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境教学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情境”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和气场,是一种以激发儿童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有价值的情境能带领儿童主动地想象、思维和关联,促使儿童自发地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达成“以境生情”。寻求情境的核心价值,是基于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数学的特点,希冀进一步厘清情境与儿童数学的关系与界域,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有理有趣,有益有效,从而实现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价值:为了儿童,基于数学。
然而,我们的教学却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情境的核心价值在教学中被异化,儿童被疏离了。人们强调的常常是教育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情境育人、文化“化”人的潜隐性,缺失了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尊崇和敬畏。学校的中心和重心都在儿童之外,这可能是教育出问题的根本所在。
儿童被疏离,这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并不少见。赛课和公开课中过分地渲染教师的智慧和机智;滥用信息技术媒体,用精彩纷呈的画面和视频代替儿童的想象和思考;小组合作的僵硬和模式化,使得“儿童主体”成为一句口号等等。课堂上的儿童成了木偶,成了流水线的产品,他们的活泼和纯真、率直和机敏已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趋近于成人的“小大人”。儿童在教育教学中被疏离,可能是最该引人警醒的“异化”。
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若不是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而设计,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全部的意义。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情境设计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以哪里为归宿的。其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儿童。儿童,是我们设计情境的价值旨归和初心所在。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认识教学情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其始终应该持有的价值取向。
一、充满趣味且有文化性
趣味性是教学情境设计的重要原则,这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未能用儿童的乐趣吸引住孩子之前,在他眼里还未唤起并非虚假的喜悦之前,在孩子还没有迷恋于幼童嬉戏之前,我便无权谈论给他施加什么教育影响。”在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眼里,儿童的乐趣是第一位的。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创设的学习情境必须是生动活泼的,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愿意尝试的。
当然,学习的情境若仅仅用乐趣来维持,必定不会久长,还需要有一种文化的因子和特质灌注于人的成长过程之中。这里的“文化”起码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该葆有的儿童立场,二是数学学科的文化特性,三是儿童与教师互动所形成的课堂文化。
1.儿童文化。儿童文化有别于化,它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梦想的、好奇的、探索的,是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文化生活的集合。成尚荣先生曾说,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的,不是教育学心理学,而是儿童和儿童文化,他认为“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认识与发现儿童是教师的大智慧”,这就意味着教师对教育意义的认识,首要的、关键的是对儿童文化的认识,是对儿童世界的发现。
2.数学文化。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每个学科都有着自身的特质和文化,只有让儿童感受到学科的独特魅力,才能激发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兴趣。譬如,刘徽的“割圆术”和祖冲之的圆周率,既能让儿童体会到化曲为直、极限等数学思想的内涵,也能感受到人类对理性和完美的不懈追求。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我们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使儿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美,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
3.课堂文化。陶西平先生认为:“课堂文化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一种文化。”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传承性和稳定性,指引着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是学生智慧、能力、人格生长的必要条件,积淀成一种课堂文化更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师在其中起主导的作用。
教学不是拘泥于固定步骤和有限目标的日常操作,而是教师运用实践智慧赋予每一情境以教育意义的临场创造。一个教师拥有差异性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和个性魅力,他之于教学情境的设计也是有别于他人的。这种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濡染,是对儿童原有文化生长力的滋养。譬如,有的教师长期喜欢用幽默的故事设计教学情境,濡染儿童的便是幽默和趣味;有的教师偏爱教学情境的简约有效,影响儿童的自然就是严谨和科学;还有的教师总是以新颖别致的情境来吸引注意力,那儿童的热情和创新往往会潜滋暗长。
二、基于生活且有思辨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谓学习,就是儿童对原有知识建构的合理解释,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建构自己的态度、情感,融入自己的价值理解。而建构过程往往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儿童自觉接纳、建构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儿童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篇2
关键词:探究和情景式;历史教学;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69-02
到目前为止,我国坚持采用的是传统的应试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给许多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比较的压力,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并且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同时,由于历史知识比较枯燥无味,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历史的兴趣。另外,许多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他们在课堂上就是一味的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谅解,并且讲课的形式比较单一。为了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进而不断的提高我国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探究和情景式方法应用于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历史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比较低。我们知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课堂讲解姑过程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许多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低,他们对于历史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仅仅是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对于一些扩展性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比较少,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一味的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谅解,甚至有一部分教师仅仅是朗诵课本中的内容,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由于许多学校对于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他们在进行招聘历史教师时,所招聘的历史教师比其他科目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低,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并不能跟着教学事业的发展而进行一定的改革和丰富。
1.2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始终坚持采用的传统的应试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给许多历史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许多历史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他们在课堂上仅仅是一味的向学生传输知识,并且他们所讲解的知识远远的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另外,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一味的讲解,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并且许多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不能及时的了解并且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
2.将探究和情景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对策
2.1教师应该巧妙的进行课前导入。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课前导入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且掌握历史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历史教师在讲解之前,必须要首先设计一个比较合理巧妙的课堂导入,从而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采取过渡式的导入方式,教师可以首先对上节课所讲解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然后将上节课所讲解的知识导入即将要讲解的新的教学内容中,如教师在讲解《劫难中的抗争》这一部分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对于上节课所讲解的《的影响》进行总结,并且将这一部分的知识导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另外,教师也可以采取故事式导入方法,如教师在讲解与精忠报国有关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精忠报国有关的视频或者文章,或者也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对这一人物的伟大事迹进行讲解。
2.2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情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需要创设情景的教学内容,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情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各个历史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更好的感受历史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课本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或者音乐图片等等,然后让学生在观看完之后,说出他们自己的收获以及这些视频与所讲解内容的关联。或者教师在讲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部分学生对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模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让他们可以在这一情景中更好的理解并且掌握历史内容。
2.3以情境为载体,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和情景式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发挥自己指导的作用,并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课堂之前,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然后自主完成这些任务,对于学生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应该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讨论或者要求教师讲解。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要求各个小组对于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探究,然后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各个小组的探究过程中,对他们的探究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探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所有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对于他们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之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备课,然后,要求他们自己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最后,教师对于各个小组的讲课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且选择出讲解最优秀的小组,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探究和情景式教学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各个历史教师必须要尽快的提高对于探究和情景式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并且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不断的提高我国整体的教育质量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情景复现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王谦林, 姬秉新,西北师范大学 ,2013年.
篇3
[关键词] PBL;情景模拟;心肺复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155-02
The application of scene teaching method with PBL in teach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ANG Changyuan,QIN Jian,SUN Changy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cene teaching method with PBL in teach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ethods: 63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31 students) was taught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2 students) was taught by Scene teaching method with PBL.The outcomes of theoretic examination abou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echnique examin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investig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heoretic result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84.2±9.7) scores,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78.5±10.1) scores(P
[Key words] PBL; Scene simulat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课程模式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段式教学过程,它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1]。情景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加深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教学质量,应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5~8月,在我科实习的七年制学生63人,均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学习,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31人)和观察组(32人),2组学生年龄、基础文化、教材、授课内容及课时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均由本科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带教。
1.2 研究方法
2组教学内容为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心脏骤停的原因和心律失常的识别及处理等。教学时数均为12学时。对照组采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综合模拟人进行操作示范和练习;观察组采用PBL结合借助情景设置与SimMan综合模拟人相结合方法进行操作和练习。具体做法如下:观察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心脏骤停情景病例,提出问题,各组员分别查阅资料然后汇总,得出可能答案,并在SimMan综合模拟人上进行操作和练习,各组员分别充当护士、医生、患者家属等角色,先由护士发现患者(SimMan综合模拟人)意识丧失,判断是否心脏骤停,开始心肺复苏,同时通知医生、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等,由1人统一指挥抢救,2人分别负责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1人负责静脉给药,充当患者家属的学生可以向医生询问病情,医生要给予详细解释,操作熟练后每个人进行不同的角色轮换。
1.3 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2组学生均给予相同难度的理论闭卷测试,应用SimMan综合模拟人进行技能考核,电脑评分。考试结束后,对观察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PBL结合情景教学法的评价。发放调查问卷32份,回收32份,回收率为100%。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4.2±9.7)分和(78.5±10.1)分,2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86.1±9.5)分和(72.5±10.2)分(P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的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x±s,分)
调查问卷有96.8%的学生喜欢PBL结合情景教学法,93.7%认为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加深了理解记忆和实践能力,90.6%认为PBL结合情景教学法既可以培养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3讨论
3.1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的优点
3.1.1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传统讲授教学法相比,最明显优点是强调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拓宽思路去学习,创造性学习,要求基础、临床专业知识各个医学学科知识的交融汇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和评价信息,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同时学生在完成了一次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之后,返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反复循环之后,记忆得牢,理解得深。
3.1.2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操作练习的兴趣,准确而恰当地运用情景教学法使教学内容更接近临床,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操作练习的积极性,加深了知识理解和记忆,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的状况。PBL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在具体有意义的模拟情景下主动地学习,PBL法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教学中注重启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传播信息的技能[2]。
3.1.3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加深对课本原有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同时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运用者。在该信息整合模式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课题对具体情节、问题进行分析。使之能熟练地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沟通工作,在特定的情景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性及社会实践性[3]。
3.1.4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能力取得心肺复苏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医务人员完成的,需要多名医务人员分工合作、配合熟练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取得心肺复苏的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在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通过在电脑模拟人身上心肺复苏的演练,使学生们体会到在临床工作中协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救护患者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胜任的,整个抢救过程,需要大家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同时,学生查阅资料得到的问题答案多是书面的,而情景模拟下的电脑模拟人出现的情况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预知的,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很好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通过PBL与情景教学结合来实现。
3.1.5 培养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注重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成长,改变了以往上课只动手不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心肺复苏情景模拟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学会在抢救患者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动作敏捷,操作准确、熟练,从而得心应手地参加今后的抢救工作[4]。
3.2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PBL结合情景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教师的任务和作用不再是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讲解,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找答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从讲台前走向课桌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思考,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监控学习的进程,在问题的各个环节上运用熟练的教学技能给予指导、把握方向。教师由过去的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由单一的知识的讲解者变为知识的设计者、流程的维护者、危机处理者和反馈总结者[5]。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发展自己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去获得作为受教育标志的知识、思辨能力和思维习惯,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莉,崔宏霞,孙超,等.PBL 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57):94-95.
[2]葛学娣,凌霞,黄莹,等.情景模拟法在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7A):32-33.
[3]姚丽,刘晓丹,李子龙,等.PBL 教学模式在肾内科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5):2268-2269.
[4]肖波,赵晓华.情景教学在社区急救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9,7(2):183-184.
篇4
关键词: 《护理药物学》 模拟病房 情境教学 高职护理 核心能力
护理药物学实训并非只是用来进行相关理论的验证,而是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会利用知识解决用药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包括学会用药前对患者的评估,用药中如何正确执行处方、医嘱及用药指导,用药后如何观察药物的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并能采取初步的应急措施,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等,最终目的是提高护生的“用药护理”能力和未来的职业竞争力。但多年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高护专业《护理药物学》实验教学大多是沿袭医学专业的《药理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为纯理论验证型[1],其实践项目主要是动物实验和药物性质等观察与判断,缺乏用药护理的真实场景体验,与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相脱节。
笔者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模拟病房营造护理职业氛围,解决传统护理药物学实训中的实验室环境与医院病房明显脱节的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基础,通过情境教学,消除以往理论验证性实训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应用药物学知识,提高用药护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对象与方法
1.1实施对象
随机抽取某卫生高职院校高职护理专业1303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项目;高职护理专业1308班为实验班,采用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项目。两个班级进校时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授课内容为《护理药物学》实训,通过一学期实训实践,比较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和传统药理实训在《护理药物学》实训课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1.2实施方法
1.2.1对照组实训流程:多照组采用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在传统药理实训室,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按照惯常授课形式进行:药物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验目的介绍―实验对象―实验仪器及药物―实验步骤―分组实验―汇报结果―讨论分析―实验报告。
1.2.2实验组实训流程:通过创设护士未来的职业情境,以护理工作任务为主线,依托模拟病房这一实训场地,打破传统药理学的实验体系,以学生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情境为中心创设教学环境,通过“情境―过程―结果”[2]三个维度构建教学实施的基本框架,整合教学思路。
1.3效果评价
期末对学生核心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量化考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
2.结果
学生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指标[4]包括评估观察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临床用药思维能力、学习表达能力、护理操作能力5项。每一项分很好(10分)、好(8分)、一般(6分)、较差(4分)、差(2分)5个等级,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核心能力综合评价结果(■±s)
3.讨论
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药物学》实验除了可以验证理论、强化知识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学生的用药护理基本技能,提高评判性用药思维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贴切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高职护理专业《护理药物学》的实验教学大多沿袭医学专业的《药理学》实验,护理药物学实验内容一般为纯理论验证型[1],其实践项目主要是动物实验和药物性质等观察与判断,缺乏用药护理的真实场景体验,与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相脱节。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实在或仿真的情形,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2],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职业能力[5]。模拟病房以其仿真的护理环境,通过职业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其中可亲身经历并体验护理人员的护理职业情景[6],从而真实地走进“临床”,走近护理角色,经历护理活动,实现知识应用。因此,模拟病房有效拓展了护理药物学实训环境,缩短了实践与临床的距离,是护理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护理药物学”情境化实训教学的有效平台。
本研究打破常规教学程序,摒弃传统实训教材,结合学生未来岗位任务的需要及应具备能力的要求,编写情境式实训教材蓝本,依托模拟病房,营造职业氛围,按照用药前、用药中和用药后的护理程序序化教学内容,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发挥学生在实训中的主体作用,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用药护理”能力和职业核心竞争力。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情境实训教学)学生的评估观察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临床用药思维能力、学习表达能力和护理操作能力都较对照组(传统实训教学)有显著提高。
因此,依托模拟病房开拓《护理药物学》实训场所,借助情境教学模拟护士职业情境,营造职业氛围,打破传统药理学的实验体系,通过“情境―过程―结果”[2]三个维度构建《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基本框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用药护理”能力和职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龚益生.“三步教学方法”改革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体系[J].职业技术,2011:90-91.
[2]张国方.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是中职学校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5:39-41.
[3]钱美娟,姜声扬,沈建新,袁俐.“课业”作为新型评价方式在整体护理能力考评体系中的应用[J].护理教育研究,2012,26(12):3433-3434.
[4]华危持,孙丽芳,陈玲.五年制高职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江苏卫生保健,2008,5:12-14.
[5]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总317).
篇5
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1]。
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对提高我国人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不仅具有知识背景,还具有能在社会上良好发展的综合能力和思想品德。核心素养不是一个简单独立的概念,而是由几个方面共同组成的概念。核心素养是一种对于新时代高中生的具体要求,也是青少年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品质。
二.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指向核心素养
设定科学的历史教学目标是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分不开的[2]。高中历史老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作为指导原则,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具体教学要求与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衡量老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与核心素养的内容相一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首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实现性,是否能进行细化和具体化。第三,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结构相适应。
例如,针对“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这二项核心素养,我们在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应该将其设计为:“通过比较西周疆域图和秦朝疆域图,知道秦朝疆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拓展,明确掌握秦朝疆域的四至; 在梳理和概括秦始 皇巩固统一 的措施、汉承秦制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指向性很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与检测性都很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育核心素养
“教有常法,教无定法”,针对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这其中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历史情境教学法是老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将知识深刻记在头脑中[3]。老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题情境应该与历史知识相一致,不能脱离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另一个方面是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历史世界中,从而产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老师在讲解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神权下的自我”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的情境,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非常多的艺术家,包括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老师可以事先布置,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当时闻名于世的艺术品的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的方式进行了解,然后在历史课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同学分享,每个学生介绍完自己选择的作品之后还要谈一谈自己从文艺复兴这段历史中感受到了什么或者对文艺复兴对世界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无疑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素养。
(三)合作探究的开展提升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从老师转移到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前提是老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一个研究的课题,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另外,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能从其他成员的想法中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知识点,合作学习还能起到对于知识查缺补漏的作用。
例如, 老师在讲解到“百家争鸣”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学习课题“百家争鸣对儒家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哪些作用?”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这个研究课题在小组中分配任务,有的学生查找“百家争鸣”的历史资料,有的学生查找儒家思想的形成背景,有的学生进行历史资料的分析,有的学生将所有成员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在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一个结论在课堂上和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在这过程中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都得到了培育和提升。
又如,我们在学习《一代雄狮拿破仑》一课时,可以事先布置学生任务,一部分找对拿破仑正面评价的史料,一部分找对拿破仑反面评价的史料,还有一部分找拿破仑的名言。讲完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后,用多媒体展示同学所找的材料来对拿破仑进行评价。通过学习让同学了解史料有第一和第二手之分,它们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要运用唯物史观,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问题,把特定人物和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的方法。
(四)爱国情感的体验内化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要求当代高中生不仅要将理论知识深刻记在头脑之中,还应该对历史知识形成一定的感悟和情感方面的体验,这些都能转化为优秀的品格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能将知识与情感体验完美结合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通过历史背景得到一定程度的感悟[4]。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情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结合到历史讲解中,使学生的精神得到熏陶。
篇6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向学生阐述生物学的各项原理,让学生了解生物学领域的各种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在教学时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在更加轻松和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而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生物知识和原理的探索,使学生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学属于理科学科,其知识内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难以有效理解,而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学生就能够获取更加直观的生物知识。另外实验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十分严谨的探究和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所获取的知识更加科学和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实验,就能够使学生也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获取更加科学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科学和对自然的敬畏,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效。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设计实验情境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生物实验是其中的核心手段,而就是想要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就必须要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实验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验活动中,增强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最简单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在该实验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实验情境,为学生准备几块馒头,让学生将馒头分为几部分进行分别的对照实验,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拿一块馒头咀嚼,更加直观地感受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这样更加灵活和生活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设计实验内容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的设计必须要以实验目标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对实验目的进行拓展,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这样可以使整个实验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有效引导。比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叶片的影响,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家中自行选择一盆绿色植物,将植物的叶片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在实验组的叶片外部包裹一层不透光的黑布,在24小时之后揭开观察叶片之间的不同,而在该实验进行之前,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并让学生对实验的流程和内容进行规划,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完善实验教学
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大都比较简单,这主要是由于初中阶段生物知识相对比较浅显,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也不多,但是教师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可以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索更多的生物相关知识和原理,或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的视野。
篇7
关键词:情境的真实“度”;情境创设的弹性空间;情境创设的核心效能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势如破竹地向前迈进,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强有力的效应,教学策略和模式不断革新,是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又一亮点。基于“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社会实践,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一新课程理念而触发的情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更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毋庸置疑,注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度生活化,这对医治过去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引入、大量编制虚假情景对教学造成的“硬伤”,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数学高度抽象的内容特征和课堂教学时间、场所、教具选用等不同成度的限制之间的矛盾,以及部分教师对数学课程目标把握的缺失,使这一思想在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实践中效能的发挥总是强差人意.所以,如何让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情境化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给学生留下相对深刻的数学感悟,当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和加以改进的问题.
1、简述典型教学案例
1.1 案例一:课题是《课桌桌面上的角》(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一节)。课堂上,教师用语言对课桌桌面做了简单说明后,便给出了板图,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进行探究,目的是给出互余、互补的概念,揭示互余、互补的性质。似乎很直观的内容,课堂进程却极为迟滞,在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下,才得出相关结论,这一个环节用去了足足半个多小时,后面巩固应用的时间很仓促,整体效果很不理想。课后反思,授课教师坦言文本中的背景材料处理起来很棘手,其他评课教师对此也有同感。
1.2 案例二:《从不同角度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前后听了几位教师上的这节课,都把重点放在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画法练习上。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课堂内各个画图任务,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学具,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气氛很活跃;课堂教学的即时反馈效果很好;下课后教师很是满意,但学生在不久之后的学习检测中,对视图的画法操作又出现了不少缺漏。教师对此感到很困惑。
2、基于案例思考对新教学设计的启示
2.1 把握住教学情境的“度” :案例一中,内容对背景材料依赖性很强,如果离开对课桌桌面所发生一切相对全面的感知,过早展现纯数学图形,自然就进入了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轨道。但考虑到这一背景对数学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选择哪些代用品作为实验学具,来创设足以揭示问题数学内涵的课堂教学情境成为可能.通过老师简要分析后再让学生进行感悟和后续探究。事实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抽象程度相对高的一门课程,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学习数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另一方面,教育的传承性、学校班级授课制,决定了我们不可以让学生进行绝对真实情境中的完全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运用学科上相对学生而言的绝对优势,高屋建瓴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充当好学习的导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求“真”,还要求“实”。摒弃与数学教学无关的真,凸现数学本质的实。从实地参观、操作到代用品实验;从多媒体模拟、到纯语言描述,根据背景材料本身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对它们的熟悉程度,用恰当的方式展现情境,是使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高效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
2.2 适度拓展情境创设的活性空间:对于案例二中,课题的教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情境设置和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不同角度,再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归纳,知道应该从那些角度看,以至如何看得更全面、更清楚,至于画视图,则在于忠实记录看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加深理解,又让他们初步认识“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重在观察和数学思考。忽视了这些必要的过程性设计,课堂教学效能的短暂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另外,本文中,只提到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其实,我们何尝不可以拓展“看”的角度:从后面、从右面或从里面看──,这对学生从更多层面上去理解数学思维方法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事实上,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给教师已留有足够广阔的弹性空间,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能否把握好这一点,是区分一个教师到底是只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教”的重要标志。数学教学如果过分拘泥于文本,那么绝大多数课堂就会明显暴露出“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弊病,如能让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对所学课题的理性切入各活动环节,并统筹兼顾,那么,课程内容的运用过程,就有可能成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编者交流磨合的优化过程,课堂上流淌的才是我们为学生所接受的“活”的思路和方法。新课改所求之真谛才能得以真正落到实处。
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率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其核心在于激疑和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科学理性是数学生命经久不衰的支柱,数学新课标和原来的教学大纲都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为此,突出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核心效能,让数学课堂在适度改变它枯燥乏味的同时,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情境设置,遵循宁精勿杂、宁缺毋滥的原则很有必要。
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迈出,数学课改的历程或许更为艰难,但我们有幸与课改同行,就要义无反顾地用我们满腔的热情、精心的操作、睿智的反思,在这一伟大变革中锻炼成长。对于情境化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相信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实践者正立足于各自的校情、学情、教情给予了它应有的关注,这是使这一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光辉四射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2] 黄建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篇8
关键词:情境引入 探究教学 重要作用
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引入教学。情境引入是探究式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情境引入的设计:①情境引入与要研究的问题能够对应起来;②情境引入要能产生问题,但开放度不能太大,避免产生太多无法研究的问题;③情境引入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不能离他们的生活太远;④情境引入的活动要难易适度,要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要能制造一定的认知困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⑤情境引入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中可以考虑情感因素的渗透,努力把情感转化为探究的动力;⑥情境引入最好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考虑。情境引入的设计主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来灵活处理。它可以是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富有挑战性的小任务,也可以是一些奇怪的现象,或是一个司空见惯但不引人注意的小问题等等。总之,这些都需要教师来灵活处理。下面就来看一个比较成功的课例。
课例:动物的食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动物和人一样需要食物,而且不同的动物食物也不一样;根据动物食性不同可将它们分为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三类;动物的进食方式不同;动物的嘴里的一些构造比如牙齿,与所吃的食物的种类有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和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引入
情境:动物园里又来了一批小动物,它们是小兔子、大灰狼、野马……同时出示这些动物图片或放映有关它们的录象。这些新动物朋友来了,可是饲养员却愁了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该给这些动物吃些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饲养员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教学内容
1.研究不同动物的食物。
2.归纳动物食谱的特点: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
3.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4.观察动物是如何吃食的,并进行角色扮演。
5.观察并研究动物的食性与它们嘴的构造。
6.利用以上研究结果,判断一只动物的食性。
上面这个课例的情境引入与学习目标之间就能很好地对应起来,问题的开放度不是很大,而且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实情境引入的目的就是要产生可以探究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带着学习的动力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的主体活动之中。
篇9
关键词:教学情境 高职 创设
课 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JG13EB026)。
高职船舶类专业旨在培养船舶制造与修理一线的技术、管理人才,其专业核心课程有船舶建造、船舶CAD/CAM和船舶识图等。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具备船体构件加工、船体装配焊接、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上核心课程是船体专业重点建设课程,并且教学情境的设计也尤为重要,本文以船舶建造课程为例,来阐述创设过程。
一、船舶建造典型教学情境的创设
船舶建造课程情境设计以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以船舶制造与修理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创设了11个典型的教学情境。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每节课创设情境,做到目的明确。教学中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也要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学习船舶建造的技术,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避免流于形式。
二、开发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
根据壳、舾、涂三工种结合为一体化的造船模式和数字自动化造船技术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完善并重新组合,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每个学习情境不但与船舶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无缝对接,同时也补充海洋平台等钢结构产品建造工艺的相关内容。在设计情境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船体装配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与企业专家一起制定船舶建造课程标准,根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设计。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中,精心设计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下面以船舶底部分段装焊为例,来说明情境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是通过讲述分段造船法的引入历史,激发学生对船体分段装焊工艺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了解该情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船体分(总)段类型,能根据分(总)段各自特点编制相应合理的建造工艺。能力目标,能正确按照分段特点确定其建造方法及工艺装备;能够准确编制典型分段的建造工艺流程,计算工程量大小,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三是根据典型分段图样,如右图所示,重点介绍其结构组成及建造方法,进一步编制其建造工艺,并能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制作典型分段的纸质模型。
任务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通过指导学生动手进行模型制作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船舶建造工艺路线和工艺流程以及必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注意事项,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船舶建造岗位工作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
图 15.8万吨原油船248/258分段结构
第二,针对不同材料运用相关的技术,编制相应的可行工艺程序;充分了解选用材料的物理特性,选择相应合适的配套工具及工艺手段;节省材料,缩短制造时间,并保证制作模型的质量与精度。
第三,熟读生产图样和相关资料是保证船舶建造编制工艺的先决条件,在结构模型制作中也是同等重要的。
第四,阅读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讨论、制订方案、编制工艺,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生产图样的技术要求,保证模型的制作质量。
三、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监控。注重教学质量评价和过程监控,成立与专业建设配套的管理机构,建立与专业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规范、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船舶建造课程评价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学生成绩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其二,任务评价,包括作品评价、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其三,社会评价,包括兄弟院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评价。船舶建造课程以项目情境教学为单元进行平时考核,最后进行综合总体评价。每次情境教学的考核先以组为单位进行自评,互评后教师综合评价。
四、结论
篇10
一、核心素养释义
核心素养一词来自于新课标,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六种不同的变化:第一,初中英语应该注重学生信念理想的培养,注重育人导向;第二,课堂建设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第三,课堂中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实施;第四,在英语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五,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第六,学习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理解能力以及跨文化的交往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勇于钻研的能力。
二、初中英语课堂贯穿核心素养理念的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课堂构建是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的方面。优秀的、有吸引力地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教师所构建的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除此之外,对英语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牢固,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从而自觉自发的学习英语。比如,老师在进行“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模考课文讲解?r,因为课文中涉及很多“vacation”的目的地,所以教师可以重点的将文章中所涉及的地点进行图片展示,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课文中涉及到的“vacation”中的美景给学生展现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去描绘自己曾经经历过得“vacation”,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旅行的内容,构建起充满生动形象的课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对学习英语知识充满乐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期待的“vacation”,描述自己在旅行中喜欢去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和锻炼。
2.创设课堂情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因素,教师需要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其中,教学质量和效果才能得到提升。初中英语课堂应该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使其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断提升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比如教师在讲授“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这个模块的课文的时候,可以提前为同学们介绍目前人类亚健康的状态,使得同学们认识到人们亚健康状态的严重性以及人们需要依靠锻炼来减少亚健康,这是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在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他们锻炼的时间,让学生们来讨论谁的锻炼是最健康的。当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课文中的时候,就会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提升课堂活力
初中生充满活力,他们的人生刚刚开始,所以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特点,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让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魅力。比如,在讲解“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模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介绍自己喜欢哪种乐器,描述自己喜欢这样乐器的原因。通过让学生热烈的讨论,能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之中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不能缺席的,教师在旁边要给与学生一定的知道,当他们有些词语不会,不能流畅表达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帮助和讲解。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利用一切机会表达英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