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供应链库存管理是指在供应链的环境当中的库存管理,为了减少库存的成本以及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敏锐力,采取的点、线、面的全面性库存管理方法。对于库存连管理来说,其中主要特点就是其管理的目标必须严格服从整个供应链的目标。其管理的主要手段即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尽量减少不同阶段库存量,以此来减少库存管理所需的成本,避免资源不必要的闲置或是浪费,从而达到降低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目的。与传统库存管理不同的是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一种供应链的平衡机制,通过管理来减弱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整个供应链机制达到平衡状态,正常运转。现代管理思想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衍生了供应链管理,以下是其的主要特点:
1.可利用资源外延。旧式的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旨在充分利用本企业内部的资源,当引入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之后,企业可使用的资料就自然扩大,不在拘泥于企业内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都能共管理者驱使,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全面的考虑各个节点上面资源分配问题,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2.企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供应链管理是以企业客户为核心,将客户满意、客户成功以及客户的服务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并融会贯通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因为企业客户主动的去了解全程的供应链,使得各成员之间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成员之间逐渐转变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这种管理的形成使得供应链的各成员形成一种合作模式,深入市场,从而共同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减少。因此,库存管理早已不是保证成员正常生产的方法,而是使供应链产生平衡的关系。
二、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几种模式
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企业的各部门的库存管理都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物流渠道的每个部分都是各自为政的,它们之间有各自不同的库存系统,并且相对闭塞,供应链中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是在交易层次的基础上面以订单的形式行进流通的静态的库存管理方式。
2.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立足于协调之上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比较侧重于供应链每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的关系,使得个部门之间同步化程度加深。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讲求的就是供应链每个部分全部加入制定库存计划的行列,这样以来就可以让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确保供应链两两之间的实际库存与预测库存之间是基本一样的,从而减少供需不平衡的现象。相邻之间的供求多少都是供需双方相互协调的结果,因此,库存管理不再是如前所说的各自为政,而是有了相互联系,成了供需之间的协作核心。
3.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决策型的模式,具体说来是一种处于战略贸易伙伴的合作性手段,将库存管理的系统加以集中,让供应链系统更加同步的运行。这种模式的库存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上面的部门可以对下面的部门的库存策略、订货方案予以同意的安排和规划,以双方获得最低成本为前提,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然后批发商进行库存的决策,并且相互监督,不断地完善推进供应链库存管理理论、实践不断成熟的进程。
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是是一种协作、同步式的管理模式,它是在上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加以优化的一种升级型的模式,减少了前两者供应链不集中的缺点,减少了分销商的存量,增加供销商的货量。运用专业的技术,检测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将一起管理的业务和信息共享平衡分销商和供销商之间的关系,并且增加了实际库存和预测库存之间的一致性,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库存以及同样让客户满意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对于供应链出现异常时,能够迅速的察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它是从整体出发,规划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方案,将库存管理视作中心,发散式的经营其他方面,所以说,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伙伴之间更好的合作,能够定向,定量,消除供应链中的一些约束等等。
三、供应链库存管理运行机制设计
供应链库存管理讲求的是各个企业的长效合作,所以需要有一种明确的规章来约束、平衡各个企业,以达到让其长期有效的合作下去的目的,因此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机制。
1.建立供需计划协调管理机制。它涵盖了各企业一起合作的目标、库存优化规划、协作方式、合理的利益分配以及风险分担等机制,确保信息能都在供应链的各部分及时的传达。
2.建立供应链库存运行机制。它包括制定供应链过程中的各种规则,如合同规则,库存信息共享规则,应收、应付账款结算还有与供应链库存管理相关联的各种物流过程制定的规章制度等等,全面的确保各个企业能够相互有效、和平的、顺利的经营。
篇2
关键词:供应链;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成品油是由原油开采出来后经炼油企业加工完毕并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可以市场供应的合格石油制品,其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等。而成品油库存管理则是当前成品油供应链中最为关键的组成环节之一,它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提升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正处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如何开展对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进一步实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下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更详细的探索和研究。
1.当前供应链成品油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供应链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环节,成品油相关企业在库存管理上都或多或少的做了一些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入或推进,但是从目前整体形势来看,仍存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充分、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我国众多地区中的成品油库存管理工作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引进和推广而被搁置一边,而仍然采用传统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方式的管理效率相对比较低,很难准确的掌握企业需要的相关工作信息,这也将对我国成品油库存工作效率造成较为严峻的影响[1]。甚至一些老旧、偏远或区域内重合油库在库存管理上信息化程度低下甚至采用人工管理模式,和自动化的管理仍在明显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法形成比较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因此在成品油的实际管理中如果一些环节的对接不够准确,成品油的供应速度势必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效率造成影响。
2.管理策略
为了将成品油的库存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库存模型。这种模型的基本框架中主要包含了成品油库存成本、相关费用和需求等环节。对于当前成品油的库存管理过程中,主要的管理策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RQ策略。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成品油库存量的检查,一旦库存量达到了订货标准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发出订单,并将每次的订单量设置为Q。通常情况下,如果成品油的需求比较大,缺货成本较高的过程中,采用此种方案也是最为恰当的方式。2、RS策略。在对成品油库存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库存量小于订货水平就出现了订货行为,就需要订货的数量达到最大的库存量,我们对这个环节中的库存量用S表示[2]。这也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按照成品油的库存情况进行管理策略的选择。
3.对成品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的策略
针对建立的库存模型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反映出的问题,应根据成品油供应情况进行策略优化,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完善:
3.1充分引进信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想提升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在成品油库存管理过程中大幅度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这项工作应着重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成品油库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种方式对库存管理的监测进行强化,加强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与销售ERP系统、加油站零售管理系统、二次物流配送系统等系统端口的融合对接,实现各大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交汇对接,从而实现对库存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便于在工作中更好的实现准确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信息自动的及时通知给相关工作负责人员,方便相关岗位人员对物流信息的动态掌握,实现对库存的及时补充[3]。(2)完善对成品油收发存环节动态监控,从而更及时和准确的了解成品油的库存变化,有效的保障将信息准确的提供给实际业务操作者或经营决策者。(3)强化对成品油库存自动化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控制或解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减少在库存管理工作中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更有效实现对成本的节约与控制。
3.2强化对油库的优化
强化对油库的优化布局,是当前对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管理工作中十分关键的工作环节[4]。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资源进货渠道、销售流向和油库辐射范围等综合因素实施对油库性能进行完善,对其功能进行提升。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对油库进行优化布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成品油周转的效率,随之要形成系统的配套的物流优化运行方案。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对成品油仓储品种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对各个区域内需求的品种进行满足,在此种背景下实现对库存的有效降低,进一步提高库存管理利用效率节省库存工作的管理成本。其次根据油库的区位重新对油库进行优化布局,对基础设施老旧,安全风险较高的油库或同一地区运输半径重合的油库进行优化关停,以减少后期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也减低现有库存铺底量的占用,盘活现有库存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库存管理是当前成品油管理供应环节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库存管理的好与坏会对成品油供应和物流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对成品油的经济效益也有着直接联系。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我国这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相关企业或是个人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库存量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采用解决对策,更好的带动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辜勇,杨子清,高东旭等.基于供应链的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5,4(12):87-88.
[2]尹微.基于供应链的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32(9):58-58,62.
篇3
(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陷
订单的随机性、重复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产品的专用是中小型企业生产方式最显著的特点。随着中小型企业的逐步发展,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用户的订单数量以及订单的种类都在不断地增加,新的用户也会逐步出现,在现有的库存管理条件下,中小型企业生的产负荷日益加重。
(二)市场需求变化加快
当前的市场需求变化速度不断加快,这也对企业的库存管理造成压力。企业常会因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不准确而造成产品或原材料的积压。也可能会导致延迟交货,增加生产成本甚至损失客户的情况发生。
(三)缺乏对库存材料的分类管理
如果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产品的种类也会逐渐增加,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种类的大幅度增加。由于这些原料和辅助材料数量及特征各不相同,如价格,需求率和功能等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企业应对这些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进行分类管理。
(四)缺乏一套有效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目前,企业库存系统的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只停留在传真,电子邮件和其他信息传输等传统传递方式上,与现代信息传输方式相比,这些传递方式的效率较低,延迟现象非常严重,会严重影响中小型企业决策的准确度和需求预测的精度。
(五)客户需求不确定,难以应对及时的要求
二、中小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
从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来说,库存管理是要在将企业的库存水平控制在尽可能低的同时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实现库存的合理性、经济性、可得性和最优性,提高物流系统效率,这也是库存管理的终极目标。
(一)库存管理的整体化
库存管理的优化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整个供应链成员的努力成果。这里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需要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库存需求,运用合理地管理优化方法和控制策略;其次,为了达成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需从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最后需要避免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次级优化问题。
(二)信息共享的最大化
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性较差,供应链库存系统的构成复杂等,都会给新生的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增大障碍,不利于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的实施,信息共享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三)库存管理的集成化
要使企业物流运作过程更加流程化,便于库存管理优化,就需要供应链上的企业成员库存管理高度集成化。虽然我国的企业的库存管理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基本问题还是存在,企业各部门之间还是零散的单独存在,呈分割状态,使得企业集成化的程度低下。
三、中小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策略
库存管理现已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库存,则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沉重压力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企业要想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是能快速获取信息和信息的标准化,各部门完成信息共享。其次是要能准确掌握库存的真实情况。基于以上条件提出以下策略:第一,建立和完善客户数据信息收集系统,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第二,建立和完善销售网络,根据销售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生产和库存。第三,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管体系,掌握真实可靠的库存情况。第四,建立和完善联合库存管理系统。把经销商和企业库存联合在一起,建立信息共享与沟通系统。通过信息的交换联系进行统2014年第4期中旬刊(总第549期)Times一管理,实现战略同盟分担风险。
四、结论
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模式;零库存;联合库存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110-02
库存是供应链乃至整个物流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来控制库存与降低库存,就是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广度与深度来优化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是就库存来论库存的优化,静态地观察问题,最佳效果也只能是局部优化。这种思路存在着许多弊端。现代库存管理置身于供应链环境下,必须从整个供应链整体出发优化库存,探索库存管理的战略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重要性
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供货方代替用户(需求方)管理库存,库存的管理和补货职能转由供应方负责。供应商管理库存从本质上讲,是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策略。它是让双方都以最低的作业成本来确保交付服务和可靠的供货。通常双方在达成共识的目标框架下签订“产品及服务协议”,供应商根据用户提供滚动的预测计划,根据实际的或由用户提供的当前库存数量,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这样的合作协议框架,将由双方在紧密合作中执行,并且根据实施的情况及时修正,从而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运营环境。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库存管理方案,供应商需要掌握客户的库存品的详细资料和库存量,并且对客户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生产和销售情况有深刻的了解,从而供应商可以把上述信息与自身的生产计划进行有效整合、周密策划、精心安排,从而高效、低成本、快速地为客户的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提供全方位的库存管理服务。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体系下,供应商不仅满足了客户在常规情况下的库存管理要求,而且基于供应商对客户作业情况和销售情况的深刻了解,甚至包括对客户的情况的了解,供应商对客户所可能遇到的各种市场变化情况也都有适当的预案,从而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也能妥善应付,而且成本增加也不大。
因此,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降低库存量、改善库存周转,进而保持库存水平的优化。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体系下,供应商与用户分享重要的计划和库存信息,双方都可以改善需求预测、补货计划、分销管理和装运计划等。使供应商管理库存由传统的被动根据订单作业和补货,转变成主动以实际的或预测的客户需求作补货,得以减少客户、供应商的成品及半成品和在途库存。
2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
2.1 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
供应商要有效地管理销售库存就必须能够获得顾客的有关信息。通过建立顾客的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要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分销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系统中来。
2.2 建立物流网络管理系统
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和物流通畅。许多企业目前采用MRPII或ERP。这些软件系统都集成了物流管理的功能,通过对该功能的扩展,就可以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
2.3 建立供应商与用户的合作框架协议
供应商和用户一起通过协商,确定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及库存控制的有关参数,如补充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等。
2.4 组织机构的改革
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引入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后,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也就是负责控制用户的库存,实现库存补给和高服务水平。因此,为适应这一业务功能和流程的变化,在组织结构上也必须做相应的改变。
总之,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增强长期合作关系,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供更精确的预测,降低营运成本,改善计划生产进度,降低库存量与库存维持成本,有效地配送等。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既可以应用于供应链,也可以应用于销售链。当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应用于供应商与批发商之间时,供应商以批发商的出货资料作为补货的参考。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整合制造和配送过程,参与预测与货物配送整合进入商品供应环节,交易伙伴可以共同决策如何适时、适量地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
3 零库存管理模式
3.1 零库存管理方式
企业的库存体系建立对保障生产和经营的正常有序进行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的缺陷。零库存管理的观念与思想被提出来。这是一种特殊的库存管理概念,其含义是使某种或某些货物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即库存数量为零。零库存是对某个具体企业而言的,是在有充分社会储备保障前提下的一种特殊库存管理形式。
3.2 采购环节零库存方式在采购环节实现零库存的优点
能够将原材料库存减少到最低甚至为零,减少原材料库存占用资金,并优化应付账款;能够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包括仓库费用、人员费用、呆滞库存等)。在采购环节实现零库存的难点和成本有:①企业为实现采购环节零库存,须少数几家供应商结成固定关系,甚至是单一供应关系,相对于多元采购会有供应商评价和考核困难,甚至会有以外断档的风险;②小批量供应、运输或配送频率高,会造成较高的物流成本;③要实现采购环节零库存,必须和供应商有良好的即时信息交流,需要有较大的信息化投入;④由于企业计划、市场变化和产品更新等因素,会造成供应商产品积压和报废,影响长久合作的关系。
3.3 零库存管理的主要运作形式
第一,委托保管方式。委托保管方式是指接受企业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替货物,从而使企业不再保有库存,实现零库存。受托方可以利用其专业的优势,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委托企业不再设置仓库,减去了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可以集中计量于生产经营。
第二,协作分包式。协作分包式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以若干分包企业的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例如,分包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可采取各种生产形式和库存调节形式,以保证按企业的生产速率、按指定时间送货到企业,使企业不再设一级库存,达到零库存。
第三,准时制方式。准时制方式是指依靠有效的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零库存。看板方式是准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是日本丰田公司首先采用的,即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间,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基本上按一定的日程表向上一环节订货,并由上一环节按期(如按天或小时)准时给下一环节送货,各环节之间做到准时同步,实现零库存。
4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模式,它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替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联合库存管理则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与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①为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提供了条件和保证;②减少了供应链需求扭曲现象,降低了库存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③库存作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和协调纽带,可以暴露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为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依据;④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准时采购以及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⑤进一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原则。
建立供应协调机制:①建立共同合作目标。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需双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目标,如用户满意度、利润的共同增长和风险的减少等。②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需双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控制器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这些内容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③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特色之一。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④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库存是供应链乃至整个物流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战略和方法。成功的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在于能够选择正确的库存管理战略和方法,从整个供应链整体出发优化库存,探索库存管理的战略管理方法和模式。促进企业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供应链背景下的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有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零库存管理模式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周曙光,田征.多级库存控制策略的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3).
篇5
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库存管理的问题,而从企业经营的目标之的角度来看,需要通过库存管理的优化来实现与存货相关的成本要最小化,即要实现持有成本,采购成本,缺货成本的综合最小化。但实践中,这三者往往是矛盾的,具体而言:持有成本最小化会导致小批量的订货或生产;而订货成本的最小化则要求订货批量大、订货次数少。因而,持有成本的最小化会鼓励保持少量甚至零存货;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的最小化则会鼓励保持较大量的存货。在已有的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中,组织愿意保有存货的原因之一就是需要在两类成本之间实现平衡,以使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的总和最小,具体而言包括:最优批量法,历史均衡法等。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并且可预测的基础上的,但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或者不可预测的因素增多的时候,这都会直接影响库存管理的绩效。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库存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品特性及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管理。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急剧增加,顾客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要求企业能高质量、低成本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而过去的那种靠保持大量原材料、成品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对其传统的库存管理进行变革和修正,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环境背景。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就我国企业库存管理而言,急需发生转变。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效益与规模上不断增长,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世界上的制造大国,我国有140多种产品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传统产品中,我国有75%左右的产品处在世界前五名的位置上。但我国不是经济大国,同国外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运作缺乏效率,在竞争上固步自封,各自为阵。因此,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近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据广东省经贸委的数据(课题组,2009),2008年1至9月份广东省企业关闭数为7148家,据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增加了。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降低库存费用,不仅是企业挖掘利润的重要模块,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库存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使库存投资最少、物资储备量最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最高和企业保障能力最强。传统库存管理方法虽然在企业运营实践仍有重要意义,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已经显出诸多不足之处,下面进行逐项分析:
第一,ABC重点管理法,ABC库存管理是根据库存品种在技术经济上的主要特征,对库存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进行库存管理的技术,它是一种简捷便利而又科学的技术方法。但是,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产品的生命周全大大缩短,很多存货都需要秉着少量、优质、快速更新来管理,这就造成了存货种类繁多但是类别价值偏低的状况,而ABC管理法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二,经济订货批量(EOQ)。EOQ模型是推动式存货系统的一个例子,是把存货维持与订货处理相结合并使库存总成本最低的补给订货批量。它运用最优化的思想,说明了与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有关的优选问题的重要性。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的关键是建立在相关指标确定的基础上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些指标的波动幅度较为以前大大增加了,因此这种依靠历史数据的刚性管理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三,订货点法和定量维持方式。它要求保持一定的存货数量,并在存货降至一定水平时启动订货程序来进行库存补充,进行批量订货以补充企业的存货。而达到这一临界点的库存数量就是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作为存货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变量,是控制库存水平的关键因素。现代经济中,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往往会制定较高的再定货点,这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增加也会因为市场的变化形成存货的现值下跌的风险
第四,定期订货法。企业存货的数量按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检查,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订货周期进行的存货补充。在定量维持方式中,前置期是变化的,而每次订货数量保持不变;在定期订货管理中,每次订货数量变化而订货期不变。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的全球化极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定期检查往往会造成库存管理的滞后性。
第五,安全库存。这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它是企业库存的一部分,是指用于防止和减少因订货的顾客需求和不确定的物流运输环境等非确定性因素,是一项以备不时之需的存货。安全库存的设立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这保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但是在当前企业实践中往往是用固定的公式计算来确定“最佳的”安全库存,这显然不符合变化性极强的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人们采用了ABC重点管理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量维持方式、定期订货法等对库存进行控制和优化,但这些管理都是着重于企业本身,局限于个体,这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是不合时宜的。
三、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探索——联合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来的,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发生紧密联系的所有活动的统一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运输、销售及服务在内的企业业务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内部活动管理扩展到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活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其敏捷性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引起了制造企业的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运用,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方法发生了的变化:传统的库存管理关注的是个体的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就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和优化库存。
为了克服传统库存控制中的不足,需要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简单地说,是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与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这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
联合库存管理的总体思想。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联合库存管理更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通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库存控制和优化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将库存管理方法由过去关注单个企业的优化转变为站在供应链角度来考虑库存规模与水平的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的具体策略。联合库存管理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联合库存管理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与效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作用。具体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 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目标。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3)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其二,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整个供应链通过构建库存管理网络系统,使所有的供应链信息与供应处的管理信息同步,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其三,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实现联合库存可借助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具体实施。TPL也称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把库存管理部分功能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其四,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有两种模式:
(1)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都直接存入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中,就是变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核心企业的集中库存。集中库存要求供应商的运作方式是:按核心企业的订单或订货看板组织生产,产品完成时,立即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仓库中补充库存。在这种模式下,库存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心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库存量,既能满足需要,又要使库存总成本最小。在我国目前,电信营运商多采用此模式。
(2)无库存模式,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都不设立库存,核心企业实行无库存的生产方式。此时供应商直接向核心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连续小批量多频次的补充货物,并与之实行同步生产、同步供货,从而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原材料送到需要的地点的操作模式。这种准时化供货模式,由于完全取消了库存,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是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运作标准化、配合程度、协作精神要求也高,操作过程要求也严格,而且二者的空间距离不能太远。
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只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更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程管理。库存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要降低企业库存,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必须要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企业库存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涉及到企业内部供应链及处于供应链环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库存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组合运用,可以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战略。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荣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篇6
所谓电子商务,即是利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或者增值网来进行买卖交易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让企业和用户能够进行更加直接和紧密的合作。正是因为如此,为了能够让用户得到最好的服务,企业应该对自身库存管理进行优化。现代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寻求方法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留着顾客,并以此吸引顾客。企业库存管理,就是企业对自身内部的仓库以及存货进行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在库存管理上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的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就更加需要进行考虑了。如何进行库存管理才能让企业获得最高的利益是每一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库存环节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流通环节的服务商,对物流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物流企业是卖家和买家之间的桥梁,它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货品送到顾客手中。也就是说,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融入到电子商务中,并且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的一部分,进而成为企业的整个生产销售有着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库存管理环节是每一个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电子商务也使得原本封闭的企业系统变成一个开放的系统,与此同时,也让物流企业嵌入其中,实现信息共享。如何实现用户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对库存环节进行虚拟化管理,而且要保证库存信息系统的兼容与集成,这样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下产生的庞大的库存数据。
三、企业库存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整体供应链安排不得当:整个世界是一个联合的整体。
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密不可分的。市场经济是由每一个不同的商业企业组合而成的,而这些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一个企业,它都不可能独立于市场经济而存在。实际上,企业的运行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而市场经济正是由这样千千万万个节点链接成的供应链。因此,如果企业对整体供应链欠缺考虑,依旧是采用针对自身内部管理使用的库存管理模式的话,肯定会造成或多或少的问题或者矛盾。现代企业中,上述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对供应链之间的每个环节的安排和交流不得当的话,就会给市场预测带来困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库存的有效预算。
2.企业库存管理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处理
有时候企业的订货部门出现工作失误的时候,企业库存管理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处理,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损失。事实上,在订货部门出现失误的时候,如果库存管理部门能够采取有效应急处理,就可以挽回损失。因此,现代很多企业都需要加强库存管理的危机处理能力。
3.部分企业缺乏现代化库存管理系统。
现如今,还有很多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其实,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是存在很多缺点的,比如说:库存责任不明,库存盘点结算不及时等等。另外,现代企业的库存管理对于市场把握不清导致的库存积压也是一个很大缺陷。这类问题的存在会对整个市场经济产品链发展带来阻碍,所以企业需要认真对待。
四、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库存管理问题的优化
由于现代企业的库存管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以下是两点建议:
1.对企业库存管理系统进行优化。
一个完整的企业库存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和库存管理决策系统。
1.1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衍生出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数字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让库存管理的交流速度和精准度得到了提高。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企业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能够有效,精准地对复杂库存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提高库存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技术含量,另整个市场经济产业链的交流沟通得到加强之外,还可以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1.2库存管理决策系统。企业库存管理决策系统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对企业库存管理决策系统进行完善,可以及时有效的获得智能决策。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区域高速,精准的决策,大大的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用。这样就可以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全方面的库存数据,从而有利于进行长期的战略决策。
2.完善库存管理制度,增强库存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
危机处理能力应该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应对危机做出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也是库存管理所需要的一个重要能力。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的库存管理危机处理能力缺失,当危机出现的时候,企业还是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企业损失严重。因此,如何通过完善库存管理制度,增强库存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这个问题提出几个建议:
2.1在实际的操作中,每一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要对所有库存信息进行精确的确认,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库存管理部门的市场洞察力及分析力。
2.2实际上,做到上面那一点还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企业应当进行明确分工,对每个岗位都必须做出明确而且具体的分工要求,监督每一个员工积极认真的执行。
2.3另外,企业应当对库存管理者进行危机能力的培训,让库存管理者的应急能力有所提高,从而使得各部门之间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只能合作。
2.4企业还需要对库存管理者的工作进行考核,建立库存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企业整体库存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库存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
五、结语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ed equipment supply chain two-level stock management model, implemented the model by Arena, ran the simulation model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关键词:装备供应链;仿真模型;库存管理
Key words: equipment supply chain;simulation model;stoc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E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13-02
0引言
装备供应链库存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离散事件系统,其状态只在离散时间点上发生变化,而且这些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由于离散事件系统固有的随机性和实际库存系统模型结构的复杂性,用解析法对这类系统进行研究往往十分困难。因此,本文基于Arena软件对我军装备供应链库存管理进行模型仿真研究。
1装备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的抽象与假设
1.1 模型基本假设
①各装备需求点不同区域,需求相互独立;
②对每种装备的需求都是随机的,无周期性、季节性区别,均可拟合成某种分布;
③各需求点之间无调剂;
④各装备不可替代;
⑤装备需求满足实行FIFO策略,即先到达的需求绝对优先满足。
1.2 模型的抽象二级装备库存有n种装备需求,对应的初始状态库存水平分别为I10,I20,……,Ii0,……,In0,装备需求的到达间隔时间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F1,F2,……,Fi,……,Fn,该装备需求昼夜不停。装备需求按照基数提交申请,以ξi表示装备需求到达批次数,每批次需求为m个基数的概率分别为p1,p2,……,pj,……,pm,若有装备需求等待被满足,则装备库存水平Ii(t)降为负,t表示系统运行时刻。
一级装备仓库的需求来自于二级装备仓库,其需求产生的时间相对比较稳定,需求量则按照二级装备仓库的订货策略确定。二级装备仓库的查库间隔期为T,按照(S,s)策略发出补给申请,若库存水平Ii(t)降低至小于si,则申请补给量为Si-Ii(t),否则申请补给量为0。因为每种装备的补给过程存在订货提前期Li,而在订单下达后往往还有新的需求产生,则在订货最终到达时,库存水平将会小于Si,但是必须确定库存检查时间和交货提前期对订货的影响,以避免超过一个订单或者是有两批同类型货物在途运输。
整个库存系统的费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①保管费用(记为CH):记每保管单位装备时间所需费用为hT(元/件•时间),以i表示装备种类,则系统的保管费用可表示为:
C=hSdt (i=1,…,n) (1)
②补给订货费用(记为CO):装备定货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只与装备补给次数有关,而与装备补给的数量无关,称为固定费用,记为K(元/次),而另一部分则与装备补给数量成正比。记每补给单位装备所需费用为o(元/件)。以l表示装备补给订货的次数,则系统的补给订货费用可表示为:
C=(K+oQl)(l=1,…,r)(2)
③短缺供应损失费用(记为CS):在特殊时期,装备供应链是不允许发生短缺供应的,但是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考虑短缺是系统所必须的。记单位装备短缺单位时间的费用为sT(元/件•时间),以t表示系统运行时间,以ηi表示装备i短缺次数,则系统的短缺费用可表示为:
C=sSdt(i=1,…,n)(3)
1.3 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模型的优化目标分为运行效益和需求节点满意度。运行效益以系统的总运行费用来衡量,优化的目标是使系统的三项成本之和为最小;需求节点满意度以装备需求的短缺率来衡量,优化的目标是尽量提高需求节点满意度,使装备短缺率为最低。
由以上模型抽象分析可知,费用控制目标函数为:
minATC=(4)
系统的满意度目标函数为:
maxε=(1-)×100%(5)
2基于Arena装备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2.1 基于Arena装备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仿真实现依照模型抽象和假设,运用Arena仿真软件构建二级装备供应链仿真模型。仿真模型依据仿真数据定义,对各模块进行详细参数设定,为仿真设定初始输入数据。通过设计多个备选方案并进行仿真运行,可以对方案进行比较选优;也可以利用Optquest优化算法对选定的目标参数进行自动寻优并得到满意解。具体过程从略,仿真结果及分析如下。
2.2 运行结果分析按照设定的仿真初始条件,驱动仿真模型运行,观察Category Overviw结果报告,总平均费用报告用于显示装备总平均保管费用、装备总平均补给订货费用、装备总平均短缺费用和装备总平均费用以及相关指标。短缺供应费用报告用于显示各装备短缺费用和短缺率。现将结果比较列表如表1、表2所示。
以提高部(分)队节点需求满意度为目标,对比装备A、B、C、D各指标分析上述结果,可以很明显地发现:
①装备C和装备D的平均保管费用较高。
②装备D的固定费用率过高。这说明,相对来说,装备D的补给次数过多,造成固定费用支出占补给订货费用的比率过高。
③各装备的短缺率高。装备的平均短缺率达到17.53%,四种装备中,只有装备B的短缺率稍低(14.75%),其它装备的短缺率都较高,尤其是装备C的短缺率,竟达到19.82%。在装备供应工作中,特别是战时紧急时刻,战机稍纵即逝,高达近1/5的装备供应短缺率是绝对不允许的。
3结论
本文结合装备供应链库存状况,考虑多种装备需求,利用可视化通用交互集成仿真软件Arena建立了包含多种类装备的库存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装备供应链库存控制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给定库存控制点与补给水平下的平均库存成本,本模型还可以利用Optquet进一步优化,实现装备库存系统平均总费用的最小化和装备短缺率的有效控制,提高库存系统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琦,刘杰,孟杨.随机需求下考虑损失销售的两级库存(R,Q)策略研究[J].技术与方法,2007(11):45-48.
篇8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钢铁行业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078 — 02
1. 引言
钢铁行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加快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全球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几乎大多优先发展包括钢铁产业在内的基础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钢铁行业都建立新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提高经济效益,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以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钢铁行业的公司既要保证自身的经营资本实力,又要协调好产供销三者之间的关系。从钢铁行业供应链的角度分析,钢铁行业供应链 “牛鞭效应”现象严重。研究钢铁企业库存管理问题迫在眉睫。
2. 钢铁行业企业存在库存问题分析
钢铁产品的最终用户大多为制造业,绝大多数的产品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加工;用户对钢铁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有明确需求;钢铁企业主要通过水路和铁路进行运输,路途远,时间长,运费价格高。产品库存的增加将最终影响钢铁行业内企业的经营效益。依据一般钢铁产品的出入库流程〔1〕,剖析其库存问题有五:
2.1库存管理观念落后
钢铁企业大多自备库存,容易在上下级企业之间造成逐级库存放大,形成“牛鞭效应”〔2〕。供应部门为了能及时得到原材料的需求情况,避免出现原材料的短缺,通常的办法是配置大量的安全库存,设置二级库存管理。这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造成部分物资库存重复、占压原材料、占用资金、承担利息负担,而且还需支付仓储、保管等费用,还存在耗损、变质、报废等风险。同时由于库存管理还是手工或人机并存的管理模式,保管员都是重复性劳动,不及时录入数据,人工统计手工帐,不能得到精准的历史数据,最终形成库存积压和库存短缺。
2.2库存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钢铁行业中大多企业采取了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库存组织结构不合理,部门横向交叉多,权责不分明。该问题存在于企业发展各个阶段,公司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却未及时优化。公司内各部门的职能都不同,对各自的要求也不同,对于销售部门来说,希望钢材产品种类多样,可以尽快的开拓市场;而生产部门希望钢材品种单一,能大批量生产,操作越简单越好;采购部门希望订货批量越多越好,有利于减低采购成本,价格的谈判,业务简单化;物流部门希望小批量、多批次到货,可以减小库存,降低库存管理难度。
部门间矛盾将进一步导致企业销售预测准确率下降,采购量增大,提高了库存水平,库存成本增加,物流周转减慢,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2.3库存需求缺乏预测
对钢铁企业而言,对钢材的库存需求预测还是在经验化管理阶段,公司主要凭借销售经理的主观意向对库存产品的销售需求进行预测,为公司的年度计划作参考。另外,在获取市场波动内部信息的过程中,钢铁行业内企业往往倚重于行业内人际关系。一旦波动消息在同行竞争企业间传播,就会使钢材价格和钢材销售需求预测不准确,进而导致企业大量卖出或囤积钢材,在采购成本增加的同时,库存量大增。因此,钢铁企业需要科学制定合理的预测程序,对合适的预测对象进行针对性的预测,规范化公司的库存需求。
2.4库存控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还处于经验化管理阶段。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手段,往往根据每阶段各钢材品种的大致销售量和发货量来制定采购计划。而且在入库过程中,库管人员延时违规,钢材产品杂乱堆放,进而导致查找库存产品时间过长而不能实现“先进先出”的库存策略〔3〕,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现有的库存制度对公司一线业务员的控制作用弱化。在现有制度下,公司的业务员只关心库存量是否充足,是否可以按时按量交货给客户。由于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市场部的各个区域经理极少要求业务员每个月预测所负责客户的原材料品种、数量需求,或者主动与业务员对客户的库存变动情况和公司库存情况进行沟通。导致公司市场信息不能有效及时更新;另外为获得较高的服务水平,业务员偏向于增加订购量,因此造成公司总体库存量偏大。
2.5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低
在钢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库存数据都分布在不同的部门,这些数据都是使库存管理实现科学、规范、合理的重要依据。数据通过纸质文件传递的速度慢,无法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大部分公司只有负责公司内网维护的网络信息部门,而且公司各部门都是电脑办公,内部网络主要用于通讯交流、收发邮件、备份数据、记录文件、文件共享等基础工作,库存管理功能不完善,普遍采用人工录入库存数据。
3.钢铁行业库存问题的改进对策
3.1提高库存管理认识,优化库存管理流程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钢铁行业的企业应通过理论培训、成本核算等多种方式,提高对库存及库存管理的认识。通过理论培训,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拓展库存管理知识面,在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基础上,反思公司内部库存管理的不足之处,从而树立正确、全面的库存观念;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明确影响公司库存持有成本与相关的物流成本的因素,从而促使钢铁企业将观念转化为行动,提升库存管理水平。
优化库存管理流程业务。钢铁行业内企业应该普及信息管理共享,既可以避免库存管理业务的重叠,又可以避免仓库保管员手工重复填写出入库单和统计出入库信息(可直接在在信息系统中调出直接填写)。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避免重复库存,降低库存资金积压,同时还降低安全库存量,提高供应保证能力,使企业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3.2搭建合理的组织机构,调整配送模式
搭建合理的组织机构。钢铁企业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的关系应为每项业务由一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对自己的业务实行从头到尾的全过程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实现企业上层与基层之间更准确、更及时和更全面信息沟通。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合并关系密切并容易推卸责任的部门,根据信息的合理流向确定机构设置的组织方式,取消成为阻塞信息流通的中层机构,加强信息采集加工控制层、企业决策层的功能。
组建钢材仓储配送中心。根据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应建立专门的仓储配送中心,负责钢材的储存、加工和配送,强化公司的仓储加工和物流服务水平,提高自身对钢材加工水平和配送能力的建设,使钢材物流服务成为公司的另一核心竞争力。
3.3加强钢材销售预测
加强钢材销售的准确预测可以指导公司制定合适准确的库存计划,设计好每种钢材产品的库存实力,为采购提供依据,既保证供应需要,又避免库存过多而产生库存积压,减少了库存成本,降低库存多余量,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有利于钢铁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减少库存标准设计的盲目性。
要加强钢铁企业钢材的销售预测可以实施钢材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两种方法。由于钢材的销量大,每个月都能有稳定的销售,公司往年的钢材销售量都有详细的数据统计,可以很好的借助这些历史信息来进行市场销量的预测,所以主要采用定量预测中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实施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一般程序为先确定时间序列的类型,然后找出适合此类型的预测方法进行评估,最后确定最佳预测方案进行预测。同时,针对不能用时间序列方法进行预测的因素,如成本、供求双方的关系、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宏观因素就要求公司销售部门采取定性预测的方法,并应及时修正定量预测的结果。
3.4从供应链角度加强库存管理
借鉴JIT库存管理方法〔4〕。针对钢铁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可以借鉴准时采购库存管理方法。成立准时化采购部,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货源、商定商品价格、发展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并不断改进。在采购过程中,针对不同产品制定采购计划,采购部门要与供应商一起商定准时化采购的目标和有关措施,保持信息沟通的通畅。通过信息互动平台,供应商及时预测公司需求,提前备货,缩短供应周期。为确保钢铁企业准时采购策略的顺利实施,可首先选择部分供销稳定的钢材产品进行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
运用联合库存管理方法。钢铁企业所属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库存,彼此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为了使联合库存管理方法充分应用到钢铁企业内部,公司应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让彼此间的合作更加顺畅,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确保联合库存管理方法的有效实施。
3.5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快钢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实现钢铁企业的库存合理化和信息化,就要构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系统,而是一种管理思想〔5〕。针对前文所述钢铁企业存在的库存问题,需要企业在科学的管理指引公司业务的规范化;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在技术上要有稳健化的方向,产品价格合理;系统设计上的产品具有灵活性和快速实施的特点。加强仓储终端的信息化投入,借助自动识别技术来自动识别仓库里的钢材产品,采用手持数据终端,可以淘汰过去的出入库、盘点纸单,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又减少了错误率。
4.结论与展望
钢铁企业应通过内部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对库存管理的认识;采用信息管理共享,实行集中管理库存〔6〕,优化库存管理流程;建立专门的钢材储存、加工和配送中心;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减少库存管理业务流程交叉繁琐现象;加强钢材销售预测,制定准确适合的库存计划;从供应链角度加强库存管理,运用JIT库存管理法、联合库存管理法〔7〕提高企业的库存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企业的库存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钢铁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库存管理问题会不断产生出现,需要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完善库存管理解决措施。要想在供应链环境下成功的运用各种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解决钢铁企业存在的库存管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 考 文 献〕
〔1〕王雷,王勇峰.对钢材期货的认识与思考〔J〕.冶金管理.2007,08: 35-37.
〔2〕曲立. 库存管理理论及应用〔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Lee H, Padmanaham V,Whang S.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 The Bullwhip Effect.Management Science, 1997: 38-41.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王惠芬.JIT系统在我国应用的实证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VMI库存供货商管理采购流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不仅面临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也面临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的压力。因此,单个企业通过提高生产力、产品质量和采用先进技术而带来的利润越来越有限,企业与企业间合作伙伴的关系日益凸显,供应链管理正日益成为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一种最有效的新的竞争战略。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转向建立联盟或战略伙伴关系。当今,行业领头企业在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一、库存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背景
随着全球制造的出现,动态化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变化迅速、市场瞬息万变的新环境。面对市场的风险及竞争的压力,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也日趋严格,供应商与企业之间逐步建立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发展现状
在西方国家,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对存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在存货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自工业化开始,西方国家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一直不断探索各种存货管理模式。传统的存货管理理论与方法孕育于卖方市场,在物质产品相对溃乏的时候,企业不愁产品卖不出去的风险。这个时期,企业存货管理思路只是从企业内部改善管理条件,加强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保证存货资产的安全,降低库存水平,VMI理论引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相对于国外对供应链库存的成熟研究,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国内大多数学者对于库存管理的研究是以国外物流专家的推理和结论为依据的,借鉴了国外学者的著作研究成果。库存管理一直是困扰各行业企业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国物流界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已经认识到库存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三)发展趋势
现代存货管理理论和方法产生于买方市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技术不断的进步,顾客需求差异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丰富多元化,企业必须提高快速市场反应能力,适时调整战略。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之间竞争焦点的转变,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其实践与理论也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得到完善。VMI模式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新型库存管理模式,库存同样也是企业采购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而且是衔接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的重要环节。有效地降低库存水平,控制库存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库存改善的实施
企业和供应商建立联盟的背后动机是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其包含两个基本的信念:合作行为将减少风险,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排除浪费和重复努力,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可以排除或减少与存货投机相关的风险。企业如果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将无法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而如果企业能在很好规划运作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其外部供应商,将提高其生产、采购以及交货计划的准确性,从而在快速应对市场的同时,提高对客户销售及服务承诺的准确性,将使企业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因而对供应商选择及评价方法的选择己日趋重要,建立选择供应商的指标模型以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成为企业的迫切选择。
通过了解供应链的工作流程、收集企业相关数据、分析企业成功案例,及企业目前基本运营现状等因素对原材料库存的影响,系统分析问题所在,构建论文思路。以及通过对企业近三年来监测到的库存数据的分析,查找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经合实际,系统分析出企业的优势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合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管理,推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剖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得出改进和加强的具体措施。
三、供货商管理库存的建议
总结国内外采购物流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本企业采购组织及流程、采购策略、物料分类管理、供应商和库存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理论指导并结合公司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企业采购物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针对有时需求的不确定性,研究出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怎样用最低的库存来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各种优化方案达公司库存值最低的运营指标。
科技日益进步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球信息网络和市场的逐步形成,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加剧,需求日益多样化。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是保证生产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的保障性物流活动。通过加强采购物流管理,控制生产成本,调整企业结构,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通过总结国内外采购物流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采购组织及流程、采购策略、物料分类管理、供应商和库存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理论指导并结合公司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建立物料分类矩阵,实施新型JIT采购模式,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建立新时期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等。帮助企业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篇10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