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

篇1

在前几日一期创业选秀节目中,五位评委以全票通过的结果顺利送走一位创业者。他即将参加在北京的角逐,为获得风险投资的认可再度而战。

这是一家通过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及时代驾服务的公司。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平台用户以及良好口碑,增长速度体现出惊人的势头。没有资金和资源,草根创业者通常会选择一个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而市场空间巨大的行业。

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两年来,国家公安部又修订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于违规驾驶处罚制定了更加严明的规定。国家的三令五申再加上明星名人以身试法的示范效应,推动了代驾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其空间和成长性不言而喻。

在一个门槛不高的行业中要想异军突起,自然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深耕。企业通过定位技术使用计价器规范代驾服务的价格,并通过后台管理优化行程以提高客单价。从对人员的管理到后期的赔付都自成体系。

更可贵的是该公司并没有仅仅沉迷于服务本身,对于盈利点的挖掘和利益链条的分配也颇有想法。作为一个早期企业,该公司有望在近期就实现盈亏平衡,有别于那些靠烧风险投资资金为盈利模式的创业企业,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评委们的认可。

但是考虑到投资者对风险点的关注,这样一个看起来颇具投资亮点的企业并非炙手可热,就好比待字闺中的美女,貌似光鲜亮丽,却是逡巡观望者众多,而上门提亲的寥寥,可谓难嫁。是什么阻碍了代驾企业与投资人的联姻呢?

政策不明朗

“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而造成无法履约被定义为不可抗力。”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政策作为最大的不可抗力,成为每个风投关注的第一风险点。代驾“无主管单位、无准入门槛、无统一标准”的现状受到现场评委们一致质疑。

此前被多地叫停的打车软件一度也陷入“三无”的局面。打车软件本身解决了乘客交通出行的实际问题,也提高了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但是由于缺乏行政规范,一时间定价体系混乱,市场管理无序以及信息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纷纷涌现。再加上打车软件触动了某些既得利益者,更使得部分区域的监管部门因噎废食,一刀切地叫停了这一刚出襁褓的新兴行业。

同样年轻的代驾行业是否也会陷入同样的境地,不得而知。虽然某些从业人员认为,该行业顺应了交通法制管理的需求,且没有动任何人的奶酪,不会遭受相同的命运。但是事实上,该行业也存在着鱼龙混杂、定价混乱的情况。

更加严重的是,根据国内有关规定,客货运车辆必须取得相应的营运资格,否则就是车管部门认定的“黑车”,这不仅损害了合法运营车辆的利益,同时也对安全造成隐患。对于代驾服务,国内尚无明文规定。是便民的代驾还是违规的黑车,也只在一线之间。这就是为什么某些知名的租车企业,没有以自身管理车队自己运营的形式,而是以第三方服务平台的身份切入代驾行业。

不过,随着各地的代驾公司蓬勃发展,无法可依的局面应该很快会被打破,届时是机会还是压力,对于目前该行业的创业者就很难说。正如前述,行业的规范会让代驾业务良性发展,增强乘客对行业的信任度,让代驾公司进入有序的竞争局面。另一方面,一些被行业灰色边界拦在竞争之外的规模化公司,很有可能会借机纷纷冲入代驾市场,对原有的竞争格局造成冲击。

行业门槛低,过于分散

在百度上搜索“代驾”二字,跳出来的词条有200多万条,透过这些词条我们能看出这个行业的明显特征:一方面门槛低,几万元就能开一家代驾公司,司机以松散的形式整合在所谓的平台上,缺乏正规统一的服务形象;另一方面企业分散,从北上广深到偏远县城都有代驾服务的公司,凭借着地缘优势,许多地域性的小公司仍然有着生存空间。

这两个特征互为因果,也是代驾公司难嫁投资人的障碍之二。投资人看企业的竞争优势,通常总结为一句话:别人难以复制的,同时自己可以复制的优势才叫真正的竞争优势。而行业门槛偏低,造成低水平的竞争者比比皆是,同时地域性的特征也对企业的扩张和复制带来极大的考验。

篇2

下一个10年,谷歌去向何方?埃里克・施密特心中无数,他只好离开。

1月21日,谷歌公布了2010年第四季财报数据。谷歌的财报当然吸引人,但更吸引人的是谷歌同时的一则重磅信息: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将在4月接任CEO,现任CEO埃里克・施密特将转任董事会执行主席。

依据谷歌方面的说法,卸任CEO后的施密特将专注于谷歌外部事务,如并购交易、合作、客户和企业关系、政府拓展等。在谷歌内部,施密特仍将继续担任谷歌两位创始人的顾问。此外,谷歌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谷歌的战略项目,尤其是开发新产品上。

佩奇出任公司的CEO,意味着谷歌“三人执政”时代的结束。对此,施密特在谷歌官方博客中说自己“为当了谷歌10年CEO而深感殊荣”,他还写到:过去10年里,我们都平等地参与决策。这种三驾马车的管理方式在共享智慧上确实有好处。他同时比较含蓄地承认这种管理方式在问责上有瑕疵,“但我们也承认,为明确我们各自的责任,需要在公司高层建立清晰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而在自己的微博上,施密特则表示,谷歌再也不需要像大人操心孩子一样关心日常运营了。此前,他曾表示拉里已经为领导公司做好了准备。

“三驾马车”时代结束

1995年,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在斯坦福大学相遇,两人开始合作研发搜索引擎技术。1998年,两人的努力初现成果,他们成立一家私有股份公司,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由拉里・佩奇担任公司的CEO。

2001年,埃里克・施密特加入谷歌公司担任公司主席,不久即被任命为CEO,佩奇则退居幕后专注于产品,布林主要关注技术部门。2002年,佩奇在一次演讲中暗示了公司领导层变动的原因――随着公司的规模逐渐扩大(公司员工由创建之初的200多人发展到当时的400多人),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内外事务的复杂程度也在加强,因此谷歌需要有效的管理。

不过,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并不相信外部的投资者或职业经理人,因此即便是施密特、佩奇、布林已有所分工,但大部分的重要决策还是三个人讨论后决定。据悉,他们的观点经常互相影响。而事实上,“三人执政”的这十年也成为谷歌重要的发展阶段。

2004年8月,谷歌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此次融资给谷歌带来超过230亿美元的现货资本。此后,谷歌成功平息了来自雅虎和微软的威胁,其用户规模远远超过后两者,谷歌搜索也成为全美最大使用最频繁的搜索引擎,在该市场上一直维持60%以上的份额。

与此同时,施密特也打破了业界对谷歌的偏见。当时的观点是,谷歌不可能围绕着搜索引擎推出成功的广告盈利模式。事实上,搜索广告已成为当前大多数搜索公司的盈利模板。而对于谷歌来说,这部分业务也成为它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谷歌2010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营收达到84.4亿美元,对比2009年第四季度的66.7亿美元猛增了26%,再次超过了华尔街之前预测的61亿美元。

2006年,谷歌收购YouTube公司,试图拓展搜索广告之外的业务。2007年,谷歌推出免费的Android操作系统,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comSore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美国Android手机的用户首次超过了苹果的iPhone用户,市场份额达到26%,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排名仅次于黑莓的33.5%。在谷歌2010年第四季度财报上,公司表示2010年,移动业务将是谷歌的重点。此前,施密特曾预测,移动广告业务将为公司带来100亿美元的收入。

硅谷的评论人士指出,谷歌“三驾马车”管理模式的成功成为新兴公司竞相模仿的典范。但随着谷歌从小公司发展成为庞然大物后,这种体制也暴露出来了不少隐患。

谷歌老矣?

2010年,因为受到来自社交网站Facebook以及Twitter的强劲挑战,谷歌的股票一直走势不佳。

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Hitwise的数据称,2010年,Facebook取代谷歌成为全美访问量最大的网站。这就意味着,谷歌赖以生存的广告商将会越来越偏向Facebook。“谷歌的长期竞争对手是Facebook,而非微软必应。”美国资产管理公司RCM Capital Management分析师沃尔特・普锐斯这样认为。

紧跟Facebook之后的Twitter也是来势汹汹。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预计,凭借着广告业务的快速扩张,Twitter今年的广告收入有望增长两倍,达到1.5亿美元。

分析认为,现阶段这两家公司在整体实力上无法比肩谷歌,但它们增速强劲,完全有可能去除谷歌风头而削弱其对广告客户的吸引。

另外,收购团购公司Groupon的失败,也给谷歌当头一棒。业界曾一度认为Groupon将为谷歌带去发展本地业务的重要推力。

一些分析师和圈内人对此认为,谷歌发展成硅谷的佼佼者,但与其他更灵活的竞争者如Facebook等相比,它正丧失创业之初的企业精神,演变成为一家办事效率底下的官僚结构。特别是,谷歌的大部分收入并不是由硅谷顶尖的工程师贡献。

一位谷歌前高管表示,谷歌的很多创意理念都被“官僚体制”扼杀了。据悉,佩奇常对中级工程师说,立即对谷歌的搜索引擎进行升级,但这些工程师要与其直接上司共同完成佩奇的指令,这导致搜索引擎的升级过程常常需要几周的时间。有谷歌前员工甚至用“瘫痪”来形容谷歌的组织结构。

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评论认为,当谷歌的规模只有400多人时,创新、办事效率都不是问题,如今这家公司的员工已经达到2.5万人,丧失创新能力也不足为奇。丧失了创新精神的企业正如无本之源,而在硅谷,企业文化是驱动工程师创造的重要动力。

知情人士表示,谷歌曾试图挽留那些不满的雇员,为他们的新项目提供特别津贴。但这些都是徒劳,奖励机制已经丧失了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Facebook的2000名员工中有200名来自谷歌,其中包括近来才改换门庭的Google地图共同创办人拉斯穆森、Chrome浏览器的工程师帕帕基波斯、Android资深产品经理曾毅立和广告主管费雪等。

事实上,不仅官僚作风成为谷歌发展的顽疾,“三驾马车”的合作关系也出现了裂痕。熟悉谷歌内部情况的美国作者肯・奥莱塔断言:我不认为埃里克・施密特是被推下台,但他可能受到了排挤。

在任职期间,施密特作为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扮演了拉里・佩奇商业导师的角色,但在工作中,他们之间的分歧不可忽略。据熟悉二者合作关系的人士透露,根据最初的分工,施密特更多地关注企业的整体商业运作,拉里・佩奇则倾心于产品及其科技创新。但从去年开始,施密特与两位创始人的关系紧张起来,他的决策权多次被两位创始人削弱。施密特也曾承认公司的一些收购他完全不知情,包括谷歌地球的前身Keyhole和操作系统Android。

与施密特和佩奇私交甚好的硅谷投资者艾斯特・戴森称,替换CEO的决定很意外但又合情合理,“拉里和谢尔盖都已成熟,他们想自己来运营公司。”

佩奇的挑战

在朋友和同事的眼里,拉里・佩奇是个害羞、内敛、不愿社交的人,他有时在会议期间表现冷漠并让施密特主持会议。另外,佩奇对公司预算和政策也几乎毫不关心。而佩奇的另一面则表现出对科技的偏执。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迈克尔・霍利对他的评价是,一位创业家、创新者、发明家、黑客,对一切数字科技充满了兴趣。

佩奇的前同事还认为他与史蒂芬・乔布斯有几分相似之处,他们同样意志坚定,有时甚至鲁莽无理,经常向工程师施以强压以执行他们野心勃勃的计划。不过,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迈克尔・库苏马诺看来,一位成功的CEO必须具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技巧。

在IT界,创始人重返CEO位置的人数不少,其中包括苹果公司的CEO史蒂芬・乔布斯和雅虎前CEO杨致远。乔布斯上世纪90年代重返苹果,不仅将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回来,还一举把苹果打造成消费电子行业的风向标,并借助iPhone和iPad创造了一种品牌文化。但杨致远的才能远远比不上乔布斯,雅虎在他复出的日子里也未能再现辉煌。

在拉里・佩奇的回归将是乔布斯式的,还是会重复杨致远之路的问题上,迈克尔・库苏马诺认为,佩奇要成功担任CEO,关键是将各种运营事务交给有能力的中层管理人员,并集中精力改革谷歌,使之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如果佩奇能够采取一些不错的措施,跳出搜索,跳出电子邮件,尝试着探索一些新的业务平台,并引进一些能够帮助他实现目标的人,谷歌或许有可能摆脱当前对互联网广告的依赖,重新获得增长。”库苏马诺说。

篇3

乏善可陈的58同城正在变酷。9月初,58同城击败美国著名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月独立访客流量跃居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其CEO姚劲波就将美国Craigslist分类信息网站模式复制到本土。

更劲爆的消息是,9月28日58同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赴美国纽交所上市,最高募集资金1.5亿美元。若上市成功,这将是姚劲波继“学大教育”之后,第二次赴美敲钟。而对于58同城来说,在一路旁观了近几年SNS、视频、团购市场冰火两重天之后,这或是其最珍贵的成人礼。

“我相信这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IPO。”优酷网、叽歪网创始人,PreAngel投资人李卓桓告诉《环球企业家》。他认为,与同领域对手的最大不同,58同城为商户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在每个城市线下端形成较强的地面控制力,在房产出租、服务业招聘、本地服务、二手车等领域成为第一大平台。

此前,这家公司正饱受资金链断裂、流量下滑等负面新闻困扰。更为不妙的是,分类信息网站经过高速发展期后,近两年遭遇瓶颈,垃圾信息泛滥和业务模式单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仅凭在线推广与会员制获得收入的单一商业模式很难得到资本的持续追捧。两三年前,58同城和竞争对手赶集网分别砸出重金邀请当红明星杨幂和姚晨代言,展开疯狂的广告拉锯战,可见此行业竞争之激烈。“现在赶集网向电商发展,58同城向平台发展,这几年的发展都没有想象那么清晰,也没有发展太快。”一位离职赶集网中层如是说。

但能够幸存已属不易。从现实的情况看,创办于八年前,经历中国互联网市场最惨烈厮杀,从当时的2000家分类信息网站到今天的幸存者屈指可数,坚持下来的58同城和赶集网算得上幸运儿。他们显然不想就此止步。尚已进行多轮融资,历经数次烧钱大战,如何尽快进入平稳的盈利模式,上市给投资人和员工一个交代,或成为分类信息领域的止殇之战。

不久前,赶集网对外宣称去年完成了两轮融资,并在去年底实现持续盈利。而姚劲波对《环球企业家》表示,58同城盈利“根本不是问题,只是自己的选择”。现在,正赴美上市的58同城,看似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但过去数年未曾逐上资本热浪的姚劲波,能成功把握这个机会吗?

慢热

“当时我的判断是只需要三年。2005年创业,2008年至2009年58同城就应该很成功了。但到2009年我们还是一个崭露头角的公司。只有业界、互联网这一部分人知道。”回顾自己创业经历,姚劲波坦言58同城成长十分慢热。

姚曾试想在一个人口众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市场,复制美国成熟的Craigslist模式即可迎来市场井喷,但现实却给了他重重回击。58同城是一个类似于传统黄页,为用户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公司。因此,中美生活方式的差异在商业模式上很快显现。例如,美国没有小区概念,住宅是独栋,在中国则要考虑小区因素并进行单位划分。美国早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诚信体系,Craigslist不需做太多信用评价、黑白名单、审核机制。而对58同城而言,这些程序却关乎网站成败,决定用户是否认可。第三个特色则是,中国中小企业、本地商家的中间群体非常发达。任何一个品类开发以后,都有接近一半信息和交易来自商家对个人。区别在于,个人是一次性、偶发的行为,而商家则是长期寄居于此。58同城必须研究出为中国本地服务商家使用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Craigslist成立数年后,仅有几十人规模,却较快实现盈利。相比之下,58同城却始终戴着“重模式”的帽子。商户认证、解决方案、信息审核,需要高成本投入运作。人力布局也有极大缺口。很多搬家公司、房产经纪人等本地化服务企业,最开始的办公环境连电脑都没有。为了让他们工作线上化,58同城不得不在全国近30个城市设立办公室,拜访当地商户、进行身份验证,甚至教他们如何使用分类信息平台。成立于1995年的Craigslist,到2005年热度较高外界纷纷效仿时,已走过十年历程,一路并无竞争对手,而58同城则是在充分白热化竞争的阶段进入分类信息领域,同类公司一度达到数千家。

压力迫使58同城找到增长点。“重模式下你必须考虑盈利模式、收入模式。”姚劲波表示。为此,他亦曾多次试错。2006年前后,58同城就开发了手机平台应用,但在移动环境并不发达的情况下未推广出去就关闭了。2007年到2009年,为了补足互联网渗漏率低的问题,58同城曾尝试进行DM 杂志推广。甚至,在团购行业火热时,亦加入“千团大战”。为了推广跳骚市场,其还包揽全部用户快递费,一笔搬家款多则达数百元。

此类探索乃是重金投入,但潜在上也成为本土分类信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包括团购、无线产品在内,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在探索不同于国外的分类信息的引进模式。基本上目前中国同行业的模式都是58同城设定的。”姚劲波说。而重模式则让其认识到这亦是竞争优势。“好处是一旦你把这些事情处理了,别人要想复制你,一样需要走很重的路。”

回顾以往,姚劲波将58同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创立起的五年,积累了近千万用户,但基本上没有任何收入。2009年到2010年是在产品研发上投入,用户有了稳定增长,但收入可以忽略不计。2011年起58同城进入第三个阶段,开始在盈利模式上进行探索。

事实上,区别于有数可计的产品信息,相对虚化的生活信息积累并非易事。58同城成立前五年,姚曾带领团队一心植根于此。以租房为例。用户查询房源多是按小区进行,但中国的小区数多到令人咋舌。例如北京有八个城区,商圈200多个,小区超过5000个,细化到楼到街数量有数万。按中等城市1000个小区计算,想要覆盖400个城市,就要达到40万个小区。

“如果完成不了信息的积累,这个平台没法运作。”58同城高级副总裁陈小华告诉《环球企业家》。他表示,在唱吧里可以看到一条分享有一万人转发评论,但在58同城上一万条分布在不同社区,几乎找不到。而58同城要做的正是根据“类别+地标”划分成几十万个格子,每个用户在各自的格子里记录和查找信息。“我们希望在更多城市、类别中把更多信息积累起来,对此我们想尽了所有办法。”

2011年后,58同城信息量已增长到一天更新100万至150万条,预计2013年达到200万左右。对这个量级,陈小华认为,租房信息一般可活跃三至五天,招聘信息大约一两周。“这意味着我每天有效存量信息在几千万甚至上亿条的时候,平台基本解决了信息量的问题。”

新问题随之出现。信息量增大带来了用户增长,但后者对信息质量的投诉也相应增加。2011年开始,58同城着手解决信息质量问题。首先确保信息真实性,打击欺诈。其次对信息背后的身份进行判断。58同城投入千万元赔付计划以示决心。不仅包括反欺诈团队、消费者保障计划,还包括一个庞大的信息质量过滤系统。例如用户想要在网上出售一个苹果手机,选项中会提供所有产品型号,以及是否有划痕、待机时间、使用时间、有无质保等选项。因此,“几成新”的判断是根据多重信息的统计得出,并非用户决定。“我有200%的信心。如果有100个人在用,99个人会认为从来没想到分类网站能做成这样。”陈小华说。

58同城的愿景是打造一个“服务业的淘宝”。但现阶段服务产业的标准化程度远不如商品高。“诺基亚E71、苹果,它们代表什么是有明确的界定,但服务产业不同公司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把它结构化需要的周期更长。”姚劲波说。陈小华曾对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上的一段话记忆犹新,当时一个创业者对马说,“我现在已经认证了400个企业,中国就没有人干过。”马云打断他说,“你没见过世面,你知道阿里巴巴做了多少?有400人每天在全国做认证,现在已经认证了20万企业营业执照。这才叫中国前无古人。”“我不知道他们现在的数字,但58同城的数量远比他的人多,而且还在继续认证。这是最难的地方。”在陈小华看来,马云用一套机制构建了一个新的商业文明,“但58同城在这条路上还远未达到。”

漫长的战线,令58同城也时常处于外界质疑声中。批评人士认为其早已错失上市最佳时机,已进行数轮融资、烧钱的姚不得不为未来设计“画饼”。“如果说58同城去上市,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希望把自己变成一个可流通的公司。让员工的期权有流动和定价的渠道,让58同城这个品牌更被中小企业认可。”姚劲波说。

坦白来讲,对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言,八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Youtube、Facebook、Google用户规模的爆炸只用了短短几年。为此,姚也曾怀疑自己选择的商业模式不够“性感”。而在总结类似国内SNS、团购等一夜暴富却迅速陨落的公司后,他认为58同城尽管商业模式不断修正,但关注人们生活相关的本地需求的主线始终没有变化。因此,58同城从来就不是一个突然跳起来的公司,是用户的需求在推着往前走。

资本给了姚劲波特别的优待和宽容。早在2005年,29岁的姚就遇到了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前者当时已创办了国内最大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后被万网收购),并参与创办了学大教育。这让再次创业的姚很快拿到了第一笔投资。不久,软银赛富追加4000万元投资再次到账。2010年后几年间,58再次获得软银赛富、DCM、华平投资集团超过一亿美元投资,超过了国内40家企业IPO值。姚认为,正是自己的坚持,才是投资人给予58同城信任的原因。“你又不是天生是他的儿子,他为什么信任你?你需要一个梦想,用你的未来去感染他,用你过去的成绩去说服他。”姚说。

但一路幸运的58同城却并未在此时上市。外界甚至传言第三轮融资中姚将自己在学大教育持有的部分股份变现投入58同城,与投资人进行最后的对赌。姚劲波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说:“我不知道什么叫最佳机会。如果说完全不考虑别的因素,58同城越晚上市越好。”

鏖战

让姚劲波始料不及的是,即便反复试错,他的面前依然有两座大山。首先,58同城必须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中国互联网市场环境中杀出重围,这不仅包括打败同类数以千计的模仿者、竞争对手,也要警惕互联网巨头随时侵入自己的地盘。其次,在刚刚踩准PC互联网的节拍后,时代又迅速跨入了移动纪元。

对于前者,前赶集网副总裁、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认为,在分类信息市场,现阶段58同城和竞争对手赶集网的差别并不明显,58同城在流量和收入规模上有优势,但放在长久看来还需时间去验证。“他们很有价值,在服务领域不需要另一个模式去替代,流量商业化和价值都在向上,没理由不去看好;但这个盘子有多大还不知道。”陈驰说。

而姚劲波则认为,有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存在,对公司的发展有正向意义。“Craigslist为什么现在输给我们,在美国没有人和它竞争,它非常安逸。但在中国不是如此,你在休假、准备放松的时候,都会想着还有个人在追我们,这时候你会拼命往前跑。”

事实上,仅从分类信息市场的幸存者58同城和赶集网来看,双方的较量就从未停歇。这让姚的神经时刻紧绷。有业内人士认为,从近两年的发展看,力争盈利的赶集网开始趋于走小而美路线,58同城则坚持将平台做大。赶集网宣布去年盈利,但背后则是创始人杨浩涌做出的几个选择。一是广告全部停掉,二是整个销售团队迅速缩编,原来的北上广深四个城市1400人迅速缩减到400人,业务架构也进行调整,团购、短租频道、BD业务全部砍掉。“赶集网的盈利是一种小而美的盈利,58同城今天是在营收规模是对手几倍的规模以上的盈利。”前赶集网副总裁、现58同城营销运营副总裁叶兵对《环球企业家》说。高成本建平台正是58同城在资本趋紧情况下必须警惕的问题。过去58同城攻城掠寨,占山为王,拓展尽可能多的城市,几百人在很短时间里扩充到几千人。但未来要拼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精细管理,即使团队缩减一部分人员,销售额也要提升。此外,城市之间效率的差异,也是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更加棘手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如何将58同城在PC上积累的用户和行为扩展到移动端。作为最早使用智能手机的一批人,姚很早意识到移动的重要性。2003年,他就开始尝试用手机替代电脑。但其触动最深的则是去年他发现家里的电脑由于长时间不开机已无法正常开机。姚认为,既然家庭电脑可以不开机,那么有一天办公室也不一定必备PC机。“就是那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要迅速地把公司的重心从PC转到无线了。”

2012年初,58同城开始加大投入移动力度,将增长点寄望于无线。从内部架构来看,过去在58同城内部,移动产品线和各个业务线并不相关。但调整后则以无线作为底层,将PC业务整个团队迁移到中间来。从产品上看,很多公司选择多客户端,比如旅游网站,机票、酒店各一个产品。而58同城在经过再三权衡后,还是选择主打58同城一个客户端。

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小而美的模式似乎更容易得到开发者青睐。原因一方面在于产品易于向纵深方面精工细作,另一方面则是避开腾讯、百度等巨头打压。而58同城从开放团购平台开始,就一直在租房、二手车等领域尝试平台化转型,这是否会带来与巨头的冲突?58同城无线总经理黄炜告诉《环球企业家》,PC和移动生态环境不同,PC搜索是一个月亮,大家众星捧月。但在移动里,移动生态很有可能出现多中心制。

事实上,微信推出微生活平台、百度推出轻应用,如今局面已不是单中心制。“未来很可能有大平台,但在不同领域有小平台,58同城会成为一个生活互联网平台。”黄炜说。而在58同城APP的图标里,三分之一是第三方提供的,如列车时刻、快递查询,未来还会跟一些小的生活类网站如代驾公司、打车APP合作。“我们希望首页有一半是来自第三方的内容,未来会去尝试。”这样做的好处是移动市场大势是在增长,很容易进来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市场增长太快,所有人关注度太高,大家的预期其实是没有预期。黄炜认为,无线生活领域是一个持久的战争。

58同城的坚持与同样在生活服务类积累多年的大众点评网有些相似。后者2003年由张涛创立,其模式甚至早于美国地方服务网络点评领域霸主Yelp,亦强调本地生活概念。在姚劲波看来,“本地”的概念能在互联网上火起来,需要很长时间。商品的交易在互联网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而服务则是反向行之,更多的是从线上转移到线下。“看我们自己每个月的消费就知道,花费在买商品上的钱越来越少,但服务上的消费是越来越高的。怎样通过互联网把服务连接起来,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姚劲波说。

黄炜认为,人们在移动上不能输入太多内容,天生就有入口的需求,所以58同城并不介意与百度、腾讯在内容输出与导入上的合作。真正跟58同城内容有竞争的,还是在生活领域的互联网生活公司,比如安居客、智联招聘等垂直类网站,“我们要把业内最优秀的公司放在我们的平台进行比较。”

输赢

与赶集网海外留学回国创业,早期又获得与谷歌中国合作的创始人杨浩涌不同,姚劲波并不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富二代”。“我没有任何资源,父母也不认识什么人,全是自己白手起家。”

早年姚劲波创办的易域网被收购后,他用赚的第一桶金与三个合伙人创办了学大教育。做58同城则是他自己拿出100万元从零开始的。姚坦言那时他过于自信,一个人单打独斗吃了不少苦。2008年,姚才意识到搭建团队的重要性。“如果让我再创业的话,我不会这么做。至少会找三五个在某些方面特别强的人跟我一起来做。”

事实上,作为中国互联网的老兵,多次创业的姚喜欢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流。更多的商业建议并非来自互联网圈子,而是传统行业。“传统商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想象说一定靠融资才能做,并且一定要先亏损。但互联网思维则是没有100万用户如何盈利?”姚劲波说类似的故事,反而给他一些启发和反思。

创业是一场综合的较量。姚认为,这不仅包括产品、用户认可,甚至创始人会不会写微博都很重要。“小米为什么能成功,魅族就差一些?我觉得很重要的竞争优势是雷军比黄章知道如何写微博。能不能让一个人加盟,黄章搞不定雷军搞得定。”此外,体力、耐力、融资、政府协调的能力,甚至创始人一年生几次病。“体现在任何一个环节,你超越别人可能是单项,但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全面的比较。”

一位现任58同城高管的前赶集网管理层表示,从公司管理来讲,赶集网相对比较集中,58同城相对则比较民主。“老姚还是属于比较Open的,能够容纳不同意见,赶集网可能更多体现CEO的意志。”姚的性格也让他身边留下了不少老将。创业时的多数核心骨干仍然留在公司,更有一批领导层从竞争对手处投奔而来。不过,在引入职业经理人时,姚又显得特别慎重。往往引入一个高管,需要提前花半年、一年时间去沟通,甚至要先来和其他同事磨合,只有获得未来下属的认同,最终才能进来。“姚是一个重情谊的人,是能聚集一帮人在一起的一个人。”黄炜说。

“互联网公司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团队的成功。”58同城人力副总裁段冬认为,姚做产品起家,对产品有较强的敏感性、判断力。“老姚不是健谈的人,但他精于分析,有战略的敏感性,在判断事情上非常睿智。另外,他本人也比较谦虚和开放,他请来每个人会说,你是行业专家,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段说。

篇4

而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圆通负责营销事务的主管老宋说:“休息几天,24日开始退货潮将开始,会一直持续到月底”。

2013年天猫双十一的订单退货率在38%左右,今年预计会在35%,有悲观的甚至估计今年的退货率会上升至40%,“因为规模更大了,质量得不到保证”。以今年阿里公布的快递票单2.78亿包裹数计,最少还要产生1亿以上的退货包裹。

每年双十一这样的故事都会重演,不同的是电商的规模越来越大,快递企业承运的快递包裹也越来越多。过去4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最高日处理量突破2,500万件;快递企业近6,000家,快递从业人员超过80万。

最近4年,电子商务对快递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惊人的92.7%,快递业的发展速度几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步!可以说,自中国有快递行业的这20年以来,正是由于电商发展,才造就了包括三通一达、EMS、宅急送、顺丰等大型快递企业。

资本对快递业的青睐

10月16日,宅急送宣布引入复星集团、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弘泰资本、中新建招商股权投资基金五大投资者,并进行战略转型,以仓配业务为核心,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和快递业务,正式确立了BBC业务战略。这不是复星资本第一次出手快递业,而资本圈更不止复星资本一个投资大佬出手快递业。2013年8月,元禾控股、招商局及中信资本等机构以总投资80亿的规模投资顺丰,获得不超过25%的股份,引起业界无限遐想。

一般情况下,快递业被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被贴上“传统、落后”标签的,在高速发展的这10年,快递业是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光辉被电商的耀眼光芒所掩盖。早期的业务、竞争优势和战略的不确定性,让资本圈很难确定价值,即使是现在快递业的6000余家企业,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也不过零头。但也正因为如此,导致许多资本错失投资黄金期,今日资本的徐新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的表达对错失德邦物流投资机会的惋惜。2010年以来,国内快递业逐渐形成了以三通一达、顺丰、EMS等为垄断寡头的局面,市场聚集效应加速,特别是电商和快递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快递企业之间的并购与被并购预期放大,规模扩展成为现有的知名品牌快递企业共同的诉求。

人们发觉电商发展制约因素主要在物流快递后,更多的资本、甚至互联网大佬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快递业以及标准物流领域。马云号称要投资3000亿打造菜鸟中国快递物流智能骨干网,腾讯试验性投资人人快递,中通、韵达、天天纷纷引入新的投资者。可以说现在的快递业已经从一个标准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转变为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前景璀璨。

现实是,小型的快递企业很难获得投资,摆脱不了被并购的命运;而对于大型品牌快递企业动辄几十亿规模融资,国内也仅仅中信、元禾、红杉、招商、复星等资本巨无霸才能有游戏资格。规模偏小的投资基金,也并不想失去快递业的机会,他们另辟蹊径,从体量偏小、机会颇大、立足快递行业互联网化或者创新业务的创业公司入手,这也给了他们参与盛宴的机会。原中路股份投资副总裁、长石资本合伙创始人汪恭彬说:“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这明显是个大风口、狂风口”。长石资本成立后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要做“快递业务互联网入口”的贯通云网,其APP应用“指尖快递”自10月上线以来,现在以每天5000用户的速度疯狂扩展。无独有偶,投资大鳄红杉也没有放过这样的投资机会,他们投资了做“校园快递超市”的“小麦公社”,这是一种定位更细的快递业务入口。

在当下的快递业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牌局:高速发展的过程中,6000家快递企业会逐渐聚集、整合;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思维正在将“传统的快递业”当成颠覆与革命的对象,平台思维、众筹思维冲击跌宕,所有人都在看着这个“机会遍地、黄金铺天”的领域。我们当然知道,所有的机遇都充溢于血与火的战争中,新思维、新方法、新战略都需要高密集的资本与创新技术支撑。可以预期,在未来的5年,快递业的互联网化或者说互联网必然要深度改造、整合重构现有的快递业,除了重资本的快递物流本身,从互联网领域侵袭而来的种种创新应用,也会是资本圈的宠儿,新一轮的资本战场争夺战即将启幕。

快递业互联网化:O2O尝试

2014年,互联网革命终于铺天盖地地蔓延到几乎所有的传统领域,移动化、O2O、平台、众筹、众包等各种概念、手段此起彼伏地影响着各个行业。而快递业,从先天来说就具备互联网的基因。

接受能力强,并不表示快递行业的互联网化进展要快。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快递业务的线下门槛高,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更由于现在快递市场的高速发展状态,快递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并不顺利。分析快递业务,有两个路径是互联网化的主要动力:一是快递企业的成本构成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诉求,催生快递企业自发的互联网化进程;另一个是用户在使用快递服务时候所面临的种种“痛”,引发的各种“业外”组织企图推动的快递业务互联网化创新革命的尝试。

对于快递企业来说,一个面单中主要成本构成中揽派成本与管理成本占据比例最高;而这两项,特别是管理成本是快递企业互联网化的主要动力;揽派成本则是“弹性”最大的成本类别。包括顺丰、EMS、宅急送、三通一达在内的几乎所有知名快递企业都在最近几年强化了IT与互联网支撑系统建设,基本上都推出了基于APP、微信和WEB网站的线上查询快递和发快递的服务,尝试用互联网的方式来降低揽派和内部调度管理成本。

如果说快递企业内生的互联网化行动是温和的“补充”尝试,行业外空降而来的互联网组织则激进得多。人人快递从一开始就宣称要用众包+O2O的方式革传统快递的命,消灭快递公司;贯通云网则一下子就要构建覆盖所有线上线下业务端口和快递公司服务能力的统一入口平台,试图将快递服务集约化,降低快递公司的“维度”,引导快递公司的竞争从价格与市场规模,转变为服务质量;小麦公社,则将快递服务“社区化”,变成一个落地的超市,让快递公司变成无足轻重的运输队。各种新生的快递互联网应用都无一例外的从用户角度出发,重新定义快递业务的规则和服务流程,期望能够开辟新的业态。

本质上说快递业是重资产的服务行业,服务周期长、流程复杂、频次高,互联网企业与快递企业本身都在进行着各种互联化努力,都是典型的O2O业务尝试。

在所有的互联网化尝试中,比较抢眼的有两类:

一类是秉承“颠覆传统,重构业务”的互联网思维,比如人人快递。我们提到互联网一般都会想到“革命”,“重构”是互联网最吸引人的属性。人人快递的定位也非常独特,它忽略掉现有的快递业务形态,采用众包+O2O的方式、利用闲散劳动力(运力)来做同城快递业务,这个业务模式类似于易代驾和滴滴打车,这个模式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互联网大佬和资本的关注,获得了不菲的投资。但人人快递在业务尝试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解决安全监管以及基础运力保障问题,导致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法律责任、快递品合规性检查以及快递员认证与运力误差等等,国家邮政局在人人快递的尝试过程中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主管市场的副局长刘君就明确表示,对于人人快递这样的创新业务,政府是先看看,看看是否被市场认同,看看风险如何后再确定是否鼓励,是否发给合法牌照。

另一类则坚持快递行业更需要“整合与超越”的互联网思维,比如贯通云网、小麦公社、快递100等。这类应用现在比较多,基本思想都是做入口,做平台,只不过具体实现的路径不一样。下面举几个例子:

贯通云网的指尖快递应用,后台对接各大快递公司,整合快递承运人的“合法服务能力”,来给用户提供快递服务;在用户层面,则立足“电子运单”消灭“传统手写快递单”,应用大推送战略消灭“查询快递”,推行终端战略“占领线上和下线的最后一公里”,构筑一站式的快递服务入口。和这个业务路径类似的,还有菜鸟网络,只不过菜鸟网络主要服务阿里电商。

篇5

《支点》记者 罗乐

最近,大家纷纷呼吁打车软件应该“降降火”:从2月开始,国内打车软件开始一轮“野蛮生长”,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挥金如土,通过给乘客、司机返还打车补贴的形式抢占线下市场。这种疯狂的市场争夺战,在愈演愈烈的同时,也逐渐被市场冷静反思——要解决打车难,光靠的哥“抢单”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确在改变着部分人的出行方式,并为之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天寒地冻或者酷暑难耐的季节,等公汽实在是让人恼火的一件事情,因为公汽站点没有空调。如果坐在办公室就可以知道公汽线路的实时信息,那就再好不过了。

现在,你可以试试“水果公交”,在这个手机APP里,你可以查询到自己要搭乘的公汽还有几站才到,也会有热心的乘客看见某趟车来了,然后点一下“车来了”,向其他乘客提供实时交互的公交信息。

如果你要出远门儿,用打车软件预约一辆出租车会让人安心不少。如果你在去机场的路上堵车了,正在懊悔怎么没有早一点出门,那么你不妨用“飞常准”查一查自己航班的状况,也许,你搭乘的客机也在“堵”呢——又碰上航空管制了。

总而言之,近两年异军突起的交通系统类APP,的确让消费者受益良多。不仅仅是公交车、出租车、飞机等相关信息,包括开车一族所用的导航、交通路况、加油站信息、违章查询软件等等,都开始为交通系统“打补丁”——不断地弥补政府交通部门、交通工具和交通主体之间的信息空白,让三者更加高效地进行信息交互。换句话说,要建设智慧城市,就离不开它——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刮起“智能风”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源自美国。从1976年到1997年,美国每年的车辆公里数以77%的速度上升,可是同期道路建设里程的增长数仅为2%,在城市交通中的高峰时期,54%的车处于小时拥挤状态。由于交通拥挤,人们每天消耗在上下班的时间比平时平均多1.5个小时。同时导致商业车辆在运输中延迟,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

上世纪80年代后,一个旨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应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便诞生了。

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在美国洛杉矶,你可以看到在科幻电影里才有的画面——眼前明明是红灯,一辆公交车却视而不见,当它迎着红灯驶出的那一刻,红灯“啪”地闪回了绿灯。是的,不是你眼花了,这就是一项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晚点的公交车可以通过与交叉路口红绿灯的信号通讯,获得提前给予绿灯的“照顾”,或者延长它所通过车道的绿灯时间,从而使得公共汽车更加准时并提高其运行效率。

而在拥有400万辆机动车的冰雪国家芬兰,采用陆地和航海智能化交通系统后,在仅有5人监控全国数十万公里道路、5万架桥梁和数千公里自行车道的情况下,年均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了23%,航海死亡率为零。

如果你愿意想象,智能交通系统还能变得更加科幻。在2012年的“荷兰设计周”上,一项名为智能高速公路的创新设计映入人们眼帘:这种公路,在晚上可以通过白天吸收的太阳能散发出冷光,而路灯也会随着你走的路段连续亮起和熄灭……

如果你觉得这些都太遥远,那么,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这一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覆盖的更加全面,手机用户正在真真正正地感受到智能交通系统带来的便利:人们通过手机终端,可以得到各式各样的交通信息,并管理自己的出行计划。而这一点也能够让政府更好地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通过对公共交通设施使用频率的信息统计,政府可以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改进,比如减少空置率等。

“知情权”催生新金矿

“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使用滴滴打车比路边打车平均节省14.3分钟。”吴睿是当下最火的手机打车软件之一——嘀嘀打车的联合创始人,他这样解释滴滴打车的优势,“传统电话打车的成功率大概是49%,为什么?因为电话打车是出租车、客服中心、乘客的三角互动,这其中必然有信息的延迟与不对称。而滴滴打车直接建立了乘客与出租车之间的联系,并且以定位推送为方式,更加贴合人们的用车需求。”

用户使用滴滴打车,可以在APP中通过录音的方式下单,说出所在地和目的地,系统自动匹配附近的出租车。如果有出租车愿意接单,APP会立即显示司机资料、所在位置和到达所需时间。这种信息的确让乘客和司机在交流时更简便。

交通信息不对称,是国内众多投身智能交通系统的“淘金者”的创业金矿。飞常准CEO郑洪峰也曾表示过自己的理念:“航班信息的不透明,极大地消费了用户的时间成本。解决‘延误知情权’这一最主要的矛盾,就是‘飞常准’的主要推动力。”

很显然,他们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台风口”上。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3年的第三季度,在打车类应用细分领域,累计用户数接近2000万。滴滴打车的“劲敌”快的打车已经覆盖了全国41个城市,并相继合并了大黄蜂以及合肥牛牛软件旗下的51打车。

虽然智能交通系统的蛋糕很大,但是也不乏心惊胆战的创业者。易道用车的创始人周航和“我搭车”的CEO王一禾,就经常会担心政策面的风险。

易道用车是一款汽车租赁的APP,但它并不真正拥有汽车,而是签约了上百家专业汽车租赁公司。而“我搭车”则是一款更加平民化的应用,就好比同一个小区拼车上班,“我搭车”通过撮合车主和乘车人,旨在搭建一个提高汽车利用率、挖掘汽车空载剩余价值的平台。

虽然出发点都很好,但是在国内,他们的业务可以说还处于“灰色地带”。“ 国家并没有明确说代驾可以做,也没有明确说不能做,但是需求的确非常旺盛。”周航的担心,源自于国家对于“黑的”的严厉打击——代驾和“黑的”,就本质而言,其实是有些相似的。

便捷还是“不便捷”?

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担忧,不仅出现在软件供应商中,还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软件系统崩溃、乘客被拒载、司机在行车过程中使用手机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不断的手机推送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当“嘀嘀”、“快的”两个打车软件越来越多地被安装到人们的手机时,“打车神器”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

随着打车平台的商业化不断凸显,打车也开始变得“不便利”:当打车服务提供商对出租车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对线下控制力的增强,路边等车的乘客开始沦为弱势群体。这显然和提升公共交通便捷性的初衷背道而驰。

滴滴打车的另外一个联合创始人程维表示,打车软件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出行问题,但是不能够彻底解决“出行难”——因为城市的公共交通资源是有限的,打车软件所实现的,只是资源的重新分配。

为了缓解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和交通执法总队联合了一项管理措施:限制出租车使用打车软件的数量,每个司机只能在嘀嘀打车、快的打车、96106中三选一。而此前,北京市曾经出台禁止出租车使用打车软件的规定,最后也不得不在市场的火爆需求下取消。

其实,这和软件规则的设定以及政府监管的方式不无关系。在国外,手机打车软件已经运行多年,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让他们更加注重行车安全和用户体验。

在纽约,一款叫做ZabCab的打车软件,采取了这样的操作方式:他们只安装在街头的黄色出租车中,同时也严格遵守纽约市的交通法规——司机在行驶时禁止使用手机,只要出租车处于行驶状态,该软件就会把手机屏幕变成灰色而无从查看。车一停,司机又能精确地看到附近订单请求的所在位置。

而在新加坡,接受打车软件预定的出租车会显示“预定”,以告知路人该辆车的使用状况。

在日本,打车软件的服务体验则更加细腻,对于外国乘客、残疾人等不容易用语言沟通的乘客,他们还会提供一些更加全面的服务,当然,有一些服务是需要另外收费的。

快的打车COO赵冬曾撰文解释国内外对于“打车”服务的差异原因,他这样写道:“国外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私家车或者租车公司的闲置车辆,其提供的车不是统一颜色的出租车,而是比一般出租车贵的私家车服务。”

根据赵冬的解释,国外的叫车服务很大程度上是拼车,而这种相对环保的理念,当前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普及。

双向融合才能“绿色出行”

虽然质疑声重重,但丝毫不能阻挡国内打车软件行业的风生水起,正如智能交通系统必然会深入人们的生活一样。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温文华说:“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是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当今国内外先进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当下的中国而言,如何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的确是燃眉之急。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交通类APP还无法做到与交通体系的融合。无论是航班信息的获取、传递,或者是交通路况的传递、GPS导航产业等等,都还没有以开放心态接纳交通类APP。

篇6

(一)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国保险业行业加强的必然产物

总的来说,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我国保险业发展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也主要是体现在1995年的《保险法》实施之后,但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却始终保持在世界一流的水准,从1999年之后的数字来看,保险业总资产从1999年的2604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522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4.47%左右。管理资产的迅速提高必然带来管理方式的变革,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

首先,当我国保险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各家保险公司都是以销售产品为主要目标,成本敏感性不高,现金流的净流入是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长期负债的压力是以当时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增长巨大潜力为前提,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对于资金管理工作的危机感基本没有,那就更谈不上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管理技术。实际上,当时保险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集中”都没有形成,保费的投资权力完全由保费的收取方来拥有,管理模式的行业内分化现象也非常明显,风险累积较为突出,“保险”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冒险”。

其次,当我国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保险业的制度建设逐步得到重视。先是1995年的《保险法》颁布,接着是全国各家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集中”的开始,然后是1998年以“中保集团一分为三”为标志开始的分业经营,各家保险公司将集团、产险、寿险分离的同时也开始加强了保险资金的统一管理。在这个阶段,保险资金的使用开始强调专业性和技术性。与此同时,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变化的复杂性也迫使各家保险公司大力引进人才,积极建立专门化的资金运用部门,同时期存在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制度风险又加剧了市场风险的管理难度,因此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存在明显的进一步创新的内生性。

再次,当保险公司独立的资金运用部门在运作中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无法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大力提倡和推进的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制度在我国应运而生。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也开始需要保险资金能够独立运作投资业务和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投资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制度也需要能逐步和市场接轨。因此,更具专业性、开放性和全面性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自然。

(二)保险业发展的资产主导型管理更需要专业的资产管理队伍

资产负债匹配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保险业的发展趋势都是由负债主导逐步向资产主导过渡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检验一国保险业发达程度和保险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资产配置对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从国际惯例上看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加里·布林森(GaryBrinson)、布雷恩·辛格(BrainSinger)和吉尔·比伯尔(GilBeebower)在1991年《投资业绩的决定因素》中指出,“大约有90%以上的机构投资组合收益差别来源于资产分配的不同,而仅有少于10%的投资收益差别可由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不同来解释。”由此可见,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投资业务将与保险主营业务共同发展,前者的发展地位是一个不断强化直至并驾齐驱的过程。从西方国家的数据来看,保险主营业务的发展必须依托投资业务的发展,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发达国家保险业资产管理的工作开展和公司型建制。

从国际上保险公司发展过程来看,不仅资产负债匹配技术和管理体系在不断强化和发展,单从高管人员工作背景的变化就已经不断说明资产主导型的越发重要:保险创建之初主要是由市场销售的高手担任公司高管;第二阶段是由精算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士通过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而进入公司管理层;第三阶段是由投资管理人员担任高管,来支撑和承担产品的创新和业务的运行。

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几十年来看,最初的保险公司高管往往都是由政府部门、银行部门等高管人员来担任,这些人有广泛的人脉关系,背景深厚,能快速取得业务。而正式业内培养的第一代高管人员一般都具有保险主营业务背景,然后是具备良好管理才能和技术的管理类或精算技术人员。从19世纪开始,保险精算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只要根据生命表,工作人员都已经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再经过此后的财务高管人员主导后,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高管人员往往是具有较好投资工作背景的业务专家。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在各家保险公司内部往往也具有较好的组织基础,这也构成了目前9家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我国大金融格局变革中的“混业雏形”趋势奠定了保险资产管理的基础

目前全球的金融监管主要是混业和分业两种模式,兼具其中的经营模式也往往因为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优势或财政优势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混业模式。从各自推行的国家或地区分布来看,金融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是以混业制度为主。

目前由于我国尚处在发展中阶段,因此金融领域里的分业经营模式有制度上的依赖性,但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系统内各公司内在生存和竞争的压力,混业发展在我国目前有一定的内生性要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规律主要取决于市场发展和监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主要检验指标就是看防范金融业之间风险传导的防火墙是否坚固而有效。

从混业发展的国际趋势来看,往往是秉承金融体系中资产存量的分布规律来进行的,换言之,银行业、保险业开展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更为直接。从目前我国保险业管理办法来看,保险公司参与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难度较大,而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正好可以解决相应难题,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所在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网络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其集中化风险控制和资金优势达到保险行业向其它金融领域发展的试点作用。

二、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选择

(一)国际上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

从国际上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内容来看,主要资产包括一般账户资产、独立账户资产和第三方账户资产,三者的结构没有统一规律,根据国别、金融环境和每家公司自身的情况略有差别。但从总体来说,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有以下特点:

首先,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业职能的主要支持在于资金融通功能,这是保险三大职能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定位的主要依据,也是其在保险业地位中的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由于保险主业资金的长期负债性特点,在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间隔中,没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管理对主业资金的增值作用,保险业的补偿和保障的两大功能也就无从发挥。

其次,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业定位就是金融服务公司,其所遵循的监管法规和业务准则的首要前提就是一种企业资金的投资行为,因此业务类型与保险业自身的业务类型相差较大,在更多情况下主要是与证券机构、信托机构和其它投资咨询机构来竞争,甚至在一些国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展业后台或者展业目标就直接是银行业务。换句话说,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在各国的金融体制中都具有典型的旗帜性、全面性和具备货币及资本领域双重领导力的市场形象。

再次,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目标只能是展业越加丰富和规模越来越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这是由残酷的市场竞争决定的,否则保险业资产只能逐步由市场的第三方机构代为管理和投资运作。换言之,保险资产管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行业竞争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美国和欧洲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是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管理保险资金,而且成功管理其它各类资金;或者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被淘汰,保险资金被全权委托到保险业外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代为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直面临其它TPAM(ThirdPartyAssetManagement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大竞争,如图1和图2所示,到2001年底,美国市场上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领先的5家机构中只有2家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欧洲市场上第三方资产管理领先的10家机构中只有1家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二)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选择

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中国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依法登记注册、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但从实际准人的业务经营具体内容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领域还是明显扩大,比如第29条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业务”的规定中包括:受托管理运用其股东的人民币、外币保险资金;受托管理运用其股东控制的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运用自有人民币、外币资金;我国保险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国务院其他部门批准的业务。从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的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名称和经营范围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极大,各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正面临难得的制度机遇,同时市场的残酷竞争也为下一步的展业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从现有的业务类型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通过专业化和独立化的制度运作来实现化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支持保险产品创新等目标。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方面来看:首先,资产业务中主要还是金融产品投资,存量较小的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明显具备客户服务的功能,存量中的非金融产品一般主要是公司自用部分或历史遗留项目;其次,负债业务目前还主要是受托管理所在保险集团的产寿险及集团资金,尽管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已开始尝试接受其它社会资金的委托业务,但总体来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甚至还没有受托管理到全部的保险资产。再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真正意义上的中间业务目前还没有开展,即使有也往往是从提高投资产品市场份额的角度出发的。因此说,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十分广大。不仅在资产业务上可以通过扩张投资渠道来实现资本市场与非资本市场产品的有效组合,还可以在负债业务上通过大力挖掘投资型保险产品和企业年金理财产品等方式来进一步争取受托其它保险公司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广大的社会资金,从而实现独立的资产管理和机构运作。

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投资及保险行业双方面优势开展进一步的中间业务,最终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自主经营——资产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的四步行业发展目标。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还应该充分借鉴和吸取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和教训,加快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多元化突破,才能立足市场,独立防范市场系统风险,事实上,大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已经开始了业务的研究储备、人员储备和制度储备。

三、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瓶颈

(一)保险资产管理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相应的业内制度工作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都得到了明显的强化和重视,近些年来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基础薄底子弱,保险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工作仍将是未来行业内的工作重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应该说,目前由于我国还处于金融分业阶段,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还属于部门监管和业务监管相融合的阶段:一方面,我国保险监管机构要对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机构监管;另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内容还需要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和银监会、证监会等进行良好的行业沟通。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管需要进一步专门的法规和细则。

其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委托受托关系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目前保险行业存在一定的资产管理矛盾:一方面,各保险公司在业务竞争的压力下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较高,而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制于市场的整体环境难以完全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受托人队伍还没有达到美国TPAM的管理程度,而且在业务初期还需要给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一个成长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率的计算和保证、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结合、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分配机制、争议的协商机制等等,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保险业本身的快速发展,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仍然停留在负债主导型的投资阶段,最终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双方面受损,这些都需要保险业资产管理制度的细则强化。

第三,保险资产管理的其它相关外部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比如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等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传统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其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化运作模式,因此不仅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种相关外部制度,更需要防范诸如重复征税等问题,否则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运作的制度优势非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反而因为增加了重复性负担而降低资金运用本身的收益和效率。

(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吸引人才

从业务内容上说,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种类发展速度超过了人才的引进速度,很多业务类型还需要市场上更全面、更广泛的专家人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人才的要求较为严格,不仅需要业务人员具备市场里合格的投资技术,更需要投资技术与保险主业的产品开发、资产负债匹配等技术相融合,而且由于保险资金的规模因素,保险资产管理还需要更多具备“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能力的人才。因此一些岗位需要将人才引进和内部强化有机结合,选人录用要符合市场水准和行业匹配的多方面标准。目前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需要在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上与市场进一步接轨,充分考虑薪酬水准具备刚性的特点,进一步吸引人才、保护人才和发展人才。

(三)管理队伍专业化也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强化的重点

由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金具备期限长、收益要求稳定等行业特点,因此以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投资理念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主导理念,这些都需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队伍更具专业化水准。资产管理工作的理论技术性很强,从资产组合模型来看,资产期望收益率的决定和预测机制本身就较为复杂,目前市场上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技术来预测资产的期望收益率的作法也越来越多,但还都没有权威的结论。根据经典理论,无论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还是套利定价理论(APT),论述最多的还主要是单因素模型,而对于多因素模型,往往也就是在单因素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的尝试而已,因此在理论界尚无定论的前提下,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对管理队伍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只有在公司层面的投资技术、投资策略、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形成市场化的标准和方法后,该公司的投资收益与资产负债匹配能力才能真正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特征。

四、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对策

(一)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经营战略思想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制度机遇和市场机遇,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一方面,截止2006年8月,我国保险业内管理总资产已达1.7万亿元,而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增长平均在25%以上,因此9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资产具备一定规模,其投资内在需求很大;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在整个金融领域中的比重还远不足1/3,虽然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始终保持在证券业总资产的3倍左右,但离银行业总资产的规模还相差较远。比如至2006年4月,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已达近40万亿元,占我国金融总资产的95%,而同期的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只有1.63万亿元,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认识目前的战略任务,而且需要具备在公司内外、行业内外、国家内外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可以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图或组织效力星状图来分析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状况。如图3所示,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战略、报酬、结构和过程、文化、人员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重点关注的五大方面,而在这五个要素的组合过程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身的特性。首先,从战略上看,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和治理完善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公司型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其次,在报酬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要按照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标准来实施管理激励,又必须在员工发展中凭借平台优势树立事业成就感的隐性激励观念;再次,从结构和过程来看,由于保险资产管理要求的技术性较为复杂,与资金有关的各方面责任压力又较大,因此,需要强调职能性组织管理的效率,同时又必须和委托人建立完善的沟通网络。而在各个产品的投资和决策过程中,更需要坚持科学、规范、严谨、流程化、投研一体化的实施过程原则。第四,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有符合自身行业特点和远景规划的文化理念,这种文化需要兼容保险行业、资产管理行业等多方面特点,其中稳健、诚信、专业、服务等内容都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企业文化导向。最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主要体现在如前所述的各类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管理人才和沟通人才。

(二)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只有9家,总体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各家的基础情况略有差别,市场股东的背景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当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委托方的意愿。委托方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规模、管理力量和投资团队来确定资金委托形式和额度。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分为

三类:部分超大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还没有做到全部受托集团内所有资金,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委托方的沟通,提高为委托方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本保险集团自身内的受托资金规模和效率;部分大中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目前基本上是全权受托集团内全部资金,因此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集中精力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实现资产管理的顺利转轨;部分中小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集团内资金规模较小,因此可以依靠其自身的专业化队伍,积极向所在保险集团外的整个金融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做战略渗透,为整个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做示范效应。

(三)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整个保险行业经营向资产主导型转型中的作用

当前,保险业发展仍处于由负债主导型逐步向资产主导型过渡的阶段,我国保险业正处在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义务也有责任在这项改革中承担更多的推动作用。从国际上通用的偿付能力理论和实践标准来看,责任要求理论、风险资本要求理论和加强管制风险评估框架理论等最终都要求保险公司的资产市场价值大于负债,此外还需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以履行所有因债务而导致的财务责任。“技术上没有偿付能力”表示承保人未能符合由监管机构所制定的最低程度偿付能力;“实际上没有偿付能力”则表示资产的市场价值比负债低。因此单纯靠保险主营业务使保险公司在保单持有人得到充分保障和保险业运营成本较低这两个因素的权衡中达到均衡的做法是不完整的,保险公司在完善储备金、偿付能力保证金等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调投资的主导性。只有投资的收益性和流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情景测试、随机性模拟测试、资本充足测试、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等检测方法才能真正实施,理论到实践的接口才能真正实现。

实际上,保险投资如果停留在负债主导的被动投资层面上也不利于保险资金本身的增值作用的发挥。在原来的投资模式下,由于保险投资是部门运作而非公司运作,投资的独立性有一定的制度障碍。因此,在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制度基础上,保险资金在投资层面上起码应该具备建议权和独立性。从资产主导型的特征来看,最主要表现两点:一则资金投资能对产品销售量产生影响;二则资金投资能对产品设计产生影响。目前阶段,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可能还难以具备双方面权利,但加强与保险主营产品设计与开发部门的沟通和建议应该是未来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基础之一。

(四)搭建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互信平台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与作为委托方的保险公司建立充分理解的互信平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区别于传统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部门最主要的制度体现就在于能施行更有效的组织激励机制与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互信平台也需要搭建在有效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必须是成熟盈利的保险公司,而且股权有25%的空间可以留给外资和民间资本等战略投资者,这说明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一个明确的外部治理结构基础。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可以为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搭建有效的互信平台,在未来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中,这种互信平台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作为委托人的保险公司应当信任作为受托人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不仅是未来业务的需要,也是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重要选择,更是规模经济和成本节约的实践结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应该突破原来的部门管理依赖性,加强市场危机感,主动接受委托人的监督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保险行业内的“双赢”。

(五)建立符合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特征的IS09001质量管理标准和评级体系

在发展资产管理模式的初期,保险公司也应该逐步考虑质量管理和品牌管理,目前国内已有金融机构取得了标准认证,其它金融机构也都正在积极推行这种国际化管理模式。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应该考虑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资产管理行业的IS09001标准,进一步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市场的快速反应,坚持核心作用、全员参加、过程方法、管理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事实决策和与合作方互利的原则,通过标准化进一步推动专业化。并且注重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P—D—C—A循环”(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处置),逐步建立风险管理与整合体系审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投资绩效评估等子系统。

综上所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行业经验的重要借鉴。由于我国各保险公司的基础不同,因此应当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理顺委托方与受托方关系,坚定“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治理完善”的发展战略思想,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突破和市场效应。

[参考文献]

[1]孙建勇.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国际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孙祁祥.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孙键,范南.入市保险资金需把握五大功略[N].上海证券报,2005—02—23.

篇7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问题 对策

自1868年创始于英国以来,证券投资基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资基金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基金业已经成为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并驾齐驱的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自1998年首次推出基金开元与基金金泰以来,经过9年多的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已成功地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从封闭式到开放式、从资本市场到货币市场、从内资基金管理公司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本文对在我国处于新兴发展阶段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其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及建议,望能对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线索。

一、证券基金的概念及作用

1、证券基金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计划。

2、证券基金的特点

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它有其自身特点:(1)集合投资。通过基金发售单位在短期内募集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发挥资金集中的优势,以利于降低投资成本,获取投资的规模效益;(2)专业管理。通过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和运作,表现在投资理念系统化和投资手段现代化;(3)组合投资。根据基金契约中规定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组合和投资限制,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4)严格监管与透明性。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信心,国际的相关监管部门都对基金业实行严格的监管,对各种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并强制基金进行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

3、证券基金的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一方面面向投资大众募集资金;另一方面又将募集的资金通过专业理财、分散投资的方式投资于资本市场,从而发挥着一种重要的金融媒介作用。

(1)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和规范化发展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作为目前证券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它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都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证券市场由以前的坐庄盈利逐渐发展为依靠研究挖掘价值低估的股票来获利;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话语权得到制度保障,同时在二级市场上,基金投资与运作规范、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上市公司,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第三,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供投资者投资的品种,扩大了证券市场的交易规模,起到了丰富和活跃证券市场的作用;第四,不同类型、不同投资对象、不同风险与收益特征的证券投资基金在给投资者提供广泛选择的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上不断变革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来源。

(2)拓宽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渠道有存款、债券、保险、信托、股票和基金等,存款和债券风险较低,但收益率也相对低。股票投资要求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而中小投资者在时间和知识上都不能很好的保障,因此其风险相对较高。证券投资基金由专门的投资研究团队来专业化投资,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风险收益相对较好的投资品种。对机构投资者来说,特别是对资产的风险控制要求较高,收益也相对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同样是一种较好的投资渠道。在我国,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大型企业等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

(3)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证券投资基金将中小投资者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证券市场,扩大了直接融资比例,为企业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实际上起到了将储蓄转化为生产资金的作用。这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证券基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统计,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321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资产净值合计856416亿元,份额规模合计6220135亿份。其中53只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19% ,份额规模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13%。268只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81% ,份额规模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87%。从1998年6月30日开始至2007年底,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比例从1%提高到超过20% ,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同时,它已经初步显示出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改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抑制投机行为、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及促进投资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多元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与国外相比, 我国基金行业虽然发展极为迅速, 但是由于起步相对较晚, 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从基金运作的大背景环境到基金具体操作都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证券市场不完善, 上市公司质量不高

目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我国资本市场不规范、金融市场不发达有密切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在搭建投资组合时很容易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情况,也难以进行有效的产品创新。华夏证券的盲目扩张,投资于各类实业,大规模地对外融资、增资扩股,导致财务成本越积越高,最后形成巨额亏损,加速了破产的步伐。这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我国证券基金投资品种的匮乏,使得多数的证券管理公司的投资无从下手,盲目的投资,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更合理长期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为国企解困筹集资金和国企股份制改制功能定位上发展起来的, 股票市场的非良性发展扭曲了市场正常机制和作用的发挥。市场缺陷增大了市场的系统风险, 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的无效性使得指数的波动无法真实的反映市场的收益率和风险,基金的收益率失去了比较的基准, 更增加了基金跟踪指数的难度,还有可能导致基金为了跟踪指数而增加交易成本。

2、 法律法规不健全, 市场监管不力

目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己经出台, 《信托法》等还在研究、制定中, 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法规不健全及市场监管不力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投机性很强, 违规资金在证券市场上兴风作浪,一些机构操纵股票、大肆炒作。

3、 我国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 我国设立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契约型基金缺乏股东大会的监管,容易出现类似于华夏证券管理层政企不一的局面,导致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被虚置,责权利严重分离。

证券基金公司虽然有托管人的监管, 但由于托管费用和托管人是由基金公司缴纳和选择的, 很难保证监管的质量, 如此一来, 基金持有人又必须面临基金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4、 缺乏避险工具, 系统性风险高

我国基金的风险分散能力不高, 这与基金投资范围受限有很大的关系。我国股市容量偏小特别是优秀的上市公司偏少, 可供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分散化、规范化、特色化投资的股票很少。另外, 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比较单一, 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发达, 资本市场没有做空机制, 投资基金无法通过做空机制回避系统性风险, 基金业绩(特别是股票基金业绩)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些都制约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基金管理人不得不面对比国外同行更大的风险。中国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来自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和所谓市场消息等系统因素干扰太多,冲击太大。

5、市场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群体中的个体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保持一致,或一种行为模式在人群的传播传染。羊群行为具有的学习与模仿特征使众多基金经理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这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羊群行为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基金经理的非理性行为、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资行为的趋同性等造成的。

6、 缺乏公众认可的评价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基金评估市场己初步成形, 但尚处在初级阶段的基金评估业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目前进行公开基金评级的一些机构, 大多与基金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仅有为数不多的科研机构可视为独立的第三方。没有令人信服的独立的评级机构, 投资者购买基金时缺乏依据, 基金经理在运作基金时没有参考, 这些都将影响基金的良性运作。

三、推动我国证券基金规范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为了使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人结合各种资料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资本市场,为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加快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 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 减少行政干预, 扩大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规模, 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给投资基金搭建一个能够快速、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 还要改善证券市场最基本投资对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这不仅是对基金的支持, 也是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主要在于建立科学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一方面, 通过新股发行核准制把好新股发行关,将素质差的企业拒于股市大门之外, 为股市提供具有良好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 建立股市的退出机制, 让那些已经不符合上市公司标准而又挽救无望的企业退出股市。

2、进一步完善基金法规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无法得以及时公正的处理,往往是由行政政策取而代之,而行政政策的透明度和持续性通常很难得到保证,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其后果是市场参与者自行其是,从而导致普遍违规甚至普遍违法。2003 年, 《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出台对促使基金管理者合规运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和实施, 确立了基金业的法律地位, 为基金业的发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 有利于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增强基金投资者信心。因此,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基金法律制度体系, 使基金持有人、托管人、信托人、管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 明确市场运行规则, 逐步摆脱过去依赖行政指令的发展轨道, 从而实现我国基金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基金评价体系

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 我国的基金评价体系应具备如下特征: ( 1) 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担任评价机构;( 2) 评级方法应全面、客观、科学, 适应中国基金业的特点;( 3) 具备成熟的盈利模式以保证其持续稳定发展。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建立基金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 可以考虑逐步引进全球投资绩效表现标准(GIPS);其次, 鼓励更多的与基金无利益关联的独立第三方来建立基金评价体系, 引入竞争机制;同时, 也应当考虑把国际知名基金评级机构进入我国, 让他们也参与竞争。

4、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积极发展公司型基金,完善基金行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组织形态

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均表明, 仅仅依靠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 不足以管理和规范国内投资基金的发展。我国的基金业也应该组建多元化的监管体系,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组建基金行业协会。基金行业协会应以基金业基本法律法规为依据, 通过制止恶性竞争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保护基金市场的稳定, 促进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基金的发展还应考虑:赋予基金托管人更大的监督权和责任, 托管人可以拒绝执行基金管理人违法违规的投资指示, 并有责任向监管机构报告; 明确基金管理公司在蓄意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下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从基金的治理和监督而言, 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者比契约型基金具有更大的权利。公司型基金的内部治理结构借鉴了现代公司治理的积极成果, 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更加明晰, 既有利于保护基金投资者的权益, 也有利于基金运作的效率和基金的持续发展。因此, 在进一步规范现有契约型基金的同时, 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尽快发展公司型基金。

5、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加强基金业竞争

目前只有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才能作为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主要发起人的规定, 在制度上使得基金运作的独立性很难保证, 其结果是人为地减弱了基金行业内部的竞争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金业规模的增加。没有竞争或者竞争不充分, 就会造成效率损失或资源配置的不到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 必须有效降低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资格认定标准, 允许更多的机构参与到基金的发展和运作当中。

6、努力做好证券基金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提高普及性和深层技术性的投资者教育,这不仅要依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更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理性的投资理念,还要加强基金投资者的心理教育。针对基金投资者经常出现的各种非理性行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让更多的投资者对基金投资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减少基金投资者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目前我国基金市场上最稀缺的资源是基金管理人的管理经验和投资水平。为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外合作,这既包括允许外资对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中外证券机构加强技术合作、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引进来”的行为,也包括向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和分散风险等“走出去”的措施,通过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国内市场作科学的调查和细分。在经营理念和目标、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基金产品等方面进行真正的创新,而不只是模仿引进,通过这些措施将最终使得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守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研究与评价[J].经济研究,2005,7(3):12-15.

[2]伍旭川、何 鹏.中国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分析[J].金融研究,2005,5(5):60-69.

篇8

对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制定投资策略从来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2010年一季度时尤其如此。

宏观面一团乱麻

当前的难题主要在于宏观层面:

第一,中国经济的失衡依旧,甚至因2009年的巨量信贷投放而愈发加剧,而所谓的转型明显动力不足。

第二,明知2009年的货币宽松是救急的权宜之计,正常的操作应该是逐步退出。但由于贷款拉动增长的效率低下,同时民间投资并未出手,导致经济复苏的基础十分脆弱,政策上投鼠忌器,不敢果断收缩。这带来退出进程的极大不确定性,2010年货币环境的不确定,使得对估值走向的判断也变得很困难。

第三,若调控不力,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又将咄咄逼人。如果以大中城市作为一个集合,中国房地产与以往东亚经济体、尤其是典型的日本泡沫时期的特征已是若何符节。尽管越早调整成本越低,但路径依赖和利益集团的纠结造成越不肯接受、沉没成本越高,越高当然就越难以接受的恶性循环,眼睁睁地看着房价走向泡沫然后崩溃。

结果是,第四,中国经济陷入一个脆弱的平衡中,任其自然发展下去,结局是房地产泡沫的崩溃和经济增速的硬着陆;立即进行调整,则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打破平衡,终止复苏进程。例如,如果汇率一次性大幅升值,会不会成为外资出逃的集结号?股指期货推出,会不会造成该品种的畸形繁荣和二级市场陷入低迷?

另外,第五,在对未来美国经济的看法上,巴菲特与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的看法出现了分歧。芒格预言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破产”,在经过两三年的挣扎之后,最终将崩溃而沦为“悲痛国”(详见本期“精译求精”栏目)。

资本主义式的人类存在方式的危机和后现代社会瓦解的危机,还有没有可能避免,或哪怕是推迟几十年?在这一可能的进程中,中华文明固有的、“内省”的文化有没有优势可以帮助中国甚至世界找到新的出路?

总之,面对这样一个宏大而错综复杂的大时代背景,尽管股票投资策略问题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在此间打拼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如何理清思路、拨开迷雾,确定基本立场和不同期限的策略,却是安身立命的大事。

议题和观点

由《证券市场周刊》主办的“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自2002年以来已经举办9次,从2007年起增加了“资产管理人圆桌论坛”的环节,至今已举办4次。

8家私募机构、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总部、云南信托资产管理总部和安邦保险投资中心的投资经理参加了今年的论坛活动并发言。其中上海尚雅、上海朱雀、上海重阳处于私募基金行业领先地位,并在过去两年拥有出色业绩记录;深圳龙腾、北京源乐晟、北京和聚虽然规模不大,但过去一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业绩突出;东方证券更是近六七年来二级市场上的“常青树”。

应主办方所请,投资经理们对下述议题发表了看法:

1.政策收缩的进程以及对估值带来的影响;

2.结构性泡沫是否存在以及未来走向;

3.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可能性;

4.资产管理人未来三年的资产管理策略;

5.新兴产业的前景以及投资机会。

尽管对旧的经济增长模式终止抱有警惕,同时对转型过程的不确定性深感担忧,但多数投资经理承认,只能在既有的经济环境下,以目前经济增长模式得以持续为前提来进行投资,否则便无立足之地。即使最悲观者,也认为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还可以持续数年甚至更长,从投资经理以及所在机构自身的利益出发,不难看出其中还是有些侥幸心理。

与会者一致认为经济结构转型指明了大的投资方向,从今年来看,周期性行业被抛弃,投资标的转向了消费类股票;从长期来看,传统行业机会不大,挖掘新兴行业的成长股成为共识。

多数投资经理对今年的信贷形势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政策调整导致货币环境回归常态实属必然。因为2009年资产价格上涨更多是靠流动性而非基本面推动,一旦政策逆转,将对现有估值水平构成压力。但也有人提出,2009年8月以来股指的横盘调整,已经部分反映了对政策的预期,因此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并不大。

再者,随着全流通和股市更加市场化,估值历史平均水平的参考价值有限,在股票供给增加的预期作用下,并随着实际供给的增加,估值下沉成为必然。但另一种看法是,长期的货币宽松和低利率会对高风险偏好以及估值构成支撑。

小盘股泡沫的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热钱泛滥;二是投机需求旺盛;三是投机渠道的缺乏。考虑到2009年资金极度充裕的特征,小盘股与大盘股表现的巨大差异也就不难理解。

始于2002年,由公募基金主导的“价值投资”曾令中国股市的定价效率大幅提升,以往的爆炒小盘股、概念股现象一度式微,让人误以为整个投资逻辑已经发生转型和质变。但2009年以来的事实表明,盈利模式的可行性依然是中国股市投资策略的基本考量,在实体经济的结构没有完成调整前,股市不可能真正转型。

真正对小盘股构成打击的,是进一步推出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杠杆产品。香港的垃圾股很难投机,就是因为那里有各种期货、期权产品和几千个窝轮,投机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加上有杠杆更刺激,就没人炒题材股了。

另一方面,与会多数投资经理都认为一直不被市场所看好的大盘股被低估并存在阶段性机会,并集中推荐了银行股和保险股。相反的意见是,当流动性收缩时,反而是已经被低估的大盘股先行下跌,因为大盘股活跃需要的资金支持更大,这在2009年都没有得到满足,今年的环境更是不允许。

在未来市场日趋难以把握、同时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的情况下,套利有望成为重要盈利模式。■

M1回归令估值承压

本刊记者 吴晓兵

由于存在“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的公式,分别考虑这两个乘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成为判断股价趋势的一个方法。在不同经济阶段,两者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变化方向未必一致,于是呈现出若干组合。

造成市盈率波动的因素有很多,但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银行体系外现金+活期存款)与市盈率的相关性特别突出,以至于能够凭借该指标简单判断估值变化趋势,进而决定在股市的买卖点。

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9年7月,按照M1增速接近10%买入、达到20%卖出,一共交易五次,如果以上证综指为标的,收益率达22倍;如果标的是深圳成指,则收益高达70倍以上。

社科院金融所的尹中立博士表示,成熟市场国家的货币供应增速较低,M1增速通常只有一位数,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没有那么大。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相应货币供应增速相匹配,货币投放的巨大增量,加上投资渠道狭小,势必影响中国的资产价格。

M1对资产价格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股价指数和cpi的领先作用。从数据来看,M1领先CPI拐点数个月。看到CPI转向和货币政策调整再决定交易方向,已经晚了数个月;如果一见M1掉头就买卖,则比较及时。

其原理,在于M1大幅上升意味着居民金融资产配置规模的增加以及消费的增加,势必带来资产价格和物价的上升,当数个月后CPI的上升成为事实,央行的货币收缩政策也随之而来,于是资产价格受到风险溢价上升的冲击出现下跌。考虑到股市投资者的预期效应,股价往往领先货币政策做出调整,M1也同样是CPI和货币政策的领先指标,于是两者有高度的相关性。以上逻辑在M1下跌时亦然。

至此,完整地说,由于M1的高点、低点意味着未来数月的通胀、通缩基本上要成为事实,接下来货币政策会做相应调整,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变化决定了股市的估值水平变动,进而影响到股价。再者,估值对股价的影响力比每股收益要直接和大得多,这使得M1成为最佳甚至唯一的股市选时指标。

以往M1的波动区间只在10―20之间,而这一次货币刺激的力度之大,使得所有描述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均超出了常态,例如今年1月份M1增速达到38.96%,这需要一个特别的解释。

尹中立表示,只要2010年全球经济不再遭遇大的危机,非常态的超级货币宽松政策一定会调整。

这一轮货币政策的放松,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因此,随着政策调整,2009年极大地受益于流动性泛滥的风险资产价格将面临压力。如果M1等指标回复到常态区间,对股市的打击不言而喻。

在其它变量稳定的情况下,M1与市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在某个变量出现巨变时,M1虽然还是与估值维持正相关,但支持相似估值所需要的流动性却大不一样了。

例如,2007年下半年M1最高到22.8,并且在20的水平维持了一年左右,对应的上证综合指数的加权平均市盈率达到了73倍;目前的M1最高值已经是38.96,而市盈率最高只是31倍。换言之,在其它因素配合下,以目前的货币环境,只能支持31倍的市盈率水平。那么,在其它因素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如果货币政策进入一轮紧缩周期,而M1、M2回到常态区间,对应的市盈率是多少?■

寻找新的产业方向

常昊

虽然旧的经济增长模式肯定有到头的一天,但经济转型牵扯的因素太多,很难在短期内看到变化。所以我们只能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把经济转型作为一种政策方向,来把握投资机会。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考虑,经济转型非常必要。因为资本市场的本性是“逐新”,如果长期停留在旧的、传统的经济模式当中,实业投资的收益率不高,股票投资收益率也不会高。例如美国传统行业的收益率不一定能跑赢指数,但新兴产业、特别是引领经济增长新趋势的一些产业,收益率非常高。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相对不大,因此有能力去追逐这些机会。这种方法看似激进,可一旦选准了目标,持股周期会很长,确实是要找到好公司去做股东,因此又很保守。

市场机会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长期投资的公司,一是周期性行业股票。长期投资的公司虽然会出现估值波动,但因为业绩增长比较平滑,所以股价起落没有周期股那么大。而周期股不能进行长期投资,否则就像坐过山车。从宏观分析的角度比较容易把握一些趋势性机会,操作周期股。例如过去两年在经济的大幅波动中,周期股的涨跌趋势和行业链条都很清楚。如果能把握住这种宏观机会,做一些大的波段是完全可以的。但长期机会还是应该找能够抗御风险、周期性不强、持续增长的股票。经历了一轮完整的牛熊市之后,这些股票最终带来的收益还是非常好、非常高的。

我们看重经济转型的两个方向,一是新兴产业,新能源的方向。二是科技消费的概念,特别是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变化,这个用户群非常大。现在移动用户是7亿,3G用户如果达到30%,差不多有两亿。在这个新的平台上,即使不高的人均消费量,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行业里能够提供增值业务的公司都有机会。

苏宁、国美的最大投资要点是什么?就是因为网络可以简单地复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网络已经渗透到个人,这个网络上的消费将以很快的速度来实现。大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相应的技术和服务来满足。即使单一消费量不大,但积聚出来的规模非常大。摩根士丹利有一个报告,预测2020年移动互联网市场会有一百亿台的需求,包括手机、电子书、PS导航等产品。在这些领域,肯定会有一些具有制造业优势的中国企业获得比较高的增长率。

小盘股作为一个整体肯定有泡沫,但其中仍可以找到一些增长潜力大的公司。小盘股如果不能涨十倍甚至更多,就不可能成长为大盘股。而且现在的情况跟2007年“530”时不一样。当时是宏观经济增长最强劲的阶段,而且公募基金迅速壮大,所以小盘股泡沫破灭后大盘股开始主导市场。现在看好大盘股的机构资金已经大部分沉淀其中,根本没有增量能推动这些大股票。

所以今年是一个中性市场,大家主要是找一些结构性机会。再有就是信贷收缩等因素可能带来一个政策底、经济底,这是个指数机会。■

作者为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29日(其他机构的排名基准与此相同),上海尚雅管理着8个阳光私募产品。其中“尚雅1期”、“尚雅2期”、“尚雅3期”和“尚雅4期”分别成立于2007年11月、11月、12月和2008年1月,最新一期净值为1.3869、1.3664、1.5098和1.6055。最近一年(在227个非结构化股票信托产品中)收益率排名为35、36、22和18;最近两年(在135个非结构化股票信托产品中)收益率排名为13、5、11和2。

2010年机构投资者回归基本面

王欢

在经济危机爆发两年之后的今天,对于经济前景仍需谨慎。在后危机时代,全世界都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美国的杠杆率要下降,储蓄率要上升,考虑到人口结构,恐怕美国经济结构需要有更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本来就是长期的过程,加上美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相对完善,制度上、产业组织效率上的提升空间都不大,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力发展,主要就是科技进步,如果大家关注的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方面没有大的突破,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再次通过杠杆化来做是很难的。

中国同样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不过中国还有很大制度变革的空间。改革开放30年,总体上来说也就是不断调整经济体制、制度,调整生产关系来释放生产力。现在遇到一定的困难,原来三驾马车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现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令出口增长很难恢复到此前水平,单靠投资又面临环境压力。虽然调整结构年年讲,但是面对今年这样的局面,这个事已经不存在做不做的问题了,而是怎么做。至于前景则很难预期,因为整个结构调整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房地产税就很难推,所以进展一定是曲折的过程。

关于小盘股的高估值问题,必须承认,到目前为止,中国股市上部分股票的高估值是一个常态,很多人都相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高成长的公司,从而支持高估值。然而,从统计上看,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只有5%的公司能从小公司变成大公司,还有20%-30%一直是小公司,剩下的基本死掉了。通过选择成长股来追求更好的投资回报,难度是很大的。我们也会投一些小股票,但是战战兢兢,要不断地观察。不过从微公司到小公司的路径比较容易观察。就是一些销售收入几个亿、利润几千万的公司,因为有中国这么大的潜在市场,从几千万利润变成几个亿利润,这个过程可预测性更高。再大以后,从小公司往大公司走,这个难度很大。今年大家都强调的是轻指数、重个股,从机构投资者到研究员都要回归本职工作,回归公司基本面。

在估值上还要考虑一个定价权转移的问题,2000年之前简单说是庄股时代,那时候多数股票都有主力运作,他们的意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价走势。2005-2009年是公募基金主导的时代,因为他们管理的资产规模很大,对市场影响巨大。2010年年底总市值的90%都进入了全流通状态,虽然投资者认为很多大小非不会减持,但这毕竟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剑,这是一个定价权的问题,可能带来估值体系的变化。

基于此,今年我们比较谨慎,仓位要注意控制,上半年恐怕机会不大。主要机会是跌下去也许有一些好公司被错杀,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前提是你得多跑,对这个公司要有点把握。

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说,我们比较关注消费,尤其是关注有品牌和渠道、满足日常消费的公司。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建设,更多人将来要像大城市的人一样生活,他们消费什么,有13亿人口的国家的消费升级前景是很乐观的。前段时间到甘肃、青海这些地方,看到已经开始有塞车的现象了,在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自主品牌汽车的4S店、品牌服装连锁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的未来前景广阔。■

作者为上海朱雀投资发展中心普通合伙人,副总经理。上海朱雀管理着18个阳光私募产品。其中“朱雀1期”和“朱雀2期”成立于2007年9月,最新一期净值为1.5717和1.6141。最近一年收益率排名为41和46;最近两年收益率排名为12和8。

未来3到5年属于平衡市

陈光明

经济转型过去一直不顺畅,最重要原因是转型的动力不足,现在经济的内在规律有转型要求,不转型这个模式也持续不下去,随着重化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粗放型增长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从未来五年、十年的角度看,转型成功与否是资本市场机会有多大的关键。如果转型不顺利,资本市场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挑战大于机会。

从较长期来说,出口不会有大的投资机会,无论从行业还是从公司讲。就整体而言,持续增长的机会不多了,除非是一些好的模式、实现出口产业升级或管理能力超强的公司。当然不排除过度悲观导致的阶段性机会。

在投资和消费之间,这几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财政税收一直往上走,资本回报也一直往上走,我认为已经到了转折点。这些指标的转折预示着到了要转型的时候,如果政府对转型的配套政策不足,转移支付不足,转型就不会顺利。如果配套的这些政策做得比较好,内需型社会是有希望建立起来的。大消费概念的公司,短期看有点偏贵了,但长远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是长期的过程。

近一点的预测是,去年房地产、汽车销售的强势表现今年恐怕难以为继。而且政策也开始往后退,不像去年那么扶持了。汽车拥有量的提升使得一些交通的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我老家在浙江一个小城镇,过去两三年前从来不堵车,现在停车一看红绿灯还离得很远。毕竟能源是稀缺的,长期鼓励汽车消费也不可能。从这个角度讲,经济短期压力很大。

现在积极的人讲结构性机会,消极的人讲结构性泡沫。即使抛开大盘股与小盘股的表现差异不谈,从总体上讲,我认为在中国股市全面市场化的过程中,历史估值的均值水平不能作为重要参考。随着全流通的实现和市场化推进,估值水平可能有一个下沉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股票供给已经不那么稀缺的条件下,我认为结构性泡沫非常明显。至于结构性机会,是从长远来看,属于那些转型成功、拥有新商业模式和有杰出管理者的公司。也就是说,我觉得未来三到五年不可能靠指数上涨来挣钱,去年下半年我就这么想了。虽然总有一些小公司会成长起来,但小盘股泡沫还是大一点。

总之,我觉得今年不仅是最复杂的一年,是全面市场化的一年,更是对资产管理人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包括未来好几年都是如此。

但只要不出现2008年那样的情况,还是不难操作的,而出现极端状况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在一个平衡偏弱的市场,因为有结构转型这样的大背景,如果能把握住大的方面,也有不少机会。一方面看到了困难,另一方面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对中国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但不是盲目乐观,像现在中国的增长速度可不可以歇一歇?GDP不要说9%,回到6%也是个成长的过程,有什么不好?之前一定要维持高增长是因为就业压力很大,但未来15年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小。增速低一点,质量高一点,也没有那么大的社会压力。所以,我个人认为再过几年GDP下一个台阶非常正常。2009年的货币扩张是个很特殊的过程,今后演化成平衡市的很重要原因是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再者是全面市场化。■

作者为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总部管理着两个阳光私募产品。“晋龙1号”和“海洋之星1号”分别成立于2007年8月和9月,最新一期净值为1.5816和1.6180。最近一年收益率排名第1和第6;最近两年收益率排名为17和10。

流动性在逆转

刘佑成

2009年的行情绝大部分是流动性推动的,与实体经济表现的相关性未必很大,比如四万亿刺激计划相关的行业表现一般。到2009年下半年市场有自我强化的趋势,但流动性推动和自我强化的趋势总有一天会到头。实际上2010年流动性状况已经转弱,因为信贷的边际数据对推动市场很重要,但2010年边际数据一定是负的,所以流动性是一个下滑的状态。

市场存在结构性泡沫,目前全部股票的估值分布区间与2008年初很相似。如果把2007年上市的中石油这些大盘股的影响剔除,上证指数一定不是3000点,大约在4500点。特别是小盘股的结构性泡沫明显。是什么因素在支持高估值呢?主因是投机需求的资金追逐。股指期货上市后,考虑到杠杆效应,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很好地吸引投机资金,这种“替代作用”可能分流小盘股当中的投机资金。

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定会进行,但能不能成功现在不敢说。结构调整需要的时间本来就长,现在才开始,还看不清楚前景的模糊期。困难在于现在的路径依赖很严重,很多利益集团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没有一个公平、公开的规则,这可能会拖延改革进程,并且导致这个进程不是对社会最优,这是不太乐观的地方。基于此,对于从经济结构调整出发来选股选行业,我觉得不确定。

短期来说,美国、中国、欧洲,都想依赖市场流动性,阻止经济下滑,这是一时之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还要依赖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是各个经济体结构调整的内容不同。对调整有利的因素是,中国的基础建设还有空间,坐火车买票非常困难,说明这块供给不足。就是怎么能更有效率地来开拓市场。

基于以上,我第一看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之一是收入分配差距太大了,其中更突出的是农业、农民收入过低。这部分的张力很大,到了快要破裂的地步。所以农业一定会得到重视。第二是消费升级,这在短期内并无惊喜,但80后这一代进入30岁了,这是他们收入、消费能力最高的时候,所以从人口结构上,消费将进入升级阶段。第三看好低碳,现在的低碳生活方式,就像多年前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一样。和低碳联合在一起的是智能化,比如中国移动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用手机支付方式,实现信息化、职能化的低碳解决方案。这样一个新生产方式的提升、改进,会成为未来几年的主导方向。■

作者为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和聚1期”成立于2009年7月,最新一期净值为1.4391。今年以来在438个非结构化股票信托产品中收益率排名第1。

警惕旧增长模式到头

刘迅

做投资管理,尤其是A股的投资管理,都是在一个假设前提之下,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现在的问题是,大家越来越担心这个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结构上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这集中体现在房地产领域,一方面现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具有以往东亚经济体泡沫的部分特征;另一方面房价的大幅上涨还带来社会公平上的压力。如果政府能够保障低价房的供给,炒房子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但是政府资源不足,做不了这个事情,压力就来了。

目前的经济模式,无论是四万亿刺激计划还是十万亿新增贷款,再加上各地区的计划,背后都是政府财政和信贷的支持。要看这个模式可不可以持续,投资人不妨关注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什么时候房地产税出来。逻辑是加税代表财政困难,就没法支持原有的增长模式了。当然这至少是几年后的事情,这之前,不妨假设现在的模式可持续。

中国的制造业、建筑业效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他们的人均GDP是35000美元,那么我们能不能提高产业组织效率,从目前的3500美元逐步推进到5000甚至10000美元?目前来看,在政府的控制下,这种靠制造业推进经济增长的模式还可以维持。什么时候不能维持了,就要改变增长模式了。这个模式不是呼吁就可以改变的,一定是要有很大压力才可以改变。

现在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比较理想,说明中国经济本身的增长潜力还很大,但也要对这个增长模式什么时候到尽头抱着警惕的心态。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看法。■

作者为深圳新同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新同方管理着4个阳光私募产品。其中“新同方”成立于2007年7月,最新一期净值为1.2473。

等待形势明朗化

朱军

从现在这个时点看,如果2010年企业盈利如大家所预期那样有20%-25%的增长,但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变化,这方面造成估值下降20-25%。这看来是大家认同平衡市的原因。

但也有一些因素会打破这种预期,导致大幅波动。现在投资者对经济的担心两极化,既担心经济形势好,通胀率直接到5%-6%,引发货币政策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收缩;又担心经济出问题,人民币升值、出口起不来,甚至出现第二次滑落。

这两种风险一旦发生,肯定对市场预期有很大冲击,会调整策略。随着新的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我们会对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向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逐渐把极端状况出现的可能性更清楚一点,这需要过两三个月,投资者对今年的情况会看得更清楚一点。

现在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热点无论是区域经济、3G、互联网还是传统消费,大致都可以归纳到成长股的概念里。从脉络上看,2009年8月份以来的横盘调整,源于对货币政策发生变化的预期。这之前,投资者可能更看好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之后开始关注成长类公司。2009年股价指数有比较大的波动,在这个过程中,周期性股票、成长性股票的表现在各个波段中交替表现。到了2010年初,大家都转向成长股,对周期性行业采取比较回避的态度。这种看法在未来会进一步强化。

虽然市场对货币环境的变化有预期,但现在资金状况还不差。比如第一次准备金率提升的时候,民间借贷利率没有明显的变化,长期债券表现还不错,说明资金是比较充裕的。只不过大家在等待极端性的因素明朗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发现新的投资方向。股价指数收敛还是波动加大?热点停留在成长股当中还是换个方向?这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回答。■

作者为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上海重阳管理着5个阳光私募产品。其中“重阳1期”和“重阳2期”分别成立于2008年9月和12月,最新一期净值为2.3940和1.8946。最近一年收益率排名为31和33。

超配高科技成长股

吴险峰

我认为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会持续很长时间,客观上是因为人均GDP水平较低,有增长空间。主观上是这个民族的求富意识已经觉醒了。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2009年这样极端的贷款增长,货币扩张和资金成本的降低也是一个越来越清楚的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能够吸收大量资金带来高收益的领域越来越少。例如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多数产业的产能已经过剩。在实体经济容纳不了资金的情况下,资产价格成为追逐目标。再有,从全球资产配制来看,中国反而是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国家。因为发达国家的全球比较优势在逐步下降,全球资本倾向于转向新兴市场。最后,如果调控措施奏效,房地产市场中的流动性还转移,这一点有利于股市。以上三点是从资金供给方面来说的。

在投资机会上,市场的逻辑已经很清晰了。未来经济增长动力一定不在传统产业,而是新兴产业。以美国的大市值公司来看,Google两千多亿美元,雅虎、IBM、苹果都是千亿美元左右,而美国银行、花旗、高盛这些顶尖的金融机构都不到一千亿了。当然,美国的经济结构跟中国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正因如此,中国这些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才有赶超空间。这就是小公司成为蓝筹股的机会,这件事在香港上市的腾讯身上已经发生了。做投资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我们买了很多认为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小盘科技股,接着就是根据估值情况、成长性不断求证。如果达不到市场预期,事后来看这个股价就是泡沫。对于被看做成长性企业的公司而言,这种下跌很惨烈。因为是业绩和估值的双重下跌。

另外有些事件值得考虑,这可能成为今年市场中的重要变量,比如人民币升值和股指期货。考虑各种因素以后,今年的选股是将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成长性企业超配,服务业和消费行业标配。周期性行业――特别是金融行业――存在阶段性机会。■

作者为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龙腾”成立于2008年1月,最新一期净值为1.1662。最近一年收益率排名第8;最近两年收益率排名为41。

关键在房地产如何调控

曾晓洁

公司股价或市场指数的表现取决于两块,就是盈利和估值,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定价方法。估值有两点需要考虑,一是看流动性状况,二是盈利增速,高增速可以支持高估值。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全年,估值应该是下降的。第一个理由是流动性的趋势变化已经表现出来了,包括信贷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大公司融资再融资带来的股票供给。第二个理由是盈利增速的高预期现在看恐怕达不到,这对投资品的打击非常大。

货币环境变化背后的根本逻辑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已经如箭在弦。2007年中央政府提出调机构,2008年没有提,到2009年下半年又开始提。因为遇到了全球经济危机,不得已对房地产行业利用了一把,副作用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也起来了,有一些隐患。地方政府没有钱,要靠投融资平台、银行贷款融资,这里边的风险不小。这应该是2010年中央政府下决心做调整的重要原因。基于此,2009年下半年我们对策略做了调整,转趋谨慎。

结构性调整当中也会有一些结构性机会。怎么弥补失衡、调结构?很重要的是增加居民收入,可能政府会出台一些政策刺激消费,主要还是解决一些最基本的消费。再有是医药,医药股的估值现在很高,但这个行业是中国未来十年成长性最确定的行业,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结构上又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正在逐步建立起来的完善医疗体系和医药改革在制度层面释放了需求。

中央政府为调整结构甚至可能牺牲经济增长速度。房地产当然是希望做到软着陆,成交量不断上升,价格缓慢上升,这样政府就不用打压房价了。但历史上房地产泡沫要做到软着陆很难,最后很可能是牺牲经济增速来压房价。毕竟房价泡沫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埋下很大隐患,对于政府决策层应该是有清楚认识和明智决断的。■

作者为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北京源乐晟管理着两个阳光私募产品,其中“乐晟精选”成立于2008年7月,最新一期净值为2.2758。今年以来收益率排名为19;最近一年收益率排名第3。

关注可能转型成功的行业

陈军

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资产管理人,尤其是规模不算太大的,还是做短期判断比较有效。

2009年中国前所未有的贷款规模恐怕是当初中央政府也没有完全预料到的,2010年以中国为首,主要经济体在政策上都有收缩的趋向。但是经济已经在快车道上了,而且有惯性,政策上不会马上踩急刹车,所以各国政策的收缩方式和力度都是可控的。我觉得通胀预期大家都是喊口号,美国、中国都会喊,但收缩政策并不严厉。应该是在保证资产市场和经济增长的状态下进行收缩,特别是美国股市对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作用明显,更不会不管资产市场。每当美股跌得多一些,就会有人说,股市这样跌下去,货币政策不能轻易紧缩。

影响中国股市估值的三个主要因素,一是宏观经济基本面,二是货币政策,三是股票供应量。这三项2009年上半年都是加分的,今年多数是减分,当然股市对此有所预期,所以横盘调整。所以现在没有压倒性的冲击因素,整个二三季度正面和负面冲击都不太大。所以大家多数是波段操作,自下而上,就是说对指数没有太大期望。然后等待形势明朗化。从2006到2009年的四年中,股价指数的波幅都特别大,这应该不是常态,今年收敛的可能性比较大。

结论就是小盘股仍趋于活跃。今年的流动性和基本面,加起来显然不足以推动整体股票上涨。但资金依然流连于股市,感觉应该是一种题材股的反复轮动,这会贯穿全年。所以我们今年要抓小放大,尽量选一些周期性不是很强的题材股。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关注有可能转型成功的行业。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首先是出口所占比例下降,产能过剩一定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投资如果比较有效率,投资拉动应该还是持续一段时间;最有希望转型成功的是内需,但这里涉及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效率,二是公平。如果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最终购买力所反映的内需肯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