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核心经验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语言教育核心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语言教育核心经验

篇1

关键词:语言发展;核心经验;语言环境;倾听与表达

语言是以语音或符号形象为载体。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包括:早期口头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早期书面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以及文学语言学习与运用的经验。3――6岁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某些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虽然后来的一些补救措施有效,但是大脑功能的组建和相关能力的发展却受到了影响,也就意味着教育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所熟知的狼孩、猪孩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可见,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是不可忽视的。

一、顺应发展规律,创造和谐的语言环境

幼儿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是基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那些拥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孩子,语言核心经验也比较多,源自于他们生活经验的金句,会时不时地从他们嘴里冒出来。比如,幼儿园午饭时,有小朋友跟阿姨说:“阿姨,我这个吃不完了,能不能退了!”这源自于平时他去外面餐馆吃饭的经验。区域活动时候,玩医院的小朋友一上来就给“病人”打针、挂盐水。老师提醒他“你不用问问他哪里不舒服,看看得了什么病吗?”“他得的是手足口病”旁边另一个小医生补充:“他得的是禽流感!”这些名词能被他们脱口而出,源自于那段时间这两个病比较流行,他们已经从大人那里听到过多次的生活经验。

要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春天,教师可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播种一些种子,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下春雨了,可以让幼儿去感受一下春雨,引导幼儿欣赏春雨落在屋顶上,树枝上,操场上。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春雨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一条条的线。"有的说:"像一根根针。"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春雨,欣赏春雨,相应地丰富了词汇。还可以让幼儿伸手感受一下春雨,说说落在手上感觉怎么样,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说说春雨。除了春雨,还请小朋友们去找找,春天在哪里。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最适应幼儿种植植物,并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在丰富和谐的语言环境中,幼儿不仅增长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二、架构转化桥梁,充实语言核心经验

1.利用日常生活学习

3-6岁阶段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儿童需要学习不断倾听理解交流者的语言,并且在不同的社会交往情境中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环节是发展幼儿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一日生活教师可以自然地渗透语言,创设幼儿学习、运用和建构语言的条件。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每一段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针对不同生活环节的特点,运用不同类型的语言积极应答幼儿,发展他们的语言水平。可以随意和幼儿个别或三三两两地进行交谈,谈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培养师生间感情,而且能使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在区域游戏时,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指导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优势和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游戏。如,在小医院中,通过有目的地投放游戏材料,引发幼儿表达兴趣,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和交流;在益智区中,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过程提出疑问,引发幼儿说出原因,提高幼儿表达的逻辑性等等。

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有意识地渗透口语表达方面的指导。户外体育游戏中的语言教育注重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运用不同内容的提问,激发幼儿大胆表达、学习表达方法。游戏前渗透游戏规则,并提出表达的内容;游戏中通过递进式提问拓宽表达的范围、加深程度;游戏后通过描述游戏过程彼此交流,学会倾听,丰富语言经验和游戏经验。

2.合理安排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依据幼儿年龄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幼儿早期阅读时,必须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对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或投放一些色彩分明、内容简单具体的图书,如以情节画面为主并配有适当文字的大画面图书,有效地提高其“前阅读”核心经验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大声朗读,这对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年龄越小,听读所起的作用越大。这种听读主要是以欣赏图片故事和其它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如散文、故事等,幼儿在成人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油然而生想读的愿望。听读的目的是让幼儿反复倾听成人那娓娓动听的朗读,不断体验、品味。通过听读活动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感,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幼儿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意神韵,从而为广泛阅读打下基础,获得更多早期书面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

3.丰富语言学习形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对于幼儿已初步掌握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与幼儿一起体验表现,引导幼儿用动作、语言等形式将画面内容表现出来,对故事的重点情节或细节,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独立地表现,通过自己的表情、言语、动作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如同孩子一起复述故事,表演故事内容,将孩子接受到的语言信息再相应地运用到动态情景中,使幼儿对阅读内容不断地体验、加深对作品的难点的理解,让幼儿潜移默化之中不断地感知、内化、积累,提高文学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

三、家园合作培养语言能力

篇2

【关键词】“前识字”核心经验;情感教育;社会性发展

一、在绘本阅读中增加儿童“前识字”核心经验

“前识字”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接受学校系统教育之前,获得的有关符号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规则上的意识,以及在有目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初步习得的有关符号和文字的经验。具体来讲,其包含三个方面的范畴:即符号和文字功能的意识、符号和文字形式的意识以及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等三层核心经验。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绘本成为增加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重要载体。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三个范畴在实际绘本阅读中的具体体现是不同的,比如,有时一本书的封面或标题能给儿童提供获得文字功能意识的契机,有时画面上的图文排列形式能给幼儿提供猜测字义的机会,有时潜意识的文字阅读规则及顺序能促使幼儿懂得口头语言和文字对应的关系,幼儿在阅读中经常伸出手指头有意或无意呈现的“假装阅读文字”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小学化”教育倾向一直是幼教界关注的焦点,而文字教学更是矛盾中的矛头。绘本教学就是在这种矛盾中以它独特的魅力为家长和教师指明了一条被实践证明极为成功的教育方向,它不仅消除了“识字”和“前识字”的模糊概念,满足了孩子对阅读的需求,而且使孩子能够自然、轻松的从图画阅读向文字阅读过渡。

二、在绘本阅读中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情感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机体的生理变化,而且对幼儿的智力操作、性格形成以及生长发育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积极地情绪情感能对幼儿的心理活动起到协调组织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则会对其心理活动起到破坏瓦解的作用。许多绘本都隐含并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功能,它在给幼儿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更是一种情感艺术。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从初步体验绘本中人物的情绪情感开始,到激发自身的情感的过程中进行情感迁移,从而促进自身内在情感机制的不断变化与完善。以绘本《生气的小绵羊》为例,该绘本讲的是小绵羊莫莫和她的好朋友茉莉的故事,茉莉无意间吃了莫莫的苹果,莫莫很生气,无论茉莉怎么道歉它就是不肯原谅。结果越来越生气,气的都长出了生气牙齿、生气蹄子和生气尾巴。不仅乱踩花草、撞翻鸡笼、吓跑鸭子,还咬了奶牛的尾巴。由于越来越生气,所以身体越来越重,把地面砸了个洞,最后自己掉进了黑洞中。绘本尚未揭晓后半部分,孩子们都纷纷表示以后不能像莫莫一样生气,要学着去原谅别人,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很好的诠释了绘本阅读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幼儿的情绪情感是很容易受到感染和暗示的,他们经常以绘本中人物的情绪情感变化为载体,借助绘本故事中的情感宣泄和语言表达,使自己积极的情绪情感不断得以正强化,消极的情绪情感得以及时疏导。不仅如此,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他们身体的各部分姿态以及动作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即表情,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等,这在绘本《苍蝇苍蝇快走开》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体现。苍蝇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生物,大家对它的厌恶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孩子在阅读此绘本时,不仅用愤怒的表情大声喊道:“苍蝇、苍蝇快走开”,还用手还一直指着绘本中的苍蝇并两脚不停地跺着地面。这些都是幼儿表达情绪情感信号的主要媒介。

三、以绘本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当代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之幼苗,必须要培养得宜,方得发芽滋长”。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更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绘本通过丰富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各种生活场景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它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写照或缩影。通过绘本阅读,孩子能够间接的体验到各种现实人生,并且能够透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书中虚拟的世界进行转换与整合,会主动模仿绘本中人物的正面行为,有利于修正幼儿生活中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规范意识和交往技能。例如绘本《小兔子分萝卜》就是利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将自然的生活经验和绘本中的主人公进行角色对接,将很多深奥的道理自然而然的渗透给幼儿。故事中讲了一个老爷爷给小兔子们带来了一大麻袋胡萝卜,小兔子们你争我抢,乱糟糟的,谁也没有吃到胡萝卜。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让爷爷一个个给他们、比跳远定顺序等等,跳了几天也没能吃到胡萝卜。最后,最小的兔宝宝提议说排好队按顺序领胡萝卜,兔子们互相谦让的排着队,结果大家都吃到了胡萝卜。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就产生移情现象,比如:知道上厕所、喝水时要排队。不仅如此,绘本有时甚至能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和交往障碍,如恐惧、怕生、尿床等。绘本《报纸上的洞》讲的是一个丑小兔的故事。她很喜欢趴在窗户旁边看但又怕被人发现,总是躲在窗帘后面不敢出来,等人走完了才敢出来。苹果猪想帮他改掉害羞的毛病,于是就想起在报纸上挖个洞让丑小兔往外看,丑小兔认为反正别人又看不到报纸后面的自己就大胆的向窗户外面看,苹果猪每天都把报纸上的洞挖的比前一天大一点,时间久了,丑小兔也不怕人了。绘本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形式,为幼儿提供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在这种“仿真社会”里,幼儿的社会性不断得到发展。

四、结语

绘本不仅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妙趣横生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着孩子,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同时,不仅为幼儿以后的识字教育奠定了经验基础,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消极情绪情感的疏导,还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教育契机。

【参考文献】

[1]汪乃铭,钱峰.学前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文字意识;学前儿童;发展特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41-05

文字意识的发展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分水岭意义,〔1〕因为文字为儿童提供了与外界联系、沟通的工具,是儿童了解文字规则和进行阅读理解的前提。儿童若未能形成基本的文字意识,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出现阅读困难。因此,有许多研究者将文字意识视为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成分。〔2〕近年来,美国政府实施的阅读优先计划(reading first)和英国、加拿大政府实施的阅读计划都将文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本文将从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构成及其研究方法、发展阶段、教学模式等方面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展望未来汉语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研究的趋势。

一、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构成及其研究方法

1.文字意识的概念与构成

目前学界对文字意识(print awareness)的名称还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有研究者使用文字概念(concept of print)、文字知识(print knowledge)或书写语言意识(written language awareness)等概念来代替,将文字意识定义为有关文字形式和文字功能内隐或外显的意识和知识。〔3〕相比单纯地界定内涵,大部分研究者会从文字意识的构成角度来对文字意识的概念进行界定。

在文字意识的构成上,Justice认为,儿童文字意识包括:(1)文字是值得感兴趣的一个物体(对象)。(2)文字承载着信息。(3)文字是以特殊的方式进行组织的。(4)文字可以被区分和命名。(5)文字可以进行组合以构成其他文字。〔4〕Evans认为,文字意识包括对图书阅读规则的理解(例如知道从左到右阅读或知道书有书名等),能理解并遵循正字法规则来书写文字,了解字母的知识(能从数字和字母混合的表述中区分出字母,认识字母)以及元读写(metaliteracy terms)知识。〔5〕以上研究基本上是从文字意识的表现形式来对儿童的文字意识进行分析的,总体上将文字意识分为文字形式和文字功能两个方面。〔6〕也有研究者从文字本身的构成出发,将文字意识分为书和文字组织、文字意义、字母、单词四个方面。〔7〕其中,书和文字组织(book and print organization)是指文字用不同的文本方式构成,文字意义(print meaning)是指文字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字母(letter)是指单个字母具有的不同特征及其命名,单词(word)是指文字与口语之间形成的连接单元。在英语文化中,文字形式包括字母、单词以及一系列不同的文本结构(例如短语、句子、列表、符号等)。儿童文字意识的获得不仅包括对这些不同文字形式的学习,还包括对字母的使用规则,如单词是由字母组合而成的、字母有大小写两种形式、单词是有意义的书写符号,等等的理解。文字功能意识的形成在英语文化情境下可使学前儿童表现出对环境中文字的兴趣、辨识喜欢或熟悉的书的书名、背诵字母表、唱字母歌、了解字母和声音之间的联结、写出自己的名字、读出环境中的一些符号或标示,等等。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具有较强的图形特征、形象性、整体性以及以形表意的特点,与表音文字有着较大的差别。国内有研究者认为汉语学前儿童的文字意识包括五个方面:文字功能意识、文字形式意识、文字结构意识、文字规则意识和文字再认意识,〔8〕这五种意识共同构成了儿童的文字意识。在进一步梳理学前儿童“前识字”核心经验的过程中,研究者又将后三种意识归为“文字规则的意识”,即学前儿童文字意识包括文字功能意识、文字形式意识和文字规则意识三个方面。〔9〕文字功能意识表现为儿童关注生活中常见的标识与文字,知道文字是用来表达意义的符号。文字形式意识表现为儿童能将文字与图画区分开来,知道汉字的笔画、部件与整个字之间的区别,知道文字之间有间隔,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文字,等等。文字规则意识表现为儿童初步了解汉字的构成方式,会以类文字阅读的方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来“阅读”文字,采用语法、情景或部件等线索猜测汉字的意义或读音。

2.文字意识的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文字意识主要表现为儿童对文字的关注,早期的研究主要采用人种学或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对文字意识的研究主要有四种方法:父母报告法、系统观察法、行为测量法和眼动研究法。

父母报告法:Marvin等人(1993)对291个2~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让家长报告儿童对文字的关注和文字意识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在家庭中,儿童很少关注文字。〔10〕

系统观察法:Martin(1998)观察了25个2~4岁儿童的母亲在亲子阅读中的表现,结果发现,2岁和4岁的母亲提的问题最多,但是她们都很少关注文字。〔11〕

行为测量法:父母报告法和系统观察法都是对儿童文字意识发展的间接测量,研究者试图对儿童的文字意识进行直接测量。Clay用自制的图画书设计了24个问题,以考察儿童的阅读概念(如方向、换行)、单词概念(如是否知道文字承载的意义)等,通过观察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行为和回答来评分。〔12〕跨文化研究发现,这种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然而,Clay的这种测量方法不是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而是为了能尽早发现将来可能有阅读困难的儿童,因此,该方法更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儿童。为此,有研究者专门设计了适用于学前儿童的《学前儿童单词和文字意识测量》(PWPA),这个测量包括26个任务,主要测查两方面的内容:单词意识和文字概念,并对儿童的回答进行实时计分。〔13〕

眼动研究法:图画书是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材料,儿童文字意识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表现为对文字的兴趣和关注,通过注视文字,儿童会意识到文字的功能,注意到文字的形式,逐渐形成音—形联结,进而尝试认识和再认文字。〔14〕因此,研究学前儿童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对文字的视觉关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Justice等人对4名52~68个月的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视觉关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学前儿童在阅读图画书时很少注意文字,在文字区域上的平均注视次数占总注视次数的4%,平均注视时间占总注视时间的2.5%,即使是在文字突显的图画书中,学前儿童对文字区域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也只占总注视次数和时间的6%和5.6%。〔15〕随后,他们对10名幼儿进行重复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个结果。〔16〕Evans等人对5名48~61个月的幼儿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结果发现,不管何种类型的图画书,幼儿都只会花大约7%的时间来关注文字。〔17〕即使是采用文字突显的字母书,幼儿对图画的注视依然早于文字区域,在图画上的注视时间长于在文字上的注视时间。〔18〕

国内对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研究主要采用眼动研究法。高晓妹对3~6岁儿童在图画书上的眼动注视过程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发现,儿童极少关注文字,6岁儿童在文字上的注视次数比例为11.64%,注视时间比例为18.48%。〔19〕金慧慧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在何种阅读情境下,3岁前的儿童在阅读中几乎不关注文字。〔20〕韩映虹等人对5~6岁儿童在两本书上的眼动注视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儿童在自主阅读(独立阅读)情境下,对文字的眼动注视指标显著高于聆听阅读(亲子阅读)组,但是在图画上的眼动注视指标则没有区别。〔21〕刘宝根的研究则发现,文字面积和突显程度不是影响儿童文字注视的关键因素。〔22〕图画书中的文字突显程度并未显著影响幼儿在阅读中对文字的注视。〔23〕

二、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阶段

Schickedanz认为,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呈现出四个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儿童不知道故事来自于印刷文字,他们的阅读焦点在图画上,甚至可能以为文字来自于图片。第二阶段,儿童开始了解故事来自于印刷文字,他们会指点着字里行间,有时为了好玩会用手遮住字,不让大人看,这个时期,儿童可能会认识一些熟悉的字母。第三阶段,儿童逐字逐行记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表现出背诵式的阅读。第四阶段,儿童可以正确定位故事与印刷文字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儿童已经有能力开始进行正规阅读,几乎不需要直接的阅读指导。〔24,25〕

Machado认为,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通常遵循以下四个顺序:(1)儿童注意到成人用书写工具来标记符号。(2)儿童注意到书本和有关标示上的文字。(3)儿童能再认自己名字的字母。(4)儿童认识了某一特定的字母。〔26〕

Evans则认为,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是非线性的,可能没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只能是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见下表)。〔27〕

国内有研究者以为,汉语儿童的文字意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萌发阶段到探索阶段,再到类文字阅读阶段,5岁是儿童文字意识发展的转折点。〔28〕

三、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教学模式

目前学界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认知加工过程的理解有三种不同观点,这三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阅读教学方法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这些不同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对阅读教学的效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下而上”的观点强调对句子进行从部分到整体单一方向的加工过程,与这种观点相对应的是阅读教学中的“直接教学”模式,或者称之为“基本技能教学”模式。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如果教师用直接、系统的方法来教授词语编码和阅读理解技能,儿童学习阅读的效果最好。直接训练基本阅读技能能够巩固阅读发展成果,特别是对阅读水平较差的阅读者而言更为有效。这种阅读教学方法认为要帮助儿童阅读,就要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字母,理解字形与音节之间的联结,教给他们更多词汇,儿童在获得这些能力之后就可以开始阅读。因此,在有关儿童早期阅读能力构成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将语音意识、词汇能力等基本技能作为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标准化测验的流行以及“阅读准备”思潮的影响,许多早期阅读的教学往往注重的是儿童对字母和语音意识的习得,注重文字拼读等方面的教学。

“自上而下”的观点认为,对文本的加工开始于阅读者,是阅读者意义驱动的过程,即阅读是赋予文字意义的过程,与这种观点相匹配的是阅读教学中的全语言教育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儿童是阅读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语言被认为是整体而非局部的,儿童可以通过故事、诗歌、环境中的文字等来自然习得语言。儿童通过真实的情景材料来学习阅读最为有效,特别是儿童自己所选的书籍。字母和发音的关系、词语编码和其他基本技巧只有在真实的阅读活动中才能传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关注并重视学前儿童阅读教学中的全语言取向,强调整合的文学教育,重视图画书、故事等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大量研究在比较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对儿童阅读的影响后发现,全语言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早期阅读教学在促进儿童读写能力发展方面更为有效,但当儿童真正进入阅读活动后,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似乎更好。Catherine Snow认为,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平衡化的阅读课程来支持,这个课程不仅要帮助幼儿理解字母—发音的关系,同时也要帮助幼儿获得读写和语言的经验。〔29〕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呼吁教师要平衡使用这两种方法,并提倡运用交互式的教学方法。

文字阅读的“交互式”教学观点试图整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观点的优势,尽量避免两者之间的冲突,力图使之成为最合适的模型。交互式教学与阅读中的交互式认知加工理论相呼应,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及同伴来学习有效阅读的。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同儿童一起阅读,并偶尔停下来与儿童讨论或为儿童大声朗读。通过教师的引导,儿童学会了总结、提问、澄清和预测。最后儿童几乎能脱离教师独立地阅读和讨论,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彼此检查理解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既获得了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习得了阅读的基本技能。

四、研究展望

纵观国内外有关文字意识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和相关国家颁布的阅读计划都开始关注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包括儿童对文字功能、文字形式和文字规则(包括阅读规则)等方面的意识及知识。近年来,人们开始采用量化、直观的方法对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交互式的教学模式被认为是培养儿童文字意识、发展儿童阅读能力较为理想的方法。

1.汉语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研究有待深入

已有研究主要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展现的是表音文字背景下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特点。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因此国外的研究非常重视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在文字意识的构成方面也比较重视音形之间的联结等。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有着较大的区别。汉语学前儿童文字意识包含哪些成分?有哪些发展特点?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在汉语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是与表音文字国家儿童文字意识发展相似的共同特征,又有哪些是因为文字、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的独特特征?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我国汉语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的研究,也能为国际儿童文字意识发展研究提供表意文字背景下的相关研究支持。

2.汉语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培养途径有待探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儿童要“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它们表示一定的意义”“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与此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防止“小学化”教育倾向中也直指当前幼儿教育中出现的超前识字、机械识字、大量识字的弊端,导致了教师对“小学化”教育倾向的过度警惕,以致于很多教师不敢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儿童关注文字,更怯于在教学活动中呈现文字,不敢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文字材料。事实上,已有研究认为,识字是儿童文字意识发展的自然结果,学前阶段应着重为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儿童“前识字”的核心经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能在促进儿童文字意识发展的同时,又不陷入“小学化”的泥潭,是当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难点。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出能促进学前儿童文字意识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教育策略,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提供设计和实施思路,也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7〕〔27〕EVANS M A,SAINT-AUBIN J.An eye for print:Child andattention to print during shared book reading〔C〕//DDRIT ARAM,OFRA KORAT. Literacy development and enhancement across orthographies and culture.New York:Springer,2010:43-53.

〔2〕WHITEHURST G J,LONIGAN C J.Child development and emergent literacy〔J〕.Child Development,1998,69(3):848-872.

〔3〕〔15〕JUSTICE L M,LANKFORD C.Preschool children’s visual attention to print during storybook reading〔J〕.Communication Disorders Quarterly,2002,(24):11.

〔4〕〔16〕JUSTICE L M,SKIBBE L,CANNING A,et al.Pre-schoolers, print and storybook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using eye movement analysi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2005,28(3):229-243.

〔5〕〔17〕EVANS M A,SAINT-AUBIN J.What children are looking at during shared storybook reading: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 monitoring〔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5,16(11):913-920.

〔6〕STACEY A STORCH,GROVER J WHITEHURST.Oral language and code-related precursors to reading:Evidence from a longitudinal structural model〔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38(6):934-947.

〔8〕〔14〕〔22〕〔28〕刘宝根.4~6岁儿童图画书阅读中文字意识发展的眼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9〕刘宝根. 幼儿“前识字”的核心经验及教育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2013,575(3):10-13.

〔10〕BOUDREAU D.Use of a parent questionnaire in emergent and early literacy assess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J〕.Language,Speech & Hearing Service in Schools,2005,36(1):33.

〔11〕EVANS M A,WILLIAMSON K,PURSOO T.Preschoolers’ attention to print during shared book reading〔J〕.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2008,12(1):106-129.

〔12〕CLAY M M.Concepts about print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J〕.The Reading Teacher,1989,42(4):268.

〔13〕JUSTICE L M,SKIBBE L E,BOWLES R P.Measuring preschool attainment of print-concept knowledge:A study of typical and at-risk 3- to 5-year-old children using item response theory〔J〕.Language, Speech &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2006,37(3):224.

〔18〕EVANS M A,SAINT-AUBIN J,LANDRY N.Letter names and alphabet book reading by senior kindergarteners:An eye movement study〔J〕.Child Development,2009,80(6):1824-1841.

〔19〕高晓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眼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0〕金慧慧.2~3岁婴幼儿图画书阅读眼动水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1〕韩映虹,刘妮娜,王佳,等.5~6岁幼儿在不同阅读方式下阅读图画书的眼动研究〔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501/502(1/2):46-51.

〔23〕刘宝根,周兢,李林慧,等.文字突显程度对学前儿童图画书阅读中文字注视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1):90-96.

〔24〕JEFFREY TRAWICK-SMITH.婴幼儿发展:多元文化观点〔M〕.陶英琪,罗文乔,译.北京:心理出版社,2009:380-389.

〔25〕〔26〕JEANNE M MACHADO.Early childhood experience in language arts〔M〕.New York: Thomson Delmar Learning,2007:375.

〔29〕凯瑟琳·斯诺.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M〕.胡美华,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4.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ers’ Print Awareness

Liu Baogen

(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