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思路概述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管理思路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PMMM企业管理房地产企业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其重要性已被我国房地产企业认识,并逐渐被应用到工作上来。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水平的高低对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房地产项目管理能力也是评价、比较房地产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就是用于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在汲取现有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和国情,建立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弥补了现有项目成熟度模型的不足,以期提升房地产项目管理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概念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Project Management Mamri~Mode1)表达的是一个组织(通常是一个企业)具有的按照预定的目标和条件成功地、可靠地实施项目的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整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也是表征一个企业项目管理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项目实施的成功率不断提高的过程。项目成功与否不仅和投入资源相关,更和项目的运营与管理方式及其形成产品的项目组织运作过程密切相关.而PMMM恰是表征和改善企业项目运作过程计划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方法。在拥有许多项目的房地产企业中,通过应用成熟度模型,可以建立一系列规范,来实现不断改进,迈向成熟和不断发展。
二、几种主要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各种表述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有以下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提升能力的顺序、组织项目管理能力及相应的结果和评估能力的方法。
不同的成熟度模型有不同的表述,下表简要列出了几种比较流行的模型。
几种主要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表
三、房地产企业应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思路
房地产项目成熟度模型,以现代项目管理及房地产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在消化吸收现有现有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特点,来建立适用我国房地产项目管理实操性强的成熟度模型。据此思路从以下着手:从三个维度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价,并定义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确定评定各个成熟度级别的评价指标和评判标准。
1.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维度
本文从三个维度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价。第一维度是成熟度等级,第二维度是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管理要素,第三维度是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
(1)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
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水平定义为5个等级,1级为最低水平的项目管理成熟度,5级为最高等级。五个等级分别是:初步阶段;成长阶段;提高阶段;成熟阶段;持续改进阶段。
(2)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十大要素
在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美国项目管理体系和欧洲项目管理体系是两种主要的知识体系,本指标体系汲取了两大体系的优点,结合我国房地产项目管理实践的需要,对房地产项目管理要素分类进行了调整,重新设计了十大类要素,包括:项目前期策划类;勘察与设计类;进度管理类;质量管理类;成本管理类;招标与合同管理类;风险管理类;组织及信息管理类;营销管理类;后期管理类。
此调整的原因有三:与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分类取得一致,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相统一;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反应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的本质要求。
(3)房地产项目的四个生命周期阶段。房地产项目建设的生命周期阶段维度,主要反应了项目的动态变化。通过对上述十类要素在不同生命周期主要性的变化进行分析,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每个不同阶段,满足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的评价的要求。
2.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要素和指标设计
本评价结构共设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1)目标层:评价的目标是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
(2)准则层: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要素类型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了房地产项目管理10种主要要素作为评价二级指标。
该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房地产项目管理特点,适当结合美国项目管理9大模块以及欧洲项目管理对指标作出分类。
(3)指标层:指标层是对10个准则层评价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指标主要依据房地产项目管理要素的具体内容,同时可借鉴已有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评价测试指标。例如前期策划管理准则层有三个指标:项目构思、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进度管理准则层有四个指标:总体进度偏差SPI、三方开工时间衔接度、网络图与甘特图应用和项目定额工期率。
3.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指标的评分
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指标可分为描述性指标、分析性指标和描述分析性指标。
(1)描述性指标的功能主要是对项目的关键性内容进行描述,以量化或逻辑判断方式衡量。
(2)分析性指标的功能主要是对项目的关键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性指标即可以量化也可以定性。
(3)描述分析性指标介于前两类指标之间,既有描述的作用,也有分析的作用。
按照指标的不同类别,分别采用不同的赋值方法:定性指标按五点法评分;定量指标分为五个等级。等级划分参照项目管理体系惯例。部分量化指标采用国家相关的法规标准。这五个等级分别隶属于成熟度划分的五个等级。例如项目构思是定性指标按五点评分分较差、一般、较好、好和新颖独特五个等级;总体进度偏差属定量指标可划分SPI≥1.5、1.4~1.5、1.3~1.4、1.2~1.3和1~1.2五个等级。
四、结束语
篇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运用科学的工程管理模式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高速公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基于此点,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类型进行简要概述,进而提出优化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管理;管理模式
Abstract:
With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career of booming development, how to use scientific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level, has become a highway industry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pay. Based on this poi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briefly types,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al high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of the measures.
Keywords: highways;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速公路建设由于其具备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涉及部门多、覆盖专业广等特点,从而使得工程管理的难度大,管理专业化水平要求高。由于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高低与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方面息息相关,所以高速公路建设必须根据建设要求选择合理的工程管理模式,以此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因此,本文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类型概述
笔者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委托――机制角度出发,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监督权和决策权的配置不同,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业主自行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指由业主自行组织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并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管理,待工程项目建设完毕之后,便解散项目管理机构。业主自行管理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技术简单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同时要求业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该模式由于具备管理权力集中化的特点,所以有利于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组织、协调、领导、监督、指挥等职能,与此同时也具备公平竞争性不足、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低、管理效率和质量不高的缺点。
(二)业主委托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指由业主委托监理公司或咨询公司完成高速公路建设前期的策划、设计等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委托监理公司或咨询公司协助业主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工作。业主委托模式是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普遍使用的管理模式,由于被委托单位具备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和较强的技术实力,所以在该模式下可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进度以及成本控制。但是,被委托单位均是由业主自行选择,因此也缺乏一定的公平竞争性。
(三)FIDIC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委托项目管理模式,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全面交予第三方的监理单位负责。在FICIC管理模式下,施工监理工程师是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核心,并且业主、监理与承包商之间应当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于FIDIC管理模式能够保证监理工程师的独立性,所以有利于监理工程师公正地执行监督合同,维护承包商和业主的合法权益。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式也存无法监督和制约监理工作的缺点。
(四)代建制管理模式
代建制管理模式是指政府将投资项目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最佳的项目管理公司,由该公司全权负责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管理和项目组织管理,并在工程建设完工后交付于使用单位。在代建制管理模式下,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的身份履行相应职责,必须秉承维护业主利益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由于项目管理公司的专业化程度较高,所以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但是也会存在难以协调各方关系的弊端。
二、优化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全面引入竞争机制
确保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是各类型工程管理模式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招投标阶段必须引入公正、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全面考核竞标者实力,使最后选择的监理方和施工方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此外,应对监理方实施定期考核制度,以促使监理方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求施工方建立例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经验总结会、技术交流会和施工疑难问题讨论会,从而不断提高施工方的专业化水平。
(二)加强合同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中应当强化合同管理意识,通过合同明确各主体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以合同为依据约束各主体的行为,从而促使工程管理顺利实施。首先,加强合同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增强各方主体履行合同的意识;其次,针对合同实施的过程建立保证和监督机制,从而使各方主体始终处于认真履约的工作状态;再次,制定严格的合同履约考核制度,构建履约考核量化指标体系,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奖惩措施,保证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推行行业准入制度
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应大力推行代建制管理模式,通过公平、公正的招投标选择具备专业管理水平的项目管理公司,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公司的优势,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程序和管理技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不仅有利于为项目业主优化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而且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此外,国家应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对项目管理公司实施规范化监管,并对项目管理人员实施职业资格制度,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公司的专业化水平。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尚未实现内涵型、集约式发展,工程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加之缺乏有效的建设市场监管,致使工程建设难以实现量化考核和跟踪评价。所以,国家应当重视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网络系统以提高市场监控的有效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前瞻化,不断净化建设市场的竞争环境,使其成为工程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当建立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信息库,促进工程建设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能够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从而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推向法制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结论:
总而言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管理工作,应当根据公路建设要求选择科学的工程管理模式,确保各方主体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关系,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推动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欣.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新思路[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1).
[2]黄自良.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的现代管理模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0).
[3]曹晓文.大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
篇3
【关键词】 项目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历程;利好之处;应用概况
1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历程
从某种程度讲,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甚至已被视为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前期历经曲折。直至后期才获重视并逐步长足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二者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逐步衍生为工程项目管理和实践应用的重要内容。按阶段划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后期的第一阶段主要为网络技术。网络应用实现了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过渡,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得以系统详细开展,便于工期的调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后期的第二阶段主要为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并随之开发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工程所涉及资源及工程成本的优化和平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后期的第三阶段主要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的普及与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工程项目管理开辟新思路并带来诸多便捷,如增强项目管理功能、降低项目管理成本等。此外,各种信息处理工作也因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趋于简单化,无形之中大幅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特别强调,近段时期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深度拓展。具体表现为:(1) 基于网络平台的工程项目管理得以实施。现代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的变革,从新视角为项目管理提供更为高效的工具手段和理念方法。细分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着多重作用,①保障信息以网络形式流通;②实现工程项目实施的远程控制和工程项目信息的快速实施采集传输;③同时进行大型项目群得计划、控制、优化和综合管理;④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提供强大技术平台,促成项目信息系统的集成化;⑤实现多渠道信息共享;⑥促使工程项目管理中虚拟组织的运作形成,便于实时交流传递项目信息,克服因地域性分散而引发的沟通障碍。(2) 开发出集成化项目管理系统软件并成功应用。可以说,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化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内容。其既视为多项功能的有机集合,又充当提供全面项目管理功能的有机整体,比如通用集成化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面向专门工程的项目开发管理软件等。
2 现代信息技术利好之处
现代信息技术的愈渐深度应用和深层次渗透,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诸多利好之处,有力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进程。具体而言,如下:(1) 现代信息技术因信息储存量足、资源涵盖面宽且广、可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赋予工程项目信息系统能高效运转的特性,便于实现快捷化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者可实时查询最新市场信息(包含工程所需原材料的市场报价、工程招标情况等),亦可间接了解其它部分信息。由此实现了工程项目的高透明度和工程涉及信息的高可靠度,非但利于减少工程项目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速度,同时能避免信息失真,从而为项目管理提供高质服务。(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开展诸多工程线性规划、工程成本和工程资源优化,以及工程网络分析等复杂工作,并能娴熟应用复杂系统优化方法或现代管理方法(如模拟技术、预测决策方法和系统控制方法等)。(3)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工程项目参与者间、各工程项目间、工程项目管理部门间以及工程项目与社会间的互联,利于更新项目管理理念和项目组织观念。同时加速了项目管理系统反应速度和反馈速度,便于实时超找漏洞,弥补不足并做出正确决策,为降低项目管理成本创造利好前提。(4)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工程项目管理更趋高精度、高效率且低耗费,减轻管理工作量的同时节省管理时间,以投入至更具价值且难以替代的工作中。此外,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良好工具和方法手段,便于迅速且较为准确预测分析项目潜在风险,并针对性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控制,以间接提升项目风险管理水平和对项目风险的掌控能力。(5)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国际远程项目(如国际工程和国际投资项目)的控制、为多工程项目的同时管理、为复杂及特大型群体项目的科学管理,创造便利。
3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概况
截至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已获得一定程度应用,并发挥出愈渐完善的固有优势。但受制于软硬件水平,致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耗费昂贵,因而造成管理上存有较大差距。总的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概况不容乐观。
从理论层面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依赖于坚实的基础条件和较强功能的管理系统,而这些,恰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不足所在。现今尽管已具备多样化的项目管理软件(其中不乏国外先进软件),但软件难合国情需要、难与项目管理系统完美融合等问题,依然突出且亟待解决。究其原因在于,(1) 工程项目基础管理工作薄弱。整体管理水平偏低,严重制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软件功能的最佳化发挥。(2) 管理工作尚未系统完善。较为零散且未成标准的现状,使得管理工作开展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以及多方位分享。(3) 管理随意性。受多方面因素及非程序化工作的干扰,诸多先进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难获应用,因而难以发挥预期效果。(4) 管理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正因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项目管理方法手段尚未真正掌握并娴熟运用。
参考文献
[1] 胡明.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 福建建材, 2007(6): 111-113
[2] 袁永博, 张明媛. 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燕山大学学报, 2004, 28(6): 55-57
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管理;质量;进度;风险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钢铁产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加上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大力发展钢铁行业,导致目前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供需矛盾突出,从2010年起,国家众多大型钢铁企业逐步步入了微利时代,那么如何在钢铁业快速增长期的过程中,保持高产值、高利润的回报,是每家钢铁企业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在融入WTO大家庭后,钢铁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也显得日益重要,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运用科技管理创新使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得以改变,从粗放式转变为科技创新带动企业高速增长的盈利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起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使得大型钢铁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逐步走上国际化的道路,依靠科技管理的力量使得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利润率逐步提升。
科研项目在创新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在钢铁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渗入到了各层各业中,通过改进运作方式和思维模式,极大的优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的知识体系包含了九大管理领域,其主要是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经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整体管理等。对于科研项目而言,除一般的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探索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成果隐形等。
钢铁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我单位的科研项目从项目论证、制定项目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实施节点控制、项目经费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结题等部分组成。以某大型钢铁厂为例,其大多数科研项目具有项目的特征,可以利用项目管理的思路来指导科研活动。事实上,在许多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项目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以笔者从事科技管理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数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缺少适合具体项目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项目管理作为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方法,是一种已获得公认的管理项目的科学管理模式。而与项目管理的特点相对照,科研活动与之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使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成为可能。
科研项目的创新管理
科研项目是一种创新的活动,科研项目的创新管理一方面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灵活的反应机制,使创新在复杂的智力系统中达到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的创新管理是探索一种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有效管理组织形式。
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
随着钢铁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要从各个方面节约成本,包括科研项目成本也要控制。科研项目成本控制并非指压缩科研项目规模或者减少科研项目投资,而是指减少科研项目中不必要的开支,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科研项目成果。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要和科研项目成果收益结合起来。某大型钢铁企业使用成本倒逼手段来管理科研项目的成本,使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获取的利益比例,来进行不同的投入,比如在新产品开发的时候科研项目投入较大,但是科研项目收益几乎没有,一旦新产品开发出来,受到市场的欢迎,则要加大科研项目投入,改进产品性能。到产品的成熟期,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改进科研项目投入要收缩,直至完全取消。
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
风险一般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所谓静态风险是社会经济正常情况下的风险,”即由于人们的行为失误造成的主观风险;“动态风险是以社会经济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即环境、技术、管理的因素造成的客观因素的风险。
科研项目中的风险大多是动态风险,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主要的风险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对于一个新的科研项目还没有现成的技术风险模式可以参考,也不能完全掌控项目实施过程所潜在的对项目不利技术事件和因素。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与风险管理的能力及信息搜集的程度相对应,这里所指的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大解,项目进度把握不够,不能预测成本等。外部信息包括:该科研领域的前沿水平,市场预测不足,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当信息不对称时,不确定性增加,将导致风险因素的增加;当信息能够充分获取时,不确定性减少,将导致风险因素的减少。显然,风险管理的重要策略是加大信息量的搜集,以进行有效的决策。
科研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
目前某大型钢铁企业的质量控制分为:质量策划、质量实施、质量检查、质量改进的PDCA模式进行。我单位的科研项目质量是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所开展的质最保障活动达到的,而不是通过质量检查得到的。大致步骤分为:编制一个保证科研项目质量的规划性的质量计划,随着相应的进展,再编制各阶段较详细的质量计划;然后从计划中明确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要求的工作安排;通过这一过程,努力控制有碍科研项目总目标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最终达到质量要求。
同样,科研项目按不同阶段的质量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将项目质量的实际情况与项目质量标准相比较,确认项目质量误差,采取纠编措施,以消除项目质量问题,确保科研项目质量达到要求。这是贯穿全过程的一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是直接对科研项目质量进行把关的工作。
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
某大型钢铁企业按科研项目形成过程将进度的管理划分为项目策划、启动和项目执行、服务两个阶段。 项目策划、启动阶段控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经常性的沟通,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与要求,有关项目信息,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项目目标和进度要求。策划、启动阶段控制重在立项安排。项目执行、服务阶段控制管理的任务是:编制质量策划书、拟定进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控制相关节点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等。计划还明确提出了人员需求、资源配置与资金预算,毕竟人、财、物的合理安排,保证进度计划顺利执行。项目执行、服务阶段控制是项目进度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
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和学科建设工作。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科研项目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对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目前,某大型钢铁企业在项目申报的阶段,就对项目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实行项目预算评估评审制度,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预算、经费的来源和支出预算进行审核,经费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负责人按照项目进度、项目需求、项目调整实行专项管理,切实有效的保证项目经费的正常支出。
现行科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科学管理意识单薄,缺少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手段
目前,在我单位还存在着许多的技术人员甚至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科技管理工作是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和领导的事,他们所从事的是具体的科研开发活动,是被管理的一方,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按考核目标完成科研任务,因而他们所关注的只是所承担项目的技术发展进程。其实,科技管理是对整个科技开发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称,在不同的部门或组织机构,科技管理的范围、内容、任务、方法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作为科技开发活动基本组织单元的项目组,无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一般的技术人员,都有必要掌握科学的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对项目的研究进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这样有利于加快科研开发项目的进度。
缺少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是科技团队中有决策力和影响力的人物,对科技开发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既负责科研团队研究学术方向的确定,也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等。依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一个有成效的项目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技能:优秀的领导能力、快速应变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非凡的沟通能力、高效的激励能力及其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因此,重视对复合型人才梯队的建设及项目负责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是提高科研开发项目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要重点培训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学习项目管理的规律、计划、控制、团队建设等理论知识,其次也要学习项目管理技术,如网络技术、进度管理、项目预算及成本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来提高复合型项目人才的科学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缺少多项目协同管理的机制
钢铁企业所涉及的较多的各类科技项目,有些项目需要同时使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例如:人员、资金、设备、仪器等。各业务、职能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下建立一个特殊的群体:科研团队,根据项目需要,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组成。优秀的项目团队具有技能互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高、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容易达成共识、高度的合作互助、高度信任等特点,在运作上具有高效率。但是,高效率的科研团队不是一开始就能形成的,任何团队从建立到有效运作都有一个过程。优秀科研团队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是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共同职责。其中,团队成员间的良好沟通与信息交流是建设优秀团队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解决分歧、促进合作,提高团队效能。因此,搭建协同管理平台是不可或缺的。
结束语
实践证明,对钢铁企业来说只有创新才能得到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急速发展与钢铁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钢铁行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支持了很多科技项目,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力量,越来越依赖于研究与发展工作。由此可见,要提高钢铁企业科技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及创新效益,就必须大力加强科技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
现今,科研项目日趋复杂,实践范围日益广泛,钢铁企业中科研项目管理实践的深入发展又急需一套管理方法保驾护航,而且应该是综合了多个领域的管理方法。而项目管理必将对钢铁企业的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一种有力的组织管理方法,以改善人们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科研项目的成功率。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清.科研单位项目管理模式浅析[J].科技资讯,2006(5):218.219
篇5
关键词:零变更、技术性变更、功能性变更、工艺性变更。
项目是全过程生命周期,很多程度上伴随着“变更”而存在;特别是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其“变更”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笔者重点对设计及施工期的变更,结合实际运行中的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在项目的动用前准备阶段及使用期,变更只是局限于调整、修改,完善,对项目的总体使用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故不纳入本文的变更探讨范围。
追求“零变更”,是项目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现实各方面的风险因素及变化的追求欲望,使得“变更”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同时已使得“变更”成为“三超”的根源之一;于是,作为过程控制的项目管理,便将“零变更”的目标,衍生为追求“最小变更控制”的思路,在实施中加以控制;同时以此为目标,制定相应的“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措施等,其目的,都是期望“变更”处于受控之中,处于最小状态之下。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本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项目变更管理制度。
一、对变更的认识
首先,应该确认变更是否属于可控和合同界定变更调整范围;有学者认为,变更一定是由施工单位提出,且一定是以增加投资为前提,笔者认为该提法不妥;通过对变更的产生原因及分类概述,我们可以认识到提出“变更”需求的,可以是项目参建各方主体,包括监理单位;对设计施工图进行优化同样属于变更范畴,但往往优化设计施工图是以节约投资为出发点和归属点;所以,变更是相对计划而言的,无论是谁提出,是属增加投资还是减少投资,都应纳入“变更”管理范畴。
通常人们将变更描述为“设计变更”,但不等于只有设计方才能提出变更,之所以冠以“设计”,是因为无论哪方提出变更需求,在技术上都须由设计进行确认。
实际管理“变更”中,还应该充分研究个体变更的内涵,往往是提出变更需求主体的不同,其对变更目的及目标的期望值是不同的,设计单位作为技术把关,是以相关规范及条文为变更底线进行基础性把关,但不排除设计人员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随意性,通常人们所说的“多用钢筋,少用脑筋”;施工单位在提出变更及相关申请时,往往伴随着“高估冒算、无中生有”;所以,作为项目管理的业主及监理,应充分考虑到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性。
二、变更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1)设计方面产生变更:目前,设计方面产生变更的原因主要是设计深度不够,包括设计选用标准图集与施工图之间的匹配,设计计算精度,管网综合布置优化,各专业相互集成,材料设备选型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设计深度不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逐一发现并变更改进完成;该类变更我们统一归类为“技术性变更”。
2)施工工艺改进产生变更:由于施工技术的发展,投标时采用的施工工艺、技术、材料等可采用新型节约对应工艺代替,由此而产生变更,该类变更我们统一归类为“工艺性变更”。
3)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业主对部分使用功能做出调整,致使设计中对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做出调整,产生变更并影响造价、工期等,该类变更我们统一归类为“功能性变更”。
4) 在实际控制管理过程中,往往因某一方面原因引起变更,同时附带其他类型的变更产生;在区分变更类型时,需确认引起变更的主要原因,界定各种类型的权重,确定变更类型;其中无明显区分的,则应归纳为“综合性变更”,
三、变更控制管理流程及工作流程:
1)变更的管理流程:
笔者认为,变更控制的管理,应该遵循“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的原则,同时,应对变更的范围进行界定,变更的目标进行确认,变更的技术性进行论证,变更的方式进行优化,变更的费用变化进行权衡,变更的工期影响进行评估,变更所带来的风险进行预测;所以,变更的管理流程,笔者作如下归纳:
四、变更与索赔的区别:
变更与索赔,在理论上是分属不同的管理范畴,但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常常将两个概念混淆;并将工程的索赔运用于变更之中,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接受索赔的思想,于是,应属于索赔的范畴往往就通过变更的方式在索赔与反索赔双方之间达成共识;其实,“索赔”的对象是工程的费用和工期,而“变更”的对象,则是项目实体改变对工程的造价波动,并由此产生对工期的影响。
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是由于应由合同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且实际发生了损失,向对方提出补偿的权利要求。索赔的范围,一般归纳如下:
索赔的程序,在相关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中,已作详细描述;同样在FID条款中已有描述,笔者在此不作赘言。
结束语:
篇6
关键词 石油化工;软件外包;项目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TE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40-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油田投产,海上平台建设,大型炼油厂的建设,因此,对企业信息化的各项需求也越来越多,石油行业内的软件队伍因为自身规模的限制,因此也不断加快软件项目外包的步伐。
软件项目外包的目的是高效的质量和效率,节省资源,但是外包所引起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外包后甲方参与和关注度下降,项目的进度失控,建设周期长,质量达不到要求,项目各方之间的“扯皮”现象严重等。由此可见,IT外包是一把“双刃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1软件项目外包案例分析
某大型石油物流企业,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开发一套大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希望该套信息系统能够将企业各项业务整合在一起,实现订单一体化,运输、仓储、船货代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业务标准流程,整合目前不够规范,零散的各项业务。
某软件公司接到该项业务后,通过对物流公司的初步调研后,认为这个系统规模较大,而且要求比较专业,为了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决定将该项目进行外包,经过周密的调查,选取了国内一家著名的物流软件公司来进行合作,共同建设该物流系统。
经过近一年半的需求调研,设计,开发,实施工作,双方项目人员基本按各项要求完成了系统功能,并顺利部署投入使用,但物流公司在之后的应用中,反映该系统使用率不是很高,有部分用户认为不够好用,因此,系统的应用情况没有达到最优目标。
通过分析,总结出这次软件项目外包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如下:
1)该软件公司在选择外包商的时候,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筛选,主要从行业排名、规模、产品功能和技术队伍等方面进行选择,最终选定的物流软件商属于行业内领先的优秀企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该软件商的产品没有做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特别是产品的技术架构。该外包商的产品的功能模块是建立在统一技术平台之上的,其技术架构采取了统一模式,因此很难做更多灵活的调整和设计。产品最终功能虽然符合客户的要求,但在操作细节和功能细节上很难做到精致化和定制化。因此,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感觉部分操作不便;
2)客户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不够规范,导致了信息系统应用不够;
3)对客户需求调研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以外包产品的业务思路来对客户进行需求调研,因此产品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产生了差距;
4)客户内部已经进行了ERP的部署,相当一部分数据已经进入ERP系统,该物流业务系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和ERP系统进行相连,不能做到数据共享,因此给客户带来了数据重复录入数据的工作量,也让多数操作人员认为不够方便。
2 软件项目外包风险原因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石油内部软件队伍进行外包管理,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软件外包风险。
2.1 项目管理薄弱
石油行业内的软件公司的发展历史普遍较短,项目经验缺乏,项目管理人才不足,对项目的成本,项目各阶段工作的跟踪把握能力较差,特别是在项目中出现突况,例如需求变更,人员不足等情况无法从容应对。
2.2 技术能力不足
优秀的软件企业需要经验,人才,技术的沉淀,石油行业内的软件企业还缺乏技术和技术人才的沉淀过程,特别是缺乏对各种更高层次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因此遇到大型软件需求,或者行业特定软件的时候,不得不采取项目外包。在外包过程中,无法主导软件技术的应用,过于依赖软件外包商,造成极大的风险。
2.3 对外包商及产品调研不充分
在进行项目外包前,应该对该软件项目对口产品和软件厂商进行详细调研,研究其产品是否符合外包项目的各项要求,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石油行业软件企业做的很不充分,调研范围较窄,项目外包匆匆上马,甚至有时候,没有经过调研,就将项目外包给熟悉认识的软件厂商。
3 对策概述
软件项目外包借助拐杖走路,目的是获得多赢,石油企业能够得到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石油行业软件队伍在整个外包过程中不断学习各项技术,获得项目管理的合作经验,公司得到成长,外包商的产品进行了推广,并获得了经济效益。因此,软件项目的外包管理必须建立在三方多赢的基础上进行。
3.1 明确外包范围
在决定将项目外包的时候,应该划清可以外包项目范围,通过外包范围的界定,在一方面借助外力的同时,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队伍培养和建设。对于软件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和重大功能,如果内部软件队伍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和积累来完成,则不能进行外包,由内部进行建设,对于一般功能的大量代码工作、或者非常专业的软件项目,则可以需求第三方外包。
3.2 对外包商进行综合评估
对软件外包商的选择和评估是决定外包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应了解、考核外包商的领导层结构、员工素质、客户数量、社会评价、项目管理水平、质量保证体系、成本控制能力、人员流动状况、财务状况、对行业了解程度、相关行业经验及客户评价等。从中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信誉保证,具有相关的行业实施、运维、管理服务外包经验,能够引领或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拥有良好的经营状况、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外包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对于外包商的产品也同样要进行详尽的调研和考核,并在外包之前,就能够了解产品的各项功能、技术架构和技术路线等信息。
3.3 加强自身技术水平
石油内部软件队伍必须加速发展自身的软件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项目外包管理能力。随着石油内部软件队伍的能力提升,就能有效减少软件项目外包风险,也能获得更加广阔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虽然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大。在现代化背景下,只有顺应时展,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体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而项目管理则是要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
1项目管理方法概述
项目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管理和实施两个重要部分。其中管理是实施的重要依据。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不仅能够保障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而且项目管理方法能够渗透到建筑工程管理的每个施工环节中,起到充分约束建筑工程管理的作用。另外,虽然建筑项目管理方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在新时期,若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充分发挥出项目管理方法的优势,就要此积极探索新途径,实现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创新,从而使其能够与市场发展、企业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落实责任制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需要由专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落实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工作范围,从而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情况下,项目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内容,并能够在大方向上引导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稳定进行。最重要的是项目经理还应当能够详细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约束、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并能够深入项目管理实际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详细地说,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包括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与企业管理层、劳务作业层,各协作单位、发包人、分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等的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进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等。除却项目经理外,项目管理还需要其他责任人,来共同分担、负责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总之,只有落实责任制,才能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2.2完善管理制度
建筑项目管理的内容较多,且涉及到各个部门、施工环节。为了确保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还必须在健全人员机构的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项目管理的每个工作环节都有据可依。①在完善管理制度之初要明确最初的管理总则,明确项目管理目标、制度制定依据、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作用等。比如在项目管理目标可以设定为: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全方位加强项目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使工程项目真正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弘扬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管理的方式是集团公司直接管理和授权委托分公司、直属项目部进行管理。集团公司直属项目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分公司(含直属项目部,下同)的工程项目由分公司管理。②要在制度中明晰施工现场、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的详细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在项目管理制度中,会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划分为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竣工验收管理等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在每部分管理内容中,要尽可能详细地指出管理方法、原则等。以工程竣工管理为例,不仅仅要明确竣工验收条件,还要明细其工作细节。如在工程竣工后,项目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等都要参与到竣工验收中,且每个单位需要提交的资料、完成的工作都要进行详细规定。即便是简单的竣工资料编制,也要指出其编制表格形式、填写要求、立卷、装订等具体要求。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每个管理部分的详细划分,便能形成完整、细致的项目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也能够根据具体制度要求落实项目管理工作的每个步骤。③在项目管理制度中,还应当提供一些标准的管理表格,并将部门联系等内容纳入到管理制度中,真正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总的来说,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只有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才能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2.3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要做好项目管理的控制工作,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掉一些不利因素,确保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①应当优化资源配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则,尽可能地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从而确保项目管理的可行性。通常可以通过实行动态管理方式来应对建筑市场的变化。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工程项目内容,重新选择管理方式,并根据市场规则明确项目管理标准,真正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水平。②应当加强建筑项目管理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一般情况下,相关部分应当主动参与到建筑项目管理的监督工作中,如果发现其中的不规范之处,就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确保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另外,长期实践证明,对建筑项目管理进行监督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③在建筑项目管理环节中,要真正落实控制工作。例如在投资控制中,要采用科学的控制方式。毕竟投资控制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第一个难点,且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资金因素也较多,很容易就会产生投资风险。为此,项目管理部门要结合工程实际做好投资控制工作。比如在建筑项目投资前,就要对建筑工程进行量化分析,详细了解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影响因素,从而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最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应当重视加强对建筑项目管理的控制,最终提升项目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2.4加快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在进行建筑项目管理也应当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减少项目管理工作的难度,简化管理工作流程,最终提升建筑项目管理的质量。信息化也是当前建筑企业的主要工作方向。况且,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仅能提升建筑项目管理水平,还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源。为此,建筑企业要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项目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深入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际上,从项目招标、开工验收、安全施工到工程变更,再到安全检查,全过程都可以实施信息化记录与管理。如某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总计划、月计划、订货单、材料库、退货单、盘点、供应商评审、常用合同、分包合同、租赁统计表、管理费用明细、预算科目、预算反审、产值表等等多项功能,能够真正改变传统建筑项目管理的方式,实现简约、快速的项目管理。另外,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对此建筑企业要大胆尝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并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实际,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从而提升项目管理的管理质量。这不仅仅是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不断融合的必然结果。建筑企业只有顺应这一潮流,在项目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法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保障工程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此,相关单位要重视结合建筑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应用方式,并采用灵活的管理方法,提升项目管理质量,使其能够真正助力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蔡明慧.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5,09:263+266.
[2]李丽.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07:152.
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成,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不仅使国内的商品经济流通加快,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为各地对外招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可见,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管理,以及构建于其上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政府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干预范围不断缩小。于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的评价方式走上历史舞台。
1.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组织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组织运行效率和结果进行控制与掌握的过程,包括长期绩效管理与短期绩效管理。长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战略规划系统来完成;短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经营计划与经营检讨、工作总结来完成。绩效管理包括了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辅导、评价反馈、结果运用。
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行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
2.1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落实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会对个别违章违纪、表现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扣分,而且有连带责任的,也要接受处罚。要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这样,奖罚分明,就可以大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态度端正了,工作效率就可以提高,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2.2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
作为路政部门,创新意识非常关键。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绩效考核中,对于取得创新成果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加分和物质奖励。这样,就可以引导员工进入创新工作的氛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于拓展工作思路,推动路政工作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状
3.1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速公路管理,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还比较僵化,大多数采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有部分单位完成了企业改制,但是,运营管理机制还是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
3.2落后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损失
3.2.1高速公路寿命缩短
3.2.2影响使用安全
3.2.3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果
4.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4.1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
4.1.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一方面,要确保评价工作过程中所提供的基础资料真实、准确;另一方面,确保用于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要科学。
4.1.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考核采用的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基础数据、指标口径前后一致。
4.1.3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指,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不带有任何的主观与成见,也不受评价单位和外来因素的影响。
4.1.4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原则是指,对被考核单位的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结论要慎重,要有充分和令人信服的依据和理由,尽量做到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4.2建立科学的高速公路营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见下表)。
4.3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流程(见下图)。
4.4完善过速公路绩效管理的几点措施
4.4.1强化绩效意识
由于长期收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企不分的现象严重存在,行政性垄断特征明显,这就造成管理者的绩效意识不强。为此,必须改变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垄断地位,在服务或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真正把绩效考核同每个人结合起来,鼓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绩效考核。
4.4.2绩效管理制度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活动,绩效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方式,必须在制度的保障下开展。高速公路的绩效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连续性。同时,在立法中也要体现出高速公路的特性,给予高速公路绩效管理合理准确的定位,保证高速公路各方的责权利对称。在此基础上,完成各项技术性的立法工作,并全面落实绩效管理,真正实现依法治路。
4.4.3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改进组织绩效,所以,在绩效改进方面,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要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总体目标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
尽管不同部门进行的规划千差万别,但必须与总目标的方向一致。在设计绩效目标时,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置有差别的绩效目标。
4.4.4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项目
行政业务:收费车次;发卡数;征收额;销票数;车型小改大;长、短款;报表差错。
行为规范:行为扣分;业务扣分。
综合评议:请假;调班;基础扣分;班长评议;站长评议。
结束语
员工绩效考核,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性依据。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绩效管理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企业利润水平和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关系重大,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迈出了科学管理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探索,继续前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叶勇,胡绍刚,王德财.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5(2).
蔡守,周明耀,叶志才.工程项目管理效绩评估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2002(5).
邱菀华.项目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效率;措施
1 建设项目管理概述
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的生产周期内,以最优地实现建设项目的目标为落脚点,按照其内在规律,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规划、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等系统管理活动。建设项目管理在一个总体设计思路设计上,有一个或诸多单项工程联合组成,以经济核算和行政管理形成统一管理的建设单位。一般根据一个企业(或联合企业)、事业单位或独立工程作为一个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的管理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取决于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施主体有所不同,大致有如下图几种项目管理。
2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容
建设项目管理一项非常广义的概念,它是集众多的管理内容与一身,主要有以下九点:
2.1 集成管理
集成管理指的是通过各方的综合协调来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保证将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是一种全局管理性质的工作。
2.2 范围管理
所谓范围管理,指的是给建设项目界定不同阶段所必须要完成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范围以及更新建设项目的范围的管理工作,确保建设项目的成功。
2.3工期管理
工期管理简单的说就是指的项目的时间管理,工期管理要确保建设项目按照计划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建设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要做好项目的工期计划和项目工期的控制等管理工作,确保建设项目的成功。
2.4 造价管理
造价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全面管理和控制项目的成本和最大化提升建设项目的价值指,主要是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开展有关于建设项目的成本与价值的管理工作。
2.5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建设项目的质量规划、项目质量保障和项目质量控制等,需要对建设项目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把关,以保证建设项目质量达到合格的要求。
2.6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在项目开展的时候,对不同岗位人才进行配备管理,这就需要管理者充分了解不同岗位的职业要求,对人才要有充分的了解,在这就基础上并建立科学系统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励员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7 沟通管理
沟通管理指的是建设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及时收集、储存、处理和使用项目的信息,以及合理地开展沟通而开展的管理工作,其目的主要管理工作是指对项目所需的信息和项目相关利益者的沟通交流实施有效的管理。
2.8 风险管理
为保证可以准确地分辨出建设项目风险,完整的测试和分析项目风险以及相关项目风险而执行的各类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称为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为某建设项目即将遇到的风险事件及其结果进行恰当辨别和及时掌握,这是专门为项目的风险不确定而制定的尽量减少损失同时也不至于错失机遇的一种管理工作。
2.9 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为确保项目组织能够从外部寻求和获得项目所需资源的一种管理工作,建设项目采购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对项目所需资源的获得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地管理,以确保建设项目能够及时合适地获得各种资源。
3我国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湛江市某建设项目位于该市繁华地段,中标价6653.85万元,面积为68655M2,因建设工程单体较多,面积较广,在施工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工程于2010年8月底全部交付业主,在项目开始前,估算了利润约为合同额的10%,即660万,然而在项目的最终结算却盈利206万,之间存在400余万元的偏差,令人深思。论文将针对该建设项目的现状进行分析:
3.1 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变动快
在该项目管理成立以来,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就拿项目经理一职来说,就有三次换血的经历,当然在这其中变动频率的最频繁的就是生产经历了,超过四轮的变迁,其他岗位的人员变动亦是,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对于项目管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管理理念上很难得到统一,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存在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给项目管理的运行效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2 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
该项目自组建以来,项目管理体系就一直存在缺陷,缺乏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当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各项的功能服务不能及时的跟进,对于岗位的要求以及各项的程序文件的管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导致建设项目管理的效率不高。
3.3 项目工期控制有所欠缺
该项目中标日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充裕的,732天的合同工期,将近有两年的时间。在项目实施的初期,项目进度是非常顺畅的,达到预期理想的目的,但是在2008年-2009年的休冬期,项目相关管理人员疏忽没有落实好设备、材料的准备工作,当2009年复工的时候,各种矛盾也是日益显现,设备未能按时进场,材料短缺、劳务人员也没有相对的稳定下来,面对出现各种各种困难,项目管理层也未能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工期进度停滞不前,由于业主的强烈建议,后期项目管理层加快了工期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勉强达到了合同工期,但是由于加快工期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也给项目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4 项目质量存在隐患
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是非常不到位的,在施工现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质量问题,当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项目管理人员管理不力、技术人员把关不严、劳务人员操作不当等等,如某栋高层的主体结构外墙垂直度局部偏差达8m之多。
原材料不合格引起质量问题。模板质量不符要求给主体结构造成了偏差等等,在工程交付之际,项目部对工程质量的存在的问题又投入了100余万元进行处理,大大增加了成本。
4 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效率的对策
针对上述建设项目管理出现的问题,论文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下三点愚见:
4.1合理控制人员的流动性,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培养工作人员过于频繁的流动,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频繁换任对于项目管理是百害无一利,企业要合理控制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对于自身素质较差的员工可以组织培训学习,对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不间断的补充,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项目管理的运行效率。
4.2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当项目部成立之时,相应配套的项目管理体系也要完善,首先是必须确立企业法人在项目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接着就是根据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对项目实施科学的管理,并对运行的各项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通过“标本分离”,合理确定项目目标;对各个项目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实施有效监控。第三就是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管理体系,来确保适应不同时期的要求。
4.3建立有效的施工计划保证体系,确保工期进度、质量达标
为了保证工期进度和质量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如约完成,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施工计划保证体系,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以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为基础的多级计划执行体系,使施工计划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如期有序的完成、并确保质量达到要求。
5结论
篇10
关键词:科技成果;群众性技术创新;支撑技术;精益化管理
1 概述
科技成果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其推广和应用于社会,是科研任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科技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工作从确定计划任务、科研设计论证、研究实验,到成果鉴定、成果推广应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益。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目前科技成果管理采用人工管理,缺少工具支撑,管理的流程性、规范性、精益化无法保证。
群众性技术创新是发挥企业员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也是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对职工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始终要以“人才战略”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员工技能为有效途径,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储备,加快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群众性创新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贴近生产实际,覆盖公司全部业务,在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群创项目涉及各单位各专业,小且杂。目前存在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同类项目重复申报和成果共享与转化应用率不高的实际问题和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更好的为群创活动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策略支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从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情况来看,为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利用周期缩短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果商品化的要求加快,尤其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后,既为国家创造财富,又为人民健康提供新的防治手段。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成果管理体系,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服务,应引起科技管理人员的关注。
技术革新是我国国内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概念,企业多年来开展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生产活动,是群众性创新的主要内容。
由于群创项目小且杂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大多实行分级管理,即企业总部实行总量协调、备案管理,基层单位进行项目管控。此模式造成企业总部对于群创项目的开展过程、实施效果和成果交流转化等各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各基层单位独立实施造成相关项目的重复申报和成果无法共享,造成较大浪费。
因此项目开展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促进科技与群创成果交流转化应用见实效。
3 项目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关于科技成果与群创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章以科技成果c群创项目征集优选、全面管控、加速交流转化为目标,研究相关精益控制技术和成果交流转化手段,提升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构建省、地市、基层三级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申报优选、实施过程管控、综合验收管理、成果全面共享和加速成果转化等手段,全面推进科技城管与群创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网公司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征集优选、精益化管控和成果交流共享,采取的技术支撑手段为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其研究包括:
线下运行: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以线下运行为设计思路,通过单机独立管理方式,为各级人员提供工作智能化辅助。通过文件交互方式完成各级人员的信息导入导出。
项目管理全过程辅助:针对科技项目、群创全过程节点突出关键内容校准、流转时效管控、活动环节固化和闭环管理等精益化管控手段。
管理层级细分:根据基层、地市和省公司等管理单位层级进行管理需求细分,差异化定制科技成果及群创项目的管控、多元化展示、统计分析。
4 项目建设目标
(1)研究垂直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省、地市、基层统筹管理。垂直管理机制是项目研究的支撑性成果,通过省、地市、基层三级统筹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科技成果和群创活动的过程管理水平,针对具体工作提出规范性要求,促使各级活动开展主体目标一致、行动统一。
(2)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精益化管控技术,实现申报优选、专家审查及过程控制等。
(3)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成果评价、交流共享、成果转化应用的相关手段和方法。
5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