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规范和导则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规范和导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规范和导则

篇1

关键词:照明详细规划,控制内涵

中图分类号:J914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近些年 “照明文化品味”、“绿色照明”、“照明可持续发展”等词频繁地出现在媒体和研讨会上,我国的城市夜景建设水平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城市照明规划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照明科学体系也并不完善,我国的城市照明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完善城市照明规划理论体系,控制城市照明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1.城市照明规划层级梳理

我国的城市照明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城市照明详细规划需要遵循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李农:《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与实例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城市照明总体规划层次是针对整个城市或较为独立的城区进行的,近似于城市规划中市域规划与总体规划阶段控制的内容。照明详细规划层次是针对较小的城市区域进行的,近似于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控制的内容。照明详细规划通常由政府管理机构与建设单位联合组织,对该区域的照明提供具体设计的依据和指导。

2.城市照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我国2010年颁布实施的《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对城市照明规划的审批程序和内容要求首次做了明确规定;另外,《关于印发“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的通知》对城市照明规划的编制也首次提出了发展的要求,随着城市照明规划需求的增加,完善我国城市照明规划理论体系意义重大。城市照明规划是一项专项规划,其编制需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编制指导建设。由于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相对完整,科学,可以为城市照明规划的理论提供相对权威,合理的参考。城市规划的控制以土地使用为重点,城市照明规划控制以光的建设为重点,两者虽然在控制深度,控制要素等方面各有差别,但是在产生背景,作用和规划层级等方面十分相似,所以城市照明详细规划的控制内涵可以参考类比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内涵建立。

3. 照明规划控制内涵研究

通过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的内涵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从城市规划管理的眼光看,任何城市建设活动,不管是综合开发还是个体建设,其内在构成都包括六个方面: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城市规划管理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控制一般也是通过这6个方面来进行的。[夏南凯:《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

类比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控制内涵,当前城市照明规划的控制就是要通过“控制建设、光容量、节能环保”来协调“照明效果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另一方面,城市内的任何建设活动,不管是昼景观还是夜景观,其内在构成也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环境容量、设施配套、城市设计引导及行为活动,都需要从这四方面着手控制。只不过,城市规划中涉及土地使用和建筑建造的控制内容,而城市照明规划由于其复杂程度有限,控制的主体是光,城市规划的控制内容有时又是其载体要素,故控制内容相对有限。

城市规划的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作出规定。其具体内容包括用地性质,用地使用相容性,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城市照明规划的主体是光,光的建设需要载体,而载体的建设和控制则是城市规划的这部分内容。城市照明规划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分区,对不同区域的照明效果提出要求,并不涉及这部分内容。

城市规划的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合理规定,其控制指标一般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和空地率等。这些指标分别从建筑,环境和人口三个方面综合,全面的控制了环境容量。城市照明规划的主体是光,而创造良好的光环境,照明不应该仅仅只是提供好的可见度, 营造轻松并且舒适地感觉也至关重要。因此考虑到照明规划的特殊性,光环境必须满足环境对照明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一般而言照明必须确保视觉舒适, 使人们感觉到舒适安宁;视觉功效, 使人们即使处于困难的条件中, 也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视觉目的;视觉安全, 使人们能够看见周围, 发现险情。为满足这些要求, 必须考虑对光环境有影响的内容,如光的强度,光的方向性,光色,闪烁等方面。

城市规划的建筑建造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主要控制内容有: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等,同时还包括消防,抗震,卫生防疫,安全防护,防洪以及其他专业的规定。城市照明规划依赖载体表达,昼景观是夜景观建设的基础,城市照明规划的控制并不涉及城市规划的这部分内容。

城市规划的城市设计引导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景观地带和历史文化保护地带,是为了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依照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的原则,从城市空间环境对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其控制指标比如建筑风格形式,建筑色彩,建筑风格等内容。城市设计贯穿在大部分的规划编制类型中,它对于空间品质的营造至关重要,但其偏向空间美学的内在特征,使得实施管理的难度非常大。在“控规”中,城市设计的美学部分被纳入“引导性”的导则,城市照明规划的景观照明建设也具有美学的艺术性,对于照明方式,灯具造型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控制。

城市规划的配套设施控制是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保证,配套设施的控制是对居住,商业,工业,仓储等地上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城市的照明建设不仅需要载体表现,也更需要灯具和一系列电力管线配套设施的建设才能实现效果,同时对于设施节能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控制的内容,城市照明规划的控制需要包含这部分内容。

城市规划的行为活动控制是从外部环境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就交通活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提出控制要求。其中环境保护控制通过限定污染物排放的最高标准来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对环境污染和危害的一系列因素。城市照明规划为了防止夜晚的光污染。也需要对城市环境进行控制。

4. 城市照明详细规划评价指标控制内涵分类

城市照明详细规划评价指标的来源主要来自我国的照明设计标准和规范和CIE相关技术文件。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83-2008)》,《城区照明指南CIE_136_2000》等[李农、张琳:《城市照明详细规划的探索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从以上标准规范里总结提炼出了规定的评价指标有:平均照度,亮度值(出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均匀度(出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阈值增量(出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照明功率密度值(出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色温(出自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诱导性(出自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光源及灯具选择(出自城区照明指南,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灯具造型(出自城区照明指南,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按照城市照明控制内涵将其分类,得到:环境容量—平均照度,亮度值,均匀度,色温;设施配套—光源及灯具选择,照明功率密度值;城市设计引导—照明方式,诱导性;行为活动—阈值增量。

结论:

通过分析,城市照明建设的内在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容量、设施配套、城市设计引导及行为活动,城市照明控制需要从这四方面着手。因此,城市照明规划的控制内涵也就是对这四个方面的控制。

参考文献:

李农:《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与实例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篇2

一、以“体制创新”又快又好地推进园博园规划设计工作

本次园博园采取了“众筹+统筹”的创新方式全面推进设计工作。

1、众筹创新意。在规划阶段通过众筹模式,筹谋筹智,对总体策划、概念规划、主体建筑以及国际园、创意园、全园公共艺术品、主题雕塑、标示标牌、植物景观等专项进行开放式的规划设计,面向全球、采撷智慧、凝聚共识,确保设计水准一流。本次规划阶段的众筹模式措覆盖面之广、力度之大在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大型建设项目中是首屈一指的。如在总体概念规划征集时,荟萃了全球景观及城市设计的顶级公司及机构:SWA设计集团、AECOM等。在主体建筑的招标中,更是吸引了雷姆车哈师、扎哈哈迪德、丹尼尔里伯斯金、托马斯赫尔佐格等国际著名建筑师参与,在展园设计中也邀请詹姆斯・科纳、亨利・巴瓦、瓦尔德海姆等景观设计大师。主体场馆的布展也采用众筹模式,邀请了一大批专家学者、行业先锋献计献策。

在将视野投向全球的同时,规划设计工作又俯下身来接地气,深入周边社区,举办“我的园博我的家”系列社接地气,深入周边社区,举办“我的园博我的家”系列社区互动活动,从交通配套、园博园出入口的位置设置、园内景观打造等方面倾听市民意见,践行开门办园理念。

2、统筹集优势。在工程设计阶段,采用统筹模式,集成化设计。在大型市政公用建设项目中首创以景观为龙头、协调统一其他工程设计。依托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成立以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武汉市中信建筑设计院、武汉市政设计院、中冶武汉勘察设计院为组长单位的设计联合体,统筹其余上百家设计院,对场地、建筑、景观、配套四大工程进行整体设计,确保设计系统有序进行。通过统筹设计,集成优化,一方面为政府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避免了重复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前期统筹设计的系统性,加快了后续报批、审查等进程,为实施建设赢得了更多时间周期。

同时,本届园博会首开先河,对城市展园方案进行了统筹管理,通过制定展园导则、引导参展城市展园选址、四次专家方案评审、展园建设专家巡查等方式全程控制展园效果,打造精品展园。在主体场馆的布展上,加强了场馆设计与装修布展设计的统筹,将展期使用及展后利用充分结合起来考虑,避免重复浪费。

二、以“理念创新”精心打造园博特色与亮点

生态与民生是本届园博会的两大聚焦点,这一理念贯穿了申办、设计、建设、运营四大板块。规划设计从灵魂深处自我革命,在设计理念上“让生态当总设计师”,为市民打造绿色福利。在场地设计、海绵园区、材料运用、植物绿化、地域文化等方面做足生态文章。

(一)场地设计创新

1、场地选址:敢为人先

不同于历届园博会选址于好山好水的风水宝地,本届园博会选址于垃圾场和棚户区,致力于改善民生、修复生态,化腐朽为神奇、变废地为宝地,这是对我们这个城市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精神的最好注脚。在修复生态方面,以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保障园博会用地,是历届园博会基础上的一次创举,也是垃圾填埋场场地综合利用方面的一大创举。在垃圾处理技术上,将稳定性较好区域定为基本稳定区,采用标准封场技术。而非稳定区,则采用采用好氧修复技术。目前,本届园博会垃圾修复是亚洲单体最大的老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好氧生态修复项目。

2、节约型园林的实践

场地设计以LID低冲击开发为理念,建设低影响、低维护的节约型园林为目标。通过巧妙游线组织、集约化布局节地;因地制宜地设计地形节材,如北部花谷――泛花海,利用现状沟壑设计为浪漫花谷、不但节约了十几万土方,而且创造出了妙趣横生的游园景观;南部汉口里阳光谷也是独辟蹊径,没有将车库变为传统地下车库,而是设计为坡地景观,将阳光引入出库,不但节约了大量土方,还创造了百松坡这一景观兴奋点;设置系列雨水花园、屋顶雨水收集系统、楚水大水面并加以利用来节水:

3、海绵园区建设

主要依托楚水、杉杉湿地、雨水花园、建设海绵园区,将“渗、滞、蓄、净、用、排”的各项措施贯彻在设计之中,目前,园区雨水大部分没有排入市政管网,全园绿化浇灌用水也没有采用自来水。并创造性地增加了“引”的措施,就是通过金银湖引水工程、楚水净化工程等形成完整的园博园水生态系统,确保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打造青山绿水的景观效果。

(二)材料运用创新

选择“低碳”材料替代“高碳”材料来减少园博园建设中的碳成本,例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特别提倡对园林材料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寻求对已成型、已使用材料的改装、重构等创新设计措施,使越来越多的废旧材料得以循环再利用,让他们在园林中焕发新的生机。

1、生态环保材料

①透水混凝土:在北入口、园区部分二、三级园路设计有透水混凝土材质,能让雨水流入地下,减少地表径流,同时有效补充地下水。

②透水砖:园区设计多处园路利用该材料。

③砾石、毛石:利用边角余料垒砌的自然毛石挡墙,花坛及二三级园路铺装。

④环保涂料、环保油漆:在园区服务区建筑立面、墙体应用,在功能房、垃圾处理设备间等立面采取艺术画的彩绘形式装饰墙体,达到美观、环境友好的完美效果。

⑤节能材料:园区设备选用上优先选择低碳环保的节能材料。在亮化工程中选用了节能灯具及太阳能灯具;长江文明馆的玻璃幕墙则选用彩色断热铝合金框中空low-玻璃这种节能材料。

2、废旧材料再利用

①耐火砖:城市发展过程中工厂(例如武钢)拆除烟囱的旧砖在铺装广场及园路上的运用。

②旧瓦:老公园或老建筑(如黄鹤楼)维护、维修遗留下来的旧瓦,我们用来二次利用做出小景墙、铺地使用。

③废陶片:马口窑废弃老陶片做花池及服务区配套建筑外贴面。

④废弃混凝土块:原来张公堤破损混凝土道路碎块作为嵌草绿色园路使用。

⑤旧枕木:随铁路、高铁建设的加快大量的枕木被混凝土替换,替换下来的旧枕木作为园路、人行道铺地。

⑥废桩头:现在很多项目建设都会产生一些废桩头,大部分的桩头在以往的项目中,都是深埋处理,或者外运。本次园博产生的废弃桩头,被设计师经过二次设计,经过简单的处理现在成为园区艺术小品、装饰花坛、园林景观坐凳。而桩头在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稍作整合收集,即可代替自然土方进行地形塑造等回填土工程。

⑦废弃盖板:作为嵌草绿色园路使用。

⑧钢材余料:建设过程中的边角余料钢筋、钢管通过艺术处理为楚水溪流上的景观桥

⑨旧轮胎:花坛、车挡、装置艺术。

3、生活物件的园林化再造

马槽、云盆、石磨盘、竹床、水车等老物件作为园林小景布置于全园多处。

(三)植物设计创新

1、植物布置手法变革

改变原有将景观树放背景林调高林冠线的做法,本次在沿路和视觉焦点布置特大景观树,使得有人在工程完成之初就能体会大树成林的感觉;而在背景林中仅用中等规格树木,强调选苗高度,从而起到拉升林冠线的做法。

2、湖北乡土树种及特色植物的展示种植

在全园大基调为湖北乡土品种的植物设计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园以样本苗形式配合科研机构引种湖北特色植物,如四照花、山茱萸、宜昌橙、三峡槭、灯台树、野山杏、野山樱、湖北紫荆、对节白蜡。

3、新优品种的大量使用

全园在乔木、花卉地被类上大量种植中下层新优品种,给予园区于开园之际,有别于其他公园和展会景观设计的品种区别,如娜塔栎、高山栎、巨紫荆、美国红枫、三峡槭、菲油果等。

4、花境位置选择的工程式布置

园区中因受其他条件的影响,不适宜进行绿化乔木种植的区域如:高挡墙区域、高压入地区域、三闸联通等区域,设计将其精细化设计,打造成景点:配置精致的花境也更多的结合原有条件进行了特色化设计,形成如阳光谷、岩石园的岩石花境,位于高压入地区域、三闸联通区域的花谷花境。

(四)“展示创新”结合展后各利用永续发展

自第五届深圳园博会开始,展区用地变为永久绿地,闭园后历届园博园每年巨额的维护费和微薄的收入不成正比。第六届厦门园博会就开始尝试与温泉、航海旅游度假考虑,今天它已成为4A景区,无疑是园博园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尝试。上海世博会后,一股注重室内展示的理念开始显现,在第八届重庆已出现数万平米的综合服务区“巴渝人家”,第九届北京的主题展馆已达数万平米,会后成为酒店用房,而主题展示的中国园林博物馆面积也达6万平米。2014年的青岛世园会也创造性地修建数万平米的植物温室。

第十届武汉园博园由于选址在城中,周边无地可用于开发弥补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这一点与第六至第九届比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利用市内办园博的有利条件,结合“公园设计规范”规定,将服务建筑为载体的室内展示和服务发挥到了极致。

联合长江水利委员、武汉大学兴建长江文明馆(室内),展览以“长江之歌文明之旅”为主题,以水孕育人类、人类创造文明、文明融于生态为主线,突出展示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该馆不仅填补了中国集中展示、收藏、研究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的人类文明的博物馆空白,而且也填补了武汉市自然博物馆的空白。该馆的北厅更是以众筹方式精心布置了湖北民俗小馆、生命之洲(胡杨木及乌林等)、紫砂艺术、明清珍宝、西洋银器、矿物晶体、观赏石等二十多个小型博物馆,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

以汇聚园林、共筑美梦为主题的园林艺术馆更是以威尔逊之路、国际园林、中国园林、插花、工坊、花街、剧场、超市等展示内容向观众诠释了园林城市、园林文化、园林生活的内容。

这些室内展示内容专业、丰富,参与味性强,极大丰富了园博会的展示内涵,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创历届园博之最。

(五)文化引领体验乡愁

本届园博会除加强参展城市的文化引领外,主办城市的建设除讲好生态回归的故事外,加强了文化体验的设计。东部服务区再现了1861年汉口开埠前后百年为脉络,复原晚清明初汉口地区大夹街,汉正街、花楼街、长堤街代表性建筑、文化、商业形态,展现老汉口生活方式,融合文化、创意、休闲、商业多重元素,打造了老字号的聚集地,非遗文化的传习所。

西部服务区以湖北民居为原型,以城市故事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了湖北民俗文化体验馆、武汉园博综合展览馆、蝴蝶博物馆、万里茶道文化馆等。那里的《童年记忆》、《武汉风味小吃》将人们带到浓浓汗味的氛围中。

北入口杉杉湿地则再现武汉地域植物风情,南入口竹海吟风也让游客领略湖北的特色植物“竹子”的魅力。特别是园内园林两大景区“荆山”和“楚水”更是以湖北特色26个植物群落为基础,以问茶坪、小石潭、香涛峰、鹤岛、杉林溪、千竹溪、海棠溪、棠梨咀、蒲风墩等组成的十八景时而步道曲折、怪石嶙峋,时而花草芬芳、名木峥嵘,楚风汉韵动心摇神,令人醉而忘归。这是园林人对“望得山,看得水,记得住乡愁”的注解。

三、结语

武汉园博会的设计创新结果经建设者的实践和提升已呈现眼前,从开园后的反响来看,其理念、其手法、其材料,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