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的精髓

篇1

关键词:景观林;类型;技术;遂昌县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05302

1引言

遂昌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甜槠、木荷最为典型。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次生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中山矮林和灌丛。根据2006年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结果,全县共有木本植物100科,348属,1036种,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良乡土造林树种100多种,花卉、绿化、观赏树种300多种,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2生态景观类型

根据生态学、植物学和景观学原理,遂昌县现主要有常绿阔叶林景观、常绿落叶阔叶林景观、针阔叶混交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针叶林景观、经济林景观、竹林景观、灌木林景观等多种森林生态景观类型,但其各生态景观类型面积分布不均,色彩变化不大,视觉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常绿阔叶林景观面积比重少,针叶林景观面积比重大,林相单调或破碎、季相变化少、树种分布不均或单一、层次结构简单、林分稀疏等方面。根据规划区域生态景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整体形态、季相变化、层次变化等多种生态系统和空间类型出发,按照规划原则,通过在各景观类型中进行目的树种的培育或改造,逐步提高规划区域常绿阔叶林景观面积比重,减少针叶林景观面积比重,调整森林生态景观面积,丰富森林生态景观树种,增加森林生态景观层次,提升森林生态景观效果。

2.1景观保护型

将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区域内现有郁闭度≥0.5的乔木林,所有经济林、竹林、特殊灌木林以及未成林造林地(针叶林除外),苗圃地和林业辅助生产用地等均纳入森林生态景观保护型。区域内,具有较高的森林生态景观价值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常绿落叶阔叶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对这些景观,应采用限制采伐的方式进行严格的保护管理。其中,《遂昌县林木资源限制采伐工作方案》划定为禁伐区的林地面积,要严格限制采伐;对于非禁伐区的林地面积,原则上禁止采用皆伐和大面积择伐;对于林业生产经营区的人工商品林基地(含工业原料林、合作造林、世行贷款造林)可准予皆伐,但要控制采伐区块面积,避免集中成片采伐,尽量降低其对生态景观整体形象的破坏。

2.2景观改造型

将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区域内现有郁闭度

2.3景观营造型

对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区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等,根据立地条件分别宜树、宜灌或宜草等进行绿化。现有未绿化的宜林荒山荒地,基本上立地条件都较差,难以营造成较好的森林生态景观,因此要以种灌及种草来绿化为主;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荒山荒地,选择木荷、甜槠、栎类、枫香、榉树等树种营造阔叶林景观。今后采伐等形成的迹地,要及时并按照规划的生态景观建设方向造林绿化;坡耕地利用杨梅、厚朴、柿树、毛竹、茶叶等生态经济树种营造经济林景观。

3生态景观建设技术措施规划

3.1立地类型划分

根据规划区的地貌、海拔、坡向、土壤、土层厚度等对树木生长影响的分析,确定以海拔、坡向、土壤为主要因子来划分立地类型,并拟定各立地类型的主要适生树种。

2014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郑慧萍,等:遂昌县景观林建设的类型及关键技术资源与产业

3.2树种选择

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用观赏价值和生态效能高,并有成功种植经验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进行生态景观改造和培育,增加树种组合和植被层次及季相变化,既能适宜林地的立地条件,又能满足生态景观的建设要求,达到投资少、见效快、景观美、地方特色鲜明的目的。此次规划主要选择以下树种。

3.2.1按生态习性分

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有香樟、浙江樟、楠木类、细柄蕈树、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米槠、罗浮栲、栲树、南岭栲、乌楣栲、杜英类、猴欢喜、香港四照花、木莲类、含笑类、杨梅、冬青类、桂花;落叶阔叶乔木树种有枫香、缺萼枫香、毛红椿、连香树、秀丽槭、檫树、小果冬青、南酸枣、马褂木、银杏、榉树、黄连木、柿树、蓝果树、无患子、光皮桦、黄山栾树;常绿灌木树种有构骨冬青、毛瑞香、浙江蜡梅、栀子花、杜鹃、茶叶、鹿角杜鹃、云锦杜鹃、夹竹挑、女贞;落叶灌木树种有满山红、丁香杜鹃、毛黄栌、美丽胡枝子;常绿藤本植物有常春油麻藤;竹类有毛竹、遂昌雷竹。

3.2.2按主要用途分

浙南及遂昌特色树种有遂昌冬青、遂昌大果油茶、遂昌雷竹、九龙山榧、浙江蜡梅、伯乐树、乐东拟单性木兰、闽楠、凤凰楠、细柄蕈树、毛红椿;观赏树种有伯乐树、含笑类、木莲类、浙江红山茶、遂昌大果油茶、香港四照花、毛瑞香、常春油麻藤、美丽胡枝子、杜鹃、满山红、丁香杜鹃、鹿角杜鹃、云锦杜鹃等;春―色叶树种有黄连木、刨花楠、红楠、闽楠、细柄蕈树等;秋―色叶树种有枫香、蓝果树、毛黄栌、秀丽槭、银杏、榉树、山乌桕、黄连木、香港四照花等;常色叶树种有栲树、米槠、罗浮栲、南岭栲、杜英类、猴欢喜等。

3.3林地清理与整地

造林前的林地清理与整地,无论是无立木林地的造林,还是林分补植改造,都不能破环周围的森林生态环境与生态景观。所以,只对造林地劈除草灌与清理树根、石块等杂物,并保留目的树种。整地方式采用挖大穴,穴的规格一般为50cm×50cm×40cm,容器苗可适当减少挖穴规格,挖穴后及时回填,以免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3.4造林密度、种植季节与种植方式

景观营造,造林密度为2100~2700株/hm2,其中大苗造林密度为1500~1800株/hm2,小苗造林密度为2500~3000株/hm2。景观改造,有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补植密度以600~1500株/hm2,灌木林地补植灌木树种密度以1200~1800株/hm2,乔木树种补植密度以900~1500株/hm2为宜。为提高成活率,需选择春季或冬季植苗造林,即在树液流动前的雨后无风阴天定植。种植方式采用植苗种植。栽植时应严格按《造林技术规程》要求进行。苗木尽可能当天栽完,当天栽不完的必须假植。苗木在起运时要带泥球。难成活苗木,栽前可用ABT生根粉、GGR植物生长素蘸根造林等先进技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所有苗木装车时,必须认真检查,不得压伤苗木,并用湿草覆盖其根部,以防水分蒸发。

3.5补植与幼林抚育

种植后必须对幼林采用除草、松土、培蔸、扩穴、除萌、修枝等抚育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对种植后死亡的幼树及时补植,保证成活率达到合格要求。抚育次数为种植后第一、二年各1次,第三年1次,抚育时间为每年6月或9月。为防止水土流失,抚育方式采用块状抚育。

参考文献 :

[1]刘秀晨.加强森林抚育 全面提升森林质量[J].中国产业,2011(7).

[2]沈孝辉.森林整体质量危机[J].绿色中国,2004(11).

[3]遂昌县林业局.遂昌县景观林建设方案[R].遂昌:遂昌县林业局, 2012.

篇2

【关键词】:隧道管片通缝和错缝拼装高精度管片钢模钢模测量样板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egment categories of shield driven tunnel lining, types of steel shuttering for casting high precision RC segment, steel shuttering design &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high precision segments and fine tolerance requirements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steel shutterings. In the light of steel shuttering manufacture of high precision segments by machinery plant under STEC, it could be proved tha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steel shuttering of segment casting has reache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Keywords: tunnel segments, through joint and staggered joint segment erection, high precision steel shuttering for segment, measurement gauge for steel shuttering.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的地下建设正飞速发展,与国外大城市隧道建设相比,其规模和速度都是罕见的,采用盾构法技术施工已在隧道建设中占了主导地位,盾构掘进机的制造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钢筋混凝土衬砌钢模(以下简称钢模)”在盾构法施工中是整个隧道工程质量的主要关键技术之一。

我国引进了日本隧道管片钢模的先进技术,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厂在大连路隧道工程的钢模上获得很大成功后,消化吸收了日本钢模的技术,结合我国钢模的生产实际,研制开发出新一代高精度管片钢模,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上海地铁隧道、复兴路隧道、天津地铁隧道等管片钢模,生产出了一批又一批国产的高精度精品钢模。掌握了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2 隧道管片的型式

在盾构隧道中,由于隧道的断面形状、施工方法等的不同,其力学行为也不相同。所以,衬砌设计必须以对应这些条件为原则。根据隧道的断面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复圆形等多种断面,那么管片的形状也就根据各种断面的形状来设计。我国的地下隧道通常为单圆隧道,因此管片的型式大多为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管片。随着我国第一台双圆盾构在上海隧道机械厂诞生,双圆型管片和钢模也相继制造成功。

2.1 隧道管片的分类

隧道管片按制作的材料不同还可分为钢制管片、铸铁制管片、复合管片和钢筋混凝土管片等。按直线段隧道和曲线段隧道的需要,管片可分为直线段管片和曲线段管片,曲线段管片又分为左曲管片和右曲管片。另外,还有既能用于直线段又能用于曲线段的通用管片,通过对通用管片的有序旋转,可完成直线段和不同半径的曲线段以及空间曲线段的拼装。

2.2 圆形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管片

目前在我国的盾构法隧道中,管片的型式以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管片为主。圆形管片的分块数:圆形管片一般是根据隧道的直径大小来分块,可分为4块~8块。按照管片在隧道内的位置,我们将它们分别取名为:标准块(B)、拱底块(G)、邻接块(L1,L2)、封顶块(F)。

2.3 管片的拼装形式

管片的拼装形式:可分为通缝拼装(图1)和错缝拼装(图2)以及通用管片的拼装。按封顶块的插入形式又可分为沿径向插入型和沿轴向插入型。

从管片的通缝和错缝两种拼装形式来看,各有各的优缺点。通缝拼装的优点是:盾构掘进时,管片拼装机的操作较简单,每环管片的拼装角度都相同,不需变换角度;盾构中推进千斤顶位置的布置较方便,而且长行程千斤顶只需按封顶块的大小来布置,数量较少。从通缝拼装的受力情况分析,当盾构千斤顶的顶力作用于管片上时,如果管片的宽度差异较大,对于管片的受力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在正常的顶力下,管片不会被顶坏。缺点是:从整个隧道的受力情况分析,通缝拼装的管片成环后的整体受力情况不是最好。

错缝拼装的管片优点是整体受力情况好。但是,盾构中管片拼装机的操作较复杂;长行程千斤顶的数量增多。当盾构千斤顶的顶力作用于管片上时,如果管片的宽度误差较大,会使管片因受力不均引起应力集中而导致被顶坏。因此要避免管片被顶坏,必须提高管片的精度要求,特别是管片的宽度精度要求大大提高。

3 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

目前,对于成型后隧道的结构性能、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错缝拼装的管片整体受力情况好,故越来越多的隧道衬砌设计为错缝拼装的管片。错缝拼装需要高精度的管片,而高精度的管片是由高精度的钢模来保证的。随着隧道工程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管片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高精度的钢模需求量也大幅上升。世界上生产钢模的厂家不多,相比较日本钢模的精度较高,堪称世界一流。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高精度钢模需求,为了科技进步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厂在大连路隧道管片钢模的制造上率先引进了日本的先进技术,首次制造出了高精度精品钢模。从大连路隧道工程的实际运用情况可以证明,该管片钢模达到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厂在上海大连路隧道管片钢模的制造基础上,消化吸收了日本钢模的先进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研制开发出新一代高精度管片钢模,使管片钢模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该厂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上海地铁隧道的高精度管片钢模,获得了很大成功。接着,他们又相继设计和制造了上海复兴路双层隧道的带牛腿的管片钢模、天津地铁隧道管片钢模等国产高精度精品钢模。同时他们还与日本都筑公司继续合作,生产了上海地铁双圆隧道管片钢模、广州地铁管片钢模等,通过一系列高精度管片钢模的设计制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独特的高精度管片钢模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成为我国唯一的自行设计和制造高精度管片钢模的生产企业。由于我国尚无高精度管片钢模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了使高精度管片钢模的设计和制造标准化、规范化,确保钢模的制造质量,该厂还编制了相应的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的企业标准,并通过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批准,现已。

3.1 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的精度

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的精度要求主要为表1中的五项检测项目:钢模宽度、钢模高度、钢模内外径弧弦长、纵向环向芯棒中心距、纵向环向芯棒孔径。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它的精度已相当高,比老标准的精度提高了近一倍。例如,以往外径≤11.0m钢模的宽度允差为 ±0.4mm,现高精度钢模的宽度允差为±0.25mm。

3.2 高精度管片钢模的设计

高精度管片钢模的设计已形成多种流派:日本的、法国的、瑞士的、意大利的等等,各有特点。从国外的现状看,钢模振捣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型:人工插入式振捣和附着式整体振捣,需根据不同的振捣方式来设计不同形式的钢模。欧洲的钢模大多采用附着式整体振捣,而日本和上海的钢模多为人工插入式振捣。附着式整体振捣的优点是快速、省力,自动化程度高。但开动时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必须采取严格的隔音措施;且高能量振动对钢模的材料及强度和刚度要求很高,势必要设计较笨重的钢模,增加了钢模的成本;由于整体振捣的能量极高,还将影响钢模的使用寿命。人工插入式振捣方式降低了管片厂的设备、场地要求,可节省投资。而且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工人很快能掌握振捣技巧,并能人工控制每一处的振捣质量,使管片质量稳定;还可减轻钢模的重量,节省钢材,同时能增加钢模的使用寿命。日本钢模和上海钢模主要采用了人工插入式振捣方式。

钢模的结构形式:主要由三大件(底座、两块侧板、两块端板)和相关构件组成。钢模的设计主要是围绕三大件的设计。从三大件的设计着手,需考虑它们的定位方式和开启方式等。端、侧板的开启方式有多种:有采用底座弧面少量变形方式开启的端板;有采用铰链翻合式开启的端、侧板;有采用滚轮式平移开启的端、侧板。有采用铰链翻合式开启的端板和采用滚轮式平移开启的侧板相结合的方式。现分析一下铰链翻合式开启和滚轮平移式开启的优缺点:

(1) 从钢模的端、侧板的定位精度分析:铰链翻合式开启的端、侧板在底座上的定位为固定定位,它的重复定位误差取决于铰链上销孔的配合精度,而滚轮平移式开启的端、侧板在底座上的定位采用圆锥销孔定位。定位不固定,故它的轴向定位精度没有铰链式的定位精度高。

(2) 从钢模的脱摸情况来看,铰链翻合式开模时,因为有一个转动角度,如果脱模斜度不够,容易造成混凝土管片止水条槽处的啃边现象。滚轮平移式开启的端、侧板开模时,由于是平开式就不会造成管片啃边,而且开模后侧板与底座间的空隙较大,管片起模时操作方便。

(3) 从开合钢模的操作上看,滚轮平移式与铰链翻合式相比,操作简便、省力,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 端板为铰链开启、侧板为滚轮式平移开启的两种不同开启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它们的优点是:由于端板与垂直方向成一斜角,采用铰链翻合式开启钢模时,对管片止水槽处的脱模斜度影响很小,不会造成管片的损坏;况且端板的体积和重量都不是很大,开启和闭合不会太费力。并且,铰链式的安装精度和定位精度比较高,而且安装时定位较方便。对于侧板,由于侧板的体积和重量比较大,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便于操作,又由于侧板与底座的夹角成直角,如采用铰链式开启,受铰链开启转动时的角度影响,容易造成砼“啃边”而损坏管片,故采用滚轮平移式的开启方式。综上所述,这样的开启方式可以说是优化组合式。从大连路隧道钢模和上海地铁钢模的使用情况来看,这种设计是比较合理的,效果令人满意。见图3的钢模组装图。

3.3 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的制造

制造高精度的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关键在于先进的制造工艺。必须摒弃传统的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结构件工艺、金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才能制造出国产的精品钢模。

3.3.1 采用先进的结构件工艺

(1) 按传统的工艺,结构件成型后,必定要先退火,消除内应力,再进行机加工。上海大连路隧道的管片钢模首创了结构件不退火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采用不退火工艺,必须要减少结构件成型后内应力的积聚,需设计合理的焊缝形式和焊缝位置;从结构件的放样、下料到装搭成型,都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执行,以减少结构件的焊接变形。

(2) 在保证钢模的加工精度前提下,取消某些面的金加工,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底座的弧面加工,有采用金加工的;也有结构件一次成型,不采用金加工的。但取消了弧面的金加工后,必须提高结构件的精度,弧面的面轮廓度须控制在1mm以下,因此需设计制造结构件的制作胎架和测量样板,制定控制结构件焊接变形的措施等。

3.3.2 采用先进的金加工工艺,以确保钢模的高精度

高精度钢模的金加工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加工方法,采用了最先进的高精度设备和计算机编程,保证了钢模零部件的高加工精度。底座、侧板和端板三大件的金加工,由于采用了数控加工中心,都是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加工的,因此精度相当高,为钢模的装配提供了保证。

3.3.3 有了高精度的零部件,还需确保高质量的装配精度

设计和制造高精度的安装模具,制定一套先进的安装工艺,是制造高精度钢模必不可少的。钢模的三大件全部采用在模具上定位,使定位精确度大大提高,而且简化了装配工艺,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在钢模的装配过程中,采用高精度的测量模板,保证了高精度钢模的装配质量。

3.4 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的检测

高精度的钢模必须要有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和检测手段,才能制造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一流钢模。因此,只有改变过去的传统检测方法,采用高精度的样板作为检测工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设计和制造高精度的样板,用以钢模的制造过程及钢模和管片的检测。采用样板法,可控制钢模制造过程中的误差,使装配尺寸容易控制,提高了精度;还能使模芯定位更为精确,不再产生摇摆,使管片拼装变得简易。在钢模检验及管片厂生产管片过程中,使钢模的检测变得更精确、直接和简易。改变过去钢模的弧长尺寸不能直接测量,只能由加工机床保证的老方法。确保了高精度钢模的制造质量。

高精度钢模的测量方法,按以下的方法进行,见图4。

图4 测量示意图

3.4.1 钢模宽度测量

在钢模内腔,按图4中六点的位置测量宽度,使用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

3.4.2 钢模外径和内径弧、弦长的测量

将测量样板放入钢模内,插入检查销,固定好测量样板,用塞尺测出样板和钢模端面的间隙,通过计算得出钢模的弧、弦长。

3.4.3 钢模高度测量

使用深度千分尺量具直接测量

3.4.4 纵向、环向芯棒中心距及芯棒孔距的测量

在钢模内调整测量样板,插入检查销检查。

篇3

【关键词】新中式;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1 对传统文化的诉求

随着近十年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景观作为衡量居住区品质优异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没有好的景观设计就没有好的生活品质,然而当前居住区建设中大量盲目地抄袭国外案例,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发扬,同时,在继续创新的基础上,如何创造中式的符合高品质环境要求的居住区是当务之急。当“欧陆风”、“西洋风”、吹倦的时候,更多的人们开始怀念起古时的“中国人家”:秦砖汉瓦、抄手游廊、深深庭院,还有居住其中的天伦之乐……,这些正是中国特有的审美观和生活价值观在中式住宅的每一寸空间的涌现。

2 传承古典园林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在诸多方面有其独特之处,这些正是造园艺术的精髓,也是现代景观设计所要传承、创新的重要部分。意境方面:传统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园林中的借物寄情,例如厅堂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等,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空间变换从而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使园林在富有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更为丰富多样。“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是对中国园林意境的最好表达,同时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精髓所在。植物配置方面:传统园林植物配置追求“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正基于此理念造园者喜好在园林建造中模仿自然山林植被景观,将亭、台、楼、阁等园建与山、石、花、树等自然因素相互协调融合为一体,充分运用植物色彩来渲染园林环境,从而表现所要传达的意境。吴良镛先生在《乡土建筑的现代化与现代建筑的地域化》中提出:“无论发达的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均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积极达成进步的世界文明,而同时又延续原有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我们的悖论,如何既成为现代的,而又回归到自己的源泉;如何既恢复一个古老的、沉睡的文化,而又参与到全球文明中去”。“新中式”景观的设计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是符合中国人审美的本土地域化的景观。“新中式”景观设计则是从古典园林中汲取适合当代的设计精华,将古典园林本土化的东西消化、吸收、推敲、重构、传承、创新、融合于当代景观设计中,用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手法来展现,最终达到新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承形、延意、传神。

2.1 新居住理念

理念(concept)是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畴。居住理念(resident concept)也就是指对居住的观点、看法与信念,是人们在选择住所时所遵循的原则、标准,它因时代、文化、信仰等的不同而不同。伴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重房屋质量与居住面积、功能与结构、景观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绿色”、“健康”、“运动”、“便利”、“文明”、“生态”、“低碳”等具有时代背景的词语逐渐成为高品质居住产品的代名词。

2.2 新技术、新材料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居住区景观呈现出元素多元化景象,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导致各种新材料的涌现,让设计师拥有了更广阔的造景选择空间。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利用现代的感知来认知自然,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来展示自然之美,或者利用高科技手段和新的更为环保的材料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同时为达到景观效果,“新中式”景观设计运用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通过创新方式共同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美。

2.3 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造园中意境的体现过多的注重于“花木寄情、状物比兴”所产生的象征寓意上,然而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所追求的超脱隐逸、虚静、清逸、淡远的审美情趣难以契合现代人简洁、明快、开朗、大方的审美情趣。随着文化艺术表达方式的不断发展,通过在象征型意境以外拓展写实型意境,以更精确的方式表现现代的审美情趣,既注重对物境的精确描绘,又深刻揭示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本质要求。北京庐师山庄公共空间采用简洁明快的造景手法,充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利用简单的几何元素展示形体之美(图1)。

2.4 新设计思想

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的形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脉”,二是“地脉”,如崇拜自然、君子比德和神仙思想等。正是基于此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山水之美的造园思想,这也符合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主旨。“新中式”景观设计传承、发扬以自然为主体的设计思想,倡导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科学的认识包括自然类型、自然元素、自然形式、自然过程在内的全面的自然含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的自然条件和景观特征,营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景观,体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

3 传统中孕育的新中式

3.1 空间布局

“新中式”景观设计继承了传统造园的诸多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对比、参差交错、互相掩映、曲折迂回、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通过空间的划分形成不同形状、体量、尺度和主题的多样化的景观空间,彼此之间相互密切联系、互相渗透,最后将各个空间有机地串联组合成整体性的景观空间。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公共区域利用景墙作为界限,在公共区域划分出静态和动态的空间,同时借助镂空景墙形成交相呼应的景观空间。

3.2 传统意象符号的表现

中国传统意象符号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如图腾、花纹以及一些特定的事物样式等。“新中式”景观设计同样采取了中国传统意象符号表达手法如以谐音寓意、借形寓意以及音、形交互寓意等,诸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龙、凤、双鱼、蝙蝠、玉兔、龟、兰花、荷花、牡丹、石榴、松、竹、梅等丰厚的传统意象符号。正是基于如此深厚的文化符号底蕴“新中式”景观可以在景亭、景墙、大门、廊架、地面铺装、座凳上等具置融入具有传统意义的图案符号,用简化或抽象的手法来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广州云山诗意·人家采用古代文字作为景观基底,利用放大镜及钢具模型等现代手法来构景,现代中透出古朴气息(图2)。

3.2 传统设计手法

“新中式”景观设计继承和创新框景、抑景、障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造园手法,在外形上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和景观材料,营造出的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感受,例如运用框景手法用以加大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3.3设计意境

意境是任何设计的初始。“新中式”景观追求适度的隐喻、恰当的素材、委婉而不张扬、含蓄并非模棱两可的境界。“新中式”景观设计,首先仍应确定设计的主题立意,即项目定位,然后通过分析得出该主题立意的主要特性,以及与哪些要素存在着“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从而通过直观生动的实境形态和空间来比喻、暗示、寓托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使景观更具有“叙事性”,传达易于理解的意境。

篇4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art that creates beautiful environment for human. From China's current landscape design, the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inherit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landscape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must also be timely innov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the studies of paper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传承;创新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inheritanc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82-02

0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与此同时,它还是世界艺术的伟大奇观,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的重要作用。“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园林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仅要考虑构思立意、园林建筑布置和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而且还要考虑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等。园林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从而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和共同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思想和境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渊源。笔者根据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现在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要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精髓,进行改革创新,找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精华,针对我国园林的本土特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传统观念中好的东西融入到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之中,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 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

1.1 传承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源来自自然,但是它又是超于自然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它反对过于粗糙的人工雕凿和修饰。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思想是“天人合一”,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才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历史。“天人合一”的思想被国外生态学研究者称之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从而使得人与自然、大地和谐相处,在和谐相处的同时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进而来取得安宁与繁荣的一种艺术”。通俗来讲,“天人合一”思想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思想作为中国山水园林的思想渊源,它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沉淀下来的生态智慧,另一方面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准则,是我们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应该秉承古典园林的思想精髓,将山水木之间进行合理的搭配,把自然界的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去,把人们的精神需求落实到实处,从而做到让人们在园林景观中既可以得到休息又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

篇5

关键词:岭南园林;文化精髓;思路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new requirements, new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promote ecological landscape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as the goal. Through the status analysis on Guangzhou road greening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garden city landscape,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Suzhou, Shanghai ecological garden, puts forward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gardens inherit essence of cultu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Lingnan garden; culture;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1 前言

广州道路绿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到亚运景观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阶段,每一时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二十世纪末,以增加道路绿化率以及绿视率为理念,以群落种植方式为主,树种混合种植为基本构架,形成绿视率高的道路景观。亚运期间,以花城、水城、山城为特色,加大道路绿化用地,以堆砌微地形,营造花镜,建设具有广州花城特色的道路景观。如今,提倡新型城市化发展,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打造精品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品位,以一路一树为理念,营造具有岭南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广州道路绿化,是广州城市绿化高质量、高品位的品牌体现者。如何结合岭南文化,突出岭南特色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2 岭南园林在道路绿化建设中的地位与意义

岭南园林在促进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岭南文化是岭南园林的精髓所在,是展示岭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亦是人们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的体现。

2.1 保护环境与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岭南园林以岭南文化为精髓,乡土植物为特色。通过对乡土植物的大量运用与合理搭配,形成层次错落有致、生态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注重大量运用乡土植物,对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2 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城市道路绿化就是城市风貌和城市环境的核心。岭南园林以突显岭南文化为特色,合理利用乡土植物,适当引进外来品种,形成大街小巷绿树成荫、鲜花缤纷的道路景观。历史深厚的岭南文化、独特的岭南园林景观文化极大地美化了城市风貌,提高了城市品位、档次。

3 特色园林景观案例借鉴

3.1 上海道路景观

上海道路景观设计,注重生态、回归自然的理念。根据上海道路两侧景观特征,大致分为4种道路景观类型:景观生态型、景观生产型、生态游憩型、生态防护型。

景观生态型是将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相结合,在保障基本生态功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景观观赏效果,注重体现道路的生态美。景观生态型道路一般以高大乔木形成背景,以中小乔木形成中景,以观花观叶等景观树种构成前景,乔灌木采用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方式。

景观生产型主要位于郊区或农村地区,道路景观的特征兼具生产与观赏的功能。以防护功能较强的经济树种为主体,如柿树、枣树、梨树、猕猴桃等,林下种植食用或药用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成经济、生态功能并举的经济防护模式。

生态游赏型主要位于休闲度假区或农业观光区等区域,道路景观绿化与周边功能相结合,通过乡土化的景观塑造,绿道建设,增加人的参与性与浏览性。

生态防护型是突出绿带景观的隔离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农耕、居住等提供保障)。植物选择突出其隔离防护功能、生态防护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3.2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金鸡湖

金鸡湖位于苏州古城东部的工业园区中部,总面积为11.38km2,环湖布局了城市广场(世纪广场)、滨湖大道、水巷邻里、望湖角、金姬墩、文化水廊、玲珑湾、波心岛等8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景观。(如图1)。

图1金鸡湖在工业区的位置 景观区在工业区的位置

金鸡湖的设计整体性突出,景观特色鲜明,设计理念极具特色,解读如下:

景观渗透历史,文化提升景观内涵

金鸡湖景观设计的核心内涵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呈现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建设目标。在尊重苏州传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景观元素,将旧城与新城、商业与娱乐,生活与教育功能紧密结合,金鸡湖作为新旧城区的一个过渡空间,兼容了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山与水的融合,艺术与自然之间的渗透(如图2、图3 )。

图2 苏州传统园林景观图图3 金鸡湖园林景观

(2)东西方景观设计特色相互融合与共生

金鸡湖区的景观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小型尺度的、私家古典园林精髓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园林景观建筑风格。景观的细部处理,使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融合得体,地方色彩与现代景观和谐共处。

4、 广州道路绿化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州道路绿化景观是岭南园林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深厚的中国园林文化为根基,勇于吸收国外园林文化要素,表现出中外文化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的特色,具有生态自然、和谐包容、景观层次丰富的特点。

着力构筑以岭南自然景观为特点、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与现代化气息相融合的山水生态城市。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广州城市整体环境得以改善,生态得以提升。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少许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应引起我们认知与思考:

1)注重即时景观效果,后期维护保养跟进不足

广州景观园林,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园林绿化景观即使效果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生长变化,原有的配置格局,景观空间尺度发生变化。再者南方植物以速生树种为主,植物快速徒长与后期的维护修剪、保养跟进不足,后期景观改变了原有设计的意向,打乱原有的景观效果。如某些道路的中分带,原设计植物景观层次分明、品种多样,具有浓烈的岭南园林特色,但是由于疏于保养、修剪,植物之间形成强烈的生长空间、营养吸收的竞争,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

2)注重常绿景观植物的运用,缺乏景观季相变化

利用植物色彩,增强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是园林绿化设计重要的景观营造手法。营造鲜明的植物季相,不仅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还可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广州作为南方美丽的沿海城市,植物品种多样,植物色彩丰富。但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乔灌木以常绿树种为主要造景元素,而季相变化明显的落叶树种在植物造景中运用较少,从而使城市上层植物景观缺少了色彩变化,时令感与季相感不强。

3)注重生态园林的发展,植物配置缺乏合理性

广州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忽略多种造景手法、植物多样性的应用。道路景观风貌差异较小,缺乏风格与特点的变化。树木品种、造景手法在城市不同道路景观设计中重复运用,整个城市的道路景观效果一致,缺乏自我特色。

4)专注植物景观营造,城市中心地带古建筑与古院落景观应用不足

广州道路绿化,缺乏与周边古城建筑的链接与过渡。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挖掘其他的能突出岭南地方特色的元素,如西关大院的骑楼与西关文化等特色元素、岭南古居群落等特色建筑。这些特色元素,借鉴苏杭与上海生态园林的设计经验,将这些岭南特色元素借景与道路景观中,更能提升景观内涵,升华景观意境,突出岭南韵味。

5 传承岭南园林文化的思路与对策

广州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形象与品位得以提升,环境与自然得到极大地改善。飞速发展的现代,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深厚的历史文化,如何增强城市的厚重感,如何充分体现岭南特色,本人提出以下见解:

1 维护保养现有园林景观,彰显岭南园林风格

具有花城之称的广州,园林绿化景观具有一定的特色。对现有的植物景观进行精心维护,将最初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效果达到最长久的体现。遵循管养简便、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对需要改造的景观区域,充分利用现有的特色景观,增添乡土韵味浓厚的景观元素。如增种乡土树种,增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园林小品。

2 合理利用色叶植物,营造季相变化强的岭南园林景观

利用彩叶与色叶植物,落叶乔灌木与常绿乔灌木合理搭配,营造季相变化强烈的景观空间,增强时令感,丰富景观内容与游人心里感受。充分运用本土的色叶植物和外来引进的新品种,通过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丰富植物群落层次变化,突出岭南园林特色,优化园林景观。

3 深入了解植物特性,丰富景观层次,优化景观效果

了解植物特性,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合理配置园林植物,营造艺术景观氛围,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尤为重要。不同的植物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如榕属植物、桉树、美丽胡枝子等植物生长速度快;宫粉紫荆、扁桃、黄槐等的生长速度较慢;尖叶杜英、盆架子等树形挺拔;紫荆、麻楝等树形散装飘逸;凤凰木、木棉、紫薇为落叶植物。充分利用植物形态,速慢生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种合理搭配,达到四季有景可观的意境。

4 挖掘岭南元素,提升景观内涵,弘扬岭南文化

广州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元素为创建岭南特色园林,呈现岭南文化特色提供优厚的条件。山石、水景、建筑、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作为特色的岭南园林,不应局限于园林植物应用,应融入更多的景观要素,如各类雕塑小品、景墙、景石、水体等,融入岭南地方特色元素,打造精品岭南园林景观。

篇6

【关键词】城市景观 手绘设计 艺术与技术 传统与现代 思维培养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35-03

城市景观设计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外延甚至涵盖了我们可以探寻到的全部自然界。城市景观设计中艺术表现思维能够有效地生成设计,而最终是通过技术表现来实现设计的目的,手绘表现设计能够快速将景观环境空间内在的一些内容借以表达出来,是一种较为便捷且高效的手法,在整个设计的程序中对于艺术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景观关于设计思想进行良好交流的一个方法,审视设计中的一些较为本质的内涵以及艺术与技术的主题。景观手绘设计最终的一个目标是表现,艺术与技术两者之间总是相伴相随和谐共生,手绘景观设计表现是对传统艺术形象进行消化吸收和深层次的再创造,使其既不失传统性,又不乏现代设计的时代感。手绘设计主体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土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艺术。针对城市景观专业手绘设计的教育研究,我们应将西方的设计精神和我们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中力求创新,在全面提高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艺术素养的同时,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手绘表现设计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之林。

一、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

包豪斯学派创始人W•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要充分结合,他认为“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尽管艺术和技术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但二者在人类建造实践活动中结合的本质依然不变,因此,以建筑为依托的城市景观设计必然是艺术与技术二者的结合。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解读,或者说如何平衡艺术与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城市景观手绘艺术设计表现的理解和认识。景观手绘是艺术毋庸质疑,景观手绘的目的是设计,但手绘的深层次追求却是艺术性,艺术个性才是手绘的灵魂。因此,技术只有服从于艺术表现过程的需要和规律才可彰显其作用与意义。在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中,点、线、面、元素之间的构成应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并非貌合神离于形象整体,正确认识艺术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是提升技巧的思想基础,对景观手绘设计表现的有效、生动和艺术性把握是衡量景观手绘设计教学综合素养的一种标准。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是一种设计语言,这种语言被赋予在每一件设计作品中,只有与艺术相结合、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遵循美的规律、体现宜人性原则的创造性活动方能称为手绘艺术设计。城市景观手绘设计的特点是能较直接地传达设计理念,富有独特的审美与文化意蕴,具有回归自然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研究证明只要有很好的创意思想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经过连续的后期训练,掌握手绘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才能真正迈进手绘设计的大门,现代许多国际设计大师的作品仍然以手绘方式为主,这无疑是渐入佳境的最好方式。我们常说心手相印,指的就是用手把心中所想传达出来,这是最为便捷的,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采用手绘方法绘制城市景观设计作品,在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的表现更突出,应用更为广泛。因为丰富的技巧产生于设计思路、设计对象的形态特征、构筑物的体面材质、画面色彩调子、构图布局的整体要求,也是艺术修养、造型基础、表现习惯、思考方法的流露与体现,它如同旋律中的音色、大自然中色彩的作用一样决定着设计对象的特色和风格。由于手绘技巧和方法自由随意的特点,在丰富表现语言方面具有其它表现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手绘艺术生动的技巧在灵巧的手笔之间流泻并贯穿于表现的始终,掌控着景观环境设计的表达效果能力,廖廖数笔利落于把握准确的形象特征之间,简练而不单调,严谨而不呆板,笔法沉稳而流畅、转折而富于变化,形态准确而生动,笔顺有序而和谐,是艺术地增强画面效果感染力,加强设计表现力的有效手法。手绘设计彰显的是技巧与方法的基础,能够有效地将目标外在形象以及环境内涵进行艺术性再次加工的一个过程,建构起这种特定的语言形式。手绘设计是丰富而自由的,必须利用和发挥各种工具的优势因势去表达整体景观环境,恪守“外师造化而不为造化所役”之信念,才能不断的将自己的表现语言创新和突破,在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中,从局部入手深化去把握统一环境整体设计,进而发现更新更高的形式美感。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艺术必须成为调节人的视觉感受、体验设计作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城市景观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过程中手绘表现技术与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手绘表现技巧自由任意的性格、纯然质朴的品质、凝练艺术的手法,可感染和触动人的审美意识去感受艺术的神韵而进入美的意境,如同心灵感受天籁悠远而神奇的述说一样美妙,这就是手绘表现的设计价值和艺术魅力所在。

二、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城市景观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中逐渐产生的,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应遵循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现代景观设计。良好的城市空间离不开开放的景观设计,而手绘表现设计又离不开传统与现代美学的渗透。从我国传统美学的角度考虑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吸纳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精神,使之具有功能协调的整体之美、生态自然的无为之美、设计创新的热烈之美、文脉延续的内省之美。

城市景观设计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古代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传统园林都是围墙内的景观,而现代建筑设计意义上的景观是建筑以外的所有设计,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含义更加广泛。然而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城市景观设计专业,只有认识到这种区别,才能从本质上理解现代景观手绘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灵魂,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设计是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你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观设计手绘艺术,有什么样的创意思维,你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城市景观手绘设计。现代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得以回归,转而皈依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使得现代手绘景观设计得以重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立足于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创造性地、合理地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现代手绘设计教学新的内涵。优秀的手绘设计作品,本质在于既能了解传统的文化历史,也能认清时代文化趋势,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美与博大,才能拥有一份精神与文化上的底蕴,并能更好的加以利用以彰显现代建筑景观特色。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应该有符合我们时代的全新思路,符合现代手绘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理念。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只有体现传统思想内涵的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只有体现传统文化特征的手绘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归属感。

在当今文化互动融合的时代,将传统艺术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只有通过对传统艺术的“再生”和“创造”,才能创造出富有中国文化意蕴的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设计作品。在城市景观设计艺术的开放与互动精神中发展,尊重文化差异和传统,用开放的头脑面对未来,合理地利用传统的文化元素去研究现代景观艺术设计教学,更好的挖掘本民族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对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手绘设计的品质才能逐步提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善城市景观空间品质,加强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的思维培养

景观手绘艺术设计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运用艺术观察的能力、运用形象思维创造的能力、运用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等因素,因此,城市景观手绘设计思维培养是提高设计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城市景观设计作品的创意构想能否被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绘设计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图式语言的表达能力。景观手绘表现设计教学课程现在众多专业院校的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纳入了重点课程,其目的是利用手绘表现的训练,培养心、眼、手三位一体的思维创作能力,在景观设计教学别强调手绘设计表现训练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徒手描绘是对人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意能力和整合思维能力的锻炼。手绘设计的灵感来自思想撞击之后产生的激情,手绘表现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此外,城市景观设计体系是严谨的,必须在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作品的大小、比例、透视、色彩搭配、场景气氛等;必须掌握透视规律,并应用其法则处理好各种形象,使画面的形体结构准确、真实、严谨、稳定;必须学会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待每个形体内在构成关系和各个形体之间的空间联系;另外要特别强调构图训练,这是任何绘画形式都不可缺少的最初表现阶段,景观设计手绘表现图当然也不例外。城市景观手绘设计表现除了提高造型能力,还要增强对造型艺术的敏感度,并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通过手绘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景观手绘表达是灵感的瞬间闪现,有时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刻画出设计构思的精髓,在方案创作的初始阶段,更需要用手绘草图设计来诠释自己的设计和思维。

景观手绘表现是设计的原点和终点,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创意,往往只是设计者最初设计理念的延续,而手绘则是设计理念最直接的体现,转而形成设计理念和设计表现的一体化。景观手绘设计,自始至终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整个身心围绕着设计主题进行创造,这无疑是渐入佳境的最好方式,形成了惯常的艺术神圣感。要想创意一套完美的城市景观设计作品,一是必须掌握手绘设计的技法,二是必须理解手绘设计的精髓。景观手绘设计的特点是:能比较直接地传递设计理念,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感因素,有很多偶然性,手绘方式实际上是沿袭绘画艺术的精髓,这也正是手绘设计思维培养的魅力所在。实际上,景观手绘设计产生的某种不确定性使设计表现艺术更加生动,手绘更能体现出设计的灵性。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是设计作品的语言,这种语言赋予于每一个设计作品中,在设计与表现的教学实践中强调:美是手绘设计追求永恒而高尚的目标,对这一目标的追求是艰难而痛苦的探索历程,在对美的探索、发现和创造过程中,美可以上升到纯粹的精神境界。就景观手绘设计表现的思维方式而言,“约束中的自由”是手绘设计表现对技法的认知和表现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归于成熟的表现,表现美是心灵感悟的成熟、是表现的自由,用艺术手法将精神和生命注入城市景观设计形象是手绘设计表现的艺术目标,在这样的创作思维方式中去揭示艺术真谛和美的情趣,我们情感获得的就不仅是城市景观的表象形式,而是手绘设计艺术的灿烂和珍贵价值。

四、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的运用

在整个城市景观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通常采用一种快速表达的形象语言来检索自己的设计,利用生动简约的手绘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手绘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城市景观手绘表现教学过程中发现思维通过手的勾勒,使图形跃然纸上,而所勾勒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被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进一步的思考、判断和综合,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和完善。实践证明,国内外的许多优秀设计师和设计大师均精于此道,出色的手绘设计表现思维亦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对于城市景观设计创作过程而言,借助手绘表现使创作由初始到终结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不确定到确定,由不完善到完善,创作每深化一步都要由设计者通过手绘表现自审、自识、推敲来逐步完善。景观在设计初始阶段,表现为模糊意向性的粗犷而不具体的概念草图,这种草图只需掌握相对尺度关系,用笔简化快速记录。在景观设计初始阶段后,对草图中选定的方案进行充实,在探索中比较、深化和完善,使景观手绘设计进入中间性阶段,而后进入最后完成阶段。在最后阶段中着眼于表现细部造型、比例尺度关系及构造关系,并用适当的配景渲染烘托出设计的环境氛围,在表现运用程序构思中完成的设计及渲染图必须取决于人的能动性,是心、脑、手的统一运作。目前在国内专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要重视手绘设计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否则做出的设计方案往往缺乏设计原创性,其原因在于:创作的初始阶段,设计者往往会出现多样并发的灵感闪现,不注意迅速捕捉并记录,会转瞬即失。正如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所说:“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

景观手绘设计表现运用过程中草图阶段须具备的三要素,景观设计草图和传统绘画创作一样,是创作立意、省审与表现之所需,因此不能存在任意性,许多国际设计大师徒手画的一些设计草图与以后实施建成的实景极相吻合,它既可是完美的建筑画,又可是提供实施设计的蓝本。因此,手绘设计草图要达到真实的运用必须同时具备准确性、生动性、概括性三个要素。第一,准确性。准确形象(包括准确真实的尺度与比例),准确的光影、透视,以尺度恰当的配景与人的行为描述。第二,概括性。手绘草图的优势在于其“快捷性”。在繁杂的设计过程中如不加取舍、不分主次,追求细节的表现定会花费过长的时间。虽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极易产生平淡、板滞,而且也很难显出设计的精神所在,达到感染人的效果,因此抓住关键表现部位,重染精绘、放松一般、轻描淡写是达到概括性的重要原则。第三,艺术性。快速草图是一种科学性较强的设计手法,其手绘表现图纸也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品味的写实性绘画艺术创作,但它在艺术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景观手绘设计草图重在结构、造型、比例关系,要求具备准确原则下的生动。所谓的手绘表现设计运用就是把众多的造型要素在画面上有机结合起来,并按照总体创意设计所需要的主题,合理地安排在画面适当的位置上,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设计意蕴风格,以达到视觉心理上的美感。

五、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最重要的本能是特有的感知和手绘表现能力,感知和手绘表现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灵魂。城市景观手绘设计表达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建筑、室内、园林、景观、工业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不但用于创意草图,而且相对细致的手绘直接参与设计方案交流,充分体现了手绘在设计交流中的优势。景观手绘设计作为表现手段,使其能迅速完成设计构想,快速记录设计灵感,迅速完善和修正设计,可见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手绘表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手绘设计的表现过程是产生技巧和方法的本源基础,是刻画形象、塑造环境的思维过程,如果把景观手绘表现技法理解为描述设计的语言形式,那么具体的笔法技巧就是构成这种语言形式最基本的符号。景观手绘是设计表现的原点,景观手绘的绘制过程有助于进一步培养、提高在设计表现方面的能力,提高对景观的形体塑造能力,提高处理明暗、光影、虚实变化、主次等关系及质感表现、色彩表现与整体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手绘设计的表现,而且景观手绘设计表现作为一种基础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必须掌握的技巧。手绘设计表现返璞归真,归根结底是一种创意的行为,是为设计创意全面表达服务的,景观手绘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个人修养与内涵的表现,这是景观手绘设计教学中强调的重要环节,城市景观设计作品的价值在手绘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因此,在景观教学和设计实践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手绘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必须进行正确的设计观念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手绘设计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手绘设计作品进行进一步研究,在设计教育实践活动中挖掘手绘的巨大潜能,丰富手绘的表现手段,从传统中继承手绘艺术的精髓,让景观手绘设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景观手绘设计教学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评价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景观手绘设计作品可以称为艺术作品,手绘设计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是其他画种无法取代的。艺术是“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景观手绘设计表现自然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是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更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因此在城市景观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

六、结束语

在当今城市化的背景中,景观设计艺术和城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了新的内涵,将构建一个全新的创意境界。景观手绘设计表现是艺术素养和表现技巧的综合体现,它以自身的魅力、强烈的感染力向人们传达设计的思想、理念以及情感,景观手绘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熟练的表现技巧,来表达城市景观最美的创作思想。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手绘设计的学习和应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景观手绘设计观念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手绘设计的重要性和手绘表现设计旺盛的生命力,加强对传统的景观手绘设计作品进行再研究;在景观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中,挖掘景观手绘设计表现的巨大潜能,丰富手绘的手法与技巧,从传统中继承景观手绘艺术的精髓,让手绘设计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城市景观设计艺术手段更加丰富与完善。以城市景观设计为发展语境,也将是手绘景观设计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手绘景观设计表现艺术也将迎来发展的真正春天。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西蒙兹、斯塔克著.景观设计学(俞孔坚等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金 科.手绘表现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8 徐 伟、罗 婷.文艺复兴前的外国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发展研究[J].艺术百家,2010(8)

篇7

地域之间不同的地理环境能够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也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人文特征和自然特征是影响地域文化产生的两大因素。其中自然特征是指构成人类社会中的生产资料的综合体,这是人类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基础、自然特征主要包括某一地区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地质地貌以及动植物等,长期在某种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会受到这些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自然特征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地区内价值观念、等的形成。在地域文化中人是创造者,产生地域文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产生了不同行为。正是由于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自产生之日起,地域文化就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和完善。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地域文化会对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子移除,对外来的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进行吸收,进而完善自己的文化底蕴。地域文化在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历史传承性、形态稳定性以及文化独特性等,它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和相对稳定的社会自然和环境。地域文化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对的,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会相互渗透、交流、融合、借鉴、发展与联系。如果某个地域的地域文化无法同其他文化相互交流,自我封闭,那么它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逐渐丧失其原有的生命力。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教训,尽管许多文化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还是走向没落。地域文化只有以包容与开放的姿态同不同文化进行交流,才能推动自身的发展和进步,适应时代的变化,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2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表现思想内涵的主要手段,在设计时要对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满足人们对社会生活、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和和物质生活。园林景观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合进园林景观中。

2.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源泉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建立在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学科。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和对象会随着不同的地域而改变,地域文化能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大量的素材,从而使设计充分体现出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历史文脉以及风土人情等等。只有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刻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域文化进行挖掘、理解和吸收之后,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才能对地域文化内涵有更好的体现。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只有深刻了解地域文化发展以及产生的过程,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的互动关系,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才能在设计中充分诠释设计理念。园林景观的设计师要从构成地域文化的要素中寻找设计灵感和素材。

2.2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实际的景观,这种表现力为发展和再现地域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地域文化中的文化理念和人们生活的精华都可以通过其进行表现。设计师必须将地域文化和现代的文化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将历史性与时代性融合在一起,让游人能够从园林中体味到历史、体味到文化以及时代精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首先是形似。形状是地域文化以物态的方式存在,它具体的形式特征和形态凝结于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表现手法有点睛、再现等。其次是神似。“神”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它游离在园林景观设计之外,是通过园林景观反映出的文化、价值观念、心态、审美意识等等,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体现。这种“神”可以通过提炼地域文化中的精髓和夸张手法的运用而表现出来。人们在这种园林景观中能够更真切地体会文化的意境。第三是形神兼备。这种表现方式是对上述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形神兼备,使地域文化更加突出主题内容,形、神交融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3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意义

现代的城市形象越来越趋向于统一,没有了地域特色。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也失去了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特色,能够促进特色城市的建设。现代文明迅速发展,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逐渐褪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特色能够将地区的文化精髓挖掘出来,让现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相融合,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最终让传统文化在这种融合中得以继承、发展和进步,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这种有内容、有历史、有情感的园林景观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4地域文化必将回归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篇8

关键词:国学;文化;城市公园;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102-02

1 引言

在相对有限的城市用地中,通过有效结合绿地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整体优化景观系统的功能,将国学文化融于园林景观中,以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国学传承、推进素质教育为景观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元素,营造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同时体现生态设计理念,将绿地与传统文化、国学精髓、运动场所、健身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绿地在改善生活质量中的作用,使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趋协调和谐。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将国学“礼之规范、善之品格、和之境界”的精髓融入到景观设计里,承袭国学传y,形成了亲善、和谐的自然境界。并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健身休闲的生态环境,让人们在公园里能够获得一种别致的体验,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

2 项目概况

中山市汇景东方位于东区东,总占地面积达到1600亩(约106.7万m2),西距主城区约2.8 km,东距火炬开发区约3 km,项目东北角为中炬高新用地。该项目是中山政府重点打造的高品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内规划集教育、商业、文化、娱乐、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以中山轻轨站场为依托,形成一个开发强度高的新城市商务核心。

本项目位于汇景东方G1地块,总面积约为30290 m2。景观规划为国学公园,集游览、学习、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特色公园,为汇景东方居住区为附近主业提供休闲娱乐的配套设施。

3 景观构思

在该项景观设计构思中,将通过休闲舒适的活动空间、活力时尚的运动空间、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宁静悠远的空间氛围来展现。

(1)休闲舒适的活动空间。以“阳光、空间、交流”为空间营造目的,景观注重实用性、多样性、延续性。通过简洁的设计手法规划时尚而富有情趣的休息活动空间。

(2)活力时尚的运动空间。活力、时尚、动感的户外运动场,为居民提供一个优雅舒适的体育运动环境,增加了景观的实用性又活跃了整个空间的景观氛围。

(3)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展现现代中式风格特征,运用各种国学文化传统元素,融入到景观细节当中,营造“简约、古朴、典雅、深远”的情致。

(4)宁静悠远的空间氛围。无论漫步于碧绿湖畔或是驻足于休息平台,都能充分感受宁静悠远的景观氛围,淡化都市的繁华,除去喧哗的侵扰,让人们拥有一份精神上的享受。

4 文化内涵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深沉内敛,从儒学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茶艺文化到琴棋书画、中医、佛教、武术等都集中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所在。本项目景观注重“师法自然,养心化境”的精神追求,结合国学文化内涵,遵从国学“礼之规范、善之品格、和之境界”的精髓。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艺术性的诠释,深入浅出地展示国学文化的知识,重构带有古典意蕴的现代公园景观,推广“国学赏园”,使得公园具休闲、娱乐、游览、国学熏陶于一体,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烙印的特色景观。

5 设计原则

5.1 人性化原则

在公园景观中需要充分的“绿量”和适当的活动、休闲空间,同时注重空间开放性和私隐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不同特点,满足不同年龄层人们的不同需求。

5.2 文化性原则

景观注重文化精神的塑造及传承的形式的展现。无论在园区整体规划或是细节刻画上,都应充分考虑国学公园独特的文化内涵精神所在,并使其和谐地融入到景观当中,最终使得公园既能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国学精髓,又达到推广经典教育,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

5.3 和谐统一原则

景观作为公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景观的各个区域部分也是有机联系的。因此要用系统、整体的观点看待景观设计。从公园功能需求考虑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形式,从景观序列角度出发,串联景观各区域,综合安排各种造景元素,使景观、建筑和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5.4 经济性原则

设计充分考虑了工程造价投入及日后养护管理的费用。在设计过程中,寻求合理地利用各种景观资源,做到尽可能少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获得最大的景观效果,主要表现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与节约,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日后绿地养护管理的节约等方面。

6 景观元素及功能分区

景观元素包括书法、照壁、雕塑、图案拼铺、文化景墙、石刻、地花等。

项目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定位及人群的活动需求,将公园划分为七大景观区域:分别为景观湖区、国学文化广场、青年活动区、儿童老人活动区、体育运动区、生态停车场及综合商业区。每个分区景观相互融合过渡,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景观湖区(浮光掠影,风韵清逸)。人行主入口主要凸显昭示性,通过自然式人工湖泊的设置,形成一个开阔的景观视野,给人以绿色苍翠的入口印象。

人行主入口广场通过韵律古朴的铺装,结合主入口标识景石,给人以典雅深刻的第一印象。入口延伸空间为景观湖区,顺畅的环湖路将湖区观景平台、亲水木栈道、亲水平台等各个景观节点有序地连接起来,开合有序,步移景异,营造多层次的自然生态湖景。

(2)国学文化广场(墨舞芳华,暗香疏影)。国学文化中心展示区域,通过各种形式,凸显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传承国学文化精髓。国学文化广场为公园景观打造的重点区域,以国学传统文化为景观内涵,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艺术性的诠释,如特色景观廊架,文化景墙,古朴地花,孔子雕塑等,深入浅出地展示国学文化的知识,塑造一个富有文化韵味的景观空间,使得休闲、游览、国学熏陶荣誉于一体,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东方独特烙印的特色景观。

(3)青年活动区(艺术时尚,意趣盎然)。以艺术现代的形式设置青年活动区,为年轻人提供一处意趣的活动场所。

(4)儿童老人活动区(休闲舒适,活泼跃动)。针对儿童及老人体育活动的特征进行规划,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活泼的娱乐空间,舒适的休闲平台,不同空间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空间感受。休闲活动空间由太极广场(老年人活动空间)及儿童娱空间、青年滑板运动空间组成,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的特点,考虑空间的布局及活动器材的设置。同时通过绿化及文化景墙进行一定的围合,形成各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舒适惬意而富有活力,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5)体育运动区(激情活力、健康时尚)。解决体育运动区、综合商业区及园区基本的交通功能。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户外运动空间,作为社区居民配套的运动区域,通过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等的设置,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休闲户外运动场所,大大增强了景观的实用性,也活跃了空间景观氛围。

(6)综合商业区(热烈缤纷,流光溢彩)。营造热烈的商业空间氛围,同时设置相应的休息平台作为餐饮及休息的活动空间。

(7)生态停车场的设置,满足体育运动区、综合商业区及园区基本的交通功能,且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原则。商业空间景观则通过灯光和铺地饰面材料的颜色、纹理变化等来体现商业空间的特色,打造热烈缤纷的商业氛围,最大化展现整个商业空间的热烈缤纷是商业气息。

7 结语

以国学传统文化为景观内涵,依托国学深厚的文化底蕴,采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融合独具东方神韵的国学元素,渲染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诗情画意,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国学主题新中式园林高雅大境。通过合理地规划各个功能空间区域,包括景观湖区、国学文化广场、青年活动空间、儿童老人活动空间、体育运动区、生态停车场及综合商业区等,并由顺畅的回环绿道贯穿整个公园的场地,引导人们的活动并且把不同功能和形式的空间组合起来,开合有序,虚实相接,构筑生态性的,舒适而丰富的景观序列空间,并最终打造成富有国学内涵、集游览、学习、休闲、运动于一体的国学特色公园。中山市东方国学公园项目的景观设计,综合商业区景观规划建议:根据R4区建筑规划图,R4区地块沿街界面均规划为商业空间,因此,在设计时从景观功能及园区整体性上进行考虑,建议取消园区综合商业建筑,将规划的商业空间改为休闲绿化空g,使得整个公园地块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黄东兵.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9

关键词:园林美学;中日古典园林;中日现代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72-02

一、园林美学概述

(一)园林美

园林美是园林艺术工作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①根据以上三点关于园林美的形式,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

1、作为园林美的最重要形态是:自然美,这里的自然并非是自然界纯粹的自然。构成园林美学的要素可能包括了:自然山水、树木花草、建筑庭院等等。因为加上的人的活动,与之产生了一定的关系的“环境”。

2、艺术美,环境其实就是一件硕大的艺术品,必然也展现出了它的艺术美。园林美不仅仅局限于其形式上可视的美,更包括了形、声、色、等相交融所展现出的美的结合。。

3、社会美,简而化之可称其为“残缺的美”。就如景观、建筑也许看来是不美的,而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会让然产生敬畏、赞美之情,这所体现出的美实质上就是社会美。

园林美也不仅仅是这三者的简单罗列,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

(二)园林美学

园林美学是物化的园林艺术品,表现出特有的园林美。但园林美只是园林现象和形式,并不是园林审美功能的内在原因。所以只有用美学理论研究园林的造园思想,才能找出为什么美,进而总结其规律,以古鉴今,同时它又作为美学分支应运而生。

同美学是应用美学原理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或造园思想)的学科。其内容包括:造园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及园林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审美心理、哲学思维方式等。②同其他应用美学一样是美学的分支,为园林艺术、景观设计、建筑艺术等环境艺术的发展起到理论支撑和审视鉴别的作用。

二、中日园林审美精髓

(一)中国古典园林主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环境美

自古有之,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造园旨趣和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以及对意境的追求与日本古典园林早起期受佛教影响,产生了对“生命中易逝的美”的关注,两者间有着溯源的相同,又有着时间沉淀后的相异。

中国古典园林,以美学的角度来归纳为两项最基本的原则:一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自然就是理想化的宇宙,所追求的是和谐的天然之趣。二是“巧于因借,精于体宜”的因借比较的审美,奢华与淡雅、委婉与豁朗,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来说这也是构成和谐的审美准则。

中国当代的景观艺术家也在延续和发扬着古典园林的审美,设计师也意识到了历史资源的可贵,景观设计艺术正在悄悄的复兴。他们以古鉴今,以极具创新的手法与技术,创造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新景观。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也在找寻着,天、地、人之间构成的和谐环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位于河北秦皇岛郊区废墟的“通河公园”改造项目。俞孔坚用红色的缎带的栈道将整个环境连接,同时与之相容,打造了极具审美渲染力的作品。

(二)日本古典园林提倡“天地间力量的均衡”的环境美

日本的庭院渊源于中国传统园林。但随着时间的蜕变与沉淀,发展出来了具有一独特特征的庭院景观。禅宗的枯山水、茶庭的美学是日式景观的审美精髓所在。

日本设计师也深受古典传统的影响,但又与传统有着微妙的抗争。日本景观设计师重森三玲的作品就是日本庭院最好的代表。传统与现代很好的融为一体,他的作品同样注重石块的位置,但对变化的植物进行很少的处理。与传统抗拒的方面体现在对于自然景观的融入方面。

与崇森三玲相比,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升野俊明的设计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但传统又深深的根植于他的作品中。对于他来说场所必须要有具有灵性美感的表达,人们也会被他作品中大胆、非凡的美感所打动。

三、古典园林审美对中日现代景观设计师的影响

(一)自然美的追求

在此提到的的自然美与生态的层面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虽然两者对外观、植物的选择上看起来是相似的,但在值栽的方式上自然花园就显得自由的很多,是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然而随着人们对于美的广泛需求,品味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园林设计中也日益展现出自然的原本风貌。

对于自然美的追求景观设计师也在找寻不同的尝试。人们有时称“自然的花园”是一处设计的荒地,将以往人们对于花园的认识颠覆。它信任自然的力量,放任植物的自力更生。

中国景观设计师王向荣在杭州西湖的整改项目上也坚持了这个立场,区别于以往的重建,他坚持了保护与维护的方法,秉承这种精神让景观设计师多去观察,少自作主张。

法国景观设计师杰勒在巴黎拉维列特公园里的“过度花园”的项目中也展现出这一理念。从荒地中获得设计灵感,他提到物种的存在不会受到违背自然的外力干扰,也没有人为的主观迫害。花园里的植物的消失再生都是自然的力量。这也与园林美学的自然美的意识形态相互吻合。

篇10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引言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弘扬发展我国的地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这些发展需要基于园林所在地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不是单纯地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和移植。为此,设计工作应当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园林景观设计师只有将本土文化同园林景观设计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找到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四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设计出能够长久存在和发展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优秀园林景观。

1.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间的关系

1.1 地域文化

不同的地域可以形成不同的文化。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其文化习俗、以及自然气候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当地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从广义上来说,地域性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形成的某一地区的本性特点。从园林景观看,地域性就是指某一地区在园林景观方面所具有的地域特征。园林是城市的景观标志,其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文化则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如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如自然科学、地理环境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这是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在文化利用上的不同所致,所以每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独具特色。这种文化赋予当地独具特色的个性化魅力,促进当地城镇化建设。

1.2 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把艺术设计的方法运用在景观环境的创作和设计中,并且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景观设计是一种集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等于一体的艺术,运用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对自然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建筑提供的是基本的住所和人们工作的场所,而景观提供的是游憩和休闲的场所,对植物配置与造景、材料工艺与施工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景观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与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全部精髓,它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优质的生活居住空间,在人与自然之间搭建了一座和谐相处的桥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园林景观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1.3 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素材,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建立在自然景色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的,由于地域的不同,素材不同,园林景观的设计对象与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说园林景观的设计是以不同分地域文化的特征为转移的。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总要设计源泉。人是地域文化的创造者,而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就是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所以设计师要深入而全面了解当地地域文化,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创作之中,设计者要从这些文化知识素材中寻找灵感,使园林景观设计与当地文化实现完美融合,使自己的设计充满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园林景观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凝聚与承载着当地的区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首先是形似,形状是地域文化以物态的方式存在,它具体的形式特征和形态凝结于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表现手法有点睛、再现等;其次是神似,神似是地域文化中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以一种文化精神或者说文化带来的影响的形式存在。它游离在园林景观设计之外,是通过园林景观反映出的文化、价值观念、心态、审美意识等等,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体现,这种“神”可以通过提炼地域文化中的精髓和夸张手法的运用而表现出来,人们在这种园林景观中能够更真切地体会文化的意境;第三是形神兼备,这种表现方式是对上述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形神兼备,使地域文化更加突出主题内容,形神交融于园林景观设计中,让人们在欣赏中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便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

2.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融入

2.1尊重自然条件

园林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中一定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温湿度、光照时间、风力大小、动植物的生长等等,在条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平衡。在一切自然条件允许情况下,对环境做一些调整,增加一些不同风情的动植物或者是建筑物,形成独特的园林设计。

2.2 尊重人文历史

在一定区域内,历史文化的印迹总是隐含当地人的深厚情谊,具有强大的人际、人性磨合力。而园林作为当朝文化的重要组成,孕育着所在区域的历史文脉,是当朝文化的凝聚地与传承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的结合,尊重历史文化,就是对集体的尊重,对自己的认同。

2.3 民众化原则

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主导着该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认知,同时也影响着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开发,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价值取向和文化认知,契合人们心中的地域文化理念,使群众感受到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关怀,在地域文化的气息熏陶中产生地域归属感,园林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民众,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搭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审美交流,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本着民众化原则,充分满足民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使园林景观能够被广为接受,增加民众亲和力。

2.4综合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多样化、多层次特征,这些丰富了园林景观设计,使它能得到了人们高度的赞美,满足人们的公共文化需求。园林景观设计范围广、设计内容多,涉及植物配置、造景、服务与休闲设施、景观视线等,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融入区域文化,其规划设计在区域文化体现上一定具备综合性和多元性特征。

2.5独特性原则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在历史的演变之下,不同地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文化,这些地域文化之中 即有相互的差异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在将地域文化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当抓住其中最与众不同、能体现当地核心文化特色的元素,将其突出展现,这样能够使人印象深刻,一眼就能领悟其中的地域文化内涵,使人感受到景观设计的独特艺术魅力 。

3.结束语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决定了园林发展的多样化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改变地理位置存在的差异,不能改变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要根植于地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将地域文化融入造景设计元素中,营建独具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环境,增强园林观赏性,保持历史文脉延续性,以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地域文化,促进园林景观设计实现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2].张慧,王淮梁.论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展现――以连云港市猴嘴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