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

篇1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勘察设计企业;必要性;意义;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促进勘察设计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其内部经济管理进行分析。

1 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

企业经济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预设的经营目标,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规划蓝图及计划,定期评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从而判断企业经济管理是否达到既定的管理效果。企业经济管理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属于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模式;经济管理行为涉及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经营状况集中体现在财务信息上,参与经营活动的各项指标与财务指标呈正比关系。企业经济管理内容包括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和内部审核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内容较为广泛,但是毋庸置疑,企业经济管理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2 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1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术的革新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都要求建立完善的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以此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2)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在交通基础建设中处龙头地位。交通建设,勘察设计先行。勘察设计的水平、质量关乎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是由公路交通自身的公益性、外部性、网络性所决定的。我国公路采用的是准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不具有竞争性。公路作为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其质量的优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只有做好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才能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2.2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意义。勘察设计企业是知识分子密集、专业技术密集、创新创造能力密集的区域。近年来我国一大批等级高、技术难、规模大、材料新的交通基础项目纷纷创造了交通建设领域的世界纪录,高新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因此,作为交通体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是提升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进行研究是公路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繁杂且庞大的工程项目。在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中,要用到多方面的管理知识,对这部分的知识分子、高技术人才的激励和促进,将进一步保障公路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进一步促进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3 加强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经过多年发展,现代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已经涵盖很多方面,其包括勘察设计企业战略目标、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和激励在内的一整套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的外部引导。勘察设计企业的经济管理应在政府的引导、约束下进行,政府各职能部门发挥各自作用,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进一步激发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创新,推出一批优惠政策,让勘察设计企业解放生产力,进一步为国家的基础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健全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勘察设计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所有工作职责下发到个人,使勘察设计企业内部每个岗位都受控,使内部经济控制落到实处。

3.2严格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的内部管理。(1)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要及时对公路交通市场进行分析、调研,了解公路建设市场的行情,对市场运行方向进行科学评估,对市场动态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国家及施工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2)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作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决策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实现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需求。(3)完善公路工程内部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完善公路工程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实行激励制度,对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奖罚制度,使勘察设计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3.3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强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过去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方法比较单一,以成本管理为例,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很容易导致成本核算结果滞后,对成本管理的作用降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完善的数据处理手段,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减少工作量,使工作重点集中于预测、控制和分析环节。

3.4完善勘察设计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勘察设计企业可以设有专门的的机构或者指定专业人员从事财务的审计工作,也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财务审计服务,对财务工作进行认真的审计。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进一步极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效率性和利润率。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从整体上对勘察设计企业财务审计工作进行指导。财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有充分的权利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经济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消除不规范现象,进一步科学地控制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周转率,进一步发挥财务审计对企业经济工作的促进作用。

3.5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的内部激励作用。加强勘察设计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目的是要进一步发挥勘察设计企业的活力、创新力。内部经济管理效率提高,将对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内部的经济管理中,将各个关键岗位核心技术人员的权利、利益、责任进行有效结合,采用合理的激励方式和监督手段,对项目工程进行质量把关,完善勘察设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减少成本投入,合理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4 结束语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勘察设计企业要抓住国家基本建设核心,找准自己企业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内部经济管理,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制度机制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勘察设计企业在最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负责,积极开展绿色设计和节能设计,加强对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奉献出众多惠及民生的工程,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勇.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

[2]王海英.浅析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体制及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10)

篇2

关键词:水利经济;科学发展;有效措施

前言

伴随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与深入,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不仅仅由于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更是因为水利工程关系到民生发展。因此,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推进水利经济的发展是当前一定要特别关注的课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利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赶超国际上的发达地区,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特别是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完备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最终达到更高水平,推进我国水利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

从我国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一般我们说到经济,就会想到国民经济,而水利工程经济建设与发展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从概念上分析,水利工程经济主要是要以水利工程作为主要发展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勘查以及施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水利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与进步,进而为国家建设以及经济民生服务,这是发展水利经济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1.必要性分析

水利经济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其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本体,在此基础上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运营、管理以及保护工作等等都属于水利经济建设范畴,水利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是关乎我国民生生计的大事,因此要给予高度重视,同时水利工程的发展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做好水利经济建设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内容,故此,水利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在未来的几年中给予科学规划,使其更好的推进我国生态水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在政府政策的大力督导下,在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水利经济建设已经较过去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由于水利建设是一项相对规模比较庞大的项目,因此在经营管理以及健康发展方面还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和难点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也就给今后的水利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把控水利建设发展的方向与要点,并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给予改进与完善,进而更好的推进水利经济建设朝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三、科学发展有效策略研究

1.做好统筹,全面协调

统筹规划对于水利经济建设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水利工程属于规模相对比较庞大的体系,因此涉及部门也相对较多,特别是各个职能部门,分工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所需要的政策扶持也有不同,因此,在进行对水利建设规划与协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上级政策,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及帮助,对于相对较差的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更好的推进其快速发展,进而实现水利经济建设的健康、平稳、快速发展。

2.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策略

采取科学有效的发展改革措施是当前水利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按照政府的明确指示,并且在政府有效监督的基础上,摆脱盲目竞争,提高水利建设过程中职能业务的有目标开展,特别是要进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内部整改工作,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度的资源浪费情况,更好的确保水利企业及单位的既定经济效益的获得。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展良性的竞争,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示下,全面有序的开展各项符合市场的经济活动,加大对于外部资金的吸引,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必要的政府补贴,能够在确保经济效益,减少成本支出的基础上健康有序的推进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与壮大。

3.进一步完善管理及监督机制

管理与监督是全面推进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一旦问题产生势必会影响到水利经济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需要管理与监督机制在此情况下发挥作用,强化对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于资金去向的监管,并且根据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关企业以及单位有力的政策及资金帮助,最终推进水利经济建设能够更加顺畅的开展。

4.全面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

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专业人员对于推进水利经济建设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发展水利经济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忽视工作人员的力量,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的业务培新,同时加强对于项目科研的投入力度,让工作人员能够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项目创新,进而为水利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力量。

篇3

【关键词】经济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理念、伦理精神,需要建立一种现代伦理观。马克斯・韦伯思想虽然具有上世纪的一些道德观念,但与现代的伦理观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非一日可完成建设,因此需要在客观上和主观上进行双重努力,充分发挥出马克斯・韦伯思想的精髓,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助力。本文主要探析马克斯・韦伯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一、树立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伦理观念

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往的一些观念已经不再适用,我们需要根据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结合人的发展前景,来树立相应的道德体系和伦理观念。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道德体系和论题观念是一种无形的约束,个别人的观念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限,而建成体系后,则能够对全部的人形成一定的规范,促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遵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

(一)概述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并非完全依靠各种经济措施和建设方式,还要考虑到主观上的思想作用。马克斯・韦伯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单纯的无限制获利,更佳是一种伦理意义上的经济。对于我国而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民所期望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起始阶段的工作当中,我国并没有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满足居民需求的情况下,适时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转变,之后根据国家的需求和人民的诉求,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伦理观念。例如,在日常的经济往来当中,恶性的低价竞争是为人所不齿的,大家更加希望购买价钱公道的物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实现对他人的帮助。由此可见,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当中,必须进一步健全道德体系以及伦理观念,实现主观上的思想进步。

(二)树立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道德体系、伦理观念措施

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核心是“天职观”,新教教徒们的职业观势必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倘若将马克斯・韦伯思想运用到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当中,则要树立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伦理观念。简单来讲,今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健全信用体系。在我国的古代,合同并未完全出现,个人之间的信用体系则依靠画押、誓言等维持。而现代的信用体系,明显低于古代,需依靠合同来维持。因此,健全信用体系,将直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更好建设。第二,增强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在社会当中,很多的观念并不是仅仅关系到个人,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例如,老少恋的出现,直接冲击着社会的伦理观念,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二、培育具有现代伦理精神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

由于市场经济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更大的提升,则需要培育具有现代伦理精神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均衡发展。

(一)概述

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研究中发现的理性精神,需要有其真正意义上的物质承担者,即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主体。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当中,单纯的施舍并不能挽救较多的家庭,唯有拉动经济增长,才能获得持续性的经济提升,以此来帮助各个家庭、企业、市民,才能获得良性循环,这也正是马克斯・韦伯思想所强调的“真正意义上的物质承担者”。例如,2013年,42岁的李刚在网上发出一个求助帖,他说最近查出得了骨肉瘤,需要钱做手术,但家庭条件不好,希望网友们外出吃饭时能到他家的面馆去,这样妻子能多赚一点钱。帖子措辞朴实,没有为吸引眼球而耸人听闻,也没有连篇的惊叹号,但是它并没有湮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反而迅速被转发扩散,网友评价说“这种真诚和坦率无法拒绝”。于是,相约吃面成了郑州城里的一股风潮,微博上熟人之间都在问“你啥时候去吃”。一时之间,全城吃面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该店的经济增长令人诧异,但也在情理之中。此种市场经济活动措施,不仅实现了市场经济的稳步提升,同时满足了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培育,属于非常积极的案例。

(二)培育具有现代伦理精神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措施

马克斯・韦伯宗教经济伦理思想的落脚点是培养企业经营者优良的伦理品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秩序的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伦理文化精神基础。对于我国而言,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良性竞争,消除垄断,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为广大的人群创造一个理想的经济环境。将马克斯・韦伯思想应用到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必须具有现代伦理精神。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有集团、企业、私营业主等等,这些主体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国家需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政策,和谐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第二,加强对伦理精神的宣传,同时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体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促使其他的主体同步响应号召,逐步形成伦理精神的普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市场经济的约束机制

由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这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为了能够将这些影响因素妥善的解决,而不是一味的采用镇压措施,今后需要逐步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落实各项制度的规范,并且完善市场经济的约束机制,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最佳环境。

(一)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

马克斯・韦伯认为,由于长期以来儒教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了经济契约关系,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需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的相关工作。第一,将法律体系当中的不完善部分予以弥补。现阶段的法律虽然能够处理一般纠纷和事件,但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仍然难以把握尺度,并且由于主观因素的介入,即便是相同类型的案件,其判决结果依然有很大差异,应在日后杜绝这种问题。第二,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还应该减少不良因素的介入。由于国家现阶段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强,因此很多人开始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来疏通,力求自保。今后应加强对“疏通关系”的审查和判决,通过严密的法律,将所有的问题直接解决,而不是慢吞吞的解决。

(二)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制裁体系

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通过法律来解决,法律仅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众多手段的一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应该建设道德规范和道德制裁体系,避免因小问题铸成打错。本文认为,该项建设工作可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建设自由的伦理观,打破固有的思想束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新看法和新观点,提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建设人人平等的伦理观。很多人觉得自己是老板就高人一等,结果造成了老板与下属的矛盾,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人人平等的伦理观,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建设。

四、总结

本文就马克斯・韦伯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展开探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正在朝着理想的目标稳步前进,马克斯・韦伯思想对建设工作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探究西方思想的积极启示,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情况相结合,研究出更多、更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瞿郑龙.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政治逻辑――以证成性与正当性为分析框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06:67-78.

[2]徐侠侠,王丽丽.马克斯・韦伯宗教经济伦理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J].钦州学院学报,2014,10:62-65.

篇4

兰州石化公司治安保卫部机关保卫科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或正在走向市场,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国内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国有企业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将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使企业的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给企业的稳定和保驾护航工作带来新难题和新课题。针对上述问题和难点,如何在新形势下正视问题、认清形势,不断探索企业内部保卫工作的思路,充分发挥保卫部门职能作用,对企业内部的治安稳定和社会稳定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国企;治安保卫工作;措施

1当前企业面临的治安环境

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处的治安环境状况并不理想。表现为:

淤盗窃等传统犯罪占居首位。于侵犯国有资产犯罪等经济犯罪居高不下,趋于恶化。盂有关技防、物防的设施较落后。榆有组织犯罪、高智商犯罪、国外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和破坏等犯罪活动增多。

2其他一些治安问题值得严重关注。

2 新时期治安保卫工作具体实施措施

2.1 严格执行各项治安管理法规严格遵守有关企业内保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等等。企业单位内部治安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各项治安管理法规,以维护好本单位内部的治安秩序。

2.2 做好内保基础工作淤建议各车间管理好自己的办公室、更衣室和库房。于将公私物品严格分开,严禁不法分子将箱包等个人物品携带入生产、工作现场,防止生产原材料、贵重物品、重要物资配件被夹带出企业。盂将电脑、保险柜和其他贵重物品相对集中放置。榆实行治安安全规范化制度。

2.3 预防和打击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犯罪是我国经济犯罪中以国有资产为直接侵害对象的,从我国社会基本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开始,以及整个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为了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能动性,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国有资产在改革的同时因为执行体制、监督制度的一些漏洞等原因,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犯罪的大肆滋生与蔓延,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2.4 强化创新服务意识维护企业安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内保工作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卫部门不仅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加强对企业内部治安的控制,而且要主动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这既是对内保工作的要求,也是企业内部保卫部门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服务经济建设中,要牢固树立“两个意识”,一是内保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意识,二是内保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的意识,从而不断增强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2.5 建立企业内部治安综合治理,依靠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做好群防群治工作企业内部治安综合治理是内保工作中党的领导、内保机构和人民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形势,是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据统计破获的80豫左右的内部盗窃案件是通过职工群众得到线索的,事实说明要做好企业内部治安管理工作,必须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只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所有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把各项治安行政法规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保卫部门要运用“预防为主,管理从严,及时打击,保障安全”的方针,充分发挥他们在维护企业内部治安秩序的积极作用。

2.6 加强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如:人防、物防和技防)淤加强人防,强化动态防范。在重要部位配备人防力量进行控制,设立保卫执勤室,组建保卫巡逻队,白天由辖区保卫科管理,晚上由护卫大队包干。于落实物防,加强防范硬件建设。改造围墙,对办公室、库房、更衣室等加装防盗门、防盗窗。盂在生产区域进行“技防”措施,如安装报警装置、可视探头或红外报警器等,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在办公区或重要生产装置部位,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消灭一切治安隐患和死角,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

2.7 加强对重点人口与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单位保卫部门应对重点人口加强管理,遵照专门机关与依靠群众相结合、公开和秘密相结合、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掌握政策,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针对合同工、临时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奉公守法、勤劳工作,但也应看到有为数不多的民工因为文化素质、政治思想觉悟较低等,影响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秩序。所以,保卫部门应配合劳资、人事、行政部门,加强对本单位(包括改制单位)招收录用的合同工、临时工的法制教育和日常管理。企业保卫部门不但要对本单位重点人口查证控制和帮助教育,还要耐心教育和积极疏导。在教育疏导过程中应做好“三宜”、“三忌”、“三防”,即宜说服、宜亲近、宜疏导;忌训斥、忌疏远、忌滥罚;防简单、防粗暴、防对立,化解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8 发挥企业内部治保会的作用企业保卫部门应充分发挥治保会在维护企业内部治安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企业保卫组织应结合企业改革,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员工法制学习和教育,认真抓好治保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增强治保会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任重而道远,保卫工作做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建设的全局。这要求保卫人员以维护社会治安和企业的安定稳定为己任,树立为保卫事业奉献的精神,加强保卫政策的学习和理论研究,认真学习防盗抢、防爆炸、防恐怖、防破坏、防诈骗、防窃密、防火等治安防范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研究新形势下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企业稳定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改进工作思路和服务经济建设的新举措,更好地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神圣使命,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政治、治安环境。

参考文献:

[1]常绍舜.哲学原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2]主编陈先达.哲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美].改革政府[M].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年版.

[4]金其高著.中国社会治安防控[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篇5

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是指在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对工业和农业、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统筹建筑,使城乡协调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在党的上,国家明确提出了对农民问题的基本原则:不仅在经济上确保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在政治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纷纷致力于农村经济建设和改革,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还有将近一亿的贫穷和半贫穷人口,并且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占据了我国总人口的很大比例。农村人口多,土地少,农业结构的调整周期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外出打工的现象尤为明显,这些因素大大阻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城乡差距十分悬殊,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为此,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一义务教育体系,逐步推进税收城乡一体化。积极建设统一良好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新型户籍制度;建立新型行政管理制度,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成为时展的必经趋势⑴。

2.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中统筹城乡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单一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改善,城乡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中统筹城乡经济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城乡第二、第三产业差距悬殊。国家对于三农投入不足,农村的基础设施如水、电、通讯、文化等等远远低于城市水平。

2.2政府投入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以前,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时,总是将农村内部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首位,这种方式分离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联系,将三农问题进行孤立的进行研究和解决,结果导致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不能实现良好转换,从而给三农问题加深了难度与困难。此外,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比城市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解决。通过一定的投入,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3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市化进程滞后

现阶段,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在经济发展中,农村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农村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努力向城市化靠弄。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受到诸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缓慢。

3.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中统筹城乡经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在城乡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乡经济建设之间的产业发展是有很大联系的,产业发展的依存度高,其经济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活力。在调整产业机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乡经济建设要做好合理分工,统筹城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城市要加大产业升级的步伐,另一方面,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把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通过设备转移、兼并联合、建立子公司和加工厂等等方式,将城市化元素逐步转移到农村。另外,农村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自主开发经济潜力,例如建设农家乐旅游区、试验田等等,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促进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3.2加大支持力度,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很大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需要将资金投放倾向农村的经济建设中,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教育等范围的投入,提高农村的科技水平,深化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增加农村金融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对于农村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政府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对农村经济建设各方面的投入均要纳入财政支出的范围,加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

3.3加强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制度环境

一方面,统筹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一种人口管理的制度,它承载着许多社会功能。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不同定位,体现的不仅仅是职业上的不同,也是对人们经济和社会身份的区分。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不是简单放宽对农民进城的数量限制,需要改革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完善城乡之间的就业制度和保障制度。另一方面,统筹农业保险制度。最大限度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将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不断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流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成为其不可忽视的一环。针对现阶段城乡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快统筹城乡经济建设的进程。相信通过调整城乡结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加快城乡制度建设,城乡经济建设将会迎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篇6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经济管理

在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改善农村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有效提升地区居民生活品质[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应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要求。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1.1形成现代化的经济体制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助推农业经济规范合理发展,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中独立、分散的经营方式,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以及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效果。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重点。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奠定坚实基础[2]。

1.2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科学指导

就实际而言,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是中年人。很多农业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化培训和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实际生产中仅依靠祖辈多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开展工作,极少存在懂技术的专业化人才[3]。缺少对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即便开展市场调查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此一来,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受到直接影响,也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提供农业技术、经济知识等作为支撑,定期对农业生产人员进行现代化技术的宣传和教育,帮助他们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帮助他们有效预测市场动向,制订符合现实需求的销售计划,可以提升生产者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步伐[4]。

1.3清除农业经济发展阻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道路交通不便利,不仅给居民出行造成困扰,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5]。此外,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农村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很多农村地区不具备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扶持力度较低,加之工程建设等造成耕地面积锐减,使得这些区域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限制。应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统筹管理,实现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在满足农产品生产需要的同时,显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弊端

2.1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落后。这一问题直接导致财务设置不科学、收支程序不规范以及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影响,财务管理流程混乱。财务人员容易受利益驱使,出现不遵守财务纪律、白条支出等行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受管理体制落后的影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直接造成了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降低,最终影响经济建设和发展。

2.2工艺设备不先进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给农村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情况看,大型农业自动化生产设备仅存在于少数生产经营者手里,大量生产者运用的技术和设备仍然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人才流失极为严重,农村劳动力水平大大降低,对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造成不良的影响。

2.3缺乏规范化意识

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改善人们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规范化意识缺失等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但在实际落实中,很多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不够规范、科学。为了促进自身发展,有的部门对管理制度进行刻意放宽,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与实际发展相脱轨。

2.4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并非易事,需要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支持。高素质管理人才具体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具备足够高的理论知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计划和方案,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指导。第二,深入了解农村和农业实际发展情况,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影响因素等,为后续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作物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第三,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通过对农业生产中技术、设备及人员的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目的。满足上述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相对偏僻、环境恶劣,很多年轻的人才不愿意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同时,农村福利待遇不高,降低了高素质人才入驻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受到影响。

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区域建设和发展状况,对各类经济资源和发展要素综合考量,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为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必要保障。从地方政府角度而言,需要结合地方农业经济优势和特点,制定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指导该地区开展规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将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培育地方农业经济特色,确保管理体制的制定和完善更加规范、合理。

3.2对现有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与改良

针对农业经济建设中存在的设备和工艺落后的问题,一方面,要引进高端的技术、工艺和机械设备,投入农村农业生产和加工中,从而形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另一方面,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优化,需要生产经营者具备相关的操作能力和素养,应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经营者综合素质水平,以满足设备和工艺更新的需求。

3.3丰富金融产品

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扶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丰富金融产品。第一,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规模。金融机构在服务农业经济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建设发展有效区别开来,避免直接套用城市发展经验。应结合农村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金融策略。与此同时,要加强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第二,加快构建生态农村金融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等进入农村地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第三,营造“金融+科技”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运用大数据、信息网络等科技手段,有效提升农村金融功能优势,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

3.4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还需要重视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加强人力资源投入,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第一,地方政府要重视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例如提高薪资待遇水平、解决住房问题等,改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待遇,让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农业经济建设中。第二,重视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在高校教学中配置相关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为农业经济管理输送大批人才,真正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篇7

[关键词] 基本现代化 决战阶段 协调发展战略 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2)03-0026-04

[作者简介] 丁宪浩(1955-),江苏海门人,苏州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经济学、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

今后10~15年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战时期,在发展战略中强调以社会建设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涵义

以社会建设为重点,并不是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而是要紧紧依托这一原则,在基本现代化决战阶段,在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的特殊时期,侧重加大社会建设力度,推进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更好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这一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涵。

1. 进一步夯实做强经济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沿海发达省市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然而与现代化要求相比,人均GDP等关键性指标还存在不小差距,即使领先的京津沪三市也仅1.2万多美元,排名靠后的省仅及这一水平的一半左右,经济现代化仍然是沿海省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增强的基础和前提。必须紧紧抓牢沿海经济相对先发优势,进一步夯实做强经济基础。一是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沿海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要着力在发展中调优沿海经济,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产业布局、市场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既彰显各省市特色和优势,又适应现代化要求,促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外向拓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和协调。二是努力争取适当的发展速度。沿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2010年沿海10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1.2%,可以说沿海经济的发展状况左右着全国经济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沿海适应转型升级需要经济增速有所下调,而经济规模、发展阶段等因素也制约着发展速度,带动全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区间。要在调优中努力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通过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挖掘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沿海经济。

2. 进一步提升强化社会建设地位。近年来沿海一些地方比较重视社会建设,但与较坚实的经济基础相比,社会现代化的步伐还是相对落后,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基尼系数、医生数量、社会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环境质量等社会建设指标与现代化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在沿海现代化攻坚阶段,最关键的攻坚方向就是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是幸福度的提升,其核心是民生建设,其内容涵盖社会设施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制度规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文化建设。提升强化社会建设地位,首先就是要将以民生建设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列入日常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体系。同时要提升全社会对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将社会建设作为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头等大事,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其全面开展。

3. 进一步调整优化两大建设关系。在沿海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战阶段,需要针对现代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更好地协调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两者关系,确保现代化建设有效推进。一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不仅继续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而且要全力推进社会建设这个重点。如果说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仅仅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经济十分落后情况下最科学的发展战略,那么在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向基本现代化发起最后冲击的决战阶段,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就是最适时的战略部署。二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经济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力支持,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创造更多的有效需求、更具活力的人力资源、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形成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三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通过加快社会建设,形成更为合理、协调、有效的发展格局。

二、实施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

协调发展战略的依据

1. 以社会建设为重点是落实以经济建设中心原则的时代呼唤。在沿海经济向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阶段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加快现代化进程,更好地达成经济建设的目的。有利于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形成更多更持久的消费需求,提升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有利于解决突出的社会问题,化解尖锐的社会矛盾,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2. 以社会建设为重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以社会建设为重点,抓住了消除沿海发达地区不和谐因素的关键,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症结,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产生沿海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显效机制、长效机制。以社会建设为重点,有利于形成高标准的社会精神、道德风尚,实现社会运作机制健全、社会运行稳定、和谐状态可持续、社会发展取向积极向上的局面。

3. 以社会建设为重点是做长现代化“短板”的必然选择。一些地方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社会矛盾积累发展,个别地方甚至爆发冲突,已经开始拖经济建设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后腿。实行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战略,能够有效缓和、化解社会发展不足带来的问题,解决诸如征收拆迁补偿、合理水平和范围的社会保障、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收入水平的调节等等一系列困难问题。

4. 以社会建设为重点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度的有效手段。把社会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能很好化解影响居民福利水平提升的不利因素,解决诸如居民收入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建设等较明显拉低居民幸福指数的突出问题,为人民群众的权利保障和行使、利益维护和享受提供更好条件,从社会公平、公正以及共建、共治、共享等更为根本的层面推进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形成社会氛围优化、社会幸福度最大化的体制、规范乃至社会文化,构建起提升人民群众幸福度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

协调发展战略的建议

1. 尽快对沿海发达地区现代化战略调整升级作出决策。沿海发达地区正处于由小康社会走向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顺应现实需要对现代化战略进行调整升级。应在论证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就现代化战略调整升级作出决断,有步骤地予以实施。为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可以选择经济率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不同、具备相对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地区,进行先行先试,初步积累经验后在最发达的省市推开,然后再在沿海省市全面实施。对试点地区,应该给予较为充分的政策调整、管理创新的回旋空间,允许其根据试点目标和指导思想,依托当地经济发展基础和社会建设条件,探索出台必要的社会建设优先的政策、规范,采取更多强化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措施,为社会建设重点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试点经验应尽早推广。

2. 组建统筹社会建设发展的机构。一些地方顺应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已经成立了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社会建设重大问题。而从社会建设成为工作重点的趋势看,要求与之匹配的管理服务机构是具有相应功能的完整体系。其构成至少包括三部分:一是领导机构。领导机构负责对社会建设重大事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对社会建设推进及与其它建设配合进行统筹协调,对社会建设全局进行指导。为此,要求领导机构具有权威性、稳定性,需要增建由负责领导专任主要负责人的常设性领导机构,统一行使社会建设管理协调的领导职能。

二是咨询机构。由于社会建设管理面临一系列需要探索研究解决的疑难问题、全新问题,领导机构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有赖于参谋咨询机构的强有力支持。为此需要组建具有很强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能力的专家咨询团,以专职兼职相结合、自主研究与项目招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咨询研究,必要时成立专门研究机构,集中一部分专家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突击攻关。

三是执行机构。现行主要从事民生管理的机构是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社会建设与管理机构还有公安、教育、文化、体育、园林、环保、、城管等部门,工商、税务、发改委、住建等经济管理部门也涉及社会管理;从管理层次看,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承担着社会建设管理的大量具体工作,正逐步成为社会建设管理的重心所在。适应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战略需要,一方面要调整机构职能,首先重点强化民生管理机构、理顺和增强其管理服务职能,同时加强、调整其它社会建设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加强相关经济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使得现行行政体系的职能机制基本能够保证加强社会建设管理决策的贯彻落实,待条件成熟、确有必要时再进行较大幅度机构与职能调整。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赋予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更多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权限,给予更多资源保证,推动加强社会建设以及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顺利进行。

3. 加强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基本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科学研究。一是社会建设目标与要求研究,主要是沿海各省市社会建设目标以及衡量指标研究。从各地实际出发,参照国际上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将沿海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分别设定为2015、2020和2025三个批次,研究设定各批次基本现代化中社会建设目标及其相应的衡量指标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衡量指标体系。同时,研究设定2020~2035年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社会建设目标与要求,并注意与基本现代化目标要求的衔接。二是沿海各地社会发展状况研究。主要包括沿海地区社会基本构成情况,各类社会群体(阶层)诉求与心态,社会流动与融合情况,社会心理、社会道德与社会文化情况,民生建设与管理情况,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基本情况,社会组织发育情况,基层社会管理治理情况等等。三是沿海地区社会建设思路对策研究。目前需要研究的对策性课题非常多,如社会建设在沿海地区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及其落实途径,沿海各地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领域与推进战略,沿海各地居民收入倍增的瓶颈与对策,社会转型中公民素养的实际状况与提升路径,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流动人口参与社会建设的难点与思路,沿海地区社会保障全覆盖与提档升级的条件与思路,等等。

4. 调整基本现代化的规划部署及资源配置。在总体尊重各地“十二五”规划及远景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度微调完善,以保证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突出社会建设这个重点。规划调整完善的原则主要有三,一是两大建设并重原则,体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的精神。二是民生优先原则,把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幸福度作为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规划中予以更充分体现。三是提低补短原则,对社会建设的“拖后腿”领域进行补充规划,确保其在基本现代化决战阶段能够追平赶上。与社会建设重点发展战略及规划微调完善相适应,社会资源配置也要作相应调整,促使在“十二五”期间民生水平有较显著改善提升、居民幸福度有较大提高。社会建设欠账较多的领域和地区、以及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都应有较为充分的社会资源投入。在社会组织与管理方面,须加大对村级及社区建设的关注与投入力度,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社会管理重心下移落到实处。

5. 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首先是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讨论、研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实施基本现代化新发展战略的意义、目的、内容、要求,承担起自觉宣传、解释、组织实施新发展战略的领导者的角色。其次社会建设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其他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对社会建设重点发展战略的认识,掌握其主要内容,明确社会建设管理机构、社会工作者自身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推动社会建设的更好开展。再者,对全社会居民,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组织居民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开展讨论,努力使全社会了解顺应基本现代化决战阶段客观需要的新发展战略,认同、支持这一新战略,动员尽可能多的群众参与到基本现代化决战中来。此外要注意总结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经验、新成果,及时予以宣传介绍,以加快成功经验的推广,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形成相互促进、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N].学习时报,2010-08-30.

[2]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求是,2010(20).

篇8

【关键词】 水利经济;促进;水利经济;发展措施

水利经济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国家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做出了一些贡献,同时也增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实力,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技术上仍然存在着不足,使其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步调的一致性。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在水利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这两大方面,分别从水利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水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水利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水利经济包括水利基础产业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其中还包括了水害自然灾害防治及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正因如此,相关部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

二、水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水利经济建设进入到另一个崭新的阶段,不管是在水利设备的开发与应用还是在水利建设的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不可否认的成绩,但在水利发展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水利企业实力的不强、发展资金的不足、管理水平的低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水利经济的发展。

1.水利企业实力不强

尽管我国在水利经济的发展上比较迅速,但由于大部分水利企业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因此,相关企业不能很好地,及时地,去解决这些存在于水利经济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加上水利企业之间发展比较混乱,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不能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从而容易造成有效资源的浪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利经济的发展与创新。

2.发展资金的不足

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上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水利经济管理制度上的不严谨,再加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使其发展进程缓慢,存在明显滞后性,使得水利经济的政策与资金下达困难,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水利建设的高度发展。

3.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水利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大工程,加上其过程十分繁琐,因此常常会出现水利企业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工作效率普遍低下,相关企业里还存在着人才缺乏与思路陈旧的现象,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当前水利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促进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综上所述,水利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水利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水利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1.政府必须加强政策的支持

由于水利经济发展属于我国重点经济发展的关键部分,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它的支持,一方面,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将会导致水利经济无从发展,同时资金的投入还能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对水利企业的发展积极地扶持,对于小型水利企业进行引导,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水利经济发展问题的措施之一。

2.加强对水利经济专门人才的培养

由于当前水利经济人才匮乏的局面越来越严峻,政府必须要加强对水利经济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水利经济人才的水平通常可以从两个途径去实现:一是大量引进专业水利人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利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引进大量先进人才与技术;二是必须加强对企业水利人才的培养。相关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以此增强员工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与技能。

3.加强水利企业自身的管理

水利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出相应计划与发展战略目标,切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同时还应该对水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提高水利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协调各部门成员的职责,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不断加强水利企业自身管理才能促进我国水利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小结

水利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突出的地位,它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因此为了解决水利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强资金的投入以及政策的扶持,当然企业自身也应该制订相应的发展计划,同时还要注重对员工自身素质水平与技能水平的培训,同时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开拓思路,不断创新,树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同时要与政府部门保持一定的沟通与交流,确定一条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路线,大力推动我国水利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杨东亚.浅议新时期促进水利经济快速、科学发展的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5,01:124-125.

[2]杨东亚,张慧青.探究有效促进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01:188-189.

[3]张学源.如何有效促进水利经济快速发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90.

[4]叶凉军,邹仕芳.如何有效促进水利经济快速发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11:211-212.

[5]张国权,黄丽燕.关于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0:115-116.

篇9

关键词:中小型国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转型期

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突出发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积极总结经验,发扬传统,积极探索,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与时俱进推动企业中心工作,为企业经济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

1.中小型国有企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中小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不少新问题,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那种传统的方式来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不合时宜了。其所呈现的新特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复杂性

首先,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对当前中国政治的态度上发生了变化。我们企业的职工文化层次参差不一,年龄跨度大,来自四面八方,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统一,如地域文化不同、文化理念不同、价值观不同、消费观念不同和价值取向不同等等,一部分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对政治冷淡,对政治不来电,缺乏正确的精神支柱,出现信仰危机。其次,对主人翁地位感到失落,认为工人就是雇佣劳动者,就是做工赚钱,养家糊口,除要给报酬和福利外,其他一切与我无关。许多企业的职代会只是摆设,纵使开职代会,也是举举手拍拍掌而已,而不能真正行使职工代表的权利。

(2)艰巨性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企业经济建设中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有一部分企业有近视行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工作,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没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是多余的,忽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致造成思想政治工作摆不上日程,思想政治工作机构薄弱,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足且青黄不接,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节约生产成本,撤销了思想政治工作机构,裁员裁掉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企业决策层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这些现象的发生,从而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

(3)多样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对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富强和企业做强做大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市场经济是以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以相互竞争为运行动力和发展源泉,于是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和谐现象,出现不正当的不择手段的竞争,出现企业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和碰撞;另外,城镇之间,区域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收入悬殊差异等,都会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难题。

2.中小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2.1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中的起着重要的引导、服务和保证作用。因此,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与时俱进地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2.2与时俱进抓队伍建设,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体系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工作务实、热心服务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是当今时代对现代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面对新课题、新情况、新矛盾,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双过硬”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是无法承担起重任的。因此,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分期分批培训现有的和后备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 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转变作风,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方针和方法,创作性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此外,还要不拘一格选人才,采用“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选拔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

2.3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时代要求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要做到破僵硬化守旧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解决墨守成规,凭经验办事的问题,围绕市场经济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

2.4与时俱进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经济建设

要在现有激励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种激励措施。比如领导行为的激励。企业管理者优良的思想作风、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廉洁公正的品德,对职工具有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故此,企业要建立领导行为的激励措施,给职工以良好的影响。

2.5与时俱进强化参与意识,增强职工的责任感

篇10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核算管理;管理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risen sharply, enterprise or business the unit size and quantity is also obviously presented the upward trend. As the company's core depart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work has been a leading enterprise and worker concerned hot, because some of its decision to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 accounting management quality stand or fall, it's likely to enterprise'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o fully realize enterprise accounting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ment and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of urgenc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referential Suggestions.

Keywords: enterprise accounting; Accounting managemen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都是令人震惊的,目前,很多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甚至对中国的发展速度产生担忧,这些都充分的证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现在发展良好,更意味着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强劲的发展态势。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更为紧密,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经济大潮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切忌骄傲自满。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单元,为了早日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现有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核算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当前,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来看,拥有助师以上职称和大专以上会计学历的从业人员比例过低。

(二)会计主体界限不清

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四大前提之一,目前企业存在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问题,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

(三)会计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到位

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基于成本考虑,在会计机构设置上,大多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再外聘兼职做会计。

(四)不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建账

大多企业的账本主要是应对税务部门使用发票,尤其是为了应对增值税发票必须建账的规定才设立的,并不是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设账;即使设账,账目也混乱不清。

(五)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

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内控制度不全。会计的监督与反映职能也严重缺失。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措施

(一)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的加强

1.加强对财会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量的大小,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从而使企业配备足够的、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从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和爱护会计人员,保证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并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开展工作。此外,财政部门也要联合统计部门、税务部门等对会计兼职制定一些必要的管理方法,限制会计的兼职数量,并提出会计兼职核算中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要求,保证并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

2.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中的考核。这也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并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处理各种会计事项,并熟练地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新的会计处理及纳税申报的方式,使会计人员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

3.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制度建设。应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因为这是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保证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其中,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总而言之,企业必须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进而从制度上保证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企业会计核算外部监管的加强

1.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要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外部监管,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等,对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监管,与企业内部监督起互补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检查,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等,还能促进企业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推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其次,政府应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管,并向企业提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

2.加强企业执法情况的检查。由于很多企业存在诸多违反会计法规与制度的行为和事项,而税务部门又难以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因而可以将财政、税务有关职能结合起来进行检查,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这对于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十分有利。不仅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也是对其他工作人员起到了警示作用。

三、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将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目标,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这样的企业发展规划无疑对其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之前,别忘了从客观实际情况考虑,对国外同类行业进行深入研究,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吸取他们的精华,并且,还要打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远大的发展目标,才能成为中国振兴的强大助力。我国的经济建设才能取得更为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关荣.加快建设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提升会计核算管理和服务水平[J].金融会计,2010,01

[2] 张秀清,赵庆华.当前基层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吉林金融研究,2009,03

[3] 曹利珍.论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