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图的看法

篇1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直觉思维;实践能力

1 直觉思维的内容

(1)内涵。直觉思维,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界,很多人认为直觉思维是一种思维的跳跃,它并没有经过比较缜密的分析,它是一种突然迸发的灵感。就像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感觉。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创造时,就需要这样直觉思维作为保障。而在现实中确实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浮力定律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突然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被苹果砸到之后发现的等等。可见直觉思维对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2)表现方式。直觉思维的表现形式,从小的方面来讲,有的是提出一些比较奇怪的问题;有的是对于一些既有的定律提出怀疑,甚至会想出一些奇怪的办法去解决;还有的是做一些比较大胆的、打破常规的假设等等。总之,直觉思维出现在我们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候,在我们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吗,总会有一些突然出现的想法、认识,这些思维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2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直觉思维能力

(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职教学中,机械制图教学是中职院校中机械数控专业的主要技术课程,它需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较差。由于直觉思维对于学好这门课程,掌握这门技术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相关的思维能力。

(2)具体方法措施:画图要与实物结合:1)机械制图教学在中职中要注意使画图与实物结合的方法,不管是点还是线,亦或者是面,以及在基本图、组合图的学习中,都要配合相应的实物,让学生有机会见到实物,看着具体的事物去画图。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在看到实物的时候可以和图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只有同时具备识图能力和画图能力,才能学好机械制图课程。例如:读三视图。因为三视图的形成较为抽象,初学者不宜实现空间物体与平面图形在大脑中的转换,建立起清晰的空间形象。因此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特别强调学生要善于观察:一要有的放矢,明确观察目的,通过初步观察确定物体大体轮廓。因为图样都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零部件,它的形状无非是由棱柱(锥)、圆柱、圆球等基本体组合而成。我们要善于观察,抓住本质。二要有条理性。观察主视图、再观察俯,左视图;分析视图时应一条线、一个面的进行。三要有判断力。对图形殊点、线、面应能一下抓住,首先突破,这样就能迎刃而解了。2)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大思维空间: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教师要领导学生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在遇到与问题时,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类比到类似的事物,找到内在联系,或许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说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将其类比到一些简单的常规问题,化难为易。这就需要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是需要教师在平常教学工作中注意的。 3)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假设是根据已有知识或者某些事实,对问题进行的一种猜想,这样的猜想在科学研究以及发明中经常会被使用到,可以说猜想是成功的前提,而在假设中,需要用到我们的直觉思维能力。机械制图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要借助已有的知识,根据问题的相关背景知识,采用多样的想象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假设,对结果进行猜测,然后通过科学严谨的办法去验证结论。在假设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制图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机械制图需要学生建立信心,加上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学生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然而兴趣是实力的基础,在学习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使课堂充满活跃的氛围,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慢慢的培养自己制图的信心,为自己的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5)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不利于学生形象的去学习,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空间模型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我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探索性地去学习,采用启发式、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6)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机械制图课程和其他的课程一样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部分,其中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要想真正学会机械制图,必须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要经常的对一些事物或者模型进行练习,利用实物与视图之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且在有机会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实物,真实的感受到事物的存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是很有利的。

3 结语

直觉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机械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直觉思维能力是所有思维中的一种,虽然我们目前对于琢磨不定,并不能掌握它,但是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和利用这一思维,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不断的去增加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覆盖面,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加强引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郁曦.机械制图课程的发展趋向探讨[C].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2000.

篇2

【关键词】工程过程 项目模块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CAUC-ETRN-2013-21)。

【中图分类号】TB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6-01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加速,带来了设计方式的巨大变革,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远远不能适应先进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工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面对现代工程的需求,国内各高校都展开了该方面的研究。中南大学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模块化的划分,但是没有和项目结合,没有和项目结合那么也就没有联系到实际的生产和设计,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只是局限于对内容进行了分块,对于实践中的实物认知度还是很欠缺,到了真正的工程实际中后还是难以对知识点有足够的掌握。

国外高校在该课程的改革研究方面的做法是 :根据1995年12月由日本设计工程学会发起的“工业界对大学设计制图的期望”的147个公司返回的问卷调查,日本武藏大学的平野重雄和东京大学的铃木教授提出了他们对机械制图在工程图学中关系的看法。他们的结论是:(1)掌握图形必须和实际实物结合才能更好的领悟;(2)实物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技术特点;(3)有了实际的模型后学生更容易想象制图的空间结构;(4)先看到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后,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设备装配图形。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现状

1.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通常都是按章逐节讲授,学生所获知识堆砌在一起,不利于综观知识全貌,也不利于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虽然也采用了模型、多媒体课件,但最终的方式基本不变,即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学生如果上课听不懂, 作业练习中就错误不断,且作业抄袭现象非常普遍。

2.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制图原理及表达方法强调较多,而识图能力的训练较少,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很少与实际产品相结合,从而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以工程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模块为载体的面向机务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体系

1.课程目标

构建新的面向未来的课程价值观念,打破教材体系,重选内容,重构模式。通过划分模块,将原本空洞抽象的《机械制图》课程分解为一一对应的具体模块。在基础模块中充分利用三维造型模型库,以三维动画效果表达基本体、组合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专业模块中以项目带动课程。通过装配体展现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进行讨论和学习,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程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完全可以赋予它实践性内容。采用工程过程为导向设计开发项目式教学内容的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实践结合理论,比较便于组织实施和开展。也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工程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的结构化内容,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

以工程过程为导向的《机械制图》课程是由典型的工程过程确定实际工作任务,归并成教学工作任务,最终转化为机务类民航特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这是一个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景的过程。也就是把教学模式和实际生产产品的工程设计过程相结合,以项目模块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3.课程教学方法

1)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

2)课程的模块化划分,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项目结合进行系统划分,把传统教材的内容按照项目和模块重新定义和划分。

3)以工程过程为导向让学生在模块技能的训练中掌握各学习单元,即针对专业相近或不同的岗位群将机械制图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一、专业模块二、提高模块四大模块。

4)制定工程过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步骤为: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这样开展教学工作.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程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程环境和解决综合同题的能力。

4.教学实践总结

以工程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改变了僵化的、封闭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制度,营造行业岗位的氛围,引入工程项目实例,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设计研究工程项目中学习知识,教学过程更灵活,更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权利,同时注重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沈枫.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华章,2011:155页

[2]李海英. 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探索.当代教育论坛,2010,第11期:88-89页

[3]宋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课堂教学实践.中等职业教育,2012,第12期:22-23页

[4]宋新.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合课程改革《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课程改革.教学研究,2010,第1期:59-60页

[5]王洪英.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现代机械制图能力.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第12期:128-129

篇3

关键词:改革;本位;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机械制图》,它是中职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的主干课程,坚持以能力为本,重视实践,培养实践能力,以生动的形象、严密的思维和三维空间想象训练贯穿始终。以解决画图和识图问题为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为教学重点。而现在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方式有所转变,因此我在此对中职制图教学的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框架的改革

“点线面体”是传统制图课程的基本结构。课程第一课,讲的是“点的投影”,而这正是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很多学生一开始就望而却步,产生了厌学心理,失去了学习热情。技能与知识的共同学习,应该与人的认知规律相符。在教学中,我先从实物出发,理解视图和实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培养识图能力

识图能力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客观地识图、读图的能力。以《机械制图》这门学科来说,识图能力主要是指将物体的空间形象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的能力,以及将基本几何体抽象成点、线、面的能力。作为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零件图、装配图及组合体在机械图样中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课堂内涵的改革

为了增加“机械加工与制造工艺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时实际操作经验很少,如果在课堂上仅是为了讲制图内容而展开教学,这些内容对生产实践有何作用,学生毫无所知。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实操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并增强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增加了“机械加工与制造工艺学”内容的同时,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合理安排结构课程

几何教学是《机械制图》课程的绘图基础,二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地的技术人员的交流方法。但很多制图教材对几何教学的导入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课堂上应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将点、线、面的投影分析透彻,让学生建立起一个牢固的知识理论体系。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图形的各种表达方法是重点、难点,而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是组合体的视图,而组合体的视图又是视图表达的基本内容。因此,要把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作为本书的重点来讲解。

五、培养学生的改革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维持有意注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不完全受教材框框的限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组织教学内容,要使学生“跳一下能摘到果子”,否则其学习的注意力很难维持。中职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没有一点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对于他们这门课太难了。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应把会“做”什么作为教学出发点,按教学内容的不同实施教学计划。所以在《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该简化的简化,该删除的删除,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工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篇4

关键词:多媒体 技术 《机械制图》 课堂教学

《机械制图》在我校焊接加工技术、机械一体化等专业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们一直努力研究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我就《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还请各位专家、同仁们批评、指教。

一、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和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突破教学难点,使抽象问题可视化、具体内容抽象化,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中的难点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机械制图》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从不同的角度投影,使学生产生一种真实感,并连贯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之间的互为转换,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⑴ 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完全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

⑵ 教师在AutoCAD、3DMax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图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

⑶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这样在教学中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表述现实中的各种零件及装配体,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合理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表达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为了能有效的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课堂教学中,可时而图纸空间,时而实物空间。在运用各种绘图软件讲解制图知识时,学生可以直观的通过电脑看到虚拟的三维世界,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运用绘图软件将学生的想象变为虚拟的现实来验证学生的想象。这样可以在学生思想中激起强烈求知的欲望和研究制图学的极大兴趣,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认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局限性

实践证明,适时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虽然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一些缺陷,但由于机械制图知识的系统性、实践性和逻辑思维性,我们不可能用多媒体教学解决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让教师每一节课都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辅助教学。课本有些内容是不能用计算机来解决的,而有些问题也不需用多媒体教学来解决,对于完全可以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大可不必一味费时费力地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的主导是教师,而不是教导装置。”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性地位,而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只起到辅作用。而目前许多学校的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诸多弊端:

1、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虽然内容丰富,但只是简单的将书本内容和图片搬到屏幕上,上课仅仅播放一下课件,教师上课时所起的作用只是一个放映员,扼杀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2、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看似实现了师生互动,但实际无法真正体现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师生间的沟通始终受早已设计好的思路羁绊和约束。其实师生间的交互很大程度上依靠眼神、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实现沟通,客观因素的改变,讲课内容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而这些都是目前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课件无法达到的。

3、目前多媒体课件普遍存在信息量过多,上课节奏过快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教学,虽然上课效率提高了,但学生缺少了分析思考的余地,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4、大多数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趋于模式化,制作质量不高。许多课件由专业教师指导,由计算机教师制作。缺少了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的直接参与制作,少了一份针对性,多了一些模式化,不能很好的将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很多课件大同小异,大都是图片、文字、音乐的简单叠加。

三、将多媒体教学科学、合理地渗透到《机械制图》的教学中

有些时候,一个倾注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和物力的多媒体课件,虽然内容丰富、制作精良,但未取得预想的效果,其原因并非在技术,而在于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真正使课件能展现思维过程和开发思维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环境有其不同的方法。在处理人、机关系时,我们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1、要深入了解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使课件真正能因材施教,尽量在课件制作时使所教的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合理安排教学容量和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练习时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使课件能根据多媒体的功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任课教师应该经常性地制作一些课件,备一些电子教案,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操作,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水平。在课件制作前,可以加强学生在课件制作中的参与性,如收集图片和资料,鼓励学生通过上网自学相应内容,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使用课件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师可在演播之前向学生讲清视听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感知视听材料的主要信息,排除干扰。演播的同时,适当插入启发性问题,加强导向,让学生明白怎么看,怎么想。演播后,及时讲解和总结,强化感知,加深理解。

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 兴趣 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手段 分层次评价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TH126

机械制图对中技机加工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将来的就业与工作;但从同学们的反馈信息来看,机械制图是让同学们感到最头痛、最难学的一门课程,从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近几年笔者一直担任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同时一直也在探究如何开展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一、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机械制图学习的关键和基础,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中技学生之所以空间想象能力差除年龄偏小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即画法几何的学习,而学好画法几何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根本保证。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画法几何的学习,帮助他们建立如几何图形、坐标、几何量等基本的概念,还可以通过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几何图形加深理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其次,运用教学模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感性认识是空间想象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课堂中通过对模型、实物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空间的感性认识,形成空间的整体形象,树立空间骨架,进而抽象为空间形体的平面图形。在看图时,由点想面,由面想体,从而形成“一图为一体”的观念。这样学生在思维中储存的立体信息越多,使用时提取的立体形象就越多,空间思维能力就越强。这样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学、练、画立体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图是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桥梁。而立体图最大的优点是直观,能在二维平面中反映三维形体,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对初学者来说,因其知识结构的差距,几乎没有什么空间概念,但他们能凭借自己的直觉识别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针对这一特点,带领学生画基本体的立体图,进而画出棱柱体、圆锥体等基本体。这样通过线条的变化,对各种基本几何体的轮廓有所了解,初步树立了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画一些复杂的图形,通过对学生直观感觉的引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单纯理论知识的晦涩难懂,消除了对制图的畏难情绪。

二、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上第一节课给同学们介绍机械制图的时候,通过介绍要让同学们的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一个观念:机械制图对中职机加工专业学生来讲是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他将来的就业与工作。学生从心里面重视这门课程,那么他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欲望,自然也有了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笔者还从其他方面着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机械制图视图画法这一章时,教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如何去画,而是拿了一个实物模型让大家按照不同的视向把自己看到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画下来,然后再拿出相应的挂图让大家自己比对,找出自己的错误并提出问题。教师来解答,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教学手段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可能丰富教学手段,让机械制图的学习更加生动和趣味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①多媒体的应用。比如在练习由视图想实形时,多媒体的出现提供了便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把如何由视图构想出实形的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即应用计算机将各个方向的视图组合成一个实形,既形象又生动有趣,学生又易于接受,效果显著。②实物模型的应用。在通过模型画视图的练习中,不少老师按照书本拿模型让学生练习,这样会让部分学生觉得不实用、没有新意,提不起学习兴趣,结果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通常都是拿一些实物零件让学生去画视图,学生觉得与实际更加贴近又有新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③授课方式的改变。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很快学生就会觉得这门课程很枯燥、很乏味,对此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授课时应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如启发式、讨论式等。

四、改进教学,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检验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你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才会愿意听你的课、才想听你的课,在学习中才会相信你、才会听你的。只有学生相信你、听你的,你才能够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否则一切只是空谈。那么怎样才能够让你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呢? 1.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

教师上好一门课和学生学好这门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非常重要。许多学生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来到技校:有渴望、有彷徨、有无奈、有激动、有灰心。大家怀着不同的学习目的:有的想学专业技能去工作,有的只想弄张文凭等等。专业课教师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就应创建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情绪、探索的氛围有助于灵感的闪现,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情境的产生有赖于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参与者而不是控制者,对话者而不是给予者;而学生则是探索者、求索者和思考者。作为民主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这样的角色观念,并以适当的言行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主人翁意识。

2.循序渐进

机械制图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式中要多从这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防止有些学生中途打退堂鼓,甚至产生自卑,认为自己不行,没有这个能力学好这门课程的想法。例如笔者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就说:“老师,你看你讲的我也听了,也做了很多练习,怎么一看见复杂一点的视图就不能想象出它的实形,看来我没有这方面天赋,不能学这门课”。听了他的话之后,老师便把这方面的情况同他一起进行了分析,老师问他刚开始学习时看见简单的视图能想象出它的实形吗?他说不行,老师接着问他现在呢?他说行。接着老师告诉他这就是学习的结果。同时还告诉他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这个过程变短,但不能把这个过程忽略。听完老师的话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微笑,之后他的学习就更加认真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这门课的学习。

3.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次。评价分为课堂上学生情况和考试成绩两部分。课堂提问时不能盯住几个好学生或几个后进生,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应顾及班级中大片“灰色学生”,因为他们更渴望老师的关心和表扬,提问时也应处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成绩好坏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少批评和挖苦。在平时的考试或测验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让好生与差生之间产生较大差距;好生、差生差距不大,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差生在同学中的地位,燃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加努力学习,逐步使一部分差生转为一般生,使一般生渐渐向好生靠拢,这样无形中形成一种向上的竞争意识。

以上是笔者个人对于如何改进机械制图的教学,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一些肤浅看法和观点,也是笔者这几年对机械制图教学进行探究的心得和体会,欢迎各位同行雅正。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创造性;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45-01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动手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和就试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这种专业教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性教学却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因为它教学灵活、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知识结构,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以近年来从事《机械制图》教学的经验和看法,谈谈如何运用创造性教学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机械制图》课理论知识抽象,单纯讲述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自身素质,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讲台上,教师每一句话,不仅处处皆学问,而且句句皆育人。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并不是轻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是对当代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其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师都可以采取独特的风格和易于操作的教学手段,简约组合,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因为理论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运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法,所以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好知识讲解的深度和进度,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习最主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本身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很难见成效。在没有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情况下,靠教师硬灌的学习是无效的。但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的内容能带给他们直接的感性体验,从而使他们觉得容易接受。在《机械制图》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将三视图和其立体图相对应,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对初学者来说是尤其重要的。同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图形表达能力。从而达到降低难度的目的,使大多数学生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明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

(一)培养求异质疑思维,开辟创新天地

《机械制图》中出现的习题大部分为同式问题,它表现为把问题所提供的条件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过程。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概括性,但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形成对思维的束缚。求异思维是可以同时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多思维活动,具有流畅、变通、独特的性质,是比较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时,首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所设计的问题应能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和所教知识的重点,富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性、开放性,有恰当的问题探索空间。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生疑,勇于解疑,敢于发问。第三要引异学生有目的地设疑生问。第四要引异学生主动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地释疑。零件的表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将学生各种表达方案张榜公布,让他们相互之间比较,指出优缺点,最后选出最理想的方案。在讲到零件图和装配图时,对某些工艺结构可以做出一些与原来不同的假设,比较原来的设计方案是否最佳?能否进行改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成为革新能手和标兵奠定基础。

(二)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空间想象和思维大都是在必须探索其解决办法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也是受人的需要所推动的。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投影图、运动联系、空间形体的转换过程体现出来。运用动态思维,精心设立问题情境,建立大胆想象心态,锻炼和掌握符合思维规律的思想方法,从而科学地、正确地、迅速地实现“形”与“体”的转换。例如:线面分析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常用的方法。按此方法讲解图形上的每条“线”时,常被表述为轮廓、面形投影、重影、积聚。这样表述的结果,往往使得本来较抽象的“线”,仍然停留在线面的概念上。

总之,如何在《机械制图》中运用创造性教学,要做到既注重教师的主导,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既注重教师创新教,更要注重学生创新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能力的提高。只有将各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才能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到最优教与学的效果。

篇7

1. 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职业学校学习工科的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建立尤为重要,可为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人从会思考就会想象,有了想象力,设计师才会设计出造型优美别致的建筑物及工艺品等。通过想象力的培养,人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心情会变得更加开朗,生活也会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在制图课的学习过程中,空间想象力能帮助学生们识图、画图,可以说识图、画图的能力是建立在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的,没有空间想象力,学好机械制图就是一句空话,而且会给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技术教育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教学的目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2. 转换思维,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还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述三视图的形成时,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空间想象力差,还没有形成立体概念的情况,如果直接讲述有关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经过充分备课后,我采用讨论与启发相结合的方法。上课时,不直接讲坐标系与三投影面体系的概念,而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室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长方体摆放在教室里,由前往后看物体,就如同有一束平行光线由前往后照射物体一样,物体的影子照在黑板上的情景;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从上往下照射在地面上情景,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象结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地面、墙面之间的关系是两两互相垂直的三个平面,接着,教师讲述投影面的概念,引出三个投影面、三个坐标轴:x轴、y轴、z轴、三视图。然后教师展示模具——三面投影体系,画出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的投影。接下来启发学生,如何把三个视图放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三视图,以及讨论三视图投影规律。这样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物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讨论,学生很容易就建立起三面投影体系的概念,初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对三视图的理解也会非常深刻。

3. 加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人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技术方案或模型,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转化为产品。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工作后才知道制图中所学的零件是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注重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学生会画图但不知道画的是什么,只知道模型不认识真正的零部件。因此,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既要让学生看模型,又要让学生看一些实物,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为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知教育。同时,在教学中经常拿一些工厂的图纸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的知识,明确“什么是机械制图?学了制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4. 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类的知识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课程的综合化能加深相关学科的联系,也可以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广泛综合,避免内容重复。尤其是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综合化不仅可以及时传播现代化科技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机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有着较强的学科渗透关系。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知识时除了将测试重点放在识图和画图之外,还要适时地联系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解释,强化学生的记忆和专业化感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逐渐形成综合能力,具备创新能力。

5. 发挥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工科类学生对人文学科都普遍轻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机械制图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内容是一条主干线,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是有联系的,每一个章节的学习都必不可少。从线条的画法到看懂一张零件图,这其中包含了许多的练习过程和想象力的培养,要付出艰辛的学习。职教学生大都是升学无望,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思想较重,所缺的就是耐心、细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制图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耐心仔细和严肃认真,绘图过程中小到一条线的粗细、数字的方向等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半点都不能马虎。学生经过不断的磨练,会逐渐形成严谨、精细、耐心、有序的好素质,这恰恰是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

6.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篇8

一、明确培养目标

一般来讲,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工程设计研发人才,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观点上要时刻牢记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非“设计人才”,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而非“工程师”。在教学模式上,也应区别于一般普通高等教育重理论的模式,而应突出实践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降低对课程理论的要求,注重模块化教学,提倡一体化教学。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要做相应调整。

二、优化教学内容

本着“必需、够用、更新”的原则,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删去“旧”“繁”“难”内容。在画法几何部分,删去“求一般位置直线的线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直线与平面,两面的相对位置”“变换投影面法”等较难的内容,加强对特殊位置直线和平面的讲解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对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可以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制图基础部分,是画法几何向机械制图过渡的环节,应重点讲解“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同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可以适当讲解读组合体视图和画图练习,使学生能够应用形体法和线面法来分析图形。

机械制图部分,重点讲解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了解标准件齿轮和弹簧的画法,学会读零件图和一般的装配图。在讲解各种常用表达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单一和复合剖图,充分运用模型展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运用剖切方法表达机件的方法。对于“标准件齿轮和弹簧的画法”一章,可以结合实习车间实际零件和图纸来讲解,重点讲解标准件;“零件图”这一章重点放在读零件图上,而且要以一定的实例来保证该部分的掌握。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针对传统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足,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需求,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注重精选内容

保证重点和难点,课堂讲授要采取精讲、多练、教师辅导和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主动发现问题,从而掌握和理解知识。

2.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授课

为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授课,做到传统板书讲授与多媒体授课的完美结合。一方面教师在讲解较浅显的基础内容时尽量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跟上,对课堂内容掌握得较好。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易分散精力;同时教师通过课堂的举例绘图,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会了如何绘图,掌握了绘图步骤。

3.考查方式多元化

课程评价方式应该摈弃以考试成绩高低决定一切的考查方式,该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考查方式应是多元化的。

(1)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占总成绩20%左右),这一点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课后习题册作业情况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2)结果性学习评价也就是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50%左右。制图理论采用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应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的考察,杜绝“偏”“难”题目的出现。同时,试题类型应多样化,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还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

(3)综合性实践评价(占总成绩30%左右),因为职业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主要从事的是零件加工、装配和维修,所以这一部分实践的成绩占的权重较大。实践主要考察学生绘图能力、零部件测绘实践能力、根据装配图组装工件的能力等等,它考察的目的侧重于综合实践能力。

4.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课程,职业院校学生主要面向就业,所以创建和完善一套有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实习车间参观工件,模型测绘三视图,利用橡皮泥制作组合体和切割体;可以根据立体轴测图或立体木模,选择合适的方案;根据零件模型、绘制零件图形等等一系列的课程实践练习。这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篇9

关键词:机械制图;补左视图;反思;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94-02

在机械制图课中,补左视图解题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看懂已知视图”、“分析想象物体空间形状”、“按投影规律补画视图”、“解题回顾”(即“反思”)四个步骤,如果说“看懂已知视图”是解题的起点,那么,解题后的“反思”便是解题的归宿,它远比前面三步重要。这一步,不仅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深化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补左视图解题之后,如何引导学生反思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反思解题着手点

解完一道题目,首先要引导学生反思着手点是否正确。因为,作为解题之始、思维之初的着手点是打开解题大门的关键。如果着手点对了,那么,解题过程就犹如涓涓之细流,在着手点的引领下开启了前行的脚步,不断挺进,不断壮大,最终走向成功。反之,解题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会走入死胡同。

例1:补画左视图(见图1)。

解:先补画平面C(和D)的侧面投影c(和d ),再补画平面A(和B)的侧面投影a(和b)(见图2)。

反思:上述解法的着手点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解题从简单知识点入手的原则。对于本题,补画侧平面A(和B)的侧面投影远比补画正垂面C(和铅垂面D)的侧面投影来得简单。因为前者“侧面投影原形现”,而后者“侧面投影面积变”(见图2)。

正解:先补画平面A(和B)的侧面投影a(和b),再补画平面C(和D)的侧面投影c(和d)(见图2)。

反思解题“瓶颈”

有关补左视图的题目难易程度不等,随着叠加、切割次数的增多往往可衍生出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学生的解题思维就容易受阻。此时,若能再按照读图步骤“抓特性,分线框;对投影,想形状;合起来,想整体”,找准突破口,仔细回味,认真反思,题目一定能迎刃而解。

例2:补画左视图(见图3)。

分析:本题学生的解题“瓶颈”往往出现在“补画平面E的侧面投影”,思维受阻表现在无法联想平面E形状。此时,若能再杀“回马枪”,想想平面E是哪一种基本几何体经过怎样切割而产生的,即可突破“瓶颈”,解出此题。(1)被切割的基本几何体是圆柱(见图4)。(2)在正中挖槽(见图5)。(3)再挖去一个圆柱孔,从而求得平面E的侧面投影e(见图6)。

反思解题结果

在解题过程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后,教师就很有必要启发、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的正误做进一步的思考,思考解答中是否弄清了截交线和相贯线,是否忽视了不可见的面,是否忽视了特例,是否违背“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视图投影对应关系等等。长此以往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例3:补画左视图(见图7)。

反思:从解题结果来看,侧平面F、G、H的侧面投影f、g、h都已正确地求得,但违背了主、左视图“高平齐”的投影对应关系(见图8),反思该物体的上半部分是一个不完整的圆柱面,前方被截切,而后方却没有(见图9)。

反思解题规律

一个补左视图的问题解决之后,启发、引导学生再思考,积累所学,适时升华已有知识,概括总结解题规律,这远比让学生单纯解几个题的意义大,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补左视图的基本规律,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受到了“由特殊到一般”思想方法的训练,学生解决的不是一道题,而是一串题。

例4:补画左视图(见图10)。

解完这道题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反思:(1)把题目中的“孔”改成“槽”(如图11所示),结论有何变化?(2)把题目中的“槽”往下移至如图12所示的位置,结论有何变化?把题目改成如图13所示,结论怎样?把题目改成如图14所示,结论又如何?

在这5个题目的求解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补左视图的解题规律:一是先看懂视图,想象出空间形状。二是补画特殊位置平面(如侧平面、正垂面、铅垂面)的侧面投影。三是补画一般位置平面的侧面投影。四是补画挖切部分(如孔、槽)的左视图。此时,应特别注意截交线和相贯线两个知识点。解完一道题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此题是否可作一般性推广和引申,是否蕴含一定的规律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与回顾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一个充分展现自我检视观察能力的平台,哪怕只有一两句话,哪怕只花一点点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并熟练运用有关“补左视图”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真正掌握知识的真谛,真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方津.机械识图与制图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傅建中.机械识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幼龙.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10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指的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在技校教学中,专业课的教学占有很大比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善于引导,以需引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采取"填鸭式"的方法,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懂,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尝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然后我再详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在看书、讨论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例如,在讲《机械制图》课的断面图和局部放大图时,我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书,然后提出问题:断面图与剖视图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视图的位置以及标注有什么不同?局部放大图与被放大部分的表达有没有关系?等等。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我分别听取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针对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串讲一遍。这样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而且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地对学生加强学习《机械制图》目的性与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制图,制图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作用以及制图课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努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是《机械制图》课的灵魂和支柱,要使学生树立起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和模型,逐步在脑海中构筑立体空间。在讲点、线、面的投影时,我把教具放在三面投影体系中,再将投影面展开,使学生记住三视图的形成,这样反复演示,加深印象。讲基本体的三视图时,我首先让学生传看模型,尤其是讲到圆柱体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主、左视图是两个矩形,这时候我提出了"转向轮廓线"的概念,进一步展开到最大转向轮廓线,通过每个面所处的空间位置过渡到其三投影,这样就把前面讲过的点、线、面的投影与体的投影很好地联系了起来。在讲到基本体面上取点时,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回答问题,根据给定的条件,让学生判断空间点在基本体上的位置,并判明其可见性。在讲到曲面切割体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橡皮泥,在课堂上自己从不同的方位去切割,并观察截交线的形状,以利于画三视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加强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专业课教学如果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讲空洞的理论,学生就会越听越乏味,提不起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在学习《钳工工艺学》这门课时,由于学生以前钳工工艺毫无了解,因此在理解上感到茫然,我先后几次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观学习,并在现场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回到课堂上,我又结合学生在生产现场所见所闻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复结,使学生感到原来并不像所想的那样难,从而坚定了学好专业课的信心。《机械制图》课教学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动手练习的机会,在讲平面作图时,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刚学过的内容,课后也要求他们在A4纸上自己画大图。在讲组合体的三视图时,我要求学生多动手练习,反复观察实物,练习画三视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的学生惰性较强,不愿意动手练习,我就让不愿练习的学生到黑板上画,或者让他们画在纸上,画完后交上来,开展画图竞赛,学生有了目标,都争先恐后地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