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

篇1

现在的学生从物质生活上来说,无疑是幸福的,但精神上却并不轻松。虽然现在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应试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状况有所改善,学生出路也比过去多了,但是,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扰,仍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压力。世俗流行的狭窄的竞争攀比,快节奏的生活,繁重单调的课业负担,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还有来自成人的焦虑情绪,无不给现代孩子带来精神的困扰和心理上的不平衡。

在大部分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今天,许多孩子都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隹。如某报纸曾报道的一案例:某所中学有一个班发生失窃现象,班主任找班中一位同学了解情况,事后这位学生越想越怕,以为班主任是怀疑他偷窃,结果不敢见家长,不敢返学校,独自一人出走了。这样脆弱的孩子,经受不住小小的一点压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1989年,在我国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几位有名中外专家提出衡量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7条标准:(1)积极进取,有强烈的开拓精神。(2)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类的责任感。(3)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5)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6)有多种个性和特长。(7)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这7条标准中绝大部分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这表明,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 健全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看,未来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决定的,要做合格的人才,必须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保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和行为效果。

国际卫生组织把"健康"概括为:身体无缺点和疾病,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针对中学生的具体实际,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客观地对待现实,而且能正确地评估自己;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的乐观的情绪,即使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调适、乐于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获得最大成绩。概而言之,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当能保持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基于以上认识和时代特征的把握,我们归纳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所特有的五大主要特点:第一,健全的人格;第二,敢于正视现实;第三,恰当的自我观念;第四,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五,热爱学习生活。这些构成了评价一个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主要标准。

例如,小郑原是一所普通中学的尖子生,一直担任班长工作,初一下学期随父亲工作调动,小郑转学到一所重点中学,由于两校的教学水平的差异和课程进度的不同,转学后小郑第一次考试成绩排在班第55名,在班干部的改选中也落选了,一向活泼开朗的小郑沉静下来,这时,班主任和家长及时与小郑谈心,与他一起分析成绩落后等原因,小郑听完老师和家长的话后,充满信心地表示,自己的能力绝不是目前这个水平,请老师和家长放心,他一定能迎头赶上。从此,他早上5点多钟起床坚持读英语,课堂上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课后常常能见到他勤奋好学的身影。到初二下学期中段考,他已从55名升为班的18名。并重新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而且他表示: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进入班前十名。

评析:小郑的成功,除了是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外,主要还是小郑本身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坚定,自尊自重,不怕挫折和困难。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而非智力因素占70%。人所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支配下完成的,心理素质好,可以充分发挥出人本身具有的巨大潜能;反之就有可能使潜能受到压抑。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个性是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几种状态表现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当前中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主要有列几种:

⒈压抑心理

超负荷的学习担子,使有些人精神紧张,寡言少语,忧心忡忡。个案:学生A学习成绩很好,平时测验、考试总排在班第三至四名,但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于是整天埋头学习,在一次考试中取得班第一。在获得老师表扬的同时,也受到一些同学的闲言闲语,说她这次成绩是偶然的,她听了这些话后总是担心下次被别人超过,不能保持第一,满脑子是问号:"有人超过自己怎么办?"。由于过分担心,晚上十二点多钟也不愿睡觉,第二天上课却无精打彩,这是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正常竞争,压力过大而产生了严重的紧张情绪,焦虑过度,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⒉自卑心理

个案:学生B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与别人沟通,成绩在班中处于中等水平。有一次考试,她有两个科目分数偏低,总成绩达不到预想的水平,家长焦急之中说她脑子比别人笨,于是在她思想上萌发了低人一等的感觉,怕同学取笑、怕老师责骂,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常常处于忧郁、悲观、沮丧的心境之中不能自拔。

⒊失落心理

个案:学生C由于从小在家庭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思想上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平时自我要求非常高,一直是班中的尖子。她给自己定出几个要求:每次考试都必须在班前十名。初二学年由于主、客观一些原因,她的考试成绩下降到班的中等水平。随着原有地位的丧失,她自我失落感油然而生,出现心理不平衡,怀疑自己是否"优秀",变得苦恼,消沉,颓丧,不与班中学习好的同学交往,反而主动去靠近成绩和纪律差的同学,似乎从哪里才能寻找到精神安慰,失去了奋进的内动力。

4.单恋心理

个案:学生D在小学时担任班长,曾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升上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情感也随着变化,男与女 意识的增强, 令她暗暗地喜欢上班中的一位男同学,形成单相思。由于情有独钟,神情恍惚,不可自拔,酿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的后果,令家长和老师都大吃一惊。

5.嫉妒心理

个案:学生E生长在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和生性好动、好玩的性格特点,小E总是不能长时间静下来坚持学习,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中下水平。而与小E原来水平相差不远的小华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成绩逐步进步。面对着老师对小华的赞扬和父亲对自己的责骂,小E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扭曲,他开始想方设法攻击小华,挑拔小华与同学的关系。过份的嫉妒心使他性格变得古怪起来,神经过敏,总怀疑别人与他过不去。

6.孤独心理

个案:学生F的父母都是单位的领导干部,经常加班,出差和应酬,极少留在家中,对小F关心只停留在日常的衣食和金钱的满足,一家三口一个星期难得有1-2次同台吃饭,家中根本无人关心她的喜与忧,F放学回家望着摆设先进而冷清清的家,孤独空虚的感觉就会从心底升起,她在写给同学的信中说:"……我经常独自一个人在麦当劳呆坐一个多小时也不愿回家,有时回到家中心情就极其恶劣,或者是放声大哭,或者是发脾气摔东西……"。

7.从众心理

个案:小G是班的学习委员,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倍受班主任的钟爱,由于小G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同学的嫉妒,这些同学在班上有意与她作对,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G被这些同学的行为吓怕了,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班日常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得这样才能被那部份同学接纳。

8.逆反心理

个案:小H的母亲家教很严,对小H返放学时间都作了规定,但小H性格外向,喜欢玩和交朋友,放学后经常留在学校与同学闲谈或相约去逛街,把母亲的规定忘记得一干二净,当然,她母亲对她的行为非常恼火,每次迟回家都是一番责骂,对此,小H极为反感,从无意识的行为变为有意识的反抗。有一晚十时多,她母亲打电话向班主任投诉小H仍末回家,班主任向小H了解情况,原来她放学后故意从另一方向绕一个大弯慢慢走回家,目的就是要气一气她妈妈。

9.脆弱心理

个案:小J就读小学时是学校文娱队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校内、外的表演,加上学习成绩不错,所以她是在老师的赞扬、重视和家长的宠爱中完成小学学习,小学毕业考上重点中学后,来自各校的尖子生云集一起,小J显不出小学时的优势了,初一、初二的学习成绩都只是在班的中等水平,一旦失去了以前的优越感,小J就缺乏心理适应能力了。老师善意的批评,小J看作是有意与她过不去,家长正常的要求,小J以为是父母亲不再爱她,她变得多愁善感,心事重重,常常为一些小事就把自己关在房中哭泣,班中的同学戏称她为"林黛玉"。

以上的事例,说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现象表现得很突出。

四.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中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⒈是家庭教育不当,宽严失度所至;

⒉是基于生理特点;

⒊是受社会环境影响;

⒋是学校教育重智轻德、没有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出现问题后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过后也不了了之。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调适,需要从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从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中去获得,不能偏废,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结合一些教育科研成果和亲身体验,我认为以下思想与实践方法可供参考:

⒈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处在各种不健康心态下的中学生会产生烦躁、苦闷、伤心、愤恨等心理反应,情绪波动大,或悲观失望、或嫉妒,对自己健康成长形成威胁、并对学校以至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作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作为"望生成才"的教育工作者,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肩挑重担,任重而道远。

⒉建立新型的"母子","父子"关系。

父母不能把子女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采取"高压政策",致使子女不堪重负,产生怨恨或反抗心理。而应该建立新型的"母子"、"父子"关系,尊重自己的子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有人提出:新型的"母子"、"父子"关系就是"朋友式"关系。像朋友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敞开心扉,作心灵的沟通。

⒊少一些物质满足,多一点精神关怀

目前中国家庭结构大多数是"四二一",即四位老人,二位父母亲,一个孩子,孩子自然成为家庭中的核心,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家庭教育已被电视、电脑、卡拉OK所代替,父母不是忙于应酬、赚钱,就是各追各的电视剧,各唱各的卡拉OK,很难再见到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谈家事、国事、天下事,父母亲给予孩子主要是金钱、物质上的满足,而很少给予精神上的关怀,互不沟通,往往滋生疑虑心理和对抗情绪,因此父母不妨带孩子去参观一些科技成果展览或到大自然去开拓孩子的视野,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乡下参加劳动,让其体味到辛勤的劳作的艰辛,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去欣赏一部好的电视或一场音乐会,使其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

⒋不妨体验一点痛苦,承受一点挫折。就是在精神上给孩子注射一些"痛苦"疫苗,让他从小就有一些痛苦的体验,从而增强抗痛苦的能力。如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物欲,不该买的东西坚决不买,让他懂得,有些东西不属于他;孩子碰了桌子时,不要埋怨桌子,让他知道这是他自己不小心的缘故。

⒌开展青春期教育。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成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对爱情的探求,他们生活经验不足,感情易冲动,自制力缺乏,极易陷入早恋的泥潭,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顺利渡过青春期,学校可定期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其中包括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观看青春期知识录像带,设计,发放,分析调查问卷等。

⒍培养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精神,促进学生自我肯定。一个对自身价值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学生 ,必然是"志存高远",以欢快,充实,进取的态度和行为去从事生活,对待人生。为此,应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三自"精神,可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创造活动,志趣活动以及有助于个人特长发挥的活动,激励,扶植和推动学生去获取成功,使他们从小就充满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欲。有了"三自"精神作基础,他们人格中自卑,懦弱,甘居落后,不敢进取等许多消极特征就能逐步得到克服和消除。

篇2

一、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丰南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中小学布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具体而言,即把文化建设作为引领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崭新增长点和重要抓手,并确定“以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丰南教育。

二、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步骤

1.谋定后动,科学部署

为了准确把握和科学指导丰南区各学校的文化建设,我们虚心学习,积极探索,多措并举,以提升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具体包括四方面。一是走出去学习。例如,组织相关人员到天津、山东、大连、四川及广西等地的名校学习和考察。二是请专家指导。例如:请山东省专家团队参与实验小学理念文化建设设计,请天津市教科院教授、唐山师范学院教授等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理论辅导。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开展校长大讲堂和教师论坛活动,交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想法和建议。四是创办丰南区学校文化建设月刊,开辟学校文化建设有关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及研究感悟等的交流阵地。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学习、讨论和探索中,丰南区教育局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全心投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确立丰南区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方案,确定“以凝练学校核心理念为中心,以落实六大载体为途径,以实施三化工程为手段,使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工作思路,拉开丰南区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帷幕。

2.精心雕琢,凝铸校魂

凝练学校核心理念和构建理念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对办学思想、办学思路的高度概括,是学校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在构建理念体系的过程中,干部教师全员参与,集思广益,丰南区教育局专家指导组深入各校,参与讨论,推敲定稿,全程指导。经过三年努力,丰南区83所中小学都根据本校发展的需要,结合地域环境、历史传承、办学积淀、学校特色和社会期望等因素,凝练出既个性鲜明,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核心理念及理念体系。例如,地处革命老区的辉坨小学和海边渔村的经安中学,分别以“传承红色文化,染红人生底色”和“浸润海洋文化,激励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理念,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形成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又如,唐坊小学和横沽小学分别以“书写六年方正字,养成终身好习惯”和“实践收获真知,笃行成就未来”为核心理念,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3.践行理念,落实“三化”

为了使理念生根,文化落地,我们在《丰南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作出详细的安排部署,以指导各学校通过“六大载体”,实施“三化”工程。

“三化”即将核心理念内化于心——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外化于行——形成师生共同的行为方式;固化于物——将理念文化的要素用图文符号固定下来。“六大载体”即通过德育文化、课堂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六方面的工作,践行核心理念,形成个性化的文化特质和办学特色。

(1)确定德育理念,推动德育文化建设

在学校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德育工作理念,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系列德育主题,并按照“明确主题、营造氛围,活动推进、分层实施,展示交流、评比推动,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四环节工作要求,有效整合课堂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教育因素,紧密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主题教育月活动。主要包括“三种教育”活动。一是尊重包容教育,即以大海宽广、博大的品格为切入点,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和短剧创作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海洋精神的认识,并将这种品质融入自己的性格之中。二是和谐奉献教育,即用大海博爱奉献的品格引导师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激励师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生活在集体中,以无私奉献为荣,以创建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己任。三是勤奋励志教育,即通过大海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鼓励师生在成长的航程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培养师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师生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性格。

(2)打造高效课堂,推进课堂文化建设

为了使学校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做到“内化于心”和“外化于形”,区教育局将课堂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将学校的核心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既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及探究的学习精神,又注重培养学生高效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银丰学校在“以人为本,享受教育”的核心理念引领下,从2010年开始,着手进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构建“以生为本,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凸显主题文化,推进课程文化建设

主题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理念生根,文化落地”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使核心理念促进师生共同价值取向和共同行为方式的形成,丰南区大力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所有中小学均已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制,并陆续投入使用。校本教材紧扣本校主题文化,将主题文化要素分解到教材,实现了形式灵活、图文并茂、明理与导行并举、教与学并重,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4)彰显文化特色,推进活动文化建设

活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最有活力的部分,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有效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各学校根据核心理念,精心设计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使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评比和天天有活动,为师生搭建个性发展、历练羽翼的舞台。例如:君子文化的“诵读工程”,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红色文化的“读、写、讲、唱、诵”……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和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使师生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逐渐形成学校的主流价值观。

(5)体现独特个性,推进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外化于行”的保障机制,指导各校按本校的核心理念要素修订和完善制度体系,使学校制度体系充分体现学校主题文化的价值取向。目前,83所中小学均建立了以文化管理为特征的制度体系。例如,“海之骄子”“和融少年”“红色奖章”“君子少年”和“阳光之星”等评价制度充分彰显了激励性、发展性和自主性的文化管理魅力。

(6)弘扬主题文化,推进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固化于物”的重要方面,是传达学校主题文化和学校主流价值观的窗口,时刻浸润师生的心灵。各校在环境文化打造过程中,师生广泛参与,献计献策,丰南区教育局专家组现场指导,将理念文化要素分解成若干维度,用风格各异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集艺术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例如,实验小学西校区将“君子文化”分解成“忠、孝、廉、礼、智、信”六个维度进行设计,并按楼层布局,达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和浑然一体的效果。

如今的丰南区,学校的文化理念不仅得到更好的诠释,更唤醒师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正能量。

三、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1.科研引领策略

为了使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和升华,丰南区开展了有序的专题研究,具体包括两点。一是广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指导各学校根据主题文化确定主课题和子课题,鼓励广大干部、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和实践。二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科研工作的检查评比和指导。丰南区教育局专家组对各校课题的开题、研究过程及结题等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检查。

2.典型带动策略

2006年,随着《丰南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我们开始聚精会神地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即尝试摸索积累经验、培养典型示范引领和区域推进普遍开花。

2009年,丰南区培育出实验小学、小集小学、南孙庄中学和丰南电大四所典型学校,其在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和视觉文化等方面达到预期效果,外显文化和精神文化焕然一新。这四所典型学校成功承办了丰南区学校文化建设现场会,其经验为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2010年8月23日,九所典型学校成功亮相,接受全区校长的观摩,其亮点突出、看点新颖,引起强烈反响。例如,辉坨小学“传承红色文化,染红人生底色”的核心理念,独具特色。又如,于庄子小学“用国球精神育人”和稻地二小“传承中华武学精神”的核心理念,最大限度渗透了社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以国为先”的传统美德。

3.分层推进策略

丰南区教育局文化建设指导小组对全区83所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三类学校的建设标准、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间,并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

4.评估激励策略

2010年,丰南区对原有学校星级评估内容和标准进行修改,加大学校文化建设在星级评估体系中的比例,具体包括三点。一是学校文化建设独设一星,既整合绿化、美化的评价要素,又对其他方面工作的评估要素作出调整,与学校核心理念对接,并形成合力。二是在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评估中对核心理念要素的渗透与践行进行考量。三是除在星级评估中强化文化建设工作外,丰南区教育局每年进行一次学校文化建设的专项检查评估,并对年度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授牌表彰。

5.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学校文化建设顺利进行,高效完成,丰南区教育局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学校文化建设指导组,负责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具体指导。丰南区教育局各科室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具体包括六点。一是督导室负责配合指导组审核文化建设行动方案,编辑学校文化建设月刊,安排分类指导工作,负责学校理念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指导、审查工作;组织校长学校文化大讲堂活动,负责文化建设课题研究项目的管理,指导培树文化建设典型学校,组织“走出去、请进来”的理论提升活动。二是教育科负责制度文化、德育文化、活动文化和特色学校建设,编辑学校文化建设月刊。三是中学教研室负责初中、高中课堂文化建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及高效课堂课题研究项目的管理。四是小学教研室负责小学课堂文化建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及高效课堂课题研究项目的管理。五是人事科负责组织对校长、教师的培训工作。六是各中心校负责所辖区域内学校文化建设的全方位推动,并抓好各个层面的典型示范校。

(2)资金保障

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丰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每年财政拨款近300万元。为了保证学校其他方面建设工程与文化建设工程的和谐一致、低耗高效,丰南区教育局将学校绿化、美化及内外粉刷等修缮资金与文化建设资金合并使用,并统一按文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施工,达到理想效果。

四、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效果

学校文化建设的扎实推进,拉动了丰南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使办学的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1.理念文化引领方向,办学特色正在形成

各学校核心理念体系的构建均考虑到地域环境、历史传承和办学积淀等因素,呈现出特质不同、风格各异的主题文化,直接推动办学特色的形成。例如:南部沿海学校的“海洋文化”,北端城区学校的“君子文化”,东部学校的“红色文化”和西部学校的“龙文化”均匠心独具,异彩纷呈。2012年,丰南区有四所学校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

2.学校文化建设助力,办学效益明显提升

学校文化建设强化了文化立校、特色兴校和质量强校的战略思想,使学校管理在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上,向文化管理迈进,使丰南教育品牌初具雏形。

3.学校文化建设唤醒自觉,师生行为方式改观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下,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学生的自理能力逐渐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明显增强。

篇3

基于建设数字化校园和发展“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念,我们提出了“数字・多元”课堂的教学主张。

“数字・多元”课堂是指集物联网和教育云端等新技术于一体的智慧课堂,它是一种“互动教学系统”,整合了数字化学习平台、电脑终端、即时反馈系统、智能终端等软、硬件的智能化教学方式,其表征是由多元教学手段、多元教学方法、多元作业设计、多元探究方法以及多元评价等方面构成。“数字・多元”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数字引领,多元发展,学会学习”。遵循的教育思想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即决定未来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学习力。

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从整体角度来建构课堂。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平台、三大环境和四大要素。三大平台为教学管理平台、区域校园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平台,三大环境为智慧学校、智慧教室和智慧课程,四大要素为数字引领、合作互动、体验感悟、多元发展。

“数字・多元”课堂的实施基于学科特点,共建立四种课程教学范式。基础课教学的路径是:资源导学积累感性经验抽象概括结论应用原理解决问题;迁移课教学的路径是:思维再现模仿学习练习巩固形成技能;转化课教学的路径是:自主学习尝试练习组织讨论巩固练习课堂总结;训练课教学的路径是:明确学标基本训练变式训练综合训练创造训练。

为了使“数字・多元”课堂有效地开展,学校在推进过程中采用了以下的策略。一是建设电子书包。在展开研究过程中,学校探索融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联结课堂与课外学习、结合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基于电子书包(pad)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探讨学生在电子书包应用中的W习心理、行为和方式的变化。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通过创设学习环境(选课走班和体验活动)、开发课程基地(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太阳能数字气象站、雨水回收生态系统、科技馆等)、搭建互动平台(大庆路小学感知生长网、数字课程基地网络平台、电子书吧)、完善学科教室(创客空间、STEM体验中心)等措施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三是通过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围绕“数字・多元”课堂的建设思路,利用数字技术从四个方面开展多元化的教研改革。改革教研理念,建立区域合作教研;改革教研路径,开展系列微格教研;改革教研方式,创生级管教研;改革教研评价,实施团队教研。

篇4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特征;教育对策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 of thought post 90s undergraduates under the visual field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Post 90s undergraduates refer to the new generation Chinese undergraduates who were born between 1990 and 1999. Since 21th centaury more and more Post 90s undergraduates were admitted in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role in nowadays college, whose value orientation, thinking pattern and idea of living are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former undergraduates, and brings about new problem and challenge for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it’s a new task to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of thought and drive forward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ll for al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worker.

Key words: Post 90s under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ought,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90后大学生生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年代,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在政治信仰理念、生活价值理念和自身定位理念方面,都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新特征,而且均具有明显的两面性。

(一)政治信仰理念

1、热爱祖国,政治参与意识强。

90后大学生往往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较高,能主动通过新闻、网络、报纸等主流媒体了解国内外新闻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对于国家发行和出版的记录宣传片、刊物和杂志,都能主动保持关注。在各类大型的社会活动中,也能经常看到90后学生的身影。

2、信仰不够坚定

由于生活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期,网络信息时代下各种不同社会媒体百家齐放、观点不一,加上自身价值观和心智还不够成熟,部分90后大学生对符合观的社会主流认识产生了怀疑,并时常感到一些迷茫,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正确引领。

(二)生活价值理念

1、理想远大,积极向上

一是90后大学生往往具有较为明晰的目标,富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和乐观的态度。90后大学生生活在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沉重的年代,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使他们的价值观趋于更加务实,表现出功利性较强,更加重视与现实利益的结合。[]因此,他们往往入学开始起,就对大学生活做出了理性、明确的规划,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完善和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是90后大学生渴望追求成功,勇于表现自我,特别期望通过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并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因此,他们经常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学术科技竞赛和社会公益活动,在校园学生自治组织和活动中,他们的身影也十分活跃。

2、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年代,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新事物,接受新观点。他们善于利用网络媒体,及时了解社会新动向和新观念,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强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

3、急于求成,缺乏耐性,依赖性强

一是90后大学生往往缺乏“十年磨一剑”和“慢工出细活”的耐心,寄希望于一步登天。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抗挫折能力不足,在面对困难时就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二是尽管90后大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获取海量的知识,但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网络,将大量精力都投入到网上聊天、逛论坛和玩网络游戏中,很容易受到一些网络低俗文化的影响。

(三)自身定位理念

1、富有强烈的个性和自主意识

90后大学生生活年代的社会整体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以及父辈的经济收入水平和受文化教育程度都较为优越,他们往往从小受到各种良好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自信,个性相对张扬。同时,90后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更习惯于独立思考问题,不会盲从既存的社会观念和经验。因此,他们往往会坚信自己的观点,并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2、自我意识和逆反心理过强

90后大学生往往存在着强烈的本我主义,注重和追求自我,容易忽略旁人的感受。同时,由于90后大学生在生活中受到过多的关爱,生活各方面均受到长辈的约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对社会叛逆的一面。一旦需要他们独立面对和处理问题时,便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二、90后大学思想特征的成因探析

90后大学生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的冲击、高度普及的网络的影响、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是造就了90后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的共同原因。

(一)社会背景因素

90后大学生成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间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存,不同文明和思想相互碰撞,使得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同时,在改革开放30余年,改革成效正日益显著,市场经济已建立起来的今天,我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模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变,这也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

此外,随着互联网等信息媒体的高度普及,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文化空间,享受着快捷、便利的信息渠道。然而,由于监管技术尚不完善,网络上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并存,其中一些较为低俗和草根的文化也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90后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和享乐至上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其信仰、追求和观念也随着发生变化,逐渐抛弃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对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的过度追求。

(二)教育环境因素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的改革期,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的培养重点。然而,教育改革的工程硕大,高考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现状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重视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的弊病依旧存在,导致90后大学生在心理素质、理想信念追求等方面接受的教育仍显不足,使得他们心里十分脆弱,很容易产生挫折感。

(三)家庭因素

90后大学生的父母普遍接受过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家长制和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逐步淡化,对子女的教育以民主和言传身教为主,更加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然而,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三代人的溺爱中,享受着“小皇帝”般的物质生活,其心理健康状况却很少有人问津。再加之他们缺乏兄弟姐们的关爱,容易形成比较自我的性格。[ 周国莉.从“90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消费导刊.2009,(1).]在这种宽松式家庭教育和传统式溺爱的共同作用下,90后大学生往往既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又兼具个人本我主义,形成了复杂的心理和思想特征。

三、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教育目标和观念

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党的十七大文件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作用。对90后大学生,应当多关爱体贴,多耐心引导,少急躁批评,使其深刻感受到高校的人文关怀。

另一方面,要坚持立足实际。朱熹曾说:“夫子教人,因此施教”。要遵循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深刻了解学生普遍关系的社会热点问题,丰富教育内容。由于90后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应当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于自我主义意识较浓的学生,要多引导他们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学会与人相处;对于挫折感和失落感较强,一旦遭遇挫折便很容易沉沦的学生,应当多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叛逆心和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多以心交心,以朋友的身份多关心学生、多沟通交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房。

(二)打造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体系

1、完善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面向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具有参与性高、受众面广的特点,能有效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修养和升华道德品质。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用和社会主义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同时,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应当立足于90后大学生普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实际情况,多使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观看教学宣传片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起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课外实践活动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加生动活泼,也能够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高校在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应当有意识地从两个方面培养90后大学生: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要依托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多组织活动;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和能力,要在活动细节中多融入团队配合的细节,通过活动来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配合意识。

(三)打造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又能关爱学生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首先,要提高自身修为,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正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出众的才华和高尚品行,都是吸引个性鲜明、注重自我、善于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90后大学生的重要因素。辅导员不仅要做到关爱学生、感染学生,更应当加强学习、提高修养,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政治觉悟、宽厚的为人处世、渊博的学术造诣去引领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其次,要注重细节,在实际生活中关心学生。学生事无小事,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往往隐藏在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在生活中真正贴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所闻所思所想,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再次,要善于观察,做好心理疏导。90后大学生往往有着自尊心强、不愿意接受批评的特点。对于有心理问题隐患的90后大学生,一是要多交心谈心,以真心、诚心和爱心博得学生的接纳,做到亦师亦友,便于90后大学生心甘情愿接受建议。二是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思想上的正面引导,并结合自己人生经历以及相关心理学知识来沟通,特别是对于挫败感和失落感强的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打击,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成绩和问题,既增强自信心,也克服不足之处,从根本上树立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最后,要与时俱进,多使用9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如QQ、微博、人人网、飞信等,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拉近距离、增进感情,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习惯。

(四)建立高校与家长的联系机制

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项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 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大学生家庭教育是指,作为教育资源的家长,在子女就读大学期间,积极配合学校立意未来,放眼社会,自觉不自觉地,有意识无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教育。[ 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高校应当主动与90后大学生家长联系建立畅通的联系沟通机制,及时向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现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具体形式如举办座谈会、建立网络博客和论坛、发送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等。同时,高校也多与90后大学生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便于因材施教,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隋丽丽,张艳.“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高教论坛,2010(5).

[2] 高桂云,孙义兰.注重人文关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J].社科纵横,2008(12).

[3] 周国莉.从“90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消费导刊.2009,(1).

[4] 林伯海,李金红,宋刚.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08,(3).

[5] 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篇5

一、环境愉悦心灵之美

高雅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带来”润物细无声”的较好心理影响。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中不间断地接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建设好学校的环境文化,将会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利用校园文化的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如设立心理健康墙报专栏,创办心理之友专刊、心理健康教育广播,开展心理健康演讲会、课外小组活动等方式等,广泛宣传:①心理卫生知识及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③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④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的意义与作用等等;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意义的认识水平。同时,学校注重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细化、趣化、教育化,努力打造雅致温馨的环境文化,注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相融,使校园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无论是学校的校舍、设施,还是领导、教师的办公室,包括每一间教室,都可以感受到整洁、雅致,又不失个性:学校的每一个走廊,每一面墙壁,包括伟人雕塑、名人画像、主题标语、特色专栏、文化长廊等就是一处文化景点,无不体现出文化的氛围。真正体现了墙壁文化――教育人、长廊文化――激励人、班级文化――温馨人的育人效果。雅致温馨的环境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愉悦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二、活动培育博雅之生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地位独特――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活动,对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育博雅之人至关重要。首先学校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健康周”、“心语信箱”、“心理健康讲座”、”校园广播站”、”国旗下讲话”、”成功父母成长讲堂”、校报《颐校风铃》校刊《颐校风帆》、心理健康小报《怡雅畅心园》等宣传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拥有健康心理的意义,进而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家长参与,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开展团体活动,愉悦个体心灵。从2004年以来,西固城第一小学的全体学生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校对”活动课”这一途径加强了研究,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开设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如在一、二年级开展的《蛋爸蛋妈大行动》团体活动中学生做为保护者体验责任感,在行动目标中学习管理自己的行为。体验生命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在护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发展了其意志品质。”助人自助”式活动是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重要形式,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研究,逐步形成教学特色:创建环境,增强体验,合作探究,自我提高。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价值、体验生活的幸福。

三、培训塑造儒雅教师

我们都知道,教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重大,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培训有效提升教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西固一校多年来积极开展开展”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系列培训活动,激励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的精神。2011年12月15日下午,学校请西固区党校校长马国庆做了《怎样做一个好老师》的报告,他的报告受到在场的每一位教师的欢迎。本学期为了我校雅文化的核心理念的提升及普及,我校开展了师德专题培训活动――雅行大讲坛。学校试图以大讲坛为培训载体,邀请知名学者、家长、学生、社会名流共同关注教师成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撑起一片蓝天。学校女教师居多,每年三八妇女节我校教师都以丰富精神世界为追求举办愉悦身心的女性沙龙。近三年的;舌动主题分别为《读书的女人最美》、《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幸福从教》、《立雅励行――做雅行教师》。

四、网络延伸怡雅理念

篇6

一、“动”的风采,彰显学校魅力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从建校之初的100多名学生、10余名教师发展到今天的一校三址,3572名学生、192名教师,73个教学班的大型实验性学校。学校始终秉承优良的传统,积极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办学路径,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真正践行素质教育、提升师生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精神家园。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素来注重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倡导以“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为核心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确定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校园文化主题,以培养“德才兼修・身心两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为目标,引导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获得真知、感受精彩、焕发生命活力、发展个性特长,激励师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学校精神,践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校训,为自己积蓄成才的力量。学校所营造的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办学氛围,使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精彩纷呈,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近几年,获得了“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培教育基地”“贵州省安全文明示范校园”“贵州省语文学科基地”“贵州省语言文字示范校”“贵阳市首批教育教学优质学校”“贵阳市音乐学科基地”“云岩区减负增效提质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一个个奖杯,一块块奖牌,不仅凝聚了师生的智慧和汗水,还记载着师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足迹,学校不断焕发出的新魅力。

二、教师“动”起来,激发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学校最具有核心价值的竞争力,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先让教师“动”起来,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动”起来。为了发展教师核心素养,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和幸福,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长期致力于打造“强化合作、弱化竞争”的教师文化,“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管理理念,以建设“友善真诚,互助互学,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团队文化为路径,构建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这样,激发教师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性地工作。

1. 建立团结协作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是“个体劳动,整体效益”的智慧和效益共同体。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形成合力、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还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建立资源库。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十分重视团队建设,先后搭建了名师骨干团队、学科教学团队、德育工作团队、体卫艺工作团队等,明确每个团队的领衔人、工作范围和具体目标,让教师的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团队可依托。比如,数学教研团队,师资整体比较年轻,缺乏教学经验,学校就把名师、骨干、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了合理划分,组成备课组、听课组、课题组,围绕数学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科组发展等维度进行了人员的合理配置,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形成了《数学学科微型教案集》《数学训练册》《数学专用观课反思册》《数学思维训练册》等一系列教学资源库,明显缩短了教师的成长过程。去年,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数学组被评为“贵阳市优秀教研组”。

2. 创新校本研修思路,促进教师动态发展

一支敬业奉献、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学校“精、气、神”的代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教师的活力源于对专业的自信和对职业的热爱,而这两者间又有着相互促生的作用。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把打造参与度高、趣味性强、针对性突出的校本研修作为重点,让教师们在轻松、愉悦的研讨氛围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提升专业素养,找到职业幸福感。

2016年夏天,学校语文组为了提升年轻教师的基本功,以全国第二届“曹灿杯”朗诵大赛为契机,组织教师撰写描述师生共同成长的校园故事,并由语文组全体年轻教师共同演绎。大家在排练、展示的过程中,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增强了互动交流和自信,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品味了做教师的尊严和幸福。教师们带着自己的原创作品――《时光它溜走了》一路过关斩将,在北京“曹灿杯”朗诵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了铜奖。

3. 创新教师工作方法,增强教师工作活力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积极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指导教师合作共建学科“资源包”,分享教育智慧;要求教师变“我来教”为“共同学”。通过对“微课平台”“学科资源管理平台”等的学习和操作,教师们不仅积极主动地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还积极参加信息化技术的各种竞赛。2016年11月,8名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荣获三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

团结协作的团队、创新进取的研修,激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增进了教师的交流,激发了教师工作的潜能。教师们在这个研修平台上,丰富了学识、提升了人格魅力、优化了职业技能。这样的研修,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让教师们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三、学生“动”起来,走班选课助发展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是重要的载体。教育的机会、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成长,均寓于课程之中。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首先从核心教育条件――课程建设入手,为学生的发展着力构建“多维”的发展空间。

1. 创新课程设置,发掘课程资源

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核心,重新整合学校课程,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开设更加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n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开设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特长为基础、以打造学校特色为目标的社团活动;开设以发展学生体能、彰显学校足球特色的足球课;开设以完善学生道德情操、塑造健康心理、培养礼仪修养的“校园礼仪与心理健康”课;开设以拓展学生阅读量、提升阅读效率、培养个性化阅读方式的群文阅读课等。学校还适时举办艺术节、体育节、阅读节;举行有特色的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举行班级足球联赛、班班有歌声比赛、朗诵比赛、才艺展示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到省外的绿荫场上踢球、在国际舞台上合唱、到世界各地游学。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兴趣爱好,锻炼了能力,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养成。

2. 构建“多维”发展空间,探索多元评价体系

倡导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综合性能力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实践探究型过程评价,淡化原有的考、比形式,搭建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动”的过程中协调统一起来,拓宽视野,启迪智慧,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思维习惯。

如果说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了一个“多维”学习生活空间。那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实现了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目标,让每个生命更精彩。

四、家长 “动”起来,共创学生美好明天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像人的左右手,缺一不可。为此,学校必须充分调动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展“家校合作”“家社合作”,让他们“动起来”,实现多方的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创新“家校合作”机制,聚力落实 “三大举措”

第一,开放课堂,家长随时都可以到任何班级进行课堂观摩,了解学校情况,配合教师教育子女。第二,班班组建家委会,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沟通协调家校关系,定期举行家校恳谈会,通过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增进了解。第三,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如,开放书吧进行亲子共读、外出踏青多元学习、游艺联谊彰显个性等,不断增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学习与情感交流。这样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2.创新师资来源渠道,合理招募家长志愿者

为了进一步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合作,拓宽学校师资的渠道,学校还招募一些学生家长与其他社会各界精英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来。聘请部分家长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开办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学生书法练习、舞蹈训练等;“六一”、元旦迎新等活动时,招募家长志愿者,组织活动、参与活动、评价反馈,既丰富了学生课程,又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感,融洽了家校关系。

3. 定期举办专题培训,引导家校有效沟通

篇7

绿色环境为基础

“成立于2010年的第一教育以‘绿色成长、健康成才’为教学核心理念,安全的幼儿教学环境是保证孩子健康的基础,也是绿色教育的保护屏障。”陈海涛表示,第一教育旗下的摩玛幼儿园中安装了新风除霾系统,能够保证幼儿园内的空气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并配合地源热泵系统提供采暖制冷,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摩玛幼儿园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广、自由的学习与活动空间,保证每名孩子均享受10平方米的绿色活动空间。教室均采用天井、落地窗等自然采光方式,园内栽种四季常青的藤本科绿色植物,从环境入手让幼儿感受到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教育在针对高端社区家庭服务的‘摩码宝贝水育早教中心’引进了美国高标准儿童泳池,整合研发独有的游泳池水处理技术,利用纯物理净水技术,通过0.001微米水源过滤,使泳池水达到真正的纯净水标准。”陈海涛介绍,纯净水处理技术、自创净水系统、泳池自循环系统等,保证了摩码宝贝水育早教中心的纯净水质,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早教机构和家长之间的安全信任屏障。

绿色的快乐教育

在陈海涛看来,未来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将变得更为紧密,因此幼儿早期教育应越来越具有国际化视野。第一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精神,其使用的教材匹配各年龄段的幼儿学习需求,打造孩子成长的早教基石,避免幼儿阶段“小学化”的超前教学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寓教于乐更受到孩子的欢迎,摩玛幼儿园开设了涂鸦美术教室,取名“卢浮宫”,意在让孩子从小接触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激发孩子潜在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通过美术颜料的涂鸦作画,幼儿内心思想可以得到完美的演绎,同时想象力也得到无边无际的释放。同时,摩玛幼儿园藏书区的经典绘本也吸引着园区孩子的喜爱,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图书,可供亲子间一起借阅。

摩玛幼儿园的舞蹈课堂上,教师带领孩子在舞蹈镜前自由发挥表演,不拘泥于固定的舞蹈模式。音体教室还配备了钢琴、古琴等各类乐器,在丰富孩子音乐课程内容的同时,让孩子有机会接触与感知各种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方式。幼儿园还定期举办主题音乐舞会,其主题包罗万象,涵盖文化、风俗、地理、自然等,不断打开孩子的学习视野,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文化。

未来互联网思维

陈海涛说,幼儿园作为传统的线下教育产业,利用更多的互联网思维,可以让更多的线上家长和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早教资源。“90后”人群成为新晋父母的主力军,这些家长往往由于工作的客观原因无法倾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育儿类APP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此,针对2至6岁的儿童家长,第一教育制作了“看孩子”APP。

篇8

一、尊重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了尊重

1.陈校长,您当初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下,开始想到实施“尊重教育”?

陈钱林:我1984年参加工作,教过几届初中班,深切感受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1992年调入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工作后,我发现过重负担背后存在更为严重的问题:教育者的强势控制,造成孩子的被动发展。教师布置过多的作业,孩子被动应对,被动必定低效,低效的结果,再增加作业,许多孩子就如陀螺般生活在这个怪圈中。

1995年,我向当时北师大俞国良教授请教。俞教授从中西方教育的大背景分析,认为我国教育更多地强调师道尊严,对学生尊重不够。我想到上海顾泠沅教授的一句话:“在东西方教育之间,会有一条中间地带,找到这条中间地带,会是一种集大成的智慧。”我觉得,东方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适当吸纳西方教育对儿童人性的尊重,可能就会找到“中间地带”。

为了追寻“尊重教育”之梦,2001年,我放弃了教育局中层干部的职位,到新办不久的瑞安安阳实验小学任校长,着手探索校本化的“尊重教育”。

2.“尊重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陈钱林:“尊重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尊重人性。在安阳实小,我围绕这个内涵,设计了“幸福为本・习惯为重・尊重人格・尊重差异”的理念体系。从教育目标维度定位为幸福为本,教育内容维度定位为习惯为重,教育方法维度,对儿童个体而言要尊重人格,对儿童群体而言要尊重差异。

2011年,到温州市建设小学之后,我设计的理念体系为“基础・普惠・自主”。基础,是基于课程维度的理念。首先,基础的面要拓宽,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能力、习惯、情商、性格等发展。其次,全面发展不是全面拔尖,不然会增加学业负担。普惠与自主,是基于儿童维度的理念。普惠,就群体而言,要惠及所有孩子,既关注精英教育,又关爱弱势群体。自主,就个体而言,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两校理念的表述虽略有差异,但核心内涵都是尊重人性,都指向儿童的幸福感。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理所当然也包括当下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教育在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社会价值趋向所需求的人才时,更应关注孩子个体的幸福与快乐,在为孩子未来着想时更应关注今天的幸福体验。

3.您从瑞安安阳实验小学到温州建设小学,一路下来已经有十多年时间,十年磨一剑,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钱林:我国教育并不缺少理论,国家也不断调整政策,但很好的理论、很好的政策,到了基层、到了教师这里,很难落地。为什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在政策与操作之间,缺少桥梁。十多年的校长生涯,让我摸索到寻找桥梁的方法。

如尊重教育作为一个理论,教师是很难接受的。而我在这个理念下设计可操作的实践载体,教师就容易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慢慢领会其背后的理念,这样,理论就接了地气。最好的理论也要如同放风筝,要有一条线让教师牵着。

尊重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载体,有的成功实施,有的设想很好却在实践中行不通。十多年来,形成了一些师生欢迎的实践载体,其中最成熟的,要数自主作业与学生“星卡”评价。“星卡”评价通过可操作的载体,将育人为本的大道理落地;自主作业同样将减负提质的大道理落地。我感觉,这几个载体,似乎把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打通,把理论与实践打通,把高层政策与一线教师的操作方式打通,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打通。

二、星卡评价给了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4.最开始推行“星卡”评价制度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在随后的教育教学中是如何改进的?“星卡”评价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陈钱林:2002年开始,我们设计了“星卡”评价制度。其变革的核心思想,在于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综合素养发展。“星卡”分“绿星卡”、“红星卡”、“黄星卡”。学生点滴进步都可获“绿星卡”。10张“绿星卡”换1张“红星卡”。学生犯了错误,可以私下以“黄星卡”作为惩罚措施,之后一周内收回,并给予补偿性的赏识。

因为评价的操作方式贴近师生,很受欢迎。刚实施时,主要是操作中的理念偏差。如一些教师总是很自然地把“星卡”与学科成绩挂钩,不自觉地引导学生夺“星卡”比赛,在班级公布每个学生的“星卡”数量等。这样的评价,形式上有所改变,可本质上还是没变化。不过,这些偏差在实践中很快纠正了。纠偏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观念转变的过程。

建设小学的“星卡”评价,在操作设计上,又有了质的变化:一是设计限数量的“好学卡”、“特长卡”,而广泛使用的“努力卡”,则以“哪壶开了提哪壶”的思想,奖励除学科成绩与特长之外的综合素养,从而避免了以学科成绩与特长论英雄的习惯思维,体现了“基础”理念的广度;二是以“厚德笃行少年奖章”取代期末三好生、“星级少年”等评比,更加大胆地淡化竞争,保护了弱势儿童的自尊心,更好地体现“普惠”理念;三是设计“家庭卡”, 以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为载体,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体现“自主”理念。

三、自主作业让“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5.自主作业是您的又一次创新,您是怎么想到自主作业的?

陈钱林: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如果在教学方式上没有体现对儿童人性的尊重,这样的“尊重教育”是有纰漏的。所以,从2001年开始,恰逢课程改革,我们一直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索。但是,很遗憾,不管是自主学习的课题,还是生本课堂的模式推进,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反思,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教师认可的教学改革载体。

在学校教学改革徘徊不前时,我对家庭教育的探索有了进展。2000年,我的双胞胎孩子上小学。面对教师过于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普遍现象,我尝试在家庭中探索自主学习。我儿子相对自律,我们商量让他跳级,不做统一的作业。2006年入读重点高中后,不做教师统一的作业,成绩也拔尖。我女儿读小学时喜欢做作业,我也没干涉。2006年读中学后,随着作业量的增加而出现“苦读”现象,我引导她有选择地做作业。经过一年的适应,也基本上具备自学能力。我坚信,有些孩子完全可以少做或者不做教师统一布置的作业。

2007年,我尝试将家庭教育的经验移植到学校,就有了自主作业的创新。我设计了自主作业制度,在全校三年级以上、语文与数学学科中实施。后来,随着我儿子考上中科大、女儿考上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后,自主作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家长认可。2011年9月,我完善了自主作业制度方案,在温州建设小学五马与大南校区实施,效果良好。2012年,在四个校区全面实施。因为设计的载体很好操作,一下子就普及了。

6.自主作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家长是如何反馈的?您是如何解决并不断完善的?

陈钱林:教育变革措施是否顺利实施,首先取决于设计的载体是否接地气。建设小学的综合素养自主作业,引导孩子自主健身、自主阅读、自主学艺、自主探究、自主劳动,表格设计容易操作,获得绝大多数教师与家长的支持。

学科自主作业刚实施时,有些教师与家长并不认同。但我觉得,每项改革都会有支持者、观望者,这都是正常的。我的策略在于,宽容对待观望者,积极鼓励支持者。随着改革的推进,星星之火慢慢形成燎原之势。

对教师观念的引导相对容易,而对家长的引导相对复杂。刚开始时,我主要以家教沙龙的形式进行,家长质疑,我来答疑。几次对话之后,有一批家长就跟进了。实施一年后,我们设计每学期第二周召开全校家长会,由班主任介绍自主作业等品牌方式和班级进展情况。这样不仅引导了家长,教师在发言之后,也会有新的感悟。

7.自主作业的精髓在哪里?自主作业实施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陈钱林: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精髓,一是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二是把素质教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自主评价表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所有二年级以上学生都参加,这是面向全体;引导孩子自主健身、阅读、探究、学艺、劳动,这是全面发展;要求每个孩子自主选择、自主计划、自主评价,家长只是引导而已,这是主动发展。

学科自主作业有几种形式,有作业都不做的全自主,有选择做的半自主,有到了晚上七点还没完成经家长签字后就不做的作业签免等形式,省却了的作业,由学生设计的自主学习方案来代替。这项变革主要指向减负与提质。减什么负?既有学业负担,更有心理负担。学生做自己不喜欢的作业,必定是苦恼的。提什么质?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习习惯,还有情商与独立人格。其精髓在于:一是不喜欢的作业不做,给予孩子选择权;二是通过自主学习方案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课程表,而且是自主设计的课程。

自己的作业自己做主,任何孩子都会高兴的。所以,实施自主作业后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变自信了。长期以往,必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利于学生独立人格形成。

8.我一直有一种观点:一个人只要对事情有了兴趣,有了主动性,他们在完成一件事情时就不会感到负担,虽然过程中会感到累,会遇到困难,但是会坚持下去,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陈钱林:我完全赞同您的观点。我们实施自主作业,正是希望基于孩子个性化的兴趣进行引导,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品尝学习的幸福。

当前我国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可老百姓对教育还是非常不满意,其中较大的反感可能来自孩子的兴趣被忽视。如果兴趣受到尊重,孩子就会自信快乐,家长的满意度自然就会提升。还有,钱学森之问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觉得与基础教育长期忽视孩子的兴趣有关。如果都能基于兴趣设计自主课程,学生创新能力必定大为长进。

四、自主作业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9.您觉得分数重要吗?选择学科自主作业之后,不做或少做老师的作业,分数不会下降吗?孩子毕竟要面对中考、高考,家长怎么认识?

陈钱林:分数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然重要。如果教学变革影响学生分数,高考中吃了亏,学校也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分数重要并不意味着就只盯着分数。我觉得,一般智力的孩子,小学要考90分是相当容易的,而如果要考95分,就要做适量作业;而如果要求每次考满分,就要做大量的作业。如果学生很轻松可获得90分,而把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健身、阅读、实践锻炼、自主学习,看起来考的分数不如满分,但得到的不是更多吗?小学是基础的基础,正如建房子的地基,当然有个底线的质量要求,但肯定没必要把地基当作艺术品来做,不然肯定是无用功。

刚尝试自主作业时,学生考试分数也许会下降。我有个比方:孩子自主作业学的是南拳,老师作业盯的是太极拳,考的也是太极拳,分数下降了有那么可怕吗?自主作业培养的是能力,如果孩子具备了能力,到高考时,谁能说就不如刻板做大量作业的孩子呢?从长远看,自主作业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培养了自学能力,自然不会降低分数。

10.很多人担心,学生过度注重自主发展,比如,碰到自己不爱学的内容就不学,那样,学生的知识就会缺一块,也会影响成绩,您怎么看?

陈钱林:首先,我们的自主作业删掉的是不适合自己的作业,以自己设计的作业代替。比如教师布置的作业是米饭,孩子选择少吃些米饭,然后自己吃些喜欢的面条、水果,同样吃饱,还可能更有营养,为什么非要吃米饭?

同时,对选择自主作业的孩子,教师会有个学法上的引导与宏观上的调控。发现孩子那样学习不妥,在自学方案中可以及时纠正。即使孩子成绩明显滑坡,说明孩子这时候不适合自主,下个月不批准就是,这里教师有调控权利。只是原来教师更关注作业本身,现在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自主作业改革具有广泛推广性

11.自主作业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教师是否需要专门的培训?自主作业是否适合所有学科?

陈钱林:自主作业对教师的自身学科素质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要求教师观念有所改变:有的孩子是不需要盯的;并不是每项作业都非做不可;要允许给予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选择权;要逐步由侧重于教转向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引导。

自主作业适合于所有学科。对作业相对比较多的语文、数学更有意义。从我家庭教育的经验看,小学高段孩子经过引导可以形成自学能力,中学阶段更适宜,特别是重点高中,自主作业更具有实践价值。

要实施自主作业,关键是设计载体。需要对教师进行一些培训,主要是理解载体背后的理念,但不需太多的时间。

12.自主作业是否适合在其他地方推广?推广需要哪些条件?对于家长素质一般的学校,是否也可推广?

陈钱林:综合素养自主作业适合所有小学推广,包括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也包括民工子弟学校。当前教育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关键问题,还不是家长不重视,而是家长找不到方法。以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的形式,引导孩子在家重视综合素养形成,操作起来很方便。实际上,对留守儿童而言,即使家长不在身边,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比如自主健身、自主阅读、自主劳动,这些并不需要家长帮忙。如果家长不重视或没精力管孩子,通过教师对综合素养的引导,更有推广价值。

而学科自主作业,只要孩子学习习惯良好,就可以实施。学科自主作业并不是要求家长来辅导,如果教师这边刚放手,而家长又马上盯着,这样的改革就没有意义。自主作业的核心理念是个性化的逐步放手,既然教师都可以放手,家长自然不能代劳,这样才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与独立人格。

鉴于此,要推广自主作业,几乎不需要什么条件,不需要特别经费投入。只要领会自主作业的理念,可以先引进我们自主作业的操作方式,在校本化的过程中逐步改进。当然,我建议与“星卡”评价一起推广。“星卡”评价比自主作业更接地气,利于教师领会尊重人格、尊重差异的“尊重”价值观,更利于自主作业的推广。

13.有人说:自主作业会带来教育的革命,您如何认识?

陈钱林:如果没有教育部门长期对作业量的宏观控制,孩子的负担有可能更加变本加厉。问题是,很好的作业量时间规定,到了教师这里都成为一纸空文。为什么?整齐划一的时间标准并不好操作。首先,班级里每个学生写作业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同时,作业涉及多门学科,总不至于教师每天为了作业量都开个会吧?不好操作,慢慢就没人理了。这就是缺少载体的问题。

篇9

德育教育,旨在立德树人

育人德为先。作为校长,笔者深知德育工作要细化到每一项细小的教学环节中。为此,本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要养成教育精细化习惯,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要明确德育工作责任和工作细则。其次,要落实班会课程化,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体制。第三,要强化家校互动,为家长组织针对家庭教育的辅导会,强化家庭教育职责,同时开展“向家长汇报,请家长评议”活动,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通过心理辅导活动、班级谈心日记、心理辅导热线、学科教育渗透等多种途径,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心育与德育、少先队活动融成一体,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传统与现代节日以及演讲、读书等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心理健康的阳光少年。此外,强调活动自主化,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自发学习状态,使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喜人局面。

崇文尚礼,实现文化育人

在根植学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实效,学校提出了“诗礼文化”的核心理念,用一句话概括追求“诗礼文化”的理想,即“师生心灵中有文澜诗意,知识中有古今中外,视野中有大千世界,灵魂中有民族精神”。围绕“诗礼文化”,学校从制度、管理、课堂等各方面制定出相应措施,着力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太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曾流传下许多故事、名人、传记,这些都成为学校“诗礼文化”的营养与源泉。

打造“诗礼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了解和吸收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从小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中培养优良的审美情趣;以读养心、蓄力、增智,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做到“心中有爱,淳朴善良,诚信有则”,构建崇文尚礼的雅致文化校园。

以人为本,生共同发展

学校是围绕“人”而开展工作的。教师尤其是校长一定要胸怀坦荡,充满爱心,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爱生如子。

重视干部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学校管理中,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加强班子的团结和民主建设,使班子成员之间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形成发展合力。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坚持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师德教育方面,定期宣讲师德规范,定期点评师德表现,组织开展“爱岗敬业铸师魂”和“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推荐”等活动。

再次,在教学业务方面,学校重视骨干培养,组织校本培训,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加强校际交流。为了给教师提供业务进修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近三年,“走出去”学习考察人数达60多人次。

注重与学生和谐相处,以真诚换取信任,以爱育人 针对师生关系,学校主张教师用爱心、耐心对待孩子,用真诚、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坚持以“诗礼点人生”为办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确立为“诗文少年,明礼君子”,并做成标牌竖立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激励学生树立信心,不断进取。

以德立校、促进学校发展

在“以德立校 育人为本”原则的引领下,全校教师团结一心,努力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孩子们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也在潜心教学中得以发展,收获了累累硕果。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班主任专业化管理先进校”“古诗文诵读先进校”“‘双’有主题教育先进校”、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陶行知研究先进集体”“优秀心理辅导站”等。学校教师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百余人,学生千余人。《山西日报》《现代教育报》《基础教育参考》相继报道了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特色活动。

作为校长,笔者的努力也赢得了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校长”、太原市“优秀校长”“太原市高水平骨干教师”,并入选“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周年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山西省百名优秀中小学校长》一书,《科学导报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报》等报道了笔者办学经历;十余篇论文分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由笔者担任主编的《古诗文赏析》校本教材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优秀研究成果特等奖。

篇10

1. 主动承担任务,学会付出

培养孩子对弱小群体的保护、照顾意识。我班孩子的年龄段是园里最大的,我会通过一些以大带小的活动,激发孩子的责任感,让其体验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户外远足,每人带着一个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路呵护照顾,行进到目的地,陪弟弟妹妹做游戏。我班幼儿还排演木偶剧和故事大王等进行巡回表演,受到了弟弟妹妹的热烈欢迎,孩子们也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与快乐。

2. 培养谦谦君子,以礼待人

将包头市青山区一机集团第二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核心理念“把方便留给他人,不方便留给自己”渗透到孩子的行为里。在班级的集体活动,如喝水、入厕、上下楼、吃饭等环节,奉行“女孩优先”原则。班上有几个男孩抢着为女孩子开门,边开边说:“女士优先,男孩靠边!王老师,你也是女士。你也先进门吧!”

3. 制订体育活动目标,男女有别

男孩子的教育目标要有挑战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坚强个性。例如,在我班的球类训练中,幼儿进行了拍球、传球、夹球的训练,男孩子还增加了踢球的技能技巧培养。体育活动中提高男孩子的活动量,游戏设计既惊险刺激又有安全保障,保证了趣味性、安全性、发展性。鼓励男孩多进行跑、跳、爬、钻等一些各小组之间的追逐竞赛,从而培养男孩子坚强的个性和冒险精神。学期初,体育活动需要搬运动器械时,老师招呼:“男子汉们,帮帮忙吧!”渐渐地男孩子形成了习惯,主动收放班级活动体育器械,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效率。

4. 亲子毅行活动

我班幼儿每月利用周末的时间参加家委会组织的“大手牵小手,健康快乐一起走”亲子毅行活动,旨在通过这种亲子活动,增添亲情,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提倡家长对孩子有质量的陪伴。孩子们随着活动的深入,在父母的陪伴下,一次比一次行走的路线长。有几位平时很少露面的爸爸,积极参与了毅行活动,在和孩子亲亲热热牵手同行的过程中,他们也纷纷表示和孩子一起出来走走心情真好!这样的活动让父亲们体验到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以阳光的形象和刚强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5. 家园共育,加大男性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力度

充分利用男性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资源优势,弥补女性教育的短板。我班朵朵的爸爸是专业的体育训练人员,我邀请担任我们的课外体育辅导员。在他的带动下,晨间活动吸引了很多爸爸的参加,他们与孩子一起游戏,活动的难度、花样和趣味性都大大增强了。在朵朵爸的指导下,班里的不少女孩子都学会了推铁环的技巧。本学期,还对大班幼儿及全体女教师进行了足球知识及相关技能技巧的培训,足球运动赢得了许多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喜欢。

6. 学习放手,给幼儿成长的空间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看见一只蝶痛苦挣扎着要从茧上面的一个孔挤出来,她对这只蝶心生怜悯,于是把孔割大,以减轻它的痛苦,结果蝶却死了。因为不经过从小孔挤出来这个艰难的过程,蝶就不能消耗掉体内过多的油脂,就不能蜕变成一只自由飞舞的蝶。日常生活中,许多中国父母以爱孩子的名义,包办代替孩子做事,不舍得让孩子受苦,不忍心让孩子犯错,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我利用家长会、QQ群、微信群、家教座谈会等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教育资源,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醒家长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把挫折看作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机会,帮助孩子建立战胜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