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现状;优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by rearranging the parties in the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 and the definition, put forward to build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s is discussed how to implement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uppli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dominant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present situation;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52。21
一、企业供应链关系现状
一般来说,企业都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商网络体系,具备一定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水平,能为日常生产经营提供物料供应。但不少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合同与以往合作,侧重于满足当前生产所需供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当企业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后,随着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必然要求供应链管理也纳入到公司的一体化管理中,要求供应链的各环节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提升空间。
二、供应链关系重新界定
借助增值率及竞争力分析矩阵,企业供应链供应关系可分为战略供应关系、重要供应关系、普通供应关系、单一供应关系,如图。
其中战略供应关系是企业与供应商双赢的最佳模式,企业供应链关系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市场采购在战略管理下进行。只有将市场采购纳入供应战略管理,物资供应保障才会更有力,成本与增值服务也才能最大程度优化。企业物资供应链关系优化的关键,是如何让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关系,使市场中的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三、供应链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从企业战略层次上看,供应链管理其实是企业总体战略及子战略的集成和延伸;从执行层次上看,供应链管理又是依托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表现。供应链管理的中心是如何在战术层面上体现公司战略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一是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供应商,二是将供应链关系转化为具体提品和服务的具体数量、质量、仓储、物流、财务等内容(如图)。因此企业供应链战略管理体系构建最重要的是做好供应商战略评价与管理策略选择。
1、供应商战略评价体系的构成。供应商战略评价体系除去价格因素,应侧重八方面内容,即:
(1)质量。产品和服务品质能否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发生质量问题时,解决的方式是否高效,是否有持续质量改进的经营目标以及完整的质量过程控制体系,这种控制对生产有多少增值贡献等。
(2)生产。供应商生产能力能否与企业需要相适应,在企业跨越式发展条件下,能否按时提供充足的物料供应。
(3)仓储。供应商能为企业降低库存做出多少贡献,对企业“零库存”的执行有什么积极的建议与措施。仓储管理是否符合要求,仓储是否容易发生变质等。
(4)公共关系。与政府、社会等公共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影响企业的负面消极因素,如产品是否环保、可回收,当出现突发性危机时,供应商应急处理机制是否能与企业经营要求相一致等。
(5)物流。物资运输过程是否能有效监控,物流渠道是否通畅,能保证物料按时、按质到达企业,且物流成本是否最优。
(6)创新。供应商是否具体持续的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合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或是推动企业进行技改,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等。
(7)财务。供应商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近期有无合并、破产、重大投资等风险,资金是否充足,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提供便利。
(8)信息。信息沟通渠道是否通畅,能否及时反馈意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磋商和解决的能力如何。
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综合考虑,就是将企业战略要求以指标的形式落实在业务中,至于各种因素所占比重多少,取决于公司对供应商各因素的权衡与取舍。
2、供应商管理策略。供应商战略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供应商选择。但是否与供应商继续、中止还是分流合作,则既取决于供应商评价,又取决于公司供应商管理策略。
企业供应链战略管理要体现与发挥公司对供应商管理主导地位与优势,必然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不对等,通过引入竞争性供应是实现这一策略最有力手段。竞争性供应是企业有意为之的管理行为,有利于维护企业最大利益。当然这种操作建立在对物料保质保量供应的基础上。
四、企业供应链关系优化设想
综上所述,笔者对企业供应链关系优化提出以下几方面设想:
1、信息沟通渠道的优化。在已有的信息渠道下,进一步拓宽沟通的内容与方式,特别是要传递企业战略发展意图。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今天,信息还可借助网络的推力,建立网上信息平台,用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
2、供应商赢利模式的优化。赢利模式的选择要综合生产经营与服务契合等综合因素,重点是确保产品和服务品质基础上的价格合理。可以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上引入跟踪控制和审计,减少中间周转环节,实现供应价值增值,在互动中,实现双赢。
3、供应商评价体系的优化。引入全面绩效评价的办法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完善供应商档案,评价的重点在于供应商能否为企业提供合适数量的产品与服务。
4、供应商管理策略的优化。从公司战略上重视供应链关系,将供应链关系作为企业纵向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方面,使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在战略协同、战术协作与企业同步,通过契约、采购策略的运用,实现公司对供应商战略控制,牢固公司在供应链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5、企业机构与人员的优化。供应链关系管理职责应进一步明确,在岗位、人员、职责上应有明确界定。同时要对此方面人员加强培训力度,让管理人员拥有系统的供应链管理知识,掌握先进的供应商管理方法与手段,建立一支高效、清廉的供应商管理团队。针对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采购管理的政策修改或更新、重大的采购事项等,财务部门牵头定期或不定期主持召开采购管理会议,采购管理会议可以固定在每个月月末或季末举行,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性地召开,一般由财务经理主持,各相关部门参加,有必要时请总经理及相关主管人员参加。各部门可以在会议上提出在采购工作中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大家通过相互协调相互理解,在达成公司利益目标的轨道上研究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会议上通过的事项或决定各部门必须切实执行,不得形式化和两面化,对不切实执行的部门,在责令改正的同时,不排除以行政手段追究相应人员责任。作为工作执行和纠正措施的追溯依据,采购管理会议必须有会议记录存档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相关部门。
总之,当前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竞争环境也发生的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调整自己的行为,企业行为的变化导致了对外部资源的整合需求,导致了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性,它是基于整个市场、整个企业行为而必然导致的企业新革命。在当今的世界,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已经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企业间的竞争开始演变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重视好供应链关系的优化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伟珍,申明军。浅谈供应商管理在现代化企业中的运用[J]。 梅山科技。 2008(01)
[2] 陈聚。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问题浅析[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6)
[3] 彭怡,朱金福。供应链定位策略的集成与优化[J]。 企业经济。 2005(12)
篇2
[关键词] 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近视力;远视力;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a)-0065-04
Influenc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on the visual function and vision-related Lif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hard nuclear cataract
LU Qifang1 YANG Weihua2
1.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zhou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on the visual function and vision-related lif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hard nuclear cataract. Methods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60 patients (60 eyes) with hard nuclear cataract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zhou Universit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from June 2014 to April 2016. The corneal edema on hard nuclear cataract was observed after surgery. Visual acuities, and vision-related life quality before surgery and 3 months later were performed with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logarithmic eye chart and 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s ①60 patients with hard nuclear cataract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of all eyes were implanted successfully. 40 eyes developed corneal edema in different degrees. Among them, 21 eyes had mild level corneal edema and recovered to transparency within 5 d. 13 eyes had moderate level corneal edema and recovered to transparency within 1 week. 6 eyes had severe level corneal edema and recovered to transparency within 14-21 d. ②The distance vision and near vision were 1.12±0.38 and 1.02±0.32 in preoperation, 0.32±0.13 and 0.56±0.21 in postoperation, respectively, showed significant enhancements in distance vision and near vision after operation (all P < 0.01). ③Except the degree of eye pain, the indicators from NEI-VFQ25 table including general health status, overall vision, near activities, distant activities, social functional, mental health, social role difficulties, independency, driving, color vision, perimetry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3 months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surgery. Conclusion The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surgery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visual function and the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ard nuclear cataract.
[Key words] Hard nuclear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Near vision; Distance vision; Vision-related life quality
白内障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是目前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主要眼病。视功能损害带来了大量的相关社会医疗支出,也增加了老年人意外事故的风险。目前白内障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治疗白内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手术技巧的提高,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普及率逐年提高,由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1],并发症发生率逐渐下降,手术效果显著提高。通常对于眼病的u价集中在基于心理物理学的视觉质量评价,但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未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硬核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视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4月于湖州市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Ⅲ~Ⅴ级(Emery分级)硬核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男32例,女28例;年龄51~73岁,平均(61.33±8.32)岁。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均由同一位操作熟练的医生完成。白内障诊断依据Emery分级[2]及美国眼科临床指南,硬核白内障患者均需排除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病、青光眼、视神经炎等眼病史和眼前节及玻璃体手术史。术前常规行视力、医学验光、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科A/B超声波检查,人工晶状体度数采用SRK-Ⅱ[3-4]公式进行计算,度数范围为-1.0D~+27.0D,人工晶体均为后房型普通折叠人工晶体。
1.2 手术方法
硬核白内障患者于术前第3天开始局部应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d。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手术采用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在上方角膜10点方向做2.8 mm自闭式透明角膜切口,注入黏弹剂,2点半方向做侧切口,环形撕囊,水分离,使晶状体核和皮质进行充分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并吸除,后囊抛光,核对人工晶体后植入于囊袋中,吸除黏弹剂,前房形成后水密切口,评估角膜无渗漏后予行术眼包扎。
1.3 视力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评估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远近日常生活视力,视力值以最小分辨角的对数化格式(The 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记录并进行分析。logMAR值越大,视力水平越低,logMAR值越小,视力水平越好。采用中文版的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NEI-VFQ-25)[5]评估硬核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中文版NEI-VFQ-25问卷主要反映白内障患者的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精神健康状态、社交功能、独立性、驾驶、社会角色限制、色彩视觉、周边视野及眼痛等方面评分[6-7]。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每个问题共4分,分为5级,对应0~4分。中文版NEI-VFQ-25的分值共100分,总分值越低,代表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主要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性分布。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硬核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情况
6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均成功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其中后囊膜部分破裂并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者1眼。4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出现角膜水肿,轻度水肿21眼,5 d内消退;中度水肿13眼,1周内消退;重度6眼,14~21 d消退。
2.2硬核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力的比较
6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远视力及近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P < 0.01;t=6.40,P < 0.01)。
2.3硬核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NEI-VFQ-25量表中各项目评分的比较
硬核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术后3个月时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驾驶、色彩视觉、周边视野等方面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而眼痛评分方面,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在眼病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以及治疗有效性的评价中,客观检查手段和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检查,如视力、对比敏感度等并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视觉相关的生存质量评估是目前认为有益且重要的补充,可以从患者个体主观角度,对眼病引起的视觉损害导致的精神、躯体和社会活动影响做出更全面的评价。近年来,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躯体疾病引起的生活质量变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70岁老年人的视力损害中,白内障是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故而对于白内障引起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变化以及治疗的有效性是目前眼科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不断降低,而且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不可再生,因此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避免损害内皮细胞[8]。手术器械进出眼内造成机械化损伤及高强度超声震动引起的损伤,均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减退而影响角膜房水屏障功能,从而导致房水渗入角膜基质引发角膜水肿与增厚[9]。本研究的硬核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比率达66.7%,其中以轻度水肿为主,绝大多数的角膜水肿在术后2周时基本消失,而严重的角膜水肿需要采取一定消肿措施缓解患者病情。轻微的角膜水肿可在短期(1周)内自行恢复,但是严重的水肿可能对眼睛的损伤是长久的。本研究在术后角膜水肿治疗时,轻度水肿以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治疗为主,中重度的角膜水肿,本研究在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高渗糖”眼液(50%葡萄糖2 mL加玻璃酸钠滴眼液3 mL)。高渗糖既是脱水剂也是营养剂,能够促进角膜水肿消退,促进角膜上皮、内皮细胞生长,为细胞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白内障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角膜水肿情况,术后3个月时日常远视力(0.32±0.13)、近视力(0.56±0.21),与手术前日常远视力(1.12±0.38)、近视力(1.02±0.32)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这与王莉等[10]研究的结果相似。既往的研究结果也有认为,在评价眼病治疗的效果时,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感觉与客观的临床指标却不尽相同。故而,许多研究者认为,眼科疾病的疗效评价需结合患者的客观结果与主观感受。
本研究应用的中文版NEI-VFQ-25问卷是根据中国人群特点改良而制定的[6],常用于评估眼病引起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变化[6-7]。本研究显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有利于减少患者日常生活中视觉损害带来的生活困难以及精神心理负担,但并不降低或加剧患者的眼痛症状。其中分析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各单项提示,在远距离工作、精神健康、独立性以及近距离工作方面得分提高尤为明显,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11-13]。视力状态是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显著相关因素。以往的研究显示[14-16],随着视力损害程度的加重,视觉相关生存质量中绝大多数维度值均逐渐显著降低,说明视力损害影响到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当视力功能得到改善时,对应的视觉相关质量获得明@提升。
此外,硬核白内障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故而医护人员在沟通时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术后视觉质量心理预期[17-19]。术前需反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强调手术存在的相关风险以及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屈光状态变化而产生的戴镜习惯问题和调节能力下降问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研究发现,部分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水平与术前相比仅有极小的提高,但其主观的视觉相关质量有显著的改善。故而认为,良好心理沟通是白内障术前极为重要的一环,可以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合理的心理预期,但本文的研究方法学有一定的自限性。硬核白内障患者的年龄往往偏大,文化水平也往往较低,结合低下的术前视力水平,常需要患者与研究者直接进行面对面的问答,故而患者易受到或者顺从医生的诱导,从而无法避免回避信息偏倚问题[20-22]。
综上所述,硬核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日常远近视力评估是评价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价是一种重要且有益的补充,其将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价疗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叶计芬,杨艳芳,赵青.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的应用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5):712-713.
[2] Klein BE,Klein R,Linton KL,et al. Assessment of cataracts from photographs in the Beaver Dam Eye Study [J]. Ophthalmology, 1990, 97(11): 1428-1433.
[3] Lee AC,Qazi MA,Pepose JS. Biometry and intraocular lens power calculation [J]. Curr Opin Ophthalmol,2008,19(1):13-17.
[4] Olsen T. Calcul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 power:a review [J]. Acta Ophthalmol Scand,2007,85(5):472-485.
[5] Mangione CM,Lee PP,Gutierrez PR,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 [J]. Arch Ophthalmol,2001,119(7):1050-1058.
[6] Wang CW,Chan CL,Jin HY.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25-item National Eye [J]. Optom Vis Sci,2008,85(11):1091-1099.
[7] Chan CW,Wong D,Lam CL,et al.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J]. Br J Ophthalmol,2009,93(11):1431-1436.
[8] Tabin G,Chen M,Espandar L. Cataract surgery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J]. Curt Opin Ophthalmol,2008,19(1):55-59.
[9] Gogate PM.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Complications and mini-review [J]. Indian J Ophthalmol,2009,57(1):45-49.
[10] 王莉,.高龄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5, 15(9):1576-1578.
[11] Nirmalan PK,Tielsch JM,Katz J,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ion impairment and eye disease to vision-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 in rural India:the Aravind Comprehensive Eye Survey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5,46(7):2308-2312.
[12] Pelletier AL,Thomas J,Shaw FR. Vision loss in older persons [J]. Am Fam Physician,2009,79(11):963-970.
[13] Chew EY,Lindblad AS,Clemons T. Summary result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 [J]. ArchOphthalmol,2009,127(12):1678-1679.
[14] 邵玉红,陈肖,赵海岚,等.老年人年龄相关性眼病对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 14(2):100-105.
[15] Nutheti R,Shamanna BR,Nirmalan PK,et al. Impact of impaired vision and eye disease on quality of life in Andhra Pradesh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6,47(11):4742-4748.
[16] Lamoureux EL,Pallant JF,Pesudovs K,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low-vision rehabilitation on participation in daily living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7,48(4):1476-1482.
[17] 李奇根,戚朝秀,邓娟,等.改良小切口劈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5):626-628.
[18] 项丽敏,沈建国,侯梅瑾,等.心理干预对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术后视力、生活质量及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396-398.
[19] 孟庆红.白内障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9):1035-1037.
[20] 章旭峰,杨卫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估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2):53-56,60.
[21] 何槔.批量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12):338.
篇3
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越来越大,在加入WTO后,将直接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与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管理的核心。
由于分工的不断专业化,越来越注重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倾向于把自身价值链上非核心业务外包,同时为了能够以更快的反应时间和更快的交货速度响应客户的需求,企业越来越需要对于所在供应链进行统筹管理与协调,这样不仅需要完善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且要协调与其他在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管理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各个流程环节之间,以及各个企业之间进行管理和协调。
供应链管理思想是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越来越被各国企业所重视,尤其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性运作时,全球供应链管理是很关键的部分,跨国公司在其良好的管理基础和长期跨国管理的经验基础上,正在逐步采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整合原有供应链.
国内企业将面临跨国公司严峻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上。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大规模建立海外供应链,必须最大程度地联合国内的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中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入跨国公司相关的供应链体系中,努力使企业适应全球供应链竞争的要求。
本文主要从供应链管理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供应链管理内容和演变过程,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管理策略和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和风险控制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努力梳理出在当今环境下跨国公司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公司供应链策略和自身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跨国公司 供应链 管理
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企业竞争力 策略
一、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 供应链管理注重的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企业怎么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去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优势互补。传统的市场竞争法则正被改变,企业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它是否能有效地发挥组织机能,更需要在这个全球化的信息社会里具有协同工作的能力。因此,想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实施供应链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一)从成本上获得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可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在成本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通过供应链管理,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各个企业之间和谐共处,最终使得物流畅通、促进供需的快速流动。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即要避免盲目生产,减少各环节的库存量,减免库存成本消耗。此外,在非供应链关系合作中,上下游之间得以转嫁成本,降低了各自的成本,企业的周转资金不被束缚,可以促进产品的研制和市场营销、开发等,以保证企业能够成为持久性的企业。
(二)从时间上获得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可减少物流流通时间,加快交货速度, 从而使企业在时间上获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的时间优势是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一体的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掌握企业各点信息的准确与及时,从而有效率消除由于信息交流盲目而导致的“需求放大”的问题,在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能否适应市场变化,适应供应、销售、生产环节;能否在获取需求信息时,马上做出反应,将消费者的消费前置时间降到最低;能否快速生产,保证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实现即时生产、即时交货和即时配送……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能否获得消费者市场,为企业赢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从专业领域上获得的竞争优势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观念的导向和企业持续的推动力。而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文化能在方式和沟通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及其周边的一切。从小的方面看,员工的工作热情、参与的精神。大的方面,企业的供应目标、供应观念。企业要达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制订相应的政策。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能通过企业文化影响并且辐射到其他企业上去,最终把企业链条上的所有价值观念,共同创造力合为一体。
三、如何运用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树立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兴起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施行中最主要的阻力来自各组织的传统观念,观念的先进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先决条件。建立在共赢基础之上的供应链管理,企业首先要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把握核心竞争优势,善于与其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要把成员企业之间以及成员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看做是一个整体,以此共同承担利益与风险,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和信息共享机制,使信息资源在供应链各方得到充分共享,共同应对市场上的竞争者,谋求尽可能大的利益。
(二)营造优秀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在改善供应水平的同时发挥着重要的观念导向作用,对企业持续推动和改善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优秀的供应链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不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统一、贯通各个企业及员工的思想,使得各企业及员工认同企业的供应目标与观念,激发工作热情的同时,能够自觉的为实现企业的供应目标而奋斗。因此,每个企业在工作中都需要创造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文化。采用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员工的供应链管理意识等方法,势必让这种管理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业务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新的有效的客户需求预测方式不断出现,许多企业开始直接从产品消费场所或使用地点获取客户需求的“第一手”信息,以此直接分析市场,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率货物流动方法。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实现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供应系统的信息共享,使得供应链的整体实力不断强大。
(四)强化供应链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
供应链管理需要许多高新技术的支持,所以管理者需要掌握这些信息技术的核心,了解各个行业的管理方式、理念、手段等。在知识日新月异、繁荣发展的今天,无论个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技能。为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就要求将各种专业人才协调在一起,有机结合。除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更应该对高层管理人员展开专业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培训,使他们较快拥有供应链管理知识,拥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企业想要持续竞争优势,就要不断提高竞争力,完善供应链管理。与时俱进,针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灵活迅速的反应,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合作,这样才能使企业自身优势不断提高。
篇5
本文主要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生存发展寻找商机,需要转变观念,更好的建立供应链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同时不断优化发展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及水平,提升自己适应新环境的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2.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欠缺;
3.中小企业缺少配套设施;
4.简单的加工型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品牌意识及品牌建设方面和科技含量方面等都处于缺乏状态,中小企业在产业链的结构中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外界环境及经济动态方面适应能力非常薄弱,反应非常迟钝;
5.外部环境的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家千方百计优化企业管理,更好把握新环境下的商机及促使自己生存下去的给予。
二、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遇到的困境及难题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1.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面突出的不利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面临的出口环境大变,变得更加严峻恶劣。
(2)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的状态。
(3)中小企业的贸易成本大幅增加,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了。
(4)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方面面临更大的风险。
2.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加大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多中小企业开始面向国内消费市场,使得企业伙伴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3.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贷款的审核力度。
三、金融危机下的策略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中小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品牌意识及品牌建设上。
2.中小企业还应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关注市场变化。
3.中小企业加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主要表现在:利用两个市场环境、利用两种资源价值、引进高端管理策略技术及引进高端科技人才。
4.中小企业发展方向:需求良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帮助、尽最大努力实现产品升级、具备不断超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凸显超越跨越式的突破性的战略性发展。
四、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之一:供应链管理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往来的中小企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小企业如何在竞争合作并存并加强的大环境下很好的度过难关并很好的生存下去,同时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超越自己,就必须把如何应用供应链管理这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提升日程,并不断在自己企业不断发展及其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对供应链管理,对自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体非同寻凡的意义。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决策体现:
(1)中小企业不断加强急提升树立供应链管理的意识和理念,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供应链管理水平及能力。
(2)中小企业建立诚信经营的理念,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积极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当中,与自己的产业结构中的上下游企业建立相互信任懂得合作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3)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导向,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争取最大努力活动精准市场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市场风险。
(4)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加强树立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不断完善和实现加强信息化建设及其管理能力,更好地实行更高级更优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善于整合信息资源,发挥自己最擅长方面,逐步建立自己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加强人才引进制度,培养适合于高新技术需求及发展的高端人才,进而实现推广供应链管理的经验优势。
2.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之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策略:
(1)快速反应中小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采取QR策略。QR主要是面对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主要有三各不同层次:第一,实现QR所必须进行的信息技术EDI对中小企业的产品条码标志;第二,在前面信息技术进行条码标志的基础上,在中小企业内部业务处理的策略,并采用EDI技术传输更多的信息,如报文;第三,中小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密切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做到快速反应,实现中小企业整体供应链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2)有效客户反应ECR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策略,对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同时体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密切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ECR是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为客户服务的理念的重要策略,同时具有中小企业降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的重要功能。中小企业实施“有效客户反应”这一供应链管理战略思想:涉及到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上下游相关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实现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这样中小企业通过采取供应链管理策略,实行快速反应和有效客户反应,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及信息的需求为目标,向客户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更好地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电子订购系统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应用电子订购系统,更好地协调供应链链条上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的关系,即EOS系统基本上是在零售店的终端利用条码阅读器获取准备采购的商品条码,并在终端机上输入订货材料,利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传到批发商的计算机中;批发商开出提货传票,并根据传票同时开出拣货单,实施拣发,然后依据送货传票进行商品发货;送货传票上的资料便成为零售商的应付账款资料及批发商的应收账款资料,并接到应收账款的系统中去;进而更好地实现促使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3.建立企业间网络式供应链系统第一,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相关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小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特点,认识到协调链条上各企业间商务活动的必要性,及怎样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对产品及信息的需求,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选择第三方物流管理,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不断协调、利用和管理与链条上上下游伙伴企业之间的关系。第二,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整合,促进中小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信息分享作为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整合的基础。这样中小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与信息流作为基础,利用更有效的客户对产品及信息的需求预测方法及技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率的货物流动获得客户需求的真实信息。第三,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实现信息化,需要引进中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具备一定的才智:懂得企业供应链管理,具备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经营理念,熟练及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最新理论,并愿意付诸于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能熟练掌握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需要的信息技术基础,同时尤为关键的是能做到与供应链链条上的各合作伙伴企业友好合作。
五、结语
总起来说,中小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如何改变基本的生存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应用管理信息资源,从而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进而提升中小企业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够实现供应链管理中降低风险如库存积压,送货不及时等等的风险;进而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部集成各供应链流程管理体系,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增加中小企业的效益;在中小企业外部,通过利用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技术策略,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及信息需求为目标,提高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更大地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提升自己立足生存与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
[1]周荣辅.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02).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李杰梅.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
[4]陈根.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培育途径[J].生产力研究,2009(04).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创新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供应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改善与上、下游企业供应链的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往恰当的地点,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使系统的成本最小化,从宏观上看,供应链管理包括了两个主要部分:企业内供应链管理和企业间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最有力的优势是通过及时、有效信息的传递,实时把握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来快速调整相应的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等相关活动,体现了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反应。
一、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避免信息失真、提高顾客信息反馈效率,使供求有机衔接、协调一致、反应迅速。降低成本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供应链来说,供应链的赢利就是从顾客那里赚取的收入与供应链的全部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的成本越低,就意味着企业的获利空间越大。供应链管理就是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就是不断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现有数据表明,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削价处理的损失40—50%,库存下降10—15%,可以带来大约20%的成本节约。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就必然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比一般企业的资金周转时间缩短40—60%,而资金周转时间的缩短就意味着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高。 企业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从而获得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现阶段中国市场上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需求变化越来越快。所以,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成本固然是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但是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竞争的根本。
二、我国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瞄准了供应链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并加以运用,它对于我国企业因规模小而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因其结构全、开支大、内部层次繁多、结构臃肿而不能形成合力,大多数企业重复低层次竞争而导致两败俱伤等问题都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
1. 产品不规范,缺乏以顾客为中心。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目的之一就是使用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有效协调链上各节点企业行为,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而产品的原材料至产成品到最终消费品必然采用标准化形式则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制造的产品缺乏规范性、标准化程度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供应链管理是以实现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今天,在顾客驱动的市场中,顾客需求构成市场,需求形成企业获利潜力,需求的满足状态制约着企业获利的多少,因此,顾客的满意就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顾客需求是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供应链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服务的目标设定优先于其他目标,它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满足顾客需求,它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战略,来影响顾客需求中的价格因素,
2. 各企业间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成为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障碍,在以往低层次的竞争当中,企业间形成一种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企业关系,没有在供应商方面形成一个共同利益的一个群体。企业存在是因为市场价格机制中存在成本,同时企业内部亦存在成本,市场交换成本及企业内部成本之间比较的结果是所有产品的生产不能由一个超大企业来完成。在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基础上许多学者研究了企业纵向整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效率。而如果不满足所需条件,纵向整合也会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成本。因而形成了企业“半结合”状态的研究。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创新管理
篇7
而同时,绝大多数的中国食品企业还是依托前店后厂的个体经济,或者局限在区域市场的满足上。当然,中国的食品行业也有像青岛啤酒、娃哈哈、光明等规模较大,企业经营规范的大型本土企业。但是在对食品行业的价值链认识上,对新经营形势下的食品企业的挑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食品行业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的用3C来形容,customer(客户)、competitor(竞争者)、change(变化)。
客户的挑战来自市场细分和消费者快速响应。食品行业的客户是典型的大众市场,但是随着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结构的改变,食品行业客户也走向细分;食品的品质保障、消费趋势把握、消费的季节与周期性、产品传递渠道的长度等原因都决定食品行业要生存必须快速满足终端消费者多变的需求。
竞争的挑战来自产业的纵向一体化与低成本竞争。国外大型食品企业很早就开始了对产业链的整合与兼并,进行全球的布局,力图在几个专长领域取得垄断地位从而避免过度的竞争。如达能在饮用水领域的兼并、卡夫在饼干业的整合。而面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原料和人力的低成本竞争,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和全球采购都没有太多进一步压缩的空间,余下的策略只有从产业的价值链上创造和占取更多的空间。
变化的挑战来自客户、竞争对手、原料商、代工商,但是归结到一点就是经营方式的改变。由单一市场的单一需求转变为细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由大规模生产转变为大规模定制经营,企业每天要处理的订单也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这种订单的变化,实际就是市场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最好注释。
中国食品行业的唯一出路
面对如此之多的经营挑战,中国食品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多数中型食品企业如何生存?大型食品企业如何由辉煌走向卓越?中国食品企业如何与家门口的国际食品巨头争夺明日的市场?
出路只有一条,导入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是对产品从原材料生产、物资采购、产成品制造到商品批发分销、零售的所有企业协同过程的管理,它不同于企业内部管理,更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更是一个企业的战略层面的取向,更多的是战略决策与协同标准的管理。
供应链管理对于中国食品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也是协同效益产生的根源。具体表现在:
食品业的价值链正由上游向终端倾斜,谁最接近消费者、谁最能把握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在整条价值链上有更大的发言权。而企业对终端的掌握,只有两种方式:直销和渠道,对于食品这种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渠道的能力就是对终端的需求把握能力。
中国国内经济区域特点和地理分布,使得食品销售渠道,还是以多品种、小批量、分销网络形式为基本特征。根本有别于国外大型零售商直接与品牌商交易的扁平模式。如何管理逐级放大的渠道组织,特别是分销渠道,是中国食品行业供应链侧重点所在。
长期的战略或伙伴式的联盟关系逐渐取代合同式短期的供应关系成为供应渠道主流,同样在销售渠道上,品牌商也将更加依赖稳定强大的一级批发商来掌握诸多的2级、3级分销商。
企业的明确定位、细分市场和消费人群、专业分工,使得不同食品产品的供应链呈现个性化特征。渠道的建立、渠道的交叉、渠道的掌控,成为食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点。
食品的安全、保质等要求使得食品的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物流与计划、订单信息传递的迅捷性要求高。渠道响应能力最集中的表现在渠道订单上。
渠道为本
供应链管理是使得中国食品行业摆脱现有弱点,强化自身优势的最好武器,而针对食品行业的特定性,渠道管理,尤其是渠道订单的管理又是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所在。渠道能力是一种持久的、不可购买的、不可转移的、与中国消费市场现状密切相关的能力,而正是它的不可替代性,使得渠道能力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且中国企业对本地消费市场的熟悉,也使得渠道能力是中国食品企业的比较优势所在。
法国达能参股娃哈哈、乐百氏,主要看重的就是其市场份额、广而深的销售网络,他们借助这个成熟的渠道把自己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DELL是利用了新的手段―互联网重新构筑自己的渠道网络,通过这个扁平而快捷的网络,减少自身的成本损耗、加大大规模定制力度,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加快自身资金的流转,从而最终实现在IT硬件产品上的全球竞争能力。
协同模式驱动供应链管理变革
食品行业的供应链业务渠道协同模式可以分成“战略伙伴”模式,“重要伙伴”模式,“大众市场”模式,“复合”模式与“低回报”模式。
产品品牌商根据公司的规模、技术支持能力选择合适的模式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适的战略协同关系,这是决定供应链绩效的主要因素。只有当一个公司发展其协同战略时,公司才能获得供应链带来的财务和经营绩效的最佳水平。
为在业务协同上获得成功,企业必须要清楚地了解供应链上伙伴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支持合作关系所需要的技术。合作强度不同,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
食品行业以往的合作更多是“大众市场”模式,其将成本作为合作中的最重要因素,它拥有很多个供应商选择,合作的深度非常有限。关键的问题是力求获得物料和交易成本最小,同时在合作关系支持流程和基础设施方面无需大量投资。
未来的供应链协同发展方向应该是由“大众市场”转向“重要伙伴”,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供应链上的协同成本,通过信息共享、高效业务处理降低渠道库存、加快资金流转、加快产品开发与推出速度,最终实现供应链上新价值的创造。
业务协同的深度和对渠道伙伴的控制力,是决定供应链竞争力和价值链价值分配权重的主要因素。嘉士伯是全球第五大酿酒集团,它采用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后,使得其瑞典的130个订货商能够直接通过爱立信WAP电话把订单输入公司系统,而这些订货商面向1500个零售商店。增强经销商的供应链协同后,瑞典嘉士伯由原来的5个电话销售中心和销售部门减少到1个客户中心,客户记录、库存水平以及供应链其他方面的情况一目了然。而且客户可以很快确认自己订单状况,嘉士伯也能确定最有效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并很好地计划和管理自身的生产与库存。目前,瑞典嘉士伯一个50人的电话销售团队每月处理18000个常规客户,超过70万订单(近5.5亿升啤酒和非酒精饮料)。
供应链管理对渠道协同的改进
供应链是价值链物理上的实现形式,供应链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作为管理对象实现对最终客户的价值提供。供应链协同按其层次分,有操作和业务流程协同、管理和业务标准协同、战略协同,供应链协同按内容分,有订单协同、财务资金协同、需求预测协同、需求计划协同等,订单协同是各协同工作开展的基础。业务协同水平的提升伴随着协同模式的转变而深化。
订单是最基础的渠道行为,订单流程是渠道组织结构的重要依据,订单信息是相关业务控制的重要依据。快速的订单响应保障渠道库存信息的准确和渠道库存与市场销售的最佳平衡点,而且订单快速完成也促进资金周转的加速,提高资金的时间价值。
订单管理实际上关联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控制、供应商管理、需求预测、电子单据(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诸多因素。因此说订单管理是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优劣的关键否决性一票,是不为过的。以订单管理驱动流程优化,进而实现渠道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食品企业应该遵循的规律。
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模式
时间进入2004年,供应链管理对于食品行业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供应链管理开始走下神坛,很多企业已经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企业战略。
作为国内啤酒业老大,青岛啤酒的二次创业把价值链拉动作为三大策略之一,全力推广供应链管理模式。青岛啤酒集团销售公司,由于它的机构横跨全国,销售环节复杂,手工难以管理,容易在一些环节出现失控现象。为了实现订单快速响应,加强渠道控制,减少区域间冲货,统筹安排库存,加快资金周转,避免财务风险,实现管理规范化,降低管理费用,提高新鲜度管理,该公司于2003年5月实施销售渠道管理,并在2003年底实现了包括销售渠道、供应渠道在内的全程供应链管理。
更多的食品企业也开始把眼光从企业内部的ERP等管理工具转向效应更明显,见效更快的供应链管理战略。
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集团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提升。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从供应商、制造商到仓库和商店等都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
总结国内企业供应链实践,对比国内外供应链实现的生态环境,我们对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和改进方向归纳如下:
业务协同与组织协同并重;
打通渠道,实现渠道能力优化提升;
以订单为供应链绩效驱动,以渠道流程固化、优化来改进业务效率与效果;
最终实现低成本,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能力:
组织协同:供应链管理首先需要各企业作为供应链组织参与,其管理的核心和突破口是渠道成员,在供应链管理不断改进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对各级渠道成员、非渠道成员、直至所有的供应链成员的管理。
业务协同:供应链上业务、销售订单、采购订单、促销活动、新产品开发、库存管理等业务的协同,信息的畅通和业务标准的统一是业务协同的基础。
订单驱动,流程改进:基于订单流在供应链流程中的基础性地位,供应链上的流程改进必然是由订单的流程改进开始,由订单驱动。订单流程改进后,高效率的订单业务流要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匹配,必然导致需求预测、计划、配送、仓储、财务、库存等业务流程的提升,最终达到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改进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小组学习;互助模式;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
G424.4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现状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它注重的是跨企业的(企业与企业上下游之间)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站在现代管理理论前沿,其内容涉及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市场营销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其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强、时间和空间跨长,学实际运用少,学生普遍觉得该门课程知识抽象、复杂、不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1.教育对象对课程认知有限,学习动力不足
教学对象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认识不足。相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其它课程而言,学生认为《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相对较“虚”,实操性较弱,无法与真实岗位进行对接。同时,该门课程实际授课的部分内容已经在其它课程中有所涉及,具有一定重复性,因而会觉得学与不学无所谓,从而缺乏真正的学习动力。
2.现行主流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高职学生学习
就目前而言,《供应链管理》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策略和模型等抽象性知识偏多,同时受校内、校外实训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活动偏少。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有高职类学生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偏弱的特点,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供应链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和抽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供应链管理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供应链管理》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在物流管理专业大三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目前学时64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32学时。课程主要参考供应链环节中的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等环节进行设置,对学生供应链管理理念以及适岗能力进行培养。旨在培养能够掌握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如下:
1.内容选取重理论,轻实践,无法体现高职课程的适岗性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组建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环节,无法体现高职课程的适岗性。
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课程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不够生动,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2],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都遭到压制。同时由于实验教学设施和手段的限制,教师在授课中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存在着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理论精髓。
3.考核模式以集中性理论考试为主,缺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把控
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因而该门课程考试常常沿袭传统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评定学生的优劣,有的学校适当加上平时考勤和作业。考试时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考前突击一下,就能应付。难于有效地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貌,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教学效果。
4.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不足,缺乏与时代对接
虽然《供应链管理》课程有了一些多媒体课件,但大多数情况下仅是对学生视觉上的改进,未能充分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准备不够充分,成功典型案例较为陈旧,缺乏失败案例以及国内供应链管理案例,而且对仅有的成功案例剖析多数停留在表面,缺乏案例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分析。此外,缺乏与现代教学资源、条件的对接,也是该门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小组互动学习模式提出与实现
“小组互动学习课程”模式是以小组自我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及动手能力。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以企业案例为背景,多种教学手段、资源并重开展教学。理论学习最终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3]。因而本课程以企业真实案例为课程载体开展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案设计,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学校用友ERP实训室,提高学生物流软件实际操作能力。
2.以个人激励与团体激励为综合考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本课程通过设立个人激励与小组激励双轨并行的机制,通过引入团体竞争的理念,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其中,个人激励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参与课堂提问或组织并形成分数奖励制度。团体激励则是在个人激励以及分组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定期以及期末核算小组内成员的累积分数,对小组进行排名,从而进行分数奖励,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团体协作意识。
3.以过程化考核主导考核方式,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本课程根据课堂内容划分过程得分板块。同时将参与课堂以及相关职务分数、团体奖励分数为纳入考核范围,提高学生参与度。
4.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行的方式,引入现代化元素,组织课堂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更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其中包括:案例分析、游戏、软件教学、微信教学等方式。
四、小结
通过小组学习互助模式可增强学生对于类似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降低了教师理论授课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程度。但小组互助学习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实施难度。诸如,如何科学合理的集成适用于自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效进行课前小组划分以及如何考评小组学习效果。这些问题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贡文伟,施国洪,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
[2]王叶枫,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
篇9
1994年,詹姆斯・A・汤普金斯博士和戴尔・哈梅尔林第一次联手,编辑出版了《分销管理手册》”Th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Handbook”。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这本手册成为了分销(物流)内公认的参考书籍。2004年,两位作者再度联手,将《供应链手册》“TheSupplyChain Handbook”推向市场。
这本《供应链手册》由来自管理、能源、技术、咨询和学术界等不同领域23位专家共同编纂,这些专家分享了有关物流及供应链运作的有效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和对如今供应链管理影响非常深远的行业资讯。书中的每一个选题都能让读者有深刻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把灌输的想法付诸实践。
这本手册提供了囊括供应链行业最新的策略和技术,例如以下的篇章:
1.学习供应链管理―― 如何降低供应链的各个层面,包括最初的供应者到终端消费者之间的废弃物排放。
2.把零售商纳入供应链的管理体系当中――如何通过供应链渠道来最大限度整合所有地区的零售商。
3.通过演练来成功履行供应链运作―― 关于为何发展,如何整合全面、富有策略的训练计划并将其成功实施,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思考。
4.RFID――你要怎么做,才能懂得更多关于RFID的构成原件、行业优势、遇到的挑战和潜能所在?
5.物流和制造业外包――外包渠道是增加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如何通过外包来有效发挥其策略用途?
6.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执行系统――SCE软件系统是怎样履行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货物运送的功能的。
这本书同时也提供了一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实现供应链优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六个步骤或等级(详见《物流》2010年第9期)。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所在地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逐级上升。常规经营的第一级是最低的等级。在这个等级上,一个公司要很努力的实现单个功能的最大化。每个独立部门的目标都是成为该公司最好的部门,不论是财务部、市场部、销售部、采购部、信息技术部、研发部、制造部、经销部还是人力资源部。总体的组织效能并不是重点。每个组织元素都试图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运作良好。
现状:
常规经营,高效连接和提高价值链的可视性
要记住的是,常规经营只是这六个等级中的第一级。网络泡沫的破灭很容易令人认为常规经营才是唯一的出路。而这样的心态是应该避免的。很多网络公司的失败,与其说是过程失误,还不如说是因为这些公司自己没有考虑到整条供应链。一旦一个公司开始迈向供应链优化,它就必须放弃常规经营。
卓越连接。公司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在没有先审查内部运作的情况下试图达到供应链优化。实际上,公司自己的连接在能力范围内达到高效能、高效率、反应灵敏、整体性强,不应该以发展伙伴关系为目的去接近供应商。只有实现链条的性能卓越,才能真正开始追求供应链优化。
要实现卓越连接,公司必须消除内部的分界,以便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运作起来。公司通常都有很多部门和设备,包括厂房、仓库和配送中心。一个公司若想追求供应链优化,就必须检视自身,消除部门与设施的分界,不断自我改善。各个部门、工厂和连接层面上的设计和系统都要提供战略上和战术上的新方案。在这点上,一些新方案可以用上物流和供应链关系管理,但公司要记住这两者都不能使它超越连接卓越。要成功实现这一飞跃,不断改善的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
提高价值链阶段的透明度。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需要通过一种协商机制。
提高价值链阶段的透明度是供应链卓越管理的第三个要求,提高价值链阶段的透明度要求订单管理的信息透明,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同时减少失误。被认为是实现成效的第一要义。
通过可视化管理,机构逐步认识到自身在高效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也意识到其他节点企业的作用,来谋求多赢互惠。举个例子,一家计算机系统发达的电子公司可以让顾客看到电路板,提高价值链阶段的透明度需要信息分享,需要靠强大的技术支撑。
既然信息技术是促成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系统也是非常考严格的。一个适合福特的集成系统未必适合IBM,这就好比是如果有人有一个木做的梯子,是不能加以铁做的横档的。
当供应链环节操作变得透明化,有利于各个节点企业的的协作。这也是以下我要顺势提出的供应链管理的第四个要求,供应链成员要在重视客户服务与客户满意度和减少库存的同时,达到真正的协同发展。
未来:
协同发展,系统集成,提高周转率
未来供应链的发展需要掌握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据此提出创新的想法。在这个链条上个每个企业如果能把握今天的商情变动并不懈发展,例如敏锐的察觉到客户迅速变化的要求,甚至能够把客户宣传的活动都看成是机会的话,就掌握了足够的先机,从而为成功打下基础。
同时,确保在高效供应链管理上知识的累积也是非常重要的。
协同发展。协同发展只有在合适的集成系统和真诚的合作伙伴出现的前提下才会顺利发展,因此,在不同节点企业间实施什么层次的集成,可以实施哪些类型的伙伴关系等就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真诚的伙伴关系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主体企业的共同做出承诺,这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信任和为整体服务的愿望之上的。
真诚的合作关系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长期合作的承诺关系建立在互相的信任和熟谙相互的商业战略之上;
二、在分享信息、战略规划、风险管理、收益回报、问题分析和机遇前瞻方面有共同的认识。
三、就提升产品质量、定交货时间、新品生产时间和存货的精准管理做出承诺;
四、依据各自的能力,提升伙伴绩效,为长期的战略合作提出解决方案;
五、为系统的整合和有组织的抱团发展做出承诺,但同时要保持个体的独立性,确保一定的革新和创新能力;
六、不同阶层的组织之间必须保持经常和开放性的交流;
七、在任何创新型的战略尝试当中,要尽快把合作的伙伴连接在一起;
八、总的来说,为了确保合作关系有良好发展,必须对合作的灵活性做出一定的要求。
当今,要形成一种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须要摒弃旧式合作关系及其弊端。新型关系诞生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协同模式,这是我们谈论供应链管理的第二个要求。这给了我清醒的认识,“关系”不等同于“合伙”,相反,如果一种普通的关系要发展成为合作关系,这种转变需要加深对以下几个因素的了解:
一、没有两种关系是以同样的方式发展的;
二、不同独立个体之间普通的关系会进化成亲密的结合;
三、在两个个体之间创立新型的管理,必然需要一种积极的因素来推动;
四、合作关系是从相互之间的信任,共同编制未来的美好蓝图的行为当中产生的;
五、每一个个体都必须知道自己的战略,并且要懂得自己要从合作的关系中寻找什么。
六、为了合作关系能够持久延续下去,获得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伙伴认同,和获得没有直接关系伙伴(如政府机构、股东)的认同同样重要;
七、一定要对双方关系的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知;
八、长期关系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双方的兼容性问题。
要辨识对方是否你合适的战略联盟,必须要认准对方能否为自己的业绩增长带来额外的贡献,对于供应链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要求。这些基准无论对于供应者还是客户都使用,重点是要建立彼此的信任,然后通过清晰的沟通,最后达成一致的协同合作。
系统集成。一旦确立了合作关系,企业希望通过协同发展,来持续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只有发挥这种综合集成的能力,才能达到建立高效供应链的要求。这是把供应链所有节点的企业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重要过程,从客户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独特的传输管道,集成将会导致以下的成果:
一、资产收益率(ROA)――资产收益率反映物流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状况,这个目标是为了在尽量增大投资回报和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的库存成本。
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集成系统催生了一批通过客制化服务来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公司。他们深谙利益增值之道。他们也懂得灵活处事,应对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并致力于提供高品质高价值服务。
三、减少成本预算――通过对采购、物料管理、生产、配送、营销到消费者、逆向物流的整个供应链的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仔细检查,力求把物流与库存成本降到最小。
四、整合供应链――通过伙伴的合作和沟通,来整合整个供应链,最后为终端客户服务。
如果做到整个系统的综合运作,那么供应链将会产生巨大的成功。戴尔和沃尔玛已经做出了供应链管理很好的表率。一条完善的供应链要成功地综合运作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很大的恒心。而消除供应链不同节点之间的不确定性也需要一段的时间,但如果所有环节都尽力提高效率和增加透明度,那么那些战略企业就会很容易达到综合运作起来。
周转率。当今的商业环境节奏很快,互联网已经让即时订单成为了可能,顾客也希望他们的产品能够尽快到达消费者手中。借助并肩合作的伙伴关系,足够的灵活性和借由资讯科技协助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拥有极快周转率和多元的网络,能够极大的适应当今经济环境的变化。
如今强调的重点已经发生了变化,系统和可行性网络不仅需要设计,而是需要运作得非常快,这是促使供应链继续发展的重要过程。
供应链的高效管理将逐步取得成功,这一成功的实现离不开物流信息化和专业知识的发展,他们将助力您的机构和供应链走向无以匹敌的高度,运用合适的技术,将让您的成功比别人更占尽先机。
詹姆斯・A・汤普金斯(James A. Tompkins) 博士是在物流、物料搬运、外包服务、供应链领域的享誉国际的知名学者,同时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Tompkins Associates的首席执行官,领导Tompkins Associates全球的业务。
他本人在企业咨询\企业整合收购方面有超过35年的经验,他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赢利增长,并从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观察研究,促进使企业持续改进。作为一名资深人士,他对企业如何筹划未来的发展并付诸实施具有独特的视角。
詹姆士・A・汤普金斯博士同时也是一名著作出身的学者,至今已经出版30本著作,其中包括”Caught Between the Tiger and the Dragon,”、Bold Leadership、Logistics and Manufacturing Outsourcing、The Supply Chain Handbook,No Boundaries和 Facilities Planning。作为一名活跃在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在4000多场活动中发表过专题演讲和报告。
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供应链;企业管理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供链的管理是种信息化、综合化、集成化的管理思想,供应链在现代的物流产业中直接促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生产与发展。因为,电力企业拥有独特的经营手段,使得供应链的系统能给物资提供有效地解决方法。本人通过对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以及以后的发展做出如下分析,希望能给我国电力企业供应链以后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内涵
现如今,供应链已成为我国最为新型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受到了各界的重要关注。在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不只有物料的流动,还有资金与信息的流动。简单的说,整个供应链的流程包括采购、供应、再流向需求端(客户)物流。同时,这也是有计划的操作供应链的整体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等相关的各项活动,其中主要的重点就是达到需求端(客户)的要求,将需求端(客户)所需要的货物,将货物在准确的时间内,确保货物的数量要求,同时保证质量,一流的服务态度,直到交至需求端(客户),同时也将成本降到最低。
二、电力行业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利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主要掌控,对主体的交易进行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的形成一体化的管理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管理目标后就是建议的成本,和对需求端(客户)均衡的服务水平,将供应链中的优势进行整合,并将供应链的整体重新配置,促使供应链整体合力发挥其作用,将物资采购与其他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一直以来电力行业都属于由国家控制和垄断的公用事业,这是种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相关供应链的采购链方面最普通的电力企业采购链主要包括需求链、采购链、供给链、运输链、仓储链等多个链节,由于,链长节的原因导致了链节权归于不同的产业主体,在客观主义角度来讲,以上的链节之间增强了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
三、电力行业改革后供应链管理会产生的影响
1.垂直一体化垄断
在电力行业改革的过程中,主要的重点核心就是打破垄断机制,其中,很多家公司都被垄断了,由于被垄断的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致使环节的分解,因此,引来许多的参与者与竞争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也得到了调节。更合理的分配利润,使整个电力行业的运行利益最终得到有效提高的目的。由于,相关供应行业门槛的降低,因此,引来很多有关的参与者,以此打破了之前被垄断的局面,供应业务就变成了竞价的环节。
2.物资管理的影响
电力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多数零库存管理属于伪零库存类型。为了提升电力企业中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库存物资的运输成本以及存货量,经常会运用零库存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的要求下将物资原料由供应商送到指定的地方,资金的流向方面应按照实际的消耗成本进行计算,物资供应商拥有路存的所有权,而电力企业拥有库存的管理权与决策权,在这种管理理念下,来及时地提供物资供应。但是,其中维持运营和财务费用主要由供应商持有,电力企业需要承担的将是消耗后计入企业财务成本费用中的一部分,用此类方式实现原材料库存管理的目的。
四、电力企业中相关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与有效措施
1.对组织结构设计的改进对策
现如今,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是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的生产是需要有相关组织保障的,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下,原有的供应链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供应链的管理需求。所以,需要按照计划将原有的供应链组织进行改革,升级原有的管理激励机制,确保供应链管理更好的实施与应用。将供应链管理建立新的流程,新组织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其中也具有一定的区别,建立不同的供应链管理形态,促使改革后的供应链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其中主要的重点也在于所运用的措施。
2.引入与培养供应链的管理人才
因为各方面的不断影响下,相关的电力企业已经严重的缺少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供应链方面主要缺乏的人员部门有物流、采购、库存管理等多数有关生产方面的主要人才。建立供应链管理方面人才知识方面的培训,运营方面也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在供应链中,物流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根据需求端(客户)的要求为基础,对货物、服务和相关的信息制定计划、执行与流程的控制。根据事物不同管理职责,供应链管理具体包括有主管、管理人员、流程优化、供应链分析等相关的专业人员。
五、结束语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在未来的电力市场竞争中如何才能获得优势,如何确保电力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现如今,我国的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也有了在市场上竞争的能力,如果想要不断的升级与发展,就应当一直保持水平与能力的提高,现代的管理理念能够保证传统企业竞争力有效的提高,改革传统的保守思想,以市场要求为重点,为供应链的更好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达到需求端(客户)的要求标准,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发电企业供应链在市场上的稳定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柱文.基于电力企业物资供应的供应链管理整合[J].物流技术,2009,02:125-126+139.
[2]杨海贤,李新威.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J].开放导报,2005,03:130-131.
[3]杨海贤,李新威.电力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J].广西电业,2005,0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