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的职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景园林的职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园林;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5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新引擎,相关数据显示通过“双创”我国平均每天新增一万多家市场主体。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各大地区都在构建“园林城市”,从而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基于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就业,而真正自主创业的比例非常少,因此如何提升园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创业能力,拓展就业空间是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的特点
园林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科学知识,其专业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边缘线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基于专业课程特点以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我院系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践课程居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创业能力重要手段,目前我院系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社会实践中的项目引入到课堂中,通过真实的案例设计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校外实践基地。我院系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承接的园林设计项目中,通过学生的实地参与设计,提高了学生对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促进了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例如我院系通过“园林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设计园林设计项目的平台,这样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让学生了解了园林自主创业的基本流程等,为学生毕业之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全过程。园林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由于学生具备的知识还不完善,因此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全过程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实现了“学中作、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2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
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是高职学生在社会和政府的支持下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创业能力体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全面创业的局面。但是从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看,学生的创业能力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积极性不高
创业能力提升必须要从学生意识层面上注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创业离自己非常远,他们更加倾向于找到稳定的工作岗位,而不愿意自主创业。另外学生对园林专业的认识偏差也影响其创业能力的提升,根据调查园林专业的学生认为园林创业的投入大,利润回报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2.2 高职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
虽然高职院校开设了实践教学平台,并且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但是社会经验不足制约着创业能力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一是高职学生难以对市场机会进行把握,园林市场的竞争相对比较大,相对于刚自主创业的学生而言,其经验不足是影响创业成功的主要瓶颈,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岗位;二是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较差。园林创业需要团队的配合,但是根据调查园林专业学生在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比较缺乏,这样一来影响其创业能力的提升。
2.3 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园林专业教学侧重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的立场并不是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角度出发的,而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总体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门设置创业教育辅导课程,而且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停留在职业规划指导以及就业信息的阶段,而对于学生系统的创业辅导体系比较缺乏。二是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偏低是当前高职开展创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创业指导教师应该是具有创业知识和双师型素质的教师,然而高职院校具有此种能力的教师数量非常少,尤其是具备社会创业技能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三是高职院校缺乏针对学生园林创业的教材。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更多是从大的方面阐述,而对于园林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材比较缺少,影响教育的质量。
3 提升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听,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创业必须是在创新基础上的升华,实践能力是创业能力发展的基石,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园林类高职院校要重视创业教育
园林专业创业教育发展与完善离不开高职院校的支持,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园林市场的现状,为园林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提供软件、硬件的支持: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创业价值,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将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纳入到学校战略体系建设中,并且为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以我院校为例,我院校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学生进行校外实践锻炼,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为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高职院校要做好创业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活动。最后高职院校也要在校园内部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以良好的创业氛围带动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举办自主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开展自主就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我院校已有多人成功的实现了校园创业。
3.2 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全面开展创业能力培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是主要的落脚点。在目前实施的园林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教学大纲,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开设创业能力培养课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将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对成功创业必须具备的意识、特质、能力和知识系统地进行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创业精神、素质、能力提升。
3.3 构建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构建园林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创业训练和锻炼,并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一是创建高职园林工作室。风景园林专业不同其他专业科学知识,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园林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操作平台。教学直接用承接的设计项目来,学生直接参与设计,一个设计项目下来学生基本了解园林公司对设计的基本要求。二是采取基地与课堂的融合。园林创业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园林专业可以通过开辟实践工场的模式,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工场的施工项目,虽然是微型景观但是学生获得的经验值是纸上谈兵得不到的。三是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截至目前我院系已经与多家风景园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利用暑期到基地实习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3.4 组建复合型实践教学团队
师资缺乏是影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基于园林专业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从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入手:首先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创业素质的教育培训。针对园林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创业意识、能力匮乏的现状,高职院校要采取合理的、分批次的研修计划,提高专业教师创业能力的提升,并且采取“以老带新”的导师团队制度,鼓励教师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开设风景园林工作室,以此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其次高职院校要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制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聘请园林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创业辅导教师,以此提高学生的创业管理能力。当然高职院校也要鼓励年轻教师到园林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此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坤,赵扬,张志国等.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9).
[2]董斌,陈晓兰,廖伟平等.广东高职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现状及设想[J].广东园林,2014,(6).
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设计类;课程群;体系构建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引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培养有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的综合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心理素养、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四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全方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现代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既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又进一步要求高等教育需以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思维去面对互联网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从而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积极主动应对变化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要转化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教学实践,必须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实际情况,以设计类专业群为例,笔者根据以下要求对设计类专业群构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明确培养目标,科学界定人才培养规格
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广西“14+10”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深刻把握专业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界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要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应具备适应的行业部门、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规格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等不同结构明确给出具体的培养要求。
2合理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大类学科基础课程群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突出精准性、可行性和系统性。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基础优化、融会贯通、突出应用的课程体系。适当减少学科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性的课程比例,提高应用性、创新性课程比例;优化教学内容,使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有效地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既要遵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又要结合高校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还要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的成功经验。要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把培养理论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转变。经调研发现,我国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面向少部分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及潜能的大学生而开设的,而面向所有大学生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是大势所趋。在方向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行业发展实际和学生就业或创业需求。原则设立2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分方向培养。分方向培养的时间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安排,以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为宜。进一步推动设计大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一个设计类学科基础课程群平台。将“相同的技术基础”或“相近的学科基础”相关的课程整合,构建相应的课程群;将相同的或相似的实验设备,整合成统一的实验平台。
3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在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根据广西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和渠道,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第一,整体规划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校内与校外培养、毕业实习与社会专业技能实践,结合企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业需求,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窗口,重点加强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理论性学习和应用能力训练的环境;第二,根据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与性质,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把设计技能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第三,增加设计技能实习实训、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时间,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四是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的创新创业活动,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企事业单位设计项目实践和创业实践。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可以开设创新指导课程和开放实验,大力推进创新训练项目,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坚持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服务面向,模块化、小型化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递阶式就业创业面向模块、考证模块和深造模块等。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使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增强专业竞争力。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响应“3+1”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基础培养与就业创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是产学研融合一体、教学做合一的综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前三学以校内教学为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采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1”是指最后一年把学生送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或自主开展创业活动,使学生得到行业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创新创业能力。
5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为落实和推动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设置一定比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必修课程可以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创新创业类通识必修课可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主体课程,而选修课可设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际关系学、商业法律等课程供学生选择。必修课、选修课相辅相成,可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此外,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合理分析讲解各种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传达的经验中有效掌握成功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创新技能,使学生在开展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时少走弯路。
6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6.1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力培养
基于设计行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倡导以设计技术作为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业知识完善和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竞争力。为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过教学关,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相应措施如下:(1)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证。(2)对教师的思想状况、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水平、为人师表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指导与考核,开展“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3)要求青年教师参与各教学环节工作,包括听课、讲授理论课、指导课程设计、实验及课内外教学活动、批改作业、答疑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4)开展“一师一课”工程,全面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显著提高。(5)鼓励教师参加教改课题和课程研讨,编写创新创业教材。(6)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的教学竞赛。(7)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院内外创新创业项目。(8)激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鼓励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创业,做到真正懂创业、会创业,再来教创业。
6.2教学团队建设保障
合理落实制度、政策、资金和物质等保障措施,可使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得到长期的发展,教学团队更有激情和活力,运行机制更健全,管理更顺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1)制度保障:根据国家、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对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基础、目标定位,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将教学团队建设摆在显著、重要的地位,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和激励制度,为团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教学团队管理方面,建立所在单位总管、团队负责人主管、骨干教师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分工明确、高效实施、有机协调的团队建设管理模式;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管理实施制度,以团队负责人为中心、以骨干教师为主力军,以青年教师为储备军,理清团队的发展方向,树立共同奋斗的远景目标。(2)政策保障:在高校管理层面,出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及企事业单位进修学习与实践,并在岗位聘任上向建设团队成员倾斜,有助于更多的团队成员成为教学骨干和创新创业导师,推动团队的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3)资金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将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高校有关部门应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合理安排专项配套经费支持团队建设。(4)物质保障:高校应积极改善教学团队的教学及团队建设的设备设施,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学条件,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7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应用研究效果
笔者和所在的教学团队通过研究与应用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师生反映效果良好。以2016年为例,教学团队修订和完善了设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一份;团队中两位教师获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企业合作委员会颁发的创业导师证,一位教师获VBSE创新创业训练营培训证书,选派五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编写和出版《创新与创业指导》教材一本和制作《创新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一份;团队新增院级教改项目1项、区级教改课题1项,新增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2项,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3项。通过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融入课程教学的教学改革,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自2012年起,至今行健学院设计类专业群学生在“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广西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学科竞赛中荣获奖项200余项,开展“广西乐业县花坪镇兰花科普园景观规划设计”、“基于真实场景的三维游戏开发”、“齐克尔设计工作室”、“新中式家居设计的创新表达”等院级以上创新创业实践项目28项、完成“东盟博览会主题网站界面设计”、“广西930电台画册设计”、“广西俊宁百康化妆品包装设计”等企事业单位设计项目350余项。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7项,指导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区级银奖2项、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示会区级“优秀创业项目奖”一项、申请专利9项、成立并运行学生设计工作室16个、孵化1个团队注册成为设计公司。
8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四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目标,不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探索、研究与应用,以完善和更新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教学团队和落地的保障措施。在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环境下,社会希望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具有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及能力,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及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大学生们通过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及就业机会,来缓解我国当下就业难的社会矛盾,充分展现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社会价值,而且还大大促进我国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春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