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建模思维

一、数学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指的是人在长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多表现为一个人平时的品行和气质。PISA认为,将素养这一概念代入数学学科,即是指学习者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拥有从事数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具体而言,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用数学视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和品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数学是基于现实生活需要而诞生的一门学科,生活当中产生了比较、分配、归纳等数学问题,自然就需要研究数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100以内的加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等知识,在讲解这些运算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情境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寒假期间,二年级学生集体去香山欣赏红叶,每班各有3位带队教师,已知一班去了31人,二班去了39人,请问租借车辆时,一班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二年级一共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依据所提出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可用以下问题贯穿:

(1)在以上问题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计算问题?

(3)如何对这些问题列式计算?

(4)这些算式中,哪些比较好算,能否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以上问题情境涉及进位加和不进位加内容,通过对算式的分析,学生学会从生活情境当中概括数学问题,同时养成分类、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建构数学模型,洞察数学本质规律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应当学会从整体角度构建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模型角度洞察数学本质规律。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加法与乘法可以构建合的模型,减法与除法可以构建分的模型。基于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经验有限这一现实,在单个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将相关联的各个数学模块衔接成一个模型。

以加法与乘法合的模型建构为例,小学二年级第四课“表内乘法”是在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学习之后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对“表内乘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知识建构合的模型。上课伊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小问:一共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小飞机内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可知,“一共”代表整体,因此,需要将所有飞机上的人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求出“3+3+3+3+3=15”的算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除了使用加法求取全部人数之外,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表示。

3.提高推理能力,参与运算法则建构

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方式叫做推理,这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推理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整理数学知识,“数的运算”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运算法则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法则的建构过程,在推算过程中提高推理能力。

以“10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的教学为例,探究问题情境中“39+3”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39名学生加上3位老师,大概会有多少人?这样不太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必然有所接触,结合生活经验可知,大概有40多人。进一步进行分析,列式计算为42人,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算式:39到42,个位发生什么变化,十位发生哪些变化?想一想,个位的“2”可能是怎么得来的,问题情境当中哪两个数字相加会出现“2”?在这些问题的解释当中,学生探究进位加的竖式计算,从而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运算法则。

米山国藏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记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这些随时随地在发生作用,使人受益终身。”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学生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从静态和动态上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素养形成做出科学分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数学教师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其中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体系,就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对数学课程中的概念进行准确的表征,才能够对数学课程中所提到的程序与原则等提供准确的解释。从我国各类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知道,与数学专业内容相关的课程设置缺乏标准,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有些学校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是直接套用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1]。例如《高等代数》以及《数学分析》这几门课程,不但难度较大,而且与小学数学内容的联系较弱,有些的学校则是借鉴综合大学的一些做法,为学生开设以工科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或者是开设以经济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也正是因为课程设置的随意性骄傲大,导致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效率非常不理想,不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实践类课程教学还不够完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高素质教师,“如何教”的实践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它一方面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关,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此,在培养学生提供专业素养方面,在培养学生形成教育信念等方面,教育见习与实习等一些实践类的课程就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是培养课程体系的关键部分。然而,许多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却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一点,这些学校对于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且还缺乏专业教师的随行指导。尤其是我国有一些学校,采取的是分散实习法,也就是让一些学生自己去找单位实习,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缩短实习时间,甚至会不去实习,这样就会使这些学生缺乏教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有关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实践反思,会影响到他们实践智慧的生成。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职前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环境下,要逐渐构建其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要对核心素养框架进行重点的分析,了解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了解其生成机制,此外,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结构以及内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2]。

(一)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上,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这样就会导致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继而促使一部分准教师的数学素养得不到提升,进而也就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制定一个科W、统一的培养标准。故此,可以组织我国一些数学教育研究者,组织我国小学数学的一线教师等,让他们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再结合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师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梳理,并且可以充分借钱世界其他国家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来研究出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标准,为我国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依据。在小学数学假使职前教育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是其中的重要指南,在制定培养标准时,一定要对其可操作性进行深入的考虑,以便教师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进行实践。

(二)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

许多高等院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都较为复杂,而且没有加强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这样不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故此,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强化与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知道如何教这些教学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引导小学数学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掌握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例如,要对小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解等,教师要对自己所讲述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在高水平的数学任务的体验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并且去对其中所呈现的数学思想进行感悟[3],在长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如果要培养一个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仅对他们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他们创造实践平台,以帮助他们能够在体验中去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反思。故此,就需要重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类的课程与数学类的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理论知识之后,让他们走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通过亲身实践去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这样就能够使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教学的一般程序有所掌握,对教学的基本策略有所掌握,并且还有助于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渐的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结语

综上,现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故此,就需要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需要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需要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如此,就能够使所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更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更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篇3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教师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深化课改的重要工作。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进行分析,根据国际上先进的课程特点,对确立教师课程体系提出了建议。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对数学的法则、方法、程序进行正确的解释。纵观我国各师范学院的小学专业课程发现,普遍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缺乏标准,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或是使用高等数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学习难度高但和小学数学教育关联弱的《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课程;或是开设综合大学开设的着重于工科或经济的数学课程。据调查两所省属大学对师范生开设的数学类教育课程发现,这两所学校开设的课程差别非常大。由此可以得出,数学教育的课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使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在选择时产生凭经验、图方便的随意现象,导致本科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小学数学教育素养无法满足小学数学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实践类课程教学不完善。关于“如何教”的教学实践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能力,不仅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更能体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实习等教育实践类课程是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教育信念。但从实际上来看,许多高校对此的重视还不够,对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实践过程中缺乏指导。甚至有部分学校采用分散的实习方法,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导致部分学生敷衍实习。缺少小学数学课堂的体验经历,必定会影响对教育理论的实践反思。

二、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体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将来小学数学的教师素质,也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性,将对教师的教育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甚至早在二战的时候就已将培养小学教师纳入高等教育中。因此,这些国家的小学教师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可以成为我国确立小学教师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在2008年,美国教师委员会做出一次重要报告,报告内容显示,美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各教育学院间差异很大,和我国目前的情况很相似。为此,美国收集了全美77所教育院校的教育课程、大纲,进行了两年的认真研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同时提出,和小学数学教育相关的课程,才有助于教师在职前学到需要的知识。纽约城市大学强调基础性与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另外,英国在1982年《学校中的新老师》报告之后,建议大学和中小学进行合作教育,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新加坡等国家也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确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建议

根据我国在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上存在的随意性问题,建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组织教研人员、数学家、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等各方力量,以核心素养为框架,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知识理论,整理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有关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标准,给各师范院校开设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提供方向和依据。小学数学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一直受到其他高级数学教育课程的影响,对数学学科的知识考虑很多,设置了许多和小学数学关联较小的课程,忽视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建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加强和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高等数学等课程反映了现代数学的发展,有利于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理解,能够开阔职前教师的视野,有利于开展数学教育工作。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数学课程,将高数学科和小学数学有机结合。建立教师的课程体系,培养优秀的数学教师,只通过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使职前教师通过实践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实践课程和教学课程结合,让师范生在学习知识理论之后,进入小学课堂,亲身观察或实践,有助于帮助其掌握教学程序和基本策略。

四、结语

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全面推进深化课改工作,就必须要建立好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的小学数学课程具备的标准统一、重视基础和实用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制定统一的体系标准,注重加强和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将实践课程和教学课程结合这几点建议。希望本文的论述对确立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带来些许积极影响。

作者:管云霞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沃皮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PISA2012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2-78.

[2]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9):103-104.

[3]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9):40-43+48.

[4]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6(41):73-74.

篇4

一、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通过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发展,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以及认识方法等。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分析非常清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学生核心素质可以概括性的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学生身体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教师对于学生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利用自身更为良好的对学生进行熏陶,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于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也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述,好需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往课程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感到非常困惑。数学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样本,只有不断促进自身素养提升,才能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取得良好成效[1]。

二、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升途径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提出的新的要求,积极找寻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新时代的开拓者,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健康发展。教师需要促进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与最大程度的保护。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发展,应该要求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对自己进行改变。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寻找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失兴趣的原因,并且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改善。对于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教师需要放下自身的架子,勇于对学生进行道歉,只有自己做到改变才能使得学生得到改变,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需求。

(二)做好数学教师的岗位培训

随着多媒体等设施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更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数学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数学素养的学习,关注数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对于数学教学做出积极的回应。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以及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做一名合格的指导者者与参与者,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三)对数学教学积极创新

数学是一门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灌输式教学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还应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并且对于数学知识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有效额度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将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定义、定理和数学概念之中,将数学思想进行充分的总结,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所以说,只有教师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2]。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由于农村班级人数少,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6年4月

篇6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新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1.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不代表需要改变数学学科的教学基础,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工具辅助教学,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氛围,营造开放式、游戏式的教学环境。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无法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新型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沟通交流关系,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直抒己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2.挖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数学学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下对于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重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新型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由于学生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维习惯,数学学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的讲解,更多的是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运用新型数学模式记性教学,学生不仅会加深自己对于数学学科的理解,养成自己的思维和思考习惯,而且能够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挖掘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建立,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生动,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开展教学,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抵触情绪,更好的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部分数学教学和家长认为小学数学就是会认、会算各种数字,实际上这种想法过于片面。在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涵义和重要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小木棒、珠算器等工具,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此外,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良好和谐的沟通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教师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

2.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的阶段,这就导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乏味和厌倦。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重点在于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如在学习“奇数和偶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个黑盒子和一个白盒子以及许多玻璃球,并且在玻璃球上用马克笔写上数字。在开始“奇数和偶数”之前用“摸球游戏”导入,并且告诉学生游戏规则为从两个盒子里面各摸一个球,只要相加为偶数就可以获得奖励,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经过游戏导入后,教师再提问“会不会出现摸出两个球是奇数的情况”,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篇7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二)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许多计算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并不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计算教学的设计需要有目标、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掌握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节之前,教师运用核心素养讲解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就要学会有目标的教学,根据班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要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比如说,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要能够掌握简单的计算原理就可以了,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他们自主探究,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过程设计

万里长城的修建并非一日之功,同样的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运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一点一滴的渗透。在教学时,教师运用核心素养必须设计好相应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比如说,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又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见物品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处理,这样将生活中的情景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使数学计算的知识生活化,既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设计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评价往往是以书面评价为主,以分数论英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计算没有失误,那么数学计算教学就是有效果的,反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计算存在诸多问题,计算教学就是失败的。这种教学评价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在评价时,过于简单,而且它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重理解、重思考。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的不同,运用核心素养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仅凭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有的学生笔算能力差,但是估算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在平时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笔算,提升他的综合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虽然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数学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运用好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程中寻找到了数学计算的本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种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数学的核心素养,并要求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革。于是,小学数学的课堂开始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衍生出了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多种教学模式。很明显,这些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的创新,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以单纯的课堂听讲和作业训练为主,转而开始了全新的智慧型课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采用科学切实的教学方法,将数学思想合理地融入课堂当中,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变得更加切实有效,以数学思想促进学习,以数学知识改变生活。

一、加强图形教育,培养学生的模型构造思维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的图形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导,教师一般会采取直接讲解,而对图形案例的选择,也仅仅停留在了教材上的图形。小学生虽然对图形的学习有着相当高的兴趣,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必然会产生乏味、消极的学习情绪,进而降低整体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当加强图形教育,通过多渠道和方式来为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图形。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学生对于平面已然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他们却没有太深的了解,很多时候,学生会盲目地认为,长方体就是长方形的四个面拼成的而已。显然,他们忽略了上、下两个面,说明他们没有较为优越的立体感,不懂得如何构设以长方体为代表的立体模型。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去制作长方体,材料可以选择纸质的烟盒。在学生制作完成长方体以后,教师可以对它进行详细的讲解,如它有6个面,对应的面是相同的,而学生在制作它的过程中,已然对这些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学习起来,也相当容易,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构造思维。

二、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能力

作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相当密切,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周围所发生的事,不仅能够在数学知识中找到原型,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给予合理的解答。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也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最为直接的帮助。比如,在学习基础的加、减法的时候,在传统的课堂上,虽然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但是由于缺乏教师一定的指导,他们并不懂地如何将其运用于生活中,因而许多时候,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成为死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成长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讲述加减法的时候,联系我们的生活,以生活中的事物作为课堂的引导。如教师可以买一定的糖果,然后ρ生说:老师手里有10个糖果,给了小明4个,给了小华3个,又给了小朱1个,请问老师手里还有几个糖果呢?接着,可以按照刚刚的提问,实时地将糖果交于这几位同学,并由学生计算。由于这件事发生在现实中,不再像书本中的例子那样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却没有太多的学习趣味,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迅速地激起,努力地通过计算去追寻最终的答案,很快他们就可以独立地解出答案。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然锻炼了自己的数学解题思维和能力。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举一反三,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很多题目都属于同一类题型,因而在掌握例子的基础上,学生都可以迅速、有效地做出这部分题。但是很多时候,由于教师没有实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余数的时候,教师会为学生创设这样的例子:老师买了一批日记本,它的总数为58本,咱们班的学生有24人,那么请问该怎么分配呢?每人多少本合适呢?然后学生能够迅速地计算出答案:每人2本余10本。但当在做题中,出现了这样的题:小丽妈妈买了30支花,让小丽合理地插入花瓶,而她家有7个花瓶,那么小丽该怎么分配花合适呢?每个花瓶内应当有几支花呢?学生又会陷入疑惑,虽然和刚刚的题型比较,它仅仅是改变了数字和对象,但是学生却失去了解题的方向。为此,教师应当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视,采取最为合理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小学生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良好的数学感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直觉。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数学意识,就会对数字有极强的敏感度,会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和理解周边事物的数学规律和特点,去解决客观事物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捕捉生活当中遇到的小问题,将现实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真正地感受到数学无穷的魅力。

二、问题主导教学,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提问法教学方式来实现简约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提问,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不分位置的前后,结果仍旧一样,也就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答题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实现在提问情境的简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三、加強创新猜想,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需要大胆猜想,大胆尝试。从某种角度而言,对于数学问题的猜想也属于一种数学上的想象,是创新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形成独特的看法,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通过数学模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简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来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也能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篇10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数学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54-03

【作者简介】刘晓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苏州,215004)数学教研员,高级教师,苏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近年来,“核心素养”的理念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参照欧盟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界定,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成功应对实际生活中某种活动或行为所需要的“胜任力或竞争力”。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W,应注重学生解决与数学有关的复杂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种素质要素构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这也充分体现了现阶段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它要以核心的数学问题、知识、思想方法为载体,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化而获得。“综合与实践”具有鲜明的活动属性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价值取向,它既是对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更是对新时代数学教育目标的积极回应。

一、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综合与实践”有何独特的价值?

“综合与实践”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其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从学科性质看,“数学是一个过程,通晓数学等同于实践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应是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发生的。

从活动过程看,“综合与实践”通过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测、推理、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发展与解决的过程。学生从中感受着数学的力量,孕育着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从教学目标看,学生能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魅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培育勇于创新的精神。“综合与实践”凸显了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

二、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综合与实践”如何由理念走向实践?

“综合与实践”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问题,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学设计“大视野”。

指向核心素养的“综合与实践”教学,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在内的六大核心素养的内涵,挖掘教学内容所承载的实用价值、理性价值和发展价值。

北师大版四下“数学好玩”专题活动“密铺”,以多维的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全面、长远发展:“让学生通过探究习得一些关于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体现了教学内容所承载的实用价值;“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能力”,让学生利用平面图形的特征等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的数学问题,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彰显了教学内容的理性价值;“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在欣赏密铺图案等活动中,初步体验数学内部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这是本课追求的发展价值。

2.教学过程“大不同”。

鼓励学生“想”。“综合与实践”的源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而问题是激发学生开展活动的直接动因,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因此,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高质量的问题是教学活动的生长点和学生创新思维的触发点。教学专题活动“密铺”时,教师可以演示几种常见的瓷砖铺法,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密铺的概念,同时鼓励他们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在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哪些能密铺,哪些不能密铺?密铺的条件是什么?来自于学生的真问题和核心问题,可以引导他们在研究中收获知识、理解方法,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可以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1)在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密铺可能与什么有关?(2)在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中,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密铺后相交于同一点的几个角有什么特点?(3)特殊的四边形能密铺,一般四边形能否密铺?(4)一般的四边形能密铺,一般的三角形能否密铺?密铺后相交于同一点的几个角围成什么角?(5)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不能密铺的原因是什么?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由对特殊图形的研究走向对一般图形的研究,由对一类图形的研究走向对另一类图形的研究,再类比迁移到对其他几类图形的研究,最后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得到了培养与提升。

课尾,教师再次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外还想探究什么?密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是否可以利用密铺原理进行创作?一旦学生有了研究的欲望和方法,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鼓励学生“研”。“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应该给学生宽松的话语环境、动手实践的机会、展示交流的空间,这样他们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精确掌握,对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所感悟。因此,“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是重点。

学习“密铺”时,学生在三个环节中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做真研究、真探究:一是基于经验,感知“密铺”;二是动手操作,探究“密铺”;三是拓展认识、设计“密铺”。通过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猜一猜、铺一铺,学生参与了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等实践活动,经历了猜想、验证、交流等思维过程,在“做数学”“思数学”“说数学”的过程中,思维不断碰撞,方法不断内化,信心不断增强,经验不断积累,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鼓励学生“做”。从数学研究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学来源于实践,动手实践、做实验是数学家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因此,实践是“综合与实践”的核心。

教学“密铺”时,当有学生猜想特殊多边形中有的能密铺、有的不能密铺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猜想,那么,究竟谁的猜想是对的呢?”,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验证猜想,这一过程与数学家用数学实验研究数学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动手实践是学生发现密铺规律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此同时,学生将获得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先猜想,再通过动手操作去验证猜想并归纳出结论。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数学学习不仅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感性的操作与观察;数学学习不仅有演绎,还有合理的归纳与猜想。

鼓励学生“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专题活动“密铺”时,面对多个图形,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的图形、比较简单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入手,逐步推进研究的进程,关注知识的整体建构。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经历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未知的思维活动过程。如此教学,学生的思维将不断被挑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泛性得到了有效发展。

及时总结收获是课标十分重视的教学环节。课尾,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在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充分交流,畅谈收获,以帮助他们积累相关数学活动经验。

促进学生“用”。教学专题活动“密铺”时,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多边形内角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等,又要引导他们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如:从特殊到一般、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教师要促使学生将前后知识、方法进行有机联系,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课堂评价“新标准”。

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堂评价必然要同步跟进。“综合与实践”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教学专题活动“密铺”时,“能设计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是对活动设计能力的评价,“能够运用所学图形尝试密铺活动”是对动手实践的评价,“能把密铺活动与学过的图形知识相联系”是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评价涉及学生的思维活动、独到见解、言语表达、倾听状态、提问意识、问题质量、主动学习、练习情况、目标达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