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8 09:3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技术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管理;改革
一、改革前的实验室状况
我院原有的口腔实验室管理分散,实验室仪器设备呈“小而全”的状况, 实验器械、耗材购置重复率高、利用率低,造成某些实验资源紧张,而某些实验资源闲置。由于实验经费有限,实验项目每学期的实验任务量差异较大,重复购置的设备、器械又占了有限经费,使得主要设备陈旧、不足。如实验室的主要设备台式牙钻机不仅陈旧而且数量有限。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实验室教学的质量。
二、改革后的实验室现状
随着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实验室教学面临很大压力,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保证规范、有序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经过四年的改革与实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验室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实验设备及器械的管理。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的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种类杂、数量多、而且小件物品多,如果管理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实验器械或实验用品的丢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1)使用时间长,频率高器械的管理。将学生口镜、镊子、探针、调刀、雕刻刀、平头钳、日月钳、切断钳等置于方盘、专用袋内,开学初统一发给学生,每生一套,附有清单,学生在核对确认后签名,期末实验课结束时,由学生整理清洁,统一收回。这一管理方法使实验室器械丢失现象明显减少,损坏率明显降低。(2)日常发放器械的管理。根据实验课程的安排,将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整理后分为固定、可摘、全口、正畸和其他五个大类,每类都设专用仪器柜装放置,柜门外贴上各大类的标签,柜门内贴上各大类的器械、用品的名称及数量的清单。在上实验课之前,按班级人数所需的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数量准备,每个班分几个组,由组长来核对实验器械、用品的名称、数量,确认无误后签名,然后发给组员。实验结束后由各组长清点、核对确认实验器械、用品自己签名,实验老师核对后,并将其放回实验室分类柜里锁好。当另外一个班的学生上同样的实验内容时就可按照上述步骤来发放,这样可节省实验准备的时间。如果实验过程中哪个学生不小心损坏或丢失实验器械,必须要求其按原价赔偿。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必须保证足够的数量,若需要补充,必须提前做好申购计划补充。(3)设备的管理。为了加强管理按该设备顺序编号建档,将学生姓名、座号、设备号打印后贴于操作台前上方,学生对号入座,固定使用一个技工台。同时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维护、清洁,确保下次实验课的正常使用。实践证明,此法有效地减少了设备的损坏,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
2.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口腔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酒精灯、微型打磨机的磨头未夹紧就踩脚开关会出现车针飞出伤人或伤自己等隐患,笔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课前强调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必须规范操作,如果谁不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不规范操作,出了事故必须自负全部责任;实验室备有灭火器、75%酒精、棉签、纱布、碘伏、止血贴等作为应急用。采取了上述措施后,那些安全隐患杜绝了,实验教学也得以顺利进展,教学质量也得到保障。
3 .保持实验室内的清洁。好的环境,有好的心情。对全口排牙时用到蜡片和蜡条,一定要强调学生只能在技工台上操作,如果谁不小心将蜡滴到地板上或技工台上,必须将其刮干净。实验室在没有上实验课的时候也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给老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改革体会
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管理改革后,充分利用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提高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保证实验经费的合理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四、今后目标
1.实行规范化管理,完善赔偿制度。因学生人数增加,实验课必须实行分班上课,为避免学生器械相互挪用 ,减少丢失,计划购入仪器柜,用于学生存放器械用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爱护实验设备器材,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节约易耗材料。
2.实现实验设备、器材的数字化管理。由于口腔实验室耐耗品种类繁杂,仪器、设备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我们将实验仪器、设备、易耗品分类进行统计,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实时更新,动态管理。根据需要可方便地调阅现有仪器、设备、耗材的各种明细,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外借、损坏、维修及耗材储备等情况,做到仪器、设备、耗材管理的准确、高效。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了,实验室的软实力得到提升,极大地推动了口腔医学技术实验教学的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慧明,程辉. 口腔医学实验室设备及
器械管理改革体会[J].福建医科大学学
报,2005,(2):90-91.
[2]姚来昌,刘传宝,常安瑛. 深化管理体制
改革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J].实验
室研究与探索,2005,17(2): 96-97,102.
[3]王树文,熬秋月,徐美奕. 浅谈口腔实
验室的管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09,22
(9):1779-1781
[4]刘娜,刘庆,董福生,马哲,石培凯.口腔
篇2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 管理 监督 考核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课程,不但要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验教学。[1]由于认识不到位,一些老师认为实验教学不重要,学生也普遍认为实验就是验证理论,学与不学或学好与学不好,无关紧要。[2]这导致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都不甚理想。
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上常出现的现象
1.迟到、早退
学生迟到、早退是高校的家常便饭,对于实验课学生重视度降低,迟到、早退现象更严重。
2.玩手机、聊天、写实验报告等
做实验时间用手机看小说、浏览网页、玩游戏、QQ聊天,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聊天或者写实验报告以及考研复习等。
3.找同学代做
每年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都会出现个别同学因故找其他同学代替做实验的情况。但由于任课老师已认识学生,所以这些没来的同学要么补做要么算旷课。
4.实验前不预习,老师讲注意事项时不听,烧毁器件的现象时常发生
不事先预习实验,来到实验室有的同学甚至不清楚做哪个实验。指导老师讲注意事项时左耳听右耳冒,电力电子器件常被烧坏。
5.等有同学做好实验直接把数据抄一下拿去给老师检查
做实验时不认真,等有一两个同学做完实验了,其他同学基本也都做完了。这些同学奉行“拿来主义”,把数据拿来一抄,就去给老师检查。
6.出现了问题不能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故障排查
在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出现了故障基本上很少有同学能够自己把问题找出来。依赖心理较重,哪怕有个电源指示灯不亮也要叫老师。
三、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1.实验教学过程缺乏监督机制[3]
很多院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一般三四十个人由一名专职实验员和任课老师带领同时做实验。当有两个实验台有问题需要老师指导时,其他同学就处在“失控”状态。因此,出现上述早退、玩手机、聊天等现象。
2.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
由于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没有建立完整的测试指标体系,因此也就没有衡量标准。[4]学生觉得只要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的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折合后能及格就够了,根本就没把实验课放在心上。
3.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学生往往找不出原因何在。但如果画出电路图让他们对着电路图找原因,却能分析出来。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纸上谈兵。学生看着纸、黑板或者PPT思维更顺畅,而面对实际电路却无所适从。而且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往往都要用到220V的电压学生心里有点怯,不敢大胆的检查线路。其实每次实验指导老师都会提醒同学多次:先接线后通电,先断电后拆线。按照这样一个原则,检查线路是不会出现危险的。但由于做得少,学生的畏惧心理一直存在,另外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也较差。
四、改革措施
通过教学实践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现象,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和探索:
1.实施学生亲自签到、签退措施
老师要求学生必须在实验开始前到达实验室亲笔签到,这有效改善了迟到现象。做完实验离开前必须到老师处亲笔签退。以前有些学生在实验刚开始签个名晃一会儿趁老师在实验台给同学分析问题时就跑了,签退时让其他同学代签一下。自从实施该措施班上的学生迟到、早退的现象就杜绝了。而且这对老师认识同学是很有帮助的,假如有学生找其他同学代做老师也能识破。
2.让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仿真
不少同学实验前从不预习,实验开始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前都要把实验的仿真结果做好。实验一般提前一周安排,这对学生来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的预习和仿真。仿真结果让学生在实验前统一发到邮箱。这当然无法避免同学间的相互拷贝,在课堂上笔者会抽几个学生讲讲他的仿真,这样对拷贝他人结果的同学也有一定的压力,他会事先加以理解,起到了预习实验以及巩固理论学习的目的。
3.让学生参与实验设备的检修
针对在实验中出现故障的实验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故障的排查,而不是老师闷不作声检查,学生呆立一边。比如在做相控单相交流调压实验时,一实验台的输出电压表及电流表的读数均为零。学生把老师叫去说不知什么原因。老师引导学生“电路没电流说明什么?”
“开路了。”
“是否有熔断器被烧断了?”通过让学生排查熔断器都是好的。“那还有什么原因?”
“晶闸管没导通。”
“晶闸管没导通是什么原因?”
“没触发信号或者晶闸管坏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示波器观察触发信号波形以及用万用表判断晶闸管的好坏,发现这两者也都没问题。
“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导线坏了。”通过让学生用万用表最终把一根内部断开的导线找到了。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有成就感,比他顺顺利利的完成实验更有收获。如果学生不慎把器件烧坏了,就只好让他拿起螺丝刀和电烙铁了。
4.每个实验台作出实验结果都应叫老师去验收
老师看到实验现象和数据才准其在签退表上签字。这样防止“滥竽充数”现象的出现。学生必须在自己的实验台上做出结果老师才承认,只有记录数据不能算完成实验。如此可以有效的管理实验过程。
5.建立实验课考试制度[4]
实验部分必须单独计算考试成绩,如此才能更有效控制做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积极性。抱着“打酱油”心态的同学才会重视实验。人的学习活动都是带有目的和动机的,当学生已知实验不用考试只作为平时表现时,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教学课程考试是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杠杆,是保证实验教学完整性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笔者曾带过单独考试算学分的实验课程,学生都很重视该课。但是课内实验,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学生做实验没有压力,没有目的。
由于我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10学时没有单独列为实验课程,成绩也不单算,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一部分,因此一些学生根本不重视。作为老师就要监管整个实验室对每个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现场打分。这样做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实验最终并不单独计成绩,实验表现及实验报告也只计入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总测评的比重又少,所以有的学生仍不怕老师这招。另外笔者告诉学生在期末考试试卷中肯定涉及到实验内容大概15%-20%,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大,所以学生更重视一些。但还是没有单独算成绩的重视度高。在参考文献2中提到了一种实验成绩的测评方法,读者可以参阅。笔者个人认为课内实验不必期末单独出100分的考试试卷来考学生。学生每次做实验的情况老师都有一个成绩等级记录表比如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只有平时做实验及格才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对于平时表现不及格的可以选择重做实验。期末考试试卷分为A、B卷。随机抽一套为期末考试卷,另一套为补考卷。每套试卷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满分100分,实验部分满分20分。在试卷成绩栏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分开填。根据学生实验考试成绩占20分的比重同样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实验部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各占50%加权为实验部分的最终测评成绩。对于实验部分不及格的在参加补考时只需做实验部分。当然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是否单独算学分,各个学校有不同的规定,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质量需要学校管理部门以及老师的共同关注和探索。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而老师、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年年岁岁总相同肯定是行不通的。
6.让学生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多去实验室学习电力电子技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什么学了就忘了,为什么不敢大胆做实验,为什么面对电路找不出故障。答案就是实验做少了。电力电子技术课有固定的学时安排,要想多做实验学生只有利用课外时间。比如在实验室开放时,学生自主去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实际上有很多学生压根就不知道实验室开放这回事。很多院校的实验室开放也是形同虚设。这自然和老师的引导有关。老师为什么不愿引导学生多去实验室解决学习问题呢?因为实验室开放时间总要有实验指导老师,老师不在万一设备烧了怎么办?有老师在那工作量又怎么算?有一个学生和十个学生工作量又有什么区别?这也是需要管理部门参与进来解决的问题。平时学生有问题老师非常愿意回答,当然回答的方式也只是理论上的,有些问题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去实验室通过做实验找到答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解决问题的效果会更好。因此,需要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可以安排一个实验室开放时间值日表由实验室老师和任课老师轮流值班,学生在这些开放时间可以去做实验。至于工作量管理部门该算的还是要算。哪怕这段时间没有一个学生去做实验,这样老师才有积极性。
五、结束语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需要不断探索的活动,问题没有解决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不能单纯的认为学生不爱学习。当老师因为自己的一点用心而让学生觉得这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做得有收获时,老师和学生的心里一定都有一朵盛开的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联起手来集思广益,教学质量才会越来越好。总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需要多管齐下,齐管共治。
[参考文献]
[1]片春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1(1):91-92.
[2]彭龙生.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1:85-86.
[3]段祖安.强化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J].实验室科学,2013,16(1):62-64.
篇3
关键词:实验室;数据库技术;管理系统
中学实验室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通过实验,把书本知识由无形变有形、由抽象变具体。实验也是学生提升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悟及同学之间的交流配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集体精神。实验室的建设水平是评价中学建设水平的关键,就我国目前中学实验室建设情况来看,在实验室软件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滞后。本文基于数据库技术,构设了一套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合理、快速、高效地完成实验室管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一、实验室管理系统特点分析
本文基于数据库技术,构设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有以下这些功能:
1.用户界面友好
系统面向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设计的目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是首要原则,它具有可靠性、易用性和反馈性等特点。
2.功能完备
系统具有较强功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要求。系统具有实验室仪器数据检索、管理、维护、反馈以及实验数据存取、运行等功能。
3.效率高
系统具有较高效率。本文采用C/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构建系统,可以分布式管理数据库资源,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使实验室运行效率更高。
4.结构清晰
实验室管理系统虽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但它内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二、实验室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通过对类似管理系统的分析,本文在构建实验室管理系统时采用C/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在构建系统过程中把实验室数据库的相关内容放到服务器上,在客户机上安装系统终端软件。本系统由两层机构组成,前端是客户机,接收和分析用户的命令和申请,并根据这些命令和申请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端是服务器,根据用户的不同请求,对数据库进行处理后将相关结果反馈给用户,用户通过客户机得到相关数据。
2.需求分析
根据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构建特点,系统应能满足实验室管理、实验预约、实验考勤、学生及教师管理等功能。依据这些功能,设计了如下的数据表格:
(1)实验记录表
存放实验名称、所需仪器、实验编号、时间、姓名、班级、年级、学科、指导教师等信息。
(2)实验预约表
存放预约实验名称、所需仪器、实验时间、预约编号、班级、年级、学科、指导教师等信息。
(3)实验考勤成绩表
存放学生实验考勤情况、预约编号、实验名称、所用仪器、出勤状况、学生学号、成绩、实验时间等。
(4)教师数据表
存放教师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教师姓名、用户口令等。
(5)仪器信息数据表
存放实验室仪器设备数据,主要包括仪器名称、编号、型号、单价、数量、入库时间、报废时间等。
三、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整个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仪器信息档案库、仪器组合信息档案库、数据处理系统、学生实验数据档案库以及学生实验考试成绩档案库。
1.仪器信息档案库
主要是对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存储和管理,具体包括:仪器编号、名称、型号、单价、产地、数量、入库时间、借用人、报废时间、说明书、备注等。在建立仪器档案库时,根据仪器使用范围或用途对仪器进行分类:计量仪器、通用仪器、专用仪器;力学仪器、电磁学仪器、光学仪器等。
2.实验仪器组合信息档案库
各种仪器的组合是完成实验的基础,在中学实验中有些实验只需要单一仪器就可以完成,但更多实验需要将不同仪器进行组合才能完成。因此,建立实验仪器组合档案库可以更有效地完成实验准备。
3.数据处理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用于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客户端),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各种处理。教师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检测和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学生实验结果,提醒误差过大的学生重做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4.学生实验数据档案库
这个档案库在实验仪器组合信息档案库基础上,对学生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实验名称、仪器组合编号、实验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班级、姓名、年级、指导教师、原始测量数据等。
5.学生实验考试成绩档案库
这个档案库主要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班级、年级、学期、学科、学号、姓名、成绩等信息。
参考文献:
[1]黄淼云,王永毅.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5.
[2]丁宝康.数据库系统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03.
篇4
【关键词】物联网;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来说,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而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场所主要是在实验室,高校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的水平如何,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好与坏, 在高校管理和教学环节中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普遍存在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过低、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严、监管不力、仪器容易丢失和损坏、仪器维护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为了实现对设备的高效率科学化管理,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办公室里通过网络就能查看所有设备的使用情况,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实验设备管理速度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
1 物联网技术和射频识别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Auto-ID实验室于1999 年提出,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都可以与互联网相连接,并且所有物品信息可以进行交换,它们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通常RFID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电子标签、阋读器、数据处理平台、系统软件等。
2 实验室设备管理
2.1 设备信息管理
通常实验室内物品杂,数量多,传统的方法是通过依靠手工贴标,然后录入的方式管理。这种方式效率低、易出错,更新麻烦,重复制作手工贴标还很不环保,且不便于用网络动态管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室的设备也需要更新换代,其规模必然不断扩大,数量和种类也会增多,势必造成管理难度的加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借助物联网射频识别、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我们可以运用射频识别(RFID)体系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为每台设备配备电子标识,把每台设备的基本信息的内容储存到电子标识中,通过读卡器识别传输到互联网及无线终端设备上,这样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实验室设备的基本资料以及进行合理的管理。这些基本资料包括型号、规格、购买日期、设备号、使用单位、使用地点、维护记录、生产厂家、单价等详细的信息。
2.2 设备外借管理
实验室中的设备经常有被外借和私自挪用的情况,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不能掌握设备的去向, 对私自挪用这一情况也没办法很好的制止。运用RFID体系可以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跟踪管理,当前只要在所有实验室的出入口设置门禁芯片,这个芯片包含了读头及联网接头,芯片的关键功能在于可以自动对进出门的实验物品进行扫描,而且可以将出入的时间、房间号等信息透过无线网络传输给管理计算机。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私自挪用的情况。
2.3 设备检修管理
实验室设备使用率非常高,这必然导致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管理,当设备出现问题时,故障及引发的原因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实验室管理员知道,也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对学校的整个实验教学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RFDI技术让设施的维护、检修变得更加简单,因为所有实验设备上的电子标识都具备了大量的信息和维护状况,这样可以及时的确定该设备的运用状况,极大的缩短了维修的时间,提升了维修的工作效率,也就免除了相关的责任事故的发生。
3 实验教学管理
3.1 实验室预约管理
传统的实验室预约管理方式,预约量大,易出错,教师往往要跑到实验室查询实验室的空闲时段,学生也很难查看实验室的具体安排,管理员也很难为学生预备实验条件,影响学生、老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同样可以采取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将实验室设备网络化与信息化管理,实现设备的网络预约与查询,更加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且方便教师和管理人员。
3.2 学生考勤管理
传统的课堂点名方式用的时间较长,这样会浪费掉许多教师上课的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效率。如果将RFID读取器安装在每个实验室的门口,即在实验室设置门禁,然后将带有RFID字样的标签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凭借这个标签才有权利进入实验室。通过这样一个系统的设置,教师能够明确地了解到每位学生出勤情况。
4 实验室安防和环境管理
4.1 实验室安防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设备器材大多比较贵重,需要严密的防护措施保障其安全。但传统的安防系统漏洞很多,一般只在重要场所安装摄像头,然后将视频信号传输到中心机房加以控制。如果实时监控则需要专人值守,而且由于系统自身或人为的因素难以避免存在一些漏洞。摄像设备通常会留下很多盲区,而且监控录像不能实时应对异常外侵,需要事后人判断。另外,其采集信息单一,提供有效信息不够全面,而且没有有效的分析工具,不能异地远程监控。
针对以上缺点,我们可以将射频识别标签嵌入实验仪器中,此时射频读写板便可以感知标签所在范围,同时,射频识别板可根据要求将标签传递回来的如温度,湿度,烟雾等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无线发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当实验室中所贴标签仪器离开实验室时,射频读写板将丢失所嵌标签信息,马上发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发出后,通过无线模块进行传达,通知实验管理人员,起到报警作用。可有效防止实验室贵重器材的丢失及损坏。
4.2 实验室环境管理
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是实验室教学的两种教学方式,其对实验室提出了不同的环境要求。有了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可以将感知光线的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室中,当传感器中的信息反馈给了管理员,其便能够及时地调整实验室中光线的明暗情况,以满足两种教学方式的需求。此外,管理员还能够根据实验室的课时安排,将空调、投影仪、实验设备等开关的时间设置在计算机中,传感器在计算机操作指令的条件下,能够使上述操作快速地完成。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用电,环保节能。将各种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室中,还可以使实验室的定期除尘功能得以实现。可见,实验室的环境管理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有了很大的改观,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篇5
物流管理强调流动、优化和科学化。学校应该是中小企业家的摇篮,卓越工程师的殿堂,这一切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的融合。以为首的管理团队敏锐地意识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改革,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把如何使物流管理专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这也符合国家倡导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战略定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对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课题组围绕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环节、教材、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模式创新
领导的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SLIT模式(思利特模式)。所谓的SLIT模式就是模拟、物流管理、创新和信息、技术和物流工具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SLIT即为每个环节的首字母简称。而SLIT在英文中意为“裂缝”,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市场“裂缝”中寻找创新和发展地位。“用信息技术模拟物流管理流程的思想有利于物流管理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大力提倡使用信息化手段并充分与物流管理理论融合的教学理念,解决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课程与产业的结合存在巨大矛盾等问题。在网上购买一件衣服,品牌款式都不错,但有味道,衣服能不能穿?是否有毒?如果有了条形码追踪技术,就可以通过条形码追踪到衣服的材质,所含成分,甚至包括设计师的信息。为了与纺织行业相结合,夏火松带领学生深入纺织企业,分析企业所面指导本科生应用物联网系统。临的问题,用SLIT模式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引入知识管理、数据挖掘、案例推理等内容,紧密跟踪世界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站在理论的前沿;实践环节中,课题组在学校的支持下构建了教学和实践的资源平台,先后建成物流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室;在教材建设方面,实际上早在2002年,就将条形码、GPS等内容引入到课程中,并编写了国内第一本的《物流信息系统》教材。2007年该教材被列入国家精品教材。知识时代的到来要求课程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课题组充分利用案例推理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深入改革,包括自主学习资源、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在线学习、立体学习资源、可视化的案例和自主开发学习软件等。
效果显著
篇6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长株潭垃圾分类垃圾收费制度
中图分类号: R124.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2010年,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公布的“年底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研究报告”中,中国排名位居第121位,即倒数第43位。水质和空气质量指标得分很低、能源利用率得分低是导致中国排名如此靠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据《2011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到1.64亿吨,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堆积的垃圾会污染土壤、大气和水资源,对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危害[1]。然而,垃圾中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富”,美国环境专家内贝尔研究得出:90%的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2]。由此可见,处理好这些垃圾不仅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充分回收利用垃圾中含有的资源。这对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提高我国EPI得分也有积极作用。[ 本文是2011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长株潭两型社会构建中垃圾处理模式的ESG评估与改进方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指导教师:邓学衷、袁江云。]
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及管理
(一)城市垃圾处理技术
目前,国际上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垃圾分类、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涌现出许多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如厌氧发酵、热分解和蚯蚓分解等。
1.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就是将垃圾按相同或相近性质分类投放或装置,由垃圾车分类收集后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处理系统或回收系统中。垃圾分类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能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还能防止某些有毒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将垃圾填埋在具备可靠的防水结构并铺设垃圾发酵沼气的排出管道,且有一定深度的土地中。具有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用于所有类型垃圾等优点。但由于垃圾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许多发达国家正逐渐降低垃圾填埋比例,或是将其作为终端处理方法。
3.焚烧法
垃圾焚烧焚烧法指是指将垃圾进行高温热化学处理,最后仅剩下高温的气和量少且性质稳定的残渣的处理方法。具有最大限度减容,防止生活垃圾污染,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回收利用等优点。但是焚烧建厂投资高,操作运行费用高且技术复杂;会产生大量二噁英等有毒气体和灰尘,难以控制和净化;且并非所有垃圾均可焚烧。
4.堆肥法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自我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堆肥处理可以使其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可供施用的肥效物质,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杀灭垃圾中的病菌,具有无害化和资源化特征。
5.厌氧发酵法
厌氧发酵法是指在特定的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氧细菌将有机垃圾进行分解,产生大量的碳乙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垃圾处理方式。厌氧发酵技术能较好地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但是其处理对象仅限于有机垃圾。
6.热解与气化
热解是指在无氧或厌氧的条件下将废物中有机物转化成可利用的能量形式,产生燃气、焦油或半焦的垃圾处理方式。由于其产生的能量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回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且热解可以处理不适于焚烧的垃圾,比如说污泥,因此广受发达国家欢迎,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垃圾处理方式。
表一:部分国家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统计表
(二)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处理
1.瑞士
“花园城市”瑞士是一个没有垃圾,以干净世界闻名的国家。在瑞士,70%的废纸、95%的废玻璃、71%的塑料瓶和近90%的铝罐以及75%的锡罐都得到了回收,其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再利用堪称世界最彻底、最高效的国家之一[3]。
瑞士的垃圾处理如此成功离不开其细致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瑞士颁布了与联邦环保法、饮料包装条例、电子产品回收及处置条例等一系列与城市垃圾处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从包装物的生产、使用到扔垃圾、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行为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有:企业生产塑料包装瓶的产品,必须保证空瓶回收75%以上;食用油不能直接投入下水道;乱扔烟蒂罚款40瑞士法郎等[4]。
2.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5]。这归功于两点:一是日本可以称之严苛的垃圾分类。日本一般将垃圾分为四大类:一般垃圾、可燃性资源垃圾、不燃性资源垃圾以及可破碎处理的大件垃圾,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以再细分。对垃圾的丢弃时间和丢弃地点,日本也做了规定,例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
二是日本市民高度的垃圾分类意识。在日本,进入幼儿园的第一课就是垃圾分类,垃圾问题纳入小学课本,每年组织全民环保知识教育,每个居民每年都会收到一张关于垃圾处理的“年历”等。这些强有力的宣传教育措施使垃圾分类意识渗透到每个日本市民的意识之中,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3.德国
在德国,垃圾关联被称作为垃圾经济,其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垃圾重新再利用比例为50%,年产值400亿欧元[6]。
行业协会在德国垃圾处理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德国回收利用系统股份公司(DSD)由来自包装工业、消费品工业和商业的大约95家工商企业在德国工业联邦联合会和德国工商会的倡导下成立的。主要负责玻璃、塑料包装等材料的回收利用,其拥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向企业颁发“绿点”许可证是DSD一项重要而特殊的工作。在德国,没有“绿点”标志的商品几乎是无法销售的。“绿点”商标收费标准是按材料的重量和数量来计算的,并考虑到其实际处理费用。企业为降低费用就会不断优化包装,从而达到减少包装物垃圾的作用。同时,对“绿点”标志收费的收入可以用于DSD的经营活动中。DSD的所有经营支出均来自于“绿点”商标的许可证费,政府没有补贴[7]。
4.美国
美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垃圾产量大国。2008年,美国城市固体垃圾产量达2.5亿吨,每天人均丢垃圾4.5磅[8]。
为解决大量垃圾带来的问题,美国形成了以减量化和资源化为中心的管理政策。认为源头减量是最优先的垃圾处理方法,颁布一系列政策从产品设计、生产、购买和使用环节入手,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及其毒害性。此外,对垃圾进行收费和征税。目前,美国对垃圾主要实行两种收费制度,即按垃圾丢弃量收费和按垃圾是否分类收费。美国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州对企业征收填埋税和焚烧税。垃圾收费制度有效降低的垃圾产生量和垃圾处理费用。据统计,与没有实行垃圾收费制度的地区相比,实行了垃圾收费制度地区的垃圾产生量减少了56%,处理费用减少了24%[9]。
美国积极处理垃圾的举措有效的实现的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垃圾再循环比例稳步增长,从1980到2011年,垃圾再循环比例上升了23%[10]。
5.瑞典
瑞典的垃圾处理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其垃圾处理分为四个层次:回收再利用生物降解焚烧填埋。在这个垃圾处理体系下,35.4%的垃圾被回收利用,62.2%的垃圾被生物降解和焚烧,产生的能量被用于交通工具动力消耗、发电和供热,只有1.4%的垃圾被填埋[11]。因此,瑞典人能很骄傲地宣称,瑞典99%的垃圾都得到了回收!
瑞典垃圾处理如此成功还与其先进的垃圾焚烧和处理技术分不开。瑞典在垃圾收集上采用密闭的真空自动垃圾收集系统,这很好的避免了垃圾收集的二次污染。其垃圾焚烧技术更是世界领先,具体体现在垃圾焚烧效能领先和废弃排放清洁领先。在瑞典,每吨垃圾燃烧产热3.25兆瓦,是德国平均热效的2.17倍;排放的废气经17道工序处理后,主要成分是水蒸汽等无害气体[12]。
三、长株潭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株潭垃圾处理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13]。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长株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2003年至2011年,长株潭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9.38%;截止至2011年,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208.91万吨;长株潭日产生活垃圾5400多吨,夏季因果皮垃圾增多,最高可达6500吨。
目前,长株潭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填埋法进行处理,但政府正积极推行垃圾焚烧。长沙政府正准备将垃圾焚烧项目的计划提交上级部门,株洲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约在今年11月试运行。对于每日产生的垃圾,长株潭基本可以做到100%处理,对于处理的垃圾基本可以做到100%无害化处理。但是由于垃圾的露天堆放,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通过对垃圾中转处理场和填埋场周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55%以上的居民反映堆放的垃圾会发出恶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长株潭垃圾主要成分为动植物易腐有机物、灰土、砖石、塑料、废纸、玻璃、金属及废橡胶制品等。垃圾总体表现为有机物含量比重较高,含水率高,热值较低。垃圾含水率为35~50%,热值范围为4300~6430 KJ/Kg。
图一:2003-2011年长株潭垃圾产生量增长趋势图
图2:长株潭垃圾成分构成图
(二)长株潭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长株潭政府在最近几年加大对长株潭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其起步较晚和政府的关注不够等原因,相对与发达国家或我国某些城市而言,长株潭的垃圾处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有: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落后,垃圾处理主要是环卫部门主导的事业部门负责,缺乏企业和群众的参与,制约垃圾处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未建立,混合垃圾加大了垃圾处理成本和垃圾处理难度;单一的卫生填埋导致资源循环再利用率较低;垃圾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垃圾处理项目资金不足,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仍未建立。
四、经验与启示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垃圾处理工作实施的法律依据和保障。长株潭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使得垃圾处理的许多流程无法可依,垃圾处理流程得不到规范。长株潭应当针对垃圾处理的各流程制定出科学的、具体的法规政策。
2.实行政企分开的垃圾管理模式
对长株潭垃圾处理实行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垃圾处理的产业链。政府负责城市垃圾的立法、总体规划和监督等工作,企业承担垃圾回收收集和处理工作。由企业承担垃圾处理工作,对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垃圾处理技术和效益有着积极作用。另外,长株潭还可以借鉴德国的“绿点”回收系统的某些做法,对企业授予某些特权以解决其资金不足的问题。
3.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基础。长株潭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合理的、详细的、能为居民所理解的垃圾分类标准。长株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并统一制定每种垃圾的标识。对于每种垃圾包含的内容可以采用例举法对其进行枚举,以便民众理解。第二,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对于居民未对垃圾进行分类进行处罚,变以前定点丢弃垃圾为上门收集,对居民丢弃垃圾时间进行严格规定等。第三,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按照垃圾所分类别将垃圾容器进行分类,并在容器上标注相应的标识。在各公众场合设置有不同标志的垃圾箱,居民使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分类装置垃圾。此外,环卫工人的垃圾收集车应当具有相应分类功能并且密封。第四,大力发展长株潭原有的旧货市场。采用经济手段激励其发展,如提高旧货回收价格,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等。最后,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长株潭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帮助居民主动分类投放垃圾。
4.走综合处理技术路线
长株潭垃圾具有有机物含量大,含水率高,热值较低,垃圾未进行细分等特点。单一填埋会大量侵占土地资源。长株潭应重点发展焚烧发电技术和堆肥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率。可以借鉴瑞典的垃圾处理模式:先分类回收再利用,无法回收利用的堆肥处理;无法堆肥处理的焚烧;最后是填埋。
5.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针对长株潭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以及垃圾处理项目存在巨大资金缺口的情况,对长株潭垃圾进行合理收费可有效遏制垃圾不断增长的状况,同时其收费收入可以弥补垃圾处理项目的资金缺口。
五、结语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长株潭也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面对长株潭垃圾不断增长、垃圾处理效率不高的现状,长株潭应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长株潭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盖艳红.探讨城市垃圾的危害及垃圾处理技术(电子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1)
[2] 阎宪,马江雅,郑怀礼.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标准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0(15):44-46
[3] 凌海.瑞士,一个没有垃圾污染的国家[J].金融经济,2009(9):49-50
[4] 刘少才.瑞士垃圾处理走上法制化轨道[J].资源再生,2007(11):46-47
[5] 西伟立.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J].环境卫生工程,2007(04):23-24
[6] 万望发.世界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J].当代经济,2004(12):64-64
[7] 卢英芳.瑞士、德国的垃圾管理[J].城乡建设,2007(2):71-74
[8] Jianan.美国城市居民垃圾处理[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7):52-54
[9]孙立明,黄凯兴,Zhou You.美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2):16-18
[10]文渊.垃圾处理的商业模式[J].中国商界,2011(10):58-61
[11]向亨裕.瑞典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及启示[J].节能与环保,2012(9):52-54
[12]刘仲华.瑞典“垃圾也是能源”[J].化工管理,2013(9):52—53
篇7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3日
艺术设计实验室是以“实训主导、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现代高校实验系统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创作设计服务,是培养学生将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和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但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不同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实验室,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围绕“实习、实训、实操、实验”这四个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及展示能力,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并完成对课程方案的“无形”构建与“有形”塑造,所以这些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艺术人才的质量。同时,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不断增大,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的不断扩展和更新也给艺术设计实训室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对实验室的设备技术、维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模式;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创建规范化的实验室;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对高校培养人才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有章可循
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率与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管理好艺术设计实验室,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为了规范管理,应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规章制度,如《学生上机守则》、《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自由上机管理办法》、《艺术设计实验室专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消防工作制度》、《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物品借用管理规定》等;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贯彻实施“严”字当头。除了要求实验教师、机房管理员、学生清楚了解这些制度规则以外,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实验室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验教师管好学生的上课纪律,实验室管理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机房管理中来,让学生管理学生,负责机房的卫生工作等。在实验室投入使用以后,一开始就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坚持将从严思想贯彻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二、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实验室资源
由于艺术设计实验室较多,往往存在着各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各实验室之间缺乏沟通,出现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教学资源和建设经费的浪费。而且,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建设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许多仪器设备都长期闲置,造成实验室的效益低下。因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要做好艺术设计实验室成立的前期调研工作,根据本校实际需要,多学习外校有益的经验,设计出最佳实施方案,灵活配置,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提高设备的性价比,缩短实验室的建设周期。应该在广泛搜集资料后,再采购设备,设备到货后,应立即组织老师调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旧有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条件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及性能,提高实验的效率。
三、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繁杂,处在计算机实验的第一线,担负着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又承担着指导学生上机的任务。他们的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对学生上机的质量关系极大,他们不但要热爱实验室管理工作,还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和指导学生上机的能力。为此,必须加强人员队伍配备和建设,充分认识他们在机房管理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比如:(1)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人员学习掌握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故障处理办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管理和维护修理水平;(2)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或跟班听课;(3)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多参加科研课题,在实践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4)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意协调专业结构和人才分布的合理性、稳定性,建设一支能力强、技术硬、素质优的管理人员队伍。
教师和实验室是实验的载体,实验教学和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际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实验室是水,学生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高校要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要逐步淡化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界限,提倡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人员之间的流动,业务上的交流和互补。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的骨干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努力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验工作队伍。同时,重视管理人员专业的提升,有计划地派出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调研,让他们熟悉设备的性能,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以及对不同应用软件的要求,一个操作系统无法满足教学上的需要。利用多操作系统平台,即多引导分区技术(硬盘保护卡自带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软件环境的需求,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般保护卡提供支持几个到几十个引导分区,可以根据硬盘大小和计算机性能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分区并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每个分区可以共用一个共享区,对还没有分配完的硬盘空间,需要的话还可设置一个不受保护的引导区,供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受保护卡保护,每次重启后都能自动修复。共享区不受保护限制,供用户存储数据。
计算机房的操作系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非正常操作、病毒的侵袭、黑客入侵或者人为的破坏都可能会崩溃。一旦崩溃,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对机房管理员来说,安装一台电脑不是难事,但是一个机房少则几十台、多则上百台,工作量很大。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和硬件来轻松管理电脑。克隆技术是现代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网络克隆就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微机系统软件的复制,利用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先利用某一个标准配置的工作站的系统分区制作一个分区映像文件。将大批量的微机软件安装次数减少到最小化,既节省安装的工作量,又可以快速无误地安装好上机环境。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外带的存储介质传染;一种是网络传染。对于上课的机房,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使用U盘,也就是不安装USB驱动,上课如果确有必要使用U盘的,可通过批处理程序在开机时把驱动加进去,然后关机时恢复原来设置;二是由于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使之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硬件通过安装保护卡,再加上安装病毒预防软件,并使软件常驻内存,当病毒入侵时及时报警并处理,不让病毒进一步感染。我们应采取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的方针。
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是学校进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理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与学校其他学院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白汉灵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篇8
【关键词】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
1、综合管理实验室对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传统的综合管理实验室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执行力来保证校准检测和证书报告的质量,这不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需求,更是难以达到实验室评审的要求。对证书报告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各部门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与职责划分,每个岗位都严格按照自己的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并对证书报告实施层层把关、多级审核,除此之外,还设立专门的人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查,对各个部门进行质量评审等等。总之,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最终目的还是要最大化的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使其既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又符合实验室的评审标准。
2、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
在综合管理实验室内,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器具样品、器具设备、证书报告、标准规程等。在这个问题上,对实验室的业务规程进行一番分析,很有必要。经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流”:
2.1物品。所有的器具样品作为综合管理实验室测量的对象,都有一个收发测量返回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收存交测接存发。具体来说,在从客户手里接收到器具样品之后,将其赋码入库,接着将随样品送检单出库的器具样品转交给专业部门,然后由专业部门根据指定的标准规程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在这一系列的任务完成之后,再由专业部门将器具样品及证书报告交回到收发存库,最后通知客户取件。
2.2单据。一般来说,在业务流程中单据很多,比如下厂单、完工单、收费单、交接单、对账单、抽样单、报价单、任务单、委托单等等。典型的单据流程应该是:填单录单审单任务下达测量过程费用产值单打印收费。
2.3测量数据。测量数据的过程如下:测量采集分析处理记录存档。对数据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下出结论,这是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的核心。一般来说,如果具有数字化接口的测量设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简化。
2.4证书报告。证书报告的流程应该如下:任务下达任务分配测量审批打印盖章(印)发放领取。证书报告从收样任务下达开始一直到客户领取结束,一般测量过程比较严格。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有效的设备,然后依据特定的标准规程进行测量,经过一层一层的严格审核之后才能产生具有特定类型格式的证书报告。
2.5收款。收款的流程应该是:报价(预付款/转账)产值分配费用单(定期)结算开票。作为产值的一种真实体现,账款还只是体现了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绩水平,而单位的实际收益最终还要靠收费产值才能得以体现。
2.6监控。监控是确保证书报告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在测量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审单开始一直到完成证书报告之后甚至是以后的更长时间。监控的流程为:审单任务下达任务分配进度限制质量记录审核审批(投诉)抽查质量评审。
3、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主要是来源于政府与市场,一般表现为监督(强检)业务或者是委托业务,这两种业务对校准检测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它只是会使其在类别形式,证书报告类型以及某些栏目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在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为两种模型,即业务模型与系统模型。
3.1业务模型。业务模型的整个业务链可以划分为客户、收发部室、专业检测部室、财务部室、管理部室以及其它(如网站、Call Center)等几个部分。首先,收发部室、证书报告与客户的关系较为密切,工作也比较繁杂,比如签订委托协议、收取器具样品、退还器具样品、证书报告等等。委托单的来源也比较多元,有报价单、网上委托单、抽样单等,在收取器具样品时,还需要对器具样品进行赋码管理;其次,检测部室会把任务和完成期限一并交给具有检测资质的技术人员,由其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之后制作出证书报告,审核员会对该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由审批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审批;其三,财务部室专门负责处理检测部室送交的委托单,并收款销单。收款的形式很多,有转账、现场缴费、定期结算等等;最后,管理部室主要进行证书报告质量的定期抽查、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存档以及对客户的投诉进行跟踪处理,以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符合各种要求。
3.2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是对业务模型的反向操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拓宽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语音查询、短信查询、网上查询等,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业务流程与进展,全天候的与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实时互动。该系统模型还支持分步退单操作,能够更加方便的解决客户在正常运转过程中的修改或者是撤单需要。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采用的是三层的结构模式,即数据层、逻辑应用中间层、客户端。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将这一系统模型划分为两种平台,即以证书报告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以办公、CRM、ERP等为代表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这两个平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主要是通过接口套件或中间层来进行协同工作。
4、结语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抽象的概念,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工作别是检校准检测过程中的很多步骤和难题,实现自动化,对其中负责这些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种解脱。对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样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迫切要求,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本文从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出发,探讨了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其系统模型设计。合理的模型设计可以降低项目风险,使证书报告的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的业务运作更好的协调发展。本文的阐述还不够全面,可能还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希望会有更多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炳旺,李翔,朱崇全,华敏刚.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14(2):32-33.
[2]蒙硕.用Word宏和制作计量证书报告[J].中国计量,2010,9(4):102-103.
篇9
关键词: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使用;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概述
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设施,它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直观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理想环境,同时,还大量语言知识数据库、历年英语等级试题、励志视频语言教学片等,不断加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兴趣。近几年数字化语音室的大量建成和使用,使数字化语音室成为方便快捷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备。数字语音室效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外语语言教学。目前,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需要加强开展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科学使用、管理档次和水平,认真做好管理维护工作,才能达到语言教学预期目标。不仅关系到语言教学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语言类专业的发展和生存。
二、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使用
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教学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外语语言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系统是采用计算机网络和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来实现学生端VOD点播功能和资源共享,授课的教师可以在主控计算机上媒体广播教师带来的外来教学资料和在线网上教学资源,实现了各个学生终端机可以共享NewClass数字化系统教学资源、教师多媒体课件上课全过程和欣赏网络教学语言资源。该系统教师打开自主学习系统后,学生可以在学生终端自主学习,从主控计算机调看音视频语音学习资源,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U盘可以备份一些自己有兴趣的教学资源。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教师主机直接同校园网和因特网进行连接,通过媒体广播系统,让师生共同学习。也可以备份资源,实现网上教学和网上资料下载。从某种意义上说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学生终端就类似一个无盘工作站。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自主学习系统、媒体广播系统、考试系统、VOD系统、网络资源共享功能使课堂教学扩展到了课堂外教学,以前受限制的教学模式变成了更加自由化教学。
三、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一)对仪器设备的管理
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是外语教学、普通话教学等语言教学的必备教学场地是现代化教学中应用的集中体现,就其优越性来说,是普通教学手段难以相比,现代数字化语言室整合了多项资源,其中包括嵌入式控制设备、主控计算机、NewClass系统管理软件、RGB视频交换机、音响设备等,音视频处理技术、流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及系统软件开发技术等在语言教学中的综合运用,在使用中要熟悉现代教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技能。这就要要求教师能利用有限的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听力水平和阅读水平;同时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以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的态度管理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随时解决教学设备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
首先,管理人员心目中要努力提高技术业务水平,树立积极的责任意识,服务师生;其次,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要了解并熟悉对语言实验室的设备,以便在遇到突况导致教学秩序不能正常运行时及时作出判断、维修。最后,管理人员要熟悉语言实验室的各项操作规程,配合教师做教学的全过程。作为管理人员,布置好各语音室的卫生打扫任务以及检查制度,保证语言实验室教学场所的正常有序运行。
(三)对教学质量的管理
数字语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直接关系到了语言教学质量的好坏。如何管理和维护好仪器设备,使其正常运转,是管理人员日常最为重要的事情。每周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隐患排除是很有必要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就及时和厂家联系解决问题,使教学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不影响师生上课。
(四)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管理制度
数字语言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外语、普通话语言教育教学的场所之一,所装备仪器设备精度高,价格昂贵,操作复杂。要有相配合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确立了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正确使用规程。使教学活动更为有序的进行。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内容有:教师上课记录本、实验室设备维护记录本、NewClass系统简单使用流程、防火防盗安全规章制度、语言实验室实验员岗位职责、语言实验室教师使用规范、语言实验室学生守则等。
(五)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管理
有一个良好环境的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会给师生带来无限的学习兴趣和快乐学习语言知识的心情。而不是上课面对显示屏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如果墙壁上名人名言、人生经历、优美的图画、漂亮的窗帘等。给师生带来一种优雅的学习环境的享受。
四、关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维护的常见问题方法
(一)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特点
目前随着各高校的语言专业对教学需求的不断提升,教学资源发展丰富和多样化。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学生终端内核采用当今世界领先的嵌人式系统CPU处理器IntelPXA,实现了基于嵌人式系统设计的数字化语言实验室VOD点播功能,世界首创。彻底解决音频在以太网络环境下传输时可能发生的“延时”这一技术难题。学生终端可以实现自主操作SP编辑播放,变速播放,句复听,段复听功能,VOD视频点播。同时还具有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听力在线考试、同声传译、多频道广播、分组教学、口语聊天室等时尚功能。并且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采用的音频技术使语音变得清晰纯净,完全消除传统模拟技术下的噪声干扰。总之,充分展现了NewClass产品个性化的设计风格。让“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理念有了实践平台。并且结构化合理、线路简洁,便于管理维护。系统稳定性好、兼容性强应用能力强、NewClass系统使用操作十分方便。各类资源的充足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使用要求,已经成为各大语言专业院校的语音教学设备首选。
(二)日常维护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的需求带来的新的产品,但也导致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包括:主控机系统病毒防护、线路故障、系统备份还原等。针对常见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病毒防护:建议使用比较可靠的杀毒软件进行清理。线路故障:一般线路故障信号不能正常传输,使学生终端显示不正常或没有音视频信号,这就需要熟悉并掌握该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综合布线图,对症下药,分析出是主控端的RGB交换机、网络交换机、分配器等出故障而得出解决方法。备份系统:对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系统要做一个ghost备份,或者用还原精灵软件来备件系统。并最终为提高学院的语言教学水平而努力进取,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石岩岭.浅谈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
[2]吕晨.数字语音室的管理、使用和维护[J].运城学院学报,2011,29,2
[3]梁柏榉.论高校语音室的管理与维护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4]张梅红.浅谈数字语音室的特点及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篇10
【关键词】 艺术;技术;自然时代;机器时代;艺术时代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要考察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必须回到历史长河中,追溯艺术和技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定的表现,揭示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艺术”的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流变,其内涵几经演化。我们通常认为艺术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1]2,或对现实、自然的模仿。但是在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那里,技术也是模仿自然的过程。[2]49“技术”的概念同样如此,尽管当代对这个词的理解主要是指科学技术,甚至在更狭义上指机器技术,但在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那里,他把“哲学”也视作为“技术”,因为哲学也是一种工具,是社会改良的工具。由此可见,“艺术”与“技术”的概念在历史上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互有交叉,一直处于相互促进和不断转化的过程中。
笔者对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认为艺术和技术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经历了技艺的共生、技术的异化和艺术的回归三个历史阶段: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至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前,艺术与技术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这一时代属于技艺共生的时代,笔者称之为“自然时代”。从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至20世纪后期的全球信息革命,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代表技术理性的实证主义哲学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时代属于技术异化的时代或者技术主宰的时代,笔者称其为“机器时代”。在经历了200多年的技术霸权和机器控制之后,人类终将还是要回归到自由,回归到存在的本真状态,艺术与技术之关系复归和解,并且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进程,这一时代称之为“艺术时代”。
一、自然时代――“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3]36
从词源来看,古希腊语中艺术与技术的范畴跟现代语境中的技术或艺术并不相同。古希腊技艺(Tekhnē)既包括了音乐术、建筑术、石匠术、修辞术,又包括纺织术、养马术、医术、战争术、统治术等等,总之是指实用性的专门知识或能力。[4]40正如古代中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样,我们无法在现代意义上区分其为艺为技,但我们认可“技到熟处即为艺”。
直至英国工业革命前,没有学者对艺术和技术提出过明确的区分。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诗艺”一词用的是 Poiētikē(制作艺术),意味着古希腊人将作诗当作一种制作或生产过程,就像鞋匠一样都是凭靠个人技艺生产或制作社会需要的东西。[5]28事实上“诗”(Poiēsis)这个词在古希腊语中原意就是“制作”。[4]80即便到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使用的“艺术”一词除了用于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之外,还指工艺、手艺、技艺,依然包含技术之含义。直至18世纪90年代,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自由的艺术”与“雇佣的艺术”才第一次区分了技术与艺术的共性与差异,既指出艺术离不开技术支撑,也指出技术与艺术具有相同点。[6]146-147另外,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两千多年中,大多数艺术家显然都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主要是为宫廷享乐、宗教宣传、贵族奢侈生活服务的“工匠”。[7]145这些“工匠”的作品在康德眼里只是一种作为“雇佣的艺术”的手艺。康德认为:雇佣的艺术“却是这样,即它能够作为劳动、即一种本身并不快适而只是通过它的结果吸引人的事情、因而强制性地加之于人”,而艺术或者自由的艺术“只能作为游戏、即一种本身就使人快适的事情而得出合乎目的的结果”。[6]146-147
根据以上梳理,不难发现古代艺术与技术之概念是模糊的、交叉的,甚至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何以如此?根据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对技术与艺术的本质进行的追问,在技术还处于手工、工艺的年代里,无论艺术还是技术都是一种“合目的的手段”,都是一种与自然界的生成相对的人工的生成,或者说是一种产出或创作,都是对某物的精通、对某物的理解,从而是一种认识,艺术与技术因此都是一种解蔽的方式,也即真理的显现。艺术作品在古希腊“并不是审美地被享受的”,“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的东西贯通一切艺术和技术,“贯通每一种对进入美之中的本质现身之物的解蔽”。[3]4、10、35、36正因如此,那个时期艺术与技术的相伴共生也就理所应当,并且显而易见。
毕达哥拉斯派把对琴弦长短粗细与音律的关系的研究运用到乐器制造中;古代中国的音律技术、冶炼铸造技术导致了铜编钟的诞生;油画颜料的发明以及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光学的发展使得油画从此成为西方的主体绘画方式……与此对应,公元15世纪,正是因为佛罗伦萨的艺术家成了佛罗伦萨医生和药剂师行会的成员,最终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在普通中国人的心目中,达芬奇或许只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在西方人的认识中,达芬奇也是一位伟大的工程师;达芬奇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不但使得艺术家的想象力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对于现代自然科学兴起所起的奠基性作用也毋庸置疑。在公元前5至4世纪,诗就已经是千家万户熟悉的艺术[5]280,这种沉淀了2000多年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想象力,正是通过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美和善的追求,成为科学技术进步的源动力。
当然,在这一时期的技术“还没有超出艺术和工艺的范围,还只是过去经验的产物,而不是科学洞察的产物”[8]264。但是,在蒸汽机发明之后,特别是电气发明之后,大量新的如摄影、电影等艺术形式的涌现,给传统艺术形式带来了冲击。此前的文艺复兴虽然产生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但并没有诞生新的艺术门类。作为一个分水岭,技术与艺术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英国工业革命不但标志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开始走向工业文明、走向机器大工业时代,同时标志了技艺自然时代的终结,“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从此成为人类脑海中的记忆。
二、机器时代――“偶像”的黄昏
(一)艺术的衰退与抗争
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诞生,大大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狂野式的发展进程,也让人类远远脱离了自身生存的有机环境。按照罗素的说法,技术从此改变了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9]当然,技术也改变了艺术。从最初的达盖尔法银版照片到现在无处不在的数码摄影,从无声的黑白电影到现在的三维大片和多媒体艺术,技术不但催生了各种各样新的艺术形式,也不断地刷新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及对于世界的认识。并且,艺术“在各个细枝末节上都效仿科学,并重新迎合着世界,成为意识形态的复制品,成为一种温顺的再生物”。[10]13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英格兰产业工人中的精英成分主要来自于苏格兰那些拥有精湛技能的手工业者,因此欧洲大陆的艺术家们实际上缺席了这场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变革。或许正是这样的因素拉开了艺术与技术分道扬镳的序幕。无论如何,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开始将技术当作了征服自然的工具,当作了追求财富的手段,当作了霸权主义的武器。艺术的形式虽然自此蓬勃发展,但艺术的地位从此一蹶不振。这一点在此后崛起的美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向善”的艺术被“向资本”的技术彻底击溃。艺术走上了一条自我抗争的独立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过去那种艺术家依附于宫廷贵族的情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但是,尽管艺术家从表面上看获得了独立,可以为了艺术而艺术了,但不断的战争、种族主义、经济大萧条等等使得艺术家始终处于一种迷茫和恐惧之中。各种艺术流派的兴起,诸如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抽象主义等等不断涌现,正反映了艺术家们一方面企图用艺术唤起对艺术本身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无法回避时射在心灵中的阴影,试图用艺术唤起人们重新思考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崛起正是对技术霸权主义的抵抗与批判。但这些努力都改变不了艺术本身已经成为“机器时代”的一种附庸,大众艺术也不可避免地沦为技术统治之下的一种自我慰藉,“自然时代”意义上的那种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现性完全被资本逻辑所淹没,技术理性完全被机器逻辑所操控,曾经被人类当作偶像崇拜的现代技术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但导致了技术的异化,也导致了人类自身主体性的丧失,不但使得人们忘记了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一份子,也忘记了对于美与善的根本追求。
(二)技术的异化与危机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11]1到了鲍德里亚时代,技术则变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冒险,它不只是改变世界,其终极目标可能是一个自主的、完全实现的世界,而人类则可能会从这个世界中退出。[12]42海德格尔则以德文的“座架”一词来形象地比喻技术时代是现代技术在控制人的存在,而不是人在使用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一个技术与消费的时代及其生存逻辑正波涛汹涌地威胁与逼近着我们,人们不仅不自觉地被卷入了这种技术和消费的狂欢,而且不知不觉地对技术产生了依赖。我们不再阅读小说和历史,电影和电视会展示给我们那种被扭曲和戏说的故事;我们不再书写和说话,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已经令我们提笔忘字并免去了言语的沟通。同时,遍布全球的核武装备始终存有落入恐怖组织或流氓国家手中的可能,不断扩张的巨型城市正在承受日益严重的交通、雾霾、缺水的考验;高速公路穿山越岭,水电设施见缝插针,现代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却不断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潜在的生态危机。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把人类从地球上脱离开来而且连根拔起,使人失去了本真的存在,“诗意的栖居”已经成为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实际上,从尼采开始一直到后来的众多西方学者,都早已看到了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技术本来只是人之工具或手段,是人体或人脑的延伸或加固,是人可以自由地抉择与取舍的手段,但是在权力和资本的驱使下,实现有限目的的手段却变成了满足无限欲望的工具。[13]144于是,机器时代的技术从“偶像”而跃升为“超人”,乃至于拥有了统治一切的神的力量。尼采在100多年前将人的本质定位于生命意志,正是作为一个预言家看到了百年之后技术给人类同时带来了快乐、痛苦与困惑。资本主义“理性”的黄昏已经到来,用来实现人类自救的“艺术之思”已经唤醒。
三、艺术时代――“用生命的透镜看艺术”
海德格尔说:人们可以通过唤醒深藏于艺术世界与诗歌世界中的“思”来实现自我拯救。那么,这样的“艺术之思”何以可能?
标志性的转变依旧发生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英国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概念,用以指称那些依靠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获取发展动力的产业,这些产业的核心领域主要是艺术。创意产业把艺术直接与传媒娱乐等大规模产业联系了起来,跨越了精英与群众、艺术与娱乐、高雅与庸俗之间的差别,也将艺术与技术在资本和市场的逻辑下融合在一起。
然而,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艺术之思”的真正开始。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得益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进步,创意经济的成型同样得益于电子数字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毫无疑问,电脑与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但电脑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起,差不多经历了半个世纪才真正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而在图形用户界面(GUI)出现之前,电脑就只是科技工作者的计算工具。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图形操作界面出现在苹果电脑上是在1983年。正是这一技术的诞生使得“读图时代”成为现实。但为什么这一技术诞生在当时实力尚弱的苹果而不是技术更强的微软?微软要到1985年才有了Windows1.0。原因或许在于比尔・盖茨只是一个工程师,而乔布斯却天生拥有艺术家的禀赋。我们现在不得不承认,无论是苹果的ipad还是iphone,都不只是一件技术品,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苹果这种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尝试表明艺术和技术的关系从此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
在这样的潮流中,大多数人只会直观地体验到技术主宰力量的强大,而并不会将这样的变化归因于艺术。但是从我们关注的视角来看,随着网络化与全球化的推进,人类试图摆脱技术束缚的意识已经苏醒。特别对于中国人来说,近年不断发生的水危机、食品危机以及雾霾危机,迫使我们不得不摒弃技术就是用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工具观念。现代化种种危机之后,后现代学者对“机器时代”的反思已经告诉我们,自然不应当成为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只有在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回到自身、回归艺术,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饱满、更丰富。而这种生命的态度,与亚里士多德时代“向善”的目标是一致的!借用尼采的说法,“艺术的本质是对生命的肯定与祝福”,那么面对我们已经遇到的种种现象,我们已经不再怀疑艺术审美对于人类此在的更本真的意义。
因此,与其说时下风起云涌的创意产业的核心是通过技术与艺术的合流推动经济的发展,不如说是以“艺术化创造”超越“技术性变革”,以“艺术化管理”超越“科学化管理”,一个“艺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当然不是说技术不再重要,而是一种致力于改变现存的压抑性社会的变革,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技术理性掩盖的审美理性的恢复。工具理性对于价值理役的时代终将衰亡,技术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艺术的影响,艺术和技术将重新回归相生相伴、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导致艺术与技术的一体化进程。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从大量案例中洞见艺术对于技术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在欣赏好莱坞大片的同时,了解或者预测到最新的科技成果。美国大片中一些所谓的科幻,往往不是凭空的臆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前沿科技。在这样的过程中,艺术家与科学家实际上是在共同创造未来。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直至今天,我们国家的科技原创力依然很弱,也许不仅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问题,同时也是艺术家的问题。艺术的发展已经为技术的提高开辟了很多革新路径,艺术表达的正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新理念的追求。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