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线上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线上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体育线上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策略;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92-02

在体育课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奠定学生终身爱好体育的前提,也是学校体育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体育课是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我们谈谈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根据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拙见。

1.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制定好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当前,课堂教学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绝大多数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也能够沉着、自信的去面对学生,但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没能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与方法,没能超越教材。因而,要做到高效,课前准备工作必须做好。教师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在"启发"式提问时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的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空间和权利。再者,遇到突发事件缺少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发现不足,不能及时纠正。要高效就必须做到"三动",真正调整好课堂状态,让学生不仅思维动起来,思想也要动起来。同时要加强科学的学法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高效的前提。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去寻求方法,这是有效教学规律之一。

2.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观念转变过程中端正对体育的看法。过去有人认为体育工作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高度缩影,这是很荒唐的,如果一人人没有健壮的体魄,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身体素质的话,怎么生活呢?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端正对体育认识的态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将学生的练习内容与要求结合为一体,做到寓教于乐,将一些动作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同时增加一些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将锻炼与文明结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起到催化作用。在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将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将动作由分解到完整组合逐步教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接受,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体育之中。

3.不断自我总结和反思教学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有效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但不少教师往往是上完课后"如释重负",缺少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与感悟。所以,许多教师往往在参加培训、课堂观摩等教研活动时踌躇满志,但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却"穿新鞋,走老路"。因而,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总结等,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课堂逐步达到高效的有力手段。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学,即:高效课堂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表现。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二是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三是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是看看书而已,还要考虑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吗?新学的知识和之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起课来自然就更有把握了。(2)要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学习用品准备齐全,耳、眼、手、脑全到,做到声声入耳、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坐姿端正,起立站直这样的细节都不可放过。(3)课堂要高效,还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做到练习就像考试,开书不练,练就离书,要遵循记忆的规律,温故而知新。

4.体育课堂中有机融入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催化剂,由于体育场地有限,器材缺乏,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只能进行一些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往往使得师生无事可做,这样的教学让师生害怕,造成许多人对体育的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看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本职,做好教师应遵循的准则,打破场地器材的限制,开动自己的大脑,将教学内容和体育游戏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偿趣,完成教学的目的,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我穿插各种预备姿势,突发信号的反应起练习,以及一对一,二对一,有指定或无指定对象等追逐跑的游戏,如在做高胎腿跑练习时,让学生做上坡骑自行车的腿部动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教学要求,开展"开火车"、"划龙船"、"安全转移"、"拔河比赛"、"跳山羊"等活动,通过这些游戏,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体育的兴趣。

总之,作为教师,提高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将成为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让我们致力于课堂,致力于课改,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比谁付出的多,就比在单位时间里谁投入最少,收获最多。也就是说谁能做到轻松快乐中达高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身心锻炼的最终目的,体育教师就要进行有效教学策略深入研究,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以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把他们培养成拥有健康体魄的社会有用人才。让我们为这个目标奋斗吧!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之策略,2003.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健康;创新;务实

每当下课铃响起,校园里就会看到学生欢快奔跑的身影。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违背学生的天性,将他们束缚在教室里以减少安全隐患。但由于当今社会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每天上学、放学有家长接送,周末又为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忙碌着,缺乏锻炼,严重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现实的办学条件与学生的体质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我们的办学实践与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目标匹配吗?体育课的意义是什么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研究助推,让教学有深度

在很多人看来,体育课很简单,就是带着学生玩。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这个“玩”字有标准、有内涵,要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身体素质得以提高。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教师会以巧妙的故事情景来设计组织活动,合理地将体能锻炼与技能教学融入其中。技能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自主发现运动的方法。为了让体育教师养成研究的习惯,具备研究的能力,我校形成机制,创建平台,让体育课具备思维价值。

1.引领和自主共存的研究机制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体育教师是不擅长进行研究的,是不愿意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但是,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师除了拥有值得骄傲的专业水平外,还拥有探究精神。体育教师善于发现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氛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自主研究的专题。

2.务实与创新共存的研究态势

学习,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有了底气。研究也要紧贴学生需求。我校根据城市学生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体质偏差的实际情况,着力研究如何在现有的体育教育教学资源情况下,更好地开展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需求,构建具有差异的学生发展能级目标,自编了多套体育校本教材。

二、制度保障,让健康不缺位

体育教学工作,不是学校锦上添花的需求,不是功利性的表演,是学生成长的真实需要。为了切实提高体育健康工作的品质,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设立卓有成效的职能部门,学校的健康课程、体育教学研究由课程教学部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和管理,对于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和卫生工作,则由专门的体艺部门进行专业管理。

三、策划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每天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已经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只是学生参与其中,就连每位教师也都融入其中。

1.每天的一小时

我校除了每周正常开设的3~4节体育课外,还认真组织大课间活动,节假日动员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班级在学期结束还要评选出优秀体育社团,让学生的“每天活动一小时”真正落到实处。活动时间分为上下午,上午是学校自编的韵律操,下午是以年级为单位的特色活动,内容包括跳短绳、接力跑、篮球、足球、素质练习等项目。

2.每周有精彩

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人运动风采,我校每周四的中午1:30~2:00举行个人擂台赛,项目以年级申报为主,先从班级进行比赛,选出班级擂主,并参加年级擂台赛。如单人快跳擂台赛、双摇个人擂台赛、踢毽子个人擂台赛等。

3.每学期的体育节

“体育节”是我校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十二月份,在寒冷的季节里,体育节拉开帷幕。为期一个月的体育节活动精彩,赛事不断,有个人赛、团队活动等等。以花样跳绳为例,在体育节里,各年级举行了不同特色的跳绳系列比赛:一年级举行了“双脚连续快跳比多”,二年级举行了“一带一跳绳比多”,三年级举行了“同心跳比多”,四年级举行了“双摇挑战赛”,五、六年级则举行了“2分钟8字跳长绳”,以面促点,在此基础上各年级还增加了趣味合作的比赛,如“赶小猪”“迎面接力跑”“面对面夹球”“齐心协力”等活动。为期一个月的体育节,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体现出了我校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每年的运动会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学生最期盼的时刻,从运动会的前期准备:向学生征求意见――“志愿者”招聘――“小摄影师”招聘,再到运动会的后续工作:橱窗、展板布置――学生对运动会提建议,为办好下一次运动会提供改进措施,这一系列活动,都是本着成事成人的教育理念,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运动的主人。

最后,笔者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话:乌托邦远在地平线上,我靠近两步,它就后退两步;我前进十步,他就向更远处退十步。我无论如何迈进,永远够不着它。那么,乌托邦为什么存在呢?就在于――让我们前进。

参考文献:

篇3

每当假期临近,网络上针对中小学生的一项项“网购”、“团购”就会悄然兴起。“中小学生假期作业,量多可团购……”诸如此类裸的广告,反映了当前存在于中小学生当中的一些不良风气。

从为高校、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论文,到现在这一“服务”向中小学延伸,这种现象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部分学生上网雇人写假期作业,甚至在同学中竞相推荐,在朋友圈内形成“风气”。究其原因,其中有他们年纪小不懂事、懒惰等主观因素,但是也存在假期作业数量多、简单重复课堂作业等问题。因此,出现这样的事情,就一味痛斥学生,或是痛骂那些“”,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让学生远离这样的“作业”,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让孩子愿意并主动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需要学校和家长均作出努力。

学校方面,应反思假期作业的合理性。“作业”之所以有市场,在于学生对作业的热情不高,把写作业视为一件痛苦的事。目前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动辄厚厚一本,不仅量多,而且有新意的很少,甚至会有一部分难题、怪题。因此,学校教师应摒弃陈旧的假期作业形式,有选择性地布置一些能切实提升学生水平的作业,量不在多,应在于精,让学生不用投入巨大的精力,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例如语文学科,可以考虑让学生读两到三本名著,读完后写读书笔记;英语学科,可以让学生读少儿英语读物,从中挑几篇自己喜欢的故事并翻译;而对于数学这样的学科,作业方式创新没有足够的空间,校方就要对假期作业精挑细选,在作业的质和量上都要把好关,不能让粗制滥造的作业挫伤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的作业,或是锻炼身体的体育作业,这样学生更会乐于参与。另外,教师对于开学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要认真对待,不能批一个“阅”字应付了事,要写出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评价语,让学生获得被认可的成功感。

家长方面,应反思对孩子的教育。如今,面对严峻的社会压力,许多家长绞尽脑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觉得假期更是让孩子“补充营养”的好时机,于是为他们报了很多辅导班或兴趣班,占用了孩子大量的假期时间,结果导致了部分学生为了将一部分压力“分解”出去,就想办法寻找假期作业的“”。因此,家长要反思自己的行为,要认真与孩子沟通交流,合理为他们安排娱乐和学习的时间;不要忽视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为孩子报读名目众多的假期班。如果发现孩子已经有了找作业“”的行为,应该及时耐心地进行教育,纠正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投机取巧行为的危害性,鼓励他们养成刻苦认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

假期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如今兴起的网络“”现象,学校、老师与家长都要真正重视,认真反思。教师更需要投入精力,积极思考,研究假期作业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学生欢迎的假期作业形式。

篇4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常以声音、文字、人物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短小精悍的微视频,着重强调一个“微”字。通常情况下,每节课以一两个知识点为主要内容,时间在10分钟左右。虽然时间短,但是课程的内容、层次、要点都能呈现得非常明确、生动、真实;可以全方位、全角度地灵活展现体育教学中的某些较快、较难的技术动作。

二、微课的价值

1.采用微课形式可突出教与学的重点,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针对或围绕教学任务中的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或者分析比赛中的技术动作。以前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显得烦琐,微课恰恰简化了这些目标,使得知识技能目标更加明确,教学的主题更加突出。当然,其他目标也是不能忽略的,体育的其他功能也不能因为微课的出现而退居幕后,只是在微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对技术动作的讲解。

2.微课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上

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实践技能的再一次学习和反思。教师制作的微课内容包括教学思想和教学 设计,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的结晶。通过制作微课,教师可以反复研究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教给学生,探讨出一套适合特定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微课学习内容应浅显易懂,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线上学习就可以完全理解和模仿相关动作,甚至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

3.微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教学手段和方法新颖多样、生动活泼,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地呈现授课内容,既符合学生追求新鲜独特内容的心理特点,又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可完善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能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一旦学生的反应过于紧张,那么空切、传切、联防等篮球战术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采用篮球游戏软件制作微课,让学生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将战术配合表现出来,将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能在实践中进行模仿练习甚至做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4.微课的价值还体现在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技术动作的时候都是先看教师分解示范,然后听教师讲解,再根据教师的讲解模仿练习。虽然比较直观,但是有些技术动作比较快、难,无法通过分解来演示,学生对技术动作概念就比较模糊,比较难理解和完成,从而导致技术动作走形。但是,通过线上微课的直观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慢动作全方位、多角度地观看分解技术动作和完整技术动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联想来模仿此技术动作直至完全掌握要领。

三、微课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模式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学课堂流程依然是:上课集合―点名―跑步―徒手操―组织教学活动―自主活动―下课集合。这种教学模式进程固定,形式僵化,不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微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对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微课就是这么一个新事物。喜欢运动技能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来学习更多的技术,甚至可以通过微课中的比赛视频学习如何在比赛中运用技术或者自我创新技术动作的应用等。当前精彩的比赛有很多,比如NBA、欧冠等,很多学生都喜欢观看,因为其观赏性很高。体育教师可截取跟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来满足有不同需求的学生,他们可以从这里学习到需要的东西。在体育课开始前,提前到达体育教学场地的学生经常因为无事可做而聚在一起闲聊甚至打闹,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给学生播放一段具有表演性质的微课,像精彩的电影预告片那样,将本节课最有趣的部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期待。

2.可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水平

微课虽然短小精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但是对教师的知识理解程度和应用要求会进一步加深。如从技术动作的选择再到技术动作的展示设计、技术动作衔接的连贯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易懂易模仿的练习方法以及此技术动作的应用等方面,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资源的整合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信息量,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和此技术动作制作的合理性。要找到适合此技术动作的合理资源,并使之能做到恰如其分,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用最通俗的方式将技能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轻松接受并能模仿。对技术动作的讲解要清晰易懂,需要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要点领悟非常透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反复研究技术动作,找到最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语言,生动清晰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微课让体育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细节,更精益求精,对体育教师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此能让体育教师迅速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

3.使某些难以分解的技术动作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呈现

以往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难以分解的技术动作无法用慢动作或者分解动作来示范,只能靠讲解技术动作要领和静态演示,这样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篮球投篮技术中的急停跳投中跳起投篮动作,如果还是采用纯粹的讲解和分解示范方法,没有动作的完整示范(急停+跳起空中投篮),学生对急停跳投的技术动作直观认识就不完整。现在,利用微课把急停跳投完整技术动作拍出来,通过慢放、多角度展示,使学生能逐帧观看急停跳投的各个动作,特别是跳起空中投篮的动作,显得更加清晰、直观,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模仿和学习帮助非常明显。再比如,田径教学中的跳远教学,过去我们采用讲解加示范的形式讲授,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虽然讲解能强调重点和难点,但是在示范时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搞不清其过程。如果我们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用微课的形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看,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模仿和练习。其实,在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快、难的技术动作,需要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帮助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更加直观,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生动形象的技术动作。

4.充分利用影像还原技术,了解与对比技术动作

对影像还原技术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视频回放。以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手机摄像功能拍摄一些学生练习的视频,现场就直接给W生看自己做的技术动作,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技术动作,对比要求,检查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规范性。但是上课时间毕竟有限,不能照顾所有学生。如此会造成假象,有人会认为教师对部分学生不管不问,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懈怠。如果我们把学生练习时的所有视频拍摄出来并上传到信息化平台,让学生课余时间自行到信息化平台去观看浏览、对比、自己的技术动作与标准技术动作的差别,这样既能让学生欣赏到精彩绝伦的标准技术动作以及在比赛中的应用,又能找出自己的技术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差距,便于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甚至直接模仿直至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当然,前提是我们体育教师要把相关的技术动作做成微课,不仅要做出技术动作的详解、练习方法,还要通过3D软件、截取NBA比赛中的相关技术动作视频等手段,指出它在比赛中的应用,吸引学生去浏览、观看、对比,把自己想象成视频中的角色,更加有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应用。

四、结论

笔者通过分析与实践应用研究认为,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微课作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正在成为教学改革的焦点。在体育教学的应用上,微课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微课为体育教学开辟了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式、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探究合作学习模式等起着非常好的作用,说明微课教学的模式以其微型、主题明确、短时高效、交互性好、反馈及时的特点,能够在技术教学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学校相关部门给予体育教师大力支持,使微课能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让信息化平台发挥最大功效,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高林溪.慕课和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27): 96.

[2]薛飞娟.浅析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59-60.

[3]王洪浩.微课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神州旬刊,2016(5).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篇5

一、言传身教,自律自剩

作为全镇的校长,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必需做到,所有从严要求自己,时刻以狮寨教育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己任,一年来我手机晚间从不关机,时刻担忧学校有什么意外发生,平时大家看我似乎很轻松,实在我经常思考学校到底如何发展,如何把我们镇的学校建得更好,如何配置我镇有限的教师,如何解决我镇基础设施差,如何把教学质量晋升等问题。百忙中我总会抽出时光到学校转转,看看工程进度,与老师拉拉家常,说真的有时我也觉得很累,人不知鬼不觉中两鬓已是白发,然而一看到为学校跑来了项目,学校的基础设施逐渐得到了改良,新建了师生厕所,安装了校园广播,制订了规范的校风校训,学校的面孔产生了明显变更,教师们认可,当地村民赞成,我又感到很值得,我要特别要感激班子成员和办公室的共事和全镇的所有校长。我做人的准则是:把每项事件做好。我工作的信条是:认真就是程度,实干就是才能,没有干不成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在财务管理上,我坚持将每一笔钱用于学校发展,用于教育教学,从未几报、乱报,时刻提示本人自律。

二、强化学校管理、反腐倡廉,提升办学水平

(一)、基本设施建设

一是争夺县局资金来维修校舍,本年度用12.5万元实现了庆安、大昌校舍维修义务、长生,安泰的师生厕所正在建设中;解决了思丰盼望小学、王水小学师生用水问题;改装了核心校学生宿舍的防盗窗和局部教室窗户。校安名目初中学生宿舍楼跟中央校学生食堂工程行将竣工。

二是改建了中心校和初中的校道和体育场,硬化了中央校操场的校道,翻新了学校的教学用房。

三是完美了各校的校园文明设施,营造书香气氛,同一订制了校风校训和平安警示牌。

四是教学设施添置。完小结束了没有校园播送的历史,购买激光打印机2台,照相机和dv各一台;为各完小装置了无线上网体系,停止了完小不网络的历史,提高了各校的工作效力和质量。

五是添置课桌250套,学生架床100张。

(二)、教育教学惯例工作

本年我校在加强基础设施改革的同时,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迫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本学期我校订学校制度进行从新订正、收拾,制订狮寨镇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制订教师缺勤每周汇报制度,制定《狮寨镇教师教育教学嘉奖计划》,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极大调动教师踊跃性。 2、加强教学治理,扎实推动有效教学深入发展。

一是加强教研组管理。重视教法、学法研究,提高教师素质,各教研组集中备课,以便教师更好的掌握教材,机动处置教材,为上好课打下基矗

二是加强听评课轨制。要求辅导员深刻学校教室,当真听取教师的上课情况,控制一手资料,研讨教学方式,及时反馈各教师在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XX年中考,初中考上苍中、一中54人,上线率排第九名,小考9人上试验中学。

三是老师教学质量抽查。我校每年对先生整体工作进行全面考察,有针对性增强各年级教养品质的检测,特殊是教师培优情形的抽查,有效进步教师综合素质,为教导质量的在提高打下基矗

四是坚定不移的抓教师工作的反思总结工作。从上学期开端我校非常看重教师工作的每周总结和反思,要求坚持写教师教学工作日记,目前教师的工作反思认真,逼真,既有教训的总结,又有学生爱的教育,也有工作得失的沉思,对问题的分析,对下阶段的努力均提出了比拟切合实际的办法。

3、以运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请求各校保持教书育人为主旨,高度器重学生培育,在工作中尽力做到以下教育:

一是加强学生规范教育。我镇学校在校园内有《中小学诞辰常行动标准》、《学生守则》、保险提醒等警示牌,到达耳濡目染、警示的作用。

二是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我要求学校明白划定学生认真履行行为规范,对人有礼貌,见老师和家长要自动打召唤,养成尊老爱幼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力教育。一年来我要求各校以改造开放三十年读书征文活动和共和国60年大庆为契机,教育学生酷爱咱们巨大的祖国,长大报效祖国,建设祖国,同时要求利用国旗下讲话,让学生晓得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各校要以各种情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赏识教育,特别要关爱留守儿童,获得了很好后果。

四是丰盛学生课余生涯,开展各种有意思的体裁活动,六一举办了文艺晚会。在第二xx届全县中小学生田径活动会上,我镇小学组历史性地闯进了全县集团总分第三名。

4、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一是制定我镇学校安全预案,从制度上、水平上规范安全保障。

二是加强排查。坚持对学校周边环境、教室、食堂、宿舍、用电线路等进行排查。

三是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我校一方面加强学生饮食安全教育,要求不喝生冷食物,留神食品日期避免发霉变质,一方面加强上灶学生的饮食管理。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幼儿园原本是一个人人生当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段,是儿童迈出家庭后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它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

1.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特征

1.1重知识,轻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重点是“快乐发展”,快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表现。然而反观现实,许多幼儿园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过多地插入本应是小学阶段才会学习到的教学内容。不仅如此,更在内容上求多、求深,而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却不予重视,这就违背、颠倒了幼儿阶段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1.2重教学,轻游戏。孩童时代本应在快乐的游戏中度过。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将游戏看成是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而是用各种课程填满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把幼儿过早地推到了小学学习时期。幼儿的天性天真爱玩使他们并没有形成学习的概念,这时就需要顺应其的天性,以游戏为载体。相反,一味地以死板的课程来压制孩子的天性,必会使孩子厌恶学习,厌恶幼儿园生活。

1.3重评价,轻个性发展。幼儿教师习惯在内心建立固定的模式,自觉不自觉地用一把尺子评价儿童的发展,犹如对待产品一样,统一规格、严格剪裁,孩子们在无意中被划分了等级,发展迟缓的孩子在流水线上慢慢滑下,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掉了队,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甚至教师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空间内,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那么,身体的约束必然阻碍思维的发展,致使儿童失去创造的热情,甚而泯灭活泼的天性。

2.幼教小学化的危害

2.1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趴在桌上写字,导致幼儿的脊柱发育变形,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居然出现了大批戴近视眼镜的幼儿;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时间、缺乏机会和同龄幼儿玩耍、沟通,长大进入社会后与人交流、合作共处的能力受影响。

2.2严重损害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只能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出现强烈的厌学情绪。

2.3使幼儿们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幼儿们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时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的不良习惯。

3.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这其中有办园思想不端正、办园条件不具备、保教人员素质低下、保教经验缺乏的因素,也有招生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社会评价偏颇等问题。就这些方面我具体浅谈一下幼儿园和家长这两个离幼儿园最近的重要因素 :

3.1幼儿园认识不足及利益驱使。许多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缺少应有的认识,也未能正确对待和领会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指导要求,总认为“学得多”便是好。更有甚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随意设置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兴趣班,让家长掏钱,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诉求,以“大人的意志”全权代选幼儿的发展道路。

3.2家长思想有偏差。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主要在于家长不成熟的思想。随着人才时代的到来,社会向大众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没有知识就没有饭碗。这就导致许多家长在幼儿园阶段便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在知识的积累上要超越别人的孩子。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主要推手其实是家长。

4.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能否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健康向上的身心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既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纠正这一错误。由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4.1增强教育监督和培训,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化。主管幼儿园工作的各地教育部门应强化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调研各幼儿园的交际教育状况,发现“越级教育”行为的必须立即要求整改。对幼儿教育理念和方向认识不足的幼儿园,应及时组织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参与幼儿教育培训,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修正幼教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实施正确的幼教手段,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4.2转变家长错误思想倾向,构建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我们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扭转家长们的幼教观念,使幼儿教育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或培训班,向家长宣传、教授科学的幼教理念。同时,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也应多关注幼儿教育,以主流社会舆论观点引导家长思想转变。要让家长们认识到,以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替代幼儿教育是一种“过犹不及”“拔苗助长”的行为,幼儿教育必须以培养健康的身心为重点。

4.3端正幼儿园教育方式,完善幼儿教育实际操作。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努力践行幼儿教育的理念要求和规章要求。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应认真研读幼儿教育相关的指导要求和规定,并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身心。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应相互交流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路子,不可“闭关锁国”或“闭门造车”。必要时,要请专家到幼儿园现场进行指导和点拨。

4.4遵循幼儿教育规律,不揠苗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跑得早≠跑得好。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也已充分证明,我们应当从中深刻反思。

4.5回归幼儿教育本位,自主自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教人士重要的任务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外在表现为偏离了它的教育位置,承担了本身不应承担的教育义务,在履行一些重要教育职责方面错位。因此,应当根据国家幼儿教学的要求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能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于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总之,幼儿教育就应当做好教育幼儿的工作。

4.6正确衔接小学教育,恰到好处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与小学教育正确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篇7

2020年11月2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班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开展,我非常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本次培训的我所参加的是排球项目,从11月23日开始到12月5日结束。通过这次学习,收获颇丰,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为了让本次培训内容更好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对本次培训进行如下总结:

培训的第一课是由成都市磨子桥小学的王光华老师上的,讲课题目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与发展。王老师首先讲解了教育部关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讲解了申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一些基本条件,对于我校的情况来讲,有一些还做得不够好,,比如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还有待完善,还没有做到全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本校传统项目的运动技能和有关知识,每次校运动队的训练时间还不够,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不足,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去改善,优化。对于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选择基础有以下几点:(一)、学校基础:1、领导的重视与否;2、师资条件;3、学生主体。(二)文化基础:1、区域性文化主流;2可持续发展;3、主动发展基础。王老师还讲解了一些其他内容。通过王老师这节课的讲解,我深深的感觉到了我们的不足,但也看到了改进的方向。

第二课是由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魏宏文老师带来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我之前有过接触,所以这堂课我也非常的感兴趣,也通过这堂课,对功能性训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一)功能性训练相对于传统的训练方式有以下几个优势:1、空间更小;2、器材更少;3、时间更短;4、对于青少年而言可以做到增力而不增肌进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灵敏、协调、变向等身体素质;5、可以提高运动表现,降低运动损伤。(二)选择功能性练习动作的要素:1、专项技术动作结构,再讲这个技术的时候老师用一个例子讲解了在我们训练时不能单一的去练某一块肌肉,因为我们人在运动时,不是靠一块肌肉的收缩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在训练时尽可能模仿专项的运动技术来训练。2、肌肉的的工作方式;3、完成技术动作时的身体姿势,做训练不能脱离整体而训练局部;4、损伤机制分析,在我们的日常训练中,,学生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伤病,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损伤发生的一般原因是肌肉疲劳、准备活动不充分、寒冷、柔韧性差、力量弱等原因,也了解到了如何去预防。(三)功能性训练的体系与方法:1、准备活动;2、力量训练;3、上肢功能性训练;4、下肢功能性训练等。通过这节课认识了一些与传统训练模式不一样的内容,开阔了视野,让自己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训练模式,在以后的训练中可以做到多样化,也让训练更有效果!

第三课是刘英老师带来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训练,老师上课带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教育无小事’,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通过这堂课,让我更加觉得对孩子应该自爱生活中多去激励、表扬、认可,让他学会自信、感谢、自爱等。对于我们的运动员选材,在低年龄的时候更多的看速度和技术,但在后期智商和个性就要占到百分之八十。积极地心态往往是取胜的关键,消极的心态反而容易导致失败。

第四课是由成都体育学院王纯教授带来的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和体能锻炼,王纯教授从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与选材、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在选材中的应用等方面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青少年年运动员的选材的重点以及注意事项,为我以后训练选材指明了方向,找到了方法。运动员选材的目的不仅仅是把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挑选出来,二十要对他们进行适宜的培育与训练,进过长期的雕琢,最终塑造出运动成绩优异、品格和能力突出的运动人才,这就对了担负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与育才重任的教练员在只是与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很感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有了一个正确选材方法。

后面依次学习了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卫生专题、青少年运动员营养膳食、以及传统项目学校的定位及体育政策等老师的讲解都很到位,我也是收获颇丰。因为我此次学习的是排球项目,所以我着重总结一下李方姝老师上的‘排球教学训练新理念与新方法’,这节课对于我的帮助非常大。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一)排球教学训练新理念

1.竞技排球训练“疲劳与恢复”新理念

• 恢复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

• 超量恢复是指在恢复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叫超量恢复。

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越长,超量恢复越明显,为竞技能力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受超量恢复理论的影响,很多教练员进入了训练的误区——不断增大运动负荷,追求最大负荷 带来的最大超量恢复效应,但近年来的研究对传统的“疲劳和恢复”有了新认识:最大负荷并不一定带来最大超量恢复效应,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易产生劣变性,产生过度疲劳和损伤。在之前的训练中我也陷入了这么一个误区,不断地给学生增大运动负荷但是往往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看来是自己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导致的效果不理想。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教练员必须有新理念,即合理的适宜的负荷安排对训练有着积极效应,采取有效的恢复,促进机体良性补偿,可提高运动竞技能力,而负荷适应度需要教练员通过施加负荷后产生的后果予以评价,科学准确地把握训练负荷的适宜量度。

2.“板块”训练理论对排球竞技训练的影响

首先老师解释了什么是板块训练,板块训练是指:在一个相对长的训练期间(约15~27周),根据不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及机体对不同能力的适应特点,安排不同的重点负荷板块。每一个板块由4-6周的重点训练负荷构成,例如技术、力量、耐力等。这个板块化训练理论对于基层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从生物适应原理看,单一的素质和能力其适应性提高的时间,相对于周期训练准备期强调的各素质和能力的 平行发展更较容易把握和控制,同时这些专项的核心能力对机体所造成的疲劳,仅为局部的、 对整体疲劳的影响较小,因此,不易造成过渡训练。

3.“技术是基础,体能是关键”的体能与技战术关系新理念

体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突出,对于技战术水平高,竞技层次相近的比赛中,体能便是技战术展示的保证。

4.业余排球教学训练“游戏化”“去难度化”理念

排球教学训练游戏化是指:遵循中小学生理、心理特点与早期排球教学训练技术技能及专项身体素质形成与增长的规律。根据教学训练目标任务要求,以体育游戏创编原则和思路设计各种练习,使队员在趣味愉悦的练习氛围中,提高专项素质、掌握、巩固或强化排球技术技能的教学训练理念。

5.高度专位化下的技术全面性训练理念

6.培养优秀竞技体育精神,教学训练突出“思政”理念

强调在训练、比赛与管理环节中融入排球竞技运动特有的人文精神,以“中国女排精神”为切入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训练和比赛中,在实际教学训练中践行“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使正处于成长的青少年运动员不仅具有优秀的专项技术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具有优秀的竞技品质。

(二)、排球教学训练新方法

1.训练情景比赛化理念与方法

强调无论是专位或集体技战术练习,如:扣球、接发球、拦网及

各种进攻配合战术,都要求在真实比赛或接近比赛情景下。因此,教练员在设计任

何技战术练习时,都要尽量创造实战的环境。例如,提高主攻手调攻扣球能力练习

时,起码让其要面对两个拦网队员存在,因为实战中主攻队员几乎没有面对空网扣

调整传球的可能。

2. 技战术训练竞争化的理念与方法

3.心理加压训练方法

4.模拟训练法

5.排球比赛过程“风险控制”理论与方法

通这堂课通过老师专业的讲解,生动的例子让我很好的理解了排球教学训练新理念与新方法,也让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了新思路,新方法。

篇8

【摘要】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出现诸多不同认识时,采用辩论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道德内化,实现知情意行的目的。辩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品德课;辩论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105-02

小学品社(品生)课教学,其实是一种对学生道德、品行塑造的过程教学,学生应在品德课中得到明理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但事实上,教材的内涵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擦肩而过。就是说,教材中要求的教学目标总是不能很好地落实,本堂课的教学给了笔者一个反思的机会,不是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感悟,而是教师没抓住好的时机来引导学生,没有激发他们足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当然不会有所收获。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笔者最初的设计也是在走原来的老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模式来进行日常的教学,例如当遇到对班级里不该出现的情况,该不该上前去劝阻的时候,班级里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这就让一些学生犯难了,他们不知道到底应该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这让笔者也有些犯难,不能武断地说哪一方的观点对还是错,因为许多事情本身是没错的,只是用的地方不对。再说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不能让他们信服。既然这样,笔者索性在班级里来了个小小的辩论会,让支持劝阻的为一方,反对劝阻的为一方,无明确观点的在一旁观战,但有要求,就是观战的同学要在辩论结束后发表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一下子让学生来了兴趣,他不但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明理的全过程,更有助于实现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在辩论中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的方式。

从这堂课的教学经历中,笔者体会到了辩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其实是很重要、很必要的。小学品德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增强明辨是非,知晓道理的能力,而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他们在构建这些认识技能体系时往往显得被动、消极,故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有效思维操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辩论教学作为体现学生主体学习者的地位就突现出来了。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获取看似简单的道理,学生们当然愿意一吐为快,通过辩论他们摆出了如下鲜明的观点:

1.我们应该劝阻,这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帮助弱小的表现。

2.我们不去劝阻他,是纵容他们的不良行为,是对同学的不负责任、没有集体荣誉感的表现。

3.虽然你现在去劝阻他,他或许会说你多管闲事,会找你麻烦,但大家都来劝阻,他也会知道自己错了,也会改的,久而久之,这种不良行为会销声匿迹。

可见,通过辩论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了明理的主体因素,从而使品德教学得到优化。

这种辩论式的教学不仅能突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还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道德观念的构建是一个过程构建,在这个过程中,需借助于一定的道德思维操作才能促使其内化,发挥其作用,而“课堂辩论”正是一个良好的思维训练,它能达到道德观念良好的内化的目标,从而缩短其观念构建过程。如在本堂课的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与同学之间融洽相处,当看到不良行为时应该主动去劝阻。果然,辩论过程中学生体现出来的除了对该不该劝阻的问题讨论外,更有其对道德观念的构建过程的完善,学生就这样在辩论的思维操作过程中,在正反双方学生的针锋相对中,对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去劝阻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了这种观念的内化。

品德课中的情感培养也是思品教学的重头戏,于是怎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激感的方式有多种,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运用“课堂辩论”更能产生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震。如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讨论的焦点在于去劝阻了对他们有用吗,是不是还会反过来影响自己呢?面对学生的这种顾虑,笔者就抓住了这个契合点让他们往深里去讨论,如果你不去劝阻,就是纵容他们的这种不良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他们总有一天会来影响你,而你去勇敢的劝阻了他们,别人也会站在你这边的,大家都来劝阻,他也会知道自己错了,也会改的,久而久之,这种不良行为会销声匿迹。学生的情感就这样被激发起来,并在辩论过程中达到至高点。这样就通过辩论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情感的激化和升华,同时,使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附:“同学之间”教学案例[教学片段]

……

我们班里也有这种情况,你会去劝阻吗?会劝阻的,请在劝阻的横线上写上你的理由,不会劝阻的,请在不会劝阻的横线上写上理由。(学生写理由。)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1:我会劝阻,因为朋友之间不能产生矛盾。

师:的确,朋友之间应该和睦相处。

生2:我会劝阻,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不对的。

师:我们可不能向他们一样哦。

生3:我会劝阻,因为同学之间应团结友爱。

师:真是一个明理的学生。

生4:我会劝阻,因为我们应该乐于助人。

师:乐于助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生5:我会劝阻,因为我们应该帮助弱小。

师:你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

……

师: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大声地说):我不会劝阻。

师: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我觉得这不关我的事。

师(愣了一会儿):老师有个想法,我们班举行一次辩论大赛,主题是“劝阻,还是不劝阻?”劝阻为正方,不劝阻为反方。辩论大赛正式开始。

正方: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我们应该帮助别人。

反方:你帮助了别人,说不定别人说你多管闲事呢。那你不是当了一回吕洞宾了吗?

正方:同学之间应该和和睦睦的,你作为他们的同学,你总不能做事不理吧?

反方:你去管了,如果别人不听劝告,反而打了你一顿,那你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正方:如果你纵容了他们,虽然这次不管你的事,但是下次说不定就轮到你了。

反方:这是两码子的事,你不去招惹他们,他们也不会对你怎样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正方:这哪是两码子的事啊,如果是你遇到这种事,别人都不愿意帮助你,你心情会怎样?

师:很高兴看到你们有自己的观点,很高兴看到你们认真的表现。通过辩论,知道了一些我们曾未想到的东西,通过辩论,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老师也想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明智地劝阻,换句话说就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应该劝阻,再解决不了了,应该求助大人。

因此,课堂辩论不但能使品德课中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落实,而且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培养,使他们变得愿学乐学,从而使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得到真正体现。

(编辑:杨迪)

厦门:将把足球运球技能纳入体育中考选考项目

经教育部批准,厦门、青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为全国首批三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厦门在《2015-2017年厦门市校园足球工作方案》(下文简称《方案》)中提出,将建165所足球特色校,并将把足球运球技能纳入体育中考选考项目。

据教育部办公厅的教体艺厅函[2015]16号文件显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厦门市、青岛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并要求试验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足球项目特点,围绕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运动竞技及师资培养方面,开展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工作。

厦门提出,将继续扩大青少年校园足球在全市的布点数量,力争在2017年创建165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其中大学5所、高中20所、初中40所、小学100所,并支持学校组建女子足球队。要求小学、初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需开设1学时的足球教学课,高中每学期不少于18学时的足球教学课,普通学校每学期要开设10课时左右的足球课程,并在课外活动中加强足球运动的推广。

篇9

一、 改革教学成绩评价制度

教学成绩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评价,更是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笔者试以后者为切入点来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全国已经是普遍现象,有的小学生的作业要做到晚上十一点左右,中学生的作业更是铺天盖地,教育部很早以前就明确规定了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高段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2小时。但为什么不起作用呢?这与评价学校的制度及学校评价教师的制度密切相关。学校评比、教师评比都会看名次,把名次看得非常重要,忽略了差距的大小。由此造成了中小学过分重视考试科、忽视考查科的现象,考试科大量占用时间,大量留作业,严重挤占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时间。教师为了自身利益和名誉互相争抢时间,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变相增加了学生负担。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减负,“负”却难减下来。同时,因为中小学教育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学生成绩上,德育、美育、体育等自然会流于形式,或者是运动式加强。改革教学成绩评价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去除机制障碍,才能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打开缺口。

怎么改呢?首先,应该把考试成绩与课程标准比对实行科学的等级评价。这里称为绝对等级评价,比如,90~95分为一等,85~90分为二等等等,与学分制的机理相似。现行的等级评价,是针对考试成绩的相对等级评价,即不管考试成绩相差多少,必须划出一、二、三个等级,这种对教师进行的相对等级评价,造成生欲静而师不止的逼迫式学习、高压式学习的扭曲局面。实行绝对等级评价,教师会转变教学方式,践行素质教育并减了负,为深化教育改革铺平了道路。

其次,要科学设置考题,对照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等级分段。这方面靠校长自发管理是不够的,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行使职能,制定科学的等级评价制度,加强调研,动态调整,确定等级标准。标准定得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合地方的区情、校情、生情。比如现在农村的生源大量流入城镇学校,家庭教育的落后使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起跑线不一致,那么,定的标准就要向农村倾斜。

教学成绩评价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农村学校留住人才,农村教师也不必担心与城市教师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竞争,他们的付出能得到认可;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也有助于区域内优秀师资流动;这样可以杜绝教育教学活动的过分量化、功利化,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增强约束力

5+2=0的现象很普遍,即在学校接受5天教育,回到家里休息2天,教育的效果为零。家庭教育严重滞后,家长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但又缺乏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宽容。学校德育停留在无可奈何的劝说、宣讲、训诫的层面上,对一些品德极差的学生,教师只能哄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年(毕业)之后把他打发到别处就算了事。校园暴力事件频发,青少年犯罪上升,社会公德缺失都能与教育牵扯上,但教育者没有强有力的惩戒措施,不能触碰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红线,教师成了两头受气(管理者和学生)的群体。我们对那些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教师表示痛恨,支持法律对他们严惩,但我们也必须坚决反对那些践踏教师尊严、无视学校纪律,甚至打骂教师、讹诈教师的行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伪教育。因此,既要赋予教师的惩罚教育权又要规范教师的惩罚行为,不能一棒子打死。

这里还不得不提的是不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道德品质怎么差,学业成绩怎么差,最终几乎都获得毕业证,都有资格升学,违背了教育的宗旨。因此,必须给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强有力的道德评价约束权。

(一)用好学生的电子档案

教育部现在统一为中小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这是一个很好的条件,把学生的学籍档案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对那些犯重大错误的学生,应该记入档案,作为以后升学、就业、参与社会活动的参照资料。现在推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因为与升学有关系,所以多流于形式,约束力小,持续时间短。但是如果记入永久(或较长时间,如五年、十年等)电子档案,那么约束力显然很大。

(二)加强中小学毕业证发放的管理

国家为义务教育的硬件、软件投入很大,在很多农村,校舍已经是最好的房子了。学校设备基本健全,教师培训力度加大,但对学生及其家长的责任约束不强,造成了投入大产出少、质量不高的教育现象。因此,对学科成绩不合格,尤其是思想品德不合格的学生绝对不发毕业证;建立联动机制,没毕业证的要与升学、就业扶持政策等挂钩,与家庭成员的社会保障、贷款挂钩,以此强化家长和学生的责任。不可否认,有部分学生很难通过现行严格的毕业考试,我们可以设置一套与职业接轨的试题,比如,数学只考一些面积、体积、基本计算的知识,避开证明推理等难度较大的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毕业证的严格发放对发展职业教育还有导向作用。

三、深化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改革

要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非常关键,因为只有优质的教学活动才能省时高效,只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高屋建瓴地学习指导才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推进业务能力考试测评

现在社会上,考试繁多,诟病不少,但留意一下现今的考试,便会发现就业之前及就业考试种类繁多,也很严格,但就业之后的考试较少也较随意。比如,现在继续教育,各种培训,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环节干部的选拔等对考试的应用很少,少数应用考试的环节也不十分科学和规范。令人堪忧的事实是:教师的各种笔记,各种计划、总结,培训体会,案例、卷面分析,课后反思,各种记录……每年的字数可达几万字,大都是名副其实的“文字垃圾”,是为了应付检查、充实档案硬造出来的令人生厌的套话、假话。严格考试对选拔环节干部,推动教师终身学习、避免抄材料造笔记的虚假浮躁学习之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考试的组织层次以保障公正公平和实行学分制以照顾个体差异应该是改革之路。

篇10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想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合作”、“发展”。

我很难忘记上学期开学初的一件事。**校长带了实验小学的部分老师来听董玉华老师的课,隔夜,袁校长嘱咐我安排好上课的班级和场地,我答应了并和往常一样打电话给王威虎老师请信息处安排观摩教室的音响。第二天早上,袁校长再次询问我此事,我满口答应.好了!意想不到的是等袁校长、**校长带着一群实验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推开门走进我熟悉的观摩教室时,室内却是一片狼籍:乱七八糟的椅子,纸团遍布的地面,还有面板脱卸的桌子……当实小**等老师伸出手来帮着整理桌椅时,我真的羞愧难当。后来我知道那一次**校长是专门带低年级的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常规的。**校长没有批评我,袁校长也没有责备我一句,甚至王威虎老师还专门向我致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看两位校长的面孔,不敢回想这件事情。及至和谭文杰老师共事,坐在一个办公室里看着他筹划家长会关照到每一层楼面、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室里的哪怕一只饮水杯的时候,这种内疚和自责更为深刻了。谭老师用一言一行告诉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但要很好地胜任一个岗位的工作首先要“敢于负责”。“责任重于泰山”,就像他自己在述职报告中说的那样要“像南沙群岛的守岛战士一样,每时每刻向祖国母亲报告,这里平安无事。”我想,这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是在工作中获得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是获得人格提升的必修。身边的榜样深深教育着我,也时时提醒着我:汪校长、袁校长、**校长等老一代人的严谨、执着、一丝不苟;陆校长、匡主任、芮主任的勤学善思;李励和殷春艳的锐意进取……他们,始终是我身边最生动的老师。

当然,堪为老师的还有我们各学科的学科主任,因为他们都是各条线上的专家,我在很多学科的进入,都是在他们热情的引领之下,但是我们更多的是相互间的合作,在陆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着重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主要从作业、集体备课、学科竞赛和活动课程等诸方面勾勒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改期末的作业评比为定期的备课组自查和不定期的学科组作业抽查;改单一的关注期末考试为期中调研和期末考试并重,关注常态下的质量状况;确定和完善了备课组长,启动集体备课组长负责制,制订备课组长职责;完善了学科竞赛制度,每学期按计划正常有效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配合校长室启动常规调研机制,完成调研综述。

二、搭建了较为宽广的教学研究平台

多层次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坚持正常备课组、学科组、校级、校级以上等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人人参与研讨,在研讨中内化实施理念,完善操作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两校互动研究机制:每学期坚持按计划与实小老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利用好两校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高水准的研究平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两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各一次,每学期正常活动在10次以上。同时确立了“上有观点的课”的理念,每次研究活动都有相关专题,本学期还形成了研究活动综述。

周二校长听课活动:坚持了两个学期每周二“校长听课日”活动,构筑校长与一线教师的“对话”桥梁。

学科主任专题调研:每学期学科主任就本学科的教学情况实施常规调研,并形成一定的书面材料进行交流、商讨和问题解决,促进了学科主任层面的研究,成为推进“学科主任负责制”的有效策略。

三、启动了校本化的新课程研究

当前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一背景,在**校长的引领和帮助下,我们启动了对新课程几个增长点的校本化研究:中小学联合制订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改革指导性意见》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水平;校本课程以《星空》推动日记作文的教学,以修订两次的《赏读》推进课外阅读,本学期制订了配套现行教材的《思维训练》正在试用之中,制订了《英语口语教程》促进英语口语的训练;综合实践活动汲取了多元智能的主题教学理念进行校本化设计与实施等。当然这些都还刚刚起步,接下来还要进行多元多层的研讨促进逐步完善和改进。

罗列了这么多,只想说一句:教务处的工作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合作。合作增进了信任和理解,获得了团结与进步。可以说,我们教务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善于独立工作的个体(大家会在他们的述职报告中看到),但当我们手挽手的时候,更是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

当然,作为教务处,我们和政教处、教科室、教师管理都有密切的合作。每当我想到自己是这样彼此相依的工作链上的一员,就会涌起心底的温暖。我知道,这是我工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实在教务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日常烦琐的事务淹没(每个学期听课都超过80节,本学期到现在97节,所以我经常奔跑),要想“在忙碌平庸的工作中不磨损一个人的自由精神和艺术气质”、“既能在变化多端的社会中生存,又能坚守自己的精神空间”,那惟有“发展”。我感谢**校长的引领,使肤浅而浮躁的我也能逐步走进教育研究的大门。

也感谢**校长一路的期待、鼓励乃至鞭策,汪校长热心、无私的帮助,使我咬紧牙关走过了将近两个学期,研究工作从一开始方案都难以形成到现在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基本明晰的操作思路、确立了中心研究组、梳理了将进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课题主页上增设了“点点滴滴”(案例反思)和“我的教育故事”两个栏目以更贴近我们日常教学的质的研究。当然,这也是刚刚起步,但参与课题研究使我以往很多模糊的感性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增强了原认知能力和工作中理性思考的含量。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反思”,“让研究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我潜意识的追求。朱小蔓博士前不久在中央教科所青年读书会上谈到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时,发出这样的呼唤:“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她说:“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

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的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由此我想到当我们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徘徊、焦虑甚至煎熬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逐步走近或构建或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研究给了我辛苦、忙碌、平凡的工作以无怨无悔的一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