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篇1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组织变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组织变革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手段,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低廉的费用和最准确的结果去处理和传递大量复杂的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因其能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诸多优势,逐渐走入现在化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可将邮件信息化、文件信息化,企业也将信息化融入其中,帮助企业完成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的地位发生逆转,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信息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面对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时,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多样化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反应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将这些资源转换成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企业在生产运作中使用,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和其他一些管理问题一样出现同样的情况,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它,可以挽救一个企业;但如果有人认为它是天衣无缝,是企业的尚方宝剑,也可能使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环节上输得一败涂地。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管理既是对管理人员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企业员工的一次考验。要求企业员工注重从上到下一致的配合。有些企业夸大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并将以往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套用调整,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不熟悉、管理程序摸不着头脑、与其他部门不能很好的配合、软件没有很好的利用,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企业整体运作失败,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

2、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认识程度不到位。信息化管理出现后,对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了改变,也对员工主观认识进行了冲击。部分中上层员工沉醉于长期管理实践经验,不愿意主动分析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威胁,使系统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影响了总体效益。部分底层员工由于自身能力和思想抵触行为对信息化管理接受程度不高,致使一些生产运作环节脱节,导致总任务进度迟缓、甚至无法完成。

3、员工培训程度不到位。一项新生事物出现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在这里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接受程度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员工在态度上认识不足、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人力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有软件供应商销售完软件后培训服务不按时、不全面,员工未能完全掌握软件操作流程,导致系统一正式运作就问题重重,使企业找不到方向。

4、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生成运作不能完全融合。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就目前来说较为混乱,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的话,可以发现有很多管理软件的名字和软件供应商,软件价格相对高,对环境要求高,超出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软件供应商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可能出现企业因为要购买某软件的某一个环节而购买一整套系统,这对于那些有规模的企业来说相对难度要小一些,可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了,而且一些软件供应商为适应大型企业要求或是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研、设计,致使一些软件与企业生产运作不能完全相融,对于企业实施者来说,就是花钱买问题了。

5、信息化管理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数据安全在信息化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安全性存在的隐患使信息化管理存在巨大硬伤。如果企业信息资源丢失或混乱,会造成企业无法运转,日常管理功能无法实现,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情况。企业在日常使用软件时因为病毒感染或他人恶意攻击,出现小到某个员工个人数据丢失,大至网络服务器瘫痪,都会给企业带来恶劣的影响。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目的是抓住问题的关键,以便日后能够清楚地认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里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改变领导方式,处理好内外关系。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完成,它使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数以万计的小型企业,对信息社会的回避、熟视无睹都必然给企业发展带来阻力。因此,把信息社会的思维管理理念嫁接到传统企业,需要处理好内外关系,不要迷信电子商务、网络化和信息化。企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驶上信息化管理的快车道。在组织出现变革时,需要上层领导足够重视,深入每一个环节,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全员参与、责任分明、层层落实才行。重视企业组织的重新设计与适应性的关系,不可以生搬硬套。注重每个业务处理流程,每道工序数字化工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2、改变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需要全员渗透,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入初期将业务的优点以及最实惠的日常工作流程传授给员工,让所有员工感受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益处,而且益处不仅是对企业的,还有对员工个人的。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不能胜任的员工需要加强培训或进行岗位调换。

3、加强员工培训,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进程,在培训之初建立培训体系,培训机构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对员工分层次培训。与软件培训机构在购买之初达成培训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双方严格控制培训流程,防止软件培训机构偷奸耍滑,被培训员工消极怠工,付出时间却没有成效。在培训开展时应由专门部门负责培训流程,监督和管理软件培训人员与企业员工,对考核过程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考核人员碍于情面出现漏网之鱼。

4、注重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的适用性。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购买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现在市场上信息化管理软件颇多,层次不同、价格不一,这就需要企业认真斟酌,要花精力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取上,企业需挑选既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又懂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共同完成此任务。若企业内部在建立初期没有此类人才,那就需要企业从长计议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态,一些软件供应商为吸引顾客,他们采取了试用、租用等形式,企业为减少成本和风险可以一试。一些有资力的公司可以在管理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前期参与设计或在软件成品之后为适应企业管理流程要求对各别模块进行修改。以上这些都可以解决信息化管理软件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适用性问题。

5、加强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和核心。随着计算机用户的范围和访问计算机资源的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来说保证信息安全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信息化进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威胁,但要尽最大努力防止信息数据丢失或泄露。在加强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安全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门的网络中心,保证企业内部网络安全和防止外部网络攻击,采用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在网络操作中,对员工进行权限设置,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和及时备份,等等。制定相关信息安全条例,不允许员工非法操作,并制定相应严格的惩罚制度。

四、结束语

通过探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目的是让更多的企业认清信息化管理,它并不是一项高新技术,也不是普通的管理方法,需要企业正视信息化管理问题,它是企业不断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单靠以往的产品质量、价格、功能等传统因素已无法完全确保其竞争优势,需通过一种途径以确保在市场反应速度、决策的正确程度、创新能力、运作效率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先机。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信息化管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希望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学会从外部准确而及时地获取信息,迅速调整企业结构,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2.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雪飞.电子商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7.

篇2

在我国,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型制造类工业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特点是:①生产过程和生产控制较简单,生产周期短;②生产计划的制定根据市场预测和定单,倾向于市场定单驱动,一般是直接产生短期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③产品结构较简单,所以BOM表层次不太深,一般为3~5层;④对信息化有需求,但投资预算有限,管理基础差,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依然凭经验,数据标准化工作做得较少,生产组织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相关基础数据较少,对企业信息化发展在纵深应用、产业成熟方面造成阻碍。

2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处于供应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在整个供应链中,对库存控制目标的优化体现在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在确保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成本这两个方面。然而库存管理普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缺乏物流供应链整体观念,对库存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

持有一定的库存对于企业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库存功能的体现。传统的库存管理流程和方法还是多以经验为准,这样整条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独立持有自己的库存,并非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其结果往往是库存的大量积压,造成企业资金减少。

2.2对物流顾客服务理解不够,缺乏物流服务标准化的意识

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所以要形成物流系统个部分及物流过程个环节的标准,而实际中顾客期望值与实际获得服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2.3库存信息传递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组成供应链的各经营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库存的人工记账,软件应用层次不高,这些因素使经营者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难以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2004年赛迪顾问对年销售额在500万到5亿元之间的中小企业系统建设状况调研发现成功应用ERP系统的中小企业仅占0.6%,传统的交易方式会导致不必要的库存,给企业增加成本,这些成本最终又将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上,从而降低顾客的满意度。

2.4库存管理的决策过于简单

良好的库存规划和管理能力是以尽量低的库存保证正常的销售需求为基础,而许多公司简单地进行“一刀切”,不按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根据库存品的性质和特点分类,对所有的库存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采购与生产、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生产与销售等等矛盾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3企业信息化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影响

机械制造行业由于工艺复杂的生产特点,工艺及在制品管理困难,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借助ERP这一管理工具,通过信息化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在企业组织运行、客户关系和供应链管理、竞争领域的扩大和生产制造管理等方面将有巨大的影响力。具体体现为:信息化管理给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恰当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给企业以及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行为以客观的强化;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实现中小型制造企业全面的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扩大其利润空间,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信息化管理的“时空压缩”和“时空放大”效应,极大地扩大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竞争领域;在信息化管理中采用柔性制造技术,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资源得到合理优化,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等的库存降低,资金运营状况改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各功能之间和谐运转。实际的情况是各软件公司先后推出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为实现企业信息化也做出一些举措:收购一些功能有限的ERP产品,将大型复杂软件剪裁成简单财务加供销存等等。然而,信息化实施多年,却没有实质性进展。

篇3

2012中国软件行业创新企业奖

2012中国软件行业信赖产品奖(上海印智印刷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作为一家专注于印刷行业的软件开发及服务企业,上海印智科技从成立至今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印刷和包装信息化管理领域产品线最全面,用户覆盖面最大,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上海印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印智科技)总部位于上海张江高新园区,在上海、深圳、北京建立三大运营中心,并在浙江、江苏、山东、湖北、四川、陕西等地都有服务机构。拥有11项产品著作权。作为一家专注于印刷行业的软件开发及服务企业,从成立至今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印刷和包装信息化管理领域产品线最全面、用户覆盖面最大、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现代印刷企业的管理包括销售管理、供应管理、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事与工资管理、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等内容。因此,如何来管理设计印刷企业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各种设计印刷行业的最紧迫的问题。

印刷软件管理系统需要对流程中多个细节进行优化、控制和管理,对回款、成本、价格、利润等方面都实施控制,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回款控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回款控制,一是额度控制,为每个客户设定一个信用额度,如果欠款超过这个额度限制下订单;二是时间控制,根据严格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付款,如超期未付,限制下单。

成本控制:通过给每个工序设定的成本单价,系统会自动计算每个工单的总成本,对于低于成本或达不到的毛利率的单子不能打印出生产工单,除非主管审核通过。

价格控制:包括分销售价格、采购价格和发外加工价格控制等。

利润分析:在不增加财务人员的基础上,系统自动做利润分析,可以精确到每张工单、每个客户、每个业务员、每类产品。计算方法为:利润=销售额-材料费-发外加工费-分摊费用,材料费为领料的材料费用,发外加工费为发外入库时的费用。

未清事项:这是印智软件特有的管理理念,列出的是每人每天应做的事项,只有每个人把自己当天的事认真的做完,才能达到“日事日清,日清日高”的效果,通过未清事项,可以让管理变得简单。

自定义审核:印刷软件管理系统特有的管理理念——异常审核的概念,即出现异常才审核,而不是像同类软件每单都要审核。

用料分析:可分析到每张工单或每道工序的实际用料情况,与标准用料进行比较,快速找出补料的工单,以便分析原因。

经理查询平台:可查询当天或月及年度的财务情况,生产运营情况,现金银行情况,工单利润情况等各种报表分析。

印刷软件管理系统产品分工单版、报价版、普及版,标准版、专业版和商贸版,工单版又分库存工单版和简洁工单版,各版本之间都可以无缝升级,降低二次上软件的风险。

其次,从行业细分上有产品包括名片管理系统、客户自助系统、商务印刷ERP、包装印刷ERP、标签印刷ERP等解决方案。

在选配模块全面,以《专业印刷ERP》为基本模块,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选配不同的模块,如可增加短信模块、外网报价、异地办公。

篇4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和“注重应用性”,即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在未来的企事业单位中,能够担负一线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根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制造行业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运用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能系统地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论,重点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原理性知识,培养具有企业信息化项目运作能力和较强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课程设置方面

基于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制造企业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培养信息化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照重能力、厚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整合的原则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所谓重能力,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担负企事业单位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能力;所谓厚基础,就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重视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素质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就是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主要开设的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管理”“生产运作管理”“ERP原理”“ERP解决方案与ERP案例”“JAVA程序设计”“ERP专业数据库”“业务流程重组”“电子商务”等。另外,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职业特点,鼓励学生参加企业信息化管理类的职业资格培训,坚持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学原则。

三、实验室教学方面

实验室是学生用于验证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第一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应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发和运用实验室、企业信息化实验室和ERP模拟实验室。企业信息化实验室,主要承担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的ERP项目实施与管理实训。本实训突出以实践为主体的课程特点,在实训过程中为学生分配角色,使学习通过模拟企业ERP的实施过程,来加深对ERP原理的理解,熟悉企业实施ERP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对于ERP实施效果的过程控制;另外,在实训过程中,模拟企业的实际过程运作环境和管理理念,建立规范化的过程评价标准也是本实训的特点。

ERP模拟实验室,主要承担ERP模拟演练,这种模拟实训课程是依托沙盘模型或某种ERP主流软件,对企业的战略规划、采购管理与业务流程、库存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与薪资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物料需求规划等企业运作环节进行模拟,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和对抗演练,来体验如何优化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理念。本实验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而在该过程中体会ERP核心理念,体验统一信息平台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学习依靠客观数字评测与决策的意识与技能,感悟准确及时集成的信息对于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训练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管理技能,从而全面提高管理能力。校内实验室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校内实验室毕竟是企业的模拟环境。因此,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培养学生在现实环境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同时,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做好学生平时实践和模拟实习管理,建立日常实验、实践、实训的量化考核标准,更好地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水平。

四、案例教学方面

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复杂性和即时性的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滥竽充数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研究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方法应该着手从案例的选取、案例研究小组的划分、学生成绩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案例的选取和案例研究小组的组成方面。第一,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个班级分为几个案例小组,每组6~8名成员,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案例分析。案例小组分组的标准是基于学生对某个案例的兴趣、爱好,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进行分组;第二,在成绩评定方面,每位学生针对案例的研究,提交一份独立的研究报告,这份案例研究报告的成绩将作为学生个人的平时成绩,构成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滥竽充数的可能性。

学生案例研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学生个人平时成绩(30%)、小组案例研究报告成绩(40%)和小组案例研究演讲成绩(30%)。平时成绩和研究报告成绩由指导老师评定。演讲成绩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评定,第一,组建一个案例演讲评审小组,组员由指导教师和每组的一位学生构成,该学生可以代表本小组直接就案例演讲效果给出成绩,也可以给出一个本小组全体成员的平均成绩;第二,在案例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和该组成员将问答指导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该小组每位学生对本案例内容的了解、理解、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该小组的成绩;第三,评审小组给出每组案例演讲的成绩;第四,指导老师根据三部分成绩给出总成绩。这种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将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参与案例研究,其个人行为将影响小组成员和自己个人的成绩;另一方面,每位同学都有评分的资格和权利。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案例演讲的关注度、参与度。

五、实践教学方面

为培养出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消化吸收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建立四个阶段实习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前三项实习时间集中在每学年的夏季小学期。

(一)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本实习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认知实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范围,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本实习属于工商企业管理、工商企业运营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认识实习,通过专家讲授、学生社会实践、到工矿企业实地观察等,培养学生对工商企业发展前景、公司经营特点、市场环境、公司文化等的感性认识。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工商管理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各部门的职能性质,熟悉工商管理业务,为今后的具体业务实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奠定基础。认知实习的内容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部分。感性认识是带领学生到企业实践,让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流程等。理性认识是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资深教师等为学生举办有关企业内容的讲座,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本实习重点考查学生对企业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功能、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等。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二)专业实习

篇5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网络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运用,物流信息传输与分析逐渐电子化、信息化,促使物流企业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无缝对接,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整体优化。目前,物流系统的国外管理软件在中国存在水土不服,而国内物流专业化软件才刚刚起步,面向物流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凤毛麟角。针对这种现状,构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

一、引言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智公司第三方物流市场比重调查报告,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使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企业有22%,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不满意最多的方面是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差、信息反馈有限、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等。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而物流的信息不畅造成的断点和阻隔使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并没有真正显示出来。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物流企业没有成熟有效的物流信息系统,有些物流企业甚至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状态;有些物流企业不清楚系统的建设目标,忽视了基础建设,使建成的系统应用层次不清、归纳程度不高,不能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

2、由于许多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在国内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无法针对现行管理体系制定出科学、规范、可行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目标。

3、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是不同的,所包含的要素和要素所占比例差距很大,管理制度、应用层面和人员素质也不相同,盲目追踪国际上先进流行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方法,不切实际地把国外的成功模式作为近期追求目标,是我们应用信息系统失败的一个原因。

目前,国内先进企业的物流模式已开始向第三方物流方向转变,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不仅会提高物流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物流企业的战略发展,有效地促进物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改进物流企业与客户的信息交流方式。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由政府部门搭建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做好物流基础设施工作,企业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将规模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构建的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促进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加速器”,一方面能够帮助物流服务提供商提高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购、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促使订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一体化,使大规模、高质量、高服务水平处理物流作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方便实用的信息技术使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协调合作更加便利,并能有效跟踪和管理物流渠道中的货物,精确计算物流活动成本。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构建必须遵守如下原则:

1、可得性。迅速的可得性对于改进管理决策以及对消费者做出反应是有必要的。物流作业分散化的性质,要求对信息具有存储能力,并且能从国内的任何地方得到更新。这样,信息的可得性就能减少作业上和制定计划上的不确定性。

2、精确性。物流信息必须精确地反映当前状况和定期活动,以衡量顾客订货和存货水平。精确性即为物流信息系统的报告与实物计数或实际状况相比所达到的一致性程度。

3、及时性。物流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快速的管理反馈。信息系统及时性包括系统状态(如库存水平)以及管理控制的及时性(如每天或每周的功能纪录)。及时的管理控制是在还有时间采取正确的行动或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时候提供信息。

4、对异常的反应能力。物流信息化平台必须对异常情况做出快速反应。例如,必须定期检查每一个产品的存货状况,以便制定补充订货计划;另一个重复性活动是对非常突出的补充订货状况的检查。

5、灵活性。物流信息化平台必须具有灵活性,以满足系统用户和顾客两方面的需求。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能力提供能迎合特定顾客需要的数据。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结构

按照企业类型的不同,相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也呈现不同的结构。在单一企业环境下,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物流服务企业,企业内部的信息基础设施构成了企业内部网,在整个网络内部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同时为本企业的物流运作提供信息服务和支持。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可按五层结构构建:

1、技术层。技术层是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基本支撑技术体系,是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得以顺利建设和运营、提供物流服务的技术基础。

2、数据层。伴随物流活动产生的物流信息是非常复杂的,把这些信息分类整理后加以存储是数据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层是在物理层和技术层的基础上构建的,是以物流信息的采集、分类、存储和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一个基础层次。

(1)数据采集。利用技术层和物理层所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数据采集方式,如条形码、激光射频、检测器等,完成原始基础物流的采集,并存储在原始数据存储区内。

(2)数据存储。物流企业系统数据产生的位置也较为分散。因此,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层的数据组织采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比较符合物流数据的本身规律。

(3)数据管理。物流信息系统数据层中的主要数据管理方式有联机事务处理、联机分析处理方式。联机事务处理主要是从操作的层面上使用,主要对具体的物流运作产生的细节性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如增、删、改,以及对细节数据的局部性查询。物流基础数据库是进行联机事务处理的基础,以形成相关的日常操作报表。联机分析处理主要是面对决策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适应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处理。

3、功能层。功能层是以数据层中存储规范化的物流数据为基础,为了满足不同的物流需求而进行建设,包括具体的物流功能模块的规划和开发,为具体的物流活动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是物流信息系统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性层次。

(1)模块库。模块库中存储一些已经开发完毕的功能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主要是针对物流系统需求中的结构化问题进行开发的,以经过实际或理论上得到验证的成熟方法为基本内容,如运筹学的相关问题、配送方法等,利用计算机开发技术生成程序代码,为特定的物流需求服务。

(2)知识库和规则库。知识库和规则库是为满足非结构化的物流需求而建设的,主要利用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思路完成此类物流需求的求解。(图1)

图1 功能层结构图

4、服务层。服务层主要功能是接受用户的输入,同时调用功能层中相应的模块,为特定的用户需求提供服务。服务层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①用户需求处理模块:完成用户需求的输入,包括用户需求输入的数据化、规范化,为进一步的用户需求处理奠定基础。②功能调用模块:为经过规范化后的用户需求输入数据,按照不同的需求,确定调用不同的模块,并经过求解得到相应解决方案。

5、信息显示模块。将信息系统中存储的解决方案,利用多种技术,如多媒体技术、WWW技术,实现用户需求解决方案在信息系统内部的快速传输,并以可以被用户方便理解的方式显示。

四、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网络

可采用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网络结构,以满足物流网络化管理的需要。整个网络系统分为外网、内网和中网。外网即是经过路由器和防火墙接入Internet,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实现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海关相互的数据交换;内网是物流企业内部运作的Intranet局域网络,运行物流业务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中网则是用防火墙与内网和外网隔离的中间地带,用于阻隔非法入侵以及组织VPN(虚拟专用网)的安全访问措施。

在结构上采用标准的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应用程序集中在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中,客户端以WEB方式通过浏览器调用,拓展应用端的使用范围,从而满足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与Internet联接时,需要通过高速Modem、宽带网、无线局域网等接入技术,通过高速Modem,用于联结ISP和几台路由器,以便对联结进行控制。

五、结束语

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措施

1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1.1提高企业的信息分析效率

计算机的最大特点就是保证运算的高速性、精确性和准确性,使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在进行企业的决策时,通常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以便为决策工作提供参考和保证。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不断增加,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更加深入,保证企业方案以及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不会发生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信息处理错误、缺失、疏漏等,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极好的表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中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质量。计算机的运用,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顺畅,使企业的管理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将计算机用于网络视频会议,可以不需要与会人员都到现场,只需要网络便可以召开会议,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投入,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2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不足

2.1风险控制意识缺乏

在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将其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时,难免将风险一并引入。我国现阶段国内很多公司只注重企业应用计算机发展,而没有注意到其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对于企业信息风险一旦泄露所引发的后果并不清楚,所以没有进行有效、全面的计算机风险管控。很多规模不大的公司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风险控制机构,使企业中的信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出现泄漏问题,企业将无法马上处理,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也不利于企业今后工作的开展。

2.2资金投入量小

计算机技术是企业进行信息管理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其计算机的水平对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极快,技术不断更新,为了保证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公司来说,这一点很难实现。一些公司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基本不对计算机设备或者很少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导致设备老化严重,风险防范水平较低,一旦被黑客侵袭,将会导致严重的损失。

2.3管理人员计算机运营能力较低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客观上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仅仅进行设备硬件的更新,并没有进行合理的人才培训,没有定期地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导致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低下,无法使计算机充分地发挥作用。这样,造成了资金以及资源的浪费,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了限制。

3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的措施

3.1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从几个环节的工作开展,首先,加强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使其确实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出现信息泄露所产生的危害。将信息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日常工作内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在做好信息泄露预防措施的同时,一旦出现信息泄露事件,及时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维护系统的安全。

3.2增加资金投入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协调程度以及状态决定了计算机技术的发挥状况,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增加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量,保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同时,需要加大对网络建设的力度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量,使其得到有效更新,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3.3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计算机技术的发挥程度与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密切相关,只有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可以满足操作的要求,才能保证对企业信息的合理编制与管控,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在这一现状下,必须加大力度做好企业计算机的管理工作,保证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但是,当前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迫切地需要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熟悉不同软件的应用。企业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使员工了解先进的技术行业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和计算机应用动态,满足企业发展对信息化处理的要求。

4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应用

4.1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企业中每一名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实际要求进行人才的培训与管理。在这一方面,计算机具有较大的作用。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准确地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将员工的不同指标作为分类的依据,也可以按照部门进行分类,或者根据人员的性格特点、特长、工作能力分类。通过信息化管理的运用,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具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可以合理地对员工进行调配,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发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

4.2信息技术对于优化企业金融资本的作用

从企业进行资金注册开始,一直到人、物以及资源的统筹规划,到最后的正常运转,整个过程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如果经济资本的运营不够合理,将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者导致污染或者较大程度的资金和资源浪费。这些对于企业都是极为不利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另外,如果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实现资源以及资本的有效利用,实现资金和资本的全面优化。在企业成立和运营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合理的资金规划和管控,全面考虑各方面的资金投入量以及资源状况。基于企业的任务量较大,工作难度高,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的资金和资源配置考虑,必须合理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资金流入和流出系统性的管理,这项工作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任务量大,难度高,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后,不仅可以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而且可以实现系统性、全面性的管理,保证各项数据和资料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有效地控制了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使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做好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与协调,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使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晓娟.企业信息化项目集成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5):22.

[2]李建.浅论信息维护和网络数据存储的几种解决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2(7).

篇7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务方式。信息革命给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思想观念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着建筑市场的放开与竞争的加剧,如何在财务方面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如何同国际规范化、标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接轨,如何提高财务业务水平及响应速度,根本的问题就是在新环境下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整个财务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站在信息时代的角度,分析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功能。

一、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建筑行业财务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突出表现在:(1)片面追求财务数据集中,缺少对集中财务的集中式和分布式应用需求的全面理解,对企业绩效管理在财务中的核心作用认识不足;(2)对财务解决方案的业务导向重视不足,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缓慢,基础平台的实际应用与领先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施工企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施工企业的重组、解体、合并频率很高,单一账面使企业的重组和调整非常艰难,财务信息化仍停留在静态控制阶段,对财务信息没能做到动态控制和分析,在财务业务流程上没有实现优化,缺乏统一规范:(3)在应用软件上,核算管理的软件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网络型的软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应用,当前财务管理缺少网络化管理;(4)专业人员缺乏,在职人员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信息化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和商务运行电子化缺乏充分的认识,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也不到位,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5)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没有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因此,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既要解决信息网络的软硬件问题,也要解决人力资源的配备问题,并有效地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只有这样,才能以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为核心,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笔者建议,施工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必须:(1)先开发财务管理系统,再开发其他辅助系统,如人事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等;(2)选择高素质的开发队伍,确立适度的开发目标和内容,有效地安排和部署开发工作,并且在开发过程中逐步确立新的工作方式,系统建设的规模一般较大,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子系统,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3)要保证各子系统最终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全面评估系统开发的目的、内容、效果、条件和运行后的维护等,在满足系统约束规范的基础上,用快速原形法开发各子系统,通过试运行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开发过程中,从系统调研开始,就要求系统的使用者积极参与、共同协商,确定系统的目标,做好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最终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施工企业财务系统的用户群已经从财务人员扩展到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系统。企业发展对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施工企业陆续建立了适合自身环境的应用财务管理系统,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资金的获得和使用的管理工作,是组织落实公司财务工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编制年度财务计划的同时,审批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使用计划,保证经费到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用品的规定和防暑降温经费的使用标准,并按规定负责审批购置的劳动保护用品经费。

信息化财务管理就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对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监督性和协调性的财务管理,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一种横向管理,去掉很多中间环节,使企业信息化高度集中,信息化财务管理还包括对通过网络进行的经营、交易所产生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特点是基于因特网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施工企业财务理信息化的功能

篇8

关键词:公路施工;信息化建设;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逐步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之上,把重点放在了在建和续建公路项目上。为此, “十二五”期间,有关部门的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总规模达6.2万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公路工程项目上。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我国公路承担着全国80%以上的客货运输任务,公路交通总体上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不稳定的。基于此,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加速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公路施工建设中现代信息化的应用占有及其重要地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重要作用,也是今后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1公路施工建设现代信息化定义

公路施工建设现代信息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简单言之,它就是指施工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再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来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等,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具体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施工企业在生产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工程生产的自动化。第二,是施工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等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笔者的理解,这是最基础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第三是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Intranet、Extranet等,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2公路施工建设现代信息化总体架构

公路施工建设现代信息化作为一个时代进步的推动力,它早已突破了目前我们所说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范畴,而是涵盖了施工企业的各个方面和全部施工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公路施工建设现代信息化应该是包括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和人的信息化。但是,就公路施工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应从核心业务也就是公路工程施工入手,建立工程、机械、人力资源、财务四大基础数据库,并面向应用,在其基础上通过集成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综合平台构建由工程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分信息链组成的企业信息总链。通过各管理信息链,经过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等过程使“数据”真正变为可为企业内各部门利用的“信息”,使施工企业总部与下属各子公司、各项目经理部之间能顺利沟通,为其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具体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文笔者就其各部分之间的工作关系做一简单介绍。

基础系统层。该系统它是通过网络、硬件等支撑之上的应用。比如:网络链路、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等。而应用平台层,它是可灵活调整及新应用快速构造的应用平台。它可以快速有效整合已有系统或将来建设的第三方系统。同时,基于基础应用平台将大大提升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

应用层是实现业务的应用,这包括基于基础应用平台及之上的企业信息门户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综合项目管理及商业分析系统等应用,及集成在异构平台下的系统,这些系统将通过基础应用平台基础上的数据交换系统进行交换和集成。基础应用平台将在框架、技术等层面支撑和集成业务应用,为应用提供界面和框架整合、业务建模工具、工作流引擎、统一消息平台、统一预警平台等。

3公路施工建设现代信息化案例介绍

公路施工建设现代信息化,在笔者看来它是一种优秀的解决方案,关于在施工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如何保持信息化战略和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如何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信息化规划,以及如何在框架的指导下,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等问题,还需要我们施工企业在具体施工工作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实践。下文用一案例来简单说明之。

某工程公司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分三阶段执行,第一阶段完成企业内部的变革过程,探讨信息化的尝试,在财务、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等关键业务门,引进和自行开发了一些单机版业务系统和应用工具。在取得试点初见成效之后,公司领导层对信息化工作愈加重视,进入信息化的第二阶段,与另一公司合作,研发“远程合同成本管理与监控系统”,解决合同成本控制等主要问题,进而达到规范基础数据、规范作业流程,依靠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则与先进的技术处理手段对项目合同及结算进行有效的管理。“远程合同成本管理与监控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基本实现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核心内容的信息化实施。

为了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公司领导要求信息化平台提升到支撑公司管理的高度,完善组织机构,保障投入,加大力度,强力推进“企业集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我们第三阶段的合作顺利展开,实现了在一个“一个平台”(企业信息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两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形成满足公司决策层、公司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三层管理需要的“企业集成管理信息化系统”。

4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中注意问题

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在具体施工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公路工程建设的数据信息不能单独完全依靠网络化管理,在保持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要及时地建立书式数据信息档案库,以免使网络出现的问题导致全部或者部分数据信息的丢失。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应当把传统的高消耗、低效率的办公与管理方式充分改革,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办公工具”,促使网络信息管理模式能够尽快应用在公路施工系统中,实现经济的大发展。

总之,在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中,要实现公路事业的长远进步,公路工程施工及管理就必须进行改进。提高自身能力,就需要依靠高效率的、强有力的网络化信息施工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建设

1. 引言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而加快企业的全面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2.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撑,而成百上千万的投入也未必能立竿见影,因此令许多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

2.2 技术力量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

施工企业一般都存在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多、水平有限的问题。要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定制个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和服务方面都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同时企业普通员工由于专业上的侧重点不同,对网络信息化的理解有限,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工作的技能也有待提高。

2.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高效实施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资金投入与技术创新,同时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密切相关。

2.4 传统观念影响太深,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传统的办公方式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文件、通知等的上传下达大多借助于电话、传真、打印等手段,许多环节还需要人工来完成,为了保证公文流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工作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消费相当数量的办公耗材。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造成了、物力、财力的浪费。

3.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立足于企业实际,制定合理计划。

需要从公司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避免造成各部门,各项目部成为“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不能互通,不能共享,同时要防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重复建设,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2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信息化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一套实用可靠,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无论在决策、计划、领导、控制等各个阶段,都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手段。它能够帮助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分析形势,也可以辅助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加强公司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大家认识到信息化并不是几套软件,几台设备,更是一种观念和思想,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我们的本身的工作方式更加规范了,业务流程更加清晰了,管理思路更加科学了,信息化才能真正为我们发挥作用。为此,在工作中应当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强调操作规范,一方面要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主动改进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3.3 加强技术力量,推动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足够的技术保障必不可少。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吸收专门人才加入企业,充实技术力量;一方面可以选送现有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出一支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技术过硬的科技队伍,只有企业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得到基本的技术保障。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公司建立合作的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长,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信息化建设。

3.4 实行规范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良好的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捷、高效的一面,也面临着不少隐患和来自多方面的威胁,软、硬件故障、病毒破坏、网络攻击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使网络系统在工作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应当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增强所有工作人员按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

例如:对于操作人员,既要强调工作效率也要重视数据安全,既要加强信息共享的意识,也要明确数据保密的观念,日常工作中要爱惜电脑,注意保持设备清洁,按正常的步骤操作,定期整理文档,及时做好备份,防止泄密等等;对于工作中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传递,要规范流程,明确责任人、工作对象和发生时间,记录好信息处理的流程,保证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安全的在计算机网络中流转;对于网络机房、网络设备间,要具备良好的防火、防雷、防断电、防泄密、防突发灾害等保护措施,同时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

实行规范化管理,既是为了保证现有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也是为进一步拓展计算机网络在公司各业务领域的应用范围打下基础。

4.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4.1 结合公司实际,明确网络建设目标

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规划、合理,建立与本公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级信息平台;以适用、及时的数字和文字信息为基础,以客观科学的分析为手段,为公司日常工作及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机关公文处理的自动化、化和网络化,并为企业及提供适度的信息服务。

4.2 合理选型,制定组网方案

4.2.1 硬件设备选型: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和设备安全保障系统。

4.3 结合实际,加强网络应用

4.3.1 OA办公系统

以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为核心,建立内部办公系统,同时提供信息通讯与邮件服务等功能,包括内部办公的各种应用,从而实现内部办公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

①支持内部电子邮件系统

主要包含如下功能:

(1)基于Web界面的邮件收发: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即可收发邮件,使用方便;

(2)邮件转发功能:满足局域网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

(3)邮件回复功能:及时对重要信息作出反应;

(4)地址簿支持:可以方便的进行地址查询;

(5)邮件空间自由设定: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较大的邮件空间。

②支持基于工作流程的公文处理系统

OA系统将包括公文管理、信息、请示报告管理、管理、会议管理等等方面应用,将传统的手签、人送的公文流转和处理方式全部自动化,网络化,公文一般都在内部网络中流动,并按照指定的工作流程传递给相关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办公。

③支持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

在传统办公中,工作人员为了能交流意见和讨论问题常常需要将大量时间和费用花费在飞机、轮船或者电话、信件上。随着内部办公系统的建立,传统的协同办公方式可以被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取代,它们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到协同工作中去,出差在外的员工以及项目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的登录到公司的内部网络,获取相关的信息,及时的与后方交流意见,交换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4.3.2 架设企业网,展示企业形象、企业信息。

4.3.3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企业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系统。企业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司需要逐步建立起符合公司实际、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辅助领导决策,对公司各项业务以及项目部进行科学的管理,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企业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经营状况,还要同时满足功能完备、快速高效、安全可靠、便于扩充等各方面的要求,而且存在着投资较大,有一定风险和需要长期投资的问题,所以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考虑,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此项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确立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魏永继. 计算机网络技术. 北京:出版社,2003.

[2] 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 局域网管理与信息安全. 北京:高等出版社,2006.

篇10

信息化需求转变

纺织行业在今年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贷款融资困难,直接表现为信息化投入减少,上项目数量明显不如往年。由于企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70%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1%,处于亏损的边缘,很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必须看到,有30%优势企业需求依然存在,其特征是决策上项目更加谨慎,对合作开发商和产品选择更加成熟和理性,要求越来越深入。它们大多数在几年前上了管理信息化系统,认识到当前形势下通过信息化提升竞争力的紧迫性,要求对原有系统进行扩充、升级或更新,面向更加深入的行业应用。这说明企业信息化经过多年开展,使用户有了相当的信息化基础,企业加深了对信息化的理解,需求深化是必然趋势,经济形势变化只是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ERP走向深化

ERP应用面广泛,依然是纺织企业的重点需求。优势企业作为ERP的主要应用群体,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更要求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精细管理,以解决企业管理的瓶颈问题。近期纺织行业ERP的发展目标不是大面积推广,而是更好地适应这些用户深入的行业化需求。

ERP开发商面向迫切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水平提升的优势企业,其产品技术特点和应用覆盖面也发生了一些转变,这在2008年上海国际纺机展上有所体现。参展的德国英特斯(INTEX)公司和意大利Porini公司的ERP,保持了国外软件产品通用性强、技术成熟的特点,产品化程度高,在全球纺织业拥有较大的用户群。

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国际知名的ERP提供商SAP公司、微软公司都在寻求与专业开发商合作,推出专门面向纺织各个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满足用户的行业化和个性化需求。如SAP公司与英特斯公司合作,推出了专门用于纺织行业的ERP软件适用于纺纱、织布、印染到成衣的全产业链; 微软公司以其Microsoft Dynamics AX 为基础,针对纺织工业各个细分行业的特点,与欧唯特公司、Porini公司合作开发出适应纺纱、织造、针织、印染后整理、成衣等行业的ERP解决方案。国内公司如北京中纺达在山东南山、山东华丰等企业的ERP也在精细管理方面取得成效。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MES初见成效

2007年以来纺织企业劳动力工资水平增长较快,增幅达到15%左右,许多企业甚至出现了“招工难”现象。新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实施,大大提高了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纷纷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劳动岗位现场管理和职工绩效考核,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MES的质量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功能受到极大关注。

2008年MES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应用面有所扩大,基本反映了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尤其是棉纺生产线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可以联网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突出了集成化技术,表明了在纺织企业信息化需求变化的导向下,应用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显著进步。其中经纬纺机和西门子公司合作,针对棉纺整个工序的设备进行联网和信息化管理,在无锡马山工厂建立了包括清梳联、并条机、精梳机、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在内的整条示范生产线,并作为产品在纺机博览会展出; 天津天纺投资公司和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在下属织布厂实施了8种类型共1458台喷气织机生产监测系统,已经通过鉴定并投入使用。

车间生产调度系统、车间物流管理系统是MES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国外软件难以应用,国内软件还处于开发和试点阶段,如北京华科拓公司、北京铜牛信息技术公司正在棉纺、服装行业开展相关工作。

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随着国家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排污要求日益严格。另一方面,企业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大幅度上升,大大增强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因此,生产装备和过程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无疑是最直接的手段,尤其在印染、化纤等行业受到各界关注。

印染行业处于整个纺织产业链的中端,产品对于提高纺织品面料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高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其清洁生产、绿色纺织品、环境保护等问题格外引人注目,“绿色”成为信息化的重要指标,印染生产过程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自动化工业平台等是需要重点突破和急待解决推广的关键技术。

作为开发商,杭州开源公司、常州宏大公司、西安德高公司的印染厂集中监控系统技术日渐成熟,用户有较大增长。作为应用企业,山东华纺股份公司在生产设备普遍更新改造之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重点放在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产品升级换代和企业管理现代化上,按照“数字华纺”的总体方案,实施了ERP、在线生产检测控制系统、能源自动监控等系统的内容。安徽芜湖中天印染公司投入运行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在解决印染厂普遍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方面取得成效,对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也有示范价值和促进作用。

背景资料

当前纺织工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谈到纺织行业的信息化,不能不谈及纺织行业的变化。

2008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紧缩、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的集中作用下,纺织行业发展压力明显加大。三季度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市场需求明显疲软,出口订单缩水,使得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严峻,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生产、出口、投资增长全面减速,效益明显下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但是必须看到,尽管当前面临困难,但是中国纺织行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际竞争优势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