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03 18:1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

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语言学科,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等多方面教学,为语文的学习、以及其他学科打好基础。核心素养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语文、文字等,还对小学生的思维、素养、审美等有了高要求。因此本文对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素养可以由思维、鉴赏、理解、以及语言等几个方面构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切忌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采用教学联系实际的方式,利用小学生生理特点,利用其丰富的想象力,来扩展其思维。并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目前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很多知识理解的不是很深入,因此需要培养其语言能力,加强其对语文文字的应用。此外教学中,除了对语言能力教学外,还需要对汉字进行延伸,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其鉴赏、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备综合性、层次性、以及人文性的特点。2.1综合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为在小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语言、造句、解读、沟通等,从而让小学生拓展思维。如在讲解《春晓》时,让学生掌握文字内容时,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了解到,风声、鸟声、以及花落在地上的声音,从而拓展其思维,让其可以掌握《春晓》的内涵。

2.2层次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时,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掌握阅读能力、写作构思能力等,以此来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表达对“垂柳”的看法时,低年级的学生看到是了垂柳的美丽,高年级的学生就会看到垂柳发芽了、落叶了等现象。

2.3人文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经过内化后,就会成为小学生的软实力,其对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性格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会让小学生了解到字词、语句等内容后,还会帮助小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在《海伦凯勒》教学中,可以小学生了解到,即使生活困难重重也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态,要阳光的面对生活,自己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本文通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3.1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首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其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知道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基于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如下,以此来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打好基础。首先深入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准确的把握每个阶段的教学难点、知识点、以及需要教给学生的能力点。仔细阅读“单元导读”,掌握每单元的知识点,需要培养的能力点。仔细的阅读课文,明确课文的知识点,需要培养的能力点,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能力。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成绩、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

3.2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其好奇心比较重,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思维。核心素养下,要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拉近其跟老师的距离,提高其课堂教学参与度,从而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时,先要引导小学生阅读整篇文章,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小壁虎要想其他的小动物,如小燕子、水牛来借尾巴呢?借尾巴的目的是什么?小壁虎的尾巴会自己长出来吗?就这样,让小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开发了其思维,老师通过小学生的回答,就能充分的了解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从而在后期做出针对性的教学。待小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授学生小壁虎借尾巴的目的,然后将其进行延伸,其他小动物的尾巴的作用是什么,以此来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3增强语言构建

在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增强语言的构建。语文以语言、汉子组成,即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时,首先要教学生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宋庆龄的诚实守信。让学生体会,宋庆龄全家要去朋友家做客,但是因为跟朋友小珍有约在先,因此其在家等小珍,跟小珍一起玩,教小珍叠花篮。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语言,还原当时的情景,让小学生亲自来体会宋庆龄的诚实守信,从而体会其中的素养。

3.4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将教学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简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讲雷锋叔叔的故事,然后在引导学生本文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寻找雷锋这个人,而是要通过雷锋叔叔,发现生活中身边美好的人、事等。并且让每一位小学生讲一个生活中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情,然后跟本文中心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其可以通过学习,乐于助人。

3.5加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多元化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跟审美有关,因此教学中,可以将其跟古诗词鉴赏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古诗词中体会其中美,学会美的表达,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教学,让小学生模拟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以此来让小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表达看法,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保证了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 核心素养 内涵 培养途径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高中生英语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还关系到学生心理兴趣爱好的形成、大学专业的选择,甚至未来人生的方向以及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

提起英语,我们更多的是将其当成一个文化交流的工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也更加侧重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培养以及语言技能的提升,从而忽视了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英语素养的培养。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因此,其教学内容自然也具备育人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从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被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语言能力既包括魍程、说、读、写四大模块,也包括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英语交流中所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身份意识等;文化品格是指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能够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及价值观进行了解并理解,进而提高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思维品质不仅指一般的思维能力,它更强调的是学生在英语环境下的思维活动和反应能力,如拓展英语内涵、构建知识体系、联想英语知识、创新学习方法等;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不仅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还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在面对新知识的时候能够产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1.优化教学,注重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引导。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高考的压力下专心投入在知识学习中,甚至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变成了答题的机器,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许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成绩,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却对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贻害无穷,所以,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兼顾成绩提升与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例如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引导下,产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为学生留足自主思考的时间,从而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情感培养,适当为学生设置一些英语困难,并鼓励学生在不断探索与突破中形成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而只有这样,高中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不断提高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2.利用问题,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在高中英语课堂上,通过巧设问题,教师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还能够促进课堂交流,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的利用,例如在“Cultural relics”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Do you know what a cultural relic is?”、“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of the famous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of the famous cultural relics in the world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收集了关于Forbidden City、The Great Wall、Terracotta Warriors以及The Pyramids in Egypt、Big Ben等中外名胜古迹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对比、分析,学生不仅理解了Cultural relics的内涵,对中外文化、历史、建筑、艺术等也形成了一定的了解,而这对于其文化品质的提升非常有益。

3.创造机会,促进学生英语交流能力提升。从知识应用的角度讲,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其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运用,但是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倾向于用“纸上谈兵”的方式来锻炼下学生的英语能力,从而出现了“哑巴英语”的尴尬局面。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更长远的发展出发,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培养,并不断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条件,在外国友人访问、学习期间,推荐学生参与其中,充当翻译,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锻炼口语,提升自信;在班级组织英语交流大赛、观看英文电影、学习英语歌曲,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下,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通常会将知识点的讲解、记忆、运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忽视了英语作为语言的价值和魅力,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巧,把语言技巧转化为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79-86.

篇3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76-0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虽然“需要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各教育教学要素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奏效”,但是更“需要侧重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2]

为此,培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涉及两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以达到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何“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的路径,才能够促进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任何教学活动“就是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而设计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活动。”[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知识、能力“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的评价者,面对以上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必须调整其语文教学理念及方法策略。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对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调整教学理念及方法策略给了启示。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二是他认为,“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中,“做”是核心,做中教、做中学,强调的是“做便是教”,“做便是学”。

“做”即实践,学生的语文学习及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离不开自身的体验实践。可见,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确定方法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撑:以“教”导“做”,指导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做”语文;以“做”促“学”,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语文。

一、转变理念,以“教”导“做”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内部动力作用下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转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内因决定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性质、过程和结果。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解决真实(或创设接近“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所需要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学生的任何能力不可能直接通过教师的教而获得;学生的能力只有在自身运用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逐渐形成。同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关注的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解决真实(或创设接近“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所需要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也不可能通过教师的直接教得到培养,只有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即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不断地经过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过程,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身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树立“教”是为了“做”的理念,从重视自身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从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语文的学习结果向重视语文的学习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向既重视继承又重视创新转变,以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培养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借有效方法、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自觉的语文学习“做”的实践活动,摸索、积累和体悟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逐渐形成能力,最终促进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以“教”导“学”,重点不是“教”,而是以“教”作为“‘导’做”的一种行为方法,“做”才是“‘教’导”的目标指向;“导”本身也不是目的,而是随宜点拨,为了更有效地引导、促进学生的“做”。

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导”学生“做”什么?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导学生的语文认识规律,导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是指导和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力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过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能力具有密切相联性,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能力的关注,也应该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之一。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则是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原理和方法,通过引导、检查、评价等活动,科学地指导和引导学生课堂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语文学习活动,调控学生语文学习行为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经过自身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学习实践行为,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复习,掌握语文知识经验,形成语文运用技能技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是指导和引导学生不断吸引外部信息,增强主体力量的过程。究其本质是一个指导和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人的认识活动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过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导学生的语文认识规律,即指导和引导学生掌握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体验实践过程中,学会自觉运用由浅入深的客观规律指导自己的语文学习;学会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较大范围内迁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利用具有共性的一般规律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学会在分析归纳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概括出本质的语文学习规律,提高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二者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活动的复合共同体,并以各自的思维方式贯穿于培育活动的始终。这就是说,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相对独立的“教”的思维和“学”的思维存在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培育活动主体之中。但是思维具有可引导性,人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易受外界因素的暗示和感染,在外力作用下,人的思维的发展方向、速度和效果都可能随之发生改变。成功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活动实施过程,教师“教”的思维轨迹和学生“学”的思维轨迹应该是相互渗透、有机交织在一起的。为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导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就是教师依据思维的可引导性,在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审视、判断的基础上,导学生的思维兴趣、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较为具体地讲,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发现语文学习困惑、调节语文学习情绪、强化语文学习意志,激发思维兴趣;就是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体验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求同思维和存异思维,学会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学会再造思维和创造思维,形成思维能力,逐渐培养自身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批评性的思维品质。

二、开辟路径,以“做”促“学”

情境教学理论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下,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进行的。也就是说,任何语言交际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情境是语言交际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4]这就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离不开在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中,经历“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

从语文学科教学规律来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着眼于语文学科的独有特点,并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学习属性,要坚守语言学习是语文学科学习的核心。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从学习语言,到理解、研究语言,最后形成能根据具体的真实情境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过程既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发现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发展与提升的过程。虽然经历这一实践过程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要让具有特殊“生情”“学情”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经历这一实践过程时,始终能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并最终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构建者,使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与提升,就需要作为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知识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以“做”促“学”的绿色通道的路径,即创设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语言运用情境。

以“做”促“学”,“做”是手段、方法,“‘促’学”才是“做”要达到的目的。说明了,以“做”促“学”就是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语文学习、运用的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语文学习经验产生的过程,从而在良好的循环实践体验中,促进语文学习经验的积累,促进语文学习“意义”的建构。

为达到以“做”促“学”的目的,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语言运用的情境创设,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要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学习目标、任务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学习目标、任务既是学习活动的依据,又是学习决定行为的指南,只有学生明白了学习活动的目标、任务及其努力的方向,才有可能产生追求目标、完成任务的欲望与内驱动力,才有可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依据目标、任务,矫正和调整自己学习行为的方向,确保自己的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正确的目标取向。其次,要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殊的“生情”“学情”。“人类的实践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实践就是知识参与下的实践,实践的程度和范围是受人类知识状况制约的。”[5]同时,“语文教学需要重视构建共同知识和能力基础,并且实现学生个体化发展的目的”[6]。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特殊“生情”,个体间形成了语文学习起点明显差异的“学情”。所以,只有当我们在情境中展示的语文学习内容,吻合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的智能准备,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努力通过自身的“分析情境、l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智力动作”的学习体验实践活动,形成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也只有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通过“交流结果”的实践,积点成线、积线成面、积面成体,形成智能合力,才能逐渐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体间存在的语文知识、能力差异,最终达到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重新形成接近统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基础,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再次,要考虑给予学生“做”的方法及其“做”的条件。有人曾将教学情境比喻为“渔场”,要让学生在这个“渔场”捕获到“鱼”,就得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捕鱼”方法,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捕鱼”工具。由此推论,作为培育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核心素养载体的情境,要让学生能去有效地为达成某一目标去实践、去“做”,就要为其提供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进行语言学习的技巧,用以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实践的条件。所以,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语言运用情境,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适宜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情”“学情”的语言学习材料;必要的语言运用原理和听说读写的方法;语言运用的条件。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充分发挥“情境”在培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语言运用的探求、积累和体悟“做”的实践经历,得到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语文学习、运用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体验到语文核心素养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获得学习经验,逐渐建构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2]顾之川.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3][美]Paul D.Eggen、Donald P.KauchaK.学习与教学策略[M].伍新春,朱瑾,夏令,秦宪刚,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吴欣歆.探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J].中国教师,2016(5上).

篇4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从2014年提出即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2016年9月13日,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出台,从三个方面、六个角度、十八个点诠释了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落地的最直接渠道就是学科教学。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都耳熟能详,我们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摒弃,而是进一步丰富内涵。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包括的五大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逐步过渡为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我们将它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语用与语感、理解与表达、文化与情感。语用与语感包括:丰富的语言体验,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思维方式;理解与表达包括:比较扎实的语言知识,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与情感包括:多元的文化意识,跨文化理解能力,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科情感,良好的语言自觉。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我们经历了“问题―思考―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课程应该发展怎样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整合资源,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

“如何整合课程内容?”是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基于我校学生特点和知识水平,针对于高年级的教学内容,

我们也在尝试做基于篇章的整体开发,应该说有比较丰富的实践和探索。单元整体开发是以主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g,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习技能,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语感,让单元内容以语篇的形式整体呈现,而不是零散、片面地出现。教材的有机重组和有效利用是教师利用教材和调试教材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重新设计后的教学内容坚持“基于实际学情”的原则,通过“数字环境下情境教学”与“个性发展”两条线索双螺旋发展的设计与开发原则,将语言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开展交际活动。

(二)探索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模式

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

1.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

4.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我校英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翻转课堂、生态课堂、智慧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使课堂成为培养英语学科良好学习策略的阵地,成为智慧课堂。

“翻转课堂”能够成为时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原因是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这一过程进行“翻转”,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多元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与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学―疑―导―练”的整体操作框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我们更加认识到这是“生本课堂”的学习理念和“一对一个性化学习”理念的新型模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科情感、良好的语言基础。借助数字化一对一平台,让课堂“生动”起来,教师从主动变为被动,从主导变为引导,改变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提高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力,就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丰富语言体验,创设语言氛围,逐步形成英语学科必备的品格和特点。“一师一优课”评选中,我们组的英语教师就实现了这一重大转

变。例如程欣老师的一节课,就是课堂改革的真实写照,并且我校王欣老师、张迎婕老师等也都进行了课堂改革,同时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展要求的体现,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只有让“核心素养”理念在英语课堂上落地开花,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会构建高品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在传统的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把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作为英语教学任务的重点,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这样的做法虽然有可能会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却无法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也无法有效培养出真正对整个社会有用,对个人成长有利的人才。本文将以英语(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在实际的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实现英语教学的突破,并有效达成相应地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24-02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上,很多一线教师的思路非常闭塞,教学过程也只是机械地重复。他们只注重教给学生课标中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的语言知识,而完全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们只成了教科书的奴隶,而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利于长期的语言发展和个人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是近期在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对新时期新阶段的人才所提出的新的综合性的要求。根据本文的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思维品质。如对语言材料中所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理性地辨析,以判定其的正确与否;运用多样的逻辑思维来对语言材料中所出现的信息进行整理;对语篇中所出现的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并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语言能力。如W科意识,语言感知能力,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识别赏析的能力以及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等。

第三,学习能力。如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拓宽学习渠道;规划选择学习,提高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等。

第四,正确的价值观等。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体育锻炼,热爱读书,与同学友好相处,能正确地辨别真、善、美等等。

第五,文化素养。如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知识以及对于相关文化知识的正确的理解,学生所具备的在实际的跨文化语境中的交际的能力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等等。

二、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职高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响应核心素养的呼唤,尊重这样的呼唤,并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这样的呼唤。根据本文的研究,为了能够将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到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及相关的部门可以采取如下的策略:

第一,调整英语教学的目标。根据本文的研究,只有有了正确、合理,又能紧跟时代要求的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学才能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也才能正确地指导日常的职高英语教学。因此,对于职高阶段的每一堂英语课,教师都应该在宏观上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来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大体上来看,这样的教学目标应该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禁锢,并从发展人、塑造人的角度出发,将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来。

第二,调整英语教学的方法。为了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正确的英语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还应该相应地调整职高英语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灌输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展对于综合性的人才的需要。相反,新的时代更需要新型的综合性的人才,更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三,调整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调整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学生对于信息的分类汇总能力如何,学生的目标达成意识是否强烈,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等等。

三、职高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按照教育部的最新的文件要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来抓。具体来看,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第一,设置相关的情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本文的研究,在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当然,在设置场景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角度,切不可张冠李戴,牵强附会,否则便失去了这一活动的意义。比如,对于职高英语学习过程中anger这一词汇,教师可以在传统的词汇教学的基础上,可以这样来对学生进行提问:Boys and girls,what would you do when you are angry?这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找亲近的人发脾气,乱摔东西,口不择言,暴饮暴食等。紧接着,教师便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展开谈论: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on the bad results of your anger.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便可以深刻思考生气对于自己和对于他人的不良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技能的提高。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提取信息,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如何有效地归纳信息,如何有效地排除不相关的信息的干扰,如何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如何一边学习一边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如何提高自己的目标意识,如何保持持久的进行语言学习的注意力,如何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等等。比如,在讲解英语(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英语教材第五单元What’s your hobby?中的阅读时,鉴于该阅读语篇的任务是要求学生understand talks about one’s hobbies, 教师除了应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完成一些相应的任务之外,还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的阅读过程以及对于正确的阅读技巧的运用。具体来看,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们:How do you find ou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hobbies from this passage?If you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your reading,would you change your reading strategies?Do you read the passage before looking through the questions?Do you look through the questions before reading the passage?

第三,从时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本文看来,在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应该从时代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当今时代,随着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对外贸易的持续推进,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便成了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四、结语

总之,根据本文的研究,在实际的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贯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塑造健康的品格,独立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参考文献:

[1]刘建德.关于课堂的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马兰芳.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提升功效[J].科技资讯(社会科学版),2013,(12).

篇6

在此指导意见下,专家们提出了中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方面: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所以围绕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和教学理念。下面就本人在核心素养体系下的4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1.初一教学目标 “如何介绍一个人” 。This is Tom . He is my father. He is a driver. 根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会this is的句型或者he和she的语法区分,而是介绍一个人时的思维框架序列――这个人的名字、与我的关系以及社会形象。如果延伸到文化角度,在中国介绍一个人时思维框架序列一般是相反的――先介绍社会形象、 再是与我的关系, 最后才是姓名。 这个过程便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社会常识。 因此, 教师应该建立思维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2.初二的Unit4,讨论after-school activities时,由于课外负担太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减压,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然后再进一步讨论,如果不能及时减压,压力过大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3.初三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谈到学生在走廊上不能跑,除了要学生学会be allowed to do sth.的句型结构,同时还应讨论为什么不能跑以及撞到人以后怎么做,这样就把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4.教课外阅读文章Just One of Those Things, an Accident时,让学生提前阅读最近一周的报纸,找出类似的关于意外事件的报道,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作简要地介绍。这培养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完文章后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警方、Timmy的邻居或老师,询问他们对此事件的感想。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会对学生的行为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就文章中出现的或未出现的人物,确定谁最应对Timmy的不幸身亡负责,并说明理由。这个环节把学生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非常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在社会主义中国,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同时,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从教育中得来,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要以这四个方面为培养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去,是本文主要探究的方向。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本身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古往今来,只有将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让知识不断丰富、人类不断进步。创新同时也离不开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创新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开阔的思维去发现学科中潜藏的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去理解和解读它,这才是核心素养所倡导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八年级课文专题“It is discovery or invention ?”为例。在教学之前,课前导入可以先给学生设疑,课前导入以PPT展示discovery领域和invention领域不同的代表事物,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并指出二者的区别;课中,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比如“Newton with his Law of gravitation”and“Bear and his phone”这二者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以此为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将各自的结论罗列出来进行分享交流,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其中的主要区别,揭示学生的探究是否正确。

以这样一种自主发现的方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习惯性地合理创新。在课后,除了给学生布置规定性联系作业之外,要更过地让学生去发现所学内容领域的相关事物,去发现更多“discovery”和“invention”。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品格培养

(一)文化品格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品格培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本族文化的认可,其次是对外族文化的接纳,最后是自身文化的充实,县两个是基础,第三个是文化品格培养的目的。首先,高中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所包含额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习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容易导致文化冲突,只有在协调好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真正做到接纳并学习它,因此,文化基础不可忽视;其次是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对自身文化素养有所提升。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人教版高中英语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礼仪、科学求知、生活现象、名人解剖等等板块,因此,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会课本所涵盖的生词、语法,还要吸收里面的文化知识,这才算完整。以专题“table manners”为例,这个准提主要介绍的是西方的餐桌礼仪,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得课前导入可以以讨论式进入:

T:Are there someone know something about table manners of west countries?

S1:I know they are not eat rice for the main staple food and...

S2:They use the knife and fork to eat ,and they like eat cold food...

S3:..

T:OK,very well,and this Unit is talk to the west countries’ table manners in fact,and when we finished this class,I hope you can answer me a question----what the different between the west and east.And now,let’s begin our class.

课前的讨论能够引发学生求知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R面,在课中给学生提出引导性线索,让学生边学习边思索其中的关联,在课程结束后在进行发言,讨论课前老师所抛出的问题,这样就能够达到完善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语言了课程就是语文和英语,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与人交流,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语言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三个,一是进行听力练习,学会说之前要先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开始模仿、发音;二是是进行句型操练,简单的句型操练是说的第一步,也是进行连贯性表达的基础;三是进行真实或者模拟对话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或者现实中与他人的真实交流都是语言表达的有效方式。听、说、读、写的配合学习,注重口语表达和语言应用,将高中英语真正作为一门技能来学习,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任务相对初中阶段繁重,但是在新课标指引下的核心素养不能丢下,这关乎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文化素养是较好培养的,而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在我国当下多数学校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还应加强包括师资和制度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完善素质教育规章制度,提升教学整体实力。当然核心素养除了以上四点之外,还有一些次重点,包括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科学素养、价值观等方面。总之,新课标倡导下的核心素养都应该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核心素养

一、明确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虽然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但其从短期来看还是服务于考试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语文知识。抛开知识的学习而空谈素养的培养无异于空中楼阁。高中教学中,对文言文的理解、诗词课文的背诵、阅读鉴赏等知识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对教材上文章的鉴赏和延伸。传统考试内容包括诗词背诵、句子结构分析、文言文阅读等无一不需要学生对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大量的积累。作为语文重头戏的作文,更要求学生对于写作材料,生活感触的积累。可以说,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卖油翁》中“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神技正是通过“无他,但手熟尔”得到的,在语文学习中,熟练的运用才能发展成一种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惊醒大量的练习,在练习当中培养自己对语文的运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读书写字,其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秉承中华名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综合文化水平。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培养学生文明的举止和儒雅的谈吐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言语谈吐要文明,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所组织措辞。在懂得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的同时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坚持正确的而又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取长补短,在交流沟通之中共同进步。

二、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很难达到课堂之上的互动,更把语文当成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学科,这种教育方式严重的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学生共同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应当以一种自由平等的理念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觉到收获知识的乐趣,构建良性的课堂环境。这里就需要运用多元化生活化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二)开展多元化教育方式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内容,更应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能够让学生做到灵活运用,而生活实践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不拘泥于课堂之上书本之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如我们在身边所见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假日旅游时去的风景名胜,这些都是语文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例如课堂之前进行学生演讲环节,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或者介绍自己在最近学习生活中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交流、营造社会化的课堂气氛

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特别是和理科不同的是,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多的在于课堂气氛的熏陶。进行小组化学习,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此同时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能够有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体系,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保证问题最终可以被正确的解决。另外,小组不仅是学习单位,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扩展。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还原,对民族精神的本能提升,对民族智慧的必然拓展。在数量庞大、众说纷纭的语文素养研究之中,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对推动语文素养研究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澄清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甚至价值论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光华.Z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1,(04).

篇9

【关键词】多元目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17-02

【作者简介】张凝,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东莞,5230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且各学科都在探讨如何根据核心素养体系制订本学科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内容标准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呢?为此,龚亚夫教授提出了通过“多元目标英语课程”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构想,即倡导将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与语言交流目标融为一体。下文,笔者将结合他主编的外研社版《新维度英语》教材中的课例,从挖掘教材中涉及核心素养的内容的角度展开论述。

《新维度英语》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了“语块教学,TPR教学,对话教学,故事教学”四个板块,其中语块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和学习目标语言,TPR教学用于操练目标语言,对话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性地运用目标语言,故事教学则是创造性地运用目标语言,四个板块相互联系,层层推进,融为一体。每个板块不仅设计了语言交流目标,还隐含了发展学生思维认知和社会文化方面能力的学习内容,这为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供了空间。本文将以第二册Unit 4 Draw a tall boy为例,阐述在这个以“对比的重要性”为主题的单元里,如何达成英语多元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语块教学:初步感知目标语言,感知对比的必要性

语块教学部分设计了“a thin girl,a fat cat”等语块及其对比图片,而thin,fat,tall,short等词只有在对比中学生才能明确其意义。该板块通过呈现对比图片为学习者提供了对比的情境,使学习者更加容易理解语块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该板块的学习,学生也能初步感知对比的必要性,并甄别语境所发生的意义,这渗透了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理念。

二、TPR教学:选择操练目标语言,分析对比的重要性

TPR教学板块设计了几组对比图片――a big dog and a short boy,a small dog and a tall gril,a short gril and a fat cat,a big dog and a thin boy,这些图片能让学习者进一步理解big,small,short, tall等单词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词,填入文本里的插图中,以此检测学生对单词意义的理解。该板块的设计渗透了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为发展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提供了空间。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判断图片中不合理的部分有哪些?还可提问学生,假如让你领养pets,你会领养什么样的宠物?等。学生可通过几组图片的对比,体验对比的重要性,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对比分析中体验“The right is the best”的理念。

三、对话教学:接受性运用目标语言,体验对比的双重性

对话教学板块设计了Jack到商场购买玩具的情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受性地运用fat,long等目标语言。该板块隐含了双重对比,一是不同类别之间的对比,即将兔子与其他动物玩具对比;二是同类玩具间具体细节的对比,如两只兔子玩具之间的对比。该板块既引导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又渗透了分类的思维方法训练,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同时还渗透了购物方法的指导等人文内容,该板块在培养学生用评判性的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物品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道理。

四、故事教学:创造性运用目标语言,感悟对比的深层性

故事教学板块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板块,本单元的故事内容是骆驼觉得高好,高能吃到树叶;小羊觉得矮好,矮能穿过小门;最后牛说“Everyone is gifted”。这是一则寓言,通过这则寓言,可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语言知识。该板块除了引导学生理解、体验对比的重要性,还隐含了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如:让学生体验good是个人的价值判断,而gifted是事实判断。教师可以据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从关注自身出发,基于客观事实,以多方视角看待问题,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能让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篇10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特别热门的词,就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准确理解和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针对每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1]。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的素养,主要突出的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基本修养。从广义层面上讲,素养主要包括知识层次、道德品质、能力状态和言谈举止等诸多方面。而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我们可以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相比较来理解。核心素养区别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重要一点就是,核心素养突出强调的是学习者对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具体内化调整,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是学习者经过深入思考和积极践行后的成果。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说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具有更强适应性、相对稳定的语文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状态。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只是重视学生记诵与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与此相比较,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则更加具有深度与广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内化了这些目标,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是否养成了语文审美情趣、是否构建了健全的人格、是否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例如,在指导学生识字和写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要求学生尽量多地记住并写好汉字,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汉字方面的文化熏陶,也就是既提升综合能力又培养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从本质上来讲,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流,具体表现为它的交流目的特殊、交流方式特别、交流内容特定。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过于主动,即采用“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那么势必会使师生之间的信息无法交换、情感无法交流,更使师生间无法实现人格认同,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语文思维能力[2]。

(一)教师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情境和时机来刺激学生的反应、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去积极深入的思考,主动同文本作者进行心灵之间的交流和思维方面的碰撞,从而丰富自我和发展自我。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精心设置的问题抛给学生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就按捺不住地提问,当学生回答不出或者回答得不全面时,就急于自己讲解给出答案,这种与学生争夺思考和发言时间,以教师讲解替代学生思考、以教师讲解替代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而且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存在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习惯于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愿意思考、不会思考,那么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了空谈。

(二)教师的提问不科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旨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各方面能力都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另外,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还可以从中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进而使教学有的放矢。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就会“一言堂”,有时为了避免这种独角戏的尴尬,教师会抛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这么理解对不对呀?”“这样说可以吗?”或者为了暂时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会提问学生,但是问题非常浅显,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甚至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而这些没有提问必要的问题,使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学生的语文思维根本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二是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思考的层次性和梯度。一个文本其内涵往往体现在多个层面,而成功的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选择对话的适宜层面。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考虑对于同一文本师生、生生之间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导致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思考的层次性和梯度。例如,在课文《珍珠鸟》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后,开始直接问:“这篇课文主要想体现什么理念?”面对高深的“理念”一词,如果不经过细致全面深入的课文分析,没有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一定会面对问题一头雾水、毫无思路,只有选择沉默低头不语,长期如此,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只能是一纸空文。

(三)教师课堂教学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实际上并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宽阔的立场来理解作者的写作过程,从而对于文章的表达和立意有更加深刻的把握。部分语文教师即使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仍旧坚持解读文本、理解文意、把握思想,很少指导学习方法和进行思维训练。而没有思维训练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是成功的阅读教学。

(四)教学注重欣赏性阅读和输入价值观目前“新课标”设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没有直观地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无疑会导致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单纯地重视欣赏性阅读,以及直接地向学生输入价值观,而忽视在作品文字背后潜藏的内在逻辑[3]。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章虽然也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但是却无法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结果只能是学生不具备条分缕析的逻辑分析能力,具体表现为思考问题和语言表述逻辑混乱,不知所思、不知所云。因此,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其又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战略要地。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是小学生思维的显著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在阅读学习中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多地积累语言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范围广泛、体裁丰富、图文并茂的课文,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创设集图片、视频、动画、音乐等为一体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依托情境有效地理解隐含在文字中的含义,从而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逐渐积累汉字、词语和句子等语文知识,并进一步锻炼形成组词和连词成句的技巧、初步掌握相关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式方法。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语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其中小兴安岭就是典型的代表,下面请大家欣赏小兴安岭的风光。随后教师播放介绍小兴安岭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在了解了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风光的基础上,自然会激发出学习兴趣,这时候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读准字音、理解词义。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第二次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件展示,组织学生交流小兴安岭四季都有哪些景物,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进一步指导他们深入理解文中重点的字词,并分析其语言具有哪些特点,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