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零售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20:4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零售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零售报告

篇1

【摘要】目的:观察止血绫对甲状腺手术创面渗血,组织愈合的影响。方法:对10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手术切除后,创面贴上止血绫纱布,残腔内不放置引流物。观察创面渗血情况。结果: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止血绫,在闭合腺体残腔后,创面渗血减少。结论:止血绫在甲状腺手术中对减少创面渗血、促进组织愈合具有较好作用。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止血绫; 引流物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56-01

我们自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108例甲状腺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均应用止血绫作创面止血,不放引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8例病例中男性32例,女性7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4岁,甲状腺功能亢进50例,甲状腺腺瘤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手术切口最长7cm,最短2.5cm。

1.2方法:所有病例于切除病灶,缝合残留腺体,充分止血后,于创面贴附止血绫,术野内均不放置引流,用3/0#可吸收缝线缝合颈前肌,颈阔肌及皮下脂肪组织,皮肤切口作皮内连续缝合。

2 结果

使用上述方法的所有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出现颈部血肿、皮下积液,无呼吸困难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

3 讨论

甲状腺位于颈部软组织之中,又贴附于气管之上,其血液、淋巴循环及其丰富。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毗邻,在绝大多数外科侵入性手术治疗时,为了防止颈部出血、渗血和淋巴液外渗所诱发的喉头水肿,气管受压,严重者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并发症。因此,甲状腺手术后均常规留置引流物,其目的在于引出难以彻底制止的甲状腺残端渗血,淋巴液漏等。

甲状腺手术方式有:甲状腺腺瘤摘除术,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根治性切除术及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等。随着微创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微创手术已逐渐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在以往的甲状腺手术中所要求断离肌肉的手术方式已被否定(甲状腺根治性手术除外),取而代之的是小切口不断离颈前肌群的手术。因甲状腺本身血液及淋巴循环非常丰富,术后创面渗血及淋巴漏在所难免,因此,甲状腺手术后均常规放置引流,但放置引流又有如下缺点:放置引流物增加了手术步骤和术后换药护理次数,并可加重创面渗液;吞咽时刻刺激气管,增加分泌,可诱发出血或加重疼痛,影响早期进食;并可导致切口皮肤与气管的粘连,给患者造成长久的痛苦及加重心理负担;引流的血性液使敷料渗湿,增加病人及家属的恐惧感;引流物还可以成为逆行感染的通道,引起术后伤口感染;引流物通常在术后第二天拔出,因而引流口愈合也较慢,易形成疤痕,影响美观[1]。而如不放置引流物,则可以克服以上缺点,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止血药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甲状腺手术后不用放引流的做法[2]。

止血绫为天然再生纤维素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在体内水解吸收,15-20天快速吸收,最终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止血绫具有止血、防止术后粘连、促进组织愈合等作用。止血绫遇水血后,首先能够吸收一部分血液,吸收后快速变成稳固凝胶状;随着物理性状的改变,止血绫就成为具有黏附性,能牢固地贴附于创面上,和具有很好的顺应性,达到封堵创面渗血渗液,堵漏及阻隔等作用;由于与周围组织形成阻隔,可起到防止粘连的作用;止血绫与创面紧密连接防止创面干燥,为创面提供一个低氧微酸的湿润环境,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溶解,创造低氧环境并促进毛细血管生成,其电离作用可促进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并上调其活性,降解中间产物可被组织吸收利用,从而促进组织愈合。止血绫具有物理封堵止血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的化学止血这二个主要的止血途径,因此对肝素化和重症患者等有凝血机能障碍者,也能很好地起到止血作用。

总之,止血绫具有良好的可溶性、黏附性和可吸收性,不引起炎症反应,异物反应,组织坏死等。应用止血绫能够促进组织愈合,防止粘连和血肿产生,使颈部活动不受影响,不适感减轻;术后不放置引流物,能减少引流物并发症及避免疤痕形成。止血绫使用安全简便,减少住院时间,节省相关费用,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没有腔镜的基层医院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篇2

宜 南

去年笔者曾经短暂在美国生活了2 个月,其中业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就是闲逛美国的各类折扣零售店,走进任何 TJMaxx、Marshalls、Ross Stores或Burlington Coat 工厂店,肯定会找到顶尖的服装品牌杀手级的优惠价格,让我心动不得不掏钱购物。

不同于以往折扣服装零售店传统销售剩余、不完美的或过时的库存,今天的折扣服装零售商提供的是刚下季或即将落潮的商品。一般而言,消费者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他们在这里会买到上一季的货物,但今天这类商店出售的商品都是当季的。笔者常常看见美国消费者推着我们在传统超市看见的推车,尽情采购折扣商品。

折扣销售商如何实施供应链战略?

这些零售商如何能够提供令人心动的商品,而且以这种即使社会最底层都能负担得起的价格?有时在大优惠的时候,笔者曾经买过低于10 美元的NIKE和PUMA 的各类服装。何种类型的供应链允许他们蓬勃发展扩大的同时,给消费者带来这种大幅度的折扣?

折扣销售商很少讨论他们的采购战略,或如何实施供应链战略的。原因很简单,供应链是他们的竞争优势,所以他们都非常注重保护采购信息。毫无疑问,折扣销售店肯定采取了正确的做法,仍然以健康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是一枝独秀。经营TJ Maxx 和Marshalls 店的TJX 公司, 横跨美国经营着1036 家TJ Maxx 折扣商店和904 家Marshalls 商店。笔者查过TJX 在2014 财政年度第一季度的数据,公司报告净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 至62 亿美元,同时,Burlington Coat 工厂店从其470 家商店—— 平均近80000 平方英尺的店面拥有近4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调整采购和库存战略

服装市场以一种“双管齐下”的运作方式改变了折扣零售市场。由于消费者喜欢低价格,折扣零售商会继续增加自己的店面面积和数量,这同时意味着来填补这些存储需求的库存也要相应增加。当你经营几百个店面时,你不能再依靠仅仅是“残羹剩饭”式的产品,或清理过剩库存去满足需求。与此增长相适应的是,服装品牌和零售商开始专注于收紧其供应链和库存控制,不再像过去依靠那样多的过剩库存作为支撑。

传统上,制造商生产数以千计的服装,可以尽可能多出售给品牌店和零售商,卖不出去的留给了打折销售零售商。但今天,零售商、品牌店和折扣零售店不会采取这样的做法了。服装品牌的盈利能力关键是有更少的库存,这给了折扣零售商更大的压力——如何在商店把商品装满,让消费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因此,折扣零售商已经以两种方式调整了其采购和库存战略,除了传统买进过剩或过多的货物,他们现在承诺提前从厂家购买当季产品,以保证库存。此外,一些领先的折扣零售商现在已经做出了自己品牌的商品,用来填充存储。比如TJ Maxx 和Marshalls 等大型零售商已开始购买他们可以控制的专有品牌。这种模式给他们两个优点:一方面确保在消费者心目中可识别他们的商品;另一方面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润,这有点像传统超市中的自有品牌。

总体而言,折扣销售行业正在变革,以前基于“剩余商品”的业务,到现在是新的商业模式——更紧密反映了全价零售商的标准化、系统化模式的特点,这将对供应链和运输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不是像以前从任何来源接收随机、计划外的货件,折扣零售商今天有开发好的详细供应链和运输过程。折扣零售商现在保持非常高效的运输配送与供应链网络,在许多情况下,服装直接从制造商运输到折扣零售商的配送中心或分拨中心——甚至直接向特定的零售商店配送。

折扣零售商的目标是要尽可能让供应商和制造商发送商品容易和顺利,这意味着折扣零售商已经接受更多协同的物流实践,努力优化内外向运输。例如,TJX 和软件提供商Manugistics(已由JDA 软件公司收购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十多年了,实现了交互式的在线环境,压缩运输规划和执行过程时间。基于Web 和EDI 的应用包括规划和执行,例如采购订单管理、集中运输规划和负载整合、承运人选择、假设场景建模、装载招标、运费支付、异常管理、绩效监控和分析功能等。这种在线工具可以帮助折扣店节省大量的内向物流成本,毕竟物流构成了总体成本更大的份额,因为他们的销售价格较低。

物流另一个战略是精简库存。而在过去,折扣店库存往往是挑剩下的货物,今天的商店更有条理和精益——所有这些吸引了更多的购物者。过去十年来折扣零售商越来越在库存和购买上想方设法减少物流成本。其中,配置高效率的配送中心,可以处理高容量、快速移动的库存并迅速分拨,这已经是许多折扣店的标准设置。

部分折扣店打造电子商务世界

折扣服装零售商也需要保持足够的灵活,如果百货公司不要季节商品,折扣店往往趁机而入,买下库存——如果全价店商将季节商品返回给制造商,他们也会这样做。这种机会主义式不确定性的购买占据了折扣零售商一大块商品份额,由于对这类商品非常难预测,因此TJ Maxx 和Marshalls 不运作电子商务渠道,不提供在线产品,有时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手上会有什么商品。

部分折扣店也打造了电子商务世界, 比如Overstock.com,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销售的是存货过多”的产品。其配送中心必须要在短时间移动高容量的产品,而且对于货物运输效率的要求也极高。确保稳定的库存流量使Overstock.com 有能力更像是传统的全价零售商。否则,如果库存真的很精益,在线渠道干涸,他们网页站点没东西可卖,一切都将是灭顶之灾。此外,购买存货后将货物运输至他们的分拨中心,然后在几天销售期中计划要卖掉库存70% 的比例,在线程序必须能够有效处理所有短时间内蜂拥而至的订单,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那么Overstock.com 是如何应对这一切的呢?以前这家在线销售网站是采购货物后进入自己的仓库,然后运至客户。如今公司物流重点转移了,采用了“合作伙伴”物流的办法,其合作伙伴品牌保持库存的所有权,通过Overstock 在线销售,并直接运抵客户。

篇3

内需亟待扩大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努力的方向,这不仅是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也是缓解出口受阻、国内竞争加剧的迫切要求。每一年都会有如此呼声和相应措施出台,今年,扩大内需的意义和进程都更为急迫。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面临非常严峻的经营局面,从美国次贷危机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断攀升的原料成本,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人工成本增加,整个社会出现的通胀压力,使得纺织服装企业利润率整体下降,纺织品出口放缓,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从2%下降到O.6%,据服装行业200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08年一季度,服装产量增幅比2007年同期降低约15%,从2007年开始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一直下降,到2008年2月,行业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1%。

此时一个振作的国内消费市场将是最大缓解企业压力的疏通渠道,因出口受阻的企业,亟需转向内销市场,释放因出口阻塞的产品压力;内销企业则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寻找准确的消费定位。

消费贡献首超投资

在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虽然这种消费拉动,受到房价、物价的影响,且居民消费比例仍然小于政府和企业消费的比重。在自2001年连续6年投资超过消费对GDP的贡献后,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也表示,消费贡献超过投资,实际上是中央扩大消费内需政策的结果,通过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带动了消费的增长。但去年发生的这一结构性变化,可能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变线。

据统计局数据2008年1N4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7亿元,同比增长21.0%。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2亿元,同比增长22.0%,4月份服装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7%。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559亿元,同比增长22.9%;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583亿元,增长20.1%。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3%、28.6%和28.0%。其中,服装类增长29.7%,但是食品类商品的大幅涨价对服装消费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调研显示,从2007年开始,国家不断从宏观方面出台环保、利用外资、调整进口结构等多项政策促进我国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而新劳动合同、两税合并、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以及降低出口退税等政策都使外向型企业逐渐将目光锁定国内市场,已经进入内需为主的消费市场。纺织产业也面临从“外贸拉动型”转轨到“内贸推动型”的发展新阶段。

内需市场压力增大

据第一纺织网《2008年一季度国内纺织终端消费市场报告》显示,2008年一季度,我国城多居民服装消费需求共1583.8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29.36%。未来5-10年,内需市场将对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的贡献率将达到80%。内需市场将成为国内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一直以来外销依存度近40%的纺织服装行业在未来将改变这种局势,更多的外贸企业将把眼光转向内销市场。同时,内需市场是纺织服装发展的一个主要动源,又是出口受阻的主要退路,但是也要看到内需也笼罩着很大的市场压力。

今年,因外贸环境变化,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似乎变得更热,在以批发中低档产品为主的北京动物园商圈,世纪天乐的外贸服装楼还是聚源的外贸服装批发市场都人潮涌动;一些分散的商业街区,打着外贸服装招牌的街边小店的数量不断增多,更有尾货市场的升温,成为外贸产品的主要流向。在看好内需的同时,也要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内需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已处于一个失衡状态。一旦出口减速,外贸企业因订单减少或商品无法出货,迫使企业由外贸转为内销,大量外贸产品会对内需市场的供给产生一个较大的推动,加剧供需关系的失衡,带来价格的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但衣着类价格几个月来仍处于下降水平,同比下降1.4%。服装价格下降1.6%。

扩展渠道错位竞争

国内市场本身的竞争就较为激烈,品牌企业尚在争夺消费市场,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了市场的过度竞争,内需市场也潜含着深层次的供需矛盾。原本在国内市场打拼的服装企业则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创新能力,增加品牌及产品的附加值,与其他企业拉开层次,来减轻供给增加、同质化加剧而带来的价格水平下降。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型零售企业服装价格随着商品出厂价格上涨而不可避免上涨,而品牌企业都利用产品结构调整策略逐渐提高产品附加值,赢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具有主动涨价的空间。

要在扩大内需市场的同时解决内需市场的矛盾,一方面,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如果要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品牌”应该与做内需市场的企业形成一种错位,利用原有的加工水准形成一种国内较高层次的需求供给。

没有自主品牌和运作经验的外贸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后将面临更多难题,毕竟创立一个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长期有效的销售渠道,以及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的划分。无力进行品牌运作的外贸企业也要找准市场,根据市场的主体来进行调整,不能盲目高档、不能盲目升级。目前消费市场两极分化也比较严重,低收入者无钱消费,中收入者被房贷、看病、子女上学压得喘不过气儿,加上粮油、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不敢消费或是调整各项支出的消费比例。企业对主体定位的消费群体要有新的考虑。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减轻库存,可以利用内需市场出现的新型渠道,如利用网上销售或是尾货市场吸纳商品。

农村市场拉动内需

另外,市场定位也应扩大中低档层面的供给和结构调整。据第一纺织网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服装内销市场规模接近8000亿元,农村城镇合计约为7748亿元。第一纺织网测算,去年我国农村衣着支出总额为1552亿元,城镇衣着支出总额为6196亿元。我国现有的衣着消费需求结构中,突出问题为农民消费需求占比过低。据悉,农村人口约是城镇人口的3倍,但去年农村衣着消费市场在全社会衣着消费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仅为20%左右。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一旦被激活,对服装内销市场产生的拉动能力将是巨大的。

篇4

没错,这就是当今时尚的写照:产品泛滥,价钱低得近乎垃圾。商家宣称,这是一个“快时尚”时代,任何人都能更快、更多、更便宜地拥有时尚成品。然而,流行周期缩短和成本缩减是一场慢性掠夺,“快时尚”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制衣不如卖衣

“快时尚”大行其道,彻底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零售业的生意模式。

在英国,人们如今拥有的衣物数量是30年前的4倍,每个人一年平均花费625英磅(1英镑约合1.61美元)购置衣物,每年新购衣服28公斤,全国每年消费172万吨时尚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每年有同等重量的衣物被扔进垃圾桶,尽管它们远算不上旧衣服。

数据证明,人们与衣物的关系正在改变。以前,人们根据收入、需求和季节添置衣物,一件衣服穿上一、两年是常事。在“快时尚”年代,人们对衣物的重视远不及从前,时尚界的重心也从制造向销售倾斜。

因为深谙此道,英国服装连锁店Topshop创始人菲利普·格林获得巨大商业成功。他在2002年以8.5亿英镑购得阿卡迪亚集团,将这家服装连锁企业打造成英国的“廉价时尚天堂”。

格林以此为基础成立Topshop连锁店,以普通人能够接受的价格,销售设计、剪裁贴近国际一线品牌的时装。成立3年后,Topshop半年内的销售额超过10亿英镑,而当时整个英国服装市场全年销售额不过70亿英镑。

对于收入有限的爱美人士,遍布街头的Topshop门店简直是通往时尚T台的捷径。他们在时尚杂志上看到“式样”,然后走进Topshop商店,以低价买到类似款式衣物。

对于渴望销售业绩的零售商,Topshop的成功模式值得标榜。低价只是Topshop成功的原因之一。紧跟市场潮流、迅速调整供货品种是Topshop吸引消费者的另一主要原因,“快时尚”成为行业标准。

时尚“快速反应”

“快时尚”不仅改变了零售业的生意模式,还彻底改变了时尚业产、供、销各个环节。

当商店随着潮流变化调整供货,“快速反应”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服装厂强调的不是数量而是速度。每个零售商都渴望得到反应最快的供货链条,生产周期不断压缩,从几个星期缩短为几天甚至几个小时。

提高生产速度的同时,服装加工厂的工作时间变得更加灵活。由于时尚潮流变化如此之快,零售商往往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下单订货。无论白天黑夜,只要英国的设计团队出图纸定稿,专门与供货方联系的买家就会发出传真,联系远在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加工厂。

几年前,一家大型零售商的单笔订单通常会约定,在20个星期内生产4个款式的衣物共4万件。如今,服装加工厂已经很难接到生产周期如此长的大笔订单。如果有零售商愿意在5个星期内订货1万件衣物,任何一家服装厂都会感到幸运。

作为时尚界的第一支“快速反应部队”,Topshop成功将生产周期从9个星期压缩至6个星期。这个纪录很快被刷新,英国另一服装连锁店H&M只要3个星期即完成从设计到商品上架的全过程。

限量版的“”

缩短供货周期同时,源自西班牙的服装零售商Zara引入“限量版”概念,彻底改写“快时尚”的游戏规则。

在业界缩减产量的基础上,Zara进一步淡化数量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极大丰富的品种选择。Zara设计团队每年设计4万款服饰,其中1.2万个款式被生产上架,比Topshop多提供5000个品种。

当英国第一家Zara专卖店在伦敦摄政大街开业时,该店的营销策略令人困惑。与Topshop等商店相比,Zara的售价并不便宜,但尚属可接受范围之内。犹豫不决的消费者发现,如果没有立即买下当时看中的衣物,第二个星期再来可能会空手而归。

这就是Zara的成功之处,通过减少数量造成消费者心理上的“饥渴”,即所谓的“限量版的”。这种营销策略造成消费者心理恐慌,担心自己稍有迟疑,将永远错失购买机会。

就连创建Topshop的格林对Zara的策略也赞不绝口。“天才,深得时尚业精髓,”他在接受业内杂志采访时如是评价。包括Esprit和Mongo在内的众多服装品牌迅速复制Zara的成功之道:订货至交货时间缩至最短,产品种类不再限于四季划分,同时大幅削减每个款式的数量。

对于时尚零售商而言,手头持有存货是最落伍的表现。对于消费者而言,材质和品牌等衡量服装品质的传统因素不再重要。我们忙着购买最新、最潮的设计,乐于尝试每年20多个着装季的不同设计。在“快时尚”年代,如果有人还满足于依照春、夏、秋、冬四季着装,那他就是一头“时尚恐龙”。

“奢侈民主化”

廉价服装连锁店并非“快时尚”唯一的商业受益者。便宜货横行之时,售价高昂的一线时尚品牌大举开拓新市场,自称“奢侈民主化”。

2001年7月,英国衣物鞋帽销售实现同比12%的增长,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最高的年增长率。与此同时,衣物零售价格却持续下滑。2001年,英国衣物零售价格整体水平下降6%。在2003年至2007年的4年内,衣物零售价格平均水平再降10%。

薄利多销是“快时尚”的成功之道。除多个服装品牌常年打折30%到50%,英国更出现主打廉价产品的服装连锁店。Primark是其中典范,该品牌每件衣服的指导价格不过4英镑。价钱低廉促进消费者过度购买,普通人也能一天换4身衣服。

当消费者为削减购衣支出而窃喜时,混搭风悄然兴起。所谓“混搭”,即《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2005年所言,“将奢侈品与廉价品混合的艺术”。这种最潮风尚默认,只要佩戴一件奢侈品,哪怕全身上下都是便宜货也无妨。自此,便宜不再是时尚禁忌。

常年瞄准高端市场的奢侈品因此发现“新大陆”,转而发掘中等收入消费者潜力。既然买衣服已经省下不少钱,为什么不买一件奢侈品犒劳自己、实践最潮的“混搭梦”?奢侈品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们号称,这是“奢侈民主化”,令奢侈品“触手可及”。

“快时尚”的阴暗面

低价策略是零售商“点石成金”的秘诀,但正是低廉的价格暴露了“快时尚”的阴暗面。

支撑时尚光鲜外表的,是浸满汗水的体力劳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4000万名工人从事服装加工,将纺织原材料裁剪、缝制为成衣。另外,全球还有3000万名临时工在家庭作坊工作,为成衣刺绣、镶边或缝钉装饰品,这些临时工人大部分是女性。

“快时尚”赖以生存的低价和快速原则,挑战着工人的极限。在发展中国家,服装加工厂每接一笔订单可赚的利润微乎其微。成衣零售价每一次下调都可能影响制衣厂工人的收入。在孟加拉,不少工人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但他们每天1英镑的收入远不够维持全家一天的开支。缩短供货周期更加重服装加工厂的压力。工人们在下班之前才被告知要加班,为了赶订单很可能连续十几个小时工作。

即使标榜“工匠工艺”、售价昂贵的奢侈品也难逃其责。大张旗鼓“奢侈民主化”之际,奢侈品牌从未放松过对供销链条的控制。为缩减人工支出,发达国家奢侈品牌的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外包至东欧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

篇5

正如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新兴中产阶级,同样存在大批新兴品牌迎合他们的需求。正是这样一批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零售业蓬勃成长的理由。2010年,零售服装销售同比增长24.8%,达89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市场。

小品牌

当人们讨论中国较大的国产服装品牌,他们通常提到像美特斯邦威(Me-tersbonwe)、森马(Semir)和波司登(Bosideng)这样的品牌。这三家中国公司都在中国拥有大量的销售网络,并且近期都在香港或大陆进行了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美特斯邦威有超过3600家门店,而森马和波司登各自宣称超过7000家。相比之下,2011年,盖璞公司(GapInc)在全球拥有超过3200家品牌店,崛起中的重量级服装品牌海恩斯莫里斯(H&M)约为2300家,仍相对较少。

有了这样的网络,你会以为美特斯邦威、森马和波司登已经控制了中国市场,但情况并非如此。其结果是没有一个服装品牌在中国拥有超过1%的市场份额,这为创业型品牌留下广阔空间。

走在中国小镇的任意一条街道上,你会发现熟悉的品牌格局。时尚零售服饰如今遍布于小到4万人口的小镇,实际上是只有几个交通信号灯,一些机动三轮车车行,以及主干道沿街数百米店铺的村庄。来自安踏(Anta)、乔丹(Jor-dan)、361°、QQ和以纯(Yishion)这样的中国服装连锁店常常排列在小镇的新开发区。

大一点的国产品牌开始出现的典型时段是当一座小镇的规模足以维持一家百货商店之时。这些小镇人口通常在10万人左右,以中国的人口规模而言,其级别在五线城市以下。

向前进

中国人是否真购买了足以与这样的扩张相匹配的服装呢?数字本身可以说话。2010年,城市家庭平均用于服装的开销是10.7%。与之相比,美国总体水平只有412%,而日本为3.8%。

这样的增长为服装品牌提供了多数外国公司闻所未闻的巨大机遇。“我们在小型城市的销售额实际上要高于大型城市。”女士羊毛衫品牌千秋(Qianqiu)的销售经理马音说,“消费完全转向了。外地人(非本地的劳动者)如今在城市里挣钱,但回到家乡花钱。”

千秋是有着远大志向的小品牌。品牌建立于1998年,目前拥有380家门店,2012年计划另开100家。均价480~580元人民币的千秋羊毛衫并不便宜。

这并没有让马音气馁。“我们很快将销售680元的产品,而且我们计划在未来5年发展到3000家门店。”他补充说。

另一个新兴的中档品牌是蓝粉衣橱(BBLLUUEE),该品牌由长沙地区前综艺节目主持人和钢琴教师李飞跃创始。李飞跃在职业生涯早期就意识到他想进入时尚界。

在35岁时,只有4年服装行业经验的他成立了蓝粉衣橱,该品牌瞄准25~35岁的城市女性。自2005年以来,蓝粉衣橱已经发展到拥有560名员工和全国超过300家门店。

去海外

中国品牌比比皆是,但除了像Zara、阿迪达斯(Adidas)和海恩斯莫里斯这样具有转折意义的标准化补充以外,从中国低端城市中获益的外国品牌寥寥无几。一项对低端城市的调查记录了超过4000个不同的服装品牌,其中只有296个是国际品牌。

也存在一些例外,规模较小的海外商家,如法国品牌Cache-cache,在决定忽略所有业已饱和的高端城市后已经进入了低端市场。“现在我们将深入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品牌总经理斯蒂芬妮时乇珂(Stephane Torck)说。该品牌2005年进入中国,如今已经拥有500家门店,并以每年50%的速度扩张。

专注于中国零售业扩张的咨询专家科贝特・沃尔(Corbett Wall)说道:“对海外品牌而言,其挑战在于搞明白如何与实实在在的数干个服务于中国消费者的国产品牌竞争。但中国有150多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尝试。”

旧霸主

百货商店品牌百盛正在逐渐暗淡。在零售业大兴的时代,像百盛商业集团(Parkson Retail Group)这样的百货连锁店正在成为过去时。百盛是进驻中国大陆最早的零售品牌之一。曾经是零售市场的中枢神经,在中国各地黄金地段出售化妆品和珠宝。截至2011年,在中国的30座城市中开了49家百货商店。

和其他零售商一样,百盛从良好的宏观经济趋势(包括快速增长的城市居民收入以及旨在推动消费的政策)中获益不少。尽管如此,百盛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更新的零售模式吞噬。许多中国的消费者现在极其信赖诸如淘宝和梦芭莎之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同时,像Zara、H&M和优衣库(Unlqlo)这样的“快速时尚”零售商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这些商店每隔几个礼拜都会更新它们的产品组合,并且运用几近科学的方法展示自己的产品。相比之下,百盛的服装品牌则鱼龙混杂。

在百货商店行业,百盛面临着来自两家新兴地方品牌(金鹰百货和银泰百货)更残酷的竞争。这些公司把它们的商店都分别集中在各自的所在地江苏省和浙江省,从而扩大的它们的品牌优势,并充分利用供应商关系。

从财务业绩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些战略在不同程度上的成功。2011年上半年,百盛的报告显示,开业1年以上商店的销售额增加了13.3%,而金鹰和银泰则分别增长了28.7%和28.4%。

篇6

因零售价格持续下降,零售商们为保持因此不断压缩的利润,一直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各种方法。考虑到和成本有关的因素,自去年开始,他们已经逐渐转向从东南亚国家采购以棉为主服装。改变服装采购地区也是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例如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年一直走强,相对地近几个月一些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走势趋弱。汇率的变化进一步促使零售商转向东南亚国家采购,以在他们的整个供应链降低成本,减少损失。

对中采购增长趋缓

根据美国纺织品和服装办公室(OTEXA)的报告,美国服装进口总量从2007年到2008年下降了2.7%,和1989年美国纺织品和服装办公室首次收集这方面数据相比,美国进口以棉为主服装的总量下降了2.5%。其它纤维品类的进口量下降更多,以丝为主服装进口量下降18.8%,羊毛为主服装进口量下降4.7%,合成纤维服装进口量下降2.4%。

大约六成的棉质服装进口下降是由于从中国、墨西哥、巴基斯坦的进口量减少了,减少量分别是3.9%,8.1%,1.6%,从这三个国家进口量的减少大大抵消了从其它排名前十位国家进口量的增长。尽管进口总量下降,中国仍然是对美国最大的棉质服装出口国。越南从中国获得一些市场份额,它对美国的棉质服装出口量上升26%,使越南成为美国的棉质服装第四大供应商。另一个较大的变化是从其它东南亚国家进口量的增长,从孟加拉、印尼、柬埔寨的进口量分别增长了8.3%,8.1%和5.5%。

尽管中国在许多以棉为主的产品分类仍保持最大供应商的地位(包括裙装,内衣和梭织衬衫),但过去几年采购地逐渐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例如下装和针织衬衫。从孟加拉进口以棉为主下装上升了25.6%,使孟加拉超越中国成为该品类最大的供应商。从中国进口以棉为主下装的增长率下滑较快,(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30.3%,从2008年到2007年仅增长8.5%)由于孟加拉生产的下装单位成本比中国要低(分别是4.36美元和6.73美元),使一些市场份额从中国游移到孟加拉。在以棉为主的针织衬衫类别,越南超过中国成为第二大供应商(仅次于洪都拉斯)。从越南进口针织衬衫增长32.5%,而从中国进口只增长了5.9%。从2007年到2008年,越南生产的针织衬衫单位成本降低4.3%到3.2美元,这显然低于中国的单位成本5.07美元,这个数字比2007年反倒有所增长。因此,从中国进口以棉为主服装增长趋势放缓不仅是由于目前的经济环境,也是由于零售商采购服装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所致。

汇率变化加强成本控制

几个主要纺织品生产国的货币对美元贬值,在出口成本上又有了新的优势。自经济危机以来,美元不断走强,扭转了自2002年以来的下跌颓势。从2002年2月到2008年7月,美元对主要交易伙伴的汇率下跌27.1%(根据

美联储汇率权重目录)。但是在过去几个月里,由于美元从2008年7月到2009年1月升值15.7%,对近一半国家货币的汇率下跌趋势已发生扭转。美元的走强归功于投资者相信,由于目前各方面情况不明朗,美国是保护他们投资的更稳妥地区,所以把他们的资产转换为美元。另一方面,他们抛出了以其它国家货币计算的资产和投资,使得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

对美元汇率显著下降的国家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国。因此,对美国出口的一些主要供应商的出口成本相对下降了。例如,自2008年8月以来,印尼盾对美元下跌18.7%,意味着2009年1月美国从印尼进口,比2008年8月少支出成本18.7%。由于长期被指责保护人民币,不让其升值,中国从2005年7月起,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尽管从2008年8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在这之前,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中国货物出口相对其它国家货物出口的竞争力减弱。

篇7

从相关报告来看,与上半年相比,目前服装行业终端零售继续承压,整体零售环境并无明显改善的迹象。期待整个行业在下半年出现明显好转,可能性并不大;但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应时而变,因此服装行业的分化将会越来越明显。一些提早调整、执行有效,且能够在模式上积极探索创新,以应对消费环境和消费模式变化的公司更能脱颖而出。

从服装子行业来看,分析人士更看好休闲和户外。重点推荐的公司包括:森马服饰、美邦服饰、探路者和富安娜等。

行业回暖尚不明朗

截至6月18日,服装家纺板块今年以来下跌了6.22%(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跑输同期上证指数。

服装家纺板块今年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1.31亿元,同比下滑5.1%;实现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滑11.27%。业绩降幅有所收窄,但资产负债表仍未明显修复。

此外,服装企业前几年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消费环境(电商的崛起)、竞争环境(竞争加剧、外资品牌进入)、成本端(租售比逐年提升、人工端的上涨)以及消费习惯的变化,在今年上半年继续存在。

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服装消费延续了低迷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较3月份回落0.3%。时间统计期更长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10月以来50家重点零售企业的服装零售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基本都在0上下波动,有的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目前整体行业环境依然承压,能否持续回暖目前尚不明朗。

“目前言复苏可能尚早,但制约品牌服装行业近几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外部环境等在1-2年内或将有所改善。而更重要的是个体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和转型提升,行业调整后微观个体分化差异会巨大。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至少是可以来更多地关注品牌服装行业和个体企业的情况。”国信证券分析师朱元对此表示。

兴业证券的中期报告里则表示,“不轻易乐观,不放弃希望”。其观点和国信证券基本类似――需求端上看,从2010年至今,服装家纺行业需求增速在整体需求增速下台阶、行业可选消费属性凸显的背景下逐渐下滑;同时,服装家纺行业线上渠道优于线下渠道的结构性分化态势仍在继续。从供给端来看,电商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以快时尚品牌为代表的行业新进入者对现有品牌产生替代效应,两大变量继续加剧行业竞争。在供需两端未出现明显向好的迹象、公司经营数据及财务数据未出现明显改善、O2O等估值修复驱动因素动力减弱的背景下,维持对板块“中性”评级。

龙头公司值得期待

那么,在此背景下,服装行业究竟还有没有个股值得投资者投资呢?答案是肯定的。转型的企业中酝酿着投资机会。

分析人士指出,企业的转型路径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核心能力方面的建设,为前几年的简单粗放发展还账,特别是在零售能力、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建设,提升到消费者端的价值,包括O2O全渠道经营等大量模式创新涌现;第二类是倍率的重塑,其背后是突破性的创新,甚至是跨界的扩张,提升效率消除中间成本、简化供应链到终端消费者的路径,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第三类是并购扩张,打造多品牌、多品类整合平台,针对不同的细分需求和细分消费市场,其背后核心是企业的能力和动力;第四类是行业延伸,打开发展新空间。

虽然目前行业无明显改善的迹象,但正是在行业洗牌的这一过程中,将有一些创新的企业跑出来,他们或许依靠模式创新、产品定位等内生因素超越竞争对手的公司;或者在经营数据、财务指标等方面存在边际改善。而这样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在下半年关注。

森马服饰:从2014年冬季订货会来看,公司数据相比春夏秋季订货会好,公司童装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休闲装已走出低谷,有望逐季向好。Wind资讯显示,截至6月14日,共有20家机构对公司2014年业绩做出预测,平均预测净利润为10.83亿元,平均预测摊薄每股收益为1.62元。照此预测,公司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约为20.12%。

探路者:2013年公司提出建设“户外旅行综合服务平台”战略构想,未来将通过并购、资源整合、组建新团队等一系列的措施,从单一的户外产品提供商向户外旅行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目前,公司已形成多品牌+绿野网+垂直电商三大业务板块为主的战略框架。截至到5月,公司2013秋冬产品售罄率达到75%,2014春夏期货产品执行率77%(去年同期为72%)。2014年电商收入占比约为25-30%,至2016年线上收入占比预计超过50%。预计今年新开线下门店约为150家。

篇8

“感谢上帝!孕妇装不再是过去的样子。”Sarah Pollak拥有三家实体店和一家网店,是孕妇装零售商Mom’s The Word的创始人。她说:“孕妇不该只能穿水手装,在工作场合也不适合用运动装盖住不断变大的肚子。我们经常碰到不知该如何穿衣的孕妇。”

根据知名市场研究专家全球行业分析师公司(Global Industry Analysts,简称GIA)的报告显示,对舒适兼具时尚的追求使得孕妇装销售达到28.7亿美元,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36.7亿美元。

美国棉花公司的生活方式调查发现,现在的80后准妈妈们将孕妇装市场引向更时尚的范畴。年龄在18-34岁的女性中有47%认为自己是时尚达人,相比其他年龄层女性,她们显然更喜欢购买新的和尝试不同风格服装(百分比是67%以53%)。

同时GIA的报告指出,女性消费者注重服装质量和材质。“时尚并舒适的服装继续主导市场。”据美国棉花公司的生活方式调查显示,63%的女性认为棉质服装非常舒适、透气性好(58%)、柔软(53%)。舒适、透气性和柔软手感是女性购买服装的重要考虑因素。77%的女性喜爱富含棉的服装,52%的女性认为她们对提供天然材质服装的品牌更忠诚。

Sarah Pollak谈到:“女生想要能随着她们身体伸展的服装,有许多服装能让她们在怀孕的时候看上去和穿上后感觉不错。当考虑到其在孕期穿着此衣服的频率和非孕妇在三年内穿同一件衣服的频率一样高时,折算成单次穿着成本,即使价格略贵她们也能接受。”

GIA的报告中写道,品牌声誉、品牌名称、服务、服装质量、对潮流变化的快速反应、色彩选择丰富都是零售商成功的重要因素。

很长时间以来,孕妇装的可选择范围有限,但现在,孕妇装开始顺应主流时尚,品牌更多应该考虑孕妇想要什么,而非主观认为她们必须穿什么。

现在的准妈妈有丰富的信息平台,例如电视、社交媒体、名人节目等,美国棉花公司的生活方式调查显示,35岁以下女性比年长女性更愿意从电视节目中获取搭配灵感。

根据GIA的报告,除了受到媒体影响外,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更积极,更多在外工作,美国在职女性数量正在上升中,从20世纪50年代的1800万增长到2010年的近6600万。这些社会变化使孕妇对孕妇装便捷性的需求极度增加。

“质量和功能性是时尚孕妇寻找高端孕妇装时的两个主要元素。”GIA报告中提到:“例如,品质上乘、修饰身材的高端牛仔裤正在推动孕妇裤装市场的增长。”

篇9

关键词: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151-02

1 我国服装业概述

1.1 服装产品消费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已不再只停留在遮羞保暖等基本功能上,更多的时候是追求服装的附加值,不但要求服装的面料、色彩,适合自身的生理、年龄特点,还要求款式、风格适合自己的职业、身份和时尚追求;同时渴望服装能准确地表达自我的个性和情趣诉求,提供精神、品位上的满足。

因此,现阶段服装产品呈现出以下消费特点:服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服装产品销售变动性大,可预测性低;季节性消费,大多服装穿着的季节性区分很明显;个性化需求特征突出。服装产品的这些特点使服装企业必需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经营模式。

1.2 服装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服装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服装行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第二,国内服装行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全国80%以上的份额,而中西部服装行业还非常落后第三,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停留价格、款式等比较低的层面,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仍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这导致国内服装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凤毛麟角。整个行业利润率低下。

2 服装供应链概述

2.1 供应链

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其具体运作流程如下:

2.2 服装供应链

纺织服装行业具有很长的供应链。从最初的纤维,经过面料设计,进行服装设计(包括制衣),再到销售环节(批发、零售),一直到最终消费。服装行业供应链上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独立阶段,并且各个生产阶段还可以细分为许多独立的工序。

在供应链中,服装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由下图可以看出,在服装产品从设计到面辅料采购、成衣加工生产、质量检测,直到最后销售的总体流程中,服装企业实质上是将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其主要的外包业务包括面辅料制作、成衣加工、物流业务、市场销售业务等。其外包的各项业务分别由供应链上的其它中小企业完成,各中小企业的职能体现在各自的职能带中。

3 服装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成因及危害

3.1 牛鞭效应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各企业由于业务的需要进行合作,但这种合作是自发并且是及其不稳定的。企业间缺少长期稳定合作的承诺,缺少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信任机制和协议关系,缺少信息同步传递,及时沟通反馈的信息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这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关系中,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来约束各成员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因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大多是通过直接下游企业的需求来进行预测,缺乏对最终需求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导致供应链下游某节点的微小波动都会造成从零售商、批发商到制造商逐级放大,最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在服装供应链中,当服装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进行各自效用最大化决策时,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服装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最优,从而产生了服装供应链总的牛鞭效应。

3.2 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危害

牛鞭效应给服装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库存积压严重,流动资金紧张,生产安排紊乱,生产成本过高。同时,它增大了服装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了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以及顾客的服务水平。

4 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对策分析

4.1 建立快速反应的敏捷供应链

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是从美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它是美国零售商、服装制造商以及纺织品供应商开发的整体业务概念,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至少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

敏捷供应链是实现企业快速反应的一种协同运作策略。在此环境下,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具有协调整个供应链运作的作用,能在市场需求信息发生变化时,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满足市场的特定需求。

实施QR对供应商、制造商还是零售商都带来巨大的效益。实施QR厂商可以更好的安排生产计划,从而在降低流通费用和管理费用,提高库存周转率,以提供更好的顾客服务。而对于零售商而言,实施了QR可以降低他们的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同时由于具有了更准确的顾客需求信息零售商可以减少缺货损失和削价损失。

部分国外服企业QR的实施效果如下:

4.2 建立供应链契约关系

供应链契约是指通过提供合适的信息和激励措施,来保证买卖双方的协调、优化供应链绩效的有关条款。供应链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契约安排有关,供应链中企业的协作、控制、管理以及物流和资金流等在企业间的流动都需要合理的契约安排来完成。

在服装供应链中,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节点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单独决策,导致供应链整体利益下降,因此通过建立供应链契约如批发价契约、回购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契约、弹性数量契约等,将明确各节点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从而分散供应链中存在于市场需求、价格、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风险。

4.3 简化供应链结构

供应链的水平层次和垂直规模的参与者越多,信息被加工的次数就越多,被扭曲的程度也就越大。在服装行业,由于广泛采取批发的大流通营销模式,导致供应链层级数量加大,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场需求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大大降低了服装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因此,简化供应链的结构,弱化“牛鞭效应”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销售渠道下沉,发展服装直销或连锁经营以及开展网络化销售。

4.4 联合库存

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是一种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供应链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

式。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

服装行业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有很多优点,对于分销商来说,可以建立覆盖整个分销网络的“库存池”和一体化的物流系统,这可以降低分销商的库存,同时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顾客需求,更有效快速地运输配送,减少了因缺货而使分销商失去销售机会的情况,提高了服务水平;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分销商比制造企业更接近顾客,能更好地对顾客要求作更快的响应,使制造企业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服装质量。

4.5 缩短提前期

在服装行业,针对交货提前期的不同组成部分,可采用不同的措施来缩短时间。例如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如MR―PII来缩短采购提前期: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利用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如CAD以及通过实施ERP对现有生产流程重新优化设计来缩短服装的制造提前期;通过现代集成化物流管理技术及第三方物流来缩短发运提前期;通过应用现代信息系统及时获得销售信息和货物流动情况,同时通过多频度小数量联合送货方式,实现实需型订货,从而使需求预测的误差进一步降低,最后综合有效地缩短了交货提前期,弱化了因提前期过长而引发的牛鞭效应的影响。

4.6 采用电子商务系统

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就是所有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服装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企业内部要建立局域网(Intranet),保证各项资源、数据沟通顺畅,实施企业资源管理(ERP)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第二是企业间利用Internet网,使产品从设计到零售的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交换实现即时的“在线”共享,企业则可以在线实时事务处理(OLAP),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产品研发管理(PLM)等更高技术要求的管理系统,建立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新型业务系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设立Web站点,减少企业间贸易的周转时间和成本,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组合。5结论

总之,服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供应链固有的,它们是导致供应链运作失灵的根源。供应链运作失灵的一大显著问题就是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而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对策有:服装供应链成员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加强信任合作、简化供应链结构,销售渠道下沉,大力发展直接营销、连锁经营和网络化销售、采用联合库存管理方法解决库存问题、实行订货分级管理策略、缩短交货提前期,实行外包服务以及进行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篇10

美国零售联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零售贸易组织,组织成员涵盖各类零售业态,如百货店、专业店、大卖场、折扣店、品类店、互联网商店和各类独立店等,以及与零售业有关的贸易合作伙伴。NRF美国零售联盟代表了美国零售业近140万家企业,作为美国零售业的伞型包容组织,NRF美国零售联盟还代表了全球性或美国的100多个零售行业协会。每年1月,NRF美国零售联盟均组织年会,研讨零售业的新问题和新发展,同步举办展览,促进先进零售技术的传播和交易。

零售业的再定义和创新

全球视野和零售跨国经营 自1986年到2003年,国际零售商跨国经营步伐明显加快,平均跨国经营国家数从2.8个,增加到10.1个,平均拥有外国业务国家数从4.7个,增加到14个。另外,相关报告显示全球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呈快速增长趋势,零售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国际零售企业十分关注新兴零售市场的发展机遇。目前,全球有三大引人注目的新兴零售市场,即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增速很快,其中中国零售市场规模达到3250亿美元。与会代表颇有兴趣地探讨了新兴市场的特点、进入模式、风险和扩张策略。

目前,俄罗斯零售市场规模约为1700亿美元,食品占消费的比重为47%。俄罗斯经济结构主要分两大类:消费者产品和资源产品。未来经济发展中,基于消费者产品的经济将超速发展。据预测,未来6年俄罗斯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为10.3%,零售额年增长率为9.1%,其中电子产品、食品和化妆品年增长率分别为15%、12%和11%。电子产品、食品和药品市场前5名零售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6%、5%和6%。国际零售商进入俄罗斯市场,可以选择10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市,以便利店、大卖场、购物中心、DIY个性化店等零售业态,采用2-3年连续扩张策略,预期可以获取较大的收益。

印度10亿人口,零售市场规模约1800亿美元。2004年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达99亿美元,经济增长率为6%。目前,印度零售业尚处于分散化和零碎化状态,有组织的零售业仅占销售额的2%。除德国麦德龙公司已经进入印度,有两家分店,美国沃尔玛公司和法国家乐福公司等均没有进入印度。印度肯德基快餐店只有4家网点,而在中国网点数已经超过1000家。随着经济发展,印度中产阶层发展速度很快,消费能力大大增加。尽管在基础设施和政府管理方面,对外资进入存在种种缺陷和制约,国际零售巨头均看好未来印度市场的发展。

基于消费者趋势的零售业态创新 创新和差异化经营是零售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有效开展差异化经营和创新,是提升零售企业和零售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美国零售业态创新的思路,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从以商品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直至目前的基于消费者趋势为中心。据分析,目前美国人口分布,存在两个高峰点,即10-15岁年龄段,以及40-45岁年龄段,前一年龄段峰区人口总数约为7,000万人,后一年龄段峰区为8,000万人。从家庭组成年龄结构看,目前35-44岁占比重最大约为24%,预计到2010年55-64岁家庭年龄比重将达到52.2%。美国消费者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美国零售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2004年美国的零售业态创新从7个方向发展: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居住社区;不同种族的消费人群;不同时间节奏的人群;零售服务组合;多渠道营销组合等。会议交流发言,提供了零售业态创新的大量成功案例,展现了发展的新视野和途径。零售企业如何实现差异化经营,即错位经营,会议发言做了很好的总结:不要去寻找不同的事务,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事务。

例如,美国昂力鞋店(Only Shoes)经营商经过调查发现,许多高收入的美国职业女性,她们非常注重孩子用品的品质。就鞋类产品而言,由于存在不同制造商和不同生产流水线,同样尺码商品,仍然存在尺寸差异。于是该店采取措施,对所有进店的鞋类产品,重新进行尺寸扫描,获取精确尺寸。在购鞋过程中,采用科技手段,对消费者特别是儿童的脚进行扫描测量,从而提供适宜和舒适的商品,由此深受消费者欢迎。同时,该店获取的消费者扫描数据,也能对制造商开发新产品提供指导。

高科技在零售业的导入和应用 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对于提升零售业生产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沃尔玛公司、IBM公司和麦德龙公司,分别介绍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状况。至2004年12月中旬,沃尔玛公司已经接受了57家供应商,7161个托盘和210390货箱的附有电子标签的商品,通过读取器和无线识别,得到150万条记录,“智能配送中心”试点进展顺利。麦德龙公司介绍了“智能商店”的雏形。以“智能试衣室”为例,当顾客携带附有电子标签的服装进入“试衣室”,读取器自动读入服装特征和顾客体征参数,显示屏随即显示各类参数,动态穿衣效果,以及与该消费者的适配程度等,为购物提供决策依据,当顾客决定选购后,随即自动结算。

与大会同步举办的零售科技展览会,展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包括各类专用计算机,各类库存、财务和成本管理软件,各类无线移动识别、记录和打印设备,RFID技术的应用,人才培训,智能卡制作,移动式和滚动式广告等。美国的计算机、通讯、电器、机械设备等行业,不断提供新技术和新设备,为零售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无线和移动式商品识别,正在日渐成为零售科技应用的最新发展方向。

零售经营模式和管理的创新 美国网上购物的发展,是零售经营模式创新的一大亮点。目前,美国绝大多数规模经营的零售商,均已经建立商店或公司的网站,虚拟商店和实体商店相结合。其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美国网上购物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2004年美国网上购物实现销售额为14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有3700万个家庭在网上购物,这些家庭平均年收入为65215美元/年。其二,多渠道商品信息搜寻和选购,已经成为美国消费者的新购物习惯。12岁以上年龄的居民,平均每周花费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为9小时,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消费传播媒体。目前,87%的零售商承诺,消费者网上购物,若存在商品质量缺陷,可以到商店退货。美国的信用卡制度,为网上付款提供了便利性和安全性。

据NRF调查,2004年美国零售商在以消费者为中心、商品优化、需求同步网络、精益零售等四个方面,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商品优化的主要措施有:提升商业品牌品质;商品分类合理化;商品生命周期管理;季节性商品管理;商品定价与折扣;制定综合计划;商品组合优化等。需求同步网络的主要措施有: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可见性;流程网络;需求预测;CFPR联合预测计划和补货;RFID无线射频识别;数据同步化等。

年会带来的启示

宏大的消费市场是零售业生存的基础条件 据分析,全球零售市场总规模约7.5万亿美元。2003年美国零售业(不含餐饮)实现零售额为3.34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44.3%。美国零售业实现增加值803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美国零售、批发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15%。零售业提供了2300万个工作岗位,占美国从业人员22%。另据NRF统计,美国零售业有近50%的职工具有大学学位或正在大学学习,产业平均职工年龄为37岁,2003年全产业有三分之一职工年龄为23岁或以下。宏大的美国零售市场,为零售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2003年全球零售200强零售企业中,美国零售企业有78家,按企业数量占比重39%,按实现销售额占比重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