育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大纲,没有明确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没有统一标准,往往凭借任课教师的经验和主观喜好,多数学校存在体育理论教学缺失,使体育课逐渐沦为缺乏科学支持的活动课;最后,教学方式的单一化,长期固定的教学方式使课程缺乏趣味性,课堂教学成果很难实现课下延伸,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无法适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

2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

2.1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通过上文对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发现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在跨学科文化交流融合上存在很大不足,如果学生不能自发地开展体育锻炼,仅凭课堂时间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将传统茶文化中相关因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茶文化的内在价值理念可以有效帮助改善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问题,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在提高学生民族文化认识水平的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符合当前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能力全面的综合性人才,也使体育教师在全新教学思路的指导下获得二次学习、二次提高的机会。提炼传统茶文化中思想精髓,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态度和社交能力,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团体活动,倡导茶文化中提出的交流分享、平等互助思想,以传统民族文化内涵规范当前高校学生行为,确保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思想道德成长水平,为茶文化元素的推广做出积极示范。

2.2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融合的新思路

传统茶文化元素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主要思路:第一,要增加茶文化相关的授课内容,通过教育方案的形成规范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并根据教学上发生的变动适当调整考核方式,使师生双方最大程度地认可全新教学思路。第二,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增加体育教学经费投入。传统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需要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茶文化、勇于结合创新基础上,学校需要定期组织相关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并加大体育教学经费,为多样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的饮茶活动或茶艺表演,理论结合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充分实践,勇于创新。虽然传统茶文化是“偏理论”的教学元素,但在体育教学思路变化中需要进行充分实践,保障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地区学生需求可能存在的差异性,如果学生出现接受困难或兴趣较低现象,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对教学做出调整。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的把握可以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兼顾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与人文水平培养,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调动起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下自发参与体育活动。

3结束语

传统茶文化融入体育教学新思路的出现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方向,体育教学内涵的丰富可以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对学生体能素质方面功效,加深学生对传统茶文化了解,有效提高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在民族文化价值观指导下进行全面素质教育。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面对着多元化信息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十分有限,通过学校教学中传统茶文化融入,使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自身认知水平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全新教学思路带来了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改变,其中考核方面采取综合评价形式,避免一次成绩决定学生最终考核,逐渐形成符合学生需求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全新模式。高校及有关部门需要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再学习建立起对传统茶文化的基本认识,为我国传统茶文化传播与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刘力 殷国玺 郭春龙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洋,张振军.民族体育元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新疆刀郎舞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96-100.

[2]于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福建茶叶,2016(5):252-253.

[3]李全德,赵福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体育的可行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1-104.

[4]张勃,刘俊荣.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思路分析———以采茶舞融入为例[J].福建茶叶,2015(6):224-226.

[5]周静,刘振忠,康建敏.创新创业文化融入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53-55+60.

[6]孙云,庄希琛,任平社.文化传承视阈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2014(5):99-101.

[7]李兆臣.嫩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67-68.

[8]张同怀.从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和途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2):68-69.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问题;思路

1学校体育教学的常见问题分析

1.1教学观念问题

“全身健身计划”强调体育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但在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仅将其视为一门普通的课程对待,至多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体系中的基本体育技能,同时没有将体育教学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的范畴内,因此未能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自然无法提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额主动性。

1.2教学内容问题

以某学校为例,该学校规定每周2节的体育课程,除了教学大纲的课程,由学校老师的专业指导,其他课余的体育活动,基本让学生自由安排。另外,体育教学内容结构单一的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体育的技能,而无法从运动心理、人体科学、保健科学等层面,获取更多的教学认识,体育教学内容只能够停留在简单的体育比赛、身体锻炼等范围之内。

1.3教学方法问题

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方法,学校的每位体育老师,一般都会娴熟掌握某种教学模式。在老师自我认知和技能的范畴内,应对普通的体育教学活动尚能游刃有余,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种教学惯性,对于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存在排斥的心理,以致教学的方法过于墨守成规。譬如老师强调技能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在机械被动掌握相应技能后,却无法娴熟应用于体育比赛当中,反之,过分重视体育比赛的训练,容易忽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1.4教学评价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成绩,没有纳入学生主要科学成绩评比体系中,而由学校统一提出的教学评估标准,往往会由于脱离教学实际而流于形式。笔者认为,能够用于评价学生体育教学的成效指标,包括技能、意识、行为、心理、团队、竞争等,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对以上的成效指标判断不准确,自然无法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自身的不足之处。

2学校体育教育问题的解决思路

2.1教学观念的端正

体育教学行为的偏颇,往往取决于教学观念是否正确。为迎合“全民健身计划”的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在体育教学实践当中,要根据国内外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并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摒弃某些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理念,秉着“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教学理念,选择对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体育教学观念。笔者建议学校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际条件,譬如体育师资力量、体育设备、运动场所等,进行体育教学体系模式的合理改革,以维持每项体育教学指标的平衡落实。与此同时,体育教学课时长度的适当增加,也要视为教学理念端正的重要内容,每个学校都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给予学生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否则无法与“终身体育锻炼”的计划理念靠拢并行。

2.2教学内容的完善

为避免体育教学课程单一和枯燥,在端正教学观念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站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高度,重新配置优化体育教学的内容。鉴于目前体育课程内容繁多复杂,选择哪种体育项目作为教学重点,以及合理分配每种体育项目的教学分量,需要体育老师根据所教授班级的主客观情况,譬如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学生的身体素质现象、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因地制宜地量身定制。值得一提的是,新时期的体育训练,要求体育项目不能够局限于传统的运动,而要逐步辐射养身保健、人体科学、心理健康等创新内容,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体育项目,才是学生真正所需,需要我们尽快将其纳入体育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能够切实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实用性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育教学的方法,不能够停留在“授与受”的教学模式中,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培养出主动和积极学生的态度,有必要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一方面,体育教学的方法,要符合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兴趣爱好,老师也要从体育教学策划的身份,转变成为引导和共同参与的角色;另一方面,老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体育运动的技巧,还要让学生掌握应用技巧的方法,这一点要求老师综合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譬如教学讨论、援例启发、探索发现等,将这些方法灵活地融入到具体课程教学当中。

2.4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全民健身计划”要求每个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都有自由选择体育项目、场所,并享有公共体育设施等资源的权利,侧面折射出新时期体育锻炼“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差别性对待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同样是顺应“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表现。在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时,自然也要区别性对待不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学生,其中评价标准的设定,要优先照顾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譬如某学生有先天性心脏病,在评价该学生教学成效时,务必考虑该学生先天性的身体缺陷问题,为其重新设定教学的评价的标准。至于负责体育教学的老师,本身的评价观也要予以端正,不仅要一视同仁所有学生,在评价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程度时,也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否都获得了均衡发展,以此形成的评价结果,才能够切实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带来价值性的帮助。

3结束语

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其中所提炼的“教学观念端正”、“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都可供相关体育教学活动参考借鉴。但考虑到不同学校体育教学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秉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予以灵活应用,方可确保这些方法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万国华、戴永冠、孙健等.体育教育的生命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7):82-86.

[2]孙立平.从动态观论终身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09,(7):162.

篇7

摘 要 体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她对活跃校园气氛,充实师生校园生活,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意义重大。在全面提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崭新历史时期,体育学科更是站在了素质教育的最前沿。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当为学科发展和学生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中学体育 教学思路

一、 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赋予了中学体育课程更大的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主动担负起更多的义务。新课标明确指出,体育课程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全新的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寓教于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以前的体育教学由于硬件基础不完善,个别地区或学校重视学生文化课成绩,将体育、艺术等课程归为“副科”,严重制约了体育学科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我们吉利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也比较高,因此体育课程早早就走在了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前列,不存在传统的放羊式教学和一个篮球一个操场的状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深刻领会新课标和各级教育部门对本学科教学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学校的硬件情况,并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好演示讲解,在每堂课开始前,还要给学生做好理论教学,例如某项运动的原理,对身体的益处,锻炼时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等。

除了上述这些,体育教师更要意识到,体育课程不同于文化理论课程教学,在这个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最适宜师生共同打造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互动学习平台。教师要以朋友的姿态,用博爱的胸怀,让学生尽情挥洒激情,鼓励他们去在体育道德和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大胆创新技术动作。在此之前,教师要在刚接新班学生时,就在学生心中洗脱去传统师道尊严和严师的外衣。让学生在尊敬之余,不会有畏惧之感,而是感觉像他们的伙伴或同学一样,可以随便畅所欲言,不会有不适应和羞怯的感觉。

二、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的内容和形式

由于体育课程自身的学科特点,注定了体育课程将是一个开放性公共的教学环境。以我们吉利区为例,大多数中学还是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一旦出现阴雨天气,条件允许的可以进入室内进行教学,否则就需要改为体育理论课。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的内容和形式要因对象而定,体育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接他们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能够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去应用的体育运动形式。以初中为例,由于学生们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就应当多构想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跑跳,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的项目。但是,对于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易造成运动损伤的项目,教师以教授技能和规则为主,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对抗时,要进行一定的规则限制,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由于体育本身具有竞技性,从育人的角度,初中体育已经比小学体育升华了很多,开始对学生进入到专业的单项或主要运动形式的教学中。因此,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要求。不仅要在教学上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常见的球类、田径等入门技术,更要让学生学着去欣赏竞技体育,在学校、市县举办的体育运动会或单项比赛中勇于拼搏,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争取最好成绩的同时,展示出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

在教学形式上,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有较强身体对抗的体育运动形式教师还是要谨慎让学生学习参与,但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在课间或放学时间能以这些运动形式作为健身和锻炼的手段,体育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既让学生兴趣十足,又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收获了体育课带给他们的利好。

三、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实施

改革和创新是近年来教育界喊得最多的口号,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体育教师必须明确体育课程的重大意义,在传承多年来延续的优秀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育学科教学环境条件、学生心理、认知水平、体育项目特点、我国群众体育的特点等客观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实施教学。

以高中体育教学为例,由于高中生身体发育已基本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也正在逐步形成。再加之现在学生们大多还是依靠高考来改变未来人生命运的社会形势,高中生普遍有学习中的巨大压力。因此,近年来,在我们吉利区和周边县市,不少高中学校都在尝试将篮球运动作为高中男生课外运动的主要形式。首先,从大背景来说,在我们国家篮球已经完全取代了足球第一运动的地位,涌现出了姚明、易建联、王治郅等高水平运动员,这些成为了青少年心中的英雄,再加之社会上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电视上对高水平篮球赛越来越多的转播;其次,放眼众多高中学校,大的运动场通常只有一个,但篮球运动却由于场地要求简单,硬件成本低等原因,各个高中都有数十个篮球场;最后,高中男生,尤其是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背负的负担过重,需要这样一种强对抗的竞技体育形式来发泄心理压力,寻找展示自己的舞台。

最后,在广泛开展和组织校园体育活动的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个别在某些方面有天赋或特长的学生重点培养,争取让他们在体育竞技上能有更大作为,走出这条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体育 教学思路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5-02

体育教学始终是高中素质化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中的重要一环,作为现代专业化高中体育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探索出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双重化培养方针,令学生保留较强体魄基础上,形成社会规范标准下的心理素养和健全人格,至此朝着各类专业领域方面介入发展。究竟如何在新课改环境下培养出合格型人才,顺势贯彻落实体育综合化教育改造指标,这将是所有高中领导和体育指导教师需要全面关注的课题内容。

一、目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遗留的弊端问题整理

(一)体育教学和文化学习关系无法精确化协调掌控

因为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交叉限制,使得大部分师生都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文化课程研习质量之上,对于体育锻炼明显关注度不高,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将体育课程取消,督促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文化课程,使得体育教师对于自身职务贯彻实效性愈加不够上心。须知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高中生处于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唯独经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才有可能获得身心舒缓机遇。

(二)体育训练项目规划布置欠缺应有的科学性

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中主流构成单元,但是实际教学环节中,因为高考压力的束缚,使得愈来愈多的领导、教师,认定体育课程是对升学毫无辅助效用的学科。再就是一些高中学校在进行体育训练课程设置时,不能将学校实际状况和身心发展诉求等因素充分地融入进去,随后使得高中生对体育课程整体感知积极性受限,无法达到预设的身心开阔影响效果。

二、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和引导模式创新改造的必要性研究

经过传统应试文化影响,学生主体适应地位开始遭受深度忽视,教育主体往往为了盲目性追赶课程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果。须知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不管是教学思路或是引导模式上,都应该引起教育主体关注,如布置一些趣味性较高的竞赛、游戏类项目,鼓励学生彼此进行训练心得交流。长此以往,相信高中生介入多元化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会愈加高涨,身心素质改良拓展之后,才能在今后沉重课业压力中愈挫愈勇。

三、新课改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和引导方式创新改造的措施解析

(一)树立起足够新颖的教学指导理念

最近阶段,教育机构公布诸多全新教育方针政策,为高中体育课程提供较为丰富的战略指导要素。为了确保在新课改大环境下,高中生能够得到全面化发展,灵活协调不同类型学科独有特征,就需要督促教师及时结合实际状况,进行学生思维体系拓展,令该类群体养成强烈的自我身心锻炼欲望。为了顺利达到此类目标,高中领导和教师需要全面关注体育运动、课程的重要地位,透过不同激励手段令学生在适当的身体锻炼中获取强健的体魄,进一步利用全新面貌迎接今后诸多工作挑战。

(二)强化对体育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视态度和改革沿用实效

高中体育课程本身存在诸多优势特征,具体就是该类课程时常在户外组织,能够令学生尽快地透过枯燥繁琐的课堂之中获得解放,透过大自然亲近谋求自我放松的成果。同时,高中体育课程保留较强的积极和开放特性,和单调无趣的文化课程相比,更加容易激发学生感知介入兴致,同时透过各类竞赛和游戏类项目集体组织过后,和教师建立妥善的情感交流关系。正是在以上优势条件综合作用下,有关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切实地将体育和德育因素融合,这样不单单能够令高中生群体透过锻炼学习中获得乐趣,并且会透过集体活动参与中形成情感化性格。如教师可以借助明星励志性训练经历向高中生进行戏剧性讲述,令学生快速捕捉到这类运动员的人性闪光点,进一步真正理解体育精神并自觉修炼形成标准的人文素质。

另一方面,创设出全新样式的教学实践和交流平台。主要就是鼓励教师利用流行的网络媒介进行体育学科知识教学实践平台创建,同时鼓励师生在体育训练项目组织参与中平等的交往,在细致化解析明确战术和体育技能前提下,将自身对体育运动独特的见解表达完整,进一步发挥各自在体育锻炼领域中无限的才能。

综上所述,新课改大环境下想要尽快完成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和引导模式创新改造工作,第一要务就是重新赋予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适应地位。另外,作为现代专业化高中体育教师,需要虚心学习各类创新教学技术设施操作规则和项目规划经验,确保将学校已有的教学辅助资源全面集中起来,令学生快速养成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在日后课上课下主动介入到不同类型体育训练实践之中,强健个人体魄、提升与别人交往合作技能和心理素养,最终在全面化发展道路上不断挑战前行。

篇9

摘 要 在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透过教学思路和策略的创新,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的面貌,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和习惯。本文正是以此为话题,论述了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化思路与策略。希望借助本文的浅薄论述和解读,能够为相关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体育 体育教学 教学策略 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大纲

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来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这是每位体育教师都应该着重思考的课题。对于高中体育的日常教学而言,想方设法的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路,运用更为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推进体育教学实质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想方设法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高中体育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倘若失去了学生的配合与努力,那么教学的质量是很难得以提升的。因此,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和重心,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想方设法的激发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和日常健身的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去。事实也证明,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可以驱使他们更加自觉的参与到各类体育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去。我们也知道,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身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把握教学的关键点,用更为务实、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中。

例如,教师可以透过讲解各类体育项目的特点、锻炼价值和参与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比如篮球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团队配合意识,足球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应变技能,而田径则可以帮助学生们磨练耐力和意志,增强体质……总之,体育教学的开展和成败的依托都是各类的体育项目与活动,要让学生体会到各种体育项目的益处与价值,就可以激发他们的体育参与热情。对于教师来说,调整教学手段与模式,培养学生们的体育兴趣,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活跃体育课氛围,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前文已经提到,高中体育教学的成败都维系于各类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上。简言之,高中生是否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取决于体育项目的优势和特征,也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与调节。同时,把日常的体育教学作为繁重的课业学习的一个休憩和解脱,也是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寻求教学模式改变的一个路径。比如,很多高中的学生在下课后、放学后都喜欢聚拢到篮球场上,打一场篮球赛,挥洒汗水,体会运动的激情和乐趣,这其实就是对繁忙的高中学习生活的调整,也是日常生活的一个乐趣所在。因此,高中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自己的把参加体育锻炼作为活跃身心、锻炼体质、结交朋友的一个途径,这其实是体育教学的终极诉求。高中生倘若能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这其实就是体育课最大的成就。

同时,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灌输这样的概念,即体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缩影。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既是强身健体的好办法,也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社会经验的可行性选择。尤其是广大的高中生既面临着高考的严峻考验,同时也处于从青春期到成人的转变过程,这一时期的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容易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正好透过体育教学的引导与教育,考验帮助高中生更加成熟与稳定。也就是说,通过体育教学传达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体育项目的参与方法,更不是某种体育活动的乐趣所在,而是要教导学生体会体育的别样精彩,感受生活的美丽和人生的乐趣,这才是体育教学的核心诉求。

三、高中学校应按照国家体育教学大纲的标准合理的设定教学内容

国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对于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做了具有建设性的规定,既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各个学习领域及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了规定,又确定了依据学习的目标而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高中学校及体育教师应该以本身的实际情况为根本,通过现有的条件来灵活的实施体育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根据学校情况及学生的平均素质,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内容上除了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外,还应该通过当地的一些丰富的校外体育活动来让学生参加,使得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不能放松对于体育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在把握体育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性这一点,必须把全面发展学生各种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和健康均衡的发展作为重点。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上,学校应该注重其全面性和科学性。

此外,学校要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引导、扶持和解决困难的作用,要为体育教师排忧解难,增进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中学校和广大高中体育教师严格按照国家体育大纲的标准来设定日常教学的内容,但并不意味平时的体育教学是完全的照搬某种模式或者陷入到“死气沉沉”的泥淖中去。高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做的是,要灵活的采取教学策略,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材施教”,要体现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进步性。

参考文献:

[1] 杨倩.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

[2] 桂成率.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6).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师生关系;必要手段;调查研究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为了教师与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合作的过程,也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是师生学习、共同协作、积极发展的过程。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练习必须密切配合。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而作为体育教师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程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武清区第五中学和第八中学在校八、九年级学生200人,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与分析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问卷调查法

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3.数据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转变观念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1.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体育活动中是愉快的。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走到孩子们中间去聆听他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棒转变为接力棒,从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去研究学生,以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新型师生关系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2.新型教学理念

首先不拘泥于教法,按照惯例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练”的教学方法,现在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体会为先,教师授课在后,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切忌把学生当成专业运动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在让学生在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使他们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其次不拘泥于教材,推陈出新。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借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近期比较热门的体育赛事或体育项目,发表自己的看法,用一些实例来说明讲解,如此更能事半功倍的学习技能、促进师生和谐,达到教学效果。

(二)寓情于教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体育教学是双向的,是师生进行技能、情感、心理的交流平台,在和谐关爱的情境下去完成学习是一种享受,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去为学生创造这种氛围。

1.博爱之情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深爱自己的事业,执着自己的追求,尽管体育课程要付出脑力和体力双重努力,也要克服困难,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要关爱学生,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更好的创造和谐氛围,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诲人不倦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2.鼓励之情

体育教学活动大多动作复杂,有难度,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学生会对自己缺乏自信,教师的一句鼓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调查和访谈,一些鼓励性语言“你没问题!”“你可以的!”“你一定行!”这些言语是一种隐形的力量,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动作。相反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是失望甚至嘲笑不仅对学生技能身体方面甚至心理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3.宽容之情

宽容即允许学生自由行动或判断,教师要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教学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建议。体育教学比较复杂,学生活泼好动难于统一,出现违纪行为时90%的学生都希望教师能给予改正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采取冷静的态度,在宽容的基础上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其改正而不是横加指责,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很亲切,很容易接近,唤起学习兴趣。教师要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学生,宽容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关于此观点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三)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手段

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构建一种完善的、全面的、重过程、重创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尤为重要。通过问卷得出46%的学生希望综合评价,32.5%学生希望依据进步程度来评价,而平时表现和技能达标只占12.5%和9%。因此教师不能把评价当成最简单的分类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同时把同学互评纳入评价中,因为75.5%的学生喜欢同学互评的方式(从表4结果得出)。互评体现师生间的相互学习和信任,也给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公开、公正、合理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深远意义。

三、结论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有一眼清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宽容欣赏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份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理论和实践证明,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只有亲其师,才能更好的信其道,由此得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表5结果显示44.5%的学生喜欢和蔼可亲的体育老师,60.5%的学生觉得和蔼可亲的老师容易相处。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热情洋溢、和蔼亲切,会给学生一种阳光、积极的感觉,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教师教学中多些欣赏,多些鼓励,与学生更容易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更自觉地乐于学习,最终达到热爱体育、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目的。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

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本身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从而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正能量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总之,体育教师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文化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以及情感品质,注重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对自己、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百益无害。

参考文献:

[1]陈安槐,陈萌生.体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季浏,殷恒婵.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