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师范文
时间:2023-03-14 07:2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荷兰景观;高伊策;艺术;自然
TheCommensalStagesofMankindandNature
——TheWorksofNetherlandishLandscapeArchitectAdriaanGeuze
WANGXiang-rong;ZHANGJin-shi
Abstract:TheideasoftheNetherlandishlandscapearchitect,AdriaanGeuze,originfromhisuniqueunderstandingofnatureandinfluencedbysomearttrends.Withdistinctindividualityandvarietystyles,hisworksarereflectingthetypicalcharacteristicofNetherlandishlandscape,andarethecommensalstagesofmankindandnature.
Keywords:Netherlandishlandscape;AdriaanGeuze;art;nature
艺术、功能和科学是现代景观设计追求的三个目标。在经过了现代主义的洗礼之后,功能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的普遍准则。然而仅仅侧重功能,景观的面貌不免陷于平淡。景观要不断发展,艺术和科学就成了突破的方向。现代景观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一些人向艺术的方向发展,他们关注景观与艺术的结合,追求景观的艺术表现。另一些人则向科学的方向发展,他们更关注于景观的科学性特别是生态意义。在许多人看来,景观设计中艺术成分的增加肯定会忽略对生态的考虑,而侧重生态效益又必然会削弱景观的艺术性。然而,有一些设计师却用他们的实践告诉人们,艺术与生态在景观设计中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努力被认为是领导了这个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AdriaanGeuze1960~)是这些景观设计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要理解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作品,应该首先了解荷兰景观的本质。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面濒临北海,国土地势低洼,全国有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因此曾被称为低地国家(Nederland)。荷兰是一个与自然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由于国土狭小,长期以来荷兰人不断围海筑堤,以便获得更多的土地用于耕作和居住。结果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高度城市化的、功能性的、绝大部分是线状构筑的景观,这种景观是人与大海相斗争的产物。荷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解决如何从大海中获得土地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景观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奢侈品,它贯穿于荷兰的整个国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理性的、利用技术上的方法来处理自然和环境的思想也影响到荷兰的景观设计。
高伊策1960年出生于荷兰的Dordrecht,父亲是一位内燃机工程师,祖父是一位堤坝工程师,从祖父那里他得到了许多有关筑坝和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高伊策1979~1987年在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学习景观设计,获得硕士学位。学习期间,他对建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欣赏俄国的构成派艺术家的作品。
1987年,高伊策毕业以后,与贝克(P.vanBeek)合作,在鹿特丹的码头上创办了自己的事务所。高伊策喜欢通俗文化,码头的气氛正是充分展现这种文化特征的理想场所,码头的场景也更能激励他的创作灵感。在荷兰,西8度是主导风向,高伊策把事务所命名为West8(西8),以此象征能够吹遍荷兰大陆的力量。从事务所的名称上可以看出高伊策的远大志向。
事务所在成立之初就力图模糊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存在已久的人为的界限,否认工程和设计之间的区别。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有观念提出挑战,如人与自然、城市和自然、人类和生态、技术和自然之间往往被认为是对立和矛盾的关系,而他们却认为这种思想不过是陈词滥调,这些事物是可以共生的。看待事物的不同的方式使事务所在景观设计中总有许多新的思想。事务所从来不被有关形式和式样的保守思想所约束。今天,West8已是荷兰著名的多学科结合的设计公司。
高伊策还曾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建筑学院、荷兰代尔夫特(Delft)技术大学、比利时的St.Lucas建筑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丹麦奥尔胡斯(Aarhus)大学及西班牙、法国的一些学校任教,使他得以接触更多的年轻人和更多的新思想。
人类和自然共生的舞台——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设计作品
West8建立之初,得到了一个在鹿特丹的研究项目,3年以后获得了国家的景观和城市规划的奖项。1990年完成PrixdeRome项目后,一举成名,于是得到了更多的委托。但是West8事务所成立后的最初5年中,事务所的设计仅仅落实在图纸上,直到1992年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设计。这就是OosterscheldeWeir项目。
项目位于荷兰的南部的塞兰德(Zeeland),1953年,这里的一场暴风雨造成近2000人丧生。为此政府制定了一个三角洲计划,在近海岸的海面上建立堤坝以消除潮汐的危害,使塞兰德海域变成一个湖。为了防止大坝阻塞海水进入海湾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特意在大坝上设了一个闸,平时开启,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可以关闭。
由于工程花费惊人,当巨大的水坝建成之后,几乎没有资金再去清理建造时留下的建筑、码头和凌乱的工地。West8事务所得到委托,清理这片乱糟糟的区域。市政当局最初设想将大坝附近的建筑垃圾场改变为人工沙丘,中心是田园诗般的人工湿地。West8并没有采纳这一想法,他们没有试图将工程遗留的垃圾场与自然环境和谐起来,而是首先将砂石堆平整成一片高地,这样,当人们开车沿着大坝行进,会看到广袤无垠的大海。然后对这块高地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在上面覆盖一层来自附近蚌养殖场的废弃的蚌壳,使养殖场也因此处理了这些蚌壳,正好一举两得。鸟蛤壳和蚌壳被布置成有韵律的图案,形成黑白相间的条带或棋盘方格,创造了一处人工的自然。棋盘格图案与荷兰的美术传统有密切联系。早在17世纪,荷兰画家维米尔(JanVermeer1632~1675)和霍赫(PieterdeHooch1629~1684)的绘画中就有棋盘格的地面。长条形的图案反映了荷兰特有的围海造田而形成的线状景观(图1)。高伊策设计时充分考虑汽车行驶时的观赏效果,当汽车飞速疾驶过,司机能够领略广阔的大海和高地上吸引人的黑白韵律。巨大的黑白相间的图案形成大地艺术的作品,随着车速的不同,景观也不同。高伊策的设计中也包含生态的因素,他和生态学家一起合作,为那些濒临灭绝的海鸟建立了一个繁殖的环境。当地的海鸟对这些贝壳海岸很是着迷,贝壳的色彩可以用来伪装,白色的鸟类总是落在白色的蚌壳上,而黑色的鸟类总是落在黑色的蚌壳上。经过高伊策的设计,原来的工地变成为在深浅不同的贝壳上,飞翔栖居着各种鸟类的充满生机的景观(见彩页)。
参考文献:
[1]Holden,R.InternationalLandscapeDesign.London,1996.
[2]Molinari,Luca(Editor).West8.SkiraArchitectureLibrary,2000
篇2
关键词:荷兰景观;高伊策;设计作品;艺术与生态;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园林形式不论如何变化发展,它始终离不开“人的需要”,脱离这一点,就背离了园林的宗旨;然而仅仅侧重功能,景观的面貌不免陷于平淡。景观要不断发展,艺术和科学就成了突破的方向。在许多人看来,景观设计中艺术成分的增加肯定会忽略对生态的考虑,而侧重生态效益又必然会削弱景观的艺术性。然而,有一些设计师却用他们的实践告诉人们,艺术与生态在景观设计中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努力被认为是领导了这个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Adriaan Geuze 1960~)是这些景观设计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荷兰景观特征简介
要理解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作品,应该首先了解荷兰景观的本质。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面濒临北海,国土地势低洼,全国有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因此曾被称为低地国家(Nederland)。荷兰是一个与自然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由于国土狭小,长期以来荷兰人不断围海筑堤,以便获得更多的土地用于耕作和居住,土地的缺乏导致荷兰人口的高密度,高密度的人口又影响了荷兰的城市文化以及城市设计和城市街区住宅设计。
2高伊策简介
高伊策1960年出生于荷兰的Dordrecht,高伊策1979~1987年在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学习景观设计,获得硕士学位。学习期间,他对建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欣赏俄国的构成派艺术家的作品。
1987年,高伊策毕业以后,与贝克(P. van Beek)合作,在鹿特丹的码头上创办了自己的事务所。事务所在成立之初就力图模糊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存在已久的人为的界限,否认工程和设计之间的区别。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有观念提出挑战,如人与自然、城市和自然、人类和生态、技术和自然之间往往被认为是对立和矛盾的关系,而他们却认为这种思想不过是陈词滥调,这些事物是可以共生的。看待事物的不同的方式使事务所在景观设计中总有许多新的思想。事务所从来不被有关形式和式样的保守思想所约束。今天,West 8已是荷兰著名的多学科结合的设计公司。
3高伊策景观设计风格与特点
高伊策的作品个性鲜明而风格多样,每一个项目都是特定环境、特定思想的产物。很难确切地描述高伊策的设计特点,就连高伊策本人也认为自己还非常年轻,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与探索之中。他将景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画景色。高伊策认为每一个设计,不管设计者是否想到过,不管是自然进程还是由于人工原因,都会受到时间的影响。景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时间使得设计更加丰富完善。阿姆斯特丹Schiphol机场绿化项目和Schouwburgplein广场的就是很好的实例。
4高伊策设计作品简介
4.1Schouwburgplein广场
1996年建成的Schouwburgplein广场位于充满生机的港口城市鹿特丹的中心,1.5hm2的广场下面是两层的车库,这意味着广场上不能种树。高伊策的设计强调了广场中虚空的重要,通过将广场的地面抬高,保持了广场是一个平的、空旷的空间,不仅提供了一个欣赏城市天际线的地方,而且创造了一个“城市舞台”的形象。
广场的中心是一个打孔金属板和木板铺装的活动区,夜晚,白色、绿色和黑色的荧光从金属板下射出,形成了广场上神秘的、明亮的银河系。
广场上的木质铺装允许游客在上面雕刻名字和其他信息。高伊策认为,这样能使广场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和自我改善。孩子们玩耍的花岗岩的铺装区域上有120个喷头,每当温度超过22度的时候就喷出不同的水柱。高伊策期望广场的气氛是互动式的,伴随着温度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轮回,或者夏季和冬季的交替以及通过人们的幻想,广场的景观都在改变。
4.2阿姆斯特丹Schiphol机场绿化项目
1994年,为了适应阿姆斯特丹Schiphol机场的扩建,West 8 被委托策划一个机场绿化的方案。他们和当地的林业机构合作进行了生态方面的研究,确定桦树最适合在这里生长。于是West 8在每个植树季节里都在这里种植12.5万株桦树,持续8年。哪里有空间,就在那里种,植物逐渐成为森林,占据了所有的空地和废弃地,延伸了大约2000hm2。树下还种植了红花草,因为红花草可以固氮,为树木的生长供给有机肥料。在一些建筑的入口处放置花钵,种植色彩鲜艳的时令花卉,这个项目体现了高伊策的设计思想:景观不可能在一年内实现,它是一个过程。
4.3西安万桥园景观设计
万桥园由荷兰著名风景园林师、哈佛大学风景园林学教授、West8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事务所主创设计师高伊策设计。高伊策的设计思想源于多种艺术思潮的影响和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他的设计作品个性鲜明、风格多样,反映了荷兰景观的典型特征,是人类和自然共生的舞台。
“万桥园试图效仿自然山水带给人的视觉、尺度和心理上的冲击力。”高伊策如是说。记者了解到,设计之初,设计师就希望借助万桥园所在区域地块邻湖且较为中心的地理优势,打造一座别样的展园。建成后的万桥园,吸引参观者的将不仅仅是园林本身,还包括世园会的山水美景。园中的元素也非常简单有力:桥、小径和竹子。“在设计中,我们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模板纹理,最终选择了竹叶的投影图案。它取材于自然母题,也是中国水墨画最常见的题材之一。”高伊策说。
一条砾石小径只设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贯穿全园。狭窄的小径象征着生命,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匠Daedalus设计的迷宫,曲折盘回,带领参观者远离宽敞的大道和人群,深入茂密幽深的竹林,经过每座桥的桥上和桥下。参观者身处园中,不知自己所处为何,也无法看见前路有多远。“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唯一可以清楚把握的,仅仅是此时此地的自己。或许还可以听见,在其他小径上探索前路的隐隐人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句唐诗,很好地概括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也概括了我们想通过万桥园展现给参观者的自然。
4.4Jubilee Gardens银禧花园
这个公园始建于在1977年,后来进行改造翻新。2012年5月31日正式开园。这个公园是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的庆典建造的。公园壮观的绿色公共空间是泰晤士河南岸上的焦点,毗邻伦敦眼。
West8事务所负责对银禧花园进行修复重建,将毫无特色的城市绿地建成了拥有茂盛草地、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经过重建后的花园有了一丝温布尔顿的气息,规模宏大的花坛让人们想起雄伟的皇家园林。花园里还有蜿蜒的小径,引领游客通向更多幽静的所在。
花园里种植的大部分是典型的英国植物,例如英国橡树、欧洲水青冈木、美国水松等等,还有各种鲜艳的花卉。经过此次变身,这里俨然成为当地居民休闲聚会的场地。
5结语
高伊策的设计源于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景观的乐观看法。他的努力对当代景观事业做出了贡献,因为他的作品给了现代景观一个发展的方向,全新的诠释了景观设计中的艺术与生态。
参考文献
[1]. 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张晋石,《荷兰现代景观设计概览》,中国园林,2003.12
篇3
关键字:景观设计;形式美
当代城市景观风貌变化显著,人们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们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用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遵循形式美规律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探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
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
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3.尺度与比利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3个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造型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调和是指保持差异的同时强调共性,一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合强调统一。对比与调和也就是美学上的“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样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缺少对比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缺乏美感,可是过分的强调对比变化就会失去景观的协调一致性,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正确运用对比与调和可以使各种要素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活泼生动,而又不失于完整。在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手法的一种运用方法。西安盆景园中有一处大草坪,草坪上只有一株红枫,在绿色的草坪上红色的枫树纸条细柔斜出,使空间顿时明亮起来,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形成独特的意境,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领域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单体还是群体,在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动与静、以及形状、色调、质地等等要素中都要巧妙的结合。
5、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一切设计艺术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称构成的造型要素具有稳定感、庄重感和整齐的美感,对称属于规则式的均衡的范畴;均衡也称平衡,它不受中轴线和中心点的限制,没有对称的结构,但有对称的重心,主要是指自然式均衡。在设计中,均衡不等于均等,而是根据景观要素的材质、色彩、大小、数量等来判断视觉上的平衡,这种平衡给视觉带来的是和谐。对称与均衡是把无序的、复杂的形态组构成秩序性的、视觉均衡的形式美。
西方古典园林及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也就是规则式均衡,一般是指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整个布局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以静感为主导,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中国皇家园林故宫也是典型的对称格局。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但是对称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处理不好就会显得呆滞、单调,均衡则弥补了对称状态的单一化,使景观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变化美。自然式均衡则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6、主从与重点
每个整体都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有自己不同的重要性和地位,总有主角和配角,如果每个景观要素都突出,即便排列整齐,很有秩序,也不能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有主与从的关系。
景观设计中,视觉中心是极其重要的,人所注意的范围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点,这样才能造成主次分明的层次美感,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的突出这个视觉中心重点,使它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艺术家经常提到“趣味中心”这样一个词汇,也就是指整体中最引人注意的重点,对这一部分重点可以打破全局的单调感,是景观整体有朝气,强调这个中心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景观的主题上来,但趣味中心有一个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如果太多,就会显得过于松散,从而整体的统一性就会荡然无存
结语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形式美规律对景观设计一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多样统
一、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利、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主从与重点等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赋予自己的景观作品以灵魂,是景观作品在自然美、建筑美、环境美与使用功能上达到有机统一。新晨:
参考文献:
【1】周冰、许楗,设计基础之平面构成[M]。西安:陕西人民美书出版社,2005。
【2】姜桦,平面构成课题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O5。
篇4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一门学科被人们重视和接受,与以往的景观设 计相比,现代景观设计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景观设计更加注重景观的生态性与环保性,而且现代景观设计的创作对象多数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强调艺术性,还要思考生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营造一个温馨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本文针对景观设计展开讨论,分析了景观设计中生 态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设计的含义
生态学家瑞恩( Sirn Van dcr Ry n) 和考恩( Cow an) 在1996 年提出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利用,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设计过程中使设计师在塑造物质、能量时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而不是“人类中心论”或“自然决定论”,设计的最终目的( 预想的需要或欲望) 是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 minimumdesign)。
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 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 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
二、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之间的关系
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在改变着我们身边的环境,而这种改变又因工程的大小而对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景观设计师虽然不能完全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设计,但是设计师必须了解科学,了解生态,在景观设计中形式和视觉的美感固然重要,但是设计师也不能在景观设计中只讲究形式和视觉的美,也要考虑到这个设计方案会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破坏,一个对生态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景观设计作品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考虑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为了追求形式和视觉的美而在北方地区的景观设计项目中,在植物配置的时候选用南方的常绿阔叶植物,这样的设计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不科学的。
在景观设计中综合的进行环境和生态分析,努力把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改造成美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居住环境,设计师的作用是把那些不美的环境,遭到破坏的和存在缺陷环境,运用设计的各种手法,把它们改造成既生态又美丽和能够更加适合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长和生活的环境。
三、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
3.1尊重自然
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当代景观。
3.2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干扰。生态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减小对场地的扰动,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
3.3 4R 原则
“4R”即Reduce、Reuse、Recycle 和Renew able。“Reduce”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谨慎使用可再生资源;“Reuse”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Recy- cl”建立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 “Renewable”利用可回收材料与保留下的资源,创造新的景观,服务于新功能。
3.4以科学技术为指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景观生态设计服务。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高科技材料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借助科技创造高技术的景观。
3.5艺术功能相结合
设计是一门艺术的学科,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设计师应当以现代艺术的思想理解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以此来创造即饱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功能的现代新景观。
四、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手法
4.1对场地的处理——保留与再利用
充分尊重场地历史和现状特征,保留场地的原有元素,对原有材料再次利用。这种处理手法让场地诉说历史的同时,节省了材料,也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了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无疑是一种生态的设计手法。
1972年,在主持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景观设计时,设计师理查德·哈格( Richard Haag ) 从公园的现有条件出发,保持原本地貌,并选择性保留了基地中的旧工业设备。一些气压、水压设备则被刷上了红、黄、蓝、紫等鲜艳的颜色,有的覆盖在简单的坡屋顶之下,成为游戏室内的器械。工业设施和厂房被改建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设施,这些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丑陋、肮脏的工业设备,经过哈格的改造,重新获得了极高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价值[ 5] 。
4.2对材料的处理——循环利用与生态优先
以本地材料为主,倡导使用绿色材料。材料选择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材料的耐久性; 其次考虑的是材料使用中只需要少量维护或者维护中对环境影响较小。另外,应该尽量使用本地材料。因此,设计师应该力求寻找一种耐久性长,本地生产的、低维护性、低能耗的材料。
材料内含能量( embodied energ y ) 与原料的开采、制造过程和方法、运输距离的远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使用本地材料不仅可节省运输所需的时间及相关金钱的花费,还可大大减少对异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相关运输路途中对环境的污染[ 6] 。生态透水材料的使用就是生态优先的体现。城市中大量的硬化材料有两大缺点: 不透水、吸收和储存热量能力强。这两大缺点造成城市地下水源得不到补充,下雨时城市的雨水系统的压力巨大; 热岛效益增强,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透水材料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两大难题。
4.3对生态资源的处理—— 经济高效与科技创新
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以不可再生能源引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和显著,而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改善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降低能源需求,减少能量消耗,使用高效节能技术,使用可更新和高效的能源供应技术,是利用清洁能源及节能的根本原则。1983 年彼得·拉茨在卡塞尔市建造了自己的住宅,这是一处以太阳能为主的生态住宅,这一住宅也为他赢得了相关建筑奖。在其设计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水是循环利用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汇集了收集的雨水,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原工厂的旧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新建的风力设施带动净水系统,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花园,用来灌溉。整治后的埃姆舍河段成为了一个长条形水池,干净的水被循环利用。
4.4对垃圾的处理——变废为宝再生利用
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出发,通过对材料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将改造后的“废料”塑造新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彼得·拉茨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在这里场地上的工业废料被循环使用,如砖被收集起来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 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和金属物用作一些植物生长的媒介或地面表层的材料;用铁路护轨整修成新的道路,用49块废置的铁板铺设了金属广场。拉茨将基地中的重新利用,即减少了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也减少了施工中的废弃物,体现了生态的设计理念。
五、结语
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应该遵循三大理念:
(1)保护性景观设计
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物种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设计师利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保护着基地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基地生态系统,使其更加健康的发展。
(2)恢复与促进性景观生态设计
一般说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生态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用景观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了当代景观设计师的重大责任。面对满是创伤的场地,设计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的恢复,即使面对未被破坏的场地,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
(3)补偿性景观生态设计
在设计中运用科学手段,探索更适宜在景观中应用而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有意识地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是一种以景观形式对自然进行补偿的设计过程。现在,设计师们已经通过科学技术尽可能的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而开始大量应用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生态设计的目的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态设计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对生态设计理论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与拓展也必将更进一步。而在我国逐渐步入节约型社会的同时,景观设计师应该通过对生态理念的理解,遵循生态原则,使得人居环境逐步走向生态化,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形式;构成艺术;现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67-01
一、现代景观设计的概念
现代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与传统景观设计相比,现代景观设计面向生活、贴近生活,同时服务性更为广泛,满足更多的需求性。
二、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形式
1.现代景观形式的平面构成。景观造型设计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等构成方法,其中点、线、面是景观的基础。平面构成在景观设计中无处不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点、线、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各种的组合,达到美的效果。点在景观设计中代表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具有定位的作用。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多种的线和点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会使景观具有生命力。
2.现代景观形式的立体构成。立体构成是将各种三维元素按照一定个规律和构成原则把各种元素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形态。立体构成是以平面构成的为基础,但立体构成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构成的。抽象性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越来越被重视和应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抽象性更加吻合现代化发展的规律,高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人们更易接受抽象性的造型作品。
3.现代景观形式的色彩构成。色彩构成就是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感知和心理效果出发,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色彩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色彩能赋予景观不同的情感。如果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色彩设计,即使建筑的外观在千变万化,也难体现出景观的魅力,没有了色彩就如同我们生活在灰暗的世界当中。
三、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的应用
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三元素。它们与形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通过浪漫主义景观的情感发展,人们的思维增长达到了平衡。在景观设计中,形式在应用中不再只是形式,而在为人的情感服务。
对于景观来说,也不再是只满足人的精神追求,而是景观设计中的环保与和谐。所以景观设计的形式运用开始转向生态化设计。所谓生态设计是以生态为核心,以自然为主题。世界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在如今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在设计中的新运用。形式的姿态是多种多样,合理的运用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提高设计素养,同样具有实用性的价值。
四、形式与人们功能、精神需求、地域文化和形态特征的融合
1.现代景观设计形式与功能多样性的融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功能的动与静,开与闭,公与私等的结合,通过人对功能上的需求来和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相融合,创造出景观设计的形式。我们的设计不再是单纯的只追求艺术上的美,更多是使用功能上合理的可持续性。现如今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不是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也不是为了功能而功能,只有充分的结合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构思,才能满足景观设计的合理与美观,符合为人服务的景观主旨,让人在游玩时不光带来方便而且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2.现代景观设计形式与精神需求的相互影响。形式本身拥有着自然属性,景观设计来源于对自然的规划和创造,以达到自然与人和谐,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包含着纯净的自然形式,满足着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而精神需求在某一方面又主导着景观设计的形式。作为精神放松的场所,景观设计的形式影响着人们情感。不同形状的物体呈现的不同形式,会给人心理产生不同感受。人们产生精神上的消极思想,是没有地域和国家的限制。如果人长时间处在这种精神状态,就会产生对自然原始事物的向往,现代景观的形式让忙碌一天的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在自然美好的事物里,寻找自我精神世界的价值,更加接近本源的自己,达到情感上的归宿。
篇6
一、生态湿地的综合环境价值
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的生态系统,湿地分布广泛,具有较多的自然类型。关于湿地的定义也有多种表述,通常采用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关于湿地的定义,即:"不问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孳生地,也是若干原材料和能源的地矿资源。
湿地的水陆两相性使它在生态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湿地是一个半开放的系统,一方面它是一个较独立的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过程;另一方面它在许多地方又需要依赖相邻的地貌景观,和他们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也影响临近系统的活动。因此,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类湿地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水质,显著净化水体
湿地能显著地净化水体。当水流经湿地时,流速减慢,加上植物枝叶的阻挡,悬浮物沉积;附着在湿地植物上的细菌、真菌、单细胞生物等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植物根系可以吸收的无机物,从而促进了碳、氢、氮、磷、氧和微量元素的循环;捕食细菌消灭水中的病毒、病菌和其他病原体;湿地植物在其根、茎、叶中吸收和储存重金属物质。湿地改善水质并促进物质循环,从而防止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所以,人们常称湿地为“地球之肾”。
(2)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缓旱涝灾害
江河湖畔的湿地具有天然的水量调节作用,因此减缓了旱涝灾害,同时改善小气候,湿地周边区域的空气比其他地区湿润。湿地存积了大量的碳,破坏湿地意味着其储存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造成气候变暖。
(3)提供多种生物的天然栖息地
湿地丰富的水源和多样的食物来源决定了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湿地是多种生物的天然栖息地。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湿地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据统计,中国湿地已知高等植物825种,被子植物639种,鸟类300余种,鱼类1040种,其中许多是濒危或者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类群[1]。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的31种,如丹顶鹤、黑颈鹤、遗鸥等就生活在湿地环境中。
湿地自然风景优美,具有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西方国家为保护湿地制定政策、法规,并提供专项基金,众多的自然湿地得以保护并恢复其功能,但是,我国的湿地状况不容乐观。
二、我国生态湿地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六千五百九十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居亚洲第一位。自一九九二年中国正式签署《国际湿地公约》以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七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统计显示,近四十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大约一百多万公顷以上,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一半[2]。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湿地受污染的情况也日益严重,其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
近年来,我国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都与湿地的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有关。由于江河湖泊的湿地大幅减少,其蓄洪、滞洪、行洪能力降低,暴雨成灾的情况日益加剧;淡水蓄积能力下降,旱灾发生频率加大;土壤侵蚀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景观设计中加强生态湿地建设
生态湿地在自然平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人们对湿地的了解不够全面,它们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面对中国湿地急剧减少,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干扰的现状,景观设计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重视生态湿地的恢复和建设,创造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景观空间。
(1)进行科学的湿地规划,保护天然湿地,拓展人工湿地
天然湿地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历史上,我国许多地区将湿地开发为水田和旱田,破坏了天然湿地的生境。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湿地进行开发区建设的情况也很普遍,这样就导致了局部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力争保护天然湿地,避免将其开发为工农业用地;对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农田,可以“退田还湖”;对已经废弃的工矿用地,符合建设湿地条件的,可以规划为湿地,恢复其生态功能。
人工湿地模拟天然湿地建造,也有较高的环境功能。世界各地建设了多种类型的人工湿地,主要用来处理废水,具有运营成本低、消耗能源少、处理成效显著的特点。美国密西西比OceanSpring城的人造湿地处理系统每天处理的污水达到11,35,000升,污水直接进入沉积湖,然后流入人工湿地或者泵入草场进行喷洒,最后排放到附近的海湾[3]。这样的系统值得借鉴。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规划引入了湿地系统规划的理念,形成了可持续湿地环境的营造模式。该方案设计了以湖泊水面、挺水植物为主的中央湿地和环绕园区的线状湿地系统。来自实验室和建筑组团的污水经过污水处理中心初步处理后,进入线状湿地系统,缓慢绕园一周后成为干净水源;园区径流直接进入湿地系统;湿地同时可作为绿地的灌溉水源。[4]
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规划中,设计师们带来这样的理念: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园区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径流,尽量维持开发区域的生态平衡,可以减少开发区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样可以创造富有吸引力的景观。
(2)进行科学的湿地建设,尽快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在进行湿地建设时,对影响湿地生态的因素要加以细致考虑。
在湿地重建过程中,水文功能恢复得比较快,但水位的波动对湿地生境有较大的影响。建成的湿地应控制人为干扰,避免水位的过度波动,减少污染物和垃圾的倾倒,保持相对稳定的湿地环境,这样才能加快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
在选择湿地植物时,乡土物种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区,乡土物种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具有成活率高,维护费用低的特点,同时较能体现地方特色,而这种特色往往是城市建设所缺少的。
篇7
关键字:景观设计;形式美
当代城市景观风貌变化显著,人们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们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用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遵循形式美规律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探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论文百事通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
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
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3.尺度与比利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3个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造型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调和是指保持差异的同时强调共性,一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合强调统一。对比与调和也就是美学上的“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样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缺少对比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缺乏美感,可是过分的强调对比变化就会失去景观的协调一致性,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正确运用对比与调和可以使各种要素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活泼生动,而又不失于完整。
在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手法的一种运用方法。西安盆景园中有一处大草坪,草坪上只有一株红枫,在绿色的草坪上红色的枫树纸条细柔斜出,使空间顿时明亮起来,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形成独特的意境,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领域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单体还是群体,在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动与静、以及形状、色调、质地等等要素中都要巧妙的结合。
5、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一切设计艺术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称构成的造型要素具有稳定感、庄重感和整齐的美感,对称属于规则式的均衡的范畴;均衡也称平衡,它不受中轴线和中心点的限制,没有对称的结构,但有对称的重心,主要是指自然式均衡。在设计中,均衡不等于均等,而是根据景观要素的材质、色彩、大小、数量等来判断视觉上的平衡,这种平衡给视觉带来的是和谐。对称与均衡是把无序的、复杂的形态组构成秩序性的、视觉均衡的形式美。
西方古典园林及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也就是规则式均衡,一般是指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整个布局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以静感为主导,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中国皇家园林故宫也是典型的对称格局。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但是对称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处理不好就会显得呆滞、单调,均衡则弥补了对称状态的单一化,使景观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变化美。自然式均衡则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新晨
6、主从与重点
每个整体都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有自己不同的重要性和地位,总有主角和配角,如果每个景观要素都突出,即便排列整齐,很有秩序,也不能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有主与从的关系。
景观设计中,视觉中心是极其重要的,人所注意的范围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点,这样才能造成主次分明的层次美感,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的突出这个视觉中心重点,使它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艺术家经常提到“趣味中心”这样一个词汇,也就是指整体中最引人注意的重点,对这一部分重点可以打破全局的单调感,是景观整体有朝气,强调这个中心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景观的主题上来,但趣味中心有一个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如果太多,就会显得过于松散,从而整体的统一性就会荡然无存
结语: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形式美规律对景观设计一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多样统
一、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利、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主从与重点等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赋予自己的景观作品以灵魂,是景观作品在自然美、建筑美、环境美与使用功能上达到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周冰、许楗,设计基础之平面构成[M]。西安:陕西人民美书出版社,2005。
【2】姜桦,平面构成课题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O5。
篇8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景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遵照基本的设计原则,体现出文化内涵,将设计师的思想融入其中。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有一种自然状态的归属感,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为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出人文生态理念,将
中国的文化精神融入其中,展现出丰富的内涵,为城市建设构建出有利的基础。
1.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体现地方特点,因地制宜
园林的景观设计,必须要重视地方特点的体现,因为园林的主要服务人群是当地人,主要的功用也是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在设计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凸显当地的地方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要注重地方特色,也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通过利用以及改造等方式来使其变成景观的一个部分,使人造景观与原自然景观和谐的融汇在一起。
1.2 景观设计要与建筑设计实现有机结合
建筑风格作为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就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有典型的特点,景观设计就需要遵循这一特点,通过艺术效果的修饰来契合和满足设计方面的需要,需要在整体的规划与设计中,运用现
代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对传统的设计形式进行改良,展现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结合、有机统一。
1.3 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所以,人性化的设计至关重要。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也要满足景观自身的作用体现,需要将外部景观设计与居住环境结合,让居民感受到景观设计带来的安全感、舒适感以及温馨感,能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1.4 中心感、层次感以及围合感的强化
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重视强化景观的中心,同时,层次感也是对设计好坏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园林景观设计要给人们提供私密的空间,并且做到空间之间的过度具有缓慢层次,应该营造一种疏而不透、围而不闭的氛围。
2.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园林景观设计盲目照搬,缺乏设计风格。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独有的风格,并且在区域内对于地方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内涵能够很好的体现。但目前国内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总是在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设计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随处可见欧式、美式以及东南亚风格的园林。这种毫无创新和习惯性的照搬模式使得设计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特色。个别设计人员甚至忽视了园林内道路设计的作用,导致人们在草坪上随意踩踏,或者没有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而引入一些不适合栽种的树木,导致资金的浪费,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1.2 违背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合理设计方案的诞生,通常是在接到设计任务后要系统、认真的研究设计风格、手法以及设计形式,同时,要对设计功能进行充分考虑,然后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设计案例往往忽略了设计方案在功能上的满足,过度追求一些形式上的美感,或者对于功能性的定位较为普通,仅仅局限于一些基本的需求,从而忽略了现代人对于园林的功能需求。
2.1.3 设计风格单调乏味。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中,不管设计规模大小、功用如何,采用多为相同的设计手法和方式,这些设计最终使得设计出来的景观其风格较为雷同。更为不可取的是,这些设计大多是抄袭和复制,没有加入自己的设计个性和设计理念,使得最终呈现的作品不能够体现特有的文化和内涵。
2.2 对策探讨
2.2.1 坚决放弃盲目模仿的行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生态学以及社会进步的需要在不断增加,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坚决摒弃传统设计理念中单纯满足人们需要的设计手法,应更能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需要,并且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自然和谐的关注,最终实现人们在能够观察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借鉴优秀的设计方案,在借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和理念,通过认真研究和科学的设计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
2.2.2 注重以人为本。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首先应该是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和重视人性化的无障碍方面的设计,满足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并且尽量创造出舒适、自然和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统一。注重以人为本,就是要在设计中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做到兼顾,比如,老人、小孩、年轻人,他们对于景观需求是不同的,在设计时尽量通过不同设计方案和区域的规划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好的设计方案不仅重视设计的真实性以及本性的需求,还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在思想、身体方面的需求,最终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2.2.3 多元化设计风格和手法的选用。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不断提高的审美方面的需求,园林设计应该要呈现个性化与多元化设计并重的趋势,尽可能地创造出适合于各类人群与自然接触和参与的机会,通过丰富设计风格来体现设计区域的特色,也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需求。也要因地制宜,对于当地景观和自然环境充分的利用,使得设计方案更加与当地和谐结合,也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3.1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的核心要义是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生态层面上进行景观建设。生态景观既有正生态景观的概念,也有负生态景观的概念,如空气污染、水质变坏、绿地减少等,属于负生态景观的范畴;反之,则属于正生态景观的范畴。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者,应当努力塑造正生态景观,为人们创造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3.2 健康景观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对公众活动场所,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鼓励人们运动、锻炼,使人们身心健康。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物质丰富,但许多人缺少锻炼,因此,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把机动车道变窄,人行道加宽,增加人行道绿化,不仅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3 艺术景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
面”的情况下,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但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其发展。随着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的不断完善,人们文明认知程度
的不断提高,良好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园林景观设计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能够真正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追求,使它真正能够担负起保护绿色家园,
捍卫生态国度的重任。而在我们的现实工作当中,也要从自身做起,全面提高景观设计的综合素养,尽最大努力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最大的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创作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城市景观设计关系着我国城市的整体形象,对我国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仍处于发展阶段,城市景观设计中还存着缺点和不足。因此需要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师针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创作思路进行不断的完善。
1.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1体现了城市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
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一个城市的城市景观,可以说城市景观是城市给世人的一张名片。人们通过对城市中的一景一物的观察,慢慢了解这座城市,融入这座城市。例如,城市广场上醒目的雕塑,道路上优美的街心公园。人们通过这些细微的景观认识这座城市,感悟城市的温度。由此可见城市景观对城市尤为重要,其不仅是功能性的建筑物,其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风貌,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城市景观是城市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1.2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拓宽了居民的活动空间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优美,实用的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们缓解焦虑,放松心情的好去处。置身于优美舒适的城市景观中,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城市中觅得一方属于自己的净土,在生活压力面前得以喘息,给人们一个避风的港湾。同时城市景观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方便群众展开各种文娱活动,便于朋友之间感情的交流,拉近了邻里距离,增加了生活情趣。
1.3代表城市的发展状况
城市景观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从一定角度上说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人们可以从城市景观的不断变化完善中,看到城市的发展变化。从我国目前各城市的发展来看,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越快的城市,城市景观的变化也越明显。城市发达程度越高的城市,城市景观品质越高,功能越完善。因此从一个城市的城市景观状况就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而粗略的掌握一个城市的内在实力。
2.影响城市景观设计的因素
2.1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常常会出现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而在传统的城市景观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为了建造城市景观而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这不符合现在世界上绿色环保的理念,也不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因此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师已将环境因素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力求将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打造出绿色自然的城市景观。这是未来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推动建设绿色环保型城市的进程。
2.2视觉因素的影响
城市景观设计关系着整个城市的风貌,因此在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城市景观设计师要格外重视城市景观视觉上的效果。针对城市景观视角效果应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城市景观本身要符合审美上的要求,表达出一定的设计理念,人文思想。另一方面,城市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具体的城市景观本身,还要从城市整体出发,使设计出的城市景观与整个城市相适合,体现出和谐美。综上所述,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应全面的考虑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打造出优美,和谐的城市风貌。
2.3政治因素的影响
我国城市的具体发展左右着我国国家政策,经济制度的实施情况。因此城市的规划,设计,运行,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也要着重考虑到政治因素,顺应国家政策,保障经济发展,注意城市建设的管理问题。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服从城市规划,根据城市建设管理中的要求针对不同区域,进行符合该区域发展状况的城市景观设计,以完善整个城市的经营,促进城市的发展。
2.4文化因素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聚集居住的地方,囊括了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不同教育背景的居民,人们在城市中居住,对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城市文化对城市景观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城市景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居民层次,民族特色,等方面内容,设计出适合该城市文化的城市景观,让城市居民可以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让外来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该城市的文化,更好的融入城市中。
2.5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设计出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城市景观。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从城市的交通,通信,经济实力,科技发展等方面来判断。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城市景观过程中应着重对城市的这些方面进行考量,掌握城市的整体实力,针对不同城市经济的不同状况因地制宜,使城市景观设计集经济,实用,美观于一体。
3.城市景观设计的创作思路
3.1对原有城市景观设计风格的承袭
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城市景观设计师往往会先研究整个城市景观的整体风格,针对城市的整体效果设计出符合城市风格的城市景观设计。一般城市景观设计师会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把握好城市中固有的风格,二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城市景观设计思路,是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这种设计思路,可以很好的保证城市的整体风貌,使整个城市和谐统一。但是城市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具体情况的分析,不要盲目跟风,以免影响城市景观的设计。
3.2对城市景观设计风格进行变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进行改革创新是现在城市景观设计创作的新思路。有别于以往固守成规的设计思路,新的城市景观设计创作思路,要求城市景观设计师,要跳出传统的束缚,设计出更具现代感,更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景观。这种城市景观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符合现代人对个性的追求。由此可见创新的城市景观设计让城市景观更加多元化,凸显了现代城市的生命活力。
3.3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精神
现代城市景观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物,其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涵。一些城市景观设计师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加入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城市景观表达出一种精神,体现出一种思想。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城市管理部门在城市景观的规划中也开始注重加入人文色彩,让城市景观传递人文关怀,体现城市特色。
总结: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城市景观设计也在进行着变革与创新,逐渐的摆脱了传统创作思路的束缚。在城市景观实际的创作上不再局限于城市景观功能性的设计,加入了一些多元化,人文性的元素,让城市景观设计更符合现代人的需要,推动了城市景观设计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曹红卫.浅谈城市景观设计的创作思路及方法[J].科技与生活,2011(9):44-47
[2] 欧阳平贵.城市景观创作思路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12-115
篇10
关键词:视觉空间分析;道路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道路景观设计对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道路的设计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面貌以及发展水平,同时,景观设计的产物也就是景观视觉形象,因此,我们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应当基于视觉空间分析,合理组织景观来满足人们在视觉上对于道路景观的审美需求。
1道路视觉空间分析的相关理论
1.1动态视觉分析
(1)人和车辆作为道路承载的主体,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处在高速运动的状态当中的。此时人眼所能看到的道路景观也是处于相对运动状态,这就要分析人的动态视觉。(2)步移景异是对欣赏主体视觉动态景观体验的高度概括。“步移景异”的实质可以理解为:通过对视线落点的位置、形态的经营来构成画面,同时通过这些点来塑造空间,使空间的维度发生变化,产生明确的方向性(倾向性),引导人的行为,人不断被牵引前行的过程中,景致纷繁变化,空间的时间属性被释放出来,在时间中不断丰富对空间的认知,加以联系和想象,就生成了超越本体空间的意境空间。步移景异强调了道路空间的个性和每个节点所看到的景致的不同。一方面,这使得空间序列上每一部分都有较强的识别性,在这样的变化中,空间有了节奏感,时而舒缓时而急切,时而开阔时而幽闭,空间流线充满弹性,生机勃勃。(3)对于高速运动中的欣赏主体而言,每一个景观个体由一个个“点”的概念转化为了线性并列的关系,形成了一系列不可拆分的景观整体。设计师可以利用这种视觉动态关系对道路空间进行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空间气氛和意境,在运动的延续中,通过同一流线上不同道路空间属性的对比,来彼此加强。
1.2意象分析
(1)在凯文•林奇所著的《城市意象》中,林奇教授从城市的物质现实中抽取了一些精神化的东西,他把这些精神化的东西总结为5类基本元素(道路、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并以此来构建自己的城市意象,而这5类基本元素对道路视觉空间分析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人们通过对这5类要素的观察来想象道路的空间形态,我们可以在这5类意象分析要素的基础上来组织道路景观,使一条道路能在人脑中形成明显的“意象图”。(2)为了测试这5类意象分析要素,我们可以对该段道路上的行人进行调研,最好可以为调研者提供一份该段道路的草图,让被调研者标出他们认为最有趣、最重要的景观并说明该景观最具视觉效果的原因。在充分分析调研结果之后,设计师们可以对这些元素进行实地调研,然后对多种不同光效、距离、活动、交通等地域条件下的个性与结构进行研究。最后完成一份该段道路景观构成的示意图和报告,得出道路景观的基本意象,包括整体视觉效果上的问题和长处,关键性元素之间的关联。这个分析必须不断修正、随时更新,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道路景观视觉形式的规划。
2基于视觉空间分析的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1)基于视觉空间的分析,我们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将道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一安排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2)道路景观的欣赏主体有着它的特殊性,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和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处在一定速度下运动着的。这也就使得道路景观个体由原本相对静止关系下的“点”的概念转化为了相对运动关系下的线性特征。比如,乘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的旅客往往是看不清铁路旁的行道树个体的,他们所能看到的是一条连续的线性绿带,如果在种植规划时没有将绿带作为一个视觉空间上的整体来考虑,树种的高度甚至色彩没有统一的安排,那么人们看到的将是一个个破碎的片段,景观的组织显得杂乱无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体性原则对于道路景观的设计的重要性。
2.2环境契合性原则
道路本身应是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道路景观设计要能促进这种环境质量的提升,使道路的环境特征与道路周边环境以及城市整体环境特征相和谐。通过视觉空间分析,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契合性原则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沿道路提供强化环境特征的景观,方便驾驶员识别空间方位和环境特征。(2)对多余的视觉要素进行阻隔和景观处理。(3)严格控制道路的开发高度和建筑红线。(4)街道小品、照明设施的选择以及绿化系统的规划要符合城市的整体环境的特色。(5)强化道路中所能看到的自然景观。(6)对于城市边缘区等自然特征较强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到保护当地的自然生物生境。
2.3突出个性的原则
(1)城市道路景观的个性来自于每个城市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城市居民不同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通过对具有共性的景观要素的设计与把握,给行驶者以强烈的视觉空间印象,构成丰富的城市意象。同时,个性特色的创造应在符合区位共性特点的前提下,在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文脉、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反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城市道路既有地方性、时代特色,又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
3不同地段环境的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3.1道路和山体
从城市中看到的山体,或者有特征的山体都能成为城市的标志,是反映道路景观个性最好的素材。为了将山体融入到道路景观中,自然就会联想到道路的方向、宽度、栽植、沿街建筑的高度限制、配电管线的地下化等一系列设计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果道路方向没有制约的话,一般采用道路正对山体,由沿街建筑和林荫树形成轴线的构成手法。如果情况不可能,可用沿街设置小型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以提供远眺山景的场所。道路宽度尽可能增宽,栽植的密度和树种的选择也需要考虑不阻碍远眺的视线。此外,沿街的广告牌、电杆和电线,是引起意外和景观烦杂的主要因素,为确保良好的眺望视线可采用埋入地下的方法,以减少景观的杂乱性。
3.2道路与水体
如今城市的滨水空间作为重要的环境资源,已逐渐被市民所接受。而在道路景观设计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滨水资源。根据道路与水体的关系,采用的手法也是不同的。当道路沿水面而行时,其间尽可能不设置建筑物,多让人观赏到水景。只是,比起过于开敞的水系空间在道路与水体之间一行树木作为一种框景手法,隐约之间欣赏的水体效果更加令人满意。
3.3历史文化街区
(1)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是整体历史氛围的集中体现,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当地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具有普遍的历史、民俗、艺术、社会等方面的价值。但是在一些历史街区中,部分传统民居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沧桑岁月,破损较为严重,已经丧失了景观的视觉功能;居住密度较大,街区居民以老年人、低收入者、外来户居多,年轻人或收入较高的居民外迁现象严重,人口结构失调,造成街区缺少活力。这就需要通过景观设计组织来对街区进行改造,恢复其活力。
4结语
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分析欣赏主体(人和车辆)的视觉空间。设计可以运用一些成熟的理论,同时也应满足整体性、环境契合性、突出个性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于不同地段环境的道路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拓展和深化它们的外延和内涵,营造出一个布局合理的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云霞,刘光文.道路景观空间形态分析与设计原则[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
- 上一篇:质检报告
- 下一篇:大学生文艺晚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