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工程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规划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规划工程

篇1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与环境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正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必要性,探讨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内容,除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得到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需求,逐步实现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1.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与需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2.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

2.1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枢纽布局不能单纯追求美学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环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2.2生态环境 (改善)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是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和生物活动的廊道,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尽管河流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恢复期与河流生态生命力有关,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复,有些河流的生态甚至完全不能恢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对周边环境以及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不应以生态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水利工程景观 (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2.3强调个性和创新的原则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独特性和大空间的跨越带来景观特质和震撼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标的意义。要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

3.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3.1沿河绿地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3.3生态护堤

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黄杨球、桃树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

参考文献

[1]王蜀南,王鸣周. 环境水利学[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篇2

关键词:开封古城;水系工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解读规划项目背景及现状

开封,古称汴梁。因城区内水道纵横,湖泊众多,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开封好像沐浴在历史的长河中,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掩埋了千年的沧桑,也沉淀了太多的故事。每一个了解开封历史的人,都会惊诧于这座古城在湮没中一次次重新复活的精神。它历尽数次磨难之后起死回生,仍然是这样生生不息、繁华似锦,开封屡历天灾人祸但如同凤凰终于涅。古时开封曾数次被黄河淹没,使得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而这种“城摞城”的景观还意味着,从古代都城到现代城市,层层叠加起来的数座开封城,南北中轴线居然没有丝毫变动,这不仅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向上精神的体现。

根据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四河”连通“五湖”的“宋都水系工程”。水系二期工程位于开封市老城区西部,连通北部的龙亭湖景区与南部的包公湖景区,南北长1900m,东西长300m,规划总面积26hm²。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形成老城区新的增长点,并带动开封古城城市的发展。如何让该工程既能加快开封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动宋都古城的保护和重建工程,同时又对促进开封市旅游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北方水城”旅游品牌起到双重作用,成为该设计的重大考验。

规划原则和设计理念

2.1以“水”为文脉,传承“宋”文化

规划设计以“汴京水城”为主题,利用带状水系空间意境,维系文化肌理,传承城市记忆,让游人多层次地去体验和了解宋都的宋风宋韵。将文化及景观相结合,展现丰富多彩的北宋市井文化并创意出千姿百态的水环境景观。工程完工后,通过水系乘船畅游整个“东京城”,可体验到“梦回千年宋都”的情境。

2.2 以“水”为“景”,以“景”成“市”

对水系周边的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建筑等进行整体设计和风格优化,突出重点、加强亮点、提高群点,形成开封市一道移动着的靓丽风景线。即以优美的景观、特色的旅游建设沿线街市,使市在景中、景与市融,增添勃勃生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造宜居环境。以合理的乔、灌、草、花结构,季相变化明显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突出各绿化带的主导树种和特色景观;在绿化细部处理上强化精品意识,营造出一季一色一景的格局。同时结合城市历史、文脉以及现代审美情趣,大力丰富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构筑富有文化韵味的诗意生活空间。

2.3 以“市”兴“商”,以“商”富“民”

即以“市”带动特色商业的发展,完善旅游产业链及旅游消费链。规划中沿河两岸的仿古商业街项目将营造出浓郁的北宋时期生活场景和文化氛围,从而带动周边商业繁荣;利用水系纽带作用,将各个景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增强景点之间的互动功能,形成完善的旅游链。以商业、旅游的兴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从而使居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水系营造出的良好人居环境氛围将极大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带动旅游环境良性发展,促使服务业提高档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刺激外来企业纷纷进驻,从而带动开封市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功能分区和整体布局

我国最早的商业街出现在宋朝,市井经济的繁荣又随着《清明上河图》而闻名于天下。市井文化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因此将法院街向东至龙亭湖公园部分功能定位为高档会馆服务区;将南起包公湖,北至清明上河园部分功能定位为市井文化游览区。

3.1高档会馆服务区

其功能主要是为龙亭风景区提供高档旅游休闲服务设施。从园林风格多样性和植物景观的角度,又称集锦园。以古城水系河道为界,北部形成游览活动区,南部形成会议住宿区。

整体景观特色是:四季花开万香留,玉带香阁赛龙舟。

植物景观追求:“奇树佳卉连四季,修篁幽径溢芬芳”的意境。

3.2市井文化游览区

展现北宋时期的市井文化,突出水系的自然风韵,注重植物的细致搭配,点缀精美的仿古建筑,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植物景观的角度,将市井文化游览区分四园为题:春花园、夏荫园、秋韵园、冬凝园;韵四种意境: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展现出“春花、夏绿、秋色、冬姿”的优美景观,随着四季的更迭与交替呈现出特色鲜明的景象与色彩。

春花园。作为世界一流的大都市汴京,标志性建筑――酒楼是城市繁荣的象征,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再现《清明上河图》中华丽的酒楼建筑,并使其架空悬挑于水上,水犹自其下而流出,用以打破河岸的视线局限,也为游人提供了可供观赏的民间艺术品。

夏荫园。形成“河边绿柳飘盈,岸边红荷清香”的“绿柳罩红荷”景观,体现“荷云夏净”之意境。本案中的大戏楼四面临空,对于区域内的游人尤其是游船上的游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起到聚集人气、烘托气氛的作用。

秋韵园。以木栈曲桥作为标志性建筑和视觉空间的中心聚集点,并将各个聚合空间串联起来。在水生植物景观配置上着重笔墨,形成水生湿生植物群落,再现“桂风秋馥”的意境。

冬凝园。突出冬景,兼顾四季,营造“梅雪冬妍”的意境。

水系工程规划特色

4.1再现《清明上河图》,重塑宋都特色风貌

开封宋都水系工程是以历史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依据,以四河沟通五湖,开展乘船游览为手段,以重现宋代民俗民情为热点,充分体现“北方水城”特色的旅游工程。

1)水系两道的景观设计既有自然风景之美又渗透着以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之胜,结合功能在重要节点设置景观建筑,展现北宋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使水系、建筑和植物达到三位一体的自然和谐统一。

2)沿水系设有仿宋市井文化区,以春、夏、秋、冬不同主题的四园之景象与色彩,结合水榭形成多景观序列空间。

4.2尊重生态自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多重休闲空间:沿河分布亲水散步空间、聚会空间和林荫间、交往小空间,重塑都市田园的市井生活。

多重视线空间:以水榭形成多重视线空间:向东水面望景观荷,向西广场民间活动表演,向南戏楼欣赏古装戏曲,向北情景雕塑码头广场,以满足人们的多重需要,消除视觉疲劳。

多重亲水空间:从外至内依次为:望水区、远水区、近水区、亲水区、戏水区,满足人们亲水天性。

安防措施完善:对于一般石砌立式驳岸加防护栏杆;对于台阶式及亲水设施(平台、湖石驳岸)则设置宽1.5~2米,高0.5~0.8米的浅水过渡区,以保证游人安全。

篇3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2.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其植被基础、立地环境都有差异,所以,设计生态景观时,应该对公园展开整体的植被景观规划,利用统筹规划来促进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景观植被覆盖率、骨干树种、特有植物等,应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第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该区景观规划以保持原有景观特色为主,维护原生种群与区系,以原生乡土植物为主。第二,退化湿地恢复区。该区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湿地生态效应为主,按照原有湿地植被景观进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第三,湿地缓冲区。该区景观以生态景观效应为主,将生态效应的体现作为前提条件,培育特有植物群落和地带性树种,适当引进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的植物。第四,户外游憩区。该区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以农作物、景观林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效果。第五,建筑与服务设施区。该区以丰富的植被空间塑造为主,并保持一定面积的高绿地率,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乡土性特点。

3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涉及水利、环保及农业等多部门,其协调难度非常大,在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管理职责交叉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协调与支持。湿地公园建设应充分遵循生态规律,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手法,将城市湿地特色景观展现在大家面前。城市湿地园林景观设计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应结合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与生境特点展开设计。

参考文献

1孙新旺.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篇4

关键词: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房地产开发,特别是商业住宅的开发,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及至今后的一大热点。商业住宅开发对于社会和人民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的住宅开发经历了几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早期的福利住房到目前的商品住房,这个经历与西方国家的住宅发展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真正的商业住宅区的开发,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住宅进入商品化阶段的产物,因此时间相当短暂,在发展水平上与西方国家,特别是房地产业已经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的美国这类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根据对景观设计的界定,居住区景观设计可分成二种:一种在建筑设计之前直接参与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以景观的方式对居住区规划起到一定的限定,为之后的建筑设计,具体的景观设计起到统一协调的作用;另一种,也是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种,景观设计师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规划与建筑已经定稿,可改变的东西已经很少,景观设计只是在限定的空间中发挥。

1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解读居住区规划设计一般需掌控以下几项技术经济指标:小区总规划用地面积;居住户数;居住人口;户均人口;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面积(高层、小高层、多层、排屋、别墅)、商业用房建筑面积、幼儿园建筑面积、会所、居委会及物业管理用房;住宅层数;容积率:也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ha)或以总建筑面积(万)与居住区用地(万)的比值表示;建筑总占地面积: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面积: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汽车泊位数:室内、室外;户均汽车泊位数;自行车停车位;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2 整体景观的布局问题

园林设计的创意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创意能够使园林景观有持久的使用寿命和艺术寿命。因此,我们在房地产项目中做园林设计方案时,要注重园林景观整体布局,注意功能分区明确,根据项目的市场定位、业主的需求取向进行布局规划。把外部空间环境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分别有所归属。按其功用可分为社区领域空间、邻里领域空间、小组人群领域空间、家庭领域空间、个人领域空间等,由此呈现出公共的、半公共的;半私有的、私有的空间序列,形成一种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有性质渐进的过程:其次,要考虑小区整体地形地貌,包括建筑物的造型及高低起伏状况,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因地制宜,以景观控制正负零,弱化通路。步道宜窄,线形宛转曲胜直,以及广场易小等,建立起一系列的户外空间,在住宅边上形成半公共的、令人倍感亲密的空间,使小区居民们能更好地享受环境带来的舒适与悠闲,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可以制约外界的穿越性活动,保证小区住户生活环境的安全。

3 公共建筑

3.1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组织与居民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3.2 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布置应保证学生就近上学,不应穿越铁路于线、厂矿生产区、城市干道和市中心,避开噪声干扰大的地方,同时减少学校本身对居民的影响。托幼一般宜独立设置在靠近绿地,环境安静,接送方便。

3.3 空间环境中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问题

目前可供选择的绿化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为创造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园林作品必须有鲜明的主题和个性才能活起来。单纯的种花种草、雕山塑石充其量只能给人视觉的愉悦,不能达到让人遐想的境界。因此,多样性、差异性景观的展示并不等同于一盘大杂烩,而应该凸显出其中蕴藏的具有统一主题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我国园林植物品种较为丰富,其中有很多种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在北方地区,以国槐、白蜡等为代表的行道树类乔木;以油松、白皮松等为代表的常绿大乔木;以合欢、泡桐为代表的大花乔木;以柿树为代表的果树类乔木;以银杏、元宝枫为代表的彩叶类乔木等。因此,在植物配置上,私以为,首先要尽量采用当地乡土树种,突出当地特有的植物景观,夏有荫、秋有果,做到意境深远,野趣天成,才能给人留下极具地方特色的深刻印象。而且利用当地树种,适应性强,便于后期管理,减少维护成本。

5 住宅景观的未来发展

人类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复杂的.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水平,人类需求的重点也有所差异。在保持人与自然间的平衡中,人们开始注意周围环境的返朴归真,先前刻意追求的人工环境加重了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以自然美为主要的塑造对象的园林艺术,也自然地顺应了这一潮流。这种情况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住宅区的开发需求上的差异,根据玛斯洛需求模型,人类的需求先后层次从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到交往需求,然后向高级的自尊需求和自我需求发展,发达国家地区人口的需求已经完成了基本的需求,在住宅方面转为注重交往,自尊和自我实现层面,而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需求层次还停留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要求的满足上,中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住宅规划的需求开始从发展中国家的模型开始向发达国家的模型转化。

结束语

园林的欣赏要力求给人造成轻松随意的气氛,而园林的设计则必须一丝不苟、有条有理地进行。对于住户,住宅区景观环境首先是一处可供使用的公共场所。这种公共场所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住区公共场所不仅可以通过绿化的环境、美化小品设施吸引住户走出居室,为住户提供与自然界万物的交往空问,还可以就近为住户提供面积充足、设施齐备的软质和硬质活动场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征.园林设计[M].气象出版社,1999.

篇5

关键词:低压管灌;设计;问题;建议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的一种工程形式,通过一定的压力(工作压力≤0.20Mpa),将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由给水栓进入田间沟、畦进行灌溉,其特点是出口流量大、出水口所需压力较低(0.002Mpa),管道不易发生堵塞。

1. 管道规划

1.1 因地制宜地选择管道布置形式

1.1.1 布置形式

在一个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中,管道布置形式根据地下固定管道与地面移动管道所占的比例(即平均密度)不同,可区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一级固定式管道和移动式4种。根据管道在平面上的几何图形特征,又可区分为树状管网和环状管网2种。

1.1.2 布置形式的选择

①单井出水量小,控制面积小,特别是深机井,寿命不长,井水含砂量高,宜选用移动式。②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宜选用半固定式。③当经济条件较好,单井出水量较大,灌水时同时开启2个或2个以上的给水栓,并分别由2条或2条以上管道同时供水时,宜选用固定式,布置成树状管网。④当经济条件较好,单井出水量不大,只由1个给水栓放水时,也宜选用固定式,但选用分支状管网还是环管网要进行具体的经济比较;对设计流量为40m3/h的典型地块,按4个典型井位,布置8个分支状管网和相应的8个单环环管网(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把设置给水栓的管道叫“工作管道”,其它管道叫“连接管道”,二者的比值称为r),2种管网均用薄壁PVC管,将工作管道相同的2种不同管网进行经济比较后认为:当r≥2,环状管网较优,当r=1时,分树状管网较优。

1.2 根据地块形状与井位布置分支状管网的固定管道

平原区机井灌区,大部分适宜长方形地块,对6.67 hm2左右的地块,由于井位的不同,半固定式一般有“-”、“T”、“L”字形3种布置形式;固定式一般有“工”、“土”、“圭”、“F”字形4种布置形式。无论半固定还是固定式,667m2均管道长度均与井位关系甚大,其中井位选在地块中心最优,其667m2均管道长度最短,管道最大输水距离也最短。其中机井位于地边中部管道的一端(半固定式)或管道的连接管线上(固定式),667m2均管道长度较短。当然管道布置不能局限于比较固定管道长度一个指标,还要比较土垄沟与移动管道的长短,耕作及灌水运行管理是否方便等。新打或改造机井时,井位布置与管道规划相结合,可有效地节省管道长度,如一井灌区,配套机井15眼,地块大部分300m×200m,管道双向控制,667m2均固定管道长度195m,比一般管道长度减少10~15m,仅此一项节约资金18万元。

1.3 给水栓移动管道及畦田的规划

当前,我县境内的低压管灌,大部分采用聚乙烯软管做移动管道,其规划布置与固定管道的方向有关,当固定管道平行于种植行时,一般固定管道间距100m左右,双向控制,给水栓间距40~50m。移动软管由给水栓垂直种植行铺设,单向或双向分水灌地,软管长一般小于50m,20m左右一节,畦田一般宽15m,长25~50m。当固定管道垂直种植行时,给水栓间距一般也是40~50m,软管一般平行种植行铺设,长50~150m,其节长与畦长等因素有关。若长畦双浇,畦长20m左右,宽3m左右,则每节软管长40~50m;若方畦双浇或长畦单浇,畦长10m或20m,畦宽6m或3m,则每节软管长20m左右。

2. 管道设计

2.1 管道的设计工作压力

管道的设计工作压力,即管道正常工作时首端最大的工作压力,它等于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再加减管道两端的高差。管道的设计工作压力,是选择管材、管径、调压排气装置和井泵的依据之一,在平原地区,一般小于5m水柱高,通常为2~3m水柱高。

2.2 管材的选择

目前,用于低输水灌溉的管材主要有薄壁PVC塑料管,再生塑料管和预制混凝土管,其次是地埋塑料及现场连续浇筑管。薄壁PVC管和再生塑料管强度高,抗渗性能好,搬运方便,施工简易。缺点是材料较贵,单价较高,适合于经济条件好、工期紧、日工资较高和单井出水量小于40m3/h的地方。混凝土管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通过研制管机,改进制管工艺和材料配合比,提高了预制混凝土管的抗渗性能,已基本上适应低压输水灌溉的要求。其缺点是接头较多,施工要求较严。适用于单井出水量的40m3/h以上的地方。

2.3 管件选择

彭阳县应用的管件主要是给水栓,安全保护装置和连续装置,给水栓又分为固定给水栓和移动给水栓2种,移动给水栓由上栓体和下栓体2部分组成,上栓体一般每眼井只需要2个,浇地时临时套在下栓体上,连接移动管道。管道密度大,浇地启闭频繁,经济条件、社会秩序好的地方,一般选用固定给水栓,否则选用移动给水栓。在管道运行中,为消减或避免突然开机或停机与开关给水栓产生的水击,排除管道中的气体,需在管道首端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宁夏南部应用的安全装置主要有:GD空气阀,调压排气阀和调压排气井。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6

【摘 要】精细化班级管理,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细化规范流程为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包括:班级事务性工作规范精细化,学生骨干分工明确化、学生发展个性化。班级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参与,开发学习潜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引导每一个学生实现成长成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精细化;自主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最早源自日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它有效的融合了气液文化及管理理念。它是对企业分工、服务质量的精细化,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由趋势。在常规管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精细化管理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的新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班级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延伸,但他们之间也有本质上的不同。一个好的企业家只要合理利用好员工的价值争创高效的业绩,而一名好的辅导员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本质上是高效行动力促进班级凝聚力,以实现班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在未来成才成人。

一、班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大学生受到的影响和冲击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大学阶段对于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年,同时也是自己人生观、世界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集体作为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班干部作为班级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他们面前是一条光明又艰难的道路。一个班级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就相当于一个小集团,在这里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家庭的人不同习惯的人有矛盾也有纠纷。辅导员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如何协调这形形的人使之在这个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共同进步,要树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对于抓好班风是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辅导员工作现状

目前辅导员一般按照1:200比例带学生,近年来我校辅导员多数以兼职辅导员为主。对于年轻的辅导员来说,他们自己的人生阅历都不是非常丰富,就要对一群80、90 后富有创意、思维多元化的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这是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此外辅导员的专业背景都各不相同,如果是理工科出生的辅导员,其并没有什么学科支撑,但是往往辅导员的工作要涉及到思政教育、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等多种复杂学科。很多辅导员都是从大一开始伴随学生一路走来,在学生的不同阶段,他们面临着不同的思想疑惑。虽然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但是很所学校只能部门的很多和学生相关的工作,也是辅导员在承担。所以辅导员一般工作量大,而难以有时间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总结规律。

三、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日常事务性工作规范精细化。辅导员除了要带好自己的班级以外,还要做多项工作,其中很多新辅导员接手工作是在辅导员团队当中向老辅导员学习和咨询分管的党委副书记,工作方式比较稚嫩,虽然有新上岗辅导员培训,但往往很多事或者任务都是做过一遍之后才慢慢熟悉起来。但这种最初的熟悉也只是熟悉了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对工作的本质和规律还没来得及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对事务性工作如何做的认识到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突破,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能否将事务性工作流程更加精细规范化。

(二)班级责任管理具体明确化。辅导员工作往往十分繁重,往往要承担多个年级或班级的学生工作,这时候各个班级的学生骨干就突显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班级骨干是桥梁,联系着学生、辅导员、学院及学校。那面建立起一套良好的班级骨干运行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干部是标杆,是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周围的同学,尤其是学生干部的“三观”更会影响着同学们未来的发展。所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育、帮扶,从价值取向、思想觉悟、工作方式等方面对学生干部给予正面积极地引导,促进他们更快更好成长,真正成为有担当能够带队伍的人显得尤为重要。

班级工作中很多繁琐工作本着“化繁为简,专注细节”的目标,将很多工作责任到人,明确分工。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精细管理是整个班级管理运行的核心工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有效运用文化精华、学生干部骨干、班级班风等来指导、促进班级建设。

班级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班级工作细化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班级全体同学个人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要针对班级的薄弱环节,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比如说应化10专业英语不好,班级制定细化到周的学风建设计划,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任务,三年下来不断完善学风建设体系,从英语到化工反应工程,而在不断每一科目的学风大动员后,应化10的整个学风有了显著地提高,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班级建设中的功能、效果、作用。

篇7

关键词:工程;环境;规划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环境管理体系

工程环境管理体系是在发包人统一组织和领导下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发包人与参建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其各层次、各项目的环境保护负责人。

2.管理结构与职责

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事宜,由发包人决策;工程环境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工程施工期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工程建设监理承担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管理和监督管理;工程施工承包单位、工程设计单位、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工程服务机构等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直接执行单位。

发包人颁发的与管理体系配套的工程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和制度,是该项目主体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承包人须遵照执行。

3.管理制度

3.1现场管理制度

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现场管理由工程建设监理负责,承包人必须配合工程建设监理的环境保护现场管理工作。

3.2 报告及审查制度

工程施工期间,承包人须按合同条款和监理人要求编制各类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题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报告。

3.2.1措施计划

承包人应根据合同条款和招标文件中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制定具体环保措施实施方案,在收到开工通知后的28d内,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应转报环境管理中心征询意见,并在签收后14d内批复承包人。承包人制定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必须遵守通用条款的法律法规,符合基本技术标准及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承包人制定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② 生产废水处理措施

③ 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④ 施工粉尘防治措施

⑤ 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⑥ 施工人员健康保护措施

⑦ 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⑧ 文物保护措施

3.2.2 环境保护专项设施施工措施

本标的环境保护专项设施,承包人应提交详细的专项设施环境保护设备、设施选择和施工措施报告。

3.2.3 工作月报和工作年报

承包人应每月提供环境保护工作月报,年末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供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承包人的环保工作月报和年报的报送及审批,按发包人的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环境保护工作月报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 工程进度及形象面貌简介

② 上月环境保护问题整改情况

③ 本月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④ 环境保护统计。统计报表格式由工程监理工程师规定。

⑤ 本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⑥ 下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计划

⑦ 问题和建议

3.2.4 环境保护验收资料

① 本标工程分部工程验收时,施工资料须有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节。

② 提交环境保护完工资料。

本标工程全部完工后,承包人应提交环境保护完工资料,完工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技术条款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② 环保措施实施进度记录;

③ 质量检查记录;

④ 专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台帐;

⑤ 环境影响事故处理记录;

⑥ 其他必要的环境保护完工资料。

3.3 统计制度

采取统计报表制度,掌握工程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状况。统计报表的报送及审批等相关规定,按发包人的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3.4 配合执法检查制度

本标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接受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包人负责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对外协调和联系。承包人应按发包人的统一安排,接受和配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执法检查等行政管理工作,并及时向监理人和发包人通报相关情况。

3.5 验收制度

环境保护验收包括合同项目验收、工程阶段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合同项目验收由发包人和监理人组织,各相关单位按要求提交验收资料;工程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验收工作,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各相关单位按要求提交验收资料。

4.环境监理

4.1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建设进度计划,按计划逐一对照项目设计要求,对环保、水保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理,促进各项措施实施工作的顺利完成,并达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的相关要求,为本工程总体建设服务。

4.1.1进度控制目标

环保措施实施总进度满足与主体工程施工总进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做到各项环保措施工程项目进度(工期)合理,单项工程间进度协调有序。

4.1.2投资控制目标

按审批通过的本工程环保、水保投资执行概算控制投资,合理使用环保、水保专项资金。

4.1.3质量控制目标

切实按照审批的本工程各种环保、水保技术文件及国家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实施环保、水保监理,通过对单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使各单项工程的质量符合环保和水保报告书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杜绝重大工程环保质量事故,满足工程验收时对环保、水保竣工验收的要求。

4.2监理内容

4.2.1监理方式

环境监理人员常驻工地,经常性对施工区进行巡视,辅以必要的仪器监测,对施工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动态管理。

对专项环保水保设施实施必要的旁站监理,协助工程监理对主体工程中的环保水保措施进行监督。

4.2.2环境监理任务与职权:

①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与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法规,受发包人委托,监督、检查工程及影响区域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②填写监理巡视记录,记录巡视情况、存在的环保水保问题和解决情况,以书面形式将检查中发现的环保水保问题通知承包商,提出限期处理要求。对超出合同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发包人决定;

③总监理工程师在授权范围内有关监理指令,签认所监理的环保工程项目有关款项的支付凭证;

④审查承包商提交的各类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报告;

⑤按时向发包人提交监理月报;

⑥参加有关项目的招标与验收活动;

⑦全面掌握项目进度、质量、投资情况,熟悉施工合同中有关环保、水保条款及有关单项合同;

⑧参加发包人和工程总监召开的各种会议,按监理合同授权主持召开现场协调会议,定期向发包人汇报监理工作情况;

⑨协助发包人选择施工区环保、水保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单位和管理单位,督促设计单位按合同提供设计文件,组织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设计交底;督促施工单位按时、按质完成项目施工;督促管理单位全面履行管护合同。

4.2.3监理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环境监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实施以下工作制度。

①工作记录制度

环保水保监理工程师每天根据工作情况做出工作记录(监理日记),重点描述现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巡视检查情况,当时发现的主要环保水保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②报告制度

环保水保监理报告是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制的环保水保监理报告以环境监理月报为主,主要汇报施工区的环保水保工作和环保水保监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反映环保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监理月报需报送发包人、承包商和有关上级主管部门。

③函件来往制度

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问题,应通过下发问题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承包商需要采取的纠正或处理措施。承包商对环境问题处理结果的答复以及其它方面的问题,也要致函给监理工程师。

④例会制度

建立环保水保例会制度,可每月或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会议。在例会期间,承包商对本标段一段时期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监理工程师对该月各标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评议,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要求。例会应形成会议纪要。

4.3施工期环境监理机构

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本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计划由发包人在项目开工前委托经环保部门认可的单位,相关的组织机构建设、管理方式、运作模式、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均须在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前落实到位,以便于更好地发挥环境监理对施工区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的职能。环境监理项目部由总监理工程师、环保工程师、水保工程师等责任人组成,负责施工区环境监理工作。

结语:鉴于工程环境管理是施工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过程常伴随着不可预知的因素,引发环境事件。因此,如何在环境事件发生时充分调动参建各方力量进行补救,合理规避环境风险,是考验工程管理着的一大难题。合理规划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监理等各方力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有利于参建单位更好的参与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

篇8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规划

城市公园(Urban Parks)和公园系统的演进,是此时城市发展上的重要的规划观念。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是全国最早也是开发最完整的城市公园系统之一,它不仅将城市中心和新郊区及偏僻的园地连接起来,还以街车(streetcar)路线和排洪系统将公园、公园道(parkways)结合为一体。我国城市公园一般分为综合性公园、专类型和专题性公园和花园。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总之,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人们甚至会以一个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

现代公园与早期公园的设计理念不同。早期公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需求,或者是为了满足达官贵族的奢华享乐而建造的,抑或是统治阶级、富有阶层为了家族显赫等等许多的因素。因此,公园强调的是美化和造景,常常会有假山石堆叠成各式景致,修建得精巧别致的亭台楼阁,修剪得很完美的植物,在再加上一池碧水,半遮半隐,借景,对景,曲径通幽,使人在其中的确感到惬意、放松。历史上国内外这样的景园不在少数,有私家的,有皇家的,有寺观的。如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人们对城市公园的使用不同于城市广场。对城市广场的使用可以使有目的或无目的的,或者是多目的的,可能是短时的、随意的;对公园的需求则是有目的的。目标十分清楚:一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二是与人交往的需求。因此,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采用适当的手法满足人们的使用目标。针对不同层次或级别的公园,还要根据有关的规范,考虑其使用对象和服务范围,并结合场地特点,做出功能较为完善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方案。

二、城市公园的历史发展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lmst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络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 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 (Park System),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现代公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参考美国公园的发展。盖伦.克兰兹(Galen Cranz)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公园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游憩园(the pleasure ground)、改良公园(the reform park)、休闲设施(the recreation facility)、开放空间系统(the space system)。

游憩园流行于1850-1900年间,其发展至少部分起因于对新兴工业城市肮脏而拥挤的环境的反应。这类公园的典型样式竟是浪漫主义时期英格兰或欧洲贵族的采邑庄园。特点是将原野火田园风光理想化。游憩园通常设置在郊野,使刻意为周末郊游设计的,以大树、开阔的草地、起伏的台地、蜿蜒的步行路及自然主义的风光的水景为特征。人们希望通过工人们在这里通过户外活动保持健康,进而影响到贫民。

改良公园出现在1900年左右,是改良主义和社会工作运动的产物。像早期公园一样,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条件。改良公园位于城市内部,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邻里公园。其最主要的受益者是近邻公园的儿童和家庭。其重要的特征是儿童游戏场。

休闲设施是1930年左右开始出现在美国的城市和城镇中,并成为公园和社会改良目标之间的纽带。他强调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有组织的活动。随着城市的郊区化和家庭汽车的使用,新型的和更大规模的公园被建立起来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球场游泳池和活动场地。

1965年以来发展起的开放空间思想,是将分散的地块如小型公园、游戏场和城市广场等联系为一体,构成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

美国公园的发展史和欧洲田园风格的公园代表了西方公园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公园起源于皇家园林、私家花园、寺观园林,真正具有市民意义的城市公园是解放以后随着城市建设开始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建设在各个城镇兴建开来。但是,一定要注意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城市公园景观规划

作为一个综合性公园设计的开始,首先要对设计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注意包括了解公园用地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性质与其他用地的关系;公园用地历史、现状及自然资料;公园的用地内外的景观情况。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设计任务书,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拟定公园内应设置的项目内容与设施,并确定其规模大小。然后进行公园规划,确定全园的总体布局。待方案被批准后,开始进行各项详细设计。这样的一个流程需要多个专业的协同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

公园规划设计内容在设计流程的不同阶段,深度、专业分工配合、有一定的不同。总的来说以下两点是相似的: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

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较热闹的人流集中的具有文化品位的活动区,设施主要有俱乐部、游戏场、舞池、(旱)冰场、画廊、游泳池等。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因此设置应接近出入口。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主要作为游览、观赏、休闲,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具体来说设施一般有山石、水体、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盆景、雕塑、建筑小品,可以开展划船、散步、休息、喝茶等活动。

具体可以设置两部分,即山林休闲区,将公园滑草场、烧烤乐园、草坪、山谷和山林整合规划为山林休闲区。其次是田园休闲区,在公园建设服务建筑、景观挑台、亲水长廊等休闲配套设施。结合水生、湿生植被和生态景观驳岸,形成田园休闲区。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设置儿童游戏场、戏水池、游乐器械、儿童体育活动设施。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产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花草树木品种要多样化,不要带刺带毒。此外考虑到儿童需要大人照顾,还要设置一些桌凳、厕所等。

四、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活动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经常在公园内看到写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人的行为的忽视。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规划设计方案将大块草坪分割成为若干小块,在某一时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这既养护草坪的生物机能,增加草坪的可接触性,同时也缓解了公园内人流组织的压力。

2、以人为本原则的迷失

城市公园景观要求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征,使公众参与到公园景观规划和建造过程当中,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却在渐渐地迷失。现在许多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忽视了公众的行为活动需求,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如现在一些公园在入口处布置广场,宏伟气派,而游人只能坐在花坛边缘闲聊与交流。

3、公园景观规划不够深入

公园景观规划者往往注重运用一些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法,如轴线、对景、框景等,而忽视了公园的本地文化内涵,导致公园景观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公园配套设施不足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游客在公园中常见的问题是公厕布置过少、分布不合理,座椅、果皮箱和电话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形式陈旧,数量不够,垃圾箱分布不合理、形象缺乏艺术性。

4、忽视残障群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

城市公园使用者构成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园中较少有体现满足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活动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场所和相关的体育设施。轻视无障碍设计,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如一些公园中只有部分地段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另外的许多地方残障人士轮椅都难以进入。城市公园应当更加细致地考虑不同类型游人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应继续深化对老年人的关怀。公园规划中要考虑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所,以及方便老年人与儿童活动的场地设施。公园景观规划中也要考虑残障人士的需要。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还缺乏这一方面的设施,应当为残障人士设置无障碍系统、专门的残疾人景区和场地。

结语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人们甚至会以一个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各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加速,今后的十多年里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涌向城市,在我国更是如此。人们将越来越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因此,我国市政建设部门一定要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研究力度,不断创造更优美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秦柯. 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史[J].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10) .

[2] 王绍增. 本期主题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J]. 中国园林, 2007, (02) .

[3] 刘玲,范文芳. 综述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新观念[J]. 文教资料, 2009, (23) .

[4] 姚亦锋. 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

篇9

关键字: 城市公园 景观 规划

前言

一个城市的环境代表着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标志着城市的现代文明和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在不断地建设和扩大,在此同时城市建设的过程将是一个复杂多繁的建设过程,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教育落后、环境差、生态不平衡),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带来制约性因素。而城市公园是城市绿色建设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公共的场所,是城市居民活动和休闲的场所,在城市中有突出的价值作用。

1 定义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的生活领域,同时兼具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城市基础设施。行业标准CJJ/ T 91-2002J217-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公园:公园是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每一座建筑的结构必须在整个物质构造和面貌上生成较小层次的整合, 包括结构间距、房屋基础、柱子、墙、窗户、材料等方面的协调一致,保证建筑在整体结构和细部都具有精心设计的特点和整合性的法则。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2 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2. 1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其核心概念框架有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景观要素的异质性; 2) 景观研究的尺性;3) 景观结构的镶嵌性;4) 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5) 景观自然性与文化性;6)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 7) 景价值的多重性。

2. 2 园林美学理论

园林美学是将美学的研究成果及原理运用到园林的研究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园林美学源于自然, 又高于自然, 是然美的再现。中国园林不仅形式优美, 而且富有神韵, 有特殊意境,强调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2. 3 人本主义理论

服务于人们休闲的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就好比服装设计一样,必须根据使用者的特点来进行。它直接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及价值的学说。城市公园景观规划需要纳入广大人们群众的力量来参与规划、监督规划, 才能使规划真正体现民众的意图,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2. 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 既要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又要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从而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实现持续共进和有序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质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3. 1 地方性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 将这些因素结合到设计中, 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设计应就地取材, 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 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树种适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低, 因此应尽量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 地方性原则也是一种适应性原理, 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 人为地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3. 2 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 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 景观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 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考虑公园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的规模,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 从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公园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3. 3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公园景观,应充分认识到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 保证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和人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协调, 强调人在公园的主体地位。人是公园空间的主体, 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 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优美的环境。

4 研究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 1 片面强调景观美学, 忽视人的行为活动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 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 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经常在公园内看到写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人的行为的忽视。

4. 2 忽视残障群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

城市公园使用者构成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园中较少有体现满足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活动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场所和相关的体育设施。轻视无障碍设计,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的游览设施, 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 如一些公园中只有部分地段考虑了无障碍设计, 另外的许多地方残障人士轮椅都难以进入。城市公园应当更加细致地考虑不同类型游人的需求,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公园应继续深化对老年人的关怀。公园规划中要考虑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所,以及方便老年人与儿童活动的场地设施。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专门设有残疾人公园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还缺乏这一方面的设施, 应当为残障人士设置无障碍系统、专门的残疾人景区和场地。

4. 3 以人为本原则的迷失

城市公园景观要求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 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 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征,使公众参与到公园景观规划和建造过程当中,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却在渐渐地迷失。现在许多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忽视了公众的行为活动需求, 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

4. 4 公园景观规划不够深入

公园景观规划者往往注重运用一些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法, 如轴线、对景、框景等, 而忽视了公园的本地文化内涵, 导致公园景观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公园配套设施不足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游客在公园中常见的问题是公厕布置过少、分布不合理, 座椅、果皮箱和电话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形式陈旧, 数量不够, 垃圾箱分布不合理、形象缺乏艺术性。

5 结语

城市公园景观是一个广泛的载体,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个科学、艺术、理性、审美学的结合体。因此一个好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师,需要全面的综合素质,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要不断学结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利的运用到实践中,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 参考文献:

[ 1] CJJ/ T 8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开采、人口的增多、城市改造建设、能源的开发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城市的建设是否科学、环保,渐渐受到大家关注,城市的建设者也更加重视环境工程。本文就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城市环境地质学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地质学原理、方法和地质资料对城市地区、城市密集区、城本文由收集整理市群地区进行规划、管理和治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建筑环境,地基的稳定性调查与区域稳定性评价,供水条件的调查,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建筑材料矿产的圈定,废物排放、水土污染等问题及其处置,以及与城市地质环境有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一.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1)水资源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断的加大,城市的水资源也对城市发展有所影响。由于水资源的逐渐匮乏,从而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既而才受到世界的关注。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饮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现象。供水资源与供水条件的保护,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选择、分析、评价;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保护、管理;地下水科学的调节利用。因此,利用工程地质学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评价,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既可以节约资金,也会对水资源保护,起到关键的作用。

(2)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废料。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从而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迅速激增,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垃圾所产生的危害会对地表产生污染,改变土地性质等,从而引发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坏,大气受到影响,酸雨的形成,既而形成连锁反映,对人类的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3)地基问题

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岩土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我国软土分布在国内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区域性特质。软土有空隙比大、强度低、松软、压缩性高等特点,由此对于施工与软土层上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地面裂缝、墙体开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桩基位移、基坑边坡塌落等。而地下水发生变化时,易改变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既而查明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等条件至关紧要,由此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稳定性。

(4)旧城区人为因素

在旧城区内,热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声场、辐射场、地震效应场、地磁场等自然物理场,将受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水资源、大气圈、氧气含量等自然环境问题,危害旧城区内所有生物的健康。

二.工程地质的流程、方法

(一)工程地质调查绘图:环境地质图与工程地质图,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环境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从而模拟真实情况。

1.依据制图内容,例如工程地质分区图、地质图等。从地质灾害角度考虑,研究、分析与场地相关的地质自然灾害,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地质环境所引发的不利影响,从而分析、制定预测防治措施。制图前,需要研究、调查、分析城区范围内的环境工程地质。

2.根据目的,如台山核电站等为某个特定工程提供

资料。

(二)工程地质评价

1.隐蔽工程评价。

2.场地稳定行与适应性评价。

3.边坡稳定性评价。

4.工程地质地震评价。

5.河流环境工程评价。

6.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三)应用摇感技术

摇感技术在环境工程地质研究与评价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成图成本低、技术块、质量好等优势,可对区域地质、场地地形、动力地质现象动态、地质构造、河流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情况进行环境检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各种资料信息图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将摇感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使其更电子信息化管理、操作,既而提高速度与灵活度,提高效率,更方便的掌握各方面信息。

三.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

环境工程地质,是一切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必要条件,是通过工程地质的环境评价、研究、分析,预测不良环境地质作用对城市建筑安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影响及后果,并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与防治措施,依照环境工程地质学对场地开展全面的、综合的评价,为获得更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规划设计,提供资料。或以上述措施为前提,预测、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突显人类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与影响,以及经过这些影响与破坏后,反过来对人类生命安全、生活环境、建筑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危害与影响。例如,山林过度的砍伐,造成山体地质不牢固而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下煤矿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实行环境工程地质的主要意图,就是为了防治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过度影响、破坏,同事防治自然环境对人类财产安全的威胁,为合理、科学的利用保护地质环境,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当发生地震、洪水、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时,依据环境工程地质相关勘探、分析、评价后,所做的对应方案,可迅速、及时、有序的开展救援等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